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历史故事的手抄报
关于红色故事的手抄报模板(一)
关于红色故事的手抄报模板(一)关于红色故事的手抄报1. 红色故事的背景•科技和网络的快速发展,已经很快改变了人们生活和思维方式。
•红色故事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2. 红色故事的意义•红色故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精彩篇章,是中国人民奋斗历程的生动写照。
•红色故事激励人们坚持信仰、追求梦想、奋发向前,成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3. 红色故事的传承•通过红色故事的传承,可以让新一代的人们了解历史并从中汲取力量。
•学习红色故事中的英雄精神和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4. 红色故事的价值•红色故事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红色故事能够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历史,珍视和传承红色基因。
5. 红色故事的展示•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如电影、电视剧、书籍等,将红色故事传递给更多的人。
•利用手抄报、展板等形式,将红色故事展示在学校、社区等场所,让更多人了解红色故事的魅力。
6. 红色故事的影响•红色故事带给人们正能量,激励人们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积极投身社会建设和发展。
•红色故事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7. 我对红色故事的思考•学习红色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
•我将通过不断学习、传承和宣传红色故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就是关于红色故事的手抄报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和思考。
红色故事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倍加珍视和传承。
让我们一起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历史成语故事手抄报
历史成语故事手抄报1、四面楚歌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故事: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r?ng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jiǎ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p?ng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 gāi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yú姬jī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
边逃边打,到乌江畔pàn自刎wěn而死。
释义: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周围环境,而导致自己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在我们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日常行为表现不好,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喽。
2.破釜(fǔ)沉舟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发音:p?fǔch?nzhōu达到目的的作法。
故事: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复国后的赵国。
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包围。
被项梁、项羽叔侄等各路义军拥立的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让他们带领军队前去援救赵国。
但是,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就不再前进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
项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与赵军里应外合,一举打败秦军。
而宋义则希望赵、秦两军打得精疲力尽之时再发兵,以坐收渔翁之利。
于是他严令军中不准轻举妄动。
与此同时,宋义又宴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却忍饥挨饿。
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内容的手抄报模板
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内容的手抄报模板历史名人秦始皇(公元前—前年),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开国皇帝。
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
出秦始皇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
公元前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年至前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第一个以早期汉族为主体的强大秦汉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定都咸阳。
秦王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历史的作文历史的力量可以转化为一种养分,来浸润我们的修养和心智,使之两强。
这是一本书封面上的一段话。
平平凡凡的一段文字,却清晰地向我们讲解了历史的智慧,历史的真谛。
历史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宝藏。
在无止境的历史长河了,浮现了不少留芳百世的事迹:勾践为复国屈膝在吴王的侮辱之下;刘备三顾茅庐;东方朔毛遂自荐正因为忍辱负重,越国才行过吞吴;正因为三顾茅庐,刘备才得以建蜀汉;正因为勇敢自荐,东方朔才可以献才及扬长。
一个个经典故事,一段段精彩片段,向后人先下了一个个宝贵的人生哲理。
一个个历史经验。
巧借历史是一种智慧。
唐太宗因借鉴于历朝以来君亡故恶忠言,国破故重专制,而鼓励官员进谏,最终出现了贞观之治。
相反,逆水行舟,其则招祸害己。
南朝陈最后一任皇帝即陈后主,步商纣王后尘沉迷酒色,最后国破人亡。
世人常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一句恰好说明了历史的价值所在。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并不能预知未来,更不能盲冲直撞,否则,只会惹个焦头烂额。
但是我们并非如此空白,因为我们可以借鉴于历史,借鉴于前人,为自己对症下药。
中国神话故事精卫填海手抄报
中国神话故事精卫填海手抄报神话缘起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一则关于精卫填海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黄帝的孙子共工曾经在人间作乱,翻倒山河,波及洪涛,淹没鸿蒙,许多人失去了家园。
为了挽救人们的生活,神灵帝帝派遣女儿精卫化成一只红红的智鸟,投身大海,寻找挽救人类的方法。
精卫的使命精卫在海中不停地飞翔,携带树枝、石块、草草地填海,力图挽救被淹没的大地。
每天黎明,它便飞往大海,而在日暮时分才回去。
它的行动不仅是为了填海还是为了悲凉,传达着中国人的坚持与努力。
精卫之魅力精卫展现出无限的智慧,它不仅会飞,还会思考,尽管它力量微弱,却有着无穷的毅力。
精卫无私奉献,不畏艰难,不怕困难,独自一鸟,以自己的力量填海。
这种精神感染了古今中外的众多人,让大家都觉得自己应该有点精卫的精神。
精卫的启示精卫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怀揣坚定的信念和勇气,都会有化蛇为杖、破釜沉舟的无畏精神。
当我们犹豫时,可以思考精卫,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最终取得成功。
精卫填海精卫填海的故事涵盖了珍惜环境、争取生存的哲理,精卫的坚持和努力表现出中国古代人追求自由和幸福的精神。
这个神话故事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并一直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不断拼搏,永不放弃。
结语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虽然已经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深深的历史印记,但它所蕴涵的那股坚强的毅力和不服输的斗志却一直散发着它独有的光芒。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像精卫一样,勇敢面对困难,努力拼搏,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继承并发扬这份可贵的精神。
愿我们都能汲取这份精卫填海的力量,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Markdown 格式手抄报制作:[Your Name]。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手抄报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思想家、家和军事家,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成语典故,这些成语典故既有教育意义,又富有审美价值。
下面,我们来探索一下这些春秋战国成语典故的博大精深吧!我们来说说“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典故来自《左传·隐公三十》。
战国时期,晋文公重用了名将束操,但束操因犯错被斩首,他的妻子郑袖为了报仇,抱住束操的尸体,白天哭泣,晚上则用薪木作为垫褥,睡在束操的尸体旁边。
她以此表达了对丈夫的无尽思念和愤怒。
最终,郑袖的韧性打动了晋文公,他重新考察了束操的才华,并将他任命为大将军,成功复仇。
这个成语典故给我们传达了坚韧不拔、追求目标的意义。
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心怀信念,并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接下来,我们说说“守株待兔”。
这个成语典故来自《孟子·梁惠王上》。
战国时期,有一个农夫,他的株上常常有兔子来吃根儿,这让他非常生气,于是他决定守株待兔,等待兔子再次来,好将其捉住。
结果,一只兔子在他的株旁边经过,他抓住了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坐等幸运降临并非理想的解决办法。
这个成语典故告诉我们不能依靠碰运气来解决问,而是要主动出击,主动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挑战,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再来说说“狼狈为奸”。
这个成语典故来自《战国策·齐策一·孙膑列传》。
战国时期的齐国,孙膑被困在楚国境内,无法逃脱。
他想出了一个计策,与燕国的公子骞合作,骗取楚国的信任,最终成功逃脱。
这个成语典故告诉我们,有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可能需要与不同的人合作,甚至是为了私利与他人勾结,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坚持正义和道义,不要为了一己私利而牺牲原则,只有坚守正道,才能获得更好的结果。
我们来说说“割席断交”。
这个成语典故来自《左传·僖公二十七》。
当时,鲁国的大夫季孙斯因受不了季孙氏兄弟之间的争斗,决定离开鲁国去往别的寻求发展。
历史成语典故手抄报初一a3
历史成语典故手抄报初一 A3=============引言--成语,作为汉语言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
它们简短而富有深意,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工具。
本次手抄报的目的是探索这些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带领读者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源自战国故事的成语-----------### 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期,赵国得到一块美玉,称为“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
赵国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智勇双全,成功将和氏璧完整地带回赵国,未让秦国得到一丝便宜。
后来“完璧归赵”就用来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给本人。
### 负荆请罪依旧源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蔺相如和廉颇是赵国的文成武将。
由于廉颇官位在蔺相如之下,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知道了,总是躲避他。
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蔺相如解释说:“秦国不敢攻赵,是因为有我和廉颇。
我和廉颇发生冲突,对国家不利啊!”话传到廉颇耳中,于是他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去道歉。
从这个故事中产生了成语“负荆请罪”。
用来比喻真心认错道歉,请求对方宽恕。
二、源自汉朝故事的成语-----------### 指鹿为马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或言鹿者。
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后群臣皆畏高。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三、源自三国故事的成语-----------### 三顾茅庐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
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
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这个故事也被广泛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和文学艺术作品中。
四、源自唐朝故事的成语-----------### 火树银花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么佳节,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的游玩。
中华人文典故手抄报内容
中华人文典故手抄报内容中华人文典故手抄报内容:一、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从小聪明过人,还懂得谦让。
在他四岁时,有一次全家人一起吃饭,他把一个最小的梨留给自己,把最大的梨让给哥哥吃。
家里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哥哥比我年长,应该吃大的梨。
”他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卧薪尝胆这个典故讲的是越王勾践在战败后,为了不忘国仇家恨,睡觉时用薪草铺成床垫,吃饭时用柴火棍尝味道。
他的这些苦行僧般的举动感动了上天,最终让他实现了复仇计划。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挫折和磨难,才能取得成功。
三、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家境贫寒,他的母亲为了让他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三次搬家。
第一次搬家是因为邻居是个丧夫之人,孟母认为这样不利于孟子的成长;第二次搬家是因为邻居是个屠夫,经常宰杀牲口,孟母认为这样会影响孟子的品德;第三次搬家是因为邻居是个读书人,孟母认为这样对孟子的学习有帮助。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为了孩子的成长,要选择良好的环境和邻居。
四、岳母刺字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他的母亲在他出征前用针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要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责。
五、破釜沉舟这个典故讲的是项羽在与秦军决战时,为了鼓舞士气,下令破釜沉舟,全军将士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最终大败秦军。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勇气和决心去拼搏。
六、画龙点睛这个典故出自唐代画家张僧繇。
传说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都没有画眼睛。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画龙点睛,四龙必飞。
”结果,画完眼睛后,四条龙真的飞走了。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在艺术创作中,有时候只需要一点点睛之笔,就能让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七、司马光砸缸司马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小时候就聪明过人。
据说他曾经在玩耍时,看到一个小孩掉进了一个大水缸里,便急中生智,捡起一块石头把缸砸破,救了小孩。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在危急时刻要机智果断,勇于采取行动。
孟姜女哭长城手抄报 优秀作品简单版
孟姜女哭长城手抄报一、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1. 传说内容据《史记·列女传》记载,孟姜女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女子,她的丈夫被强行征召入秦军,而她却一直不知道丈夫的下落。
她孤身一人来到长城,向着北方放声痛哭,声泪俱下。
传说孟姜女的哭声响彻云霄,她的痛苦与绝望感动了上天,长城因此而震动崩塌,她也因此得知了丈夫的下落。
2. 传说意义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妇女对丈夫的深情不舍,以及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抗争。
这个传说也成为了后人表达对爱情和家庭的向往和祈盼的经典故事。
二、孟姜女哭长城的历史意义1. 反映社会风气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家庭和爱情的重视,展现了妇女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人性的情感。
这个传说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古代社会风气和人情世故。
2. 传承文化传统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不仅仅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这个传说一直在我国文化中传承流传,被后人广为吟咏和传颂,成为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孟姜女哭长城的艺术价值1. 文学作品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题材,被很多文学家和诗人所瞩目。
我国古代文学中的许多名篇佳作,都有关于孟姜女的描写和赞美,使得她成为了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题材。
2. 绘画作品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也成为了我国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题材。
许多我国古代著名的绘画作品,都有关于孟姜女的描绘和表现,成为了我国绘画中的一个重要题材之一。
四、孟姜女哭长城的艺术作品1. 《孟姜女》舞剧《孟姜女》是我国著名舞剧作品,由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创作,并获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
这部舞剧通过舞蹈和音乐的表现,将孟姜女的哭长城的传说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成为了我国舞台艺术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2. 《孟姜女》音乐专辑《孟姜女》音乐专辑是我国著名音乐家马友友演奏的一张专辑,其中收录了多首关于孟姜女的音乐作品。
名人成长的故事手抄报内容:司马光砸缸
名人成长的故事手抄报内容:司马光砸缸
名人成长的故事手抄报内容:司马光砸缸名人成长的故事手抄报内容:司马光砸缸司马光,宇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十一月,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
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
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
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名人成长的故事手抄报内容:司马光砸缸相关内容:。
关于古代名人故事的手抄报内容
关于古代名人故事的手抄报内容
古代名人故事手抄报内容:
1. 周瑜:周瑜,字公瑾,是中国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杰出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在纷争不断的乱世中,以其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周瑜与诸葛亮一起,共同为刘备夺取荆州和建立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的聪明才智和才艺使他成为《三国演义》中备受赞扬的人物。
2. 王羲之:王羲之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认为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他以运笔娴熟、章法严整和独特的个性风格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被广泛收藏和研究,被视为古代书法艺术的典范。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兰亭集序》和《洛神赋》。
3. 杜甫:杜甫,字子美,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被誉为“诗圣”,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悲愤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描绘。
他的诗歌流传至今,具有深远的文化影响力。
4. 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倡“仁爱”、“中庸”等核心价值观,他的学
说被后世称为儒家学说。
孔子的故事和思想影响了无数人,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武则天:武则天,原名吴曌,是中国唐朝时期的著名女性政治家和统治者。
她是唐太宗的后妃,在其死后掌握政权并成为
唐朝的皇帝。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统治被认为是唐朝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
她的故事展现了女性的聪明才智和政治智慧,对于女性的地位和权力的认识有着积极的影响。
历史人物故事手抄报模板加文字怎么写
历史人物故事手抄报模板加文字怎么写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4、宗悫(què)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
历史手抄报黄帝的轶事典故文字稿
历史手抄报黄帝的轶事典故战神传说相传黄帝即位的时候,有蚩尤兄弟81人,号称是神带的后裔。
这81人全都是兽身人面,铜头铁额,不含五谷,只吃河石。
他们不服从黄帝的命令,残害黎庶,诛杀无辜。
又制造兵杖刀载大弩,与黄帝为敌。
黄帝遂顺民意,征召各路诸侯兵马讨伐蚩尤。
历经15旬后,也未能打败蚩尤,只好退兵。
为此,黄帝忧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贤哲辅佐他,以灭蚩尤。
有一天晚上,他梦见大风吹走了天下的尘垢。
接着又梦见一个人手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
醒来后,心觉奇怪。
暗想,风,号令而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难道有姓风名后的人吗?千钧之弩,是希望为能致远,驱羊数万群,是牧人为善,难道有姓力名牧的人不成?于是便派部下在天下到处访寻这两个人。
结果在海隅找到了风后,在泽边找到了力牧。
黄帝以风后为相,力牧为将,开始大举进攻蚩尤。
在涿鹿郊野,两军摆开阵势大战。
蚩尤布下百里大雾,三日三夜不散,至使兵士辨不清方向。
黄帝便令风后造指南车。
与此同时,西王母也派玄女前来,教他三宫秘略五音权谋之本。
风后据之又演化出遁甲之法。
夕口此,在冀州又重新开战。
蚩尤率领魑魅魍魍,请风伯,雨师纵风下雨,命应龙蓄水以攻黄帝。
黄帝请来天下女魃于东荒止雨,而北隅诸山黎士羌兵驱应龙至南极。
最后,杀死了蚩尤,但蚩尤有不死之身,所以分尸葬于四处,使之不得完尸。
后来,又有神农之后榆冈与黄帝争天下。
黄帝用周鸟鹗、鹰颤为旗帜,以熊黑虎豹为前驱,与榆冈战于版泉之野。
历经三战,打败了榆冈。
后来,又亲率兵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诸侯。
前后共经52战,天下始归一统。
仙人授道有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与大臣们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大鸟衔着卞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
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
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
黄帝从来不曾见过这鸟,便去问天老。
天老告诉他说,这种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鸣叫是归昌,夜里鸣叫是保长。
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手抄报
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手抄报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无论他们出身何许,都努力为国
家的发展、振兴、富强而不懈奋斗。
他们的故事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的英雄传奇。
比如,中国伟大的民族英雄爱国将领孙中山先生,他多年来致力
于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共和国,为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和社会
进步而奋斗。
1911年10月10日,中国民主革命成功,中国的政治经
济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是孙中山先生的功绩。
康有为先生也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他弘扬“天下为公”的思想,
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倡导
参加学习,参加科学研究,着力推动中国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
对日后新中国健康成长做出了杰出贡献。
此外,著名英雄黄药师也是在中国历史上一位不朽的人物,他在
百余年前奋不顾身,筹集了数万兵马,最终终结了中国历史上的瘟疫,保护了大量的生命。
从今天的角度看,他们的贡献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他们为国家
的富强、繁荣、乃至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也给后来者以榜
样和勇气。
今天,咱们深知只有责任感、勇气和发奋图强的精神,才
能让中华民族实现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
以上就是我对于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的手抄报,给
他们致敬!。
历史人物故事小报手抄报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叱咤风云 的人物,他戎马倥惚,征战一生, 一把弯弓缔造蒙古汗国,不下马背 纵横欧亚诸国;有人说他是东方战 神,有人说他是千年风云第一人, 西方崇拜他的人赞美他是“全人类的 帝王”,毛泽东称他为“一代天骄”, 这个打破东西方壁垒、书写中国最 大版图的巨人,就是史籍上被尊称 为年轻时,以前被 雇佣给人耕田种地。 有一次,耕作中他忽 然停下手来,走到田 垄上,烦恼愤恨了许 久,对伙伴们说:“要 是将来富贵了,彼此 都不要忘掉。”伙伴们 笑着应声说:“你是被 雇佣来耕田的,哪里 来的富贵呢?”陈胜叹 息说:“唉,燕雀怎能 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蕃十五岁的时候,以前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 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 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房间来迎接客 人?”陈蕃说:“大丈夫处理事情,理应以扫除天下 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 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红色故事手抄报内容
红色故事手抄报内容红色故事手抄报。
红色是中国革命的象征,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标志色彩。
红色故事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一部分,它记录了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红色故事。
第一篇故事讲述的是革命先烈焦裕禄的事迹。
焦裕禄是一位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终身的共产党员,他在甘肃的工作中,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
他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他日夜奔波,不辞辛劳。
最终,他因过度劳累而病倒,终年仅51岁。
焦裕禄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被誉为“人民的好公仆”,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楷模。
第二篇故事是关于红军长征的。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它发生在1934年至1936年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为了躲避敌人的围剿,进行了一次艰苦卓绝的战略行军。
在长征中,红军面临着极端恶劣的环境和艰难的局面,但他们坚韧不拔,不怕牺牲,最终完成了长征的伟大壮举。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激励了全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
第三篇故事是关于中国女排精神的。
中国女排是中国体育史上的传奇,她们在20世纪80年代创造了中国体育史上的奇迹。
在那个年代,中国女排曾经历了无数次的艰辛训练和激烈比赛,但她们始终不放弃,坚持不懈,最终取得了世界冠军的荣誉。
中国女排的精神是坚韧不拔、顽强拼搏、永不言败,她们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成为了中国体育史上的传奇。
红色故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精神宝库,它记录了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让我们铭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凿壁偷光的故事手抄报
凿壁偷光的故事手抄报凿壁偷光的故事,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方式,我想很多人都耳闻其名。
但是,凿壁偷光并不单单只是一种方法,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它是一种不畏艰辛、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这种精神贯穿了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发展,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追求知识、追求进步。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凿壁偷光的故事。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注重重视教育,即使是在古代封建社会,教育也是地位很高的一种文化活动。
可是,在各种环境的限制下,很多人无法获得教育的机会。
于是,一些有志向的人就选择了凿壁偷光这种非正常手段,来获取一些知识和信息。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鲁迅先生的《鲁迅文集·背影》中所描述的情节。
“父亲定了买卖,往常也常置办些临时的东西回来,教训我做事业,教我认人情世故。
他说北边的一个大同人张法老,曾经与他做买卖,他这次去看望张法老,便把我带去,顺便借此机会把我送入这所私塾。
我瞪大了眼睛,尽管劝了许多次他不要把费用花在我身上,但他仍然彬彬有礼地说:‘这事儿至少要到初中为止。
’接着便是在黄昏下面,一步一个脚印地赶回去,赶在天黑以前,墨迹未干的习作和生字卡片就放在了炕桌上,然后就颓倒下去。
”鲁迅的父亲很早就认识了北边一个叫做张法老的私塾老师,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儿子接受教育,他带着鲁迅跋涉千里来到张法老的教室,有时候还不得不冒险在夜里悄悄地溜进去听课。
这样的经历对鲁迅的一生有着巨大的影响,他案子娴熟的文字功夫正是在那个私塾里学成的。
在很多的传统社会中,教育是被严格的限制和控制的。
如果你想要获得教育的机会,就必须要面临很多的艰辛和障碍。
凿壁偷光这种非正常手段,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因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真正地获得一些知识和技能,进而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除了鲁迅之外,还有很多的凿壁偷光的故事令人感动。
比如,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就是在灯下抄写古书上数十年,才成就了自己的卓越的书法艺术。
还有文学巨匠屠格涅夫,他是通过摇摇欲坠的铁楼梯来到图书馆看书。
语文手抄报历史故事
语文手抄报历史故事《语文手抄报里的历史故事,那可老有意思啦!》说到语文手抄报历史故事啊,那可真是让我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记得小时候,最头疼的作业之一就是做语文手抄报。
每次都觉得没啥可写的,全是愁眉苦脸。
可当老师要求必须得加入历史故事的时候,诶,突然就变得有意思起来了。
咱就说那历史故事里的人物,一个比一个有特点。
什么三顾茅庐的刘备,那真叫一个执着,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三次上门拜访,要是换了我,估计一次被拒绝就打道回府啦。
还有那诸葛亮,简直就是智慧的化身,摇着把扇子,就能想出一堆绝妙的点子,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啊,那些历史故事里的情节,有时候比电视剧还精彩。
比如说赤壁之战,那火烧连营的场面,想象一下都觉得震撼。
曹操带着那么多人马,本以为胜券在握,结果却被孙刘联军给打得落荒而逃。
你说这多刺激,多有戏剧性。
做起手抄报来,我就把这些历史故事画成一幅幅小插图,再配上自己写的简短介绍,嘿,一下子就感觉高大上了不少。
而且,通过做这些手抄报,我对历史故事的记忆也更加深刻了。
原本那些在课本里干巴巴的文字,一下子就鲜活起来。
有时候为了把手抄报做得更有意思,我还会在历史故事旁边加上一些自己的吐槽。
比如说看到某个皇帝特别荒唐的行为,我就在旁边写个“这皇帝也太不靠谱啦”之类的话,看着就觉得特别好玩。
现在想想,语文手抄报里的历史故事还真是承载了我不少童年回忆呢。
那时候为了画出好看的插图,从早到晚地趴在桌子上涂涂画画,虽然累,但也乐在其中。
而且,这些历史故事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比如说要像古人一样有智慧、有勇气、有坚持到底的决心。
总之呢,语文手抄报历史故事可不仅仅是一份作业那么简单,它更是我们了解历史、学习知识、发挥创意的一个好途径。
如果你还没尝试过,那可一定要赶紧试试看,说不定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呢!相信我,这绝对会是一次有趣又有收获的体验!哈哈!。
关于诸葛亮的手抄报_图文
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
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
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
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
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
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此外,还有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空城计等历史故事。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孙权:“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
”“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
”我心目中的诸葛亮如果有人问我喜欢哪个历史人物,我一定会说:我最喜欢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如果没有他,刘备也平不了荆州,成不了一番大业。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
”毫无疑问,这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
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被善于招揽人才的刘备重用,蜀国在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终成就了大业。
诸葛亮神机妙算,料事如神。
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支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
诸葛亮智勇超群与忠贞不渝。
为了求得南方的长治久安,听从马谡的建议,采用“攻心为上”的计谋,在与孟获的战斗中七擒七纵,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了刘备,成为蜀汉南方的屏障……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历史故事的手抄报
导语: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
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以下是“历史故事的手抄报”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产生着
深刻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
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虽然中国人
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
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
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
的展现。
但是现在不少人有这样一个幻觉,以为只要中国还在,中国人还在,普通话还在,关于中国的学问和文化遗产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还安安稳稳地存在着,甚至是发展着,不管是令人欣喜地还是令人讨厌地。
所以我们会同时听到“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和“走向开放的中国仍然面临铲除封建主义的重任”的声音。
可是现在的问题恰恰在于,这两种似乎对立的说法的共同前提,即中国传统文化的活生生的存在,几乎快要消失了。
如果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喻成漂亮的羽毛,那么伦理道德就是皮,羽毛是根植在皮中。
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根本都做不到,又怎么能很好的展示自己羽毛的风采呢?如果我们自己
连赖以生存的传统伦理道德都抛弃了,何以将传统文化继承下去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是否还活在人们心中呢?情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
已岌岌可危。
经过白话文运动和以拼音文字为目标的简化字异变,再加上民国后禁止在学
校中读经,以及语文教学中的西式“科学化”的影响,当今的
年轻人极少能够直接进入传统文化的语言世界,即能够直接阅读传统经典并能用古文
写作散文和诗词。
传统语言目前只能以“成语”、“引语”一类形式残存于人们的话语。
看看他国的做法吧,印度人在建国后,花大气力复活梵文这个早已死去的古代文字,法国
政府为了维护纯洁法语、对抗英语的话语霸权也是不惜工本,而中国人何以对维系祖宗文
化的语言龙脉就如此绝情?在成年累月地阅读和体会通俗文和英文之后,偶一读到古文,
那种领会的透亮、亲切和理解的丰富入微让人如饮仙酿。
中文的悠久、丰厚和灵性在世界
文字中是无与伦比的,摧残它真比砍伐原始森林、变草原为沙漠还充满罪过。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能仅仅做一个博物馆或者只是把传统文化用声音和影像保
存起来。
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活生生的东西。
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
不是让其凝固而无法变迁,这样做的后果事实上是让传统文化失去应有的生命力。
同时传统文化的保护也不是对其进行隔离,跨文化的接触和族际之间的互动也是一个文化自身发展的必须。
因此那种认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是将其一切传统都原封不动的保留,甚而采用与外界隔绝的方式,人为地阻绝其文化的变迁的思想是不妥当的。
无论是流于形式或刻板的“仿古”现象,还是仅仅加以保存和记录,都不是真正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正确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让传统文化得到顺利的发展。
有些人一提到传统文化就会想到那些封建习俗和生活方式,比如穿长袍、留长辫、读文言文和繁缛的礼节,传统文化更不是裹小脚、童养媳、一夫多妻、三从四德等封建习俗;当然也不仅仅只是民风民俗、民间工艺、传统节日、戏剧文学、园林建筑、琴棋书画等外在的表现形式,其实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所体现出来的那种一种信仰、精神和一种价值观。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