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终审稿)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教学活动中,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分组合作的目的要明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很多,教师要明确认识到哪些内容比较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每节课或随便一个问题都要小组交流,否则小组交流又成了一种形式,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小组交流呢?(1)为了让学生扩大个人的信息量。
(2)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会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可以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组内交流方法,拓宽解决问题的渠道。
(3)学生可以通过交流体会,促进彼此情感的沟通。
(4)在进行一些交流时,可以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凝聚众人的力量,共同完成实验操作。
(5)对于某些观点的阐述,可以通过小组的集体智慧共同进行表述。
2、师生的课前一定要精心准备课前准备,一方面包含教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另一方面又包含教具和学具的准备、知识与方法的准备,如果教师课前没有准备好教具,或者没有根据下一节课教材的教学需要布臵学生准备学具,这将导致小组活动无法进行,或者部分学生只在观望或等待,如果教师课前对下节课小组活动的所需知识与方法准备不充分,就不能引导学生在活动前先复习有关知识与方法,造成小组活动的低效,菱形、甚至会对教学目标产生偏差。
3、在划分小组时,每名组员的分工要到位如果小组各专员没有明确分工,就会造成一部分学生依赖于别人提供的现成结论,懒得动手、动口、动脑,而另一部分学生似乎不可推卸地挑起重担,要么压力过大,反而约束了自己的许多想法,要么能力过强,每次都能轻松自如,从而会滋生自满情绪,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
4、教师对小组活动的调控要恰当教师应明确合作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经过恰当的调控。
具体地说,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启发,使他们树立信心继续探索,当学生取得进展时,给予肯定和激励,使他们产生成功的喜悦,当活动到一定阶段时,使他们学会学习,当小组内个别成员意见不统一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使他们学会合作。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三个策略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三个策略武长亭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探究和释疑拓展,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创建合作式探究小组创建合作式探究小组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建组。
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组合为多个学习小组。
二是设立组长。
小组长要有个人魅力、感召力,有眼光、魄力和胸怀。
三是建立小组共同的愿景。
愿景要切实可行。
四是全方位进行沟通和交流。
小组内部沟通遵循平等原则,沟通过程中遵循畅通原则,要让各种观点相互碰撞,最终在沟通中达成一致。
五是讲究课桌的排列。
一般可以排成圆形的台子或排成“○”形,还可以把桌子排成“田”字形等。
2.设计合作式探究的问题合作学习的关键是设计合作式探究的问题。
第一,教师要设计高质量的问题。
一是问题要有思维含量。
问题的选择要考虑教学目标以及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动机态度等因素,从而引起学生的深层次思考。
二是问题应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从“最近发展区”出发,设计问题串,难度要适中,搭好脚手架,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探究。
三是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机。
设置的问题应新颖、有趣、贴近学生生活、与现代科技紧密相连。
四是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梯度。
设置的问题应由易到难,让学生步步深入,同时也要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成功的愉悦。
五是问题的设置要具有生成性。
教师应该以敏锐的眼光區别、归纳、综合问题,及时设计相应问题。
第二,教师要灵活呈现探究问题。
一是问题的呈现方式。
教师应该注意设计关键性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二是问题的呈现时机。
提问的时机首先是预见性的,关键处、疑难处、提升处、矛盾处都是呈现问题的好时机。
三是问题的呈现密度。
提问要切中要害,要少而精。
3.合作式探究的课堂组织和调控课堂组织和调控是合作学习开展的保障。
合作式探究的课堂组织。
第一,探究之前要引导。
教师先有计划地把学生引入教学内容,然后有步骤按计划地向学生提供诱发、引导性的线索,最后则由学生自己归纳探究的全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备受推崇的教学方法。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其优势,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
一、合理分组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
分组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即将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到一组,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互补。
比如,将学习成绩较好、思维活跃的学生与学习成绩稍差、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分在一组,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同时,小组的规模也要适中。
一般来说,每组以 4 6 人为宜。
人数过少,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人数过多,则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影响合作效果。
二、明确目标和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之前,教师必须为学生明确清晰的学习目标和具体的任务。
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通过合作学习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成果。
任务的分配也要具体、明确,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知道自己在小组中的职责和任务。
例如,在进行一个科学实验的小组合作时,教师可以将任务分解为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几个部分,让小组成员分别承担其中的一项或几项任务。
这样,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合作效率。
三、培养合作技能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学生具备良好的合作技能。
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如倾听、表达、尊重他人、分工协作等。
倾听是合作的重要基础。
学生要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理解他人的观点。
表达能力也同样重要,学生要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让小组其他成员能够理解。
尊重他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关键。
学生要尊重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意见和贡献,不嘲笑、贬低他人,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合作氛围。
探索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探索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当今教育领域,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教学策略。
通过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探索学习过程,这种策略能够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然而,想要取得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需要教师采用适当的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探究一些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旨在帮助教师实现优质的教学体验。
一、明确目标和角色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提前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向学生清晰地传达。
学生需要了解他们的小组合作目标是什么,以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并合理分配时间。
另外,一个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需要良好的角色分工。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中担任不同的角色,例如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才能。
二、鼓励积极合作和互助积极合作和互助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
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互相协作和支持,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一种有效的方式是通过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问题,促使他们互相倾听和讨论。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立一些小组任务,要求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或完成项目。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不得不相互合作,并发现彼此的优势和改进空间。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互相扶持和支持,营造一个友好、支持的学习环境。
三、提供有效的反馈和评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反馈和评估对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至关重要。
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表现,并提供及时的反馈。
这种反馈应该具体、具有指导性,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评估的责任交给学生,让他们互相评估和鼓励。
另外,教师应注意在评估中注重个体和小组的表现。
除了评估小组的成果,还应该评估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贡献和表现。
这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并有助于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
四、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在如今多元文化的教育环境下,教师还需要促进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合作,并提供一些相应的资源和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观点和想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附件5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是通过课堂操作实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收集信息资料等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交流中总结。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总结如下,即学生需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的基本能力与要求:1.学会收集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程有一定难度,新人教版的数学广角比较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有时需要学生提前收集一些学习资料,比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的《克与千克》时,就需要学生去超市收集关于“净含量”的生活标签。
教师在要求学生收集材料时,要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学会使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认真作好课前准备。
2.学会思考个人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机会,很大程度是依赖于不同看法之间的相互碰撞,但不同的看法来自于不同个体的思考。
任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关系,必须强调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
在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并不缺乏思考能力,但缺乏数学思考的主动性与思考方式。
因此,学会思考可以从模仿开始。
在讲授五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时,学生经过第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便会模仿来研究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这也是学生学会思考的方式之一。
3.学会表达学习过程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
在为期的一年的实验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比如在《认识三角形》描述三角形的高时,只能简单的叙述为:“三角形的高是底对应的顶点向下做垂线。
”在四年级的时候,已经可以描述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高:“底与底之间的垂线段,有无数条高。
”所以,对于表达能力的培养,重点是学生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4.学会讨论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引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教学方法,它通过组织学生形成小组,鼓励他们共同合作、交流和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一、明确目标和任务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分工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在开始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明确告诉学生他们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并给予他们明确的任务分工。
学生在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分工的指导下,可以更好地组织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二、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互相尊重、支持和帮助,创造一个相互合作的学习环境。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三、促进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
学生应该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和分享经验等方式,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地批评和接受批评,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和分工,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应该学会领导小组,组织和协调小组学习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小组领导轮流制度,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鼓励反思和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学生可以回顾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和收获,思考自己的不足和改进之处。
同时,学生还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策略,帮助其他小组成员改进学习方法。
通过反思和总结,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学习来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许多优势,比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提高效果。
第一,明确目标和角色。
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之前,应该明确每个小组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清楚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和职责。
例如,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任务和分工来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具体职责,确保每个人都能充分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第二,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离不开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
为了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氛围,可以设置讨论时间和地点,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第三,鼓励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共同的学习平台,让他们通过交流和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并通过讨论和争论来推动问题的深入和解决。
第四,提供支持和反馈。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当导师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反馈。
比如,可以定期组织小组会议,让学生向老师报告学习进展和困难,老师可以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并提供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第五,评估小组成果。
为了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可以对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包括学习报告、小组展示和学习成绩等多种形式,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并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提供参考。
总结起来,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采取明确目标和角色、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氛围、鼓励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提供支持和反馈以及评估小组成果等策略来提高效果。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动机和参与度,并培养良好的合作和交流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多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通过互相合作、共同探讨、互相帮助来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教学实践中被广泛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学生主体性: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强调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动力。
2.合作性: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通过分享知识、交流思想、协作解决问题,来促进彼此的学习和发展。
3.互动性: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讨论、问答、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知识的共享和碰撞。
4.自主性:小组合作学习策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分工合作、自我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1.小组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共同讨论一个问题或一个主题,通过交流思想、分享观点,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2.互助学习:小组中的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一些学生在一些知识点上遇到困难,其他组员可以通过解释、举例等方式,帮助该学生理解和掌握。
3.角色扮演: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设置不同的角色,例如组长、秘书、记录员等,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体验和学习,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项目合作:教师可以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兴趣,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一个项目任务或研究课题,要求小组成员协作完成。
通过项目合作,学生可以全面发展各方面能力,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5.案例分析:教师可以给小组分发一个案例,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分析、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6.小组展示: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共同制定一个课题,进行探究或研究,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引言在现代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应用和认可。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用互动合作的方式来促进学习和知识传递。
相较于传统的单独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最佳效果,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提升学习成果。
1. 明确学习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首要的是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可以是特定的知识点、技能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
明确学习目标能够帮助小组成员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任务,并且明确每个人的角色和责任。
学习目标也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2. 分工合作分工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策略。
在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有自己的任务和角色,并且相互之间协作配合。
通过分工合作,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分工合作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技巧。
3. 交流讨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讨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与组员的交流讨论,学习者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理解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启发。
交流讨论可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交流讨论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4. 互助互学互助互学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之一。
在小组中,学生可以相互扶持、共同学习,并且共同解决难题。
通过互助互学,学习者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发展自己的潜力。
同时,互助互学也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友善和合作意识。
5. 提供反馈提供反馈是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小组成员可以相互给予反馈,指出对方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并给予积极的建议和鼓励。
通过提供反馈,学生可以及时纠正错误,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6. 制定学习计划为了更好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制定一个明确的学习计划非常重要。
学习计划可以包括分工任务、学习时间安排、讨论议题等方面。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首先是明确组内角色。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组员都应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时间管理者等。
组长负责协调组内工作,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内容和成果,时间管理者负责控制每个任务的时间进度。
明确组内角色可以提高组内协作效率,确保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任务和职责。
其次是制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以便组员能够知道他们要达到什么目标和要完成什么任务。
目标和任务应该具体明确,可衡量和可实现。
同时,还应该指定各个任务的时间进度和分工,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是促进有效的沟通。
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组员应该主动交流意见、分享信息和资源,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为了促进有效的沟通,可以使用在线平台或工具,如在线论坛、即时通讯工具等。
另外,还应该鼓励组员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避免只听从一个人的意见。
第四是鼓励互相学习和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组员应该互相支持和帮助,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可以采用互帮互助的方式,如进行小组内互帮互评、互相指导等。
同时,还应该鼓励组员提出问题和疑惑,以促进深入学习和思考。
第五是及时反馈和评估。
及时反馈和评估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组员应该在进行任务过程中及时交流和反馈,并对自己和组内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估。
及时反馈和评估可以帮助组员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促进组员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最后是培养团队精神和共同目标。
小组成员应该共同努力,为共同目标而奋斗。
团队合作不仅仅是各个组员的努力,还需要组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理解和尊重。
团队精神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通过明确组内角色、制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促进有效的沟通、鼓励互相学习和合作、及时反馈和评估、培养团队精神和共同目标等策略,可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一)科学分配组员打好合作基础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前期组员的分配至关重要,这关系到整个小组的学习效果。
分配小组成员时应本着“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
即小组内的成员的水平应该有高有低,或每个成员有各自擅长的部分,以便于学生在组内相互交流,优势互补,促进共同进步。
(二)科学把握合作学习时间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固然好,但如果时间上没有掌握好也是不利的。
因此学习时间的把握要科学,一般分为课前预习阶段、课上共同学习阶段和课后拓展延伸阶段。
课前小组成员互相交流问题,这样很多问题都能在上课前得到解决。
课上小组成员一起探讨课文,如在学习《画杨桃》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小组围成一圈,在不同方位观察同一事物,然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此外,合作学习小组还能在课外拓展延伸,课后小组成员还能共同探讨问题。
如在学习《蝙蝠和雷达》一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一项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后上网查资料,讨论蝙蝠的工作原理,下节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汇报。
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加强课外拓展合作语文的学习绝不仅局限于课堂和课本,课外的语文学习对小学生来说也至关重要,是增长知识的另一重要途径。
小组成员除课上和课前的合作外,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一起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最近读的好书、小组内举行演讲比拼等。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和社交能力都得能到提升。
(四)重视评价和鼓励增强学习动力教师的评价和鼓励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影响颇深,一方面对于合作中良好的方面提出鼓励,能够增强小组的学习动力。
另一方面,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评价机制的建立也能够对小组形成制约,保证小组的学习效率。
由此可见,评价和鼓励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是指出学生首先要学会倾听,在一个团队中,倾听他人的意见是增强团队凝聚力的必要条件。
二是要勇于提出质疑和表达自我,小组学习过程中难免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这时组员要勇于提出质疑,然后大家对质疑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由每位同学分别表达自己的观点。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人际间的互动合作来促进个体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要求在组内设置“主持人”、“记录员”、“汇报员”。
其中,“主持人”由小组内相应学科的学科长担任,如,语文学科长、数学学科长、历史学科长,等等;“记录员”和“汇报员”由小组内临时生成,为确保人人参与,可以适时轮换。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流程如下:①明晰任务,确定分工主持人采取“三定策略”(定任务、定时间、定要求)进行任务分工,将任务分解到“个人”或“组内组”(即小组内部临时再生成的“小小组”,可以是两人、三人组,等等)。
②独立思考,奠定基础小组成员认真思考,完成各自分配的任务,主持人适当督促和协助,确保组员按时完成。
③讨论交流,人人参与主持人组织小组成员讨论交流任务完成情况,采用“三定策略”进行,即,“定内容、定时间、定顺序”。
发言顺序可以是“顺序式”、“逆序式”、“自由式”(谁想到了谁就说)或其他形式。
主持人还需做好“邀请”、“协调”、“纠偏”等工作:“邀请”是指及时发现并积极邀请“寡言者”参与到讨论中来;“协调”是指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和矛盾,保护每个组员的学习热情;“纠偏”是指在讨论偏题时,主持人要及时提醒大家,把讨论焦点集中到讨论主题上。
小组成员在讨论交流时,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同时要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适时记录要点。
“××学科长”或(临时指派记录员)做好讨论记录。
④总结归纳,达成共识“××学科长”或组员一起整理归纳讨论内容要点,形成小组讨论成果,生成小组“共性问题单”。
⑤选定代表,进行展示小组按“自荐”、“推荐”、“点名”等方式临时确定代表汇报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汇报员要适时轮换。
汇报展示的流程如下:A展示汇报【招呼语】即,和老师同学打招呼,如,“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陈述语】即,陈述汇报内容要点,如,“我(我们小组)的汇报主题是……,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汇报”或“关于……,我(我们小组)主要有三个观点,:一是……,二是……,三是……”。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技巧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技巧2023年,小组合作学习依然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他们更容易理解课程内容和应用实践技能。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互相分享知识,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技巧,以帮助学生在参与小组学习时更加有效率和成功。
一、策略1. 制定小组合作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第一步是制定小组合作的目标。
小组成员需要讨论和确定相应的目标,以便能够更好地合作和达到共同的目标。
由于每个人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不同,所以目标需要尽可能地具体、实际和可达到性。
同时,成员们也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来达到更高的目标,比如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批判性思维等。
2. 沟通和协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需要与其他成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沟通和协调有助于避免困难和误解。
在讨论新的课程内容或完成小组任务时,成员们应该尊重彼此的意见,避免出现争执。
如果有争执,小组成员可以通过讨论来达成一致意见。
在每次讨论时,小组成员应该采用专业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尽量在讨论结束后做出结论。
3. 发挥擅长的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技能。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技能,以使整个团队更加高效和成功。
4. 分工合作成员们可以根据各自的特长,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分工合作。
例如,一个成员可以负责总结小组讨论的结论,而另外一个成员可以负责撰写小组报告。
这样,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并为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做出贡献。
二、技巧1. 认真聆听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应该认真聆听其他成员说话。
在讨论过程中,有时其他成员可能会提供有用的见解和建议。
因此,聆听是必要的。
在聆听过程中,应注意其他成员的表情、态度等非语言交流方式,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意见。
2. 持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探索、研究和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教育领域中,小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并被视为提高学生学习成果和发展社交技能的有效策略。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通过与同伴的合作与互动,共同解决问题,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技能的培养。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小组合作学习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个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践。
一、明确的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步骤是明确学习目标。
在小组形成之前,教师应该清晰地向学生阐明本次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以及各自的角色和责任。
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帮助小组成员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任务和期望,并更有利于团队协作与沟通。
二、合适的小组构成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性是构建一个高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才能和水平进行合理的分组。
合适的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和支持,减少个体差异对团队合作的影响,并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成长。
三、确立明确的角色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明确的角色分工有助于提高小组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小组长、记录员、时间控制员等角色来管理小组内部的协作。
明确的角色分工可以促使每个小组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和能力,并推动小组内部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积极的互动与交流积极的互动与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要素。
学生在小组内部应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分享和思考,并与小组成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为了促进积极的互动与交流,教师可以设立适当的讨论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共同反思和评估共同反思和评估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后一步。
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之后,学生们可以集体讨论并反思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收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我评估和互评,激发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主学习的动力。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合适的小组构成、明确的角色分工、积极的互动与交流以及共同反思和评估,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个体和团队的共同成长。
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第一篇: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一)1.选择适宜的合作内容。
在日常教学中,合作有“泛化”的倾向,不同程度地存在“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
在公开教学中这种倾向更为明显,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要让学生围成一圈讨论一气,表面上看气氛活跃,但形式上的热闹掩盖了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隐藏了教师的线性思维。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于小组合作,也并非每堂课都要进行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的内容要有必要性,还应该考虑学生的智力、经验和知识水平,并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内,唯有最恰当的内容,才能产生最满意的教学效果。
因而,与其说是抵制“泛化”、“表面化”和“形式化”,毋宁说是拒绝平庸。
2.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分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
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
3.落实小组成员责任。
小组合作学习成效不高,与没有合理分工并落实个体责任是有很大关系的。
俗话说:“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在确定分工时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爱好和特长,让他扮演最适合的角色。
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记录工作,材料员负责材料的领取、保管、归还工作,汇报员负责小组学习结果的汇报、交流工作,角色可以经常轮换,让学生体验到各种角色的责任及存在的意义,从中体会到要想成功就得同舟共济。
落实个体责任,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角色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增加合作小组之间的可竞争性,促使个体责任感的形成。
4.发展相互依存的关系。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坐在一起开展那些毫无生气的讨论,更不是将一项任务交给小组,让学生各行其事,真正的合作学习要求组员们“零距离”接触,彼此悦纳,相互激励,形成学习共同体。
没有积极的相互依存,就没有合作。
小组合作需要同学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和思想的交锋。
由于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就必然会产生认知差异甚至冲突,这并非坏事,相反,这正提供了同化与顺应的时机,凸现了个人结论的不确定性,进而促使学生主动查找资料,在思维的参与下去验证或修改结论,使用多种认知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
正如研究表明,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际应用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成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需要一些关键策略。
以下是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三个有用策略:
1.明确小组目标。
在启动一个小组合作学习项目之前,首先要明确项目的目标。
每个学生都应该清楚地知道他们所要完成的任务,并意识到他们的个人贡献将有助于小组目标的完成。
确定小组目标时,老师应该尽可能的向学生解释小组成功所需要的具体条件,以及如何合作共同达到这些条件。
2.给每个学生一个角色。
为保证小组合作的成功,需要为每个学生分配一个特定的角色。
每个角色应该与学生的个人技能和兴趣相匹配。
例如,有的学生可能善于指导和帮助他人;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更擅长分析数据。
在确定角色时,需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扮演一
个积极的角色,贡献自己的力量。
3.设立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设立透
明的评估标准,可以激励学生为实现小组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例如,通过以成功完成的任务数量和质量来评估小组绩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能和专长,帮助小组取得成功。
以上是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三个关键策略。
通过采取这些策略,老师可以创造出一个积极、合作和高效的学习环境。
这个环境将有助于学生实现自己的学术目标,同时也为将来参与团队项目时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策略。
如何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每位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建立合作学习氛围、设计合适的任务、培养合作技能等方面,探讨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首先,建立合作学习氛围。
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应该着重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合作学习的意义、展示成功的合作案例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学生乐于接受小组合作学习。
其次,设计合适的任务。
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水平,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任务。
任务设计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和动力。
此外,任务设计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展现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通过设计合适的任务,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再次,培养合作技能。
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合作技能才能顺利进行。
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合作技能的方法,如沟通技巧、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帮助学生克服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有机会不断实践和提升合作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最后,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
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该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及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估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
同时,评估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包括建立合作学习氛围、设计合适的任务、培养合作技能和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
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小组合作共赢策略

学习小组合作共赢策略学习小组是现代教育中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它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在学习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要使学习小组发挥最大的作用,需要采取一些合作共赢的策略。
首先,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是学习小组合作共赢的关键。
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应该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沟通学习进展和问题。
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使用在线协作工具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每个成员都应该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
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学习小组才能形成一个紧密的团队,实现共赢。
其次,合理分工和互助合作是学习小组合作共赢的重要策略。
在学习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专长和优势,可以根据个人的特长来分工合作。
例如,一个成员擅长数学,可以负责解决数学题;另一个成员擅长写作,可以负责整理学习笔记。
通过合理分工,可以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当一个成员遇到困难时,其他成员可以给予帮助和支持,共同克服困难。
只有通过互助合作,学习小组才能实现共赢。
此外,定期评估和反馈是学习小组合作共赢的重要环节。
学习小组应该定期进行评估,检查学习进展和效果。
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填写反馈表等方式来进行评估。
评估的结果可以作为改进学习策略的依据,帮助学习小组不断提高。
同时,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应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励彼此进步。
只有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学习小组才能不断完善,实现共赢。
最后,学习小组合作共赢的策略还包括培养团队意识和共同责任感。
学习小组成员应该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团队的一部分,要为团队的目标和利益负责。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成员都应该尽自己的努力,为团队的成功做出贡献。
同时,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和信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只有通过培养团队意识和共同责任感,学习小组才能实现共赢。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及实践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及实践引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共同合作解决问题,互相交流和分享,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并提供一些实践建议。
策略一:明确目标和角色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明确学习目标对于提高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明确告诉学生他们需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并且为每个学生分配明确的角色。
例如,可以指定一个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小组内的学习活动;另一个学生可以担任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的结果和重要观点。
策略二:鼓励积极互动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是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讨论。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策略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例如,可以提供一个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可以设置一个时间限制,鼓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还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
策略三:推动学生合作与竞争小组合作学习既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又需要一定的竞争。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策略来推动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例如,可以设置一个小组项目,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还可以进行小组竞赛,鼓励小组之间的竞争和合作。
策略四: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支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可以提供一些学习工具,帮助学生进行合作和交流;还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反馈和支持。
策略五:创建积极的学习氛围小组合作学习需要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舒适和安全。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策略来创建积极的学习氛围。
例如,可以鼓励学生互相支持和鼓励,提供正面的反馈和奖励;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小组活动,增加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困惑,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共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展示性学习策略关键词:数学、小组合作、展示、策略一、现状分析合作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它作为一种颇具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
它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并使学生个性与社会性协作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但由于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年龄小,绝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缺乏竞争意识和合作技能,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应用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有的教师为要有小组合作这一形式而合作,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主体参与效率低,往往出现启而不发、各唱各调、好学生的一言堂等现象;以合作学习代讲、代练;评价时轻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导向,轻集体评价……上述现象严重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也与面向全体,发展个性的教育观背道而驰。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
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我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
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1、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
一、二年级的学生才6、7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
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我在教学一册的《比一比》时,创设了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在教学《9加几》时,创设了运动会上给运动员送饮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乘加、乘减》时,创设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
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2、明确学习的任务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
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第二册《统计》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锻炼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一下吧!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3、合作与探究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
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
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4、交流与评价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
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
记得我在教学第三册《乘加、乘减》时,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个四人小组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4人一起大步走上讲台,按他们自己的分工,四个学生都有事做,即一个说题意,一个说确定算法的依据,一个板书算式,最后一个向大家征求意见请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意见吗这时,只见台下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个说:还有一种算法:12-1=11,你们怎么没发现呢那个问:都学习了乘法了,你们为什么还要用加法算呢还有的问:为什么你们的算式和第三小组的不一样呢你们能再解释一下4×3-1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等等。
面对这每一个问题,台上的小组均派出代表作了认真的回答和补充。
我抓住时机,对这个小组的交流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并在这个小组的组号后面贴上了一个红红的五星,在其它组的掌声里,这个小组的成员带着自信、带着微笑回到了座位。
当时,我真的为二年级的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高昂的合作热情和超常的合作能力所折服,我意识到:孩子们在合作中成长了!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措施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又有理论探索,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讨、去研究。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
1、合理的安排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中,座位的形式改变以往的“秧田式”的排列,采取“分层异步”的方式重新组合。
就是将同一班内的学生按学习基础与能力动态分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一般4至6人为一组。
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例如:我在让孩子分小组学习认识钟表时,小组内有教师,有学生,有记录,还有裁判,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
又如:在开展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孩子们相约带来了玩具、书、文具等物品,教室里开张了近十个小商店,有经理、营业员、收银员、顾客……教室里热火朝天秩序井然。
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如果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这样的游戏,局面真不可想象。
2、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这样一道应用题:“王老师带80元钱,买26本笔记本,每本3元,还剩多少元?”学生做起来枯燥无味,但如果将这道题改为:“王老师带80元钱去文具店买‘六一’礼品,她准备买3元一本的笔记本26本,她带的钱够买吗?”这样一来,所提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又不套用哪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学生学起来觉得很贴近生活又有趣,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时,当“还有多少盒饮料?”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学生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说:孩子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象这样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非常必要!教师有意识为学生提供探索空间,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了合作创新的乐趣,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4、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做出指导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
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热闹却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就能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5、教师要恰当做出评价,激励合作新《标准》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因此,在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既要对小组成员个人进行评价,更要侧重对合作集体的评价。
我们要不断优化评价,激励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可采取以下策略:(1)鼓励性评价。
当学生经过合作讨论后提出探究设想或在合作活动中取得一定进展时,教师要应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对他们合作成果予以表扬鼓励。
因为教师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巨大动力,可以激励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2)期望性评价。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成为他们继续合作探究的动力。
当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有气馁迹象时,教师应该用热情的言语、热切期望的眼神去激励他们,告诉他们通过小组的合作一定可以成功,给学生以自信。
(3)延迟性评价。
适当延迟评价更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效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
如学习稍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一位学生根据“学校今年上半年前3个月平均每月节约用水43吨,后3个月平均每月节约用水47吨,学校今年上半年平均每月节约用水多少吨?”提出:解这类题目只要把平均数加起来再除以2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