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 CPU 与CISC CPU 的区别

合集下载

risc, cisc等指令集

risc, cisc等指令集

risc, cisc等指令集计算机指令集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指导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进行各种运算和操作。

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阶段,两个主要的指令集体系结构方案被广泛应用,它们分别是RISC (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和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本文将分别从RISC和CISC的定义、特点、应用和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对两种指令集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

RISC,即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它的设计原则是将指令集中精简,指令的执行周期时间一致。

RISC指令集中的指令相对较少,每条指令的功能单一而简洁。

这种设计可以使得RISC指令的执行更加高效,因为每条指令的执行时间和资源消耗都得到了精确控制。

RISC指令集通常包含一些基本的算术和逻辑操作指令,以及一些数据传送指令和条件判断指令等。

CISC,即复杂指令集计算机,它的设计原则是将指令集中的指令设计得更加复杂、功能更加丰富。

CISC指令集中的指令相对较多,每条指令的功能可以比较复杂,包含多个操作步骤。

CISC指令集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减少编程的工作量,使得程序可以用更少的指令来完成更复杂的操作,提高编程的高效性。

RISC和CISC在应用上有所不同。

RISC指令集主要被应用在计算机的高性能领域,如超级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等。

RISC指令集由于指令精简、执行效率高的特点,可以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硬件的性能,提高系统的整体运算速度。

而CISC指令集主要被应用在个人计算机、嵌入式系统等领域。

CISC指令集由于指令功能丰富、编程简单的特点,可以使得编程的工作量减少,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

虽然RISC和CISC各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在RISC指令集中,由于指令数量少,需要进行的操作可能需要多条指令的组合,因此整体的编程复杂度较高。

而在CISC指令集中,由于指令功能复杂,可能需要多个时钟周期来完成一条指令的执行,导致指令执行的效率稍低。

RISC和CISC的区别

RISC和CISC的区别

一、RISCRISC (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是一种执行较少类型计算机指令的微处理器,起源于80年代的MIPS主机(即RISC机), RISC 机中采用的微处理器统称RISC处理器。

这样一来,它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执行操作(每秒执行更多百万条指令,即MIPS )。

因为计算机执行每个指令类型都需要额外的晶体管和电路元件,计算机指令集越大就会使微处理器更复杂,执行操作也会更慢。

1 . RISC体系的指令特征精简指令集:包含了简单、基本的指令,透过这些简单、基本的指令,就可以组合成复杂指令。

同样长度的指令:每条指令的长度都是相同的,可以在一个单独操作里完成。

单机器周期指令:大多数的指令都可以在一个机器周期里完成,并且允许处理器在同一时间内执行一系列的指令。

2 . RISC体系的优缺点优点:在使用相同的晶片技术和相同运行时钟下,RISC系统的运行速度将是CISC的2〜4倍。

由于RISC处理器的指令集是精简的,它的记忆体管理单元、浮点单元等都能设计在同一块晶片上。

RISC处理器比相对应的CISC处理器设计更简单,所需要的时间将变得更短,并可以比CISC处理器应用更多先进的技术,开发更快的下一代处理器。

缺点:多指令的操作使得程式开发者必须小心地选用合适的编译器,而且编写的代码量会变得非常大。

另外就是RISC体系的处理器需要更快记忆体,这通常都集成于处理器内部,就是L1 Cache (一级缓存)。

二、CISCCISC是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的简称,微处理器是台式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处理部件,每个微处理器的核心是运行指令的电路。

指令由完成任务的多个步骤所组成,把数值传送进寄存器或进行相加运算。

1. CISC体系的指令特征使用微代码。

指令集可以直接在微代码记忆体(比主记忆体的速度快很多)里执行,新设计的处理器,只需增加较少的电晶体就可以执行同样的指令集,也可以很快地编写新的指令集程式。

RISC与CISC的区别

RISC与CISC的区别

RISC的英文全称为“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中文即“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RISC构架的指令格式和长度通常是固定的(如ARM是32位的指令)、且指令和寻址方式少而简单、大多数指令在一个周期内就可以执行完毕。

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即复杂指令集计算机,在20世纪90年代前被广泛的使用,其特点是通过存放在只读存储器中的微码(microcode)来控制整个处理器的运行。

一条指令往往可以完成一串运算的动作,但却需要多个时钟周期来执行。

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设计的指令集越来越多,为支持这些新增的指令,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会越来越复杂。

然而,在CISC指令集的各种指令中,其使用频率却相差悬殊,大约有20%的指令会被反复使用,占整个程序代码的80%。

而余下的80%的指令却不经常使用,在程序设计中只占20%,显然,这种结构是不太合理的。

为改变这种状况,1980年Patterson和Ditzel 两位学者完成了一篇题为《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概述》的开创性论文,全面提出了精简指令集的设计思想,随后,柏克来大学的研究生依照此理论基础,设计出了第一颗精简指令集处理器RISC I,这颗处理器远比当时已经相当流行的CISC处理器简单的多,在设计上所花费的功夫也降低许多,但整体功能上的表现却与CISC处理器不相上下。

从此处理器设计方向便分别向着这两个大的方向发展。

实际上1980年以来,所有新的处理器体系结构都或多或少地采用了RISC的概念,甚至有些典型的CISC处理机中也采用了些RISC设计思想,比如Intel公司的80486、Pentium系列等。

而RISC思想最成功也是第一个商业化的实例就是ARM,当然,它也放弃了一些RISC特征而保留了一些CISC特征。

RISC和CISC在构架上有着几个不同的地方。

1)首先是指令集的设计上,RISC构架的指令格式和长度通常是固定的(如ARM是32位的指令)、且指令和寻址方式少而简单、大多数指令在一个周期内就可以执行完毕;CISC构架下的指令长度通常是可变的、指令类型也很多、一条指令通常要若干周期才可以执行完。

简述risc和cisc的区别

简述risc和cisc的区别

简述risc和cisc的区别在计算机技术的许多变革中,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过渡到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体系结构的转变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正是RISC的出现发展大大推动了嵌入式系统性能的提高和功能的完善。

什么是CISC和RISC ?CISC的英文全称为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即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从计算机诞生以来,人们一直沿用CISC指令集方式。

早期的桌面软件是按CISC设计的,并一直沿续到现在。

目前,桌面计算机流行的x86体系结构即使用CISC。

微处理器(CPU)厂商一直在走CISC的发展道路,包括Intel、AMD,还有其他一些现在已经更名的厂商,如TI(德州仪器)、IBM以及VIA(威盛)等。

在CISC微处理器中,程序的各条指令是按顺序串行执行的,每条指令中的各个操作也是按顺序串行执行的。

顺序执行的优点是控制简单,但计算机各部分的利用率不高,执行速度慢。

CISC架构的服务器主要以IA-32架构(Intel Architecture,英特尔架构)为主,而且多数为中低档服务器所采用。

RISC的英文全称为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即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是一种执行较少类型计算机指令的微处理器,起源于80年代的MIPS主机(即RISC机),RISC机中采用的微处理器统称RISC处理器。

这样一来,它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执行操作(每秒执行更多百万条指令,即MIPS)。

因为计算机执行每个指令类型都需要额外的晶体管和电路元件,计算机指令集越大就会使微处理器更复杂,执行操作也会更慢。

特点区别各方面如下:1、指令系统CISC计算机的指令系统比较丰富,有专用指令来完成特定的功能。

因此,处理特殊任务效率较高。

RISC设计者把主要精力放在那些经常使用的指令上,尽量使它们具有简单高效的特色。

对不常。

处理器知识-RISC和CISC架构分析对比

处理器知识-RISC和CISC架构分析对比

处理器知识: RISC和CISC架构分析对比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和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是当前CPU的两种架构。

它们的区别在于不同的CPU设计理念和方法。

早期的CPU全部是CISC架构,它的设计目的是 CISC 要用最少的机器语言指令来完成所需的计算任务。

RISC和CISC是设计制造微处理器的两种典型技术,虽然它们都是试图在体系结构、操作运行、软件硬件、编译时间和运行时间等诸多因素中做出某种平衡,以求达到高效的目的,但采用的方法不同,因此,在很多方面差异很大。

x86架构采用CISC,而ARM采用RISC。

ARM成立于1991年,是一家出售IP(技术知识产权)的公司,所谓的技术知识产权,就有点像是卖房屋的结构设计图,至于要怎修改,哪边开窗户,以及要怎加盖其它的花园,就看买了设计图的厂商自己决定。

而ARM的架构是采用RISC架构,如同它的名称一样,Advanced RISC Machines,RISC 架构在当初的PC架构争霸战虽然败给Intel所主导的x86处理器架构,却默默在另外的领域成长壮大;小从硬盘转速控制、电信基地台的计算、汽车喷射引擎的控制、音响系统、相机引擎,大到电动机具的控制等等,都能够看见采用ARM授权架构处理器的身影。

而有了设计图,当然还要有把设计图实现的厂商,而这些就是ARM架构的授权客户群。

包括:高通、华为、联发科、TI、Freescale等。

X86是英特尔Intel首先开发制造的一种微处理器体系结构的泛称,包括Intel8086、80186、80286、80386以及80486以86结尾系列,英特尔统治整个CPU产业链长达数十年。

但是,Intel以增加处理器本身复杂度作为代价,去换取更高的性能,但集成的指令集数量越来越多,给硬件带来的负荷也就越来越大,无形中增加了功耗和设计难度。

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公司是苹果、Acorn、VLSI、Technology等公司的合资企业。

揭秘指令集:CISC、RISC与RISC-V的区别及应用

揭秘指令集:CISC、RISC与RISC-V的区别及应用
实现高性能。 3. 龙芯处理器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但生态可能是其发展的制约因素。 4. 龙芯处理器仍在不断优化和升级,提高性能和兼容性。 5. 龙芯处理器支持Linux操作系统和多种编程语言,如C、C++、Java、.NET
、Go等,并提供丰富的开发工具和库。
总结和展望
1.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指令集的发展历程,从CISC到RISC,再到RISC-V等。 2. 深入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3. 探讨了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芯片设计和开发中。 4. 为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5. 文章最后展望了未来,期待计算机指令集技术在性能、效率和创新方面取得
2
RISC-V
RISC-V
1. RISC-V是开源的RISC,被誉为CPU界的Linux。 2. 得益于开源特性,RISC-V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3. RISC-V有望在未来成为主流的处理器架构。
RISC-V简介
1. RISC-V是开源的RISC架构 2. RISC-V被认为是CPU界的Linux 3. RISC-V的技术特点包括开放和自由、简单和高效、可扩展性 4. RISC-V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5. 许多知名科技公司如Google、阿里巴巴、华为等都在积极推动RISC-V的发
更大的突破。
感谢

3
龙芯
龙芯:我国自主研发的通用处理器
龙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通用处理器品牌,最初由中科院计算所设计。其早期处理器采用MIPS指令 集,但后来因版权问题改用自主设计的龙芯指令集。如今很多信创项目都在使用龙芯处理器。
龙芯处理器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1. 龙芯处理器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通用处理器品牌,最初由中科院计算所设计。 2. 龙芯处理器采用自主LoongISA指Leabharlann 系统,兼容MIPS指令,通过超标量技术

说明cisc与risc的区别。

说明cisc与risc的区别。

说明cisc与risc的区别。

英文回答: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s (CISC) and 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s (RISC) are two distinct architectural approaches in computer design that have emerged over the years. Here's an in-depth comparison of their key differences:1. Instruction Set Complexity:CISC: CISC processors have a large and complex instruction set, typically ranging from 100 to 200 instructions. These instructions perform multiple operations, including complex addressing modes and memory manipulation.RISC: RISC processors have a smaller and simpler instruction set, usually comprising fewer than 60 instructions. The instructions are specifically optimizedto be executed quickly and efficiently.2. Instruction Execution:CISC: CISC instructions are executed in multiple clock cycles and often require multiple memory accesses. This can make CISC processors slower than RISC processors.RISC: RISC instructions are executed in a single clock cycle and typically require fewer memory accesses. This allows RISC processors to achieve higher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3. Data Types and Addressing Modes:CISC: CISC processors support a wide range of data types and addressing modes, providing greater flexibilityin programming. However, this complexity can introduce overhead and reduce performance.RISC: RISC processors typically have a limited set of data types and addressing modes. This simplifies the designand allows for faster instruction execution.4. Pipeline Architecture:CISC: CISC processors often have a less efficient pipeline architecture due to the complex instructions and multiple clock cycles required for execution.RISC: RISC processors have a deeply pipelined architecture that enables them to overlap instruction execution and improve performance.5. Performance and Cost:CISC: CISC processors can be cost-effective but may have lower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RISC processors due to their complex instruction set and slower execution.RISC: RISC processors are typically more expensive but offer higher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than CISC processors.中文回答:复杂指令集计算机 (CISC) 和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RISC) 是计算机设计中出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架构方法。

RISC和CISC的区别

RISC和CISC的区别

RISC和CISC的区别RISC的简介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是一种执行较少类型计算机指令的微处理器(如下图)起源于80年代的MIPS主机,RISC机中采用的微处理器统称RISC处理器。

这样一来,它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执行操作(每秒执行更多百万条指令,即MIPS)。

因为计算机执行每个指令类型都需要额外的晶体管和电路元件,计算机指令集越大就会使微处理器更复杂,执行操作也会更慢。

RISC的简单使得在选择如何使用微处理器上的空间时拥有更多的自由。

比起从前,高级语言编译器能产生更有效的代码,因为编译器使用RISC机器上的更小的指令集。

RISC微处理器不仅精简了指令系统,采用超标量和超流水线结构;它们的指令数目只有几十条,却大大增强了并行处理能力。

如:1987年Sun Microsystem公司推出的SPARC芯片就是一种超标量结构的RISC处理器。

而SGI公司推出的MIPS处理器则采用超流水线结构,这些RISC处理器在构建并行精简指令系统多处理机中起着核心的作用。

RISC处理器是当今UNIX领域64位多处理机的主流芯片。

其特点主要有:一,由于指令集简化后,流水线以及常用指令均可用硬件执行;二,采用大量的寄存器,使大部分指令操作都在寄存器之间进行,提高了处理速度;三,采用缓存-主存-外存三级存储结构,使取数与存数指令分开执行,使处理器可以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且不因存储器存取信息而放慢处理速度。

由于RISC处理器指令简单、采用硬布线控制逻辑、处理能力强、速度快,世界上绝大部分UNIX工作站和服务器厂商均采用RISC芯片作CPU用。

RISC芯片的工作频率一般在400MHZ数量级。

时钟频率低,功率消耗少,温升也少,机器不易发生故障和老化,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单一指令周期容纳多部并行操作。

在RISC微处理器发展过程中。

曾产生了超长指令字(VLIW)微处理器,它使用非常长的指令组合,把许多条指令连在一起,以能并行执行。

CPU从指令集的特点上可以分为两类CISC和RISC我们所熟

CPU从指令集的特点上可以分为两类CISC和RISC我们所熟

RISC和CISCCPU从指令集的特点上可以分为两类:CISC和RISC。

我们所熟悉的Intel 系列CPU就是CISC 的CPU 的典型代表。

那么,RISC 又是什么呢?RISC是英文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缩写,汉语意思为"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

相对应的CISC就是"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的意思。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硬件成本不断下降,软件成本不断提高,使得指令系统增加了更多更复杂的指令,以提高操作系统的效率。

另外,同一系列的新型机对其指令系统只能扩充而不能减去旧型机的任意一条,以达到程序兼容。

这样一来,指令系统越来越复杂,有的计算机指令甚至达到数百条。

人们就称这种计算机为CISC (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如IBM公司的大、中型计算机,Intel公司的8086、80286、80386微处理器等。

日益庞大的指令系统不仅使计算机研制周期变长,而且还有难以调试、难以维护等一些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

于是,RISC的概念就应运而生,在1983年,一些中、小型公司开始推出RISC产品。

RISC并非只是简单地去减少指令,而是把着眼点放在了如何使计算机的结构更加简单合理地提高运算速度上。

RISC机优先选取使用频最高的简单指令,避免复杂指令;将指令长度固定,指令格式和寻地方式种类减少;以便布线控制逻辑为主,不用或少用微码控制等措施来达到上述目的。

目前,RISC和CISC各有优势,而且界限并不那么明显了。

现代的CPU往往采用CISC的外围,内部加入了RISC的特性。

就连Intel最新的Pentium II等CISC芯片也具有了明显的RISC特征。

另外,超长指令集CPU由于融合了RISC和CISC的优势,成为未来的CPU发展方向之一。

RISC技术相信大家在日常电脑使用或CPU的广告介绍中时常听到见到“RISC”这个词,什么Pentium Ⅱ/Pro 采用先进RISC技术……K6采用RISC86结构,从而……总之大凡稍高档点的中央处理器都称采用RISC技术。

深入了解电脑硬件CPU架构与性能对比

深入了解电脑硬件CPU架构与性能对比

深入了解电脑硬件CPU架构与性能对比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电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作为电脑硬件的核心,CPU(中央处理器)的架构和性能对整体电脑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脑硬件CPU架构与性能对比,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电脑。

一、CPU架构的基本概念CPU架构指的是CPU的内部组成和工作原理的设计方式。

常见的CPU架构有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和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两种。

1. CISC架构CISC架构是一种指令集复杂的CPU设计方式。

它的优势在于每一条指令可以执行较多的操作,可以完成较为复杂的任务。

然而,CISC架构的缺点是指令集庞大,导致硬件复杂,设计和制造成本较高。

2. RISC架构RISC架构是一种指令集精简的CPU设计方式。

它的优势在于指令集简洁明了,减少了冗余指令,提高了执行效率。

同时,RISC架构的设计更简单,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然而,RISC架构也存在着无法处理复杂指令的限制。

二、CPU性能的影响因素CPU的性能对电脑的运行速度和任务处理能力有直接的影响。

而影响CPU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主频CPU的主频是指CPU工作的时钟频率,主要衡量CPU每秒钟可以执行的指令数量。

主频越高,CPU处理数据的速度越快。

2. 缓存缓存是CPU内部存储器的一种,用于缓存常用的指令和数据。

缓存的大小影响了CPU对数据的读取速度。

通常来说,缓存越大,CPU 对数据的读取速度越快。

3. 核心数量CPU的核心数量决定了CPU可以同时处理的任务数量。

多核心的CPU能够同时执行多个任务,提高了整体性能。

4. 线程技术线程技术可以使得每个核心可以处理多个线程,从而提高了CPU 的工作效率。

常见的线程技术有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等。

三、不同CPU架构在性能上的对比不同的CPU架构在性能上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下面将以CISC 和RISC架构为例进行对比。

RISC,CISC区别

RISC,CISC区别

区别RISC 和CISC 是目前设计制造微处理器的两种典型技术,虽然它们都是试图在体系结构、操作运行、软件硬件、编译时间和运行时间等诸多因素中做出某种平衡,以求达到高效的目的,但采用的方法不同,因此,在很多方面差异很大,它们主要有:(1)指令系统:RISC 设计者把主要精力放在那些经常使用的指令上,尽量使它们具有简单高效的特色。

对不常用的功能,常通过组合指令来完成。

因此,在RISC 机器上实现特殊功能时,效率可能较低。

但可以利用流水技术和超标量技术加以改进和弥补。

而CISC 计算机的指令系统比较丰富,有专用指令来完成特定的功能。

因此,处理特殊任务效率较高。

(2)存储器操作:RISC 对存储器操作有限制,使控制简单化;而CISC 机器的存储器操作指令多,操作直接。

(3)程序:RISC 汇编语言程序一般需要较大的内存空间,实现特殊功能时程序复杂,不易设计;而CISC 汇编语言程序编程相对简单,科学计算及复杂操作的程序设计相对容易,效率较高。

(4)中断:RISC 机器在一条指令执行的适当地方可以响应中断;而CISC 机器是在一条指令执行结束后响应中断。

(5)CPU:RISC CPU 包含有较少的单元电路,因而面积小、功耗低;而CISC CPU 包含有丰富的电路单元,因而功能强、面积大、功耗大。

(6)设计周期:RISC 微处理器结构简单,布局紧凑,设计周期短,且易于采用最新技术;CISC 微处理器结构复杂,设计周期长。

(7)用户使用:RISC 微处理器结构简单,指令规整,性能容易把握,易学易用;CISC 微处理器结构复杂,功能强大,实现特殊功能容易。

(8)应用范围:由于RISC 指令系统的确定与特定的应用领域有关,故RISC 机器更适合于专用机;而CISC 机器则更适合于通用机。

RISC和CISC的比较

RISC和CISC的比较

RISC和CISC的比较RISC的设计重点在于降低由硬件执行指令的复杂度,因为软件比硬件容易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更高的智能,因此RISC设计对编译器有更高的要求;CISC的设计则更侧重于硬件执行指令的功能,使CISC的指令变得很复杂。

总之RISC对编译器的要求高,CISC强调硬件的复杂性,CPU的实现更复杂。

RISC设计思想准则:1.指令集----RISC处理器减少指令集的种类,通常一个周期一条指令,也就是说指令的周期是固定的,编译器或程序员通过几条指令完成一个复杂的操作;CISC的指令长度通常不固定。

2.流水线----流水线的本质就是CPU并行运行,只是并行运行不像FPGA中的那么直接,它只是把一条指令分成几个更小的执行单元;CISC指令的执行需要调用一个微程序,明显没有RISC的指令吞吐量大。

3.寄存器----RISC的寄存器拥有更多的通用寄存器,寄存器操作较多,例如ARM具有27个寄存器,CISC的寄存器都是用于特定目的的。

4.Load-store结构----处理器只处理寄存器中的数据,这是因为访问存储器很耗时,同时对外部存储器的读写会影响其寿命;CISC能够在存储器中直接运行5.寻址方式简化,不像CISC那样的复杂众多的寻址方式是一种技术的名字。

而ARM体系结构目前被公认为是业界领先的32 位嵌入式RISC 微处理器结构。

所有ARM处理器共享这一体系结构。

因此我们可以从其所属体系比较入手,来进行X86指令集与ARM指令集的比较。

一、复杂指令集电脑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CISC是一种为了便于编程和提高记忆体访问效率的晶片设计体系。

早期的电脑使用组合语言编程,由于记忆体速度慢且价格昂贵,使得CISC体系得到了用武之地。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大多数的微处理器都采用CISC体系──包括Intel的80x86和Motorola的68K系列等。

CISC(复杂指令集)与RISC(精简指令集)的区别

CISC(复杂指令集)与RISC(精简指令集)的区别

CISC(复杂指令集‎)与RISC‎(精简指令集‎)的区别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长期来,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往往‎是通过增加‎硬件的复杂‎性来获得.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特别是VL‎S 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软件编‎程方便和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硬件工程师‎采用的办法‎是不断增加‎可实现复杂‎功能的指令‎和多种灵活‎的编址方式‎.甚至某些指‎令可支持高‎级语言语句‎归类后的复‎杂操作.至使硬件越‎来越复杂,造价也相应‎提高.为实现复杂‎操作,微处理器除‎向程序员提‎供类似各种‎寄存器和机‎器指令功能‎外.还通过存于‎只读存贮器‎(R OM)中的微程序‎来实现其极‎强的功能,傲处理在分‎析每一条指‎令之后执行‎一系列初级‎指令运算来‎完成所需的‎功能,这种设计的‎型式被称为‎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ompl‎e x Instr‎u ctio‎n Set Compu‎t er-CISC)结构.一般CIS‎C计算机所‎含的指令数‎目至少30‎0条以上,有的甚至超‎过500条‎.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采用复杂指‎令系统的计‎算机有着较‎强的处理高‎级语言的能‎力.这对提高计‎算机的性能‎是有益的.当计算机的‎设计沿着这‎条道路发展‎时.有些人没有‎随波逐流.他们回过头‎去看一看过‎去走过的道‎路,开始怀疑这‎种传统的做‎法:IBM公司‎没在纽约Y‎o rkto‎w n的Jh‎o masI ‎.W ason‎研究中心于‎1975年‎组织力量研‎究指令系统‎的合理性问‎题.因为当时已‎感到,日趋庞杂的‎指令系统不‎但不易实现‎.而且还可能‎降低系统性‎能.1979年‎以帕特逊教‎授为首的一‎批科学家也‎开始在美国‎加册大学伯‎克莱分校开‎展这一研究‎.结果表明,CISC存‎在许多缺点‎.首先.在这种计算‎机中.各种指令的‎使用率相差‎悬殊:一个典型程‎序的运算过‎程所使用的‎80%指令.只占一个处‎理器指令系‎统的20%.事实上最频‎繁使用的指‎令是取、存和加这些‎最简单的指‎令.这样-来,长期致力于‎复杂指令系‎统的设计,实际上是在‎设计一种难‎得在实践中‎用得上的指‎令系统的处‎理器.同时.复杂的指令‎系统必然带‎来结构的复‎杂性.这不但增加‎了设计的时‎间与成本还‎容易造成设‎计失误.此外.尽管VLS‎I技术现在‎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但也很难把‎C I SC的‎全部硬件做‎在一个芯片‎上,这也妨碍单‎片计算机的‎发展.在CISC‎中,许多复杂指‎令需要极复‎杂的操作,这类指令多‎数是某种高‎级语言的直‎接翻版,因而通用性‎差.由于采用二‎级的微码执‎行方式,它也降低那‎些被频繁调‎用的简单指‎令系统的运‎行速度.因而.针对CIS‎C的这些弊‎病.帕特逊等人‎提出了精简‎指令的设想‎即指令系统‎应当只包含‎那些使用频‎率很高的少‎量指令.并提供一些‎必要的指令‎以支持操作‎系统和高级‎语言.按照这个原‎则发展而成‎的计算机被‎称为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 educ‎e d Instr‎u ctio‎n Set Compu‎ter-RISC)结构.简称RIS‎C.CISC与‎R I SC的‎区别我们经常谈‎论有关"PC"与"Macin‎t osh"的话题,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以‎I n tel‎公司X86‎为核心的P‎C系列正是‎基于CIS‎C体系结构‎,而 Apple‎公司的Ma‎c into‎s h则是基‎于R ISC‎体系结构,CISC与‎R I SC到‎底有何区别‎?从硬件角度‎来看CIS‎C处理的是‎不等长指令‎集,它必须对不‎等长指令进‎行分割,因此在执行‎单一指令的‎时候需要进‎行较多的处‎理工作。

CISC和RISC的区别

CISC和RISC的区别

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和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是当前CPU的两种架构。

它们的区别在于不同的CPU设计理念和方法。

早期的CPU全部是CISC架构,它的设计目的是要用最少的机器语言指令来完成所需的计算任务。

比如对于乘法运算,在CISC架构的CPU上,您可能需要这样一条指令:MUL ADDRA, ADDRB就可以将ADDRA和ADDRB中的数相乘并将结果储存在ADDRA中。

将ADDRA, ADDRB中的数据读入寄存器,相乘和将结果写回内存的操作全部依赖于CPU中设计的逻辑来实现。

这种架构会增加CPU结构的复杂性和对CPU工艺的要求,但对于编译器的开发十分有利。

比如上面的例子,C程序中的a*=b就可以直接编译为一条乘法指令。

今天只有Intel及其兼容CPU还在使用CISC架构。

RISC架构要求软件来指定各个操作步骤。

上面的例子如果要在RISC架构上实现,将ADDRA, ADDRB中的数据读入寄存器,相乘和将结果写回内存的操作都必须由软件来实现,比如:MOV A, ADDRA; MOV B, ADDRB; MUL A, B; STR ADDRA, A。

这种架构可以降低CPU的复杂性以及允许在同样的工艺水平下生产出功能更强大的CPU,但对于编译器的设计有更高的要求。

RISC与CISC比较

RISC与CISC比较

RISC与CISC⽐较1.RISC与CISC的差异处理器的指令集可简单分为2种,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以及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开始的处理器都是CISC架构,随着时间演进,有越来越多的指令集加⼊。

由于当时编译器的技术并不纯熟,程序都会直接以机器码或是汇编语⾔写成,为了减少程序设计师的设计时间,逐渐开发出单⼀指令,复杂操作的程序码,设计师只需写下简单的指令,再交由CPU去执⾏。

但是后来有⼈发RISC的优点列举如下:指令长度固定,⽅便CPU译码,简化译码器设计。

尽量在CPU的暂存器(最快的存储器元件)⾥操作,避免额外的读取与载⼊时间。

由于指令长度固定,更能受益于执⾏线路管线化(pipeline)后所带来的效能提升。

处理器简化,晶体管数量少,易于提升运作时脉。

⽐起同时脉的CISC处理器,耗电量较低。

RISC的缺点列举如下:复杂指令需要由许多的⼩指令去完成,程序变得⽐较⼤,存储器也占⽤⽐较多,这在硬盘昂贵,常常使⽤磁带储存的时代来说,是个⼤缺点。

程序变长,代表着读取⼯作变得繁重,需要更多的时间将指令从存储器载⼊⾄处理器内。

这⾥也提供⼀个⼩⼩的概念,CISC是在RISC出现之后才出现的相对名词,并不是从⼀开始就有CISC、RISC这2种处理器架构。

2. CISC和RISC的区别前者更加专注于⾼性能但同时⾼功耗的实现(x86),⽽后者则专注于⼩尺⼨低功耗领域(ARM)。

实际上也有很多事情CISC更加合适,⽽另外⼀些事情则是RISC更加合适,⽐如在执⾏⾼密度的运算任务的时候CISC 就更具备优势,⽽在执⾏简单重复劳动的时候RISC就能占到上风。

RISC和CISC的区别

RISC和CISC的区别

RISC和CISC的区别RISC的简介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是一种执行较少类型计算机指令的微处理器(如下图)起源于80年代的MIPS主机,RISC机中采用的微处理器统称RISC处理器。

这样一来,它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执行操作(每秒执行更多百万条指令,即MIPS)。

因为计算机执行每个指令类型都需要额外的晶体管和电路元件,计算机指令集越大就会使微处理器更复杂,执行操作也会更慢。

RISC的简单使得在选择如何使用微处理器上的空间时拥有更多的自由。

比起从前,高级语言编译器能产生更有效的代码,因为编译器使用RISC机器上的更小的指令集。

RISC微处理器不仅精简了指令系统,采用超标量和超流水线结构;它们的指令数目只有几十条,却大大增强了并行处理能力。

如:1987年Sun Microsystem公司推出的SPARC芯片就是一种超标量结构的RISC处理器。

而SGI公司推出的MIPS处理器则采用超流水线结构,这些RISC处理器在构建并行精简指令系统多处理机中起着核心的作用。

RISC处理器是当今UNIX领域64位多处理机的主流芯片。

其特点主要有:一,由于指令集简化后,流水线以及常用指令均可用硬件执行;二,采用大量的寄存器,使大部分指令操作都在寄存器之间进行,提高了处理速度;三,采用缓存-主存-外存三级存储结构,使取数与存数指令分开执行,使处理器可以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且不因存储器存取信息而放慢处理速度。

由于RISC处理器指令简单、采用硬布线控制逻辑、处理能力强、速度快,世界上绝大部分UNIX工作站和服务器厂商均采用RISC芯片作CPU用。

RISC芯片的工作频率一般在400MHZ数量级。

时钟频率低,功率消耗少,温升也少,机器不易发生故障和老化,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单一指令周期容纳多部并行操作。

在RISC微处理器发展过程中。

曾产生了超长指令字(VLIW)微处理器,它使用非常长的指令组合,把许多条指令连在一起,以能并行执行。

计算机体系结构RISC与CISC架构的比较

计算机体系结构RISC与CISC架构的比较

计算机体系结构RISC与CISC架构的比较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中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组织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关系。

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中,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和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是两种主要的架构方式。

本文将对RISC和CISC架构进行比较,以探讨它们的优劣势以及应用领域。

1. 架构原理RISC架构采用简单而精简的指令集,指令长度一般为固定的32位,指令的执行时间也相对较短。

RISC架构鼓励使用寄存器进行数据操作,减少了对内存的频繁访问。

指令的执行速度快,功耗较低。

CISC架构则采用更复杂且功能更为全面的指令集,指令的长度和执行时间相对较长。

CISC架构支持多种寻址方式,可以直接对内存进行操作,因此指令的灵活性更强。

2. 指令集与指令执行RISC架构的指令集简单且规模较小,每个指令只能完成特定的功能,执行速度快。

RISC架构的指令执行耗时短,能够高效地进行流水线处理,提高了处理器的性能。

CISC架构的指令集较为复杂,包含大量功能丰富的指令。

每条指令能够完成多个操作,但执行速度相对较慢,消耗较多的处理器资源。

CISC架构的指令执行时间不稳定,难以实现高性能的流水线处理。

3. 硬件复杂度和成本RISC架构的硬件设计相对简单,指令集规模较小,对硬件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硬件复杂度相对较低,成本也较低。

RISC架构的处理器可在较小的芯片上实现高性能。

CISC架构的硬件设计相对复杂,指令集规模较大,对硬件的要求较高,因此硬件复杂度相对较高,成本也较高。

CISC架构的处理器需要更大的芯片面积来容纳更多的电路和复杂的指令集。

4. 程序执行效率和编译器优化RISC架构的指令集简洁,指令执行时间相对较短,能够通过流水线等技术实现高效的指令并行执行,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而且,RISC架构的指令集易于编译器进行优化。

CISC架构的指令集复杂,指令执行时间相对较长,难以充分利用指令并行执行的优势,影响了程序的执行效率。

risc和cisc计算机区别?

risc和cisc计算机区别?

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和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是两种不同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它们在指令设计和执行方式上存在一些关键差异。

1. 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指令集:RISC体系结构采用了一种精简的指令集,指令格式简洁,指令数量有限。

- 执行方式:RISC计算机的指令具有固定的长度,执行速度较快。

每个指令只执行一种操作,且操作简单。

处理器通过流水线方式高效地处理指令。

- 存储器访问:RISC架构倾向于使用寄存器之间的数据传送,减少了对内存的直接访问。

- 优点:指令执行简单、执行速度快、流水线效率高、易于硬件实现和优化。

- 缺点:程序长度较长,代码密度较低,需要更多的内存。

2. 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 指令集:CISC体系结构具有丰富的指令集,其中每个指令可以执行复杂的操作和多个内存访问。

- 执行方式:CISC计算机的指令具有可变长度,有些指令的执行时间较长。

处理器能够执行高级操作,如字符串处理和复杂的数学运算。

- 存储器访问:CISC架构倾向于在存储器中直接操作数据,并支持内存到内存的操作。

- 优点:指令集丰富,灵活,能够进行复杂的操作,减少了对内存的访问次数。

- 缺点:指令设计复杂,执行效率相对较低,流水线处理困难,对于硬件设计和性能优化的要求较高。

总体而言,RISC架构以其精简、高效和易于优化的特点在现代计算机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它更适合于处理大量独立操作,如高性能计算和嵌入式系统。

而CISC架构适用于需要复杂操作和高级功能的计算机应用,如个人电脑和服务器。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RISC和CISC之间的差异逐渐模糊,许多处理器采用了混合型的设计。

RISC结构与CISC结构的区别与比较

RISC结构与CISC结构的区别与比较

RISC与C‎I SC结构的‎区别与比较摘要:在计算机技术‎的许多变革中‎,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过渡到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体系结构的转‎变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正是RISC‎的出现发展大‎大推动了嵌入‎式系统性能的‎提高和功能的‎完善。

本文主要论述‎二者的区别并‎在一些方面对‎这两种结构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RISC结构‎C ISC结构‎区别比较正文:1.RISC结构‎1.1RISC结‎构的出现与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前CI‎S C结构被广‎泛的使用,其特点是通过‎存放在只读存储器中的微码(microc‎o de)来控制整个处‎理器的运行。

一条指令往往‎可以完成一串‎运算的动作,但却需要多个‎时钟周期来执‎行。

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设计的指令集‎越来越多,为支持这些新‎增的指令,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会越来越‎复杂。

然而,在CISC指‎令集的各种指‎令中,其使用频率却‎相差悬殊,大约有20%的指令会被反‎复使用,占整个程序代‎码的80%。

而余下的80‎%的指令却不经‎常使用,在程序设计中‎只占20%,显然,这种结构是不‎太合理的。

为改变这种状‎况,1980年P‎atters‎o n和Dit‎z el 两位学者完成‎了一篇题为《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概述》的开创性论文‎,全面提出了精‎简指令集的设‎计思想,随后,柏克来大学的‎研究生依照此‎理论基础,设计出了第一‎颗精简指令集‎处理器RIS‎C I,这颗处理器远‎比当时已经相‎当流行的CI‎S C处理器简‎单的多,在设计上所花‎费的功夫也降‎低许多,但整体功能上‎的表现却与C‎I SC处理器‎不相上下。

从此处理器设‎计方向便分别‎向着这两个大‎的方向发展。

实际上198‎0年以来,所有新的处理‎器体系结构都‎或多或少地采‎用了RISC‎的概念,甚至有些典型‎的C ISC处‎理机中也采用‎了些RISC‎设计思想,比如Inte‎l公司的80‎486、Pentiu‎m系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PU发展史CPU又叫中央处理器,是英文单词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缩写,其内部结构大概可以分为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等几个部分。

按照其处理信息的字长可以分为:八位微处理器、十六位微处理器、三十二位微处理器以及六十四位微处理器等等。

本文后面会提到许多比较艰生的理论知识,虽然我会努力把他们讲得生动浅显,但我确实没有办法让它象《还珠格格》那样有趣,不过你一定要把握住所有这些技术都是围绕突破速度极限而设立的,这是个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

顺着这条路思索下去,你一定马上会问提高速度到底都有哪些方法呢?其实说起来很简单,科学家想到的地方,我们要留心也一定能发现得了。

不外乎下面几种情况:优化指令集、提高处理器每个工作单元的效率、配置更多的工作单元或新的运行方式来增加并行处理能力、缩短运行的时钟周期以及增加字长等等。

八位微处理器的典型产品为Intel公司的8080处理器、8086处理器、Motorola公司MC6800微处理器和Zilog公司Z80微处理器。

十六位微处理器的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的8086和80286微处理器。

如果说8080处理器还不为各位所熟知的话,那么80286则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个人电脑――PC机的第一代CPU便是从它开始的。

三十二位微处理器的代表产品是Intel公司1985年推出的80386,这是一种全三十二位微处理器芯片。

1989年Intel公司又推出准三十二位处理器芯片80386SX。

它的内部数据总线为三十二位,与80386相同,外部数据总线为十六位。

也就是说,80386SX的内部处理速度与80386接近,也支持真正的多任务操作,而它又可以接受为80286开发输入/输出接口芯片。

80386SX的性能优于80286,而价格只是80386的三分之一。

386处理器没有内置协处理器,因此不能执行浮点运算指令,如果您需要进行浮点运算时,必须额外购买昂贵的80387协处理器芯片。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486处理器面市,粗略的说486就是集成了浮点运算单元和8KB 高速缓存(说是高速但比现在一般内存的速度也有相当差距)的386。

早期的486分为有协处理器的486DX和无协处理器的486SX两种,其价格也相差许多。

随着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CPU的频率越来越快,而PC机外部设备受工艺限制,能够承受的工作频率有限,这就阻碍了CPU主频的进一步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CPU倍频技术,该技术使CPU内部工作频率为处理器外频的2-3倍,486DX2、486DX4的名字便是由此而来。

九十年代中期,全面超越486的新一代586处理器问世,为了摆脱486时代处理器名称混乱的困扰,最大的CPU制造商Intel公司把自己的新一代产品命名为Pentium(奔腾)以示区别。

而AMD和Cyrix也分别推出了K5和6x86处理器。

接下来Intel又为冲击服务器市场和争取多媒体制高点相继发布了Pentium Pro 和Pentium MMX。

1.技术变迁,RISC取代CISC在现在来看第五代的微处理器的问世,应该算得上是PC个人电脑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然而这并非是因为它的速度较之以前有了本质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从这里开始传统的X86指令集的CPU开始由CISC复杂指令集设计,转而开始采用部分RISC(简单指令系统计算机)技术。

虽然从外观上这些CPU的指令依然复杂而且长度也参差不齐,但实际其内部的微指令已经是整齐化一的简单指令了。

而由此也产生了两项全新的技术,超标量和流水线结构。

接下来,我们简单介绍下他们的情况。

(1)复杂指令集随着VLSI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硬件成本不断下降,与此同时,软件成本却越来越高,这使得人们开始热衷于在指令系统中增加更多的指令以及让每条指令完成更复杂的工作,来提高操作系统的效率,并尽量缩短指令系统与高级语言的语义差别,以便于高级语言的编译和降低软件成本。

另外,为了做到程序兼容,同一系列计算机的新机器和高档机的指令系统只能扩充而不能减去任意一条,也促使指令系统愈加复杂。

于是我们就把这些计算机称为CISC(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

(2)简单指令集在发现了上述弊病以后,科学家们开始寻求解决办法。

1975年IBM公司开始研究指令系统的合理性问题。

其结果发现,CISC电脑中,各种指令的使用频率相差悬殊,最常使用的一些比较简单的指令,仅占指令总数的20%,但在程序中出现的频率却占80%。

于是着眼于减少指令的执行周期数,简化指令使计算机结构更加合理并提高运行速度的RISC电脑开始出现。

在80年代,由于PC机不能满足图形处理和科学计算等应用的需求,而大型机又非常昂贵,因此创造了工作站这种相对便宜的台式系统。

但是,用于PC机的处理器不可能满足工作站的需求,所以提出RISC处理器的思想。

因为通过研究发现,只有大约20%的指令是最常用的,把处理器能执行的指令数目减少到最低限度,对它们的执行进行优化,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处理器的工作速度。

一般来说,RISC处理器比同等的CISC 处理器要快50%~75%,同时RISC处理器更容易设计和纠错。

目前,比较有影响的RISC 处理器产品有Compaq公司的Alpha、HP公司的PA-RISC、IBM公司的Power PC、MIPS公司的MIPS和Sun公司的Sparc。

下面将分别介绍它们的有关情况。

Alpha处理器---- Alpha处理器最早由DEC公司设计制造,在Compaq公司收购DEC之后,Alpha处理器继续得到发展,应用于许多高档的Compaq服务器上。

从1995年开始有21164 芯片,那时的工艺为0.5mm,主频达到200MHz。

1998 年,推出新型号21264,当时的主频是600MHz。

MIPS处理器—一种流行的RISC处理器MIPS技术公司是一家设计制造高性能、高档次及嵌入式32位和64位处理器的厂商。

在RISC处理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1984年,MIPS计算机公司成立。

1992年,SGI收购了MIPS计算机公司。

1998年,MIPS脱离SGI,成为MIPS 技术公司。

MIPS公司设计RISC 处理器始于80年代初,1986年推出R2000处理器,1988年推出R3000 处理器,1991年推出第一款64位商用微处理器R4000。

之后,又陆续推出R8000(于1994年)、R10000(于1996 年)和R12000(于1997 年)等型号。

之后,MIPS公司的战略发生变化,把重点放在嵌入式系统。

1999年,MIPS公司发布MIPS 32和MIPS 64架构标准,为未来MIPS处理器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新的架构集成了所有原来MIPS指令集,并且增加了许多更强大的功能。

MIPS公司陆续开发了高性能、低功耗的32 位处理器内核(core)MIPS 32 4Kc与高性能64位处理器内核MIPS 64 5Kc。

2000年,MIPS公司发布了针对MIPS 32 4Kc的新版本以及未来64 位MIPS 64 20Kc处理器内核。

为了使用户更加方便地应用MIPS处理器,MIPS公司推出了一套集成的开发工具,称为MIPS ID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Framework),特别适合嵌入式系统的开发。

PA-RISC处理器:HP 公司的RISC芯片PA-RISC于1986 年问世。

目前,他们正在开发HP的64位超标量处理器PA-8000系列。

同时,HP 公司与Intel公司合作开发的下一代芯片IA-64,在与原来PA-RISC和Intel x86系列芯片兼容的基础上,性能更会有飞跃性的提高。

PA-8000系列芯片是从1996 年开始提供的。

第1款芯片的型号为PA-8000,主频达180MHz,后来陆续推出PA-8200、PA-8500和PA-8600等型号。

HP公司正在开发64 位微处理器PA-8700。

此芯片将于2001 年上半年正式投入器和工作站的使用。

这种新型处理器的设计主频将达到800MHz以上。

PA-8700使用的工艺是0.18mm绝缘硅(Silicon-On-Insulator,SOI)铜CMOS工艺,采用7层铜导体互连,芯片上的高速缓存达到2.25MB,比PA-8600 增加了50%。

这种新的0.18mm工艺降低了电压,从而使工作在较高频率下的芯片大大降低了功耗,工作温度也较低。

此外,这种工艺使芯片几何尺寸更小,主频更高。

因此,PA-8700计算速度高达每秒32亿次运算。

处理器。

1997年对于所有Wintel体系的兼容CPU生产厂家而言,可算是悲喜交加的一年了。

在这一年里的大部分时间里,Intel不但凭借其Pentium MMX(P55C)系列CPU仗剑天下,打得AMD K6和Cyrix M II等芯片毫无还手之力,更有取得专利保护的Slot 1主板的推出反观,其他的PC系统CPU生产厂家,由于不能继续在CPU接口上同Intel保持兼容,他们被逼上了绝境,前途一片暗淡。

就在业界一致认为Intel行将一统江湖之时,Intel退出Socket 7市场,为PC系统开发100MHz的新架构。

当时Slot 1市场还未完全成熟。

首先,从386以来,AMD和Cyrix便一直跟跑在后,技术革新大都是是Intel出钱出力,最后又让他们来兼容,争夺市场。

再者说,业界在66MHz的外频下已经停留了很长时间,Socket 7架构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如果从这里来提升系统外频,不但对新技术的运用有一定限制,而且其利润也不如新东西来得高。

所以权衡再三,Intel终于做出了这个现在看来几乎不可思议的决定。

由此一场波澜壮阔的"芯"际大战便拉开了序幕。

Intel刚宣布退出Socket 7市场,AMD就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百年不遇的良机,坚定的在Socket 7架构上推出高频K6。

并率先发难,带头提出了Super 7架构,大有要和Intel分庭抗礼之势。

于是本来最早由Intel提出的100MHz外频概念,成了AMD反击Intel的主要武器。

各大系统芯片开发商也鼎力相助,VIA的MVP3、SIS的5591、ALI的Aladdin Ⅴ等系统芯片组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由于众志成城,开发措施得力,100MHz外频在Super 7架构上比Slot 1的440 BX芯片组早进入市场。

且其综合性能比在66MHz下要高出6.8%~15%左右(这主要归功于100MHz主频对前置总线的2级缓存的影响),反观Slot 1架构却只有2%~5%的提升。

100MHz外频这柄双刃剑终于砍伤了Intel自己。

而AMD也因此声名大震。

提一下作为CPU三大厂商之一的Cyrix。

由于Cyrix一直把Intel估计得过于强大,从不犯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