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4讲生态工程学案苏教版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4讲 核酸、糖类和脂质

考向1 考查核酸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1.关于下图所示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甲是磷酸,在不同的核苷酸中种类相同 B.乙是五碳糖,在DNA中是脱氧核糖,在RNA中是核糖 C.丙是含氮碱基,在人体细胞遗传物质中有4种 D.丁是核苷酸,在一个病毒中有8种
【解析】题图所示为核苷酸的组成,甲是磷酸,乙是五碳糖,丙 是含氮碱基。人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DNA中的含氮碱基 只有4种。病毒中的核酸只有1种,所以组成病毒核酸的核苷酸(含 氮碱基)只有4种。
第一单元 细胞及其分子组成
第4讲 核酸、糖类和脂质
基础点一 核酸的结构、功能与分布
1.种类:生物体中的核酸有2种,DNA( RNA( 核糖核酸 )。 2.结构(如图)
脱氧核糖核酸 )和
核苷酸
五碳糖 含氮碱基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巧记小口诀】DNA组成结构的“五、四、三、二、 一”
基础点二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
生物类别
原核生物和真 核生物
病毒
核酸
含有DNA 和RNA两 种核酸 只含DNA
只含RNA
核苷酸 种类数
8
4 4
碱基 种类数
遗传物质
举例
5
DNA
细菌、人 和烟草等
4
DNA
噬菌体
4
RNA
烟草花叶病 毒
3.DNA、RNA、ATP及核苷酸中“A”的含义辨析
典例印证 (2018 黑龙江青冈一中高三期中,15)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 子化合物a构成的化合物b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B )
考点一 核酸的结构、组成、功能(高考热度:★★) 1.核酸(DNA与RNA)与蛋白质的比较
项目
核酸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4讲生态系统的功能教学案苏教版必修

第4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考纲展示] 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考点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过程①输入{能量来源:太阳能输入生物:生产者输入过程: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②传递、转化、散失过程通过上述图解可以看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能量流动相同的三个去向是:a .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b .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c .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2.能量流动的特点(1)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
(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研究能量流动规律可以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帮助人们在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时充分考虑能量的利用率。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判断与表述]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提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有三个去路,即呼吸散失、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
(2)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能量越多。
(√)(3)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
(√)(4)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该狼获得了兔子能量的10%~20%。
(×)提示:能量传递效率是针对相邻两个营养级中的所有生物而言,不针对个体。
(5)农业生态系统中,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提示:沼液和沼渣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肥料,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又能成为人类的能源物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6)桑基鱼塘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提示:能量传递效率由两营养级的同化量决定,外界因素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但桑基鱼塘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工程第13课时生态工程及其原理学案苏教版选修

第13课时生态工程及其原理[学习目标]1.说出生态工程的概念。
2.掌握生态工程的四个基本原理。
■基础知识导学二一——一、生态工程的概念1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答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前者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 .生态系统有哪些功能?答案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3 .研究能量流动有何意义?答案(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3)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 •传统粗放的经济模式存在哪些弊端?答案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毁坏水、大气、土壤和生物资源等,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考虑生态成本,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
5•什么是生态工程?答案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修复或重建已破坏的生态环境,改善传统的生产方式,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应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的工程体系。
6 .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有何特点?答案是一类少消耗、高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二、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阅读教材,回答相关问题。
1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1)完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简图(2)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如何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物质是以什么形式循环的?答案该生态系统的人畜粪便、作物残留物都再返回到农田土壤里,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再供生产者利用。
物质循环是以元素形式循环的。
(3) 什么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其理论基础是什么?答案物质不断地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全球大循环,实现物质的分层、分级利用。
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物种多样性原理(1) 为什么人工林一旦发生虫害,极易造成林木的大面积损害?答案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低,食物链短而单调,缺少害虫的天敌,而成片单一的林木又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因而会导致树林的毁坏。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考点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九单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练案[32]选择性必修2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A组一、选择题1.(2023·南京高三调研)如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其中Ⅰ~Ⅴ代表不同生物类群,①、②代表相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图中可以看出碳可以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中循环流动B.缺少Ⅰ和Ⅴ,生态系统会崩溃C.经过②过程释放的CO2可以重新经过①过程进入生物群落D.碳元素在Ⅰ、Ⅱ、Ⅲ、Ⅳ、Ⅴ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解析:根据题图可判断,Ⅰ是生产者,Ⅱ、Ⅲ、Ⅳ是消费者,Ⅴ是分解者,①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②是呼吸作用,碳元素在Ⅰ、Ⅱ、Ⅲ、Ⅳ、Ⅴ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D错误。
2.(2018·海南高考)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
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解析:镜子发出的光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因此会对其进行愤怒地啄击扑打,C正确;激怒小鸟的信息来自镜子,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错误。
3.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y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B.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无关C.由图可知受到干扰后,生态系统的功能最终都会恢复原状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y值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y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x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关,A、B错误;当干扰程度超过一定限度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能再恢复原状,C错误;TS 值表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偏离正常水平的程度,该值越小,则表示生态系统总稳定性越大,D正确。
2020版新一线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3第8单元第4讲人体神经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含答案

第4讲人体神经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考纲展示]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考点一|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1.反射和反射弧(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①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②类型: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2)反射弧——反射的结构基础(3)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传导形式:局部电流(或电信号),也称神经冲动。
(3)过程(4)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包括④突触前膜、⑤突触间隙、⑥突触后膜。
(填数字及名称)(2)突触小体是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枝末端的膨大部分形成的小体。
(3)图乙中突触类型为轴突—树突型:B;轴突—胞体型:A。
(4)传递过程: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前膜,经胞吐释放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传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6)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判断与表述]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刺激传出神经也可以引起效应器反应,这种反应也能称为反射。
(×)提示:只有通过整个反射弧引起的反应才能称为反射。
(2)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提示:酸梅色泽、形状直接刺激视觉感受器,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到神经中枢,然后通过传出神经引起唾液腺分泌。
(江苏专版)201x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选考部分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第四讲 生态工程

01
课前抓双基——别样设计
02
课堂研考点——以案说法
03
课后测能力——双级测评
04
调研试题重点研究——明趋势
01 Part
课前抓双基—— 别样设计
KEQIAN ZHUASHUANGJI BIEYANGSHEJI
(一)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0 感性认知 完成情况
1
1.连线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其理论基础
理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生态工程通过改善和 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功能改善的效果
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 例关系,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 流通,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
2.明确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 整体性原理是指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协调统一;系 统整体性原理是指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即“1+ 1>2”。
(二)
生态工程的实例
0 感性认知 完成情况
1
3.连线生态工程的实例
0 理性归纳 完成情况
2 3.归纳识记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02 Part
课堂研考点—— 以案说法
KETANG YANKAODIAN YIANSHUOFA
生态工程的原理
1.下列实例与相关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匹配最恰当的是( ) A.中国传统农业——应用了物种多样性原理 B.在养分稀少的深海有物种丰富的珊瑚礁——体现了物质循 环再生原理 C.包孕吴越的太湖中水葫芦泛滥——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D.水乡的桑基鱼塘——应用了整体性原理
(2)基本原理:
物质循环 再生原理
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物种多样 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 性原理 定性
【2019-2020】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工程第13课时生态工程及其原理学案苏教版选修3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2019-2020】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工程第13课时生态工程及其原理学案苏教版选修3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 1.说出生态工程的概念。
2.掌握生态工程的四个基本原理。
一、生态工程的概念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答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前者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生态系统有哪些功能?答案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3.研究能量流动有何意义?答案(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3)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传统粗放的经济模式存在哪些弊端?答案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毁坏水、大气、土壤和生物资源等,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考虑生态成本,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
5.什么是生态工程?答案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修复或重建已破坏的生态环境,改善传统的生产方式,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应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的工程体系。
6.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有何特点?答案是一类少消耗、高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二、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阅读教材,回答相关问题。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1)完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简图(2)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如何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物质是以什么形式循环的?答案该生态系统的人畜粪便、作物残留物都再返回到农田土壤里,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再供生产者利用。
物质循环是以元素形式循环的。
(3)什么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其理论基础是什么?答案物质不断地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全球大循环,实现物质的分层、分级利用。
2019高三生物(苏教版)一轮课件:14.4 生态工程

自主梳理
第14单元
核心突破
第4讲 生态工程
考点一 考向感悟
考点二
-10-
答案:(1)经济 社会 生态环境 (2)生态学 环境与经济 生态平衡 解析:(1)从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可知,生态工程应在经济、社会、 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最佳效果并达到预期目标。(2)生态农业是按 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 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通过人工设计生态
第14单元
第4讲 生态工程
考点一
考点二
-14-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向感悟
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垂直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 (3)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为植物生长提供了
充足的氮、磷等矿质养料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 (4)向水体中适当通入空气 (5)见下图:
(6)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第14单元
第4讲 生态工程
考点一
考点二
-15-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向感悟
3.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浙江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 系统,下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试根据图示回答下 列问题。
自主梳理
第14单元
核心突破
第4讲 生态工程
考点一 考向感悟
考点二
考点二
-23-
自主梳理
第14单元
核心突破
第4讲 生态工程
考点一 考向感悟
考点二
-24-
自主梳理
第14单元
核心突破
第4讲 生态工程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第4讲 生态工程课时作业(选修3)-人教版高三选修3生物试题

第4讲生态工程一、选择题1.(2015年某某普通中学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D.生态工程的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答案】C【解析】生态工程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减轻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与传统的生产模式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高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2.(2015年海淀区期中考试)我国南方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不包括( ) A.系统的能量始终不断地输入和输出B.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C.物质循环再生是系统设计遵循的原理之一D.增加了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答案】B【解析】系统的能量始终不断地输入和输出,保持动态平衡,A正确;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单向不循环的,所以农业生态系统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但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物质循环再生是系统设计遵循的原理之一,C正确;增加了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遵循整体性原理,D正确。
3.下列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②该生态工程运用了物种多样性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③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④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①正确;小流域治理模式是我国农民和技术人员的创举,它是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及工程学等原理,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层层设防来控制土壤侵蚀的,该生态工程没有运用物种多样性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②错误;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③正确;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④正确。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4讲生态工程教学案苏教版(选修3)(最新整理)

第4讲生态工程[考纲展示]1。
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Ⅱ) 2。
生态工程的实例(Ⅰ)考点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生态工程的概念(1)原理和方法:生态学、系统学等学科.(2)途径: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3)目标:修复或重建已破坏的生态环境,改善传统的生产方式,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的工程体系。
(4)特点:是一类少消耗、高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2.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①核心:生态学中的物质循环原理。
②含义:物质不断地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全球大循环,实现物质的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①核心:生态学中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关系的原理。
②含义:物种多样性程度较高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较高.(3)协调与平衡原理①核心:生态学中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原理。
②含义:维持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
如果超过环境承载力,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4)整体性原理①核心:生态学、系统学和经济学相统一的原理。
②含义:生态工程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只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才能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5)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①核心:系统学原理的核心是系统学中系统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工程学原理的核心是系统整体性原理。
②含义:进行生态工程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工生态系统内部不同成分之间的结构,通过优化这种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思考回答]1.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简要分析该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的原因?提示:通过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植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炕土等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目录

第一单元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讲走近细胞第2讲组成细胞的元素及无机化合物第3讲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4讲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与输出第5讲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的运输方式第6讲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7讲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8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9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0讲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及其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11讲能量之源——光合作用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3讲细胞的增殖第14讲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第15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五单元遗传的基本定律第16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7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8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第六单元遗传的物质基础第19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0讲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第21讲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七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第22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23讲染色体变异第24讲人类遗传病第25讲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26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27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8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9讲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第30讲免疫调节第31讲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第33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第34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第35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第36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第37讲生态环境的保护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第1讲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第2讲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第3讲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及DNA和蛋白质技术第4讲酶的研究与应用及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1讲基因工程第2讲细胞工程第3讲胚胎工程第4讲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第5讲生态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讲生态工程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Ⅱ)2.生态工程的实例(Ⅰ)1.物种多样性原理、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
(生命观念)2.建立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等。
(科学思维)3.实施生态工程、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等。
(社会责任)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生态工程的概念(1)原理和方法:生态学、系统学等学科。
(2)途径: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3)目标:修复或重建已破坏的生态环境,改善传统的生产方式,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的工程体系。
(4)特点:是一类少消耗、高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2.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①核心:生态学中的物质循环原理。
②含义:物质不断地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全球大循环,实现物质的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①核心:生态学中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关系的原理。
②含义:物种多样性程度较高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较高。
(3)协调与平衡原理①核心:生态学中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原理。
②含义:维持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
如果超过环境承载力,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4)整体性原理①核心:生态学、系统学和经济学相统一的原理。
②含义:生态工程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只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才能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5)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①核心:系统学原理的核心是系统学中系统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工程学原理的核心是系统整体性原理。
②含义:进行生态工程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工生态系统内部不同成分之间的结构,通过优化这种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1.理清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生态工程之间的关系2.把握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判断方法(1)强调物质循环、废物利用、减轻环境污染→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体现物种多,营养关系复杂→物种多样性原理。
(3)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涉及环境承载力→协调与平衡原理。
(4)涉及自然、经济和社会,指整个系统,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整体性原理。
(5)涉及结构、功能,分布式、集中式、环式→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6)涉及系统组分的比例关系、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指系统内部,如互利共生→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爆发虫害。
此材料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提示]物种多样性原理。
单一的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低,物种数目少,营养级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因此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
2.整体性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复合体,尝试画出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并表述该原理的重要意义。
[提示]如图:意义:只有应用整体性原理,才能统一协调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开发与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考查生态工程的原理及应用(2019·河南省开封市高三模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
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
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
”请回答下列与生态工程有关的问题:(1)上述成就的取得与走生态经济之路有关,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________”的原则,而相关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
如人们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2)“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其手段之一是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生态工程所遵循的“________原理”有关。
(3)早期建设“三北防护林”过程中,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樟子松林由于生物种类过于单一,使得松毛虫肆虐,原本茂密葱绿的森林甚至成为鸟兽了无踪影的“不毛之地”。
这与生态工程所遵循的“________原理”不符,与该基本原理相对应的生态学理论基础是________。
(4)珊瑚虫与某些藻类共生组成的珊瑚礁区,众多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互相依存,就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了系统生产力。
珊瑚礁之所以能够保持如此高的生产力,得益于实现了“1+1>2”的“________原理”。
(5)人类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之中,在植被贫瘠地区号召农民植树造林的同时,还应关注他们的生活问题,才能避免发生“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从根本上达到造林护林的目的。
这遵循的是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6)我国南方水网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把桑、蚕、鱼、稻等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到一起,成为高效生态系统。
此与生态工程建设所遵循的“________原理”有关。
(7)生态工程对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但为什么不能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
(2)“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其手段之一是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生态工程所遵循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有关。
(3)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早期建设“三北防护林”的实例与生态工程所遵循的“物种多样性原理”不符,与该基本原理相对应的生态学理论基础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系统整体性原理强调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实现“1+1>2”的效果。
珊瑚虫与某些藻类共生组成的珊瑚礁区,众多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互相依存,就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了系统生产力。
珊瑚礁之所以能够保持如此高的生产力,得益于实现了“1+1>2”的“系统整体性原理”。
(5)人类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系统中,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如在植被贫瘠地区号召农民植树造林的同时,还应关注他们的生活问题,才能避免发生“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从根本上达到造林护林的目的。
这遵循的是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6)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是指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我国南方水网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把桑、蚕、鱼、稻等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到一起,成为高效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
此与生态工程建设所遵循的“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有关。
(7)生态工程对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是具有一定限度的,从而导致生态工程的局限性,因而生态工程不能解决所有的污染、破坏问题。
所以生态工程中不能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答案](1)循环经济(2)物质循环再生(3)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系统整体性(5)整体性(6)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7)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导致了生态工程的局限性,使生态工程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污染、破坏问题生态工程的实例1.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1)目的:不仅要保护环境和资源,更迫切的是要以有限的资源为基础,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2)研究对象:不仅是自然或人为构造的生态工程,更多是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
2.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实例(1)治污生态工程①内容:包括污水治理生态工程、城市垃圾处理生态工程、湖泊或水源地治理生态工程等。
②涉及方面:固体、液体和有机废弃物的处理,生物肥料的研制、湖区污染的治理、塑料的再生利用等。
③实例:“人工湿地”生态工程:人为建设的利用湿地净化污水的生态工程。
(2)生态恢复工程①概念:对于受到不同程度干扰或破坏的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和改善。
②首要步骤(第一步):恢复植被。
③实例:a.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在植被恢复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生长快、抗逆性强的树种,优先选择固氮树种,尽量选择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和先锋树种。
b.林业生态建设:ⅰ.目标:维护环境与发展经济。
ⅱ.基础:优化土地利用。
ⅲ.依据:发挥水土资源和生物资源的生产潜力。
c.西部的生态治理:西部环境恶化的实质是水土流失。
(3)生态农业工程①依据:生态学理论。
②前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③特点: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生产。
④目的:促进物质在系统内的循环和重复使用,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⑤指导思想:保持系统内生态平衡。
⑥实例:留民营村生态农业。
生态工程设计的常用方法——食物链(网)的“相接”与“加环”(1)生态工程设计的常用方法之一是食物链(网)的“相接”。
例如,在稻田养鱼的农业生态工程中,鱼与稻原属于不同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但在人为调控下,将一些草食性鱼、滤食性鱼和杂食性鱼(如草鱼、鲢鱼和罗非鱼等)的鱼苗放养在稻田中,使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有所改变,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更为合理。
(2)生态工程设计的常用方法之二是食物链(网)的“加环”。
“加环”可为未被利用的能量部分找到出路。
例如,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等,其残余物用来培养食用菌,栽培食用菌后的残余物再用来养殖蛆蛹,蛆蛹粪再作为优良有机肥还田等。
1.“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应考虑哪些问题?(至少答出两点)[提示]考虑树种生态适应性问题,种植适宜品种;考虑树种多样性保证防护林体系的稳定性;不同地区应根据当地情况采取不同策略。
2.如图是某生态工程示意图,据图分析:(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图中的废弃物合理利用能体现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该生态工程能生产出无公害大米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请从细胞代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1)目的是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废弃物的合理利用能体现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