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精品

合集下载

文言文常见代词示例

文言文常见代词示例

文言文常见代词示例
文言文常见代词示例
一、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二、疑问代词
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三、指示代词
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文言文人称代词归纳

文言文人称代词归纳

文言文人称代词归纳第一人称代词1.吾1.原文例句: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学而》)2.注释:“吾” 在句中作主语,意思是“我”。

“吾日三省吾身” 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3.译文: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2.我1.原文例句:我非生而知之者。

(《论语・述而》)2.注释:“我” 作主语,意为“我”,表示自己。

“我非生而知之者” 意思是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

3.译文: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

3.余1.原文例句:余幼时即嗜学。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注释:“余” 作主语,是“我” 的意思。

“余幼时即嗜学”是说我小时候就非常爱好学习。

3.译文:我小时候就特别爱好学习。

4.予1.原文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2.注释:“予” 作主语,为“我” 的意思。

这句话是说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3.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第二人称代词5.汝1.原文例句:汝亦知射乎?(欧阳修《卖油翁》)2.注释:“汝” 作主语,是“你” 的意思,用于称呼对方。

这句话是说你也懂得射箭吗?3.译文:你也知道射箭吗?6.尔1.原文例句:尔安敢轻吾射!(欧阳修《卖油翁》)2.注释:“尔” 作主语,意思是“你”,带有质问的语气。

这句话是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箭技术!3.译文: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箭本领!7.若1.原文例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司马迁《陈涉世家》)2.注释:“若” 作主语,为“你” 的意思。

这句话是说你是被雇佣耕地的,哪来的富贵呢?3.译文:你是给人家当雇工的,哪里会富贵呢?8.乃1.原文例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2.注释:“乃” 作定语,意思是“你的”。

“乃翁” 即你的父亲。

这句话是说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收复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

3.译文:在家里祭祀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

第三人称代词9.之1.原文例句: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2.注释:“之” 作宾语,指代“其子”,是“他(孩子)” 的意思。

文言文代词及翻译

文言文代词及翻译

一、人称代词1. 我、吾:表示说话人自己。

例:吾闻孔丘善礼,故往见之。

(《论语·述而》)翻译:我听说孔子懂得礼仪,所以去拜访他。

2. 你、尔、汝:表示对话中的对方。

例:尔何不归?(《诗经·国风·周南·关雎》)翻译:你为什么不回去?3. 他、彼:表示第三人称。

例:彼竭我盈,故克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翻译:他们兵力枯竭,我们兵力充足,所以打败了他们。

4. 吾、我:古代汉语中,吾与我在古代可以互换使用。

例:吾闻之,有善为师者,五日可成。

(《庄子·逍遥游》)翻译:我听说,有善于当师傅的人,五天就能成功。

二、指示代词1. 此、兹:表示近处。

例:此五霸者,天下之雄也。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翻译:这五位霸主,是天下的雄豪。

2. 那里、彼处:表示远处。

例:彼处有奇花异草,吾欲往观之。

(《庄子·逍遥游》)翻译:那里有奇花异草,我想去观赏。

3. 那个、彼:表示特指。

例:彼童子之才,何足以论!(《史记·孔子世家》)翻译:那个小孩的才华,怎么足以评论!4. 此、斯:表示近处。

例:此吾所以异于彼也。

(《庄子·逍遥游》)翻译:这就是我和他们不同的地方。

三、疑问代词1. 何: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

例:何谓仁义?(《孟子·梁惠王上》)翻译:什么是仁义?2. 哪里、何处: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

例:吾问曰:“何处得此奇遇?”(《庄子·逍遥游》)翻译:我问:“在哪里得到这个奇遇?”3. 哪个、何:表示特指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个”。

例:何者为之?(《庄子·逍遥游》)翻译:哪个是它?四、物主代词1. 我的、吾之:表示所属关系。

例:吾之马,何能胜彼?(《庄子·逍遥游》)翻译:我的马,怎么能胜过它?2. 你的、尔之:表示所属关系。

例:尔之马,何能胜吾?(《庄子·逍遥游》)翻译:你的马,怎么能胜过我?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文言文中常见的代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常用文言代词

常用文言代词

常用文言代词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语言精炼、表达深刻,给人一种独特而庄重的感觉。

在文言文中,代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替代名词并引导整个篇章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文言代词以及其用法。

一、人称代词1. 吾:我吾欲言之者,乃众生也。

2. 余:我余所欲为者,则以仁义为基础。

3. 兄弟:我们兄弟同舟共济,方可克服困难。

4. 邦家:我们邦家之恩,念念不忘。

二、指示代词1. 是:这个是乃吾师之言也。

2. 此:这个此言甚是,可参详思虑。

3. 彼:那个彼乃圣贤之行也。

三、疑问代词1. 何人:谁何人敢当此重任?2. 何事:什么事何事如此重要,值得我们付出所有努力?3. 何故:为什么何故不思进取,却束手待毙?四、指代代词1. 其:他/它/她其人才高八斗,不可小视。

2. 其中:其中其技艺之高超,举世瞩目。

3. 若:如果若有变故,务必密切注意。

五、反身代词1. 己: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吾体:我的身体吾体尚且不适,焉能效力他人?六、指向代词1. 是故:因此是故,我们必须努力向前。

2. 非此:不是这个非此即彼,二者必居其一。

3. 云云:等等夫妻之间要互相尊重、宽容、理解,云云。

七、连接代词1. 而:而且学习不仅要刻苦,而且要坚持不懈。

2. 又:再加上山高水长,又有何妨?3. 乃:于是事情发展至此,乃不可逆转。

八、相对代词1. 非之:不是吾之过失均应自省,非之他人。

2. 之: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九、数量代词1. 众:许多众人皆醒,方能无往而不胜。

2. 无几:几乎没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无几。

十、疑问代词1. 客曰:请问客曰:“贵姓大名可否告诉在下?”2. 居乎:在哪里我前日曾见一人,不知其居乎何处。

以上是常用文言代词的介绍,这些代词在文言文中广泛使用,熟悉它们的用法有助于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文章。

希望读者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代词,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

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代词详解(中考必备)

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代词详解(中考必备)

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代词详解(中考必备)以下是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180个实词代词的详解。

这些词汇在中考中非常重要,掌握它们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言文。

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

它们可以简化句子结构,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

以下是常见的文言文代词及其用法:1. 吾:表示自己,与“我”相同。

如:“吾爱吾师。

”2. 我:表示自己,与汉语中的“我”相同。

如:“我有一只猫。

”3. 予:表示自己或被动动作的承受者。

如:“予以奖励。

”4. 焉:表示地点。

如:“吾于学校焉。

”实词实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它们可以表示人、事物、动作等。

以下是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及其用法:1. 人:指人类。

如:“人生若梦。

”2. 事:指具体的事件或事情。

如:“事有蹉跎。

”3. 物:指物体或事物。

如:“物华天宝。

”4. 言:指言语或语言。

如:“言之有物。

”5. 天:指天空或自然界。

如:“天地之间。

”6. 地:指大地或土地。

如:“天地人间。

”7. 水:指水或水流。

如:“波澜壮阔。

”8. 火:指火焰或火的能量。

如:“熊熊烈火。

”9. 风:指风或风力。

如:“风和日丽。

”10. 木:指树木或木材。

如:“参天大树。

”11. 石:指石头或岩石。

如:“金石为开。

”12. 金:指金属或贵重的金器。

如:“金玉满堂。

”13. 玉:指玉石或美玉。

如:“玉树临风。

”14. 日:指太阳或时间。

如:“日月如梭。

”15. 月:指月亮或月份。

如:“明月当空。

”以上是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180个实词代词的详解。

希望能够帮助你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七年级语文全册古诗词及文言文汇集

七年级语文全册古诗词及文言文汇集

七年级语文全册古诗词及文言文汇集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一、七年级全册古诗词:1.【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唐代)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唐代)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秋词其一】(刘禹锡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夜雨寄共剪西窗烛,11.【十一月戍轮台。

夜阑12.【潼关】河流大野犹嫌13.【竹里馆来相照。

14.【春夜洛夜曲中闻折柳15.【逢入京逢无纸笔,16.【晚春】才思,惟解漫17.【登幽州悠悠,独怆然18.【望岳】割昏晓。

荡胸19.【登飞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0.【游山西村】(陆游宋代)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1.【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清代)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文言文中代词大全

文言文中代词大全

文言文中代词大全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文言文中常见的代词清单,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代词。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文言文代词:
1. 人称代词:
- 吾、予、余:表示第一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

- 卿、尔、汝: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

- 彼、其、之:表示第三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

2. 指示代词:
- 此、彼:表示近指和远指,分别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此”和“那/彼”。

- 是、非:表示对上文中提到的事物的指代,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个/这些”和“那个/那些”。

3. 疑问代词:
- 谁、何、安: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谁”、“什么”和“哪个/哪些”。

4. 关系代词:
- 所:引导关系从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 其: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的”。

5. 不定代词:
- 若、或、某、凡:表示泛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某个/某些”和“凡是”。

6. 反身代词:
- 己、自:表示动作的施事和受事是同一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自己”。

7. 指定代词:
- 某、夫、则:表示特定的人或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某个/某些”。

请注意:
- 以上代词仅为文言文中常见的代词,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存在更多的变体或特殊用法。

- 本文提供的翻译相对应,实际运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灵活处理。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到您,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辅助,请随时告知。

文言文常见代词

文言文常见代词

文言文常见代词在文言文的世界里,代词就像是语言大厦中的重要构件,它们在句子中承担着指代各种人、事、物的关键角色。

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文言文代词,对于读懂古人的文章、领略其思想内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聊聊“之”这个代词。

“之”的用法可谓多样。

它可以作动词,意思是“到……去”,比如“吾欲之南海”,这里的“之”就是“去”的意思。

更多时候,“之”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的时候,比如“学而时习之”,这里的“之”代指学过的知识;代物的话,像“肉食者谋之”,“之”指的是这件事;而在“渔人甚异之”中,“之”则代指渔人所见到的景象。

接着是“其”。

“其”作代词时,既可以代人,也能代物、代事。

代人的时候,有“择其善者而从之”,这里的“其”指的是他们;代物的话,“恐前后受其敌”,“其”代指狼;代事则如“以彰其咎”,“其”表示他们的。

“彼”也是常见的代词之一。

“彼”通常用来指对方、他方。

例如“彼竭我盈,故克之”,“彼”指的就是对方。

“吾”和“我”都表示“我”的意思,但在使用上略有差异。

“吾”常用于书面语,较为正式;“我”则更为口语化。

像“吾日三省吾身”用的是“吾”,而“我与城北徐公孰美”用的就是“我”。

“尔”和“汝”都是“你”的意思。

“尔”有时带有轻视的意味,比如“尔安敢轻吾射”;“汝”则较为常用和正式,像“汝亦知射乎”。

“此”和“是”常用来指代近处的事物或眼前的情况。

“此皆良实”中的“此”,“是可忍,孰不可忍”中的“是”,都是这样的用法。

“夫”作为代词,常用于起指示作用,可译为“那”。

比如“夫战,勇气也”。

“焉”有时也能作代词,常指代人、事、物。

例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代指这篇文章。

“何”可作疑问代词,表“什么”“为什么”“哪里”等。

像“何陋之有”的“何”就是“什么”的意思。

要真正熟练掌握这些文言文代词,不仅要理解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还需要多读多练。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言文经典作品,我们能更直观地感受这些代词的用法,从而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自如。

文言文常见字词总结

文言文常见字词总结

文言文常见字词总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语言,它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表达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对文言文中常见的字词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字词。

一、常见的人称代词1. 余:指我。

2. 予:指我,多用于诗词中。

3. 者:指他,多用于古代文章中。

4. 尔、汝:指你。

二、常见的动词1. 行:做,进行。

2. 居:住,居住。

3. 归:回家,归去。

4. 游:游玩。

5. 卧:睡觉。

6. 望:看,瞧。

7. 食:吃,进食。

三、常见的形容词1. 素:原来,一直。

2. 红颜:美女。

3. 幽深:深远。

4. 悠悠:长久、永远。

四、常见的名词1. 汝:你,多用于古代詩詞文章中。

2. 人间:人世间。

3. 朝阳:早晨的阳光。

4. 明月:明亮的月亮。

5. 山水:山和水的景色。

五、常见的副词1. 今:现在。

2. 往:朝,向。

3. 乃:就是。

4. 不已:终止不断。

六、常见的连词1. 而:表示递进或转折的关系。

2. 又:表示并列或递进的关系。

3. 若:如果。

七、常见的句式1. 莫......乎:用于反问句,表达劝告或禁止的意义。

2. 以......为......:表示拿某个事物作为某个标准。

八、常见的谚语或成语1. 人生如梦:比喻人生短暂。

2. 亡羊补牢:比喻事情出了问题后才想办法解决。

3.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形容拖延、不积极的态度。

以上就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字词总结。

文言文能够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常见的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也能够在写作或阅读中灵活运用。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文言文常用词

文言文常用词

文言文常用词文言文是古代汉字的书面语言,它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文言文的特点是使用了许多古汉语词汇,这些词汇有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献。

一、人称代词:1. 吾:我,表示第一人称单数。

2. 子:你,表示第二人称单数。

3. 其:他/她,表示第三人称单数。

4. 予:我,表示第一人称单数或代替第一人称复数。

5. 伊:他/她,表示第三人称单数。

二、时间词:1. 今:现在,表示当前或近期的时间。

2. 古:古代,表示过去的时间。

3. 昔:往昔,表示过去的时间。

4. 夕:晚上,表示傍晚至深夜的时间。

5. 曩:已往,表示过去的时间。

三、地点词:1. 此:这,表示近处的地点。

2. 彼:那,表示远处的地点。

3. 内:里面,表示在某个范围之内。

4. 外:外面,表示在某个范围之外。

5. 上:上方,表示高处或上层。

四、动作词:1. 行:走,表示移动或前往。

2. 来:来到,表示到达某地。

3. 往:去,表示离开某地。

4. 见:看见,表示目睹或遇见。

5. 问:询问,表示询问某事。

五、形容词:1. 美:美丽,表示外貌或事物美好的特征。

2. 善:好,表示品质或能力优秀的特征。

3. 恶:坏,表示品质或状态不好的特征。

4. 大:庞大,表示大小或程度大的特征。

5. 小:微小,表示大小或程度小的特征。

六、动词:1. 为:是,表示某个状态或身份。

2. 有:拥有,表示具有某种特性或所有权。

3. 具:具备,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特征。

4. 生:产生,表示事物的生成或出现。

5. 死:去世,表示生命的结束或消亡。

七、连词:1. 而:连接两个句子,表示并列关系或转折关系。

2. 若:如果,表示条件或假设。

3. 且:并且,表示并列关系或顺接关系。

4. 虽:尽管,表示转折或让步。

5. 亦:也,表示递进或补充。

八、感叹词:1. 哉:用于感叹或强调。

2. 噫:表示异味,用于表示惋惜或惊叹。

3. 呀:用于感叹或请求。

(完整版)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完整版)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我,余,予,吾,仆,妾,愚,臣,寡人,孤,己,自。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吾欲之南海,何如?3、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4、同予者何人?5、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6、臣不胜受恩感激。

7、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8、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9、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0、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11、君与仆有何亲?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人称:汝,尔,乃,若,而,子,君,卿,公,足下。

1、甚矣,汝之不惠。

2、尔安敢轻吾射?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5、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6、君与家君期日中。

先主曰:“君与俱来.”7、吾知所以距子矣.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10、然足下卜之鬼乎?11、愿诸君勿复言.12、卿太重,将非鬼也。

第三人称:之(他,他们);其(他的,它们的);彼,伊,焉.1、愿陛下亲之信之.2、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3、彼竭我盈,故克之。

4、为伊消得人憔悴.5、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岂其学不如彼邪?人称复数:古文中用“辈,等、属,侪(chái)、族、徒、曹”等放在人称代词后表示多数,可译成“们”,或在人称代词后加“一类”、“一班”、“这些"等词对译。

1、公等遇雨,皆以失期.失期,法皆斩.2、徒属皆曰:“敬受命。

”3、尔曹身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二、指示代词:(代人,代物,代事,……)近指代词:是,此,斯,之,然,兹,焉……(这个,这里,这样……)1、余之游于是乎始。

2、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今若断丝织也,则捐失成功。

4、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6、此皆幼时闲情也。

7、今臣使楚,不当从此们入.8、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9、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1、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高考必备:常见文言代词汇总

高考必备:常见文言代词汇总

高考必备:常见文言代词汇总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我,余,予,吾,仆,妾,愚,臣,寡人,孤,己,自,在下。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吾欲之南海,何如?3、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4、同予者何人?5、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6、臣不胜受恩感激。

7、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8、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9、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0、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11、君与仆有何亲?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人称:汝,尔,乃,若,而,子,君,卿,公,陛下,足下。

1、甚矣,汝之不惠。

2、尔安敢轻吾射?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5、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6、君与家君期日中。

先主曰:“君与俱来。

”7、吾知所以距子矣。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10、然足下卜之鬼乎?11、愿诸君勿复言。

12、卿太重,将非鬼也。

第三人称:之(他,他们);其(他的,它们的);彼,伊,焉。

1、愿陛下亲之信之。

2、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3、彼竭我盈,故克之。

4、为伊消得人憔悴。

5、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岂其学不如彼邪?人称复数:古文中用“辈,等、属,侪(chái)、族、徒、曹”等放在人称代词后表示多数,可译成“们”,或在人称代词后加“一类”、“一班”、“这些”等词对译。

1、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失期,法皆斩。

2、徒属皆曰:“敬受命。

”3、尔曹身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二、指示代词:(代人,代物,代事,……)近指代词:是,此,斯,之,然,兹,焉……(这个,这里,这样……)1、余之游于是乎始。

2、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

4、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6、此皆幼时闲情也。

7、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8、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9、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1、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文言文常见代词

文言文常见代词

文言文常见代词在文言文的世界里,代词就像是语言大厦中的一块块基石,虽然看似小巧,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们能够指代人、事、物,让语言表达更加简洁明了、灵活多样。

下面,咱们就来一起瞧瞧文言文里常见的那些代词。

首先要提到的是“之”。

“之”这个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那可是相当广泛。

它可以作动词,意思是“到……去”,比如“吾欲之南海”,就是说“我想要到南海去”。

更多的时候,“之”是作为代词使用。

作代词时,它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的时候,比如“愿陛下亲之信之”,这里的“之”就指的是前文提到的那些贤臣。

代物的话,像“策之不以其道”,“之”指的就是千里马。

代事的情况也不少见,“肉食者谋之”,这个“之”就是指打仗这件事。

接下来是“其”。

“其”用作代词也很常见,它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的时候,“余嘉其能行古道”,“其”指的就是那个人。

代物呢,“恐前后受其敌”,“其”指的是狼。

代事的例子有“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这里的“其”指的是愚公移山这件事。

再说说“彼”。

“彼”一般指的是对方、他、他们。

比如“彼竭我盈,故克之”,“彼”就是指对方的军队。

“尔”也是常见的代词,常用来指代第二人称,也就是“你”“你们”。

像“尔安敢轻吾射”,就是“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箭技术”,这里的“尔”就是“你”。

还有“吾”“我”“予”,这几个都是第一人称代词,都表示“我”的意思。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吾”,“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的“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予”,都是在说自己。

“汝”“若”“乃”则是常见的第二人称代词,意思是“你”“你们”。

“汝亦知射乎”中的“汝”,“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中的“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乃”,都是在跟对方说话时使用的。

“此”“是”“斯”这几个常常用来指代近指的事物,意思是“这”。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是亦不可以已乎”中的“是”,“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都是在指眼前的、近处的情况或事物。

古代文言词汇大全

古代文言词汇大全

古代文言词汇大全一、人称代词。

1. 吾(wú):第一人称代词,我。

可作主语、定语、宾语。

2. 我(wǒ):第一人称代词,我。

使用范围广,可作主语、宾语等。

3. 余(yú):第一人称代词,我。

4. 汝(rǔ):第二人称代词,你。

可作主语、宾语等。

5. 尔(ěr):第二人称代词,你。

可作主语、宾语等,还可作定语。

6. 之(zhī):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

一般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

1. 此(cǐ):这,这个。

可作主语、宾语、定语。

2. 是(shì):这,这个。

可作主语、宾语、谓语等。

3. 斯(sī):这,这个。

可作主语、宾语等。

三、疑问代词。

1. 何(hé):什么,为什么,哪。

可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2. 孰(shú):谁,哪个。

可作主语、宾语。

四、副词。

1. 乃(nǎi):于是,就;才;竟,竟然。

2. 且(qiě):将要;况且;而且。

五、介词。

1. 于(yú):在;到;向;对;对于;比。

2. 以(yǐ):用;拿;把;凭借;因为;按照。

六、连词。

1. 而(ér):表并列、承接、递进、转折、假设等关系。

2. 则(zé):就;那么;却。

七、助词。

1. 之(zhī):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等。

2. 者(zhě):……的人(事、物);表停顿。

3. 也(yě):表判断;表陈述、解释等语气。

常用文言代词

常用文言代词

常用文言代词代替词、短语、句子的词,叫做代词;現代汉语中代词属实词,而在古代汉语中代词的归属有分岐,一些语法书把它归入实词类,一些則把它归入虚词类;笔者以为代词虽具有一些实词的性质,但本身的意义还比较虚,不比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实在、确定,所以应归入虚词类;在第十节“常用文言虚词”里对代词已有一些例释,这里单独列一节对代词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全面、细致的探讨;代词大致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类;一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人称代词;1、第一人称常見的有“吾、我、余、予”等,相当于“我”“我的”;一般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胜若,若不吾.胜;庄子·齐物论吾.一瓶一钵足矣;彭端淑为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经·硕鼠十年春,齐师伐我.;左传·曹刿论战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归有光项脊轩志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苏轼石钟山记生以乡人之子谒余.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此外,“朕”在先秦是一个一般人都可用来自称的代词,相当于“我”,如“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到秦始皇才法定为始皇帝自称的专用词,以后为历代皇帝独用;自称的代词还有“自”“已”;如“文天祥自.序其诗;”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2、第二人称常见的有“尔、女、若、乃、而”等,相当于“你”“你的”;一般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尔.安敢轻吾射欧阳修卖油翁尔.何知左传·殽之战居,吾语女.;论语·阳货他日汝.当用之归有光项脊轩志若.何为生我家黄示羲原君若.毒之乎柳宗元博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柳宗元捕蛇者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陆游示儿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3、第三人称常见的有“之”,相当于他、她、它;“其”相当于他、她、它的;“彼”相当于他、他的;“之”“其”在第十节“常用文言虚词”一节里已有详细叙述,这里不再赘述;幸而杀彼.,甚善;柳宗元童区寄传彼.竭我盈,故克之;左传·曹刿论战4、人称代词的谦称与尊称①文言文里的第一人称有时用谦称表示,但谦称不是人称代词;男的谦称自己为“臣、仆、走”,女的谦称自己为“妾、奴、婢子”,古代诸侯谦称自己为“寡人、孤”;翻译时都可译为“我”;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嗟呼嗟夫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司马迁报任安书走.虽不敏;张衡东京赋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并序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孟子·庄暴見孟子..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②文言文里的第二人称常用尊称“子、君、公、卿、夫子、先生、足下、陛下、殿下、阁下”表示“你”、“您”,但尊称不是人称代词;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墨子·公输子.不久死耶纪昀刘东堂言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卿.欲何言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并序何哂由也夫子..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范晔乐羊子妻..生我;马中锡中山狼传幸先生..休矣;”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今日可以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梁启超谭嗣同..此外,对皇帝称“陛下”,对王称“殿下”,对大官称“阁下”,对不同官职的人称“将军”“大王”以代替“您”;5、关于副词“相”“見”的活用副词“相”在第五节“一词多义”的“相”这一目里有所阐述,这里再补充数例;“相”在指代接受动作的一方时,可以指代“我、你、他、她、它”,有人又把它叫做指代性副词,它不属人称代词的范畴;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周思来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相煎”等于说“煎我”;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并序“莫相忘”等于说“莫忘我”;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三国志·鲁肃传“相迎”等于说“迎你”;他日归洞庭,幸无相避;李朝威柳毅传“相避”等于说“避我”;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并序“相望”等于说“望他”;副词“见”放在动词前又不表示被动,就是表示他人对自己怎么样,指代“我”“自己”;有人也把它叫指代性副词,它也不属人称代词的范畴;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見背”即“背我”;意思是离开我去世了;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柳宗元童区寄传“完”“恩”两个动词之间用“与”来连接;意思是“见.完”“见.恩”,即“保全我”“厚待我”;岳父见教的是;儒林外史·范进中举“見教”即“教我”或“教训我”;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見恕”即“宽恕我”;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并序“见录”即“记着我”;熟语中有“见谅”,即“原谅我”;6、人称代词的单复数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有单数和复数的分别;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不分单复数;如“吾、我、尔、汝、之”等人称代词既可以表单数“我、你、他”,又可以表复数“我们、你们、他们”;如果一定要起指明表复数也可以在人称代词之后加“侪、辈、等、属、曹”;如“吾侪”“我辈”“尔等”“尔曹”“汝曹”“若属”“吾属”;另外,在“之”后加表复数的词,如“之流、之类、之属、之徒”;二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的词叫指示代词;根据所指的内容可以分为近指、远指、虚指、无指、特指;1、近指所指的人或事物的距离比较近;有此、兹、斯、是等;相当于“这”“这个”“这种”“这里”;此.何遽不为福乎淮南子·塞翁失马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归有光项脊轩志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兹.游快且愧矣;徐宏祖游黄山记总此十思,宏兹.九德;魏征谏太宗十思书某所,而母立于兹.;归有光项脊轩志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斯.用兵之效也;苏洵六国论是.心足以王矣;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王安石伤仲永2、远指所指的人或事物距离比较远;有彼、夫、其等,相当于“那”“那个”“那里”“那样”;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伐檀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硕鼠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王充订鬼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怀其.璧,从径道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未必有其.实也;王充订鬼3、虚指指代不准确说出来或虚构的东西;易其首;方苞狱中杂记是以某某..余在狱,犹见某.姓;方苞狱中杂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贾谊论积贮疏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世说新语·周处4、无指表示没有人,没有东西;多用“莫”“无”;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贾谊论积贮疏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庄子·庖丁解牛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5、特指所谓特指是说他们跟其它指示代词有特别的不同;即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和其它词类结合起来构成短语,才有指代意义;“者”“所”就是两个特别指示代词,在本书第十节“常用文言虚词”里有详细的叙述,这里从略;三疑问代词用来发出疑问的代词叫疑问代词;1、代人的疑问代词有“谁”“熟”,相当于現代汉语的“谁”“哪”;缇骑按剑面前,问:“谁.为哀者”张溥五人墓碑记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孰为汝多知乎列子·两小儿辨日2、代事物的疑问代词有“奚”“何”“孰”,相当于“什么”“哪个”“为什么”“怎么”;孟尝君曰:“客何.好”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吾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奚.暇治礼义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子奚.不为政论语·为政父与夫孰亲左传·桓公十五年礼与食孰重孟子·告子下3、代处所的疑问代词有安、焉、恶、奚;相当于“哪里”“什么”;洞庭君安.在哉李朝威柳毅传且焉.置土石列子·愚公移山路恶.在孟子·尽心上子路宿于石门,晨城门曰:“奚.自”论语·宪问。

常用指代(古文古诗

常用指代(古文古诗

常用指代古文古诗
在古文和古诗中,常用一些特定的指代来表达特定的含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指代:
1.“丝竹”:音乐。

丝竹是中国传统民族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统称,也泛指音乐。

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指代音乐。

2.“须眉”:男子。

须眉指胡须和眉毛,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

如《红楼梦》第一回中,“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一句中,指代男子。

3.“手足”:兄弟。

讲的是手和脚,意为兄弟。

如《顷念宗祧之重,致忘手足之情》一句中,即用此意。

4.“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

如“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固应让之”一句中,即用此意。

5.“庙堂”:朝廷。

庙堂,指太庙的明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指代,古文和古诗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指代和意象,这些都需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和体会。

文言文常见代词举例

文言文常见代词举例

文言文常见代词举例
一、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二、疑问代词
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三、指示代词
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我,余,予,吾,仆,妾,愚,臣,寡人,孤,己,自。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吾欲之南海,何如?、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同予者何人?、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臣不胜受恩感激。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君与仆有何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人称:汝,尔,乃,若,而,子,君,卿,公,足下。

、甚矣,汝之不惠。

、尔安敢轻吾射?、若为佣耕,何富贵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君与家君期日中。

先主曰:君与俱来。

、吾知所以距子矣。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然足下卜之鬼乎?、愿诸君勿复言。

、卿太重,将非鬼也。

第三人称:之(他,他们);其(他的,它们的);彼,伊,焉。

、愿陛下亲之信之。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彼竭我盈,故克之。

、为伊消得人憔悴。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岂其学不如彼邪?人称复数:古文中用辈,等、属,侪(á)、族、徒、曹等放在人称代词后表示多数,可译成们,或在人称代词后加一类、一班、这些等词对译。

、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失期,法皆斩。

、徒属皆曰:敬受命。

、尔曹身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二、指示代词:(代人,代物,代事,……)近指代词:是,此,斯,之,然,兹,焉……(这个,这里,这样……)、余之游于是乎始。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若断丝织也,则捐失成功。

、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此皆幼时闲情也。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们入。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然足下卜之(于)鬼乎?、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郁郁适兹土。

挥手自兹去。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远指代词:其、夫、彼。

(那,那个,那里,那样……)、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予观夫巴陵胜状。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此起彼伏,绵绵不绝。

、而观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言穴暝。

旁指代词:它,他。

(相当于别的、其他的)、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虚指代词一:肯定性无定指代词或,相当于有的人、有时、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担。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或凭或立,不一状。

虚指代词二:否定性无定指代词:莫、无(没有,没有谁,没有哪一样东西……)、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亡通无,不知道的东西。

)、无(没有什么)它,但手熟尔。

、岂独一琴哉,莫(没有什么)不然也。

、皆若空游无(没有)所依。

、元礼及宾客莫(没有谁)不奇之。

、时人莫(没有谁)之许也。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三、疑问代词:谁,孰,何,曷,安,胡,恶(ū),所,何遽。

、微斯人,吾谁与归?、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智乎?、孔子云:何陋之有?、然则何时而乐邪?、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记?、然,胡不已乎?、此何遽不为福乎?、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君谓计将安出?、况仁人居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岂(哪里是)他人之过哉?、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