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式雷达导引头技术发展探讨
雷达技术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雷达技术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概述:雷达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量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气象、导航、交通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雷达技术的发展历程,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雷达技术的发展历程1. 早期雷达技术早期雷达技术起源于20世纪初,最初用于军事领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雷达技术被用于探测敌方飞机。
当时的雷达系统主要基于电波的反射原理,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速度。
2. 雷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雷达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雷达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扩展,成为战争中的重要武器。
此后,雷达技术逐渐应用于民用领域,如航空、气象、导航和交通等。
3. 雷达技术的进步和创新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进步,雷达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创新。
现代雷达系统不仅能够实现更高精度的目标探测和跟踪,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功能,如地形测绘、气象预测和隐身目标探测等。
二、雷达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 高精度和高分辨率未来雷达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实现更高精度和更高分辨率的目标探测。
通过引入新的信号处理算法和更先进的硬件设备,雷达系统能够实现对小型目标的精确探测和跟踪,提高雷达系统的目标识别能力。
2. 多功能集成未来雷达系统将趋向于多功能集成,实现多种功能的融合。
例如,将雷达系统与其他传感器和系统集成,如红外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和卫星导航系统等,可以提高雷达系统的综合性能和适应性。
3. 自适应和智能化未来雷达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实现自适应和智能化。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雷达系统可以根据环境变化和任务需求进行自主调整和优化,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4. 高效能源和环境友好未来雷达系统将注重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友好性。
通过采用新型的能源供应和管理技术,如太阳能和储能技术,以及降低功耗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雷达系统可以实现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更低的碳排放。
国外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技术发展研究
DOI :10.19297/ki.41-1228/tj.2018.03.002国外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技术发展研究赵鸿燕(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洛阳 471009) 摘 要: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是当今世界上最前沿、最复杂的雷达导引头之一。
本文介绍了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印度、韩国、以色列等国家的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技术研究应用情况,通过对国外发展情况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一些有利于雷达导引头研制的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导弹;雷达导引头;有源相控阵;氮化镓技术中图分类号:TJ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048(2018)03-0011-07 目前,有源相控阵(AESA)已经成为机载雷达应用的尖端技术,弹载AESA 的很多技术也已接近或达到实用标准,美国、日本、俄罗斯和欧洲均已开始具体应用项目的研究。
1 国外研究及应用情况随着微电子及微机械技术的发展,美国、日本、俄罗斯、欧洲在导弹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技术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
印度、韩国、以色列等国也开始相关领域的研究。
1.1 美国1.1.1 新一代空空导弹多波段多模雷达导引头在2014年美国海空技术展上,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推出了一款新型空空导弹,其外形与AIM -120空空导弹相似。
据称,该导弹采用先进的多波段多模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导引头,融合了宽频带被动高精度射频接收器和双波段有源相控阵主动导引头。
这种双波段有源相控阵主动导引头可工作在C 波段和Ka 波段。
C 波段导引头改进了导弹的远距离截获和跟踪能力,而Ka 波段导引头则为导弹飞行末段提供高分辨率图像。
作战时,导弹能够探测40km 以外的雷达截面积为0.1m 2的目标。
打击地面防空雷达时,导弹能够在敌方雷达关机状态下对防空雷达进行成像识别末段导引。
目前该导弹已进行了一系列飞行试验,飞行试验演示了新型导弹的技术成熟稳定性,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正在进行风险降低工作,以确保导弹系统是经济可承受的,并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可以满足作战需要[1]。
精确制导武器的导引头综述
精确制导武器的导引头综述摘要:精确制导武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导引头好比导弹的眼睛,在导弹的制导和控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中对雷达导引头,红外导引头,电视导引头,激光导引头及多模复合制导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组成、原理,并对比了这些导引头的优缺点及应用环境。
最后介绍了导引头的发展状况,预测了导引头今后的发展空间、应用领域等问题。
关键词:导引头自寻的导弹制导中图分类号:tj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1)12(a)-0000-00现代化的高科技武器系统,主要任务是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精确打击这一指标在现代化军事中凸显的越来越重要。
精确制导武器现已成为实现精确打击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信息化局部战争中物理杀伤的主要手段,并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导引头良好的跟踪、捕获性能,其技术已成为精确制导武器的核心技术之一。
导引头用来完成对目标的自主搜索、识别和跟踪,并给出制导律所需要的控制信号,在制导过程中,确保制导系统不断地跟踪目标,形成控制信号,送入自动驾驶仪,操纵导弹飞向目标。
导引头广泛应用于导弹的雷达、红外、激光、电视等原理制导中,在地空、空地、空空等战术武器的应用中,均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1 导引头的功能与组成1.1 导引头的功能导引头是寻的制导控制回路的测量敏感部件,主要包含三大功能:一是截获并跟踪目标;二是输出实现引导规律所需要的信息:三是消除弹体扰动对位标器在空间指向稳定性的影响。
1.2导引头的组成导引头是一个角度跟踪系统,接收机输出与视线角速度成正比的信号。
导引头通过接收系统接收目标辐射,接收到的信号先经过预处理(滤波整形与放大),再由信号处理装置分析推算,得出导引头的位置偏差量,指令形成装置根据偏差量形成控制指令并传给弹上控制系统,同时,伺服系统根据偏差量控制导引头接收系统朝目标方向进行进给运动。
2 导引头的分类导引头接收目标辐射或者反射的能量,确定导弹与目标的相对位置及运动特性,形成引导指令。
国外精确制导武器的导引头技术发展
国外精确制导武器的导引头技术发展
刘颖 陈勇
摘 要 导引头是精确制导武器的核心部件,其发展 倍受武器装备发达国家的重视。对国外先进的精确制导武 器导引头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跟踪,并对红外导引头、激光 导引头、雷达导引头以及多模复合导引头这四类导引头进 行了分析。
关键词 精确制导武器 导引头 技术发展
红外非成像导引头中光学探测器一般由一个或 几个敏感元件组成,不能充分采集目标特征的有价 值信息。而红外成像导引头的性能和探测质量远远 优于非成像导引头。红外成像导引头中采用的多元 光学探测器,是由分布于光学系统焦平面上敏感元 件组成的阵列。使用一种特殊的光电设备从这种探 测器读出信息,可按照敏感元件的曝光序号来确定 被投影到光学探测器上的目标映像的相关部分的坐 标,接着对收到的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和调制,并发 送至计算组件。具有数字图像处理功能并使用光学 纤维的读数器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本文 2011-03-22 收到,作者分别系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工程师、高工
·70·
飞航导弹 2011 年第 8 期
控制与制导
标的自行判断、决策和跟踪,使导弹可以选择目标 和选择攻击目标的要害部位,在云层中断时中断视 场仍可跟踪目标。
4) 扫描状态的视场很大,为 ± 90° ( 红外非成 像导引头 4 ~ 8 元光学探测器不超过 ± 75°) ,且最 大目标截获距离增大( 红外非成像导引头为 5 km ~ 7 km,红外成像导引头为 10 km ~ 15 km) 。
具有半主动激光、红外成像和主动雷达通道的 多模导引头计划装备联合空地导弹( JAGM) 。从结 构上说,导引头接收机的光电组件和雷达天线集成 在统一的跟踪系统内,从而保证在导引过程中这些 部件的独立或协同工作。这种导引头实现了可随目 标类型( 红外或雷达对比度) 和环境条件变化的复 合自导引,可以根据目标类型和环境条件从导引头 一种工作模式中自动选择最优导引法,而其它的工 作模式仍然同时运行,以在计算瞄准点时生成目标 的对比映像。
雷达技术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雷达技术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雷达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量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气象、导航、地质勘探等领域。
雷达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雷达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演变。
1. 早期雷达技术(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早期的雷达技术主要以机械扫描雷达为主,使用脉冲信号进行目标的探测和测量。
这种雷达技术虽然在二战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技术限制,其性能和精度相对较低。
2. 进阶雷达技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雷达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是引入了连续波雷达技术,通过连续的电磁波进行目标的探测和测量,提高了雷达的探测距离和精度。
同时,雷达的工作频率也得到了提高,从毫米波段逐渐发展到毫米波段和光波段,进一步提高了雷达的性能。
3. 现代雷达技术(20世纪80年代至今)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雷达技术进一步迈入了现代化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雷达的信号处理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实现了更高的目标探测和跟踪精度。
此外,雷达技术还引入了多普勒效应,可以对目标的运动状态进行测量和分析,提高了雷达的目标识别能力。
二、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雷达技术在未来仍将继续发展演进,以下是未来雷达技术的一些发展趋势:1. 高频高分辨率雷达未来的雷达技术将继续提高工作频率,从而实现更高的分辨率。
高频高分辨率雷达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和跟踪目标,对于军事、航空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2. 多模态雷达多模态雷达是指同时使用多种不同工作频率或者波束模式的雷达系统。
通过多模态雷达可以综合利用不同频率的优势,提高雷达的性能和可靠性,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3. 主动相控阵雷达主动相控阵雷达是指通过控制阵列中的每一个发射/接收单元的相位和幅度来实现波束的电子扫描。
相比传统的机械扫描雷达,主动相控阵雷达具有更快的扫描速度和更高的灵便性,可以实现更高的目标探测和跟踪能力。
雷达技术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雷达技术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雷达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和定位的技术,它在军事、民用和科研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从雷达技术的起源、发展和应用三个方面来介绍其发展历程。
1. 起源雷达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1904年,德国物理学家亨利·赫兹首次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并通过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这一发现为雷达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发展雷达技术的实际应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在战争中,雷达被用于探测敌方飞机和舰船的位置,为军队提供了重要的情报支持。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雷达的性能不断提高,探测距离和精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战后的几十年里,雷达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包括天气预报、空中交通管制、海洋探测等领域。
3. 应用雷达技术在军事、民用和科研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在军事领域,雷达被广泛用于目标探测、导航和火控系统。
在民用领域,雷达被用于天气预报、空中交通管制、海洋探测等。
在科研领域,雷达被用于大气物理学、地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
二、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雷达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演进。
以下是雷达技术未来发展的几个趋势:1. 多功能化未来的雷达系统将更加注重多功能化的设计。
传统雷达主要用于目标探测和跟踪,而未来的雷达系统将具备更多的功能,如目标识别、通信和干扰抵抗等。
这将使得雷达系统更加灵活和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2. 高精度化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雷达系统将具备更高的精度。
高精度雷达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目标定位和跟踪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这将在军事、民用和科研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3. 小型化未来的雷达系统将趋向于小型化。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雷达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将不断减小,从而更便于携带和安装。
这将使得雷达技术能够应用于更多的场景,如无人机、移动通信等。
4. 集成化未来的雷达系统将更加注重集成化的设计。
传统雷达系统通常由多个独立的部件组成,而未来的雷达系统将更多地采用集成设计,将多个功能模块集成在一个系统中。
简单的说一下国产主动雷达红外成像导引头
简单的说一下国产主动雷达红外成像导引头简单的说一下国产主动雷达/红外成像导引头此前曾经有国产复合导引头的消息传出,如去年珠海航展公开的CM-506KG小直径制导炸弹就配备有毫米波/红外成像导引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末敏弹也配备有复合探测系统,它也包括红外成像探测系统、毫米波探测系统,但是复合制导系统实物展示,这次可能还是第一次,它显现了我国在精确制导领域的进步。
从公开的图片来看,笔者注意到它的整流罩呈卵圆形,这意味着它的载弹速度并不高,从内部结构图来看,笔者注意到它的雷达天线呈现长条形,这样意味着它的波束在高度方向比较发散,因此高度方向的探测精度较低,因此笔者推测这个导引头可能用来攻击地面或者海面目标,在高度方向的精度可以恰当降低,所以笔者认为这个导引头应该是给国产反舰导弹配备的,它标志着我国反舰导弹导引头的探测能力更强,抗电子干扰能力更好,作战能力也更大,可以有效的提高国产反舰导弹的战术技术能力,从而增强我国海军的作战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国产反舰导弹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反舰导弹的末制导系统一般采用微波雷达,这主要是因为微波雷达的技术比较成熟,研制成本和费用较低,还就是攻击水面目标时候,海面背景干扰较低,杂波干扰比陆地要小,还有就是舰艇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雷达反射体,特别是水面舰艇本身就是由金属表面构成,根据相关资料,一艘5000吨级的水面舰艇它的RCS面积可以达到5000多平方米,另外甲板还有较多的电子设备、武器、锚泊设备等,这些都增加舰艇的RCS,这些都有利于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探测目标,简化信号与数据处理系统,这也是为什么反舰导弹一开始就能实现主动寻的制导。
对于反舰导弹来说,在发射前火控系统会在航路上建立一个目标瞄准点和相应的目标搜索区,导弹飞抵瞄准之后,末制导雷达开机,对预定目标进行搜索和跟踪,探测到目标后,转入锁定和跟踪,对目标进行攻击,如果搜索区没有发现目标,末制导雷达会按着一定比例对搜索区进行扩大搜索,如果仍旧没有发现目标,导弹则继续沿着预定航线飞行和搜索,直至燃料耗尽。
主动末制导雷达导引头测试系统设计
me tpa f r L b id ws C s a vru le vr n n ,a d i c n a t ma i t s ,d t n lto m a W n o / VIa it a n io me t n t a u o tc e t a a
a q i ii n a d p o e sn c u sto n r c s i g,a t m a i ut ief r fa tv e m i l i nc a a e k uo tco putfl o m o c i e t r na da er d rs e — gu
主动 末制导 雷达导 引头 的 自动 测试 、 据采 集及 处理 、 数 自动输 出文件 表格 。本 文论 述 了具体 实
施 方 案 的 主 要 组 成 部 分 。按 本 方 案研 制 的 导 引 头 测 试 系统 已 经 用 于 批 生 产 导 引 头 的 测 试 , 使
用效 果 很 好 。
e .Thi a r r s p pe manl e c i s t ma n o i y d s rbe he i c mpo e i he c nc e e i l me t ton l n, n nt n t o r t mp e n a i p a The s e rt s i y t m ih de l pe c o di g t h s pl n h e n u e n t e pr — e ke e tng s s e wh c veo d a c r n o t i a as b e s d i h o du to e tn c i n t s i g,t sng e f c s i e y g d he u i fe t s v r oo . Ke r s:r d rs e r u o tct s y t m ;b ;d t c uiii n y wo d a a e ke ;a t ma i e ts s e us a a a q s to
主动雷达导引头工作频段选择
位 置 等 的精 确测 量 , 因为更 高 的频 率可 以提 供 更 宽 的带 宽 ( 提 高距 离精 度 和分 辨 率 ) ,以及在 给 定物 理尺 寸 时更 窄 的波 束宽 度 ( 提 高 角 精 度和 角 分辨 率 9 。工作 频 段 的选择 对 导 引头雷 达 系统 的性 能 指 标 有 很 大 的 影响 ,下 文 就 从 作 用 距 离 和探 测 精 度 两 种 关 键 指 标 入 手 ,对 雷达 工作 频段 的选 择进 行 分析 。
=
D 。 与 工作 频 段 的选 择 没 有 直 接 对应 关系 ,可 以作 为常 数
来 考 虑 。需 要注 意 的是 ,主 动雷 达导 引头工 作在 不 同频 段时 ,工 作 带宽 、噪 声系 数和 检测 因子 也不 尽 相 同 。 系 统损 耗L包 括传 输 和接 收 的 损耗 、 天线 波 束形 状 损耗 以及 各 种信 号 处理损 耗等 。雷 达导 引头工作在不 同的频 段, 电磁波 传播 中受 到的大 气衰减和 雨衰也 都不 同。为 了尽可能 减小损耗 对作用 距离 的影 响 ,工 作频段常选 择在大气 衰减较 小的 电磁波 “ 传播 窗 口”周 围 ( K a 频段 ,中心频 率选 择为3 5 G H z ;W频段 , 中心频率选 为9 4 G H z )。下 表给 出了常 用的几种 导引头 工作 频段 下大 气衰 减 的对 比。
雷达技术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雷达技术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一、雷达技术发展历程雷达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量的无线通信技术。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早期探索阶段(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20世纪初,人们开始探索电磁波的性质和应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雷达技术逐渐成为可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雷达技术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用于探测和追踪敌方飞机和导弹,成为战争中的重要武器。
2.发展成熟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雷达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雷达系统的频率范围不断扩大,从射频雷达发展到毫米波雷达和光学雷达。
雷达的探测距离和分辨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此外,雷达系统的体积和重量也得到了减小,便于安装和使用。
3.现代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雷达技术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雷达系统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现代雷达系统具有更高的探测距离、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同时,雷达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也得到了提高,能够实现自动目标识别和跟踪。
二、雷达技术未来发展趋势1.多波段雷达技术的发展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多波段雷达技术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多波段雷达技术可以同时利用不同频段的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量,可以提高雷达系统的探测能力和分辨率。
例如,利用毫米波和红外波段的雷达可以实现对目标的更精确探测和识别。
2.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应用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是一种利用雷达波束合成的方法来提高雷达系统的分辨率。
未来,SAR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SAR技术可以用于地质勘探、环境监测、海洋观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无人机雷达技术的发展无人机雷达技术是指将雷达系统集成到无人机上,实现对空中、地面和水面目标的探测和监测。
未来,无人机雷达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无人机雷达可以用于军事侦察、边境监控、灾害救援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国外毫米波雷达制导技术的发展状况
国外毫米波雷达制导技术的发展状况通常毫米波是指30~300GHz频域(波长为1~10mm)的电磁波。
毫米波的波长介于厘米波和光波之间,因此毫米波雷达制导兼有微波制导和光电制导的优点。
同厘米波导引头相比,毫米波导引头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和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
与红外、激光、电视等光学导引头相比,毫米波导引头穿透雾、烟、灰尘的能力强,具有全天候(大雨天除外)全天时的特点。
另外,毫米波导引头的抗干扰、反隐身能力也优于其他微波导引头。
一、毫米波雷达制导技术的发展历国外毫米波雷达制导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研制成工程化导引头,并进行了挂飞试验。
但由于采用分立器件,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妨碍了部署使用。
从1986年开始,美国国防部为了解决毫米波分立元器件离散以及价格昂贵的问题。
由国防高级研究项目局(DARPA)发起并主持了一项历时近8年(1986~1994年)的微波鹰米波单片集成电路计划(MIMIC)。
该计划旨在开发1~100GHz频率范围内的各种单片集成电路,并要求成本低、性能好、体积小、可靠性高和具有批量生产能力。
该计划的顺利实施并完成,直接推动了毫米波制导技术的飞跃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军事斗争对毫米波制导需求的增长,以及在研制毫米波发射机、接收机、天线和无源器件等各个方面的重大突破,毫米波制导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毫米波雷达制导技术的发展现状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毫米波固态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光电子技术以及材料、器件、结构、工艺的发展,固体共形相控阵天线和毫米波集成电路技术等相关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毫米波导引头性能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毫米波导引头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天线技术。
常用的毫米波雷达天线有以下几种:反射面天线、透镜天线、喇叭天线、介质天线、漏波天线、微带天线、相控阵列天线等。
固态共形相控阵天线由于采用固态器件,能实现导引头头罩与天线合二为一,充分利用了导弹的有效空间,使复合探测更容易实现,是非常理想的弹载天线系统,正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雷达技术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雷达技术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雷达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探测和测量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气象等领域。
本文将从雷达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雷达技术的发展历程1.1 早期雷达技术早期雷达技术起源于二战期间,当时主要用于军事侦察和导航。
最早的雷达系统是英国人发明的,用于探测德国飞机的飞行轨迹。
1.2 近代雷达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雷达技术逐渐向民用领域渗透。
民用雷达系统广泛应用于气象预报、航空导航、交通监控等领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3 雷达技术的创新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雷达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新型雷达系统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二、雷达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2.1 多功能雷达系统未来的雷达系统将具备多功能性,不仅可以实现目标探测和跟踪,还可以进行通信、定位等多种功能。
这将为雷达技术的应用领域带来更多可能性。
2.2 融合传感技术未来雷达系统将与其他传感技术如红外、光学等进行融合,实现多传感器数据的融合处理,提高目标检测和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高性能雷达系统未来雷达系统将具备更高的性能,如更高的探测距离、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强的抗干扰能力等。
这将使雷达技术在军事、航空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结语雷达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探测和测量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雷达技术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未来的雷达技术能够不断创新,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保障。
雷达导引头单脉冲成像研究
雷达导引头单脉冲成像研究吴一龙;刘辉;磨国瑞【摘要】传统的SAR成像、DBS成像等方式对角度的要求较高,若要成出目标的雷达图像,所需时间长,弹体的轨迹也较为复杂.文中将单脉冲测角技术与距离高分辨技术相结合,对目标在静止和运动时的成像情况进行了分析,验证了目标在该种状态下单脉冲成像的可行性.【期刊名称】《电子科技》【年(卷),期】2014(027)003【总页数】3页(P123-125)【关键词】单脉冲;前视成像;静止和运动状态;测角【作者】吴一龙;刘辉;磨国瑞【作者单位】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总体3部,陕西西安710100;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总体3部,陕西西安710100;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总体3部,陕西西安71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57.52本世纪的几次局部战争经验表明,与常规武器相比,精确制导武器的作战效能大幅提高,精确制导武器将成为未来的主要作战武器。
伴随着隐身技术、电子对抗技术的迅速发展,未来战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要求精确制导技术具备更强的反隐身能力、抗干扰能力和目标识别能力。
毫米波雷达制导技术是一种全天候、全天时的主动式制导技术,其具有较好的全天候性能、对目标的快速搜索能力和作用距离远的特点,但其目标分类识别能力较差。
为提高毫米波雷达的目标识别能力,通过毫米波雷达成像技术提取目标的几何特征和内部结构特征,以提高对目标的识别能力,同时利用毫米波雷达二维成像获得几何特征和空间分布实现提高对抗角反射体或箔条等无源干扰和有源干扰能力。
现有成熟的雷达成像技术主要有采用侧视、斜视等成像方式的SAR、DBS等技术,但此类技术存在前视成像盲区,大幅制约了其在精确末制导中的应用,因此需开展雷达的前视成像技术研究。
目前,雷达前视高分辨成像技术主要有解卷积方位超分辨技术[1]和单脉冲前视成像技术。
但由于解卷积方位超分辨技术的处理算法较复杂以及对目标检测信噪比的苛刻要求,其工程应用适应性较差,仍需进一步完善。
雷达技术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雷达技术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雷达(Radar)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量的技术。
它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无线电通信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军事和民用应用技术。
1. 早期发展:雷达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沃森-瓦特(Robert Watson-Watt)于20世纪20年代初提出。
他的研究目标是利用无线电波来探测飞机,以应对潜在的空袭威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雷达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成为军事领域的重要装备。
2. 技术突破: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雷达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达成为主流技术,应用于航空、航海、气象等领域。
20世纪60年代,相控阵雷达和多普勒雷达的浮现进一步提高了雷达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3. 进一步应用:20世纪70年代以后,雷达技术开始在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气象雷达可以用于天气预报温和象研究;交通雷达可以用于车辆探测和交通管理;地质雷达可以用于地下勘探和资源探测等。
雷达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雷达技术将继续发展并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1. 高精度和高分辨率:未来雷达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提高测量精度和分辨率。
随着微波和毫米波技术的突破,雷达系统可以实现对目标的更精确探测和跟踪,为军事、航空、航天和地质勘探等领域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2. 多功能集成:未来雷达系统将趋向于多功能集成。
传统的雷达系统主要用于目标探测和跟踪,而未来的雷达系统将具备更多的功能,如通信、导航、遥感等。
这将使得雷达系统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同时也提高了雷达系统的综合效能。
3. 主动探测和隐身技术:未来雷达技术将更加注重主动探测和隐身技术的发展。
主动探测技术可以通过主动发射信号主动探测目标,提高雷达系统的探测能力。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关键技术初探_李秋生
1 ) 产生波束驻留指令 , 包 括波束的角位置 、发射时间 、频 率 、波形 、脉冲周期 、检测门限 、 波束驻留标志等 ;
2) 对波束控制和信号处理 等实施统一管理 ;
3) 处理目标回波数据 , 包 括检测 、跟踪及相关处理 ;
4) 为控制系统提供所需的 数据 (指令 ) ;
5) 使导引头 、计算机资源 与整个任务负载相匹配 ;
此外 , 具有与弹头共形的曲 面毫米波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国外 也早已在开展技术攻关 , 目前阵 元配置 、波束控制及馈电结构等 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 。
2 总体方案选择 与地面或机载相控阵雷达类
似 , 相控阵导引头的典型组成方 案是用移相器控制波束的发射和 接收 , 共有两种组成形式 : 一种 称为有源相控阵列 , 每个天线单
本文 2006208214收到 , 作者系赣南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
飞航导弹 2007年第 6期
·55·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 张明友. 雷达系统. 北 京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01
[ 2 ] 张光义. 相控阵雷达系统. 北京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1994
[ 3 ] 殷连生. 低副瓣有源相控阵天馈 系统中的一体化设计. 电子与信 息学报 , 2002, 24 (10) : 1412~ 1417
RΔα (m , n) /RA (m , n) , RΔβN (m ,
n) = RΔβ (m , n) /RA (m , n) 。为 解决和差矛盾并简化馈电网络的 设计 , 接收波束的和差形成一般 采用部分独立的方法 , 例如可选 择和差独立点数尽可能少的贝利 斯分布来设计 [ 3 ] 。 3. 3 捷联去耦
雷达导引头技术特点分析
雷达导引头技术特点分析摘要:本文就某功能雷达导引头制导性能进行简要分析与探索,在其目标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加详尽的探索,进一步阐述导引头对信号类型及分辨的功能,尝试设计了导引头在地面及空中的工作内容及形式,并对其工作效果的精密性进行测定,在不断改进过程中使得其工作的精密度更高,探索出导引头制导性能有可能向更精确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雷达;导引头;制导性能引言:从经济角度来讲,对雷达目标最好的发现方式就是采用精密度较高且耗材较少,成本较低技术去实现。
SAR成像末制导体成本相对较高,且对数据、弹道及其他要求相对更为严苛。
因此,在此类工作当中并不适用。
本文以此为研究角度,首先通过信号分析对导引头进行信号形式的应用设计,而后进行工作内容具体形式的设计,通过仿真分析论证导引头的性能。
一、雷达导引头的信号分析雷达制导分为两类:雷达波束制导和雷达寻的制导。
雷达波束制导雷达波束制导系统由载机上的雷达、工作部上的接收装置和自动驾驶仪等组成。
载机上的圆锥扫描雷达向目标发射无线电波束并跟踪目标。
工作部发射后进入雷达波束,工作部尾部天线接收雷达波束的圆锥扫描射频信号,在工作部上确定工作部相对波束旋转轴(等强线)偏离的方向,形成俯仰和航向的控制信号,通过自动驾驶仪控制工作部沿等强线飞行。
等强线是指向目标的,故工作部飞向目标。
雷达寻的制导又称雷达自动导引,分为主动式雷达导引、半主动式雷达导引和被动式雷达导引三种。
(一)目标特性分析雷达末制导导引头主要在毫米波频段进行工作,其波长相比目标尺寸过于渺小,切在光学区进行工作,雷达信号在承接过程中将形成多个扩散中心,若通过宽带发射信号进行接收,将会使目标的回波距离包可多个反应目标的特性和特征,使得导引头可以更加轻松地对目标进行辨别。
如果在地面上遇到目标体相对较小的情况,雷达很难截获其发射的截面积,且受地形起伏树木及建筑物的影响,会使雷达的分辨系统更难以识别,导致目标的检测信号被淹没在噪声和其他波形当中。
论雷达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及未来展望
论雷达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及未来展望
一、雷达技术的发展
随着航空飞行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机载雷达技术的不断改进,雷达技术的发展也相应地取得了巨大进步。
从发明开始,雷达技术的发展历经了几次技术革新,包括微波雷达技术、宽带微波技术、超宽带雷达技术、超宽带多普勒技术等,使雷达技术得以广泛应用。
20世纪50年代,微波雷达技术投入使用,这种技术可以获得更高的清晰度。
20世纪60年代,宽带雷达技术凭借其频域广角、尾纤长度短等优点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各方面的成果。
随后,超宽带雷达技术的出现,在测量能力和解析度上有了极大的改善,使得它能够克服传统微波雷达技术的不足。
而超宽带多普勒技术的出现,使它具备了高速、高精度的测量能力,并可以对大批量数据进行快速处理,这对雷达技术的发展可谓一个巨大的助力。
二、雷达技术的应用
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雷达应用领域也日益扩大。
目前,雷达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多领域。
首先,雷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航空航天飞行器的自动测距、目标跟踪等功能,都离不开雷达技术的支持。
雷达导引头概论
雷达导引头概论雷达导引头(Radar Seeker Head)是一种用于制导和控制导弹、火箭弹等武器系统的关键部件。
本文将对雷达导引头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应用进行概论介绍。
一、导引头的基本原理雷达导引头采用雷达技术来实现目标探测、跟踪和制导。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雷达发射出的脉冲电磁波与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进行相互作用,通过分析和处理回波信号来获取目标的位置、速度等信息,进而实现导弹对目标的精确定位和跟踪。
二、导引头的结构雷达导引头一般由天线、发射器、接收器、信号处理器和制导计算机等组成。
天线负责发射和接收电磁波,发射器产生高功率的雷达脉冲信号,接收器接收和放大回波信号,信号处理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滤波、放大、脉冲压缩等处理,制导计算机对处理后的信号进行目标跟踪和导引计算。
三、雷达导引头的应用雷达导引头广泛应用于各种导弹系统中,如空空导弹、地空导弹、舰空导弹等。
它通过高精度的目标探测和跟踪能力,提高了导弹的命中精度和战斗效能。
同时,雷达导引头也被用于地面反导系统、防空系统和火控系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雷达导引头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雷达导引头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一方面,导引头的体积不断缩小,重量不断减轻,以适应小型化、轻量化的武器平台需求。
另一方面,导引头的性能不断提高,包括探测距离的增加、目标识别能力的提高、抗干扰性的增强等。
此外,雷达导引头还在融合其他技术,如红外、激光等,以提高对复杂目标的识别和打击能力。
五、雷达导引头的挑战与展望虽然雷达导引头在导弹制导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目标探测与识别难度的增加,尤其是对于低可探测目标和高速机动目标的处理。
其次是对抗电子干扰和隐身技术的挑战,如敌方使用干扰器、雷达反射涂层等手段。
此外,雷达导引头还需要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工作,如多雷达系统共存、频谱资源争夺等。
展望未来,雷达导引头仍将继续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导引头的自主决策和智能化能力将不断提升。
关于制导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的调研报告.
关于制导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的调研报告院系:姓名:学号:专业:导师:1.前言 (1)2.正文 (1)2.1电视制导 (1)2.2红外制导 (2)2.3激光制导 (3)2.4毫米波/微波寻的制导 (4)2.5光纤制导 (5)2.6地图匹配制导 (5)2.7全球定位系统(GPS)制导 (5)2.8惯性制导 (6)2.9程序制导 (6)2.10多模或复合制导 (6)3.总结 (7)关于制导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的调研报告1.前言从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来看,精确制导武器呈不断发展之势,表现为精确制导武器更新迅速,使用量剧增。
在海湾战争中,空对地精确制导武器还只是处于辅助地位,仅占全部投弹量的8%;在1995年的波黑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量提高到了60%;1998 年美国对伊拉克进行的“沙漠之狐”空袭,空对地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数量上升到了70%;在科索沃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占到了98%,发挥了主导作用;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了800 余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和2万余枚精确制导武器,占总弹药量的80%以上。
精确制导武器是采用高精度探测、控制及制导技术,能够有效从复杂背景中探测、识别并跟踪目标,从多个目标中选择攻击对象并高精度命中其要害部位。
精确制导武器与普通武器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具有制导系统,制导系统的基本任务是确定飞行器与目标的相对位置,在导弹攻击目标的过程中,负责导引和控制导弹按照预定的规律调整飞行姿态与飞行路线,并最终命中目标。
导弹命中目标的概率主要取决于制导系统的工作,所以制导系统在整个飞行器控制系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2.正文因为精确制导武器对射程内的目标如坦克、装甲车、飞机、舰艇、雷达、桥梁、指挥中心等进行攻击时,具有很高的命中概率,所以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从战略目标到战术目标,从军事目标到民用目标,几乎都遭到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
精确制导武器虽然制造成本高,但是由于它具有较高的命中率,通常用于攻击高价值的重要目标,因而具有较高的作战效能。
雷达导引头基本原理
雷达导引头基本原理
雷达导引头是一种利用雷达技术实现目标跟踪和导引的装置。
它是一种高精度、高速度的导引系统,广泛应用于导弹、火箭、飞机等武器装备中。
雷达导引头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雷达技术实现目标跟踪和导引。
雷达导引头通过发射一束电磁波,将其照射到目标上,然后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电磁波,通过对反射波的分析,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速度、方向等信息,从而实现对目标的跟踪和导引。
雷达导引头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发射、接收和信号处理。
首先,雷达导引头发射一束电磁波,这个电磁波会被目标反射回来,然后被雷达导引头接收。
接收到反射波后,雷达导引头会对反射波进行信号处理,从而确定目标的位置、速度、方向等信息。
最后,雷达导引头会根据目标的信息,计算出导弹或火箭的飞行轨迹,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导引。
雷达导引头的优点是精度高、速度快、适应性强。
它可以在各种天气条件下工作,不受光线、云层、雨雪等影响。
同时,雷达导引头的反应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对目标进行跟踪和导引。
此外,雷达导引头还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目标,包括低空、高空、远距离、近距离等。
雷达导引头是一种利用雷达技术实现目标跟踪和导引的装置。
它的
基本原理是利用雷达技术实现目标跟踪和导引,通过发射、接收和信号处理三个步骤,实现对目标的跟踪和导引。
雷达导引头具有精度高、速度快、适应性强等优点,是一种高精度、高速度的导引系统,广泛应用于导弹、火箭、飞机等武器装备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式雷达导引头技术发展探讨
作者:李德纯
作者单位: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洛阳,471009
刊名:
制导与引信
英文刊名:GUIDANCE & FUZE
年,卷(期):2001,22(2)
被引用次数:5次
1.郑志伟空空导弹系统概论第四章 1997
2.吴兆欣.李德纯主动雷达导引头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1997(02)
3.李德纯主动雷达导引头工作波形及'遮挡'现象分析 1999(04)
4.李德纯未来空空导弹的雷达导引头 1999(02)
5.樊会涛空空导弹21世纪展望[期刊论文]-航空兵器 2001(01)
1.王威.陈永革某型空空导弹雷达导引头抗干扰效果评估方法研究[期刊论文]-航空兵器 2006(6)
2.梁士龙一种导引头信号处理器通用硬件平台方案[期刊论文]-现代防御技术 2004(1)
3.周瑞青弹载捷联式天线平台的稳定技术研究及其角跟踪系统设计[学位论文]博士 2004
4.梁士龙数字鉴频器的原理与应用[期刊论文]-制导与引信 2003(1)
5.梁士龙.郝祖全PD雷达主动导引头数字中频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3(8)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dyyx200102007.aspx
授权使用:胡乃志(wfhygcdx),授权号:9161aeaf-d21c-429d-98a5-9ebf0114c307
下载时间:2011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