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与友人阅读题和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七年级 语文 下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 语文 下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逢康元龙(明)谢肇淛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1)请赏析首句中“暗”字的表达效果。

(2)岑参的《逢入京使》中也写到“马上相逢”,与本诗的“马上相逢”所流露出来的感情有何不同?【答案】(1)“暗”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梅时节,钱塘细雨纷飞,凄迷暗淡的景象,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伤情绪。

(2)本诗的“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诗的“马上相逢”写诗人在奔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也暗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解析】【分析】(1)“黄梅细雨暗江关”的意思是“阴暗底晦的连阴雨天,让整个杭州城像黑夜一样暗淡”。

用“暗”字,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

(2)结合两诗的情感写出不同。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的意思“马上就要相逢了我们要尽情的大醉一场,明天早上各奔东西,又不知要分离多远何日才能见面”。

“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参与友人于马上相逢,行色匆匆,只有就几句话时间罢了,就是这一点的时间,作者就托他捎个口信回家,这种行为真切的表现了作者的思念家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暗”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梅时节,钱塘细雨纷飞,凄迷暗淡的景象,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伤情绪。

⑵本诗的“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诗的“马上相逢”写诗人在奔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也暗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解答时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诗句的内容和诗歌展示的背景进行分析。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广西玉林市中考题)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广西玉林市中考题)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题。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苗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常借依依杨柳表达依恋、挽留之意。

“渡江人即将乘船远行的作者和“友人”。

“离亭”,驿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故称离亭。

B.在美好的春天时节,诗人却要在扬子江头渡口与友人分手作别,更添离别之苦。

与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水湘水之地(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京城长安。

C.风轻气爽的春天,出门远行的渡口,青青缠绕的柳丝,随风飘荡的杨花,盛情设宴的离亭,远处传来的凄怨笛声,阵阵吹过的晚风,在诗中都有特殊的意蕴,烘托出二人之间浓重的离情别意。

D.诗中的“愁”是两人的离情,是好友分离的不舍,是南北远隔的思念,是漫漫旅程的孤寂,是漂泊天涯的忧虑。

同是朋友离别,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中”情怀,则显得乐观而豁达。

答案:
(1)C
译文:
扬子江边杨柳青青春意正浓,漫天飞扬的杨花使渡江之人非常的愁烦。

微风轻拂,笛声幽咽,离亭渐渐染上暮色,你就要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

专题15《记承天寺夜游》(最新模拟)(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5《记承天寺夜游》(最新模拟)(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5:《记承天寺夜游》(原卷版)最新模拟1.(2023•上海市松江区一模)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唾,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书杨朴事余昔年过洛阳,见李公简云:“真宗既东封还①,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

及召对②,自言不能。

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妻一绝云:‘且休落魄贪酒杯,更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皮③。

’”上大笑,放还山。

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④,妻子送余出门,皆哭。

无以语之,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予乃出。

【注】①东封:封泰山。

②召对:召其应对诗歌。

③断送皮:意为被斩首。

④坐作诗追赴诏狱:指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

坐:因犯……罪。

(1)【甲】【乙】两文的作者苏轼是(朝代)著名文学家,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表达对亲人怀念和祝福的词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及.召对②顾.语妻曰(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甲】文层次清晰,先叙事,后、;【乙】文侧重叙事,先写杨朴而被放还山野之事,再写苏轼在入狱前与家人告别的场景。

(5)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由“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可知,怀民和东坡应是情投意合的朋友。

B.【乙】文由“妻子不觉失笑”可推断,苏轼的家人之前应听说过杨朴妻之诗。

C.【甲】文月色引发了苏轼之“乐”,【乙】文苏轼的话让家人的心情转为愉悦。

D.【乙】文交代了苏轼获罪、被贬的原因,【甲】文体现了他被贬后的生活状态。

(6)苏轼善于在逆境中自我排遣:他能在入狱前,也能在被贬后以相对的心境沉浸于澄澈的月色中,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

2.(2023•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一模)小于想要了解黄州生活对苏轼的影响,搜集了一些材料,请你参与探究。

诗歌鉴赏分类练习

诗歌鉴赏分类练习

诗歌鉴赏分类练习(一)诗歌形象的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6分)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别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别馆萧条风雨寒,扁舟月色渡江看。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酒酣不识关西道,却望春江云尚浅。

⑴两首诗的首句都提到了“寒雨”,有什么作用?(2分)⑵试比较分析两首诗在主旨情感上的异同。

(4分)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2分)(2)“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4分)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2分)(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

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⑴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3分)1⑵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

(5分)5.阅读下面一首唐词,然后回答问题。

( 8分)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4分)(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专项增分练七 古代诗歌阅读“情感”强化练 含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专项增分练七  古代诗歌阅读“情感”强化练  含答案

专题专项增分练(七)古代诗歌阅读(“情感”强化练)(时间:40分钟满分:88分)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秋望(明)高启霜后芙蓉落远洲,雁行初过客登楼.荒烟平楚苍茫处,极目江南总是秋.(1)“雁行初过客登楼”中,“雁”这个意象起到什么作用?(5分)答:★(2)这首诗的结语中“总是秋”三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6分)答: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念奴娇登建康①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辛弃疾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②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注]①建康:今南京,为六朝古都,历来登临者多有咏叹.②安石:即谢安,早年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后遭谗被疏.(1)请对“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两句进行赏析.(5分)答:★(2)这首词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答:3.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渡太湖登马迹山(清)赵翼[注]元气混茫间,雄观上碧孱.无边天作岸,有力浪攻山.村暗杨梅树,津开苦竹湾.离家才廿里,垂老始跻攀.[注]赵翼,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其诗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即便是一景一咏也往往具有深邃的哲理,颇有新颖思想.(1)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5分)答:★(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对我们有什么启发?(6分)答: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忆秦娥刘辰翁中斋①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烧灯节②,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髮③.[注]①中斋:邓剡的号.邓剡,和刘辰翁同乡,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不仕.②烧灯节:即上元节(俗名元宵节).③梅髮:白发.(1)“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答:★(2)“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髮”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龙潭夜坐(明)王守仁①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答:(2)本诗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指出三种并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答: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浪淘沙①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②.垂杨紫陌③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注]①本词是词人春日与友人旧地重游而作的游宴诗歌.②从容:悠闲舒缓.③紫陌:京城郊外的道路.(1)本词是一首游宴之作,但作者在上阕中并未直接描写宴饮的场面,请结合词句分析词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5分)答:★(2)结合词句“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6分)答: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空囊杜甫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世人共卤莽①,吾道属艰难.不爨②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注]①卤莽:通“鲁莽”,苟且偷安.②爨(cuàn):烧火做饭.(1)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两句诗有何深层含意?(5分)答:★(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6分)答: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答:★(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答案1.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雁”字在诗中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结构上说,照应题目;二是从内容上说,引出作者的思乡之情.(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诗人在诗中没有直接流露感情,而是用“总是秋”说自己看到的都是秋,并没有明说“秋”是什么,而“秋”这一具体意象使诗人的情感含蓄地表达出来.参考答案:(1)诗人登上高楼,一行大雁掠过.雁远离家乡南徙,既切诗题“秋”字,又自然引出了远离家乡的游子登楼时的怀乡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浓浓的思乡之情的基调.(2)结句以“总是秋”三字把自己的感情融入“秋”中,诗人没有明说“秋”是什么,但诗人已经借所写秋景将“秋”对诗人而言意味着的怀乡之情抒写出来,借景抒情.“总是秋”三字含蓄而又伤感地抒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2.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综合赏析应该从内容、形式两个方面进行,首先从内容上看“虎踞龙盘”说明地势之险要,通过设问的方式,暗含对统治者的谴责、质问,表现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情感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文中表情达意的词语进行,通过注释可以看出作者暗含一种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词中“赢得闲愁千斛”“东山岁晚”“长日惟消棋局”可以看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参考答案:(1)这两句运用了设问手法.作者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从建康的险要形势入手,对比六朝兴亡的历史遗迹,隐含着对南宋朝廷软弱的谴责.勾画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义愤填膺的词人形象.(2)①对国家前途的忧虑;②对成就伟业的渴望;③对报国无门的苦闷;④对议和派排斥爱国志士的激愤.(答出任意三点即可)3.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古代诗歌的结构的能力.分析诗人的写作思路,可以在概括诗歌各诗句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尾联阐述了离家仅有廿里的马迹山,直到自己老了才开始攀登.其中的关键词“才”“始”“廿里”“垂老”,表现了作者没有及早去攀登的遗憾之情.参考答案:(1)首联写渡湖登山;中间两联写登山所见,写景由远而近;尾联含蓄地抒发了意味深长的感叹.(2)尾联写马迹山离家很近,但作者直到老了才来攀登,流露出未能及早攀登的遗憾之情.启发:①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②贵远贱近,有可能会错过周围值得珍惜的东西.③人生如怪圈,年轻时苦苦追求,远走高飞,到老又回到起点.4.(1)描绘了一幅风雪载途、朝京人绝的画面,(1分)渲染了悲凉的氛围,(1分)与昔日元宵节的繁盛景象形成对比,(1分)烘托了词人对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对故国的眷恋之情,(1分)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调.(1分)(2)“当时月”表达了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的兴亡之痛;(2分)“烛泪”表达了一位孤臣义士内心的亡国之悲和对故国的忠心;(2分)词人借“梅髮”表达了容颜渐老、年华已逝的悲苦,也表达了凛然不移的节操.(2分)5.解析:(1)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前三联写野外之景,多清凄,表现作者不得志的心境,也反映当时时政的萧条不如意,但是最后一联的“无限情”则表现作者的积极态势,并不会因失意而消沉,会继续努力,因为这片山河寄托着他太多的感情.(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列举本诗中出现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然后分条讲述,要结合诗句的内容,点出这一手法使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等.参考答案:(1)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的情怀.(2)①衬托.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②拟人.颈联中的“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以人的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③用典.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④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草上露水.(任选三种即可)6.解析:(1)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开头二句出自司空图《酒泉子》“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添一“共”字,便有了新意.“共从容”是兼风与人而言.对东风言,不仅是爱惜好风,且有留住光景,以便游赏之意;对人而言,希望人们慢慢游赏,尽兴方归.第三句中的“洛城东”点出地点,说明此行是故地重游.“垂杨”和“东风”合看,可想见其暖风吹拂,垂杨飞舞,天气宜人,景色迷人,正是游赏的好时节.这为下文抒情做好了充分的铺垫.(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今年花胜去年红”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今年的花比去年开得更加繁盛,看上去更加鲜艳,当然希望同友人尽情观赏;二是与上阕“当时”相呼应,这里包含着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也说明分别已经一年,这次是久别重逢.末两句更进一层,写想象之景:明年这花还将比今年开得更加繁盛,可惜的是,自己和友人分居两地,天各一方.此词意在惜别,把别情熔铸于赏花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构思新颖,富有诗意.而别情之重,亦说明同友人的情谊之深.参考答案:(1)词人不写酒筵之盛,也不写宴饮之欢乐,而是述说举酒向东风祝祷,希望东风不要匆匆离去,停留下来,一同欣赏大好风光;也是希望人们慢慢游赏,尽兴而归;同时也以游宴的地点指出此行是故地重游,回忆了往昔的游赏之乐,同时为下文抒怀铺垫.(2)“今年花胜去年红”既有希望友人尽情赏玩之意,又与上阕“当时”句呼应,道出了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及久别重逢的喜悦;“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虚笔想象,明年此处花朵将更加繁盛,但自己与友人又将天各一方,突显出了好友相逢,不能久聚的痛苦;此二句呼应前文“当时”句,将三年之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惜花来写别情,以新颖的构思,抒发好友难得聚首,见面旋即离别的伤感.7.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诗人紧扣诗题,意在言外,写出两层意思.一层是说穷困潦倒,只得餐霞食柏,权且充饥,这是明意.除此之外,还有另一层言外之意.在古人看来,明霞翠柏均非凡俗之物,杜甫此语出自《列仙传》“赤松子好食柏实”和司马相如《大人赋》“呼吸沆瀣餐朝霞”.这表现杜甫虽生于乱世,饥寒交迫,但仍不同流俗.(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杜甫的身世及其时代背景可知,杜甫生活的时代战乱频繁,百姓生活艰难.作者通过这首诗,写自己的空囊,以小见大,反映当时的社会境况和诗人自身的思想、遭遇.参考答案:(1)双关手法(象征或托物言志).这两句诗具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诗人穷困潦倒,只得餐霞食柏,权且充饥;另一层意思是说,明霞翠柏非凡俗之物,诗人借此表现自己虽生于乱世,饥寒交迫,但仍不同流俗,品节高尚的志向.(2)前四句表达了世道艰难,诗人穷困潦倒,无以为继的惆怅与无奈,也表达了诗人虽身处乱世,贫寒至极,但仍持道守节,绝不苟且偷安的坚定信念.后四句诗人以幽默诙谐之笔,具体写自己一贫如洗的生活状况,貌似轻松的言语背后,实则难以掩饰自己沉重悲苦的情绪.8.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在这首诗中,诗人展现了“暮日”“雁”“塞角”“泾河”等意象,表现了一幅西北边陲天寒地冻、塞角呜咽的荒凉图景.分析意象可以从感官和动静两个角度来入手.(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即可分析出诗人的情感.如“异乡”“独上”“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贫官”“客”“离恨”分别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凄苦、人生不如意的愁绪.参考答案:(1)颈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冰,不再流淌.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2)“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解析版)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解析版)

专题06:古代诗歌阅读(2023·全国·统考新高考I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

这里指研读经典。

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A 2.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

②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

A.“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误,“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经典真谛,且“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主题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把握魏了翁名言的意思。

“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是说在树头枝底观赏桃李才能体会到其活泼泼的精神状态。

接着把握本诗尾联的内容并结合诗歌的主题来谈自己的理解。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是说大家在肩挑的担子上观看鲜花,在喧闹的酒楼上欣赏音乐,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绽放的盛况,也不可能体会到丝竹管弦的精妙。

结合诗歌的标题“答友人论学”可知,此处用“看桃李”来喻指做学问,以“树头枝底”来喻指学问的本源,诗人以此说明要想获得学问的真谛需要回归本源,这就如同观赏桃李,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美,但离开“树头枝底”,没有了活力,唯有到树头枝底才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状态。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专项三(古诗文基础知识与阅读)检测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专项三(古诗文基础知识与阅读)检测卷(含答案)

专项三(古诗文基础知识与阅读)一、古诗文默写。

1.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________。

(谭嗣同《潼关》)4.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5.刘禹锡的《秋词》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直接赞扬秋景胜过春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写了诗人境中仍想着报国杀敌的壮志。

8.羁旅之人,每当孤独愁苦之时,往往会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自己的愁思。

9.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词语理解。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元方入门不顾( ) (2)不逾矩( )(3)学而时习之( ) (4)思而不学则殆( )(5)吾日三省吾身( ) (6)人不知而不愠( )1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的含义。

2022语文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检测含解析 (1)

2022语文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检测含解析 (1)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寓居吴兴曾几①相对真成泣楚囚②,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低回又作荆州③梦,落日孤云始欲愁.【注】①曾几:两宋之际诗人.此诗作于宋室南迁之后.②楚囚:《世说新语·言语》载晋室南渡后,士大夫多聚会新亭相视流泪,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③荆州:指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遂去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典,慨叹自己只能徒作楚囚相对,无计克复神州,流露出诗人极大的无奈.B.颔联连用两个比喻,由国事到伤感自己颠沛流离,无处栖托,表达惆怅不平之情。

C.颈联内容上紧承颔联,直写国家沦亡后南北音讯断绝,诗人不能滞留风雨中的凄清。

D.尾联写国事和家事如此,自己又漂泊落魄如此,诗人不由得徘徊低迷,心怀郁郁.解析:选C C项,“紧承颔联”错,从内容上看,应该是承接首联的,尾联是承接颔联的。

2.有论者认为诗中的“秋风秋雨"“落日孤云"具有某种象征意味,简要说说你的理解.答案:四个意象都是诗人眼前的真实自然之景,但还有抽象意义。

①“秋风秋雨”象征了当时混乱而让人心伤的政治形势,寄寓了诗人悲秋的愁闷,愁绪如风雨般侵袭笼罩;②“落日孤云”象征了诗人漂泊无依而不知归宿何处的处境。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南安军【注】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注】公元1279年,南宋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

作者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庾岭(梅岭),经南安军时作此诗.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写行程中的时间与景色,借“梅花”与“风雨"对照,突出了作者心情的沉重.B.颔联写作者以拘囚身份途经故乡,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悲苦之情跃然纸上.C.颈联将山河依旧与城郭一时沦陷作对比,突出作者的亡国之痛和恢复大宋江山的坚定信念。

2024届青海省海北市重点中学中考冲刺卷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青海省海北市重点中学中考冲刺卷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青海省海北市重点中学中考冲刺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B.不知不觉,三年的高中生活转瞬即逝。

李萍上了大学,张华当了工人,我进了部队: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C.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

骨骼完整匀称,人才能身姿挺拔;结构井然有序,文章才能立得起来。

D.据王粲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抒情类文章的总称;“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或记述功德的文字;“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被统治者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名《资治通鉴》。

C.凡尔纳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他的《格列佛游记》《海底两方里》《神秘岛》这三部曲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原因不仅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还在于它们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

D.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记叙了他童年的生活和求学的历程,追述那些难以忘怀的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思念之情,同时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讽刺。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诗歌鉴赏题型4对比鉴赏分析异同主观题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诗歌鉴赏题型4对比鉴赏分析异同主观题课件
复习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诗歌鉴赏题型4对比鉴赏分析异同主观题课件
2021/4/17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诗歌鉴赏题型4对比鉴赏分析异同
1
主观题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专题六 诗歌鉴赏1个客观题3个主观题
题型4 对比鉴赏,分析异同——主观题
2019 年全国卷Ⅲ古诗文阅读第 15 题要求考生将刘禹锡原诗与教材背诵篇目《酬乐 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进行语言风格对比,使学生置身于刘禹锡的作品群这一特定情境 中进行审美感知、理性思考的迁移和整合。由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又一次引入了高 考命题,二轮复习中应作为专题重点复习。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规范思路] 第一步,读文本,知大意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作者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全诗从“闻说”落笔,极 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抒发了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 昂豪迈的思想感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了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 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
这两首诗的尾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崔诗尾联写诗人对友人讲,要清正为官,做出政绩,不要辜负了上级的恩 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②刘诗尾联写天下虽然很大,但能做知音的没几人, 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得的感慨,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诣红楼院寻广宣①不遇留题 李益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及赏析

《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及赏析

《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及赏析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试题】1.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①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②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③“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④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2.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晚亭”有何作用?【参考答案】1.④(是握别诗)2.“风笛”与“离亭”具有特殊的意蕴(或“是象征别离的意象”),能烘托诗人别离的愁情。

【注释】①淮(huái):扬州。

②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

③离亭:驿亭。

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④潇湘(xiāo xiāng):指今湖南一带。

⑤杨花:柳絮。

⑥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在今陕西境内。

⑦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

⑧杨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参考译文】扬子江的岸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飘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水和湘水流经的城镇(今湖南一带),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赏析】这首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

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悦性都大为减弱。

而郑谷的七绝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

画面很疏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

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南去。

淡淡几笔,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画。

景中寓情,富于含蕴。

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山人诗(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山人诗(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山人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①(节选)李白少年落魄楚汉间,风尘萧瑟多苦颜。

自言管葛②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

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

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

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

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璋紫绶来相趋。

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惟有君。

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

【注】①写作本诗时,李白在京任官。

杨山人,隐者。

②管葛,指管仲、诸葛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起初落魄不遇,后又忽蒙君王擢拔,诗中流露出因得到赏识而感恩戴德的心情。

B.李白自比管葛,可惜却无人看重,抒发的情感与陆游诗句“塞上长城空自许”迥异。

C.“直上青云”写诗人仕途得志之状,营造的氛围与李白诗句“云青青兮欲雨”截然不同。

D.王公大臣对李白很敬重,但李白坦言,在结交的众人中,志趣相投者,唯有杨山人。

2.入世与出世的取舍,是贯穿于中国文人一生的永恒难题。

请结合全诗,谈谈作者的人生选择。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①宿置酒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什入幽径,肯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②,曲尽河星稀③。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解]①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

②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

③河星稀:银河中星光稀微,指夜已深。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A.体裁上,“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对仗工整,充分体现了作品格律诗的特点。

B.“苍苍横翠微”中“苍苍”加倍渲染暮色,“横”有笼罩意。

此句写出暮色山林景象以及诗人油然而生的寂寞之感。

C.“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运用了白描手法,是为了突出斛斯山人生活环境的简朴。

D.“美酒聊共挥”一个“挥”字写出了李白畅怀豪饮的情态。

整句描绘出宾主欢言笑谈的欢乐场景。

2023年最新的曾几的《三衢道中》原文及赏析13篇

2023年最新的曾几的《三衢道中》原文及赏析13篇

2023年最新的曾几的《三衢道中》原文及赏析13篇曾几的《三衢道中》原文及赏析(1)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曾几《三衢道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三衢道中①“我寄愁心与明月”——浅说李白的一首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上面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这从李白集中另两首诗的标题《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可以推见。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传》说他“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可见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龙标即今湖南省芷江县。

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

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杨花即柳絮。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

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

读了这两句诗,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

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温习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表达技能(测)(含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温习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表达技能(测)(含解析)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表达技能(时间:90分钟,分值:150分)班级学号得分一、【2021届湖北宜昌市高三年级四月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10分)和友人鸳鸯之什①(其一)崔钰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顾,只渡寒塘亦并飞。

映雾尽迷珠殿瓦②,逐梭齐上玉人机③。

采莲无穷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注】①什:《诗经》雅、颂十篇为一什,故诗章有“篇什”之称。

②一俯一仰成对组合的瓦叫鸳鸯瓦,是人们按照鸳鸯比翼双飞的形状制作、排列的,覆盖与珠殿之上,绚丽美观。

③梭:织布机上的梭子。

人们把织有鸳鸯图案的锦緞叫做“鸳鸯锦”。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诗人咏鸳鸯,首先从羽色写起。

以夕晖的瑞璨多彩来衬托鸳鸯羽色的五彩缤纷,“舞”字使整个画面气势飞动,意趣盎然。

B.诗的第二句间接点明鸳鸯多情这一场重要的特征。

在结构上,此句既紧承首句,又开拓下文,是全篇转换的枢纽。

C.鸳鸯是幸福美好的象征,人们常以它来寄托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颈联从人和鸳鸯的联系上生发联想,进一步表现鸳鸯的情。

D.领联运实入虚,侧面衬托,颈联写眼前实景,从正面落笔,前后映衬,把鸳鸯的习性表现得既充分鲜明,又生动有趣。

E.尾联“笑指”二字,十分传神,女伴们彼此戏谑、娇羞可爱的神态,跃然纸上,把人物的情和鸳鸯的“情”融为一体。

【答案】BD【解析】题干是“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能的能力。

首先要读懂是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B项,应为直接点明,D项,颔联为正面实写,颈联为侧面虚写。

(2)本诗领联从来为人称道,请作赏析。

(6分)【答案】①颔联生动描述鸳鸯的多情重情。

②运用细节描写:诗人从鸳鸯日常的飞鸣宿食当选择两个最能表现其多情的细节,用“暂分”和“只渡”对举,把鸳鸯的习性表现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③用词精妙:“ 暂”与“犹”,“只”与“亦”四个虚词,两两呼应,抑扬传神,造成一种纡徐舒缓、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使鸳鸯的“情”显得加倍细腻缠绵、深挚动人。

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为友人送别类(含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为友人送别类(含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为友人送别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郭季鹰李白河东郭有道[注],于世若浮云。

盛德无我位,清光独映君。

耻将鸡并食,长与风为群。

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注]郭有道:又名郭泰,山西介休人,东汉末大学生首领,位居“八顾”(指能以德行引导人的八个名士)之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篇抛开所赠之人,却引入了同姓历史名人郭有道,写法颇为奇特。

B.颈联兼用对比和比喻,表达了以与庸才争禄为耻、乐与高人为伴的志向。

C.尾联紧承上文,将高逸的追求寓于生动的形象,可谓豪气冲天,高耸入云。

D.该诗风格雄奇飘逸,笔法灵活,富有激情,与一般的应酬之作迥乎不同。

2.诗的颔联将“我”与“君”对举来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①弟归浮梁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

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②。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

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

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间宠辱休惊”一句,劝导族弟辛祐之面对人间得失荣辱,无需心惊,体现了淡泊旷达的人生态度。

B.“酒杯秋吸露”一句,写了诗人在秋季用酒杯接取露水来饮用的情形,“吸露”形容一个人生活清贫。

C.下阕前两句回忆了往昔与族弟辛祐之小窗风雨、对床夜话的手足情谊,情真意切,清丽洒脱。

D.作者在下阕运用虚写、对偶、设问等多种手法,表达了离别时对弟弟祐之的深厚情意。

4.这首送别词结尾三句写景抒情既柔美又不失洒脱豁达,极具辛词特色,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一个“嗟”字,开篇就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阅读答案及赏析《春日京中有怀》原文: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释:⑴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

游秦,此处指游长安。

⑵风日,春光风物。

道,说。

阅读题1:1、前三联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举两例并作简要分析。

(4分)2、尾联笔锋一转,升华了诗人的情感,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参考答案:1、虚实结合和对比(或反衬)。

一二两联实写诗人独自游长安,第三联想像东都洛阳朋友们“尽兴”赏景,一虚一实,以虚衬实,表现了诗人的孤寂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第二联写长安上林苑里的“花发”与“叶新”,以乐景衬哀情,亦可。

)2、诗人寄语自己思念的东都朋友,今年春光好,明年春光更胜于今年。

诗人一反孤独伤感之情,将感情升华为喜悦自信,表现出昂扬向上的乐观情怀。

阅读题2:1、本诗颔联写景传情,含蓄而精妙。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该联。

2、尾联构思新颖,将感怀之情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明代胡应麟在《诗薮》称它为七律结句之妙者。

你对此如何理解?参考答案:1、本诗颔联以乐景衬哀情。

上林苑里鲜花盛开,细柳营前柳枝新绿,本是乐景;“徒”“漫”二字表明没有亲友一同欣赏,面对此景比没有美景时更增哀情。

2、本诗结尾超出了一般感怀诗表达孤独伤感之情的局限,构思新颖。

作者将思念化为祝愿,将孤独化为希冀,昂扬乐观,抒发了对洛阳万物无比眷恋和热爱之情。

参考译文:今年外出游玩的时候,自己独自来到了长安,没有朋友同游心中带着春愁来看春天,没有了春天的感觉。

上林苑中的花白白地开放了,细柳营前的柳叶也徒有新芽。

朋友们这时在南桥应该玩得正是尽兴,将军府里朋友们欢聚都不愿散去。

我在这里向着遥远的洛阳,对着春天的景物说,等我和朋友再相聚的时候明年的春天一定要加倍地还给我一个更美的春色啊!赏析:《春日京中有怀》是初唐诗人杜审言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702或703年(长安二年或三年)的春天,诗人抒发怀友思归之离情,表达了对洛阳的万物无比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别宋常侍古诗阅读及答案

别宋常侍古诗阅读及答案

别宋常侍古诗阅读及答案别宋常侍[隋]尹式游人①杜陵北,送客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

留别王维②[唐]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①游人,游宦之人,指宋常侍。

②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

此诗即行前留别之作。

1.尹式诗的最后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思念之情的?请简要赏析。

(5分)2.这两首诗均写离别,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分)【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想象(虚写),设想分手之后,自己因思念友人而失眠,由失眠得以听到静夜里如泣如诉的啼鸟声和风声。

(3分)诗人以景结情、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2分)【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和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2.(6分)【参考答案】尹诗表达了羁旅漂泊的孤寂、同病相怜的伤感及人生迟暮的无奈。

(3分)孟诗表达了科举不第的失意、知音难遇的感慨及归隐故园的决心。

(3分)【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

比照赏析别宋常侍宋常侍要到汉水以东的地方去,我在杜陵北为宋常侍送行。

他也是宦游之人,无论是行者还是送行者,都是天涯漂泊,就像秋后随风飘荡的蓬草一样。

彼此都是两鬓如秋霜的白发之人了,衰老的容颜依仗酒力才变红。

今日离别之情固然令人难忘,但异日又将会有新的情景触动自己的相思之情。

分别以后,我将会因为思念好友而不得安眠,得以听到静夜里的乌啼声夹杂着如泣如诉的夜风声。

第二联运用比喻,将游子比作飘蓬,表现其飘泊不定,孤单无依的特点,写出了诗人伤感,孤苦之情。

末句写别后相思之情,借风中乌鸦夜啼的印象,渲染凄凉的气氛,表达诗人相思的凄苦。

《留别王维》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将离长安时赠别王维之诗作。

此诗先述说自己在京没有什么希望,天天在寂寞失望中度日,想离京却又可惜与好友分别,表达了心中的怅惘和矛盾。

2024年辽宁省中考压轴试卷语文试题(一)及答案

2024年辽宁省中考压轴试卷语文试题(一)及答案

2024年辽宁省中考压轴试卷语文试题(一)(本试卷共23道题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7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 A 、盘桓.(hu án) 拖踏.(tà) 胆怯.(qi è) 浮光掠.影(lu è) B 、竹篾. (miè) 娴.熟 (xián) 主宰.(zh ǎi) 天崖.海角 (yá) C. 迸.溅(bèng) 娉.婷(p īng) 撩.逗 (li ǎo) 形消.骨立 (xi āo) D. 侦缉. (j ī) 推崇. (chóng) 喧.嚣 (xu ān) 接踵.而至(zh ǒng)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 分 )作为“饮茶大国”,中国的茶文化 。

从清明到谷雨,正是春茶采摘时节,春茶 因鲜爽清香,常被 温润宜人、清新优雅的意味。

今年春天 _的“赏花热” “采 茶游”等踏青出游方式,既融合了中国传统元素, 结合了现代旅游特色,正成为更 多中国人走出家门“动起来”的“春游新动力”。

A. 源远流长 寄寓 兴起 更B. 渊源流长 赋予 涌现 又C. 源远流长 赋予 兴起 又D. 渊源流长 寄寓 涌现 更3.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 ① 一朝春醒,万物清明....。

②恍然间,辽宁从冬日“冰雪燃情”无缝衔接“春暖花开....”。

③小长假这.三天,来辽宁...踏青、观鸟、赏花、看海、研学的游人络绎不绝。

④沈阳中街、 故宫、老北市的人山人海还在眼前,大连港东五街再次出圈。

⑤走在“直通大海的最美路” 上,小伙伴们纷纷“许愿”。

⑥可以说,面对这一波城市景观送来的“泼天富贵....”,大连 倾尽了全城之力。

A. “万物清明” “春暖花开” “来辽宁” “泼天富贵”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京与友人阅读题和答案
导读:《在京与友人》阅读原文
燕市带面衣,骑黄马,风起飞尘满衢陌。

归来下马,两鼻孔黑如烟突,人马屎,和沙土,雨过淖泞没鞍膝,百姓竞策蹇驴,与官人肩相摩。

大官传呼来,则疾窜避委巷不及,狂奔尽气,流汗至踵,此中况味如此。

遥想江村夕阳,渔舟投浦,返照入林,沙明如雪;花下晒网罟,酒家白板青帘,掩映垂柳,老翁挈鱼提瓮出柴门,此时偕三五良朋,散步沙上,绝胜长安骑马冲泥也。

《在京与友人》阅读题目
(1)文中描写了“风沙”和“泥泞”,手法上有何特点?
答:
(2)试分析本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答:
(3)这篇短文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
《在京与友人》阅读答案
1)作者没有直接写风沙大作,而是通过写人的狼狈不堪间接地来表现。

(2)这篇短文,妙在对比。

两幅画面,前后对照,一面是帝都生活的污浊、艰辛、惶恐,一面是村居生活的自由、恬淡、幽雅,对照鲜明。

通过比照,令人自然而然地厌恶前者而向往后者。

(3)表现了对都市生活的厌恶和对乡村渔歌生活的向往。

《在京与友人》阅读译文
在京城街市上带着面衣(古代遮面的一种服饰),骑着黄马,风吹尘土满街飞扬。

回来下马,两个鼻孔像烟囱一样黑。

人马粪和沙土混合在一起,下雨之后泥淖淹没膝盖和马鞍,百姓争着挥鞭赶驴,与做官的人肩膀相互摩擦。

大官传令带来,就飞速逃到小巷唯恐不及,用尽力气狂奔,汗水一直流到脚后跟。

其中的.境况滋味就是这样。

回想夕阳下的江边小村,捕鱼的船回到水边,夕阳返照进树林,沙滩像雪一样洁白;在花丛下晒着渔网,酒家有未上漆的门板和青青的幌帘,垂柳相互掩映,老人提着鱼和酒瓮走出柴门。

这时与三五个朋友相伴,在沙滩上随意走走,大大的胜过在都城骑着马在泥中行进了。

【在京与友人阅读题和答案】
1.在京与友人阅读答案
2.在京与友人阅读题及答案
3.送友人李白阅读答案
4.《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
5.《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
6.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
7.与友人书阅读答案
8.《送友人》阅读答案
上文是关于在京与友人阅读题和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