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知识中级经济师复习资料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专项复习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专项复习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其中,Ed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Q0为变动前的需求量,△Q为需求量的变动量,P0为变动前的价格,△P为价格的变动量,Q1为变动后的需求量,P1为变动后的价格。
Ed>1,富有弹性,价格下降法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上升会使收入减少,因此可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Ed<1,缺乏弹性,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上升会使收入增加;Ed=1,无论价格上升还是下降,销售收入都保持不变。
公式2:需求交叉弹性商品i需求量变动%∆Q i/Q iE ij==其中,Eij为需求交叉弹性系数,Qi为商品i的需求量,Qi为商品i的需求量的变动量,Pj为商品j的价格,△Pj为商品j的价格的变动量。
Eij>0,替代品;Eij<0,互补品;Eij=0,无关品。
公式3:需求收入弹性商品j价格变动%∆P j/P j其中,Ey为需求收入弹性系数,Q代表原需求量,△Q代表需求量的变动量,Y代表原消费者收入,△Y代表收入的变动量。
Ey>1,高档品;0<Ey<1,必需品;Ey<0,低档品。
公式4:供给价格弹性其中,Es代表供给价格弹性系数,Qs代表原供给量,△Qs代表供给量的变动量,P0为变动前的价格,△P为价格的变动量。
公式5:商品边际替代率1.MRS=-(△X2/△X1),表示为了获得第一种商品△X1个单位,愿意放弃第二种商品△X2个单位。
加负号是为了使边际替代率成正数。
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MRS=P1/P2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公式1:边际效用MU=△TU/△Q其中,MU代表边际效用,△TU代表总效用的变动量,△Q代表消费数量的变动量。
公式2: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边际替代率:MRS=-(△X2/△X1)表示为了获得第一种商品△X1个单位,愿意放弃第二种商品△X2个单位。
加负号是为了使边际替代率成正数。
公式3: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MRS=P1/P2公式3:预算约束P1×X1+P2×X2≤m其中,P1为第一种商品的价格,P2为第二种商品的价格,X1为第一种商品的消费量,X2为第二种商品的消费量,m为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经济师复习资料)汇编
第一章 第二章第十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需求: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 ▲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需求的影响因素:①消费者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正相关 ③产品价格 负相关 ④替代品的价格 正相关 ⑤互补品的价格 负相关 ⑥预期 预期价格↑,需求↓ ⑦其他因素▲ 需求函数:假定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不变,Qd=Qd (P ) ▲ 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之间这种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需求曲线(需求量的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其他因素变动(如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等,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 以上规律为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一般关系,也有例外: 特例一:钻石与价格之间有时呈正方向变化,钻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
特例二:对于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来说,某些普通食品的价格上涨,购买量也增加。
二、▲供给: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函数:假定除价格外的其他因素不变,Qs=Qs (P ) ▲供给的影响因素:①产品价格②生产成本 ③生产技术 ④预期⑤相关产品的价格 ⑥其他因素▲ 供给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变化的关系。
▲ 供给曲线(供给量的变化):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
▲ 供给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价格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如成本等),引起的供给的变动。
三、▲均衡价格: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
Qd=Qs 时→Po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模型(运用:最高限价分析,保护价格分析)PO Q▲最高限价(目标:保护消费者利益或者降低某些生产者的成本)由政府为某种商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只能在短期或者在局部地区实行,不应长期化)市场需求>供给▲保护价格(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由政府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
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全部考点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狭义的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广义的资源是指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要对资源进行配置。
资源配置的实质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计划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信息、激励、偏好条件。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相互独立的企业拥有完全的经营决策权力,个人也拥有比较充分的消费和就业选择的权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实现的。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和构成要素:1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2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3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4所有经济活动都在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的约束下。
(市场、企业、政府、法律)市场经济存在和运行必须具备的条件:规范的市场主体、完善的市场体系、规范的市场规则、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节包括:1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塑造出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3建立宏观调控体系;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的公共服务的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主要任务: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180个考点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180个考点汇总
一、宏观经济学基础
1.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分析方法
3.GDP与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4.经济增长与其影响因素
5.居民收入分配与其影响因素
6.货币与银行体系
7.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原因和对策
8.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影响因素
9.经济周期与调控政策
10.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二、微观经济学基础
1.总支出与总供给的关系
2.价格与市场的关系
3.消费者理论与需求弹性
4.生产者理论与供给弹性
5.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6.生产要素的报酬与市场价格
7.企业行为与利润最大化
8.不完全竞争市场与垄断定价
9.成本理论与企业规模的选择
10.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的关系
三、国际经济学基础
1.国际贸易理论与模型
2.重要贸易指标与政策工具
3.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
4.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5.东亚经济体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6.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四、产业经济学基础
1.工业组织理论与模型
2.产业链分析与公司战略
3.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4.企业竞争力与经济效益
5.产业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
6.企业价值与市场竞争力
五、经济法规基础
1.法律的基本概念与法律适用
2.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与规范
3.合同法与民事责任
4.公司法与公司治理
5.劳动法与劳动关系
6.知识产权与法律保护
7.金融法与资本市场。
中级经济师考试复习资料(基础知识)
生命就就是永恒不断得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得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与空间得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得自我表现得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在一定时间内与一定价格条件下,,即有购买得欲望;二就就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
内,,市场需求就就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个人收入,3替代品价格,5互补品价格,6预期,7某一时间内与一产品价格,2生产成本,3生产技术,4预期,5相关产品价格,6其她因素。
供给曲线:市场在我国,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得干预措施。
在我国,保护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得干预措施。
由于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保护价格只宜在少数产品上实行。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得相对变动/,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1,,2商品得重要性,3商品用途得多少,4费者收入变动之比,,收入弹性得大小,可作为划分“高档品”与“必需品”得标准。
凡就就是收入弹性大于1得商品,都可以称为“高档品”,小于1得则称为“必需品”,相对变动。
由于供给规律得作用,时间就就是决定供给弹性得首要因素,与自然条件得影响,4投入品替代性大小与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得影响也很大。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商品或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得能力,或就就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得满足程度。
效用就就就就是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满足自己得欲望得能力得主观心理评价,因此效用没有客观标准。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就就是分析消费者行为得不同方法,基数效用理论就就是运用边际效用二者得出得分析结论基本就就是相同,总效用取决于消费数量得多少,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越大,边际效用就就就是总效用函数得斜率。
在一定时间内,1完备性,2可传递性,3,在这条曲线上得所,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得偏好程1离原点越远得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得偏好程度越高。
2任意两条无,凸向原点。
差异曲线上该点得切线斜率得绝对值,消费者收入。
2024年中级经济基础【2小时掌握考前重点资料】(一)
施 施1.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基本收入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 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经济体 制4.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 征统一性 、开放性 、竞争性 、规范性5.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 非行政监督 、提供服务节约了交易成本, 保证了交易秩序1.需求的构成要素: ①购买欲望; ②支付能力。
2.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消费者的偏好 (同向) 生产成本 (反向) 消费者收入 (同向)生产技术替代品的价格 (同向) 相关产品价格 互补品的价格 (反向) 预期预期其他因素其他因素3.产品本身价格发生变化表现为量在曲线上; 非本身价格变化变现为需求价格弹性公式点弹性: 弧弹性:类型富有弹性; 价格上涨, 销售收入减少, 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缺乏弹性; 价格上涨, 销售收入增加, 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 单一弹性, 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变动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 商品的重要性 商品用途的多少 时间 需求交叉弹性 定义 是确定两种商品是否具有替代关系或互补关系的标准类型 两种商品为替代品; 两种商品为互补品;需求收入弹性 类型 商品为高档品; 商品为必需品;商品为低档品供给价格弹性影响因素时间 () 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 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 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目标 保护消费者利益影响 低于均衡价格, 会刺激消费 、 限制生产, 导致供应短缺, 出现排队 、黑市交易 、 变相涨价。
保障措 配给制, 如定量供应或凭证供应。
适用只宜短期 、在局部地区实行。
, 是由政府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 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个价格之上进行。
目标 保护生产者利益影响 高于均衡价格, 会刺激生产 、 限制消费, 导致生产过剩, 出现黑市交易 、变相降价。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汇总(最新精华版)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汇总(最新精华版)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需求的构成要素:购买欲望、支付能力市场需求:一定时间、一定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某商品或服务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二)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需求与之正相关)3.产品价格(最重要的因素,需求与之负相关)4.替代品价格(与价格有关)5.互补品价格(例如:汽车与汽油,电器与电)6.预期7.其他因素(品种、质量、地理位置、季节、政策)(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需求曲线需求函数:Q d = Q d(P)其中,Q d是需求量,P是该商品价格。
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的变动为需求规律(大部分商品符合需求规律,但是极少数不符合:例如钻石的价格越低,需求越少;低收入群体购买食品,价格越高,需求越大)需求曲线:二、市场供给(一)供给的含义以及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某一时间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供给函数:Qs=Qs(P),Qs是供给量,P是该商品的价格。
影响供给的因素:1.产品价格(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供给量与价格呈正相关)2.生产成本(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成本越低,利润增加,供给增加。
)3.生产技术(技术水平高,成本下降,供给增加)4.预期5.其他因素(生产要素价格及国家政策)(二)供给规律与供给曲线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市场价格呈正方向变化。
供给曲线:三、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形成与变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于E点,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o,为均衡数量。
Po为均衡价格。
(二)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1.最高限价分析(最高限价,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在这一价格下进行,目标是保护消费者权益或降低生产成本)如图所示,Po为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Pe,因此刺激消费,导致供给减少,需求加大。
2024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白话详解)
2024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白话详解)1.供需关系:就像菜市场,东西多了就便宜,少了就贵。
2.通货膨胀:钱不值钱了,买同样的东西需要更多的钱。
3.通货紧缩:钱更值钱了,买同样的东西需要的钱变少了。
4.GDP:国家一年内生产的所有东西和服务的总价值。
5.失业率:找不到工作的人占劳动力的比例。
6.利率:借钱要付的利息,利率高了借钱成本就高。
7.货币政策:政府通过调整钱的多少来影响经济。
8.财政政策: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
9.市场失灵:市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政府介入。
10.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影响到其他人,比如工厂污染空气。
11.公共品:大家都能用,但个人不能独占的东西,比如公园。
12.私有品:谁买的就是谁的,比如私家车。
13.边际效用:每增加一点,带来的满足感就少一点。
14.边际成本:每多生产一个单位,需要的成本。
15.机会成本:选择了A,就不能选择B,B就是机会成本。
16.比较优势:即使什么都比别人差,但只要某方面比别人强,就有优势。
17.绝对优势:什么都比别人强。
18.贸易壁垒:国家设置的障碍,让外国商品进不来。
19.自由贸易:国家之间商品自由流通,没有限制。
20.汇率: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比例。
21.外汇储备:国家存的外国钱。
22.经济周期:经济好的时候和坏的时候轮流出现。
23.经济衰退:经济不好,增长慢或者倒退。
24.经济过热:经济太好,增长太快,可能会出问题。
25.产权:东西是谁的,谁就有权决定怎么用。
26.产权保护:法律保护产权,别人不能随便拿走。
27.规模经济:东西做得越多,平均成本越低。
28.范围经济:同时做多种东西,比只做一种成本低。
29.垄断:市场上只有一家卖东西,价格他说了算。
30.寡头垄断:市场上只有几家卖东西,他们控制价格。
31.完全竞争:市场上有很多卖家,价格由市场决定。
32.市场结构:市场上卖家和买家的多少,决定市场类型。
33.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买完东西后,感觉赚了多少钱。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一千题总结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一千题总结目录1. 宏观经济政策2. 微观经济政策3.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4. 财政与税收5. 人力资源与管理6. 企业经营与发展7. 国际经济环境1. 宏观经济政策1.1 宏观调控概述-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增加就业、平衡国际收支。
- 宏观调控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1.2 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增加政府支出、降低税率、发行国债。
-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减少政府支出、提高税率、减少国债发行。
1.3 货币政策- 宽松的货币政策措施包括: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买入政府债券。
- 紧缩的货币政策措施包括: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卖出政府债券。
2. 微观经济政策2.1 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表现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
- 政府对市场失灵的干预措施包括:反垄断政策、环境政策、公共物品供给、市场监管。
2.2 企业理论与企业行为- 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的行为主要包括:生产决策、价格接受者、产品同质。
- 垄断市场下企业的行为主要包括:价格制定、产量决策、市场进入壁垒。
3.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3.1 金融市场概述- 金融市场的分类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品市场。
- 金融市场的功能包括:资金筹集、风险分散、价格发现、流动性提供。
3.2 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
- 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包括:存款、贷款、支付结算、投资银行。
4. 财政与税收4.1 财政制度- 财政制度的构成包括:预算制度、税收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财政预算的分类包括:中央预算、地方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
4.2 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的构成包括:直接税、间接税、关税。
- 税收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收入调节、消费调节、投资调节。
5. 人力资源与管理5.1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评估、薪酬管理。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必背考点
增长型周期(如果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相对下降
阶段
扩张阶段
复苏阶段
常伴随通货膨胀
繁荣阶段
收缩或衰退阶段
衰退严重称为萧条
指标体系
一致指标
(同步指标)
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型
周期波动的时间长短
长周期(长波循环或康德拉耶夫周期:平均50-60年);
中周期(大循环或朱格拉周期:平均8年,影响较大且较为明显,备受关注);
短周期(小循环或基钦周期:平均长度约为3-5年)。
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
(key:社工固定)
带头指标
制造业订货单、股价指数和广义货币M2等
滞后指标
库存、居民消费价值指数等(key:库存数)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背考点1
股份合作制企业
公有制经济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满足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保障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富裕。
第一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考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涵、基本形式及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
全民所有制
国有经济
集体所有制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导论:中级经济师是经济领域中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才,掌握经济基础知识是成为一名合格中级经济师的重要前提。
本文将为您梳理中级经济师考试中必备的经济基础知识点,帮助您提高备考效率和通过考试的几率。
一、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分析方法2. 国民经济核算2.1 GDP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意义2.2 国民收入的构成和测算方法2.3 国民收入分配的问题3. 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3.1 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3.2 经济增长率的计算方法3.3 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周期性特征4. 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4.1 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4.2 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4.3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与应对策略二、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1. 市场供求关系1.1 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含义与作用1.2 市场均衡和价格形成机制2. 价格弹性与消费者行为2.1 价格弹性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意义2.2 收入弹性、交叉弹性等其他弹性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3 消费者最优选择的边际分析原理3. 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3.1 生产要素的分类和边际生产力理论3.2 生产函数的概念和性质4. 市场结构与市场失灵4.1 市场结构的分类及其特点4.2 市场竞争的条件和效果4.3 市场失灵的类型和原因三、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点1. 货币的概念与功能1.1 货币的本质和功能1.2 货币的供给与需求1.3 中央银行的职责和作用2. 商业银行与货币创造2.1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特点 2.2 货币乘数和货币创造过程2.3 利率与货币政策3. 货币市场与利率3.1 货币市场的参与者和工具3.2 利率的概念、分类和形成机制4. 货币供应与控制4.1 货币供应量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4.2 货币政策工具和实施方式4.3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调控效果结语:以上所列的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备知识点,是备考中级经济师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
《中级经济基础》核心考点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核心考点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1.需求曲线2.供给曲线线进行的为供给曲线的位移3.生产曲线形状4.总成本曲线(TC )、总可变成本曲线(TVC )和总固定成本曲线(TFC )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开始时是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的增长率上升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后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总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5.平均总成本曲线(ATC )、平均固定成本曲线(本曲线(MC )6.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7.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求曲线要素供给曲线要素需求曲线8.劳动的供给曲线曲线9.市场失灵的原因及政府的干预10.储蓄—投资恒等式11.消费理论12.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13.“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1)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2)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3)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4)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5)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6)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15.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16.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17.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第二部分财政1.资源配置职能2.收入分配职能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4.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5.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6.税负转嫁的方式7.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8.国债9.税收分类10.增值税11.消费税12.我国政府预算体系13.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14.现行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收入划分15.财政政策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1.我国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2.通货膨胀的类型3.通货膨胀的治理4.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特征和主要业务5.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是一国通货的唯一发行银行,因此,储备货币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主要项目。
6.货币政策工具8.有效市场理论10.国际货币体系第四部分统计1.统计调查的方式2.描述统计5.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提示】当时间序列中的指标值出现0或负数时,不宜计算速度。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汇总一、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1.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体规模的指标,它包括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国货币一般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分为需求性通货膨胀和成本性通货膨胀,其影响包括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和利率上升等。
3. 供给与需求:供给与需求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供给是指市场上所有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总量,需求是指市场上所有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总量。
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决定着市场价格和数量。
4.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波动。
通常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的波动与投资、消费、就业和产出等方面有关。
二、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1. 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供给弹性是指供给数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需求弹性是指需求数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的大小影响着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2.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企业的数量、产品差异程度以及市场进入与退出的自由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等。
3. 成本与效益分析:成本与效益分析是一种经济学方法,用于评估决策的成本和效益。
它通过比较决策的成本和效益,确定最佳决策方案。
4. 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所带来的额外效益,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所需的额外成本。
在决策中,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的比较可以帮助确定最优选择。
三、国际经济学基础知识1. 汇率与汇率制度:汇率是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汇率制度是一国决定和管理汇率的规则和机制。
常见的汇率制度包括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和半固定汇率制度。
2. 贸易与关税: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关税是一国为保护本国产业,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
中级经济师考试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狭义的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广义的资源是指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
2、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市场方式和计划方式3、计划经济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信息条件、激励条件、偏好条件。
4、市场经济的规定性和构成要素:1)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2)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3)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主要是通过经济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4)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的约束下进行的。
5、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规范的市场主体;完善的市场体系;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的结合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我国现阶段所有制可以分为:公有制、私有制和混合所有制10、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11、全民所有制采取了国家所有制的实现形式12、集体所有制的特征:1)财产所有权所包含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利基本上都集中在集体单位内部;2)集体经济单位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劳动者收入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3)集体经济单位的领导人由本单位的劳动者经过了主选举产生。
13、集体所有制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4、私有制包括: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私营经济、外资经济15、混合所有制的重要形式:股份制16、财产的组织形式包括:独资、合资和各类资本的相互融合等形式,在企业形态上体现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股份制企业17、产权主要是指财产权和财产权利,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全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和让渡权等权利,包括物权(对物的所有权及其相关权利)、债权(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权利)、股权(对股份、股票等财产的所有权及其相关权利)和知识产权及其他无形财产权等。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高频考点26页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考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其中,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处于核心地位。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考点:需求的含义和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1.需求的构成要素:①购买欲望;②支付能力。
2.影响需求的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最关键因素)、替代品的价格(商品的需求与其呈同方向)、互补品的价格(商品的需求与其呈反方向)、消费者预期、其他因素。
考点:均衡价格1.均衡价格: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
2.最高限价: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1)目标: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在我国,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当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有可能影响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或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时,政府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干预。
(2)影响:低于均衡价格,会刺激消费、限制生产,导致供应短缺,出现排队、黑市交易、变相涨价。
(3)保障措施:配给制,如定量供应或凭证供应。
(4)适用:只宜短期、在局部地区实行。
3.保护价格: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是由政府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个价格之上进行。
(1)目标:保护生产者利益。
在我国,保护价格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当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过大,生产者收入过少,有可能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时,政府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干预。
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和稳定农民收入水平。
(2)影响:高于均衡价格,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生产过剩,出现黑市交易、变相降价。
(3)保障措施:政府应收购过剩产品予以储备。
(4)适用:只宜在少数产品上实行,主要是农产品。
考点:企业形成理论1.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
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电子版资料及题库
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电子版资料及题库1.下列对消费者均衡点的理解,正确的有()。
A. 均衡点位于预算线上B. 消费者均衡点在理论上可以脱离预算线而存在C. 一般情况下,均衡点由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决定D. 在消费者均衡点上,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斜率相等但符号相反E. 均衡点可以是无差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答案】: A|C【解析】: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就是消费者在一定的货币收入约束下,实现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这一均衡条件用公式表示为MRS12=P1/P2,在图形上,代表消费者均衡的点必然是使预算线与最远离原点的无差异曲线(也就是代表消费者所能获得最大效用的无差异曲线)相切的那一点,此时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相同。
2.下列关于劳动供给曲线的表述,正确的有()。
A. 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后弯曲线B. 劳动供给曲线表明,当工资较低时,提高工资,则劳动供给增加;当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劳动供给减少C. 一般地,当工资低而收入少时,工资上升,其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消费者的劳动供给会增加D. 当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相对比较富有,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减少E. 土地和资本的供给在短期内是垂直线,而在长期中是一条后弯曲线【答案】: A|B【解析】:C项,一般地,当工资低而收入少时,工资上升,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消费者的劳动供给会增加;D项,当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相对比较富有,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减少;E项,由于土地的数量一般不会变化,所以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资本的供给在短期内也是垂直线,在长期中是一条后弯曲线。
3.关于质权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质权设定必须移转占有B. 质权具有从属性C. 质权既可以适用于动产也可适用于不动产D. 质权具有物上代位性【答案】: C【解析】:质权的法律特征主要包括:①质权的设定必须移转占有,以某些特定财产作质物时,还必须依法办理登记手续;②质权的标的主要为动产或权利,不包括不动产;③质权具有物上代位性、从属性和不可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需求: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 ▲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需求的影响因素:①消费者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正相关 ③产品价格 负相关 ④替代品的价格 正相关 ⑤互补品的价格 负相关 ⑥预期 预期价格↑,需求↓ ⑦其他因素▲ 需求函数:假定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不变,Qd=Qd (P ) ▲ 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之间这种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需求曲线(需求量的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其他因素变动(如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等,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 以上规律为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一般关系,也有例外: 特例一:钻石与价格之间有时呈正方向变化,钻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
特例二:对于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来说,某些普通食品的价格上涨,购买量也增加。
二、▲供给: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函数:假定除价格外的其他因素不变,Qs=Qs (P ) ▲供给的影响因素:①产品价格②生产成本 ③生产技术 ④预期⑤相关产品的价格 ⑥其他因素▲ 供给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变化的关系。
▲ 供给曲线(供给量的变化):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
▲ 供给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价格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如成本等),引起的供给的变动。
三、▲均衡价格: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
Qd=Qs 时→Po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模型(运用:最高限价分析,保护价格分析)▲ 最高限价(目标:保护消费者利益或者降低某些生产者的成本)P由政府为某种商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只能在短期或者在局部地区实行,不应长期化)市场需求>供给▲保护价格(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由政府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
(将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只能在粮食等少数农产品上实行)市场供给>需求四、▲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Ed=△Q/Q/△P/P=(△Q/△P)·(P/Q) (Ed总是负数)Ed代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P价格,△P价格的变动量,Q需求量,△Q需求量的变动量▲需求价格弹性系数计算公式点弹性公式Ed=△Q/Q/△P/P=(△Q/△P)·(P/Q)弧弹性公式Ed=△Q/(Q0+Q1)/2÷△P/(P0+P1)/2 点弹性公式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弧弹性公式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需求富有弹性:Ed >1需求单一弹性:Ed = 1需求缺乏弹性:Ed < 1▲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正相关②商品的重要性负相关③商品用途的多少正相关④时间的长短正相关▲需求价格弹性与总销售收入的关系Ed >1:价格下跌使销售收入增加Ed = 1:无论价格如何变动,销售收入不变Ed < 1:价格上涨使销售收入增加五、▲需求交叉弹性(也叫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E ij=△Q i/Q i/△P j/P jE ij需求交叉弹性,Q i商品i的需求量,△Q i商品i的需求变动量,P j商品j的价格,△P j商品j的价格变动量。
▲需求交叉弹性的类型i、j为替代品,E ij > 0 E ij越接近1,说明i、j替代性越强i、j为互补品,E ij < 0i、j无关,E ij = 0六、▲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的变动和引起这一变动的消费者收入变动之比,用以衡量需求变动时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Ey=△Q/Q/△Y/Y=(Y/Q)·(△Q/△Y)Ey代表需求收入弹性系数, Q原需求量,△Q需求的变动量,Y原消费者收入,△Y收入的变动量▲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Ey > 1,收入弹性高,需求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高档品)Ey = 1,收入变动与需求量变动成相同比例Ey < 1,收入弹性低,需求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必需品)Ey = 0,不管收入如何变化,需求量不变Ey < 0,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得多(低档品)七、▲供给价格弹性:价格的相对变化与所引起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化之间的比率。
Es=△Q/Q/△P/P=(△Q/△P)·(P/Q) (Es始终为正)Es代表供给价格弹性系数,P价格,△P价格的变动量,Q供给量,△Q供给量的变动量▲供给弹性的类型Es > 1,供给弹性充足Es = 1,供给弹性不充足Es < 1,供给弹性为1Es = 0,供给完全无弹性(很少见)Es =∞,供给完全由弹性(很少见)▲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短期小,长期大)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替代性大,相似程度大,供给有弹性;难以替代,供给缺乏弹性)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一、▲效用理论①经济人假设: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和理性的②效用:商品或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③基数效用论运用编辑效用论分析;序数效用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的④边际效用: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总效用函数:TU=f(Q)(一般来说,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越大,则总效用就越大)▲边际效用:MU=△TU/△Q 相应的边际效用函数:MU=dTU/dQ=f’(Q)(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二、▲无差异曲线1.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①完备性②可传递性③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2.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X21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3)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为负。
这是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所谓商品边际替代率,就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MRS = - △X2/△X1表示放弃第二种商品△X2个单位,获得第一种商品△X1个单位。
加一个负号是为了使边际替代率成为正数。
三、▲预算约束消费者的选择不仅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还要受到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和市场价格的限制。
这种在既定价格下,消费者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支付能力的限制表现为一种预算约束。
假定只有两种商品X1和X2可供消费者选择,这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1和P2,消费者可以支配的收入的金额是m,则这个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就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P1 X1+ P2 X2≤m (下图AB即为预算约束线)X2A m/P2m/P1O B X1预算线本身及其左下方的区域,称为消费者预算可行集,或预算空间,表示消费者受到的支付能力的限制,是消费者决策时可以选择的区间。
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的负值,就是-P1/P2。
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变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一)收入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
X21021P1上升P1下降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会使预算线平移:同比例上升使预算线左移,相反则右移。
两种商品的价格,以及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那么预算线不动。
四、▲消费者均衡: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上(该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即:MRS = P1 / P2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应该选择商品的最有组合,使得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五、▲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利用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来说明它的形成)P15-17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生产者就是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即企业或厂商。
*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个人企业、合作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这一基本假定是“经济人假设”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
▲企业形成的理论*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一)生产及相关概念生产就是将投入转变为产出的过程。
产出是生产者向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出和无形的服务产出,有形的物质产出包括食品、机器设备、日常用品等;无形的服务产出包括医疗、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旅游服务等。
产出是企业获得销售收入的基础。
投入主要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
①劳动: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②土地:包括土地本身及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
生产要素③资本:表现为实物形态:又称为资本品或投资品,包括厂房、设备等。
货币形态:资本的货币形态就是货币资本。
④企业家才能:企业家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各种能力。
一般假设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即假设可以增加一种要素(如劳动),而减少另一种要素(如资本),来实现相同的产量,即用劳动来替代资本。
投入一般可分为可变投入与不变投入,从较长时期来看,企业的各项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