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学科教案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学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研究性学习概述教学重点: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特点和意义。
教学难点: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
2. 第二课时:提出问题、制定计划教学重点: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教学难点:问题提出的深度和广度,研究计划的合理性。
3. 第三课时: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教学重点:学会利用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能对问题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资料的筛选和分析方法的运用。
4. 第四课时:实践探究、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学会在实践中探究问题,并能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难点:探究过程的实施和问题的解决。
5. 第五课时:成果展示、总结评价教学重点:学会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能进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教学难点:成果展示的生动性和评价的准确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趣味小故事,引发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教学新课: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和经验。
5. 实践活动: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6.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自评和互评。
7.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研究性学习指导用书。
2. 课件:教学PPT,包含图片、案例、动画等。
3. 视频:相关研究性学习的视频资料。
4. 网络资源:相关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网站和论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问题提出、计划制定、资料收集、问题分析和解决等。
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学科教案
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学科教案一、第一章:研究性学习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2. 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3.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
二、第二章:研究性学习计划与设计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制定研究性学习计划,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
2. 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制定、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时间管理和资源利用。
3.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实践活动。
三、第三章: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技巧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率。
2. 教学内容: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方法和技巧。
3.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
四、第四章: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评价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过程和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2. 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步骤、评价方法、自我评价和反思。
3.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实践活动。
五、第五章: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具体的研究性学习案例,让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2. 教学内容:案例选取、案例分析、案例总结。
3.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
六、第六章:跨学科研究性学习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意义,学会运用跨学科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
2. 教学内容: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定义、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案例。
3.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跨学科实践活动。
七、第七章: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式,提高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 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式、网络资源的利用、信息检索与处理技巧。
四下研究性学习教案
第一单元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教学目标要求1.了解什么是中国式过马路。
2.知道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3.能编写简单明了的倡议书。
重点、难点1、知道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2、能编写简单明了的倡议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怎样过马路,尤其在有交通灯的路口?2、你听说过“中国式过马路”吗?你是怎么看待的?二、看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视频1.谈话:从文明的角度,请说说你是怎么看待这些行为的?2.谈话:为什么会产生“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3.带领学生实地问卷,看看行人是怎样说的,有什么样的危害。
教师随时指导。
4.学生汇报、交流。
5.小结:“中国式过马路”是由于国民素质较低,与交通相关的法律不健全,执法力度薄弱等因素造成的。
三、调查问卷:1、出示“中国式过马路”调查问卷。
2、学生自己完成。
3、全班交流,统计问卷结果。
4、分析统计的数据。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一、“中国式过马路”原因初探。
1、小组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2、全班交流,共同。
提高二、有效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措施。
1.道路设施应该更人性化。
2.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不闯红灯。
3.大力宣传文明过马路,让交通法规深入人心。
4.对闯红灯的行人应该处罚。
5.师生交流。
三、文明交通倡议书1、要求:(1).“中国式过马路”现象(2).产生的原因(3).解决的有效措施。
2、学生自己编写倡议书。
3全班交流欣赏。
四、总结全课。
五、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总结与反思一、汇报与展示1、展示上网搜集到的“中国式过马路”资料。
2、举办专题座谈会,谈谈自己在十字路口的观察。
3、展示自己小组的“文明过马路”倡议书。
二、填写“中国式过马路”研究活动评价表。
1、以小组为单位填写。
2、全班交流结果。
三、总结全课。
四、课后反思作业布置:告诉身边的人应该如何过马路第二单元现代技术·生活中的数字编码教学目标要求1、了解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规律,初步学会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编码。
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四班级下册讨论性学习教学方案敦庄子学校盛秀玲一、讨论性学习的目的。
“讨论性学习”课程是以同学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强调同学的亲身体验,要求同学乐观参加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试验”、“体验”、“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觉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展实践力量和创新力量的一门培育创新人才的全新课程。
它是让同学参加学习的设计,有的放矢的选择,支配自己的课程结构,让同学既把握各科基础学问,又能充分进展自己的特长,让同学在选择中学习,在生活中进展,在探究中创新。
在讨论性学习的过程当中,让同学多了解历史,使他们更加喜爱我们的国家,努力学习各科学问,从小抱有远大抱负,真正体现素养教育的实施。
二、实施对象及内容1、实施对象:四班级全体同学2、讨论内容:以国情教育和科学探究为主题,围绕学校同学爱国忧患意识、科学探究意识结合本地区和本校实际,乐观开展与国情教育和科学探究有关的社会调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训练等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同学在“做”“考察”“试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 “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全面了解和把握相关的国情学问和科学探究技能。
三、讨论目标:1、培育同学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2、利用校本资源,服务课题讨论。
3、通过课题讨论,形成健全人格。
4、推动同学关注社会、主动学习思索。
5、探究各班级段探究教学的评估标准。
6、全面了解和把握相关的国情学问和科学探究技能,把握相关讨论实践技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和设计力量。
四、讨论方法:文献法、调查法、参观法、阅历总结法、行动讨论法五、详细措施:1、预备阶段1)同学依据自己的爱好爱好确定要讨论的课题,并进行初步的查阅资料。
2)老师了解同学要讨论的课题,在班级里形成几个讨论小组,确定组长、组员的分工,并确定好校外辅导员名单,以确保讨论性学习的质量和平安。
2、实施阶段1)在家长的带领下,根据方案进行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形成初步的讨论结果。
小学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 全册
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执教时间:课时:种子的萌发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生能再认再现种子结构功能,初步学会全过程的探究实验方法。
能力目标:(1)锻练和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o(2)训练学生认识问题和提出假说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受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材料器械成熟完好的黄豆种子数粒、11套培养皿、脱脂棉或吸水纸、温箱、冰箱。
三、探究式教学步骤1.提出问题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1)每组在课前观察种子、植物幼苗的生活环境(土壤是否板结,是否干燥等)(2)课前查阅资料为作假设提供依据。
参考资料:《百科知识全书》、《十万个为什么》、中学《生物》教材。
2.作出假设通过交流,自己观察种子、植物幼苗的生活环境和资料依据,对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环境条件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器械材料设计方案,用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从学生实验方案中归纳以下几个探究方向。
过程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种子培养6天,定时观察并作记录,于课前各小组分别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写出科学小论文和对整个探究学习过程的感想。
5.课堂展现(1)各组代表交流论文并答疑;(2)各组代表交流本次探究性学习过程的体会;(3)教师结合电脑课件讲解并总结实验结论。
6.结果分析7.实验结论成熟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8.延伸探究(1)你能另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索吗?(2)为什么环境中的温度、空气、水分等能影响种子的萌发?(3)种子萌发的过程是怎样的?(4)影响种子萌发还有其他因素吗?9.结论的运用探究式学习不能停留于问题的解决,而应将探究过程中形成的新知识、新方法应用于实际,在学习了种子萌发条件之后,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农业生产知识和进行校园植物栽种等实践活动。
执教时间:课时:课题:湖湘骄子—袁隆平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袁隆平的事迹;能力目标:培养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学科教案
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学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激发探求真理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研究性学习概述: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意义和基本原则。
3. 课题选择与设计:学会如何选择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
4. 团队合作与沟通:学习如何在团队中协作、进行有效沟通。
5. 成果展示与评价:学会如何展示研究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课题选择与设计,团队合作与沟通。
2. 教学难点:研究性学习的实际操作,成果展示与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方法与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课题,引导学生学会课题选择与设计。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10 课时,每课时40 分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方法与技巧。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课题选择与设计,实践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课题设计经验,互相学习。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一个简单的课题设计,准备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课题设计:评价学生完成的课题设计质量,包括课题选择、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3. 团队合作与沟通:评价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表现和沟通能力。
九、教学拓展1.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知识。
2. 组织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研究性学习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docx
课题一 : 层层剖析领悟内涵多媒体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同学们,假如把这句话换个写法。
(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请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自由读句子)生: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话写得很具体。
生:当然第一句写得好。
因为这句具体地写出了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清得怎么样,绿得怎么样,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我也认为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话把漓江水静、清、绿的程度写清楚了,更令人体会到漓江水的美。
师:(去掉第二句)同学们说得真棒。
的确,这句话具体地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让我们能够真切地体会到漓江水的美。
师:要是把这句话再换个写法。
(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现在哪句话写得好呢为什么(请两位学生分别读句子)生:第一句好,因为这句话用了感叹句,语气比较强烈。
生:我也觉得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话用一些感叹句,把作者赞美漓江水的强烈感情写出来了。
师:(去掉第二句)同学们真会读书,说得很好。
不错,这句话运用了感叹句,抒发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之情,让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漓江水的美。
师:如果再把这句话换种写法。
(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绿得很,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现在,哪句话写得好呢为什么(同桌一人读一句)生:我还是认为第一句写得好。
因为这句话用了“真静啊” 、“真清啊”、“真绿啊”,读起来琅琅上口,而第二句用“真静啊” 、“很清”、“绿得很”,感觉有点乱。
生:我也觉得第一句好,因为这句话是个排比句,写得十分有节奏感,更令人体会到漓江水的美;而第二句没有运用排比句,显得有点零乱。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4. 培养学生根据问题提出假设并验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问题的提出、假设的建立、计划的制定、资料的搜集、结果的分析、结论的得出。
3. 研究性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
三、教学重点1.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3. 研究性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
四、教学难点1. 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的掌握。
2. 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并制定研究计划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 --|1. 导入| 学生倾听| 教师讲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2. 讲解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学生思考| 教师讲解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3.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4. 实践操作| 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让学生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5. 总结与反思| 学生分享收获| 教师总结并给予评价|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六、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参考书籍、网络资源。
2.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白板、教学卡片。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如“什么东西越用越少?”2. 讲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强调其重要性。
3. 介绍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问题的提出、假设的建立、计划的制定、资料的搜集、结果的分析、结论的得出。
小学四年级下研究性学习教案,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精选五篇]
小学四年级下研究性学习教案,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精选五篇]第一篇:小学四年级下研究性学习教案,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4-20XX年度小学四年级(下)研究性学习教案目录:一内蒙古民族调查二校运会标志设计三绳结研究四趣味排箫五学生浪费现象调查六告别不文明语言七纸杯“电话” 八万花筒九浮力十回音壁十一探秘“那达慕” 十二探寻昭君文化一内蒙古民族调查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们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礼仪文化。
2 能力目标:增长知识结构,拓展知识构成。
二教学过程:图片展示:蒙古族的民族服饰,让学生了解并且会答是哪个少数民族。
2 研究如何进行调查研究,以我们内蒙古民族调查为例。
3对于我们当地的一些民族构成进行讨论。
分组完成:(1)组对于本班级的成员民族进行调查(2)组对于民族风俗进行调查。
5 老师讲解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礼仪 6 收获与交流,老师总结。
三课时安排1 四板书设计:第一课内蒙古民族调查(一)学习我们的家乡最熟悉的民族--------蒙古族。
(二)尝试与研究五教具:多媒体,黑板二校运会标志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和认识奥运标志标志。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这门课,学生能够知道我们的奥运标志以及其他标志代表的意义,增长学生的人文知识。
二教学过程:导入:大屏幕展示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悉尼奥运会等标志让大家对图标有基本的认识。
2 研究一:标志的设计组合方式方法。
让学生能够明白,理解。
3解读北京奥运会的标志(1)学生去说一说(2)老师补充说明学生自己设计校运会的标志 5 认识其他标志。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板书设计:第二课校运会标志设计(一)全国奥运会的标志(二)尝试与研究(三)增长认识五教具:多媒体,黑板。
三绳结研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绳结的系法以及会运用绳结。
2 能力目标:增强他们的技术能力。
二教学过程:同学们把课上准备的绳子拿出来,两两组合翻绳。
大家说一说,生活中会用到绳结的地方是什么时候,最后总结生活中很多时候会用到绳结,甚至有的地方会每天都用。
小学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第一课《节约用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感、估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环保、节约等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浪费多少水的测量和计算。
教学难点:测量的方案。
教学准备:1、地点:设在实验室,实验室里有电脑、实物投影;配有水龙头,有刻度的试管和计时器。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标有刻度的容器。
3、学生准备:每人一张调查表,上面写有调查好的水价、自己家每个月的用水量和学校一共有的水龙头个数的调查表。
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设计:一、探究学习准备:1、播放中央一台第九个世界水日的新闻片段和深圳缺水的画面。
使学生知道我国是水资源缺乏国家,深圳又是我国的缺水的城市之一,缺水对人们的生活和全国经济造成的严重影响。
2、播一个同学洗手后没关水龙头的录像,和上面播放的内容形成对比,从而呼吁同学们节约用水,并出示课题。
二、探究学习展开:探究问题一。
第一步:提出问题:1、师:(指着刚才一个同学洗手后没关水龙头的画面)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大概浪费多少水?2、学生自由估算“一桶吧”;“一杯水”;“四五桶吧”;“十个脸盆吧”……3、提出疑惑到底谁说得最接近?(沉默一片刻后)我们来测一测就可以知道了。
第二步:解决问题:1、在自然实验室里,学生每4个同学一组,每组都有测量工具和水龙头。
师让学生把每个水龙头的滴水速度调至和刚才画面上水龙头的滴水速度差不多。
2、学生分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和计算(需10分钟)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测量方法。
方法1:先测1秒钟的滴水量,再算一天的滴水量。
方法2:先测出1分钟的滴水量,再测一天的滴水量。
方法3:测整10毫升用多少时间,然后再算出它的滴水速度,最后求一天的滴水量。
由于条件所限,方法3为最优。
引导学生再用方法四进行测量。
统一测60毫升用多少秒,为了减少误差,测得准一些,要求测3次,然后取平均数。
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
课题一:层层剖析领悟内涵多媒体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好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同学们,假设把这句话换个写法。
〔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请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自由读句子〕生: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话写得很具体。
生:当然第一句写得好。
因为这句具体地写出了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清得怎么样,绿得怎么样,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我也认为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话把漓江水静、清、绿的程度写清楚了,更令人体会到漓江水的美。
师:〔去掉第二句〕同学们说得真棒。
确实,这句话具体地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让我们能够真切地体会到漓江水的美。
师:要是把这句话再换个写法。
〔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绿得好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现在哪句话写得好呢?为什么?〔请两位学生分别读句子〕生:第一句好,因为这句话用了感慨句,语气比拟强烈。
生:我也觉得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话用一些感慨句,把作者赞美漓江水的强烈感情写出来了。
师:〔去掉第二句〕同学们真会读书,说得很好。
不错,这句话运用了感慨句,抒发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之情,让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漓江水的美。
师:如果再把这句话换种写法。
〔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绿得很,好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现在,哪句话写得好呢?为什么?〔同桌一人读一句〕生:我还是认为第一句写得好。
因为这句话用了“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读起来琅琅上口,而第二句用“真静啊〞、“很清〞、“绿得很〞,感觉有点乱。
生:我也觉得第一句好,因为这句话是个排比句,写得十分有节奏感,更令人体会到漓江水的美;而第二句没有运用排比句,显得有点零乱。
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以小学四年级为例,探讨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案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以“我们的家乡”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方面,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家乡有什么了解?(二)分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2. 每组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如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
3.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收集相关信息。
(三)信息整理与分析1. 每组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形成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
2. 小组成员对整理的信息进行分析,找出重点内容。
(四)展示与交流1.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
2. 其他小组进行提问、评价,教师进行总结。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2. 学生反思自己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2. 研究成果:评价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研究成果的质量。
3. 团队合作: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沟通、协作能力。
4. 反思与改进:评价学生在总结与反思环节的表现,是否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反思1.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展示。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提高。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第一章:研究性学习概述1.1 课程背景本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意义和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1.3 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的定义与意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与原则;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1.4 教学活动讲授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意义;讨论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原则;实践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1.5 作业与评估完成一份研究性学习计划书;评估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实施过程。
第二章: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技巧2.1 课程背景本章节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效果。
2.2 教学目标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技巧获取和处理信息;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2.3 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等;信息获取与处理技巧:网络搜索、访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与评价。
2.4 教学活动讲解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实践信息获取与处理的方法;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2.5 作业与评估完成一份研究性学习报告;评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第三章:研究性学习的计划与实施3.1 课程背景本章节让学生学会制定研究性学习计划,并能够根据计划进行实施,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2 教学目标学会制定研究性学习计划;掌握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基本步骤;培养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3 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制定: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分工合作等;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步骤: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实施计划等;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
3.4 教学活动讲解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步骤;实践信息收集和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行团队合作,实施研究性学习计划。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动植物的适应环境能力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动植物的适应环境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了解动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策略。
3. 学生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1. 动植物的适应环境能力。
2. 实际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2. 动植物的图片或实物。
3. 实验材料: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土壤、温度计、植物种子、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动植物的了解,以及动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
2. 引发思考:为什么有些动植物能在沙漠中生存,而有些动植物只能在水中生长?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向学生介绍动植物的适应环境能力。
2. 解释动植物适应环境的原因:与遗传、进化等相关知识。
三、实际观察(15分钟)1. 准备一些动植物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并讨论它们适应的环境。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动植物能够在特定环境下生存?四、实验设计(15分钟)1. 介绍一个简单的实验:以植物适应不同温度为例。
2. 分组让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包括准备材料、观察记录等。
3.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五、实验操作与分析(20分钟)1. 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2. 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生长情况?六、小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并进行讨论。
2. 总结动植物的适应环境能力,以及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
3.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关于动植物适应环境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人士或学者进行讲座,介绍更多关于动植物适应环境的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环境下的动植物。
3. 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研究,探索其他与动植物适应环境相关的问题。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学科教案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学科教案第一章:研究性学习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内容1.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和意义。
2.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原则。
3.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或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目标和原则。
3. 实践: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探究。
第二章: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和分享,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分析法等。
2. 研究性学习的技巧:提问、记录、整理、展示等。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例展示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2. 讲解:讲解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示范。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探究。
第三章:研究性学习的计划与实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制定研究性学习计划。
2. 培养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进度和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制定: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分配任务等。
2.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按照计划进行研究、记录进展、解决问题等。
3. 研究性学习的进度和方向:定期检查进度、调整研究方向等。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例展示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2. 讲解:讲解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制定方法和实施步骤。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制定并实施计划。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探究。
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学科教案
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学科教案四年级研究性学习学科的教案案例1 从恐龙灭绝想到的设计思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等环境问题正在威胁人类的生存空间。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地球的生命,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恐龙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一种史前动物,这种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之后却突然间灭绝了。
恐龙灭绝的原因一直是可科学家争论的热点问题。
恐龙灭绝与自然界环境的变化究竟有哪些必然联系呢?本案例以“恐龙灭绝之谜”为突破口,目的是为了强调保护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通过讨论恐龙灭绝的原因,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
一、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1)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如生活年代、种类、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灭绝原因等。
2)了解地球受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性,掌握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2、能力目标1)通过上网查询、查阅书籍、调查访问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做科学小实验、调查访问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运用语言能力。
3)通过学做小医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恐龙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通过分析恐龙灭绝之谜,激发学生探究欲,在研究实践中培养主体参与意识和群体合作精神;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3)明确环保的重要性,自觉投身到环保工作中,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活动准备:1、进行安全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纪律教育。
2、培养学生与人交往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大方地与人交流,积极自信地参与活动。
3、进行查阅、收集、分析、整理资料及采访技巧、调查报告撰写等方面的培训。
4、做好器材准备(有条件的可准备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
三、活动时间:3课时四、活动过程:△活动之一:恐龙灭绝之谜1、目的;安排一次收集资料活动,了解恐龙的有关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含5篇)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含5篇)第一篇: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四(1)班共有学生56人。
通过上学期的语文学习,全班学生基本养成了较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特别是在习作方面,大多数学生基本养成了坚持写日记、坚持每天读书的习惯等。
因此,本学期需加大对几名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尽快促使他们跟上学习进度,使之成为思想进步,成绩合格的学生。
从整体看,大部分同学要求上进,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但发言面不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本班约有五分之一的同学学习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慢。
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阅读量不够丰富,知识面较窄。
本学期需要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多化力气,力求改善。
二、教材分析1、突出学科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本册教材与上册教材一样,还是习惯、课文、习作、单元练习4大块。
本学期,小学阶段一以贯之的“习惯篇”安排了“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两个专题,既有阅读方面的习惯,也有勤于动笔的要求,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立足打好素质基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为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语言和精神“矿藏”。
“习作”部分也透发出浓浓的人本情怀,还“习作”以应有的地位,编写专门的“习作课文”置于“练习”之前,其设计中的“三多一少”(即:多一些童贞和童趣;多一些体验和生活;多一些合作和探究;少一些要求和限制。
)折射出“课标”倡导的让学生“自主习作、乐于表达”的理念,“两个结合”(长短结合——一方面致力于长期积累,不急于求成,另一方面也因“课”制宜,搞一些迁移性小练笔。
“长线”贯穿始终,“短线”相机渗透;既有专门的习作训练,也有随课文安排的片段练习。
)体现了对读写结合规律的尊重。
“练习”中一般设置“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等内容,一方面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另一方面重视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培养,使每一课的教学都能让学生完成一次心灵的装备,让诸如正义、爱心、孝顺这些永恒的东西根植于心灵深处,让语文教学成为有根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第一课《节约用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感、估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环保、节约等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浪费多少水的测量和计算。
教学难点:测量的方案。
教学准备:1、地点:设在实验室,实验室里有电脑、实物投影;配有水龙头,有刻度的试管和计时器。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标有刻度的容器。
3、学生准备:每人一张调查表,上面写有调查好的水价、自己家每个月的用水量和学校一共有的水龙头个数的调查表。
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设计:一、探究学习准备:1、播放中央一台第九个世界水日的新闻片段和深圳缺水的画面。
使学生知道我国是水资源缺乏国家,深圳又是我国的缺水的城市之一,缺水对人们的生活和全国经济造成的严重影响。
2、播一个同学洗手后没关水龙头的录像,和上面播放的内容形成对比,从而呼吁同学们节约用水,并出示课题。
二、探究学习展开:探究问题一。
第一步:提出问题:1、师:(指着刚才一个同学洗手后没关水龙头的画面)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大概浪费多少水?2、学生自由估算“一桶吧”;“一杯水”;“四五桶吧”;“十个脸盆吧”……3、提出疑惑到底谁说得最接近?(沉默一片刻后)我们来测一测就可以知道了。
第二步:解决问题:1、在自然实验室里,学生每4个同学一组,每组都有测量工具和水龙头。
师让学生把每个水龙头的滴水速度调至和刚才画面上水龙头的滴水速度差不多。
2、学生分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和计算(需10分钟)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测量方法。
方法1:先测1秒钟的滴水量,再算一天的滴水量。
方法2:先测出1分钟的滴水量,再测一天的滴水量。
方法3:测整10毫升用多少时间,然后再算出它的滴水速度,最后求一天的滴水量。
由于条件所限,方法3为最优。
引导学生再用方法四进行测量。
统一测60毫升用多少秒,为了减少误差,测得准一些,要求测3次,然后取平均数。
(60+60+60+)÷(84+85+84)≈0.7(毫升)0.7×60×60×24=60480(毫升)结论: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大概浪费60480毫升(约等于60升)的水。
探究问题二:1、提出问题:按照这个水龙头的滴水速度,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3、汇报结果。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方法一:一年用365天计算:0.7×60×60×24×365=220075200毫升≈22立方米一年大约浪费22立方米的水。
方法二:直接用60×366=21900升≈22立方米三、了解结论的现实意义1、水在生活中的用途。
(自由说)水可以用来(浇花、洗碗、洗衣服、给游泳池换水、灭火、捐给灾区……)2、怎样节约用水?(自由说)3、怎样让更多的人知道要节约用水?通过“报纸”、“广播”、“网络”、“电视”、“作广告”……4、如果让你用一句话告诉人们要节约用水,你打算怎么说?四、探究学习评价: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小结:知道了为什么要节约用水。
知道了怎样节约用水。
我知道要估一个大数先测出一小部分,再估全部就比较准。
我知道怎样计算滴水速度。
做什么事,先商量商量,做起来就比较容易。
五、探究学习引申:1、师:生活中除了要节约用水,还节约什么?还可以节约“钱”;“电”;“纸”;“能源”……2、社会调查(播放同学们去早操时,没关电灯和风扇的录像)请你调查一下电价和学校共有的班级,如果早操的20分钟每个班都没关电灯和风扇,大概会浪费多少电费?课后作业:1、观察学校的同学们是否有浪费水的现象?2、观察自己的小区是否有分类垃圾箱。
六、板书设计:一、节约用水我家一天用水有多少?水龙头一天浪费多少水?探究、解决问题七、课后记:教学内容:第二课《生活垃圾分类研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环保意识。
2.通过讨论生活垃圾的危害问题,引出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模拟采访表演,对垃圾分类加深理解,并认识到宣传这一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通过了解废物利用的好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学会垃圾分类方法。
2.认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1.会垃圾分类的方法和必要性2.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资源。
2、学生准备:垃圾调查表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1.看校园美景,谈个人感受。
伴随着熟悉的音乐,我们一起走进洪泽外国语实验学校!(校园美丽图片连播,师生共看)。
欣赏校园美景,让学生感悟到,在这么美丽的环境下生活与学习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也为下面录象中的乱扔垃圾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激发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2.行为对比,引发思考。
师:说得非常好!想不想继续看? (生看扔垃圾录象) 生谈此时的感受。
学生看完两段扔垃圾录象后,对录象中的两种相反的行为会很敏感,此时让他们谈感受,会说出乱扔垃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此时抓住“垃圾”这个词语,引导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还会产生哪些垃圾。
二、说一说,分一分1.生活中会产生哪些垃圾指名答。
学生在说有哪些垃圾时,可能会片面的从家庭里说。
这时教师就要作适当的引导:想想在学习中、建筑上等还会产生什么样的垃圾。
2.说说对这些垃圾的认识。
指名答。
3.学生动手分垃圾。
从学生对垃圾认识的回答中,小结出有些垃圾还是有用的,只是被放错地方的原料。
根据这个标准,让学生动手把垃圾分分类。
指名1人板演(用课件演示),其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用垃圾道具分类),(垃圾:废电池、易拉罐、废报纸、瓜果皮、变质食品、玻璃碎片、过期药品、饭、铁剩丝、杀虫剂罐子)通过讨论学生板演的结果,师生合作完成垃圾种类的划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小结:我们把能够利用的垃圾称为可回收垃圾,把不能够利用的垃圾称为不可回收垃圾,在不可回收垃圾中还有一些垃圾是比较特殊的(废电池、过期药品、杀虫剂罐子),我们把它们单独分成一类,称为“有害垃圾”。
三、垃圾的种类(可录音播放)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
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
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千克,节省木材300千克,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列举出可回收垃圾的一些常识,让学生了解到垃圾回收利用的好处。
2、不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瓜果皮、蔬菜皮、剩饭、变质食品等。
3、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油漆桶、过期药品等。
四、垃圾的处理方法(一)可回收垃圾的处理主要处理方法是把可回收垃圾集中起来,送到加工厂再加工成新产品。
(二)不可回收垃圾的处理1.填埋法:填埋垃圾的费用是很高昂的,处理1吨垃圾的费用大约是200元。
以北京为例,日产垃圾12000吨,算一算每天的花费是多大?生计算。
如果我们用这些钱帮助贫困学生来交学费,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以300元计算,请你算一算,这些钱可以帮助多少个贫困学生?通过计算“可以帮助多少个贫困学生”,让学生了解2400000元的大小。
讨论:花费的钱2400000元,是一天一个北京市浪费的钱,而且采用填埋法处理垃圾还会占用很多的土地,引出人们要寻求更好的处理垃圾方法。
2.焚烧法:焚烧法是指把垃圾送到专门机构进行燃烧处理,把污染降到最低。
(三)有害垃圾的处理主要是把垃圾送到指定机构无公害化处理后再填埋。
五、生活中的垃圾处理(一)处理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处理垃圾的?上一部分内容让学生知道了垃圾的处理方法,此时再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处理垃圾的?”,形成对比,便于纠正学生错误的处理垃圾方法。
(二)垃圾分类的必要性通过讨论生活中垃圾分类的好处(减少污染、降低成本、节省资源),总结出进行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三)垃圾分类的可行性1.在生活中实行垃圾分类可能吗?(小组讨论)知道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后,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既然实行垃圾分类有必要,那么就肯定能实行垃圾分类。
另外一些学生可能会认为现在的生活中没有看到垃圾分类,就会认为垃圾分类不可能。
从而因出争论。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很容易例举出垃圾分类带来的好处,也就能得出实行垃圾分类是可行的,实行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
2.主要困难在哪?可以让学生猜测一下可能会有哪些困难。
由于是猜测,所以结果不准确,为了得出确切的答案,教师引导出可以设计一种方式来进行调查。
六、调查社会中的垃圾处理方式如果你是洪泽县环保部门的负责人,准备调查一下当地居民的垃圾处理方式,请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种“垃圾分类调查”方式,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对这种调查类型的设计,接触比较少,教师要对学生的设计作具体指导。
成果展示:生1:生2:生3:成果展示后,让一个学生出演调查对象,回答其他小组设计的调查内容。
也可以证实该小组设计的调查方式是否可行。
七、谈谈收获、总结全课师:通过今天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谁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生1:生2:生3:师: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的受害者,更是环境的保护者,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请从自己开始,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八:课后延伸、撰写建议信利用课后时间完成这份调查,对调查结果要进行统计整理,并以书信的形式向环保部门、家庭以及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
生活中的垃圾分类是否可行,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并统计出结果。
通过建议信的撰写,既可帮助学生回顾课堂知识,又可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后作业:1、在纸上设计一个分类垃圾箱。
2、调查海拉尔区绿地面积是多少。
板书:二、生活垃圾分类研究发现问题:生活中有的垃圾可以回收,该如何分类?填写调查方案:小组讨论填写汇报研究内容及过程课后小结:教学内容:第三课《城市公共绿地的调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公共绿地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环保意识。
2.通过讨论植物对空气净化,噪音污染的作用,引出城市绿化的必要性。
3.通过,对城市中绿地面积的了解,与绿化作用的理解,收集资料,讨论出关于城市绿地建设的建议。
4.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了解绿地的作用,学会环保。
2.认识绿地建设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1.学生们如何收集到全面的资料。
2.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资源、图片。
2、学生准备:调查表教学方法:上网、实地考察,参观访问教学设计:第一步:提出问题:1、师:绿地是否对我们城市有美化和净化的作用?2、学生收集资料“公共绿地是反应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对空气有净化作用能阻挡飞扬的灰尘”……3、提出疑惑:研究问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