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教育的源泉
爱是教育的源泉

爱是教育的源泉爱是教育的源泉。
教师有了爱,才能守护住心灵的宁静,建设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精神家园;教师有了爱,才能用温情去融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有了爱,才能找到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了爱心才有耐心,有了耐心才能和学生交心,才能赢得那令人向往和珍惜的师生鱼水深情。
记得那是我曾经教过的一个男生,学习成绩中上等,可是开学不到一个月,他就经常请假,不来上学。
刚开始请病假,后来干脆就不请假——旷课了。
经与家长了解,家长说他本没有病,就是不愿上学。
我与他谈心时,细心观察他并没有显露出厌学的情绪,好像有什么心事,不愿说出口。
我进行了家访,这才了解到真正的原因:他家家庭情况比较特殊的,父母离异,长期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同时他的年龄要比班里的孩子大2、3岁,孩子小的时候不在意,大了就在意了。
孩子大了,意识到了,这就造成了他的自卑的心理。
我找他谈心,帮他消除心理障碍,走出自卑的阴影。
利用业余时间帮其补上落下的课程,使其重新找回自我。
之后我经常在课上表扬他的优点,化解同学们的偏见,教育同学们,只有人人付出一点爱,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使他解开了心中的结,使他深受感动,转变很大,和同学们相处也融洽了。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是渗透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它不需要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也不需要气壮山河的豪迈激情,它需要的只是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
这种友好的沟通在学生的心里形成的是一股强大的暖流,足以改变一个生命生活的质量。
作为教师,就应该给予那些畸形、残缺、背景复杂的家庭中的孩子以更多的爱。
让他们感受生活的温暖,为他们找到爱的归宿,从而增强这些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的信念。
于漪的教育名言

于漪的教育名言于漪,中国现代教育家,被誉为“百年大师”,她的教育理念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教育思想充满智慧和温暖。
以下是于漪的教育名言集,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1. 爱心是教育的源泉,只有真正地爱学生,才能感染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3. 学生是需要被理解的小花朵,而不是需要被规训的小兵器。
每朵小花都有其独特的生长方式,教育者要有耐心和包容心。
4. 教育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只有放下自己的成见,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成长。
5. 教育不应该是一种对学生的强制,而是一种对学生心灵的开放。
只有陪伴和引导,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6. 学生是成长的孩子,他们需要被尊重,需要被理解。
只有平等对待,才能引导他们茁壮成长。
7. 教育不应该是机械地教书育人,而是要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8. 在教育的道路上,教育者要不断地自我反思,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方法,以应对不同时代的需求。
9. 教育者要有担当,要有责任心,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10.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品德等各个方面,要有全面的视野,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11. 在教育过程中,关键不在于教育者传授什么知识,而在于学生如何理解和吸收这些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12. 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更是在校园、在社会、在家庭,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教育者要有广阔的胸怀,去引导学生在不同场景下综合发展。
13.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育者要有耐心,不断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渐渐成长为有担当的人。
14. 教育不能只看到眼前的成绩和表面的光鲜,更要注重学生内心的成长和价值观的培养。
15. 教育者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康的人格。
以上是于漪的教育名言,希望这些名言能够激励和指导教育工作者,为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爱心的下一代而不懈努力。
爱 ——教育的源泉

“爱”——教育的源泉后漳消小学李巧红“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的具体体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爱”是教育的源泉,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
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做到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我们班就有一位这样的同学.在他的学习生活中我对他是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心中的坚冰”,让他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虽然我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却可以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老师们对学生如此关爱,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
爱是一切教育的源泉

爱是一切教育的源泉——沁阳市王曲乡赵村小学樊铁柱同志先进事迹“爱是一切教育的源泉”,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
也是我校教师樊铁柱做班主任工作十几年来的最深体会。
樊铁柱同志1991年7月毕业于沁阳师范,那一年,他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和满腔热情走进了光荣的教师队伍,同时也与班主任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班级工作中,他用“爱”营造着学生,用“爱”打造着班级,历年来,他所教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平凡之心,倾满腔热情,既教书,更育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总结了班级工作中一些经验和好的做法。
详定章程民主管理班风是班集体中长期形成的情绪上、言论上、行动上的共同倾向,是班级特有的一种风气。
它是班主任根据教育规律长期反复教育的结果,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全体学生有经常的、持久的、潜移易化教育影响作用,它一方面可使全班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抵制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习惯来适宜班级体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可减少学生的“受暗示性”,吸引学生的精力,同时也使的一些后进生的个性化得到成功的实现。
他在抓班风方面主要体现以下几点:一、抓班级纪律。
课堂纪律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课间纪律是学生行为规范的一项主要主成部分,也是学生形象的一个主要标志。
在班级纪律上,他主要采用积分制。
根据班级人数,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四人,细心挑选自制力强的同学担任组长,每组基础分10分,根据班规上(全班讨论通过)积分条例,进行加减分值,每周进行评比,对优秀小组进行表扬,颁发红花;对分值最后的小组,组长、组员上台分析扣分原因,制定下周目标。
课下对组长进行方法上的培训和对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
如他本学期所担班级中的第五小组是个让人最不放心的小组,里面有全班最活跃的罗俊文同学,整天满肚意见的陈晨,我行我素的樊军,还有爱哭鼻子的樊洁琼组长,刚开学前两周都是小组最后一名,由于受到了同学的嘲笑,四人要散伙,经过他耐心调解,分别找到了四人均被扣分的原因,后来四人互相约束、监督,终于达到了班级小组分值的底线,被评为最合作的小组。
鲁迅先生有句话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爱心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
”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
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
作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目的是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指导自己,从而解除心理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达到人格的健康发展。
我在心理辅导过程中,采用从班主任角度出发的心理辅导方法,以及从学生角度出发的心理自我调节的辅导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平等的谈话式的辅导方法谈话教育是一门艺术。
掌握好这门技巧,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与学生谈话,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从而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
每次找学生谈话前,先把握好学生当时的实际心理,是揣测的、防御的、恐惧的、沮丧的、或对立的,针对学生的实际心理活动,采用相应的对策,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①放松学生的情绪。
热情地对待谈话的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
可以从学生特长、爱好,拉家常引出主题,慢慢地引入正题,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使谈话自然、和谐进来。
②随时调整自己的思维,以适应学生心理的伸缩变化,随机应变,恰当处理,使学生从不平衡到平衡,从不协调到协调。
③巧妙启发学生开口谈话,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师不能单纯地讲理、训诫、批评,从而剥夺学生的说话机会,使学生反感,失掉辅导作用。
④向学生提供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的模仿认同。
⑤善于选择场合。
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场合,能产生最佳的效果。
回顾这一年来的班主任生活经历,与学生朝夕相处,从关注学生的言行到关注学生的爱好,从关注学生的成绩到关注学生的成长,这一年来却让我再次体会到了做班主任的艰辛,但也让我享受到了教学相长的充实和为人师表,感化学生所带来的快乐。
爱是教育的源泉

爱是教育的源泉曾经有为教育家这样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爱是幼儿教师最美的语言。
冰心说:“爱是教育的基础。
要做好一个幼儿教师,更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爱心,爱心是幼儿教师的根本,爱心是幼儿教师的支柱,爱心是幼儿教师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素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尤其需要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拥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胸怀,用母亲一样的细心、耐心、责任心和宽容心去呵护每一个稚嫩的孩子,才能真正做好幼教工作。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
”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出自个人的恩怨,而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
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
有人把师爱比作春雨,滋润了孩子的心田;有人把师爱比作阳光,温暖了孩子的心房。
师爱,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
当你用心去爱你的学生,你收获的不仅仅是讲台上那一束束美丽的山花,办公桌上那两个红红的苹果,耳旁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您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自豪。
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有什么理由不去爱我们的学生呢?那么,就让我们把爱的火炬传递给学生,为爱插上翅膀,让爱在万顷碧波、蓝天白云间飞翔!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地懂得,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个别的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
这种责任和爱能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我用我的爱心感化着学习困难的学生。
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
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班主任的“四爱”

让爱做主爱是教育的源泉,爱是事业和责任的源头活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业班主任工作富有挑战性,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要想成为他们的朋友,得到他们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和爱。
爱让我静得下心思。
教师的清贫曾让我苦闷、彷徨,也有过“跳槽”的想法,但学生求知的眼神和几年来的见闻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浅陋和庸俗,不知不觉间对他的爱已悄然扎根。
我不再犹豫,全心从教。
辛勤的耕耘也换来了丰硕的果实。
爱让我脚踏实地。
教学要的是真本领,来不得半点虚假。
因为爱我认真钻研教材,阅读大量的书籍;因为爱我不断学习,始终与时代同步;因为爱我平等待生,谆谆教导。
一年又一年,我呕心沥血,矢志不渝,也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爱让我获得快乐。
班主任工作很累,事情很多,很操心,不免让人生厌。
但当你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学校;当节日来临时,一张张贺卡从祖国各地飞来……此时你会有何感想。
从教的这十几年,我总是被这情景感动着,一天的疲惫,一切的委屈都会在此间消融。
我是平凡的,我又是幸福的,更是快乐的。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人生之大幸也。
爱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
还要倾情关爱他们的心灵的成长,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取得的成绩,并和学生一同品尝他们的成功和快乐。
在任何班级中,总有好、中、差之分,不少班主任偏爱好学生,嫌弃,厌恶差生。
这种做法,最容易伤害后进生的自尊心,轻者,使这些学生越发失去自信,产生自卑,不求上进;重者,则会使这些学生对教师产生怨恨和抵触,造成师生间矛盾。
要知道: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我的经验是: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好学生,高标准,高要求;中等生,各科兼顾,适当拔高;后进生,要求不要高,量力而行。
我每天给自己定下必做的四件事情:1了解一名后进生的思想和学习。
(和家长或任科教师)2找一个后进生谈心,帮助解决问题。
3提问1——2名后进生(简易问题)4表扬1——2名有进步的后进生(纪律、习惯、学习)当然的转化后进生不是轻易而举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让教育的种子在爱中成长

让教育的种子在爱中成长爱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在爱的滋养下,教育的种子才能种下,才能茁壮成长。
爱是教育的源泉。
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需求之一,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性。
它包含了亲情、友情、爱情等多种形式,能给予人们温暖、关怀和支持。
教育也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爱是教育的动力和动力。
只有用爱来教育,才能使教育的种子在人们心中扎根、生长。
爱是教育的土壤。
爱能提供一个有利于教育生长的环境。
当我们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我们会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温暖和互动。
家庭成员之间的爱让我们感到安全和被接受,培养我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同样,学校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场所,教育的种子需要在敬爱、平等和合作的氛围中生长。
教师们用爱和鼓励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心,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爱还能在社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社会爱意味着关爱他人,愿意为他人付出。
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社会中,我们会感受到他人的关怀和支持,通过正面的互动促进彼此的发展。
爱是教育的营养。
爱是教育的营养,它能滋养教育的种子,使之茁壮成长。
爱能激发人们的潜能和创造力,引导他们走向更好的未来。
爱能让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成长有更高的期望,鼓励他们努力超越自己。
爱也能提供一个宽容的环境,在错误和失败面前给予理解和支持,让人们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
只有通过爱的滋养,教育的种子才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现实中的教育并非总是充满爱。
有些学校强调知识和分数,忽视了教育意义中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投入。
家庭中也有些缺少温情和关爱,家长关注的是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的情感需求。
社会中也有些冷漠和无声的角落,人们关注的是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他人的需要。
这种教育方式使得教育的种子缺乏了成长所需的阳光和水分,束缚了教育的发展。
我们需要让教育的种子在爱中成长。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注重培养爱的意识和培养爱的能力。
家庭成员应该彼此关心、支持和理解,为孩子提供爱的环境和条件。
学校应该创造一个培育爱的氛围,教师们要用爱和鼓励来引导学生的成长。
爱是教育的源泉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爱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是植根于爱的中国教育报 2001-12-24 河北省沧州市职教中心张晓军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爱心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
”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
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
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未来的教育家应该全身心地去爱学生、爱教育。
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才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
只要你能够发现、挖掘教育职业中弥漫着的那种美,你就会每天都产生冲动,你就会看到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美丽的花朵。
为了培育这些美丽的花朵,作为园丁的教师就必然孜孜以求,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已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
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去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做一名合格教师,要先播下花的种子,再浇水锄草,特别要将那些长歪的小苗一棵棵扶正,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
"我始终认为,提高教师素质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爱心。
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
浅析《爱的教育》对当下教育的启示

周刊78教学创新|教学内容摘 要:爱是教育的源泉。
《爱的教育》给当下的教育带来了重要的启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仁爱为先,宽容为怀;心怀美好,向阳而生;将心换心,换位思考。
关键词:爱的教育;宽容;美好;换位思考《爱的教育》充满了各种美好的爱---亲子爱,师生爱,朋友爱,自然爱,祖国爱。
安利柯也好,他的父母师长也好,世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在新老师眼里,课堂上跳上椅子玩洋娃娃的学生是“好孩子”;在父亲眼里,“别急着下判断”,小商人卡洛斐的“心地还是很善良的”;在安利柯眼里,同学﹑学校乃至四季都是极好极美的,以至在告别时,“已经难过得什么话也说不出了”。
《爱的教育》对当下的教育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一、仁爱为先,宽容为怀爱是教育的源泉。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帕克博尼老师宽恕了这几个“调皮”宽容,不是不严格,更不是没有标准任其妄为,而是留有给人一个自我修正和发展的机会。
此时,即大智大慧的爱。
教育爱,不仅仅是对被教育者的“赞扬”﹑“鼓励”﹑“关---你关系。
作为央视收视最高的节目之一,有一个栏目《舞出我人生》评委们频频的赞美和“Yes”是对明星和草根们的“溺一样……他们是来圆梦的,不是要评出高手……而我的独特原则就是要让舞者感到温暖,让他们忘记竞技的状态,还原舞蹈的真正意义。
”教育也是这样,“三分教,七分等”。
每个孩子都有他成长的节奏,面对那些无心或有意“犯错”的学生,有时候教师只需要一个微笑,就能给学生一个打磨﹑发展的机会。
一位学生写错了一个字,擦掉又继续写错了,老师笑了,学生也忸怩地笑了——教育智慧尽在一笑中!相信这位小孩以后在写这个字时,回想起这一笑,再也不会写错这个字了,不仅如此,在做其他事情时也会因这一笑而自我反省,不断进取。
李镇西屡屡放过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同事对他的这些做法不理解:“这些学生学习本来就够差的了,你还如此迁就他们,毕业考试怎么办?”李镇西的回答是:“我不这样做,他们仍然毕不了业;而根据他们的个性,发展其爱好,这不但能使他们或多或少学点知识,而且还能引导他们学习做人之道。
爱是教育的源泉

爱是教育的源泉鲁迅先生曾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是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
自踏上教育岗位,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坚持勤学、善思、求实的作风,力求使自己成为一名学生喜爱,家长尊重,同事信任,领导放心的好老师。
教师的爱是理解,是尊重。
尊重每一位家长,每一位学生。
我经常用“假如我是一名学生”这样的话来提醒自己,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一言一行,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
尊重从身体开始,上课时,累了,休息一下做个游戏再继续学习。
下课了,我会经常提醒学生喝水,一句“喝水小标兵”评选,孩子们立马进入比赛状态,喝干的拍照发给家长,喝水的劲头更足了。
我更尊重学生的心理。
当学生向我问好时我总是点头微笑。
当有学生情绪低落时我会耐心询问原因,和他谈心,帮他解决难题。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不让儿童由于功课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
”工作中由于我的不善于表达自己,曾经被家长误会,我通过我的工作,我的一点一滴付出,终于感动了家长,家长开始理解老师,支持老师的工作。
我们班有这样一位学生,说话不太清楚,接受新知识比正常孩子要慢一点。
学习汉语拼音时有困难,就找了两个小老师教他,后来好多孩子的每日一句中这样写道:我真想让他变聪明。
通过孩子的写话,很多家长知道了他接受慢。
他的妈妈也觉得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给老师添麻烦了。
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变得沉默寡言,说话也不敢大声了。
我意识到:我的无意,我的自认为对他好,帮助他的想法、做法,却伤害了他。
于是,我从他喜欢的画画入手帮他建立自信,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并偷偷地教他拼音,教他阅读,不断地鼓励他,相信他。
渐渐地,他变了,变得脸上经常挂着笑容,原来上课几乎不发言,后来他会的会大声说给大家听,下课他和同学玩得特别开心。
爱是教育的源泉

爱是教育的源泉太原市育英中学荣柽校长侧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是顾明远老先生的教育感悟,也是被教育界同仁首肯的教育名言。
这爱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更宽泛的是把学校领导对教师的爱转化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师感受到学校温暖的同时,把温暖传递给每一个学生,把学校变成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荣柽校长在主政育英的八年中,用行动践行着“爱的教育”。
为教师解除后顾之忧入托难,上学难,就业难,是当今普遍的社会问题,也是困扰许多教师的大问题。
从2004年起,荣校长与学校周边的幼儿园、小学积极联系,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累计为教职工办理幼儿入托和小学入学达22人次。
调动个人人脉关系,几经周折,颇费心思,为王大伟、王连弟等教职工解决了子女就业问题,卸掉了教师心头的大包袱,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轻装上阵,无怨无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
近期学校又谋划着为较早放学的教职工子女建立小课桌,为教职工洗车提供便利等。
扶危济困把温暖送到家育英中学有这样一个传统:凡是生病住院的教职工,学校领导总会前往探视、慰问;对教职工过世,或教职工父母过世,学校领导必会亲临吊唁、慰问,积极协助办理后事,把关爱及时送到。
2010年6月,杜永旭的父亲去世,荣校长带领学校中层以上干部赶赴和顺县杜永旭的老家前往慰问,在当地引起极大震动。
2010年10月,张丽敏爱人患血液病住院治疗,天价医药费成了家庭沉重的负担。
荣校长了解情况后,组织动员全校教职工捐助,共筹集善款23700元,体现了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风格。
学校为全体教职工办理了大病医疗互助,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为王焕恩、王学文等申请了困难职工补助等。
尊重教师引导教师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传统美德,国家设立“教师节”意在弘扬这一传统美德。
但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教育乱收费现象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使得教师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做为学校的管理者,荣校长处处维护教师的威信,鼓励教师大胆管理,不纵容学生的恶习,不附和学生甚至家长的无理要求,维护学校的风清气正。
爱是教育的源泉

爱是教育的源泉作者:陈平来源:《教育》2015年第19期高尔基曾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最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四川省资中县鱼溪镇利民小学地处乡村,创办于1995年,现有学生1420人,其中留守学生1200人,残疾生32人,住校生396人,有教职工57人,学生都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家庭,是农民的子女。
“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特别是在民办教育这块领域中更是一大课题。
虽然这是一所平民教育学校,却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适合的教育。
利民小学不知历经了多少坎坷与风雨的洗礼。
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能成为全省民办教育中的一所名校实为来之不易。
办学伊始,学校面临资金短缺、设备简陋的困境,还面临师资力量的不足、办学起点低、规模小的尴尬局面。
但是为了学生们,为了给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环境,笔者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
笔者和妻子把自己平时节衣缩食省下来的所有积蓄拿出来,找亲戚朋友借钱、找银行贷款,多方求助,能想的办法都想了,最终筹集了第一笔资金,建立了第一栋教学楼,并择优招聘了一些热爱教育事业、能吃苦的任课教师。
学校办起来了,笔者亲任校长,一手抓教育、一手抓管理,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教学、亲身躬行、兢兢业业。
在笔者与妻子的带动下,学校的每位教师也努力工作,共同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与创新。
每位教师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那种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令人敬佩。
他们不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还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方法和措施,他们不但教给学生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发展;他们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包容学生的弱点、关心学生、信任学生,从而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家长的好评。
师生之间的和谐、上下级之间的和谐,使得整个校园在和谐的氛围中,迎来了县内外的学生纷纷前来就读,甚至威远、资阳、广安、云南的学生也慕名而来。
办学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着学生的一生。
植根于爱的教育

植根于爱的教育摘要: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
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对学生的热爱,尊重,理解,是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而对后进生的教育更是讲究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
这种爱虽然不同于父母,家人的爱!但是这些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无私。
只有这种无私的爱才能让我们的教育产生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同时,也能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充实。
本文将从师爱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与一个后进生之间的案例,进而反思和感悟出在班级管理中,特别是对于后进生的教育,教师要拥有一颗爱心,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后进生;爱能战胜一切!让爱做主,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关键字:师爱,爱心,理解,耐心正文:2021年6月28日下午,在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贺卡,下面压着一封信,上面写着:“亲爱的黄老师,黄姐姐!一年的时光匆匆流逝,感谢您对我们这一学年的关爱和照顾,我们都长大懂事了!今天是我们在初二的最后一天了,我们感谢您!请求您初三再带我们这个班!陪我们一起成长!一起迎接中考吧!” 下面署名:木辛以及全体同学。
我的内心很激动!我觉得我这一学年的付出没有白费,孩子们真的懂事了。
看着贺卡和信,它们把我的思绪带回了去年。
一、上任前的紧张和压力在去年,当学校通知我担任初二六班的班主任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感谢学校的信任,让我担任班主任的工作。
同时,我也意识到我肩上的重任。
对于我这个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新教师来说,没有经验,而且是半路出家,接替别人的班。
所以我感到压力很大。
我深知,作为一个班主任,不仅仅是管理这个班级的教学工作或者我自己的学科的教学工作,更多的是一个育人的工作。
而且,六班在初一的时候,已经是很“出名了”,全级有五个暂缓注册的,在六班的木辛就板上有名,他也算是级里“后进生”的“老大”,他们喊他叫木辛哥。
他还经常打架,旷课,逃学,课前迟到就是几十分钟,修改校服裤,从不听从老师的教导,也从来不写作业,考试就是睡觉,有时还上课公然和老师作对。
爱是教育的源泉

爱是教育的源泉作者:李贞来源:《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第24期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没错,爱是教育的源泉,因为有了爱,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品质。
一、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随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推行,人们越发清醒的认识到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劣根性,更加期盼理想的师生关系,期望和谐、民主、平等;期望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感动到心的深处。
“我喜欢这位老师,所以我喜欢他(她)教的这门课。
”这就是孩子的心声!作为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的理念,丢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绝对权威,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以爱育爱。
尊重学生的情感,学会蹲下来与学生对话,用一颗童心和学生交流、沟通;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看成与教师平等的、独立的人,让体罚、变相体罚不再发生。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有效的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和想象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这就是爱的力量!二、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与宽容一个好老师应该用平常心、平和心、平等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出现被“遗忘的人”。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总是给予鼓励的眼神,即使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也会说“别着急,你再想一想。
”教师的宽容和充满爱的语言会使学生紧张的心理缓和下来,思维立刻活跃起来,问题可能迎刃而解。
反之怒目而视,板起脸大吼一声:“快点真笨!”结果是学生刚想起来的知识也被吓忘了。
每天都面对不同的学生,遇到不如愿、不顺心的事是很平常的。
但是无论遇到何种情况,都要保持积极的态度,正面解决问题。
宽容是一门育人的艺术,爱也是一门育人的学问。
给学生一点“不听话”的权利。
在美国的一些学校里,很多时候他们都鼓励学生和老师“抬杠”,鼓励学生多想几招来“对付”老师。
可是在中国的老传统看来,老师总是希望学生规规矩矩,百依百顺。
爱是教育的源泉

爱是教育的源泉作者:顾明远来源:《今日教育》2013年第10期就算学生在父母、老师强迫下学习进步了,成绩上去了,但身体垮了,性格扭曲了,脾气怪僻了,将来能有幸福吗?恐怕未必。
真正的爱是要让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有健全的人格、开朗的性格,这样才能有幸福的人生。
大家都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但怎样才算真正的爱?有的父母每天逼着孩子学习,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使他将来能考上好的大学,找到一份舒适的工作,过幸福的生活。
可是孩子不理解,他需要的是现在生活的幸福。
有的老师给学生布置很多的作业,说是“为你好,将来能考上好的学校”。
有的老师因为学生没有完成作业就动手打学生,受到批评还觉得很委屈,认为“我是为学生好”。
可是学生不领这个情,反而对学习没有兴趣了,厌学了。
就算学生在父母、老师强迫下学习进步了,成绩上去了,但身体垮了,性格扭曲了,脾气怪僻了,将来能有幸福吗?恐怕未必。
那么,什么叫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要让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他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健全的人格、开朗的性格,这样才能有幸福的人生。
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爱?首先要相信学生。
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霍懋征老师曾经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就是爱的信念。
有人说,这句话不全面,我们教的学生也有不成才的。
当然一个人成才还有许多条件和机遇。
但作为一名教师,就应孩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并且努力帮助他成才。
如果你早就认为他不能成才,那为什么要教育他?所以,教好每个学生是教师的信念。
同时只有相信学生,学生才能相信你。
师生关系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教育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怎么才能做到相互信任?这就要求老师善于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了解学生的需要。
一个人有多种需要。
社会学家马斯洛分析研究了人的需要,认为每个人都有五种层次需要:最基本是生理上的需要,要吃要喝;其次是安全的需要,避免伤害;第三是社会需要,即与人交往、交朋友的需要;第四个层次是尊重的需要,人格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最高层次是自我表现的需要,实现自身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是教育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
”于是,我一改过去“镇压式”班级管理模式,微笑面对学生,营造爱的氛围,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
严爱优生,厚爱“后进生”,用爱来赢得学生的心。
一、严爱优生注意全面了解优秀生,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作好引导。
在宣扬他们的事迹时,实事求是,注意分寸,不夸大,不掺假,不任意拔高,哪方面突出就宣扬哪方面,不强拉硬凑。
有部分优秀学生,当荣誉、赞扬的话接踵而来时。
就像走进了一个五颜六色的万花筒,感到头晕目眩,沾沾自喜,飘飘然起来。
针对这些学生,我注意做好表彰后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誉观,鼓励他们把荣誉作为学习进步的新起点,不断进取。
向新的高度冲刺。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严是爱。
松是害”,这正好说明了“严”与“爱”的辩证关系。
现在,我对优秀生的管理教育策略是严得合理,爱得真诚。
二、厚爱后进生 1 克服偏见,不把他(她)当做差生看待在应试教育中,如果我们太强调权威,就会自然地把成绩暂时落后的或者不听话的学生看成是差生。
这样就意味着学生的其他能力被抹杀,致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从而走上不归路。
其实,我们的学生六七岁入学时都是天真烂漫、满怀理想的,只是在学
习生活中不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大多是发展中的问题。
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爱,是支持,是鼓励。
我们不要奢望做一两次工作就能成功,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任何一个有缺点的学生,你把他当成差生了,他就真的差了。
你给他鼓励,不把他当差生,他就会激起上进的信心。
2 尊重人格,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后进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
对待他们,我们必须倾注爱心,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即: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
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例如,上个学期刚转入我们班的黄艺同学,平时非常贪玩,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回家还向爸妈撒谎说作业已在学校完成;上课坐不住,随便说话,注意力很不集中。
在了解他的这些特点后。
我没有先给他一个“下马威”,而是经常找他谈话,与他拉家常、谈理想,讲学习的重要性;哪些是好的,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对的,不该做的。
让他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想法,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然后对照自己现在的行为加以比较,让他评判是非。
到最后,他认识到自己的不对,并表示以后好好学习。
从此之后,他作业完成得及时了,上课认真了,而且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
3 热情鼓励,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各方面都差的“坏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
不可教育的“低能儿”。
相反,在一定意义上,淘气、调皮的孩子更聪明。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当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对后进生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
这样,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而千万别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认为“老师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我的优点和长处”。
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在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五多”:多个别谈话、多沟通家长、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
4 逐步要求,培养后进生的责任心在把爱的雨露洒向后进生心灵的同时,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的信任,是一种深厚的爱、真正的爱,从而使他们有做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心。
只有在培养了责任心以后,后进生的转化才有实现的可能。
当然,对后进生的逐步要求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要严之有度,严中有别,对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对后进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要切合个人的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
5 集体帮助,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后进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后进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
为此,我们班的目标是“不
让任何一名同学掉队”,并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1)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
安排成绩优秀学生与后进生同桌,提醒、督促后进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辅导学习,帮助后进生改进学习方法。
(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学雷锋做好事,朗读、讲故事、讲笑话,画画、钢笔字比赛等,使后进生融进欢乐愉快的集体生活之中,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和舞台。
(3)多讲一些品德高尚的名人小故事,多组织学生观看英雄模范事迹录像。
(4)争当“文明学生”和“改正一个缺点”,为班级争光的活动,在班中发扬了正气,抑制了歪风,形成一个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班风。
学生的变化,班级的变化让我真正体会到爱的魅力,体验到情感的重要性,验证了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