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税收与GDP主要经济指标的基本关系

合集下载

wto税收

wto税收

一、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一)国外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的结论前世界银行工业部顾问基思·马斯顿对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他选择21个国家作为样本,按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分成10组(美国单列),在每组中有一个高税负国和低税负国。

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了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基本关系:低税负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大于高税负国家。

按非加权平均计算,10个低税负国,GDP 年增长率为7.3%;10个高税负国,GDP年增长率为1.6%,其中有两个国家是负数。

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税收与经济增长变量之间的关系为: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就下降0.36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负相关,高税收负担是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的,这几乎成了一个普遍的规律,而对低收入国家来说,提高宏观税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极为明显。

[1](二)我国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分析我国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首先有一个宏观税负的含义及衡量指标界定问题。

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定时期政府税收收入占同期GDP 的比重来反映。

在我国,由于政府收入形式不规范,单纯用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并不能说明我国的宏观税负问题。

根据政府所取得收入的口径不同,通常有三个不同口径的宏观税负衡量指标:1.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小口径的宏观税负。

2.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中口径的宏观税负。

这里的“财政收入”指纳入财政预算内管理的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少量其他收入。

3.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大口径的宏观税负。

这里的“政府收入”,不仅包括“财政收入”,而且包括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向企业和个人收取的大量不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预算外收入,以及既没有纳入预算内也没有纳入预算外管理的制度外收入,还包括其他没有在收入中反映的各种收入,即包括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以各种形式取得的收入的总和。

中国可税GDP与税收收入的实证分析-黄凤羽

中国可税GDP与税收收入的实证分析-黄凤羽

中国可税GDP与税收收入的实证分析1黄凤羽潘丽君内容提要:税收弹性系数过高,引起了人们对中国税收增长质量的疑惑。

本文从GDP组成结构入手,在支出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基础上,剥离了不提供税收收入的GDP,估算了中国的可税GDP水平。

而后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了中国税收收入与可税GDP总量的关系,以及税收收入和可税GDP的增量变化关系。

模型分析认为,我国税收收入与可税GDP总量之间是高度正相关的;可税GDP与同期的税收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税收收入与可税GDP的系统内部存在着动态调整机制,可以保持两者之间长期的、稳定的均衡关系。

因此,中国的税收增长是健康的、可持续的。

关键词:可税GDP;经济增长;税收收入一、引言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从总量上看,一个经济体系的经济总量,就是这一经济体系的全部税源,在税收制度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必然带来税收的相应增长。

为了直观地表示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人们将税收收入增长与 GDP 增长之间的比例关系,定义为“税收弹性系数”2。

但近年来中国的税收弹性系数却出现了一些异常的表现:在我国这种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中,税收弹性系数通常应该是小于1的。

因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流转税的收入最多只能是与GDP同步增长,而不可能超过GDP的增长速度。

但1997年以来,中国的税收弹性系数却连续12年大于1,即使在宏观经济出现剧烈波动的2008年,中国的税收弹性系数也达到了1.893。

为此,本文将从结构角度分析中国的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据以判断中国的税收增长是否健康、合理。

我国学者在相关领域所进行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樊丽明、张斌(2000)提出,有相当一部分GDP 不可作为税基增加税收收入,并且初步提出了不可税GDP 的具体内涵,从GDP 的分解入手,分析经济增长与税收收入关联的具体传导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现阶段税收收入增长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表 理 论 拉 弗 曲 线 则 较 为 形 象 地 说 明 了 经 济 发 展 、 收 收 入 税
2 0 1 4 3 .6 0 5 8 9 7 3 2 7 8 5 8 7 . 4 2 0 2 6 l. 2 0 6 1 3 4 4 3 8 4 3 4 0 . 5 2 0 2 5 0 3 4 6 1 9 0 7 6 81 . 0 5 2 . 7 2 0 34 4 . 2 5 2 3 7 0 8 10 5 4 4 2 . 9 2 0 3 05 6 8 5 5 1 5 0 9 4 0 . 6 9 2 . 9
D I - +pL S ) P R- 1 N( F + s + pL F 3 NP+u( 中 GD 值增长率 ,F表示税负水平 ) 其 - S 来进行估 计 。 P R 为 经 济 增 长 率 , F为 税 负 水 平 , 为 价 格 水 平 ) 对 最 3 2 数 据 的 分 析 与 处 理 I S P 来 . 优税 负估计 , 对方程求一阶偏 导 即可 的到 最优税 负水 平 , 得
1 引 言
因 9 4 0 9年 的 数 据 进 行 分 析 , 白改 革 开 放 以来 , 国 经 济 一 路 腾 飞 , 连 串破 1 的 有 可 比性 , 而 我 们 采 取 19 — 2 0 中 一 0
经济增 长率见证 了这个经济 发展神话 。 经济 增长 的 同时 , 如 表 1所 示 : 在
改革之后 , 我国的税收结构 发生 了很大 改变 , 税收 收入迅 速 续 进 行 单 位 根 检 验 , 验 结 果 如 下 表 3 检 :

1 96 一
N o.7。 O11 2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enB s es rd d s y dr ui s T aeI ut n n r

税收考试题及其答案

税收考试题及其答案

税收考试范围一名词解释(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定的对象和标准,非惩罚性地参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分配的一种方式。

(2)代扣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3)代收代缴义务人:指有义务借助与纳税人的经济往来关系,向纳税人收取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和单位。

(4)纳税人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亦称纳税主体。

(5)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目的物,是国家据以征税的依据。

(6)税率:是指纳税人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关系与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7)边际税率:是指课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所占的比率。

(8)税收原则:就是国家设计税收制度、制定税收政策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

(9)受益原则各人所承担的税负与其从政府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利益相一致。

(10)能力原则:根据各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个人应承担的税收。

(11)最小牺牲说(边际均等牺牲说):全体纳税人因纳税所直接牺牲的效用最小,即全社会所获得的效用最大(12)税收行政效率即征税本身的效率,它要求税收在征收和缴纳中耗费成本最小。

征收费用——直接的征税成本。

缴纳费用——奉行纳税费用(13)税收的经济效率:它要求征税应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或者对经济效率的损失最小。

(14)税收的额外负担:是指政府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干扰了纳税人正常的经济决策,从而引起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

产量的减少和消费水平的降低。

(15)税收职能:税收职能是税收这一分配范畴自身固有的和经常起作用的职责或功能(16)税收调节职能:是指税收在取得收入的过程中,通过改变社会成员占有社会产品份额,影响其经济利益进而影响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功能也称调节经济职能或经济职能。

,(17)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抉择或经济行为等方面做出的反应, 即通常所说的税收调节作用或效用。

税收与GDP主要经济指标的基本关系

税收与GDP主要经济指标的基本关系
税收与GDP主要经济指 标的基本关系
路漫漫其悠远
2020/3/28
zrf33310@
Session 2
税收定量分析
session 2
税收与GDP主要经济指标的基本关系

路漫漫其悠远
• 经济增长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有总量 关系,又有结构关系。所以,税收与经 济关系分析应该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 进行,这部分在分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与税收核算体系的基础上,介绍税收与 GDP主要经济指标的关系。即总量关系 ,而结构关系将在第五部分介绍。
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总量。反映商品流转过程
中商品的购进、销售、库存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存
在的问题,是分析消费品市场需求和研究居民生
产水平,测算消费品购买力和货币流通速度的重
要依据。

路漫漫其悠远
其他指标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 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 称。反映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 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
造的价值,即在总产出中扣除生产环节投入中间 产品的转移价值,得到各部门在核算期内新创造 的价值,即增加值。 •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 即:GDP=Σ各部门增加值

路漫漫其悠远
GDP核算方法
• 收入法:
• 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 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 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 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 财政收支:是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总称。是指国家财政参 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
• 价格指数:是表现一定时期内商品和劳务价格变动趋势的经 济指数。主要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 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 度的相对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商品零 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我国税收超GDP增长的原因探析

我国税收超GDP增长的原因探析

歇后语大全 http://www.wzbbs.org/的可信度为98.8803%,其他随机因素占1.1197%。

可见回归方程拟合较好,而F统计量F(1,14)=1059.746,表明两个统计量在5%显著水平下可以通过F检验,这也说明回归方程总体是优良的。

弹性系数0.2216009712表明GDP每增加1亿元,税收收入便可增加0.2216009712亿元,即在新增加的GDP中22.16009712%的部分通过税收分配变成了财政收入。

接下来用经济增长率来解释税收增长率。

利用1994—2007年税收增长率(DT)和GDP增长率(DG)做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DT:12.10474959+0.526318034.DGR2=0.253473(3。

051641)(1.932591)由判断系数R2=O.253473可知,GDP增量对税收收入增量的解释度仅为25.34735,残差量高达74.6527%,即影响税收收入增量的其他因素比重为74.6527%。

可见GDP增量对税收收入增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说明从1994年以来,税收增长率很少部分被GDP增长率解释。

而F统计量F(1,14)=3.734908,在5%水平下并不显著;相关系数r=0.185607也说明了经济增长对税收增长的贡献不大。

结论:(1)税收收入来源于经济,税收收入同GDP高度相关,关系密切。

这说明了经济是税收收入的基础,也是税收收入增长的根源。

(2)GDP作为反映经济成果的综合指标,是衡量税收的一个常用指标,与税收有较高的相关性,但二者不是完全的对等关系。

(3)从税收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自1994年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仅仅是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的一个因素。

还可能存在着其他因素,而且这些因素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我们进行回归分析的时候,由于忽略了这些因素,使得税收收入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的回归方程可信度很低。

因此,我们在研究经济因素对税收增长的影响时,不能笼统地说,由于近几年来GDP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从而引致税收的增加。

主要经济指标与GDP的匹配性

主要经济指标与GDP的匹配性

主要经济指标与GDP的匹配性、协调性1.部门主要经济指标与GDP的匹配性、协调性⑴税收与GDP的关联度。

各项税收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各项税收发展速度高于GDP现价发展速度。

⑵全社会用电量与GDP关联系数。

全社会用电量发展速度与GDP可比价发展速度的比重的合理范围为±5%。

⑶客货运周转量与GDP关联系数。

客货运周转量发展速度高于GDP可比价发展速度。

⑷存贷款余额与GDP关联系数。

存贷款余额现价发展速度高于GDP现价发展速度。

⑸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关联系数。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发展速度高于GDP现价发展速度。

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GDP关联系数。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3季为现金收入)发展速度高于GDP现价发展速度。

相关指标匹配性有待于改善,GDP数据质量和协调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固定资产投资与相关指标的匹配性、协调性1.房地产业营业税的增速与房地产投资中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投资增速成正比例关系。

2.建筑业营业税的增速与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中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投资增速成正比例关系。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

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作为GDP评估的辅助指标,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在60-70%之间为合理范围,比重超过70%的要作适当调整。

4.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成正比例关系。

5.纳入统计的新开工项目个数和计划总投资,与部门审批、备案、核准及施工许可项目个数和计划总投资保持协调和一致性关系。

(三)工业与相关指标的匹配性、协调性1.万元产值用电量:每一行业用电都设有一个标准值,企业填报当月数据时要符合标准值要求。

比如:煤炭企业每万元产值用电标准值为444.23度,供电企业每万元产值用电标准值为454.44度。

2.人均产值:每个行业人均产值都设有一个标准值,最大不能突破标准值的3倍。

宝安区GDP和财税收入的基本情况分析

宝安区GDP和财税收入的基本情况分析
( 见 表 5)。 详
如 果 按 税 种 分 ,2 1 年 , 宝 安 8 .% 的 增 值 0 1 87 税 、9 . % 的 消 费 税 、 6 . % 的 企 业 所 得 税 和 54 98 6 .% 的 个 人 所 得 税 , 来 自T 业 。7 . 07 18 %的 营 业 税
长 36 .%和 一 7 1 2. % 合计
增值税
4 2 9 1 . 7 .8 66
2 1 7 2 .0
10 1 9 2 3 . 0 3 .9 85
10 0
8 4 4 . 3 .1 . 69 5 5
7 3 2 . . 5 5
产 业 结构 决 定 财 税 结 构 和 税 种 构 成
2 9 2 9 0 3 .6 8 5 1 .2 8 1 5 .8 . 9 7 . 1 1 . 7 .6 2 5 3 3 .
宝 安 区GDP 财 税 收 入 的 和 基 本情 况 分 析
_ 家 瑛 程
(DP 的火4 ' 表一个 区域 的经济总量 。经济是税 ,t f
收 之 源 , 税 收 收 入 本 身 则 是 财 政 税 收 分 成 收 入 的 基 础 。 财 政 税 收 分 成 大 小 取 决 于 一 个 域 的 税 收 收 入 总 量 、税 种 结 构 和 财 政 税 收 分 成 体 制 。 2 年 宝 安 01 1 区C DP、税 收 收 入 和 财政 税 收 分 成 收 入 总 量 、结 构 如 何 ? 仔 在 什 么 问 题 ?本 文 就 此 进 行 了 分 析 , 并 提 了
表3 2 1 年宝安G P 01 D 和财税 分产业 结构
GP D
产 业 总 量 ( 元) 亿 比 重 () %
税收收入

税收与GDP主要经济指标的基本关系

税收与GDP主要经济指标的基本关系
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 方法。 •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 口
GDP核算几点说明
• A、核算价格
• 在GDP核算中使用现行价格、可比价格以及不变 价格等价格标准,同时根据产品由生产到消费过 程中所处的阶段不同分为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 和购买者价格。按生产法计算GDP时,使用的是 生产者价格;按支出法计算GDP时,使用的是购 买者价格。由于产品所处的生产和流通环节不同, 会有不同的现行价格,在核算时应合理地选取现 行价格。
Session Topics
GDP核算与税收核算 税收与经济总量的基本关系 税收与投资关系的影响分析 税收与消费关系的影响分析 税收与贸易关系的影响分析 税收与物价关系的影响分析
2.1GDP核算与税收核算
• 2.1.1基本概念: • GDP核算 •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s
其他指标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 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 称。反映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 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
• 财政收支:是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总称。是指国家财政参 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 工业增加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 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 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 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其他指标
• 预算外资金收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 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 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 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2-税收与GDP主要经济指标的基本关系

2-税收与GDP主要经济指标的基本关系
• 价格指数:是表现一定时期内商品和劳务价格变动趋势的经 济指数。主要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 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 度的相对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商品零 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其他指标
• 进出口额: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 包括对外贸易实际进出口货物,来料加工装配进 出口货物,国家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无偿援助 物资和赠送品等。我国规定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 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统计。
GDP核算几点说明
• C、GDP指标所反映的意义是有限的 • 虽然GDP能够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一个最重
要的指标,但其反映的意义是有限的,它只是衡 量生产的尺度,并不能全面反映效益、福利等其 他与经济发展相关的指标,且没有包括环境质量, 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其他指标
• 国民总收入(GNI):即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 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 终结果。它等同于国内生产总值加来自国外的净 要素收入。
税收会计指标
• 主要用以反映税收资金在会计报告期内的运动情 况,与税收资金运动及税收会计的总分类、明细 分类核算相一致。
• 包括应征类指标(反映报告期内分税种税收资金 的实现情况),入库类指标(核算税款经征收、 入库、提退后的净入库税额),减免类指标(反 映报告期内分税种减免税收的具体情况),查补 类指标(反映报告期内查补税款的应征和入库情 况)。
2-税收与GDP主要经济指标的 基本关系
Session Topics
GDP核算与税收核算 税收与经济总量的基本关系 税收与投资关系的影响分析 税收与消费关系的影响分析 税收与贸易关系的影响分析 税收与物价关系的影响分析
2.1GDP核算与税收核算

贵州省税收收入与GDP相互关系的研究 (1)

贵州省税收收入与GDP相互关系的研究 (1)

贵州省税收收入与GDP相互关系的研究1.开题报告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1.1选题背景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通过法律等强制手段向纳税人征收所取得的收入。

税收收入对地方财政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税收收入提供了政府各项财政计划的资金,对地方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GDP是衡量一个地方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认真做好税收与GDP增长相关性的研究,把握税收收入的变化规律与GDP的关系,有利于在税收工作中更好地遵循经济决定税收和税收反作用于经济的基本规律,促进经济与税收的协调发展。

本文就从税收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的角度通过实证分析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税收超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贵州税收收入近十年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否正常?未来税收收入将如何变化?我们又如何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本文正是通过对贵州省税收收入与GDP增长关系进行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

1.1.2研究意义从经济学原理分析,经济与税收是相互作用的关系,税收来源于经济又会反作用于经济。

税收既可能阻碍经济增长,又可能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从现实出发,结合定量与定性的分析,对贵州省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研究,从而客观反映贵州省经济税收运行质量,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对贵州省的经济税收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2.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西方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关系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其研究成果大都集中于税收与经济的基本关系、相互作用机制、税收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等方面。

具有代表性的是凯恩斯主义的“税收乘数理论”、阿瑟·拉弗的“拉弗”曲线和供给学派的“相对价格理论”。

其中阿瑟·拉弗提出的拉弗曲线作为供给学派的核心内容,标明的是税率或宏观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拉弗提出税率既影响税收,也经济增长的观点;税率水平必须适度,理论上存在一个最佳税率点使得在不阻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能够获得足够的税收收入。

昆明市国税收入与GDP的协整和因果关系分析

昆明市国税收入与GDP的协整和因果关系分析

【 关键词 】 国税收入 G P 协整关 系 因果关 系 D 税收收入与经济 增长是 国民经济 的重要指标 , 也是经 济运
行状况 的综合 反映。经济增长 的速度 、 规模和 质量决定税收收
19 年 到 20 年 的年度数据 。 94 05 本文选取 的数据主要有 : 昆明市 国税 收入 ( A 和 昆明市 GD 。 中 G T X) P其 DP数据来源 于《 昆明统 计年 鉴 2 0} 19 0 6 ,94年至 2 0 0 5年昆明市国税 收入数据取 自昆明 市国家税 务局税收会计统计报表 。 利用 E i l ve 软件计算分析 , ws 可清楚看到 昆明市国税收入与

常都是非平稳 的。为了避 免产生 “ 伪回归 ”检验 时间序列变量 , 之间是否存在长期 的稳定 关系 , 美国经济学家纽 约大学金融学
大学荣 誉教授 克莱夫 ・ 兰杰 ( G ag r于 18 格 C.rn e) 9 7年正 式提 出 了协整理论和误 差修 正模 型。协整( —nert n 是指两个或 co itgao ) i 两个 以上 同阶单整 的非平稳 时 间序 列 的线性组合 是平稳 时 间 序列 , 则这些变量之间 的关 系就 是协整的 。它是 用来探测非平
1协 整 检 验 、

背 景 分 析
根 据经济总量决定税收 总量的理论 , 选择对税 收影响最大 的经济总量 指标是 分析 国税 收入 与经济总 量这 一关 系的首要 问题 。我国统计核算体 系是把 经济总量理解 为 G DP的规模来 分析 的 , 在众 多的经济 总量 指标 中选择 G DP作 为基本指标 , 对 分析税收与经济总量 的关系具有独特意义。
稳变量之间是否真正存在相依关 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协

税收定量分析

税收定量分析

税收定量分析session 1引言1 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基本关系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主体,既是维持国家有效运转的经济基础,又是国家调节经济的有效手段。

在宏观上,税收是社会总产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微观上,税收伴随着企业生产产品、提供服务、进行交易和发生其他应税行为而产生。

当然,税收对经济也具有反作用,完善的税制会平衡纳税人之间的税负,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资源配置的扭曲程度达到最小化,最终通过降低社会成本和税收成本来促进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

经济增长决定税收增长经济增长,通常是指该国家或地区一年内所实现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扩展情况。

从绝对值来看,常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额来表示;从相对数值来看,可以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多的产出,具体地说就是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长,或按人口平均的实际产出的增加。

经济增长是税收增长之本,正是大量的商品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活动,以及贸易的发展和繁荣,使商品课税成为可能。

应当说,经济增长因素是影响税收收入增长的最基本、最持久的因素。

1.1 税收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决定税收,是前提。

经济是税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税收分配的范围和程度,并从根本上决定新税种的产生、发展和更替。

如,经济全球化和跨国经济的发展带来税收分配范围的延伸,国际税收随之产生和发展。

不仅如此,不同税种的构成、不税制模式的选择,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税收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完善的税制会平衡纳税人之间的税负,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促进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

针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调整税收会起到熨平波动,促进经济均衡增长的作用。

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刺激经济增长以及收入公平分配等方面都成功地运用了税收手段,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离不开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随着税收分配的广度和深度的增加,税收职能也在拓展,税收地位不断提高。

昆明市国税收入与GDP的协整和因果关系分析_赵云河

昆明市国税收入与GDP的协整和因果关系分析_赵云河

正式提出了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 。
协整(Co -integrat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同阶单
整的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线性组合是平稳时间序列 , 则
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协整的 。 它是用来探测非平
稳变量之间是否真正存在相依关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 方法 。[ 2] 协整检验分为两变量之间的协整性检验和多
由于我国从 1994 年开始实行分税制 , 故选取的数 据从 1994 年到 2005 年的年度数据 。本文选取的数据 主要有 :昆明市国税收入(TAX)和昆明市 GDP 。 其中 GDP 数据来源于《昆明统计年鉴 2006》 , 1994 年至 2005 年昆明市国税收入数据取自昆明市国家税务局税收会 计统计报表 。
· 70 · Journal of Yunnan Finance & Economics University Vol.24, No.1
(一)协整检验
时间序列建模分析中 , 一般要求所用的时序必须
是平稳的 , 即没有随机趋势或确定性趋势 , 否则将会产
生“伪回归”问题 , 即变量之间本来没有相互依存关系 ,
而回归结果却显示出他们之间存在这种关系的错误结
论 。但是实证分析中 , 数据通常都是非平稳的 。 为了
避免产生“伪回归” , 检验时间序列变量之间是否存在
长期的稳定关系 , 美国经济学家纽约大学金融学教授
罗伯特·恩格尔(Engle)和英国经济学家 、美国加利福尼
亚大学荣誉教授克莱夫·格兰杰(C .G ranger)于 1987 年
s
k
(2)Y
t
= i

=1
αiY
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 , 也 是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反映 。 经济增长的速度 、规模 和质量决定税收收入 ;税收收入总量及其税负水平(包 括税种 、税率设计)对经济增长又会产生作用 。研究和 把握税收与经济的若干基本关系 , 并在总体方向和发 展趋势上实现税收收入增 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协 调同 步 , 是税收经济运行当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 精选全文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 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选择(15*2分)名词解释(5*3分)计算(2*10分)问答(2*10分)论述(1*15分)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二、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绿色GDP1、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1)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2)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3)GDP=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2、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1)根据增值法,增值就是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2)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3、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GDP=C+I+G+NX4、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绿色GDP,GGDP)=GDP-能源等自然资源消耗-环境破坏绿色国内生产净值(绿色NDP,EDP)=NDP-能源等自然资源消耗-环境破坏=GDP-折旧(物质资本损耗)-能源等自然资源消耗-环境破坏三、名义GDP与实际GDP1、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3、实际GDP剔除了价格影响因素,能够反映实际产量的变动,是一个更明确的经济福利衡量指标。

将一国某一年的实际GDP除以该国人口数,可得到该国该年的人均GDP。

四、与GDP相关的其他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GNP),是经济社会(一国或地区)成员在一定时期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拉弗曲线的经济学含义

拉弗曲线的经济学含义

拉弗曲线的经济学含义拉弗曲线是一种经济学概念,旨在解释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拉弗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拉弗曲线的基本理论是,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一个最优点,也就是说,过高或过低的税收都不利于经济增长。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拉弗曲线的经济学含义。

一、拉弗曲线的基本概念拉弗曲线是一种图像,横轴表示税收收入占GDP的比例,纵轴表示经济增长率。

曲线的形状是一个倒U 形,也就是说,税收收入占GDP比例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

具体来说,当税收比例较低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不足以支持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当税收比例过高时,纳税人的收入减少,消费减少,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而拉弗曲线的最优点则是税收收入占GDP比例的中间点,也就是说,政府应该在这个比例范围内制定税收政策,以实现最大化的经济增长。

二、拉弗曲线的理论基础拉弗曲线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供给学派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以实现就业和经济增长。

而供给学派经济学则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减税和降低管制来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活力,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拉弗曲线则将这两种理论相结合,认为政府应该在税收收入占GDP比例的最优点上制定税收政策,以实现最大化的经济增长。

三、拉弗曲线的实证研究拉弗曲线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

研究结果表明,拉弗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正确的,即税收收入占GDP比例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

具体来说,当税收比例低于20%时,减税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当税收比例高于60%时,增税会抑制经济增长。

而在税收比例为20%到60%之间,拉弗曲线的最优点可以通过适当的税收政策来实现最大化的经济增长。

四、拉弗曲线的政策启示拉弗曲线的政策启示是,政府应该在税收收入占GDP比例的最优点上制定税收政策,以实现最大化的经济增长。

具体而言,政府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1. 降低税率。

税收弹性系数公式

税收弹性系数公式

税收弹性系数公式税收经济学中衡量税收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的指数。

指税收增量与国民收入增量之间的比值。

它的基本公式为:税收弹性系数=税收增量/国民收入增量国民收入的增加意味着生产、流通的扩大,一般地说,由于每年的税收收入总是随国民收入增加而有一定增加,因此,税收弹性系数总是大于0; 事实上,税收收入很难达到与国民收入总额同量增加,因为,如出现这种情况,则意味着国民收入新增加部分将全部转化为税收。

因此,税收弹性系数一般小于1,故0<税收弹性系数<1税收弹性系数是衡量收效率和国民经济的税收边际负担水平的重要指标。

算法其公式为税收弹性系数=(税收收入增长量/税收收入总量)/(GDP增量/ GDP )×100%。

税收弹性系数=税收增长百分比/增加值增长百分比。

在统计报表中,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分产业、分行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相对数(增长百分比)为不变价,因此在计算弹性系数时,要进行现价增长的计算,即增加值增长百分比=(当年增加值绝对数-去年增加值绝对数)/去年增加值绝对数*100%。

如统计报表中2005年山东国内生产总值为18468亿元,增长15.2%,按现价计算,2004年山东国内生产总值为15022亿元,增长22.9%。

弹性系数按照经济学理论,税收增长比例应该和经济增长比例大致相同,即当税收弹性系数为1的时候,是比较完美和协调的增长形势。

但税收增长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经济结构对税收增长的影响,包括由于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国民收入结构和分配结构的调整及变化,导致税源结构和税收收入质量的改变,税制改革及统计口径等原因,都会造成经济与税收增长不同步。

1965-1990年期间,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税收弹性系数平均为1.4。

经济学界一般认为,弹性系数在0.8-1.2为合理区间。

合理的税收比例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税收收入增长过缓,也会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税收征管手段不断增强,弹性系数在1.0-2.0期间均处于合理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2 税收核算
• 税收核算指标体系以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为指导,以国民经 济信息分类标准为分类依据,依据税收经济和税收资金运动 的特点设置,由税收计划、会计、统计指标体系共同构成。 税收核算指标体系系统地反映税收的问题指标和结构指标, 与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具有密切的对接关系。
• 研究税收资金及其运动是进行税收会计、统计核算的基础。 税收资金是指税务机关实现职能,依据税法参与国民收入分 析而形成的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的资金。税收资金的运 动是指税收资金从一种存在形态向另一种存在形态的转化过 程。伴随着征收活动的开展,税收资金运动一般经历申报、 征收和入库三个大的阶段。
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 方法。 •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 口
GDP核算几点说明
• A、核算价格
• 在GDP核算中使用现行价格、可比价格以及不变 价格等价格标准,同时根据产品由生产到消费过 程中所处的阶段不同分为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 和购买者价格。按生产法计算GDP时,使用的是 生产者价格;按支出法计算GDP时,使用的是购 买者价格。由于产品所处的生产和流通环节不同, 会有不同的现行价格,在核算时应合理地选取现 行价格。
税收定量分析
zrf33310@
zrf33310@
Session 2
税收定量分析
session 2
税收与GDP主要经济指标的基本关系
• 经济增长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有总量 关系,又有结构关系。所以,税收与经 济关系分析应该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 进行,这部分在分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与税收核算体系的基础上,介绍税收与 GDP主要经济指标的关系。即总量关系, 而结构关系将在第五部分介绍。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各种类型的批发和零售 业、餐饮业、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和其他服务业 等,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产消费的商品和社会集 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总量。反映商品流转过程 中商品的购进、销售、库存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存 在的问题,是分析消费品市场需求和研究居民生 产水平,测算消费品购买力和货币流通速度的重 要依据。
•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 业盈余
• 生产税净额是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生 产税指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及从事生产活 动使用某些生产要互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 规费。生产补贴指政策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
GDP核算方法
• 支出法: • 也称使用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
的缩写,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 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 我国GDP核算的常住单位指在中国大陆经济领土 范围内拥有一定活动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 活动,并持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单位,不包括香港、 澳 • 是从生产角度测度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
Session Topics
GDP核算与税收核算 税收与经济总量的基本关系 税收与投资关系的影响分析 税收与消费关系的影响分析 税收与贸易关系的影响分析 税收与物价关系的影响分析
2.1GDP核算与税收核算
• 2.1.1基本概念: • GDP核算 •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s
• 价格指数:是表现一定时期内商品和劳务价格变动趋势的经 济指数。主要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 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 度的相对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商品零 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其他指标
• 进出口额: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 包括对外贸易实际进出口货物,来料加工装配进 出口货物,国家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无偿援助 物资和赠送品等。我国规定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 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统计。
其他指标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 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 称。反映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 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
• 财政收支:是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总称。是指国家财政参 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 工业增加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 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 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 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其他指标
• 预算外资金收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 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 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 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造的价值,即在总产出中扣除生产环节投入中间 产品的转移价值,得到各部门在核算期内新创造 的价值,即增加值。 •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 即:GDP=Σ各部门增加值
GDP核算方法
• 收入法:
• 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 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 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 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GDP核算几点说明
• C、GDP指标所反映的意义是有限的 • 虽然GDP能够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一个最重
要的指标,但其反映的意义是有限的,它只是衡 量生产的尺度,并不能全面反映效益、福利等其 他与经济发展相关的指标,且没有包括环境质量, 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其他指标
• 国民总收入(GNI):即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 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 终结果。它等同于国内生产总值加来自国外的净 要素收入。
GDP核算几点说明
• B、分级核算
• 我国国家统计局负责GDP核算,实行分级核算, 国家和地区各自核算本辖区范围内的数据。
• 这种体制下,各地区GDP之和与国家的GDP数据 并不相等过主要是资料来源方面的差异造成的。 这种情况,在分级核算的国家中普遍存在。
• 另外,GDP核算本身在核算技术上还存在一定问 题,如理论框架、指标体系、口径范围、计算方 法、数据来源等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这是 任何一个国家的核算体系和核算实务面临的普遍 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