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歌创作的贡献
陶渊明的隐逸精神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隐 逸 之 风 古 已有 之 , 相 传许 由、 务 光 堪 为 隐 士 的初 祖 , 在 中 国文 学 史 上早 有 记 载 。而 中 国传 统 道 家 和儒 家思 想 则 是 古 代 隐逸 文 化 的源 头 ,对 催 生 文 人 们 的 隐 逸 之 风 有 着 重 要 作 用 。魏 晋 时期 , 玄学盛行 , 其 与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相结合 , 形 成 了独 特 的魏 晋 隐逸 文 化 。 而 陶渊 明无 疑 是 其 中一 颗 耀 眼 的
方面 :
二、 陶 渊 明 隐逸 精 神 的 内涵
陶渊 明的 归 隐 及其 生 活方 式 。 体 现 了 他独 特 的精 神 追 求 ,
其 隐逸 精 神 的 内涵 主要 表现 在 对 自然 的追 崇 、 亲事 耕 工 、 安 贫
乐道 、 享 受 天伦 之乐 四个 方 面 。 具体分析如下 :
适 性 的体 现 。
陶渊 明( 公元 3 6 5年 一 4 2 7年 ) , 东晋 著名诗人 , 中 国 隐 逸 文 化 的代 表 。其 四 十一 岁 辞 彭 州 县令 . 归耕垄 田, 至 六 十 三 岁 离世 , 此 间 不 涉仕 途 , 隐 居 田园 。陶 渊 明在 归 隐期 间创 作 了 大 量 诗 文 .其 归 隐 对 中 国 文 人 以 及 中 国文 学 都 产 生 了深 远 影 响, 诗人 “ 不为 五斗米折腰 ” 的精神 为文人们 所景仰 . 鲁 迅 称 其为“ 我们 中国赫 赫 有名 的大 隐 ” 。 陶渊 明称 自己 为 “ 幽居 士 ” , 其多次历经仕而隐 、 隐 而仕 . 最终还是选择 了“ 终 死 归 田里 ” , 为 后 人 留下 了一 个 飘 逸 淡 泊 的 隐 者形 象 。 那 么 , 仕 历 官 场 的 陶渊 明为 何 会 选 择 归 隐 田 园 呢 ? 究 其 原 因 . 主 要 有 以 下 两 个
古代诗人陶渊明的简介介绍
古代诗人陶渊明的简介介绍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虽然咏叙自然,但其中的思想境界却是深刻而独到的,其对于文学和政治方面的贡献不可忽视。
本文将对陶渊明的生平、作品和文学成就做简要介绍。
一、生平陶渊明,字元农,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汉建安年间(公元365年),祖籍浙江绍兴,却因早年家境贫困而流落福建。
他曾经做过州刺史、尚书,但因为痛恨当时的朝政不公、腐败等现象,于是离开官场,经历一段漂泊的人生。
在他隐居期间,他广泛阅读古今文化著作、品味山水之美、参悟天人之理,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
直到晚年,陶渊明才得以归隐愚公山,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歌作品,并以自己最爱的清静之地安息。
二、作品陶诗一共有咏物、咏景、咏人三类,包括《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读山海经》、《饮酒·其一》、《饮酒·其二》等著名篇章。
其中,《桃花源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以一种理想、幸福、安宁的生活方式,为人们描绘出了一个奇妙的桃花源世界。
这部小说所表现的理想社会,颇具鲜明的乌托邦色彩,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于人类理想生活的向往。
此外《归去来兮辞》所表达的思想同样为人津津乐道,这篇辞中描述了“途有戚戚兮”的逐梦,虽然路途遥远,但是焕发着不灭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念,这种精神正是菩萨志行的体现。
三、文学成就陶渊明不仅是古代文学家,更是一位前卫的文化传承者和革新者,他为中国文化传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的诗歌与传统文化精神相契合,善于表现崇高的人文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使他的作品充满了艺术性和美感。
他运用象征手法、意象描写与象征意义的寄托,赋予作品更深刻的意义和更丰富的内涵。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陶渊明既有诗歌创作才华,也有对于文字的独到理解,所写书信也充满了文学魅力。
在对于人类价值的探索与思考方面,陶渊明的绚丽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他以诗歌为媒介,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传达着对于社会、人类和宇宙的思考,反映着中国古代文学的思想和人文精神。
试述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气势恢宏而著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1.1 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特点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醉翁,是东晋末年至南朝的著名文学家。
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以清新淡雅、博大精深而著称。
他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崇尚自然、反对世俗,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清新脱俗、自然淳朴为主题,表现了对现实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非常突出。
他善于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风格独特,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
他的诗歌创作在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被誉为“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被广泛传诵,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1.3 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陶渊明在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开创了“田园诗派”,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受后世诗人的推崇和借鉴。
可以说,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二、陶渊明的影响2.1 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成为后世诗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唐宋以来,陶渊明的诗歌作品被广泛传颂,成为文人雅士模仿的对象,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在历代文人中,不乏因崇拜陶渊明而效其风格的诗人,其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2.2 对文学思潮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对我国文学思潮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崇尚自然,推崇超脱世俗的生活观念,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启发作用。
他提出的“归去来兮辞”思想,对后世文学家关于生活、自然、心灵追求的思考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4、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咏怀诗
• 主要有《饮酒》、《杂诗》、《咏贫士》、 《读山海经》等,围绕出仕与归隐矛盾,表现 了壮志未遂的苦闷的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 尚品格,也曲折暴露了黑暗。 • 这些诗中,贯穿着诗人对社会的认识和对人生 的体会,表现了他对尘俗的厌恶,对腐朽的统 治者的蔑视。 • 在一些诗篇中,他还以松菊、孤云自比,表现 了孤芳自赏、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但有些诗 篇,也流露出壮志未遂的苦闷无奈和乐天安命 的宿命论思想。
情、景、理的和谐交融。陶 情、景、理的和谐交融。 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 陶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 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 平淡无奇,然却创造了 陶渊明的诗歌不尚藻饰,不 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 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 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 其诗的主旨在于写意, 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 在于表达自己的心志、 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 情趣和人生体悟,而写 神的艺术效果。他善于提炼 景、叙事只是为意造境。 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 陶诗的许多作品达到了 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常用比 物我合 —、主客融合的 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 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 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做到情、景、理的交融 统一。
(3)、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 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习见常闻 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尚辞采,他的诗多采用白描 手法,稍加点染勾画,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 丽。朱熹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朱子语类 》)苏轼说他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 辙书》)又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 题跋》上卷《评韩柳诗》)元好问说他的诗:“一语天然 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三十首》)陶 诗除了这种基本风格外,还有一些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 式”(《且介亭杂文二集· 题未定草》)的诗歌。朱熹也 曾谈到他豪放的一面:“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 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 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朱 子语类》)
浅析陶渊明的诗歌、散文与辞赋创作
浅析陶渊明的诗歌、散文与辞赋创作陶渊明,是中国唯一完整存世的“五代诗人”之一,他在诗歌、散文以及辞赋三个领域都有着很高的成就。
一、诗歌1.风格特点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以宋代张耒为主要参照,采取近体宋詩方式,创造出一种含蓄而空灵的句式,体现出一种伤感而沧桑意境。
他以趣析古人思想为主,理性的文人追求的是道德完善,表达的时候,总是用虚境来完美地表达出情感的力量。
2.代表作品《饮酒》是陶渊明诗歌的最杰出之作,它歌颂了饮酒的自由快乐,也宣告了心境的自由和豁达,在韵律结构上组织得极为严谨有序,表达了自然畅快的情感和舒适勇敢的态度,是中国伟大诗人陶渊明有生以来写出的最完美之作,永在文坛发扬光大。
二、散文1.风格特点陶渊明的散文大多着眼于古诗文,且多装扮成士大夫的文体,但又弥漫着他一贯的情调与愁思,传布着他的自然历史观与道德宗教观。
他的文章既有讽刺的口吻,又带有优美的语气,所描述的常常令人惊叹。
他的散文话语,时而秉性坦白,时而缜密简洁,简而又不简,真而又非真。
2.代表作品陶渊明最出色的散文著作《桃花源记》以桃花源为一切极乐之境,掠影历史变迁、时代状况,融合了他自然道德思想之中,突破物竞天择的论调,渴求极乐的精神自由,提倡思想的自由与世俗的反抗。
文中内容充满了诗意的咏叹,深邃的内涵不仅深深影响了研究陶渊明的学者,在文学史的变迁中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辞赋1.风格特点陶渊明的辞赋,大多欣赏古代伟大的历史和礼仪文化,重温古人的渊博知识和豪迈行为,多数充满理性思索,文风严谨,句式周密,充满人文气息,绘声绘色地刻画出现实社会的喜忧情态,多又铺展出宏伟壮观的山川景色。
2.代表作品陶渊明著名的辞赋作品是《杂录颂》,其辞严谨,朴实无华,能有如此层次分明的生动表达,更是陶渊明的主观把握。
此赋象征了他内心的深刻思考,倾注了当代各家看法、政治风气。
文笔犹如极富节奏的歌唱,隆重地表达了他充满爱国精神的文辞,凸显出他坚贞的品德和勇武的精神,也成为历史上古训著作的重要补充。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之一,其文学成就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和典范。
本文将从陶渊明的生平、文学作品和影响力三个方面来阐述他的文学成就。
一、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庐江舒人,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大文豪、山水田园诗人、著名书法家。
自幼喜好读书,曾师从扬雄、刘伶等名家,广泛涉猎古今文学和诗歌。
随后,他离开城市,到深山老林里隐居,开始写作山水诗和田园诗。
此后,陶渊明不断创作,并通过其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时局的关注和对自然之美的崇敬。
他基于自己的人生体验,写下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温暖生命力的作品。
二、陶渊明的文学作品陶渊明的文学作品上承古人,下启后世,其作品以清新脱俗、真挚感人、富有哲理思考和文学价值为特点。
《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等作品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文学经典。
他的田园诗,以超然自在、宁静深邃、清新脱俗等著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例如,“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何惜乎南柯一梦?”这首《归去来兮辞》通过表达个人意志和人生态度,表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陶渊明的文学影响陶渊明的文学影响深远,他被誉为“东方诗坛的老莱子”,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诗歌风格自成一体,受到后世文学家和学者的广泛赞扬。
他的田园诗融入了哲理思想、道德思考和传统文化内涵,使他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也成为后世文学家和诗人的楷模和启示,启迪了他们对人生、自然等主题的思考和创作。
总之,陶渊明的文学成就是不可忽视的。
他深入生活、丰富内涵、崇尚自然、执著真理,创造出了一种独具魅力和价值的文学形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代表。
他的经典作品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具有永恒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陶渊明的艺术成就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陶渊明诗歌艺术成就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
(一)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
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
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
(二)陶渊明的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
他的诗歌语言虽然只是极普通的“田家语”,却是经过高度艺术提炼的。
而在这十分精粹的语言中又都含有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无论是自然风光,或是社会生活,都有着深厚的现实生活基础。
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这是写诗人的生活环境。
“贮”字虽只是一个平常的字眼,但用到这里却很形象很新鲜,中夏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瓮清泉苏轼说陶诗“似癯实腴”,正好说明了这个特点。
(三)陶渊明的一些诗歌还富有意境。
这在他的田园诗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如前引的《归园田居》第一首,我们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村落中的几缕炊烟,听见深巷的犬吠,树头的鸡啼,所有这一切还构成一种境界,它宁静安谧、淳朴自然。
这种特点的形成与诗人的创作方法密切相关。
诗人写作田园诗,目的并不在于客观地描摹田园生活,而是要强调和表现这种生活中的情趣。
困此,他在创作时并不是随意摄取田园生活的影象,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摄取到诗中来,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极不平凡的思想意境,它潜移默化,使人们感到亲切,又感到崇高。
苏轼说:“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
”所谓“奇趣”正是从意境中产生的。
由于他的诗有意境,因而也就全篇浑然一体。
这在艺术上又与汉魏诗的“气象混沌,难以句摘”不谋而合。
(四)陶渊明的诗歌由于内容不同,风格也不完全一样。
比如他的田园诗多半萧散冲澹,而《咏荆轲》等诗却豪放有力。
但后者虽然豪放,却又“豪放得来不觉”(朱熹语),和他的田园诗的平淡自然仍有相通之处。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谢安居士,东晋末年至南朝宋初年间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推崇的诗人,被誉为“诗圣”。
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以田园生活为主题,表现了作者恢弘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哲理思考,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珍贵遗产。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主题丰富多样: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主题广泛,包括田园生活、山水景观、友情、爱情、人生哲理等。
他以田园为背景,描绘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和自然景观,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2. 语言简练优美: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行云流水,富有音乐性和韵律感。
他善于运用对仗、夸张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美感。
3. 情感深刻真挚:陶渊明的诗歌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的烦恼都倾注在诗歌中。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为基础,真实地表现了他对人生、友情和爱情的思考和感悟。
4. 思想深邃独特:陶渊明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他关注人生的意义、命运的无常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通过诗歌反映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不满。
陶渊明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对后世的文人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以真挚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表达方式创作了一批经典的诗篇,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论陶渊明诗的美学成就
论陶渊明诗的美学成就陶明(365年-427年),是中国历史上著的文学家,他的诗作也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成就。
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在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创作风格以清新自然而脱俗,以诗情写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表达,映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展现了独特的文学美学价值。
首先,陶渊明的诗注重情感表达,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常常能深深触动读者的情感。
他的诗作“桃花源记”中对桃花园的描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呈现了诗人对人世间乱象的憧憬。
他的诗作《饮酒》中,通过对饮酒、赏月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他以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为主线,融入人情、社会思考,拉近了诗人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他的诗作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生状况的思考和表达。
其次,他的诗作强调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内化。
陶渊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丰富的意境。
例如在《归园田居》中,“桃李争妍,春色夺目;莺鹜满枝,平畴生动。
”以及《桃花源记》里“林麓桃李,三四之息;水流草长,六七之客”等描写中描绘出了壮美的自然风光,创设出了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
他的诗中常表现出作家对事物的主观情感的体验和衍化,通过对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内化,使得诗作显得更加抒情婉转,更能为读者心灵所共鸣。
此外,陶渊明的诗歌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形象的塑造。
例如《归园田居》中的“临水而筑室,开门而种树”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使读者能够产生亲身感受。
在《桃花源记》中,“或逶迤而前行,清且深,见底如镜”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可以使读者形象更加生动。
他多使用修辞手法来增添形象的美感和更好地展现自然景观。
最后,陶渊明的诗作富含哲理和概括抒发了他深厚的人生感悟。
他的诗歌也凸显出自然与人生、伦理、道德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归园田居》中对物产和自然景色的描写,总是富含着对人生、团圆、禅意的哲理概括。
可以说陶渊明的诗歌创作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态度和感悟,使得作品富含诗意,读来耐人寻味。
陶渊明诗歌艺术成就
陶渊明诗歌艺术成就陶渊明诗歌艺术成就引导语:陶渊明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自然、清新,富有韵味,历来被人赞颂。
下文就是有关他的诗歌艺术成就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了解学习。
陶渊明诗歌,从内容到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是独树一帜的。
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造了安静悠闲的田园境界田园诗是陶渊明的独创,这是他在中国诗歌创作领域所开辟的一个新园地。
他因此有”田园诗人”之称,是田园诗的开派者。
陶渊明不像一般隐士那样遁入山林,与鸟兽为伍,而是”结庐在人境”,选择了田园。
他是”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梁启超《陶渊明》),是一位”半农半读”(朱光潜《陶渊明》)的劳动者。
在陶渊明笔下,田园里的一草一木无不充满灵性。
他在这感到乐在其中。
秋菊、孤松、榆柳、桃源、良苗、新葵、桑麻、飞鸟、游鱼、狗吠、鸡鸣、南窗、荆扇、东篱、南山、平畴、远村、墟烟,又让他悠然自得。
耕田与为官、田园与官场形成对立,在这对立中,陶渊明寻到了理想人生的座标,也寻到了抒写人生的载体,获得了精神的愉悦。
这些平凡的农事村景一经诗人点化,便进入了安静悠闲的诗的境界,田园也不再是贫穷饥饿、劳累痛苦的所在,而是令人神往的乐园。
当然,这境界的得来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它是诗人对社会、人生苦苦求思而又不乏理想成分的结晶。
梁启超说:”‘辛苦无此比,常有好容颜’这两句话,可算得他老先生自画‘行乐图’......他的快乐不是从安逸得来,完全从勤劳得来。
”又说:”渊明是'农村美'的化身,所以他写农村生活,真是入妙。
”(《陶渊明》)陶渊明之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就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更多了。
(二)、形成了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平淡自然是陶渊明诗歌的基本风格。
这一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是诗人所表现的静穆平淡的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以及他处于这种环境中恬静自然的心情决定的。
陶渊明诗歌思想及艺术
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和影响一、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陶渊明诗歌内容比较丰富,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田园诗;(二)咏怀咏史诗。
(一)陶渊明的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是指陶渊明描写农村田园生活和田园风光的诗。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田园诗大作家。
陶渊明的田园诗真实地记载了那个时代的农村生活,透露了淳朴的田园气息,散发出浓郁的泥土芬芳,绘画出一幅幅农村生活的图画。
陶渊明田园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描写诗人躬耕田亩的作品。
《归园田居》五首是陶渊明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人“种豆南山下”,也许由于缺少耕作的技术,致使“草盛豆苗稀”,但他的劳动态度是认真的,清早下地,直至月升东方才归,露水打湿了他的衣衫,诗人也毫不在乎,他只希望秋天能有一个好收成。
诗用极经济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绘塑了一个封建士大夫躬耕田亩的动人形象。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正是在辛苦的劳动中,诗人明白了“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的道理。
随着诗人躬耕岁月的长久和生活的日益贫困,到了他五十二岁写《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诗时,他的思想认识更有所提高。
诗云:《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扬楫越平湖,汛随清壑回。
皭皭荒山里,猿声闲且哀。
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
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
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
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栖。
这里,诗人归隐初期叹苦嗟劳的情绪已让位给对收成好坏的担忧。
“不言春作苦”,当然不是不苦,但已无暇叫苦,唯一惶恐的是收成不好,眷眷于心的是秋收有望。
因为收成的好坏关系着生活的温饱。
“饥者欢初饱”,正是久饥后吃了顿饱饭的人的真切感受,这绝不是饱食终日的封建贵族文人所能有的体会!长期的躬耕田园,生活的日趋恶化,使他与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地接近,与劳动人民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简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内容摘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把田园生活的题材带进了诗歌中,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使田园诗在唐宋以来成为诗歌重要内容。而且,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之美而“开千古平淡之宗”。从而在文学史上奠定了其不朽的地位。他的作品除田园诗以外还包括散文和辞赋。从陶渊明的生平简历中可以看出,他的一生中为官时间不算太长,官职也不高,并且整个过程还是断断续续的。所以,确切地说,其十数年的为官期只不过是一个仕隐交替的过程。
这首诗借古喻今,热情的歌颂了荆轲刺秦王的英勇事迹,表现了诗人对强暴者的反抗精神和愤恨感情。这种“金刚怒目”式的慷慨激越与“悠然见南山”的闲适飘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陶渊明诗平淡自然中的语言锤炼。
陶渊明诗是质朴无华的田家语言和不饰雕琢的白描手法,看似“信手写出”,但这并不表明诗人对语言没有经过锤炼,其实这正是锤炼的结果,只是不露痕迹,自然的很,让人不易看出。如《读山海经》第一首,语言平朴、通俗,确实是用“田家语”写诗,把半耕半读的中下层文人的隐居生活逼真地写了出来,使人感到确实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清人沈祥龙在论及词的语言时说到:“词以自然为尚。自然者,不雕琢,不假借,不着色相,不落言诠也。古人名句‘梅子黄时雨’,‘云破月来花弄影’不外乎自然而已。”(《论词随笔》)填词是这样,做诗又何尝不是如年—427年),又名陶潜,子元亮,浔阳柴桑人。其曾祖父为东晋大将军陶侃,祖父陶茂官至武昌太守,外祖父孟嘉是东晋名士。父亲早亡,至陶渊明已家道中落。陶渊明少怀高洁之趣,颖脱不羁,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陶渊明诗歌艺术成就
陶渊明诗歌艺术成就陶渊明诗歌艺术成就引导语:陶渊明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自然、清新,富有韵味,历来被人赞颂。
下文就是有关他的诗歌艺术成就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了解学习。
陶渊明诗歌艺术成就篇1陶渊明诗歌,从内容到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是独树一帜的。
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造了安静悠闲的田园境界田园诗是陶渊明的独创,这是他在中国诗歌创作领域所开辟的一个新园地。
他因此有“田园诗人”之称,是田园诗的开派者。
陶渊明不像一般隐士那样遁入山林,与鸟兽为伍,而是“结庐在人境”,选择了田园。
他是“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梁启超《陶渊明》),是一位“半农半读”(朱光潜《陶渊明》)的劳动者。
在陶渊明笔下,田园里的一草一木无不充满灵性。
他在这里种豆、锄草、灌园、获稻、摘蔬、饮酒、出游、交友、读书、弹琴、赋诗,感到乐在其中。
秋菊、孤松、榆柳、桃源、良苗、新葵、桑麻、飞鸟、游鱼、狗吠、鸡鸣、南窗、荆扇、东篱、南山、平畴、远村、墟烟,又让他悠然自得。
耕田与为官、田园与官场形成对立,在这对立中,陶渊明寻到了理想人生的座标,也寻到了抒写人生的载体,获得了精神的愉悦。
这些平凡的农事村景一经诗人点化,便进入了安静悠闲的诗的境界,田园也不再是贫穷饥饿、劳累痛苦的所在,而是令人神往的乐园。
当然,这境界的得来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它是诗人对社会、人生苦苦求思而又不乏理想成分的结晶。
梁启超说:“‘辛苦无此比,常有好容颜’这两句话,可算得他老先生自画‘行乐图’……他的快乐不是从安逸得来,完全从勤劳得来。
”又说:“渊明是'农村美'的化身,所以他写农村生活,真是入妙。
”(《陶渊明》)陶渊明之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就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更多了。
(二)、形成了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平淡自然是陶渊明诗歌的基本风格。
这一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是诗人所表现的静穆平淡的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以及他处于这种环境中恬静自然的心情决定的。
陶渊明诗歌特点(一篇)
陶渊明诗歌特点(一篇)陶渊明诗歌特点 1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对中国文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创造了田园诗的新形式,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容影响着后代诗人的创作。
陶渊明的诗歌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它的风格、语言、意境都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特征。
一、平淡自然与豪放爽朗陶诗平淡自然的风格,主要体现在田园诗。
陶渊明归隐以后,长期生活在民风淳厚的农村,所见的都是村落、山脉、溪水、飞鸟等一些自然景物,结交的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人。
平淡之景,平凡的人和平静的、平凡的生活都是他所描写的对象。
他从平凡的景物、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及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
如《归园田居(其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方宅、草屋、桃李、远人村、墟里烟、狗吠、鸡鸣,都是农村生活中极常见的,诗人用了平淡质朴的语言,把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副宁静安详的农村生活图画,反映了他归隐之后的平静生活及愉悦的心情。
陶渊明写诗,常用白描手法,比如《责子》:“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三十,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粟。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议论中有描写,以平淡的语言,刻画出儿子们的形象,带有口语化,生动传神。
总之,陶渊明的诗歌,不管识写景还是写人,都是用很平淡、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描绘图画和勾勒人物形象。
陶渊明的诗歌,主要的风格是平淡自然,但也有豪放爽朗的一面,颇有阮籍、左思诗歌的特征。
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荡昭章,独起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亲,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
”“抑扬爽朗”、“横素波”是说陶渊明诗歌也有豪放爽朗的一面。
而提出陶诗“豪放”特征的则是宋代的朱熹,他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
陶渊明的诗歌成就总结
陶渊明的诗歌成就总结陶渊明是东晋大诗人,田园派鼻祖,也是中国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
宋代的苏东坡评价陶渊明诗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意思是陶渊明诗歌的风格平实而又繁华,瘦弱却又丰腴。
可以说准确地概括了陶诗的风格。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陶渊明的诗歌成就,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陶渊明的人生哲学:《形影神·神释》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陈寅恪先生专门对此诗逐一阐释,得出结论是陶渊明信奉着“委运任化的新自然说”,基于他的这一哲学观,后代学者多能继续研究有所创获。
陶渊明确实给时人一种新的活法,确实活出了与世俗生活和解的方式,平淡中有绮丽,苦闷中有快乐。
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盖应如此!二、陶渊明的淡然悠远《饮酒》其四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陶渊明总是让人联想到菊花。
他的诗也符合菊花淡然的风格。
这首主要写赏菊与饮酒,诗人完全沉醉其中,忘却了尘世,摆脱了忧愁,逍遥闲适,自得其乐。
对菊饮酒,啸歌采菊,自是人生之至乐。
三、陶渊明的豁达《拟挽歌辞》其三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拟挽歌辞》共有三首,陶渊明设想自己死后情景,拟此三诗,此诗为第三首。
后四句道出了他对生死的豁达。
视死亡如托体于山,这就不难懂他的乐天安命顺其自然了。
浅谈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体育艺术新教师教学陶渊明(365-427),晋宋时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
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
陶渊明的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读书、出仕、归隐。
他生活的时代是极其黑暗的,统治阶级纵欲奢侈,社会风气极其败坏。
他的少年时代是在柴桑农村度过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饮酒》十六)就概括了他少年时的生活经历,以后他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从此挂冠归田,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这一时期唯饮酒、读书、耕田、尽享人生天年,才是人生之根本,但却是他生活的一个新的开端、转折点。
陶渊明今存诗歌一百二十余首,他的是大致可分为四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咏史诗与咏怀诗内容相似,故归为一类);一类是描写田园景物恬美、田园生活简朴的田园诗;一类是悲叹行役之苦和思念田园心情的行役诗;一类是表示对友人敦厚的赠答诗。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他的田园诗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且是他躬耕生活的写照,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他诗歌的艺术特征,他的诗语言平淡,在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他的诗读来没有夺人的气势,没有雄辩的力量,也没有轩昂的气派,却像春雨一样滋润着读者的心田,给人以清新的感受,是自然的流露,使人感觉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像亭亭玉立于污浊水之中的芙蓉,出之天然而净美,内容真实,使人读来毫不吃力,好像真正接触到了一片生活情景,仿佛置身其中。
陶渊明的志趣和性格,使他在黑暗的官场无处立足,却发现淳朴的农村是他理想的“归宿”,心灵的“净土”,这些使他毅然、决然走上了归隐之路,成为古今隐逸之士之宗。
在他归田的这段生活中,他写下了大量田园诗。
在他的田园诗中,有表现对统治阶级真切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如《归园田居》第一首。
在其田园诗中有写与朴实的农民共话桑麻的“时复墟曲里,披草共来往。
陶渊明和王羲之的文学与艺术成就
陶渊明和王羲之的文学与艺术成就陶渊明和王羲之是南北朝时期备受推崇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们的作品经久不衰,对后人的文学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陶渊明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感人至深著称。
在他的诗歌作品中,他宣扬了“田园诗”的思想,强调了纯朴、自然的生活方式,反对了当时的浮华和腐朽风气,对当时的文化和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的文学作品多以描写自然风景和农民生活为主,比如《桃花源记》、《闲情赋》等,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诗歌作品。
他的诗歌代表作有《饮酒》、《归去来兮辞》等,其中最为人们喜爱的是《庐山谣》。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美景,抒发了陶渊明的思乡之情,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他的作品表现出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更是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思想和情感,让诗歌成为一种人们表达心声的工具,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启发性的思考和借鉴的空间。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王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风格独特,形式美感强烈,一直以来备受书法爱好者和文化人的推崇。
王羲之不仅是一位书法艺术家,他还兼顾了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工作,在文化艺术领域影响力巨大。
王羲之以“道字”著称于世,他的书法作品不但准确流畅,而且注重笔画的造型和精神表达,以“天人合一”的理念贯穿于书法艺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人以振奋人心的力量,让人们感到书写的不仅是文字,更是人的心灵和思想。
王羲之的文学成就同样令人赞叹。
他的文学作品不但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现代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是重要的。
王羲之的文学作品以描述自然和历史人物为主,对于自然和人文的感悟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所表现出来的诗歌情感和思考深刻而复杂,被誉为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结语陶渊明和王羲之是中国文学和艺术史上的两位巨匠,他们的作品无论在文学界还是艺术界都备受推崇。
陶渊明的成就
陶渊明的成就引言陶渊明(约365年-约427年),字元亮,东晋末年至刘宋初年的文学家、政治家、农学家。
他以其耕读之道、以竹隐居、颂歌田园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析陶渊明的成就,探讨他在文学、政治与农学领域的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1. 田园诗创作•陶渊明在田园诗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农田和田园生活的赞美与描写。
•他以深情和寓意动人的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呼唤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2. 影响后世文人•陶渊明的文学成就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他个人的理想和追求,为后世文人树立了一种崇高的行为规范。
•许多文人在后世的创作中都受到了他的思想和文学风格的启发,从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田园诗流派。
陶渊明的政治成就1. 反对官僚主义•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高官,他在政治领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反对官僚主义的行动上。
•他积极推行简政放权、减轻农民负担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人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2. 提倡政治清廉•陶渊明在政治上主张廉洁奉公,他注重个人品德的培养,倡导官员要以身作则,严守廉洁自律的原则。
•他以身作则,深得民众的拥护和尊敬,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了一大批政府官员。
陶渊明的农学成就1. 农业技术创新•陶渊明是中国古代农学家,他在农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
•他主张推行耕作技术改革,改善田地环境,提高产量,为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农田水利建设•陶渊明注重农田水利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水利的理论,并积极投身于水利工程的建设。
•他的理论和实践对后世水利工程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陶渊明的影响•陶渊明的成就和思想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和社会发展。
•他以其坚持的田园理想、清廉的政治追求和农学成就,为后世树立了崇高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
•他的作品被后世广泛传诵和引用,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论•陶渊明以其在文学、政治和农学领域的巨大成就,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星。
2021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陶渊明的诗歌成就
2021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陶渊明的诗歌成就陶渊明的诗歌成就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在陶渊明之前,山水题材已进入到诗歌傍边。
曹操的《不雅沧海》,以及西晋的金谷宴集、兰亭修禊等诗,都有对山水的描写,但都是从不雅赏自然的角度写出的。
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只是登临游赏而兴吟咏,或助兴己怀,或借以悟道,而不能真正地生活于其中,与本身的不雅赏对象融为一体。
陶渊明的田园诗则迥异于此。
他写的田园风物、稼穑生活,都是他生活于其中的不成或缺的需要,他已与它们完全融合为一。
他不是田园生活的傍观者和欣赏者,而是其中的一员。
所以,他不是泛咏山林,而是亲切自然地描绘出田园风光,写出它的恬美意境和朴茂生气,代表作是《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并未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鸡鸣狗吠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风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
读者亦可体味出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和安静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了。
陶渊明的田园诗还真实地描写了本身的躬耕生活,对劳动的艰辛诗人却表示出安静乐不雅的心态,躬耕之志始终不渝。
这在陶渊明之前是没有的,但此后却成为诗文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陶诗的开创之功是唯一的关键。
宁肯力耕而不肯与世浮沉,成为高洁士人人格的抱负和表率。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了诗人的人生不雅:“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不雅。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陶渊明的田园诗在表现艺术家归依自然的主题方面可以算是一个典型。
这些田园诗通过对大自然田园景色和诗人所热爱的田园生活的热情讴歌抒发了诗人贴近自然、回归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
关键词:题材风格创作
陶渊明是晋宋时期的杰出诗人、也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之祖”。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这是他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
陶渊明以满腔的热情描写了田园景物的美好和退隐生活的苦乐,其对后世文化的影响是长久而又广泛的。
读陶渊明的田园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诗人笔下就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也显示出了一种意味
深长的美。
一、陶渊明田园诗中所体现出的归依自然
陶渊明自幼在农村度过,附近的那里优美的风景孕育了诗人的才情,陶冶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操,
流露着归依自然的心理倾向,诗人觉得自己的本性是与大自然相通的,他在许多诗文中描写了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
陶渊明诗中的田园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然山水,我们在其诗中看到的是田垄村社、牛羊鸡犬,以及诗人躬耕的辛苦生活,这一切在陶渊明眼里就是最贴近生活的自然。
(一)诗中大量突出质朴自然的田园景色怡情于心
陶渊明归耕田园是生活的需要。
”④因此他并不是把自然或田园当作观赏的对象,而是生活在其中,把自己完全融入了田园生活里。
他写的田园风物,稼穑生活,都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需要。
他的田园诗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纯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老朋友似的南山、东篱下盛开的菊花、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诗人心里构成一道道美妙的风景,读之,使人油然而生对回归自然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淳朴美丽的田园风光和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成了诗人归隐后的至爱
诗人热爱自己生活的美丽田园,并怡然自得地生活于其中。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归园田居》其三),诗人辛勤劳作,躬耕田园,早晨赶到山下的田地里,铲除豆田里的杂草,晚上沿着草木蔓延的山间小路,扛锄而归。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不怕劳动的艰辛,即使每天辛苦地劳作,诗人也无怨无悔
陶渊明在诗歌、散文、辞赋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是诗歌。
陶渊明诗歌现存120多首,有多种题材,其中最主要的是田园诗和咏怀诗。
陶渊明的后半生长期活动在百里之内的农村,接触的多是田野村夫,议论的多是稻麦桑麻,过着平淡自然的贫士生活。
长期的农村生活实践为他的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这样,将农村生活、田园风光作为重要的审美对象来描绘自然就成了陶渊明诗歌的主要主题。
“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
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
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每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不矫情也不矫饰。
陶诗的节奏,舒缓而沉稳,给人以蔼如之感。
.陶诗多用内省式的话语,坦诚地记录了他内心细微的波澜,没有夺人气势,没有雄辩的力量,也没有轩昂的气象,却如春雨一样慢慢地渗透到读者的心中。
他的诗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
但因其人格清高超逸,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只要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就有感染力。
陶渊明在诗歌创作中最大贡献是把酒和诗直接连系起来,以酒大量地入诗,并且将酒和人生相契合,在酒中创造出独特的精神境界,借酒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他的饮酒行为、咏酒诗文和他在诗文中显示的独特的意象,构成了他的诗酒情结的完整体系。
他的诗酒情结,既和时代风气有密切的关系,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并且完成了对现实人生与社会的诸多超越。
他的诗歌中的醉境和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上的清醒与骄傲,内心的超脱,以及化解自身的忧伤,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均表露出作者自我的情感之真与生命之真,使作者洒落的胸怀、高峻的人格在诗中得以完美地彰显。
中国文学和酒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总是流淌着这样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
自《诗经》开始,酒已经走进了中国文学。
但真正把酒和诗连结起来,陶渊明应该为第一人。
他的饮酒行为、咏酒诗文和他在诗文中显示的恬淡静穆、自然真朴而又韵味淳厚的诗酒精神,构成了他的诗酒情结的完整体系。
]酒在陶渊明作品中的呈现是多样的,通过它所要表达的感情也是丰富的。
他的诗酒情节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展现时代的个性
他的诗酒情结,既和时代风气有密切的关系,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当时的社会儒家思想衰落,道家思想空前活跃,文人们争相摆脱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独立的个性。
酒以其独特的品性,成为他们追求精神上的超越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渊明使酒和文人的精神生活发生了紧密的联系,但又和魏晋时期的文人有明显的不同。
王瑶先生认为,在阮籍那里,酒只和他的生活发生了联系,“酒是酒,诗自是诗;诗中并没有关于饮酒的境界和趣味底描写。
”[2]是陶渊明把酒与诗的关系直接联系起来的,饮酒所得的境界和自己的感受可以用诗表现出来。
......
一、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前人往往爱用“平淡朴素”概括陶诗的风格,这是不错的,然而陶诗不仅仅是平淡,其好处是在平淡中见警策;陶诗不仅仅是朴素,陶诗的好处是朴素中见绮丽。
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我们很难在陶诗里找到奇特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辞藻,甚至连形容词都很少用,一切平平淡淡,只是白描,朴朴素素。
然而,如果仅仅是平淡,不
会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正和陶渊明为人一样。
因此陶诗读来韵味隽永,越读越觉得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