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doc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doc](https://img.taocdn.com/s3/m/37a296a66edb6f1afe001f41.png)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下面是的我为你们整理的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唐诗隋朝之诗,都还是处于南北融合发展的过程之中。
1.初唐a.上官体(贞观、龙朔之间,由作家上官仪形成一种诗风,工五言诗,其诗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和声辞之美,体现出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形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题材狭窄,上承杨、李、虞,下开"文章四友"(名词解释)和沈宋)b.王绩(诗风独特,以平淡自然的语言表现自己的隐逸生活,创造出宁静淡泊、朴厚疏野的诗歌境界。
但并不构成初唐诗歌发展的重要环节)c.初唐四杰一是卢、骆约早王、杨十岁,四人创作个性不同,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律诗。
但都确有文才自负很高,希望博取功名,不甘人下。
二是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针对上官体为代表的宫廷诗风)三是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诗中开始出现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在古体和歌行中表现充分。
卢骆七言歌行(名词解释:七言古诗与骈赋,吸收南朝乐府、近体诗;题材转变,气势壮大,七言为主,杂有三五,流动感,四杰作用,适合刚健骨气的抒情诗体)气势宏大,视野开阔,跌宕流畅,神采飞扬,开启新诗风。
如卢照邻《行路难》、《长安古意》(至此,宫廷诗风转变)四杰的五言律诗主要是在羁旅送别诗和边塞诗中,在伤别之外,更有抱负气概,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言律诗更是在题材上从台阁转向江山塞漠,如杨炯《从军行》。
"初唐四杰"的影响:一是改变诗风,革除宫廷诗风的颓靡绮艳;二是扩大题材,将诗笔写向江山与塞漠。
写向广泛的社会生活;三是为唐诗体裁的发展奠定基础;四是为树立风格典范。
d.宋之问、沈佺期具有代表型的馆阁诗人,点缀升平,标榜风雅,辞藻文饰,内容缺乏。
沈宋,是律诗定型的标志。
律诗定型的意义在于:其在唐代近体诗演变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不仅完成了永明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的转变,而且是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声律法则。
中古文学理论批评史绪论部分的读书笔记
![中古文学理论批评史绪论部分的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abf62c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c.png)
中古文学理论批评史绪论部分的读书笔记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与文学
理论。
文学批评是面向现实的、具体的,而文学理论则是指向逻辑的、抽象的,两者有所区别,但密切相关。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书写形式
(一)注重阐述理论,建构体系的专著
(二)随笔摘记式的文论专著,大量的诗话、词话、文话、曲话、小说话等即属此类。
(三)文学选本。
(四)文学评点本。
(五)散见于论者别集或本人其他论著中的有关专论、序跋、书信、日记、札记,乃至诗词作品等。
(六)各类典籍与各种非本人之作中的论文资料。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演变历程与主要特点:先秦两汉是中国文论发展的奠基期。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承传了西周贵族构建的以“制礼作乐”
为核心的精神,将《诗》《书》《礼》《乐》《易》进行了加工、整理后奉为经典。
其中有不少直接论及了“文”,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高度概括力与富有生命力的词语、概念与命题。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论发展的成熟期。
有关文学的作家论、文体论、创作论、鉴赏论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开拓与创新,初步建立了中
国古代文论的范畴体系。
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曹不《典论:论文》。
唐宋时期是中国文论发展的深化期。
随着唐诗的繁荣、宋诗的新变,文学批评家在用新的思想观念总结丰富的诗歌创作经验时,出现了大量的诗格、诗话类著作,提出了“兴象”“意象”“意境”“兴趣”
等新的审美范畴,产生了殷播、皎然、司空图等重要诗论家和严羽《沧浪诗话》那样影响深远的诗学著作。
中国古代文学《水浒传》施耐庵读书笔记中学生必读名著PPT模板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水浒传》施耐庵读书笔记中学生必读名著PPT模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c5ad8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e.png)
作品鉴赏
《世说新语》今存最早刊本为宋 绍兴八年董弅所刻三卷本,共36 门。其上卷为“德行”、“言语”、 “政事”、“文学4门,这正是孔门 四科,说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崇 儒的一面。但综观全书多有谈玄 论佛的内容,其思想倾向并不那 么单纯。
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 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宋江 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壮大了起义军的 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 在起义事业登上巅峰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最终葬送了起义事业。 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 验教训。
作品赏析
《水浒传》的结构是纵横交错的复式结构。梁山起义的发生发 展和失败的全过程纵贯全篇,其间连缀着一个一个相对独立自 成整体的主要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自身在结构上既纵横开合, 各尽特色,又是整个水浒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水浒传》的 这种独具特色的结构,是民间艺人“说话”特色的具体表现。 与之相联系的是《水浒传》的语言,它在群众口语基础上经过 加工提炼,保存了群众口语的优点,具有洗练、明快、生动、 色彩浓烈、造型力强的特色。《水浒传》的语言,以北方口语 为基础,经过加工,故其语言特色,明快、洗练
卢俊义
绰号:玉麒麟。被梁山泊吴用 用计骗到梁山,卢俊义不愿在 梁山落草为寇,乘机逃走。卢 俊义同时亦被官兵捉拿,屈打 成招,下了死牢。宋江率梁山 泊英雄攻打北京城,拼命三郎 石秀独力劫法场,救出卢俊义, 杀了奸夫淫妇。卢俊义投奔梁 山后,坐上了第二把交椅。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6081cf2cf84b9d528ea7acc.png)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先秦诸子包括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政治观点。
据《汉书?艺文志》,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
其中最重要的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论语》、《孟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分别代表儒、墨、道、法家的著作。
下面是的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周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
到了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各个阶级都在转化。
新兴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
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产生了新型的士。
士的来源很复杂,有新兴地主,有没落贵族,也有脱离生产走向城市的自耕农(《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其中有地主,可能也有自耕农。
)。
他们是属于中间阶层,在统治阶级的最下层,同人民比较接近。
地位虽低,却很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
他们中间有的是通晓天文、历算、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学者,有的是政治、军事的杰出人材。
在学术流派上表现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农家、纵横家等。
春秋以来,特别是战国末年,诸侯卿相争相养士,"自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异同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苏轼《志林?论养士》)。
当时诸侯如魏文侯、齐威王、宣王、燕昭王等,无不礼贤下士,延揽如恐不及。
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四公子和秦丞相吕不韦门下食客号称三千人。
士这个阶层最为活跃。
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孟轲、荀卿,墨家的墨翟、宋銒,法家的商鞅、申不害,农家的许行、陈相,纵横家苏秦、张仪等,都是在这一社会变革中先后以学者或政论家面貌出现于政治舞台的。
他们出身不同,立场不同,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从代表各自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出发,对政治提出各种不同的要求和主张,并且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就是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诸子散文蓬勃发展的基本原因。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约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论语》和《墨子》,前者为纯语录体散文,后者则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作文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cf077aadd36a32d737581de.png)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作文《国史补》的传世单刻本有明汲古阁刊影宋本,丛书本有《津逮秘书》、《学津讨原》、《得月簃丛书》、《笔记小说大观》等,一卷节本有《唐宋丛书》、《说郛》、《唐人说荟》、《唐代丛书》等。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希望你们能够喜欢《颜氏家训》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杂记类笔记。
七卷,北朝颜之推撰。
颜之推(531~591以后),字介。
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
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之推任散骑侍郎。
承圣三年(554),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
他为回江南,乘黄河水涨,从弘农(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偷渡,经砥柱之险,先逃奔北齐。
但南方陈朝代替了梁朝,之推南归之愿未遂,即留居北齐,官至黄门侍郎。
577年齐亡入周。
隋代周后,又仕于隋。
正由于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入隋以后,便本着“务先王之道,绍家业之业”的宗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
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文学家,他是当时最博通、最有思想的学者,经历南北两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当时所有大小学问,他几乎都钻研过,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
他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后人颇有影响。
颜之推一生,历仕四朝,“三为亡国之人”,饱尝离乱之苦,深怀忐忑之虑。
曾写了一篇《观我生赋》,对于自己身经亡国丧家的变故,以及“予一生而三化”的无可奈何情状,作了痛苦流涕的陈述,且悔恨道:“向使潜于草茅之下,甘为畎亩之民,无读书而学剑,莫抵掌以膏身,委明珠而乐贱,辞白璧以安贫,尧舜不能辞其素朴,桀纣无以污其清尘,此穷何由而至?兹辱安所自臻?”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颜氏家训》七卷,二十篇,《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典范,影响很大。
优秀读书笔记摘抄6篇初中
![优秀读书笔记摘抄6篇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bb1827c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09.png)
优秀读书笔记摘抄6篇初中读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得知识,增加见闻,扩宽思维。
读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业上进步,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情操和修养。
下面,我将分享我在初中阶段阅读的六本优秀书籍的读书笔记。
1.《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以贾宝玉为主人公,通过他的成长和经历,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
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其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所吸引。
其中,对于作者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描绘,让我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2.《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
这本书通过讲述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四个主要角色的奇遇和修行之路,以及他们对抗各种妖魔鬼怪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义、勇敢、仁爱等价值观。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了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和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使我更加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
3.《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是北宋文学家沈括的作品,它是一本记录了作者生活中各种琐事和见闻的文集。
这本书中的文章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文学、艺术、科学、人物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不仅增加了见闻,还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
4.《格林童话》《格林童话》是一本收录了很多经典童话故事的书籍。
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寓意深刻,可以帮助我培养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开拓思维,了解到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5.《小王子》《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作品,是一本寓言故事。
这本书通过小王子的冒险和对人类世界的观察,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观。
小王子对于友情、爱情、责任等话题的思考引起了我对人类关系和价值观的深思。
6.《聪明的一休》《聪明的一休》是日本作家东京永源的作品,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和尚一休的故事。
这本书通过很多有趣的故事展示了一休机智灵活的智慧和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e9d1965f8c75fbfc67db209.png)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酉阳杂俎》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湖北先正遗书》本﹑《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等,均为30卷。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希望你们能够喜欢《酉阳杂俎》唐代名物民俗、轶事、志怪综合类笔记,段成式著。
20卷,续集10卷。
段成式(803~863),唐代小说家﹑骈文家。
字柯古,其父段文昌官至宰相,段成式以荫入官,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至吉州刺史,终太常少卿。
与李商隐﹑温庭筠均长於以四六体写章奏等公文,因三人排行均为第十六,时号“三十六体”。
也能诗,但无甚特色。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段成式《庐陵官下记》2卷,已佚,《说郛》辑得佚文60馀则。
《全唐文》收其文16篇,《全唐诗》存其诗1卷及联句多篇。
所著以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最著名。
《酉阳杂俎》,酉阳,即小酉山(在今湖南沅陵),相传山下有石穴,中藏书千卷,梁元帝赋中有“访酉阳之逸典”语。
《新唐书段成式传》称段成式“博学强记,多奇篇秘籍”,因而以家藏秘籍与酉阳逸典相比。
《酉阳杂俎》内容又广泛驳杂,故成为“杂俎”。
《酉阳杂俎》前集20卷共30篇,续集10卷共6篇。
所记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分类编录,一部分内容属志怪传奇类,另一些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与晋张华《博物志》相类。
这部著作,内容繁杂,有自然现象、文籍典故、社会民情、地产资源、草木虫鱼、方技医药、佛家故事、中外文化、物产交流等等,可以说五花八门,包罗万象,《酉阳杂俎》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志怪小说。
鲁迅曾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这部书与唐代的传奇小说“并驱争先”。
但杂录部分有的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如写李渊的精奇悍勇:“隋末,尝以十二人破草寇号无端儿数万。
又龙门战,尽一房箭,中八十人。
”这是正史所不存的。
又如,写骆宾王的《讨武曌檄》传到武则天手中:“则天览及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微笑而已。
至一抔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惊呼曰:宰相何得失如此人。
”堪称神来之笔。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ed256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6.png)
古代⽂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蒿庵闲话》有乾隆四⼗年(1775)刻本;嘉庆重刻本;⼭东书局光绪⼗五年(1889)刻本。
下⾯是的⼩编为你们整理的⽂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蒿庵闲话》偏重于经史训诂⽅⾯考证的笔记,⼆册,张尔歧撰。
张尔歧(1612—1678),字稷若,号蒿庵,⼭东济阳今店⼦乡张稷若村⼈。
⾃幼聪颖好学,熟读经史,兼及诸⼦百家。
以诸⽣⼊清,不求闻达。
所居败屋不修,集其弟四⼈讲说三代古⽂于母前,愉愉如也。
妻朱婉婉执妇道,劝尔岐勿出,以教授乡⾥以终。
张尔歧是明清之际著名经学家,编纂有《仪礼郑注句读》,⼜为监本(官定本)《礼记》⽯经《礼记》勘正脱误共300余处。
晚年精研“三礼”,在济南讲授《仪礼》时,偶尔为当时著名学者顾炎武听到,顾⼗分敬佩其见解精辟,翌⽇绝早即登门拜访,谈论欢洽,遂订交为友。
后来,顾炎武在谈师论道时称赞张尔歧:“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
”《清史稿·儒林》中有传《蒿庵闲话》是张尔岐⼊清“废举⼦业”以后⼆⼗年间的作品。
书稿成于康熙九年(1670),为笔录读书所得,也有议论考据之作。
卷末蒋因培的《附记》中有云: “此书⾃叙谓⽆关经学不切世务,故命为闲话,然书中教⼈以说闲话、看闲书、管闲事为当戒,先⽣邃于经学,达于世务,凡所礼记皆多精义,固⾮闲话之⽐。
”其中考辨“三礼”,解释名物,多有可取。
顾炎武《⽇知录》卷⼗四“丧礼主⼈不得升堂”条即引述《蒿庵闲话》说法。
诗⽂部分举韩愈《送⽂畅序》、《送⾼闲序》和《送⽂畅北游》诗为例批评韩愈“不类儒者”:“韩⽂公《送⽂畅序》有儒名墨⾏、墨名儒⾏之语,盖以学佛者为墨,亦据其普度之说⽽以此名归之。
今观其学,⽌是摄炼精神,使之不灭,⽅将弃伦常割恩爱,以求证悟,⽽谓之兼爱可乎。
⼜其《送⽂畅北游》诗,⼤以富贵相夸诱,⾄云酒场舞闺姝,猎骑围边⽉,与世俗惑溺⼈何异。
《送⾼闲序》为蓄有道⼀段,亦以利害必明⽆遗锱珠,情炎于中、利欲⽃进,为胜于⼀死⽣,皆不类儒者。
【读书笔记】古代文学读书笔记5篇
![【读书笔记】古代文学读书笔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596f5e960590c69fc3765d.png)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支持修改!古代文学读书笔记5篇《五杂俎》明代考据辩证兼琐闻故事综合性笔记,十六卷,谢肇制撰。
谢肇淛(1567——1624)字在杭,号武林、小草斋主人,晚号山水劳人。
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历任湖州、东昌推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工部屯田司员外郎,曾上疏指责宦官大旱之年仍大肆搜括民财,受到神宗嘉奖。
入仕后,历游川、陕、两湖、两广、江、浙各地所有名山大川,所至皆有吟咏,雄迈苍凉,写实抒情,为当时闽派诗人的代表。
另著有《太姥山志》,并与徐火勃重刻淳熙《三山志》。
《五杂俎》本书是作者的随笔札记,包括读书心得和事理的分析,也记载政局时事和风土人情,涉及社会和人的各个方面。
全书十六卷,分为“天、地、人、物、事”五门。
其中天部二卷,地部二卷,人部四卷,物部四卷,事部四卷。
天部记述天文、气候、节气和四时的人事活动。
地部记述理理、疆界、山川、河流、名胜,包括当时的海外地区,是研究历代地理的重要资料。
人部记述人的形体、心性、境遇,包括技艺、医药、术数、书画、宗教等各种活动。
物部记述动物、植物和各种物品,鸟兽虫鱼花卉草木、饮食服饰、文玩乐器等都有论述。
事部记述贫富、收藏、文字、职官、行政、姓氏、婚嫁等社会活动。
书中提供的大量资料有助于研究明代社会状况,作者过记事,分析是非正误有评述,有论断,对读者很有启发。
如据《西京杂记》中的“正月以上辰,三月以上巳”,驳送周密《癸辛杂识》所提出的“‘上巳’当为‘上己’,因为上旬无巳日”之说。
又谓“蜻蜓点水”非爱水,而是产卵,以备一说。
如记京都乞丐:京师谓乞儿为花子,不知何取义。
严寒之夜,五坊有铺居之,内积草桔及禽兽茸毛,然每夜须纳一钱于守岁者,不则冻死矣。
其饥寒至极者,至窖干粪土而处其中,或吞砒一铢。
然至春月,粪砒毒发必死。
许一年冻死毒死者不下数千,而丐多如故也。
中国古代文学水浒传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水浒传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293bf389ec3d5bbfc0a7491.png)
中国古代文学水浒传读书笔记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下面是XX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水浒传读书笔记五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水浒传读书笔记1《水浒传》是一部十分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
《水浒传》它真实地描述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
它以杰出的艺术描述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状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
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用心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
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
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
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最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
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齐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
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
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
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
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齐。
真不愧为“智多星”呀!“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是一位十分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
中国古代文学史读书笔记.doc
![中国古代文学史读书笔记.doc](https://img.taocdn.com/s3/m/6b5ac35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4.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读书笔记.doc中国古代文学史读书笔记试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XXX。
李商隐是唐诗进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以其独具特群的美仑美奂诗歌登上了整个晚唐诗创作的艺术最高峰。
一、他关于爱情的执着,开创了诗歌上新风格、新境地。
他的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七绝。
假如讲杜甫是唐代七言律进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这么,李商隐则为第二座里程碑。
他继承了杜甫的沉郁顿挫,有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群彩、李贺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1.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
2.爱用冷僻的典故,故诗中的意象特殊漂亮,而整体意旨往往隐晦。
3.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
4."近而别浮,远而别尽"之趣,富于象征暗示XXX彩,有朦胧之美。
二、他的绝句写得深情绵邈,沉博绝丽,有的比较隐晦,但能够在精工富丽的辞章中体味到他的婉转情思,而且非常伤心。
如《夜雨寄北》感情细腻,意境婉约,在艺术上的明显特群便是细美幽约、朦胧含蓄,为伤心唯美文学的典型。
试论杜牧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一、晚唐诗人中,他第一具大量用七绝写咏史诗,用史论笔法,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诗味中,极大地发挥了绝句体的妙用,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咏史作品。
如《泊秦淮》经过对历史曾有过的繁盛转瞬即逝的伤悼,以及揭露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抒发自个儿的政治感慨和见识,其中深寓对现实的别满和讽刺,立意高绝的议论,表现出横溢的才气。
二、忧国忧民的壮怀与伤悼之情交错成一种俊爽的风格。
三、还写过一些出群的伤不诗,纪行、写景诗也颇多佳作。
善于挑选清新明朗、能给人以快感的景物来抒写他的情怀,用群彩鲜亮的语言,制造出情景交融的优美诗境,如《山行》"远上寒山石经歪,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富于诗情画意,意境优美,以畅达的语言传达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媚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觉。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5059d6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74.png)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当我开始阅读《中国古代文学》时,重新拾起了字典。
太多的生僻字,还好没有放弃!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第一编先秦文学距今三千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我国产生了最初的文字——甲骨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中秋中叶的305篇诗歌。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出自《吕氏春秋·古乐》“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出自《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
”出自《礼记·效特性》《诗经》婚恋诗的基本内容: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表现恋爱的曲折,写夫妇间深挚情爱,弃妇诗。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出自《关雎》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逸周书》,本命《周书》,向来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
《战国策》杂记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它敷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
经西汉刘向整理编订,成33篇。
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1、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
2、战国时期,有《孟子》和《庄子》。
它们开始摆脱语录体,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叠出,行文的波澜起伏,有比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3、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
它们议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
第二编秦汉文学《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纂的。
秦代散文,多出于李斯。
学到了一个知识点,“互见法”。
互见法:《史记》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它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44dd7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2.png)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涑水记闻》通行本有《稗海》本,“四库全书”本,《学津讨原》本、《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等。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南唐近事江南余载》宋代历史轶事笔记,专记南唐轶事。
北宋郑文宝撰。
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一字伯玉,汀洲宁化(今属福建)人,父郑彦华,为南唐右千牛卫大将军。
文宝以荫授予奉礼郎,迁校书郎。
入宋,补广文馆生,登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
累迁陕西转运副使,官终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
文宝好谈方略,以功名为己任。
久在西边,参预兵计,心有余而识不足,又不护细行,所延荐属吏至多,而未尝择也。
其子在家乡扰民亦疏于管教。
能为诗,善篆书,工鼓琴。
有集二十卷,又撰《谈苑》二十卷、《江表志》三卷。
善篆书,工琴,以诗名世,风格清丽柔婉,所作多警句,为欧阳修、司马光所称赏。
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
《南唐近事》有一卷、二卷、三卷本,内容基本相同。
书成于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97)。
作者痛惜南唐覆亡,史事湮没,故为此作。
其自序称:“南唐烈祖、元宗、后主三世,共四十年,起天福丁酉(937)之春,终开宝乙亥(975)之冬。
君臣用舍,朝廷典章,兵火之余,史籍荡尽,惜乎前事十不存一。
”本书虽多传闻,但有一定史料价值,《四库全书提要》评为“虽浮词不免,而实录终存,故马令、陆游《南唐书》采用此书几十之五六,则宋人固不废其说”。
则是研究南唐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料。
《南唐近事》有明万历本、崇祯本、《四库全书》、《续百川学海》、宛委山堂《说郛》本、《宝颜堂秘笈》、《唐宋丛书》等本存世。
今有:《南唐近事》中华书局1991年版;《南唐近事》张剑光点校,郑州大象出版社“全宋笔记”2003年版。
该书是以《四库全书》二卷本为底本,参校明万历本、崇祯本、《宝颜堂秘笈》本、《唐宋丛书》本等,并据陈尚君辑录成果续辑得佚文一卷。
《唐语林》历史轶事故实笔记,专记唐代历史轶事、风俗民情、名物。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读书笔记模板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读书笔记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49126d6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9.png)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作品
赵执信
中国
语词
章炳麟
校勘
贞观
古代文 学
古代文学
中国
汪琬
梁启超
作品
天羽
沈德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宋琬
谭嗣同
徐
周颐二二丘逢 甲
内容摘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4》所选作品,尽量采用通行的古籍版本,与其他版本不同的语词,不单作校勘,极有 必要说明者,于注释中顺便交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4》对入选的作品,全部做了必要的注释。《中国古代文 学作品选》是为大学中文系学生编选的一部基础课教材。
目录分析
近代文学
清代文学
附录:参考书目
一钱谦益 二吴伟业 三黄宗羲 四顾炎武 五王夫之 六杜濬 七吴嘉纪 八屈大均 九陈恭尹
一龚自珍 二张维屏 三林则徐 四魏源 五西林春 六梅曾亮 七吴敏树 八姚燮 九郑珍
读书笔记
这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唐诗宋词的读书笔记(通用4篇)
![唐诗宋词的读书笔记(通用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201f0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0.png)
唐诗宋词的读书笔记唐诗宋词的读书笔记(通用4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诗宋词的读书笔记(通用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唐诗宋词的读书笔记1泱泱大国,悠悠五千年,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如浩瀚的星空,而唐诗宋词便是那片星空里最夺目的一颗,只一眼,便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的确,畅游在唐诗宋词的世界里,我领悟到不同的精彩,博大的智慧和无语伦比的快乐。
在那里,有短小精湛令人回味无穷的唐诗,清丽婉约意味久远的宋词,在那里,我与名人大师共赏大好山河,与大家词人同论兴荣衰败,在那里,我领悟到了精神世界不同的美感。
美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杜甫的引领下,我登上了五岳之首的巅峰,俯视大地,一种自豪之情悠然而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年迈中年的壮志豪情令人感叹不已,钦佩之余,也激励着我不断的努力上进;在我迷惘的时候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的自信,如同强劲有力的双翼,带领我穿过层层迷雾,达到胜利的彼岸。
美哉!当“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的诗句随着高山流水萦绕在我的耳畔;当面对“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
”之景浅吟“暗香浮动月黄昏”时;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的景象随着缕缕清风吹向我的眼前;浓浓的古代文学气息使我陶醉在青山秀水当中,深深地领会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风情。
美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写不尽的落寞;“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是诉不尽的哀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道不完的思念;“过尽千帆皆不是,余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这是画不完的相思……这春水流不尽的愁思,牵动着我的情绪,同作者低起高伏。
《唐诗宋词》使我受益匪浅。
它似阳光,令我豁然开朗;它似和风,拨散我心中的愁云;它似月光,使我的心房清凉。
细细咀嚼你会发现诗词中每字每句都透露着情感与哲理的魅力,使人沉迷其中,九死不悔啊!美哉唐诗,美哉宋词,美哉古韵!唐诗宋词的读书笔记2阅读完《唐诗宋词三百首》这本书,顿时感觉到自己就像宇宙中的一粒微小的尘埃,让我深深感觉到中国古代文学的伟大。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8ea0b3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8.png)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篇一】唐代记述唐代教坊制度和轶闻的笔记,1卷。
崔令钦撰。
崔令钦,生卒年不详,唐博陵(今定州)人。
玄宗开元年间官著作佐郎,历左金吾卫仓曹参军。
肃宗朝迁仓部郎中,官终国子司业。
教坊是古代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唐代开始设置,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唱、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它是唐代宫廷乐伎聚居之地。
教坊乐伎大多是女子,演出歌舞和乐曲,为皇家宫廷服务。
《教坊记》系撰者为左金吾(掌东城戒备防务的主官)仓曹参军时,教坊中下属官吏为其所述的教坊故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主要记述了开元年间教坊制度、有关轶事及乐曲的内容和起源。
开始部分记述乐伎日常生活以及学艺和演出情况,中间列出325首曲名,包括《献天花》、《和风柳》、《美唐风》等大曲46个,一般曲目278个,最后还说明若干乐曲和歌舞的来源,是研究盛唐音乐、诗歌的重要资料。
宋代晃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说开元中教坊特盛,令钦记之,率皆鄙俗,非有益于正乐也。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虽然有同感,却又看到本书后记谆谆于声色之亡国,意在示戒,其风旨有中取者,同时特别指出书中所列曲调名足为词家考证。
《教坊记》最早刻本为南宋《类说》本,曾慥编。
另有《说郛》百卷本,元陶宗仪编;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俨山书院及青藜馆原刻本;明嘉靖间(1522—1566)陆楫本;明天启六年(1626)刻本;《古今逸史》收录本明弘治间(1488一1505)郁文博补足百卷本;明末陶珽校订一百二十卷抄本;明崇祯间(1628—1644);《续百川学海》本清顺治三年(1646)重印121卷本;《唐人说荟》本,清陈莲塘编,乾隆五十七年(1792)原刻本,清嘉庆、光绪间(1796—1908)重刻本,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清道光元年(1821)酉山堂复明刻本;民国四年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民国十六年(1927)上海涵芬楼据明本排印本;《古今说海》本;《五朝小说大观》收录本;《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收录本;《香艳丛书》收录本,清宣统三年(1911)上海图书公司铅印。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098f76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6.png)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篇一】李贺《李凭箜篌引》如何表现音乐?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被誉为唐诗中描写音乐题材的名篇。
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
纵观全篇,此诗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出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把人们带入了一个不同凡响的音乐世界。
“吴丝蜀桐”写箜篌的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把本来诉于听觉的音乐声响转变成具体可见的生动形象。
移情于物,把云彩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空山凝云和湘娥素女互相补充,极力烘托出箜篌声响的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前四句,诗人先写琴,再写声,后写人,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接着诗人从更多的侧面描摹箜篌奇异变幻乐声。
五、六句正面写乐声。
“昆山”句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变化。
“芙蓉”句则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
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
其中,“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一个“逗”字把乐声强大的艺术魅力和奇幻瑰丽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
后几句运还用神话传说的形象,进一步烘托出李凭演奏技巧的高超和乐声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篇二】隋朝之诗,都还是处于南北融合发展的过程之中。
1.初唐a.上官体(贞观、龙朔之间,由作家上官仪形成一种诗风,工五言诗,其诗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和声辞之美,体现出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形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题材狭窄,上承杨、李、虞,下开“文章四友”(名词解释)和沈宋)b.王绩(诗风独特,以平淡自然的语言表现自己的隐逸生活,创造出宁静淡泊、朴厚疏野的诗歌境界。
但并不构成初唐诗歌发展的重要环节)c.初唐四杰一是卢、骆约早王、杨十岁,四人创作个性不同,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律诗。
但都确有文才自负很高,希望博取功名,不甘人下。
经典常谈第三四章读书笔记
![经典常谈第三四章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226584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11.png)
经典常谈第三四章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经典常谈第三章:中国古代典籍概说
在第三章中,朱自清先生对中国古代典籍进行了概述。
他指出,中国古代典籍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类,其中经书是儒家经典,史书是历史记载,子书是诸子百家的著作,集部则包括各类文学作品。
此外,朱自清先生还介绍了中国古代典籍的特点,包括文字简约、意义深远、注重实用等。
在这一章中,我特别注意到了朱自清先生对中国古代典籍的分类和特点的描述。
这些描述让我对古代典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意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我也意识到学习古代典籍对于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经典常谈第四章: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
在第四章中,朱自清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进行了概述。
他从先秦文学讲起,介绍了《诗经》、《楚辞》等作品,然后介绍了汉代的赋和乐府,魏晋南北
朝的诗歌和骈文,唐诗宋词等各个时期的文学形式和代表作品。
此外,朱自清先生还对各个时期的文学风格和特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在这一章中,我特别注意到了朱自清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梳理和总结。
这些梳理和总结让我对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各个时期的文学风格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意识到学习古代文学对于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经典常谈》是一本很好的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认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同时,朱自清先生的文字简洁明了、深入浅出,让人读起来非常顺畅,也让我更加敬佩他的学识和才华。
古诗词读书笔记摘抄
![古诗词读书笔记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b18935e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2.png)
古诗词读书笔记摘抄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学中,古诗词犹如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与情感的光芒。
读古诗词,就像在时光的长河中漫步,与古人进行心灵的对话。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做了不少读书笔记,以下是一些精彩的摘抄与感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这首《静夜思》,语言简洁明快,却蕴含着无尽的思乡之情。
那透过窗户洒在床前的月光,被诗人误当作了地上的秋霜,一个“疑”字,生动地展现出诗人恍惚的心境。
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更是将诗人抬头望月时的思念和低头时的沉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即使是最简单的意象,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化作最动人的情感。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的《春晓》,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春天的早晨,在香甜的睡梦中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都能听到鸟儿欢快的啼叫声。
回想起昨夜的风雨声,不知道又有多少花儿被吹落。
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这首诗让我感受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品味。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的《绝句》,画面感极强。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鸣叫,一行白鹭向着湛蓝的天空飞去。
从窗口望去,可以看到西岭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这首诗也让我明白了,诗人观察生活之细致,以及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江雪》,营造出了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
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所有的山都看不见飞鸟的影子,所有的路都不见行人的踪迹。
只有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独自在孤舟上垂钓。
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守,也让我对人生的困境有了更深的思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中国古代文论》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bbab21a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17.png)
《中国古代文论》读书笔记(古代批评史)第一先秦时期:(一)先秦“诗言志”的提出最早见于《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朱自清在他的《〈诗言志辨〉序》中,认为这是中国历代诗论“开山的纲领”。
关于“诗言志”之“志”,“五四”以后在解释中一直存在着分歧。
朱自清认为“志”属志向怀抱,“诗言志”,即诗是抒发作者的志向怀抱的(朱自清《诗言志辨》);周作人则认为“诗言志”就是“言情”(周作人《中国新文学源流》);闻一多则通过对金文、甲骨文中“志”的本意,以及先秦古籍中“志”的用法的大量考证,指出早期的“志”包括着3种含意:①记事的,如《诗经》中的商《颂》及周《颂》;②记诵的;③由于早期的诗原于歌谣,因此“志”也即抒情的。
即“诗言志”之“志”,包括“志”(记诵)、“事”(记事)、“情”(抒情)三重含义(《闻一多全集·甲集·歌与诗》)。
一般出填空或者问答题,问答主要是联系后世来说。
(二)孔子《论语》是先秦文论重点。
主要应该掌握:1.确立了文学批评的标准,提出“思无邪”说;“思无邪”说:《论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
《诗》三百中的作品起初不仅关涉内容(歌词),而且与音乐有紧密的关系。
因此,从音乐上讲,"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文学作品上讲,则要求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语言,都不要过分激烈,应当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
但是注意,对于“思无邪”的解释,各家不一,一般不会出题。
2.论文学的社会作用,提出了“兴、观、群、怨”说;"兴、观、群、怨"说: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其实质是对诗歌(包括乐、舞)社会功能的认识和概括,为孔子所提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当我开始阅读《中国古代文学》时,重新拾起了字典。
太多的生僻字,还好没有放弃!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第一编先秦文学
距今三千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我国产生了最初的文字——甲骨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中秋中叶的305篇诗歌。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出自《吕氏春秋古乐》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出自《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
”出自《礼记效特性》
《诗经》婚恋诗的基本内容: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表现恋爱的曲折,写夫妇间深挚情爱,弃妇诗。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出自《关雎》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逸周书》,本命《周书》,向来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
《战国策》杂记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它敷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
经西汉刘向整理编订,成33篇。
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1、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
2、战国时期,有《孟子》和《庄子》。
它们开始摆脱语录体,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叠出,行文的波澜起伏,有比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3、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
它们议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
第二编秦汉文学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纂的。
秦代散文,多出于李斯。
学到了一个知识点,“互见法”。
互见法:《史记》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它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事年代起自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
其体例,基本继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又取消“世家”,并入“传”。
全书100篇,分为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传。
《古诗十九首》的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
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是表现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他们对人生的某些观念。
刘勰的《文心雕龙明诗》评论《古诗十九首》说:“五言之冠冕也”。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门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出自《明月何皎皎》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艺术特色:体现了作者辞官归隐的意志和纯洁高旷的品行,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文中所写的归途情景,与家人团聚的情景以及来年春耕的情景,都是想象之词,从中可见诗人对自由向往。
文中不乏华采的段落,
跌宕的节奏,轻快的行文,将作者摆脱官场回归田园的欣喜之情表现得极为生动。
“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出自《归去来兮辞》
南北朝时期文坛上的重要现象就是骈文的出现和流行。
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它实际上是广义散文的一部分。
骈文的主要特征: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隋统一全国后,融合南北文学之长,探索创造新文学。
其中有一股力量就是北齐、北周的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
初唐四杰: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
*四友:杜审言、苏味道、李峤、崔融。
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平淡自然,不求工为自工。
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尽管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如“无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但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
观其全诗,多以单行之气运笔,
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妙在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出自《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1、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
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与自然冥一的潇洒风神,曾经吸引过无数士人。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色彩,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
2、他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响。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出自《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杜甫诗:一是虚心学习前人经验,不薄今人爱古人;二是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化;三是功力深厚,能自铸伟辞。
杜甫于
各种诗歌体裁都很擅长,并能推陈出新。
他的五言古诗、五言排律、七言古诗、七言律诗都很擅长,形成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还有萧散自然、平淡简易和含蓄委婉等诸多变化。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出自《登高》
第五编大历诗坛
韦应物和刘长卿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诗人中
的佼佼者。
白居易把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白居易的讽喻诗在思想内容上体现“*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精神,在形式上追求“其辞质而往,其言直而切,事核而实,体顺而肆”的形式。
在诗中充分暴露出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具有不朽的价值。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出自《秦中吟》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