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区域地理复习教案:世界地理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理教案-地球和地球仪
地理教案-地球和地球仪主题:地球和地球仪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形状;2. 理解地球仪的构造和用途;3. 掌握使用地球仪测量地球上不同地点的方法。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2. 地球仪。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地球的认知;2. 向学生提问:你们了解地球吗?地球是什么形状的?3. 让学生回答并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讲解(10分钟):1. 介绍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形状: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是一个球体。
地球的表面被水和陆地所覆盖,是一个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2. 展示地球仪并讲解其构造和用途:地球仪是地球的一个缩小模型,它由一个旋转的球体和地球表面的标志线组成。
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各个地方的位置关系和地理特征。
3. 解释如何使用地球仪:使用地球仪时,先要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然后可以通过旋转地球仪,将自己所关注的地点对准地球仪上的标志线,来测量这个地点的经度和纬度。
示范和练习(15分钟):1. 在地球仪上找出学校的位置,并测量学校的经度和纬度;2. 让学生按照同样的方法找出他们家乡或其他感兴趣的地点的经度和纬度;3. 进行一些练习,让学生使用地球仪来测量不同地点的经度和纬度。
讨论和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他们测量得到的地点的经度和纬度;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仪在测量地点时要用到经度和纬度;3.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地球仪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拓展活动:让学生制作自己的地球仪模型,可以使用卡纸和图钉来模拟地球仪的构造,并在上面标出一些地点的经度和纬度,以加深对地球仪的理解。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构造的理解,以及使用地球仪测量地点的能力。
板书设计:- 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形状- 地球仪的构造和用途- 使用地球仪测量地点的方法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操作,以积极参与和巩固所学内容。
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地理地球和地球仪优秀教案第一章:地球的认识1.1 地球的形状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并非完美的球体,而是一个略微扁平的椭球体。
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地球的形状,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
1.2 地球的运动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让学生能够观察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3 地球的结构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核心。
使用图解和模型展示地球内部的构造,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章:地球仪的使用2.1 地球仪的基本知识解释地球仪的作用和重要性。
展示地球仪的不同类型,如桌面地球仪和悬挂地球仪。
2.2 地球仪的构成介绍地球仪上的基本要素,如经线、纬线、国家和地区边界。
解释地球仪上的比例尺和坐标系统。
2.3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地球仪进行导航和定位。
演示如何通过地球仪来查找不同国家和城市的地理位置。
第三章: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3.1 气候系统介绍地球上的主要气候类型和气候带。
利用地球仪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3.2 地形和地貌解释地球上的不同地形和地貌,如山脉、平原和海洋。
使用地球仪展示不同地形和地貌的分布和特征。
3.3 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介绍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
讨论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污染和生态破坏,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第四章:人类活动与地球的关系4.1 人口分布与城市化解释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利用地球仪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和城市化的趋势。
4.2 农业与粮食安全介绍农业的发展和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分析农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粮食安全的问题。
4.3 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讨论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
分析资源利用的不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第五章: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球研究中的应用5.1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介绍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展示遥感图像和地理信息系统地图,让学生了解其在地球研究中的应用。
5.2 全球定位系统(GPS)解释GPS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区域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讲义
“区域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讲义一、教学目标1.理解区域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了解地球的形状、结构及运动规律;3.掌握地球仪的基本使用方法;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区域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地球仪的基本使用方法;3.地球的形状、结构及运动规律。
三、教学准备1.地球仪;2.电子白板;3.教材和参考书籍。
四、教学过程1.介绍区域地理学的概念和内容(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区域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以及区域地理学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通过举例解释区域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域之间的地理特征和相互关系。
2.讲解地球的形状、结构及运动规律(20分钟)教师通过电子白板展示地球的图片,讲解地球的形状为近似于椭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幔包括软流层和固态地幔,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
同时,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让学生了解地球日照、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的原因。
3.演示地球仪的使用方法(2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地球仪的各个部分,包括赤道、经线、纬线、东西南北指示器等,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然后,演示如何使用地球仪确定各大洲和国家的位置,以及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和方向,引导学生亲自实践操作地球仪。
4.综合运用地理知识(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地理问题,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地球仪进行分析和解决。
例如,让学生根据地球仪上的位置信息判断各地的气候差异,或者计算两地之间的航行距离和航行时间。
通过这些综合应用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练习和作业1.让学生自行使用地球仪确定不同地点的位置和距离;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地球仪独立解决一些地理问题;3.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撰写一份区域地理分析报告。
六、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区域地理学的概念和内容有了初步了解,掌握了地球的形状、结构及运动规律,掌握了地球仪的基本使用方法。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讲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案
《论语》全文及解释《论语》全文注释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释】有得道的人说:“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官长,是很少有的;不喜欢冒犯官长,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君子致力于根本。
根本树立了,道也就产生了。
孝顺和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吧!”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孔子说:“满口是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是讨人喜欢的伪善颜色,(这种人)仁德是很少的!”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不够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掌握得是否不够熟练?”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做到严肃认真地对待各项工作、讲信诺;节省开支、爱护人材;顺应农时节气调用百姓。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孔子说:“年少后生,在家孝顺父母,在外敬爱兄长;严谨守信,博爱众生,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做了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再去学习文献。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子夏说:“(对妻子)注重品德而不注重相貌,侍奉父母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豁出姓命,结交朋友讲话守信。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学习过,我也要说他学习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注释】曾子说:“慎重对待死亡,追思悼念先祖,百姓的道德自然就引归淳厚了。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有子说:“礼的用处,和是最宝贵的。
先王的道之所以美好,大小事都根据它。
有不遵守的,知和而和,不用礼去对待它,也是不可行的。
高考一轮复习教案地球和地球仪
2010 高考一轮复习教案:地球和地球仪双基回归、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6 371 千米,赤道半径6 378 千米,极半径6 357 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4 万千米。
1.地轴地球的自转轴。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二、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12.经度:国际上统一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 °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从0 °经线算起,向东属于东经(E ),越向东,经度值越大;以西属于西经(W ),越向西,经度值越大。
以西经20°和东经160 °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
3.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北半球向北极纬度增加,南半球向南极纬度增加。
以赤道、30°、60°和极点划分低、中、高纬度。
三、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1.经纬网: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
经纬网在不同的投影图上,其形态各不相同:⑴侧视图上,经线往往是弧线,纬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弧线;⑵极视图上,纬线往往是一个正圆,而经线往往是以极点为中心的放射线;⑶展开图上,经线和纬线都表现为直线。
利用经纬网除可以确定地理位置外,还可以确定方向、比较比例尺大小、进行时间计算、测算两点之间的距离等。
2.经纬网地图上方向的判断:在经纬网地图上判断方向可以分两种情况:⑴两点位于同一幅经纬网图时,可以利用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选择两点间小于180°的劣弧)进行判断。
如果两点不在同一条经线或纬线上时,需要借助经过两点的经纬线的交点(第三点)进行判断。
⑵两点位于两幅不同的经纬网图上时,应该先判读出两点的经纬度,然后转绘到同一幅经纬网图上进行判断。
3.经纬网的应用:⑴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具体位置,即进行地理空间定位。
⑵利用经线网进行距离的估算:经线上纬度相差1°,实际球面距离约为111KM ;赤道上经度相差1°,实际球面距离约为111KM ,在其它纬线上经度相差1 °,实际球面距离约为111? COSΦKM 。
地球和地球仪复习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球的形状、结构及其地理特征;(2)掌握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3)了解地球仪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运用地球仪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结构及其地理特征;(2)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3)地球仪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地球的扁平形状及地球仪的制作原理;(2)地球仪上的纬线和经线的划分及作用。
三、教学准备:1. 地球仪模型;2. 地球仪使用说明书;3. 相关地图和图片;4.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地球的形状、结构及其地理特征;(2)提问:地球仪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2. 教学新课:(1)讲解地球的形状、结构及其地理特征;(2)介绍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3)讲解地球仪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及其作用。
3. 课堂实践:(2)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了解纬线和经线的划分及作用;(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如:绘制简单的地图、找出重要城市的位置等。
4. 知识巩固:(1)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题;(2)教师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地球的形状、结构及其地理特征;2. 复习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3. 复习地球仪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及其作用;4. 结合地图,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城市或地区,了解其地理位置及特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地球的形状、结构及其地理特征;2. 学生能熟练操作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3. 学生能正确识别地球仪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并解释其作用;4. 学生能运用地球仪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地球和地球仪》 学历案
《地球和地球仪》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能够描述地球的基本特征。
2、掌握地球仪的构成要素,如地轴、南北极、经线和纬线等。
3、学会使用地球仪确定地理位置,包括经度和纬度的读取。
4、理解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及用途,能够区分经线和纬线。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及度数划分。
(3)利用地球仪确定地理位置。
2、难点(1)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及变化特点。
(2)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当我们抬头仰望星空,总会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充满好奇。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球,人们发明了地球仪。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地球和地球仪的奥秘。
(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古代,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天圆地方”的说法曾经盛行一时。
后来,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大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地球并不是平的。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首次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如卫星照片等,更是让我们直观地看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我们通常用三个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为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表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
(三)地球仪1、地球仪的概念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而成的地球模型。
2、地球仪的构成要素(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
地轴是假想的轴,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南北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北点;与北极相反的点叫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3)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与经线垂直相交的线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四)经线和纬线的特点1、经线(1)形状:经线是半圆。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作用;(2)培养学生使用地球仪的能力,能简单读取地球仪上的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让学生掌握经纬网的构成及作用;(2)利用地球仪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及地球仪的构造;(2)地球仪上经纬网的构成及作用;(3)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地球仪上经纬度的划分及读取;(2)地球仪上距离、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1. 地球仪模型;2. 经纬网图;3. 教学PPT;4. 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2)展示地球仪模型,引发学生对地球仪的好奇心。
2. 探究地球的形状:(2)讲解地球仪的构造及作用。
3. 学习经纬网:(1)讲解经纬网的构成及作用;(2)引导学生如何在地球仪上找到某个地点的经纬度。
4. 地球仪的使用:(1)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2)组织学生进行地球仪操作练习。
5. 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1. 观察地球仪,记录下家里、学校的位置及经纬度;2. 制作简易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及地球仪的构造有了初步了解,能熟练使用地球仪。
但在经纬度的划分及读取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经纬度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增加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地球仪的历史和发展:向学生介绍地球仪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现代地球仪的特点。
2. 地球仪的应用领域:讲解地球仪在地理学、航海、航空、军事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重要性。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让学生回答关于地球仪和经纬网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
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地理地球和地球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以及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球仪进行地理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椭球体、赤道、极点等。
2.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地轴倾斜等。
3. 地球仪的构造:纬线、经线、坐标网格等。
4. 地球仪的作用:地图的放大、地理位置的表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2. 难点: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直观展示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2. 利用地球仪模型,让学生亲手操作,了解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地球仪进行地理观察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模型,引发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
2. 讲解地球的形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的椭球体形状,讲解赤道、极点等概念。
3. 讲解地球的运动: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动画,讲解地轴倾斜对气候的影响。
4. 讲解地球仪的构造:展示地球仪模型,讲解纬线、经线、坐标网格等构造要素。
5. 讲解地球仪的作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球仪在地理观察和分析中的应用。
6.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操作地球仪模型,观察和分析地球仪上的地理位置。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球仪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例如地图查找、旅行规划、学术研究等。
2. 学生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展示,分享地球仪在实际应用中的体验和收获。
七、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案例:以实际地理事件为例,如地震、台风等,利用地球仪进行观察和分析,讲解地球仪在地理预警和救援中的应用。
2. 学生实践: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地理事件,利用地球仪进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八、课堂小测1. 设计一组关于地球仪构造和作用的题目,以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课堂小测。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一、教案主题:《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知道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使用地球仪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3. 通过地球仪的使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球上的地理位置、地形等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难点: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国家和地区名称的识别。
四、教学准备:1. 地球仪模型2. 教学PPT3. 地图4. 彩笔、直尺等绘图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的形状和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知道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教师结合PPT,详细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如如何识别经纬线、如何查找国家和地区名称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地球仪操作实践,尝试识别经纬线、国家和地区名称。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如校园地形调查或地球仪制作比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并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终结性评价则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来评估学生对地球仪知识掌握的程度。
八、教学建议: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学习难度,给予更多的时间和帮助;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拓展内容,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结构及地球仪的构造;(2)学会使用地球仪查找地理位置、经纬线等信息;(3)能够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2)运用地球仪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3)学会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增强学生的地理国情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球的基本形状、结构及地球仪的构造;(2)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及查找地理位置、经纬线等信息;(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2. 教学难点:(1)地球仪的操作方法;(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地球仪;2. 地球仪使用说明书;3. PPT课件;4. 教学素材(地图、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地球仪,引发学生对地球仪的好奇心;(2)学生分享对地球仪的了解,教师总结;(3)提问:地球仪有什么作用?引出本节课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地球仪使用说明书,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操作;(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地球的基本形状、结构及地球仪的构造;(2)教师示范地球仪的操作方法,学生跟随操作;(3)教师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演示。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地球仪操作练习,查找地理位置、经纬线等信息;(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1. 制作地球仪模型;2. 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3. 收集有关地球仪的应用实例,进行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球仪这一工具,使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基本形状、结构和自转公转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地球仪与地图
[课程内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
3.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基本概念]经线、纬线、经度、纬度、比例尺、图例、注记、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
[体系架构]课时1地球仪与地图考点1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2.地球仪(1)经线和纬线经线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图示起始线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赤道:与两极点距离相等的纬线特点形状半圆圆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长度都相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特别提醒经线、纬线(1)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经度和为180°,东西经相反),平分地球。
(2)所有的经线圈长度都相等。
(3)赤道是最长的纬线,纬线中只有赤道平分地球。
(4)纬度相等的两条纬线长度相等。
(2)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图示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越向东越大,西经度的度数越向西越大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越向南越大划分半球20°W~0°~160°E为东半球,160°E ~180°~20°W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特殊经纬度(线) ①本初子午线为东西经分界线。
②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界线重合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
②回归线是热带、温带界线,极圈是温带、寒带界线(3)经纬网①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
②意义:经纬网在确定地理位置、两地之间相对位置和计算距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地理地球和地球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知道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使用地球仪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介绍地球的椭圆形,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等。
2. 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地球仪的定义,介绍地球仪的种类和功能,展示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3. 地球仪的使用技巧:教授如何使用地球仪查找地理位置,如何读取地球仪上的经纬度、地图符号等信息。
4. 地球仪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地球仪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如演示地理位置、气候分布、地形变化等。
5. 地球仪的实际操作练习:安排学生实际操作地球仪,进行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练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
2. 演示法:使用地球仪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展示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 练习法:安排学生实际操作地球仪,进行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练习。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地球仪的使用心得和观察结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学生操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地球仪时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3. 学生作业:布置有关地球仪使用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地球仪:准备地球仪作为教学工具,包括实体地球仪和数字化地球仪。
2. 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仪的种类和功能等。
3. 地理图片和地图:收集相关的地理图片和地图,用于辅助教学和展示地理信息。
4. 学生作业:设计有关地球仪使用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地球仪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介绍地球的椭圆形和板块构造,解释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理教案-地球和地球仪
地理教案-地球和地球仪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理解地球仪的作用和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球仪进行地理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地球仪在地理观测和分析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2.展示地球仪:把地球仪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仪的形状和大小。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的结构和功能。
(三)课堂讲解1.讲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椭圆体,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
2.讲解地球仪的结构和功能:地球仪是一种模拟地球的工具,它有地轴、赤道、纬度、经度等部分。
地球仪可以用来观察地球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分布等。
3.讲解地球仪在地理观测和分析中的应用: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地理位置,观察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地貌等特点,为地理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
(四)案例分析1.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出我国的位置,并描述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球仪在地理观测和分析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绘制一幅地球仪的结构示意图。
2.以地球仪为工具,观察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分析其特点。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让你描述地球,你们会怎么说?”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那今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以及我们是如何通过地球仪来观察它的。
”(二)自主学习1.教师指导:“请大家翻开教材的第X页,仔细阅读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内容,并思考地球仪有什么特别之处。
”2.学生阅读并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地球形状时,可提问:“同学们,为什么我们说地球是个椭圆体,而不是完美的圆呢?”2.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解释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并展示地球仪模型。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9篇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9篇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学生用小型地球仪,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
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
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地球是一个十分接近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提问讨论】(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3)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1)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5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5篇〕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程度的进步,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WTT的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仅供参考,大家吧。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示意图;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纬度确实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记住南北半球的划分,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南北半球。
4.通过讲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自然界物质运动与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
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度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难点:纬度的划分。
教具:地球仪、投影仪、自制投影片、经纬仪教学方法:读图分析^p 和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假如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
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
为了让同学们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板书〕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看图〕看地球卫星照片〔课本封底彩页〕指出地球形状是球体。
〔出示投影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讲述〕众所周知,地球是个球体,但是古代人却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大锅,有“天圆地方”的说法。
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有很多自然现象说明了地球外表是圆的,特别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状。
如今,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球状的地球照片,更是一目了然。
〔想一想〕有哪些现象证明地球是圆的?〔出示投影片:人们从海边观察船从远处驶来或船离岸远去的现象〕〔板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个球体〔提问〕地球是个球体,但它是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呢?〔看图〕看《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示意图》〔谈话〕地球半径是否等长?〔结论:不等长,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所以,地球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
2024年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教案1.地球与地球仪
1.地球与地球仪【考试大纲】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东西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经纬网的作用。
【考点解读】1.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知道经线、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半球的划分;2.能够利用经纬网解决区域定位、方向辨别、距离计算等问题。
【基础知识】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其实,关于地球的长相,科学家们也曾经存有争议。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地球由于绕轴自转,因而不可能是正球体。
2.地球的大小:观察上图可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地平线为弧形;(2)海平面上的航船从远方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体,证明地球是球形;(3)日食、月食时,观察月球,太阳食面总有一定的弧度。
证明地球是圆;(4)麦哲仑的环球航行;(5)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6)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没东西挡着,那应该无论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样远,但实际是无论在地球上的哪一点,都是登高望远。
所以地球是圆的。
4.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二、地球仪1.定义:地球仪,即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地轴:即地球的自转轴,地球仪上,地球绕其自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对着北极星的一端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端是地球的南极。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1.经线与纬线:经线示意图纬线示意图经线纬线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特点形状半圆圆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自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间隔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相等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2.经度和纬度:经度示意图纬度示意图经度纬度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划分180°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划分90°分布规律东经的度数越向东越大,西经的度数越向西越大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越向南越大半球划分20°W ~0°~160°E 为东半球160°E ~180°~20°W 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特殊的经纬线①0°和180°经线为东西经度分界线②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界线重合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分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分界线②23°26′纬线是热带、温带分界线,66°34′纬线是温带、寒带分界线四、半球的划分1.东西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常以西经20°及东经160°来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设计
1.1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
1.形状
2.大小
2、地球仪
1.地轴
2.两极
3.经纬线
4.经纬度
5.经纬网
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预习情况,小组间相互点评、质疑、补充、纠正等。本节课的展区板书展示主要应该有以下内容:
1.经纬网定方位
2.经纬网定距离
3.定位置
4.对趾点
PPT展示经纬网的相关应用。
第三层级
知识
运用
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
抢答的方式与点将的方式相结合。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回顾导学案上“课程达标训练”相关试题。
新课
导入
【旁白】相信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生活在一颗即美丽又特殊的星球上,她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那你们对她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地球仪的转动来了解她。
拿出地球仪观察5—10分钟,通读教材,自主完成知识梳理。
多媒体展示经纬线板图。
第一层级
预习情况检查
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看各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与同伴互查,疑难问题交与小组讨论。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通过结构性预习,达到预想的预习效果。
环节二对学案探究内容分析整合
探究点拔一
1.经纬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2.利用经纬度的递增、递减规律判断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
探究点拨二
先根据经纬度变化情况,确定东西经、南北纬主要应用在空间定位、方向判断、距离推算等方面。
导学建议
重点
难点
1.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根据经度差或纬度差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地球仪,认识和领会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等基本点及线的重要性,辨认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低中高纬度、东西经,在地球仪的经纬网上确定方向和任何一点的位置。课前 Nhomakorabea准备
教师准备:
PPT展示相关分析及参考答案。
第四层级
思维
建模
本节课关键词: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经纬线、经纬度、经纬网。
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小组间完成思维导图,并相互交流。
PPT展示思维导图构建过程。
总结概括提升
创设
总结
情境
【旁白】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划分及半球的划分。这些知识都有利于我们观察地图。请同学们课后认真完成固学案习题,并预习下节内容。
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考。
PPT展示知识梳理参考答案。
第二层级
环节一探究经纬线、经纬网、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
分好小组合作探究金太阳思维探究与创新内容。小组内部小组长要做好工作的协调和分配。探究内容均衡分配给各组,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进行纪律的规范和探究内容的指导工作,分配好展示任务。展示部分建议口头展示和展区展示相结合。
教师教学实施方案(地理)
授课年级
课题
地球和地球仪
课程类型
新授
课时
上课日期
年月日
授课老师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纬线以及经纬度划分的方法。理解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实质及东西半球的划分。
2.合作探究,学会运用图表、数据熟练判读经纬度及东、南、西、北半球;运用经纬网确定方向、计算距离。
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2.准备一个地球仪、世界地图、经纬线板图。结合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准备一个地球仪,认真观察地球仪,预习教材内容。
2.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与同学老师讨论。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
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
运用
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