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合集下载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标志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1866年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
动力
蒸汽机
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
特点
1、从英国开始,后逐渐扩展到其他国家;2、以轻纺工业为主;3、发明者大多数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4、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
1、同时在几个国家展开,发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速;2、以重化工业为主;3、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4、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影响
生产力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
垄断组织、跨国公司
国际格局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建立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完成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对中国的影响
欧美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推动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中国出现一股西学思潮。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额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

微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微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及带给我们的启示比较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叶19世纪下半叶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标志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电力的广泛应用领先国家英国美、德动力蒸汽机电力、内燃机新能源煤炭电力、石油社会转型“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主要成果蒸汽机、火车、汽船等电灯、汽车、飞机等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巩固下来;3.促进英、法、美等国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霸世界,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对中国的影响(拓展点)1.英国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3.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①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如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重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③经济上殖民者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政治上,19世纪末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严重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拓展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于生产的影响不如第二次显著,新技术的发明主体与其说是科学家,不如说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

(2)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心在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则重心转移到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总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相同点:(1)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出现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3)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不同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和发明都源于实践,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并取得巨大成果;(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其他国家进程相对滞后和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更大,范围更广,迅速发展;(3)有些国家(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便于吸收新技术、新成果,加快发展速度;(4)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轻工业部门,以纺织、煤炭、交通运输业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重工业部门,以钢铁、电力、石油、化工和机械制造业为主。

(5)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时代为主要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气时代为主要特征。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何新的特点?新特点:(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并直接转化为生产力;(2)在几个资本主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开始,推广到重工业、轻工业的各个部门。

(4)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加快了经济的发展。

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直接影响?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强了海外殖民扩张(以商品输出为主),为开辟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级。

帝国主义加紧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先后发动了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相同点:1、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都引起人口的增加和社会关系的巨变;2、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都对中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4、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5、客观上都传播着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6、都促使列强走上侵略扩张道路,但也都使得无产阶级受到压迫并加剧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与贫穷;7、从条件上看,自然科学的发展都为之提供了可能,殖民扩张为两次工业革命开拓了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市场的需要成为发生工业革命的推动力和促成因素;8、都使得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二)不同点:1、发明创造者成分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工人技师为主的劳动者是发明创造的成分,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多为生产经验的总结和技术改进;第二次中绝大多数为科学家和工程师,发明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

2、发源地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集中于英国,之后向其它国家扩展;第二次一开始就呈现出多元化局面,几乎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进行。

3、工业发展的重心不同:第一次开始于棉纺织业为主的轻工业;第二次则侧重于重工业和电力业、能源工业领域;4、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工业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确立了资本主义工厂制度。

第二次是从重工业开始,以电力的应用为标志,以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告终。

5、对世界的影响不同:(1)生产的动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开辟了电气时代。

(2)社会结构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使世界出现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并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第二次使生产资本高度集中从而产生垄断经营方式,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的利益代表者。

(3)国际格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的联系,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使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第二次使世界成为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东西方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东西方差距扩大。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详细版)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详细版)
★殖民地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原料。
★殖民掠夺、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本。
★手工场时期积累了技术。
【表现】
★电的广泛使用,电灯、电话、发电机、电车的出现。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创制与使用。
★化学工业、钢铁工业、通讯行业等等。


★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英国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资本主义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
相同点
★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都是人们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过程。
★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进入自由资本主义。第二次:进入垄断资本主义。
★都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产生了新的组织方式——工厂。
★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阶级的形成。
★推动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加速了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
★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确立。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诞生了一系列新兴工业。
★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重大变化,
重化工业取代了轻棉纺织业,成为
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
★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对中国的影响
★欧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与商品销售市场。
★列强入侵,迫使清政府探求救国之路(洋务运动)。
★列强入侵,外商企业在中国建立,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引起了中国思想领域的变化,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两次工业革命之比较

两次工业革命之比较

在人类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工业化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欧洲和美国开始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

下面从几个方面对两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

一.两次工业革命背景条件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条件;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题提供了劳动力;工场手工业为工业革命积累了技术条件;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成为推动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德、意、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二.两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棉纺织:1.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65年);2.克隆普顿发明骡机(1779年);3.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1785年)动力: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1785年)交通运输:1.富尔顿发明轮船(美、1807年);2.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14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3.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发明电话、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三.两次工业革命特点比较: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作用,它与技术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成果。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大发明也主要在英国,其他国家的进程相对缓慢。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新技术的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其规模广泛,发展也较为迅速。

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启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方面: 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使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生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世界格局方面: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 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都有负面影响。

如环境问题、交通拥堵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异同点。

相同点: 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不同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 主要发明者是工匠,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终动力;3)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开始, 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 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背景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3.劳动力-圈地运动;4.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技术;5.市场-日不落帝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2.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3.劳动力——具备一定劳动知识和技能4.技术-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5.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

历史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比较

历史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比较
在欧美先进国家几乎同时展开,发展快。
新时代
开辟“蒸汽时代”
进入“电气时代”
扩展
首发英国,向欧美扩展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来源
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自然科学的新发展迅速应用于生产,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生产组织
工厂制
公司制、垄断组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标志
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电力、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重点
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
以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
规模
局限于少数国家,时间长、进展慢。

高中历史厘清两次工业革命的区别

高中历史厘清两次工业革命的区别

高中历史厘清两次工业革命的区别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含义: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生产领域中、社会领域中都引起根本性变化。

二、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1、前提1688年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2、条件①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其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

②资本——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资本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日不落”殖民帝国的建立,海外贸易市场扩大(直接和必要条件)三、工业革命的进程1、工业革命开始——标志机器的发明和使用——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问世2、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工业革命的关键)——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1)动力革新: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机器的普及和发展。

(2)交通运输的发展:美国人富尔顿——汽船;英国人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1840年前后,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4、工业革命的拓展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等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主要发明:领域发明国别发明人新兴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英国哈格里夫斯动力革新改良蒸汽机英国瓦特交通运输工具汽船美国富尔顿蒸汽机车英国史蒂芬孙四、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工具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提高社会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注意:生产工具的变革是指从手工工具到珍妮机再到蒸汽机。

2、生产手段、方式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影响(1)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厂制度出现,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工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3)引发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发展。

(4)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革①新的阶级关系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那么你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很多人都喜欢将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较,甚至关于这两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的考题,经常会出现在中学考试的试卷上。

将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较其实并不难,其实主要就是从背景、时间、标志、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较中发现,这两次工业革命后,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新的格局变化。

这两次工业革命后,人们的思想领域、社会领域都出现了新的变化。

特别是思想领域,整个社会的思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于对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各个国家开始重视生产技术的革新以及进步,在教育方面更是偏重于技术方面的培养。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自然科学等学科得到西方各国的重视,对于青少年的教育也开始偏向于科学技术等学科。

然而,文化和精神方面的教育开始落后,这为后来西方国家那空前堕落的社会风气埋下了伏笔。

将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较后发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类产业开始出现了较大的垄断者。

每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综合实力差距越来越大。

不过很多落后的国家,在认识到自身生产实力和军事力量的局限后,也加快了向西方学习的步伐。

无论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这两次工业革命都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深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下半叶。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给整个世界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尤其是用蒸汽动力代替人力,解放了劳动者的双手。

而以英国为代表的、最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纷纷通过这次革命壮大国力,最终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中最具有代表的、也是最重要的发明成果是蒸汽机。

以往人们都是依靠人力来作为工厂的生产动力的。

[精练精析]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人教版必修二)

[精练精析]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人教版必修二)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要点名师点拨】【点拨1】两次工业革命有哪些异同点?提示:(1)相同点①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

(2)不同点①与科学技术结合的程度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一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②产业结构侧重点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重点,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如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

③影响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是“蒸汽时代”和“纺织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④广度及深度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点拨2】垄断组织的出现有何影响?提示: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1)垄断组织的出现,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2)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此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速度加快。

(3)垄断组织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点拨3】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的?提示:(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2)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出现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3)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4)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典题训练:(2009·宿迁高一检测)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机械特色不同B.通讯工具不同C.主要动力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解析】选C。

(完整版)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工业革命1、两次工业革命异同点。

相同点: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不同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主要发明者是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终动力;3)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开始,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方面: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生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世界格局方面: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都有负面影响。

如环境问题、交通拥堵问题。

★【问题归纳】★1、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1)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社会的进步)(2)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8、【两次工业革命启示与思考】1、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也改变我们人类的生活;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负面影响。

2、如何应对科技革命①我国应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②我们还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趋利避害,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③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艰苦奋斗,立志报国,为实现民族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消极
1、并没有根除资本主义社会原有的弊端,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仍旧悬殊。
2、在国际上,资本主义列强对弱小国家的侵略、瓜分与掠夺日甚一日。
结论和启示
科技重要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代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
国家: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要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个人: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高科技知识,努力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更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加强国际合作,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
共同点
1、都创造了巨大地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2、极大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促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核心成就
蒸汽机
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代表人物
瓦特
爱迪生
科学理论
牛顿力学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交通工具
轮船、火车、
电车、汽车、飞机
新能源

电力、石油
特点
1首先发生在英国,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以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为完成标志。
2,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⑵中国人民进行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影响
进步性:
1、社会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的物质基础。
2、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3、现代大工厂制度建立起来,人类迅速完成了手工工场向大工厂的过渡。

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特点

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特点

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特点?两次工业革命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它们的主要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1.蒸汽动力的应用: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特点。

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并催生了工业革命的开始。

2.纺织业和机械制造: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纺织业为主导,纺纱机、织布机等机械设备的发明和使用取代了手工制造,大大增加了产量。

此外,机械制造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3.工厂制和劳动力的转移:工厂制的兴起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

生产从家庭转移到大规模的工厂中,劳动力从农村迁往城市,形成了新的劳动力组织和社会结构。

4.市场经济的兴起: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如工业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流通、商业银行体系的建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电力和化学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化学工业的革新为主要特征。

电力的应用和电气设备的创新推动了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化学工业的出现创造了新的材料和化学制品的生产。

2.钢铁和重工业的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见证了钢铁和重工业的快速发展,例如发动机、机床等。

这推动了交通运输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并对城市化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3.科学与技术的突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如热力学、化学、电气工程和通信技术等。

这些科学和技术的发现和应用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进一步推动。

4.全球性和帝国主义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帝国主义的兴起和全球经济的联系加强,欧洲列强争夺殖民地和资源,并将工业产品输出到全球市场。

总的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强调机械制造和工厂制的发展,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以电力、化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特征,并具有更加全球性和帝国主义的影响。

这两次工业革命共同推动了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1)相同点: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2)不同点在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规模上、深度上和影响上都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要大得多。

A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许多技术的发明来源于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工匠。

如珍妮机的发明者是个织工,水力纺纱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钟表匠,发明蒸汽机的瓦特,也是个机工。

因此,这个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所有发明发现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b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几个先进的大国同时起步、相互促进下进行。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的生产方法主要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全面开花取代了一枝独秀的局面,其中德国、美国贡献尤多。

而且,其规模更加广泛,某一国的重大发明,很快就被别国所吸收,相互推动,发展迅速。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时间上的交叉,如德国、日本就属于这种状况。

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既可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经济发展的速度就比较快。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第一次第二次起止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开始部门从棉纺织业开始从重工业变革开始标志蒸汽机的使用电力的应用社会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工业化社会建立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各行业垄断组织形成经济思想自由主义盛行凯恩斯主义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革命
工人、技工劳动经验总结发明工具
以科技为基础
源于英国,各国多引进英国设备
各国都发明创造,美、德居多
以轻工业为主,棉纺织业等
以重工业为主,电力、交通、通讯等领域
世界格局发生变化: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2、东方从属于西方
世界格局: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1、资本主义国家与亚非拉地区差距拉大
2、资本主义国家地量对比发生变化
三、两次工业革命有何区别和联系
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些国家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二、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生产力迅猛发展
生产关系1、资本主义大工厂制代替手工工场
2、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
生产关系:垄断组织形成,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帝国主义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一、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首先开始于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同时在发生在几个国家(美、德),发展迅速
开始于轻工业(棉纺),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紧密结合
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两次工业革命之比较

两次工业革命之比较
1.生产力:促进生产力更大飞跃,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关系:产生垄断资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对世界市场: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对中国: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启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两次工业革命Biblioteka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含义
时间
中心
一枝独秀:
百花齐放:
原因和条件
政治前提:
资金:
劳动力:
技术:
市场:
政治前提:
资金:
劳动力:
科技:
市场:
开始标志
主要成果
标志性成就
影响
1.生产力:
2.生产关系:
3.对英国:
4.对世界市场: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5.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工业产生。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又称为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下面由店铺整理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的详细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一、相同点:1、(从背景来看)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2、(从过程来看)它们都在动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3、(从结果来看)它们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起促进作用。

二、不同点:1、(从背景来看)发生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

2、(从概况来看)(1)开始部门:从棉纺织业(轻工业)开始/从重工业变革开始(2)开始地区:英国/几乎同时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3)发明者:主要是工匠/主要是科学家(4)重大发明成就:蒸汽机的使用/电力的应用3、(从结果、影响来看)(1)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工业化社会建立。

(2)对生产组织的影响: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各行业垄断组织形成(3)对经济思想的影响:自由主义盛行/凯恩斯主义形成(4)对生产力的影响:蒸汽时代/电气时代(5)对社会关系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a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b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a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b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6)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并向纵深发展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18世纪时英国的一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对工场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

在这种趋势下,工业革命就首先在英国发展起来了。

⑴主要原因/政治前提: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日益加强;⑵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产生并聚集了大量劳动力,同时也扩大了英国国内市场;⑶多年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为英国积累了原始资本,提供了广阔的原料地和海外市场;⑷工场手工劳动时积累的经验和生产技术的进步;(这是后来的法国,德国等国都无法相比的)⑸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工厂手工生产已无法满足需求。

两次工业革命的区别

两次工业革命的区别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简单的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力革命。

第四,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大多数是大企业,这些大企业往往有一些高级专业人才管理,开始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2)不同点在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规模上、深度上和影响上都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要大得多。

A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许多技术的发明来源于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工匠。

如珍妮机的发明者是个织工,水力纺纱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钟表匠,发明蒸汽机的瓦特,也是个机工。

因此,这个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所有发明发现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b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几个先进的大国同时起步、相互促进下进行。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的生产方法主要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全面开花取代了一枝独秀的局面,其中德国、美国贡献尤多。

而且,其规模更加广泛,某一国的重大发明,很快就被别国所吸收,相互推动,发展迅速。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时间上的交叉,如德国、日本就属于这种状况。

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既可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经济发展的速度就比较快。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第一次第二次
起止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开始部门从棉纺织业开始从重工业变革开始
标志蒸汽机的使用电力的应用
社会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工业化社会建立
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各行业垄断组织形成经济思想自由主义盛行凯恩斯主义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