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二十四孝,今日仍有学习意义!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常见这类题制的图案。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个故事,不同说法通常仅仅是不同顺序的排列:
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二十四孝的产生限于其当时所处时代,有些虽有迷信和封建思想,但其所传达的孝为先的意识还是值得今人所学习的!
没有例外,世间所有的人都想无忧无虑、活的快乐!
然而、说实在的,真正能一辈子没有烦恼,一生都快快乐乐的的,恐怕、古往今来、一个也没有!而且、大概今后也不会有……
庄子为人们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至乐!
不仅要快乐,还要最大的快乐!
那么、人世间有没有至乐呢?
有、但庄子的至乐和一般人以为的至乐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那么、一般的人们以为、什么是快乐、什么是痛苦呢?
且听庄子是怎么说的: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
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
也就是说:世上的人们所尊崇看重的,是富有、高贵、长寿和善名;所爱好喜欢的,是身体的安适、丰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饰、绚丽的色彩和动听的乐声;这些、
就是一般人眼中的快乐。世人所认为低下的,是贫穷、卑微、短命和恶名;所痛苦
烦恼的,是身体不能获得舒适安逸、口里不能获得美味佳肴、外形不能获得漂亮的
服饰、眼睛不能看到绚丽的色彩、耳朵不能听到悦耳的乐声;假如得不到这些东西,就大为忧愁和担心;这些、就是一般人眼中的痛苦。
庄子认为:一般人所羡慕的富有的人、高贵的人、长寿的人、刚烈之士,其实、是没有快乐的:
“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惽惽,久忧不死,何苦也!
其为形也亦远矣。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
富有的人,劳累身形勤勉操作,积攒了许许多多财富却不能全部享用。
高贵的人,夜以继日地苦苦思索怎样才会保全权位和厚禄与否。
长寿的人,整日里糊糊涂涂,长久地处于忧患之中而不死去,多么痛苦啊!
刚烈之士,为了天下而表现出忘身殉国的行为,可是却不足以存活自身。
那么、庄子以为,什么是快乐呢?
还是听庄子是怎么说的: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请尝试言之。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芒乎芴乎,而无从出乎!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万物职职,皆从无为殖。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至乐活身,唯无为几存。”
也就是说:最大的快乐就是没有快乐,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苍天无为因而清虚明澈,大地无为因而浊重宁寂,天与地两个无为相互结合,万物就全都能
变化生长。恍恍惚惚,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产生出来!惚惚恍恍,没有一点儿痕迹!
万物繁多,全从无为中繁衍生殖。所以说,天和地自清自宁无心去做什么却又无所
不生无所不做。所以、最大的快乐是使自身存活,而唯有无为算是最接近于使自身
存活的了。
庄子给出的结论是:活着、就是最大的快乐!
而使自己好好活着的最好办法是:无为!
北宋名臣范仲淹在他的《岳阳楼记》,表达了自己对快乐的理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
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想、这、才应当是一个高尚的人,对“至乐、至誉”的解读吧!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追寻和谐文化传统,以期古为今用。传统儒家的“和谐”文化资源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因此探讨孔子的和谐思想对今日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孔子的和谐思想博大精深,但其核心精神是“和而不同”,把握了“和而不同”的精神实质,就抓住了和谐社会发展的精髓。孔子和而不同思想的产生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孔子在继承和发展史伯、宴婴“和同之辩”的基础上,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历代的注释家都把孔子的话理解为“要和不要纯粹的同”,或“要和不仅仅要同”,其最大特点在于强调异元素的相容。实现“和而不同”的途径是“礼”。它通过“正名”使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各司其职,正是有这种“礼”的存在,使“和”得以可能。同时“和”并非无原则的折衷、调和,它有个度的限制,这个度的衡量就是中庸。孔子和而不同思想在思想方面有董仲舒、张载、王夫之等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在实践方面有统一战线、政党制度等的运用。
孔子“和而不同”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价值。从理论上来讲,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从现实来讲,我国目前处于“黄金发展时期”和“矛盾凸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对抗性增强,诉讼和上访事件居高不下且有升高趋势,群体性事件大幅攀升,使得矛盾数量陡增,贫富差距扩大使得矛盾的利益性增强。所以首先要树立“和而不同”的和谐思维。其次必须有一个能够有效化解矛盾冲突的机制以保证我们的社会在矛盾与冲突中得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这种矛盾解决机制具体包括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
孔子和而不同思想对构建和谐世界也具有重要价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而不同”理念在现代的运用,而“和谐世界”理念继承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核与精髓,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当代国际政治背景下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也体现了“和而不同”思想。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构建和谐世界的一项重要内容。文明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树立“和而不同”的文明观,使不同文明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和社会发展模式多样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上善:至善,最完美;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
: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我认为:传统文化几千年不断,说明它有一定的存在的价值,虽然有糟粕但它都在不断的淘汰中进行了自我的选择,能存下来的大部分应该是精华。即使有的不适合了现代的环境,但若干年后,随着环境的变化,它又会重新适应。
而西方的文明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文明,实际上是中国过去淘汰的文化。现在又适应了新的环境,于是又变成了我们的老师,连他们自已也承认是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学来的。只不过中国人不用了,他们又用了。
就如同一些落后地区被淘汰的文化风俗一样,他们已经忘记了,城里的人却开始热衷起来,反而成了新的潮流。
这就是中国文化。
中国人的文明已经发展到了聪明得人人自卫的地步,聪明得政府无法管理的地步,而外国人则还在我们的周朝时期。他们恨我们聪明,说我们不规范,不法制,实际上要我们都退到古代的愚民时期。
也可能文明是要循环的,中国文化文明已经到了高峰颠峰期,那么也就只有跌下来,重新开始了。
否则无路可走。学习洋人文化就是一种解决的方法,但只不过是倒退,没能什么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