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值检测表
食品中过氧化值测定的原始记录

食品检验原始记录样品名称:样品编号:检验项目:过氧化值检验日期:检验依据:GB5009.227-2016(第一法)判定依据:/仪器名称仪器编号仪器溯值状态仪器使用记录电子天平000012020.06.10~2021.06.09 ///配制记录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4+6):量取40mL三氯甲烷,加入60mL冰乙酸。
混匀即可;碘化钾饱和溶液:称取20g碘化钾,加入10mL新煮沸冷却的超纯水,摇匀后贮于棕色瓶中,放于避光处备用;(要确保溶液中有饱和碘化钾结晶存在)淀粉指示剂(1%):称取0.5g可溶性淀粉,加少量水调成糊状,边搅拌边倒入50mL沸水,再煮沸搅匀后,放冷备用,临用现配;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0.1mol/L):称取26g硫代硫酸钠,加0.2g无水碳酸钠,溶于1000mL 水中,缓缓煮沸10min,冷却。
放置两周后过滤,标定后使用;(具体标定方法详见GB/T 601-2016)或者购买有证书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直接使用;硫代硫酸钠标准使用液1(C=0.01mol/L):准确吸取10m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于100mL 容量瓶中,用新煮沸冷却的超纯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硫代硫酸钠标准使用液2(C=0.002mol/L):准确吸取20mL硫代硫酸钠标准使用液1于100mL容量瓶中,用新煮沸冷却的超纯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实验记录(样品制备过程应避免强光,并尽可能避免带入空气)样品前处理:食用氢化油、起酥油、代可可脂类食品:对液态样品,振摇装有试样的密闭容器,充分混匀后直接取样;对固态样品,选取有代表性的试样置于密闭容器中混匀后取样。
如有必要,将盛有固态试样的密闭容器置于恒温干燥箱中,缓慢加温到刚好使其融化,趁试样为液态时立即取样测定;人造奶油类食品:将样品置于密闭容器中,于60-70℃的恒温干燥箱中加热至融化,振摇混匀后,继续加热至破乳分层并将油层通过快速滤纸到烧杯中,烧杯中滤液即为待测样,(制备出的待测样应澄清)趁待测样为液态时立即取样测定;以小麦粉、谷物、坚果等植物性食品为原料,经油炸、膨化、烘烤、调制、炒制等加工工艺而制成的食品:从所取全部样品中取出有代表性样品的可食部分,在粉碎机中粉碎,将粉碎的样品置于广口瓶中。
花生油炸油条在高温加热过程中酸价及过氧化值的变化

3 小结
3.1 烹调油脂高温加热的时间和温度对其酸价值无明显影响。 3.2 油脂在50~80℃温度中保存,易造成油脂中过氧化值的 升高。 3.3 当经高温加热后,过氧化值明显下降,并保持低水平。 3.4 烹调过程中高温加热油脂一般不会直接对食品造成过氧 化物污染。
表1 第一次所采油样酸价测定结果 放入油条后 油样 生油 油条入 结束时 锅前 20min 40min 60min 80min 100min 酸价1.3282 1.4474 1.3440 1.4378 1.3878 1.4346 1.2516 1.3495
2 分析与讨论
本次测定结果表明,油脂高温加热的时间,对食用油脂酸 价无明显影响。从图 1 可看出,酸价的变化幅度较小,表明温 度高低,加热时间的长短与酸价高低无密切关系。
第一次油样过氧化值没有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 第二次采样的测定表明,加热前油脂过氧化值为 0.22(超过 国家标准),但当油脂加热后,过氧化值又迅速降低,并持续 在较低水平。造成加热前油脂过氧化值高的原因,可能是第一 次用过的油脂存放了 20h 后又第二次使用,在这一存放过程 中,油放在70~80℃的炉灶上与空气直接接触,促进了油脂中 不饱和脂肪酸的自身氧化,因而使过氧化值增高,当开炸 30min 时,油温为 190~220℃,在此温度下,某些过氧化物挥 发,故过氧化值反而降低了。
表2 第二次所采油样酸价的测定结果 放入油条后 油样 加热前 30min 60min 90min 结果 酸价 1.4516 1.4133 1.4043 1.0580 1.8825 图 1 第一、二次油样不同加热时间的酸价变化
酸价 过氧化值 TBA

油脂TBA 值的测定方法1. 原理油脂受到光、热、空气中氧的作用,发生酸败反应,分解出醛、酮之类的化合物。
丙二醛就就是分解产物的一种,它能与TBA(硫代巴比妥酸)作用生成粉红色化合物,在532nm 波长处有吸收高峰,利用此性质即能测出丙二醛含量,从而推导出油脂酸败的程度。
2. 试剂(1) TBA 水溶液(现配现用):准确称取TBA0.288g 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如TBA 不易溶解,可加热至全溶澄清,然后稀释至100ml),相当于0.02M;(2) 三氯乙酸混合液:准确称取三氯乙酸(分析纯)7.5g 及0、1gEDTA,用水溶解,稀释至100ml;(3) 氯仿(分析纯);(4) 丙二醛标准溶液:称取0.315g1,1,3,3-四乙氧基丙烷,溶解后稀释至1000ml,此溶液每ml 相当于丙二醛100μg,置于冰箱内保存。
准确吸取10ml,稀释至100ml,此溶液每ml 相当于丙二醛10μg,备用。
3、 操作步骤(1)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吸取每ml 相当于丙二醛10μg 的标准溶液0、0、0、1、0、2、0、3、0、4、0、5、0、6ml 置于纳氏比色管中,加水至总体积为5ml,加入5mlTBA 溶液,然后按样品测定步骤进行,测得光密度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制备与检测准确称取均匀的豆油15g,置于100ml 有盖三角瓶内,加入25ml 三氯乙酸混合液,振摇半小时(保持油脂融溶状态,如冷结即在70℃水浴上略微加热使之融化后继续振摇)用双层滤纸过滤,除去油脂。
滤液重复用双层滤纸过滤一次。
准确移取上述滤液10ml 置于25ml 比色管内,加入10mlTBA 溶液,混匀,加塞,置于90℃水浴内保温40min,取出,冷却1h,移入小试管内,离心5min,上清液倾入25ml 纳氏比色管中,加入5ml 氯仿,摇匀,静置,分层,吸出上清液于532nm 波长处,用2cm 比色皿比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4、 计算: 光密度(A 532/kg)=1000)(121532⨯⨯+⨯mV V V V A 丙二醛含量(mg/Kg)=121)(mV V V CV + 式中C —从标准曲线查得丙二醛的相应浓度(ug/ml)m ─油脂质量(g)V 1─滤液体积(ml )V 2─TBA(硫代巴比妥酸水溶液体积ml )V ─三氯乙酸混合液体积(ml )5、 备注根据不同种类的油脂检测稍有不同:膨化大豆、鱼粉、虾料类称取10克、全价料、豆粕称取15克,然后提取的粗脂肪按上述步骤用1cm比色皿检测;猪油、鱼油称取10克, 豆油称取15克, 用2cm比色皿检测、油脂中过氧化值的测定1 原理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生成游离碘,以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计算含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过氧化值(PV)的测定方法。
适用于各类动植物油脂、食用油脂制品及富含油脂的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二、方法1. 碘量法:将试样与碘化钾溶液反应,过氧化值与碘生成的速度成正比,通过滴定反应终点的变化,计算食品中过氧化值。
2. 比色法:将试样与对苯二酚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吸光度,计算食品中过氧化值。
三、仪器与设备1. 碘量法:(1)滴定管:容量为10mL,精度±0.05mL。
(2)容量瓶:100mL、500mL,精度±0.5%。
(3)振荡器。
2. 比色法:(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1cm比色皿。
(3)移液器:10μL~100μL,精度±5%。
四、试剂与材料1. 碘化钾溶液。
2.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3. 稀盐酸溶液。
4. 对苯二酚溶液。
5. 邻苯二胺溶液。
6. 硫酸铁铵溶液。
五、操作步骤1. 碘量法:(1)取适量试样,加入碘化钾溶液,振荡均匀。
(2)加入稀盐酸溶液,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近终点时,加入淀粉指示剂。
(3)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用量。
(4)根据公式计算过氧化值。
2. 比色法:(1)取适量试样,加入对苯二酚溶液,振荡均匀。
(2)加入硫酸铁铵溶液,充分反应后,测定吸光度。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过氧化值。
六、结果计算1. 碘量法:过氧化值(mmol/kg)=(C×V×1000)/m其中,C为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为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用量(mL),m为试样的质量(g)。
2. 比色法:过氧化值(mmol/kg)=C×A/(ε×b×m)其中,C为标准溶液的浓度(mmol/L),A为吸光度,ε为摩尔吸光系数(L/(mmol·cm)),b为光程(cm),m为试样的质量(g)。
七、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1. 每个试样至少平行测定两次,两次测定结果相对偏差不得超过10%。
油脂酸价、过氧化值测定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 食用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 (理化部分)
4、测定原理
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生 成游离碘,以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计算含量。化学反 应式:
R—CH—CH—R'+2KI → R—CH—CH—R'+I2+2CH3COOK+H2O O O O I2+2Na2S2O3=Na2S4O6+2NaI
食用煎炸油理化指标
项 目
酸价/(mg KOH/g ) 羰基价/(meq/kg ) ≤ ≤
指 标
5 50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 食用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 (理化部分)
一、酸价的测定 1、概念
酸价(又叫酸值)是指中和1克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 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它是脂肪分解程度的标志。
2、测定意义
酸价是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标志,脂肪在长期保藏 过程中,由于微生物、酶和热的作用发生缓慢水解,产生游 离脂肪酸。而脂肪的质量与其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有关。一 般常用酸价作为衡量标准之一。在脂肪生产的条件下,酸价 可作为水解程度的指标,在其保藏的条件下,则可作为酸败 的指标。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 越好。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 食用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 (理化部分)
5、试剂
① 0.002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 ②饱和碘化钾溶液:称取14g碘化钾,加10mL水溶解, 必要时微热使其溶解,冷却后贮于棕色瓶中。 ③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量取40mL三氯甲烷,加 60mL冰乙酸混匀。 ④ 10g/L淀粉指示剂:称取可溶性淀粉0.5g,加少许水, 调成糊状,倒入50mL沸水中调匀,煮沸。临用时现配。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 食用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 (理化部分) 油脂中过氧化物含量的多少与酸败的程度成正比。过 氧化值和油脂新鲜程度密切相关。因此,过氧化值的测定 是判断油脂酸败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过氧化值

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

30℃~60 ℃石油醚(AR)
酸价的滴定
定义 植物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每克植物油所消耗的KOH毫
克数,称为酸价。
酸价是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标志,脂肪在长期保藏过程中,由于微生物、 酶和热的作用发生缓慢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而脂肪的质量与其中游离脂肪酸的 含量有关。一般常用酸价作为衡量标准之一。在脂肪生产的条件下,酸价可作为水 解程度的指标,在其保藏的条件下,则可作为酸败的指标。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 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
式中:X—过氧化值,即过氧化物的质量分数,%;
V2—样品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mL;
V1—试剂空白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mL; c(Na2S2O3)—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m—样品质量,g;0.1269 —与1.00m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相当的碘的质 量,单位为(g)
注意事项
滴定步骤 精确称取3.00~5.00g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中性石油醚-乙醇混合液, 振摇使油溶解,必要时可置热水中,温热促其溶解。再冷至室温加入酚酞指示液
2~3滴,以0.02mol/L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至初现微红色,且30s内不褪色即为
终点。
结果计算
结果计算:
V c 56 .11 X m
稀释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要用冷却的煮沸蒸馏水,目的去除CO2和杀死细菌。
报告填写
2016年化验员培训
—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
产品清单
成品:等 OEM半成品:等 原料:等 出口成品:等 委托样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食品:本标准适
7种市售食用植物油中酸价和过氧化值的测定

7 种市售食用植物油中酸价和过氧化值的测定
王进晋,张 晗
(WLSA 上海学校,上海 200000)
摘 要:食用植物油作为日常膳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品质和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本实验测定了 7 种市售食用植 物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结果表明各种类食用植物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具有不同的特点,无样品的酸价或过氧化值超标, 其中亚麻籽油过氧化值最高,大豆油酸价最高。酸价和过氧化值相关性低。酸价和过氧化值作为食用植物油品质的重要指标, 应当被更广泛地监测。
3 700(44%) 0(0%) 100(167%) 0(0%) 0(0%)
3 700(44%) 0(0%) 99.9(167%) 0(0%) 0(0%)
3 693(44%) 0(0%) 99.8(166%) 0(0%) 0(0%)
3 700(44%) 0(0%) 100(167%) 0(0%) 0(0%)
过氧化值体现的是 1 kg 样品中活性氧含量的毫摩尔数,
食用植物调和油 1.80 mmol/k(g n=l)
菜籽油
0.11 mmol/k(g n=l)
亚麻籽油
0.25 mmol/k(g n=l)
亚麻籽油
2.28 mmol/k(g n=l)
大豆油
3.48 mmol/k(g n=l)
菜籽油
3.50 mmol/k(g n=l)
菜籽油
3.50 mmol/k(g n=l)
—
过氧化值和酸价能很好地反映油脂制品的品质和氧化酸 败程度。酸价,即酸值或酸度,表示和 1 g 化学物质反应所 需的氢氧化钾(KOH)的毫克数,可体现油脂中游离脂肪酸 的含量,是反映油脂水解、酸败程度的重要指标。测得的酸 价数值越低,说明油脂的新鲜程度.51 mmol/k(g n=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氧化值原始检验记录
记录编号:
产品名称
规格
生产日期
批号
保质期
抽样基数
抽样数量
检验日期
报告日期
检验依据:
GB/T5009.37-2003
检验方法
描述
1、样品的处理:称取混合均匀的试样200g左右于500g具塞锥形瓶中,加适量乙醚浸泡,放置过夜,用快速滤纸过滤后回收或挥干溶剂,得到油脂用于测定
2、分析步骤:称取2.00~3.00g混匀(必要时过滤)的试样,置于250ml碘瓶中,加30ml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使式样完全溶解,加入1.00ml饱和碘化钾溶液,紧密塞好瓶盖,并轻轻振遥0.5min,然后在暗处放置3min,取出加100ml水,摇匀,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0.002mol/l滴定,至淡黄的时加1ml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取相同量三氯甲烷-冰乙酸溶液、碘化钾溶液、水,按照同样得到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过氧化值测量值
仪器名称:分析天平、滴定管
样品
1
2
3
4
试样重m(g)
硫代硫酸钠浓度c
(mol/L)
用于测定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V1(ml)
用于空白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V0(ml)
样品中过氧化值X2(meq/kg)
计算公式:
X1= C(V1-V0)*0.126 9*100/M
X2=X1*78.8
X1-试样中的过氧化值,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X2-试样中的过氧化值,单位为毫克当量每千克(meq/kg)
0.126 9——与1.00m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1.000mol/L]
78.8-换算因子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平均值(meq/kg)
结果判定:
合格()
不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