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在线作业教育学公选课期末作业2013
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
![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ac7e518b71fe910ef12df825.png)
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1.第1题“四要素说”认为,构成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是A.教师、学生、课程和物质条件B.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C.教师、教材、教学手段和目的D.教师、学生、环境和反馈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5.0此题得分:5.02.第2题在课程研制、课程与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对课程编制、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的系统性评价,目的是及时了解活动进行的效果,及时反馈信息、修正、调节和强化的评价方式是A.终结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5.0此题得分:5.03.第3题冲突理论所反映的课程与教学论基础是属于其A.哲学基础B.社会学基础C.心理学基础D.自然科学基础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5.0此题得分:5.04.第4题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现场教学B.个别教学C.分组教学D.班级授课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5.0此题得分:5.05.第5题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是教育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是A.分科课程B.活动课程C.整合课程D.显性课程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5.0此题得分:5.06.第6题20世纪,独立于教学论的课程论知识体系形成,课程理论成了一门独立的教育学分支学科。
在这个时期,一批专门的课程研究著作出现,其中美国教育家波比特发表的著作是A.《儿童与课程》B.《课程论》C.《教育过程》D.《教学与发展》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5.0此题得分:5.07.第7题课程研制目标模式的奠基者是A.波比特B.泰勒C.布卢姆D.司滕浩斯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5.0此题得分:5.08.第8题教师不再分科系统地按照教材传授知识,而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室或其他场所自由活动或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开放课堂B.个别教学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5.0此题得分:5.09.第9题17世纪,《大教学论》,这本被认为是历史上专门而系统研究和阐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著作问世,一般人将这本专著的发表看作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
华师2013教育人类学公选期末作业100分
![华师2013教育人类学公选期末作业100分](https://img.taocdn.com/s3/m/1c247bd65022aaea998f0f9b.png)
1.第1题简述多元文化课程与教学的主要目标。
答案:主要目标在于:证明以现存主流文化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可以变更为能够容纳不同族群文化的多元文化教育。
您的答案:答:多元文化课程与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证明以现存主流文化委中心的课程与教学可以变更为能够容纳不同族群文化的多元文化教育。
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分析现有课程与教学中的两个领域加以验证:第一,通过修正一系列的文化障碍而达成多元文化课程与教学的效果,即分析课程与教学中的偏见问题;第二,表述一些方法以达成多元文化主义在课程与教学中的结合,通过某些课程的修订而使来自不同族群文化的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学习和思考问题,并推广和普及一种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多元文化的教学策略。
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0批注:2.第2题简述课堂人种志研究的特点。
答案:课堂人种志研究是质性的;课堂人种志研究是直观的;课堂人种志研究是描述的;课堂人种志研究是微观的。
您的答案:答:1、课堂人种志研究是质性的;2、课堂人种志研究是直观的;3、课堂人种志研究是描述的;4、课堂人种志研究微观的。
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0批注:3.第3题简述教育人类学的人性观的内容。
答案:教育人类学认为人具有自然性本质、社会性本质、思维和语言能力本质、自我的本质、主体性的本质、创造的本质、发展的本质、追求意义的本质。
您的答案:答:1、人具有自然性本质;2、人具有社会性本质;3、人具有思维和语言能力的本质;4、人具有自我的本质;5、人具有主体性的本质;6、人具有创造的本质;7、人具有发展的本质;8、人具有追求意义的本质。
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0批注:4.第4题试述文化模式与民族生存的关系。
答案:第一,文化模式是基本的民族生存方式的反映。
第二,文化模式通过变异及整合等方式适应民族生存需要。
第三,文化模式活力决定民族生存方式。
您的答案:答:文化模式与民族生存的关系:1、文化模式是基本的民族生存方式的反映;生存方式决定了民族文化模式的发展方向,反过来,特定的文化模式又维系和提高这一民族的生存能力。
华南师范大学远程教育 2013春《学前教育学》作业
![华南师范大学远程教育 2013春《学前教育学》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59f7523f0b4c2e3f572763f7.png)
华南师范大学远程教育2013春《学前教育学》作业1.第2题最先提出幼儿园教育游戏化方法的教育家是(????? )A.蒙台梭利?B.陈鹤琴C.福禄贝尔D.夸美纽斯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5.0此题得分:5.02.第3题在幼儿园月计划、周计划中,教师制定的目标是(????? )A.全园教育目标B.中期目标C.近期目标?D.行为目标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5.0此题得分:5.03.第4题学前教育学首先面对的基本问题是(????? )A.学前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B.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C.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D.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5.0此题得分:5.04.第5题在有关邻居关系的故事中,某教师让儿童对邻居王阿姨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问:"王阿姨心里怎么想的?有什么感觉?"该教师运用了移情法中的( )训练技术A.认知提示B.情绪追忆C.巩固深化D.情境表演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5.0此题得分:5.05.第6题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思想是( )A.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B.提出了" 社会本位论" 的儿童观C.提出了" 白板说"D.为儿童拟定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5.0此题得分:5.06.第7题《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3.5小时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5.0此题得分:5.07.第8题发展适宜性原则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当时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A.幼儿教育不平等的倾向B.幼儿教育制度化倾向C.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D.幼儿教育特色化倾向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5.0此题得分:5.08.第9题某幼儿园中班第一学期教育目标之一是要求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育学》期末作业(华师)
![《教育学》期末作业(华师)](https://img.taocdn.com/s3/m/51d58b3d43323968011c922a.png)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选做题号:1、4 姓名:学号:站点:盐城1、简述教育对个体的个性化功能。
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
个体发展在内容上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
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具有促进功能。
教育既具有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教育更具有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个性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它是个体个性化的结果。
个性化是一个尊重差异性的求异过程,它反映的不是对社会的适应,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变革和创造,因而个性化的核心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促进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形成。
归纳起来,个性化的内涵有以下三点:具有主体意识、形成个体差异、具有创造性。
具体地说,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人的主体性表现。
主体意识是人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的自觉意识,它包括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主体能力是主体认识、改造外部对象世界的能力。
主体意识是主体性的观念表现,主体能力是主体性的外在表征。
无论是主体意识的形成,还是主体能力的获得都要通过教育。
因为人的生物体是自然界中最无能的,人要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必须通过接受教育,获得相应的知识、能力,从而实现变革客观世界的目的。
因此,教育过程对个体而言,是一个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能力的过程。
二、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个体的独特性表现在人的个性心理上,诸如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能力、气质、性格等。
人的遗传素质蕴涵着个体的差异性,如气质类型的差异、智能优势的差异等。
个体由于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影响的不同,即便是相同的遗传素质,也会形成不同的发展结果。
教育作为有目的的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发展特征,选择适合他的发展道路,设计适合他的教育。
因此,教育能够尊重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不同的学生充分开发其内在潜力,形成自己的优势区域和特长。
华师在线2013学校德育作业
![华师在线2013学校德育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c82a49f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0.png)
华师在线2013学校德育作业第一篇:华师在线2013学校德育作业单选题第1题(2)分道德学习者接受各种德育影响的内在驱动力是()。
A、道德需要B、社会需要C、精神需要D、发展需要第2题(2)分德育测评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反馈阶段B、汇总阶段C、实施阶段D、准备阶段第3题(2)分在道德教学中,以儿童的体验、感受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是()。
A、现场调查B、观摩、作品欣赏C、问题讨论D、情境分析第4题(2)分从知、情、意相结合的视角来设置的德育课程是()。
A、综合型德育课程B、整合型德育课程C、情意取向型德育课程D、行为取向型德育课程第5题(2)分下列特点中,最能体现社会行动模式特点的是()。
A、认知性B、实践性C、情感性D、可操作性第6题(2)分语文课文中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有()。
A、导语中、背景介绍中渗透B、紧扣文眼、创设情境渗透C、分析人物形象、对比中渗透D、以上都是第7题(2)分下列蒙学教材中,旨在使学童懂得接人待物之理、明晓为人处世之道的是()。
A、《小学》B、《急就篇》C、《千字文》D、《论语》第8题(2)分品德的内在构成要素包括()。
A、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动机B、道德认知、道德价值、道德情感C、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D、道德价值、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第9题(2)分道德(或价值)教学评价的核心是()。
A、教学组织形式B、教学目标和内容C、教学方式方法D、学生的道德学习第10题(2)分不良品行矫治中,能够帮助不良行为者以合适的方式发泄各种消极情绪,促进行为的发生或改变的方法是()。
A、行为契约法B、惩罚法C、宣泄法D、代币治疗法第11题(2)分德育直接规定着其他各育的实施方向,规定着学习者的发展方向。
它所体现的德育功能是()。
A、调节功能B、导向功能C、反馈功能D、评价功能第12题(2)分人的品德形成过程存在的客观规律是()。
A、无律-自律-他律B、无律-他律-自律C、他律-自律-无律D、他律-无律-自律第13题(2)分德育评价中,有关课程设置与教学、课外活动的组织以及学生与班级管理落实的评价是()。
华中师大教育学试卷2012–2013第一学期A卷
![华中师大教育学试卷2012–2013第一学期A卷](https://img.taocdn.com/s3/m/1ba17bcfc1c708a1284a44da.png)
华中师范大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课程名称教育学基础课程编号81006001成绩题型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作文题总分评阅人分值10 16 9 18 12 15 20 100得分得分评阅人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出最适合的一个答案,将其代号填在题前的括号内。
每题1分,共10分)()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观念C.教育艺术D.以上都可以()2.强调卫生学、数学、物理学等实用学科,反对古典文学和语言学等形式学科的教育家是:A.斯宾塞B.杜威C.赫尔巴特D.苏霍姆林斯基()3.“勤能补拙”说明:A.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B.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前提C.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D.影响人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相互影响的()4.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的教育家是:A.赞科夫B.布鲁纳C.布鲁姆D.巴班斯基()5.下列哪种教育没有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理念?A.原始社会的教育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C.现代社会的教育D.未来社会的教育()6.教育能促进个人在不同社会区域、不同社会层次之间转换,这表明教育具有A.社会变迁功能B.经济功能C.政治功能D.社会流动功能()7.下列哪句话最能体现教育的内在价值?A.读大学是为了找到好工作B.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C.读书是为了实现人生抱负D.上学是为了学习知识()8.能够将大班教学、小组研究、个别教学结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道尔顿制B.分组教学C.班级授课制D.特朗普制()9.关于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门强调学生经验的课程B.它是选修课C.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D.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内容()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最基本前提是A.教学生学好功课B.协调各方要求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织好班会得分评阅人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将其培养成为既适应社会需要,又促进社会发展的人的一种社会活动2.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013华师心理学 公共课期末作业
![2013华师心理学 公共课期末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292b0e63a98271fe910ef928.png)
1.第1题论述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您的答案:(一)主要观点:人的本性是其社会性;国家和社会是优先的价值实体;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出发。
(二)理论基础:社会本位主义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成为“社会人”。
“社会本位论”由来已久,《学记》中就曾谈到:“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中国古代教育一直以修身为本,但修身的最终目的是“治国平天下”。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提出,一个完美的理想的国家必须由三部分人组成: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和选拔这些人,使其各司其职。
教育因此成为社会政治的附庸。
在近现代西方教育史上也出现过社会本位的目的论思想,最具代表性的是教育社会学中的社会功能学派。
他们将人类个体发展的社会条件无限夸大,认为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
教育社会学的创始人涂尔干认为,教育是一个社会事物,学校是社会的缩影,他说:“正如我们的身体凭借外来的事物而获营养,我们的心理也凭借从社会来的观念、情感和动作而获营养。
我们本身最重要的部分都是从社会得来的。
”整个社会及其结构就决定了教育能够发挥什么样的功能,在此基础上,社会功能学派认为教育目的只能是社会目的。
涂尔干还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
这便是教育的目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站在社会本位主义的立场上,说:“我十分明确地把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当成国家国民学校的教育目标,并且是国民教育的根本目标。
” 社会本位主义的教育目的论者认为,衡量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只能是看教育能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能否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充分注意到了社会对个人、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然而另一方面,这一学派却没有看到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没有活力的个体,社会存在就是病态的;同时离开个体的生活幸福等目的,社会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
华师在线教育人类学作业答案在线作业和公选作业满分100分
![华师在线教育人类学作业答案在线作业和公选作业满分100分](https://img.taocdn.com/s3/m/93165fa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64.png)
华师在线教育人类学作业答案在线作业和公选作业满分100分第1题文化适应又称为 A.边缘 B.濡化 C.结合D.融合答案:B 您的答案 B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 2第2题教育人类学研究方法的学科特征是A.实地调研与文化分析B.教育咨询 C.教育反馈 D.文化哲学答案:A您的答案 A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第3题教育进化具有 A.固体性 B.倒退性 C.文化性 D.物质性答案:C 您的答案 C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第4题是教育文化功能的本质表现。
A.测量智力 B.塑造人格C.锻炼体力D.培养审美答案:B 您的答案 B 题目分数 2.05 第5题中国教育人类学发展得益于 A.辛亥革命 B.清朝瓦解C.文化革命D.改革开放答案:D 您的答案 D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6 第6题“功能学派”主张重点研究文化与社会的问题。
A.公民权利 B.结构互动C.学校成长D.社区发展答案:B 您的答案 B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7 第7题不属于文化分析的学派的有 A.功能主义 B.辩证主义C.冲突论D.文化生态学答案:B 您的答案 B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8 第8题教育人种志研究的核心工作是 A.田野研究 B.推论 C.访谈D.问卷答案:A9 第9题现代教育发展需以为准则A.技术提高 B.法制法规C.社会功效D.政治制度答案:C 您的答案 C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10 第10题多元文化教育最终要通过来实现。
A.社区教育B.价值观教育 C.家庭教育 D.课程与教学答案:D 您的答案 D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11 第11题当前中国教育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取向不包括A.弱势人群教育问题研究B.有色人种教育问题研究C.主流文化教育研究范型D.少数民族教育研究模式答案:B 您的答案 B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12 第12题哲学教育人类学关注 A.人的存在 B.人性是什么C.文化的发展D.文化的意义答案:B 您的答案 B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13 第13题是基本的民族生存方式的反映。
2013春华师各科作业
![2013春华师各科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4f519f4fb307e87101f6967f.png)
1.第1题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您的答案:正确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第2题举办民办学校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
您的答案:正确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第3题教师申诉制度中的申诉人只能是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教师本人。
您的答案:错误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第4题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基于特定的教育职业性质而产生和存在的。
您的答案:正确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5.第5题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您的答案:正确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6.第6题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
您的答案:正确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7.第7题教育法是伴随现代教育发展起来的,是现代国家一个重要的立法领域。
您的答案:正确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8.第8题民办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作为民办学校的决策机构,行使民办学校的决策权。
您的答案:正确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9.第9题当学校参与行政法律关系,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它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您的答案:正确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0.第10题教师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
您的答案:正确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1.第11题违法行为必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积极的作为和消极的不作为。
您的答案:正确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2.第12题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
您的答案:正确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3.第13题规定学校的义务是保障学校相对一方特别是学生受教育权利和教师的合法权益的需要。
您的答案:正确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4.第14题教师有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您的答案:正确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5.第15题民办学校是一个法人实体,它对其所属的财产享有直接的支配、使用及处分的权利。
华师2013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在线作业98分
![华师2013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在线作业98分](https://img.taocdn.com/s3/m/55c8137627284b73f24250e9.png)
1.第9题中学实行班干部轮换制的本质意义是A.锻炼工作能力B.培养服务精神C.提高合作、协调能力D.培养自主精神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47.0此题得分:47.02.第10题班级建设新的发展目标是A.创建充满活力的民主集体B.维持良好的班级秩序C.形成集体学习气氛D.形成团结精神和统一意志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3.第11题班主任专业化的内涵包括:①热爱学生②工作责任感强③遵守法规④个性心理素质好⑤有宽阔的胸怀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③④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4.第12题一位初中班主任老师正在讲课,上到半节课时,老师问大家:快考试了,下半节课有两个选择:或者看英语电影,或者自习,大家选什么呢?一位男生说:自习。
一位女生说:看电影,要自习的出去自习。
那位男生站起来,走到另一张桌边,伸手打了那位女生一个响亮的耳光,全班同学都惊呆了。
班主任老师对案例1发生时的处理方法,最不妥当的是A.喝止并批评教育男生,安慰女生,课后再处理B.双方都有错,教育男生不可以打人,同时指出女生那样说话也不对,然后继续上课C.马上将男生带到旁边的办公室,交给级长教育,然后继续上课D.控制事件后,宣布看电影,然后将男生带到课室外教育,并报告主管领导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5.第13题对态度冷漠、有对立情绪的学生,要A.善于发现他的优点,使之培养和树立自尊和自信心B.加强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C.关心和亲近,动之以情D.与家长沟通,请家长改变家教方式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6.第14题课间操刚结束,高一某班学生张强和汪波打了起来,被值周老师带到班主任处。
此时,班主任该如何处理?指出下列措施中最不恰当的一项A.马上打电话请家长来校B.认真查验两位学生有无受伤C.对学生进行询问、教育D.向值周老师或主管领导汇报情况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7.第15题“对于所表扬的人和事,班主任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避免主观片面。
华师在线作业教育学公选课期末作业2013
![华师在线作业教育学公选课期末作业2013](https://img.taocdn.com/s3/m/039fcb996294dd88d0d26bbb.png)
.第题论述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您的答案:答:(一)主要观点人的本性是其社会性;国家和社会是优先的价值实体;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出发(二)理论基础社会本位主义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成为“社会人”。
“社会本位论”由来已久,《学记》中就曾谈到:“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中国古代教育一直以修身为本,但修身的最终目的是“治国平天下”。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提出,一个完美的理想的国家必须由三部分人组成: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和选拔这些人,使其各司其职。
教育因此成为社会政治的附庸。
在近现代西方教育史上也出现过社会本位的目的论思想,最具代表性的是教育社会学中的社会功能学派。
他们将人类个体发展的社会条件无限夸大,认为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
教育社会学的创始人涂尔干认为,教育是一个社会事物,学校是社会的缩影,他说:“正如我们的身体凭借外来的事物而获营养,我们的心理也凭借从社会来的观念、情感和动作而获营养。
我们本身最重要的部分都是从社会得来的。
”整个社会及其结构就决定了教育能够发挥什么样的功能,在此基础上,社会功能学派认为教育目的只能是社会目的。
涂尔干还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
这便是教育的目的。
世纪末世纪初的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站在社会本位主义的立场上,说:“我十分明确地把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当成国家国民学校的教育目标,并且是国民教育的根本目标。
社会本位主义的教育目的论者认为,衡量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只能是看教育能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能否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充分注意到了社会对个人、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然而另一方面,这一学派却没有看到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没有活力的个体,社会存在就是病态的;同时离开个体的生活幸福等目的,社会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
华师网络学院教育学期末作业
![华师网络学院教育学期末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cfce2bc158f5f61fb736662e.png)
1.第1题论述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您的答案:答:1、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
严格地说,一个人在不具备任何劳动知识和劳动经验之前,他只是一个可能或潜在的劳动者,因为任何生产劳动无论多少都需要相应的劳动知识和劳动经验,而劳动知识和劳动经验的获得必须经过一定的教育或训练。
在现代社会,学校在这方面的基础性的作用日益明显和重要,因为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人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相应的劳动能力以后,才有可能成为生产中的劳动力要素,而科学技术和劳动能力只有通过学校的教育,内化为劳动者的素质,才有可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教育能够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的劳动者。
目前,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用人单位招不上人、求职者求不上职的现象。
这是因为这些求职者作为一般性的劳动者,不具备专门的劳动技能。
因此,我国教育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因为在这方面,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可以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进一步转变为某一领域、某一行业乃至某一工种的专门的劳动者。
这种劳动者对于经济活动来说,具有更直接和现实的意义。
3、教育能够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
劳动者的素质都有一个由低水平向高水平提升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生产的技术基础不断提高,生产方式和劳动工艺不断革新,从而对劳动者的素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劳动者不仅必须接受教育,而且必须不断地接受教育。
从终身教育的观念看,现代社会的劳动者必须终身受教育,在需要的时候,间隔性地往返于工作和学校之间。
4、教育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
在古代社会,经济是自给自足的个体经济,劳动主要是凭个体的经验,而这种经验主要是靠个人的经验积累,加之行业之间的互相封锁,一个人要从一种劳动转到另一种劳动中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劳动者的工作转换和改行转业既没有什么必要,也没有什么可能。
2013年秋华师教育学作业及答案
![2013年秋华师教育学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c6a10476c66137ee061945.png)
1.第1题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B.生产劳动C.社会实践D.教育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2.第2题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A.培养健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B.培养四有公民C.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D.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3.第3题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布鲁纳B.桑代克C.卢梭D.皮亚杰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4.第4题教科书又称为:A.教材B.课本C.试听教材D.课程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5.第5题一般而言,中等难度的题目应占:A.30%B.40%C.50%D.60%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6.第6题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学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制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7.第7题反映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是: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8.第8题下面哪位教育学家在其著作《教育漫画》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A.洛克B.卢梭C.蒙台梭利D.裴斯泰洛奇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9.第9题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是: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核心课程D.综合课程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0.第10题课程是按什么标准分划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A.课程的组织核心划分B.课程的存在方式C.课程设置形式D.课程实施方式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1.第11题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1983年B.1985年C.1986年D.1993年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2.第12题普通中小学的管理制度一般都实行A.校长负责制B.集体管理C.教师负责制D.校长负责与集体管理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3.第13题提出“儿童中心主义”、“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学家是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杜威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4.第14题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是A.智育B.管理C.教学D.德育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5.第15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组织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是A.教育目的B.教育手段C.教育制度D.教育目标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6.第16题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学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7.第17题古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A.班级授课制B.分组教学制C.道尔顿制D.个别教学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8.第18题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校长B.教师C.班主任D.学生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9.第19题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小组中有明确的分工,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方式的学习属于A.自主学习B.探究式学习C.合作学习D.分组学习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20.第20题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辅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是A.“传递——接受”教学模式B.“自学——辅导”教学模式C.“目标——导控”教学模式D.“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21.第21题根据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可以将将其划分为A.宗教本位的教育目的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D.要素主义的教育目的E.教育无目的您的答案:A,B,C,D,E题目分数:4此题得分:4.022.第22题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个主要定律: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复习律E.自习律您的答案:A,B,C题目分数:4此题得分:4.023.第23题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操作顺序是:A.提出问题B.建立假说C.拟订计划D.验证假说E.交流提高您的答案:A,B,C,D,E题目分数:4此题得分:4.024.第24题课程编制模式主要有:A.目标模式B.过程模式C.情境模式D.行动模式E.自主模式您的答案:A,B,C题目分数:4此题得分:4.025.第25题作为教育支柱的四种学习是:A.学会认知B.学会做事C.学会共同生活D.学会实现自我E.学会独立您的答案:A,B,C,D题目分数:4此题得分:4.026.第26题义务教育的特点A.公平性B.法制性C.强迫性D.普及性E.免费性您的答案:C,D,E题目分数:4此题得分:4.027.第27题从课程的组织核心划分,可以将课程划分为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核心课程D.综合课程E.研究性课程您的答案:A,B,C,D题目分数:4此题得分:4.028.第28题根据教育目的的历史形态,可以划分为:A.理想的教育目的B.现实的教育目的C.古代教育目的D.现代教育目的E.后现代教育目的您的答案:C,E题目分数:4此题得分:0.0还有D项29.第29题世界各国的教育管理制度基本分为以下哪项类型:A.中央集权制B.地方分权制C.中央与地方合作制D.单轨制E.双轨制您的答案:A,B,C题目分数:4此题得分:4.030.第30题影响学习的因素有:A.学生B.教师C.学校D.家庭E.社会您的答案:A,B,C,D,E题目分数:4此题得分:4.031.第31题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您的答案:正确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32.第32题根据教育目的与教育过程的关系,可以将教育目的的划分为“国家教育目的”和“个体教育目的”您的答案:错误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33.第33题双轨制是一个自下而上的体制,即小学、中学,而后可以升入大学,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手段您的答案:错误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34.第34题教材是教师和学生用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您的答案:正确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35.第35题核心课程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学您的答案:错误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36.第36题“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又称为“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华师在线2013上半年 比较教育在线作业及答案
![华师在线2013上半年 比较教育在线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c33a40c850ad02de804169.png)
作业1.第1题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创立标志着幼儿教育机构由单纯的“看管”向含有“教育”因素的转变。
这种新型的幼儿教育机构的创立人是A.福禄贝尔B.蒙特梭利C.裴斯泰洛齐D.舒尔茨夫人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第2题康德尔的代表作是A.《比较教育评论》B.《比较教育》C.《第七年报告》D.《比较教育科学的探索》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第3题属于“社会科学方法时代”的代表人物是A.阿诺德B.库森C.贝雷迪D.萨德勒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第4题标志着香港高等教育开端的是A.1911年香港大学的建立B.1887年香港西医书院成立C.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的建立D.1843年马礼逊书院建立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5.第10题印度现代意义的学制始建于A.1854年《教育急件》发表B.1947年印度独立C.1968年印度议会通过《国家教育政策》D.1966年《教育与国家发展》报告书发表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6.第14题被赞誉为德国教育的“第二根支柱”的是A.综合中学B.完全中学C.实科中学D.职业技术教育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7.第17题诺亚和艾克斯坦提出了用实证的量化分析的方法论证比较教育研究假说的研究方法,称为( )。
A.问题法B.“比较四步法”C.“反省思维五步法”D.“科学量化法”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8.第18题美国高等学校一般都实行______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大部分成员是______人员。
A.校务委员会、校外B.董事会、学术C.董事会、教学D.董事会、校外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9.第19题古希腊历史学家( )在其《波斯国王塞勒斯传》一书中,对波斯和希腊教育进行了观察和比较,间接地赞扬了斯巴达教育的优越性。
A.希罗多德B.伯拉图C.色诺芬D.西塞罗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0.第20题经过近4年的努力,美国促进科学协会于( )年完成并公布了一份文件,题为《2061计划:为了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2013华师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作业满分答案
![2013华师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作业满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40003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5.png)
2013华师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作业满分答案第一篇:2013华师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作业满分答案作业1.第1题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A.合理化B.示范化C.多样化D.个别化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2.第2题就广义而言,“德育”包括:①道德教育②爱国主义教育③政治思想教育④法纪教育⑤个性心理教育⑥创新思维能力培养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3.第3题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其中的核心要素是:A.经验B.反思C.经验和反思D.其它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4.第4题班主任创设一些具有形象性、感染性的教育情景,在自然状态下引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方法,称之为A.形象法B.体验教育法C.情景教育法D.感染法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5.第5题教师上课过程中,一位调皮的学生老在违纪打闹,弄得旁边同学都很难专心听课。
这位老师气得大声说:“你给我出去!”见那学生不出去,又说:“好,你不出去,我出去!他还没有出去,我就不再回来上课!”这种教育僵局出现的关键原因是A.教师教育观念有问题B.教师自尊心过强,心态不好C.教师教育方法不妥D.学生表现太差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6.第6题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在状况下,在班级中品行有不良表现,或品行和学习成绩等方面都暂时落后的学生A.正常心理B.生理缺陷C.正常生理D.智力失常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7.第7题班主任的下列教育行为中,正确的是A.组织“献爱心”义卖活动时,要求学生每人认购义卖贺年卡一张以上B.应家长要求,将沉迷于游戏的学生的一个游戏机当场摔烂C.怀疑学生偷窃财物,要求全班学生都当众打开书包展示物品,互相检查D.在一次郊游活动后,通过班委征得全班学生同意后,将活动收费剩余的300多元留作班费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8.第23题从学生的个性上说,对于自卑感较强的学生,班主任首要的是要A.委以具体工作,并提出严格要求B.善于发现和肯定他的优点,使之培养和树立自尊和自信心C.采取措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D.与家长沟通,请家长改变家教方式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9.第24题为了抓好班级纪律,班主任应实行A.组建班委会B.培养正确舆论C.先“专政”后民主D.转换自身角色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10.第25题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B.不平衡性C.顺序性D.互补性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11.第26题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A.思想政治素质B.教育理论素质C.职业道德素质D.职业技能素质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12.第27题某校组织学生到市外春游。
华师《教育学》在线作业1
![华师《教育学》在线作业1](https://img.taocdn.com/s3/m/0834400e01f69e31433294b6.png)
B.直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正确答案:C
21.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源于()
A.拉丁语
B.汉语
C.德语
D.英语
正确答案:A
22.()是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正确答案:D
23.()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D.道尔顿制
正确答案:C
16.我国第一部教育专著是()
A.《论语》
B.《礼记》
C.《学记》
D.《孟子》
正确答案:C
17.与学生一起()是班主任创建班集体的首要工作。
A.制定班级目标
B.建立班委会
C.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D.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
正确答案:A
18.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著作是()
8.()就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材
D.教科书
正确答案:A
9.德育过程中最基本的矛盾是(?)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等
D.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4.通过校会和班会向学生进行教育,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第1题论述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您的答案:答:(一)主要观点人的本性是其社会性;国家和社会是优先的价值实体;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出发(二)理论基础社会本位主义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成为“社会人”。
“社会本位论”由来已久,《学记》中就曾谈到:“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中国古代教育一直以修身为本,但修身的最终目的是“治国平天下”。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提出,一个完美的理想的国家必须由三部分人组成: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和选拔这些人,使其各司其职。
教育因此成为社会政治的附庸。
在近现代西方教育史上也出现过社会本位的目的论思想,最具代表性的是教育社会学中的社会功能学派。
他们将人类个体发展的社会条件无限夸大,认为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
教育社会学的创始人涂尔干认为,教育是一个社会事物,学校是社会的缩影,他说:“正如我们的身体凭借外来的事物而获营养,我们的心理也凭借从社会来的观念、情感和动作而获营养。
我们本身最重要的部分都是从社会得来的。
”整个社会及其结构就决定了教育能够发挥什么样的功能,在此基础上,社会功能学派认为教育目的只能是社会目的。
涂尔干还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
这便是教育的目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站在社会本位主义的立场上,说:“我十分明确地把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当成国家国民学校的教育目标,并且是国民教育的根本目标。
社会本位主义的教育目的论者认为,衡量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只能是看教育能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能否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充分注意到了社会对个人、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然而另一方面,这一学派却没有看到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没有活力的个体,社会存在就是病态的;同时离开个体的生活幸福等目的,社会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
社会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但社会并不是个体存在的终极目的。
因此,教育目的如果只看到教育对象存在的条件而对教育对象自身的需要不做足够的关照,就肯定是有失偏颇的。
(三)评价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在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涂尔干、那托普、凯兴斯泰纳等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182.第2题论述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
您的答案:答:学校课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课程发展史和当代各国所进行的课程改革来看,最主要的受社会需求、科学知识的进步和儿童身心的发展三方面制约。
(1)社会需求这里所谓社会是社会结构,它包括政治经济发展,社会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因素,它们对课程的设置,课程的内容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学校课程是这些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些社会因素对课程的共同需求主要体现在:对培养新的劳动者和新的政治继承人的需要;对更新课程内容的要求;对课程设计思想的影响。
但社会因素对课程的需求往往不是直接对应的,而是通过教育方针、政策、有关课程的法规等中间环节或手段来实现的。
(2)科学知识的进步人类积累的科学知识是课程的重要源泉。
课程内容总是从人类积累的知识总和中,根据一定的标准精选出来的,体现着人类科学知识的基本要素和精华。
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对学校课程的完善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着课程设置的水平、性质和特征;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顺序与普通学校开设的课程科目基本是同步的;自然科学新的发明和发现,对课程发展变化的方向、内容、结构和形式都有显著影响。
在社会科学方面也有类似情况;科学知识的分类对学校的课程内容,尤其是课程设置有着重大的影响。
(3)儿童身心的发展课程是要学生掌握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所以就必须是学生能够接受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
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原有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水平、年龄特点等等,都是影响课程的重要因素。
其制约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课程目标的制约。
不同学段由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其课程目标也各异;对课程设置的制约。
学者们的长期研究认为,个体发展有六个方面的共同需在:认识活动的需要、价值定向活动的需要、操作活动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审美活动的需要、体力活动的需要。
课程设置不仅反映社会需求和科学知识发展情况,也要反映个体的这种共同需求。
因此,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所设计的课程体系中几乎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包含了上述六个方面的内容;对教材编制的制约。
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制约着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
只有把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统一起来,这样的教材才能受学生欢迎。
综上所述,社会需求决定了学校课程发展的方向;知识的更新促进了课程内容的更新及组织形式的改变;学生身心发展强烈影响各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及教材组织。
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183.第3题论述制约教育制度建立的基本因素。
您的答案:答:任何国家教育制度的建立都要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但基本上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为本国服务.大体来讲,基本有以下因素 1、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纵观世界各国学制的发展,都与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必须符合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需求。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现代学校教育与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制度的制约是通过国家政权来实现的。
教育结构的确立与调整,教育制度的颁布与实施都是国家政权机关的职能,而各国的各项决策是以适应本国政治、经济制度为根本准则的。
3、各国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
任何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发展都不能忽视对外国教育制度有益经验的借鉴,而各国的教育制度有总是根植与本国的历史文化土壤之中,即使从外国引进,也会多多少少的根据本国国情加以改造。
由于各国历史条件、文化传统、教育传统的不同,教育制度个具有特色。
4、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所以学校教育制度的指定必须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这是教育制度确立的一个重要依据。
指定教育制度,确定儿童的入学年龄和修业年限,确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分段和衔接,规定升级升学制度中的默写弹性限度等,都要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184.第4题我国现行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
您的答案:答:1、现行考试并没有真正体现教育目标的要求。
在社会中考试是通行的选拔人才的方式。
在学校中,考试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目的在于衡量学生学习质量水平的高低,激发被评者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
可是大多数的学校,为了升学而考试,一切工作都围绕升学考试而开展,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考试成了左右教育方向的“指挥棒”。
2、考试缺乏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首先是考题的问题,同一课程,由于任课教师的不同,对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也不同,有的考题偏易,有的考题偏难,没有同一尺度,缺乏可比性和有效性;其次是考风问题,考风日下,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作弊行为屡有发生,违纪学生比例有所提高,这对同一起跑线上参加应考的学生是不公平的;最后是教师的评分,有些教育因受所谓的“首因效应”和“暗示效应”心理影响,评分不客观,不公正,有很大的随意性。
4、考试是以教师为主的单边活动,没有形成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作用。
出题、监考、评分无一不是教师一手操作,学生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被动考试。
教师要求学生按既定的答案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得高分,忽视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发展。
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185.第5题论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您的答案:答:教学任务是学校教育目的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主要是由大众所追求的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了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该实现的目标和要求。
1、传承珍贵知识文化资源,形成学生的基本技能。
人类社会历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就是知识,它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
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把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珍贵知识文化资源迅速有效地传授给新生一代,并把它内化为个人的知识和智能。
由于教学的其它任务只有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文化资源以后才能实现,因此只有完成好这一项任务,才能有条件完成其他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不只是要使学生掌握珍贵的文化资源,更重要的是能是学生形成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基本能力,教会学生学习。
学生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发展这些能力,不仅是顺利进行高质量教学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3、张扬学生的个性,粗竟个体健康发展。
现代教学论十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主张通过教学协调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智力、情感、兴趣、意志等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张扬学生个性。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与教师、教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借助这种相互影响,获得新知识、技能及人生观,发展个性,改善气质和性格,形成健康的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从而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
4、培养学生的品德,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和基本观点。
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审美情趣和品德正处在急速发展中,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审美情趣和优良品德方面其着重要作用。
总之在教学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张扬学生个性以及培养学生品德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知识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
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它引领着能力的形成,使能力变得正确和精练;能力的形成也会加深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为学习新知识提供条件和手段。
知识、能力与个性的关系很密切,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对个性的形成和变化的影响非常大,在摸中程度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个性的差异,对一个人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种类、速度以及质量,在一定意义上也具有决定性作用。
培养学生的品德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是衡量教育效果的重要尺度,在一定意义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18作业总得分: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