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初中物理常见的易错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易错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易错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一些难以理解和易错的知识点。
今天,我们将重点讨论这些易错知识点,并提供一些解释和建议,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
1. 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在学习电路时,很多同学容易混淆电流方向。
根据约定,电流的方向是电子流动的方向,即从正极流向负极。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又存在一个常见的约定,即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的流动方向,即从正极流向负极。
因此,在解题或分析电路时,要明确电流的方向。
2. 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区别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是两个重要的运动形式,但很容易被混淆。
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初速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同时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产生垂直方向上的加速度。
而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仅在垂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作用,初速度为零。
因此,在解题和实际应用中,要准确区分这两种运动形式。
3. 光的传播方向光的传播方向是另一个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光的传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即由光源向外辐射,不会弯曲或偏离直线方向。
所以,在分析光的传播路径和光学现象时,要注意光的直线传播。
4. 密度和比重的区别在学习物质的性质时,密度和比重经常容易混淆。
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常用单位是千克/立方米。
比重是物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常用来表示物体浮在水中的情况。
在使用这两个概念时,要清楚它们的定义和用法,以免出现错误。
5. 功和功率的区别功和功率是两个与力和能量有关的重要概念。
功是力对物体所做的工作,即力乘以位移,单位是焦耳。
功率则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即功除以时间,单位是瓦特。
在解题和应用中,要把握功和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避免混淆和错误。
以上这些物理易错知识点只是九年级学生可能会遇到的一部分,但对于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来说很关键。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实际应用,通过实验和练习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我们要提醒大家,物理学习是一门需要动手实践和思考的科学,光听课和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
初三上册物理易错点

初三上册物理易错点测量误差与错误误差:由于仪器或测量者的感官局限、环境等因素造成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
错误:对物理量的认识或计算时产生的偏差,如计算错误、读数错误等。
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不要将误差与错误混淆,两者性质和处理方法都不同。
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守恒是指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注意区分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功,特别是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光的折射与反射折射定律:光在密度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遵循折射定律。
反射定律:光在物体表面被反射时,遵循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注意折射和反射中的光线传播方向和角的关系,不要混淆。
电功率计算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及物理意义,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注意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额定功率是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实际功率是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电路分析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判断电路的串并联关系。
掌握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规则,了解其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
注意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选择,避免读数错误。
欧姆定律应用欧姆定律是描述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定律,是电路分析的重要依据。
理解欧姆定律的含义及公式表达的物理意义,注意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单位换算。
浮力概念理解浮力是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其大小取决于流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流体的体积。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注意物体沉浮的条件。
压强压力区分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
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压力有时等于重力,有时不等于重力。
注意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九年级物理易错易混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易错易混知识点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对于许多九年级学生来说,物理可能是他们首次接触到的科学课程。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下面就来探讨一些常见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弄清楚相关问题。
1. 功与动能的区别在物理学中,功和动能是两个重要的概念,但很容易混淆。
功是指力对物体所做的工作,通常用公式 W = F × s 来表示,其中 F 是力的大小,s 是力的方向上物体的位移。
而动能则是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有两种形式:动能(K)和势能(U)。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可以用公式 K = 1/2 × m × v²来计算,其中 m 是物体的质量,v 是物体的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功和动能是不同的概念,不能互相混淆。
2. 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区别热传导和热辐射都是物体传递热能的方式,但是它们的原理和过程有所不同。
热传导是通过物体内部的质点之间的碰撞和振动来传递热能的过程。
热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物体中,例如铁棒的两端受热后会逐渐传导到整根铁棒的另一端。
而热辐射则是指物体通过发射和吸收电磁波来传递热能的过程。
太阳的能量就是通过辐射传递到地球上的,也可以理解为“热能通过空气或真空中的辐射波传递”的过程。
3. 声音和光的传播速度声音和光都是常见的波动现象,但它们的传播速度却有所不同。
声音是通过媒质的震动传播的,例如空气、水等。
声音的传播速度受媒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在常见的气体中约为343米/秒,而在水中约为约1482米/秒。
而光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它的传播速度较快,约为3 ×10^8米/秒。
需要注意的是,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而光的传播可以在真空中进行。
4. 平抛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区别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是两种常见的物体运动方式,但是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
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一定的初速度下沿着抛物线轨迹进行的运动,物体在垂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作用,导致其纵向速度逐渐减小,最终停止在最高点并改变方向。
关于初三物理中的易错点的总结

初三物理中的易错点的总结关于初三物理中的易错点的总结关于初三物理中的易错点的总结46.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47.液化:雾、露、雨、白气。
凝华:雪、霜、雾淞。
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48.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
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49.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50.晶体有熔点,常见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有:蜡、松香、沥青、玻璃。
51.六种物态变化:52.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53.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54.串联和并联只是针对用电器,不包括开关和电表。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55.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可用圈法:先去掉电源和其它电压表,把要分析的电压表当作电源,从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谁就测谁的电压。
56.连电路时,开头要断开;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电流表一般用小量程;电压表的量程要看电源电压和所测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题目给定的条件先择连左下或右下;电压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
57.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58.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尤其是定值电阻),但它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电阻表现最为明显。
59.串联电路是等流分压,电压和电阻成正比,也就是电阻越大,分得电压越大。
并联电路是等压分流,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60.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
(分别是R=U/I和P=UI)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但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初三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组成。
2.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之间自发的现象。
这是因为所有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分子之间又有间隙。
温度是影响扩散现象的因素之一。
3.内能的改变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来实现。
做功可以将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例如克服摩擦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压缩气体做功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而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则会使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热传递则可以将内能转移,例如物体吸热会使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会使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两个物体温度相同时不会发生热传递。
温度、热量和内能是不同的概念,分别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个过程和一个状态量。
4.在不同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各不相同。
在热传递中,“热”指的是热量;在热现象中,“热”指的是温度;在热膨胀中,“热”指的是温度;在摩擦生热中,“热”指的是内能(热能)。
5.燃料的热值反映了其燃烧特性,同时也反映了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
热值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而与燃料的形态、质量和体积等无关。
6.公式Q=mq或Q=vq表示热量的计算方法。
酒精的热值为3.0×10J/kg,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0×10J。
7.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吸气冲程、点燃方式、效率和应用都有所不同。
汽油机顶部有一个火花塞,吸入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采用点燃式,适用于小型汽车和摩托车。
柴油机顶部有一个喷油嘴,吸入空气,采用压燃式,效率较高,适用于载重汽车和大型拖拉机。
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其中一个做功,其他三个靠惯性完成。
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电流的形成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而形成的。
对于金属来说,电流是由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而形成的。
4、要获得持续的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并且电路必须是通路。
5、导体是一种常见的材料,例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等。
初中物理易错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易错知识点汇总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无关:很多同学容易将质量和体积混淆。
质量是物体所含有的物质数量的多少,与物体的大小无关;而体积是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2.阻力与速度无关:许多同学错误地认为速度越快,阻力越大。
实际上,阻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形状、表面的粗糙度以及运动时所处的介质,而与速度无关。
3.重力与质量无关:物体的重力是由地球吸引物体所产生的,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重力越大;质量越小,重力越小。
4.热传导是分子间的传递:热传导是通过分子的碰撞传递热量的过程,而不是通过热空气的对流传递热量。
很多同学容易将热传导与热对流混淆。
5.音速与介质无关:许多同学错误地认为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实际上,声速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与声源无关。
6.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常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有过滤、蒸发、结晶、沉淀、萃取和气体的干燥等。
很多同学容易将这些方法混淆。
7.古典力学与相对论力学的适用范围:古典力学适用于介于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的物体运动,相对论力学适用于高速运动和强引力情况下的物理现象。
很多同学错误地认为古典力学适用于所有物理现象。
8.透镜成像规律:成像规律包括物距公式和焦距公式。
物距公式为:1/v+1/u=1/f,焦距公式为:f=v-u。
很多同学容易混淆这两个公式或者不记得公式的具体形式。
9.电路连线的符号表示:电路中的连线一般用直线表示,而不是曲线。
很多同学错误地使用曲线表示电路连线。
10.机械优势与速比的关系:机械优势是指输出力与输入力的比值,速比是指输出轮速与输入轮速的比值。
很多同学容易将机械优势与速比混淆。
11.电流的方向标志与实际电子流动方向的关系:电流的方向标志通常是约定俗成的,实际上电子是从负极(即带负电的物体)流向正极(即带正电的物体)的。
很多同学错误地认为电流的方向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同。
12.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区别:静电力是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万有引力是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
九年级物理易错的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易错的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些易错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将对九年级物理常见的易错知识点进行介绍和解析。
一、力和压强力和压强是九年级物理中比较基础的概念,但也容易被忽略或混淆。
1. 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区分:力是用矢量表示的,除了大小外还有方向。
在计算力的合成时,需要注意力的方向和正负号的运用。
2. 压强的计算: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作用,它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垂直于该面积的力的大小。
计算压强时,应正确理解单位面积,并注意用适当的单位进行计算。
二、速度和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是涉及到运动的重要概念,理解不到位容易出错。
1. 速度和速度的变化: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比值,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致。
在计算速度时,要注意时间的取值和单位的统一。
2. 加速度的计算: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即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计算加速度时,要关注速度的变化和时间的变化,并选择适当的单位。
三、电路和电流电路和电流是九年级物理中的重要内容,但也容易混淆和理解不透彻。
1.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区别:串联电路是指电器元件依次连接在同一电路中,而并联电路是指电器元件分别与电源相连。
理解电路的连接方式对于解析电路问题至关重要。
2. 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电流的方向是由正极到负极,但实际电子流动的方向是由负极到正极。
在计算电流时,要注意电流方向与正负号的取值。
四、光的折射和反射光的折射和反射是九年级物理中的难点,容易产生错误的理解。
1. 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光在从一种介质射入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在解析折射问题时,需要正确理解折射定律并运用到具体情况中。
2. 光的反射的角度: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镜面后发生反射。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
在解析反射问题时,要注意这一定律的运用。
综上所述,九年级物理存在一些易错的知识点,如力和压强、速度和加速度、电路和电流、光的折射和反射等。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归纳及易错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及易错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物理知识归纳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知识点之易错知识点整理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之易错知识点整理大全物理是一门有趣且充满奥秘的学科,但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初中物理易错知识点大全,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测量与机械运动1、长度测量易错点:读数时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例如,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分度值是 1mm,测量结果应记录到 01mm。
正确做法: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误差与错误易错点:混淆误差和错误。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正确理解:误差是由于测量工具、测量方法等因素导致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错误是由于操作不当、读数错误等原因导致的。
3、机械运动易错点: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理解不够深入。
正确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二、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易错点:认为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正确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
而且,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 20Hz 20000Hz 之间,振动频率不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人耳听不到。
2、音调、响度和音色易错点:分不清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决定因素。
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
三、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易错点: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特点理解不透彻。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2、汽化和液化易错点:分不清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在液体表面进行,且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3、升华和凝华易错点:对升华和凝华的实例判断错误。
初中物理知识点之易错知识点整理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之易错知识点整理大全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常常会在一些知识点上出现错误。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初中物理易错知识点大全。
一、机械运动1、长度的测量易错点:在进行长度测量时,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例如,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分度值是 1mm,测量结果应记录为256cm,而不是 25cm。
另外,对长度单位的换算也容易出错。
例如,1m = 100cm,1km= 1000m,要注意换算的倍数关系。
2、速度的计算易错点:在计算速度时,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容易混淆。
例如,汽车行驶的路程是100km,时间是2h,计算速度时要用路程除以时间,即 v = s/t = 100km / 2h = 50km/h。
二、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易错点:误以为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实际上,人耳听到声音需要满足多个条件,如声音的频率在 20Hz 20000Hz 之间、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有良好的听力等。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但容易记错顺序。
2、音调、响度和音色易错点:分不清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则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
三、物态变化1、温度的测量易错点: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读数时,要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熔化和凝固易错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容易混淆。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3、汽化和液化易错点: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则需要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在判断是蒸发还是沸腾时容易出错。
九年级物理【易错知识点】57条汇总,考前抓紧掌握!

九年级物理【易错知识点】57条汇总,考前抓紧掌握!易错知识点57条1、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2、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3、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
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4、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5、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7、惯性是属性不是力。
不能说受到,只能说物体由于具有惯性8、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9、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10、物体受平衡力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相互推断。
物体受非平衡力时,若非平衡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11、1Kg≠9.8N。
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13、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16、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
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17、动滑轮不一定省一半力。
提升重物时只有沿竖直拉,才能省一半力18、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
初中物理70个常见易错知识点

初中物理70个常见易错知识点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进入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的重要基石。
在学习初中物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易错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的70个常见易错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对同学们在学习物理时有所帮助。
一、力学1.物体总是遵循牛顿第一定律运动:错误。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如果受到的合外力为零,物体就一直保持原有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在半空中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与质量大小有关:错误。
所有物体在自由落体过程中都受到相同加速度,与质量大小无关。
3.向上的摩擦力总是等于物体自身重力:错误。
向上的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会随着物体倾斜角度发生变化。
4.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正确;但两个物体之间的加速度大小不一定相等:正确。
5. 基础磁学,静电学原理有时会涉及手定则:错误。
手定则是左手(或右手)握住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其余四指的指尖所表示的方向就是磁场线的方向。
6. 反弹轻松掌握,唯一的注意事项是抛物落体的运动轨迹是一个抛物线,所以在计算反弹粘到墙上之前,需要知道它从地上反弹了几次:错误。
反弹和抛物运动的计算是独立的,不需要知道前面运动的轨迹。
二、热学7.热能的单位是度:错误。
热能的单位是焦耳(J)或卡路里(cal)。
8.在相同的热量传递条件下,不同质量的物体温度上升的程度相同:错误。
不同质量的物体温度上升的程度不同,与物体的热容和质量有关。
9.温度和热量等价:错误。
温度是描述物体热度高低的物理量,而热量是一个物体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能量。
10.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在于蒸发是在液体表面产生的,而沸腾是在整个液体中:正确。
蒸发和沸腾都是液体转换为气体的过程,只是发生的条件和形式不同。
11.热传递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对流、辐射和传导:正确。
12.在热力学第一定律中,热量不能先出现而不做功,但功可以先产生而不产生热量:正确。
中考物理总复习易错知识点108条

中考物理总复习易错知识点108条中考物理总复习易错知识点108条1. 导言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是中考中难度较大的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本文总结了中考物理中易错的108个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这些易错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 力学部分2.1 Newton第一定律Newton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规定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同学们在解题时要注意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合理运用此定律。
2.2 Newton第二定律Newton第二定律是质点运动定律的核心定律,它规定了物体受力与加速度的关系:F=ma,其中F表示物体受力,m表示物体质量,a 表示物体加速度。
同学们在解题时应注意保持单位一致,并灵活应用此定律。
2.3 Newton第三定律Newton第三定律是力学中一条非常重要的定律,它规定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互相抵消的,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同学们在解题时要善于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明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
3. 热学部分3.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度量,用摄氏度(℃)或开氏度(K)表示。
热量则是物体的热能传递和储存的形式,单位是焦耳(J)。
同学们在解题时要注意区分温度和热量的概念,运用好温度与热量的转换公式。
3.2 热传递方式热传递方式有导热、对流和辐射。
导热是通过物质颗粒的碰撞传递热量,对流是热量通过流动的流体传递,辐射是通过电磁波的辐射传递热量。
同学们要了解这三种热传递方式的特点,能够应用于具体题目中。
3.3 相变与热膨胀相变是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化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常见的有熔化、凝固、汽化和凝华。
热膨胀则是物体受热后体积增大的现象,同学们在解题时要熟悉各种物质的相变规律和热膨胀的计算方法。
4. 光学部分4.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有直线传播和反射、折射等现象。
同学们在解题时要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善于利用几何光学知识来分析光线的传播路径。
物理易错易混九年级知识点

物理易错易混九年级知识点物理是一门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九年级物理中容易出现混淆或错误的知识点,希望能为同学们带来一些帮助。
一、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在物理的学习中,力和质量是两个非常基础的概念,但很容易混淆。
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属性,表示物体惯性大小的一个量,通常用千克(kg)作为单位。
而力是物体受到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通常用牛顿(N)作为单位。
在实际问题中,很多同学容易把质量和力混淆,导致计算错误或者概念模糊。
例如,某题目给出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kg,然后问这个物体在重力加速度为9.8m/s²的情况下重量是多少。
有的同学可能会误以为力和质量是一样的,直接回答2N。
但实际上,重量是一个力的概念,代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受到的力大小,计算公式为:重量= 质量 ×重力加速度。
所以正确的答案应该是19.6N。
二、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速度和加速度是物体运动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很容易混淆。
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通常用米每秒(m/s)作为单位。
而加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通常用米每二次方秒(m/s²)作为单位。
在实际问题中,很多同学容易将速度和加速度概念混淆或计算错误,导致答题错误。
例如,某题目给出一个物体在初速度为2m/s的情况下在5秒内匀减速运动,问在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是多少。
有的同学可能会误以为速度和加速度是一样的,直接使用2m/s作为加速度进行计算。
然而,由于是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应该是一个负值,正确计算应使用加速度-0.4m/s²。
根据位移公式:位移 = 初速度 ×时间+ 0.5 ×加速度 ×时间的平方,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是5.5m。
三、功和能之间的关系功和能是物理中非常基础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容易混淆。
功是一种量度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所做工作的大小,通常用焦耳(J)作为单位。
物理九年级错误知识点汇总

物理九年级错误知识点汇总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界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并理解物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一些九年级物理中常见的错误知识点进行汇总和讨论。
1. 错误:重力是物体下坠时才产生的力量。
纠正: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不仅仅在物体下坠时存在,而是始终存在。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2. 错误: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直接关系。
纠正: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的物质量的多少,而体积则是指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质量的大小与物体内部的原子及分子数量有关,而体积则取决于物体造成的空间占据。
3. 错误:摩擦力与滑动速度成正比。
纠正:摩擦力与滑动速度没有直接的正比关系。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
滑动速度的增加可能导致摩擦力的增加,但是并不一定成正比。
4. 错误:热量和温度是一回事。
纠正:热量和温度是不同的概念。
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可以用来评估物体的热状态。
而热量是指由于温度差异而传递的能量,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差和热容有关。
5. 错误:光线只能直线传播。
纠正:光线在真空中传播时是直线传播的,但在某些介质中,如水、玻璃等中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导致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6. 错误:声音通过真空传播。
纠正:声音是通过介质中的分子或原子的振动传播的,而在真空中没有分子或原子,因此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7. 错误:金属是绝缘体。
纠正:金属是一种导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绝缘体则是指电流不能通过的材料,如塑料、橡胶等。
8. 错误: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电压的大小。
纠正: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电压和电阻的比值,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总结:通过对九年级物理常见错误知识点的汇总和纠正,我们可以提高对物理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应用能力。
中考物理总复习易错知识点

中考物理总复习易错知识点中考物理考试是考察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的考试,涉及的知识点众多。
下面是一些中考物理易错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复习有所帮助。
1.物理学概念理解的混淆:在复习物理学概念时,很容易混淆一些相似的概念,比如力和功、功率和能量等。
要清楚地理解这些概念的定义和区别,避免在考试中混淆概念。
2.电路分析问题:电路分析是中考物理中比较复杂的部分,容易出错。
在分析电路时,要注意电流的方向、电阻的串并联关系、节点电压的计算等。
同时,要熟悉各种电路元件的特性,比如电阻、电容和电感等。
3.力的平衡和合力的计算:力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但是在计算力的平衡或者合力时,往往容易出错。
要注意在力的平衡问题中,对称的力应该相互抵消;在合力计算时,要考虑力的方向和大小的综合效果。
4.机械波的传播问题:机械波的传播是中考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包括波的类型(横波和纵波)、波的传播速度和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等。
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5.光学问题的分析:光学是中考物理的一个复杂部分,涉及光的反射、折射、色散和光的成像问题等。
在解决光学问题时,要注意使用光的传播路径和物理规律进行分析。
6.能量转化和守恒问题: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是中考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涉及机械能、势能和动能等。
在解决能量转化和守恒问题时,要注意能量的转化过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7.分子运动理论:分子运动理论是中考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涉及分子速率和温度的关系、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相变等。
在复习时,要注意理解分子运动的特点和物质状态的改变。
总之,在复习物理时,要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要注重对解题方法的掌握和训练。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应用,提升自己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祝你顺利通过中考物理考试!。
中考物理60大易错知识点

中考物理60大易错知识点中考物理中,有一些易错知识点经常让学生们感到困惑,下面列举了60个大易错知识点供参考。
一、力学部分:1.计算力的大小时,不要忽略力的方向。
2.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只与物体所处的地球表面上的位置有关。
3.物体受到重力时,要考虑摩擦力或阻力对物体的影响。
4.对于自由落体运动,要注意当物体上升时速度减小,下降时速度增大。
5.考虑物体与地面接触时的运动状态,如通过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判断。
6.计算加速度时,要注意方向与质量的关系。
7.当一物体通过一平衡力作用下做弧线运动时,物体所受的等效力为向心力,且向心力是指向圆心的。
8.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有速度但没有加速度时,表明物体做匀速运动。
9.两个物体相互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0.物体在封闭系统内运动时,机械能守恒。
11.关于滑动摩擦力的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有时候滑动摩擦力是负向,有时候是正向。
12.地球上的物体做垂直上抛运动时,速度大小再下降到零的时候,高度就是最大值。
二、光学部分:13.光的传播路径是沿直线传播,可以通过光的追迹法来解答问题。
14.光的折射,光线从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折向法线;光线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折离法线。
15.平面镜对光的反射相当于镜面上物体的一种反位。
16.凸透镜成像,物体在透镜的凸透镜左侧,像会在透镜的凸透镜右侧。
17.凸透镜成像,物体与透镜的凸透镜的焦点的距离等于像与透镜凸透镜的焦点的距离。
18.凹透镜与凸透镜成像规则一样,只是成像形式不一样。
19.镜面、透镜成像,画出经过虚像的构造线可以帮助解题。
20.光通过两个透镜系统时,可以按照透镜所在位置和对光线的作用来一一解题。
21.关于光谱问题,可以根据光的频率、波长和光的颜色之间的关系来判断。
三、力学部分:22.流体的压强公式为P=F/A,要注意求解时单位的转换。
23.流体静压力,根据等压定律,压强是相等的,因此静压力只与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24.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所处的液体密度和液体中排挤掉的液体的质量有关。
2024年中考物理易混易错点梳理

声学部分易混易错点一:声源振动停止,声音随之消失?“发音停止”是指声源不再振动、停止向外传播声波,但原先传送出去的声波仍要继续传播。
在不考虑声音损失的情况下,声源停止振动后,离声源距离不同的人仍能陆续听到它原先发出的声音,声音并未随声源振动停止而消失。
易混易错点二: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非所有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
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人耳及听觉系统的局限性。
3.声音的响度必须足够大,才能引起人耳内鼓膜的振动,人才能听到声音。
4.人的听觉必须正常。
易混易错点三:音调、响度和音色区分不开。
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也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也和声音的集中程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可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易混易错点四:对回声定位的应用易错。
回声是声音从声源发出,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反射回来又传入人耳的声音.利用回声可以测定距离?例如要测定发声体到障碍物的距离,发声体发出特定的声音,并接收到回声信号,记录下回声和原声之间的时间间隔t ,在查出声音传播速度的条件下,即可求出距离vt s 21 易混易错点五:对噪声概念的理解易错。
对噪声的界定有两种表述:一是从物理学角度,二是从环保角度.应该说,符合其中之一的声音就属于噪声,所以,乐音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成为噪声。
光学部分易混易错点一:三种光现象区分不清。
(1)光在同种、透明、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当光遇到两种介质分界面时,若是不透明界面,光会返回原介质中发生反射;(3)当光斜射到透明界面上,一部分光会返回到原介质中发生反射,一部分光会射入另一种介质中发生折射.易混易错点二:混淆平面镜成像特点与“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人们在观察物体时,却有“近大远小”的视觉体验同一个物体,人离它越远就会感觉物体越小,但实际上物体本身的大小并没有改变,只是人们观察视角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观察结果,因此,平面镜所成的像与人观察到的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九年级物理易错基础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易错基础知识点误区一: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九年级物理中一个容易混淆的基础知识点。
很多同学会错误地认为质量越大的物体,重力就越大。
但实际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平行的。
换句话说,在相同的重力场中,两个物体的质量越大,它们所受的重力相对于其他物体就更大。
这个概念可以通过下面的实验来解释。
我们可以先取一个小型的砝码和一个大型的砝码,分别用弹簧秤来测量它们的质量。
然后将它们放在地面上,使它们受到相同的重力。
我们会发现,尽管大型砝码的质量明显比小型砝码大,但它们所受的重力是相同的。
误区二:摩擦力与面积的关系在九年级物理中,学生通常在涉及摩擦力与面积的关系时出现一些错误理解。
他们认为,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成正比,即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事实上,摩擦力与接触面积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摩擦力实际上与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它们的表面会产生微小的不规则形状,这些形状会相互锁定并产生摩擦力。
因此,即使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积相同,只要它们的表面粗糙度不同,它们所受的摩擦力也会不同。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我们可以准备两块相同大小但表面不同粗糙度的木板,然后在它们之间加上一些砂纸作为摩擦材料。
当我们用力推动木板时,可以观察到表面粗糙度较大的木板所受到的摩擦力更大。
误区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在九年级物理中,电流和电压是两个重要的概念,但很容易混淆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即电压越大,电流就越大。
实际上,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是正比,但有一个额外的因素,即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这意味着当电压不变时,如果电阻增加,电流也会减小。
相反,如果电阻减小,电流也会增加。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电源的电压和电阻器的电阻来观察电流的变化。
当我们增加电源的电压和减小电阻器的电阻时,电流会相应地增加。
反之,如果我们减小电源的电压和增加电阻器的电阻,电流会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九年级物理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初中物理常见的易错知识点归纳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很多同学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易在一些知识点上丢分,为此,我们总结了一些常见的易错知识点归纳,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分析记牢,从而提高物理的学习效率。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
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3.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物理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7.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8.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
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
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1kg≠9.8n。
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
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
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9.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
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20.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m2。
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cm2=10-4m221.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
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
固体压强先运用f=g计算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22.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3.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 排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g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g-f拉计算,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f浮=ρgv计算。
24.有力不一定做功。
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25.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26.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
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27.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
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28.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
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29.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
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30.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31.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物体一定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32.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
热量对应的动词是:吸收或放出。
3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固定不变的。
比热容越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量小(用人工湖调节气温);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用水做冷却剂)。
34.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二周,对个做功一次,有两次能量转化。
35.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36.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7.当前人们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变(核反应堆)。
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
38.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是用为区别不同的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生活中的有些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响度)39.回声测距要注意除以240.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实像,光线是实线;法线、虚像、光线的延长线是虚线。
41.反射和拆射总是同时发生的,4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3.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44.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
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45.照相机的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6.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47.液化:雾、露、雨、白气。
凝华:雪、霜、雾淞。
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48.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
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49.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50.晶体有熔点,常见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有:蜡、松香、沥青、玻璃。
51.六种物态变化:52.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53.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54.串联和并联只是针对用电器,不包括开关和电表。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55.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可用圈法:先去掉电源和其它电压表,把要分析的电压表当作电源,从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谁就测谁的电压。
56.连电路时,开头要断开;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电流表一般用小量程;电压表的量程要看电源电压和所测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题目给定的条件先择连左下或右下;电压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
57.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58.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尤其是定值电阻),但它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电阻表现最为明显。
59.串联电路是等流分压,电压和电阻成正比,也就是电阻越大,分得电压越大。
并联电路是等压分流,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60.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
(分别是r=u/i 和p=ui)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但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61.电能表读数是两次读数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数。
62.计算电能可以用kw和h计算,最后再用1kwh=3.6×106j换算。
63.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
但在变化时,电阻是不变的。
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
64.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上,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65.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级,地磁北极,平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
66.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电动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
沈括发现了磁偏角。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卢萨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
67.磁盘、硬盘应用了磁性材料,光盘没有应用磁性材料。
68.电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69.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70.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XX文讯教育机构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