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读书心得体会
《岁月如歌》读后感
《岁月如歌》读后感《岁月如歌》读后感《岁月如歌》读后感1读罢于漪老师撰写的《岁月如歌》一书,让我更走近了于老师。
她象大海,象高山,折服了多少人?但你看本书的扉页上写到: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这不禁让人感到于老师博大精深,又虚怀若谷,体现一代宗师风范。
那么,照她的话讲,在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在学做哪一类教师呢?读完本书后掩卷长思,我觉得:做一个教人求真的老师,应该是于漪老师一生的追求。
做真学问。
于漪老师文中说,备课,必须一丝不苟,把教材吃透。
她说,我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要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力求自己真懂。
“真懂”这两个字是苦出来的,于老师身染“胃溃疡、肝炎、腹部大手术、脑缺氧、血尿等疾病”,仍然“挑灯夜战,病榻苦读”,“两三年,把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该具备的文史哲,该了解的中外名家名著都摸了一遍”,真可谓历尽艰难,方“胸中有书”。
书中《门在哪儿》一节中提到鲁迅的小说《药》中有个一句子:除了夜游的东西,一切都睡着。
一个“着”字有四个读音,在这儿应读什么呢?读zháo的话,后面还有一个“了”,才顺妥。
于漪老师想到,做老师不能蒙学生,碰到吃不准的地方不能绕道过去、含糊过去。
后来,于漪老师从鲁迅作品的英译本中查到:all was asleep而不是sleep,才吃准了是念zháo。
类似的刨根问底、独立思考的情况,还有很多,于漪老师备课时常常要到晚上十一二点,做真学问是她一生所追求的,这种求真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真情待人。
于漪老师说,情感上的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只要有一点杂质,总会不知不觉地流露。
书中《拷问感情与责任》一节讲到,有一个学生,不是一般的调皮捣蛋,而是身上沾染了很多坏习气,会小偷小摸,转到于漪老师班上后,改正了很多。
有一次,那位学生与家长发生争吵,逃夜出走了。
于漪老师四处寻找,总算找到了那位学生,准备带他回于老师自己的家里。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体会3篇.docx
篇一:岁月如歌读书心得最近,非常有幸拜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书,感触颇多。
然而,最使我心弦为之震撼的是于老师讲的“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每每合上书,“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句话总是牵动着我的神经,我咀嚼着它的酸辣,品味着它的香甜,感受着它的无穷韵味。
这句话最好的说明了于漪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强烈的责任感和执着的追求。
这也是我们这些刚刚步入讲台的年轻教师所要理解、领悟、行动的!于漪老师认为:在自己的教育历程中,留下的痕迹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有伤痕有快乐,有失落有收获,但更多的是教育征程中自己的不足与遗憾,每想到此,总对学生心怀愧疚。
自问当时确实尽了力也尽了心,可悲在就那么点认识水平,那么点业务实力,那么点文化底蕴,用不出力气。
教育事业真正就是遗憾的事业,教师责任大如天,追求永无止境。
所以教师的追求和学习也应该是永无止境,不断的探索下去。
于漪老师一切为了民族,一切为了学生。
于漪老师对国家、对民族的爱,对教育事业的全身心投入深深地打动了我,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对于漪老师的敬佩。
“一辈子学做教师”,需要“五心”。
一是爱心。
教师要有爱心,没有爱的教育犹如行尸走肉,毫无生机。
二是信心。
一个非常有用的公式:信心+实干=成功,如果连做事的信心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教育。
三是专心。
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
四是恒心。
永远坚持做你的这项工作,只要坚持下去,最终会得到你所希望的成果。
第五是虚心。
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一个向别人学习的心态,不要自满,这样你就能够永远的保持与时俱进的势头,永远不会落后。
所以,一辈子做老师,要具备这五心,缺一不可。
“一辈子学做教师”蕴藏着于老师豁达的胸襟,谦逊的为人。
于漪老师任教数十年,她是“育人一代师表,教改一面旗帜”,是“中国特级教师群体的优秀代表,当代语文教育界具有鲜明学术个性和广泛影响的标志性人物之一”,竟然“一辈子学做教师”,“总对学生心怀愧疚”,这样的做人,确实令我们这些后辈学子既感到汗颜,也是一种教育和鞭策。
《岁月如歌》读后感(精选12篇)
《岁月如歌》读后感(精选12篇)《岁月如歌》读后感(精选12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岁月如歌》读后感(精选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岁月如歌》读后感1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自二十多年以前至今,我无数次听人提起过。
但认识与感受甚少甚浅,只知于漪老师做了一辈子中学语文教师,成就卓绝,影响广泛,如此而已。
近几日,闲来无事,遂读了于漪老师自传性质的散文集《岁月如歌》一书后,我的内心被震撼了,于漪老师的精神和真诚深深地感动了我。
我很赞同徐匡迪说过的一句话:“教育是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我想,用“求真”“奉献”“创新”这三个词语来评价于漪老师是再合适不过了,这也应该成为所有教育人的自觉追求。
一、求真,即做真人、做真学问、下真功夫师者,人之模范,民之榜样也。
做教师应该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不断提升自身的精气神。
一如于漪老师那样,是后来的已然功成名就,都始终坚守职业理想,虚心倾听,一身正气,表里如一,实事求是,敢于担当,不追风,不媚俗,淡泊名利。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语文教师更是承担着为学生明天做人、学习打底子的重任,因此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而教给其真正有用的东西,即综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想素质、文化修养等。
于漪老师“板凳宁坐三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积极探索,不断丰富自己,学之不足,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历史、哲学等无一不学,取其精华,博采众长。
有句俗语:“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功夫。
”于漪老师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的爱,给了学生慈母般的温暖,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思想上循循善诱的帮助,课堂上和蔼可亲的引导。
“教人须教心,教心必知心”。
正因如此,于漪老师才赢得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称赞,更赢得了广大学生的爱戴。
《岁月如歌》读后感
《岁月如歌》读后感《岁月如歌》读后感《岁月如歌》读后感篇1《岁月如歌》写于老师“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
于老师的悲欢和酸甜,成败与得失,教我们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谱写了与漪老师无私奉献的颂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扬飞越的欢歌。
“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
书中一篇篇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读了获益匪浅,感受颇多:感受一、于漪老师所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泛起涟漪,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
”我曾经听过于老师的录象课,于老师她富有诗意的语言就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兴奋源,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思维的效率。
她说:“我们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只有一条路——备课越充分、越扎实越好!于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之巧妙,让我钦佩不已。
感受二、于老师她倡导的在教学中与学生*等对话,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相互回应,相互创生,是心智的“相长”,是情感的“共鸣”——这正是我们每一做教师所追求的。
我想,任何精彩的语文课都不是完全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从心与心的缝隙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生长出来的若干细节组合而成的。
感受三、书中于老师文字洗练,富有诗意。
可以想象到在于老师的课堂上,与其说学生在学习语文,不如说是在享受语文,享受语文的种种情趣、韵味和意境。
古稀之年,于漪老师对钟情一生的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湾必然航运兴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满勃勃生气;如果是闭锁的,航道阻塞的,港湾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教学内容犹如港湾,执教者应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基本特点与功能,认真地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使港湾通向大海。
在于漪老师看来,语文学科是最开放的学科,它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之中,母语的学习与运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最新《岁月如歌》读书心得体会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利用工作之余,我认真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
该书写了于老师的悲欢和酸甜,成败与得失,教我们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
岁月谱写了与漪老师无私奉献的颂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扬飞越的欢歌。
“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书中一篇篇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读了获益非浅,感受颇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任务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培养他们具备建设四化的才干,追求真理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良好持久的习惯和先人后己的情操。
于漪老师认为,这种塑造学生灵魂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不仅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而且必须坚持“目中有学生”的唯人是教的原则。
“目中有学生”,看似容易,做则困难,教师在处理手中的书和台下的人——与学生的关系时常常错位,不是将人放在首位,而是将书放在第一。
于漪老师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时曾说:自己初作教师时,眼睛只盯着教科书,以为钻研了教材,写好了教案,把课文讲出点名堂来,就算完成了任务。
后来,她逐步认识到:教学、教学,“教”要在“学生”身上起作用,培育“人”才是教育、教学的大目标,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服从于这个大目标,为实现这个大目标服务。
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犹如导演一般。
导演的胸中时时有观众,目的在于引导观众进入剧情,调动自己的感情,展开联想和想像,从而受到熏陶感染。
体会一:于漪老师所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
”我曾经数次听过于老师的报告和与老师的录象课,于老师她富有诗意的语言就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兴奋源,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思维的效率。
她说:“我们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只有一条路——备课越充分、越扎实越好!于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之巧妙,让我钦佩不已。
《岁月如歌》读后感领悟心得
《岁月如歌》读后感领悟心得1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自二十多年以前至今,我无数次听人提起过。
但认识与感受甚少甚浅,只知于漪老师做了一辈子中学语文教师,成就卓绝,影响广泛,如此而已。
近几日,闲来无事,遂读了于漪老师自传性质的散文集《岁月如歌》一书后,我的内心被震撼了,于漪老师的精神和真诚深深地感动了我。
我很赞同徐匡迪说过的一句话:“教育是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我想,用“求真”“奉献”“创新”这三个词语来评价于漪老师是再合适不过了,这也应该成为所有教育人的自觉追求。
一、求真,即做真人、做真学问、下真功夫师者,人之模范,民之榜样也。
做教师应该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不断提升自身的精气神。
一如于漪老师那样,是后来的已然功成名就,都始终坚守职业理想,虚心倾听,一身正气,表里如一,实事求是,敢于担当,不追风,不媚俗,淡泊名利。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语文教师更是承担着为学生明天做人、学习打底子的重任,因此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而教给其真正有用的东西,即综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想素质、文化修养等。
于漪老师“板凳宁坐三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积极探索,不断丰富自己,学之不足,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历史、哲学等无一不学,取其精华,博采众长。
有句俗语:“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功夫。
”于漪老师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的爱,给了学生慈母般的温暖,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思想上循循善诱的帮助,课堂上和蔼可亲的引导。
“教人须教心,教心必知心”。
正因如此,于漪老师才赢得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称赞,更赢得了广大学生的爱戴。
二、奉献,即爱生如子、爱教如命、爱岗敬业奉献教育,是教师职业的最大魅力。
农民爱土地,工人爱机器,人民教师岂能不爱“小淘气”?奉献总是根植于爱,对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挚爱,对教研的酷爱。
于漪老师教书育人,简直着魔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奉献自己有限的生命,真是“生命不息,奉献不止”,获得了精神上的无限的欢乐,这就是我在《岁月如歌》一书中读出的于漪老师的人生哲学。
《岁月如歌》读后感(精选14篇)
《岁月如歌》读后感《岁月如歌》读后感(精选14篇)读完某一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岁月如歌》读后感(精选1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岁月如歌》读后感1拉开层层心幕,往事历历眼前:教海沉浮,岁月如歌,被白发欺人奈何,却道天凉好个秋!久久凝视于漪老师写在扉页上的这几句话,细细咂摸品味,“教海沉浮”是于老师对教学经历快乐与辛酸的回顾;“岁月如歌”是于老师对教学生涯的经久怀念;“被白发欺人奈何,却道天凉好个秋!”是于老师对教育矢志不移,毕生追求的信念!怀着虔诚、敬畏的心,捧读《岁月如歌》,边读边圈点勾画,边作读书笔记。
心若扁舟,沉浮于漪老师如歌的教学岁月,为自己窥见了于老师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智慧的一隅兴奋不已。
沉甸甸的思考与总结,写满心路历程的谆谆教诲,真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
读罢,在记录了一万四千字的读书笔记后,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收获。
教师责任大如天:一名教师对学生的人生会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能力、人格魅力足可以让学生怀念一生,追寻一生。
于漪老师从自己的生活、求学经历出发,回忆了自己的老师用“心”歌唱,唤醒自己的爱国心,让“一切为民族”镌刻心中,成为自己铸造师魂的基因。
老师眼中藏着的对文学的热爱,对教材的了然通透,朗诵的入情入境,教学思路的一清如水,广博、深邃、浩瀚无边的知识,口若悬河的才思敏捷,成了于老师心中永恒的怀念。
教师精湛的专业技能,炽热的教育情怀,让一个学生多少年后都刻骨铭心,并愿以之为高标,奉之为楷模,用一生去追寻,用一生去实践。
一名好教师足以影响一个学生做人做事的风格。
教师责任大如天,教师专业追求永无止境。
一辈子学做教师:要有怎样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追求,才能促使一个人一辈子学做教师?寻找语文教学大门。
于老师苦苦寻找语文教学的大门,常为此夙兴夜寐一灯明,寻寻觅觅。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3篇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3篇岁月如歌,轻扬曼妙的曲调间,与时间把盏,在这雪花纷飞的午后,偷得半日浮闲.下面是带来的岁月如歌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岁月如歌读书心得黄山谷曰: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教师三日不读书,内心便觉荒草丛生。
曾经和于漪老师说:坐在您身边,我感受到一股温暖和力量。
因为这种感觉,于老师的《岁月如歌》一直放在枕边,读过已经不下于三遍了,而每一次捧起都是一份感动,一份激奋,一份崇敬。
2007年第23届教师节到来之际,参加“于漪《岁月如歌》首发式暨从《岁月如歌》谈教师成长”论坛活动,拿回这本书是一口气读完的,内心充满崇敬,但觉得自己实在难以企及。
在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从于漪老师的典型案例看教师成长”这一课题中,与于老师有了更多的接触,拿起这本书,感受到于老师是用爱在抒写,用心在表达,句句是血,字字是情。
今天再静静地阅读这本书,更多的是理性思考:于老师成长的契机是什么,是什么力量推动她达到如此的高度,于是感受到的是教师的责任,正如于老师上完《海燕》一课回家之后,她的爱人说的一句话:“你哪里是上课,你是用生命在歌唱。
”是的,这是一曲生命之歌!在歌声里我们感受的是精神!是力量!是人格!是境界!如果进一步思考,于老师生命的源泉在哪里?那应该是历经劫难时幼小心灵的觉醒和震动;是父亲“学点本领,做个好人”的临终嘱托;是求知路上的教育前辈给予的“一个大的宇宙”;是镇江中学的校训“一切为民族”为她树立的做人标杆,赋予她铸造师魂的基因。
有人说,于教师应该用生命来教,用生命来表达。
是的,阅读《岁月如歌》,我们感到于老师是用责任在唱歌,她深深地认识到今天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语文教学不仅要教文更要育人;是用行动在唱歌,她三次备课,两次反思,几乎每堂课都有人听,有近2000节公开课的教学实践;是用爱心在唱歌,于老师把逃学两年的学生带到家中,与他一起上学一起玩耍,用爱感染教育孩子,树立孩子的信心;更是用生命在唱歌,在儿子患败血症期间,当时于老师思想斗争很厉害,儿子这边舍不得,要照顾,学生那边是关键时刻,耽搁不起,最终她还是咬咬牙去学校上课。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4篇)岁月如歌读书篇1最近,非常有幸拜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书,感触颇多。
然而,最使我心弦为之震撼的是于老师讲的“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每每合上书,“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句话总是牵动着我的神经,我咀嚼着它的酸辣,品味着它的香甜,感受着它的无穷韵味。
这句话最好的说明了于漪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强烈的责任感和执着的追求。
这也是我们这些刚刚步入讲台的年轻教师所要理解、领悟、行动的!于漪老师认为:在自己的教育历程中,留下的痕迹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有伤痕有快乐,有失落有收获,但更多的是教育征程中自己的不足与遗憾,每想到此,总对学生心怀愧疚。
自问当时确实尽了力也尽了心,可悲在就那么点认识水平,那么点业务实力,那么点文化底蕴,用不出力气。
教育事业真正就是遗憾的事业,教师责任大如天,追求永无止境。
所以教师的追求和学习也应该是永无止境,不断的探索下去。
于漪老师一切为了民族,一切为了学生。
于漪老师对国家、对民族的爱,对教育事业的全身心投入深深地打动了我,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对于漪老师的敬佩。
“一辈子学做教师”,需要“五心”。
一是爱心。
教师要有爱心,没有爱的教育犹如行尸走肉,毫无生机。
二是信心。
一个非常有用的公式:信心+实干=成功,如果连做事的信心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教育。
三是专心。
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
四是恒心。
永远坚持做你的这项工作,只要坚持下去,最终会得到你所希望的成果。
第五是虚心。
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一个向别人学习的心态,不要自满,这样你就能够永远的保持与时俱进的势头,永远不会落后。
所以,一辈子做老师,要具备这五心,缺一不可。
“一辈子学做教师”蕴藏着于老师豁达的胸襟,谦逊的为人。
于漪老师任教数十年,她是“育人一代师表,教改一面旗帜”,是“中国特级教师群体的优秀代表,当代语文教育界具有鲜明学术个性和广泛影响的标志性人物之一”,竟然“一辈子学做教师”,“总对学生心怀愧疚”,这样的做人,确实令我们这些后辈学子既感到汗颜,也是一种教育和鞭策。
2024年《岁月如歌》心得体会模版(3篇)
2024年《岁月如歌》心得体会模版从朋友处借到《岁月如歌》一书,我就爱不释手。
封面上辽阔无比的蓝天白云,象征着于老师的心胸与学识;于老师神采奕奕,仰望天空,双眸充盈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教育事业的追求。
书拿在手里是沉甸甸的,这不仅因为书中积淀着她作为一名语文教育专家的丰厚经验,汇集了四方人士对她为人为学的高度评价,更是因为它贮满了于老师对教育事业、对语文教学特别是对她的无数学生深深的爱。
因为朋友是个爱书如命的人,破例借给我一本书,我自然不敢拖太久,我很快就抓紧时间读完《岁月如歌》。
把书还给她后,我沉浸在于老师的教学世界中,回味于老师以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以火一般炽热的真情,叙述了她七十多年的艰辛与奋斗、伤痕与欢乐、追求与收获,给了我巨大的心灵震撼。
在我眼中,《岁月如歌》是一本大书,我从这本大书中读到了很多很多……我从这本大书中读到了于漪老师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拼命向前的精神。
她的一生,经历了种.种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但她都闯过来、挺过来了。
于老师少年时代,国难、家难接踵而至:日寇铁蹄长驱直入,家乡危在旦夕,父亲带领一家人外出逃难;____年夏,父亲又英年早逝,家里一下子就像天塌下来一般。
母亲对五个子女说:“要活,就要靠自己努力,自己吃苦。
”于老师从小就懂得了“只有奋斗,才能生存;只有奋斗,才能改变孤儿寡母的命运”。
奋斗成了于老师姐弟五人的生命线(后来,他们姐弟五人全部成了学者、教授)。
我从这本书大中又读到了于漪老师充盈胸怀的无私大爱—对教育事业无偿的奉献,对学生深切的关怀,对青年、对后学者无比的真诚。
于老师说:“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文~期间,接了一个乱班,她硬是用感情与责任把学生一个个找回来上课;有学生患肺结核病,家庭十分困难,她挤出钱(因为当时于老师家里经济也十分拮据)买特药雷米封,让他服用,控制了病情;有一次下乡劳动,学生小蔡半夜突发高烧,于老师不顾自己腹部刚动过手术,背着小蔡走十几里泥路送医院……这样动人的故事在于老师几十年的教学生涯吉有多少啊!于老师深情地说:“只有把爱播撒到学生的心中,他们心中才有你的位置。
《岁月如歌》的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岁月如歌》的范文〔通用7篇〕《岁月如歌》的范文〔通用7篇〕《岁月如歌》的1《岁月如歌》写于老师“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
于老师的悲欢和酸甜,成败与得失,教我们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习、深化考虑、勇于理论、诲人不倦,谱写了与漪老师无私奉献的颂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扬飞越的欢歌。
“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书中一篇篇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读了获益非浅,感受颇多:感受一、于漪老师所说:“老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泛起涟漪,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清楚的感情。
”我曾经听过于老师的录象课,于老师她富有诗意的语言就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兴奋,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进步了他们思维的效率。
她说:“我们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只有一条路——备课越充分、越扎实越好!于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之巧妙,让我钦佩不已。
感受二、于老师她倡导的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以情生情,以思引思,互相回应,互相创生,是心智的“相长”,是情感的“共鸣”——这正是我们每一做老师所追求的。
我想,任何精彩的语文课都不是完全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从心与心的缝隙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生长出来的假设干细节组合而成的。
感受三、书中于老师文字洗练,富有诗意。
可以想象到在于老师的课堂上,与其说学生在学习语文,不如说是在享受语文,享受语文的种种情趣、韵味和意境。
古稀之年,于漪老师对钟情一生的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湾必然航运兴隆,物如流,人如潮,充满勃勃生气;假如是闭锁的,航道阻塞的,港湾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教学内容犹如港湾,执教者应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根本特点与功能,认真地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使港湾通向大海。
在于漪老师看来,语文学科是最开放的学科,它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严密相连;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之中,母语的学习与运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热】《岁月如歌》读后感11篇
【热】《岁月如歌》读后感11篇《岁月如歌》读后感篇1读完于漪的《岁月如歌》,我最大的感触是学无止境,教育应当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而教师的成长首先需要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
书中,于漪老师的一些观点让我有切身的体会。
她说:“我总觉得别人分析教材写的资料,是别人潜心研究所得,对我来说,总隔了一层,只有经过自己独立钻研,所得体会才是真切的。
犹如不知名的小花,虽不名贵,但植根于土壤,有活泼的生命力。
拿自己的真切体会指导学生学习,就不会沉迷于空洞的概念、大话、套话,学生就能真正受益。
”于漪老师主张备课必须一丝不苟,把教材吃透,要独立思考,对于语文的每一篇文章,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解读,都要亲力亲为,毫不含糊。
此外,于漪老师在《岁月如歌》的“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一章中还提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目的任务一定要非常明确,只有把文道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进行教学,缘文释道,因道解文,才能使学生在弄懂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受到启发与感染。
”《岁月如歌》读后感篇2有人喜欢傲然挺立的梅花,有人喜欢亭亭玉立的荷花,有人喜欢婀娜多姿的柳条,而我却钟爱这生命力顽强的仙人掌。
仙人掌没有让人一见钟情的美艳,也没有任何窈窕多姿的身躯。
它身穿黑色一件绿色的披风,昂首挺胸地站在"舞台"上,不在乎任何人的看法。
它浑身长满刺,远远望去,像一个刺球,如果有人攻击它,它会让你尝尝泪水的滋味。
仙人掌的生命力非常顽强。
它不像养在温室里的花朵,也不像刚出生的婴儿需要待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
不论刮风下雨还是暴晒,它依然挺立,没有一丝颓废的样子。
在炎热的夏天,其它盆栽都已耷拉着脑袋,而仙人掌却像一位勇士一样抬头挺胸,眺望着悠闲的白云;在寒风刺骨的冬天,其它盆栽都已被捧到室内,而仙人掌却顶着风霜,不惧寒冷的天气。
仙人掌大多生长在干旱的环境,它可以不吃不喝进入休眠的状态,把体内对养料与水分的消耗降到最低程度。
仙人掌不怕风吹雨打,不管遇到风雨沙还是雨雪,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依然挺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1从事教学工作也多年了,自认为还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读教材的,但总感觉少了一块。
备课时着重研究每一课内容,但对整个初中教学体系却没有认真思考,这样不可避免会出现“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局面,而于漪老师认为,对语文教学必须有整体的柜架结构,要考虑中学阶段的“序”,初中达到怎样的目的要求,高中达到怎样的目的要求,一定的年龄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含糊不得,这样思考问题的立主点高了,才能高瞻远瞩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
读到这里我豁然开朗,原来过去我是缺乏对一门学科的整体把握,政治课作为一门显性的德育课程,其教学目标在于通过生命教育和民族精神的熏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拥有健康人格,培养其高尚的情操,根据这个总的教学目标,每一阶段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形成一个序列,循序渐进。
例如,六年级侧重于在家庭和学校生活学会如何与师生、亲人相处,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七年级学会尊重生命,正确认识自己;八年级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九年级则通过国情、责任心和成才落实民族精神的教育。
这些阶段目的要求,通过每年每学期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来实现。
其次,胸中有书不仅仅是钻研教材,更需要读些理论,读些文史哲理经典,作为教师要有拼命汲取的素质和本质,犹如树木,把根须伸展到泥土中,吸取氮磷钾直至微量元素,只有自己知识富有,言传身教,才能不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当读到于漪老师谈到诗中用词描绘色彩的多种方法时,从古诗的例举到现代钱钟书的评论,正是这种深远的文化底蕴才使于漪老师深深地粘住了学生,这也是我有时上课觉得有些知识觉得不能说透的原因所在,平时缺乏深厚积累,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读到这里,也真正体会到了导师王老师冒着酷暑多次到书城为我们选购好书的良苦用心了。
《岁月如歌》的扉页上写着“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与其说这是于老师对自己教育生涯的注解,不如说这是对我们教学后辈的激励。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岁月如歌》读后感1于漪老师以常人难以想像的毅力,迈入语文教学的殿堂,成为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
但她并不满足,在教学语言的能力上又下起了功夫。
她提高认识,使教学语言有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有文化的含量,教课时让学生置身语言美的环境中。
不仅如此,还要力求课堂语言清楚明白、通俗易懂,说话节奏和谐,抑扬顿挫,创造课堂气氛,牵动学生思绪,叩击学生心弦。
更值得敬重的是她在实际行动上所下的苦功夫。
从苏联作家托尔斯泰的名言中,于漪老师获得了深刻的启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锤炼教学语言,研究语言艺术,使自己用语言所弹奏出来的交响乐,能在知音者——学生的头脑里回响激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些启示难道不是我们教师的警示语吗?我们平时在教学中,较为注意教学过程的设计,完成教学的任务。
而在教学语言常是不经锤炼的,而良好的知识素养和语言技巧又是一个好老师所必去具备的。
于漪老师在规范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质量上,追求着完美。
她用“以死求活”的方法,用教规范的书面语言改造口头语言。
她写下上课的每一句话,自己修改,背下来,再口语化。
每天都要将上课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
每堂课心中都很踏实,丝毫无漂浮感。
一步一个脚印,打造自己的语言工程。
我自己在教学中的这方面也时常有窘迫感,真是有些汗颜呀!行动是最好的证明。
于漪老师最感人的是她对事业的真诚。
因为,唯有真诚,才能通身洁白、光明。
我们应该学习于漪老师的为人之道。
于漪老师用蜡烛比拟自己,不过,她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
她说,一支蜡烛,通体透亮,既照亮别人,也实现了自身的人生理想。
我们每一位教师也应首先树立崇高的信念。
这样才能够抵抗诱惑,安贫乐道,在三尺讲台上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光和热。
教育之道,即教育思想。
于漪老师用四个字做了概括,即“教文育人”通过“教文”达到“育人”这一根本目的。
我的理解是不能为了上课而讲读课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岁月如歌》读书心得范文《岁月如歌》读书心得1大概是进了大学之后,就很少静下心来看书了。
即使是看书,也是在考试中里的速记与强击,也非静心读书。
这次参加培训,我又开始开始看书,但是很难一看到底,总是看看听听,好久才看完一本。
这次看的是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书,一本影响到我的书,一本让我思考的书。
一、奋力前进书中,于漪老师提到她被安排教高二的语文,而语文并非她大学所学,虽然感叹“隔行如隔山”,但是还是服从安排,开始了语文的教学。
书中提到,为了备一堂课,常常是一备10小时,20小时。
看到这里,我顿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我在备课时,一般花个几小时,从未有10小时20小时那么久。
我并不是说于漪老师因为专业不是语文,所以需要花那么久的时间与精力。
而我因为大学专业就是英语师范,因为对口,所以可以不用花那么久的时间与精力。
我想说,不只是老一辈的前辈那么努力,就是与我年龄相仿的同辈中肯定也有一样付出相当的精力与时间思考与备课的人。
我与2013届的学生一起毕业,虽然开始我们是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如果我不努力的话,我会被拉开,被拉开很远很远的距离。
二、不是乱弹琴“我这个教师不和学生的心弦对上音调,那就是乱弹琴。
”书中,于漪老师提到,“教学”中教固然重要,但是学更重要,教育是为了学生服务的。
所以,了解自己的学生真的很重要,这又让我开始思考。
之前,我很少从这个角度考虑自己的教学。
常常,面对学生对知识的不掌握,我会看做是听课效率低、或者课后的努力不够。
而我自己,我觉得自己花了好几个小时准备了,以为自己是备好课了。
殊不知,这是远远不够的。
我所了解的只是教材上的、只是书本上的。
我如果不了解我的学生,那么我在课上说的话,是很难在他们心里引起共鸣的。
这次看完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我意识到了自己付出的时间与精力是远远不够的,也让我明白了今后我应该怎么做。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2利用工作之余,我认真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岁月如歌》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篇1利用工作之余,我认真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
该书写了于老师的悲欢和酸甜,成败与得失,教我们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
岁月谱写了与漪老师无私奉献的颂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扬飞越的欢歌。
“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书中一篇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读了获益非浅,感受颇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任务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培养他们具备建设四化的才干,追求真理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良好持久的习惯和先人后己的情操。
于漪老师认为,这种塑造学生灵魂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不仅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而且必须坚持“目中有学生”的唯人是教的原则。
“目中有学生”,看似容易,做则困难,教师在处理手中的书和台下的人——与学生的关系时常常错位,不是将人放在首位,而是将书放在第一。
于漪老师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时曾说:自己初作教师时,眼睛只盯着教科书,以为钻研了教材,写好了教案,把课文讲出点名堂来,就算完成了任务。
后来,她逐步认识到:教学、教学,“教”要在“学生”身上起作用,培育“人”才是教育、教学的大目标,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服从于这个大目标,为实现这个大目标服务。
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犹如导演一般。
导演的胸中时时有观众,目的在于引导观众进入剧情,调动自己的感情,展开联想和想像,从而受到熏陶感染。
体会一:于漪老师所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
”我曾经数次听过于老师的报告和与老师的录象课,于老师她富有诗意的语言就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兴奋源,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思维的效率。
她说:“我们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只有一条路——备课越充分、越扎实越好!于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之巧妙,让我钦佩不已。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大全_读书心得体会_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大全岁月如歌,岁月曾经留下的是悲歌,然而悲歌中催生了壮歌,升腾的是于漪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贞,成就的是她对语文教学不懈追求的情怀,唱出的是激扬飞越的欢歌。
下面是带来的岁月如歌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岁月如歌读书心得在网上浏览,看到《岁月如歌》便毫不犹豫地买下了。
吸引我的是于漪老师。
知道于漪老师的名字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因为上的是师范,学校会给我们播放优秀老师的课堂录像。
于漪老师的抒情的声音和温柔的笑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我的内心里对她的了解也仅限于这个美好温柔的教师形象和特级教师的称号。
我想,那个时候,包括走上工作岗位很多年以来我都是不能真正了解她的。
静静地读完《岁月如歌》。
如果说于漪老师的岁月是一首歌的话,这首歌对于我来说是首老歌(日寇、新中国成立、大炼钢铁、文革、上山下乡——这些名词我是在历史书里知道的),但是歌声依旧浑厚美好且动人,因为我听到的是一个为教育而生的人的生命之歌。
作为一个晚辈,我怯于用词语去简单概括于漪老师给我带来的深刻感召力。
我只想说,读了《岁月如歌》,对比出了我的渺小。
如果是我,在病魔的淫威之下,体会到身体在病魔前的懦弱之后,我会不会一如既往地坚持理想?会不会有了足够的理由做一点退让和妥协,让身体的生存状态更安适轻松一点?如果是我,在文革中遭遇了不公平待遇之后,在自己深爱的学生怒斥自己让自己交代怎样“腐蚀学生”的“罪行”甚至侮辱逼杀之后,还有没有坚持下去的勇气?能不能毫无顾忌毫无防备地继续坚持去说真话做实事?如果是我,在自己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之后在自己已经赢得了公众的赞誉之后,能不能毫无傲慢之心骄躁之气,继续静心地思考自己的不足思考着当前语文教育的困境以期寻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如果是我,如果是我……假设越多,我越渺小。
我很幸运地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虽然说,这个时代有新的矛盾冲突有新的社会问题,教育同样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困境,但毕竟,社会的大环境是安定祥和的,教育的环境还是非常自由活泼的,再加上信息交流的便捷和渠道的丰富,这样的条件为一个教育者提供了足够好的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体会
利用工作之余,我认真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
该书写了于老师的悲欢和酸甜,成败与得失,教我们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
岁月谱写了与漪老师无私奉献的颂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扬飞越的欢歌。
“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书中一篇篇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读了获益非浅,感受颇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任务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培养他们具备建设四化的才干,追求真理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良好持久的习惯和先人后己的情操。
于漪老师认为,这种塑造
学生灵魂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不仅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而且必须坚持“目中有学生”的唯人是教的原则。
“目中有学生”,看似容易,做则困难,教师在处理手中的书和台下的人——与学生的关系时常常错位,不是将人放在首位,而是将书放在第一。
于漪老师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时曾说:自己初作教师时,眼睛只盯着教科书,以为钻研了教材,写好了教案,把课文讲出点名堂来,就算完成了任务。
后来,她逐步认识到:教学、教学,“教”要在“学生”身上起作用,培育“人”才是教育、教学的大目标,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服从于这个大目标,为实现这个大目标服务。
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犹如导演一般。
导演的胸中时时有观众,目的在于引导观众进入剧情,调动自己的感情,展开联想和想像,从而受到熏陶感染。
体会一:于漪老师所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
们爱憎分明的感情。
”我曾经数次听过于老师的报告和与老师的录象课,于老师她富有诗意的语言就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兴奋源,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思维的效率。
她说:“我们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只有一条路——备课越充分、越扎实越好!于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之巧妙,让我钦佩不已。
体会二:于老师她倡导的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相互回应,相互创生,是心智的“相长”,是情感的“共鸣”——这正是我们每一做教师所个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