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语义学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讨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24337a16529647d27285271.png)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讨虽然语言普遍地只是被看作是人类之间一种交流的工具,但是其认知能力和方法尤为关键,它也是连接各类语言学之间的一个锁链。
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方法,可以体现出其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的环境特征。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有很多种分支和分类,例如认知语义学、框架语义学、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等。
对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思想,乔姆斯基提出了几个基本假设。
其一,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它具有数学的特征,其自足性使其可以基本脱离范围更广的认知系统加以研究。
其二,语法是语言结构的一个独立部分,与词汇和语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其三,如果意义在语法分析范围内,那么,最恰当的描述方法是通过建立在真值条件基础上的某种形式逻辑[1]。
在认知语言学中,人们对于语义的理解极其重要。
正如《认知语言学杂志》在1990年首刊编者按中所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路向将语言视为“组织、处理、传达信息的工具”,即语言最重要的是语义。
所以,语言研究的认知方法主要侧重于语义[2]。
其中,框架语义学虽然并不算其分支中最热门的理论,但是,它在理解语义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核心思想在人们理解词汇和句子的过程中,即在理解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任何一个概念时,必须以理解它所适应的整个结构为基础,理解它所存在的概念结构,当这样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一个概念被置入一个文本或交谈环境中时,该概念结构中其他所有概念都自动被激活。
那么,基于对框架语义学的应用,人们在词语所激活的语义框架中理解词语的意义,并且,通过对真实场景的反复体验,人们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意象图式[3]。
因此,框架是人们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框架概念结构,是一种相对抽象的结构[4]。
哲学基础框架语义学是由菲尔莫尔最早提出的自然语言语义学的一个具体路向[5],并以经典主义哲学及皮亚杰的楗构论为思想基础。
同时,语义又是非自主的,是和经验紧密结合的,那么,语义是以经验为基础的[6]。
所以,框架语义学又属于经验主义语义学的范畴,它源自经验语义学传统,而不是形式语义学,它与经验之间相互联系,并不代表割裂[7]。
框架语义学与商洛特色饮食翻译
![框架语义学与商洛特色饮食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7515ed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b.png)
2020年第25期(总第871期)丈魏愛年框架语义学与商洛特色饮食翻译段文婷孙雪娥(商洛学院人文学院,陕西商洛726000)摘要:商洛特色饮食文化有着厚重的历史,不仅反映当地人的生活面貌,而且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常无法用传统语言对等的方法译出原文蕴含的文化信息,因而不能有效传递地方特色钦食文化。
框架语义学把原语的语义框架和目的语对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
基于此,本文以框架语义学为理论方法,对商洛特色饮食文化翻译进行研究,通过框架对等、框架转换、框架调整的方式在目的语中构建原语框架,促进商洛饮食丈化对外的传播。
关键词:框架语义学商洛特色饮食文化翻译研究“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口头语流行于民间,说明饮食无疑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饮食是一种文化,中华美食誉满天下,不同地域蕴含着特有的民族色彩。
商洛特色饮食文化有着丰富悠久的历史,适宜的气候、地理条件和传承至今的地域文化造就了商洛独特的饮食文化,比如,柞水县的“三滴水”“八大碗”,洛南县的“四到底”“重八桌”“十全席”“八碗一海子”“四角撑”,丹凤县的“十二道小吃子”,镇安县的“八大件”,山阳县的“四盘四碗”,商州的“老九道”,商南县的“十三花”,等等⑴(泌)。
我国学者黄元英、李继高对商洛饮食文化做了一定的研究,主要从商洛饮食习俗视角出发,以民间饮食为主要研究方向,通过商洛的饮食历史、饮食结构、日常的饮食习俗、食物烹饪方法等方面对商洛饮食进行了详细研究,为饮食的发展和传播奠定了基础⑵(I*。
)。
金晓红、孙雪娥学者从翻译的角度探索商洛饮食文化对外传播的必要性,从直译法、意译法、音加注释的翻译方法对不同食品中式菜名进行翻译,彰显了商洛地方特色饮食的独特性,传达了商洛特有的文化信息⑶3)。
中式菜名的翻译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学者段文婷、孙雪娥以模因论为理论指导,研究了模因在商洛特色饮食文化翻译的运用⑷⑶㉚,以创新的翻译方法,脱离传统的两种语言转换,通过模因论将语言进行编码传播给读者,更好地剖析商洛特色饮食蕴含的文化信息。
框架语义学理论对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启示
![框架语义学理论对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b968427e2bd960590c67780.png)
21 0 0年 1 月 2 1 O日
框架语义 学理论 对英语阅读 教学昀启 理积 示
⑩北华大学公共外语教育 学院 杨 玉英
框架语 义学的基本概念 l 是不能很好地理解词汇意义 , 这很大程度是 由于学生
一
、
在语言学界最早引入“ 框架” 一词并倡导框架语 I 词 汇 掌 握 的数 量 不 够 ,再 加 上 对 词 汇 的理 解 有 偏 对 义 Fa eSm nc) r e ats理论的是美国伯克利大学教授 』 。在 教 师 缺 乏 理 论指 导 的 情况 下 , 生 的 阅 读 理 解 m i 差 学
菲尔 墨 ( im r,9 8 , 把 “ 架 ” 义 为 是 能 与 典 - Fl oe 16 )他 l 框 定 就走进 了一个瓶颈阶段 , 常常 听学 生抱怨 , 了很 大 做
型情境相关联的“ 语言选择系统” 。框架语义学认为: I 量的阅读理解训练之后 , 阅读理解的能力仍然没有明 要想理解词汇意义 , 语言的使用者必须在大脑中构建 l 显的提高。这就要求作 为教师 , 能给学生提供 更高级
1 确框架语义知识在 阅读理解教学中的重要 } 朋 生 阅读理解教 学在整个英语 教学 中 占有重要 的地
关系 的框 架 ,只有构建 了框架 与框 架之 间的网络联 : , 它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 位 写作能力 、 大知识 扩
系, 才能揭示词汇之间的本质关系。
f 面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 。也 可以说 , 提高阅读 能力是
提高语言其他能力 的关键 。 英语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具 在语言交际中, 仅用抽象的词典意义是无法完成 l
言语交际或语言理解的 , 受话人必须通过构建适 当的 l 有很强的阅读能力 , 使学生能做到 以英语为工具学习 知识 。然而 , 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有效指 语义框架才能理解 发话人 的言语行为 , 而供言语理解 } 因此 , 教师需要提高 自 的语 义 框 架 却 是 一 组 丰 富 的百 科 知 识 (i o , , 生的阅读水平很难提高 , Fl r 1 学 l e 导 m 身 这样才能在新的题 18 ) 92。框架语义理论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词汇的 l 的语言学知识水平和综合 素质 ,
框架语义学与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框架语义学与英语词汇教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730b03867ec102de2bd897f.png)
F i l l m o r e 把 语 义 框 架 内 的 相 关 单 词 与 整 体 语 义 框 架 的关 系定 义 为 概 念 显 象 与框 架 ( p r o f i l e / f r a m e ) 的关 系 。在 框 架 语 义 理论 中, 显像 相 当 于我 们 所 说 的 对 应 的 汉 语 意 思 , 指 代 词 语 象 征的概念 , 因此 又 经 常 被 称 为 概 念 显 象 。 整 体 语 义 框 架 则 用来 指 代 理 解 概 念 显 像 所 蕴 含 的 背 景 知 识 或 概 念 结 构 。词 语 的整 体概念包括概念显象与框架两个部分 , 两者相互补充 , 是 一 个 概 念 不 可 分 割 的 组 成 部 分 。在 教 学 实 践 中大 多 数 老 师注 重 按 课 文 中词 汇 表 的 顺 序 逐 个 讲 解 词 汇 。这 样 就 出现 单 个 词 汇与 其 语 义 框 架 相 脱 离 的现 象 。 换 句话 说 , 教 师 注 重 概 念 显象 的讲 解 但 是 忽 略 相 应 语 义 框 架 的 引 入 在 脱 离 语 义 框 架 的情 况下 讲 解 词 汇 导 致 词 汇 学 习 中形 式 与 意 义相 分 离 。即表 面上 掌 握 了词 汇 的意 义 和 搭 配 , 但 在 具 体 语 境 中 还 是 不会 使 用 。 本 文 在 框 架 语 义 学 的基 础 上 结 合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的实 际 尝 试 对 大 学 英 语 词 汇 教 学 提 出 了相 应 的建 议 。 三、 框 架 语 义 学 与词 汇 教 学
在词汇教学实践 中. 老师一般按照单元顺序讲解单词 . 即 在 学 习新 单 元 之 前 首 先 列 举 出单 元 内 的生 词 , 然后逐个讲解。 这 样 孤 立 的单 词 讲 解 也 许 可 以使 学 生 在 短 时 问 内掌 握单 词 的 相应 汉 语 释 义 即单 词 的显 性 意义 .但 是 学 生 对 于词 汇 在 具 体 语 境 中 的应 用 仍 模 糊 不 清 。 单词 的理 解 和 其 所在 的语 义 框 架 是 密不 可 分 的 。 只有在讲解单词时结合其所在的语义框架 。 才 能 让 学生 更 充 分 地 掌 握 单 词 的 意 义 与 具 体 用 法 。 因 此 在 讲 解 词 汇 时有 必 要 首先 建构 与单 词相 关 的 语 义 框 架 ,然 后 列 出框 架 内 典 型 的单 词 元 素 ,通 过语 义 框架 提 供 的 背 景 让 学 生 真 正 了解 词语 的意 义 及 用 法 。如 当讲 解 单 词 “ d i s c o u n t ” 时 可 以引 出 商 品 抛售 的语 义 框 架 ,同 时列 举 该语 义框 架 下 的 其 他 语 义 元 素 ,如动词 : b u y , s e l l , c o s t , s p e n d ,名 词 : g o o d s , p r i c e , b a r g a i n , s a l e , q u a l i t y , 形容词 : e x p e n s i v e , c h e a p , 等 等 。唤 起 语 义 框 架 内 其他 相关 词 汇 的描 写 , 不 但 有 利 于 单 词 意 义 的学 习 , 还 有 利 于 促进 对 与单 词 相 联 系 的 框 架 内 的 其他 基本 元 素 的理 解 。
语言学视域下的框架理论
![语言学视域下的框架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2ae7bcd0066f5335b81215d.png)
语言学视域下的框架理论“框架”作为一个跨学科概念,由人类学家提出,经过社会学家系统论述,然后被传播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学者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这一发展历程赋予“框架”丰富的意义内涵和复杂的功能层次,可以为不同学科带来借鉴与启示。
以菲尔墨的框架语义学作为切入点,可以看出框架理论在语言学中的意义与应用,及其为语言学研究带来的启示。
框架理论(frame theory)的研究已经走过半个世纪,其“多范式”的理论内涵与研究工具为诸多学科提供了启示,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运用框架理论进行研究,并取得较丰富的理论成果。
在语言学领域,美国学者菲尔墨(CharlesJ.Fillmore)最早引入框架的概念,并将框架作为语义分析的一种工具,创立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与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探讨人们如何建构语言事实的问题,为语言学的研究开辟多个新视角。
一、“框架”:一个跨学科概念一般而言,框架理论的依据源于社会学和心理学两个领域。
在社会学领域,20世纪40-50年代有学者提出,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往往与个人、社会或者环境等潜在因素相关。
进入20世纪60-70年代,框架理论迎来大发展:1972年贝特森(Bateson)在研究动物之间的互动模式时首次将框架与信息传播活动联系起来,提出互动过程的本质是运用符号进行诠释与传播的活动,框架在其中起到提示传播内容的作用,并告知人们诠释符号的种种规则。
1974年,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在《框架分析》(frame Analysis)-书中系统论述人们如何运用框架建构社会事实的过程,使人们对框架的作用机制有更为系统的了解,可谓框架理论的集大成者。
戈夫曼认为,个人并非依据某些随机因素来理解世界,而是依赖某种更为宽泛的理解模式——“基本框架”(primaryframeworks),这种框架常被描述成为人类分类信息提供帮助的、较为稳定的、具有社会共享性的分类系统。
框架语义学理论与应用
![框架语义学理论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dfc8f5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6.png)
框架语义学理论与应用框架语义学是一种基于框架的概念,研究词语意义及其相互关系的语言学理论。
它通过构建一个个框架,对词汇和语句的意义进行解释和推理。
本文将从框架语义学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根据输入的关键词和内容撰写文章。
一、框架语义学理论框架语义学的基本概念是框架,它指的是一种认知和表达思想的基本结构。
框架可以涵盖一系列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包括各种概念、实体及其之间的关系。
框架语义学认为,词语的意义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特定的框架相关联。
词语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其所处的框架来解释。
框架语义学的理论模型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词汇-框架映射:词汇与框架之间存在映射关系,每个词汇都可以映射到一个或多个框架。
2、框架-意义映射:框架与意义之间也存在映射关系,每个框架都可以映射到一组意义。
3、语境-框架映射:语境与框架之间也存在映射关系,不同的语境可能需要不同的框架来解释。
二、关键词处理在撰写文章时,如何处理关键词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的定位、提取、处理流程对于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1、关键词定位:关键词应选择在文章中起到核心作用的词汇,一般为主旨词或主题词。
2、关键词提取:从文章中选取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应确保关键词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关键词处理:对关键词进行解释和阐述,揭示其背后的框架和意义。
三、内容撰写基于关键词和内容,可以开始撰写文章。
以下是撰写文章时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1、主题展开:以关键词为主题,构建文章的基本框架。
2、句子组织:运用适当的句子结构将关键词串联起来,表达完整的思想。
3、段落构成:每个段落应围绕主题展开,并包含关键词或其相关词汇。
4、逻辑结构:确保文章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四、实例分析下面以“教育”为例,运用框架语义学理论撰写一篇文章: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基石,它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
教育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等。
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教育体系,为人们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和发展途径。
框架语义学 学术英语
![框架语义学 学术英语](https://img.taocdn.com/s3/m/3fd729a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15.png)
框架语义学学术英语
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是一种语义理论,旨在通过对词汇和句子中的概念结构进行建模来解释语言的意义。
该理论认为,人类语言的意义是通过“框架”来表示和组织的,这些框架通过概念、情景和知识来构建。
框架可以看作是关于某个主题或领域的知识结构,其中包含概念、属性、关系和事件等内容。
在框架语义学中,词汇被认为是具有特定框架的语言单位。
每个词汇都与特定的框架关联,并在特定的上下文中获得其意义。
例如,词汇“狗”与动物、尾巴、四条腿等概念框架相关联。
框架语义学还研究了语义角色,即词汇在句子中扮演的特定角色或功能。
例如,在句子“I gave the book to Mary.”中,动词“give”有三个语义角色,即“给予者”、“物品”和“接收者”。
在学术英语中,框架语义学被广泛用于分析和解释学术文本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学术论文中的专业词汇和句子结构,揭示背后的概念和知识框架。
此外,框架语义学还被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翻译等领域,提高计算机对语言的理解和生成能力。
框架语义学与译文质量评估
![框架语义学与译文质量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4614af462e3f5727a5e96228.png)
框架语义学与译文质量评估朱晓敏(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江苏常熟 215500)摘 要:Fillmore 提出的框架语义学是认知语义学的支柱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对任何一个概念的理解必然会激发一整套相关经验概念,包括它的隐含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
框架语义学试图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破解人类识解语义的“黑匣子”,为了我们了解分析语义的产生,识解、转移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翻译研究与语义学紧密相关,本文试图从框架语义学的角度分析译文质量,希望推动认知语言学在翻译中的运用。
关键词:框架;框架语义学;译文质量评估[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39(2010)12-0015-04Fr ame Semantics and Assessment of Translat ion QualityZhu Xiaomin(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shu 215500,China )Abstract :Frame Semantics,one of the founding theories of Cognitive Semantics,argues that understanding of any concept inevitablytriggers a whole set of relevant concepts including its implied and socio-cultural meanin gs.Th e employment of Cog nitiv e Science partially enables Frame Semantics to uncover the “black box ”in which human bein gs construe meaning.Translation Studies and semantics are closely related.This paper endeavors to assess translation q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me Semantics in the hope that studie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will ourish in the near future.Key words :Frame;Frame Semantics;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收稿日期]2010-3-2[作者简介]朱晓敏(1979~),男,常熟理工学院讲师,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苔丝》汉译的框架理论解读
![《苔丝》汉译的框架理论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d52d7c243323968001c9292.png)
苔丝》汉译的框架理论解读1 框架语义理论“框架”(frame )一词有很多定义,它的核心思想总是离不开具体反复出现的场景的相关知识和信念,也就是存在于人脑中已有的概念结构。
框架语义学是Charles Fillmore 于20 世纪70 年代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他认为“意义的确定必须参照一定的背景知识体系,该体系反映理解者的经历、信念和实践[1] ”。
框架语义学认为语言中的词语意义存在于一个概念结构之中,即存在于一个框架之中,框架也就是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概念结构。
人们若要理解语言中词汇的意义,首先必须理解整个框架,凡是涉及整个框架之中的任何概念都会激活词汇所对应的相应框架中的概念,这样便可以理解词语的意义。
框架语义理论为翻译提供了一个微观视角,翻译过程中究竟如何操作便有了一个具体可循的模式。
译者可以以框架语义理论为指导,将原语文本中的语言词汇意义置于译者脑中已存的整个框架之中,凡是涉及整个框架之中的任何概念都会激活词汇所对应的相应框架中的概念,在重建了译语的语义框架之后,译者重新构思、组建词语意义在译文本中如何表达,在不违反原语文本意义的基础上做到忠实通顺,这样便顺利重现了原语文本词语的意义。
2 《苔丝》汉译对比19世纪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杰出代表作《苔丝》描述了女主人公苔丝的悲惨故事。
托马斯?哈代深信宿命论,比较善于把人物性格、悲剧命运和自然环境相结合,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内心世界。
《苔丝》的吴迪译本和张谷若译本(以下简称吴译和张译),在众多中文译本中比较受读者喜爱,文章以第十三章的翻译为例,从框架语义理论的视角出发对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1)she saw before her a long and stony way highway张译:她只见到,她前面是一条崎岖的绵绵远道…… 吴译:她所看到的,是一条她必须跋涉的漫长而坎坷的道路……贫穷的父母让不谙世事的17岁的大女儿苔丝去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认亲,幻想攀上富贵人家摆脱经济困境。
认知语言学——精选推荐
![认知语言学——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6a1cf81c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6.png)
认知语⾔学认知语⾔学是语⾔学中的⼀种新范式, 它包含许多不同的理论、⽅法及研究课题。
认知语⾔学肇始于20 世纪70 年代, 80 年代中期以后其研究范围扩展到了语⾔学中的许多领域, 如句法、意义、⾳系以及语篇等。
其成熟的重要标志是1989 年春在德国杜伊斯堡召开的第⼀次国际认知语⾔学会议以及1990 年出版的5认知语⾔学6杂志。
⾃诞⽣之⽇起, 认知语⾔学就把⾃⼰置于认知科学这⼀⼤学科中, 与哲学、⼼理学、⼈类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神经科学等结下了不解之缘, 并逐渐成为当代语⾔学中的⼀门显学。
在过去20 多年⾥, 认知语⾔学研究在⼏个重要领域⾥已卓有成效, 如范畴化、概念隐喻、转喻、多义性、拟象性以及语法化等(参见⽂旭1999, 2001) 。
尽管认知语⾔学家内部在具体⽅法、感兴趣的课题、研究的切⼊点等⽅⾯还存在⼀些差别, 但他们的研究⽬标和基本原则有许多共同之处。
为了进⼀步理解并准确把握这⼀新的认知范式, 本⽂拟对认知语⾔学的研究⽬标、基本原则、研究⽅法作⼀些解释与探讨。
认知语⾔学的研究⽬标语⾔是⼈类表达观念和思想的最明确的⽅式之⼀。
从/ 表达观念和思想0的⾓度来研究⼈类语⾔, 这种观点就是通常所说的/ 认知观0。
这种观点认为, 语⾔是认知系统的⼀部分, ⽽认知系统由感知、情感、范畴化、抽象化以及推理等组成。
这些认知能⼒与语⾔相互作⽤并受语⾔的影响,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研究语⾔实际上就是研究⼈类表达或交流观念和思想的⽅式。
当代语⾔学的⼀个基本特点就是对认知现实主义( cognitive realism) 的承诺, 即确认语⾔是⼀种⼼理或认知现象。
语⾔学诸多门派都以探索隐藏在⼤脑中具有普遍性的⼈类语⾔机制作为终极⽬标, 换句话说, 语⾔分析的⽬的不只是描写⼈们的语⾔⾏为,⽽是解释引起语⾔⾏为的⼼理结构和⼼理过程, 揭⽰语⾔⾏为背后内在的、深层的规律。
像乔姆斯基、杰肯道夫(R. Jackendoff) 、兰格克(R. Langacker) 、雷科夫(G. Lakoff) 、⽐尔沃思(M. Bierwisch ) 以及赫德森(R. Hudson) 这些代表不同理论⽅法的语⾔学家, 他们的研究都具有这⼀⽬的。
框架语义学中“场景”类型辨析及应用
![框架语义学中“场景”类型辨析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2473c74a26925c52dc5bf07.png)
第29卷 第5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V ol.29 No.52009年10月 Journal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Oct. 2009收稿日期:2009-04-02作者简介:王欣平,女,1970年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语用学及语言文化。
框架语义学中“场景”类型辨析及应用王欣平(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摘 要:基于框架语义学理论中 “场景”这一概念,将“场景”分为七种类型,即静态场景、动态场景、隐蔽性场景、时间依附性场景、条件限制性场景、身体体验性场景和规约性场景,并对不同类型加以辨析,通过分析其在具体场景语篇中的运用,以检验“场景”概念对英语词汇在具体场景中的诠释力。
关键词:框架理论;场景;英语词汇;类型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159(2009)05-0069-03Study on Various Types and Application of Scenes in Frame SemanticsWANG Xin-ping(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 Zhanjiang 524088,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Scene, this paper divides scenes into seven types, that is, static scene, dynamic scene, time-dependent scene, condition-based scene, bodily experience-based scene and conventional scene. By differentiating each type and analyzing their uses in certain English texts, this paper aims at exploring the interpreting power of the concept Scene to English lexicon in certain situations. Key words: frame semantics ;scene ;English lexicon ;types 1 框架语义学及“场景”理论概述 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 )是认知语言学的新的发展方向,是美国语言学家Fillmore 在20世纪70年代末为人们提供的一种理解和描写词项(lexical item)意义及语法句式(grammatical construction)的方法。
框架语义学在中国:评介、应用与展望
![框架语义学在中国:评介、应用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7a3315af0029bd64783e2ceb.png)
认 知语 言学 的“ 框架” 概 念是 来 自于 2 0世 纪 3 0 年代 心 理 学 家 对 记 忆 的研 究 。心 理 学 家 F r e d e r i c k B a r t l e t t 通 过实 验证 明 , 人 对 事件 的理解 和记 忆 受 期 望 的影 响 , 而 期 望 是 以 图式 的形 式 由心 理 表 征 的 。
摘
要: 框 架语 义 学 自 1 9 8 2年正 式提 出以来 已经走 过 了 3 O多年的发展 历程 , 它在语 言学、 翻译研 究、 外语教
学、 词典 学等领域展 示出 了普遍 的指导作用。本文从理论和应 用两个方面对 国 内框 架语义 学的研 究作 了全 面的考
察, 对该理论在 国内的研 究现状 、 研究焦点、 存在 的 问题等进行 了梳理 , 并对框 架语 义学未来的发展作 了展望。 关键词 : 框架语 义学 ; 理论研 究 ; 应 用研 究 ; 研 究展 望
中图分类号 : H 0 3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8 5 0 5 ( 2 0 1 3 ) 0 5— 0 0 5 9— 0 5
Fr a me S e ma n t i c s i n Ch i n a:I n t r o d u c t i o n,A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 Pr o s p e c t
第3 2卷第 5期
Vo 1 . 3 2, No . 5
西 华 大 学 学 报 (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J o u na r l o f X i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P h i l o s o p h y& S o e i M S c i e n c e s )
框架语义学
![框架语义学](https://img.taocdn.com/s3/m/8b1521fb941ea76e58fa04ea.png)
框架语义学Charles J. Fillmore 原著詹卫东 译一 引 言“框架语义学”在我的脑海中是一个经验主义语义学的研究计划,同时也是一个用来呈现这类研究的结果的一个描述框架。
框架语义学提供了观察词语的意义的一种特别的方式,同时也试图刻画一种语言产生新词和新短语,以及向已有的词语里增加新的意义,或将一段文章中各成分的意义组装到一起,从而形成整篇文章的全部意义等等所需要遵循的原则。
通过“框架”这个术语,我在脑海中建立起了全部的概念系统。
理解一个概念系统中的任何一个概念,必须以理解它所适应的整个结构为前提。
当这样一个概念结构中的诸多概念中的一个被置入到一个文本、或一次交谈中时,(该概念结构中)其他所有的概念都自动被激活。
我在这里使用“框架”这个词作为一个覆盖面很广的术语,来涵盖那些讨论自然语言理解问题的文献中提到过的一系列概念,诸如“图式”(schema)、“脚本”(script)、“情景”(scenario)、“观念框架”(ideational scaffolding)、“认知模式”(cognitive model)、“民俗理论”(folk theory)等等1。
框架语义学出自经验主义语义学传统,而不是形式语义学。
它更像是民族学意义上的语义学。
有点像人类学家的工作。
一个人类学学者进入一种异族的文化,会问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比如“当这个言语社团的成员用语言交谈时,哪些经验范畴会通过他们所选用的语言形式来编码?”框架语义学的大纲跟形式语义学的工作和结果是不矛盾的(或没有必要是矛盾的),但它跟形式语义学仍有重要的不同,差别主要在于,前者强调语言与经验之间的连续性(continuities),而不是非连续性。
我在这篇论文中要表达的观点与其说是经验主义语义学的真正理论,倒不如说是提出了这样一种理论必须处理的一系列问题。
我宁愿把本文所讨论的内容称为“先于形式化的”(pre-formal),而不是“非形式化的”(non-formalist)。
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基础
![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725481eb3c1ec5da51e27019.png)
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基础xxxx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摘要:框架语义学作为认知语言学发展的一个分支,为我们理解语言中词语的意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本文着重阐述了以经验主义哲学和皮亚杰(J. Piage)t 的建构论为哲学基础的框架语义学,其在理论方面,基本继承了菲尔谟(Charles J. Fillmore格语法的基本思想,是格语法的系统化、具体化。
关键词:格语法;框架语义学;框架Abstract:Frame Semantics as a major branch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which provides us a new viewpoint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word, and this paper mainly express basic philosophy of Frame Semantics which based on Empirical philosophy and J. Piaget?s Constructivism, on the aspect of the theory, it inherits the basic idea of Case Grammar.Key words:Case Grammar; Frame Semantics; Frame1. 引言在20世纪70年代末,Charles J. Fillmore在格语法(Case Grammar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了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它是一种通向理解及描写词语和语法结构的意义的途径。
为了理解语言中词语的意义,我们必需先具备概念结构,即语义框架的知识,为我们提供词语的意义以及在话语中使用的背景和动因。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国内外的学者对框架语义学也不乏研究,如Atkins B(1995)研究了在框架语义学词典中例子的作用;Fontenelle T(2000)则认为应为框架语义学提供一个双语词汇数据库;国内的学者如钱德明、周庆芳(2005)研究了框架语义学在英语词汇中教与学的启示;俞晶荷(2008)则研究了在框架语义学角度下的翻译研究;然而众学者对于框架语义学理论基础进行专门研究的却很少见,本文认为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追溯其根源,了解其基础,对于日后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该学科能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
框架语义理论与汉语词义演变研究
![框架语义理论与汉语词义演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c4ca9c82cc58bd63186bd36.png)
的词 义呈现 . 静态 与动态 。 共 时与历 时决定 了他们 之 间的差 异 ,但 词义演 变现象仍 可被 看作是 对共 时平 面上的词 义现 状 的归总 , 词 义演 变 中必 然存 在新义 旧义并存 的现 象 , 因此 框架语 义学在词 义演变研究 巾是有应用价 值的
活性 语境相一致 的一个结 构化的范 畴系统 。该理 论认为 , 说
话 人 理 解 了 词 的 意 义 是 由 于 理 解 了 能 够 激 活 词 所 编 码 的 概
已经取得 了一定规模 , 且 处 于不断地 更新 中 , 具 体 的框 架数
据 资 源 在 网络 上 均 可 以查 询 。 二、 “ 黑” 、 “ 白” 词 义 框 架 比较 研 究
学从 认知 层 面 出发. 提供 了观察 词 语 意 义 的一种 特 别 的方
式. 也 为 观 察 词 义 历 时 演 变 提 供 了新 的 角 度 。本 文 将 从 理 论 和应用 两个方 面分析 框架语义 学在解 释汉 语词 义演变 现象
中的可行 性和有效性 。
一
察 大规模 语料 库后 认 为展 现 出动词 所属 的框 架 和范 畴 , 描 述框 架 内的相 关概念 的引入 方式 以及增加 一个 给定用法 所
最后 , 框架 语义学在 应用 中积 累了大 量的资 源和经 验 。
认为 家族相 似性也存 在 于一个词 语 的多个 意义之 间 ,某个
词 语 的 词 义 内 部 也 存 在 原 型 ,一 个 词 语 的 某 个 词 义 的 典 型 性 与 否 决 定 了词 义 的 发 展 和 变 化 的进 程 快 慢 。 框 架 语 义学 是 F i l l m o r e 于2 0 世 纪7 0 年代末8 0 年 代初在格 语法基 础上提 出的。F i l l m o r e ( 1 9 8 2 ) 认 为“ 框 架” 是 跟 一 些 激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讨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e6577c80066f5335b8121a1.png)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讨摘要: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菲尔莫尔(Fillmore)提出的框架语义学,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认知语言学早期格语法基本思想理论的具体化与系统化形式。
框架语义学不仅重视语境及语言背景,也强调经验及环境等语义范畴的重要性。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框架语义学认知语言学对于语言学教学具有重大影响和意义,它体现人们对于语言的认知能力,有助于人们对语义的理解。
框架语义学,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它从语境的角度解释词汇的含义,是人们理解词义的重要联系和过渡过程。
然而,人们对于该理论的了解和认识并不多,关注并深入研究该理论的学者也屈指可数。
本文对于框架语义学的核心思想、哲学基础、理论目标、理论方法及其在应用中的作用和影响有所探析,同时,对其所得到的评价及几点不足也有所提及。
一、认知语言学理论概述虽然语言普遍地只是被看作是人类之间一种交流的工具,但是其认知能力和方法尤为关键,它也是连接各类语言学之间的一个锁链。
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方法,可以体现出其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的环境特征。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有很多种分支和分类,例如认知语义学、框架语义学、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等。
对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思想,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了几个基本假设。
其一,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它具有数学的特征,其自足性使其可以基本脱离范围更广的认知系统加以研究。
其二,语法(尤其是句法)是语言结构的一个独立部分,与词汇和语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其三,如果意义在语法分析范围内,那么,最恰当的描述方法是通过建立在真值条件基础上的某种形式逻辑[1]。
在认知语言学中,人们对于语义的理解极其重要。
正如《认知语言学杂志》在1990年首刊编者按中所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路向将语言视为“组织、处理、传达信息的工具”,即语言最重要的是语义。
所以,语言研究的认知方法主要侧重于语义[2]。
其中,框架语义学虽然并不算其分支中最热门的理论,但是,它在理解语义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框架语义学与英语词汇教学
![框架语义学与英语词汇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df06e18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d.png)
框架语义学与英语词汇教学【摘要】本文介绍了框架语义学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应用。
框架语义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的语境和用法,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框架语义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词汇的长期记忆,提高他们的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
文章还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框架语义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结合未来发展趋势,指出框架语义学与英语词汇教学的结合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总结了框架语义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框架语义学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关键词:框架语义学,英语词汇教学,语境,用法,长期记忆,案例分析,未来发展,新思路,发展方向,重要性。
1. 引言1.1 框架语义学与英语词汇教学概述框架语义学是一种语言学理论,旨在研究词汇如何在不同语境下进行语义解释。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框架语义学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通过理解词汇的语境和用法,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词汇的真实含义,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框架语义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词汇之间的联系,理清词汇的内在关系,从而促进词汇的长期记忆。
学生可以通过将词汇放入适当的语境中,形成记忆框架,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看到框架语义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的语义,加深学习效果。
框架语义学与英语词汇教学的结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它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框架语义学对英语词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2. 正文2.1 框架语义学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框架语义学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是指利用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英语词汇。
框架语义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词汇之间的关联,从而更好地理解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通过框架语义学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学习和记忆词汇,提高词汇的使用能力。
框架语义学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框架语义学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c080ee0ccc1755270722088d.png)
直 没有 找 到一 条高 效 、 学 的词汇 教学 途径 。陆 科 ”
俭 明先生 也 曾经 指 出 :一个 外 国学生 要 学好 汉语 , “ 重 要 的是 掌 握 大量 的 词汇 , 有 足 够 的词 汇量 , 要 因
此词汇教学应该是一个重点, 可惜现在大家对它 的 重视程度不够。 ( ”姜欧 2 0) 以上引文可见, 08 从 许多
盘、 硬件 、 软件 、 内存 、 驱、 光 优盘 、 光标 ” 等等 , 动词 序 列词 汇 出现l 印、 印 、 ‘ ‘ 打 复 发送 、 真 、 制 、 份 ” 传 复 备 等等 。 再继续推而广之 , 相关 的“ 网络 ” 概念框架 以 及“ T 业 ” 念 框 架 内 的一 系 列 词汇 元 素 都 可 以 I行 概
(0 5 也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 20 ) “ 词汇教学贯穿始 终, 起着承上启下 的重要作用, 而多年来我们却 然
一
这个术语 , 我在 脑海 中建立起 了全部的概念系统 。 理解一个概念系统 中的任何一个概念, 必须 以理解 它所适应 的整个结构为前提 。 当这样一个概念结构
中 的诸 多概 念 中 的一个 被 置入 到一 个文 本 、 或一 次 交 谈 中时 ,该 概念 结 构 中) ( 其他 所 有 的概念 都 自动
继续呈现 。 这样词语 的出现不再是单一、 孤立 的, 而
作者简介:李果(92 )女, 17- , 新疆财经大学中国语言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 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
・7 ・ 6 Fra bibliotek框架语义 学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是具 有 家族 性和 系 统性 。 些 性 质可 以帮助 汉 语 学 这
言 。 我们 的大 脑 中, 电脑 ” 念被 激活 后 , 在 当“ 概 进而 又 激 活 一 系 列 该 框 架 内的 其 他 概 念 , 硬 盘 、 如“ 软
框架语义学下“V来”的历时演变及用法特征
![框架语义学下“V来”的历时演变及用法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f446ec5680203d8ce2f24f5.png)
框架语义学下“V来”的历时演变及用法特征————————————————————————————————作者:————————————————————————————————日期:框架语义学下“V来”的历时演变及用法特征-汉语言文学框架语义学下“V来”的历时演变及用法特征向红摘要: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框架语义理论为基石,以“看来”“说来”“想来”等为例,考察“来”与前附成分结合而成的“V来”类结构的历时演变及用法特征。
现代汉语中的“看来”“说来”“想来”已经完全演变为带有主观化的连词。
“V来”结构的历时演变也在重新分析、高频使用等多重作用下逐渐趋于成熟。
关键词:框架语义学“V来” 看来用说来征一、引言框架的概念由美国语言学家Fillmore提出,框架语义理论(Frame Semantics)是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概念结构的基础理论,在框架语义理论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显像和框架。
显像指代词项所表征的意义(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指代意义),框架指理解词项的显像所具备的相关知识和概念结构。
Fillmore定义“框架”这一概念时提到:“当使用‘框架’这一术语时,我心中想到的互相联系的概念体系,对这个体系中任何一个概念的理解都必须依赖于对其整个概念结构的理解。
”本文中所探讨的“V来”类词,在其历时发展中因具有互相联系的概念体系,因而在语义分析与语法结构上具有相似性。
本文以感官概念域为依据,将不同的感官概念域视为不同的“框架”,在不同的框架下,语言的显像也是不同的。
“来”在现代汉语中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多义动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八百词》,“来”的本义为“由彼至此,由远及近,与‘去’‘往’相对”,常置于句中作谓语,其前多由名词性成分充当句子主语,也可与之组合成谓词性结构修饰其后的名词性结构,构成偏正结构。
其后可接“着、了、过”等体貌助词。
此外,“来”还可以用来表示“要做某件事;可能或不可能;未来、将来;某一时间以后”等多个意思,也可作助词,“表比况,相当于‘一般’;用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llmore的框架是一个与人们的经验相联系的 涵盖面很广的概念,是“百科全书性”的。 一个框架可以是内在的,也可以是外在的; 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可以是时间 上的、也可以是空间上的;可以是社会的、可 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文化的;可以是情感上 的、也可以理智上的;可以是语域上的、也可 以是文体上的;可以是地狱上的、也可以是社 会阶层上的;…… 框架也可以是动态的或者历时的。
Hale Waihona Puke 男孩:人类,年轻,男性 女孩:人类,年轻,女性 男人:人类,成年,男性 女人:人类,成年,女性
Problems:
许多语言现象无法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Eg: 男孩与女孩之间只有唯一的区别——性别。男 人与女人也是如此。词与词之间是围绕性别形 成的一种对称关系。 但在英语的实际应用中, Girl 指称的女性年龄要 明显高于Boy指称的男性年龄。 在汉语中,“男人”一词的使用范围要比“女 人”广。 在褒贬上,“女人”偏贬义,而“男人”更多 地表现正面的现象。
2. BASIC CONTENTS
2.1概念显像与框架的定义 Eg:“直径”:连接圆周上两点并且通过圆心的直 线段叫圆的直径。
直径与圆这两个概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这种紧密相联的关系应该在概念结 构中得到表现。Fillmore把直径与圆之 间的这种关系成为概念显像与框架。 显像指代词语象征的概念(相当于我们 以往所说的指称意义),又被称为概念 显像。 框架指代理解概念显像所需的背景知识 或概念结构,也可以看成是概念显像所 蕴含的背景知识或概念结构。
3.2 存在问题 框架的泛化。 框架语义理论向我们解释了概念在本 质上是一种建构,但只要讲清概念建 构的途径与方法,尤其是人的经验在 其中的作用,这一理论的可操作性、 实用性才会得到有效提高。
3.3 前景展望 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信息检索)、 语言教学、字典编纂等方面 汉语的语义更受语用因素的影响。把 “外在”的,“非本质”的框架因素纳 入考虑范围之内的框架语义学在中国有 着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3. OUTLOOK
3.1创新点 首先,框架语义理论自称为理解的语义学,它强 调了概念与意义对人的经验的依赖。 其次,语义场理论认为一个概念的确定依赖于相 邻的概念,而框架语义理论用框架取缔了相邻概 念的地位。 第三,框架语义理论把框架纳入了考虑范围,并 且把其作为一个概念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四,框架语义理论使人们对概念和意义的认识 超越了真值判断的时代。
框架语义学理论探索
By 吴志杰 王育平 《南京社会科学》2006(8)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杨田倩蕾
ABSTRACT
框架语义理论 心理空间理论
框架语义理论首先由Fillmore提出,是认知语 言学研究语言概念的两大原则之一。该理论认 为,传统的语义理论对指称意义的强调、对概 念结构的组织存在很大的问题。通过引入概念 显像与框架这一组关系,框架语义理论从根本 上改变了人们对概念的认识与分类方法,解决 了传统理论无法解释或很难解释的一系列语言 现象。
词语所表示的概念包括概念显像与框架这 两个部分。(传统的对概念的定义方法往往只 关注概念显像而忽略框架这一部分。概念的认 识与理解离不开其相关的背景知识或概念结构。 概念显像与框架两者都是一个概念不可分割的 组成部分。
一个框架可以十分复杂,因此其所能支 撑的概念显像也可以很多。 eg:圆这个框架就可以覆盖很多的概念显像: 直径、半径、圆心、圆周等。如果一个 框架能够支撑多个概念显像,它就可以 被称为域(domain) 框架不是“组织概念的一个附加手段, 而是对语义学的根本性的再思考”。 Fillmore把框架语义理论模型说成一种理 解语义学模型,用以强调人的理解在语 言使用的重要地位。
OUTLINE
Part 1 引言
Part2 框架语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Part3 框架语义理论的前景展望
1.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当时语言学界用来分析语言概念结构的主流理论 是结构主义的语义学。最为特出的为成分分析法。 (Componential Analysis) 根据这一理论,概念或者词义并不是不可分隔的 单位,他们与词语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 的关系。相反,概念或者词义被看成是由语义成 分(Semantic Components)所组成。
1.2 The formation of the theory 框架的概念首先由Fillmore提出。 1975 最初的思想。 1977 进一步发展。《场景—框架语义学》 1982 基本形成。 《框架语义学》 Langacker、Lakoff等人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思 想。 认知心理学界、人工智能界
2.2框架局域和框架矩阵
如果一个概念需要一个背景知识体系来激活, 但其所必需的知识这个背景知识体系来激活, 但其所必需的知识这个背景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那么这个部分就可以充当显像这个概念的框架。 而背景知识体系这一部分就被称为显像这个概 念的框架局域。
南通地区(含南通市、通州市、启东市、海门 市、如皋市、如东市、海安市),对妻子的称 呼有很多种:妻子、老婆、女的、玛玛而、乃 乃、等。 一个概念如果同时需要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 框架或者域中显像,那么这种框架或者域的组 合就称为这个概念的框架矩阵或者域矩阵。
2.3 理想化认知模型 她在守活寡。 她过去是个寡妇。 寡妇:1. 曾经结过婚 2. 丈夫已逝世 3. 现在是单身 1. 生育:生下孩子的是母亲 2.基因:贡献了基因的女性是母亲 3.养育:抚养孩子长大成人的女性是母亲 4.婚姻:父亲的妻子是母亲 5.族系:和孩子关系最近的女性前辈是母亲
一种文化、一个社区、一个阶层赋予这些不 同的理想化认知模型项以不同的重要性,甚 至存在着社会个体之间的认识差异—尽管他们 对一个概念的理想化认知模型簇的认知基本 一致。
1.3Different names: 认知心理学:理论之理论(theory theory) 社会学:社区(communities) 人工智能:图式(scripts) 图式(schema)、普遍模式(global pattern)、认 知模式(cognitive model)、经验格式塔 (experiential gestalt)、场景(sc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