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 电磁兼容实验报告
北邮电磁场实验报告
![北邮电磁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3981c6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0.png)
北邮电磁场实验报告北邮电磁场实验报告引言:电磁场是现代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对于理解和应用电磁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电磁场的强度和方向,探究电磁场的基本特性,并验证电磁场的作用规律。
实验仪器和原理:本次实验使用的仪器包括电磁场强度测量仪、磁力计和直流电源。
电磁场强度测量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电磁场强度的仪器,它利用霍尔效应原理测量磁场的大小。
磁力计则是用于测量磁场方向的仪器,它利用磁力对物体的作用原理进行测量。
实验过程和结果:首先,我们将电磁场强度测量仪放置在电磁场中,调整其位置和角度,使其能够测量到电磁场的强度。
然后,通过调节直流电源的电流大小,我们可以改变电磁场的强度。
在不同电流下,我们分别测量了电磁场的强度,并记录下来。
接下来,我们使用磁力计来测量电磁场的方向。
将磁力计放置在电磁场中,调整其位置和角度,使其能够测量到电磁场的方向。
然后,通过改变直流电源的电流方向,我们可以改变电磁场的方向。
在不同电流方向下,我们分别测量了电磁场的方向,并记录下来。
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关于电磁场强度和方向的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电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分布图。
从分布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电磁场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同时电磁场的方向沿着电流方向形成环状分布。
讨论和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电磁场的强度与电流大小成正比,即电流越大,电磁场强度越大;电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即电流方向决定了电磁场的方向。
这一结论与安培定律相吻合,即安培定律指出电流元产生的磁场与电流元的方向垂直,并且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而我们的实验结果也验证了这一规律。
此外,我们还发现电磁场的强度和方向与测量位置和角度有关。
在实验中,我们调整了测量仪器的位置和角度,使其能够准确测量电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这说明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合理选择测量位置和角度,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磁场的基本特性,并验证了安培定律。
电磁兼容实验报告3-4
![电磁兼容实验报告3-4](https://img.taocdn.com/s3/m/0f41c41a55270722192ef757.png)
电磁兼容实验报告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实验三电感耦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电力系统中,在电网容量增大、输电电压增高的同时,以计算机和微处理器为基础的继电保护、电网控制、通信设备得到广泛采用。
因此,电力系统电磁兼容问题也变得十分突出。
例如,集继电保护、通信、SCADA功能于一体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通常安装在变电站高压设备的附近,该设备能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就是它能够承受变电站中在正常操作或事故情况下产生的极强的电磁干扰。
此外,由于现代的高压开关常常与电子控制和保护设备集成于一体,因此,对这种强电与弱电设备组合的设备不仅需要进行高电压、大电流的试验,同时还要通过电磁兼容的试验。
GIS的隔离开关操作时,可以产生频率高达数兆赫的快速暂态电压。
这种快速暂态过电压不仅会危及变压器等设备的绝缘,而且会通过接地网向外传播,干扰变电站继电保护、控制设备的正常工作。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电磁兼容技术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
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Multisim仿真软件,了解此软件使用方法,熟悉电路中因电感耦合造成的电磁兼容性能影响。
二、实验环境:Multisim仿真软件三、实验原理:1.耦合(1)耦合元件:除二端元件外,电路中还有一种元件,它们有不止一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的带压或电流与另一条支路的电压或电流相关联,该类元件称为偶合元件。
(2)磁耦合:如果两个线圈的磁场村相互作用,就称这两个线圈具有磁耦合。
(3)耦合线圈:具有磁耦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圈,称为耦合线圈。
(4)耦合电感:如果假定各线圈的位置是固定的,并且忽略线圈本身所具有的电阻和匝间分布电容,得到的耦合线圈的理想模型就称为耦合电感。
自感磁链:11ψ=1N 11Φ 22ψ=2N 22Φ 互感磁链:21ψ=2N 21Φ 12ψ=1N 12Φ 2.伏安关系耦合线圈中的总磁链:1ψ=11ψ±12ψ=1L 1i ±M 2i2ψ=22ψ±21ψ=2L 2i ±M 1i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定律及楞次定律:电路变化将在线圈的两端产生自感,电压U L1,U L2和互感电压U M21,U M12。
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5a080e469dc5022aaea00ab.png)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题目: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姓名班级学号序号指导老师:日期:2012年4月目录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原理 (1)1、电磁波的传播方式 (1)2、尺度路径损耗 (1)3、阴影衰落 (2)4、建筑物的穿透损耗的定义 (3)三、实验内容 (3)四、实验步骤 (4)1、实验对象的选择 (4)2、数据采集 (5)3、数据录入 (5)4、数据处理 (6)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7)1、磁场强度地理分布 (7)2、磁场强度统计分布 (13)3、建筑物的穿透损耗 (18)六、问题分析与解决 (18)1、测量误差分析 (18)2、场强分布的研究 (19)七、分工安排 (19)八、心得体会 (19)九、附录:数据处理过程 (21)一、实验目的1. 掌握在移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的测试方法;2. 研究校园内各种不同环境下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3. 掌握在室内环境下场强的正确测量方法,理解建筑物穿透损耗的概念;4. 通过实地测量,分析建筑物穿透损耗随频率的变化关系;5. 研究建筑物穿透损耗与建筑材料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1、电磁波的传播方式无线通信系统是由发射机、发射天线、无线信道、接收机、接收天线所组成。
对于接受者,只有处在发射信号的覆盖区内,才能保证接收机正常接受信号,此时,电波场强大于等于接收机的灵敏度。
因此基站的覆盖区的大小,是无线工程师所关心的。
决定覆盖区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发射功率,馈线及接头损耗,天线增益,天线架设高度,路径损耗,衰落, 接收机高度,人体效应,接收机灵敏度,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同播,同频干扰等。
电磁场在空间中的传输方式主要有反射﹑绕射﹑散射三种模式。
当电磁波传播遇到比波长大很多的物体时,发生反射。
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无线路径被尖锐物体阻挡时发生绕射。
当电波传播空间中存在物理尺寸小于电波波长的物体﹑且这些物体的分布较密集时,产生散射。
散射波产生于粗糙表面,如小物体或其它不规则物体﹑树叶﹑街道﹑标志﹑灯柱。
电磁兼容技术实验报告
![电磁兼容技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4f69ab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3.png)
电磁兼容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电磁兼容性(EMC)的基本概念,掌握电磁干扰(EMI)的测试方法,以及学习如何评估和改进设备或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实验原理:电磁兼容性是指设备或系统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同时不对其他设备产生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主要来源于电源线、信号线和空间辐射。
通过测量设备在特定条件下的辐射和传导干扰水平,可以评估其电磁兼容性。
实验设备与材料:1. 电磁兼容性测试设备一套,包括接收机、天线、测试软件等。
2. 待测设备,例如个人电脑、手机等。
3. 屏蔽室或开放场,用于进行辐射干扰测试。
4. 电源线、信号线等连接线。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环境,确保测试设备和待测设备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将待测设备放置在屏蔽室内或开放场中,连接好所有必要的电源线和信号线。
3. 打开测试设备,设置测试参数,包括频率范围、测试模式等。
4. 进行辐射干扰测试,记录待测设备在不同频率下的干扰水平。
5. 进行传导干扰测试,使用接收机测量待测设备通过电源线和信号线产生的干扰。
6. 分析测试结果,评估待测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个人电脑和手机进行了电磁兼容性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个人电脑在高频段的辐射干扰水平较高,而手机在低频段的传导干扰水平较高。
这可能与设备内部的电路设计和屏蔽措施有关。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电磁兼容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测试来评估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设备在不同频率下的干扰水平存在差异,这提示我们在设计和使用电子设备时,需要考虑其电磁兼容性,以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建议:1. 加强对电子设备内部电路的屏蔽,减少辐射干扰。
2. 优化电源线和信号线的布局,降低传导干扰。
3. 在设计电子设备时,应充分考虑电磁兼容性标准,确保设备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稳定工作。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电磁兼容技术实验,我们不仅学习到了理论知识,还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电磁兼容性的认识。
北邮电磁场实验报告
![北邮电磁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786c90f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d.png)
北邮电磁场实验报告北邮电磁场实验报告引言:电磁场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涉及到电荷、电流和磁性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电磁场的特性和行为,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在北邮进行的电磁场实验及其结果。
实验一:静电场与电势分布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对带电的金属板,通过改变金属板的电荷量和距离,观察了电势分布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电势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符合电势随距离平方反比的规律。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电势在金属板附近的区域呈现出均匀分布的特点。
实验二:磁场与磁力线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根通电导线和一块磁铁,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和大小,观察了磁场的行为。
实验结果显示,磁铁产生的磁场呈现出环形磁力线的分布。
当通电导线与磁铁相互作用时,导线会受到磁力的作用,其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实验三:电磁感应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根通电导线和一个线圈,通过改变导线中的电流和线圈的位置,观察了电磁感应现象。
实验结果显示,当导线中的电流改变时,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线中电流变化的速率成正比。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线中电流变化的方向存在一定的关系。
实验四:电磁波的传播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通过改变发射器的频率和接收器的位置,观察了电磁波的传播行为。
实验结果显示,电磁波以波动的形式传播,其传播速度与真空中的光速相同。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电磁波的频率与波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对电磁场的特性和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电磁场的行为符合一系列的规律和定律,如电势随距离平方反比、磁力线的环形分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
这些规律和定律为我们理解电磁场的本质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电磁场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电磁感应用于发电机、电磁波用于通信等。
北邮电磁兼容仿真实验
![北邮电磁兼容仿真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da7b42868e9951e79b8927fd.png)
电子工程教院之阳早格格创做
电磁兼容仿真在验报告
指挥西席:弛洪欣
真验日期:2016年5月15日—6月1日一、真验一
步调战仿真截止:
(一)第一问(R=50欧)
1.增加天
2.增加铜量导线
3.增加电阻(依次增加3个)
仿真效验图:
旗号源时域:
监视器端旗号时域(搞扰电压):
监视器段旗号频域:
(两)第两问(R=1M欧)
步调取第一问相似,截止如下:
仿真效验图:
旗号源时域:
监视器端旗号时域:
监视器端旗号频域:
两、真验两
步调及仿真截止:
1、坐圆体
2、输进端心
3、内壁窗心:
4、增加激励旗号并树坐频次
/ 5、树坐仿真敏捷度
真验效验图:
(1)屏蔽腔效验图:
(2)激励旗号:。
北京邮电大学 电磁兼容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 电磁兼容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d11fd3501f69e314332945f.png)
电磁兼容原理
CST仿真实验报告
2016年5月9日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姓名:刘博闻
学号:2013211049
班级:2013211209
实验一:电磁性耦合
1.实验要求:
已知:U1=10V、f=10Mhz、导线半径r=1mm、线间d=20mm、导线离地高度h=10cm、现场L=1m。
1)R=50Ω
2)R=1MΩ
3)
分别求导线2上的干扰电压公式如下:
2.实验步骤
第一问:
1)新建工程
2)创建地板
3)创建两条铜质导线
4)添加电阻(3个)
5)添加信号源
6)添加一段直线以便采电压值
7)设定信号的频率电压等参数
第二问:
1)采用与第一问相同方式建立地面,导线,信号源,电阻,
和采样点。
3.实验结果
第一问:
1)信号源电压
2)Energy
3)采样处的signal
4)采样处的信号电压(DB)
第二问:
1)信号源电压
2)Energy
3)采样点处的signal
4)采样处的信号电压(DB)
实验二:屏蔽腔上孔的影响
1.实验要求
计算:屏蔽腔上孔对屏蔽效能的影响,取频率f=1000Mhz。
公式和图如下:
2.实验步骤
1)建立盒子(铜材质)
效果如下图:
11
2)在盒子上开洞
效果如下图:
12
3)设定端口(共7个,盒外一个,盒内6个)用来监测信号
3.实验结果
仿真得到端口间的S参数图,由S参数可知信号从盒外到盒内各处的衰减情况
13。
北邮-电磁兼容-实验报告
![北邮-电磁兼容-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00368bd58f5f61fb6366661.png)
电子工程学院电磁兼容实验报告
班级:2012211205
姓名:翁雪妍
学号:2012210961
指导老师:张洪欣
作业一
问题一:1.新建工程
2.创建地板
3.创建两条铜质导线
4.添加电阻(3个)
5.添加信号源
6.添加一段直线来采电压
7.设定信号的频率电压等参数
8.仿真得到的结果
1、信号源电压
2、Energy
3、采样处的signal
4、采样处的信号电压(DB)
问题二
1、采用与问题一相同方式建立地面,导线,信号源,电阻,和采样点
2、仿真得到的结果
1、信号源处
2、energy
3、采样点处
作业二
1.建立盒子(铜材质)
2.在盒子上开洞
3.设定端口(共7个,盒外一个,盒内6个)用来监测信号
4.仿真得到端口间的S参数图,由S参数可知信号从盒外到盒内各处的衰减情况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电磁兼容实习报告
![电磁兼容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26dfc2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a.png)
一、实习目的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电子设备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对所在环境中的电磁场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以及设备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电磁兼容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本次电磁兼容实习。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实习单位为我国某知名电子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在实习期间,我担任电磁兼容工程师助理,负责协助工程师进行电磁兼容测试及整改工作。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1. 电磁兼容基础知识学习在实习初期,我学习了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原理、测试方法和整改措施等知识。
通过学习,我对电磁兼容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实习工作奠定了基础。
2. 电磁兼容测试在工程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电磁兼容测试工作。
测试过程中,我负责操作测试设备、记录测试数据、分析测试结果。
主要测试内容包括:辐射骚扰测试、传导骚扰测试、抗干扰能力测试等。
3. 电磁兼容整改针对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协助工程师进行电磁兼容整改。
整改措施包括:优化电路设计、改进布局布线、增加滤波器、屏蔽等。
在整改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测试结果提出整改方案,并协助工程师实施整改。
4. 电磁兼容报告撰写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电磁兼容测试报告的撰写工作。
通过整理测试数据、分析测试结果,撰写了详细的电磁兼容测试报告,为产品研发和销售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实习收获1. 电磁兼容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2. 掌握了电磁兼容测试方法和整改措施。
3. 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增强了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通过本次电磁兼容实习,我对电磁兼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电磁兼容测试和整改的基本技能。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电磁兼容水平,为我国电子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磁兼容实习报告
![电磁兼容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314475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17.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电磁兼容(EMC)作为电子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电磁兼容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于近期参加了某电子公司的电磁兼容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测试方法。
2. 掌握电磁兼容测试设备的使用方法。
3. 学会分析电磁兼容测试数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1. 电磁兼容基础知识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测试方法。
电磁兼容是指电子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能够抵抗来自外部电磁干扰,同时不会对其他设备产生电磁干扰的能力。
电磁兼容性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电磁干扰(EMI)和电磁抗扰度(EMS)。
2. 电磁兼容测试设备的使用实习期间,我熟悉了多种电磁兼容测试设备,包括电磁干扰发射测试仪、电磁抗扰度测试仪、频谱分析仪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如如何连接测试设备、如何设置测试参数、如何进行数据采集等。
3. 电磁兼容测试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电磁兼容测试的基本方法,包括:(1)辐射干扰测试:通过测量设备在空间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评估其对其他设备的干扰程度。
(2)传导干扰测试:通过测量设备在传导路径上产生的干扰信号,评估其对其他设备的干扰程度。
(3)电磁抗扰度测试:通过模拟外部电磁干扰,评估设备在受到干扰时的抗扰能力。
4. 电磁兼容测试数据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电磁兼容测试数据。
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可以找出设备在电磁兼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四、实习成果1. 掌握了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测试方法。
2. 熟悉了多种电磁兼容测试设备的使用方法。
3. 学会了分析电磁兼容测试数据,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实习总结通过这次电磁兼容实习,我对电磁兼容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电磁兼容实训报告
![电磁兼容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435434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9.png)
一、实训目的本次电磁兼容(EMC)实训旨在使学生了解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测试方法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电磁干扰和电磁防护的认识。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 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电磁干扰的来源和分类;3. 电磁兼容的测试方法和标准;4. 电磁防护措施和设计原则;5. 电磁兼容在电子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二、实训内容1. 电磁兼容基本理论(1)电磁兼容定义:电磁兼容是指在一定的电磁环境中,电子设备或系统在正常工作或预期工作条件下,不会对其他设备或系统产生电磁干扰,同时能承受其他设备或系统产生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2)电磁干扰分类:按照干扰源和干扰形式的不同,电磁干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 射频干扰(RFI):由无线电频率电磁场引起的干扰;b. 电源干扰(PSI):由电源系统引起的干扰;c. 工频干扰(ELI):由工频电磁场引起的干扰;d.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EFT):由电子设备开关动作引起的干扰;e. 射频瞬变干扰(SRFI):由射频信号引起的干扰。
2. 电磁兼容测试方法(1)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ESD):模拟静电放电对电子设备的影响,测试设备对静电放电的抵抗能力。
(2)射频辐射抗扰度试验(RF):模拟射频电磁场对电子设备的影响,测试设备对射频电磁场的抵抗能力。
(3)电源线传导抗扰度试验(CS):模拟电源线传导干扰对电子设备的影响,测试设备对电源线传导干扰的抵抗能力。
(4)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EFT):模拟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对电子设备的影响,测试设备对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抵抗能力。
3. 电磁防护措施和设计原则(1)屏蔽:通过屏蔽层将电磁干扰隔离,降低干扰对设备的影响。
(2)接地:将电子设备接地,使干扰电流通过接地线流入大地,降低干扰。
(3)滤波:通过滤波器对干扰信号进行滤波,降低干扰对设备的影响。
(4)隔离:通过隔离措施将干扰源与受干扰设备隔离,降低干扰。
电磁兼容专业实习报告
![电磁兼容专业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0e73b5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0.png)
电磁兼容专业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是指在同一电磁环境中,各种电气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并不互相干扰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了提高电磁兼容性,减少电磁干扰,我国在电磁兼容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加强。
本次实习旨在让我深入了解电磁兼容的基本原理、测试方法和实际应用,提高我在电磁兼容领域的专业素养。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单位简介本次实习单位是我国某知名电磁兼容检测机构,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为众多行业提供电磁兼容测试服务。
实习期间,我了解了该单位的组织架构、业务范围、实验设施等。
2. 电磁兼容基本原理学习实习期间,我学习了电磁兼容的基本原理,包括电磁干扰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以及电磁兼容的设计原则。
此外,我还了解了电磁兼容的几个关键指标,如辐射发射、辐射抗扰度、传导发射和传导抗扰度等。
3. 测试方法学习与实践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电磁兼容测试的基本方法,包括实验室测试和现场测试。
实验室测试主要针对辐射发射和辐射抗扰度,现场测试主要针对传导发射和传导抗扰度。
我参与了部分测试项目的实际操作,掌握了测试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测试流程。
4.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实习期间,我分析了多个实际应用案例,了解了电磁兼容在通信、家电、汽车等行业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我认识到电磁兼容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忽视电磁兼容可能导致的问题。
5. 实习成果与总结在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提高了自己在电磁兼容领域的专业素养。
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电磁兼容对于保障电子产品正常运行的重要性,以及电磁兼容研究和应用的广泛性。
同时,我也意识到电磁兼容技术在不断发展,需要不断学习和跟进。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收获(1)掌握了电磁兼容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2)了解了电磁兼容在各个行业的应用;(3)提高了自己在电磁兼容领域的专业素养;(4)结识了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拓展了人脉。
电磁兼容测试实习报告
![电磁兼容测试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ff6cf7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3.png)
电磁兼容测试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证电子设备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同时不对其他设备产生干扰,电磁兼容测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次实习旨在了解电磁兼容测试的基本原理、测试方法和流程,提高自己在电子工程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对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测试标准有了初步了解。
同时,熟悉了实习中所使用的测试设备和相关软件。
2. 实习内容(1)电磁兼容基本原理的学习学习电磁兼容的基本原理,包括电磁骚扰、电磁敏感性、电磁干扰等概念,了解电磁兼容的分类和测试方法。
(2)测试设备的操作与使用实习中使用的测试设备有半电波暗室、屏蔽室、静电放电发生器、脉冲群浪涌发生器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操作和使用这些设备,并了解了设备的性能参数。
(3)电磁兼容测试方法的实践根据GB/T 18268.1-2010标准,对某一电子产品进行电磁兼容测试。
测试项目包括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等。
在测试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连接测试设备、设置测试参数、采集数据以及分析结果。
(4)测试报告的撰写根据测试数据,撰写了一份详细的电磁兼容测试报告。
报告包括测试委托单位、产品名称、测试项目、测试结果等内容。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对电磁兼容测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测试方法和操作技能。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实际操作,使自己更加熟悉了电子工程领域的实际工作环境,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然而,在实习过程中,也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有不足,例如对某些测试标准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测试设备的性能参数掌握不够全面等。
今后,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四、总结本次电磁兼容测试实习,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对电磁兼容测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收获颇丰。
电磁兼容测试报告
![电磁兼容测试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1c4515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3.png)
电磁兼容测试报告一、测试目的本次电磁兼容测试旨在评估被测试设备在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包括辐射干扰和传导干扰。
二、测试设备本次测试所使用的设备包括:1.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各种频率和幅度的电磁信号。
2.示波器:用于监测和测量电磁波的信号。
包括频谱分析功能。
3.EMI测试仪:用于测试设备在电磁环境下的传导干扰水平。
4.EMF测试仪:用于测试设备在电磁环境下的辐射干扰水平。
三、测试过程1.传导干扰测试将被测试设备连接至EMI测试仪,并逐步增加其输出功率,记录设备的传导干扰电平。
测试过程中,对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正常使用,以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中的情况。
2.辐射干扰测试将被测试设备连接至EMF测试仪,并逐步增加其输出功率,记录设备的辐射干扰电平。
测试过程中,对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正常使用,并移动测试设备的位置,以模拟不同位置下的电磁辐射情况。
3.分析和评估根据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测试的结果,结合标准要求,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
如果设备的干扰水平超过标准规定的范围,则需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测试结果根据测试数据和分析结果,被测试设备在电磁环境下的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水平符合标准要求。
在各项功能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设备的干扰电平稳定在可接受范围内,并未出现干扰其他设备的情况。
五、建议改进根据测试结果,可以为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优化设备的接地系统,确保设备的接地良好,减少传导干扰的可能性。
2.采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和结构设计,减少设备的辐射干扰。
可以考虑添加屏蔽罩或增加电磁隔离层。
3.进一步加强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测试和验证,确保设备在各种工作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且不产生干扰。
六、测试结论经过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测试,被测试设备在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良好,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和减少干扰的可能性,建议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加强对电磁兼容性的考虑,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
北邮电磁兼容仿真实验
![北邮电磁兼容仿真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56156c3f551810a6f52486f5.png)
电子工程学院
令狐采学
电磁兼容仿真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张洪欣
实验日期:2016年5月15日—6月1日一、实验一
步骤和仿真结果:
(一)第一问(R=50欧)
1.添加地
2.添加铜质导线
3.添加电阻(依次添加3个)
4.添加交流激励信号
5.添加一段直线作为监视器的载体
6.设置仿真灵敏度
仿真效果图:
信号源时域:
监视器端信号时域(干扰电压):
监视器段信号频域:
(二)第二问(R=1M欧)
步骤与第一问相似,结果如下:
仿真效果图:
信号源时域:
监视器端信号时域:
监视器端信号频域:
二、实验二
步骤及仿真结果:
1、立方体
2、输入端口
3、内壁窗口:
4、添加激励信号并设置频率
/ 5、设置仿真灵敏度
实验效果图:
(1)屏蔽腔效果图:
(2)激励信号:。
电磁兼容实习总结
![电磁兼容实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049696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9.png)
电磁兼容实习总结引言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领域,涉及到电子设备在共存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的能力。
本文旨在总结我在电磁兼容实习期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验的设计与执行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
理论知识学习在实习开始之前,我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系统地学习了电磁兼容的基本理论知识。
这些知识包括电磁波的特性、电磁传播模型、电磁辐射和抗干扰设计等方面。
我了解到电磁兼容是为了确保电子设备之间不会相互干扰,同时也不会受到外部电磁环境的干扰。
这涉及到信号的辐射和抗干扰两个方面。
通过学习电磁兼容的基本理论,我对电磁波的传播规律、电磁辐射的特性以及电磁干扰的防护措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设计与执行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电磁兼容的实验项目,并负责实验的设计与执行。
以下是其中几个实验的介绍:实验一:电磁辐射测试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测试设备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的电磁辐射水平。
首先,我们确定了测试场地和设备布局,避免了外界电磁干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然后,使用专业的测试仪器对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相应的数据。
通过这个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电磁辐射对其他电子设备的干扰程度,同时也认识到了合理的电磁屏蔽设计对于降低电磁辐射的重要性。
实验二:电磁抗干扰性能测试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测试设备的电磁抗干扰性能。
我们通过在设备周围放置不同强度和频率的电磁干扰源,观察设备的正常工作情况及其受到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细致地记录了设备的抗干扰性能,并分析了干扰源的特性对设备产生的影响。
通过这个实验,我了解到干扰源对设备的影响因素包括干扰源的强度、频率、距离等。
不同的设备在干扰源的作用下表现出了不同的抗干扰性能,这需要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对电磁兼容进行综合考虑。
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在实习期间,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包括实验中的测量误差、电磁兼容设计中的困难等。
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天线部分》
![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天线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7f4d0195ec3a87c24028c454.png)
《电磁场与微波实验》——天线部分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序号:学号:实验一 网络分析仪测量振子天线输入阻抗一、实验目的1. 掌握网络分析仪校正方法;2. 学习网络分析仪测量振子天线输入阻抗的方法;3. 研究振子天线输入阻抗随振子电径变化的情况。
二、实验原理当双振子天线的一端变为一个无穷大导电平面后,就形成了单振子天线。
实际上当导电平面的径向距离大到0.2~0.3λ,就可以近似认为是无穷大导电平面。
这时可以采用镜像法来分析。
天线臂与其镜像构成一对称振子,则它在上半平面辐射场与自由空间对称振子的辐射场射相同。
由于使用坡印亭矢量法积分求其辐射功率只需对球面上半部分积分,故其辐射功率为等臂长等电流分布的对称振子的一半,其辐射电阻也为对称振子的一半。
当h<<λ时,可认为22)(40λπh R ≈。
由于天线到地面的单位长度电容比到对称振子另一个臂的单位长度电容大一倍,则天线的平均特征阻抗也为等臂长对称振子天线的一半,为⎥⎦⎤⎢⎣⎡-=1)2(ln 60a h W 。
三、实验步骤1. 设置仪表为频域模式的回损连接模式后,校正网络分析仪;2. 设置参数并加载被测天线,开始测量输入阻抗;3. 调整测试频率寻找天线的两个谐振点并记录相应阻抗数据;4. 更换不同电径(φ1,φ3,φ9)的天线,分析两个谐振点的阻抗变化情况;设置参数:BF=600,∆F=25,EF=2600,n=81。
校正图:测量图1mm天线的smith圆图:3mm天线的smith圆图:9mm天线的smith圆图:四、实验结果分析随着天线直径的增大,天线的阻抗特性变化越大,理想状态下天线的smith圆图应该是一个中心在正实轴某处的一个规则的圆,但实验结果发现9mm天线的smith圆图的阻抗特性非常不规则,随着频率的增高,其阻抗特性变化非线性,因此三种天线在频率比较低的时候阻抗特性较好,但随着频率的增大,直径越大的天线变化越剧烈。
五、心得体会实验后,我了解了什么叫做网络分析仪,网络分析仪是测量网络参数的一种新型仪器,可直接测量有源或无源、可逆或不可逆的双口和单口网络的复数散射参数,并以扫频方式给出各散射参数的幅度、相位频率特性。
电磁兼容性测试报告
![电磁兼容性测试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9f1e78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6.png)
电磁兼容性测试报告一、测试目的本次电磁兼容性测试旨在评估被测设备对外界电磁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其本身对其他设备的电磁干扰情况。
通过测试得到被测设备的电磁兼容性等级以及评估其对其他设备的兼容性。
二、测试内容1.电磁辐射测试:测量并评估被测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是否符合相关标准限值要求。
2.电磁敏感度测试:测试被测设备在不同电磁环境下是否受到外界电磁干扰,以评估其对外界电磁环境的适应性。
3.抗干扰能力测试:测试被测设备在受到各种电磁干扰时,是否能正常工作和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三、测试方法1.电磁辐射测试方法:使用专业的电磁辐射测试仪器对被测设备在不同工作模式下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测量,并与相关标准限值进行对比评估。
2.电磁敏感度测试方法:在不同频率、不同功率的电磁辐射场下,观察被测设备的工作状况,包括是否出现异常、丢失数据等情况。
3.抗干扰能力测试方法:通过向被测设备施加各种人工制造的电磁干扰,观察其是否能正常工作,并通过特定的恢复测试验证其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的能力。
四、测试结果与评估1.电磁辐射测试结果:根据测试数据统计和分析,被测设备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电磁辐射水平均低于相关标准限值要求,电磁辐射合格。
评估:被测设备具有良好的电磁辐射控制能力,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电磁敏感度测试结果:在不同频率、不同功率的电磁辐射场下,被测设备工作正常,未出现异常情况。
评估:被测设备具有较好的电磁环境适应性,能正常工作。
3.抗干扰能力测试结果:在受到各种电磁干扰场景下,被测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并能够及时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评估:被测设备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能够适应各种电磁干扰环境。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测试结果与评估,被测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良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磁兼容性,建议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加强对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的控制,以确保设备在正常工作和干扰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测试设备与仪器1.电磁辐射测试仪器:XXX型号;2.电磁敏感度测试仪器:XXX型号;3.电磁干扰发生器:XXX型号。
电磁兼容实验报告
![电磁兼容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493a46425c52cc58bd6befe.png)
实验四电感耦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电力系统中,在电网容量增大、输电电压增高的同时,以计算机和微处理器为基础的继电保护、电网控制、通信设备得到广泛采用。
因此,电力系统电磁兼容问题也变得十分突出。
例如,集继电保护、通信、SCADA功能于一体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通常安装在变电站高压设备的附近,该设备能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就是它能够承受变电站中在正常操作或事故情况下产生的极强的电磁干扰。
此外,由于现代的高压开关常常与电子控制和保护设备集成于一体,因此,对这种强电与弱电设备组合的设备不仅需要进行高电压、大电流的试验,同时还要通过电磁兼容的试验。
GIS的隔离开关操作时,可以产生频率高达数兆赫的快速暂态电压。
这种快速暂态过电压不仅会危及变压器等设备的绝缘,而且会通过接地网向外传播,干扰变电站继电保护、控制设备的正常工作。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电磁兼容技术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
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Multisim仿真软件,了解此软件使用方法,熟悉电路中因电感耦合造成的电磁兼容性能影响。
二、实验环境:Multisim仿真软件三、实验原理:1.耦合(1)耦合元件:除二端元件外,电路中还有一种元件,它们有不止一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的带压或电流与另一条支路的电压或电流相关联,该类元件称为偶合元件。
(2)磁耦合:如果两个线圈的磁场村相互作用,就称这两个线圈具有磁耦合。
(3)耦合线圈:具有磁耦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圈,称为耦合线圈。
(4)耦合电感:如果假定各线圈的位置是固定的,并且忽略线圈本身所具有的电阻和匝间分布电容,得到的耦合线圈的理想模型就称为耦合电感。
自感磁链:11ψ=1N 11Φ 22ψ=2N 22Φ 互感磁链:21ψ=2N 21Φ 12ψ=1N 12Φ 2.伏安关系耦合线圈中的总磁链:1ψ=11ψ±12ψ=1L 1i ±M 2i2ψ=22ψ±21ψ=2L 2i ±M 1i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定律及楞次定律:电路变化将在线圈的两端产生自感,电压U L1,U L2和互感电压U M21,U M12。
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4b1614b55270722182ef714.png)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2013/5/13一、实验目的:1、掌握在移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的测试方法;2、研究国家体育馆——鸟巢周围各种不同环境下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3、掌握在室内环境下场强的正确测量方法,理解建筑物穿透损耗的概念;4、通过实地测量,分析建筑物穿透损耗随频率的变化关系;5、研究建筑物穿透损耗与建筑材料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利用DS1131场强仪,实地测量信号场强(单位:dBmW)。
1、研究具体现实环境下阴影衰落分布规律,以及具体的分布参数如何。
2、研究在国家体育馆鸟巢周围电波传播规律与现有模型的吻合程度,测试值与模型预测值的预测误差如何。
三、实验步骤:1、实验内容与研究对象的选择:我们想要研究学校外的建筑物的衰落现象,经过讨论,我们选择了国家体育馆鸟巢作为实验场所。
测量时,我们按照地图上逆时针方向沿着鸟巢边缘测量,具体路线见以下分布图:2、在选频方面,由于中央三套信号比较强,所以我们决定采用之,其图像信号的频率为487.25MHz,伴音信号的频率为493.75MHz,此时的波长约为0.616m,于是我们大约1m(也即2步左右)读取一个数据。
3、将测量得到的数据录入Excel表格,得到12个表格文件:即以每个入口之间测量段的字母来分类,如上图所示,共有:A、B、C、D、E、F、G、H、J、K、L、M等12个测量段。
文件截图如下:4、D文件里的数据截图:5、 数据处理过程:采集到的数据有512多组,需要对数据进行细致的处理以便得到明确的结论。
下图所示为数据处理的流程图。
四、 实验结果:1、 空间场强大小分析:图1是用Matlab 画的所有数据的大小起伏,虽然有大有小,但是难以确定空间场强的大小分布,所以再使用Mathematica 进行改进绘图,如图3、4:图1以下是图3是场强大小的图像分量空间分布图,扇形区域的半径表示大小。
图4是伴音信号大小的分布图,测量数据是按照六块区域划分的,具体划分图可以见图2;图2、所有数据研究区域划分图注:图中数字表示区域名,字母表示入口,命名方式如:AB入口,BC入口……图3、图像信号强弱的空间分布表3、图像信号强弱的空间分布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发现6区的图像信号最强,均值为-29dBmW,而3区最弱,为-40dBmW;我们组分析了原因,认为原因如下:1)6区附近比较开阔,所以信号受到的阻挡更小,衰减小,而2、3区附近面临闹市,所以受到干扰大;2)信号源在6区的方向,因为6区朝向信号源,所以6、1区的信号最强,而其他区域,由于信号要穿过鸟巢建筑有穿透损耗,因此衰减比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兼容原理
CST仿真实验报告
2016年5月9日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姓名:刘博闻
学号:2013211049
班级:2013211209
实验一:电磁性耦合
1.实验要求:
已知:U1=10V、f=10Mhz、导线半径r=1mm、线间d=20mm、导线离地高度h=10cm、现场L=1m。
1)R=50Ω
2)R=1MΩ
3)
分别求导线2上的干扰电压公式如下:
2.实验步骤
第一问:
1)新建工程
2)创建地板
3)创建两条铜质导线
4)添加电阻(3个)
5)添加信号源
6)添加一段直线以便采电压值
7)设定信号的频率电压等参数
第二问:
1)采用与第一问相同方式建立地面,导线,信号源,电阻,
和采样点。
3.实验结果
第一问:
1)信号源电压
2)Energy
3)采样处的signal
4)采样处的信号电压(DB)
第二问:
1)信号源电压
2)Energy
3)采样点处的signal
4)采样处的信号电压(DB)
实验二:屏蔽腔上孔的影响
1.实验要求
计算:屏蔽腔上孔对屏蔽效能的影响,取频率f=1000Mhz。
公式和图如下:
2.实验步骤
1)建立盒子(铜材质)
效果如下图:
11
2)在盒子上开洞
效果如下图:
12
3)设定端口(共7个,盒外一个,盒内6个)用来监测信号
3.实验结果
仿真得到端口间的S参数图,由S参数可知信号从盒外到盒内各处的衰减情况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