汽机高温蠕变和低周疲劳对转子寿命的影响.

合集下载

燃气轮机热端部件寿命的等效运行时间分析

燃气轮机热端部件寿命的等效运行时间分析

燃气轮机热端部件寿命的等效运行时间分析摘要:我国缺乏燃气轮机高温部件寿命检测技术。

鉴于目前高温元件的工作条件,应合理评估其寿命。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对实际运行寿命进行评估,因此在分析燃气轮机的热力元件时,根据影响寿命的主要因素进行情况分析。

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燃气轮机热元件损耗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并建立了专门的热元件监测系统,用于评价该元件的寿命。

通过对影响部件寿命的主要因素的分析,采用常用的分析方法,根据等效执行时间分析方法对热部件的寿命进行评价。

它旨在为燃气轮机的运行提供基础,并帮助利益相关者评估工作进度。

前言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最新的燃气轮机技术也优化升级。

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其运行管理,在高温高压下高效运行燃气轮机是现代人的追求。

对于今天的燃气轮机来说,涡轮进口温度不断升高,相应部件的热负荷也迅速上升。

同时,空气和灰尘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导致燃气轮机频繁更换和过载变化迅速,从而损坏热部件。

因此,有必要对现代燃气轮机的可靠性进行技术维护,有效评估其使用寿命,确保热端部件的可靠性。

1热元件研究概要高温零件高速运转,因此必须小心损坏和损坏。

利益相关者对结构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进行大量研究。

燃气轮机热组件分析主要包括疲劳寿命、蠕变寿命和材料寿命。

在使用响应分析方法和叶片系统的概率引入评估疲劳寿命的同时,可以通过建立3D坐标来有效地估计某些分析过程。

使用离散度进行预测和膨胀,受高温蠕变影响时使用有限元法,但目前评估热寿命的方法尚不完善。

在本文中,分析了燃气轮机热力元件的损伤机理,同时计算了相应的寿命损失,并建立了一个模型,作为累积寿命损失和热力元件改进的基础。

2特定伤害热端部件是燃气轮机的核心部件。

内部结构更多的设计,选择的材料昂贵,因为它耐用。

由于加工技术涉及许多过程,燃气轮机的可靠性高度依赖于热端部件。

为了延长燃气轮机的寿命并实现燃烧,必须对燃气轮机的使用寿命进行评估。

..汽轮机的长期运行。

发动机缸盖热机械疲劳及寿命预测研究

发动机缸盖热机械疲劳及寿命预测研究

发动机缸盖热机械疲劳及寿命预测研究龚伟国㊀王艳军㊀陈㊀明㊀(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上海市汽车动力总成重点实验室ꎬ上海201804)ʌ摘要ɔ㊀缸盖作为发动机的关键组成部件ꎬ使用工况较复杂ꎬ容易发生热机械疲劳(TMF)失效ꎬ其疲劳强度特性的优劣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寿命ꎮ文章针对发动机开发过程中缸盖开裂的工程问题ꎬ建立了缸盖高周疲劳(HCF)和低周疲劳(LCF)计算模型ꎬ综合分析缸盖开裂的原因ꎮ根据发动机热冲击试验规范计算了缸盖的瞬态温度场ꎬ以反映实际试验中金属温度场情况ꎻ进行了缸盖TMF材料属性测试ꎬ得到了等温低周疲劳数据ꎻ同时在TMF计算模型中考虑了蠕变㊁氧化㊁硬化和软化等因素ꎮ计算结果表明ꎬ该缸盖局部存在寿命较低的情况ꎬ位置与试验中缸盖开裂位置吻合ꎻ经过局部结构优化ꎬ寿命达到设计要求ꎬ并通过了试验验证ꎬ解决了该缸盖的开裂问题ꎬ为后续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ꎮʌAbstractɔ㊀Asakeycomponentoftheengineꎬthecomplicatedoperatingconditionswillleadtothethermalmechanicalfatigue(TMF)failureꎬwhichdirectlyaffectsthelifespanoftheengine.Inor ̄dertosolvethecylinderheadcrackingissueintheprocessofenginedevelopmentꎬboththehighcyclefatigue(HCF)andlowcyclefatigue(LCF)calculationmodelsareestablished.Accordingtotheen ̄ginethermalshocktestconditionsꎬthetransienttemperaturefieldofcylinderheadiscalculatedtore ̄flecttheactualtemperaturefield.IsothermallowcyclefatiguedataareobtainedfromtheTMFmaterialpropertytestꎬandthecreepꎬoxidationꎬhardeningandsofteningmechanismsareconsideredintheTMFcalculationmodel.Theresultsshowthatthecylinderheadhasalowlifespaninsomeareaꎬwhichisthesamewiththecrackpositioninthetest.Throughtheoptimizationofthegeometryꎬtheenginepassesthetestandthecylinderhead'scrackingissueissolved.ʌ关键词ɔ㊀缸盖㊀瞬态分析㊀塑性应变㊀高周疲劳㊀低周疲劳doi:10 3969/j issn.1007 ̄4554.2019.05.050㊀引言缸盖是发动机的一个重要部件ꎬ工作环境温度极高ꎬ缸内燃气温度瞬间可达2100ħ左右ꎬ由于发动机的实际运行工况不断变化而承受冷热交变冲击ꎬ缸盖的金属温度可以在混合气体燃烧的作用下从-20ħ短时间内升高至250ħꎬ反之也可以快速冷却ꎮ同时ꎬ随着市场对发动机排放㊁油耗以及升功率等指标的要求日趋严苛ꎬ导致发动机的压缩比和缸内气体压力越来越高ꎮ因此ꎬ缸盖在工作过程中热负荷高㊁散热差㊁温度变化急剧ꎬ极易引起热机械疲劳(TMF)从而产生开裂问题[1]ꎮ在国内ꎬ由于缺乏缸盖铸铝材料的低周疲劳特性数据ꎬ并且没有掌握低周疲劳分析方法和评收稿日期:2019-01-17价标准ꎬ因此ꎬ关于缸盖机械热疲劳的研究比较薄弱ꎬ未见突破性成果ꎮ本文运用有限元中瞬态热传导方法模拟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缸盖的热负荷变化情况ꎬ得到贴近实际情况的缸盖金属温度变化情况ꎬ然后将温度场数据插值到瞬态非线性热应力计算中ꎬ以便模拟缸盖在试验工况下的塑性变形情况和热机械疲劳特性ꎮ有限元模型包括缸盖㊁螺柱㊁螺母㊁垫片和机体㊁增压器㊁缸套㊁气门座圈以及气门导管等ꎮ分析中使用基于试验数据的缸盖弹塑性材料属性ꎬ进行了瞬态温度场分析㊁热应力分析㊁高周疲劳计算和TMF分析等多种计算方法ꎮ计算结果表明ꎬ缸盖排气道局部刚度不足是缸盖开裂的一个主要原因ꎬ其引起高周疲劳安全系数降低及TMF寿命降低的两个因素又共同作用导致了开裂的发生ꎮ分析结果与裂纹试验中缸盖开裂漏水位置吻合ꎮ通过对缸盖排气道的优化改进ꎬ最终解决了缸盖开裂漏水的复杂问题ꎮ计算流程如图1所示ꎬ缸盖开裂位置为第二缸排气道ꎬ如图2所示ꎮ1㊀瞬态温度场计算1.1㊀CFD计算CFD计算采用k-ε紊流模型ꎬ按照发动机额定功率工况进行模拟ꎬ得到缸盖火焰面及气道表面的气体温度及传热系数ꎬ如图3所示ꎻ得到缸盖机体水套表面的冷却液温度及传热系数ꎬ如图4㊁图5所示ꎮ1.2㊀FEA热传导计算1.2.1㊀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将CFD计算出的流体热膜温度及传热系数作为边界条件ꎬ通过Abaqus软件中的Surface方法赋值到有限元热传导计算模型中ꎬ设置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及其导热参数ꎮ考虑缸盖外表面的热辐射效应和空气的对流效应ꎬ在缸盖外表面及缸盖机体油道采用第一类边界条件ꎬ在缸盖水套㊁气道及火焰面表面采用第二类边界条件[2]ꎮ传热计算公式为∂T∂t=a∂2T∂x2+∂2T∂y2+∂2T∂y2()+ ωcρ(1)图1㊀计算流程图图2㊀缸盖开裂区域式中:a为导热系数ꎻT为温度ꎻ ω为单位体积释放出的热量ꎻc为比热ꎻρ为密度ꎻt为时间ꎮ第一类边界条件为T=TB(t)(2)第二类边界条件为图3㊀缸盖火焰面及气道表面气体温度及传热系数图4㊀缸盖水套表面温度图5㊀缸盖水套传热系数λ∂T∂xlx+λ∂T∂yly+λ∂T∂zlz=-β(T-TC)(3)式中:λ为传热系数ꎻβ为表面放热系数ꎻlx㊁ly㊁lz为边界表面外法线方向余弦ꎮFEA热传导计算的工况按照图6所示的热冲击循环工况进行模拟ꎮ热传导计算模型如图7所示ꎮ1.2.2㊀温度场结果图8为额定功率工况下得到的缸盖金属温度场结果ꎮ由图可知ꎬ火焰面缸盖金属最高温度点位于第二缸排气鼻梁区ꎬ达到256ħꎬ高于其他缸ꎮ其原因为第一和第三缸燃烧均会将热量传递到第二缸ꎬ且该处水流速度略低于其他缸ꎮ图9为模拟热冲击试验工况下的缸盖排气道瞬态温度场结果ꎮ1.2.3㊀温度场试验验证在缸盖上打孔埋入热电偶ꎬ测量其额定功率图6㊀热传导计算循环工况图7㊀热传导计算模型图8㊀缸盖温度场结果稳态工况下燃烧室火焰面的金属表面温度ꎮ待温度数值稳定后ꎬ记录数据ꎮ由于热电偶距离燃烧室的表面有2mm距离ꎬ故需按温度梯度推算出燃烧室的表面温度ꎮ测试结果表明ꎬ由于测试值与计算值相近ꎬ认为温度场计算模型准确可靠ꎬ可用于后续的热固耦合分析ꎬ如图10所示ꎮ2㊀疲劳计算2.1㊀低周疲劳材料参数测试图9㊀缸盖排气道瞬态温度场结果图10㊀温度场测试结果与计算值对比采用先进的高温材料测试及数据测量系统开展一系列的缸盖本体取样的材料试验研究ꎮMTS370.02Bionix试验机以力控模式使试样承受载荷作用ꎬ通过视频引伸计测试试样的轴向应变直至试样发生断裂破坏ꎮ如图11所示ꎬ通过不同温度下铸铝材料的单向拉伸性能测试㊁不同温度下的等温低周疲劳性能测试㊁不同温度下的高温蠕变性能测试以及铸铝材料的机械热疲劳测试等ꎬ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发动机缸盖铸铝材料的机械热疲劳材料数据ꎬ如图12㊁图13所示ꎮ图11㊀低周疲劳试验设备及应变测量图像采集系统2.2㊀瞬态热固耦合应力分析以热传导得到的温度场结果为边界条件ꎬ插值到应力计算模型中ꎬ叠加该模型所受到的机械图12㊀25ħ铸铝合金的应力-应变滞回曲线图13㊀200ħ铸铝合金的低周疲劳寿命曲线载荷ꎬ进行热固耦合计算ꎬ其基本方程为{δ}=[K]{Rt}(4)[σ]=[D]{[B]{δ}-{ε0}}(5)式中:[K]为总体刚度矩阵ꎻ[D]为弹性矩阵ꎻ[B]为应变矩阵ꎻ{Rt}为总体载荷矩阵ꎻ[σ]为节点应力矩阵ꎮ热固耦合计算模型包括缸盖㊁缸体㊁涡轮增压器蜗壳㊁3个垫片㊁螺栓和支架等ꎮ垫片与各部件之间压紧面必须定义为Abaqus软件中的Contactpairꎬ其余部件之间可定义为Contacttied或者Tieꎬ垫片施加压缩回弹属性ꎮ所有模型均采用塑性材料属性ꎮ高周疲劳应力计算共分为7个步骤:(1)施加螺栓预紧力ꎬ(2)固定螺栓长度ꎬ(3)施加额定功率工况下的整机温度载荷ꎬ(4)~(7)依次按照发火顺序施加混合气燃烧爆发压力ꎮ提取开裂位置随温度变化的应力历程(见图14)ꎮ图14㊀排气道温度应力时间历程依据发动机热冲击试验循环工况ꎬ低周疲劳应力计算采用瞬态计算ꎬ需要进行5个循环ꎬ每个循环的时间为300sꎬ每个循环可以分为升温㊁高温恒温㊁降温和低温恒温4个阶段ꎮ升温的最高温工况选取额定功率工况ꎬ降温的最低温工况选取怠速工况ꎮ在计算瞬态应力时ꎬ需要在第3个点循环的高温保持阶段考虑30h的应变老化ꎬ模拟发动机台架磨合工况ꎮ计算稳定后的最后一个循环用于缸盖排气道的热机械疲劳寿命评估ꎬ循环工况如图15所示ꎮ图15㊀低周疲劳应力计算循环工况2.3㊀高周疲劳计算热固耦合应力计算完成后ꎬ采用额定功率点加热工况及各缸发火工况作为循环工况ꎬ在Fem ̄fat软件中进行高周疲劳计算ꎬ提取第一㊁二缸高周疲劳结果ꎬ如图16所示ꎮ2.4㊀低周疲劳计算Manson ̄Coffin模型描述了在机械热载荷作用下塑性应变与热机械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ꎬ适用于低周疲劳的情形ꎬ在学术界与工程界均有广泛的使用ꎮ材料的应变寿命曲线表示为Δε2=σfᶄE(2Nf)b+εfᶄ(2Nf)c(6)式中:Δε为应变幅ꎻNf为循环寿命次数ꎻσfᶄ为疲图16㊀原方案高周疲劳安全系数劳强度系数ꎻb为疲劳强度指数ꎻεfᶄ为疲劳塑性系数ꎻc为疲劳塑性指数ꎮCoffin认为在高温疲劳中主要的损伤由塑性应变引起ꎬ但是在高温疲劳的过程中还存在蠕变作用ꎬ频率效应明显ꎮ为了用常温下的Manson ̄Coffin公式描述高温下的疲劳蠕变ꎬ在Eckel和Coles等提出的 频率-时间 参数的基础上ꎬCof ̄fin提出将高温下的相关损伤利用频率因子引入寿命方程ꎬ即Δεp=C(Nff(k-1))β(7)式中:C㊁k㊁β为材料常数ꎻf为频率ꎻΔεp为塑性应变ꎻNf为疲劳寿命ꎮ在机械热疲劳试验中ꎬ由于在循环过程中频率恒定ꎬ可认为是常数ꎬ因此频率修正法可简化为Δεin=C1(Nf)β(8)式中:Δεin为非弹性变形ꎮ采用Fe ̄safe/TMF模块进行热机械疲劳分析ꎬ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考虑变化的温度和应力对结构的影响ꎬ进行快速㊁精确的疲劳寿命分析ꎻ(2)考虑应变率和瞬态温度对循环应力-应变响应的影响ꎻ(3)考虑瞬态温度对应变-寿命曲线的影响ꎻ(4)考虑在每个循环中的应力和温度的相位关系的影响ꎻ(5)考虑体积应力松弛ꎻ(6)考虑应变老化对疲劳强度的影响ꎮ采用低周疲劳应力计算结果的最后一个循环作为输入ꎬ计算出原方案应力随温度的变化历程和低周疲劳循环寿命情况ꎬ如图17㊁图18所示ꎮ图17㊀原方案第二缸应力变化时间历程图18㊀原方案低周疲劳循环寿命3㊀计算结果分析(1)对于缸盖金属温度场ꎬ采用瞬态温度场计算方法进行预测ꎬ可得到与实际热冲击试验相近的结果ꎬ为后续热固耦合计算提供较为精确的边界条件ꎮ在原方案中ꎬ开裂位置温度最高为174ħꎬ该处虽然承受着第二缸各支管高温燃气的直接冲击ꎬ但该处水套对其冷却良好ꎬ其金属温度不超过铝合金材料本身的许用极限ꎬ由单纯热负荷导致的过热开裂风险较小ꎮ(2)对于高周疲劳ꎬ在原方案中ꎬ如图16所示ꎬ第二缸开裂区域最低安全系数为1.03ꎬ低于设计标准ꎬ与试验实际开裂位置相符ꎻ其余各缸相同位置安全系数均高于设计标准ꎬ满足要求ꎬ在试验中未发现开裂现象ꎮ其原因为第二缸开裂位置刚度较低ꎬ故平均压应力较高ꎬ应力幅值也较高ꎬ使得疲劳安全系数较低ꎻ同时该处金属温度比其他缸高ꎬ结合温度及应力修正法则来看ꎬ该处材料性能较其他缸有所下降ꎬ使得第二缸开裂位置的高周疲劳安全系数低于其他缸相同位置ꎬ导致在试验中出现裂纹ꎮ故必须优化局部结构ꎬ增强其刚度以减少局部应力集中ꎬ使缸盖在高温高负荷工况和低负荷工况的转换过程中ꎬ开裂区域平均应力下降的同时ꎬ应力幅值也随之下降ꎬ以便提高该处的高周疲劳安全系数ꎮ在优化方案中ꎬ在提高开裂区域厚度的同时增大了曲率半径ꎬ使得该处刚度增强以抵抗热变形ꎮ计算结果表明ꎬ优化方案中第二缸开裂位置的高周疲劳安全系数为1.63ꎬ比原方案提升58%ꎬ高于设计标准ꎬ满足设计要求ꎬ如图19㊁图20所示ꎮ图19㊀优化方案安全系数图20㊀优化方案与原方案安全系数对比(3)对于低周疲劳ꎬ在原方案中ꎬ开裂位置最低Log循环寿命为2.6ꎬ即可承受低周疲劳试验循环数为399次(见图18)ꎬ远低于设计标准ꎬ不满足要求ꎮ其他区域寿命均高于设计标准ꎬ与试验中的失效情况高度吻合ꎮ其原因是开裂位置刚度较低ꎬ使得该处随时间变化的应力幅值较大ꎬ在加热阶段表现为压应力为主要应力形式ꎬ在冷却阶段表现为拉应力为主要应力形式ꎮ经过不停的拉压变化ꎬ综合热应变㊁弹性应变和粘塑性应变等多种应变的共同作用ꎬ累积塑性应变幅较大ꎬ导致该处寿命偏低ꎬ且大幅低于其他各缸相同位置ꎮ故需优化局部结构ꎬ增强其刚度以便增强该处抵抗热变形和机械变形的能力ꎬ使得该处在高温高负荷工况和低温低负荷工况交替变化的过程中ꎬ开裂区域应变幅值下降的同时ꎬ减少粘塑性应变的累积ꎬ以便提高该处的低周疲劳循环寿命ꎮ经过结构优化后ꎬ相应开裂区域的低周疲劳Log循环寿命提高到4.58ꎬ即可承受低周疲劳试验循环数为38118次ꎬ比原方案提高77%ꎬ远高于设计标准ꎬ满足要求ꎮ如图21所示ꎬ应变幅值大幅减小ꎻ如图22㊁图23所示ꎬ低周疲劳寿命循环次数大幅提高ꎮ图21㊀优化方案应力变化时间历程图22㊀优化方案低周疲劳循环寿命图23㊀优化方案与原方案低周疲劳寿命对比4㊀结语通过对缸盖原方案进行高周疲劳和TMF模拟分析ꎬ发现缸盖排气道开裂位置的高周疲劳安全系数较低ꎬ同时TMF循环寿命也较低ꎬ开裂失效风险极大ꎬ与实际试验情况相符ꎮ缸盖局部刚度不足是出现开裂的主要原因ꎮ经过局部结构优化后ꎬ高周疲劳安全系数大幅提高ꎬTMF循环寿命也大幅提高ꎬ各项指标均高于CAE标准ꎬ改进方案满足设计要求ꎬ也顺利通过各项耐久试验ꎮ缸盖在实际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出现开裂情况ꎬ是高周疲劳与低周疲劳共同作用导致的ꎬ单纯考虑高周疲劳不考虑低周疲劳不足以反映真实的缸盖运行工况ꎬ只有将二者相结合ꎬ才能使设计满足要求ꎮ通过该项目的成功实践ꎬ积累了增压发动机缸盖设计分析的相关方法和数据ꎬ为后续机型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ꎮ参考文献[1]㊀赵帅帅ꎬ陈永祥ꎬ贾业宁ꎬ等.基于修正Coffin-Manson模型的加速寿命试验设计与评估[J].强度与环境ꎬ2013ꎬ40(4):52 ̄58.[2]㊀胡定云ꎬ陈泽忠ꎬ温世杰ꎬ等.某柴油机气缸盖疲劳的可靠性预测[J].车用发动机ꎬ2008(6):38 ̄40.。

600MW汽轮机转子低周疲劳寿命计算及研究

600MW汽轮机转子低周疲劳寿命计算及研究

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00MW汽轮机转子低周疲劳寿命计算及研究姓名:白云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指导教师:杨继明20090401第一章绪论1.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目前,虽然电力生产的能量来源中,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不断加大,但是传统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蒸汽热力发电方式仍然占有50%以上的比例,国内比例更大。

2003年,全国发电总量为18462亿千瓦,其中火电发电量为14193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量的76.8%,这说明火力发电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发电类型这一现状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发生改变n】。

不同的电力生产方式对调峰运行的适应性不尽相同。

水电和火电是承担电网调峰任务的主要电力生产方式。

我国水能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其分布却极不均衡,90%以上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长江中上游地区。

而我国电力消费则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仅北京、广东、上海等东部七省的电力消费就占全国的40%以上。

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的不平衡,制约了水电在电网调峰中的作用。

因此,国内各大电网中火电机组承担这主要的调峰任务。

由于调峰的需要,发电设备处于日启夜停、变负荷等运行工况的机会越来越频繁,设备部件承受的应力载荷也越来越大,寿命损耗也越来越严重心1。

并且,发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一般为25"--'30年,但由于发电缺口的不断加大,电厂希望尽量利用现有机组等原因,几乎没有一台机组在达到设计寿命后会立即退役。

达到退役年限的机组可靠性显著降低,只有对它们进行较为准确的剩余寿命评价,采取合理的检修安排,同时加强运行监测,对受损严重的零部件进行必要的修复或更换后,才能确保这些老机组的安全运行。

多数学者认为,准确的机组寿命评估和合理的检修安排可使汽轮机寿命延长10"---20年D1。

鉴于上述情况,为保证火力发电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设备的寿命问题就具有了一定的研究价值。

在发电设备寿命问题中,汽轮机转子的寿命问题比较突出。

基于ansys涡轮盘蠕变及低周疲劳寿命可靠性分析方法

基于ansys涡轮盘蠕变及低周疲劳寿命可靠性分析方法
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于航空发动机高温部件涡轮盘来说,蠕变失效和疲劳失效是其两种主要的 失效模式: 在循环工作条件下, 蠕变损伤和疲劳损伤不断累积, 并且蠕变损伤和疲
劳损伤存在交互作用。 因此, 蠕变一 疲劳损伤分析就成为涡轮盘寿命预测的重要组
成部分。此外,由于金属材料在高温和高应力下存在明显的蠕变变形,从而造成 涡轮盘存在应力松弛现象,是否考虑应力松弛效应的寿命预测可能导致相差几倍 甚至上百倍的差别。
c nr uin r sr e b lw: o tb t we d ci d o i o e e b e
1 Ce sa r ai t m dl p ps , m dl c e r te tip bbii oew s o dts ead p u l ) e rn l c r p o s a r e h o n r u ri o i e p f e
久寿命的影响.
3 本文提出考虑应力松弛的涡轮盘蠕变一 ) 疲劳寿命工程化计算方法, 即蠕变一
疲劳损伤二阶逼近法。 在此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提出了考虑载荷和材料参数
分散性以及应力松弛效应的轮盘蠕变一 疲劳寿命可靠性分析方法。利用轮盘蠕变一
疲劳寿命可靠性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应力松弛立蠕变应变概率模型, ) 并率先将该模型和蠕变持久寿命概率模型用于考 虑应力松弛的涡轮盘蠕变持久寿命和蠕变一 疲劳寿命可靠性分析。 2 )提出考虑应力松弛的涡轮盘蠕变持久寿命可靠性分析方法。方法中采用 ASS提供的中 NY 心组合法对各随机变量进行抽样,并对若干抽样点有限 元蠕变分 析结果进行响应面回归,从而获得损伤临界失效函数的近似表达式。进而采用 MotCr 法获得轮盘蠕变持久寿命可靠度或给定可靠度的蠕变持久寿命。 n -ao e l 本文 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分析了应力松弛和各随机变量对蠕变持

锅炉受压元件的高温蠕变疲劳寿命设计计算方法

锅炉受压元件的高温蠕变疲劳寿命设计计算方法

第29卷第5期 2009年5月动 力 工 程Journal of Power EngineeringVol.29No.5 May.2009 收稿日期:2008211220 修订日期:2009201214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电站锅炉长周期运行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课题资助项目(2006BA K02B03)作者简介:李立人(19602),男,浙江宁波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锅炉结构强度.电话(Tel.):0212643587102626;E 2mail :liliren @.文章编号:100026761(2009)0520409208 中图分类号:T K225 文献标识码:A 学科分类号:470.30锅炉受压元件的高温蠕变2疲劳寿命设计计算方法李立人, 陈 玮, 盛建国, 吴祥鹏, 毛荷芳(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上海200240)摘 要:介绍了锅炉受压元件高温蠕变2疲劳寿命的设计计算方法.该方法建立在线弹性应力分析理论基础上,对我国锅炉制造业长期积累的锅炉受压元件寿命设计计算经验和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参照了美国ASM E 等国际先进标准.它给出了电站锅炉高温受压元件蠕变、低周疲劳及交互作用条件下的寿命损伤计算方法和典型结构及材料的设计计算参数,可供水管锅炉高温受压元件寿命设计使用,在役元件的高温蠕变及高温蠕变2疲劳寿命计算也可借鉴.关键词:电站锅炉;高温受压元件;设计计算方法;蠕变疲劳;寿命损伤Creep 2Fatigue Lif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Method for BoilerPre ssure E lements Under Elevated TemperatureL I L i 2ren , C H EN W ei , S H EN G J i an 2g uo , W U X i ang 2peng , M A O He 2f an g(Shanghai Power Equip ment Research Instit ute ,Shanghai 200240,China )Abstract :The creep 2fatigue lif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met hod for boiler pressure element s under elevated temperat ure was int roduced.Based on t he t heory of linear elastic st ress analysis ,t he met hod sums up t he experience and met hod accumulated by Chinese boiler manufact uring indust ry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for creep 2fatigue lif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boiler p ressure element s under elevated temperat ure.It also refers to t 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standard such as ASM E ,etc.It gives t he life damage calculation met hod under elevated temperat ure creep ,low cycle fatigue and interaction condition ,typical st ruct ure and material design parameters of t he p ressure element s of power boiler.It can be used for life design of p ressure element s of water t ube boiler under elevated temperat ure.It also offers a reference for t he creep and creep 2fatigue life calculation of p ressure element s of in service boilers under elevated temperat ure.Key words :station boiler ;p ressure element s under elevated temperat ure ;design &calculation met hod ;creep &fatigue ;life damage 高温蠕变和低周疲劳是锅炉受压元件寿命损伤的两大主要机理,按现行的常规锅炉强度设计标准,锅炉高温受压元件的设计使用寿命为1.0×105h ,受压元件的疲劳寿命主要通过限制元件应力集中和控制壁厚以降低热应力来保证.为适应电力发展的需要,电厂用户要求锅炉按30年使用寿命设计,主要受压元件设计使用寿命大于2×105h ,并需要满足电网调峰等频繁负荷变化的要求,这意味着许多锅炉受压元件的实际运行工况已超出常规设计的使用范围.由于锅炉受压元件的低周疲劳寿命计算涉及受压元件的应力集中、热应力等复杂的技术问题,更主要的是高温元件低周疲劳与高温蠕变的交互作用及锅炉材料高温蠕变2疲劳损伤性能方面研究滞后、数据缺乏,给锅炉受压元件寿命设计计算带来诸多困难.为了对锅炉高温集箱、三通等元件的寿命进行校核,国内几大锅炉制造厂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各自建立了一些计算校核方法.目前,国际典型的高温元件寿命计算标准有:(1)美国标准ASM E Boiler&Pressure Vessel Code III Division1Subsection N H class1 component s in elevated temperat ure service[1].(2)欧洲标准EN1295224Water2t ube boiler and auxiliary installations2part4:in2service boiler life expectancy calculations[2].近年来,我国在电站锅炉受压元件寿命设计计算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家标准G B/T9222给出了“水管锅炉锅筒低周疲劳寿命计算”方法,“锅炉承压部件高温蠕变2疲劳寿命设计计算方法”研究项目列入了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由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东方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武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单位组成了“锅炉高温受压部件寿命评定方法研究及规范制订”课题小组.在评定方法研究及规范制订中,各单位收集和翻译了大量有关高温受压元件寿命设计的技术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锅炉受压元件高温蠕变2疲劳寿命设计计算方法”(草案),并在工程中得到了应用[3],本文是该方法的简略介绍.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按我国“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设计、制造和检验,强度满足G B/T922222008“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标准,工作温度大于材料高温蠕变起始温度的水管锅炉受压元件.本方法提供了水管锅炉高温受压元件的高温蠕变及高温蠕变2疲劳交互作用的寿命设计计算方法,在役元件的高温蠕变及高温蠕变2疲劳寿命计算也可借鉴本方法.适用本方法的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包括集箱、管道、三通和弯头等.2 结构要求采用本方法进行寿命计算的受压元件,寿命考核部位如接管等与筒体连接的焊缝等结构,应与筒体具有良好的整体性,推荐的接管连接焊缝形式示于图1.图1 推荐的接管连接焊缝形式Fig.1 Recommended welding for pipe connection3 设计和计算步骤一般情况下,高温元件寿命计算应包括以下步骤:①确定元件设计参数和运行工况;②确定元件几何尺寸、材料及结构;③确定元件最大工作应力及寿命考核点;④计算元件蠕变损伤;⑤计算元件疲劳损伤;⑥校核元件总寿命.4 寿命设计和计算的准则设计安全性评定累计损伤准则为:∑mj=1n jN j+∑mj=1ΔtjT j≤D(1)式中:m为循环工况数;n j为第j循环工况设计预期循环次数;N j为第j循环工况的允许循环次数,根据第j循环工况的应变幅,由疲劳曲线确定;Δt j 为第j循环工况超过蠕变起始温度段的设计预期累计运行时间,h;T j为由持久强度曲线确定的第j循环工况超过蠕变起始温度段的允许运行时间,h;D为材料蠕变2疲劳交互作用寿命损伤包络线(图2).图2 蠕变2疲劳交互作用寿命损伤包络曲线Fig.2 Creep2fatigue life damage enveloping curve5 应力应变计算原则(1)本方法的应力应变计算建立在线弹性理论基础上.・14・ 动 力 工 程 第29卷 (2)塑性和蠕变的影响通过修正因子予以考虑.(3)假设考核点的主应力方向固定不变.(4)考核点的应力通过应力指数方法获得,应力指数定义为考核点最大应力与元件一次应力区截面平均应力之比.(5)疲劳寿命计算应变变化范围根据各工况出现的应力峰谷值对应的峰谷应力差确定,温度取各工况中出现的最高温度,弹性模量E 、线膨胀系数α和导温系数a 均按单个工况的最高介质温度取值.(6)蠕变寿命计算的持续运行时间可取稳定运行的、超过蠕变起始温度的持续运行时间.应力取最大应力.(7)寿命考核点的确定应建立在应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原则为:①总应力强度最大点和截面;②总体(局部)一次薄膜应力强度最大点和截面;③总体(局部)一次薄膜应力强度和总应力强度均较大的点和截面.6 应力计算6.1 内压应力考核点峰(谷)值时,由内压力引起的一次加二次主应力分量σ1p 、σ2p 和σ3p 按下式计算:σ1p =K 1p σp (2)σ2p =K 2p σp (3)σ3p =K 3pσp (4)σp =D m 2δyp (5)式中:K ip (i =1,2,3)为内压应力指数;D m 为元件(集箱、弯头、三通主管等)的平均直径,mm ;δy 为元件有效厚度,等于公称厚度减附加厚度,mm ;p 为峰(谷)值时的工作压力,M Pa.内压应力指数可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获得,也可采用本方法的推荐值(表1).表1 内压应力指数推荐值T ab.1 R ecommended internal pressure stress index结构形式图1(a )异径接管图1(b )~(d )异径接管图1(a )等径接管图1(b )~(d )等径接管弯头R D w1)≥1集箱内壁K 1p 6 4.585 1.514+δ2D 2wK 2p 4 1.35 1.511K 3p-2δD m2)-2δD m-2δD m-2δD m-2δD m-2δD m 注:1)为弯头弯曲半径;2)为集箱厚度.6.2 径向温差热应力[3]考核点在峰(谷)值时,由径向温差引起的一次加二次主应力分量σ1tr 、σ2tr 和σ3tr 可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也可分别按下式计算:σ1tr =K 1tr σd t (6)σ2tr =K 2tr σd t (7)σ3tr =K 3tr σd t(8)σd t =αEf (1-μ)Δt r (9)式中:f =4β2(β2-1)ln β-2(β2-1)24β4ln β-(3β2-1)(β2-1);K itr (i =1,2,3)为径向温差应力指数;α为材料的线膨胀系数,1/℃;E 为材料的弹性模量,M Pa ;μ为材料的泊松比,μ=0.3;β为元件外径与内径比值;Δt r 为内外壁温差,K.外壁绝热的筒体内外壁温差可按下式计算:Δt r =T w -T n =-<δ2V a(1-e -ηt τ)(10)式中:<=2β2ln β-β2+14(β-1)2;η=β-1 β12;τ=D 2n16a,min ;β=D wD n;β=β5-15-4β2β3ln β-13-β3-19+4β4[β(ln β-1)2+β-2]+22β2[β(ln β-1)+1]-β3-13+β-1;T w 为外壁温度,℃;T n 为内壁温度,℃;D w 为外径,mm ;D n 为内径,℃;δ为取用壁厚,mm ;V 为介质温度变化速度,K/min ;t 为介质温度变化速度持续时间,min ;a 为导温系数,(mm )2/min ;e 为自然常数.径向温差应力指数可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获得,也可采用本方法的推荐值(表2).6.3 内压和温差合成主应力考核点在峰(谷)值时,由内压和温差引起的一次加二次主应力分量σ1、σ2和σ3分别按下式计算:・114・ 第5期李立人,等:锅炉受压元件的高温蠕变2疲劳寿命设计计算方法表2 径向温差应力指数推荐值T ab.2 R ecommended stress index by radi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结构形式图1(a)接管图1(b)~(d)接管弯头集箱K1tr 1.5 1.8 1.21K2tr1111K3tr0000 σ1=σ1p+σ1tr(11) σ2=σ2p+σ2tr(12) σ3=σ3p+σ3tr(13) 考核点在峰(谷)值时,合成主应力差分量Δσ1、Δσ2和Δσ3分别按下式计算: Δσ1=σf1-σg1(14) Δσ2=σf2-σg2(15) Δσ3=σf3-σg3(16)式中:σf i(i=1、2、3)为按式(11)~式(13)计算的合成峰值主应力;σg i(i=1、2、3)为按式(11)~式(13)计算的合成谷值主应力.单个循环周期的应力幅值σa按下式计算:σa=1212[(Δσ1-Δσ2)2+(Δσ2-Δσ3)2+(Δσ3-Δσ1)2]1/2(17)7 应变及应变范围计算7.1 设计疲劳总应变范围设计疲劳总应变范围的计算建立在线弹性应力分析基础上.考虑蠕变应变、应力松弛、多轴塑性和泊松比调整情况,单个循环周期设计疲劳总应变范围εt按下式计算:εt=K vΔεmod+KΔεc(18)K=σm+σb+σfσm+σb(19)式中:Δεmod为最大等效应变范围;Δεc为蠕变应变增量;σm为膜应力;σb为弯曲应力;σf为峰值应力;K 为蠕变应力集中系数.7.2 多轴塑性和泊松比调整系数多轴塑性和泊松比调整系数K v按下式计算: K v=max(1.0+f(K′v-1.0),1.0)(20) 塑性多轴调整系数f根据T f从图3查得,T f 按下式计算:T f=|σ1+σ2+σ3|12[(σ1-σ2)2+(σ2-σ3)2+(σ3-σ1)2]1/2(21)塑性双轴泊松比调整系数K′v根据K r从图4查得,K r按下式计算:图3 塑性多轴调整系数Fig.3 Plastic multiaxial adjusting coefficient图4 塑性双轴泊松比调整系数Fig.4 Plastic biaxial Poisson’s ratio adjusting coefficientK r=Eσ3mK e KΔεmax(22) 当KΔεmax E≤σ3m时,K e=1(23) 当KΔεmax E>σ3m时,K e=KΔεmax Eσ3m(24)σ3m=S r H+S rL(25)式中:E为单个循环周期最高金属温度对应的材料弹性模量;S r H为热端温度应力松弛强度;S rL为冷端温度应力松弛强度.7.3 最大等效应变范围最大等效应变范围Δεmax取所有极值点等效应变范围Δεe的最大值:Δεmax=(Δεe)max(26) 等效应变范围Δεe按下式计算:Δεe=22(1+v)Δε2xy+Δε2yz+Δε2zx+32(Δγ2xy+Δγ2yz+Δγ2zx)1/2(27) 计算完整循环周期内等效应变范围Δεe时,泊松比v取值为0.3.周期内应变(以下标1标记)与极值点应变差(以下标0标记)的差值按下式计算:Δεxy=(εx1-εx0)-(εy1-εy0)(28)Δεyz=(εy1-εy0)-(εz1-εz0)(29)・214・ 动 力 工 程 第29卷 Δεzx=(εz 1-εz 0)-(εx 1-εx 0)(30)Δγxy =(γx 1-γx 0)-(γy 1-γy 0)(31)Δγyz =(γy 1-γy 0)-(γz 1-γz 0)(32)Δγzx=(γz 1-γz 0)-(γx 1-γx 0)(33) 考核点所有时刻应变分量(εx 0,εy 0,εz 0,γx 0,γy 0,γz 0,εx 1,εy 1,εz 1,γx 1,γy 1,γz 1)由于几何不连续产生的峰值应变可不计.7.4 最大等效应变范围的非线性修正考虑局部塑性和蠕变效应的最大等效应变范围Δεmod 按下式计算:Δεmod =S3ΔσmodK 2Δεmax(34)式中:S 3为图5上Δεmax 对应的应力强度;Δσmod 为图5上Δεm 对应的应力范围.Δσmod 和Δεmod 可通过绘制或分析的方法拟合图5所示适合的应力2应变曲线上获得.适合的合成应力2应变曲线(图5)由热端温度应力松弛强度S r H 的弹性应力2应变曲线与适合的等时应力2应变曲线(σ′,ε′)相加得到.图5中:O 为分析采用的合成等时应力2应变曲线的原点;O ′为与时间无关的适合的等时应力2应变曲线的原点.图5 应变-应力关系Fig.5 Stress 2strain relationship7.5 积累蠕变应变增量单个循环内积累的蠕变应变增量Δεc 可通过数值计算或其他方法得出,也可由材料应变应力关系或曲线当应力为等效蠕变应力σc ,按式(35)计算得到.温度取循环中最高金属温度,时间取循环中超过蠕变起始温度的累计运行时间.等效蠕变应力σc 按下式计算:σc =Zσy (35)式中:σy 为材料屈服强度;Z 由图6曲线确定.在图6中:x =σL +σb Kt max 1σy ;y =(σR )max σy;图6 系数Z 与x ,y 的关系曲线Fig.6 Parameter Z vs.x and yK t =1.25;σL 为一次薄膜应力强度;σb 为一次弯曲应力强度;σR 为二次应力强度范围.8 蠕变寿命8.1 材料的持久强度[5,6]常用材料的持久强度设计曲线示于图7.8.2 允许运行时间超过蠕变起始温度下允许运行时间T j 可按如下步骤计算: (1)根据设计疲劳总应变εt 和金属持续运行温度,由材料等时应变应力曲线求出初始应力σ0.(2)按金属持续运行温度由材料应变应力关系或曲线求出单轴松弛应力 σr .(3)按下式计算多轴松弛应力σr :σr =σ0-0.8G (σ0- σr )(36) 在式(36)中,极值点处最小多轴因子G 按下式计算:G =minσ1-0.5(σ2+σ3)σ1-0.3(σ2+σ3)min,1.0(37) (4)按下式计算蠕变计算应力σj :σj =max (σr ,σc )(38) (5)根据蠕变计算应力σj ,由图7所示材料持久强度设计曲线,确定蠕变断裂时间T d .(6)将超过蠕变起始温度下运行的时间分成若干段Δt ji (i =1,…,n ),在每段中,允许超过蠕变起始温度下运行时间取为常数T ji ,使得在该时间段中T ji 接近且不大于T d .允许运行时间T j 按下式计算:T j =Δt j ∑ni =1Δt jiT ji(39)式中:n 为设计预期单个工况超过蠕变起始温度的温度分段数.・314・ 第5期李立人,等:锅炉受压元件的高温蠕变2疲劳寿命设计计算方法(a ) 12Cr1MoV(b ) 214Cr1Mo(c ) 9Cr1MoV图7 常用材料的持久强度设计曲线Fig.7 Permanent strengt h design curve of general material8.3 蠕变损伤根据单个循环工况的设计预期蠕变运行时间Δt j 和时间分段Δt ji (i =1,…,n ),单个循环蠕变损伤D c j 按下式计算:D c j =∑ni =1ΔtjiTji(40) 总累计蠕变寿命损伤D c 按下式计算:D c =∑mjD c j(41)9 疲劳寿命9.1 疲劳寿命的设计曲线常用材料疲劳寿命的设计曲线示于图8.(a ) 12Cr1MoV(b ) 214Cr1Mo (c ) 9Cr1MoV图8 常用材料的疲劳寿命设计曲线Fig.8 Fatigue life design curve of general material9.2 允许累计疲劳循环次数按式(18)计算得到设计疲劳总应变范围εt ,根据应变幅,通过材料疲劳寿命设计曲线,即可得到单个工况的允许疲劳循环次数N j .9.3 疲劳损伤根据设计单个循环工况预期疲劳循环数n j 和允许疲劳循环次数N j ,单个循环疲劳损伤率D f j 按下式计算:D f j =n j N j(42) 总累计蠕变寿命损伤率D f 按下式计算:D f =∑mjD f j(43)・414・ 动 力 工 程 第29卷 10 计算实例计算实例为超临界锅炉再热器鼓型三通,材料为12Cr1MoV ,其结构示于图9,主要设计参数和结构尺寸示于表3.图9 三通结构尺寸(单位:mm )Fig.9 Structural dimension of t he tee (unit :mm )表3 主要设计参数和结构尺寸T ab.3 Main design p arameters and structural dimensions 名称数值工作压力/MPa 4.30工作温度/℃495支管外径/mm 660主管外径/mm 559相贯处最小壁厚/mm 21.9支管壁厚/mm 26主管最小壁厚/mm4010.1 材料的物理性能三通材料12Cr1MoV 的物理性能参数见表4.10.2 工况和应力本计算案例的设计工况和各设计工况的工作参数示于表5. 三通的内压应力和热应力通过有限元计算获得,三通的最大内压应力发生在纵向截面内转角(肩部)处,最大应力为249.3M Pa ;三通内压应力指数表4 12C r1MoV 材料的物理性能T ab.4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 aterial 12C r1MoV温度/℃20100200300400500密度/(kg ・m -3)785078507850785078507850比定压热容/(kJ ・kg -1・℃-1)0.460.500.500.540.630.71导热系数/(W ・m -1・℃-1)35.635.635.635.233.532.2线膨胀系数/×106℃-110.0811.3012.1813.3013.70弹性模量/×10-5MPa 2.06 2.062.031.98 1.90 1.79许用应力/MPa163152135118表5 计算工况的主要参数T ab.5 Main p arameters for calculating conditions工况设计循环次数蠕变时间/h 最高压力/MPa 最高温度/℃最低压力/MPa 最低温度/℃温速/(K ・min -1)冷态启动210400 4.304950.0203温态启动120053 4.30495 1.02003热态启动45009 4.30495 2.03003负荷变动120002 4.30495 3.04003水压试验106.45200.020(肩部应力与主管应力之比)为:K 1p =7.25;K 2p =4.43;K 3p =-0.13.三通肩部被视为元件寿命的考核点. 当锅炉持续升(降)温时,受压元件径向温差与壁厚有关,壁厚越厚温差越大.当升温速度为3K/min 时,三通考核点处(肩部)的径向温差引起的热应力指数(肩部应力与主管应力之比)为:K 1tr =1.08;K 2tr =0.8;K 3tr =0.0.10.3 疲劳寿命的损伤结果表5各设计工况对应的疲劳应变范围εt 和疲劳损伤结果示于表6.・514・ 第5期李立人,等:锅炉受压元件的高温蠕变2疲劳寿命设计计算方法表6 蠕变疲劳寿命的计算结果T ab.6 C alculated results of the creep 2fatigue life 工况应变范围εt允许循环次数设计循环次数疲劳寿命损伤冷态启动 2.57396×10-328882100.0727温态启动 1.33671×10-38380012000.0143热态启动8.45215×10-41000000045000.0005负荷变动 4.66726×10-410000*********.0012水压试验 1.60757×10-320200100.0005累计0.089210.4 蠕变寿命的计算表5各设计工况(水压试验除外)对应的蠕变寿命损伤结果示于表7.表7 蠕变寿命的计算结果T ab.7 C alculated results of the creep life工况设计次数蠕变时间/h初始应力σ0/MPa允许时间/h损伤冷态启动210400149.08556720.0980温态启动120053144.58587000.0732热态启动45009143.68566990.0490负荷变动120002133.08590440.0244累计0.244610.5 总寿命损伤判定由疲劳寿命计算得到疲劳累计损伤D f =∑mjD f j =0.0892,由蠕变寿命计算得到蠕变累计损伤D c =∑mjD c j =0.2446.在图2蠕变2疲劳损伤评定曲线中,计算点(0.0892,0.2446)在曲线D 的下方,蠕变2疲劳损伤评定结果示于图10,故本三通部件在上述工况运行下能满足累计损伤安全准则.11 结 论本设计计算方法建立在线弹性应力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并参照了美国ASM E 等国际先进标准,是对我国锅炉制造行业长期积累的高温受压元件寿命设计计算经验和方法的归纳总结. 本设计计算方法提供了常用锅炉材料的高温蠕变2疲劳寿命计算的设计值及曲线、典型元件的应力 图10 蠕变2疲劳损伤评定结果Fig.10 Assessed result s of creep 2fatigue damage集中系数和高温蠕变2疲劳寿命设计计算方法,可供水管锅炉高温受压元件寿命设计使用,也可作为在役元件的高温蠕变及高温蠕变2疲劳寿命计算的借鉴.参考文献:[1] ASM E.Boiler and pressure vessel code ,section Ⅲdivision1subsection N H :class 1components in elevated temperature service[S].USA :ASM E ,2004.[2] European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Water 2tubeboiler and auxiliary installations 2part4:in 2service boiler life expectancy calculations EN 1295224:2000[S ].Britain :CEN National Member ,2000.[3] 史平洋,李立人,盛建国,等.电站锅炉高温受压元件蠕变和低周疲劳寿命损伤计算及在线监测[J ].动力工程,2007,27(3):4632468,472.[4] ZUCCA S ,BO T TO D ,GOL A M M.Faster on 2linecalculation of thermal stresses by time integration[J ].I 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ure V essels and Piping ,2004,81(5):3932399.[5] WOODFORD D A ,SWINDEMANRW.Creepstrength evaluation of serviced and rejuvenated T91using the stress relaxation method [C ]//Proceeding from the Fourth I 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Materials T echnology for Fossil Pow er Plants.Hilton Head Island ,South Carolina :ASM International ,2004.[6]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Hightemperature design data for ferritic pressure vessel steels [M ].London :MechanicalEngineeringPublications L td.,1988.・614・ 动 力 工 程 第29卷 。

大型发电机组转子结构疲劳寿命预测

大型发电机组转子结构疲劳寿命预测

大型发电机组转子结构疲劳寿命预测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大型发电机组在能源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的恶劣和长期的高强度运转,发电机组转子结构容易受到疲劳损伤,从而影响其安全和可靠性。

因此,预测发电机组转子结构的疲劳寿命成为了一个关键的研究方向。

一、疲劳损伤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大型发电机组转子结构的疲劳损伤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的机制:低周疲劳和高周疲劳。

低周疲劳是由于循环加载导致的裂纹扩展和瞬态破裂引起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循环载荷幅值、循环载荷频率和载荷历程形状等。

高周疲劳则是由于长时间连续加载引起的结构变形和材料疲劳断裂造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转速、负载和运行时间等。

二、疲劳寿命预测方法针对大型发电机组转子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常用的方法有时域法和频域法。

时域法通过测量和分析转子结构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振动信号,结合疲劳损伤模型和材料特性,预测转子结构的疲劳寿命。

频域法则是通过对转子结构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获取其频率成分和幅值,再结合频域疲劳寿命模型,对转子结构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

这两种方法均能够对转子结构的疲劳寿命进行有效的预测,但是时域法更适用于低周疲劳的预测,而频域法则是更适用于高周疲劳的预测。

三、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在大型发电机组转子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中,常用的模型有线性疲劳寿命模型和失效率模型。

线性疲劳寿命模型假设疲劳损伤的扩展速率与载荷幅值成正比,失效率模型则是基于统计学原理,通过统计转子结构的疲劳寿命分布情况,进而预测其寿命。

这两种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均能够较好地预测转子结构的疲劳寿命,但是线性疲劳寿命模型的局限性在于无法考虑到非线性损伤机制的影响,而失效率模型则是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支持。

四、疲劳寿命预测的挑战与未来发展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是大型发电机组转子结构疲劳寿命预测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对于复杂的转子结构体系,模型建立和参数确定相对困难,需要更加准确的力学模型和测试手段。

大型火电机组汽轮机转子寿命损耗的分析与研究

大型火电机组汽轮机转子寿命损耗的分析与研究

+ B ( ) 专 + 毒≤
式中 , 为汽轮机 组 的启 停次 数 ; N 为转子 的低 周 疲劳 寿命 ; t 为机组的累计 运行 时间 ; t R为转子 的蠕变 寿命 ; B为低 周疲 劳
和 蠕 变 间 的影 响 系 数 。
式 中, e为总 应 变 幅度 为 应 变 幅 度 的 弹 性 分 量 ; e 为 应 变 幅 度 的 塑性 分 量 ; , 为疲劳强度系数 ; b为 疲 劳 强 度 指 数 ; e , 为疲 劳延 性 系数 ; C 为 疲 劳 延性 指数 ; E为弹性模 量 ; 为 低 周 疲 劳 寿命 。 而应 变 幅度 可 根 据 Ma s o n - C o f f i n公 式 分 解 为 弹 性 应 变 幅
重 茎 鱼 坚 里 量 竺 z n u a n g b e n g Y 。 n g v u Y a u
子的低周疲劳寿命 损耗起到了决定性 的影响 。因此 , 对 于汽轮 机转子的低周疲劳损耗 , 可 以根据 局部应力相 同的疲劳 寿命 曲 线进行计 算 。 目前在进行汽轮机转子低周疲劳损耗 的计算 中, 所用 的金 属疲劳 曲线 和计 算 公 式各 不 相 同 , 但 均 比较 倾 向 于 Ma n s o n - C o f f i n公式所列 的低周疲劳损耗表达式 :
电力 出版社 , 1 9 8 8
2 . 2 转 子 蠕 变 损 耗 及 计 算 方 法
[ 2 ]史 进 渊. 大 功率 电站 汽轮 机寿 命预 测与 可靠性 设 计[ M] . 北京 :
中 国电力 出版社 , 2 0 0 2
汽轮机转子 除了易受 到低周疲 劳损伤外 , 还会 受到蠕变 损
的程度就会 越大 。虽然在转子寿命 的损耗 中 , 低周 疲劳损 耗 占

调峰运行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汽轮机转子热应力和寿命损耗分析

调峰运行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汽轮机转子热应力和寿命损耗分析

第23卷 第2期 2003年4月动 力 工 程POW ER EN G I N EER I N GV o l .23N o.2 A p r .2003  文章编号:100026761(2003)022*******调峰运行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汽轮机转子热应力和寿命损耗分析孙 伟(深圳美视电厂,深圳518040)摘 要:介绍了调峰运行的汽轮机转子热应力的计算方法。

为了减少启动时间和提高汽轮机的安全性,拟定了热应力控制曲线及保护曲线,设定应力保护。

对转子的寿命损耗进行了分析。

图3参4关键词:燃机联合循环;汽轮机;调峰;转子;热应力;寿命损耗中图分类号:T K 474.7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2204208 修订日期:2002212203作者简介:孙 伟(1967.8-),男,深圳美视电厂副总工程师。

0 前言目前,由于电网峰谷差的存在,所以有很多联合循环机组用于调峰,采取的方式是早启晚停。

这种运行方式对联合循环电厂的设备,尤其是汽轮机的寿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调峰用的汽轮机的寿命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决定汽轮机寿命的关键因素是其汽缸和转子的寿命,而转子的工作条件比汽缸差,价格也比较昂贵。

所以,控制好转子的寿命也就控制了整个汽轮机的寿命[1]。

而影响转子寿命的关键因素是转子热应力高低。

本文就对控制转子热应力的方法做探讨,同时讨论转子寿命的管理方法。

1 热应力计算方法在汽轮机启停过程中,从安全性来考虑,要求启停时间尽可能长,转子所受到的加热和冷却速度尽可能慢。

这样,转子的热应力就比较小,转子的寿命也就比较长。

但从经济性来考虑,要求启停时间尽可能短。

为更好地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对转子热应力进行合理的控制。

通过计算机实时计算出应力值与设定的应力限制曲线进行比较,超过设定点就会触发保护动作,如低于设定点,则可以按正常速率升速加负荷等,这样就做到了两全其美。

1.1 热应力计算方法[2] 将转子近似看作圆柱体,则对热膨胀的微分方程如下:5v 5t =1r 55rr -vr(1)由此产生温差:∃v 1=v 1-v m =∑∞k =1Bk[v 1-Z k (t )](2)式中 r ——转子半径t ——时间v m ——转子平均温度v 1——转子表面温度B k ——转子几何相关系数Z ——温度不均系数由于形成温差而产生应力,所以结合公式(1)和公式(2),在计算机计算程序中所设定的系数B k 和Z k 同时充分地考虑了由于温度的突变而产生的误差。

燃气轮机涡轮叶片高温疲劳寿命研究

燃气轮机涡轮叶片高温疲劳寿命研究

燃气轮机涡轮叶片高温疲劳寿命研究一、引言燃气轮机是一种高温、高压的设备,叶片是其关键部件,涉及到燃气轮机的功率、效率和可靠性等方面。

然而,随着工作温度不断提高,叶片的疲劳问题逐渐凸显。

燃气轮机叶片高温疲劳寿命研究是当前燃气轮机技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二、燃气轮机叶片的高温疲劳机理1.高温下叶片的变形和裂纹扩展由于高温下材料的塑性降低和强度下降,造成叶片发生变形和塑性损伤现象,进而形成微裂纹。

随着高温的作用,裂纹逐渐扩展,最终会导致叶片的断裂。

2.高温下的热疲劳由于高温下材料的热膨胀和收缩,叶片内部会产生应力,导致热疲劳损伤。

热疲劳常常表现为表面裂纹和根部渐进破裂。

3.高温下腐蚀和氧化高温下的空气中存在一定的氧气和水蒸气,会导致叶片表面的氧化和腐蚀,加速叶片的损伤过程。

三、针对燃气轮机叶片高温疲劳寿命的研究方法1.叶片高温蠕变试验高温蠕变试验是评估叶片在高温下的变形和稳定性时常用的手段之一。

通过对试件施加恒定载荷,在高温环境中进行长时间加载,记录其变化情况,从而分析其变形行为。

2.叶片高温循环试验高温循环试验是以叶片高温疲劳失效为主要目的的试验。

在高温环境中,对叶片进行周期性的加热和冷却,模拟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热载荷,以挖掘叶片的高温疲劳寿命。

3.有限元模拟分析有限元模拟分析是目前研究叶片高温疲劳寿命的主要方法之一。

借助于有限元模拟软件,按照实际工作热载荷对叶片进行模拟,并对其受力情况进行分析,以评估叶片的疲劳寿命。

四、燃气轮机叶片高温疲劳寿命的提升方法1.采用先进材料选择高品质的先进钛合金材料、镍基合金材料等,提高材料的高温强度和高温抗氧化性能。

2.减少叶片受热负荷通过优化叶片的设计和燃气轮机的工作状态,减少叶片受热负荷,延长其使用寿命。

3.改进制造工艺通过改进工艺、提高制造精度和工艺质量,减少叶片内部缺陷和裂纹,提高制品品质和可靠性。

4.加强监测与维护在燃气轮机运行中,采用在线监测和巡检等手段,及时发现叶片损伤和疲劳情况,提前采取维修和更换措施。

涡轮叶片高温多轴低周疲劳_蠕变寿命研究

涡轮叶片高温多轴低周疲劳_蠕变寿命研究

第24卷第7期2009年7月航空动力学报Journal of Aerospace Pow erVol.24No.7J ul.2009文章编号:100028055(2009)0721549207涡轮叶片高温多轴低周疲劳/蠕变寿命研究彭立强,王 健(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大连116023)摘 要: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转子叶片工作环境,对Manson 2Coffin 多轴疲劳预测方程和SWT (Smith 2Waston 2Topper )公式进行修正,同时采用尚德广多轴疲劳损伤参量,给出涡轮叶片新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以适应涡轮叶片高温变幅非比例加载下疲劳损伤情况.通过算例计算了某涡轮叶片疲劳寿命及1000h 的总损伤,与叶片实际疲劳破坏相吻合,验证该高温多轴疲劳损伤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关 键 词:涡轮叶片;高温多轴疲劳;蠕变;疲劳寿命;非比例加载中图分类号:V231.3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8206230;修订日期:2008211208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70770103)作者简介:彭立强(1983-),男,山东巨野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发动机零部件强度及疲劳寿命分析.R esearch on low cycle 2multiaxial fatigue 2creep life prediction athigh temperature for turbine bladePEN G Li 2qiang ,WAN G Jian(School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Dalian 116023,China )Abstract :SHAN G Deguang multiaxial fatigue damage model was used to amend Man 2son 2Coffin equation of multiaxial fatigue p rediction and SW T (Smit h 2Waston 2Topper )formu 2la ,based on working condition of t urbine rotor blade in aviation engine.A new met hod of fa 2tigue life p rediction of t urbine blade was p resented ,which was adapted for non 2proportional loading of t urbine blade fatigue damage at high temperat ure.A case of t urbine blade was cal 2culated for fatigue life and t he total damage of 1000hours flying ,in well agreement wit h t he fact of blade fatigue damage.So the model of multiaxial fatigue prediction is rational and feasible.K ey w ords :t urbine blade ;multiaxial fatigue at high temperat ure ;creep ;fatigue life ;non 2proportional loading 涡轮转子叶片属于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包括涡轮工作叶片和导向叶片)是航空发动机中承受温度载荷最剧烈和工作环境最恶劣的部件之一,在高温下要承受很大、很复杂的应力、应变.涡轮叶片在工作时不仅承受很大离心载荷、热载荷、气动载荷等,同时叶片还承受着燃气腐蚀、氧化等作用.目前,对涡轮叶片疲劳寿命预测方法主要是试验分析方法,并结合有限元技术进行仿真.其中,试验方法周期长,费用高,并且,发动机地面台架试车条件与实际飞行条件有一定的差别,有时差别还特别大,这直接影响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利用材料的实验数据,借助计算机技术和有限元理论对涡轮叶片建模、分析研究,由于实际叶片与计算模型在材料性能、工作条件等存在不可避免的差异,从而使及算寿命结果与叶片实际寿命存在一定差距,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高温疲劳主要研究材料在疲劳和蠕变共同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应该指出,“高温”这个概念通常是指使金属点阵中的原子具有较大的热运动能力的温度环境,它因不同的材料而异.一般认为,当合金的工作温度与合金熔点的比值大于0.5时,航 空 动 力 学 报第24卷材料的蠕变现象不可忽略,这时认为零件处于高温的工作状态.多轴疲劳是指多向应力或应变作用下的疲劳,也称复合疲劳.当前,对涡轮叶片疲劳寿命预测理论主要是基于局部2应力应变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该方法通常采用经典Manson2Coffin方程的Morrow修正公式,同时利用Von2Mises等效应变方法[1],或者采用SWT(Smith2Waston2T opper)损伤公式[2].在高温多轴循环载荷下,由于受温度的影响,应力应变关系变得相当复杂,尤其在非比例加载下,进行多轴疲劳寿命预测相当困难.该方法基本为高温单轴寿命预测方法,经修正和改进后,被推广到高温多轴疲劳寿命预测中.然而直接采用单轴推广过来的疲劳损伤参量来预测寿命时,预测结果有时不稳定,尤其对于非比例加载下的高温多轴情况,往往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对于多轴疲劳寿命预测理论,Smith[3]等在考虑最大正应变及正应力的影响时,提出了一种基于临界面的Smith2Watson2T opper理论,该理论没有考虑材料的剪应力、应变的影响,利用该方法计算叶片的疲劳寿命偏于保守.Fatemi2Socie[4]在Brown2Miller工作基础上认为疲劳参数应同时考虑正应力和剪应力的影响,提出Fatemi2Socie疲劳理论.Wang和Brown[5]考虑正应变和剪应变的影响,并结合单轴的Manson2Coffin方程给出了Wang2Brown理论.文献[425]都没考虑到材料在变幅非比例加载情况下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表明[6]: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在工作中处于多轴应力应变状态和非比例加载过程.北京工业大学的尚德广[7]等基于临界面法提出一种与加载路径无关的多轴疲劳损伤参量Δεcr eq,该参量综合考虑临界面上的最大剪切应变幅和法向正应变幅两个参量,它考虑了非比例加载下的附加硬化的正应变,因此,它适用于涡轮叶片的非比例加载情况.本文针对涡轮叶片所受离心载荷、热载荷等作用,结合Manson2Coffin理论和SWT公式的优点,并对两方程进行修正,同时考虑了尚德广疲劳损伤参量的优点,给出涡轮叶片新的疲劳寿命预测理论,并计算了某涡轮叶片的疲劳寿命和1000飞行小时总损伤,并与Manson2Coffin理论和SWT公式计算结果相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1 涡轮转子叶片高温多轴疲劳寿命/蠕变计算理论 多轴疲劳计算理论一般可分为基于等效应力应变法、临界面法、能量法等三种类型.在高温环境下构件的疲劳问题变得相当复杂,此时不仅要考虑材料在高温下的蠕变、应力松弛问题,还要考虑材料复杂的应力应变关系.同时,高温环境下疲劳、蠕变交互作用是当前疲劳界的科学难题.在高温多轴循环加载下,由于受温度的影响,应力应变关系变得相当复杂,尤其在非比例加载下,进行多轴疲劳寿命预测相当困难.111 多轴非比例循环加载下应力应变关系对于单轴循环应力应变关系,通常采用Os2 good2Ramberg方程Δε2=Δσ2E+Δσ2k′1n′(1)式中k′,n′分别是单轴循环强度系数和单轴循环应变硬化指数,E为弹性模量.研究表明,多轴比例加载下的等效循环应力应变关系与单轴加载情况是一致的[7].由Osgood2Ramberg方程描述多轴比例加载下的等效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为Δεeq2=Δσeq2E+Δσeq2k′pr1n′pr(2)式中Δεeq,Δσeq为第四强度理论中的等效应变应力,k′pr,n′pr分别是多轴比例加载下的循环强度系数和循环应变硬化指数.在多轴非比例加载下,可以采用修正的循环强度系数法,即对k′pr进行修正[7].由于循环应变硬化指数n′pr在非比例加载下变化较小,可忽略其变化,令n′pr=n′npr.只对循环强度系数k′pr考虑其非比例加载下的附加强化.描述非比例加载下的循环强化系数k′npr,一般可采用k′npr=(1+g F)k′pr(3) k′npr是非比例加载下的循环强度系数,g为交叉硬化系数,由多轴非比例试验确定,F为非比例度,由加载条件确定,当同向加载主平面与最大剪平面成45°时,F=0,否则F=1.所以,多轴非比例加载下的循环应力应变关系可表示成Δεeq2=Δσeq2E+Δσeq2k′npr1n′npr(4) 112 高温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目前,对高温下多轴低周疲劳寿命的预测,由于材料或零件承受多轴循环载荷及温度环境的复合作用,使构件产生蠕变、松弛等随时间的变化行为,另外,蠕变、疲劳的交互作用,使寿命预测变得非常困难,相应的预测方法也更为复杂.多年来,对0551 第7期彭立强等:涡轮叶片高温多轴低周疲劳/蠕变寿命研究于涡轮转子叶片高温低周疲劳预测模型广泛采用的是基于Manson 2Coffin 理论的预测模型,及线性损伤累积方法.其疲劳寿命预测的通用公式形式Δεeq 2=σ′f E(2N f )b +ε′f (2N f )c(5)式中Δεeq /2为Mises 等效应变幅;σ′f 为疲劳强度系数;ε′f 为疲劳塑性系数;b 为疲劳强度指数;c 为疲劳塑性指数;E 为弹性模量;N f 为低周疲劳寿命循环次数.由Mises 等效应变法则εeq =23[(ε1-ε2)2+(ε2-ε3)2+(ε3-ε1)2]0.5(6)因为高温复杂载荷环境下,平均应力σm 对疲劳寿命影响较大,对公式(5)中的疲劳强度系数项修正,即Morrow 修正公式Δεeq 2=σ′f -σm E(2N f )b +ε′f (2N f )c(7)对于涡轮叶片疲劳破坏问题,其裂纹的萌生及扩展主要受正应力或正应变的影响,Smit h ,Wat son 及Topper [3]提出新的疲劳理论,即考虑最大正应变范围的影响,同时考虑最大应力的影响.即SW T 公式Δεmax 2σn ,max =σ′f 2E(2N f )2b +ε′f σ′f (2N f )b+c(8)其中Δεmax ,σn ,max 分别是临界面上的最大正应变范围和最大法向应力.实验表明:在高温多轴疲劳/蠕变损伤过程中,疲劳破坏的临界面上剪切应变和法向应变是影响多轴疲劳破坏的两个重要参数,将剪切应变幅和两个剪切应变折返点之间的法向应变幅合成一等效应变,同时考虑到多轴变幅非比例加载的强化效应和高温蠕变的影响,该临界面上的等效应变幅为[7]Δεcr eq 2=ε32n +13(Δγmax /2)2015(9)式中Δεcreq /2为高温复杂载荷下等效应变幅;Δγmax /2为最大剪应变幅值;ε32n为相邻两个最大剪切应变折返点间法向应变幅.对于燃气轮机涡轮叶片,特别是航机高压叶片,在工作过程中经受着高速离心载荷、高温高压燃气的热载荷和气动载荷.研究表明,影响涡轮叶片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是:临界面上的最大法向正应变、最大法向正应力及最大剪应力,同时叶片的平均应力对疲劳寿命也有较明显的影响.最后,考虑到变幅多轴非比例加载作用,由式(7)、式(8)和式(9)得涡轮叶片多轴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σn ,max(ε3n)2+13(Δγmax /2)20.5= (σ′f -σm )2E(2N f )2b +ε′f (σ′f -σm )(2N f )b+c(10)式中σn ,max 为临界面上最大法向正应力;Δεn ,max2为临界面上最大法向应变幅;ε3n 为相邻两个最大剪切应变折返点间法向应变幅.113 高温疲劳/蠕变损伤积累模型对高温、高压涡轮叶片寿命消耗主要考虑的是蠕变寿命和低循环疲劳寿命,叶片的蠕变寿命取决于其在材料蠕变范围内的所有温度下的保载时间和平均应力.由于疲劳蠕变交互作用比较复杂,所以长期以来疲劳/蠕变寿命估算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尤其高温多轴加载下疲劳/蠕变寿命预测更加困难.近些年人们提出了一些损伤累积模型来描述疲劳/蠕变交互作用造成的累积损伤,并用于预测寿命.这些模型和公式是基于一些不同的试验数据参数得出的,如循环类型、持续的循环数、应变范围、温度和材料常数等而建立的.本文采用线性损伤累积模型,没考虑蠕变/疲劳的交互作用.由于叶片的蠕变寿命与应力、温度以及保载时间相关,所以工程上常采用热强综合参数方程来计算.本文采用M 2S 方程lg σ=a 0+a 1P +a 2P 2+a 3P 3(11)式中P =0101905T +lg t b ;其中σ是应力(MPa ),T为绝对温度(K ),t b 是蠕变断裂时间,a 0=211056,a 1=-21158,a 2=010967,a 3=-0100195.在线性损伤累积准则下,估算蠕变疲劳损伤的一般方法是假设蠕变和疲劳损伤是两个独立的、可以叠加的损伤量.总损伤由与时间无关的疲劳损伤和与时间有关的蠕变损伤线性相加∑niN f i +∑tit b i =D f +D c =D (12)最后采用Miner 定理线性累积每个循环的疲劳损伤并预测疲劳寿命.2 算 例对某级高压涡轮叶片进行强度分析及疲劳寿命预测.叶片的边界条件是:考虑其离心载荷、热载荷作用,涡轮叶片进口最高温度为1100K.由于1551航 空 动 力 学 报第24卷该涡轮工作叶片在运行中还有气动弯矩作用在叶身上,将该弯矩简化为叶片所承受离心力的9%[8],涡轮叶片额定转速11160r/min ,叶片质心的旋转半径R =365185mm ,涡轮叶片材料是镍基高温材料GH4049,其节点温度下低周循环疲劳参数如表1所示.211 叶片有限元模型涡轮叶片有限元网格采用20节点的六面体单元模型,单元总数5557,节点总28768.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图1 涡轮叶片整体有限元模型Fig.1 Full 2size FEA model of a turbine blade212 涡轮叶片载荷谱航空发动机一次起落飞行的载荷包括:0—最大转速—0,慢车—最大转速—慢车,巡航转速—最大连续—巡航转速,三类循环.发动机不同状态下的工作参数,如表2所示.环境混频后,对于1000飞行小时上述3类循环数分别为856,2568,4280次,平均一次起落时间为70min.表1 Manson 2Coff in 方程中GH 4049合金低周循环疲劳参数T able 1 Low cycle fatige d ata of GH 4049in M anson 2Coff in温度/K E /MPa σ′f /MPa ε′f /%b c961147188200228533152-011627-019120998175188500224328106-011627-0183251015139184600210825180-011708-0191191087160179200206711174-011556-0181381162158173800203110157-011535-017126213 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涡轮叶片进行疲劳寿命预测,首先要确定其疲劳破坏的考核部位.确定叶片危险部位的方法有两种:有限元模拟分析和外场故障检测.利用Ansys workbanch 软件,分别对表3中的4个状态进行模拟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涡轮叶片根部应力应变最大区发生在叶身根部截面以及伸根处冷却气孔孔边处,选取其中5个最大及关键应力应变点.图2和图3所示在额定转速下涡轮叶片的等效应力应变及其极值点.在各寿命考核点处,材料GH4049在其工作温度下的低周疲劳寿命参数如表1所示.表2 发动机工作状态参数T able 2 Work state p arameter of engine状态转速/%实际转速/(r/min )涡轮进口温度/K最大转速(起飞)100111601700巡航转速9419105911534最大连续9619108141596慢车731081471189图2 涡轮叶片等效(Von 2Mises )应力Fig.2 Equivalent (Von 2Mises )stress of turbine blade2551 第7期彭立强等:涡轮叶片高温多轴低周疲劳/蠕变寿命研究图3 涡轮叶片等效(Von 2Mises )弹性应变Fig.3 Equivalent (Von 2Mises )elastic strain of turbine blade 由公式(11)计算涡轮叶片各考核点处的蠕变寿命及单次飞行蠕变损伤.表3 考核点蠕变寿命及单次飞行蠕变损伤T able 3 C reep life and d am age of check points inone flight节点温度/K蠕变寿命/h单次飞行蠕变损伤15691162158615732×103117748×10-415811087160514231×105211513×10-617231015139216237×105414467×10-6510998175113785×106814633×10-747961147410769×107218615×10-8分别利用Morrow 修正、SW T 修正及公式(10)进行计算涡轮叶片的疲劳寿命及1000飞行小时的总损伤,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表中疲劳寿命指发动机飞行的起落次数,总损伤是疲劳损伤与蠕变损伤的总和.对涡轮叶片进行疲劳寿命试验,试验条件:采用涡电流感应加热、成型/摩擦夹具、液压加载的方法在菲利轮试验器上对某型发动机涡轮叶片进行了高温低循环疲劳试验,试验涡轮叶片数24个,采用国内常用的断裂截尾寿命试验,确定其可靠性寿命.采用损伤等效的加速试验载荷谱,试验载荷谱中包括0—最大连续—0,慢车—最大连续—慢车两个循环,忽略了对疲劳寿命影响较小的巡航—最大—巡航循环,与上述叶片疲劳寿命计算载荷谱基本相同,满足试验要求,如图4所示.试验温度832℃,保载时间Δt 1=39416s ,试验中,每2568个循环相当外场1000飞行小时损伤,并在试验中考虑了高温蠕变的影响.试验结果分析:试验过程中有11个叶片发生断裂或可见裂纹,一个叶片在榫齿处断裂,两个在叶片底部1/3处断裂,一个在1569节点处首先出现裂纹,两个破环发生在节点1581附近,两个叶片在节点47与1723之间处首先出现裂纹,另有三个在510点附近断裂.涡轮叶片高温多轴低周疲劳寿命预测结果如图5所示,图中表示11个疲劳破坏的叶片在不同破坏部位叶片预测寿命与实测寿命的关系.表4 危险点低循环疲劳寿命及1000h 总损伤T able 4 Low cycle fatigue life and total d am age of 1000hours of risky points疲劳寿命1000飞行小时总损伤考核点Morrow 修正SWT 修正公式(10)Morrow 修正SWT 修正公式(10)15699112×1036159×1038159×10321459×10-121819×10-221517×10-115811132×1046105×1039112×10361669×10-211416×10-291570×10-217232196×1041109×1042167×10431296×10-281823×10-231269×10-25105135×1042152×1046194×10411661×10-231465×10-211315×10-2478137×1044105×1048106×10411024×10-221116×10-211085×10-23551航 空 动 力 学 报第24卷 在非比例加载下,由于所施加的轴向应变和剪切应变存在相位差,其主应变和最大剪切应变在一个循环中,不但大小发生变化,而且方向也会发生变化.Von 2Mises 等效应变只考虑材料的三个方向的主应变,没考虑材料临界面最大剪应变和非比例加载下附加强化的影响,不符合涡轮叶片疲劳破坏机理.因而对于非比例加载,无法直接利用Mises 等效准则将所施加的轴向应变和剪切应变合成一个等效应变.SW T 公式只考虑了临界面上最大正应变和最大法向应力,没有考虑材料临界面上剪应变对疲劳裂纹萌生、扩展的影响,更没有考虑非比例加载下应力应变的交互作用.这种导致主轴发生旋转的非比例加载不但会使应力2应变分析造成困难,而且还会产生非比例附加强化,造成疲劳寿命大大缩短.所以用它们来预测涡轮叶片的疲劳寿命不太准确,有时差别很大.公式(10)中疲劳损伤模型是基于临界面法的疲劳破坏理论,该损伤参量考虑了非比例加载下的附加硬化的正应变和最大剪应变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同时吸取了Manson 2Coffin 理论和SW T 修正公式的优点,因此,它适用于涡轮叶片非比例加载下疲劳损伤的情况.该临界面理论在参数的选择上不仅考虑了应力、应变的大小,还考虑了应力、应变的方向,因此其损伤参数更有意义.同时也使得临界面理论更接近于实际状况,为准确预测涡轮叶片疲劳寿命提供了理论基础.3 结 论本文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高温多轴低周疲劳/蠕变寿命预测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讨论分析,并根据叶片工作环境和应力应变状态,对Man 2son 2Coffin 理论和SW T 公式进行修正,给出叶片新的疲劳寿命计算公式,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该叶片在考虑离心载荷、热应力和气动载荷的情况下,其最大等效应力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满足设计要求;2)考虑涡轮叶片离心载荷、温度载荷及气动载荷的条件下,在本文给出的Manson 2Coffin 理论的Morrow 修正、SW T 修正及公式(10)修正中,Morrow 修正疲劳寿命最大,公式(10)计算结果次之,而SW T 修正计算结果最保守;3)通过与涡轮叶片实际使用寿命相比较,利用本文给出的疲劳/蠕变寿命计算公式(10)得到疲劳寿命较接近实际使用寿命.参考文献:[1] 陈立杰,谢里阳.某低压涡轮工作叶片高温低循环疲劳寿命预测[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7):6732676.CH EN Lijie ,XIE Liyang.Prediction of high 2temperature low 2cycle fatigue life of aeroengine πs turbine blades at low 2pressure stage [J ].Journal of Nort heaster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05,26(7):6732676.(in Chinese )[2] 高勇,王延荣.涡轮转子叶片低循环疲劳/蠕变寿命的预测[J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05,18(2):23226.GAO Y ong ,WAN G Yanrong.Low cycle fatigue 2creep life predicton for turbine rotor blade[J ].Gas Turbine Experi 2ment and Research ,2005,18(2):23226.(in Chinese )[3] Smit h R N ,Wat son P ,Topper T H.A stress 2strain func 2tion for t he fatigue of metals [J ].Journal of Materials ,J ML SA ,1970,5:7672778.[4] Fatemi A ,Socie D F.Acritical plane approach to multiaxi 2al fatigue damage including out 2of 2phase loading [J ].Fa 2tigue and Fract ur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Struc 2tures ,1988,11:1492165.[5] Wang C H ,Brown M W.A pat h 2independent parameterfor fatigue under proportional and nonproportional load 2ingp [J ].Fatigue and Fractur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1993,16:128521298.[6] 王向平,周柏卓,杨晓光.多轴疲劳理论在航空发动机零部4551 第7期彭立强等:涡轮叶片高温多轴低周疲劳/蠕变寿命研究件寿命预测中的应用[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4,21(4):124.WAN G Xiangping,ZHOU Bozhuo,YAN G Xiaoguang.Multiaxial fatigue life prediction of fan disck using criticalplane met hod[J].Journal of Shenyang Institute of Aero2nautical Engineering,2004,21(4):124.(in Chinese)[7] 尚德广,王德俊.多轴疲劳强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SHAN G Deguang,WAN G Dejun.Multiaxial fatiguestrengt h[M].Beijing:Science Press,2007.(in Chinese)[8] 侯贵仓,余振华,李权.某型发动机Ⅰ级涡轮叶片低周疲劳寿命研究[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02,15(4):25228.HOU Guicang,YU Zhenhua,L I Quan.An investigationon low cycle fatigue life of engine1st stage turbine blades[J].Gas Turbine Experiment and Research,2002,15(4):25228.(in Chinese)5551。

《电厂集控运行》复习题库

《电厂集控运行》复习题库

《单元机组集控运行》复习题库一、填空题1.为了保证汽轮机内不致过早出现湿蒸汽区域,一般要求主蒸汽、再热蒸汽有 50 ℃以上的过热度。

2.控制烟气温度的方法主要是限制燃烧率或调整火焰中心的位置。

3.造成汽轮机寿命损耗的两个原因是转子的高温蠕变和低周疲劳。

4.高参数、大容量中间再热汽轮机规定转子热弯曲最大值为 0.03~0.04 mm。

5.660MW机组厂用电系统一般采用高压 6 kV和低压 400 V两种电压等级。

6.锅炉点火后为了防止省煤器汽化,必须保持 30%BMCR 的最小给水流量,直到锅炉蒸发量超过该值。

6.准同期并网是指在发电机电压、相位、频率和相序与电力系统一致情况下的合闸并网。

7.热态滑参数启动特点是启动前机组金属温度水平高(填高或低),汽轮机进气的冲转参数高(填高或低),启动时间短(填长或短)。

8.汽轮机的停机方式可以分为正常停机和故障停机两类。

9.锅炉水压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冷态条件下的水压试验,检查锅炉各承压部件的严密性,保证承压部件的可靠性10.大型机组都配有机械超速和电超速两种超速保护。

11.直流锅炉中间点温度是指在水冷壁和末级过热器之间选择的某一测点温度,一般选择分离器出口作为中间点。

12. 抓住中间点温度,燃水比主调,减温水微调是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主蒸汽温度控制的基本思想。

13.一般情况下,凝汽器真空降低1%,汽轮机热耗率将增加 0.7%-0.8%。

14、一般情况下,锅炉负荷增加时,应先增加送风量,再增加燃料量。

15.电网的频率取决于整个电网的有功负荷关系,我国电网额定是 50 HZ。

16.单元机组按锅炉、汽轮机在控制过程中的任务和相互关系,可以构成炉跟机、机跟炉和机炉协调三种基本控制方式。

17、锅炉给水三冲量自动调节系统是三冲量是指汽包水位、给水流量、蒸汽流量三个测量信号。

18、汽轮机数字电液调节系统(DEH)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控制汽轮机进汽阀门的开度来改变进汽量,从而控制汽轮发电机组的转速和功率。

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的高温转子寿命预测研究

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的高温转子寿命预测研究

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的高温转子寿命预测研究王海涛;刘岩;杨彦磊【摘要】在锻造、加工及服役过程中,汽轮机转子表面或内部可能会产生缺陷.为保证含缺陷转子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完整性,需要执行可靠的缺陷转子剩余寿命预测及评定.采用参考应力法对高参数、大功率汽轮机含缺陷转子进行了寿命预测研究,结果证实,在启动、稳态运行及停机过程中,转子表面的应力状态以切向应力为主.将转子缺陷位置处的切向应力施加到高拘束单边缺口拉伸试样两侧,并以此裂纹尖端参考应力及应力强度因子来预测缺陷转子的服役寿命,其评定结果是保守、可靠的.分析寿命演化曲线后发现,转子中的裂纹尺寸及裂纹扩展速率随启停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大,蠕变疲劳交互作用加速缺陷转子的寿命损耗.采用拘束度过高的深裂纹试样来评价缺陷转子寿命,将得到过于保守的结果.研究指出,为保证缺陷转子在长寿命服役中的完整性,需要选取裂纹深度合适的等效试样,并对缺陷转予进行耦合损伤机制下的寿命预测及评定.【期刊名称】《热力透平》【年(卷),期】2016(045)004【总页数】6页(P253-258)【关键词】高温转子;蠕变疲劳交互;参考应力法;寿命预测【作者】王海涛;刘岩;杨彦磊【作者单位】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汽轮机厂,上海200240;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汽轮机厂,上海200240;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汽轮机厂,上海2002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263.6转子是汽轮机的关键做功元件,在启停、变负荷及运行过程中承受着复杂的热-机载荷作用。

在启停过程中,由于转子内、外膨胀的失配,转子会遭受低频率、高应力的循环疲劳损伤。

而在稳态运行过程中,转子则承受着长期高温蠕变损伤。

研究表明,在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转子局部区域将发生塑性积累及延性耗竭,进而可能促使转子表面或内部产生裂纹等缺陷[1]。

此外,在锻造毛坯及加工制造转子的过程中,也可能引入缺陷。

在长周期服役条件下,这些缺陷可能发生起裂及扩展,极端工况下还可能导致转子发生脆性失稳断裂事故[1]。

核电汽轮机转子在低周疲劳与高周疲劳交互作用下裂纹扩展寿命的研究

核电汽轮机转子在低周疲劳与高周疲劳交互作用下裂纹扩展寿命的研究

核电汽轮机转子在低周疲劳与高周疲劳交互作用下裂纹扩展寿命的研究摘要在核电发电机组中,汽轮机可以说是一项重要的设备类型。

在本文中,将就核电汽轮机转子在低周疲劳与高周疲劳交互作用下裂纹扩展寿命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核电汽轮机转子;低周疲劳;高周疲劳;交互作用;裂纹扩展寿命;1 引言在核电发电机组当中,汽轮机是一项重点组成部分,要想实现其安全、稳定的服役,同关键部件寿命评定以及可靠性预测方式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对于核电汽轮机转子来说,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要求、较大的尺寸以及昂贵的价格,在工作运行当中十分关键,同时,因其复杂就结构以及载荷情况的存在,则在实际对其寿命进行预测时则将存在着较大的难度,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做好其扩展寿命评定以及计算方式的研究。

2 发电机组寿命研究概述在核电汽轮机停机、启动的瞬时情况下,因离心应力以及热应力的存在,则可能使转子裂纹存在低周疲劳扩展情况,在停机、启动当中,其汽轮机转子在半径方向方面具有着不均匀的温度分布特征,则会因此使其因此形成较大的热应力,在以弾性应力方式对热应力进行计算时,也可能因此出现超出材料屈服极限的情况,同时,力荷载同热荷载也将引起较大的合成应力,在该种情况下,每当核电汽轮机完成一次启停之后,转子疲劳则将进行以此循环。

以某核电汽轮机为例,其启停次数5940次,设计寿命60年,那么按照数据计算则可以了解到该核电汽轮机每年需要启停99次。

对于该种因热应力过大引发的转子疲劳则称之为低周疲劳,而对于因热应力扩大导致的转子疲劳裂纹扩展寿命则可以将其称之为裂纹的扩展寿命。

通常情况下,汽轮机具有基本负荷,当汽轮机带电负荷处于稳定的运行情况下,转子同叶片间重力荷载将引发应力,使其同因热荷载、离心荷载引发的应力实现共同作用,并因此导致转子裂纹高周疲劳扩展问题的发生。

在仅仅对叶片以及转子载荷进行考虑的情况下,在核电汽轮转子外表面某点位置进行旋转,在旋转到下方270°位置时,将形成拉应力。

汽轮机转子低周疲劳寿命评价关键技术问题的思考

汽轮机转子低周疲劳寿命评价关键技术问题的思考

汽轮机转子低周疲劳寿命评价关键技术问题的思考[摘要]结合我国实际的汽轮机组运行经验可知,在机组运行环境、保养力度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下,汽轮机组的使用寿命变得越来越短。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应该通过获得寿命评价报告的方式,确定汽轮机组的真实寿命数据,为汽轮机组的运维保养提供有效的优化依据。

本文从汽轮机转子的应力承受特点入手,对汽轮机转子低周疲劳寿命评价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汽轮机;转子;低周疲劳;寿命评价中图分类号:U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7)14-0041-01前言:汽轮机转子低周疲劳会对机组的运行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对于企业而言,当汽轮机转子低周疲劳寿命发展至一定程度时,汽轮机运行过程很容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为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应该通过构建转子低周疲劳寿命评价体系的方式,对汽轮机转子的低周疲劳寿命展开合理评价。

一、汽轮机转子低周疲劳(一)汽轮机转子的应力承受特点汽轮机转子的应力承受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交变周期长特点。

汽轮机转子承受应力的交变周期处于汽轮机组的启动、停机周期循环中[1]。

第二,低频率特点。

这种特点压应力(出现于汽轮机启动阶段)、拉应力(出现于汽轮机停机阶段)的产生时间间隔有关。

(二)汽轮机转子的低周疲劳汽轮机转子的低周疲劳是指,在停机、启动阶段中,拉应力、压应力分别作用于汽轮机转子表面,使得汽轮机转子处于交变应力的循环作用模式下。

这种交变应力的循环作用引发汽轮机转子产生裂纹的过程,即为汽轮机转子的低周疲劳。

(三)低周疲劳的发生时间通过对以往汽轮机组运行流程的分析可知,汽轮机转子的低周疲劳多发生于机组负荷大幅变化、停机操作、启动操作等阶段中。

当汽轮机转子的低周疲劳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引发裂纹等质量问题。

二、汽轮机转子热疲劳温度变化的监测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汽轮机转子热疲劳温度变化的监测进行分析和研究:(一)监测方法方面汽轮机转子热疲劳温度的变化可以通过红外辐射的方式进行监测计算。

汽轮机转子钢高温蠕变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汽轮机转子钢高温蠕变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汽轮机转子钢高温蠕变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崔璐;穆豪;石红梅;李臻【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发电并网,现代火力电厂被赋予调峰的职责.调峰过程中汽轮机组的频繁启停,加剧了汽轮机转子的蠕变疲劳损伤.文中以汽轮机转子钢为例,综述了汽轮机转子在低周蠕变疲劳和复合高周疲劳载荷下的寿命预测方法,为汽轮机组的设计优化,寿命预测及安全监控等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期刊名称】《应用能源技术》【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4页(P8-11)【关键词】汽轮机转子钢;低周蠕变疲劳载荷;复合高周疲劳载荷;寿命预测方法【作者】崔璐;穆豪;石红梅;李臻【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265;TK267在全球节能减排的目标下,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发电并网。

由于新能源(光伏、风力发电等)常受到环境及其自身局限性的影响,经常是波动和间歇性地并入电网,造成了电力输出波动[1]。

新能源电力输送的波动,要求传统火力发电机组频繁地参与调峰作业,保证电力输出的稳定性。

超超临界汽轮机组的关键大型部件,如汽轮机转子,常在高温、高压的蒸汽环境下工作,并且自身高速旋转,工作条件极其恶劣,受力情况也相当复杂。

在调峰过程中,机组需要频繁启停和变负荷运行,一方面使转子内外表面承受着剧烈的温度变化,进而在转子材料内部产生交变热应力,最终导致转子产生低周疲劳损伤[2];另外,由于转子的自重,转子在高速旋转时,承受着高频惯性振动应力的作用,导致了高周疲劳载荷的附加[3-4]。

转子受到这些复杂蠕变疲劳载荷的作用,其寿命大大缩短,影响整个发电机组的使用寿命。

因此,选用合理完善的蠕变疲劳寿命预测方法评估汽轮机转子钢的疲劳寿命尤为重要。

1.1 应变控制的寿命估算方法(1)Manson-Coffin公式公式(1)通常称为Manson-Coffin公式[5],它是处理疲劳实验数据的主要方法,式中这个方法指出b、分别为疲劳强度指数和疲劳强度系数,c、分别为疲劳延性指数和疲劳延性系数。

涡轮叶片高温低循环疲劳蠕变寿命试验评定

涡轮叶片高温低循环疲劳蠕变寿命试验评定

收稿日期!"##$%#&%$#’修订日期!"##"%#(%")作者简介!王延荣*$+()%,-男-黑龙江双鸭山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强度振动.可靠性及叶轮机气动弹性力学研究/第$&卷第0期"##"年$#月航空动力学报1234567289:42;<6=:>2?:4@A B C $&D A C 0E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FGH /"##"文章编号!$###I J #))*"##",#0I #0#&I #)涡轮叶片高温低循环疲劳K 蠕变寿命试验评定王延荣-宋兆泓-侯贵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系-北京$###J L ,摘要!利用试验方法确定了某型发动机M 级涡轮叶片高温低循环疲劳寿命-试验计入了高温蠕变的影响N 为了缩短试验时间-按照损伤等效原则-确定了等效加速试验载荷谱N 试验是在采用感应加热.液压加载的菲利轮试验器上进行的N 采用对数正态分布和威布尔分布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置信度为+)O.可靠度为++C J &O 的叶片安全使用寿命N 关键词!涡轮叶片’低循环疲劳’蠕变’寿命’可靠性中图分类号!@"L $C +文献标识码!PQ R <:4S T :5U 67Q V 6736U S 2528W S X YZ :T <:46U 34:[2?\]=7:^6U S X 3:K \4::<[S 8:28Z 34_S 5:‘76a :bP D c d e f I g A f h -i F D c j k e A I k A f h -l F m c n o I G e f h*p q o r o f hm f o s q g t o H uA v P q g A f e n H o G t e f wP t H g A f e n H o G t -p q o r o f h $###J L -x k o f e ,9_;U 46=U !y k q k o h kH q z {q g e H n g q B A |G u G B q v e H o h n q B o v q A v H k q "f wt H e h q H n g }o f q }B e w q o f e fe o g G g e v H q f h o f q o ft q g s o G q k e t }q q fq s e B n e H q w}un t q A v H k q q ~{q g o z q f H e B z q H k A w -o f|k o G k H k q q v v q G H A v G g q q {k e t }q q fG A f t o w q g q w /!fA g w q g H At k A g H q fH k qH q t H {q g o A w -e G G A g w o f hH AH k q {g o f G o {B qA v w e z e h q I q "n o s e B q f G q -H k qq "n o s e B q f He G G q B q g e H q wH q t HB A e w o f h I t {q G H g n z k e t}q q f w q H q g z o f q w /y k qH q t Hk e t}q q fo z {B q z q f H q wA feH q t H I }q wo f|k o G kq w w uG n g g q f Ho f w n G H q w k q e H o f he f wk u w g e n B o G {g q t t n g q w g o s q fv A g G q e g q e {{B o q w /y k q H q t H g q t n B H t k e s q}q q fe f e B u #q w t H e H o t H o G e B B u}un t q A v B A h e g o H k z o G f A g z e B w o t H g o }n H o A fe f wbq o }n B B w o t H g o }n H o A f -e f wH k qt e v q o f I t q g s o G q B o v q A v H k q }B e w q |o H kH k q G A f v o w q f G q B q s q B A v +)O e f wH k q g q B o e }o B o H u A v ++C J &O k e t }q q fw q H q g z o f q w/$:]?24a ;!H n g }o f q }B e w q ’B A |G u G B q v e H o h n q ’G g q q {’B o v q ’g q B o e }o B o H u$前言涡轮叶片属于航空发动机的关键件-依据可靠性规范的规定-要对其疲劳寿命进行评定N 涡轮叶片的寿命有按其蠕变伸长量来评定的-也有按其低循环疲劳次数或飞行小时数来评定的N 涡轮叶片的低循环疲劳寿命通常采用试验方法进行评定N若采用定时截尾寿命试验-确定的是叶片使用技术寿命’若采用断裂截尾寿命试验-则确定的是叶片安全使用寿命N 目前-国内外对涡轮叶片寿命的评定绝大多数是通过低循环疲劳试验确定其可靠性*安全使用,寿命N 本文采用涡电流感应加热.成型K 摩擦夹具.液压加载的方法%$&在菲利轮试验器上对某型发动表!"级涡轮叶片危险截面上有关节点的循环#径向$应力节点!%&’!%()&!*)&!(’&++,(*&(!&加载的最大应力-./0卸载的残余应力-./0+’’12(3)’1%’+!’1&’3&(1+’*%,12(212(’)1(*!21,(!&)1%’212)+1!&212!&%1*!212机"级涡轮叶片进行了高温低循环疲劳试验4并在试验中重点考虑了高温蠕变的影响5对按损伤等效的加速寿命试验结果采用对数正态分布和威布尔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4给出了置信度为,+67可靠度为,,1’%6的叶片安全使用寿命5由于对该"级涡轮叶片来说4蠕变引起的损伤比低循环疲劳损伤大得多4考虑高温蠕变影响的低循环疲劳寿命比单纯的低循环疲劳寿命要小得多4但这更符合于发动机的实际情况5在叶片低循环疲劳试验中强调高温蠕变的影响4大大增加了试验难度4并延长了试验周期5在低循环疲劳-蠕变寿命试验中4针对该"级涡轮叶片的特点4自行研制了适于高温下工作的成型-摩擦夹具8采用损伤等效的加速试验载荷谱4使试验周期在实验室条件下能够接受8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给出了带有置信度的叶片可靠性寿命5这在国内还是第一次4国外公开文献也未见报道9!:5&叶片的危险截面及寿命考核点有限元分析结果9!:表明;靠近叶尖的"#造型$截面为该"级涡轮叶片的危险截面4位于该截面上的减振箍带孔边#有限元模型的节点!%&’$为寿命考核点4如图!所示5图中有关节点的循环图!危险截面#"截面$及部分有限元节点号<=>!@A =B =C 0D E F C B =G H #I F C ?"$0H JE G K F H G J FH L K M F A E =H<N .K G J F D#径向$应力范围见表!5由表中可以看出4寿命考核点的应力水平相当高4接近于叶片材料的屈服应力5为了确定试验载荷4首先计算得到"截面以上部分叶身和相应减振箍带在转子最大转速!!!+2A -K =H 下的总质量离心力为O 2P!)&(+Q 8后将该力分布于"截面以上叶盆与叶背两侧的节点上4经有限元计算表明4考核点的应力与表!中的数值非常吻合5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采用成型-摩擦夹具施加载荷5*试验载荷谱与等效加速试验载荷谱分析提供的试验载荷谱9!:4如图&所示4并要求;#!$试验温度为’*&R8#&$保载时间S T &P*’)1!(E 5对于此载荷谱4预计断裂循环数为%,+&4且每&&(,个循环与外场!222飞行小时的损伤相当5图&试验载荷谱<=>?&U G 0J =H >V E W F C B A L K X G A B Y F U @<-C A F F WB F E B经简单计算可知;对于此载荷谱4每个叶片的总保载时间为’+&1,(Y 4!&Y 工作制则至少需要%!天4而这对于要求断裂截尾的有效子样必须!!个以上4出于试验时间上的考虑4是不可行的5因此4必须按损伤等效的原则4制订等效加速试验载荷谱5对于"级涡轮叶片4低循环疲劳-蠕变交互作用是影响其寿命的主要因素4其中因蠕变引起的损伤占总损伤的%+1+64因低循环疲劳引起的损伤为总损伤的&(1+69!:5需要指出的是4其中未能真正考虑低循环疲劳与蠕变之间的交互作用4’2(航空动力学报第!%Z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卷表!"#$%$&合金热强参数方程的常数项及系数存活率’()%)*)!)+中值&%&,&&-./0%-+$/+!+1*%%-,.$2&/1*%%-/&&%2!1*%%-*2*,,21*%!%-.*2,&20%-+*/+..0%-,/&+!!0%-*,.+.*1*%0%-+%.!.1*%0*%-*,%/21*%0*%-!,/!*1*%0*%-22.+*1*%0*%-+*$$,1*%0+0%-+%$2/1*%0+0%-$$..*1*%0+0%-*%%&$1*%0+表+给定断裂寿命下3与给定存活率相对应的应力’456存活率’7中值&%&,&&-./!.8!&8**!&8**+%8$$*-*&$+&-!%!2!-/*!2!-2/$!/-.+$!,-&*!,$-**!,$-%.$!$-*%$!!-*&!,*-2&!,*-22$**-.%$%&-&2!$+-*,!$+-*!表$用9:;;<=>46=?:=方程描述"#$%$&合金低循环疲劳的有关参数温度’@A ’456B CD ’456ECD ’7F G ,%%2%%/%%.%%!%+.%%*&.!%%*./%%%*///%%*&%2*/$,!!2%!%2.!,-&%!!-.%+$-.%*%-.$0%-*%!/0%-*%!&0%-*,%.0%-*,%.0%-.*!%0%-.+!,0%-&**&0%-/**2表,与指定循环次数对应的总应变幅循环’次*%%%%*,*!%*,$,%+!$,*,%%%%EH ’!%-!2+*7%-!$2+7%-!$,,7%-!*.$7%-!%$!7而是分别计入的I 理论上虽不是很严格3但在目前条件下3此分析结果的确是确定试验用载荷谱的基础3实践表明也是可行的J 因此3对于K 级涡轮叶片3确定保载时间是进行试验研究的关键3也是试验用载荷谱制订的关键J按照低循环疲劳L 蠕变所占损伤的比例3当仅由低循环疲劳损伤导致破坏的循环次数为+!$,*仅由蠕变损伤导致破坏的总保载时间为**!&-/!8J 此外3还知道*%%%飞行小时的低循环疲劳和蠕变损伤之和为%-!&+*+M *N3而!!$&’/&,!O %-!.!.!3故知P 前一个循环引起的损伤比后一个循环的要大J 这主要是由于蠕变使得应力得到松弛3后一个循环的应力比前一个循环的小3相应地3引起的损伤也小J对于K 级涡轮叶片所采用的材料"#$%$&合金3其热强参数方程Q 4>RS 可写为M !NP T U B O )%V )*WV )!W !V )+W +Q *S式中3B 为应力’456I )%3)*3)!3)+为参数M !N3见表!JWO %-%!%&!XV T U H 其中3X 为绝对温度’Y I H 为至断裂时间’8J 在要求的试验温度Q .+!@S 下3根据上述热强方程Q *S式可以得到在给定的断裂寿命下3与给定存活率相对应的应力3结果列于表+J 对于低循环疲劳3可以采用如下的9:;;<=>46=?:=方程M !N进行描述PZ E H !O B CD AQ ![D S F V E C D Q ![D S GQ !S&%$第$期王延荣等P 涡轮叶片高温低循环疲劳’\\\\\\\\\\\\\\\\\\\\\\\\\\\\\\\\\\\\\\\\\\\\\\\\\\\\\\\\\\\\\\\\蠕变寿命试验评定对于!"#$#%合金&上式中的有关参数’()列于表#*由于表中材料的试验温度最高为+$$,&因而+-(,的有关材料参数只能通过外插得到*根据./001234526/2方程7(8式可以得到与指定循环次数7断裂寿命8对应的总应变幅9:;(列于表<*为了缩短试验时间&必须提高试验载荷*根据实验室的条件&每片叶片拟保载的总时间为(=>=#?7@(+?AB <><C8&这是按等比例损伤折合的*相应地&此时的应力为##=>=%4D 57中值8*试验中&对于实际的高温构件采用的是载荷控制&一般很难进行应力或应变控制*为达到此应力值&相应地液压作动筒的表压由(>-<##4D 5提高至->%(#$4D 5&即E $由=F (#<G 提高至(B $B F G *每个循环保载时间为($6&预计寿命为-+$<次循环&亦即H 此等效加速试验载荷谱的每一个循环引起的损伤相当于试验载荷谱每一个循环的(>=倍*在这里&有三点需要说明H 7=8所用的材料参数是由试验参数外插的I 7(8假设每个循环所产生的损伤相同&这对于因蠕变而有应力松弛的情况在理论上是不严格的I 7-8载荷加大&保证低循环疲劳和蠕变的损伤比例不变是近似的&实际上两者是交互作用的*事实上&这三个因素将使试验结果偏于保守*#试验结果及其统计分析按上述等效加速试验载荷谱&采用涡电流感应加热7温度控制在+-(J <,范围内8K成型;摩擦夹具K液压加载的方法’=)在菲利轮试验器上对分别服役F %+?+L 12和B #%?#%L 12的M 级涡轮叶片进行了高温低循环疲劳;蠕变寿命试验&结果7经断口分析&确认为有效子样8见表F *对于机械构件寿命试验数据&一般认为其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或NO 1P Q R R分布’-&#)*正态分布和NO 1P Q R R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别可以写成7(8式和7-8式H S 7R T :8@=U (V WX Y 7R T :Y Z 8(;(W(7-8式中H 均值Z 为位置参数&标准差W 为尺度参数*S 7:8@[\:Y :$]^\[Y =X Y ’7:Y:$8;\)[7#8式中H [为形状参数&:$为位置参数&\为尺度参数I 当:$@$时&上式退化为两参数NO 1P Q R R 分布&此时的_为特征寿命*利用NO 1P Q R R 3‘4a b "软件’#)对上述=(个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数正态分布和NO 1P Q R R 分布的计算结果分别列于表B 和表+中*由表中可以看出&相关系数值7c c 8是很高的&说明计算结果是可信的*两种分布的处理结果很接近&对数正态分布的计算结果略低于NO 1P Q R R 分布的计算结果*为安全起见&M 级涡轮叶片叶身M 截面孔边表F 服役过的叶片的试验结果7有效子样8服役时间叶片编号循环次数折合循环数折合小时数F %++L 12=d =e =($=d =e==+=d <d =((=d =e ==B =d <e <B <-$=((++-F $(<#(B +=$#F $#+-$-<#-#%F =B #++<=<F #B (+-##$F =<B F <+(F #B #%#%L 12=d $f -=<=d -f B ($=d $f-(F =d $f -B =d -f B =B =d -f B -B =d -fB B F $%$+==<(#=<---F <<=F (++###+BF +%-+%=+-(=+#=-%F =-%-F +B <(%$F #-<+-(<-$$--+F -<+%%-##=#%-+$=#航空动力学报第=B g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卷表!按对数正态分布计算的结果"飞行小时#样本数方法$$%&’()*&’+)*&’+(*%()%++,-!%()%++,-!%()%++,-!./01234),+55(/..6+)/.!)!67)5./(!6.(7..((表-按849:;33分布计算的结果"飞行小时#样本数三参数849:;33分布<=%)$$%>./&’+(*?>’++,-!*.,-6/77./..))),+-6..+)"寿命考核点#的可靠性寿命确定为..((@"置信度为+(A?可靠度为++,-!A#?考虑到裂纹扩展寿命占总寿命的比例不足(A?进而可得其安全使用寿命为.)+!@B(结论经以上试验研究和统计分析可得如下结论C ".#计入蠕变的影响?低循环疲劳寿命有所降低这更符合于发动机的实际情况D 不过?增加了寿命试验的难度B 因此?在进行叶片低循环疲劳寿命试验时一般不计入蠕变的影响B 但是?对于E 级涡轮叶片由于蠕变引起的损伤比低循环疲劳的大得多因而必须计入蠕变的影响B"/#试验得到的叶片寿命服从于对数正态分布经分析?确定的可靠性寿命为..((@"置信度为+(A?可靠度为++,-!A#?安全使用寿命为.)+!@B"7#本文的寿命试验评定虽然是针对涡轮转子叶片进行的?但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对其它高温构件"如涡轮盘F 轴等#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B参考文献CG .H 宋兆泓?等I 某型发动机E 级涡轮叶片低循环疲劳寿命试验研究总结G JH I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I G /H 田继丰?等I 某型涡轮叶片材料特性研究G JH I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材料疲劳与断裂国家重点实验室.++-IG 7H 孔瑞莲?等I 航空发动机可靠性工程G K HI 北京C 航空工业出版社?.++5IG 6H L :4M 14N @OJ P I 威布尔分析手册"中译本#G QH I 北京C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I"责任编辑王震华#..6第6期王延荣等C 涡轮叶片高温低循环疲劳R S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蠕变寿命试验评定涡轮叶片高温低循环疲劳/蠕变寿命试验评定作者:王延荣, 宋兆泓, 侯贵仓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系,北京,100083刊名:航空动力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AEROSPACE POWER年,卷(期):2002,17(4)被引用次数:5次1.宋兆泓某型发动机Ⅱ级涡轮叶片低循环疲劳寿命试验研究总结 20012.田继丰某型涡轮叶片材料特性研究 19983.孔瑞莲航空发动机可靠性工程 19964.Abernethy R B威布尔分析手册 19921.会议论文赵营.石多奇.王延荣.侯贵仓.宋兆泓涡轮叶片低循环疲劳/蠕变寿命试验方法研究2000试验确定涡轮转子叶片低循环疲劳/蠕变寿命,并在统计的基础上给出其可靠性参数对整机定寿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试验中的加载方法和感应加热这两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加载方式,成功地设计、加工出了一种试验夹具,并对试验件选取、和定寿方法进行了探讨,得到了较为有益的结论.2.期刊论文刘存.孙志刚.胡绪腾.宋迎东.LIU Cun.SUN Zhi-gang.HU Xu-teng.SONG Ying-dong某型发动机第2级涡轮叶片低循环疲劳寿命分析-航空发动机2009,35(2)对改型后的某型发动机第2级涡轮叶片进行了热弹性有限元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发动机各功率状态下,第2级涡轮叶片始终处于弹性应力范围,最大应力始终位于叶片和轮盘的交界部位;采用EGD-3应力标准中的应力疲劳分析方法,分别按假设的最好和最差的S-N曲线,估算了第2级涡轮叶片的低循环飞行小时寿命.3.会议论文石多奇.杨晓光.于慧臣.张国栋.魏大盛定向合金DZ125高温低循环疲劳/蠕变特征与寿命建模2006研究了定向凝固合金DZ125在控制应变条件下的低循环疲劳行为.分析了温度、取样方向、保持时间对合金低循环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取样方向和保持时间对DZ125合金低循环疲劳寿命的影响和温度因素是耦合在一起的.同一取样方向在不同温度下的疲劳寿命规律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取样方向的疲劳寿命规律也不同.温度、载荷条件和材料的各向异性性质耦合在一起,使得定向合金疲劳寿命研究复杂化.基于循环损伤累积思想,引入一个能够描述晶体各向异性的函数,建立了一种能够考虑取样方向、应力/应变水平、保持时间效应的寿命模型,综合地预测了DZ125合金的高温低循环疲劳寿命,精度在2倍分散带内,满足工程设计要求.4.期刊论文石多奇.杨晓光.于慧臣.SHI Duo-qi.YANG Xiao-guang.YU Hui-chen一种镍基单晶和定向结晶合金的疲劳寿命模型-航空动力学报2010,25(8)针对镍基单晶和定向结晶合金的高温低循环疲劳/蠕变寿命预测问题,用晶向函数修正总应变范围以考虑疲劳寿命的各向异性,并综合考虑了最大应力、平均应力、应力范围以及峰值保持等载荷凼素对寿命的贡献,在循环损伤累积思想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低循环疲劳/蠕变寿命预测方法.利用定向结晶合金DZ125、单晶合金DD3和DD6在不同温度、不同取样方向和不同保载形式作用下的试验结果,对方法进行了验证,预测与试验寿命相比基本落在2倍分散带内,表明该方法能更好地适应叶片材料各向异性与低循环疲劳/蠕变载荷的情况.5.会议论文石多奇.于慧臣.杨晓光定向凝固合金DZ125材料的低循环疲劳行为2005采用试验手段研究了定向凝固合金DZ125在控制应变条件下的低循环疲劳行为.分别从温度、取样方向、保持时间三个方面对低循环疲劳寿命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说明,晶体取向对DZ125合金低循环疲劳寿命的影响,和温度因素是耦合在一起的.同一取样方向在不同温度下的疲劳寿命规律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取样方向的疲劳寿命规律也不同.温度、载荷条件和材料的各向异性性质耦合在一起,使得定向合金疲劳寿命研究复杂化.6.会议论文王大伟.苗学问.洪杰涡扇发动机涡轮叶片使用寿命可靠性分析2005采用数据压缩处理,等效寿命消耗模型计算,寿命可靠性模型分析,对某小型涡扇发动机高压涡轮叶片使用寿命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对高压涡轮叶片寿命消耗主要考虑的是蠕变和低循环疲劳寿命,在寿命计算分析中对蠕变寿命和低循环疲劳寿命采用线性叠加方法等效.叶片寿命按照威布尔分布进行参数估计,采用威布尔概率坐标纸,进行三参数线性回归拟合,然后根据发动机叶片故障概率密度函数进行可靠度和可靠寿命计算.7.期刊论文王大伟.苗学问.洪杰.Wang Dawei.Miao Xuewen.Hong Jie某发动机涡轮叶片使用寿命可靠性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32(8)发动机的载荷谱是发动机结构寿命研究的依据.利用某短寿命发动机的开车数据,对其高压涡轮叶片使用寿命进行了预测.建立了发动机等效寿命消耗计算模型,采用数据压缩处理技术,有效地提取了发动机的工作载荷.根据发动机短使用寿命这一特点,用威布尔分布模型描述此发动机涡轮叶片寿命分布,建立了发动机寿命可靠性模型,采用不完全寿命数据的中位秩法对发动机叶片寿命进行可靠性计算.随着可靠性增长,发动机寿命不断提高,考虑样本的时效性,用动态的威布尔分布模型来描述此发动机可靠性的增长,以便发动机在研制过程中的可靠性评估.8.会议论文刘海英.李琳用等效应变准则估算多轴疲劳寿命的方法比较2002低循环疲劳是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寿命消耗的主要原因,目前,在航空工业中常用的多轴低循环疲劳寿命估算方法是由静强度准则引出的等效应变法,即应用Manson-Coffin公式求解其低循环疲劳寿命,而应用此法的关键是求出公式中的等效应变.本文通过选取不同的应变作为损伤参数估算寿命,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选取一种较好的等效应变准则应用到工程计算中.9.期刊论文陈立杰.谢里阳.CHEN Li-jie.XIE Li-Yang某低压涡轮工作叶片高温低循环疲劳寿命预测-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7)针对某航空发动机低压涡轮工作叶片建立了全尺寸有限元模型.根据台架试验及实际工作承载条件,综合考虑叶片工作时所承受的离心负荷与气流力,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研究了箍带与叶身小孔的配合间隙对结构应力场分布的影响,发现叶片结构强度的薄弱之处为榫头第一喉部、叶身小孔及叶背一侧圆根处.以此为依据,对叶片进行了高温低循环疲劳寿命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叶身小孔与箍带的最大配合间隙对结构静强度及寿命影响较大,寿命计算时应当考虑平均间隙量的影响;随着计算温度的提高,寿命计算结果大幅度下降.10.学位论文张大钧航空发动机关键件使用寿命监视系统设计2000发动机使用寿命监视对提高飞机和发动机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使用经济性有着重要作用.该文主要针对军用飞机飞行数据建立地面数据处理模型、关键件使用寿命消耗计算分析模型以及发使用寿命管理数据库.其功能包括,对发动机状态监视参数进行筛选提取出影响低周疲劳寿命的循环数以及影响蠕变疲劳寿命的热状态参数,进而利用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建立各关键件在低周/蠕变交互作用下的实际寿命消耗的计算模型.通过发动机使用奉命数 据库对各监视零件的剩余寿命加以管理,为使用和维修提供参考依据.该文以低压涡轮叶片为例建立了发动机使用寿命消耗计算数学模型,在寿命计算中主要从三咱循环引起的低循环疲劳损伤和蠕变疲劳两方面着手.所设计的地面软件系统是以Visual Basic 6.0为平台,以全汉化Windows风格界面为标准,利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开发的发动机寿命监视系统. 它包括数据输入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发动机温度场计算模块、使用寿命计算模块以及数据管理模块.该软件系统基本具备了数据实时压缩处量、转速(应力)循环提取,使用寿命消耗计算以及寿命数据查询、处理、分析等功能.1.彭立强.王健涡轮叶片多轴低周疲劳/蠕变寿命研究[期刊论文]-燃气轮机技术 2009(2)2.申文才.杨自春.曹跃云基于应变场强法的涡轮盘一片疲劳/蠕变寿命预测[期刊论文]-发电设备 2009(2)3.张国栋.苏彬.何玉怀.黄朝晖.赵希宏IC10合金热机械疲劳性能与寿命预测[期刊论文]-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9(1)4.赵迪.丁克勤.尚新春金属材料高温疲劳-蠕变寿命预测方法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5)5.陈立杰某航空发动机低压涡轮叶片蠕变-疲劳交互作用寿命预测[学位论文]博士 2005本文链接:/Periodical_hkdlxb200204005.aspx授权使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jhkht),授权号:333f923a-fc86-4dbb-a136-9e1400aa829b下载时间:2010年10月19日。

汽轮机的寿命损伤主要是指低频疲劳和高温蠕变损伤的总和

汽轮机的寿命损伤主要是指低频疲劳和高温蠕变损伤的总和

1.汽轮机的寿命损伤主要是指低频疲劳和高温蠕变损伤的总和
2.在同容量同参数的情况下,回热循环汽轮机与纯凝汽轮机汽耗率增加热耗率减少
3.汽轮机热态启动时出现负涨差的主要原因是冲转时主汽温度过低
4.汽轮机升速过程中,没有临界共振发生的称为刚性转子
5.汽轮机停机后,盘车未能及时投入,或盘车连续运行中途停止时,应查明原因,修复后
先盘180°直轴后再投连续盘车
6.真空升高,端差减小
7.主汽门,调速汽门严密试验时,试验气压不应低于额定气压的50%
8.汽轮机甩负荷试验一般按甩额定负荷的1/2,3/4,及全负荷进行
9.新蒸汽温度不变而压力升高时,机组末几级的蒸汽湿度增加
10.汽轮机负荷摆动值与调速系统的迟缓率成正比
11.滑参数停机与额定参数停机容易出现负涨差
12.汽轮机油系统中注油器的工作原理:当压力油经喷嘴高速喷出时,利用自由射流的卷吸
作用,把油箱中的油经滤网带入扩散管,经扩散管减速升压后以一定的油压从扩散管中排出
13.抽气器分为容积式真空泵:滑阀式真空泵,机械增压泵,液环泵;射流式真空泵:射汽
抽气器,射水抽气器
14.冷却倍率:凝结1kg排气所需要的冷却水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轮机转子低周疲劳与高温蠕变的寿命计算及应用前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行业已经发展到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电力工业是现代化国家的基本工业,电力生产量更是一个国家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总装机容量达到87407万kw,超超临界压力1000mw机组已有数十台投入运行。

与此同时,国家对于节能减排的重视,使得我们面临新的机遇,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各国都不同程度的遭遇或将遭遇的主要问题是电网发电量不足、电峰谷差逐渐增大及火电机组老化等[2][3]。

因此,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火电机组寿命管理的研究,尤其是研究汽轮机转子寿命评估。

对此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不少成果。

目录摘要 (1)第一章绪言1.1 课题意义 (2)1.2 汽轮机转子寿命研究现状 (3)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3)第二章本文的研究内容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内容 (5)第三章转子热应力的计算模型3. 1 转子温度场的数学模型 (7)3. 2 应力场的数学模型 (10)3. 3 有限元理论分析 (12)第四章转子蠕变损耗寿命4.1 金属疲劳机理及高温力学性能的研究 (14)4.2 材料硬度和机组蠕变寿命损耗之间的关系 (16)4. 3 蠕变寿命损耗计算 (18)第五章转子低周疲劳寿命损耗计算5 .1 汽轮机转子低周疲劳失效 (21)5. 2 转子低周疲劳损伤及寿命计算 (23)第六章疲劳——蠕变计算的应用及价值6.1 疲劳——蠕变计算的应用及价值 (24)结论 (25)参考文献 (25)摘要现代化的电力系统,电力负荷峰谷差及总量逐渐增大,高参数、大容量的火电机组在今后必将参与调峰。

这就对汽轮机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电网的需求,从运行的经济方面说这样的快速启停可以降低机组的热量损失,从而使得机组运行更经济。

与此相矛盾的是机组快速启停必将导致发电设备在此过程中遭遇热冲击,使得机组的寿命损耗增大,这又是非常不合理及不安全的。

所以对汽轮机的预期寿命必须加强管理,保证热力发电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本文从电厂汽轮机转子寿命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以300MW汽轮机组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对转子的寿命损耗进行了计算,根据金属材料的疲劳机理,在计算中对材料老化造成的硬度变化值做了修正,研究了疲劳蠕变损耗间的耦合计算。

经综合分析及计算结果,合理建议了汽轮机转子寿命管理。

关键词:汽轮机转子;硬度值;热应力场;高温蠕变;寿命损伤;第一章绪言1.1课题意义电力工业是现代化国家的基本工业,电力生产量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现阶段各国都呈现出能源短缺的局面,可是电力的生产及消费占据着能源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地位。

汽轮机组可快速启停及负荷变动是调峰运行要达到的高度,这也是为了对电网负荷的要求及时响应。

热力发电设备如汽轮发电机组的特点是工作在高速、高温、高压的环境,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特别重要。

因为汽轮机组运行在变工况模式下,设备部件承受的载荷,随工况变化程度的加剧而增大,对机组的寿命损害也必将更加严重。

所以调峰运行会对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及经济性影响重大。

虽然机组工作年限平均设定在25~30年,可是电厂从节约成本及满足电力需求的角度考虑,还需尽量利用在役机组,所以既使机组已达到甚至超过服役年限也不会马上停产。

因此,研究发电机组的寿命问题对发电设备是否在安全、经济的模式下工作非常重要。

汽机转子的寿命问题在发电设备寿命问题中比较突出[3]。

因为转子长时间在高温、高压的恶劣环境下作业,温度在机组启停过程中剧烈的变化,非常容易产生裂纹。

而出现转子上的裂纹难以修复,因此可以说转子的寿命可以代表整个汽轮机组的寿命。

实际上,研究汽轮机转子的寿命管理,不管是对调峰机组还是对只承担基本负荷、中间负荷的汽轮发电机组都很具价值,且将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双重效益。

1.2汽轮机转子寿命研究现状汽轮机转子运行在高温、高压的恶劣环境下,机组的长期运行必将产生寿命损耗:其一,低周疲劳损耗,是由机组在其启停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变化造成;其二,高温蠕变损耗,是由高温疲劳造成的。

近年来,火电机组不断追求大容量、超临界,汽机研究者对转子的寿命损耗非常关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世界各国尽管在理论上对汽轮机转子寿命评估的研究,取得很大的成绩,并提出了许多的计算模型,如最大应变范围划分法、频率修正法、应力修正法等。

因为现如今对于疲劳-蠕变交互作用机理并未透切,这些模型虽在一定程度上课解决疲劳蠕变引起的问题,但进行预测都不很精确,所以它的评价方法尚难确定。

现今在这方面的研究仍存在的几个问题如下[3]:(l) 材料老化对寿命的影响[4];(2) 带裂纹转子可靠性研究[5];(3) 热冲击问题的研究[6];(4) 低周疲劳曲线的合理使用[7];(5) 汽轮机强迫冷却安全分析[8];(6) 无损诊断方法[3]。

本文着重对材料老化对寿命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

第二章本文的研究内容2.1研究对象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某电厂正在运行的汽轮机,该机组已运行十年,本论文的一些基本参数均出自该厂的实际运行数据。

该汽轮机生产型号为N300-16.7/537/537,由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生产。

高压转子是由整体合金钢锻件加工而成,转子带有中心孔,材料为30Cr1Mo1V。

机组采用高中压合缸的方式布置,所以高中压汽缸中段是高温部分集中处。

本文用于计算的转子简化模型见图1.1.图1.1 转子简化模型2.2研究内容在确保机组安全的基础上,寻求机组启动过程的最佳温升率,达到延长汽轮机转子使用寿命的目的,再而提高机组启停的经济性。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以热力发电机组及转子的工作原理为理论基础,把握汽轮机组在运行工况下的基本情况,熟悉火力发电厂的整个流程及各系统的运行机理;(2)研究转子温度场、应力场的有限元计算原理,确定计算几何模型,简化模型并对其划分网格;(3)学习ALGOR有限元软件,并运用该软件对转子进行有限元计算及热应力分析。

根据有限元的计算结果,研究转子在各工况下温度场及应力场的分布情况,考察转子基本热应力的变化规律;(4)研究金属材料的疲劳机理,引入材料硬度这一特性参数,确定金属材料硬度计算方法及与机组运行时间之间存在的变化关系。

机组正常运行时,因高温引起的蠕变寿命损耗占主导,基于金属材料硬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考虑其对转子高温蠕变损耗的影响;(5)汽轮机转子在机组启动过程中因为承受交变热应力而产生低周疲劳,探讨低周疲劳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连续介质模型,并考虑转子材料硬度情况,对转子低周疲劳寿命损伤进行计算;(6)机组的疲劳寿命损耗与蠕变寿命损耗并不是独立存在,疲劳中的蠕变成分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这就必须以考虑疲劳-蠕变的相互作用为前提,计算总损耗。

本文采用常用的线形与非线性累计理论进行计算,并对比计算结果;(7)探讨温升率对机组寿命损耗的影响,并基于转子材料硬度变化时怎样调节机组启动温升率,以使得机组寿命损耗量低;(8)计算结果综合分析,为转子寿命管理提出合理建议。

第三章有限元及转子热应力数值计算理论基础3.1转子温度场的数学模型由于汽轮机转子本身的对称性,在对转子不稳定的温度场进行计算时,可把转子材料视为各向同性的且分布均匀,整个转子无内热源。

在可以满足较长的时间、较大计算机内存、较复杂的准备数据工作条件下,可以利用轴对称二级有限元法求解温度场。

根据能量守衡定理和傅立叶定律,温度)(τ、、r z t 在D 区域中满足的偏微分方程如下式:⎪⎪⎭⎫⎝⎛∂∂+∂∂+∂∂=∂∂22221r t r t r z t C t p ρλτ (2.1) 式中: r ——径向坐标;τ——时间间隔;λ——材料的导热率;p C ——材料的比热;ρ——材料的密度。

对式(2.1)进行求解需要得知的物体边界上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r ,z f t 0-=τ,对汽轮机转子而言,边界条件即传热学中第三类边界条件,也就是转子表面的换热速度,由介质与边界的换热条件得:)(-t t ntf T+-=∂∂αλ(2.2)式中:α——转予表面与蒸汽的放热系数f t ——接触转子表面的汽温当放热系数α=0时,式(2.2)可以化为绝热边界条件,无交换热量,例如转子中心孔边界;若+∞→α时,被加热物体表面与介质的温度相等,第三类边界条件变成第一类边界条件[31]。

式(2.2)中的第三类边值问题由变分原理,转化成式(2.3)的极值问题:222J[(,,)](){[()()]}22f p T Dt t tt z r t t t rds C t drdzr z αλρταργτ∂∂∂=-+++∂∂∂⎰⎰⎰(2.3)0t)],,([J =∂∂τr z t在求式(2.3)的极值时,离散区域D ,由于全部单元是整个区域D 分散成的,故有:01=∂∂∑=kEi it J (2.4)边界单元:drdzr t z t t t C rds t t t Dp jm f ⎰⎰⎰∂∂+∂∂+∂∂+-=]})()[(2{)2(J 222e λρτγραα(2.5)内部单元如下:drdz rt z t t t C p ⎰⎰∂∂+∂∂+∂∂=ελρτγρ]})()[(2{J 22e (2.6) 假设温度),,(t τr z 在单元体中是线性分布的基础上,对单元体进行变分计算,得:J J J e i i iiij im i i iiijim e j j ji jj jm j j jijj jm e m mimjmm m mmi mjmm m T k k k p T n n n T k k k p T n n n T k k k p T n n n τττ⎧⎫⎡⎤⎡⎤∂∂⎧⎫⎧⎫⎧⎫⎪⎪⎢⎥⎢⎥⎪⎪⎪⎪⎪⎪=-+∂∂⎨⎬⎨⎬⎨⎬⎨⎬⎢⎥⎢⎥⎪⎪⎪⎪⎪⎪⎪⎪⎢⎥⎢⎥∂∂⎩⎭⎩⎭⎩⎭⎣⎦⎣⎦⎩⎭(2.7)式(2.7)中i 、m 、j 分别为三角单元三个顶点处的编号。

见图2.1。

图2.1 三角单元由式(2.5)及式(2.4),可以联合求解节点处的温度,节点总数为n ,得到的变形式见下:{}[]{}{}[]0t K P t N τ-+∂∂= (2.8) 式(2.8)中[]N 是n n ⨯变温正定对称矩阵,[]K 是n n ⨯刚度正定对称矩阵;用伽辽金格式对{}τ∂∂t 项进行有限差分展开,则式(2.8)变为:[][]{}{}[][]{}-23t t 3-P K N N K ττττ∆+∆=∆+()() (2.9) 式(2.9)稳定的条件:[][]-+30K N τ∆≥ (2.10) 在第一类边界条件下,τ∆的限定条件为:(2.11)式中:ρ、λ、p c ——分别是转子材料的密度、导热率和比热;x ∆——三角形单元的平均边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