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
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
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因中西的文化和地理的不同,其园林艺术也是有异同的,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一园林艺术是整体性的艺术,它把植物、建筑、山水和各种自然的、物质的材料按照园林的艺术原则和使用要求进行创造,将这些有机体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艺术。
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园林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园林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与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
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
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
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
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林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
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
所以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园林布局要因地制宜,布局前对建园单位或园主的要求先行了解,对建园基地的情况作详细调查,不仅了解基地自身情况,还要了解四周外围的环境。
布局要顺应自然,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加以适当的改造,才能构图得体合宜。
园林布局要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要不断推陈出新。
园林是一种多维空间供游人身临其境进行游赏。
组织景区、分隔空间务使全局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各个景区互相呼应衬托。
布局要突出主体,分别主次;利用地形、植物和建筑、道路等分隔空间,有开有合,有聚有散,曲折多变,小中见大,使全园既有变化又有统一,使游人感觉有不穷之景,不尽之意。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摘要:园林是在一定的空间里依照园林艺术原则,进行创作而形成自然美及人工美相融合的生活境域。
本文从三大方面论述了中西方园林艺术的不同及历史上的相互交流及影响,希望对我们有所启发。
关键词:中西;园林艺术;差异;影响纵观园林的发展史,当今世界园林艺术已形成了三大系统——中国、欧洲和西亚。
其中,中国园林代表了东方自然山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则是欧洲几何规则式园林的典型代表。
本文通过对两者园林艺术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希望对我国当代的园林艺术创作有所启迪,使之更好地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1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不同的社会背景造就了中西方园林艺术巨大的差异,形成了各自富有民族特色园林艺术。
本文主要从以下 3 点不同方面加以论述。
1. 1 园林布局的不同中国园林的布局在整体上是“山水画”式的,以山水为景区的主体,追求的是“林泉之趣”、“田园之乐”,遵循“山水为主,建筑是从”的原则。
园林中花木配合山水随意配置,道路回环曲折,穿插于山水之间,使得游览路线复杂多变,通过延伸游览时间来展示各个景区。
另外,中国园林的建筑体量以及在景物构成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很小,大都从属于自然山水。
建筑往往穿插、点缀在自然山水风景之间,达到“依山就势”、“自然天成”的效果,使自然美中融入人工美的气息,增添人们现实生活的情趣。
如杭州西湖风景区的建筑尺度,一般都不大。
即使有些像灵隐寺等体量较大的建筑,也被有意识地隐藏于山麓林木之中,不让它去及自然风景争主角地位。
至于像颐和园万寿山南麓的佛香阁中央建筑群,虽然体量高大,人工气息浓重,但从总体布局上看仍是以自然山水作为园林的主体和中心。
它不但没有破坏自然风景的主体,反而丰富了万寿山平淡、呆板的形象,烘托、渲染了皇家园林所需要的艺术气氛。
总之,中国园林的整体布局力求景中有景、园中有园、峰回路转、曲折幽深,达到一种含蓄富有韵味的艺术效果。
西方园林的布局在整体上则是“几何形”式的,以建筑物为园林文化及历史景区的主体,在构图上特别强调园林的中轴线,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小建筑物、小广场、林荫道和放射形的小路,都围绕这条中轴线进行布置,以突出空间布局来缩短时间流程。
中西方园林文化差异
中西方园林文化差异园林包含着当时的创造者及其时代所留下来的文化心理与审美意识,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不同,所以, 中西方园林文化的就有了差异,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文化差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文化差异一从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看,是把美学建立在“维理”的基础上。
古希腊的比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元素是数,著名的“黄金分割”最早就是由这个学派提出来的,这种数字的或几何的审美思想强调整一、次序、平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等几何图形,企图用一种程式化和规范化的模式来确立美的标准和尺度,深深地影响到园林。
同时,西方自然观的发展,是把人与自然分开来认识自然、探索自然规律的,强调人与自然的抗争,强调人工美高于自然美。
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形成了依赖自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心态,并深受儒教、道教的影响,崇尚“法师自然”,注重从总体观察事物,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注重观察事物的对立面及其相互转化。
这种观点渗透到园林活动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群体空间艺术,力图去模仿自然、再现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自然美的园林风格。
中西方园林文化差异二自然认知观方面的差异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 而西方世界则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战胜自然为文化发展、文明演进的动力。
意大利园林的典型代表朗特别墅( V illa Lante)的花园设计以水景为主, 表现出泉水出自岩洞涌出, 到形成急湍、瀑布、河、湖, 一直泻入大海的全过程。
而中国园林讲究的是 / 天人合一 0, 是 / 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0。
如中国江南的私家园林, 在造园中运用以少胜多、以小胜大等造园构景手法, 加之中国园林所特别具有的借景、透景、漏景、补景,,将自然再现于园林中但又赋予高于自然的意趣。
中西方园林文化差异三思维方式与造园思想方面的差异自古以来, 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倾向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 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释问题。
论述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论述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摘要:分别概述了中西方园林艺术特色,论述了中西方园林的差异。
通过从历史起源、文化传统、哲学理念和宗教信仰、美学思想等不同背景和角度,分析中西方园林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艺术特色、差异、一、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在漫长的历史文化进程中,西方的园林由于文化传统,地域条件,经济发展的差异而形成了迥异的表现形式及风格,构成了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
下面通过对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艺术特色概述,细看它们的差异性。
(一)中国园林艺术特色1.中国古典园林体现自然美与自然拟人化中国园林为典型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
园林中山环水抱,曲折多变,花草树木自然生长,建筑也顺应地形而参差错落。
受儒家道德思想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把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象征。
重视寓义于物,托物言志。
2.中国园林讲究意境美中国园林艺术在表象上体现形式美,更把自我放人自然中,将客观景致与主观情感相结合,借景物窥见心灵、触动情思,体现出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相,言有尽而意无穷。
”追求象外之象,言外之意的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区别于西方园林的最大特点。
3.中国园林的布局构造中国园林在布局上因地制宜,强调有法无式。
呈现不规则的平面布局。
人们在二维园址上将整体空间分隔成不同形状、尺度、个性的多个空间,通过对其分割与联系的处理,形成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变化。
同时配合借景、对景、分景、隔景、藏景等空间处理手法的运用,形成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园林艺术景观,以有限的面积创造出极其深远和不可穷尽的三维空间效果。
4.中国园林中的建筑特点中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主体,园林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
作为四大造园要素之一的园林建筑布局灵活,与地形、水体、植物巧妙结合,人工美与自然美浑然一体,构成优美风景。
5.中国园林的景观配置“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园冶》的描绘说明中国园林中花草树木品种繁多。
谈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的差异
The D i e e c sbe we n Ch ne e a d W e t r e i n fCl si a r e f r n e t e i s n f se n D s so a sc lGa d ns g
杨 昱 Ya gYu 邢 丽 Xi gL n n i
略 多种 风 情 ,于 潜 移 默 化 之 中 受到 大 自然 的 陶 冶 和 艺 术 的 熏
染。
中 国古 典 园林 具 有 非 常 突 出 的 审 美 特 征 , 一 种 蕴 含 着 是 非 常 丰 富 和 谐 而 又 具 有 自然 韵 致 的 景 观 体 系 。 中 国古 典 园 林
国为 代 表 的 规 则 式 园林 称 为 西 方 古 典 园 林 。 中 国 园 林 建 筑 与
状 。 面被 限 制 在 整 整 齐 齐 的 石砌 池 子 里 , 池 子 也 往 往 砌 成 水 其
水池 、 喷泉 、 雕塑等。在 园林 中开辟 笔直的道路 , 在道路 的纵横 交叉点上 形成小 广场 , 点状分 布水池 、 呈 喷泉 、 塑或小 建筑 雕
物。 整个 布局 , 现 严 格 的几 何 图 案 。 林 花 木 , 格 剪 裁 成 锥 体 园 严
体 、 体 、 柱 体 形 状 , 坪 , 圃 则 勾 划 成 菱 形 、 形 和 圆 形 球 圆 草 花 矩
通 , 园生动 。 全 所谓 画境就 是艺术美。 我国 自唐宋 甚 。园林 将封 闭 和 空
间相 结 合 , 山 、 、 屋 、 山 的 设 置 排 布 , 开 有 合 , 相 穿 使 池 房 假 有 互
为基准 , 构成整座 园林 的主轴。建筑 物控制着轴线 , 线控 制 轴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中西方园林得异同世界各民族得园林各具不同得艺术风格,如中国古典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这些园林都自成体系,各有明显得特点与很高得成就,但概括地讲,以前两种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
一种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得几何园林;一种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得再现自然山水式得园林。
由于两地强烈文化差异,导致风格迥异得造园艺术中西园林风格差异得原因1、、审美情趣得差异中国祟尚自然得美学思想来源于老庄哲学,对自然得认识包括三个方面:A.人与自然环境、自然生态得关系.人与自然界得友好与睦、相互依存,不就是去征服、破坏.而就是把自然作为自己安居乐业、休养生息得美好环境。
B.把自然景物与景象作为欣赏、欢娱得对象,人得栽花养草、游山玩水、乐于景观、投身于大自然中,似乎与它合为一体。
c.人通过某种学习,使身心节律相吻合呼应,而达到“天人合一”得境界。
在它得影响下,中国古代得文人与士大夫追求就是一种文人所特有得恬静淡雅得趣味,浪漫飘逸得风度,朴质无华得气质与情操,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清静、淡泊为特征得人生哲学,她们遨游名山大川,以寄情于山水,更有人藏身于山林之中,过着隐士生活,在大自然中寻找安慰与共鸣。
这种崇尚自然得美学思想,在文学上产生了山水诗,田园诗以及山林文学,中国传统写意山水在魏晋南北朝已成为一个声势很大得独立画种,它与中国山水园林艺术有着非常密切得关系,对中国山水园林起了很大得促进作用。
中国古代没有专门得造园家,大多就是有造诣得诗人、画家设计得.所以在园林中非常自然地表现出意味隽永得诗情画意,画论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园林设计得原理了。
因此,山水园林所遵循得原则就是山水画得原则,就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虽然带有艺术家得主观因素,但它就是自然美景在真实空间里得艺术再现,并且以“理性”为基础。
西方得审美思想与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希腊人自古以来便在研究比例,其中尤以黄金比例最为有名,雅典帕特依神庙屋顶得高度与屋墚得长度便具有黄金比例,米洛得维纳斯雕像得重要尺寸得比例中亦含有黄金比。
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
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中西园林在不同的文化中产生发展,因而拥有着对方没有的独特风格,所以双方都有着园林艺术上的差异性,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一中西相比,西方园林以精心设计的图案构成显现出他的必然性,而中国园林中许多幽深曲折的景观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充满了偶然性。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
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
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
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二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溯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这自然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使然。
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认识事物多借助于直接的体认,认为直觉并非是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内在经验的升华,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
中国园林的造景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并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会,浑然一体,而无明晰可言。
相反,处处使人感到朦胧、含混。
在说入世与出世,在诸多西方园林著作中,经常提及上帝为亚当、夏娃建造的伊甸园。
《圣经》中所描绘的伊甸园和中国人所幻想的仙山琼阁异曲同工。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方园林逐渐摆脱了幻想而一步一步贴近了现实。
法国的古典园林最为明显了。
王公贵族的园林中经常宴请宾客、开舞会、演戏剧,从而使园林变成了一个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露天广厦,丝毫见不到天国乐园的超脱尘世的幻觉,一步一步走到世俗中来。
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三总体风格的差异由于中国园林追求的是意境美,追求“境生于象外”的艺术境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主张酷爱自然,提倡自然之美、朴素之美,强调自然、自由、自我的思想, 反对一切清规戒律,要在自然的无限空间中得以自我心灵的抒发和满足,所表达的是“物与神游,思与境谐”的审美意识。
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是什么
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是什么园林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它首先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东西方园林有着不同的产生、发展背景,也有着不同的哲学、美学基础。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欢迎阅读!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
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中国、印度、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建筑体系视为东方建筑。
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东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
在中国园林里,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
以法国宫廷花园为代表的由建筑师、雕塑家和园林设计师创作出来的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花园多采取几何对称的布局,有明确的贯穿整座园林的轴线与对称关系。
水池、广场、树木、雕塑、建筑、道路等都在中轴上依次排列,在轴线高处的起点上常布置着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
造园使用的建筑材料,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
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
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我国的园林讲究自然美,而西方的园林追求线条的美感,这样一对比,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异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欢迎阅读!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一、对古典园林布局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在空间布局方面:以法国为代表西方古典园林,布局开敞、道路笔直、景区呈几何形分割,一览无余,给人以扩大、张扬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是于曲径处通幽,看似无规则、实则有矩。
如此的空间营构,不仅拓展了有限的空间,而且富于诗性的韵律,给人含蓄、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二、对园林建筑的认识和使用上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设计只不过是把建筑设计那一套原则手法从室内搬到室外。
在西方园林中常以建筑为中心,而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典型的外向性格。
当然,建筑只是园林的一个组成部分,造园师并不只着眼于建筑本身,而具有卓越的全局观念,以植物、水体、地形、建筑及小品等组成一个协调的建筑式的整体,使组成园林的各局部、各景点融合于统一的构图之中。
中国园林建筑没有建筑构图所特有的那种明确性和条理性。
而回环曲折、参差、错落、忽而洞开、忽而幽闭的手法则常赋予园林建筑以无限的变化。
园林建筑为求得自然美,对于环境的选择极为重视。
再者,对于一般建筑类型来讲,建筑通常扮演构图的主要角色,建筑与山石、水池、花木巧妙地结合。
三、对水的运用在西方园林中,每处庭园都有水法的充分表现。
常设置水池、水阶梯、跌水、瀑布、壁泉、喷泉,各种各样的喷泉与雕塑结合,或以喷水的图案花纹优美取胜,还在喷水技巧上作改进,创造了水剧场、水风琴等具有音响效果的水景。
中国园林也十分注重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集中水面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绝大多数均呈不规则形式。
分散用水特点是: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了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给人深邃清幽的感觉。
四、在植物运用方面差异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园林,主要是通过花坛、小林园或丛林、树篱和花墙来体现,法国园林中的植物都需要经常修剪,注重人工整理。
中西欧古典园林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古今中外,园林都是因地制宜,巧妙借景,使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它们是自然的艺术再现。
两者的差异在于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欧园林以法国的规整式园林为代表,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
中西方园林差异产生的原因是由于:1、世界观的差异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欧人重视分析的差异。
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而西欧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
与西欧清晰客观的雄辩相比,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大多有道佛之风范,参禅悟道,却始终没有一句明确回答。
中国园林正有这种味道,如同中国画写意多于工笔,中国人讲究和谐,“乐者,天地之和也”,因此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
西欧园林方正严谨,直道轴线,一览无遗。
而我国园林讲究“移步换景”,在遮遮掩掩中即使是小园亦可拉出很大景深,其中奥妙正在于藏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二、自然观的差异:中国哲学传统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崇尚自然的思想在中国建筑中首先表现为中国人特殊的审美情趣。
例如造园的要旨就是“借景”。
“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风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织成曲。
”可见,中国传统园林正是巧于斯,妙于斯。
明明是人工造山、造水、造园,却又要借花鸟虫鱼、奇山瘦水,制造出“宛若天开,浑如天成”之局面。
尤其是江南园林,越是小园越讲究自然之美。
白居易在庐山建草堂,赋诗曰“何以洗我耳,屋头飞落泉;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左手携一壶,右手擎五弦……倦鸟得茂林,涸鱼还清泉,舍此欲焉往,人间多艰险。
中西方古典园林审美的差异
从中国部分园林与凡尔赛宫的比较分析中西园林审美情趣的差异园林艺术创作实际上是按一定的功能和审美需要将山水植物建筑进行有机组合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差异而风格迥异,西方园林以法国古典主义为代表,特点是整齐、规则、对称,常以轴线做引导,东方园林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特点是不对称,以曲线做引导,成为自然式山水园,风格多样。
中西园林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人工美与自然美西方园林体现人工美,用人工方法改变自然状态,不仅布局对称,花草也修剪得方正,呈现规则的几何图案。
中国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无规律可循,花草树木结尾自然原貌,人工建筑也顺应自然,与自然交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从中西方园林理水方式也可见端倪,拿颐和园及凡尔赛宫比较,颐和园追求水体的自然形态,不强调几何形式,曲折婉转,似尽无尽。
凡尔赛宫的水景采用规则的处理来演绎恢弘的气势,显示浓厚的人工趣味。
形式美与意境美凡尔赛宫轴线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体现出了西方造园对借助理念将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的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提出了黄金律,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通过人体美来论证形式美。
中国古代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以来,由于文人和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伸手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诗画追求意境,使中国造园一开始就有浓厚的情感色彩,王国维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意境通过“悟”获得,而“悟”是一种情感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出世与入世《圣经》中所描绘的伊甸园和中国人心中的仙山琼阁有异曲同工之妙,但随历史发展,西方园林从幻想走向现实,路易十四就在凡尔赛宫中园林中宴请宾客,表演戏剧,使得园中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天国乐园的超脱不再,一步步迈入世俗,成为“众乐园”中国对神仙的仰慕由来已久,秦汉帝王“开池筑岛”,与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称“一池三山”,魏晋以后,政治斗争、社会分裂,士大夫阶层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滋生“出世”思想。
浅析中西古典园林之差异
浅析中西古典园林之差异从传统文化、美学思想等方面分析出形成中西古典园林差异的原因。
标签:中西方;古典园林;差异1.引言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把东西方园林景观进行比较,分析其各自特点,学习其中优秀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对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2.东方的传统文化对其园林景观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道、佛三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各以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对中国古典园林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2.1儒家儒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天人合一”、“万物与吾一体”之说。
这些思想的形成,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不可动摇的原则,主要体现于江南诗情画意的私家园林里。
2.2道家道家崇尚自然之美,总结园林审美的自然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一理论使园林中的自然因素“山水”得到巩固和发展:1.崇尚自然山水。
2.为中国园林山水体系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3.以水体为纽带的山水、建筑组合关系的建立。
2.3佛家佛家思想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家美学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
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构筑了园林中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园林空间。
佛学思想对中国园林,特别是江南园林产生极大的影响。
3.西方的传统文化对其园林景观的影响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
萌芽时期的西方园林体现着人类为更好的生活而同自然界恶劣环境进行斗争的精神,它来自于生产者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整理自然,形成有序的和谐,西方园林体现的是“天人相胜”的观念和理性的追求。
从历史上,西方哲学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
3.1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学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比例。
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比较
中西园林艺术风格比较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其发展则伴随着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所以说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中、西方园林在各具特色的文化背景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形态。
而关于它们之间差异的比较正是当今景观园林界所关注的课题。
一、中西园林艺术风格的比较(一)东方风格东方园林以含蓄、蕴藉、恬静、淡泊、古拙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
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混沌无象、清净无为、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
对自然物的各种客观的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却以对自然的主观把握为主。
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是一种摹拟自然、追寻自然的封闭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
东方的古典园林富有诗情画意,叠山要造成嵘峨如泰山雄峰的气势,造水要达到浩荡似河湖的韵致。
这是为了表现接近自然、返璞归真的隐士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为了寄托传统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理念。
仿造自然,但又不能过分矫揉造作。
在这样的园林中,可以达到“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忘”的境界,追求的是“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的生活以及“野坐苔生席,高眠竹挂衣”的趣味。
东方园林的石有情,水有意,花木也有情味意趣。
窗外露出树木一角,便是折枝尺幅,山涧古树几株,修竹一丛,乃是模拟枯木竹石图。
东方园林妙在含蓄和掩藏,所以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东方园林精在曲折幽深,小中见大,因而有“遥知杨柳是门处,似隔芙蓉无路通”。
东方园林可以中国江南文人园的造园理论和法式为例。
凡是能够体现生活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各种景物,都是造园的物质要素,不仅有花草树木和鸟兽虫鱼,有峰峦岩崖及溪瀑湖海,有亭台楼阁、水榭山馆等各种建筑,还包括各种有利于构成园景的皓月、朝阳、晚霞、雨露等气候气象因素,以及与园林内容和形式和谐的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品。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差异是由于两方或多方的不同引起的,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很大,那么其园林的差异也就不小了,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的差异一造园手法上的差异(1)西方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西方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人工美,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水体都方方整整,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关系中去。
园林中所有的景物,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山水树木都有人工穿凿的明显印记,楼阁亭台排列整齐,花木修剪成形,水源理成喷泉等等。
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西方古典园林中最典型的是图1中法国的凡尔赛宫,王宫、教堂、剧院等都是规整排列,柱廊、花坛、草坪、雕像、喷泉等秩序分明,充分体现了人工改造自然的力量。
(2)中国古典园林的处理手法中国古典园林的处理崇尚自然,“虽由人作,宛如天开”运用人力,艺术地再现自然的天地万物及其壮丽景观,布局灵活,山水喻道,潜心会意,复归自然。
古典园林艺术注重意境的创作与表达,皆以自然为比喻,采用象征、联想、比拟和隐喻等手法再现自然美,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体。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二世界观的差异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
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而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
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较西方发达得多,这种思维方式注重总体观念和对立统一观点。
儒道两家都注重从总体来观察事物,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
老子、孔子都注重观察事物时的对立面及其相互转化。
古代中国人把这种宇宙模式的观念渗透到园林活动中,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群体空间艺术。
与西方清晰客观的雄辩相比,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大多有道佛之风范,参禅悟道,却始终没有一句明确回答。
中国园林正有这种味道,如同中国画写意多于工笔,中国人讲究和谐,“乐者,天地之和也”,因此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差异的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差异的分析园林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的改造、调整、加工、剪裁这些造景元素,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式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
前者按古典园林的建筑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而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
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誉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含蕴。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静物。
江南园林;南方人口密集,所以园林地域面积小,又因为河糊、常绿树较多,所以比较细腻精美。
特点就是淡雅朴素、曲折深幽、明媚秀丽,但是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这类代表多集中在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岭南园林:因为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较好。
其明显特征是具有亚热带风光,建筑物都比较高而宽。
著名的如广东的顺德清晖园、东莞的可园和番禺的余荫山房等。
1、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2、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3、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4、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5、巧于因借的视阈扩展园林6、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7、小中间大的视觉效果8、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其构景手法有主配、层次(障景法、隔景法)、框景、借景(如杭州西湖借三面云山一面城)浅议中西方传统园林差异一、起源的差异:中国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在几千年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孕育出“中国园林”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圃可以说是最早的皇家园林。
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迅速发展的园林已具雏形。
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人们尚未建构完全自觉的审美意识。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比较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比较张文洁B110301230世界上古典园林造园方式由于中西文化的结构、形态,或是文化形成的哲学基础、思想观念的不同大致分为中国古典园林跟西方古典园林两大类。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哲学追求纯粹的自然之美,融入诗画之美,感悟深厚意境。
西方古典园林造园哲学则强调“秩序和控制”,注重人工改造,追求几何规则之美。
一.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共性由于客观历史条件、文化传统、民族审美心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中西方不仅在园林艺术和园林美学思想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其表现形式上也各不相同,但是就其本质而言却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
虽然中西园林属于不同的园林体系,但它们同属于与建筑和绘画艺术相关联的艺术门类,因此,在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中西方古典园林都是通过典型形象来反映现实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并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影响人们的情绪、陶冶人们的情操。
因而,中西方园林都具有世界园林文化之共性。
1.中西方园林艺术都是人们精神文化的具体体现。
将人类的哲学思想、精神情趣、情感意识融入园林的各个方面。
2.中西方园林艺术都是有生命的物质空间,从园林的构成来看,中西园林艺术均通过建筑、山水、花草、树木等物质要素来表现。
3.中西方园林文化都是与功能相结合的科学文化。
中西方园林在考虑文化艺术性的同时,均将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甚至是实用价值等多方面的要求放在重要的位置,做到文化艺术性与功能性的高度统一。
4.中西方园林文化都具有综合性。
一方面体现在具有空间的多维性,另一方面又体现在具有极强的兼容性。
各门艺术彼此渗透、融会贯通形成一个能够统辖全局的综合艺术。
二.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差异比较园林艺术与其它艺术一样,中西方亦具有各自的特征和风格。
中国园林是再现自然的“山水式”园林,崇尚自然、追求意境和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是一种既摹绘自然又超越自然的园林文化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来源于道家学说,强调“师法自然”,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差异与交融
中西方园林存在着差异,也存在着共性。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园林的差异与共性进行分析,探讨未来园林的发展趋势。
一、溯源与文化内涵的不同造成的中西方园林的差异(一)溯源的差异中西方园林艺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文化、经济、政治、思想的载体。
园林艺术是人类几千年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提升生活环境的过程。
由于中西方园林溯源不同,所以其表现手法有所差异。
中华文明起源于自然环境优美的长江、黄河流域,所以中式园林的设计多是效仿自然、探索自然的形式之美。
西方园林起源于尼罗河文明,尼罗河流域没有中国那样丰富的地貌,但定期泛滥的尼罗河造就了大量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耕地。
人们将方形的耕地划分成若干格,所以以几何美学为核心的西方园林也由此诞生。
(二)艺术层面的差异从艺术作品上看,中国艺术比较突出的特点表现就是注重意境,讲究情景交融。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通过散点透视和大量留白展现出了深远的意境,欣赏中国山水画非常需要欣赏者的想象力,一幅山水画在浓墨与留白之间给人无尽遐想。
山水画更是画师情绪的载体,体现了文人墨客超脱世俗、归隐田园、宁静自然的情绪状态。
中国园林在设计上也讲究情景交融,很多时候人在观景时会自然而然地与景色融为一体。
园中的小径通幽则给人以无限遐想,让人流连忘返。
西方艺术从诞生初期就注重写实、细致入微。
在西方,无论是雕塑还是油画在初期都更注重写实,通过对画作的细节刻画体现人物或者景物最真实的一面。
早期的雕刻艺术家们也十分看重雕塑的比例关系与空间关系,准确地营造出雕塑的体态之美,所以透视学也诞生于西方。
由此可见,西式园林中严谨的比例关系与空间关系正是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因此西方园林设计整体布局工整,细节之处十分精巧。
(三)文学层面的差异中国古诗词可以用寥寥数词描绘出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一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便给人无限意境,寄托了作者的愁苦之情。
很多西方人无法理解为什么由几个名词组合而成的诗句能有如此丰富的含义,因为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多是理性化的,很难理解中国古诗文的奥妙。
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
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知识的发展而变化的。
而中西方的历史文化的差异,所以中西方在园林风格上也产生了差异,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一“自然”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行艺术创作的最高原则和审美标准。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法则,一直被中国造园家们奉为圭臬。
中国古典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力求再现大自然中各种事物、景物的造型和气势。
中国古典园林中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均符合自然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北方御园还是江南私园都很强调顺应自然。
颐和园的昆明湖、万寿山及其中的二堤、六岛、九桥,均显得自然和谐,丝毫没有人工穿凿之感,而苏州园林中巧妙设置的山水树木、亭台楼阁,亦显现出浓郁的自然韵味。
西方古典园林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
园林中所有的景物,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山水树木都有人工穿凿的明显印记。
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园中虽有许多自然物,但自然的气韵已不存在。
西方古典园林中最典型的是法国的凡尔赛宫,园中的王宫、教堂、剧院等都是规整排列,连柱廊、花坛、草坪、雕像、喷泉等均是秩序分明,呈现出几何形状,充分体现了人工改造自然的力量。
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二不同的建筑美学风格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使古建筑在西方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力。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材料来制造不同的建筑物,展现不同的信仰。
西方的石头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建得又高又大。
同时巧妙的建筑屋顶是西方古典建筑的一大亮点。
但是,如何将高密度石拱顶引擎,如仓库架构是它的位置,所以是一个直线上升的支柱,如较早出现的塔斯曼干栏,也可以说是西方建筑地基基础支柱。
发展支柱,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建筑屋顶,如果西方建筑的支柱是“基本词汇”,那么建筑物的屋顶是西方“基本句型。
中西园林艺术比较
2、秀美韵致的园林审美风格 中日比较
其共同点是: 首先,空间上同在世界东方。 其次,在文化背景上同属于东方文化类群。 第三是生理上同属于一个人类来源。这是审美主体的生 理比较。洪积世时中日存在陆桥,此时产生的北京周口 店山顶洞人和广西柳江人,与日本港川人相近。种种迹 象表明,中日两国人有共同的祖先。
富丽典雅的园林审美风格
法国古典园林
17世纪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天下。以商迪府邸、孚-勒-维 贡府邸和凡尔赛宫为代表的法国古典园林,是规则的几何式园 林的登峰造极之作。 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 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它一般呈具有中 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 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 的绿篱)、壮丽的建筑物等,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 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其 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中国的自然式花园大都认为受老庄哲学 影响。 西方园林深受西方哲学基础、美学思想 和政治的影响。 16-17世纪,全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孕育 了以培根、霍布士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经 验论和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理论。笛卡尔 的唯理论在当时起到了广泛的影响。 他们都认为: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都强调理性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
5.封建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大都受宗教观 念统治,不同宗教思想影响形成不同风 格园林。
三、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同一性
1.中西方园林艺术的人类同一性 人类园林文化中所体现的人类一致具有 的、彼此相通的、内在同一的人性。 比如:世界各民族虽然空间距离遥远, 文化背景迥异,园林形式千姿百态,但 是造园的目的一致,补偿了现实生活境 域的某些不足,满足人类自身心理和生 理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摘要:园林是在一定的空间里依照园林艺术原则,进行创作而形成自然美与人工美相融合的生活境域。
本文从三大方面论述了中西方园林艺术的不同及历史上的相互交流与影响,希望对我们有所启发。
关键词:中西;园林艺术;差异;影响纵观园林的发展史,当今世界园林艺术已形成了三大系统——中国、欧洲和西亚。
其中,中国园林代表了东方自然山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则是欧洲几何规则式园林的典型代表。
本文通过对两者园林艺术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希望对我国当代的园林艺术创作有所启迪,使之更好地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1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不同的社会背景造就了中西方园林艺术巨大的差异,形成了各自富有民族特色园林艺术。
本文主要从以下3 点不同方面加以论述。
1. 1 园林布局的不同中国园林的布局在整体上是“山水画”式的,以山水为景区的主体,追求的是“林泉之趣”、“田园之乐”,遵循“山水为主,建筑是从”的原则。
园林中花木配合山水随意配置,道路回环曲折,穿插于山水之间,使得游览路线复杂多变,通过延伸游览时间来展示各个景区。
另外,中国园林的建筑体量以及在景物构成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很小,大都从属于自然山水。
建筑往往穿插、点缀在自然山水风景之间,达到“依山就势”、“自然天成”的效果,使自然美中融入人工美的气息,增添人们现实生活的情趣。
如杭州西湖风景区的建筑尺度,一般都不大。
即使有些像灵隐寺等体量较大的建筑,也被有意识地隐藏于山麓林木之中,不让它去与自然风景争主角地位。
至于像颐和园万寿山南麓的佛香阁中央建筑群,虽然体量高大,人工气息浓重,但从总体布局上看仍是以自然山水作为园林的主体和中心。
它不但没有破坏自然风景的主体,反而丰富了万寿山平淡、呆板的形象,烘托、渲染了皇家园林所需要的艺术气氛。
总之,中国园林的整体布局力求景中有景、园中有园、峰回路转、曲折幽深,达到一种含蓄富有韵味的艺术效果。
西方园林的布局在整体上则是“几何形”式的,以建筑物为园林文化与历史景区的主体,在构图上特别强调园林的中轴线,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小建筑物、小广场、林荫道和放射形的小路,都围绕这条中轴线进行布置,以突出空间布局来缩短时间流程。
在游览路线的安排上,西方园林的游览路线一般都是围绕着园林的中轴线而有规则地向四周扩散,每条路线几乎都是笔直的,而且主次分明,通向中心景区或主景区的路线较宽广、显眼,通向次要景区或小景区的路线则相对狭窄、隐蔽。
这样,虽然游览线路众多,但都排列有序、交接规则,游览者一入园后就感到心中有数,能轻易地到达中心景区,对于游览者极为方便,让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尽量领略整个景区。
另外,与中国古典园林重视山水不同,西方古典园林重视建筑物更甚于山水。
西方园林的建筑物往往是全园的主体,山水花木则被修整后作为园林的陪衬物,建筑的附属。
可以说,西方古典园林是一种建筑物的扩张或延伸,山水花木都成了建筑的组成部分。
法国的古典主义园林要算这种西方园林艺术的杰出表现者。
例如凡尔赛宫的中心主题是一座主体部分长达707 米的宫殿。
它的中心部分就是当年路易十四的卧室,也是全园的核心。
在宫殿的两翼,是政府办公处、剧院、教堂等。
与宫殿主楼相垂直的是一条长达三公里的中轴线,中轴线的一半是十字形的水渠,中轴线两侧分布着对称的池沼、花宫、雕像、喷泉。
全园建筑和其他景物的布局都显得规整对称,呈现出各种明显的几何形,犹如建筑结构的平面化铺设。
总之,西方园林的整体布局都力求要规整一律、轴线分明、秩序井然,打造出一种开阔、明朗的艺术效果。
可见,这与我国古典造园艺术追求人工美与自然美的高度统一恰恰相反。
1.2 园林美的不同在园林美的追求上,西方追求的是园林图式化,中国追求的是诗情画意的情景交融。
中国古代的文人和士大夫一向追求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朴质无华的气质和情操,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清静、淡泊为特征的人生哲学,他们遨游名山大川,以寄情于山水,甚至有人藏身于山林之中,过着隐士生活,在大自然中寻找安慰和共鸣。
这种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在美术上产生了山水画、田园画;在文学上产生了山水诗、田园诗以及山林文学。
反之,这些艺术又对中国山水园林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另外,中国古代从来没有出现过专业造园家,担负造园工作的是一大批有造诣、有才华的诗人与画家。
所以他们在追求园林美时就非常自然地营造出意味隽永的诗情画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画论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园林设计的原理。
总之,中国的园林美追求的是一种“天然之趣”和自然情调的意境。
它将大自然的美“景”加以概括、升华,并与主观的“情”相融汇,再通过各种物质手段,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园林意境,从而使人的身心获得最大的满足与享受。
可以说,中国的古典风景园林既是凝固的诗,也是动态的画,它的艺术美不仅表现在园林景物的形、神上,更表现在与游赏者的主观情感相交融的意境上。
这也是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崇高声誉的最主要因素。
西方几何规则式的审美思想和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认为数是万物最基本的元素,数的原则统治着宇宙中的一切现象。
所以,他们认为不管在什么种类的艺术中,只要调整好了数量比例,就能产生出美的效果。
将艺术审美严格地纳入到几何制约的关系中,认为艺术需要像数学一样有清晰地规范和规则,并且要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表露“人是万物之灵”的思想和人的自由意志,也就是强调人工美或几何美高于自然美。
所以在追求园林美时,西方造园家都从数的观点出发的,事事追求精确,并且排斥自然,把数理主义完全贯彻到园林创作当中,使园林图式化,形成了一种几何式的园林美,给人一种开朗、阔的和宏伟的壮美,表现出人的伟大力量。
1.3 园林空间处理的不同我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处理一般通过景观的收放、对比、藏露、围透、借景与对景,达到催人触景生情,从而形成意境的目的。
因此在园林景观组织过程中,建筑形象往往被当作整个空间环境中的一个有机部分,使之与山石、花木等园林要素都按着空间的律动、节奏与和谐的需要组成富有音乐感的流动序列。
人们在中国园林中漫游,他们所获得的最大美感和享受,主要的并不是建筑物个体的造型,而是变幻的建筑空间及园林意境的塑造。
例如我国古典园林的代表——苏州留园,它的入口设计就是这种空间处理手法的完美阐释。
留园的入口从大门至山池、客厅区,是一条短短50米的封闭夹道。
但这条夹道共设置了9个转折和2 个可供逗留的节点空间,还有7 个大小不同的天井,既对人的视线得到收放的丰富感觉,又形成了光线的明暗交替变化。
再加上夹道两壁的高墙,使游人在行进过程中的视角受到极大的压缩和收敛,只有两侧忽左忽右地出现的几次收与放的对比,使人透过漏窗隐约望见园内优美的山河、花木、屋舍之属。
颇能引发游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叹。
当游客穿过走道逐渐进入“古木交柯”景点时,空间便豁然开朗,明亮灿烂的山水景色扑面而来,先前压抑与好奇已变为舒畅与开朗了。
这种空间上富有音乐感的流动序列,充分塑造出了留园“桃花源”的意境主题。
与之相反,西方的古典园林在空间处理上追求的是一种现实的美。
这与以写实见胜的西方绘画艺术是一致的,都非常重视建筑实体的表现与个体建筑的透视效果,注意光影变化的效果,凹进凸出,并运用数字和几何学原理指导建筑立面的比例、均衡、分划的处理。
所以,西方古代的许多园林建筑都非常宏伟,突显于整个园林景观中,它们的尺度、体量、形象不是为适应自然环境和人们实际活动的需要,而是要强调一种建筑实体所造成的气氛。
可以说,建筑才是西方古典园林空间表现的核心,并使整个园林服从建筑的构图原则,使之“建筑化”。
例如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典型代表———凡尔赛宫,就是以宏伟华丽的宫殿群,统领着园林的空间表现。
宫殿不但位于整个园林的中轴线焦点,并将道路、水池和植物都纳入到建筑的几何格律中。
在凡尔赛园林里,人们并不看重树木花草的自然美,因为它们只不过是有各种颜色和表质的材料,最终要用来铺砌成平面的图案,或者修剪成各种形状的绿色几何体。
图案和几何体的建筑空间美才是园林追求的主题。
当然,如果过分追求这种几何式的空间主题,也容易给人一种死板、静态的时空感受。
2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中学西传”2.1西方园林的“中学”随着16、17 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增多,西方对中国的文化艺术更加了解,随之在社会各个领域掀起了一股“中国热”。
其中,对西方园林影响最大的要算“自然风致园”与“英中式园林”的兴起。
从16世纪开始,不断有西方的传教士和商人将中国精美的园林介绍回国,使西方人对中国的园林艺术有了进一步了解。
到了18世纪上半叶,资产阶级牢固地掌握了政权以后,与其思想文化潮流合拍的“模仿自然”、自由布局的中国园林艺术逐渐引起重视,于是英国便首先抛弃了依附于集权制宫廷的几何图案式园林,而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为特征的自然风致园逐渐兴盛起来。
这类园林最初只是单纯地模仿中国园林,例如英国的建筑师钱伯斯在其设计的“丘园”中,不仅运用中国式的造园手法辟湖叠石,还建造了一座高达48.8 米的中国砖塔和中国式楼阁。
可以说这两座建筑物比以前欧洲任何一幢中国式建筑都更接近真正的中国式样。
到了18 世纪中叶,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掀起了更为深刻的“中国热”。
中国造园艺术也通过“自然风致园”在法国流行起来,成为法国的“英中式园林”。
而且,法国人更加深化了对中国造园艺术研究,花园不但被设计成“自然式”,还建有中国的桥、岩洞和假山,在凡尔赛宫甚至流行起“乡村之景”。
不久之后,这种新式园林流传到德国、俄国以至整个欧洲。
虽然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热”在欧洲就完全消失,但欧洲的造园艺术再也没有回到纯净的古典主义风格中去,可以说,中国造园艺术在欧洲的影响一直维持到现在。
2.2 中国园林的“西传”明清之际的西方传教士和商人带来了西方哲学、科学和文化艺术。
园林艺术作为一门综合艺术,自然也受到了西方园林的巨大影响。
首先在江南和岭南等沿海开放区,随着与西方的贸易、文化交流的增多,一些私家园林受到西洋建筑的影响,开始在建筑小品的装饰和细部做法上模仿西方园林。
例如,据袁祖志在《随园琐记》中记载清代文人袁枚在南京的随园“:‘书仓’之东厢曰‘琉璃世界’,为室二重,窗嵌西洋五色玻璃,光怪陆离,目迷心醉”。
显然,这些西洋的套色玻璃和雕花玻璃已随着中西方的交流,逐渐融入进我国古典园林之中。
还有乾隆年间,扬州的“江园”,园中有一幢五间的敞厅,乾隆皇帝赐名曰“怡性堂”。
园林布局为堂前敞后荫,两面夹山,“左靠山,仿西洋人制法,前设栏楣”。
这显然是模仿意大利台地园的逐层平台和大台阶的做法。
在室内布置方面,“江园”还模仿了当时盛行于欧洲的巴洛克式建筑-“-连列厅”,并利用“镜厅”来扩大室内空间:“构深屋,望之如数十百千层,一旋一折,目眩足惧,唯闻钟声,令人依声而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