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59a023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8.png)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一、计算机的硬件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又分为中央处理器(CPU)、输
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四大部分。
1.中央处理器(CPU):
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运行程序和处理数据的中枢,由执行单元、控制单元和寄存器构成。
其中,执行单元负责对程序的指令进行操作,控制单元负责调度控制处理器的整体运行,而寄存器负责暂时存储程序的
指令和处理的数据。
2.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是用于将外部信息输入到计算机内部的硬件部件,其中常见
的有键盘、鼠标等。
3.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是把计算机内部的结果输出到外部的硬件部件,其中常见的
有显示器、打印机等。
4.存储器:
存储器是对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时的必要设备,可以把程序和数据暂
存起来供计算机使用,存储器根据存储速度和容量的不同可分为高速存储
器和大容量存储器两大类,其中常见的有内存、硬盘等。
二、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过程,其中常见的网络技术如下:
1.TCP/IP: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指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是目前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信息科技知识点整理
![信息科技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6b87a5333687e21ae45a909.png)
一、信息的基本知识1.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用来描述各种事物的特征、变化及相互关系的数据所表达的内容。
♦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广义的信息指的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存在方式和他们的运动状态的反映。
通俗的说,信息就是客观世界一切事物存在和运动所能发出的各种信号和消息。
2.信息的作用♦近代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指出(1948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信息、物质和能量构成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
3.信息的特征♦(1)信息的传载性:(信息与信息载体的联系和区别)信息的传载性是指信息可以传递,并且在传递中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通常,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都是信息的载体,用于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的物质也是信息的载体。
(2)信息的共享性(3)信息的可处理性(4)信息的时效性4.信息的处理过程♦人们把获取原始信息,对它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有用信息的过程统称为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表达、传播、转换和使用。
♦获取→存储→加工→表达5.常见的信息技术♦感测技术:就是获取信息的技术。
主要是对信息进行提取、识别或检测并能通过一定的计算方式显示计量结果。
比如:电子温度计、人脸或指纹识别系统、OCR等。
♦通信技术:就是传递信息的技术。
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从空间一点到另一点的快速、可靠和安全的转移,是整个信息过程中最基础的环节。
♦计算技术:就是处理信息的技术,它包括对信息的编码、运算、判断等。
♦控制技术: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逻辑判断的基础上作出决策并对操作对象实施控制的技术。
6.信息科技的发展及影响♦计算机发展历经四代: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电子计算机正向着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等诸多方向发展。
7.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影响。
♦(1)信息技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2)信息技术促进政治文明和社会进步(3)信息技术加快贸易电子化(4)信息技术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5)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5b0b53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a.png)
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1.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定义与组成1.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3 计算机的分类与应用领域2.数据与信息2.1 数据的概念与分类2.2 信息的概念与特点2.3 数据与信息的转换与处理3.网络与互联网3.1 网络的定义与分类3.2 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3.3 网络安全与防护措施4.电子邮件与通讯工具4.1 电子邮件的定义与特点4.2 电子邮件的使用与管理4.3 实时通讯工具的使用与安全注意事项5.数据存储与文件管理5.1 数据存储的方式与介质5.2 文件管理的基本操作5.3 数据备份与恢复6.计算机软件与应用6.1 常见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6.2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与使用6.3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与使用6.4 幻灯片软件的基本功能与使用7.图形图像处理7.1 图形与图像的概念与分类7.2 常见图形图像文件格式7.3 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与技巧8.编程与算法思维8.1 编程语言的概念与分类8.2 编程的基本步骤与流程8.3 算法思维与基本算法9.网页设计与开发9.1 网页设计的原则与要素9.2 网页开发的基本技术与工具9.3 常见网页元素与效果的应用附件:[可根据具体情况添加相关附件或说明]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法:保护创作作品的独立权利,禁止未经授权的复制或传播。
2.隐私权:个人信息的保护权,禁止未经授权的收集或泄露。
3.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和措施,保护网络与信息安全。
4.个人信息保护法:保护个人信息的合法权益,限制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披露。
信息技术学考知识点
![信息技术学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f72a49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6f.png)
信息技术学考知识点
一、网络技术
1、TCP/IP协议及应用:是指在Internet中使用的通信协议。
它是
一组标准、以IP协议為核心的分层协议,由功能层次组成,由应用层、
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组成,它能提供数据的可靠、可靠传输,也
可以在多个网络之间实现通信连接,是Internet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
目前各种局域网、广域网系统的核心协议。
2、OSI参考模型:它是一个国际开放的系统建构模型,由7层组成,是多种网络之间核心协议通信的实现框架。
OSI参考模型由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组成,每一层都有其
特定的功能,通过各层之间的交换信息来实现网络的互联和通信。
3、HTTP协议:它是一种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上传输超文本信息的应用
层协议,是World Wide Web上使用的核心协议之一、HTTP协议按照网络
模型定义的各种网络通信协议,它有三个主要特点:无连接,无状态,文
本化。
4、LAN协议:LAN协议是局域网的通信标准,它包括以太网协议、Token Ring协议、FDDI协议、WAN协议等等,以太网是目前使用最为普
遍的一种协议,它是按照IEEE802.3标准定义的以太网协议,以太网协议
可提供大批量数据传输。
信息技术必背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必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c5d88a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b.png)
信息技术必背知识点整理信息技术是指用于获取、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点对于学习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整理出一些信息技术必背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
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指把多台计算机互联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常用的计算机网络有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3. 数据的表示和存储数据在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进行表示和存储。
常见的数据类型有整数、浮点数、字符和布尔类型。
4. 算法和数据结构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数据结构是在计算机中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方式。
常见的算法有排序算法、查找算法等。
5.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系统软件。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和Mac OS。
二、编程语言1. C语言C语言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高级编程语言,具有高效、灵活等特点。
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用函数对学习其他编程语言非常有帮助。
2. Java语言Java语言是一种跨平台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适用于开发各种应用程序。
Java具有简单、安全、可靠等特点。
3. Python语言Python语言是一种简单易学的高级编程语言,具有可读性强、代码量少等特点。
Python广泛应用于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
4. HTML、CSS和JavaScriptHTML是用于创建网页的标记语言,CSS用于控制网页的样式,JavaScript用于实现网页的交互和动态效果。
三、数据库知识1. 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是一种使用表格来组织和管理数据的数据库系统,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有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完整版】信息技术必背知识点
![【完整版】信息技术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f34532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c.png)
【完整版】信息技术必背知识点信息技术必背知识点一、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实体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等。
其中,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负责执行程序指令和处理数据;内存是计算机的临时存储器,用于存放运行中的程序和数据;硬盘是计算机的永久存储器,用于存放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显卡用于处理图形显示。
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包括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和对等网络模式。
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下,服务器提供服务,客户端发出请求并接收服务器的响应;在对等网络模式下,各个节点之间平等地交换信息。
三、数据与信息的概念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属性的符号记录,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后的有用结果。
数据具有客观性、无意义性和可计算性;而信息具有主观性、有意义性和可理解性。
数据经过加工和处理,才能转化为对人类有价值的信息。
四、计算机编程语言计算机编程语言是计算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
常见的编程语言有C、C++、Java、Python等。
不同的编程语言有不同的语法和规则,用于实现特定的算法和功能。
编程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等不同的阶段。
五、数据库和SQL数据库是指按照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
SQL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一种用于操作数据库的语言,包括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删除等功能。
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包括MySQL、Oracle、SQL Server等,非关系型数据库包括MongoDB、Redis等。
六、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常见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Linux、MacOS等。
操作系统提供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设备驱动等功能,以方便用户和应用程序的使用和开发。
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d100e2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4.png)
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1.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1.2 主机和外设设备1.3 输入设备的种类和使用方法1.4 输出设备的种类和使用方法1.5 存储设备的种类和使用方法2. 操作系统及常用软件2.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2.2 常见的操作系统及其特点2.3 常用办公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2.4 常见的图片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2.5 常见的音频、视频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3. 网络知识3.1 网络基本概念3.2 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3.3 常见的网络服务和应用3.4 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知识3.5 网络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4. 编程基础4.1 编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4.2 常见的编程语言及其特点4.3 算法和流程图的基础知识4.4 程序设计和编程的基本步骤4.5 简单的编程示例和练习题5. 数据库基础5.1 数据库的概念和作用5.2 数据库的组成和基本操作5.3 常用的数据库软件及其特点5.4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和规范5.5 数据库管理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6. 信息安全与法律知识6.1 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6.2 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和防范措施6.3 法律中涉及的互联网和信息安全相关名词及注释6.4 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6.5 网络用户合法权益的保护措施和途径附件:- 示例程序代码- 流程图- 数据库设计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 个人信息保护法:指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维护个人信息合法使用,维护个人信息权益的法律法规。
- 网络安全法: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
- 著作权法:指保护作者对其个别作品享有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等权益的法律法规。
- 电子商务法:指规范电子商务行为,保护网络交易主体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810449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5.png)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1.计算机硬件-中央处理器(CPU):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和处理数据。
-存储器:包括内存(RAM)和外部存储设备(如硬盘、固态硬盘和光盘驱动器),用于存储和检索数据和程序。
-输入输出设备:例如键盘、鼠标、打印机和显示器,用于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总线:传输数据和指令的电子通道。
2.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界面。
-应用软件:用于完成各种任务的程序,例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图像处理和多媒体播放器。
-开发工具:用于编写、测试和调试软件的程序,例如集成开发环境(IDE)和编译器。
3.网络基础-网络协议:定义计算机之间通信的规则和标准,例如TCP/IP协议。
-网络拓扑:描述计算机网络中连接方式的结构,例如总线、环形、星形和网状拓扑。
-路由器: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传输到另一个网络的设备。
-网络安全:保护计算机和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病毒和恶意软件的侵害。
4.数据处理和存储-数据表示:计算机使用位(0和1)来表示和存储数据,例如使用二进制表示整数和字符。
-压缩算法:减少数据大小以节省存储空间或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的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用于存储、检索和管理大量数据的软件系统。
- 数据挖掘: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模式和关联,以支持预测和决策-making。
5.网站和互联网- 网站开发: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等技术创建网页。
-云计算:通过互联网提供计算机资源和服务,以实现便捷的数据存储和计算。
-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交易,包括在线购物、支付和电子市场。
-引擎优化(SEO):优化网站以提高在引擎中的排名,从而增加网站的可见性和流量。
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学考知识点整理
![高中信息技术学考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0d8406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06.png)
高中信息技术学考知识点整理一、信息与信息技术1.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例如,交通信号灯的颜色(红、绿、黄)所传达的“停止”“通行”“等待”的意义就是信息。
信息的载体是承载信息的事物,如文字、图像、声音等。
同一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2. 信息的特征普遍性: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例如,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之间通过化学信号传递信息,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活动都伴随着信息的产生和传递。
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才能存在。
如古代的烽火传递军情,烽火是信息“有敌人来袭”的载体。
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体现在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
例如,商业情报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决策,获得经济利益。
时效性:信息具有一定的有效期,过了这个时期,信息的价值可能会降低或失去价值。
如股票行情信息,过时的行情数据对投资者决策的参考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共享性:信息可以被多个使用者同时共享而不会损耗。
例如,一本电子书可以被许多人同时阅读。
3.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历程信息技术(IT):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
发展历程古代信息技术:如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信息的记录和传播更加方便。
近代信息技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的发明,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递。
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包括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等。
二、信息的获取1. 信息来源的多样性直接获取信息:通过自身的观察、调查、实验等方式获取信息。
例如,科学家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获取科研数据。
间接获取信息:通过查阅书籍、文献、网络搜索等方式获取他人已经整理好的信息。
2.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明确要获取什么信息)→确定信息来源(从哪里获取信息)→采集信息(通过合适的方法获取信息)→保存信息(将获取的信息存储起来)。
3. 网络信息的检索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等,是常用的网络信息检索工具。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a6fbf5d3b3567ec102d8a23.png)
第三章信息的加工
一、信息加工概述 1、信息加工包括计算、转换、重组、表示等一系列过 程,使收集到的信息成为能够满足我们需要的信息。 信息加工的目的在于发掘信息的价值,方便用户的使用。 2、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记录信息、加工信息 、发布 信息 、存储信息 3、信息加工方式的变化 (1)、人工方式特点所需工具少、方法灵活、使用方便。 (2)、计算机信息加工方式。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 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 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 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 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 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 、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事实性或真伪性、不完全性、普遍性等)
第二章《信息获取》 第二章《信息获取》知识点
一、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1、定位信息需求——信息需求表现在:(1)、时间范围 (2)、地域范围(3)、内容范围 2、选择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分类: (1)文献型信息源比如报纸、图书、辞典等 (2)口头型(个人)信息源比如同学、朋友、老师等 (3)电子型信息源比如广播、电视、电话、因特网等 (4)实物型(现场)信息源比如运动会、动物园、各类 公共场所及事件发生现场等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 4、评价信息——评价信息的依据是(先前确定的信息需求)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5e6c66c6bec0975f565e29b.png)
第一章信息及信息技术知识点【知识梳理】二、信息的根本特征1.传递性;2.共享性;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4.价值相对性;5.时效性;6.真伪性。
[自学探究]1.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
●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2.信息技术的组成: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3.信息技术的开展历程4.信息技术的开展趋势1.多元化;2.网络化;3.多媒体化;4.智能化;5.虚拟化5.信息技术的影响(1)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
①对社会开展的影响;②对科技进步的影响;③对人们生活及学习的影响。
(2)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①信息泛滥;②信息污染;③信息犯罪;④对身心安康带来的不良影响6.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3)养成安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4)遵守信息法规。
知识补充: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组成:运算器(中央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软盘、硬盘、光盘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手写笔、触摸屏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软件系统:第二章信息获取知识点【知识梳理】1.获取信息的根本过程〔P18〕2.信息来源例如〔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及他人交流、检索媒体3.采集信息的方法〔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及他人交流、检索媒体4.采集信息的工具〔P20〕: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文字系统自带使用创立的格式化文本,用于一般的图文排版用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生成的文件格式,用于网页制作便携式文档格式,由公司开发用于电子文档、出版等方面图形图象静态图象压缩的国际标准〔〕支持透明背景图象,文件很小,主要应用在网络上文件几乎不压缩,占用空间大动画主要用于网络制作的动画,缩放不失真、文件体积小,广泛应用于网络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6.常用下载工具〔P29〕:网际快车〔〕、迅雷、网络蚂蚁、、影音传送带等。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fde75e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f.png)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1 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无处不在1. 物质、能源与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P22. 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P23.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与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P24.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
P25. 信息是指对消息同意者来说是预先不明白的东西,因此具有“不确定性”。
P2例:下列是否属于信息1、报纸上刊登的新闻 (√)2、书本中的知识(√)3、电脑报(×)4、电视里播放的足球比赛实况(√)5、《07年春节联欢晚会》VCD光盘(×)◎信息的载体与形态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务必通过载体才能表达,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P3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与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P33.纸张能够承载文字与图像,磁带能够承载声音,电视能够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与视频,因此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之信息的载体。
P34.相同的信息,能够用多种不一致的载体来表示与传播。
P3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P3◎信息的五个特征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务必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P32.信息是能够加工与处理的。
信息也能够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P33.信息能够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与保留与传播。
P34.信息是能够传递与共享的。
信息能够被重复使用而不可能像物质与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P35.信息具有的时候效性。
P3例1:李斌发现按照车上的GPS导航仪规划的路线驾驶经常出错,他更新了导航软件的地图文件后,出现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该事例反映出信息具有(B )(A)载体依附性(B)时效性(C)共享性(D)传递性例2:萧伯纳的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这种现象最能说明信息具有(传递与共享)1.2 信息的编码1. 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信息技术必背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必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d811cf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a.png)
信息技术必背知识点整理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掌握相关知识点对于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方便与快捷至关重要。
本文将整理一些信息技术的必背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硬件包括主机、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等,而软件则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通过输入设备获取数据,经过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后,再通过输出设备将结果呈现给用户。
3. 计算机的存储结构:主要包括内存和外存,内存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和程序,外存用于永久存储数据和程序。
4. 计算机网络:指不同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的网络,如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
二、操作系统知识1. 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管理硬件资源、提供用户接口、控制程序执行和实现文件管理等功能。
2. 常见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Mac OS、Linux等,每个操作系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3. 文件系统:操作系统通过文件系统对存储介质进行管理和组织,常见的文件系统有FAT32、NTFS等。
4. 进程和线程:进程是指正在运行的程序,线程是进程中的一个执行单元,可以提高计算机的运行效率。
三、数据库知识1. 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是指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可被计算机系统共享和利用的数据集合。
2. 关系数据库:采用关系模型来组织和管理数据的数据库,常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有Oracle、MySQL、SQL Server等。
3. SQL语言:用于操作和管理关系数据库的标准查询语言,包括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四、信息安全知识1.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信息安全是保护计算机和网络中的信息免受非法侵入和破坏的措施,对个人和组织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2. 常见的安全威胁:包括病毒、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用户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来防范这些威胁。
3. 加密算法:用于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算法,包括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等。
初三《信息技术》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三《信息技术》知识点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964f9ca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7.png)
初三《信息技术》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一章图像处理第一节初识图像处理软件一、体验图像处理技术的魅力1.图像处理技术(1)绘制图像。
利用软件提供的工具, 用鼠标绘制图像。
(2)选择图像。
在图像中截取部分实行再加工和创作。
(3)加工图像。
对图像实行编辑: 缩放、旋转、调整颜色和明暗效果、滤镜效果等。
(4)合成图像。
对多幅图像实行拼接和叠加。
2.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海报、广告、装潢设计、照片处理二、Photoshop的操作环境:理解Photoshop的操作时界面及工具箱的工具名称和基本功能。
三、知识拓展:1.像素与位图:像素:就是组成图像的点, 是构成图像的最小单位。
位图: 由很多小色点组成的图像。
2、分辨率:指每单位长度上所包含的像素或点的数量。
分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位图图像的效率。
图像分辨率单位通常是“像素/英寸(ppi)”3.图像大小:图像文件的大小以KB或MB为单位。
图像宽度、高度和分辨率越大, 图像也就越大。
第二节精彩纷呈的图像处理一、新建文件:方法: (1)启动Photoshop软件;(2)单击菜单“文件→新建”, 弹出新建对话框(3)在对话框中输入图像文件名称、设置图像大小、分辨率的大小、色彩模式、背景色等选内容。
(4)单击“好”按钮, 新建文件成功。
二、对立选区:1.选择适宜的选区工具(1)工具箱中工具的选择:单个工具按钮的, 可直接单击选择;按钮右下角有黑色三角形的工具, 表示该按钮是一组工具, 选择工具前, 首先将鼠标指向该按钮, 然后按住左键不放在按钮上停留一下, 便可显示该组工具的所有工具, 之后再选择所需按钮。
(2)规则范围的选择:A、选择工具: ①矩形选框工具;②椭圆选框工具;③单行选框工具;④单列选框工具B.规则区域的选择工具的使用方法: 在工具箱中选择所需工具, 然后在图像编辑区中拖动鼠标即可选择图像区域。
(3)不规则范围的选择A.选择工具: ①套索工具;②多边形套索工具;③磁性套索工具B.不规则区域的选择工具的使用方法:①套索工具:选择套索工具后, 在图像区域中拖动选择图像区域。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最全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5d57cc30caaedd3382c4d321.png)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1、1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概念信息就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信息载体的概念与区别①信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如:书本上的知识、报刊上的新闻内容②信息载体: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只就是东西不表示内容) 如:书本、图片、存有数据的U盘☆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信息就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
物质、能量与信息就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与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另外,信息又就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
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除了一般特征外,信息还具有以下的特征:普遍性、可存储性、可传递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就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与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就是语言的使用,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就是文字的创造,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就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与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与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就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2024年信息技术必背知识点整理
![2024年信息技术必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2075b49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1.png)
1、结构化程序设计:
(1)面向过程程序设计:面向过程式程序设计是一种结构化程序设
计方式,它将程序以过程的形式来表示,更加重视于程序的控制结构而不
太关注细节。
其优点是简洁明了,另外它还有助于保证程序运行的原子性,可以让程序运行具有确定性,而且还可以减少程序的复杂度。
(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一种以对象为基础的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式,它主要有封装、继承、多态三大特性,另外还有抽象、组合、多继承等特性,其优点是可以更加以模块的方式构建程序,可
以让一个大型程序工程可以更加紧凑,逻辑上可以更加清晰,另外还可以
减少代码的冗余,提高可维护性。
2、数据库:
(1)数据库概念:数据库是一种存储、管理有组织的数据的软件系统。
它的功能是将复杂的数据结构进行组织和管理,使用者可以通过程序
来定义、存取、查询、更新和管理数据,它能够支持多种应用软件,包括
面向对象的应用软件、信息处理软件等。
(2)数据库模型:数据库模型是用来描述数据库结构的数学模型,
它的主要任务是规定数据库中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其管理方法。
信息技术学考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学考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5a12af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4.png)
信息技术学考知识点整理一、计算机硬件1. CPU- 定义: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 主要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等。
- 常见参数:主频、核心数、缓存大小等。
2. 内存- 定义:随机访问存储器,用于暂时存储程序和数据。
- 分类:DRAM、SRAM等。
- 常见参数:容量、速度等。
3. 硬盘- 定义:永久性存储设备,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 分类:机械硬盘、固态硬盘等。
- 常见参数:容量、转速(机械硬盘)、读写速度(固态硬盘)等。
4. 显卡- 定义:图形处理器,用于显示图像和视频。
- 分类:集成显卡、独立显卡等。
- 常见参数:显存大小、核心频率等。
5. 主板- 定义:计算机各个部件的连接中心,提供电源和数据传输支持。
- 组成部分:芯片组、插槽(CPU插槽、内存插槽等)、接口(USB 接口、网口接口等)等。
二、计算机网络1. OSI七层模型- 应用层:提供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 表示层:处理数据格式和加密解密。
- 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传输。
- 网络层:处理分组在网络中的传输。
- 数据链路层:处理帧在物理介质上传输。
- 物理层:处理比特流在物理媒介上传输。
2. TCP/IP协议- 定义:互联网通信协议,由TCP和IP两部分组成。
- TCP(传输控制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保证数据不丢失、不重复、按顺序到达目标主机。
- IP(网际协议):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
3. 网络拓扑结构- 总线型拓扑- 星型拓扑- 环型拓扑- 树型拓扑- 网状型拓扑三、数据库1. 数据库概念数据库是一个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包含多个表格,每个表格包含多个记录(行),每个记录包含多个字段(列)。
2. 数据库范式范式是一种数据库设计规范,用于规范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常见的有1NF、2NF、3NF等。
3. SQL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用于管理关系型数据库的标准语言,包括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作语言(DML)和数据查询语言(DQL)等。
信息技术知识点
![信息技术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c80ec3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d.png)
信息技术知识点摘要:本文旨在概述信息技术(IT)的关键知识点,包括基础概念、主要技术、安全问题以及IT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
文章将提供对IT领域的基本理解,并探讨当前和未来的趋势。
1. 信息技术基础1.1 定义信息技术是指使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来存储、检索、传输和manipulate 数据的技术。
1.2 硬件和软件- 硬件:物理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 软件:指导硬件操作的程序和应用。
1.3 网络和互联网- 网络:连接多台计算机和设备的系统。
- 互联网:全球互联的计算机网络。
1.4 数据和数据库- 数据:原始事实和数字。
- 数据库:系统化地存储和检索数据的集合。
2. 主要信息技术2.1 云计算- 通过互联网提供计算资源,如服务器、存储和应用程序。
2.2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使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
- 机器学习:AI的子集,侧重于使机器通过数据学习。
2.3 大数据- 收集、存储、分析大量数据的过程,以揭示模式和趋势。
2.4 物联网(IoT)- 物体通过嵌入式传感器、软件等连接并交换数据的网络。
3. IT安全3.1 信息安全- 保护数据和信息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或破坏。
3.2 常见的安全威胁- 病毒、恶意软件、网络钓鱼、身份盗窃等。
3.3 安全措施- 防火墙、反病毒软件、加密、多因素认证等。
4. IT在行业中的应用4.1 医疗保健- 电子健康记录、远程医疗、个性化医疗等。
4.2 金融服务- 在线银行、移动支付、区块链技术等。
4.3 教育- 在线学习平台、虚拟课堂、个性化学习等。
4.4 制造业- 自动化、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等。
5. 当前和未来趋势5.1 量子计算- 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计算,可能彻底改变计算能力。
5.2 边缘计算- 在数据源附近进行数据处理,减少延迟和提高速度。
5.3 5G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信息技术高考知识点
![信息技术高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4bd018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d.png)
信息技术高考知识点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起源- 计算机的演变过程- 当代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2. 计算机硬件系统- 硬件的基本组成:CPU、内存、硬盘、输入输出设备等 - 硬件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常见硬件的接口和扩展3. 计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的定义和分类- 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常见类型- 应用软件的分类和使用4. 数据表示和存储- 二进制数制的概念和转换- 数据的存储单位和计算- 信息的编码和解码二、信息处理与应用1. 文字处理软件- 文档的基本操作:创建、编辑、格式设置- 文档的排版和设计- 表格和图表的制作2. 电子表格软件- 单元格的操作和格式设置-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数据的管理和分析3. 网络基础- 网络的基本概念: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 - 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 常见的网络协议和设备4. 互联网应用- 搜索引擎的使用- 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 社交媒体和在线协作工具三、信息安全与伦理1. 信息安全基础- 信息安全的威胁和风险- 常见的安全措施和技术- 数据备份和恢复2. 网络安全- 网络攻击的类型和防御- 个人隐私保护和信息加密- 安全软件的使用3. 信息伦理- 信息伦理的重要性- 网络道德和法律法规- 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四、编程与算法基础1. 编程语言基础- 编程语言的概念和发展 - 常见的编程语言和选择 - 编程的基本结构和语句2. 算法概念- 算法的定义和特性- 基本算法的设计和分析 - 算法的复杂度和优化3. 简单编程实践- 编程环境的搭建和配置 - 简单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 程序的测试和维护五、多媒体与数字媒体1. 多媒体基础- 多媒体的概念和应用- 多媒体元素的类型和处理 - 多媒体作品的创作和发布2. 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音频和视频的编辑 - 图像处理和动画制作- 数字媒体的存储和传输六、信息技术实践1. 信息技术项目- 项目规划和管理- 团队合作和沟通- 项目实施和评估2. 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识别和需求分析- 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设计- 方案实施和效果评估以上是信息技术高考知识点的一个概要性列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傅宁121090036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与信息技术1.信息是什么?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2.客观世界的三大构成要素:信息、物质、能量。
3.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动态性、时效性、多样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快速增长性。
*4.什么是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指的是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施用相关的行为和活动。
5.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T,ICT)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①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获取)与识别技术;②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③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处理)与存储技术;④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技术。
6.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特征:①以数字技术(计算机)为基础;②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③采用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
核心技术: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信、广播、互联网、自动控制、机器人等。
7.什么是信息产业?信息产业(也称为“电子信息产业”) 是指信息设备生产制造,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储存、传递、处理、制作与服务的所有行业与部门的总和。
8.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是指由信息技术驱动的经济和社会的变革。
信息化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社会个人和群体有效利用知识和新思想,从而能建成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实现其抱负的信息社会。
1.2 数字技术基础1.什么是比特?比特(b)是数字技术的处理对象,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
它只有两种状态(取值)。
计算机(包括其它数字设备)中所有信息都使用比特(二进位)表示,只有使用比特表示的信息计算机才能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
2.计算机中表示与存储(比特)二进位的方法:电路的高电平状态或低电平状态(CPU)电容的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RAM)两种不同的磁化状态(磁盘)光盘面上的凹凸状态(光盘)3.用比特表示信息的优点:①比特只有0和1两个符号,具有2个状态的器件和装置就能表示和存储比特,而制造两个稳定状态的电路又很容易②比特的运算规则很简单,使用门电路就能高速度地实现二进制数的算术和逻辑运算③比特不仅能表示“数”,而且能表示文字、符号、图像、声音,可以毫不费力地相互组合,开发“多媒体”应用④信息使用比特表示以后,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数据压缩”,从而大大降低信息传输和存储的成本。
⑤使用比特表示信息后,只要再附加一些额外的比特,就能发现甚至纠正信息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错误,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4.存储容量的计量单位:8b=1B(字节byte,用大写B表示)计算机内存储器容量的计量单位:KB: 1 KB=2^10字节=1024 B (千字节)MB: 1 MB=2^20字节=1024 KB (兆字节)GB: 1 GB=2^30字节=1024 MB (吉字节、千兆字节)TB: 1 TB=2^40字节=1024 GB (太字节、兆兆字节)外存储器容量经常使用10的幂次来计算:1MB=10^3 KB =1 000 KB1GB=10^6 KB =1 000 000 KB1TB=10^9 KB = 1 000 000 000 KB5.信息是可以传输的,信息只有通过传输和交流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在数字通信技术中,信息的传输是通过比特的传输来实现的。
近距离传输时直接将用于表示“0/1”的电信号或光信号进行传输(称为基带传输),远距离传输或者无线传输时需要使用调制技术。
传输速率表示每秒钟可传输的二进位数目,常用单位是:比特/秒(b/s),也称“bps”。
如2400 bps(2400b/s)千比特/秒(kb/s),1kb/s=10^3比特/秒=1 000 b/s兆比特/秒(Mb/s),1Mb/s=10^6比特/秒=1 000 kb/s吉比特/秒(Gb/s),1Gb/s=10^9比特/秒=1 000 Mb/s太比特/秒(Tb/s),1Tb/s=10^12比特/秒=1 000 Gb/s6. B:二进制Q:八进制2^11=20482^12=40962^13=81922^14=163842^15=327682^16=655362^20=1M2^30=1G2^40=1T7.数值信息的表示:(1)无符号整数:只表示正整数。
n位二进制数可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为2^n-1。
(2)带符号整数:可以表示正整数、负整数、零。
最高位为符号位,“0”表示“+”,“1”表示“-”n位二进制数可表示的十进制数范围为-2^(n-1)+1~2^(n-1)-1上面的表示方法称为“原码”。
带符号整数在计算机内不采用“原码”而采用“补码”的形式表示。
补码:符号位不变,绝对值部分取反加1。
-43的原码:10101011 补码:11010101相同位数的二进制补码可表示的数的个数比原码多一个。
(3)浮点表示:任一个二进制实数N 均可表示为N=±S×2P(其中,±是该数的符号;S是N 的尾数;P是N的阶码)+1001.011B = + 0.1001011B×2^100-0.0010101=-0.10101*10^(-10)因此,328.文字符号的表示:日常使用的书面文字由一系列称为“字符”的书写符号所构成,计算机中常用字符的集合叫做“字符集”(西文字符集、中文(汉字)字符集)。
最常用的西文字符集是ASCII字符集,包含128个字符,包括96个可打印字符和32个控制字符,每个字符采用7个二进位进行编码,计算机中使用1个字节存储1个ASCII 字符。
ASCII字符集中ASCII码从小到大先数字后小写字母再后大写字母。
9.基本逻辑运算:逻辑加:“或”运算逻辑乘:“与”运算取反:否定运算1.3 微电子技术简介1.微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关键技术,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各项高技术的基础,它是在电子元器件小型化、微型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微电子技术的核心是集成电路技术。
2.电子电路中元器件的发展演变:电子管→晶体管→小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什么是集成电路?集成电路(IC):是以半导体单晶片作为基片,采用平面工艺,将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及其连线所构成的电路制作在基片上所构成的一个微型化的电路或系统。
(1)集成电路的优点: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成本低;速度快、可靠性高。
(2)集成电路的分类:按用途分:通用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按电路的功能分: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按晶体管结构、电路和工艺分:双极型(Bipolar)电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电路······按集成度(芯片中包含的元器件数目)分:小规模集成电路(SSI)、中规模集成电路(MSI)、大规模集成电路(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极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3)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集成电路的工作速度主要取决于晶体管的尺寸。
晶体管的尺寸越小,其极限工作频率越高,门电路的开关速度就越快,相同面积的晶片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就越多。
所以从集成电路问世以来,人们就一直在缩小晶体管、电阻、电容、连接线的尺寸上下功夫。
4.什么是IC卡?IC卡(chip card、smart card),又称为集成电路卡,它是把集成电路芯片密封在塑料卡基片内,使其成为能存储信息、处理和传递数据的载体(1)特点:存储信息量大、保密性能强、可以防止伪造和窃用、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
(2)IC卡的类型:按芯片分类:①存储器卡②CPU卡按使用方式分类:①接触式IC卡②非接触式IC卡(频射卡、感应卡)第2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2.1 计算机的组成与分类1. 1946年美国宾州大学研制成功第1台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 (最致命缺点:程序与计算分离)3.计算机的逻辑结构(1)硬件:计算机系统中所有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
软件:在计算机中运行的各种程序及其处理的数据和相关的文档。
(2)经典计算机的逻辑结构(冯.诺依曼计算机):(3) 现代计算机的逻辑结构输入设备:向计算机输入信息中央处理器:负责对输入信息进行各种处理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把程序和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中间运算结果、最终结果等)储存起来输出设备:把信息送出计算机总线与I/O 接口:用于连接CPU 、内存、外存和各种I/O 设备并在它们之间传输信息的一组共享的传输线及其控制电路,为CPU 总线(前端总线)和I/O 总线。
与经典计算机结构相比的3个变化: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存储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通过CPU 通信→通过总线进行通信5.计算机的分类按内部逻辑结构分类:8位/16位/32位/64位;单CPU/多CPU ···按性能和价格分类: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服务器) 、个人计算机 (台式PC 、笔记本P 、C 平板电脑等)、嵌入式计算机巨型、大型计算机作为服务器使用,个人计算机独立使用或作为客户机使用 个人计算机特点:价格便宜、使用方便、软件丰富、性能不断提高、适合办公或家庭使用。
按计算机服务的对象和作用分类:中央处理器 (运算器及其控制)外存储器内存储器输出设备总线(bus)输入设备I/O 接口I/O 接口外存储器接口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器CPU控制器memorystorageI/O 设备通过I/O 接口与各自的控制器连接,然后由控制2.2 CPU的逻辑结构与工作原理1.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结构与原理(图见P4)(1) 计算机的工作由程序控制,程序是一个指令序列,指令是能被计算机理解和执行的操作命令;(2) 程序(指令)和数据均以二进制编码表示,均存放在存储器中;(3) 存储器中存放的指令和数据按地址进行存取;(4) 指令是由CPU一条一条顺序执行的。
2.“存储程序控制” 原理将问题的解算步骤编制成为程序,程序连同它所处理的数据都用二进位表示并预先存放在存储器中。
程序运行时,CPU从内存中一条一条地取出指令和相应的数据,按指令操作码的规定,对数据进行运算处理,直到程序执行完毕为止。
3.什么是指令?指令就是命令,它用来规定CPU执行什么操作。
指令是构成程序的基本单位,程序是由一连串指令组成的。
指令采用二进位表示,大多数情况下,指令由两个部分组成:4.CPU的组成部分:运算器(对数据进行各种算术或逻辑运算,所以称为算术逻辑部件(ALU),参加ALU运算的操作数通常来自通用寄存器GPR ,运算结果也送回GPR)、控制器和寄存器5.CPU的任务:取指令并完成指令所规定的操作。
6.指令在计算机中的执行过程:指令→指令译码→取数→运算→保存通常,每一步需要1个或几个时钟周期才能完成。
7.什么4是指令系统?CPU可执行的全部指令称为该CPU的指令系统,即它的机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