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史古典部分

合集下载

西方文论 古代史部分

西方文论   古代史部分

西方文论时尚关于文学创作中理性与感性的关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以下为这一情况的部分梳理。

在古希腊,“灵感说”早已有之,古希腊人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迷狂现象都誉之为“灵感”。

因此,“灵感”在古希腊文的原意,指神赐的灵气,或灵气的吸入。

在文艺上的原始意义,指创作时一种神性的着魔,即获得神的启示,写出优秀诗篇,这一思想带有浓重的感性色彩。

西方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没有一种心灵的火焰,没有一种疯狂式的灵感,就不能成为诗人。

”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奴隶主贵族派思想家苏格拉底击沉了这一思想,他从神学目的论出发,把艺术创造的天才、灵感和占卜相提并论,把文学创作神秘化。

苏格拉底的高徒柏拉图则依据理式论将灵感说集其大成并推到极端。

他认为一个艺术家能否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关键是他是否能获得灵感。

柏拉图对灵感源泉的解释主要是“神灵附体”或“神灵凭附”。

他把文艺的本质看成是神的诏语,是神把灵感输送给诗人,诗人又将这灵感转送给诵诗人,诵诗人再转送给听众。

众而有他,亚里斯多德则认为艺术创作者不是柏拉图所说的那种失去理智,陷入迷狂,代神说话的人,而是有天才的人。

他说:“诗的艺术与其说是疯狂的人的事业,毋宁说是天才的人的事业,因为前者不正常,后者很灵敏。

”亚里斯多德所说的天才,是指天生对音调和节奏敏感、赋有模仿和创造能力的人,所谓“模仿”就是有这种天资的人的“心之理性的生产。

”古罗马学者在文艺理论上较多的受到古希腊文艺理论的影响,但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罗马杰出诗人、批评家贺拉斯对艺术活动本质的看法主要是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看法,他谈到诗神,但不然迷狂,反而对疯癫的诗人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他承认诗人的天才有天资的因素,但他更强调苦学和训练。

贺拉斯这一理论的价值在于进一步地阐述了文艺创作活动是一种理性活动,它和作家主体的思想深度、道德倾向、知识和经验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也启发了后人认识艺术判断力的特点,这种艺术判断力不光是运用逻辑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包括认识判断、道德判断、审美判断的判断力,是一种对具体事物的感受、比较、鉴别的能力。

西方文论1古代-近代

西方文论1古代-近代

希腊三贤
• 苏格拉底 • 柏拉图 • 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的对话”
• 苏格拉底走街穿巷,四处漫游,“盘问”不 同阶层的人士,和他们进行深刻的对话,启 发他们的心智,讽喻他们的无知,并进而引 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苏 格拉底的对话”。 •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真理不是产生和存在 于某个人的头脑里的,而是在共同寻求真理 的人们之间诞生的,是在他们的对话交际过 程中诞生的。”
哲学与文学是统一的,没有谁高谁低的 地位差别,因为它们都通过语言文字符 号来传达,同属于符号系统。 都具有语言的虚构性、修辞性、隐喻性 特征 不同在于,文学承认自己是一种虚构, 而哲学总以为自己是在与一个真实的世 界打交道,是在传达关于世界的真理, 不承认自己的虚构性和隐喻性。
政治、历史、哲学、文学也都是统 一的 因为它们也都通过语言符号来传达 对新历史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 亚氏:卡塔西斯Katharsis——净化,“净 洗”、“宣泄”、“洗涤”。 • 亚里士多德:“像哀怜和恐惧或是狂热之类 情绪虽然只在一部分人心里是很强烈的,一 般人多少有一些。有些人受宗教狂热支配时, 一听到宗教的乐调,就卷入迷狂状态,随后 就安静下来,仿佛受到了一种治疗和净化。 这种情形当然也适用于受哀怜恐惧以及其他 类似情绪影响的人。…受到净化,因而心里 感到一种轻松舒畅的快感…”
第一讲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
一﹑ 柏拉图的文艺思想
参考阅读书目: •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 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 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 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
柏拉图简介
•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 出身于雅典贵族家庭,体育家、摔 跤家、作家、哲学家。 • 《星》 我的星你在望着群星。我愿意变作 天空,好得千万只眼睛来望着你。 从前你是晨星在人世间发光, 如今死后如晚星在逝者中显耀。

西方文学艺术理论

西方文学艺术理论

西方文论史线索整理一、古代文论古希腊的文艺理论是整个西方文论的源头。

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在论述中涉及到了文艺问题,但并未形成思想体系。

比如: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提出“数”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他认为“火”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宇宙运动变化的动力是事物对立面的冲突和斗争。

德谟克利特则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

苏格拉底认为宇宙自然是由神创造的,神学目的论是他哲学的中心思想。

他还探讨了美和善的关系,得出了美的标准就是“功用”的理论,即“有用即美,无用即丑”。

真正形成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

柏拉图提出“理式”论的艺术理论,否定对现实的模仿的文学艺术,认为文学艺术应该直接来源于神的灵感。

亚里士多德则否定了柏拉图的理论,提出文学艺术模仿人的活动的理论,肯定了模仿显示的艺术的价值和社会作用。

古罗马的文学艺术理论是向古希腊文学艺术理论学习的古典主义观念,它是对古希腊文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贺拉斯继承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提出“合式”的原则。

朗加纳斯在柏拉图的思想启发下,发表了《论崇高》,提出“崇高”的来源、创作等,推崇古希腊的文学艺术,对罗马的现实给以批判。

而普罗提诺则是从柏拉图的文艺理论过渡到中世纪文论的桥梁。

他的文论带有禁欲主义色彩,对中世纪的文艺理论有直接的影响。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论由此而生,奥古斯丁继承普罗提诺的思想,宣称世俗的文学艺术是信仰的的人,否定了世俗的文艺。

阿奎那承认了模仿现实的文艺的合法性,但他将一切归于上帝。

如果说奥古斯丁的文论是否定文学艺术的基督教神学的文艺理论,那么阿奎那就是肯定文学艺术的基督教神学的文艺理论。

由于基督教神学的兴盛,压制了“人性”,提倡“复古”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理论围绕着文艺复兴。

它反对基督教文学的文艺理论,为世俗的文学艺术争取合法地位,发展资产阶级的文艺理论。

代表人物有但丁,他提出了“四义说”,但他的思想还带有中世纪的神秘气息。

西方文论史——上编 古典文论

西方文论史——上编 古典文论

智者学派:如何判断知识的真理性?人是万物的尺 度,是事物存在/不存在的尺度。只有借助人对事 物的可感性才能感受世界,否认了神,以及永恒、 绝对的客观存在,强调经验论,相对主义,否认 了普遍性。
苏格拉底(B.C469-390):“认识你自己”,哲 学的任务是研究人不是自然,要从人的精神、信 念出发。A、遵循“艺术摹仿自然”,但应描绘 出人物“精神方面的特征”,不仅外形,更要摹 仿心灵;B、美的功用观,希腊衰落的根本原因: 道德衰落,将善引向美,美善统一。C、神学目 的论:人的各个部分都是神根据有用的目的创造 出来的,神创造了宇宙及人,神创造自然和艺术 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部欲望。把文学创作活动神秘 化。
D、浪漫主义文论。奉自由为圭臬,以自然为 参照,强调想象与情感,鼓吹天才和个性 解放,追求理想与精神创造。E、现实主义 和实证主义文论。
4、转型期的文论:A、唯美主义文论,B、 直觉主义文论,C、象征主义文论
5、现当代文论:A、俄国形式主义,B、英美 新批评,C、精神分析文论,D、结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文论,E、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F、女权主义文论,G、后殖民主义文论等 等
上编 古典西方文论概览
前 言 基本脉络与精神内核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文论 第二章 中世纪文论 第三章 近代文论
前言 基本脉络与精神内核
一、发展脉络: 自有文学始,即有文学理论——对于文学的本质、
特征、发展规律和功用的思考。 1、古希腊、罗马文论:是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源头。
A、古希腊文论,与古希腊人的文艺创作有关, 也是随着西方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其“古典 时期” 哲学黄金时代,出现了文艺批评的繁荣。 B、罗马文论:在继承和发扬古希腊文论观同时, 形成了自己文雅精致、也刻板模式化的文论与美 学

西方文学理论 绪论

西方文学理论 绪论

西方文学理论绪论一、西方文论的范围和基本内容主要指发源于古希腊的、以欧洲为主的西方文学理论遗产。

二、西方文论发展的基本历史脉络1、古典时期:古希腊罗马文论文论的主流是模仿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神学时期:中世纪文论“经为寓意”说和“诗为寓意”说:阿奎那、但丁3、复苏时期:文艺复兴文论为诗辩护、悲剧理论、小说理论、艺术真实和想象:薄伽丘、卡斯特尔维屈罗、塞万提斯、莎士比亚4、展开时期:17—18世纪文论新古典主义文论以古希腊罗马文艺为经典和范本,强调服从权威、规范与统一,据此为文艺制定法则。

“三一律”。

启蒙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伏尔泰提倡古典主义传统;卢梭认为科学与艺术毁坏德行,主张“回到自然”;狄德罗提出文学的逼真性原则,严肃喜剧取代古典主义喜剧;鲍姆嘉通强调诗的感性构思方式、修辞对诗意的作用;莱辛批评古典主义的“诗画同一”说和“单纯肃穆”的审美趣味,,把人的动作和行动提到首位,倡导市民戏剧;赫尔德提出用民间诗歌的再生来复兴诗歌,发扬民族文学传统;维柯注重原始人的诗性思维。

5、德国古典时期康德提出了艺术是自由的游戏、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等观点;歌德认为艺术模仿自然又高于自然,首创“世界文学”的概念;席勒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论述了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探讨)、首次提出悲剧冲突论;黑格尔提出艺术分为象征的、古典的、浪漫的三种类型也是三个历史阶段的艺术史观念,在悲剧冲突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善两恶的冲突”的悲剧本质说。

6、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浪漫主义追求理想的表现,强调想象和情感的巨大作用,鼓吹天才和个性解放,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创造,崇尚自然,宣扬“回到自然”。

现实主义文论方面,巴尔扎克主张文学应像镜子一样,照生活原样表现世界,提出现实主义典型理论;司汤达提出文学就是社会的表现和文学的真实是虚构的真实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别林斯基提出文学的真实性、典型性、完整性三原则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的观点;杜勃罗留波夫将现实主义文论发展为真实性、典型性、形象性三原则;托尔斯泰主张文学要忠实地按照实际生活原样再现生活,文学的典型化原则。

西方文学理论(1)

西方文学理论(1)

西方文学理论导言1、西方文学理论的分期划分的标准:社会历史文化的不同。

(1)古典时期:古希腊罗马文论、中世纪文论、文艺复兴文论、新古典主义文论(2)近代文论:启蒙主义文论、德国古典文论、浪漫主义文论、实证主义、自然主义(3)现代文论时期: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意象派诗歌、心理分析文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存在主义、英美新批评文论、结构主义文论(4)当代文论时期(后现代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读者接受文论、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结构主义文论、后现代主义文论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论1、古希腊文论是西方文论的源头。

2、古希腊文论大致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达到高峰。

代表人物:(1)毕达哥拉斯(2)赫拉克利特、(3)德谟克利特(“艺术是模仿自然的产物。

”)、(4)苏格拉底(时代的分界点。

将模仿论具体化。

“艺术需要再现肉体和精神都美的人”“艺术家不仅应该模仿对象的外形,还要模仿对象的心灵。

”)3、柏拉图代表作《伊安篇》《会饮篇》《理想国》。

4、理念与模仿(柏拉图的模仿论)(1)、理念论是柏拉图整个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2)、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基础提出了颇具特色的艺术模仿论。

(3)、在柏拉图看来,艺术作为模范的模仿,无法达到真理性的认识。

5、文艺的社会作用(1)、作为一个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哲学家,柏拉图从他的政治理想出发,提出文学艺术必须为完善公民的品德服务,进而为建立理想国的目标服务。

(2)、鉴于模仿文艺的巨大危害,柏拉图主张建立严格的文艺审查制度。

6、诗的迷狂7、柏拉图认为,不同于画家和雕刻家,也不同于工匠型诗人,真正的诗人在神灵感发的迷狂状态中,不靠模仿的技艺就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8、柏拉图是西方文论史上最早对灵感与迷狂现象做出生动描绘和系统研究的人。

9、著作《诗学》《修辞学》10、模仿论(1)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起源于人的模仿天性和天赋的美感能力。

(2)文艺模仿对象是现实人生。

西方文论阅读书目

西方文论阅读书目

古代文论部分:柏拉图《文艺对话录》亚理斯多德《诗学》贺拉斯《诗艺》莱辛《拉奥孔,论诗与绘画的界限》歌德《与爱克曼谈话录》席勒《审美书简》康德《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美学》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丹纳《艺术哲学》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艾布拉姆斯《镜与灯》缪朗山《西方文艺理论史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人民出版社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商务印书馆叶秀山《思·诗·史》,人民出版社卡伦《艺术与自由》,工人出版社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下,上海译文出版社伍蠡甫、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上中下,北京大学出版社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塔达基维奇《西方美学概念史》,学苑出版社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1—5,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西方文论阅读书目第一讲概述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陕西师大,1987(《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王逢振译,中国社科,1988)朱立元主编《现代西方美学史》,上海文艺,1996(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大,1997)朱狄《当代西方艺术哲学》,人民,1994(6)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北京大学,1994胡经之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中国社科,1988马新国主编《西方文论史》,高等教育,1994杰弗森等《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概述与比较》,湖南文艺,1986冯黎明等编《当代西方文艺批评主潮》,湖南人民,1987赵一凡《欧美新学赏析》,中央编译,1996王逢振等主编《最新西方文论选》,漓江,1991伍蠡甫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北京大学,1994(1987)蒋孔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上下,复旦大学,1987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上海译文《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北京大学,2000年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第二讲形式式义与新批评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三联,1992《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漓江,1989巴赫金《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全集第二卷,河北教育,1998詹姆逊《语言的牢笼-结构主义及俄国形式主义述评》,百花洲,1995 赵毅衡《新批评-一种独特的形式文论》,中国社科,1986(88)《新批评文集》,中国社科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瑞恰兹《文学批评原理》,百花洲,1992燕卜逊《朦胧的七种类型》,中国美术学院,1999第三讲精神分析及原型批评弗洛伊德著作《弗洛伊德论美文选》,知识出版社,1987巴赫金《弗洛伊德主义》,全集第一卷,河北教育,1998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上海译文,1987 卡尔文等著《弗洛伊德心理学与西方文学》,湖南文艺,1986弗洛依德《梦的解析》荣格《现代灵魂的自我拯救》,1987叶舒宪选编《神话-原型批评》,陕西师大,1987弗莱《批评的剖析》,百花文艺,1998《诺思洛普·弗莱文论选集》,中国社科,1997弗莱《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北京大学,1998第四讲接受理论姚斯《走向接受美学》,见《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1987耀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上海译文,1997加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上海译文,1994费什《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科,1998赫施《解释的有效性》,三联,1991艾柯等《诠释与过度诠释》,三联书店,1997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三联书店,2007第五讲巴赫金的文化诗学钱中文主编《巴赫金全集》,河北教育,1999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霍奎斯特、克拉克《米哈伊尔·巴赫金》,人大,2000孔金、孔金娜《巴赫金传》,东方出版中心,2000刘康《对话的喧声》,人大,托多罗夫《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百花文艺,2001第六讲结构与解构卡勒《结构主义诗学》,中国社科休斯《文学结构主义》,三联,1988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上海译文《结构主义神话学》,陕西师大,1988《结构-符号学文艺学》,文化艺术,1994马丁《当代叙事学》,北京大学,1990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卡勒《论解构》,中国社科,1998《美学文艺学方法论》下(库勒、巴尔特文章,85)、续集(托多罗夫、热奈特文章及评论,87),文化艺术保罗·德曼《解构之图》,中国社科,陆扬《德里达·解构之维》,华中师大,1996格里芬《后现代精神》,中央编译出版社第七讲法兰克福学派《现代美学新维度-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论文精选》,北京大学,1990詹姆逊《马克思主义与形式》,百花洲,1995(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库塞)冯宪光《“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重庆,1997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江苏人民出版社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重庆,1990(3)王才勇《现代审美哲学新探索-法兰克福学派美学述评》,人大,1990第八讲新历史主义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1991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三联,1997徐贲《走向后现代与后殖民》,中国社科,1996《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社科,1999玛丽·伊格尔顿编《女权主义文学理论》,湖南文艺,1989麦克拉肯主编《女权主义理论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怪异”理论(先锋译丛2)》,天津社科院出版社,2000。

西方文论

西方文论

西方文论史复习资料考试题型:1.选择: 2分×10个=20分2.填空: 1分×10个=10分3.名词解释: 5分×4个=20分4.简答: 10分×2个=20分5.论述: 15分×2个=30分古代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主义)第一章古希腊的文艺理论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第一节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美是数与数之间的和谐,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

2.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

把“火”看作宇宙万物的本源。

他认为宇宙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组成。

他说:“人不能两次走入同一河流。

”首先提出“艺术摹仿自然”的论点。

3.德谟克利特的摹仿说。

发展了赫拉克利特,探讨了文艺的审美功能,提出了审美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

4. 苏格拉底丰富了“艺术摹仿自然”,得出了“美在功用”的原则。

第二节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一、柏拉图对文学本质的认识—理式论摹仿说1、“理式”的基本含义“理式”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他所说的“Idea”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

这种本体是一种由低向高的体系,越往上,理式越完美,而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善,善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神的化身。

这样一个精神的理式体系又是和现实的自然世界相对应的,现实的“床”是理式的床的影子,是理式造出来的具体的特殊外在形象。

他以理式论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靠性,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现实世界是以理式世界为蓝本的,只有“理式”才是真实的存在。

人要获得知识,认识真理,不需要经过感觉,只需要对理式的领悟。

2、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柏拉图认为,文艺摹仿自然,只能摹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

举例:在《理想国》卷十中,柏拉图以床为例来说明他的理论。

他认为,有三种床:第一种是床之所以为床的“理式”;第二是木匠依床的理式造出来的个别的床;第三是画家依木匠造出的个别的床绘画出的床。

西方文论总结资料

西方文论总结资料

西方文论一、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重要概念:美:“美感〞、“魅力〞、“和谐〞艺术:泛指人类的创造活动,并且根据消耗体力的程度来区分高低,轻那么自由。

摹仿:最初意义为宗教祭祀活动中激情的表达,后来德谟克利特将其称为摹仿自然,亚里士多德后为借鉴古人。

净化〔宣泄〕:通过歌舞乐将内心的激情摹仿出来,灵魂得到解脱净化。

〔亚里士多德〕2、前柏拉图时代的美学和文论毕达哥拉斯学派:时间及政治主张:公元前六世纪兴起,主掌智慧与权利应当合一。

主要观点:数即宇宙,万物的起源是一,强调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描绘的准确性。

道德目的:将世界化为数字的秩序。

以和谐的比例安排生活到达净化。

〔第一次出现净化〕审美理想:一定比例或者对称〔“恰当排列〞〕——最根本的美学命题。

特殊提醒:1、心灵秩序与宇宙秩序的对应产生审美愉悦。

2、人类心灵对宇宙和谐的感知才能,成为摹仿成功的原因。

赫拉克利特:以一种独立的角度深化了毕达格拉斯学派的和谐说,强调“对立产生和谐〞〔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解〕。

“艺术为人的自然。

〞德谟克利特:摹仿以自然为对象,追随自然,主张“经历〞创作论,不强调“神赐灵感〞。

智者学派:由自然哲学转向人类哲学,强调在主观性相对性感觉的审美体验。

普罗塔哥拉斯:美的相对性阐述“人是万物的尺度〞,没有绝对的美丑。

高尔吉亚:西方文论史上第一个讨论“艺术幻觉〞问题的人,由于其自身的不可知论,认为艺术只能制造幻觉,或者欺骗。

苏格拉底:1、对于美的普遍性认识与讨论,用否认的方式渐进地定义“美〞。

2、论辩方法:反问〔抓住对方谈话中的矛盾,迫使对方成认自己对原以为熟悉的事物一无所知〕、归纳〔归谬或者证伪,对片面见解的层层否认〕、诱导〔助产,通过启发和比喻,诱导〕、定义〔概括性质的说明〕。

3、目的:提醒真理,探求“善〞本身。

在社会之中便是道德。

“知识即道德,无知即罪恶,道德即幸福〞〔认识和实用的利己主义——尼采〕——典型的功用论。

4、美与善的关系:美中必然蕴含着善。

西方文论doc

西方文论doc

1、西方文论:主要指发源于古希腊的西方两千五百多年的文学理论遗产(一)、在一些哲学家、宗教家、政治家(但丁)、美学家的著作中的文艺理论论著;(二)、诗人、作家著书立说谈他们的文学见解;(三)、19世纪以后才有的专门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写的文艺理论专著3、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4、近代文论:启蒙主义——自然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有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6、后现代文论: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7、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

8、希腊神话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9、古希腊文学中的瑰宝还有两部著名的史诗《伊利亚特》即荷马史诗和《奥德赛》。

10、悲剧在古希腊起源于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祭祀表演好民间歌舞悲剧一词在希腊文里是“山羊之歌”的意思,与祭祀时用山羊作牺牲相关。

公元前5世纪前后,希腊悲剧最为兴盛。

11、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理论(数的模仿)提出了“大宇宙”和“小宇宙”概念12、赫拉克利特是西方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奠基人赫拉克利特--------“人不可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首先提出“艺术摹仿自然”的论点13、德谟克利特是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探求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家-----------“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我们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14、苏格拉底西方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奴隶主贵族派思想家。

他哲学的中心思想是神学目的论。

认为宇宙自然是由神创造的,人也是,神创造自然和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全部欲望提出如何创造美的形式的问题:“如果你想画出美的形象、、、、、、使全身中每一部分都美呢?”这是早期的典型化理论的萌芽。

西方文论史名词解释

西方文论史名词解释

西方文论史名词解释西方文论史是对西方文论发展历史进行研究的学科。

以下是几个西方文论史中的重要名词解释:1. 古希腊文论:古希腊文论是西方文论的开端,它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社会。

古希腊文论家主要关注文学和文艺作品的特点和形式,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文论理论,如“模因派”和“三一原则”。

2.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西方文论史上的重要时期,时间跨越了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学和文化进行了研究和推崇,这对西方文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到18世纪的文论思潮,它强调规则、秩序和对古典文学的模仿。

古典主义对于西方文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在之后的文艺复兴时期影响了许多文学作品。

4.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9世纪时古典主义的反对者。

浪漫主义注重个人情感和主观体验,并赞美自然、热爱自由和追求原创性。

浪漫主义对西方文论带来了突破性的变革,鼓励了创造力和个人独立性的发展。

5.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20世纪兴起的一种文论理论,它强调文本的结构和内部关系的重要性。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不是由作品的内容决定的,而是由文本的结构和符号系统决定的。

6.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的文论思潮,它对现代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后现代主义强调“没有中心”和“没有固定的真理”,鼓励多元化和去中心化的文学创作。

7. 女性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是对文学作品中性别不平等和压迫的批判和探讨。

女性主义批评关注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女性作者的地位,倡导女性权益和平等的发展。

西方文论史的各个时期和理论都对西方文学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文论研究起到了指导作用。

了解这些重要的名词和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西方文论的发展和变迁。

西方文论史教程

西方文论史教程

西方文论史教程西方文论史教程一、古希腊文论1、古希腊文论早期历史:古希腊文身文学的发展可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其影响蔓延到罗马时代,介绍了古希腊哲学家西格玛之作,及罗马意识形态家赫拉克勒斯等主要文学作家和诗人概述。

2、古希腊文论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古希腊文论涉及到了诸如心理学、比较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神话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主要讨论包括历史和文学运用、文体、表达美学,以及传统文化收藏、文学创作、文学形态学等古希腊文论话题。

二、中世纪文论1、中世纪文论的发展历史:中世纪文学的发展始于公元451年,结束于1453年,中世纪文学给我们提供了关于佛本斯学说,神学与撰写礼节书,以及玛丽安娜文学读本等许多著作。

2、中世纪文论中涉及的主要问题:中世纪文论涉及到了诸如教会历史、宗教文学、宗教礼仪等多个领域。

传统文学作品的收集,对于这个时代的文学流派、文体、表达美学与写作技巧进行探究,以及对宗教神性的崇拜,等话题也在中世纪文论中有所涉及。

三、文艺复兴时期文论1、文艺复兴时期文论的发展历史:文艺复兴时期文论是一个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从14世纪到17世纪,瓦萨洛尼、道格拉斯、费尔南多、拉米等艺术家不断开拓文艺复兴时期文论的新领域。

2、文艺复兴时期文论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文艺复兴时期文论在研究诸如哲学、历史、文学、绘画等多个学科领域,具体讨论内容涉及宗教艺术创作,以及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流派、文体、表达美学等话题。

四、近代文论1、近代文论的发展历史:近代文论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此时正如此时英国和法国那样,开始受到近代经济、政治活动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2、近代文论中涉及的主要问题:近代文论旨在探讨西方文学的修辞法、文学艺术价值观以及时局文学趋势的发展等问题,具体讨论包括文学行为的审美价值、文体样式的变化、文学及其艺术性成分的分析等。

西方文论_精品文档

西方文论_精品文档

西方文论论西方文论史上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理论的不同侧重摘要:流传于以欧洲为主兼及北美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即西方文论,它以西方哲学为基础,通过西方美学,与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纵观西方文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过程,其线索和脉络可以大致分成为“四大时期”,每一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理论主导和侧重。

不同时期的文学理论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理论的焦点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然而文学活动四要素却始终贯穿于其中并主导着文学理论的发展推进。

关键词:西方文论四要素发展分期侧重西方文论是一个与东方文论相对的概论,指的是以欧洲为主体的、包括北美的广大地区的文学艺术理论,一般说来是以西方哲学为基础,通过西方美学与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

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M。

H。

艾布拉姆斯(M.H.Abram)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个要素的著名观点,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艺术家、世界(自然、生活)、欣赏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这种对文学活动的分法为人们普遍接受。

而统观西方文论史,文学理论的不同时期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理论的焦点侧重也是随着时代的的变化而变化。

一、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及其关系(3)作品,作为显示世界的“镜”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灯”,作为作家的创造物和读物的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作品既是作家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示,又是读者接受的对象。

二、西方文论史的发展分期西方文论发展的历史过程,其线索和脉络可以大致分成为“四大时期”:(一)古典主义文论时期,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神学神秘主义文论。

这一时期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是公元前6世纪,公元14世纪;(二)近代文论时期:大致是公元15世纪,公元19世纪后期。

包括文艺复兴人文主义、17世纪新古典主义、18世纪启蒙主义文论、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论和19世纪40,60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文论。

西方文论总结资料

西方文论总结资料

西方文论一、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重要概念:美:“美感”、“魅力”、“和谐”艺术:泛指人类的创造活动,并且根据耗费体力的程度来辨别高下,轻则自由。

摹仿:最初意义为宗教祭祀活动中激情的表达,后来德谟克利特将其称为摹仿自然,亚里士多德后为借鉴古人。

净化(宣泄):通过歌舞乐将内心的激情摹仿出来,灵魂得到解脱净化。

(亚里士多德)2、前柏拉图时代的美学和文论毕达哥拉斯学派:时间及政治主张:公元前六世纪兴起,主掌智慧与权力应当合一。

主要观点:数即宇宙,万物的起源是一,强调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描述的精确性。

道德目的:将世界化为数字的秩序。

以和谐的比例安排生活达到净化。

(第一次出现净化)审美理想:一定比例或者对称(“恰当排列”)——最根本的美学命题。

特殊提醒:1、心灵秩序与宇宙秩序的对应产生审美愉悦。

2、人类心灵对宇宙和谐的感知能力,成为摹仿成功的原因。

赫拉克利特:以一种独立的角度深化了毕达格拉斯学派的和谐说,强调“对立产生和谐”(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解)。

“艺术为人的自然。

”德谟克利特:摹仿以自然为对象,追随自然,主张“经验”创作论,不强调“神赐灵感”。

智者学派:由自然哲学转向人类哲学,强调在主观性相对性感觉的审美体验。

普罗塔哥拉斯:美的相对性论述“人是万物的尺度”,没有绝对的美丑。

高尔吉亚:西方文论史上第一个讨论“艺术幻觉”问题的人,由于其自身的不可知论,认为艺术只能制造幻觉,或者欺骗。

苏格拉底:1、对于美的普遍性认识与探讨,用否定的方式渐进地定义“美”。

2、论辩方法:反问(抓住对方谈话中的矛盾,迫使对方承认自己对原以为熟悉的事物一无所知)、归纳(归谬或者证伪,对片面见解的层层否定)、诱导(助产,通过启发和比喻,诱导)、定义(概括性质的说明)。

3、目的:揭示真理,探求“善”本身。

在社会之中便是道德。

“知识即道德,无知即罪恶,道德即幸福”(认识和实用的利己主义——尼采)——典型的功用论。

4、美与善的关系:美中必然蕴含着善。

西方文论史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史复习资料

一、柏拉图:(古希腊)理式论摹仿说:是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理式”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是一种由低向高的体系,最低的理式是具体事物的理式,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善,是神的化身。

柏拉图以理式论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靠性,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现实世界是以理式世界为蓝本的,只有“理式”才是真实的存在。

人们要获得知识,认识真理,不需经过感觉,只需对理式的“领悟”。

“文艺是自然的摹仿”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

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是唯心主义的。

但就摹仿说的发展历史来说,它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早期的摹仿说。

他以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改变了传统的“文艺摹仿自然”的内涵,否定文艺的真实性,否定现实生活是文艺的源泉。

文艺社会功用说:认为作为各城邦国家公民教育教材的诗和文艺,如果不符合对青年和成年人的教育要求,也要被删除、被禁止。

主张把理智和情感对立起来、把政治教育效果确定为审查文学艺术第一标准,要求艺术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

他对文艺的社会功用的认识,是从他的奴隶主贵族派的政治理想得出的。

他的文艺功用说是他的政治理想在文艺理论上的体现。

他从文艺要培养“城邦保卫者”的立场出发,要求文艺为贵族奴隶主的政治服务,故而否定了摹仿艺术的作用。

灵感说:在古希腊时期,“灵感”的基本含义是“神助”、“灵启”、“陶醉”、“迷狂”等,柏拉图把它集中运用到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从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获得灵感的过程三个方面予以解释。

灵感的源泉主要是“神灵附体”或“神灵凭付”;灵感的表现是迷狂;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这种回忆能够把握住事物的真实体,达到对理式世界的正确认识。

柏拉图的“灵感说”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它既有唯心主义的神秘色彩,又包含着对文学艺术活动特征认识的真知灼见。

迷狂说(灵魂回忆说):1、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

2.《西方文论》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文论

2.《西方文论》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文论
4、悲剧冲突的根源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冲突的根源在于悲剧主角的 过失。悲剧主角既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他之所 以由顺境转入逆境,“之所以陷于厄运,不是由于他为 非作恶,而是由于他犯了错误”。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
评价: 意义: 亚里士多德把悲剧冲突的根源归于人的行动过失而
非神秘的命运力量,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局限: 但是他只把悲剧归之于个人的原因,没有认识到悲
第二,由悲剧预期的效果决定。悲剧期望达到的效果是 引起人们的怜悯与恐惧并将这种感情净化。剧作家即使运用各 种语言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也未必能产生悲剧的效果。相反 ,只要情节安排得当,展现出人物由幸福转入不幸的厄运,就 能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
具体的社会历史原因:
一方面,在亚里士多德生活的年代,绝大部分悲剧 作品都以情节为中心而非以性格为中心,亚里士多德的 悲剧理论作为对那个时代的悲剧创作经验的总结,更加 重视情节是不足为奇的。
第一节 柏拉图
3、评价
意义: 作为西方最早深入探讨文艺与政治关系的理论家,柏
拉图高度重视文艺的社会功能,尤其是政治教化功能。 局限: 柏拉图的问题在于他过于强调文艺的政治功能,以致
几乎取消了文艺的审美功能。事实上,文艺的政治功能 和审美愉悦功能并非完全不相容,后来古罗马的贺拉斯 提出的“寓教于乐”理论就对柏拉图的理论作出了纠正 。
悲剧的六个构成要素:情节、‘性格’、言词、‘ 思想’、‘形象’与歌曲)
(亚里士多德《诗学》第六章)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
2、悲剧的灵魂——情节
亚里士多德认为情节比性格重要的原因:
第一 ,由悲剧的目的决定。悲剧的目的不在于模仿人 的品质,而在于模仿人的行动、生活、幸福与不幸。人物的品 质由他们的性格决定,但他们的幸福的文艺的危害

西方文论-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

西方文论-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

. 欢迎同学们西方文论西方文论西方文论序言所谓西方文论,指的是流行于以欧洲为主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功能、结构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

西方文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亚里士多德《诗学》于公元前4世纪成书并得以广泛流传以后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问。

也正因为如此,文学理论(文论)在西方一直被称为“诗学”。

一、西方文论的源头西方文论的直接源头是古希腊文论,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论。

古希腊形成了以天人相分追求知识的科学型文化和向外求真的科学型美学;整个古希腊在文学本质上就是以模仿说为基调。

中国天人合一的伦理型文化造就了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因而中国传统文论主张的是“诗言志”“诗缘情”“文以载道”。

孟子讲:“尽心、知性、知天”“心之官则思……此天之所与我者”《周易》“与天地合德”;董仲舒“天人感应”;[宋]张载、朱熹西方文论发源于古代希腊文论,因而,古希腊的古典主义文论就成了西方文论的重要根基和范式。

古罗马的古典主义是对古希腊古典主义的定型化,因而,一般都把二者称为古代古典主义。

19世纪以前,西方文论以古典主义为主导倾向。

其表现是:一方面,后世的古典主义是在新的时代的变种;另一方面,古希腊的理论在新的时期变换了一下说法。

西方文论的源头西方文论的源头除古希腊外,还应了解的是1、中世纪文论:它受基督教神学的控制和影响,形成了神秘主义文论,追求形而上的思辨,探讨终极关怀问题,把真善美结合起来。

2、康德,他在西方哲学、美学、文论上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许多理论主张都打上了康德的印记。

二、西方文论的分界1、古典和现代的分界西方文论的发展,以19世纪为大的分界,19世纪以前为古典主义,19世纪中叶以后为现代主义2、现代和后现代的分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整个欧洲、美国等西方世界的社会、文化、文学进入到了“后现代”时期。

(文学上的后现代主义)古典主义形成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潮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论史》重点整理一、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㈠柏拉图的灵感说⒈灵感的基本含义是“神助”、“灵启”、“陶醉”、“迷狂”等。

⒉柏拉图对灵感的解释(“神灵附体”、“迷狂”、“灵魂回忆”)⑴灵感的源泉是“神灵附体”或“神灵凭服”。

《伊安》神→诗人→诵诗人→听众⑵灵感的表现是迷狂(根源是“神力凭附”)。

《斐德若》四种迷狂:预言的迷狂,教义的迷狂,诗兴的迷狂(灵感的表现),爱情的迷狂。

⑶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理式世界的回忆(灵魂回忆)。

《斐德若》灵感的获得,虽然有“尘世的美”的引发,但并不是来自尘世的现实美,而是在被尘世现实美引发后,又把现实尘世美“置之度外”,使灵魂直接对上界真善美世界进行回忆,直接把握事物的真实体,把握真善美,而不是进行外形的“摹仿的摹仿”,这时,才能吟诵出伟大的诗篇。

⒊柏拉图灵感说的矛盾:神秘主义理式论和熟悉诗、热爱诗人的矛盾。

两种文学艺术:①理式的摹仿的摹仿的文学艺术反对②完善的灵魂对最高理式回忆所产生的文学艺术认同,但举例却是①⒋柏拉图灵感说的价值⑴灵感是文艺活动中存在的特有现象,优美的文艺作品不是学习所得,而是灵感的产物。

⑵确切地描述了诗人和艺术家在创作中的重要感染力(文艺创作与技术制作的区别)。

⑶灵魂回忆说揭示出创作是离不开现实的触发,但又不停留于其中,努力创作出有普遍性的理想美。

㈡《理想国》中为摹仿艺术者开列的罪状⒈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不能把握真理。

(即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⒉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为青年做坏事提供辩解的理由。

诗人对完美的神和没有缺点的英雄的亵渎和中伤,对城邦保卫者不利。

⒊诗人为了讨好群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使“城邦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

他认为人性由“理性部分”,和“无理性部分”组成,悲剧正是迎合了后者,通过给人以快感,助长人的感伤癖和哀怜癖。

此外,柏拉图指责喜剧投合人类“本性中的诙谐欲念”。

“结果就不免于无意中染到小丑的习气。

”为建立贵族奴隶主的理想国,柏拉图向诗人下了逐客令。

二、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㈠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诗学》第六章):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㈡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⒈悲剧的含义(定义与其他种类艺术比较得到):⑴媒介:演员、歌曲和韵文交替使用⑵对象:好人的严肃行动。

⑶方式:“动作摹仿”⑷社会功用:“借以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

⒉悲剧情节和人物性格(悲剧的六个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象和歌曲)⑴情节重于性格,是由悲剧模仿的对象(人的行动)决定的。

行动表现了性格⑵情节重于性格由悲剧的目的决定。

组织情节,靠“突转”“发现”实现“惊心动魄”。

⑶剧中人物品质由性格决定悲剧人物的性格特点是:1.性格必须善良;2.性格必须合适;3.性格必须与一般人相似;4.性格必须一致。

⑷对情节的与性格看法与他的伦理观相联系(性格从习惯中养成)情节与性格的辩证关系:①性格是过去行动的产物,行动是性格的意向②性格是潜在的,不是现实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表现⒊悲剧的布局(悲剧的情节安排或事件的安排)⑴“情节的整一性”,达到“结构完美”。

(赞美荷马、批评“穿插式”)⑵悲剧情节要有一定长度,“以易于记忆为限”⑶“突转”:使主人公突然由顺境急转为逆境的情节“发现”:让行动揭示主人公由顺境转为逆境的潜在的秘密的原因⒋悲剧冲突的本质——“过失说”⑴悲剧人物必须善良,不善良不能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之情。

⑵悲剧冲突的本质是好人犯了错误(情欲→错误):①明知故犯②不知误犯⒌悲剧的社会作用——“卡塔西斯说”(陶冶)Katharsis:①宗教学术语“净化”(道德教化)②医学术语“宣泄”(情感心理平衡)国内:<1>朱光潜“净化”①+②<2>罗念生“陶冶”(伦理),养成一种习惯三、贺拉斯《诗艺》的古典主义诗学原则贺拉斯是古典主义的奠基者。

古典主义,是指罗马的文艺要像古希腊的文艺学习,以古希腊的文艺为典范的文艺主张。

㈠借鉴原则(首要)。

即把古希腊文学作为典范来学习借鉴。

目的是创造罗马帝国的艺术。

㈡艺术创作的“合式”原则——贺拉斯为艺术创作从内容到形式确立的具体法则。

“合式”原则,主要指艺术上的协调一致、恰当得体,符合自然、符合情理、符合观众心理、符合艺术原则。

源于古希腊的史学和美学传统,其理论基础是柏拉图“有机统一说”和亚里士多德悲剧的艺术应该成为有机整体的“整一性”原则其社会根源是罗马贵族生活与意志、贵族审美理想情趣的体现。

所谓“合式”,就是要求在艺术上做到协调一致、妥贴得体,恰到好处,叫人感到合情合理,无懈可击。

它既包括形式的要求,也涉及对内容的要求,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⒈结构要虚实参差,毫无破绽,在内容、形式技巧、整体效果上要和谐一致。

⒉人物性格上要自相一致,合乎类型,合乎特征。

⑴人物的性格要与年龄相符;再现古代作品中的人物,要描写人们熟知的性格特征⑵人物语言要符合个人的身份和遭遇⑶要有高贵的内容与优雅的形式⒊大红补丁说:贺拉斯反对为卖弄文采而随意插入一些与整体不协调的、色彩特别绚烂的辞藻,他给这种与上下文不协调的、色彩特别绚烂的辞藻起了个绰号叫“大红补丁”(purpureus pannus)。

这一名词,及本文中其它只言片字,经后代特别是古典主义文学家的宣传,已成为文学批评和修辞学中的格言成语。

四、朗加纳斯《论崇高》中崇高的来源(五种因素)依靠天赋:⒈庄严伟大的思想。

这是崇高的首要条件,来自高尚的心灵⒉强烈激动的情感。

文学艺术是对伟大的人的思想情感的表现而非外在世界训练获得:⒊运用词藻的能力。

包括“思想的词藻”和“语言的词藻”⒋高雅的措辞。

与“藻饰”有联系,反对刻意雕琢,主张自然浑成⒌结构的堂皇卓越。

上述四方面的有机整体五、普罗提诺的三一原初原理(太一、心智、灵魂)㈠“流溢说”:万物本源“太一”(神、最高理式)依次流溢出宇宙理性、灵魂、感性世界。

流溢的层次越低,反映神的光辉越弱,因而越来越不完善,在感性世界中最后遇到的物质与“太一”或神完全对立,因而是万恶之源。

㈡神是美和艺术的来源⒈此岸世界(现实世界)的美根源在彼岸世界(神)——理念流溢某物使其分有理念而美⒉艺术先于人的经验存在,艺术家在神的支配下创造艺术品,是艺术创造了艺术家神→艺术→艺术家→艺术品(流溢)㈢对艺术美的关照凭心灵和理性⒈对美的事物的认识要通过感官,但要把握事物美的本质,把握精神领域更高级的美,尤其是把握神的美,就不能只是通过感官,而是要凭心灵和理性。

⒉⑴观看凭眼睛,关照凭分有神的美的理念的心灵。

⑵对艺术和美的关照是为了心灵的感悟,达到神的境界。

⑶要使自己心灵美,抛弃尘世物质的羁绊,鄙视、远离感官肉体的享受,清洗心达完善㈣对摹仿说的新解释“艺术不是单纯地再现我们所见到的东西,而是返回到产生自然本身的那些理念。

”六、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文艺观㈠摹仿自然即摹仿上帝的创造⒈上帝创造了艺术家,艺术家的创作就是对上帝的摹仿,因自然万物是上帝创造,所以只有摹仿自然才能掌握上帝的“技巧”。

⒉美的三要素理论⑴完整(完美),不完美的东西就是丑的⑵适当的比例或和谐⑶鲜明,鲜明的颜色是公认为美的㈡美与善、艺术与道德的区别⒈美与善(本质相同,“二者建立在同一真实的形式上面”)的区别⑴善是与人的各种目的、功利、欲望相对立的性质(“四因说”的“目的因”)⑵美只与“形式”相关,与知识对应,只引起人的快感(“四因说”的“形式因”)⒉艺术与道德的区别⑴艺术家的目的是创作美的作品,目的与道德无关,人们的评论与道德也没有关系⑵道德关涉到的是“人生的总目的”⑶艺术家从事特殊目的的活动(创作)客观上有损于道德与有意把人引入迷途不同㈢《圣经》的象征意义文学语言和神学语言都具有象征性,不能直接反映事物之“理”,应该通过形象的象征意义把握诗和神学的真谛。

七、文艺复兴时期“三一律”的提出者及其内容卡斯特尔维屈罗在《亚里士多德〈诗学〉诠释》中提出“三一律”。

“三一律”的内容:“事件中的地点必须不变”,“表演的时间和所表演的事件的时间必须严格地相一致”,“事件的时间不超过十二小时”,在有限的时间和地点内“完成主人公的巨大幸运转变”。

八、布瓦洛《诗的艺术》中倡导的三大理论原则1、理性的原则——崇尚人性,是整个古代文论的出发点和基础布瓦洛强调的理性是笛卡尔主义的理性,理性或良知是与生俱来、天然均等的,是普遍人性的一部分。

只有抓住普遍永恒性的作品才是美的。

理性是艺术达到完美的最高尺度,是创作与批评的最高原则。

理性之所以重要在于它能帮助诗人正确认识事物的关系、程序、条理,可以帮助作家写出有条有理、合乎情理的文章。

人们凭借理性判断是非真伪,凭借理性从善避恶,求得真理。

真理是理性的产物。

美的东西必然是符合理性的,理性=真实=美。

⑴理性原则的基本内容①理性是文学的基础和灵魂,也是文学的目的,遵从理性是艺术达到完美的根本途径。

②走理性之路很难,而偏离理性,文艺会走向堕落。

③理性是区别文艺作品的唯一标准。

⑵具体操作中理性原则的要求①在处理文艺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上贯彻理性原则,即形式必须无条件服从内容。

②在处理戏剧冲突上贯彻理性原则,即感情要服从理性。

③在具体创作上贯彻理性原则,构思清楚,思路明晰,剪裁完整统一,语言通顺文雅。

④在批评中贯彻理性原则,把理性作为评价作品高低优劣的唯一标准。

2、自然的原则(摹仿自然)布瓦洛的“自然”指的是天生具有永恒意义的自然人性,是一种抽象的常情常理。

摹仿的自然是作为理性原则的一个补充、用理性的方式表现自然的内容,自然的就是理性的,普遍的就是永恒的。

⑴摹仿自然要尽情尽理。

艺术真实是逼真可信的摹仿事物,反对在艺术当中出现怪诞、神奇的事物。

⑵在人物上要求描写定性与共性,要写出人物的类型。

主张写某种道德思想、品格的类型性格,写与一定年龄相称的性格,不允许描写性格的任何发展变化。

⑶题材上主要描写“城市”和“宫廷”。

对城市要加以认识,对宫廷则认真研究,下层人的普通生活不在“自然”范围之内。

3、古典的原则——从崇尚古典的原则出发,对大家的作品进行批判⑴遵循古典原则的原因——可以作如下表示:古希腊古罗马的作品(理性创造、摹仿自然)→古典(自然)=理性+自然→学习古典①历史证明古典作家的作品都是经过历史考量,是优秀的②实践证明法国当代优秀作家的作品大多摹仿古典③古典文艺之所以好,是因为其基本完美地体现了文艺创作的自然和理性原则⑵古典原则的要求①借用古典作品当中的人物和题材进行创作②手法上运用古典作品处理的艺术方法进行创作③在当代作家中树立古典主义权威的规范⒋对布瓦洛三大原则的评价(地位及影响)⑴进步:资产阶级的要求在文论上的发展把理性引入人性,是对中世纪神学文论的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