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与提高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孟子曾经这样讲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后来似乎形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定论。

今天当我们把这个定论用在关于“分数”的论争中,我们是否可以问一声,鱼和熊掌真的不能兼得吗?

“分数”,作为学生学业考试评定的量化标准一直扮演着公正者的角色,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使得许多特权都得在它面前三思而行。“分数”,这个当今社会的超热点,一直吊足了媒体和公众的胃口,每年到了各类考试的季节,似乎整个社会无人不谈分。真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一分之差,天壤之别。“分数”,作为一个晴雨表,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长期对抗中又扮演了不置可否、左右不是的尴尬角色。那么今天,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分数又将扮演什么角色呢?在新课改的教育评价标准中,我们又将如何对待分数?

既然我们一直倡导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既然我们尚不能把“分数”打入冷宫,那么把是否追求“分数”作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评判标准是不公允的。不能简单地说谁追求“分数”,谁就是应试教育。对此我们可以讨论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树立科学的分数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育价值观念根本不同的两种教育思想,对如何看待“分数”,如何取得高“分数”自然也是不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之间在具体“分数”的认识上有什么差异。“分数”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是客观存在的,在其许多具体行为的操作层面上却仅有度或量的区分,有时可谓真理再向前跨一步即为谬误一

样。正因如此,这也确实增加了推进素质教育的难度。谈素质教育不能不谈“分数”,也不可能绕过“分数”去谈素质教育。因此树立科学正确的分数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能否用“分数”来引导我们走素质教育之路。这就是改变“分数”的构成,让它更多地体现和代表着能力、知识、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情感、价值观,这样分数就可以光明正大地登上教育评价的大雅之堂,追求“分数”则是名正言顺的事了。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考试的命题,考试命题中能全面完整地体现能力,体现学生的创新和实践,体现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这样的要求难是难了点,但可以解决困扰我们关于素质教育和应试考试多年来争执不休的问题。好在我们已经开始了有益的探索,近几年的全国高考试题和我市今年的中考题已经有了可喜的开端。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是靠有关部门的命题思路和对学校过程评价的导向了。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取得高分,即用什么办法取得高分。这是我们今天谈的主要问题,也是学校和教师、学生和家长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素质教育能取得高分,应试教育也能取得高分,仅仅在这一点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表面上是没有区别的,但恰恰在这里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得到最好的检验和区别。

用素质教育的办法取得高分,必然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关注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必然是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必然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必然是学生要

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学习的效率,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探究式地学习,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这就是素质教育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如果我们真的采用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学习成绩必定提高,而且是一种全面素质提高基础上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这样取得高分的学生具有发展潜力、有较强的后劲。

用应试教育的办法提高学习成绩,必定是满堂灌、题海战术、打消耗战、打攻坚战(不考的科目一律不上课)、打疲劳战。德育失去了位置,学生被动应付,缺乏兴趣,不堪重负,损害了身心健康。此种方法在短时间内也许会取得较高的成绩,但代价是沉重的。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拉开了中国几十年来最重要的一次教育改革的序幕。近几年来我市全面推进新的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其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探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改善了师生关系,推动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根本性改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撑起一片蓝天。

经师易寻,人师难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古往今来,这些关于教师职责的精辟论述一直为人们所推崇。但在应试教育的大潮中,教师的功能似乎下降为只是知识的传承者,这便是当前教育的一大困惑。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们更是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名师,才能培养名生;只有名生,才能有名校。”课程改革的理念、素质教育的宗旨只有通过教师内化为教师的信念,转化为教师个体的教学行为,通过教师向学生的传承才能真正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

是推进课程改革、贯彻素质教育的关键。有人曾说选择老师也就是选择命运。这就是社会和家长热衷的“从择校到择班,再到择师”的根本原因。学校提出教师要树立面向素质教育新形势的八种意识,即: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创新和科研意识、规范和法制意识、合作意识、服务意识、精品意识和危机意识。提出了五个办学理念,即:以生为本,以生为亲,以生为友,以生为师;一个也不能少;家长是我们的上帝;友谊、理解、支持;助人成功。倡导广大教师做“六心”教师,即:做一个有爱心的老师,做一个有耐心的教师,做一个细心的教师,做一个有热心的教师,做一个有诚心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

在新的课改实践中,学校加快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每学期都进行青年教师研究课和汇报课,老教师的示范课和开放课,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和全年级教师面向家长的开放课。教研组活动安排的课改研究课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两年来,全国各地的近一百批参观者对学校的出课情况表示了极大的兴趣,给予较高的评价。

学校倡导尊重教师努力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教师谈话制度,师德教育活动,访问教师家庭活动,“祝教师生日快乐”的生日祝福活动和教师节纪念活动,教师及家属生病探视等都有力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努力做到“事业激励人,感情凝聚人,待遇留住人”。

人的一生中主要有三种学习方式,一是体验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接受学习。根据班级授课制的形式和接受学习的特点,接受学习显然占有主要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接受学习能够成为惟一形式,甚至是排他的形式,而目前的现况恰恰如此,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缺乏学习的兴趣。我们已经发现仅靠接受学习这一惟一的甚至是被强化被扭曲的形式不利于人才的成长,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按照今天新课改的精神我们必须把三种教育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各取长短,形成今天的学生主体学习的形式。这是时代的呼唤,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呼唤,也是学生自身的呼唤。

要培养学生的敢于质疑的勇气,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要提高他们广泛的学习兴趣,要熏陶他们具有善于总结学习规律的学习品质,要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运用学过的知识去学习新知识的方法,真正做到学会学习。帮助和培养学生从根本上建立一种自我学习的机制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