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派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红烛》、《死水》的思想艺术特色 《红烛》收诗108首,《死水》28首。 1、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红烛》 序诗统领整个诗集,把自己比作燃烧的红烛, 结尾两句实际上是一种自励自勉: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诗集分‚李白篇”(3首)、‚雨夜篇‛(21首)、‚青 春篇‛ (17)、‚孤雁篇‛(19首)、 “红豆篇”(42首)。 歌咏自然、赞美爱与美、颂扬友谊和爱情,感情浓烈, 浪漫华美。

• 四、艺术风格 • 闻一多和郭沫若同是浪漫主义诗人,闻更唯美。
都有激情,一个浓烈、节制,一个热烈,铺张;一个意境 新巧绮丽,一个意境宏伟博大;一个语言凝练,一个语言 直白。
1、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 (节的匀 • 称和句的均齐)。 • 郭沫若的诗歌主要靠情绪的变化形成自然的节奏, • 《红烛》里不大多数是也是如此,但《死水》开始追求格 • 律。闻一多诗歌的浓烈、节制、 凝练便体现在新格律诗 • 的倡导与追求上。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认为闻一多 作诗‚理智的控制比情感的驱遣多些。‛ •
• • • • • • • • •
‚新诗的音节要是能够使读者从一首诗的格调,韵 脚,节奏和平仄里面不知不觉地理会出这首诗里的特殊情 绪来;——到这种时候就是有形的技术化成了无形的艺 术。……就是音节在新诗里做到了不着痕迹的完美地步。 这种时候也就是新诗成功的日子。‛ 新格律诗派在新诗音节论上的观点,与早期的胡适、 郭沫若来,在理论的探讨上更加全面、系统、深入,表明 音节论诗学 经过了早期的感性探讨,20年代中后期已进 入到了理性自觉的阶段。
• 二、闻一多的格律诗理论
• • • • • • • • • 1、胡适、郭沫若的诗歌主张 在《尝试集﹒初版自序》中,胡适就提出了诗歌的自然音 节观。他说:‚若要做真正的白话诗,若要充分采用白话 的字,白话的文法,和白话的自然音节,非做长短不一的 白话诗不可。这种主张可叫做‘诗体的大解放’。‛ 1919年,在《谈新诗》中胡适进一步探讨了自然音节观: 认为音节包括节和音两个层面:节,‚就是诗句里面的顿 挫段落。新体诗句子的长短,是无定的;就是句里的节 奏,也是依着意义的自然区分与文法的自然区分来分析的。
闻一多在《家书》中写道:“我爱中国固因它是我的祖国, 而尤因它是有它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我有五千年之历 史与文化,我有何不若彼美人者。 《忆菊》: 我们祖国之秋的杰作啊 • 啊,东方的花,骚人逸士的花呀 • …… • 有历史有风俗的花。 • 啊,四千年华胄的名花呀! • • 秋风啊!习习的秋风啊! • 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 • 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 闻一多认为典型的音尺长度是‚二字尺‛和‚三字尺‛, 他最 • 欣赏的是全诗统一为每行四个音尺。在实践中他最推崇自 • 己的《死水》形式: •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 /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闻一多说,这诗‚每一行都是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 尺’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数也是一样多。结果,我觉得这 首诗是我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试验‛。
• 是属于视觉方面的;二是属于听觉方面的‛ 。‚属于视 觉 • 方面的格律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属于听觉方面的有 • 格式,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但是没有格式,也就没 • 有节的匀称,没有音尺,也就没有句的均齐‛。 • 即视觉与听觉是有内在联系的。 • 闻一多进一步指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 • 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 • 均齐)。‛ • 在《律诗底研究》中闻一多专门讨论了音尺的问题。 • 他指出,‚逗‛是中国诗歌节奏中最重要的,‚大概音尺 在 • 中诗当为逗。‘春水’、‘船如’、‘天上坐’实为三逗。 合逗而

一句话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you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3、同情和赞美下层劳动者,控诉军阀与帝国主义
• •
《荒村》揭示军阀混战给农民造成的灾难。 《飞毛腿》描写黄包车工人冻饿而死。 《欺负着了》表现三一八烈士母亲的坚强。 《洗衣歌》诉说美国华侨洗衣工的愤懑不平。

《死水》里《我是中国人》、《祈祷》、《发现》、《一 句话》等诗都凝聚着诗人对祖国深切的爱,以及由爱而生 的失望和幻灭。《发现》: •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wenku.baidu.com
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 /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 • • • • • • • • •
成句,犹合尺(meter)而成行也。‛ 在闻一多这里,音尺(音节组合单元)是构成诗歌节奏的 最小单位, 音节是构成节奏单位的元素。 音尺(音组)—诗行—诗节 (音尺—音节—音素) 音节:有一个或几个音素构成的语音单位。 音素:语音中最小的单位。 节奏:音乐或诗歌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 象。 闻一多对这不同层次的节奏的基本要求,是匀整调和。他 反复强调‚绝对的调和音节,字句必定整齐‛。
• 无论是现实主义的还是浪漫主义的(包括他们自己的诗歌 • 创作)大多诗味不足、 散文化倾向严重、直白浅露。
• 2、闻一多的格律诗主张 • 闻一多反对诗歌的自然音节论,1922年他在《冬夜评论》 • 中指出:‚所谓‘自然音节’最多不过是散文的音节。散 文的 • 音节当然没有诗的音节那样完美。‛ • 1926年,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一文,正式倡导新格 • 律诗。闻一多认为:‚诗的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 • 节奏;节奏便是格律(form)”。‚格律可从两方面讲:一
新月派诗人闻一多、 徐志摩的诗歌
闻一多的诗歌
一、生平:诗人、学者、斗士
湖北浠水人,1899年出身于一个‚世望家族,书香门 第‛。幼时爱好古典诗词歌赋和美术。1913考入北京清华学 校,在清华学习9年,1922年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同时研 究文学和戏曲。1923年,第一本诗集《红烛》出版。1925 年回国,1928年出版《死水》,后主要从事教学与古典文学 研究。 1946年7月11日民盟负责人李公朴被国民党暗杀,闻一多参 加追悼会,发表演讲,怒斥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暴行,当 晚被国民党用冲锋枪杀害,年仅48岁。
• 他举例说: 孩子们/惊望着/他的/脸色 他也/惊望着/炭火的/红光 这里‚音尺排列的次序是不规则的,但是每行必须还他两个 ‘三字尺’两个‘二字尺’的总数。这样写来,音节一定铿 锵,同时字数也就整齐了。‛‚所以整齐的字句是调和的音 节必然产生出来的现象。‛ • 而无论是字句的整齐还是音节的调和、节奏的匀整,起决 • 定作用的是音尺的整齐。
• • • • • • • • •
白话里的多音字比文言多得多,并且不止两个字的联合, 故往往有三个字为一节,或四五个字为一节的。‛ 音,‚就是诗的声调。新诗的声调有个要件:一是平仄要 自然,二是用韵要自然。‛ 只要自然和谐,句末的韵脚,句中的平仄,都是不重要的事。 自然音节论成为早期白话诗最有影响的诗论。 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 导言》里抱怨说:‚《谈 新诗》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了。‛ 1920年,郭沫若提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艺术 训练 • 的价值只可许在美化感情上成立‛,‚形式方面我主张绝 端
• 格调,就是一首诗里面每段的格式; 韵脚的工作‚是把 每 • 行诗里面抑扬的节奏锁住,而同时又把一首诗的格调逢 • 紧‛ 。 • 节奏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由全诗的音节当中流露出 一 • 种自然的节奏,一方面是作者依着格调用相当的拍子 • (Beats)组合成一种混合的节奏。‛ • 在论及平仄时,饶孟侃指出:‚一个字的抑扬轻重完全是 • 由平仄里产生的,我们要抛弃它即是等于抛弃音节中的节 • 奏和韵脚‛ ,主张合理吸收旧体诗中的平仄。 • 在随后发表的《再论诗的音节》中,饶孟侃指出:
‚李白篇‛的首篇《李白之死》表达了诗人对幻美的追求, 叙写李白醉酒为追逐那美丽虚幻的水中月而跳入池中。 《剑匣》的题词用了丁尼生的诗句:‚我给我的灵魂建筑一 座高贵而快乐的宫殿 ‛,这宫殿便是艺术之宫,剑匣便象 征着这宫殿,诗人要用所有的珍宝镶在剑匣上: 我将描出白面美髯的太乙 卧在粉红色的荷花瓣里, 在象牙雕成的白云里飘着。 我将用墨玉同金丝 制出一只雷纹镶嵌的香炉; 那炉上柱着袅袅的篆烟,
• •


• •
闻一多还专门比较了旧的律诗与新格律诗的不同: 一,‚律诗永远只有一个格律,但是新诗的格式是层出 不 穷的‛ ;二,‚律诗的格律与内容不发生关系,新诗的 格 式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制造成的‛ ;‚律诗的格式是别人 替 我们定的,新诗的格式可以由我们自己的艺匠来随时构 造‛ 。
• 饶孟侃《新诗的音节》: • 饶孟侃提出音节(闻一多所说的格律form)指‚格 • 调,韵脚,节奏,和仄平等等的相互关系‛ 。
• • • • • • • •
许只可用半透明的猫儿眼刻着。 烟痕半消未灭之处, 隐约地又升起了一个玉人。 仿佛是肉袒的维纳斯呢…… 这块玫瑰玉正和伊那肤色了。 此外,要‚用玛瑙雕成一尊梵像‛,要镶一个‚在竹筏 上弹 着单弦的古瑟‛的瞎人,要将剑匣‚制成层叠的花边‛, 要 用蝴蝶嵌作‚角花‛,然后将宝剑送进匣里,‚催他在这 艺 术之宫中酣睡‛,表明了诗人希望在艺术之宫、象牙之塔 里寄托灵魂的愿望。
• 的自由,绝端的自主‛。并说‚我所著的一些东西,只不 过 • 尽我一时的冲动,随便地乱跳乱舞罢了。‛ • 郭沫若把诗的韵律分作‚外在韵律‛和‚内在韵律‛,他 非 • 常重视‚内在韵律‛。他说:‚诗之精神在其内在的韵律 • (Intrinsci Rhythm),内在的韵律(或曰无形律)并不是什 • 么平上去入,高下抑扬,强弱长短,宫商微羽,也并不是 • 什么双声叠韵,甚么押在句中的韵文!这些都是外在的韵 • 律或有形律(Extarneous Rhythm)。内在的韵律便是‘情 • 绪的自然消涨’。……内在韵律诉诸心而不诉诸耳。‛ • 胡适、郭沫若诗歌理论的共同处在于过于强调诗歌形式 • 的自由,忽略了诗歌的艺术技巧,使得当时的白话诗创作
• 被风惹恼了的粉蝶, 试了好几处的枝头, 总报不大稳,率性就舍开。 • 忽的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啊,大哲底梦身啊! • 了无黏滞的达观者哟! •

• • • • • •
太阳辛苦了一天, 赚得一个平安的黄昏。 洗的满面通红, 一气直往山洼里狂奔。
《黄昏》首段
《 春之末章》首段

2、爱国主义的深情 《太阳吟》 太阳啊——神速的金鸟—— 太阳! • 让我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 • 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 • 太阳啊,楼角新升的太阳! • 不是刚从我们东方来的吗? • 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 • 太阳啊,我家乡来的太阳! • 北京城里的官柳裹上一身秋了吧? 唉!我也憔悴的同深秋一样!
《美与爱》:
可怜的鸟儿,他如今回了, 嗓子哑了,眼睛瞎了,心也灰了; 两翅洒着滴滴的鲜血—— 是爱的代价,美的罪孽。
《红豆篇》是一组诗,42则,表达一种相思之情,诗前题有 ‚此物最相思‛。 二 • 相思着了火, • 有泪雨洒着, • 好烧得好一点; • 最难禁的,
是突如其来 赶不及哭的干相思。
闻一多吟咏自然诗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将自然人格化,咏春 吟秋的各三首《春寒》、《春之首章》、《春之末章》、 《秋色》、《秋深了》、《秋之末日》,还有《小溪》、 《稚松》、《雪》等都有这一特点。 《秋之末日》: 奢豪的秋,自然的浪子哦! 春夏辛苦了半年, 能有多少的积蓄, 来供你这般挥霍呢? 如今该要破产了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