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9课

合集下载

2021-2022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第9课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教案

2021-2022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第9课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教案

美术鉴赏:第9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2课时)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围绕基本问题,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别,并通过经典作品分析和创设探究性问题,使学生从文化的角度认识和理解民间美术独特的艺术魅力,认识其与民俗活动、民间信仰的紧密关系。

课程以解读和探究并重的方法,紧扣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够主动思考、参与讨论、寻找答案,掌握民间美术的艺术特色、文化价值,并激发出保护与传承民间美术的意识。

教学目标图像识读:掌握民间美术的概念,了解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美术品类、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的核心素养。

审美判断:能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进行判断评价,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在教学互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及创意实践方面的核心素养。

文化理解:理解民间美术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弘扬民间美术的精华,培养对民间美术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认识到民间美术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民俗活动之间的重要关系,准确把握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正确理解民间美术的独特精神价值。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民问美术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准备根据教材内容准备与民俗活动相关的短视频、民间美术作品实物与图片若干,教室内张贴民间美术作品图片,悬挂民间美术作品实物,制作教学课件预习本课学习内容了解本地区民间美术有哪些品类。

充分做好学习的准备了解当地民间美术的品类,激发学习兴趣导入启发创设情境,播放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库淑兰的剪纸短视频。

提出问题:农村老大娘也能成为艺术家?她在进行什么创作?我国还有哪些民间美术?梳理总结学生的回答。

提出本课基本问题:谁创作了民间美术?它有怎样的文化内涵、精神价值和艺术形式?并引出课题: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观看视频,进人情境中感受音画信息由此产生共鸣,并激发学习兴趣。

第9课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人美版(2012) 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9课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人美版(2012) 美术二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痕迹的含义,认识到痕迹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身边痕迹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学会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痕迹。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内容:1. 痕迹的含义和种类2. 观察和感知身边的痕迹3. 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痕迹4.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1. 痕迹的含义和种类2. 观察和感知身边的痕迹3. 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痕迹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身边的痕迹2. 如何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痕迹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痕迹图片、美术用品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美术用品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痕迹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上有什么共同点?2. 学生回答:这些图片上都有痕迹。

3. 教师总结:痕迹是物体运动、变化过程中留下的印记,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痕迹的含义和种类,让学生了解痕迹的多样性。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身边的痕迹,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痕迹。

3. 教师示范如何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痕迹,让学生掌握表现痕迹的基本方法。

三、实践环节(20分钟)1.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美术的方式表现身边的痕迹。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如铅笔、水彩、蜡笔等,进行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强调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加深对痕迹的认识。

2. 教师强调观察和感知身边痕迹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身边的痕迹,让学生了解到痕迹的含义和种类,学会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痕迹。

2021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9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课件(共46张PPT)

2021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9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课件(共46张PPT)
帛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是古 代绘在丝织品上的图画..
这些绘于丝帛上的作品不仅 反映了当时的绘画水平,而且表 明中国画的基本形态已经确立.
这幅古画是古 代葬仪中使用的铭 旌,反映了当时楚 国上层社会流行的 死后升天的意识, 画面中描绘了龙凤 正引导墓主人的灵 魂升天的情景。
出土地点: 长沙东 南郊楚墓中 制作年代:战国
鹿王本生图 (壁画)敦煌莫高窟257窟 (北魏)
此图是根据《佛说九色鹿经》而绘制的佛本生故事画。
内容 代表 时间 艺术特征 作品
敦煌莫 高窟壁
鹿王本 生图
北魏

人物造型运用了具有立 体感的凹凸法(以赭石 色晕染明暗面),线条 遒劲有力,运笔流畅, 色彩浓重,富有装饰之 美。
三、中国古代人物画
中国人物画历史悠久,远古的彩陶上、 岩画中 都留有以人物活动为题材的纹样和符号.史料记 载,早在春秋时代就有表现人物的绘画.
<<松岩楼阁图>> 清 髡残
林泉图 弘仁 (清)
请同学们思考并填写下列表格:
朝代
山水画特点
代表画家及作品
南宋以前
南宋 元代
注重对客观景物的描绘 范宽《溪山行旅图》 倾向表现作品的意境 米友仁 潇湘奇观图
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 和个性风格的呈现
倪瓒《六君子图》
明、清
继承元代的画风,出现 许多山水画家,但多偏 重笔墨风格的继承,而 缺乏前代的革新、创造 精神。
渔翁渔 归图
清代
黄慎
水墨交融,以狂草入画,画风粗豪奔放, 气势贯通,别具一格。
女史箴图 顾恺之 (东晋)
朝元图(玄元十子之一) 朝元图(奉宝玉女)
朝元图(举笏太乙)
元朝
写意人物 任伯年 (清) 孟蜀宫妓图 唐寅 (明)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一、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的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编写指导思想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各门类的特点及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都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

重要在于理解和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启发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作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中国美术鉴赏框架结构和教学要点中国美术鉴赏共18课,包括美术门类中的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绘画与民间美术。

由于课时所限,还有些重要门类未包括,如书法、篆刻、摄影等。

课程内容尽量兼顾美术发展的纵向演变与横向参照。

选择各个门类、古今比较有代表性的作者与作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地了解和认识该门类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参照《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等教材的内容与图像,以丰富相关知识。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1课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教学中可从进行美术作品的著录做起。

著录过程是认真观察、理解、研究作品与作者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熟悉该美术门类艺术特点的过程。

本教科书每课都有一些对具体作品的介绍和品评,可作为学生学习鉴赏不同门类美术作品的参照。

第二、三、四课属于工艺美术,课程所涉及的玉器、彩陶、瓷器、青铜器在中国古代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

第9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高中美术人教版必修美术鉴赏

第9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高中美术人教版必修美术鉴赏

新授课教案【中国民间美术3】民间美术:起源于生产劳动之中,是人民群众创作的,用来美化环境,丰富民俗文化活动的。

满足劳动人民生活的需要、精神的需要。

(2分钟)二、感受、学习课堂活动一:欣赏与描述:展示并描述课前收集日常生活中具有民间特色的美术作品。

(10分钟)通过同学们的描述根据工具、材料、表现形式、创作特点分析民间美术几种不同的形式;(15分钟)A、民间美术中的重要品类之一的节日用品——年画。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

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春节了。

据载,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

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

最着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

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着名的年画产地。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十美放风筝》。

画面描绘的是初春时节,12位美丽的女子放飞凤筝的场面。

人物表情有别,姿态各异。

人物是按当时的审美时尚塑造的——柳叶眉、丹凤眼、瓜子脸、樱桃小口一点点。

再看看放飞凤筝的女子们的衣着:服饰鲜艳浓重,颜色搭配得当,在淡色建筑、树木和天空背景衬托下,整幅画面的色彩“艳而不俗”,极为引人注目。

俊秀婀娜的女子轻闲欢快地放飞着风筝玩耍。

舒缓高翔的风筝,扑面而来初春的轻风,一片舒心祥和的景象。

这不正是终年劳作的人们热望和祈盼的心境吗?这正是这幅年画寓意深刻之处。

从中我们也看到民间年画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杨柳青年画产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

传说发源于17世纪初叶。

杨柳青年画刻工精丽、绘制细腻、色彩绚美,B民间美术作品是为谁服务,起什么作用的?二、发展阶段1.请同学们展示课前布置的作业:收集日常生活中具有民间特色的美术作品,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介绍。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5)教案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5)教案
(3)邀请建筑师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现代建筑的建筑技术和材料的应用,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现代建筑的艺术特点和科技结合方式。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5)》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2. 辅助材料:准备现代建筑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等案例的相关资料。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现代建筑艺术特点和科技结合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对现代建筑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现代建筑历史背景、设计理念、建筑技术和材料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 了解现代建筑的建筑技术和材料,如钢铁、混凝土、玻璃等,能够认识到科技与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重要性。
4. 培养美术鉴赏能力,能够独立鉴赏现代建筑作品,理解其设计理念和建筑技术。
5. 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结合科技与艺术,提出自己的建筑创作想法,并创作出具有现代建筑特点的美术作品。
6. 增强对现代建筑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审美观念,培养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4. 美术作品创作:评价学生创作的现代建筑美术作品,考察学生对现代建筑艺术特点和科技结合的运用能力。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随堂测试和美术作品创作进行综合评价,给予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评价标准:
1.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主动提问、回答问题准确。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积极贡献、合作能力强、分析深入、表达清晰。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9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课件 (共32张PPT)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9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课件 (共32张PPT)
这幅古画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 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上层社会 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在画 面中,描绘了龙凤在引导墓主人 的灵魂升天的情景:画面右下方 有一位侧身行进的妇女,发髻高 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其上方 有一龙一凤,正腾空飞舞,引导 仕女前行。此画以毛笔绘成,画 法为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构图 主次分明,造型生动。
画的主题是祈求 飞腾的龙凤引导 墓主人的灵魂早 日登天升仙。
战国肖像画具有如下 特点:人物皆作正侧面 的立像,通过衣冠服饰 表现其身份;比例匀称, 仪态肃穆;勾线流利挺 拔,设色采用平涂与渲 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 重典雅。
《人物御龙图 》 战国楚墓帛画
二、敦煌莫高窟壁画
---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历经前秦、 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辽、西夏、 元等朝代。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我们认识了中国古代 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器绘画到山水、 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只 有了解并积累一定的艺术知识才能真正地 懂得去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一幅绘画不能单 纯地看它的表象,更应该比较全面地了解画 家的生平及历史背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 完成从了解美到欣赏美并最终创作美的过 程。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鹿王本生图》
《五百强盗成佛壁画》
鹿王本生图
名称: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局部·乐舞仪仗) 时期:唐代 类别:壁画 规格:纵130厘米 横830厘米 敦煌第156窟南壁下层,此画为张仪潮侄子张淮深 为纪念其叔父推翻吐番在河西地区统治的功绩所绘, 也是敦煌壁画中最早出现的"出行图"。

最新深圳优质课教案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鉴赏第九课剪纸、皮影、泥塑、年画等民间美术

最新深圳优质课教案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鉴赏第九课剪纸、皮影、泥塑、年画等民间美术

最新深圳优质课教案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鉴赏第九课剪纸、皮影、泥塑、年画等民间美术【课型】高中美术鉴赏【教材分析】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鉴赏第九课,所授内容是美术鉴赏课本的重要内容,由民间美术的定义、民间美术的特征、民间美术的分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剪纸、皮影、泥塑、年画等民间美术。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美术作品有了深一步的欣赏与评价能力,但在对美术作品的存在意义及作品内涵方面认识不足,所以这节课除了认识民间美术的形式美感之外,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参与民间美术的制作,去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内涵与意义。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中国的传统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定义、特征、文化内涵。

在学生对民间美术进行深入了解后,引导学生利用民间美术中的艺术创作经验,丰富学生自己的专业创作。

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分半钟)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猜猜看的游戏,来看一看今天我们到底要讲什么?首先呢,我们来看一个视频,来找一找视频中的答案[欣赏梦娃公益动画视频] 44秒(三)讲授新课(4分钟)1,泥塑师:同学们,这个视频中出现了哪些中国元素?(剪纸、中国画)那么有谁知道视频中小女孩是由什么做的呢?在民间艺术中这种类型的作品又叫什么呢?生:玩具、玩偶,泥塑……师:①(如果没有人答出)刚刚的回答呢非常丰富,已经很接近它的种类名称了,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图片,更精确地来寻找一下答案。

②(如果有人答出)刚刚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它就是我们民间艺术中的泥塑(手写板书泥塑)。

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泥塑这门艺术的作品。

师:[师一边介绍,一边放泥塑作品的图片]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泥塑一直伴随着生活不断传承,以泥土为原料,从陶器皿、陶佛像,到儿童的玩具,从没有间断过。

2018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9课《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2018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9课《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五、中国古代花鸟画
鸟古的凤鸟的长 形朴朱、纹图远 象质雀西饰形,中 。而等汉、、原国 色等帛战青始的 彩,画国铜彩花 斑构和帛器陶鸟 斓成漆画上上画 的了器中的花源 花上上的花鸟流
芙 蓉 锦 鸡 图
赵 佶
不 爱 江 山 爱 丹 青
赵 佶
不 爱 江 山 爱 丹 青
赵佶(公元1082-1135年),即宋徽
《鹿王本生图》
赞彩 上 表 人 一 前 “ 以 老 的 个释 牟 本 窟 扬, 边 现 出 个 生 鹿 求 、 儿 小迦 尼 生 第《 了宣 的 “ 卖 落 是 王 解 病 子 国牟 生 故 鹿 九传 故 舍 的 水 一 本 脱 、 , 尼 前 事 王 色的 事 己 故 将 只 生 , 死 传 原 所 是 窟本 鹿是 有 救 事 要 九 ” 后 很 说 迦是 经 指 的生 王善 着 人 。 淹 色 说 来 苦 他 毗古 历 佛 北图 的恶 浓 ” 本 死 鹿 的 成 , 因 罗代 的 教 魏》 无报 厚 这 生 的 王 是 了 便 看 卫印 许 创 时是 私应 的 一 故 人 , 释 “ 出 到 国度 多 始 期敦 精思 宗 题 事 反 他 迦 佛 家 人 净北 事 者 的煌 神想 教 材 画 被 救 牟 ” 修 世 饭部 迹 释 壁莫 。, 色 的 是 此 了 尼 。 行 生 王一 。 迦 画高 。 。 ,、
257 ——
《鹿王本生图》 局部
《鹿王本生图》 局部
《鹿王本生图》 局部
三、中国古代人物画
人物画的历史,就是中国绘画的历 史,早在远古的彩陶、岩画上就有以人 物活动为题材的纹样和符号,汉代画像 石、画像砖,东晋的《洛神赋图》、隋 唐的《步辇图》、元代的《消夏图》、 明代的《张卿子像》都堪称其中的经典 之作。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9课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课件(共52张PPT)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9课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课件(共52张PPT)

扬,边现出个 生鹿求、 儿 小迦尼生 第《
257 ——
了宣的“卖落是王解病子国牟生故 鹿
九 色 鹿 王 的 无 私 精 神 。
传 的 是 善 恶 报 应 思 想 ,
故 事 有 着 浓 厚 的 宗 教 色
舍 己 救 人 ” 这 一 题 材 的 。
的 故 事 。 本 生 故 事 画 是
水 将 要 淹 死 的 人 反 被 此
1、莫高窟始建于 前秦 建元二年(366年),历经
前秦、北魏北周朝、隋、唐、五代、宋、辽、西夏、 元 朝代。
2、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内容?
一、佛像画 二、经变画 三、佛像、本生、姻缘、佛教史迹、寓言等故事画 四、供养人画像 五、山水画 六、装饰图案画
《鹿王本生图》
赞彩上表人一 前“以老 的 个释牟本 窟
第九课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中兼自 艺富祖岁里了期到源
!
国 古 代 绘 画
备 , 迁 想 妙 得 ” 的
豪 一 起 走 进 “ 形 神
现 在 就 让 我 们 带 着
术 瑰 宝 !
多 彩 、 辉 煌 灿 烂 的
先 为 我 们 留 下 了 丰
月 中 , 中 华 民 族 的
程 。 在 如 此 漫 长 的
七 千 年 左 右 的 发 展
的 帛 画 在 当 时 称 为
, 覆 盖 于 内 棺 上 。
厘 米 , 下 横 .
堆 一 号 汉 墓 出 土 。

47 7
色 彩 。
体 ,
通 过
人 站
别 人
个 侍
了 年
的 守
, 绘
天 上
的 构
“ 非
根 据
厘 米 。

二、敦煌莫高窟壁画

第9课:创造绿色的生活(教案)人美版(2023)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9课:创造绿色的生活(教案)人美版(2023)美术五年级上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绿色生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学会欣赏和分析绿色生活主题的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分析教材中的作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背景、意图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1)如何运用线条、色彩准确、生动地表现绿色生活主题。
-难点解析:线条的运用要流畅、自然,色彩的选择要符合绿色生活的氛围。教师需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技能。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绿色生活主题的美术表现手法和创意实践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绿色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做到环保。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实验。这个实验将演示如何运用线条、色彩表现绿色生活主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绿色生活主题的美术表现手法,如线条、色彩等。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线条、色彩表现绿色生活,如描绘树木、花草、环保行为等。
(2)培养创新思维,创作具有个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绿色生活主题作品。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绿色生活主题,如环保行为、自然景观等,并尝试运用独特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核心知识,突破难点,提高美术素养。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编写说明李松一、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的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编写指导思想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各门类的特点及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都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

重要在于理解和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启发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作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中国美术鉴赏框架结构和教学要点中国美术鉴赏共18课,包括美术门类中的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绘画与民间美术。

由于课时所限,还有些重要门类未包括,如书法、篆刻、摄影等。

课程内容尽量兼顾美术发展的纵向演变与横向参照。

选择各个门类、古今比较有代表性的作者与作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地了解和认识该门类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参照《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等教材的内容与图像,以丰富相关知识。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1课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教学中可从进行美术作品的著录做起。

著录过程是认真观察、理解、研究作品与作者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熟悉该美术门类艺术特点的过程。

本教科书每课都有一些对具体作品的介绍和品评,可作为学生学习鉴赏不同门类美术作品的参照。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模块教学设计方案 -第9 课中国古代绘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模块教学设计方案 -第9 课中国古代绘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模块教学设计方案 --第9 课中国古代绘画一、教材分析1、本单元教学内容的范围:《美术鉴赏》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2、本单元教学内容在鉴赏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绘画是鉴赏模块中美术的重要门类之一,它是一种运用点、线、面、色彩、明暗、透视、构图等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图像,反映现实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情感的艺术。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艺术传统,在世界绘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作用在于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优秀的中国古代绘画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达到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的目的。

3、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整体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画到山水、花鸟、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延续到清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识,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

4、本单元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分析: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欣赏方法。

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风格特点。

难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与历史文化发展的关系。

二、与本单元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概述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学生情况重点采用探究式学习,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完成本课教学内容。

结合教师的讲解,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通过提问和讨论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的认识。

三、本单元所需教学资源的概述精美、清晰、大量的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图片。

挂图、画册、视频、光盘、专业书籍、文献、等资料。

建议提前安排学生收集、了解相关学习资料。

四、本单元学时建议1课时五、教学内容及安排六、教学评价建议以学生参与课堂思考、讨论、交流的程度作为评价标准。

以组为单位进行互评、自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各组学习评价表班级:组别:组长:。

人美版必修 美术鉴赏 第9课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韩熙载夜宴图》

人美版必修 美术鉴赏 第9课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韩熙载夜宴图》
• 学习《韩熙载夜宴图》里的构图形式,尝 试描绘一幅连环长卷,可以以家人、或同 寝室室友、或同学聚会、或班集体故事为 题材。
1.后主李煜了解韩熙载“夜生活”的目的是什么?
拜相
2.关于韩熙载纵情声色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
伤国
躲避拜相
“中原王朝一直对江南 虎视眈眈,一旦真命天子 出现,我们连弃甲的时间 都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 我如何能够接受拜相,成 为千古之笑谈?”
陆游《南唐书·韩熙载传》
• 总结中国人物画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从艺术语言方面分析)
①人物形 象刻画生动 逼真。
②线条的运用 利落洒脱。
③用色独具 匠心,大胆而 丰富统一。
④细节的刻画及其工细
二、连环长卷形式的故事场景
全卷分为五段,画面分割别具匠心,每一段
以屏风或床榻为画自面然隔布界局。通过人物的表情、动
作和人物之间的呼应、联系,表达其精神状态和
统一的环境气氛观。舞
听乐
散宴
这一时期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代表。
大约公元960年的一个夜晚 南唐都城……
五代夜十宴国的时时代期背: 动景荡、分裂。 1、北方后周威胁着南唐的安全。 2上、是后怎五样代主的十李一国个(煜社公会:元现90状7-?960年),在中国历史
a向北周屈辱求和 b对北方官员猜疑、陷害 3、南唐统治集团内斗争激化。
清吹
歇息
状元 郎 粲
紫微 朱铣
门生 舒雅
韩熙载
陈雍 太常博士
王屋山 女妓 李家明 教坊副使
李姬
韩熙载 德明
李家明 郎粲
王屋山 女妓
李姬
画面中主人 公韩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服 饰、动作都不 尽相同,形态 与性格表现却 前后一致。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9课画家梵高 》 人美版(北京)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9课画家梵高 》 人美版(北京)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9课画家梵高》人美版(北京)一. 教材分析《第9课画家梵高》是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材,本课主要介绍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生平和艺术成就,通过对其代表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梵高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梵高的生平介绍,又有对其作品的详细分析,还有梵高绘画技巧的讲解。

教材中还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资料,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梵高的艺术风格。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技巧和艺术风格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梵高的了解可能有限,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了解梵高及其艺术成就。

学生的学习兴趣广泛,对于新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风格充满好奇,这有利于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参与。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认识和欣赏梵高的代表作品,理解其艺术风格和特点。

2.学习梵高的绘画技巧,尝试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认识和欣赏梵高的代表作品,理解其艺术风格和特点。

2.教学难点:学习梵高的绘画技巧,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梵高的生平事迹和绘画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梵高的艺术风格。

2.示范法:教师示范如何运用梵高的绘画技巧进行创作,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梵高的作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4.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梵高的绘画技巧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9课画家梵高》。

2.图片资料:梵高的代表作品图片,以及其他相关画家和艺术风格的图片。

3.绘画材料:画纸、画笔、颜料等。

4.投影仪和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梵高的代表作品《向日葵》,引导学生关注梵高的绘画风格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
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课时:1课时
教学思路:
中国画从题材内容来分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

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属于民族文化传统类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激发民族审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程序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论述。

课业类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
让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探索重点:
引导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探索难点:
涵盖面比较广,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

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比较分析法:通过中国作品《朝元图》与外国作品《蒙娜丽莎》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古代人物画主要的造型手段是“线条”。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

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
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

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
“引导探究法”。

3、八字教学法: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所以我教给学生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理解—评论。

这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4、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

学法(主要培养其思维能力)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

在教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比如:
1、描述:形象思维为主。

2、感受:由形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为主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3、理解
4、评论:上升为创新思维
教学程序
组织教学:2分钟
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师生问好
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
体会
学习欲望1、导入:导入探究课题:由祖国灿烂文化,优秀绘画
传统导入课题“形神兼备迁想妙得”,讲解关键词“形”
“神”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上溯到原始
社会的彩陶时期,中国绘画已经过了7000年左
右的发展历程。

在漫长的发展中,中华民族的祖
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
术。

中国画从题材内容来分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
花鸟画三大类。

这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绘画
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猛虎捕食图(黑山
岩画,新石器时代)
意在激活学生的思
维,使学生对中国古
代绘画产生浓厚的
兴趣。





2、新课与学生
(1)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1—2段,请第一组的一位同学
对以上内容进行叙述,同组的同学补充。

——
教师总结讲述:
重点介绍我国古老的帛画《龙凤仕女图》,了解中
国画基本形态确立时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风貌。

《龙凤仕女图》这幅古画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
映了当时楚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

在画面
中,描绘了龙凤在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画面
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行进的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
双手合十,其上方有一龙一凤,正腾空飞舞,引导仕女
前行。

此画以毛笔绘成,画法为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
构图主次分明,造型生动。

(2)媒体展示:敦煌莫高窟壁画
(3)学生讨论、回答:(略)
(4)了解《鹿王本生图》绘画故事情节。

对学生进行
道德教育。

美术作品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表现
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

媒体展示:
通过老师设问、学生
讨论、老师归纳,师
生共同探讨,增强老
师与学生的互动。

通过观赏不同时期,
不同形式的中国古
代绘画,探索它们具
有哪些时代特征。

(5)中国古代人物,山水,花鸟欣赏
(媒体展示《步辇图》,《文苑图》,《采薇图》。


《步辇图》,阎立本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
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人物动
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俊伟屹立的大山、一泻千尺的飞
瀑、路边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驴队行旅为对象,真实的画
出北方山川的壮美,使人如身临其境。

他所画的崇山峻
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
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山麓画以丛生的密
林,成功的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壮雄强"的
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芙蓉锦鸡图》:体现了赵佶所倡导的观察物象要细致入
微,写实表现要精准传神,画面构成要有诗的意蕴的美学
思想。





1、设疑、讨论、解疑
刚才的欣赏对中国古代画的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看到
同学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中国古
代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
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中国古代画作品。

2、图片:
老师是课堂的组
织者,应设置一个
能唤起学生自问、
自答、探求知识的
课堂环境。

如每组
互提、互问、互答
南宋佚名《深堂琴趣图》
元代倪瓒《六君子》
清代黄愼《渔翁渔归图》3、小组讨论抢答
屏幕出示:
(1)这3幅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2)这3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小组代表发言:1、2、3、
小结:同学们说的很精彩,观察的也很仔细,能够说出一些内涵的东西,老师着重讲解一下这三幅作品更深刻的意义。

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

自主学习4、练习与巩固
(1)对于中国古代绘画中你最欢喜的题材是什么,
说说原因。

(2)欣赏了那么多作品最喜欢哪幅作品。

(3)你认为中国古代绘画他的主要精髓在什么
地方,试着阐述一下,
为学生提供了广泛
获取知识的可能性,
由被动学习转为主
动学习,树立终身学
习观念
课堂小测试: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测试题要贴近《美术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指导要求,题量少而精。

总之,整个课堂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要求学生做练习巩固当堂知识,以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课堂小结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