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那么,语文教学也不再仅仅是把佳作名篇详剖细讲,不再仅仅是字词句篇、标点修辞讲解,更不是师授生受,所以,语文教学也必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而深入。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外出观摩学习,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现谈谈自己一点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学习行为习惯;机制
一、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1.尊重生命,关注学生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一句话:基础教育最高的境界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人性的弘扬。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应该把对学生的尊重以及对孩子内心真善美的挖掘培养作为课改的立足点和终极目标,学校的工作,学生的学习无不在这个“高效轨道”上运行。
2.完整的课堂教学模式
近几年向不少课改成功的学校学习过,不管那个学校它们都有一套适合自己学校教情和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我们现在大多学校老师都很盲目,一味地去模仿甚至去抄袭人家的模式,只知其精,未领其神,仅仅学到一点皮毛,而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大多数老师不知道怎么做,再加上评价机制的捆绑,好多老师为了提高质量只得放弃尝试,因而导致我们现在的课改一直处在低谷,停滞不前。我认为“目标引领、问题切入、自主探究、适时点拨、当堂训练”
的课堂模式比较有效,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课堂教学“问题链”的设计,“问题链”质量的高低是决定课堂是否高效的关键因素。同时“问题链”的设计也是教研和备课的关键环节所在,因为教师能否提出既能反映教材的知识规律,又有较强逻辑性和层次性,又与学生认知水平能很好衔接的“问题链”,决定着课堂教学能否诱发兴趣、引人入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得以恰到好处的培养和提高。
二、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们看到凡是课改取得成效的学校,他们的学生无一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在打扫卫生时连地上的一片树叶都要蹲下捡起来,垃圾桶也擦得一尘不染。学生遇见老师,不管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他们都要行礼问好。课外学生团结友爱,和谐相处;课堂上他们也是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相比之下,我们的学生真叫人担忧,他们无所事事,往往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对学习也没有一点热情,都是在老师的逼迫下,被动地、机械地学习知识。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三、要有完善的机制
1.行之有效的调动措施
在课改中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课堂上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我想单凭老师课堂上几句鼓励的话,或者老师的幽默、风趣是起不了长久作用的。可能刚开始学生觉得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许积极性比较高,可时间一长就失去了兴趣,觉得无所谓,慢慢参与课堂交流的人越来越少,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沉闷的这一课堂气氛。
我觉得应该按照学生的综合成绩将学生分组编号,一组一般八个学生,按照学习由好到差从一号编到八号,上课回答问题一号回答只能加一分,但八号回答就能加八分,这样就充分调动了那些后进生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小组合作意识,那些优等生为了小组荣誉就会主动去帮扶后进生,所以就会形成自主的、积极的、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样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发言,甚至上台讲解,而且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完善检测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练习和检测
我目睹过一种方法觉得比较可行,即三过关,天天过关、周周过关和月月过关。老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分小块列出过关表,然后利用早读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过关,并实行小组捆绑制。在规定时间内,全组过关给予一定奖励,而对没过关的学生要延长学习时间,还要全组共同帮助没过关的同学过关。课改不只是为培养大批杰出人才奠基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本身
的迫切需要。
认识源于实践,课改之初,我们对许多问题的认识是迷茫的,随着课改向纵深发展,迷茫中若有所思,后来又略有所悟。所以,课程改革中,需要我们研究的问题还很多,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去完善、去突破,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夏德燕.新课程背景下对传统语文教育经验与教训的再认[j].许昌学院文学院,2009.
[2]岳中方.关于新课程师资培训的认识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
培训,2004.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汭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