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地理课堂教学要注重生活世界回归论文
让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回到“生活世界”
般而言低纬比高纬对流层厚度厚些 ,相 同地区夏季比
冬 季 ,上 海 的教 室 是 没 有 暖 气 的 ,人 气 旺 盛 的 教
冬 季对 流层 厚 度厚 些 。 室 里 的窗 户上 凝 结 了一 层 薄 薄 的水 珠 。在 “ 气 和 气 天 候 ”单 元 中 ,关于 成云 致 雨的教 学 时 ,可让 学生 回忆 窗
教 学 经 验
21 0 0年 第 1 9期
学 回到 “ 活世 界” 生
( 0 0 孙庆 红 2 1 0) 6
回 到 “ 活 世 界 ” 的课 堂 教 学 策 略 符合 生 中学地理 教 育规 律
一
、
同学们都在7 0左右到校 ,同样的时间,天空的明亮 :3 程度有很大的差别 ,这又是为什么呢?类似的生活世界
季 的正午太阳高度 角以及大楼的高度 。同样高度的楼
房 ,上海和北京的楼间距一样吗?上海太阳高度较比北
京大 ,所 以楼间距 小于 北京 。
直方向上空气上升运动 ,高气压垂直方 向上空气下沉运 动 ,对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气越往上气温越低,哪种气压带控制容易 形成降水?低纬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的风均是由较高纬 度吹向较低纬度,中纬西风带的风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
感受 ,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冷空气势力强 ,不断向暖空气 方向行移动的是冷锋 ,在秋冬季冷空气势 力强 ,所 以 多为冷锋。冷锋过境会出现大风 ,伴随降温甚至雨雪天 气。暖锋与冷锋相反 。准静止锋是冷暖空气势均力敌 , 出现在初夏季节 ,我国中部江淮地区进行拉锯战 ,持续
2有利于学生体验类似地理现象。 . 运用 生活世 界一些熟 悉的 自然现 象去感悟比较宏 观 、无法直接体验的问题 ,有利于突破地理课堂教学的 难 点 ,而 且在学 生大脑 中留下深 刻印象 ,甚至终身难
让生活回归地理教学课堂几点思考
让生活回归地理教学课堂的几点思考“为什么而教”“怎样教”这两个问题应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当前地理课堂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它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而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提出让生活回归地理教学课堂。
一、让生活回归地理教学课堂势在必行长期以来,地理在中学课程中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地理教学在学校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地理课不感兴趣,地理教师也常常抱怨学生地理能力差。
因而形成一个怪圈:学生不乐学,教师不乐教,能力提不高,目标达不到。
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在于以往的地理课堂的教学或多或少存在偏离学生发展、远离学生实际的问题,表现为:①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问题、事件以及他们关心的问题在课程内容中未得到充分体现。
②知识堆砌,过分强调学科的逻辑结构,罗列大量地理事实,记忆性内容比重过大,原理性不强,迁移价值不大。
③忽视实践和应用。
④过分注重形式,对地理学科本身教育价值的体现考虑较少。
因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肩负的重任,不能再让课堂拘泥于一种框架,要给学生丰富的思维素材和情感体验,在书本和学生生活之间架设桥梁,使课堂回归生活世界。
在地理教学时要创设生活情景,使学习的内容向生活渗透,学习的形式向生活贴近,体现出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身边,从而对学习地理产生—种需要感和地理学习的内驱力,进而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在生活的课堂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完成目标。
二、让生活回归地理教学课堂意在可行1.生活地理的“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地理时,由于地理学习对象尺度广大,距离遥远,地理过程难以直观细查以及过于宏观抽象等原因,常常在认识地理特征,理解地理概念、规律、原理时产生障碍,使学生逐渐产生了学习地理的畏难情绪,降低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虽然采用地图、图片、图表、地球仪、地理演示实验、地理模型、地理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可在已知与未知、具体与抽象、简单与复杂之间架设认知桥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浅谈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
们带 到现 实生活 中 , 决实 际问题 。这一 点充分 体 解
现 了地 理 知 识 来 源 于 生 活 世 界 , 回 归 于生 活 世 界 。 又 总之 , 新课改给了教师 、 学生发挥 自己能力和优
现法 和小 组探 究 法 , 教师 与学 生共 同参 与 、 相互 合 作, 提高学生动 口动手的交往 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 精神。运用实 际训 练和 自主探究为 主的教 学方法 , 使学生通过观察 、 分析 , 找到 问题并 解决 问题 , 验 体
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当只有 学生对 学 习产 生浓 厚的兴趣 时 , 才会感觉学习不是一种负担 , 而是一种 享受 , 才会越学越爱学 。而五彩缤 纷 的生活实 际和 生 活 经 历 , 种 多 样 的 生 活 现 象 和 问 题 , 是 引 起 学 多 正 生好奇感 和探 究的最好 素材 。 在教学中 ,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 生活 , 这就使知 识变得“ 生活化” 使学生在 生活 中获取 知识。而 了, 将知识应 用于生活 , 则体现了“ 地理课程到学生生活 世界 ” 的理念 。让 学 生在 自主的探 究 中完成 学 习 , 如, 使他们认识到我国铁路 的分 布规律 , 进一步把 他
学 生 智 能发 展 的 基 本 教 学 课 型 。 它是 学生 获 取 新 知 识、 完善知识结构 的过程 , 那么怎样才 能上好一节新 授课 ?如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 新 授课 的 引入 要 有 针 对 性 、 味性 和驱 动 性 趣 新授课 的特点在于知 识是全 新 的, 但它 必然 以 旧知识为基础 , 以把握知识 的承继性 , 所 合理地引入 新 课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 一 个合 理 的 引入 可 以使 学 生 回 忆原来 的知识 , 引起对新知识 的渴望 , 从而活跃课堂 气氛 , 提高教学效果 。在 授课 中准确地 把握知 识 的 切入 , 注重创设地理情境 , 在形象思维 的基础上发展 抽象的逻辑思维。这样不仅 符合认 识 的规律 , 而且 学生能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 达到既掌握知识 , 又提 高能力的效果 。因此 , 师创设 情景调 动学生 的无 教 意注意 , 发掘学生奋进的潜动力 , 使学生的兴奋点迅 速转移到新课 中上来 , 学生的学习效率 才会提升 , 教 学效果才会更 好。 二 、 授 课 要 活 化 教 材 、 化 课 堂 、 放 学 生 新 活 解 新课 程 下 的新 授 课 是 教 材 、 师 、 生 、 境 四 教 学 环
让地理教学回归生活——对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的思考
083学科综合XueKeZongHe教师·TEACHER2018年10月Oct.2018在此基础上,结合播放《荒岛余生》时设计的问题,引出食物链和营养级概念(图4),并通过对能量守恒及能量传递过程的理解,再次对比学生给荒岛求生者所提出的方案,帮助他们从能量传递角度得出最佳方案,同时回答“一山不容二虎”的生物学意义。
由此教师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认识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从概念入手,教师引导学生理性思维,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渗透生物学科素养。
”[2]在直观理解基础上,图3 生态系统组成关系图玉米(生产者)母亲(初级消费者)求生者(次级消费者)图4 食物链和三级营养级能量传递过程图5 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分析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计算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展示教材提供的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分析资料(图5)。
引导学生自建简化能量流动模型,运用定量分析法,通过计算得出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的初步结果,从而培养学生建构模型的能力,加深其对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科研方法的了解,培养其的科学探究素养。
四、教研结合,深入反思教师把教学和研究有机融合起来,不仅可以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第一手真实资料,而且还能够把最新、最实用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
束爱军、汪娟认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则是“平等中的首席”,其中不仅强调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自主的学习过程,完成这个过程主要靠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意识,还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2012)。
总而言之,无论学生情况怎么变化,教师只要掌握基本的教学规律,合理运用各学科间的纵横向联系,提出质疑,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就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欲望,把有限的知识点扩展到无限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之中,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1]施志荣.情景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自然(课程教育研究),2012(31):98.[2]屈燕飞.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初探——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课为例[J].中学生物学,2018(2):38-39.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生活;新课改作者简介:谢雍馨(1990—),广西灵山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地理教学。
真实提炼生成:地理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要义
、
关于 “ 回归 生活 世界 ” 的理 性思 考
前 段 时 间 ,关 于 “ 校教 育 回归 生活 ” 在 一 学 些 报 刊进 行 了激 烈 的讨 论 ,见 解 纷纭 。概 括 起来 大 致 为三 条 :一 是 “ 校 教 育 回 归生 活 已是 大 势 学 所 趋 ” ,因为 “ 校 教 育 唯 有 引 导学 生 把所 学 的 学
诺 ,不 可 能 自然 地教 会 学 牛 学 习和 思 考 ,有 时甚
校 开设 的课 程 只 能折 射 出社 会生 活 的某 个 或几 个 侧 面 ; 三 是 “ 校 教 育 源 于 生 活 但 又 高 于 生 学 活 ” ,因为 把课 堂教 学 生 活 化 ,恐 怕 使 课 堂 教学 应 有 的效 率 降低 。对 此 ,华 东师 范大 学 邓友 超 先 生认 为 ,作 为一 种 联 系 生 活 实 际 的新 提 法 ,要 求 学校 教 育 回归生 活 无 可 非议 。但 如果 是要 求 学 校 教 育完 全 “ 活化 ” ,甚 至 消解 学 校 教 育 与 生活 生 的界 限 ,那 就值 得反 省 了 。 这 场 讨论 给 我们 以这 样 的启 示 :回归生 活也 好 ,联 系 生 活 、贴 近 生 活也 好 ,问题 的根 本 在 于 要 正确 理解 和 把握 新 课 程 “ 回归 生 活世 界 ” 的理 念 。新 课 程认 为 ,教 育 是 发生 在 师 生 之 间 的真 实
生活 世 界 中的社 会 活 动 ,课 程 教 学 应 该在 学 生 的
Hale Waihona Puke 至还 会 产 生 负 面效 果 。 因此 ,需 要 我 们 对 生 活
界 的基 本 材 料 进行 选 择 、加 1 和 改 造 ,即 地 理教 师要 在联 系 生 活 的 基础 上 ,善 f在 种 种 生 活情 境
让地理教学回归生活论文
让地理教学回归生活摘要:知识是科学发展的缩影,也是生产、生活经验的结晶,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要回到生活中去,要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体现了知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想,也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对地理教学提出了崭新的要求。
教师要转变理念,改进教法,本着为生活而教的目的去上课,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搭建知识与生活的桥梁,把课堂看成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去学习。
关键词:地理教学;回归生活;教学生活化;建构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082-01一、地理教学回归生活的理论探讨教育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孤立于生活之外。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学不能脱离生活,不能为教学而教学,提出了“为生活而教育”的观点。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习是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是利用新知识来充实、丰富和改造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过程,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应该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师生共同生活的场所,而不只是为学习而开辟的小天地,应把生活作为教学的大背景。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学只有回归到生活中去,学生才能获得真正运用知识的机会,才能获得成功的快乐,培养一个会运用知识、会生活的人,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课堂教学生活化符合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更高层次的要求。
二、搭建知识与生活的桥梁,努力创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让地理教学回归生活课堂也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努力创建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从生活的角度重新建构地理知识,传授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给地理教学赋予生活意义。
1、挖掘教材的内涵,重新建构书本知识,把专业性的书本知识转变成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实现教学内容的回归新课程对地理教学生活化的要求,符合知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理,这也被广大的地理教师所接受。
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学思考论文
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学的思考伴随着21世纪前行的脚步,中国的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一场重要的变革,以新课程为载体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逐步走向校园,走进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之中。
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是对原有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的修正,也是对世界性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的适应。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一核心理念的引领下,明确了新课程的具体理念。
综合分析课程改革这些新的理念,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怎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转换角色,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要求,理应引起广大教师们的思考。
笔者从事地理教学十几年,现结合自己学习新课改的体会与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地理教学应该贴近生活实际,对学生生活有用,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地理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与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能力,使地理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
帮助学生认识现实世界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理解不同生活方式下的地理背景,正确鉴赏各具特色的人文地理景观。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存在着过分关注地理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注重地理成因的阐述与地理名词的解释,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是很密切。
在新一轮课改中,《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因此,现代的教学应体现地理是大家身边的地理,以学生的所见所闻为基础,教学中密切贴近生活实际,扩大学生的眼界,教会学生必备的知识与生活中必须掌握的技能。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力图使地理教学能对学生生活有用。
例如在学到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时,用不同的图片展示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人们各具特色的服装特色,如热带沙漠地区,阿拉伯人传统服装是宽大的白色长袍,头带长纱,主要是适应本地炎热干旱的气候。
让地理教学生活化
让地理教学生活化【摘要】: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地理教学应转变教学观念,不拘泥于教材但又不脱离教材,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将地理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活动联系起来。
【关键词】:地理教学教学观念生活与地理引子“大气环境保护”是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九节的必修内容,以往在讲述这节课时,都是围绕教材,以教师教授为主。
然而收到的教学效果却是:学生本已知道的内容,教师还在机械的重复,学生想要知道的问题,教师却没能涉及,一节课下来尽管课堂上的教与学是天衣无缝、顺理成章的,但学生却渐渐失去了求真的兴趣、意识和本领。
为此,我做了以下尝试:改变以往的只依赖课本,而是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身边的或媒体上的有关大气环境的资料,同时我自己也搜集了大量资料,并通过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漫画“地球‘出汗’了”切入主题,创设问题研讨的情景,使学生主动兴奋地投入学习;同时,学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把平时他们关注的又难以解决的问题都提了出来,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被大大调动起来。
学生体会到了以前很少有过的课堂主人的感受。
改革后的教学方法,教材中的内容已不再是学生信息的主要来源,而更多的是来源于生活,在教材使用上,“世界是教材”而非“教材是世界”使课本知识生活化。
在此基础上,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教材中的知识,更多的是学会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发现蕴含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收到的教学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我觉得如何把地理教学生活化,开放地理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应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地理新课标》指出:地理知识的学习应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生活的经验准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
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通过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观念反映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转变和课程的建立是首要的。
落实新课标,让初中地理回归生活
落实新课标,让初中地理回归生活【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初中地理教学也有了新的组成部分,那就是让初中地理回归生活。
初中地理回归生活在教学中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可以显示出学生们哪些地方不太理解,同时帮助教师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可以说,生活化提问在初中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有效的初中地理回归生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更能帮助学生提高思考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策略探究初中地理回归生活【正文】通过科学研究表明,我国的初中教师每节课的有效的地理回归生活教学方法并不多,大概百分之五十。
这也就是说,教师在课程中生活化教学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效生活化提问。
从大量的地理课堂中我们可以发现,生活化教学的作用非常有效果,但是有时候初中地理回归生活的方法的价值却没办法实现,这就是因为初中地理回归生活在课堂中的比例还是比较少,教师应该花费心思研究如何进行初中地理回归生。
一、关于初中地理课堂中初中地理回归生活的意义探究课堂中教师的地理回归生活教学方法,初中地理回归生活的意义在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多种多样的问题,然后由推进学生学习,推进课程的进度。
进而完成地理教学的任务。
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初中地理回归生活的有效性关乎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只有高质量的、有效的生活化提问才可以帮助教师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如果初中地理回归生活的教学方法的质量低,那么教师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教学质量也没办法保证。
初中地理回归生活是教学的重要手段,虽然目前的教学实例都在说明不是所有的初中地理回归生活都是有效生活化教学,但是只要保证初中地理回归生活的质量,这一方法还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
二、关于初中地理回归生活化策略的具体措施2.1采用要简单明了的方法进行初中地理回归生活教学在地理教学中,为了帮助教师实施有效教学,初中地理回归生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简单明了,问题不能太复杂,太复杂很容易打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还会让学生抓不到学习的重难点内容。
新课程理念下生活化地理课堂教学构建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生活化地理课堂教学的构建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地理教学的灵魂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设计课堂教学案例时,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权利,让学生学习到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一、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性思考生活化地理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认识生活离不开地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需要。
因此,地理教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与地理知识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习的教材。
在教学中,要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融入真实的情景,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给地理教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让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我在讲人口迁移中的民工流动时结合我县劳务输出情况:近几年我县外出打工者达三万多人,劳务收入在三亿以上,解决了厂矿企业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打工者们从外地带回大量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从而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学生们很容易就明白了民工流动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
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提出的明确指向性要求,必将对未来的基础地理教育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使地理成为一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学科。
地理教师要把生活搬进课堂教学,教师除了自身解读教材外,还应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变革与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改进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
二、生活化地理课堂教学方法面对课程改革的“高原现象”,面对不同层面的问题,地理教师应树立信心,转变观念,创造性的实施教学,使地理课堂向着课堂改革的目标迈进,实现课堂重建,并赋予教学创造乐趣,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实现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教学有以下方法:1.举例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列举平时衣食住行、不同区域的地理事物、一些耳闻目睹的地理现象、身边的地理问题,使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如以购房为背景,分析商品房的交通区位、所处环境、社区设施、房屋朝向等地理知识。
中学地理课堂走向生活化论文
浅谈中学地理课堂走向生活化【摘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
”那么,怎样让地理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体现“生活化”的理念,满足学生对“各种生活的关切”,本人就从事新课程教学工作的点滴体会与各位同仁商讨。
【关键词】地理课堂生活化一、开放式教学是课堂生活化的基础新课程强调地理教育的实践性,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提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某些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知识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
但目前的地理课教学一般局限于书本和教室,基本是从理论到理论。
随着地理课教学的生活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从纯粹的课堂教学里走出去,走进社会,感受课堂里和书本上无法体验的东西。
因此,在不改变课堂主体的情况下把地理教学从基本封闭的状态转入较为开放的状态,无疑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做法。
具体操作,可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多样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在课外活动中完善和发展。
1.注重时事教学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国内外大事非常关心。
因此,进行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时事演讲、抢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还可以利用《中国国家地理》、《旅游地理》等图书报刊资料使学生对国家以及世界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有更新更深的认识。
2.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中学地理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难以理解。
这就要求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讲究趣味性,把阐述知识点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使枯燥的知识体系增添感情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掌握地理事物的一般规律。
对于部分对地理(或某一方面)情有独钟的同学教师应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建有关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
为他们设计练习就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让他们在完成的过程中,去大量阅读有关资料,请教有关科研人员,进行实地调查。
如指导环境兴趣小组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要求他们:调查滁河水的污染情况,通过调查,了解了污染物的构成,来源,分析解决办法,提出建议,并完成小论文,寄送有关报刑或向有关部门汇报,反映。
地理课堂教学要注重生活世界的回归
地 理事物 及时政 的分析 , 使学生的学 习贴近 生活 实际, 使新课 程理念 的实施不再只是 口号 , 正内化在我们每天的 日常教 而真
学实践之 中。
热水器 、 间距 来探究 。①为获得最 多的太阳光热 , 楼 热水器集
理念 的重要途径 。
一
参与 , 而且对 这些较为抽象 的知 识达到了高效的掌握, 取得 了
令人满意 的效 果。
2选取学 生熟悉的乡土地理事象 .
、
回归生活 是新课改 中地理学科教 学所要 追求的 目标
新课标中 , 许多“ 活动建议” 都需要联系本地实际组织开展 系列地理活动 。其 实, 教材列举 的只是 一地的情况 , 各地存 在
生活”要将教学 内容纳入学生与 自然的关系、 , 学生与社会的关 系之 中。地理学科作 为-f 以 自 - - J 然环 境和人文环境 为主要研
究对象 的学科, 其涉及 内容 极其广泛, 充盈在 我们生活的每 一 个 空间。现 实生活 中的许 多现象与地 理学有密切而广泛 的联 系, 这就决定 了地理 的教与学不能局 限于课本 、 限于课堂 , 局 而 应该把课堂与社会、 知识与 能力 、 现象 与本质紧密地联系起来 , 不断从生活世界中汲取现实经验的“ 营养” 实现“ , 教育世 界” 和
陶行知先 生在上世纪 2 O年代就 提出“ 生活即教育 , 用生活 来 教育 , 为生活而 教育 ” 的教育理念 。 新课程强调教育要“ 回归
着大量 的地理素材 , 它们是地理教材无法包 容的。教学 中, 教 师完全可 以用 当地的 、学 生熟悉的素材取代 教材中的相应 内
容。这样 , 一方 面, 可用身边 的感性材料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 的
“ 生活世 界” 的融通 。
地理生活论文(精选11篇)
地理生活论文地理生活论文(精选11篇)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现象,善于观察,发现这些现象,独立思考,找到导致这些现象的缘由。
只有深入生活,才会发现地理之美。
下面请看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地理生活论文,欢迎阅读!地理生活论文篇1“地理就像万金油,东抹一下西抹一下皆可以,什么科都可沾上边。
”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此话很有道理。
因为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到地理,只要做有心人,地理课程资源比比皆是,地理课程资源之丰富,可能是任何其它学科不能比的。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而如何体现这一理念,我想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把我们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新课程中,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因此,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资源,让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入手,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加强了地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地理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设疑激趣,阐述地理知识。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现象,都与地理知识有关,如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等,但学生却有可能“熟视无睹”,因太过熟悉了,反而没有更好地思考它们与地理的联系。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抓住这点“空白”,从平时日常生活入手,在相关的地理教学中适当插入,并进而用地理知识阐述,无疑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一种极大的兴趣,对地理知识也会变得乐学、爱学,并将之变成一种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我会提问“为什么我们每天都会经历昼夜更替现象?雅典奥运会,有时要到半夜才收看比赛,为什么?”“我们一年会经历四个季节,什么会有四季的变化呢?四个季节的昼夜长短一样吗?为什么?我们哈尔滨人买房子为什么愿意买朝南向的房子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指导学生用手电和地球仪做地球自转的演示实验,再让学生观察日、地、月天体演示仪,从演示实验中学生找到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原因。
让生活回归地理教学课堂
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实践论文
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实践【摘要】根据高中新课改的基本要求,结合教学中的实践情况,阐明了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实施的重要意义,并对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实践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简要分析了实施高中地理生活化需要做好的工作,并介绍教学实践的成效。
【关键字】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实践一、中学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实践的意义1. 弥补传统教学不足传统教学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被动的去听,去学,这样很多东西不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一些行动学会的,这样不仅学生的学习意识不强,而且很多学到的知识根本没有应用的途径。
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始终是教师,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完全是被动学习。
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的是教学中教师由传统的教授知识变成学生学习的导师,这样就能组织学生以熟悉的生活案例为背景,通过多种形式,如自主、合作、探究等,进行学习,课堂教学的主人就变成了学生,这也就能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将以前学生枯燥无味的学习地理的状况彻底改变,从而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2. 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每个学生都有相对其他学生是优势的智能领域,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并尊重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
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涉及多个智能领域,因此在教学中不同的个体都有机会将自己的特殊才能充分展示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个性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学生的很多传统教学中无法发现或不被承认的智能强项在地理生活化教学的课堂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和认可。
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下,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潜能和兴趣,这样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了有利的促进。
3. 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在传统教学中,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是特别注重的,而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的联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样学生基本生活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也就被忽视了。
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能让学生感悟到地理知识源自生活,又用到生活中,充分认识到地理课程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具有的强大实用价值。
试论地理教学回归生活
【 要 】 初 中地 理 新 课 程标 准 强调 “ 习生活 中有用 的地 理 ” “ 习对 终 身 发 展 有 用 的 地 理 ” 一 理 念 , 而 , 们 在 摘 学 和 学 这 因 我
进 行 地 理 课 堂教 学 时 , 从 生 活 出发 , 中发掘 素 材 与 文本 知 识 的 融通 之 处 , 教 学 内容 纳 学生 的生 活之 中。 应 从 将
对 于 地 理科 学 而 言 , 除 了具 有 综 合 性 、 它 区域 性 外 , 具 为 蓝 本 , 地 乡 土 地 理 教 材 如 雨 后 春 笋 般 涌 现 。广 大一 线 地 还 各 有开 放 性 特 征 。认 识 地 理 事 物 , 习 地 理 知 识 , 到 宇 宙 世 理 教 师在 乡土 地 理 教 材 实施 的过 程 中 自身 能 力 得 到 不 断 的提 学 大
【 关键词】 地理教学 ; 回归生活 【 中图分 类 号 】 6 34 G 2 .5 【 献标 识 码 】 文 B
【 章 编 号 】0 1 4 2 (0 0 1 00 0 文 10 — 18 2 1 ) 2— 10— 1
去 探 认 早在 2 0世 纪初 , 国教 育家 杜 威就 强 调 指 出 : 校 的最 大 通 过 自 己的 努 力 , 发 现 、 索 、 识 自 己 的 生 活 环 境 。并 在 美 学 浪 费是 学生 在 校 接受 一 种 脱 离 生 活 的 教 育 。这 种 教 育 会 使 学 此 过 程 中提 升 自己对 书 本 上 所 学 到 的地 理 原 理 、 理 成 因及 地 生步 人社 会 后在 一 段 时 间 内感 到 很 难 把 自 己 的所 学 应 用 到生 地 理 规 律 的应 用 能 力 , 我 所 学 , 高 社会 实践 能 力 。 用 提 活实 践 中 , 面对 待解 决 的实 际 问题 , 到在 校 是 一 个 “ 用 的学 3 教 师 教 学 能 力不 断 的 提 升 为 地 理 学 习 回归 学 生 生 活 提 供 感 无 习 ” 程 。那 么 , 过 如果 让 在 校学 生 的 学 习 回归 他 们 的 生 活 , 大 有 力 的保 证 最 以扬 州市 教 研 员 朱 雪梅 老 师 主 编 的乡 土 地 理 教 材 试 用 本 限度 地让 学 生接 触 社 会生 活 , 则是 缓 解 这一 矛 盾 的有 效 途径 。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回归生活之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回归生活之探究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因而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从生活出发,从中发掘素材与文本知识的融通之处,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的生活之中。
一、充分挖掘教材,提炼生活因素,感悟生活化的地理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分析教材,帮助学生找到课本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在讲清知识点的同时,通过生活实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讲地图概念时,我首先问学生:“你在哪里见过地图?”马上就会有许多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我再问:“你什么时候用过地图?”同学们答得更起劲了。
再问:“那么什么是地图?”这时候学生全盯着我,此时无声胜有声,可以意会,难以言传,如何表达这个概念,等待我的点拨。
于是我拿出一张准备好的照片,要学生比较:“地图与普通的照片有什么异同?”(都有方向、都缩小,但地图上有符号、有注记。
)这时讲解地图三要素水到渠成。
然后引导学生绘制从家到学校经过的主要街道,标出主要的标志性建筑物位置,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地图在生活中的作用,自觉地去学会阅读地图、应用地图。
二、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在生活中学习的氛围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要善于创设新颖别致的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例如在《地球和地球仪》的内容中讲到了经纬线和经纬网定位的知识,学生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才能理解与把握。
而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空间想象能力是一个难点,至于虚拟的立体图像,那就是难上加难。
为帮助学生突破此难点,我的方法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设计实验把抽象问题具体化。
多媒体电脑大屏幕显示:一艘正航行在大海中的轮船,在狂风暴雨的夜晚,波涛汹涌的海面被阵阵闪电撕碎。
在狂风巨浪中喘息的豪华巨轮被翻天巨浪吞噬,倾斜不定的船舱里一片狼籍,船长拼命地呼救:“星球号遇险,我是星球号,请求支援,我们的位置是……”国际救援总部内一片忙碌的身影,墙上喇叭里传来船长嘶哑的声音:“东经105°,南纬35°,请求支援,请求支援。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分析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分析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关注高中地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联,使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兴趣不高,高中地理的课堂气氛不浓烈,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为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融入现实元素,将实际问题引入高中地理教学中。
关键词:回归生活;现实生活;地理知识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人们开始注重回归生活实际的课程教育,将书本知识真正融入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地理本身具备一定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关联,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摒弃传统的教育思路,利用全新的理念回归实际,打造全新的教学,进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水平。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学生的现实生活高中地理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为了追求教学进度,为了应付考试,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并不利于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不利于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另外也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很多学生对高中地理产生抵触或排斥情绪。
为扭转这一局面,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在教学工作中,重视高中地理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通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现实生活的例子来提升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兴趣,进而提升高中地理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的热情,帮助学生主动地投身到高中地理的教学工作中。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生活类的谚语和名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工作,那么内涵丰富的高中地理知识将变成生硬晦涩的语言,难以提升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注重语言的丰富性,注重引入一些地方性的名言或谚语来丰富教学语言来提升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兴趣。
如“瑞雪兆丰年”。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将这句学生熟知的谚语抛给学生,因为这是一句俗语,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忽略它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地理课堂教学要注重生活世界的回归
【摘要】新课标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等新的教学理念。
而新理念实施的重要途径是地理课堂教学要回归生活世界,因为社会生活、生活实际永远是地理教学内容的“源头活水”。
回归生活世界的策略要深入挖掘生活资源、乡土地理事象,积极为学生创设社会实践活动,以最终实现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融通。
【关键词】新课程;生活资源;乡土地理;社会实践活动
伴随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的几年时间里,全国各地的中学地理教师投身在如火如荼的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实践之中。
但是,如何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等六项地理教育的基本理念自觉地落实在日常的教学中。
笔者认为把地理课堂积极地回归生活世界、向社会延伸,精心安排地理活动是实现新课标理念的重要途径。
一、回归生活是新课改中地理学科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
陶行知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要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之中。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以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其涉及内容极其广泛,充盈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空间。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地理学有密切而广泛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地理的教与学不能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而应该把课堂与社会、知识与能力、现象与本质紧密地联系起来,不断从生活世界中汲取现实经验的“营养”,实现“教育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融通。
二、地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实施的基本策略
1.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深入挖掘“生活资源”
生活的地理是“有用的地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面向生活学习地理,挖掘丰富的生活课程资源,以此为纽带,用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去满足学生在理智、情感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让学生在生动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如,湘教版必修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的教学。
就可利用日影、太阳能热水器、楼间距等同学们生活常见的地理事物,在观察、实践过程中达到学习、理解和运用知识的三部曲。
具体设计如下:1.在射入阳光的操场中立一竹竿,以日影引导同学们探究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如何测定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②竿影的指向和长度在一天中、一年中有何变化,为什么?2.对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同学们难以理解,可以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楼间距来探究。
①为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热水器集热面的倾角大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当地,集热面的倾角应控制在什么范围才能获得最大的太阳光热?②能否将热水器的倾角变成随季节变化而调整呢?③我们这
幢教学楼高度为15米,现在在背面如再建一幢同样高的楼房,要保证该楼房的底层在一年中每天都有日照机会,楼间距应为多少?通过对这些现实生活中实例和现象的观察、探究,学生不仅保持积极地参与,而且对这些较为抽象的知识达到了高效的掌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2.选取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事象
新课标中,许多“活动建议”都需要联系本地实际组织开展系列地理活动。
其实,教材列举的只是一地的情况,各地存在着大量的地理素材,它们是地理教材无法包容的。
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用当地的、学生熟悉的素材取代教材中的相应内容。
这样,一方面,可用身边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原理;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就是学生身边熟悉的,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还能学以致用,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对必修二“农业主要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教学中。
我就选取了我们当地皂市、易市两个乡镇作为研究的对象,提前一个星期布置同学们观察、调查:①两地过去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②两地现在又是什么农业地域类型;③两地农业区位因素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再如,我们石门是全国最大的早熟蜜桔生产县之一,全国闻名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针对这样的背景,我设计了如下的探究问题:①石门柑橘产业具备的优势条件有哪些?试对我县当地柑橘生产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②调查石门有哪些绿色食品?产地分别在哪个乡镇?这些绿色食品出口到哪些地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学习地理兴趣越发浓厚,一些抽象的原理也在不知不觉中内化在了他们的知识结构之中。
3.创设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地理课不仅担负着传授地理知识、发展学生地理能力的作用,还
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
教给学生做人的规范、行动的准则。
因而要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例如,在讲述“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这一内容时。
我就布置了学生走访了本市许多本地、外地农民工。
他们通过走访调查,①了解农民工的迁移动机——工资按时领取,“钱”途光明;②了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③了解人口迁移对本市的影响,等等。
他们通过课堂的学习和课外活动来掌握地理原理,并加以认识、分析、理解、推导,对身边的现象和实际问题加以阐述和说明,真正做到了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地理教学应该走向活生生的自然,走向充满生机的人类社会,形成开放的课程资源体系,这才是地理教学的希望所在。
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生活经验,重视对身边熟悉地理事物及时政的分析,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生活实际,使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不再只是口号,而真正内化在我们每天的日常教学实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