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 运城学院专业建设网.doc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总学时/学分:48/2.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与专业选修课一、教学目的和任务《社会心理学》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师教育的基础课程。

该门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初步懂得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进一步的培养和激发其学习社会心理学的需要与兴趣;使其掌握为现实生活所必须的社会心理学知识,学会自觉应用所学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分析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增强和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自觉性与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心理学研究宏观社会结构并且如何通过微观社会结构对个体发生作用,从而使社会心理学有助于对人们社会行为进行理解,预测和控制。

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确社会心理学在人的社会行为和社会问题中的作用系统的观念来看待社会心理学作用。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6课时)教学要求: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明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了解社会心理学历史发展;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

采用讨论、案例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教学难点: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二章社会化与自我意识(4课时)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社会化的意义、任务、内容、因素、心理机制;了解角色及社会的要求;联系社会的要求思考大学生社会化问题;了解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发生发展。

案例导入:社会化与不良社会化的比较,从学生各方面社会化切入,激发兴趣和促进理解。

教学重点:社会化的含义、角色理论教学难点:社会化的理论、社会角色概述、自我意识的内涵、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第三章社会动机与归因(4课时)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什么叫社会动机,动机的积极意义、社会认知的内涵;掌握成就动机的概念,成就动机的训练、印象形成的方式与心理效应;了解几种主要的社会动机学说、行为归因的理论;重点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非语言行为的分析方法。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X学分总学时:X学时适用专业:具体专业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与行为规律,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

了解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社会影响、人际关系、社会行为等方面的知识。

熟悉社会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社会现象和个体行为。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和他人的需求。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内容(一)社会心理学概述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档案研究法3、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时期(二)社会认知1、社会认知的定义和特点2、社会认知的过程社会知觉社会印象社会判断3、社会认知的偏差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4、归因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维纳的归因理论凯利的归因理论(三)社会态度1、社会态度的定义和构成2、社会态度的形成与转变社会态度的形成过程社会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社会态度转变的方法3、社会态度的测量量表法行为观察法生理反应测量法(四)社会影响1、从众从众的定义和类型从众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众的实验研究2、服从服从的定义和类型服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服从的实验研究3、社会促进与社会抑制社会促进的定义和类型社会促进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社会抑制的定义和原因4、社会惰化社会惰化的定义和表现社会惰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五)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的定义和特点2、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人际关系建立的阶段人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因素3、人际关系的类型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恋爱关系职场关系4、人际沟通人际沟通的定义和类型人际沟通的障碍和技巧(六)社会行为1、助人行为助人行为的定义和类型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助人行为的培养2、侵犯行为侵犯行为的定义和类型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侵犯行为的控制3、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的定义和类型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七)社会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教育领域社会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社会心理学原理2、管理领域社会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领导行为与团队建设中的社会心理学原理3、营销领域社会心理学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消费者行为与广告宣传中的社会心理学原理4、健康领域社会心理学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疾病预防与康复中的社会心理学原理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doc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doc

《社会⼼理学》教学⼤纲.doc《社会⼼理学》教学⼤纲课程英⽂名称:Social Psychology课程编号:B06306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程学时:54 其中:实验/实训学时: 学分:3适⽤专业:⼀、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社会⼼理学是社会⼯作专业的⼀门学科基础课程。

社会⼼理学是在社会学、⼼理学和⽂化⼈类学等母体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门带有边缘性质的独⽴学科,它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活条件下,个体和群体⼼理发⽣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熟悉和掌握社会⼼理学的基⽊概念、基⽊理论和研究⽅法,培养学⽜能运⽤所学理论知识,以科学的⽅法和态度來了解、分析⼈类⾏为。

⼆、相关课程的衔接先修课程:普通⼼理学、社会学概论等基础课。

后续课程:⼈类⾏为与社会环境、个案⼯作、⼩组⼯作等应⽤社会⼼理学的课程。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依据“知识、能⼒、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教学使学⽣对社会⼼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社会⼼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社会⼼理学研究的基本⽅法和⼿段;明确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对社会⼼理学的兴趣,提⾼学⽣学习的⾃主性。

、教学⽅法与重点、难点教学⽅法:主要采⽤课堂讲授的⽅式进⾏教学,同吋针对-?些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讨论,提⾼学⽣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的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提倡学⽣进⾏⾃主性地主动学习,除了课堂讲述和讨论外,安排课堂实验演⽰和课后观察、访谈、问卷调查、实验设计、作业等,要求学⽣⼤量阅读有关⽂献,在学习⼬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符合科学的结论。

课程采⽤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段,在课程讲述过程⼬充分利⽤计算机、摄像机、投影等现代化设施,⼒求将⼤量的知识⽣动形象地传授给学⽣。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社会⼼理学课程以基础知识为教学核⼼,重点在于介绍社会⼼理学关于社会化、社会⾓⾊、社会认⽮⼝、社会动机、社会态度、⼈际关系、社会影响、群体⼼理等⽅⾯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法以及应⽤问题,同吋也着⼒于培养学⽣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实验操作的动⼿能⼒,为进i步的⼼理学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英文名称:Social Psychology教学对象: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生学时学分:共30学时,2学分一、课程简介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

本课程内容涉及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并联系个体与群体生活实际,阐述社会心理学知识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应用性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心理的本质及其一般规律,使之能初步分析社会心理现象,并利用社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去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提高社会适应心理水平。

三、课程主要内容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自我概念、社会认知、社会行为、态度与偏见、人际关系、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团体心理与行为、健康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积极心理学。

四、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学生讨论和讲解三方面结合。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该课程是考试课,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最终成绩由卷面成绩、平时作业、课堂综合表现情况三部分组成,其中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15%,课堂综合表现占总成绩的15%。

课堂综合表现主要包括考勤、发言积极性、问题回答的准确性或者合理性、课堂纪律三方面。

六、教材和主要参考书教材:《社会心理学》,侯玉波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第3版主要参考书:[1] (美)戴维·迈尔斯著,侯玉波等译:《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 沙莲香主编:《社会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七、教学环节安排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学生讲解、辅导课、课外作业。

先通过课堂讲授,把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系统化的分析,让学生对主要知识点及章节内容有一个系统化的理解和掌握;然后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对重难点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再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章节知识得以全面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再通过学生对次重点知识的独自讲解,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对课堂中没有理解或者在课外学习中遇到的疑惑给予解答,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后再通过课外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一、学科性质、目的和教材1.学科性质社会心理学是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心理学学科。

它将个人视为一个与周围社会紧密关联的对象,试图揭示个人社会行为与社会环境及个人内在心理特性之间的联系规律。

社会心理学是兼具基础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学科,但其基本特性仍然是实验学科。

2.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们行为与社会环境及个人形成的内在社会心理特性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的行为自觉性和社会适应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研究社会心理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从社会心理学的思维方法观察人、理解人,更准确地认识人们行为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3.教材本课程建议使用XXX教授主编的《社会心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版)作为主要教材。

由于本教材涵盖了完整的社会心理学本体知识体系,难以逐章深入和展开。

因此,主讲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特点和专业定向的学生的特点,有所取舍,并选择10章左右作为重点。

本课程不仅体系完整,而且各章节都有现成包括全部图表的PPT和教学设计,并配有练题和最新的重要参考资料,任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工作量可以减轻。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不同学校对本课程的目标设计,任课教师需要在规定的课时内对自己的教程进行具体设计,明确课程的目标设置、内容选择与排序、单元或章节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评估工具的使用或开发等。

由于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性和广泛应用性,开设这门课程的机构种类繁多,任课教师面对的学生原有基础知识和技能不同,各学校安排的教学时数也不同,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教学设计,不能仅仅依赖于教科书作者的课程设计。

一般而言,社会心理学课程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学生需要先研究普通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心理学等心理学的基础课程;二是学校安排的课时一般不少于54学时,即一个学期每周3课时教学时间。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一是帮助学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架构和基本概念,能独立解答本课程中各章的练题;二是引导学生熟悉社会心理学系统研究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分析问题,并就某个特定的社会心理问题形成假设,并设计社会心理学研究计划,熟练处理研究中的变量关系;三是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生活实践和社会生活观察,运用学科的理论原理,合理分析和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课程属于理学门类、心理学专业大类,主要是针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开设的理论实践一体类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也适用于心理学其他方向,以及社会学等相关专业。

本课程设置为2个学分,共36个学时。

二、教学目的设置《社会心理学》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性技术和方法,学会从社会、文化以及人际互动的视角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增进学生的心理学知识,建立更为完善的心理学知识体系,增强其科学素养。

三、教学任务总的来说,《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了解基本的社会心理学知识。

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增强心理学专业素养。

具体到各章节的教学任务在各章的教学要求、教学设计中会根据每章具体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分别展开,并逐一落实。

四、教学内容结构及课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5学时)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形成与历史第二节近八十年来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第三章社会化(2学时)第一节社会化概述第二节社会化的理论第四章社会角色(2学时)第一节社会角色概述第二节角色理论第三节角色的行为模式第四节性别角色差异第五章自我意识(2学时)第一节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第二节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第三节自我过程第四节自我的认知表征第六章社会认知(2学时)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和基本范围第二节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第三节印象的形成第四节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第七章社会态度(2学时)第一节态度概述与理论第二节态度的测量第三节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第四节偏见第八章人际关系(2学时)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第二节人际关系的理论第三节人际吸引第四节爱情及人际关系的改善第九章人际沟通(2学时)第一节人际沟通概述第二节人际沟通过程分析第三节人际沟通的分类第十章侵犯和利他(2学时)第一节侵犯行为第二节利他行为第十一章社会影响(2学时)第一节他人在场第二节从众、服从与顺从第三节模仿与暗示第四节社会影响的宏观表现第十二章群体心理(3学时)第一节群体心理概述第二节群体规范第三节群体的维持第十三章应用社会心理学(8学时)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可应用性及应用研究原则第二节社会心理学对犯罪原因的分析第三节社会心理学在刑事案件侦查和审判中的应用第四节社会心理学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五、各模块(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社会心理学》以章为单位分成共十三个模块,各章的具体教学目标与任务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的教学任务主要是:1. 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包括国内外社会心理学家的不同观点;2. 社会心理学的性质与特征及其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3. 通过国内学者关于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讨论,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的心理及行为、社会交往和互动的心理及行为、群体心理及行为、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研究;4. 介绍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评价,包括: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档案研究法以及信度与效度问题;5. 介绍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潜在的问题,包括:研究偏向问题、伦理道德问题。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社会心理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231007(二)课程英文名称:Social Psychology(三)开课对象:心理咨询专业(四)课程性质: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中重要的应用心理学分支之一,是综合运用心理学理论,并将其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重要学科。

在课程类别中属于专业教育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了解个体在社会生活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其前导课程有《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

(五)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社会化、社会动机、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人际关系、从众行为、侵犯行为、群体心理、大众心理等。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 54 学时分数: 3 学分(八)教学方式:主要通过课堂讲授方式。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上课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述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基本理论以及理论任务。

教学时数:4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二、三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1、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2、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3、比较文化的社会心理学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社会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二、社会心理学与各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内容一、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社会学习理论2、社会认知理论3、精神分析理论4、符号交互作用理论二、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内容1、不同层次的社会心理现象个体社会心理、群体社会心理、大众社会心理2、应用社会心理学第四节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任务一、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任务二、社会心理学的实践任务1、社会生活各领域需要社会心理学2、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研究3、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研究要注重社会效益考核要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学科性质(了解)、基本理论以及理论任务(了解)。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1《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英文名称 social psychology social psychology social psych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课程编码:09200410 09200410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实践总学时)454545((39/639/6))周学时:(理论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实践学时)33(2.5/0.52.5/0.5))学分:学分:3 3 3 学分学分开课学期:第二学期1.课程性质: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中重要的应用心理学分支之一,是综合运用心理学理论,并将其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重要学科。

在课程类别中属于专业教育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了解个体在社会生活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学生具备下列能力:(1)掌握个体社会心理、群体社会心理和应用社会心理的相关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并能将其运用于分析解释社会心理现象,把握个体心理发展及动态变化。

(2)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树立社会心理学的科学研究观。

(3)能够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解决科研、教学及其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分析和评价意见,通过学科交叉和融合,制定解决方案。

(4)具有合作意识,能够通过团队合作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3.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1 1 践行师德践行师德践行师德1.1 1.1 师德规范师德规范师德规范 目标目标1 1 1.2 1.2 教育情怀教育情怀教育情怀目标目标2 22 2 学会教学学会教学学会教学2.1 2.1 知识整合知识整合知识整合目标目标1 1 2.2 2.2 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教学能力 目标目标3 3 2.3 2.3 技术融合技术融合技术融合目标目标3 33 3 学会育人学会育人学会育人3.1 3.1 班级指导班级指导班级指导 目标目标1 1 3.2 3.2 综合育人综合育人综合育人目标目标3 34 4 学会发展学会发展学会发展4.1 4.1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目标目标2 2 4.2 4.2 国际视野国际视野国际视野 目标目标4 4 4.3 4.3 反思研究反思研究反思研究 目标目标3 3 4.4 4.4 交流合作交流合作交流合作目标目标4 44.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本课程适用于应用心理学专业。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社会心理学英文名称:S ocial Psychology课程编码:1411011B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小学教育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社会心理学是致力于了解和说明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及其本质和起因的一个科学领域。

是一门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应用心理学学科。

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对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对在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社会心理的探讨,使得学生能够从社会、文化和个人三个不同的层面解读人的行为,并对中国人的社会行为方式的特点有所把握。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2、明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与理论一、行为主义的社会心理观二、认识学派的社会心理观三、精神分析学派的社会心理观四、符号相互作用理论的社会心理观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二、社会心理学研究具体方法第二章社会化[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社会化的意义、任务、内容、因素、心理机制;2、了解角色及社会的要求;3、联系社会的要求思考大学生社会化问题。

第一节社会化的含义一、什么是社会化二、社会化的内容三、社会化的种类第二节、社会化的因素一、社会文化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二、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三、教师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四、同辈集体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五、大众传播工具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第三章自我意识[目的与要求]:掌握自我意识的含义和内容:了解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第一节、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一、自我意识的定义二、自我意识的内容第二节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一、生理与心理能力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二、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的社会因素第三节、自我过程一、自我评价二、自我美化三、自我表现第四章社会认知[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社会认知的内涵与影响因素2、了解与掌握印象形成的方式与心理效应3、了解与掌握行为归因的理论4、掌握非语言行为的分析方法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一、社会认知的概念二、社会认知的特征三、社会认知的过程四、社会认知的种类第二节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一、社会认识的心理效应二、社会认知的影响因素第三节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一、归因的定义二、对行为的归因解释三、几种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四、归因偏差第五章社会态度[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态度的内涵、功能及其与行为的关系2、掌握影响态度形成和改变的因素及测量方法3、了解社会态度理论,树立正确的社会态度,追求事业成功第一节态度概述一、态度定义及特性二、态度的构成要素三、态度的组织原理四、态度与行为第二节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一、态度的形成二、态度改变的理论三、态度改变的方法第六章从众[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社会影响中从众、服从行为以及社会心理学家对此进行的研究第一节从众一、从众的内涵二、从众的实验研究三、影响从众的因素第二节服从一、服从的概述二、有关服从的实验研究三、影响服从行为的因素四、增强服从行为的方法第七章群体心理[教学目的与要求]第一节群体概述一、定义二、群体的分类三、几种重要群体的心理特征第二节群体活动的内在机制一、群体的内聚力二、群体规范三、群体压力四、群体的竞争与合作第三节群体决策一、群体决策定义二、群体决策的优、缺点三、群体决策对个人的影响第八章社会关系[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侵犯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控制儿童的侵犯行为2、理解人际吸引及其影响因素3、理解利他行为、以及如何增进利他行为第一节侵犯行为一、侵犯行为的定义及其理论解释二、侵犯行为性质三、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四、对侵犯行为的预防和控制第二节人际吸引一、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二、小群体人际吸引的研究第三节利他行为一、利他行为及其旁观者效应二、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三、对利他行为的促进四、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小组参与式讨论;课外阅读五、课程考核课后作业30%;课堂讨论30%;期末考试40%六、学时分配六、教材与参考书教材:戴维·迈尔斯著《社会心理学》(第8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参考书:[1]章志光.《社会心理学》.(2000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2]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1997年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3]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2003年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执笔教师孙改仙王莉萍教研室主任张玉琴教学系(部)主任郭红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社会心理学
英文名称:Social Psychology
课程编码:14118D
课程类别:拓展提高课
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
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社会心理学是致力于了解和说明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及其本质和起因的一个科学领域。

是一门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应用心理学学科。

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帮助学生系统用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对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对在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社会心理的探讨,使得学生能够从社会、文化和个人三个不同的层面解读人的行为,并对中国人的社会行为方式的特点有所把握。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明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与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社会心理观
二、认识学派的社会心理观
三、精神分析学派的社会心理观
四、符号相互作用理论的社会心理观
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具体方法
第二章社会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社会化的意义、任务、内容、因素、心理机制;
2、了解角色及社会的要求;
3、联系社会的要求思考大学生社会化问题。

第一节社会化的含义
一、什么是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内容
三、社会化的种类
第二节社会化的因素
一、社会文化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二、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三、教师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四、同辈集体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五、大众传播工具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第三章自我意识
[目的与要求]:掌握自我意识的含义和内容:了解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第一节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
一、日我意识的定义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
第二节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一、生理与心理能力的发展与日我意识的发展
二、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的社会因素
第三节自我过程
一、日我评价
二、自我美化
三、日我表现
第四章社会认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社会认知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2、了解与掌握印象形成的方式与心理效应
3、了解与掌握行为归因的理论
4、掌握非语言行为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概念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三、社会认知的过程
四、社会认知的种类
第二节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一、社会认识的心理效应
二、社会认知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一、归因的定义
二、对行为的归因解释
三、几种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四、归因偏差
第五章社会态度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态度的内涵、功能及其与行为的关系
2、掌握影响态度形成和改变的因素及测量方法
3、了解社会态度理论,树立正确的社会态度,追求事业成功第一节态度概述
一、态度定义及特性
二、态度的构成要素
三、态度的组织原理
四、态度与行为
第二节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一、态度的形成
二、态度改变的理论
三、态度改变的方法
第六章从众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社会影响中从众、服从行为以及社会心理学家对此进行的研究第一节从众
一、从众的内涵
二、从众的实验研究
三、影响从众的因素
第二节服从
一、服从的概述
二、有关服从的实验研究
三、影响服从行为的因素
四、增强服从行为的方法
第七章群体心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一节群体概述
一、定义
二、群体的分类
三、几神重要群体的心理特征
第二节群体活动的内在机制
一、群体的内聚力
二、群体规范
三、群体压力
四、群体的竞争与合作
第三节群体决策
一、群体决策定义
二、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三、群体决策对个人的影响
第八章社会关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I
1、理解侵犯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控制儿童的侵犯行为
2、理解人际吸引及其影响因素
3、理解利他行为、以及如何增进利他行为
第一节侵犯行为
一、侵犯行为的定义及其理论解释
二、侵犯行为性质
三、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四、对侵犯行为的预防和控制
第二节人际吸引
一、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
二、小群体人际吸引的研究
第三节利他行为
一、利他行为及其旁观者效应
二、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三、对利他行为的促进
案例式教学;小组参与式讨论;课外阅读
五、课程考核
课后作业30%;课堂讨论30%;期末考试40%
六、学时分配
主要内容章节学时分配绪论第一章2学时社会化第二章2学时自我意识第三章2学时社会认知第四章4学时社会态度第五章6学时从众第六章4学时群体心理第七章4学时
社会关系第八章8学时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戴维•迈尔斯著《社会心理学》(第8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参考书:
[1]章志光.《社会心理学》・(2000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
[2]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1997年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
[3]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2003年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执笔教师:孙改仙王莉萍教研室主任:张玉琴教学系(部)主任:郭红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