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犯罪与越轨行为-复旦社会学
社会学:从社会学角度看社会越轨行为
社会学:从社会学角度看社会越轨行为从社会学角度看越轨行为一、对社会越轨行为的阐述社会越轨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依据社会规范对当时社会进步的作用,可以把越轨行为分为创造性越轨行为和破坏性越轨行为。
不过,人们在论及越轨行为时多狭义地定义为破坏性越轨行为。
即社会成员(主要是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违反法律、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社会习俗的所有行为。
二、越轨行为原因的理论分析(一)天生犯罪论。
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是提出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把人类生物、生理方面的特作为社会越轨的原因,他经过研究发现犯罪人的头骨与正常人不同,而与类人猿相似,他们具有生物学上的低劣的、野性的遗传特征。
所以他认为社会越轨是由于人的体质中的生理缺陷造成的。
(二)精神分析论。
著名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解释了越轨的原因。
在弗洛伊德看来, 人的人格有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个性结构中的本我代表着生物性本能, 它是按“快乐原则”行事。
如果人的社会化不完善,个性发展有缺陷,则个性结构中的对本我起压抑作用的自我部分难以对本我进行有效的控制,是本我有可能盲目释放,与规范相悖,这便使个体表现了越轨行为。
自我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接触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过程,如果其认识过程中接触到违反社会规范的事物,就会存在潜在的越轨。
另外, 由于个性发展不良, 使个体的个性结构中的第三部分一超我不完备,这种人常缺乏明确的罪恶感,会以越轨的方式来发泄其受到压抑的本能。
弗洛伊德的理论中还包括人的生本能和死本能的观点。
生的本能是性欲、恋爱和建设的欲望;死本能表现为一种求杀的欲望。
当后种欲望向外发泄时, 便成为破坏、损害、征服的动力, 即侵犯性越轨倾向。
(三)社会失范论。
这种理论始于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
他认为,产生越轨行为的原因在于社会结构。
而社会规范是社会结构最重要的一部分。
社会规范通过人们互相交流、彼此施影响而发挥强制作用。
用社会学理论分析越轨行为
用社会学理论分析越轨行为在社会学的领域里,但凡不符合群体、社会标准、社会期盼的行为都可以看成越轨行为。
大学生越轨行为是指违反教育标准的行为,从类型上,可详细划分为违法行为,违警行为及违规行为,其中违法行为是越轨行为的极端形式,违法行为是指触犯刑律而应受到刑法惩罚的行为;违警行为介于违法行为与违规行为之间,是违反社会治安及公共秩序的行为,比方违反交通规那么、寻衅滋事、**酗酒等,紧要的违警行为有可能转化为违法行为;违规行为是指超越或违反某些详细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的行为,也包括一些不符合社会传统习惯和道德标准的行为,因此违规行为又叫做偏差行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社会越轨。
随着高校生源的扩招,网络媒体的迅猛开展,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越轨行为的例子数不胜数:比方2021年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人藏尸案,2021年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付成励手持菜刀砍死教授程某案以及2021年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撞车后**行凶案。
血的事实赤裸裸地反映出了这些有着较高文化素养的大学生对生命的极大漠视,道德品质的紧要缺失以及法律意识的冷淡。
一、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缘由探析大学阶段是人作为个体,心理开展进入断乳期的关键阶段,出现依靠性和独立性共存的现象,他们目标增多,但时间精力的有限性,致使许多目标难以实现。
一旦通过合法的手段无法促使目标实现,便会出现社会失范现象,默顿认为:所谓失范,就是在人们用社会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时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的反响,就是越轨行为,即用不符合社会标准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
①大学生采纳非制度化的手段以期实现自己的目标的方式就是社会越轨行为。
分析导致大学生越轨行为背后产生的缘由主要有:〔一〕学校教育内容及学校管理工作滞后我国高校长期实行一模一样的、流水线式的教育,僵化无趣的教育内容和简洁生硬的教育手段,使许多学生缺乏志向,厌学心情紧要。
同时学校管理工作也不够科学和人性化,效劳工作时时不能到位,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也很难做到真正的公允,学生心理出现落差,假如再没有适当的宣泄方式,就会出现许多人生观、价值观偏差,心理的失衡甚至障碍,进而导致越轨行为的发生。
社会学概论第八章越轨犯罪和社会控制
2.
3.
4.
5.
对结构性紧张理论的主要批评
不能解释抢劫等犯罪行为。这种理论仅
仅可以解释那些成功机会非常有限的群 体中的越轨成员。它无助于解释特权阶 层成员的越轨行为。并且无助于预测当 某个特定个人面临失范时将作何反应。
2、文化传递理论
要想成为越轨者,必须有机会学习越轨。因此越轨是
从一个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习得的。
医学办法对待越轨并不总是一个有益的办法。例如无
家可归者头晕眼花,丧失方向感有时被成为精神病, 但可能不是由于疾病,而是由于缺乏足够的食物和住 房。因此从医学角度的考察可以鼓励我们去寻找严重 社会问题的个人病理学依据,而非基本的社会原因。
二、心理学视角中的越轨
某种个性特征与越轨有关。没有人是天生的越轨者,但是有些人
60年代的一个结论:虽然社会环境试图劝导人们遵从
社会规范,但教导的内容并非总是一致。社会化主体 (父母,教师,宗教领袖)有时传达出越轨而非遵从 的态度,告诉对方有些越轨是可以接受的。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有些企图对越轨行为进行纠正的
地方其实是在传授越轨行为。例如监狱,老犯人对新 犯人的教导。
3、差异交往理论(theory of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可能比其他人更容易越轨。外向性格(extrovert)和内向性格 (introvert)。外向性格的人其行为很可能逾越人们可接受的范围, 因为这些人对刺激和冒险有生理需要。他们是否成为越轨者还取 决于他们是怎样被社会化的(汉斯艾森克,英国心理学家)
另一种重要的观点:暴力和越轨都是社会习得(socially learned)
罗伯特•默顿对越轨的区分
(1)反常越轨者(aberrant deviant):是指基本上接受 社会规则的合法性但却因个人目的而违法的人,大多 数的犯罪行为归入这一类。实际上任何人都不赞成这 种反常越轨,即使越轨者在大多数场合也不赞同。 (2)不遵从越轨(nonconforming deviance):是指不遵 从越轨者认为规则是坏的,以至于有必要通过蓄意地 和集体地违犯它而向它进行道义上的挑战。这与希望 隐瞒其行为的反常越轨者不同,不遵从越轨者吸引人 们对其行为的注意,他们的目标不是个人目的而是改 变规则。比如市民运动,反对核动力的抗议,同性恋 这要求合法权利和地位的宣传活动。英雄。艺术家的 标新立异,是对广泛的存在的不受欢迎的法律的冒犯 和反叛,或者意欲突破刻板的官样程式约束的违规行 为,它们未必是坏的或者没有价值的越轨行为。
犯罪与越轨
墨 子
墨家代表小生产者阶 层的利益,成员大多数是劳 动者,其法律思想也充分体 现了劳动人民在法律上的要 求和愿望。墨家的代表人物 墨子从“兼相爱,交相利” 的原则出发,认为社会混乱, 人们犯罪皆起因于人们互不 相爱,既而进一步认为劳动 人民走向犯罪的原因是贵族 统治者“原作敛于百姓,暴 夺民衣食之财”,致使人民 处于“饥寒并至,故为奸邪”
韩非子
在法家看来,经济贫困只是犯 罪的外在条件,不是犯罪的原因,无 论富人还是穷人都有犯罪的可能,贫 穷的人犯罪是因为饥而欲饱、寒而 欲暖、劳而求逸、苦而索乐;富贵的 人因有更高的物质欲望、权力欲望、 名利欲望,贪心不已,同样也会去犯 罪。因此,犯罪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有 好荣恶辱、好利恶害的“利欲之 心”,这是人的天性。正是由于认识 到产生犯罪动机或犯罪思想的根源 在于“利欲之心”,所以法家得出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
犯罪与越轨
封莉 10治安二区 201020220080
• 犯罪与越轨的关系 • 越轨 • 犯罪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定义:
我国《刑法》第13条给犯罪下了一个实质与形式 相统一的定义,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 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 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 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 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人身权 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行 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 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老 子
道家认为,统治者的多欲以及 百姓生活的贫困是诱发犯罪的重要 原因。老子特别强调,贫困是犯罪的 经济根源,而百姓生活贫困又是与统 治者过度剥削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 告诫统治者一方面要减轻对人民的 剥削,给人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使 人民生活富足起来,养成守法的习惯。 一方面要以身作则,禁绝贪欲他指 出:“我欲不欲而民自朴”,“是以圣人 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说明统 治者以“不欲” (消除贪欲) 为 “欲”,可以消除民众的为盗之心, 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众所周 知,老子倡导最理想的治国方法是 “无为而治”。
越轨的名词解释社会学
越轨的名词解释社会学
越轨在社会学中是指个体或群体超越或违背社会规范、道德或行为准则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是违法犯罪、道德败坏、不正当的或不受接受的。
越轨的行为常常被视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可能引起社会的不满、不安和混乱,破坏社会秩序和价值观。
越轨的行为可以有很多形式,例如偷盗、欺诈、腐败、家庭暴力、性犯罪、违法行为等等。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规定,更违背了社会共识和道德标准。
越轨行为的出现通常与个体的动机、价值观、社会背景和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社会学家通常会研究越轨行为的原因、影响和后果,以便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
此外,社会学也关注越轨行为对个体、群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社会管控、教育以及道德规范来预防和应对越轨行为。
越轨行为的社会学解释
越轨行为的社会学解释一、社会规范与角色社会规范是社会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设立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对个体行为的期望和要求。
越轨行为的发生往往与个体违反社会规范有关。
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应承担的责任和权利,越轨行为可能源于个体对角色的不当扮演或对规范的漠视。
二、社会结构与不平等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个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地位,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可能导致某些群体在社会资源分配、机会获取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增加其成员的越轨行为。
三、文化冲突与认同文化冲突是指不同文化间的矛盾和冲突,可能导致个体的认同危机,从而引发越轨行为。
个体在面对文化冲突时,可能因为无法适应或无法选择合适的文化认同而产生越轨行为。
四、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群体压力是指群体对个体产生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可能导致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群体一致的行为,即从众行为。
在某些情况下,从众行为可能引发越轨行为,例如在群体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个体可能因害怕被群体孤立或排斥而采取与群体一致的越轨行为。
五、社会控制与惩罚社会控制是指社会通过各种手段对个体行为进行管理和约束,惩罚则是控制越轨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的社会控制和惩罚有助于减少越轨行为的发生,但过度的控制和惩罚可能引发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
六、社会变迁与适应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变化,可能导致个体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和规则,从而产生越轨行为。
适应能力较差的个体可能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观念,从而成为越轨行为的受害者或实施者。
七、越轨行为的形成与预防越轨行为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包括个体心理、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
预防越轨行为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例如提高个体的心理素质、加强家庭教育、优化学校教育环境、改善社会环境等。
同时,也需要加强社会控制和惩罚力度,从源头上遏制越轨行为的发生。
1.个体心理因素: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挫折、冲突、焦虑等心理状态可能导致越轨行为。
例如,自卑感、自我概念不明确等心理状态可能使个体偏离社会规范。
社会学:从社会学角度看社会越轨行为
社会学:从社会学角度看社会越轨行为从社会学角度看越轨行为一、对社会越轨行为的阐述社会越轨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依据社会规范对当时社会进步的作用,可以把越轨行为分为创造性越轨行为和破坏性越轨行为。
不过,人们在论及越轨行为时多狭义地定义为破坏性越轨行为。
即社会成员(主要是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违反法律、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社会习俗的所有行为。
二、越轨行为原因的理论分析(一)天生犯罪论。
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是提出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把人类生物、生理方面的特作为社会越轨的原因,他经过研究发现犯罪人的头骨与正常人不同,而与类人猿相似,他们具有生物学上的低劣的、野性的遗传特征。
所以他认为社会越轨是由于人的体质中的生理缺陷造成的。
(二)精神分析论。
著名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解释了越轨的原因。
在弗洛伊德看来, 人的人格有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个性结构中的本我代表着生物性本能, 它是按“ 快乐原则” 行事。
如果人的社会化不完善,个性发展有缺陷,则个性结构中的对本我起压抑作用的自我部分难以对本我进行有效的控制,是本我有可能盲目释放,与规范相悖,这便使个体表现了越轨行为。
自我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接触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过程,如果其认识过程中接触到违反社会规范的事物,就会存在潜在的越轨。
另外, 由于个性发展不良, 使个体的个性结构中的第三部分一超我不完备,这种人常缺乏明确的罪恶感,会以越轨的方式来发泄其受到压抑的本能。
弗洛伊德的理论中还包括人的生本能和死本能的观点。
生的本能是性欲、恋爱和建设的欲望;死本能表现为一种求杀的欲望。
当后种欲望向外发泄时, 便成为破坏、损害、征服的动力, 即侵犯性越轨倾向。
(三)社会失范论。
这种理论始于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
他认为,产生越轨行为的原因在于社会结构。
而社会规范是社会结构最重要的一部分。
社会规范通过人们互相交流、彼此施影响而发挥强制作用。
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社会学分析列举了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各种表现, 并对越轨行为进行了类型划分; 然后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角度对大学生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大学生越轨行为进行控制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手段一、大学生越轨行为的表现在社会学里, 越轨行为亦称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 包括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行社会规范的行为, 是社会成员对其所属群体、社会或文化体系的行为模式和社会期待的偏离。
越轨行为存在于不同时空和制度的国家或社会里, 在一般情况下,均受当时社会主导价值评判体系的否定性评价。
根据越轨行为的一般定义, 我们认为, 大学生越轨行为就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中产生的, 违反或有离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并受到否定性评价的行为。
这一界定表明: 第一, 大学生越轨行为不是思想越轨, 而是行为越轨, 我们是从行为的客观结果而不是行为的主观意图来确认; 第二, 大学生越轨行为中的轨”是指大学生应遵循的社会行为规范,包括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一般规范和专门为大学生所制订的特殊规范,其表现形式既有成文的也有约定俗成但不成文的; 第三, 大学生越轨行为是一种受到否定性评价的行为。
大学生越轨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对其进行划分。
( 一) 个体越轨行为和群体越轨行为按照越轨行为的主体不同, 大学生越轨行为可分为个体越轨行为和群体越轨行为。
个体越轨行为是大最普遍的越轨行为, 如单个人的旷课、作弊等。
个体越轨行为只涉及单独的个体行为。
责任明确, 易于纠正和处理。
群体越轨是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学生共同越轨, 如群体赌博、打群架等。
越轨群体可能是一个班、一个年级等正式群体, 也可能表现为一个“老乡会”、“恋人群体”等非正式群体。
群体越轨的影响大于个体越轨的影响,对学校正常秩序的危害更为严重。
在群体越轨中,涉及人数较多,情况复杂, 既有“主犯” , 也有“从犯” , 甚至有“胁从犯”和“教唆犯” ;因此, 在处理群体越轨的过程中, 必须深人调查, 分清不同个人的责任,分别作出“各得其所”的处理。
犯罪、越轨行为、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
Page 446话题1说明犯罪、越轨行为、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社会控制、越轨与犯罪社会控制和社会化是鼓励人们遵从社会或群体的主流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并防止越轨行为发生的主要方法。
因此这些过程目的是在于,避免社会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维持社会秩序处于相对稳定,人们普遍遵守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状态。
社会控制是通过一系列的积极和消极的制裁来实现的,他们是由一些社会控制领域的那些正式机构,专门设置了保证人必须要遵循的特定规范,尤其是法律系统–如警察、法院和监狱等,以及非正式的一些方式,如通过家庭、社区、同伴群体的压力,以及教育制度、宗教、工作场所和媒体等其他机构来实现社会控制。
家庭是非正式社会控制的一股重要力量。
社会控制指的是说服或迫使个人遵从社会或主流社会群体性的规范、价值观的各种方法。
越轨行为指的是某种违反规则的行为,它不符合特定社会或社会群体所制定的规范和期望。
Page 447活动:1、在每一种情况下,给出你通常期望符合以下两种情况的三个例子:(a)在你的学校或学院,(b)在你的同辈群体中,(c)在工作中。
解释在每一种情况下,如何执行这些规范,并概述了如果你不遵循他们就会受到的制裁。
2、建议和解释在每一种情况下,宗教和媒体可能进行社会控制的两种方法。
犯罪与越轨行为的社会建构犯罪的社会建构Newburn(2007年)认为犯罪基本上是一种标签,它与国家明令禁止的并具有一定法律制裁他们的某些行为有关。
虽然犯罪似乎是很容易被认定的,因为法律规定了什么是犯罪行为,但其实没有任何一种行为,它本身就是犯罪。
只有当“犯罪”的特定标签被应用于犯罪行为时,该行为才成为了犯罪行为,即使是非常相似的行为,也会由于不同法律执行机构的解释,以及行为发生的背景来区别对待处理。
例如,在某种情况下杀死某人本身不是一种犯罪行为:如果它发生在英国酒馆外面的一场刀战中,它很可能被定义为犯罪,但如果是在战争中与敌方士兵进行刀战的话,则不是犯罪行为了。
犯罪学基本范畴研究——解读越轨行为与犯罪
犯罪学基本范畴研究——解读越轨行为与犯罪现代犯罪社会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法国学者迪尔凯姆曾将犯罪定义为研究犯罪行为的科学。
他指出:“我们注意到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某些行为,因为这些行为所表现出的外在特征,一旦实施社会就会将以被称为刑罚的这种特殊方式做出反应。
人们将这些行为归入非正常的特殊行为之列,并强加于这类应受处罚的行为一个共同的称谓:犯罪。
犯罪学,最为一门专门科学,正是以这类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
”这是迪尔凯姆对犯罪学所下的定义。
从其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迪尔凯姆是以犯罪行为作为犯罪学研究的基点,其理论主要关注的是犯罪行为及其犯罪行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虽然对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向来存在不一致的观点,如以龙勃罗梭为代表的犯罪人类学派将犯罪学视为研究犯罪人的科学;以菲利为代表的犯罪社会学派将重心放在以社会因素为主的犯罪原因的探析上;而以比利时犯罪学家格里佛为代表的一些人则更关注犯罪行为的演变过程;并且在我国,对犯罪学的理解总体上则趋于一致,即认为“其具体研究对象系由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三个部分构成。
”而无论对犯罪学的对象如何予以界定,犯罪行为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因为不管犯罪学的研究重心是什么,犯罪行为都是入口的一张门票,如果不存在这种外在的客观行为,该对象就不会划归到犯罪学的范畴,也没有研究的必要,而且犯罪预防也是针对已发生或将发生的犯罪行为所设置的,犯罪行为的重要位置是不能被忽视的。
当然,笔者也并不同意犯罪学的研究重心便因此放在犯罪行为上,因为它只是一个外在的标志,我们需要通过犯罪行为、透过犯罪行为去探究之所以发生犯罪行为的深层原因,以达到遏制的目的。
而应该说,在迪尔凯姆的这个定义中,“犯罪”的概念应该是广义的和开放性的,因为作为首先把“社会反常状态”这一概念引入现代社会学并将其作为自己分析包括犯罪在内的社会弊端的出发点的社会学家,其不可能将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局限于狭义的即法律上所规定的“犯罪”。
犯罪社会学第八讲 关于犯罪的社会过程解释
反这些规范。他们从罪犯同步和周围环境,也可能从大 众媒体中,学会了这些越轨的规范和价值。 犯罪的学习理论(learning theories)将犯罪行为看作是我 们都经历过的社会化过程的产物。
模仿灰太狼烤羊 男童烧伤两同伴
二、差异接触理论
差异接触理论(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Theory,又称不同连结
差异接触理论的评价
它是最为著名的犯罪学理论之一,有助于解释在经历相似
结构性条件的人之中的犯罪差异。相当多的研究支持了它 有关违法中学习和同伴影响重要性的强调。 对差异接触理论的批评:
一是设计因果顺序问题,是犯罪先发生,还是与罪犯同伴的
接触? 讨论朋友倾向于违法的定义或态度时,忽视了这些朋友行为 的其他影响。 该理论暗含着犯罪是在群体中实施,或者说如果是单个实施 的,仍然是为“亲密的个人群体”所影响。 有批评涉及萨氏有关大众媒体对于犯罪影响微弱的主张。 萨氏的焦点是针对男性犯罪,并没有考虑到差异接触是否对 于女性一样起作用。
什么违法是正确的合理化或中立化来消除任何内疚。这 些合理化先于犯罪,并构成了被差异接触理论强调的“ 违法有利”的重要部分。
中立化技术:否认责任;否认伤害;否认受害者;非难
遣责者;诉之于更高的忠诚。 马茨阿后来用他的犯罪漂移(drift)理论扩展了中立化思 想,认为罪犯并非持续的罪犯,相反是犯罪行为漂移进 来和出去。
通过与罪犯的接触,学习犯罪经验和反犯罪模式,其机
制和其他任何种类的学习并无不同。
尽管犯罪行为是一种普遍的需求和价值的表现,但它并
不能由这些普遍的需求和价值来解释,因为非犯罪行为 也是这些相同需求和价值的一种表现。
资料:孟母三迁
越轨与犯罪
• ──违背普世伦理,为所有文化和法律所禁 止,有违人伦、法律、道德和人类正常情 感。受法律制裁、道德谴责。
因生活所迫,为救自己的孩子,海因茨偷了 老板的药。 毕业了,A的助学贷款没有还,并且不打算还, 因为许多没还的学长(姐)们生活得挺好。 小C举报他人违法可依法得到政府给予的奖金, 小C表示放弃。 • ──违背法律要求,依法要接受法律的惩罚 或强制性要求。
二是增强社会组织和群体的团结。
• 通过对越轨行为的控制和惩罚可以使社会 成员相互认同。当群体发现越轨行为破坏 了公共秩序时,他们会采取一些共同的行 动来控制和制止越轨现象,社会规范的遵 奉者与越轨者之间的界线得以明确,从而 有利于增强社会的团结。
三是越轨行为可以加速社会变 迁。
• 虽然大多数越轨行为会对社会运行的某些 环节带来破坏性影响,但有些规范已经落 后于社会的发展,越轨行为的发生使人们 认识到社会规范中不合理、不完善的方面, 从而导致规则的改变,转变人们的价值观 和生活方式,使人们以积极的方式适应社 会。如果没有这些积极的越轨行为,社会 只是死水一潭。
三是导致人们丧失遵从规范的心。
• 越轨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表现为对他 人利益的损害,更严重的是对现有生活方 式的冲击,使人们相互间的信任遭到破坏。 因为社会成员相互间的良好关系建立在一 个基本假定之上:人们会根据公众所接受 的行为规范做出各种举动。一旦某一方或 双方违背了这些维护社会关系的规范,这 种人际间的信任就会遭到破坏,给双方带 来了焦虑与不安,形成了心理上的隔离与 恐惧,影响社会成员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四是越轨行为的预防和治理需要 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 越轨行为特别是一些严重的违纪违法行为 具有较大的破坏性,会使社会陷入恶性运 行状况之中。因此要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保证社会发展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对越轨 行为进行预防和治理。进行这项艰巨而复 杂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 这种巨额投入是无法产生直接的效益的。
社会学 第八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 0422讲义修改复习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S
O
C
I
O
L
O
G
Y
2.3 互动理论
• 越轨是一种社会建构出来的现象。互动论者拒绝接受有 些行为类型内在的具有“越轨”的性质这一观念,相反 他们问的是:有些行为最初是如何被定义成犯罪的,为 什么有些群体被贴上犯罪的标签,有些却没有? • 贴标签理论是互动理论的一种。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界定越轨理论
• 功能主义认为越轨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 埃里克松:一个地区的越轨数量很可能长期保持稳定。 控制机构倾向于将越轨控制在一定的界线之内,而不是
彻底清除。因此,社会需要一定的越轨。
• 当越轨行为的数量超出了控制,社会如何应对? • 莫伊尼汉:《低位越轨》,重新界定什么是越轨,不知 不觉中降低了标准。 • “我们已经逐渐习惯了对于我们有害的大量的行为”。
做出偷窃的行为来。 • 最后,贴标签会导致破罐子破摔吗?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2.4 冲突理论
• 新马克思主义:泰勒、沃尔顿和扬(1973)《新犯 罪学》,突破了早期犯罪和越轨理论。认为犯罪是 被有意选择的,其本质常常是政治性的。 •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理解:阶级压迫和阶 级斗争。 • 个体为什么越轨?不是因为生物特征,不是因为人 格特征,不是因为社会示范等,而是为了为了反抗 资本主义的压迫和不平等。
第八章 犯罪与越轨行为-复旦社会学课件
研究犯罪和越轨行为,我们要用到两个不同但相关 的学科。犯罪学关注受刑法制裁的行为方式。犯罪 学家经常对犯罪测量的技术、犯罪率的变化趋势和 针对减少社区内犯罪的政策感兴趣。越轨社会学家 借鉴犯罪学的研究,同时也考察超出刑法范围之外 的行为。社会学家研究越轨行为是为了理解为什么 某种行为会被普遍认为是越轨,以及越轨的观念如 何被有区别地运用到社会成员身上。 因此,对越轨行为的研究既引导我们关注社会阶 层——即贫富差别——的影响,也引导我们关注社 会权力。当我们考察对社会规则或规范的越轨或遵 从时,我们必须牢记一个问题:谁的规则?因为社 会规范深受权力和阶层划分的影响。
霍华德•贝克尔(Howard Becker)力图表明,越轨者身份是如 何通过贴标签而不是通过越轨动机或越轨行为而产生的。根据 他的观点,“越轨行为就是被人们贴上越轨行为标签的行为。” 对贝克尔而言,越轨行为不是成为“越轨者”的决定因素。还 有与行为本身不相关的过程,对一个人是否被贴上越轨者的标 签产生着重大影响。一个人的衣着、讲话方式或出生在哪个国 家都可能成为决定其是否被贴上越轨者标签的关键因素。 埃德文•莱莫特(Edwin Lemert) 标签不仅影响他人对一个人 的看法,也影响该人的自我意识。他提出一个模型,以理解越 轨如何能与一个人的自我认同共存,或成为其自我认同的核心。 莱莫特把最初的违规行为称为初级越轨(primary deviance) 。 在大多数情况里,这些行为对个人的自我认同而言仍然是“边 缘的”,是一个越轨行为被加以规范化的过程。但在有些情况, 规范化还没发生,这个人就被贴上了犯罪和失足者的标签。他 使用二级越轨(secondary deviance)这个术语来描述某个人逐 渐接受这一标签并把自己看作是越轨行为者的情形。在这些情 况中,标签成为个人自我认同的核心,并导致越轨行为的延续 和强化。
越轨行为的社会病理分析
越轨行为的社会病理分析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往往伴随着阵痛和代价,会导致社会矛盾、冲突和问题在短期内集中爆发。
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社会失范现象频发,使得病态社会现象纷纷呈现。
如果社会运行的任一机制出现问题,便会造成越轨行为的发生。
社会运行中存在个体的越轨行为是可以调节矫正的,但由病态社会引起的大量越轨行为如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企业缺少诚信、贪污腐败严重等是难以调节的,成为社会病态现象。
重视越轨行为并对其进行社会病理角度分析具有重大意义。
一、越轨行为越轨行为从社会学意义上考察,是指超越既有社会规范和组织规则的行为,即社会成员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不同的理论流派从不同角度解释了越轨行为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原因,但都从越轨者个体行为出发,研究其行为模式。
根据默顿的失范理论,当社会成员达到目标的手段和社会目标不一致时会产生越轨行为。
本文根据社会结构与行为类型的关系对越轨行为与非越轨行为进行区分,社会成员采用社会所认可的手段来达到社会所赞许的目标为非越轨行为,而采取非法手段或拒绝接受文化目标的创新行为、仪式主义、退却主义、反抗为越轨行为。
结合行为发生的时刻和背景,本文认为越轨是指人们违反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文化背景下所公认的规范、准则和价值观念的行为,一般情况下该行为会受到当时主流价值观评判体系的否定性评价。
因此,下文中涉及到的越轨行为均为背离性越轨,不包括采取合法手段达到目标的创新行为。
社会有机体的良性发展依赖于社会各个运行机制的良好运转与协作,社会患病意味着社会运行机制某一关键环节出现漏洞。
因此,笔者从社会运行机制来突破研究思路,探讨越轨行为的社会病理机制。
二、越轨行为的社会病理机制从生物学意义上来讲,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科学。
人体的八大系统须共同协作,才能保持个体的健康和生长。
如果内在机体存在致病因子或者外在环境有“感染源”,人体则会发生疾病。
胡荣社会学概论越轨行为
第7章越轨行为越轨是一个生活中时刻无法回避的现象。
如果说你每天的生活都是井然有序的,那么,你越轨的机率就会比较小;如果你是个不拘小节、生活放肆的人,你越轨的倾向就可能比较明显。
【第一节越轨行为】为越轨下定义是件困难的事。
阿尔伯特·柯亨为今日美国社会中万花筒似的越轨现实勾勒出了一幅令人眼花缭乱的图画。
他说,他的一部著作的主题是“耍无赖、诈骗、撒谎、不端、犯罪、偷窃、装病、投机取巧、不道德、不老实、陷害人、贪污、腐化、心怀恶意、过失,简言之越轨〞。
因此,我们就先来看一下越轨的涵义以及几个不同视角的界定标准。
一、越轨的涵义道格拉斯的“越轨漏斗〞——〔1〕某种事物不对劲、陌生、奇特的感觉。
〔2〕厌恶、反感的感觉。
〔3〕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观念的感觉。
〔4〕某种事物违反道德准则和道德价值的感觉。
〔5〕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的推断。
〔6〕某种事物违反道德准则或道德价值的推断。
〔7〕某种事物违反正统道德轻罪法的推断。
〔8〕某种事物违反正统道德重罪法的推断。
〔9〕某种事物违反人类本性的推断。
〔10〕某种事物绝对邪恶的推断。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对越轨所做的定义是:越轨指违反重要的社会标准的行为,又称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
越轨行为的特点有:〔1〕具有相对性,即它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才成为越轨行为。
某一社会成员或群体中的越轨行为,在另一群体中可能是正常或正当的行为;〔2〕必是违反重要的标准;〔3〕是多数人不赞同的行为;〔4〕不完全等同于社会问题;〔5〕越轨的程度以及受到惩办的程度取决于该行为触犯标准的重要性。
二、越轨行为的界定1.医学标准 2. 价值标准 3. 统计的标准三、越轨行为的社会功能1.越轨行为的社会危害破坏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稳定。
破坏人们遵守社会标准的自觉性。
降低群体和社会的凝聚力。
2. 越轨行为的积极作用积极的越轨行为能促进社会的开展。
越轨行为有助于明确社会标准。
社会学第八章 犯罪与越轨
S
O
C
I
O
L
O
G
Y
右派现实主义
• 右派现实主义:撒切尔、里根上台,导致这两个国家的犯罪治 理出现“法律与秩序”的思路,被称为右派现实主义 • 小布什统治下的美国:犯罪和过失不断攀升的原因被归根于福 利社会和放任教育,认为这两者导致个人责任感衰微,家庭和 社会的解体,以及传统观念的广泛消亡。 • 越轨被描写成个人病理现象,是由于个人自私、缺乏自我控制 ,道德观念淡漠,拒绝接受先前的各种理论,特别是左派理论 ,拒绝将犯罪和贫困化联系在一起。
S
O
C
I
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
O
G
Y
亚文化
• 亚文化:非主流文化。如一个非主流族群的文化,如非法社 会团体的文化等。 • 科恩的观点,有些亚文化鼓励犯罪,如帮派。社会底层丧失 信心,容易加入不法帮派。青年人认可社会的价值观,也认 可主流的手段。当通过巨大的努力仍达不到的时候,就特别 容易走极端,会认为世界不公,会做出各种反叛行为来。 • 反面:洪秀全 认可科举——多次应试失败——造反(受外 来文化影响)
而泣的效果。主要讲述老妓刘惠兰因自卫
杀死了出身名门的嫖客曾某,仅有伦敦大 学法学院刚毕业的刘志鹏出于正义愿为她 出庭作证。无奈主控官因受贿竟招一修女 出庭,欲证明被告和刘志鹏为母子关 系……
刘志鹏自幼在孤儿院长大,好学又心地善良的他考获执业律师牌照。当
时刚巧发生一宗颇为轰动之凶杀案,而被告者乃一年已五十多之低级妓
S
O
C
I
O
L
O
G
Y
• 右派现实主义眼中的犯罪根源:自私、不道德、由社会福利 导致的不负责任、堕落,尤其不认为犯罪和社会不平等和贫 困有联系。 • 右派现实主义的对策:强化执法活动,强化监禁,大量的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越轨社会学
越轨可以定义为,对某一团体或社会中被绝大多数人 所接受的一系列特定规范的不遵从。吉登斯强调,没 有一个社会可以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区别出哪些是违 反规范的人和遵从规范的人。在某些时候,我们中的 大部分人都会违反那些被普遍接受的行为规范。
制裁可以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正式制裁由特定的一 群人或一个机构执行,以确保某一套特定的规范被遵 从。在当代社会,正式制裁主要是指以法庭和监狱为 代表的那些制裁。法律是正式制裁,由政府规定为规 则或原则,它的公民必须遵守;用来对付那些不遵从 它的那些人。
非正式制裁是对不遵从行为做出较少组织、较多自发 性的反应。
.
研究犯罪和越轨行为,我们要用到两个不同但相关 的学科。犯罪学关注受刑法制裁的行为方式。犯罪 学家经常对犯罪测量的技术、犯罪率的变化趋势和 针对减少社区内犯罪的政策感兴趣。越轨社会学家 借鉴犯罪学的研究,同时也考察超出刑法范围之外 的行为。社会学家研究越轨行为是为了理解为什么 某种行为会被普遍认为是越轨,以及越轨的观念如 何被有区别地运用到社会成员身上。
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
越轨社会学 规范与制裁 解释犯罪与越轨 关于越轨与犯罪的社会学理论 中国社会转型中犯罪变化的特点 犯罪、越轨和社会秩序
.
我们都知道越轨行为者是什么样的人,或者我们往 往认为自己知道。越轨行为者就是那些拒绝按照我 们大多数人所遵从的规则而生活的人。他们可能是 暴力犯罪者、吸毒者或穷困潦倒者,他们不符合被 大多数人界定为可接受的正常标准。然而事实并不 完全像它们所表现出来的那样,社会学常常告诫我 们这一点,并且鼓励我们要看到现象背后的东西。 实际上,越轨行为并不是一个容易界定的概念,越 轨和犯罪之间的关系也不直接。
虽然越轨和犯罪在很多情况下互有重叠交叉,但它们 并不是同义词。越轨概念比犯罪概念宽泛得多,因为 后者仅指触犯了法律的不遵从行为。许多形式的越轨 不受法律制裁。
越轨行为的类型:1)违法行为。2)违警行为;是指 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安秩序的规则、规定和条 例的行为,严重的违警行为有可能转化为违法行为。3) 违规行为;是指一切不按常规办事的行为,这是最常 见的一种社会越轨。年轻人标新立异、奇装异服以及 不随俗等均属于此类行为。
.
关于犯罪和越轨的社会学理论
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犯罪和越轨是 由社会中的结构紧张和道德规范缺失所导致的 结果。如果社会中个人和群众的抱负与可能获 得的报酬不符,这种需求和满足之间的差距将 使一些社会成员产生越轨动机。
犯罪与失范(anomie):涂尔干 涂尔干最初提出失范这一概念,他表明在现代 社会,传统的规范和标准遭到破坏,而新的传 统和规范又没有取而代之。在社会生活的某一 特定领域中,如果没有明确的行为准则指导人 们的行动,失范就会出现。涂尔干认为,人们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觉得迷失了方向并感到焦虑; 因此失范是影响自杀倾向的社会因素之一(参 看涂尔干《自杀论》). 。
罗伯特•默顿:抱负与压力
罗伯特•默顿修改了失范概念,用以表明当个体接受的 社会规范与社会现实相冲突时个体行为所承受的压力。 在美国社会——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其他工业社会中也 一样,人们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强调物质上的成功,认 为获取成功的手段是自律和努力工作。所以,无论生 活中的起点在何处,真正努力工作的人就能取得成功。 而事实上,这种观点并无根据,因为大多数地位低下 的人,得到的仅仅是有限的常规的进步机会,或者根 本就没有任何机会。然而,没有“成功”的人却发现, 他们被指责为显然没有能力取得物质上的成就。在这 种情况下,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试图采取各种手 段——无论是否合法——来获得成功。因此,根据默 顿的观点,越轨行为是经济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产生 的一种副产品。
.
解释犯罪与越轨
生物学解释:“罪犯类型” 解释犯罪 的某些初步尝试从本质上说有生物学的 特点。研究者主要研究个人天生的品性, 认为那是犯罪和越轨的根源。
心理学解释:“失常的精神状态” 与 生物学解释类似,犯罪心理学理论也在 个人身上而不在社会中寻求对越轨的解 释。但不同的是,生物学方法主要研究 使个体易于产生犯罪倾向的身体特征, 而心理学方法则主要研究人格类型。
涂尔干把犯罪和越轨视为社会事实。他认为两者都是现代社 会必不可少的成分。根据涂尔干的观点,现代人比传统社会 中的人更少受束缚。由于现代社会中个人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所以一些不遵从的行为不可避免地存在。涂尔干认为,没有 哪个社会的人们对统治社会的规范和价值的看法完全一致。 在涂尔干看来,越轨对社会而言也是必需的。它完成了两重 重要的功能。首先,越轨具有一种适应性的功能。通过把新 的观念和挑战引入社会,越轨成为一种创新的力量。它带来 了变化。第二,越轨促进了社会中“好”行为和“坏”行为 的界线维持。一件罪案能激发起集体反应,从而加固群体团 结,阐明社会规范。例如,面对毒品交易贩子这一问题的邻 里们,在一个与毒品相关的枪杀案发生后,可能会团结起来 致力于把本地区变成无毒区。 涂尔干关于犯罪和失范的观点很有影响,有助于人们把注意 力从对个人的研究转移到对社会力量的研究上。美国社会学 家罗伯特•默顿应用了他的失范概念,构建了一个非常有影响 的越轨行为理论,在美国社会结. 构内找到犯罪的根源。
因此,对越轨行为的研究既引导我们关注社会阶 层——即贫富差别——的影响,也引导我们关注社 会权力。当我们考察对社会规则或规范的越轨或遵 从时,我们必须牢记一个问题:谁的规则?因为社 会规范深受权力时间都会遵从社会规范,这是因为社会化 使我们习惯于如此。所有的社会规范都与制裁相伴, 因为制裁鼓励遵从行为,防止不遵从行为。制裁是指 其他人为了保证个人或群体遵从某个特定的规范,而 对这个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所做出的任何一种反应。制 裁可以是积极的(对遵从行为提供奖励),也可以是 消级的(对不遵从行为进行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