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祝福》读后感作业( word 可编辑版)
鲁迅祝福的读后感(精选5篇)
鲁迅祝福的读后感(精选5篇)《祝福》这是一篇鲁迅先生的短篇散文,讲的是祥林嫂的故事。
那么鲁迅祝福的读后感要怎么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鲁迅祝福的读后感5篇,希望大家喜欢!鲁迅祝福的读后感【篇1】今日无意间,我看起了鲁迅的小说《祝福》,这是一篇以第一人称写的文章。
题中的祝福,主要指主人公的“四叔”家——鲁镇的一种民风民俗。
但读完整篇文章后我才发现这个“祝福”更带有一点讽刺意味。
祥林嫂,一个生活中充满悲剧的大嫂。
文章的一开头,他便是以一个乞丐的身份出现的,可是他却没找“我”讨钱,而是问了我一个问题——“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而“我”却是一种“说不清”的回答,以至于祥林嫂在夜里便死了……祥林嫂不是鲁镇人,是“我”四叔在一年的冬初,从老卫婆子那里买回来的,原来祥林嫂的老公死了,她的婆婆便把她卖了过来,虽说他是个寡妇,但干的工多,“四叔”也就把他留下来了。
后来他就被她娘家人拉走当别人家的媳妇了,而且生了一个儿子。
可好景不长,男人断送在伤寒上,儿子又因看管不严,给狼衔去了,只好又把她领来了。
可有因她败风俗,祭祀时便不让她插手,一切饭菜,都由“四嫂”做,否则,不干不净的东西,祖宗是不吃的。
最后她越来越不中用,只好叫她会老卫婆子那里。
最后不用我说——她死了……在“祝福”中,死了……鲁迅祝福的读后感【篇2】初读《祝福》,祥林嫂的形象便印在脑海里。
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姑娘,为了生存努力的干活、工作,“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可是她还是不能摆脱被他人操纵命运的生活,甚至成为“婆婆”赚钱的工具。
在与贺老六拜堂时,祥林嫂激烈地反抗,那一撞,振撼人心。
人们着实为她不肯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折服。
可她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无力抵抗“命运”。
一切不幸却由之而生,她终身落下一个“不干不净”之名。
祥林嫂悲惨的命运让人心头一酸产生无限怜悯之情,其实更多是对那个社会的憎恨。
祥林嫂悲惨的身世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四婶四叔顽固冷漠的态度让她一次又一次陷入绝望。
《祝福》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
《祝福》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祝福》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祝福》读后感1她死时确实没有了念想,她被这世压榨了所有的信念,最后落得个灵魂都枯败的地步,亦步亦趋地走向死亡。
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这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一缕孤魂,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时代培养的一群贪婪的恶魔,蚕食着人的情感,渐渐冰冷的心刺痛着懦弱的灵魂,一次又一次地用冷言嘲讽来消磨她的生机,活着竟成了最后的追求。
所谓的面善人慈竟是如此冷酷,宣扬着生无所恋,死无所安。
以麻木,冷漠磨砺的一把剑来切割那最后柔软的血淋淋的心脏,将那最后的颤抖都消磨殆尽。
生活的信念,不!这不再是生活了,它只是具被百般折磨的肉体了,应该叫作:活下去的信念。
也在当作安慰的无聊的麻木看客中被毁灭了,未老而衰朽,未死而如尸,形惨惨而心无动。
若心中有哀,脸上无悲,那是恋生使然;脸上无悲,心如枯泉,则对生已无留恋,内心已无哀,她就陷入绝望的境地,也只等风月中吹散她已如尘埃般的肉体与早已颓落的灵魂一并迈入地狱,这样绝望的灵魂定然没有办法在死后得到解脱,再去地下继续过着懦弱的生活,等待着哪一天的救赎……究竟怎么了,连泪水都被封建礼教给标上了惺惺作态,沦为麻木的看客的装饰。
究竟怎么了,就连'仁慈'也为道士冠上了丑恶的虚伪,变作残忍的看客的嘲讽。
她是不死也得死了,这样一个冷漠得世界,没有了精神支持,她还怎么'活下去',倒不如一死了事,还能得到个”清白“的身躯来看看形形色色人的丑态,恶俗以及步入死亡……《祝福》读后感2是谁在黑暗中叹息,是谁在彷徨中挣扎?一个身影的逝去,却带来了无尽的深思。
人道是黄河十曲,毕竟东流去,漂浮期间,无奈独流水……是谁使如此勤劳善良的祥林嫂有着如此悲剧的命运?是万恶的、吃人的旧社会;是鲁四爷、鲁四婶、卫婆子、祥林嫂的婆婆,还有柳妈、鲁镇上的那些人们,都在有意无意的伤害着祥林嫂。
祥林嫂是旧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她平凡的人生经历了不平凡的伤痛,弱小的身躯支持着沉重的压力,经历着时代的轮回,四季的交替,在凛冽的寒风中走向了生命的尽头,永远沉睡在厚厚的积雪之下。
《祝福》观后感
《祝福》观后感《<祝福>观后感》读完鲁迅先生的《祝福》,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小说以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为主线,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让我对那个时代的人们充满了同情,也对封建礼教的罪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祥林嫂是一个勤劳、善良、朴实的农村妇女,她的一生充满了苦难。
她初到鲁镇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从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祥林嫂虽然遭遇了丧夫之痛,但仍然有着劳动人民的健康和活力。
她在鲁四老爷家辛勤劳作,“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
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勤劳能干的女人,却无法逃脱命运的捉弄。
祥林嫂的改嫁,是她命运的又一次转折。
在封建社会,妇女改嫁被视为不贞不洁,是要遭受唾弃和歧视的。
祥林嫂在改嫁后,虽然过上了一段相对安稳的日子,但很快又失去了丈夫和儿子,再次陷入了悲惨的境地。
当她再次回到鲁镇时,“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此时的祥林嫂,身心俱疲,精神上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鲁镇的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更是让人感到心寒。
他们对祥林嫂的遭遇没有丝毫的同情,反而把她的痛苦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不断地嘲笑和讽刺她。
尤其是鲁四老爷,他把祥林嫂视为不祥之物,处处刁难和歧视她。
祥林嫂一遍又一遍地讲述着自己的悲惨遭遇,希望能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同情,但换来的却是冷漠和厌恶。
这种冷漠和无情,让祥林嫂的精神彻底崩溃,最终在祝福之夜悲惨地死去。
鲁迅先生通过祥林嫂的命运,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对人们的毒害。
在封建社会,妇女没有地位,没有尊严,她们的命运完全掌握在男人和封建礼教的手中。
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封建社会的悲剧。
同时,这篇小说也让我思考了人性的问题。
鲁迅祝福读后感1000字
鲁迅祝福读后感1000字【篇一:读《祝福》有感】《祝福》是鲁迅的一篇小说, 小说主要是通过文中人物鲜明形象的描绘来反映现实社会的黑暗, 文章中每个人物都有特别的人物形象, 而鲁迅则用一双巧手, 运用许多修辞手法, 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通读了全篇小说给我的印象最深的可能要数祥林嫂了, 祥林嫂在小说中一直充当一个下层阶级的妇女形象, 起初, 她的生活还是比较幸福, 早先嫁了祥林, 后来祥林死了, 她便一个在家中帮别人干活, 后来这家主人准备把她嫁给另一个人, 而她自己却不知道, 后来强行让她去拜堂在礼堂上她还不惜头破血流也要反抗, 由此可以看出祥林嫂真的是一个敢于斗争的人但却永远无法冲破封建思想禁锢, 所以永远也只能四社会下层的妇女, 后来她和老六日久生情结婚生子, 漫漫的生活恢复平静。
可老六在一次活动中一累之下昏了过去, 从此一病不起直到后来东家来收房子老六也从此倒下, 后来祥林嫂的儿子在深山里玩又被狼吃掉, 从此祥林嫂变的疯疯癫癫, 见到别人就说自己的儿子被狼吃掉的事, 因此大家都疏远了她后来她又经别人介绍去了镇上的一个大户人家干活, 后来这家老主人知道她嫁了两次说是白虎星转世, 有煞气, 所以什么事都不敢让她做, 而祥林嫂却一直想不通, 后来又经别人说捐门槛可以去煞气, 所以祥林嫂便一直捐门槛, 而老夫人还是一直不放心, 所以把她逐出家门, 在风雪之中漂泊而死。
小说一直都是以祥林嫂的个人生活来贯穿全文, 社会阶级的矛盾在祥林嫂身上完全得到了顶峰, 祥林嫂的一生都背负着祥林这两个字, 充分说明了她一直都没有走出死去丈夫的阴影, 没有走出社会的黑暗。
那么, 我们现在的社会不也存在着相类似的问题吗?现在的人们有的依旧守着古代人的思想观念, 无法突破这种传统, 这样人类就无法得到进步, 而鲁迅在文中为我们展示的祥林嫂的形象, 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在读完全文后, 我不禁想, 到底是水害了祥林嫂, 是鲁四老爷?是鲁夫人?是四嫂?还是她自己。
鲁迅祝福的读后感范文格式3篇
鲁迅祝福的读后感范文格式3篇鲁迅祝福的读后感范文格式1今天,我们读了鲁迅的《祝福》,其中祥林嫂的一生引出了我无数的感慨。
鲁四老爷说:"祥林嫂是穷死的,在我看来,用来形容一个在被封建思想统治的社会中死去的她,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因为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得出来......."第一,从祥林嫂初到鲁镇,就已经注定了她一生的悲剧。
她当时已经嫁人并且丧偶,是受不了婆婆的严格管制才逃出来做工的。
更不幸的是雇主--鲁四老爷夫妇是一对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卫道士,初到鲁镇的时候,鲁四老爷就因为嫌弃她是一个寡妇而不喜欢她,以致于后来别人都休息了,她都在通宵地做着男人才会做的重活,但她面对这样的剥削和压迫居然没有对抗,而是逆来顺受。
只是为了能摆脱婆婆的管制而已,后来还是逃不过,被迫再次嫁人,然而好景不长。
两年之后她的丈夫儿女相继死去,她不得不再一次回到鲁镇做工,然而这次别人对她的眼光都变了,都认为她是残花败柳而处处排斥她,从禁止她参加常人的祭祀活动就看得出来,最终,她被这种精神折磨给活活逼死。
然而,造成这种悲剧她自己要负最大的责任,因为她自己也认为自己不干净,所以才会有将一年的薪水拿去捐门槛的举动,假如她敢于对抗,及时离开鲁镇的话,也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了5篇鲁迅《祝福》读后感1000字读后感、观后感。
第二,鲁四老爷这样的衣冠禽兽是直接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因为他们用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封建宗法这三把刀捅向了她的胸膛。
首先,婚姻应该由个人意志所决定,祥林嫂的婆婆不顾其的想法,强行将其再嫁给别人。
假如是这样也就罢了,当她再回鲁镇之时,鲁镇的人面对她的遭遇不但不同情她,反而以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判断她是一个不干不净的人,并且剥夺了她参加祭祀活动这样的做人的基本权利,然而,最后一击却是在柳妈身上,她以封建思想认为祥林嫂不该活着,更认为她死后会受到惩罚,这一番话击垮了她最后一点做人的希望与权利,因此,鲁镇的所有人都是直接导致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刽子手第三,这是封建思想下的必然产物,祥林嫂只是千千万万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中的一个缩影罢了。
鲁迅《祝福》读后感_读后感
鲁迅《祝福》读后感_读后感
鲁迅的《祝福》是一部描写中国社会现实的小说,通过对主人
公家庭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不公。
读完这部
小说,我深感震撼和感慨。
小说中的主人公阿Q是一个贫穷、愚昧的农民,他在社会底层
挣扎生存,却始终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
他所遭遇的种种不公和欺凌,让人心痛和愤怒。
阿Q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
弊病,贫富差距悬殊、社会地位不平等、民族危机等问题无不令人
深思。
在小说中,鲁迅通过对阿Q的描写,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呼吁人们要关注社会底层的困境,要关心弱势群体,要追求社
会的公平和正义。
阅读《祝福》让我深刻认识到,社会的不公和不
平等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之努力,为之奋斗。
通过阅读《祝福》,我深刻感受到了鲁迅对社会的关怀和呼吁,也对自己的责任有了更深的认识。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鲁迅一样,关注社会,关心弱势群体,为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努力。
愿我们都
能为祖国的繁荣和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祝福》读后感范文5篇
《祝福》读后感范文5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祝福》读后感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祝福》读后感范文5篇(一)读了鲁迅的《祝福》,其中祥林嫂的一生引出了我无数的感慨。
鲁四老爷说:"祥林嫂是穷死的,在我看来,用来形容一个在被封建思想统治的社会中死去的她,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因为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得出来......."第一,从祥林嫂初到鲁镇,就已经注定了她一生的悲剧。
她当时已经嫁人并且丧偶,是受不了婆婆的严格管制才逃出来做工的。
更不幸的是雇主--鲁四老爷夫妇是一对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卫道士,初到鲁镇的时候,鲁四老爷就因为嫌弃她是一个寡妇而不喜欢她,以至于后来别人都休息了,她都在通宵地做着男人才会做的重活,但她面对这样的剥削和压迫居然没有反抗,而是逆来顺受。
只是为了能摆脱婆婆的管制而已,后来还是逃不过,被迫再次嫁人,然而好景不长。
两年之后她的丈夫儿女相继死去,她不得不再一次回到鲁镇做工,然而这次别人对她的眼光都变了,都认为她是残花败柳而处处排挤她,从禁止她参加常人的祭祀活动就看得出来,最终,她被这种精神折磨给活活逼死。
然而,造成这种悲剧她自己要负最大的责任,因为她自己也认为自己不干净,所以才会有将一年的薪水拿去捐门槛的举动,如果她敢于反抗,及时离开鲁镇的话,也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了。
第二,鲁四老爷这样的衣冠禽兽是直接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因为他们用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封建宗法这三把刀捅向了她的胸膛。
首先,婚姻应该由个人意志所决定,祥林嫂的婆婆不顾其的想法,强行将其再嫁给他人。
如果是这样也就罢了,当她再回鲁镇之时,鲁镇的人面对她的遭遇不但不同情她,反而以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判断她是一个不干不净的人,并且剥夺了她参加祭祀活动这样的做人的基本权利,然而,最后一击却是在柳妈身上,她以封建思想认为祥林嫂不该活着,更认为她死后会受到惩罚,这一番话击垮了她最后一点做人的希望与权利,因此,鲁镇的所有人都是直接导致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刽子手第三,这是封建思想下的必然产物,祥林嫂只是千千万万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中的一个缩影罢了。
鲁迅《祝福》读后感_读后感
鲁迅《祝福》读后感_读后感
鲁迅的《祝福》是一篇令人深思的散文,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对人性的剖析,表达了作者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关注和对人民的深情祝福。
在《祝福》中,鲁迅以一种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丑恶现象,如官僚主义、道德沦丧、社会不公等。
他以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细节描写,让读者看到了社会的黑暗面,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
同时,鲁迅也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指出了人们内心的软弱、自私和懦弱,表现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人们的深切关怀。
在读完《祝福》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鲁迅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关注和对人民的深情祝福。
他以一种激昂的语言,表达了对中国社会的忧虑和对人民的深情祝福,呼吁人们要团结起来,改变社会现实,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和繁荣。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关怀,希望人们能够抛弃自私和懦弱,追求真正的美好和幸福。
总的来说,鲁迅的《祝福》是一篇充满深刻思想和激昂情感的散文,通过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剖析,表达了作者对中国社会的深
刻关注和对人民的深情祝福。
这篇文章不仅让我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鲁迅祝福的读后感(精选12篇)
鲁迅祝福的读后感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迅祝福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鲁迅祝福的读后感篇1一个彷徨又无助的身影,一个单薄又模糊的身躯,无力地向前,最终又无力的倒下,永久的倒下。
“人死后究竟有没有魂灵?”这句话时而盘旋耳边,真切刺骨,时而遥远渺茫,漂浮虚幻……是谁在黑暗中叹息,是谁在彷徨中挣扎?一个身影的逝去,却带来了无尽的深思。
人道是黄河十曲,毕竟东流去,漂浮其间,无奈独流水……祥林嫂——一个旧社会的典型代表,平凡的人生经历了不平凡的伤痛,弱小的身躯支持着沉重的压力,经历着时代轮回,四季交替,在凛凛寒风中,走向了生命的尽头——死亡,永远沉睡在厚厚的积雪之下。
祥林嫂怀着对世界的渴望来到了人世,却带着无尽的愁苦古都离开了。
怜悯之心,固然有志,但更多是对社会的评判。
这是我想起了孔乙己,同样是生活在旧社会,同样是受尽煎熬,同样是艰难的朝向远方,满满的逝去,留下一个沉痛的身影。
这与祥林嫂惊人的相同。
封建社会的腐朽,还有那艰苦挣扎的农民,一声声无奈的叹息,随着一个王朝的灭亡,一同消逝,找不到半点踪迹。
当清晨的风刮起第一粒沙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像电视画面一样,不自然扭动了一下,立即转向原貌,云依旧飞。
风依旧吹,但我们都隐隐约约地感到这一不是原来的那个世界了。
朝露昙花,咫尺天涯,祥林乙己,已为虚无,东流水去无从返,倚心惊回往,八千年玉老,一夜枯荣,问苍天此生何必?怅然若失,仰观前路,人生希望重重在,何必闭塞阻明月。
一饮壶觞千滴醉,点滴心头,一语忧伤归空尽,只留一颗晶莹泪,悬在空中,留在感人心。
鲁迅祝福的读后感篇2鲁迅的《祝福》这篇文章是我在学校里读的一篇散文。
本来我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但读后我倍压抑,心情十分沉重。
我个人认为,《祝福》是鲁迅写得最能反映封建社会的愚昧无知的小说。
他用“我”的眼光(“我”并不是鲁迅,而是鲁迅虚构的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把祥林嫂这个人物鲜活地表现出来,把世态的苍凉,封建社会的黑暗暴露无遗。
鲁迅《祝福》读后感_读后感
鲁迅《祝福》读后感_读后感
鲁迅的《祝福》是一篇令人深思的散文,通过对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们的无奈。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到心情沉重,对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不公感到深深地震撼。
文章中描述了一个叫阿Q的人,他虽然是一个失败者,但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不服输的精神。
他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和对自己的自尊。
然而,当他最终被迫接受现实时,他的内心却充满了痛苦和绝望。
这种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让人深深地感到心痛。
通过阿Q的故事,鲁迅向读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们的无奈。
在这个社会中,弱肉强食、欺压弱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而普通人却往往无法改变这种现状。
这种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丑恶让人感到无比沉重。
然而,正是通过对这种黑暗的揭露,鲁迅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丑陋和人性的扭曲。
他希望通过这种揭露,唤起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性的反思,从而促使社会的改变和人性的升华。
通过阅读《祝福》,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同时也意识到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改变这种现状。
只有
通过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性的反思,我们才能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让人性变得更加光明。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鲁迅一样,用自己的
力量去改变这个世界。
高中语文课文《祝福》读后感
高中语文《祝福》读后感篇1《祝福》这篇小说在文学界和教育界的地位都是不言而喻的。
特别是祥林嫂的形象,依然成为那个时代一类人的代名词。
特定的身份:在小说《祝福》中,鲁迅把悲剧的原因定位在祥林嫂的身份—寡妇。
正由于她的这个身份,使得她最后精神受到了刺激,丧失了劳动力,被鲁家开除,致使其穷死。
按封建礼教成规,寡妇要守节。
丈夫死了,妻子就要扮演等死的角色,这就是封建礼教的夫权。
妻子是从属于丈夫的,即使丈夫死了。
可是在这篇小说中,祥林嫂是誓死不改嫁,但是她的婆婆却卖了她,这就涉及到封建礼教的又一权—族权。
“儿子是属于父母的,儿子死了,属于儿子的媳妇就自动转账到了婆婆名下”。
这里夫权和族权就产生了矛盾,而受害者却是祥林嫂。
更荒谬的是文章中柳嫂的一段话“你倒好,头打破了,留下了一个疤,可还是改嫁了,在人世留下了个耻辱的标记,这个问题还不大,但你死了以后,到了阎王老爷那里怎么办?两个丈夫争夺你,阎王是公平的,就把你一劈两半,一人一半。
”这里又涉及到了封建礼教中的神权。
鲁迅通过祥林嫂寡妇的身份揭示了三个荒谬:“夫权是不讲理的,族权是不讲理的,神权是不讲理的。
”耐人寻味的名字:祥林嫂的名字也颇耐人寻味,“用名字来解释人物的社会地位和心灵秘密,是鲁迅常用的手法”。
祥林嫂没有自己的名字,她叫祥林嫂,因为丈夫叫祥林,在鲁镇人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
但是后来,祥林嫂被迫改嫁的贺老六死后,祥林嫂再次回到鲁镇,文中却出现一句单独出现的话—“大家仍叫她祥林嫂”。
这看似多余的一笔却再一次强调了就礼教的荒谬,在我们的封建礼教传统之下,没有把她称为祥林老六嫂,因为人们只承认一个丈夫的绝对合法性,这是封建礼教从一而终偏见的根深蒂固。
意义深刻的死:对于祥林嫂的死,鲁迅则凸显了更为深刻的意义。
之前那些旧封建思想,不仅被统治阶级广泛接受,连被侮辱的祥林嫂也有。
当柳妈告诉她死后会被劈两半的时候,祥林嫂没有反驳,也没有不屑,而有的是对“生而不能做一个平等敬神的人,死而不能做一个完整的鬼”的恐怖。
《祝福》读后感(通用10篇)
《祝福》读后感(通用10篇)《祝福》读后感(通用10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祝福》读后感(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祝福》读后感1暑假期间,妈妈给我推荐了很多名著书籍让我看,她总是说:“你已经长大了,多看名著,起点高,对你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我又看了鲁迅的小说《祝福》。
故事写的是乡下妇女“祥林嫂”一生的故事。
祥林嫂是外乡人,初来鲁镇时活泼开朗、勤劳朴实,深受大家喜爱。
但她丧夫后被逼再婚,而后来的丈夫和孩子却都因意外丧生,她沦为了乞丐。
在被大家欺辱,嘲笑后,自闭起来,最终期盼着下地狱与家人重逢。
整个故事充满了悲情色彩,读后心情十分沉重。
值得学习的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普通民众毫无觉悟,在千百年延续下的封建思想中糊里糊涂地活着。
在这种条件下,怎样才能使人们觉醒呢?于是,鲁迅便用叙事的方式,婉转地让读者自己觉醒。
便不难察觉这些悲剧都是由封建思想导致的。
在这类文章的影响下,久而久之,大家便对封建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厌恶,便会毫不犹豫地推翻它。
我更加庆幸自己生活在现在的新疆社会,新制度下的中国多呢幸福。
永远不会再有第二个“祥林嫂”出现了。
《祝福》读后感2最近,我读了《鲁迅经典全集》中的一篇作文,那就是这篇作为主要描写了祥林嫂的悲惨一生,通过祥林嫂的不幸写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以及封建制度对普通老百姓的压迫。
想当年刚来鲁镇的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那是的祥林嫂还是十分健康的,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但是最后的祥林嫂却是“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部像四十上下: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是什么使祥林嫂变成了这样呢?我觉得是哪个封建的社会和人们脑中那些腐朽的思想。
鲁迅《祝福》读后感(精选8篇)
•••••••••••••••••鲁迅《祝福》读后感(精选8篇)鲁迅《祝福》读后感(精选8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鲁迅《祝福》读后感(精选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鲁迅《祝福》读后感1《祝福》长期以来是在不考虑叙述方式的情况下被评论的,评论者将目光集中在小说中祥林嫂的故事上,从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的角度,于祥林嫂的故事中归纳出故事的思想文化意义。
但是《祝福》中,祥林嫂的故事是在“我”的叙述中出现的,“我”为什么要叙述祥林嫂的故事?这个问题,是研究《祝福》不能不回答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换一个角度看。
祥林嫂的故事其实是“我”的一个回忆,在本文中已经强调过,人物的回忆话语的意义,主要不在其回忆的内容,而在这个回忆对于回忆者的价值与意义。
在“我”回忆中,祥林嫂的悲剧的原因是明确的,即她的悲剧概归因于社会。
祥林嫂的悲剧归因是如何完成的?我们可以引一段用传统研究方法作的概括来说明。
祥林嫂是病态社会中正常悲剧的典型。
悲剧的形成和发展,完全是按照这个社会的正常秩序进行的。
小说不是以特地设计的个别好险邪恶的人物,而是以社会关系中的内在矛盾必然性作为推动悲剧情节发展的动力的。
讲理学的监生鲁四老爷,俨然是封建势力的道德化身,所谓“事理通达”,表示他是按照最规矩的封建教条办事的;所谓“心气和平”,表明他并非格外奸诈凶残之徒。
对于再醮重寡的祥林嫂,他用“伤风败俗”来评价她的生存,用“谬种”来论定她的死亡,均是从程朱理学的“道德心性”演绎而来,完全符合当时中国乡村小镇根深蒂固的占统治地位的伦理观念。
连柳妈渲染地狱恐怖,也并非由于她心地歹毒,而是出自她对鬼神的虔信,她的思想和鲁四老爷的“不净观”一脉相通的。
因此鲁家把她归入“善女人”,以示跟祥林嫂的区别,“有其主必有其仆”,写柳妈也是为了写鲁四老爷们的社会。
鲁迅《祝福》读后感_读后感
鲁迅《祝福》读后感_读后感
鲁迅的《祝福》是一篇让人深思的散文,通过对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的描写,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普通人命运的关怀。
在《祝福》中,鲁迅通过对一个小贩的描写,展现了中国社会的残酷和不公。
小贩在生活中遭遇了各种不公和压迫,最终以死亡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让我深感到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是如此的普遍和深刻,普通人往往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连生存的权利都难以保障。
同时,鲁迅在文章中也表达了对普通人的关怀和祝福。
他希望人们能够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共同抵抗社会的不公和压迫。
这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普通人的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让我对社会的现状产生了深深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阅读《祝福》,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鲁迅对社会的批判和对普通人的关怀,也让我对社会现实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希望我们每
个人都能够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共同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鲁迅《祝福》读后感_读后感
鲁迅《祝福》读后感_读后感
鲁迅的《祝福》是一篇令人深思的文章,通过对一个小人物的
描写,展现出了社会的残酷和无情。
文章中的主人公阿Q是一个被
社会边缘化的人,他虽然心存善良,但却因为社会的不公和压迫而
变得愤世嫉俗,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阿Q的命运让人感到悲哀,他在社会中无法获得尊重和尊严,
最终沦为了一个笑柄。
鲁迅通过阿Q的故事,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
的黑暗和不公,让人深刻地反思了社会的现状和人性的扭曲。
阅读完《祝福》,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鲁迅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
性的思考。
他通过小人物的命运,揭示了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扭曲,让人不禁感到悲哀和愤怒。
同时,也让人思考起自己在这样的社会
中应该如何生存和奋斗。
总的来说,鲁迅的《祝福》是一篇发人深省的文章,通过对小
人物的描写,让人对社会和人性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阅读完这篇
文章,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也更加关注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希望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和人性的美好而努力。
鲁迅祝福优秀读后感
鲁迅祝福优秀读后感鲁迅祝福优秀读后感鲁迅祝福读后感(一)鲁迅的《祝福》是揭示生活,把当时的社会的黑暗愚昧展示给读者。
祥林嫂第二个丈夫死了后,她回到鲁家打工,主人并没有关心她,而是在意她的表现比不上以前了,而且还认为她是个克星,在祭祀的时候不让她碰供品。
祥林嫂用自己一年的工资去捐了条门槛,但是却仍然没有法此文来源于公务员测试网--文秘频道改变大家对她的看法,而她自己也过不了自己一关,迅速衰老,自己首先在精神上把自己杀死了。
祥林嫂死在大年夜,但是却没有人把她当人看待,只是说她死的不是时候。
我看完这篇文章时,觉得很压抑,好像要把那愚昧的社会推翻才能松一口气似的,我想,这就是鲁迅的精神力量吧。
鲁迅用笔和黑暗作斗争,用文章来解放人们的思想,鲁迅堪称中国精神领域界的教父。
鲁迅在文章中设计了一个麻木的祥林嫂,当她在面对别人的嬉笑时,眼睛呆呆地望着前方。
我想,这也表达了鲁迅那当他面对愚弱的国人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吧。
屈原曾经反复这样吟诵:“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想鲁迅在这文章中表达的也是这样的一种无奈。
这种无奈是矛盾的,深深的折磨着他的灵魂,对于这样的灵魂,我是同情他的。
鲁迅祝福读后感(二)《祝福》是鲁迅写得最好的小说。
他用“我”的眼光,把祥林嫂这个人物活生生地表现出来,把世态的苍凉,封建社会的黑暗暴露无遗。
无论是从选事,还是从写作方法上来看,《祝福》都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在我看《祝福》以前,我一直以为,鲁迅只是一个思想前卫,语言犀利的作家。
他的出名只是因为他的杂文和他的思想,但是在看了《祝福》后,我对他的看法改观,觉得他是一个凭着真本事而屹立在中国文坛上的。
《祝福》一开始用一种很悲凉的手法渲染气氛,写那满天飘舞的雪花,让人们满目疮痍,感到荒凉和痛苦。
然后鲁迅慢慢地用祥林嫂的死引出她的一生的`悲剧。
鲁迅的叙述很自然,把祥林嫂由逃走——打工——被绑走——再嫁——失夫失儿—再打工——遭唾弃这些遭遇很完整地表达出来,没有丝毫的拘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摘自大道文明公众号,作者汉学道学研读,版权归其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本人,图文无关,转载旨在弘扬道教新风,欢迎关注该公众号,如拒绝转载请联系本人,将即刻删除鲁迅《祝福》中所描绘的内容,其背景是中国人过年时的情景。
在这个本该快乐的日子,他讲述了一个比较悲惨的故事。
可知他是相当痛恨中国的新年和天地祖宗以及他的四叔,好好的一个祝福,被他写的惨不忍睹。
可是,即使他没有自己的屋子,却还是回去了鲁镇,然后又好几遍的重複著决计是要走了,那你回去干什么呢?回去看看祥林嫂,作爲写作发表的素材?很有趣的是,在鲁迅的《祝福》之后九十六年将近一百年后的今年的中国新年,也是一个很特别的新年!今年的新年连鲁镇的祭祀和祝福都做不到,而且早已不许燃放烟花爆竹,更遑论不知足的鲁迅还能听到的那“一声钝响的送灶的爆竹”,还能闻得到的“幽微的火药香”;也做不到“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
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更吃不到“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的“福兴楼的清炖鱼翅”。
大家自动自我或强制隔离在住处出门戴口罩量体温开通行证,很多人也只能凑合从缺货的京东订购一些沉积的去年积压的饺子馄饨或叉烧包以及车仔麵,也有人因爲不能开工比如收废品的卖不出去买不上大米只好去赊一袋米孙子给米店老闆下跪磕一个头;也有被隔离的爷爷已经去世数日年幼的孙子在家里吃饼乾喝自来水···然而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喜忧参半,黑白分明,无论是在鲁镇,还是在仙台,或者在上海,北平还是东京,抑或是纽约客,巴黎,香港,悉尼与伦敦;也无论在中国,日本,还是法国,英国,米国与意大利;也无论是女学生,还是祥林嫂,都自然而然有它/她的欢乐与放纵,有它/她的哭泣与哀愁。
这并不能成爲判断某一地区或某一时代某一民族的优劣胜负的凭据。
以香港的青年爲例,他们高举的星条旗和米字旗下的国土,未必就是必然的天堂福地,而在病毒威胁下在重重困难逼迫下的中国的新年,也未必就是必然的痛苦与悲惨!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一个人爱自己的民族,不因他的衰落而背叛和落井下石,也不因他的繁盛荣华而豪横与得意忘形。
我的祖国生病了,我去挽救他;我的民族昏了头了,我去救亡图存;我的同胞被骗了,我要济世度人。
一个连自己的国家,民族,同胞都背叛,痛恨和嘲笑的人,对自己的祖宗,父母,亲兄弟或兄弟媳妇儿,妻子,家人,朋友,老师,学生,情人又将如何?从他的“祝福”里,我们可以看到其对其祖国,祖宗,宗族和民族的几点“祝福”和诅咒:第一,打掉你的传统,嫁接强国的传统。
这一点从文章开头的“旧曆”与他文末所标注的“西元”日期以及他对新年里四叔和鲁镇的新年庆祝活动的态度可知。
而其后的历史和今天的现实证明,我们自杀了我们的传统,然后去继承了所谓的希腊罗马欧罗巴美利坚的传统。
第二,否定你的灵魂,附身强国的灵魂。
“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却不知或刻意忽略日本一样有靖国神社,有金阁寺,欧美耶教一样有圣母玛利亚和自由女神像和仍然相信灵魂,法师和水晶球,要去忏悔,并且宣佈不信者是魔鬼要去炼狱。
“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他也是稀里糊涂。
第三,撕下你的寿字,挂上强国的十字。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眼不见心不烦,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还好这不是鲁迅的家,他只能无论如何,决计的要走,要不然,非得拆了不可。
所以,他回去只能住四叔家,如果他再拆了四叔的家,他回去鲁镇可就无处可去了,或者説他拆了中国的寿字,那么他再回到中国,可还有地方容身?第四,禁止你的鞭炮,唱起强国的圣诗。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这都是封建迷信,应该相信科学,但是还要过圣诞才好。
第五,取消你的新年,去过强国的耶诞。
“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火起来了。
”爲什么不过圣诞节?第六,消灭你的福神,迎接强国的“上帝”。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言下之意是你们这些“天地众圣”还要不要点脸,你们都喝的醉醺醺的,祥林嫂却这么悲惨。
第七,取缔你的祭祀,引进强国的礼拜。
“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莱,只好自已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言下之意,早已厌恶了这四叔家的祭祀,这鲁镇的过年以及这民族的传统,也更厌恶那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左传·成公十三年》,都是吃人的礼教,封建迷信。
第八,丑化你的祝福,代之以他的赞歌。
“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
在作者的眼里,这些老套的封建迷信的祝福,实在是太讽刺了,如果这祝福有用,祥林嫂就不会这么惨了,可是,童话般美好的欧罗巴如丹麦,一样也有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九,嘲笑你的丑陋,引进强国的恶行。
“只有四婶,因为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这算得什么?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
不嫁了她,那有这一注钱来做聘礼?”。
双重标准的裁判,只给中国球员发红牌,而无视东西洋强国的人口买卖,毒品交易,军火贩子,转基因食粮等种种劣迹。
第十,停止你乱七八糟的雪,迎接东西洋的风。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怨天尤人,连这个老天爷的雪也是如此的令人讨厌,把鲁镇乱成一团糟,仙台或东京的雪才要好一些,把这老天爷换成了上帝,才会更时髦更科学一些。
第十一,打击你的民族自信,普及他的民主自由。
这个国家的人,这个鲁镇的人,干的事实在太不科学了。
包办婚姻什么的,还有什么地狱阎王之类的,非常愚昧无知落后。
应该实行东西洋的民主制度,讲究科学。
不过他们的总统手按圣经宣誓,日本政要祭祀靖国神社,他就掩耳盗铃也懒得解释了。
第十二,取消你横七竪八的筷子的“福”礼,拥抱东倒西歪玉体横陈的圣诞香槟巧克力。
“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
男尊女卑,封建馀孽,横七竪八,乱七八糟的就是“福礼”了?你看人家东西洋人过圣诞节多么民主自由,中国女人,外国男人,无论民族,无论肤色,无论地域,唱诗班唱歌,然后大家一起欢乐,香槟牛奶巧克力,喝得东倒西歪酩酊大醉想干啥干啥,中国父母中国丈夫打电话叫也不回去,我们要的是民主,科学,自由,包括在中国境内打米字旗星条旗和入赘非洲兄弟与东南亚活佛仁波切以及取缔你国封建迷信的民主和自由。
第十三。
鱼翅不可不吃,哪怕就自己一个人。
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鲁迅的几个特徵。
第一,没有责任担当,逃跑主义。
“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
”鲁迅从水师学堂到矿物铁路,再到弘文学院,再到仙台学医,再学德语俄语,最后干起了翻译,然后做宣传员,向老实巴交的中国人民推广否定自己的祖国和民族和传统的价值观,这个没有任何风险,也不需承担责任。
“而况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
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
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
我在这时,更感到这一句话的必要,即使和讨饭的女人说话,也是万不可省的”,即使是面对一个如此苦命而又如此真诚信任自己的祥林嫂,也不愿意多一点责任与担当的稍微用心一点的去宽慰关心和照顾,而只是思前想后的想著如何滑头主义的逃跑以逃避责任。
第二,多疑而不自信,否定自己的国家与民族也不意外。
“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先是怀疑是不是骂自己,然后又自己安慰自己,这是骂康有爲呢,不是駡我,哈哈。
“我从他俨然的脸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为我不早不迟,偏要在这时候来打搅他,也是一个谬种,便立刻告诉他明天要离开鲁镇,进城去,趁早放宽了他的心。
他也不很留。
这样闷闷的吃完了一餐饭”,这次终于不再怀疑,而是确定就是在骂自己,明天赶紧走吧,反正祥林嫂的素材已经到手了。
第三,寻找卑微的优越感。
“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一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而究竟有还是无,他鲁迅自己的断定却完全是一笔糊涂账,“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
即使是强盛一时的苏联,如今都又跑到业已拥有五大宗教信仰自由的中国来推荐他们的东正教,又何况其他东西洋的金阁寺,靖国神社与天主基督呢?难道你一知半解的对国外有所了解就可以完全否定本国的本土的一切了?第四,不懂感恩。
“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
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的陪着。
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吃著他四叔的饭,住著他四叔的屋,説著他四叔的不是,无非是説他顽固,古董,愚昧,封建迷信,不开化,不开明。
然而四叔真的就这么不可救药罪不可赦吗?第五,目光狭隘,不求甚解。
“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其一不知当年中国之衰弱不在中国千万年的传统有缺陷,而在民族的沦亡与异族的殖民压制;其二不知当时强国如英,德,俄,日,意,奥匈等皆爲帝国。
第六。
胸无大志。
只想著鱼翅,又或者四叔是不是不待见自己,又对著一个寡妇家长里短鷄毛蒜皮的长篇大论,却不能好好看一眼这个世界,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现状,历史,格局,走向,都究竟是怎么回事。
无论中外还是古今,这样的寡妇的故事原料充沛,你有多少的时间和精力去对著她们如此费心劳力的做文章?无非是爲了否定自己的民族自信,痛駡几句自己的老子不如洋爹流氓,而从不考虑自己能不能努把力,做一个牛气一点的老子,让自己的子孙自己的族人可以不再如自己的笔写的这般悲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