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题型归纳总结非常全面

合集下载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题型归纳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题型归纳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题型归纳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为对角线AC上的一点,且AE∶EC=1∶3.将BE延长至与CD的延长线交于点G,与AD交于点F。

证明BF∶FG=1∶2.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B=AC,D为BC的中点,E为AC上的一点。

点G在BE上,连接DG并延长至交AE于点F,且∠FGE=45°。

证明:(1)BD·BC=BG·BE;(2)AG⊥BE;(3)若E为AC的中点,则EF∶FD=1∶2.3、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D⊥BC于点D,点O是AC边上的一点,连接BO交AD于点F,OE⊥OB交BC边于点E。

证明:(1)△ABF∽△COE;(2)当O为AC的中点时,求△ABC的面积;(3)当O为AC边中点时,求△ABC的面积。

4、在平行四边形ABCD和平行四边形ACED中,点R为DE的中点,BR分别交AC、CD于点P、Q。

写出各对相似三角形(相似比为1除外),并求出BP∶PQ∶QR的值。

5、在△ABC中,AD平分∠BAC,EM为AD的中垂线,交BC延长线于点E。

证明DE=BE·CE。

6、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和E。

证明AE∶ED=2AF∶FB。

7、在Rt△ABC中,CD为斜边AB上的高,点M在CD 上,DH⊥BM且与AC的延长线交于点E。

证明:(1)△AED∽△CBM;(2)DE=DM。

8、在△ABC中,BD、CE分别是两边上的高,过D作DG⊥BC于点G,分别交CE及BA的延长线于点F、H。

证明:(1)DG=BG·CG;(2)BG·CG=GF·GH。

9、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P为对角线AC上的一点。

过P的直线与AD、BC、CD的延长线、AB的延长线分别相交于点E、F、G、H。

证明:AG∶GB=CP∶PD。

1、求证: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P在AC上,点Q在BC上,且AP=CQ。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模型分析大全(非常全面-经典),推荐文档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模型分析大全(非常全面-经典),推荐文档

A
E
F
B
D
C
例 2:(1)在 ABC 中, AB AC 5 , BC 8 ,点 P 、 Q 分别在射线 CB 、 AC 上(点 P 不与点
C 、点 B 重合),且保持 APQ ABC .
①若点 P 在线段 CB 上(如图),且 BP 6 ,求线段 CQ 的长;
②若 BP x , CQ y ,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12
相关练习:
1、如图,在△ABC 中, AB AC 8 , BC 10 , D 是 BC 边上的一个动点,点 E 在 AC 边上,且
ADE C .
(1) 求证:△ABD∽△DCE;
A
(2) 如果 BD x , AE y ,求 y 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定义域;
(3) 当点 D 是 BC 的中点时,试说明△ADE 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A、P 两点的距离为 x,△BEP 的面积为 y.
(1)求证:AE=2PE; (2)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当△BEP 与△ABC 相似时,求△BEP 的面积.
P
A
DE
C
(第 25 题图)
双垂型
1、如图,在△ABC 中,∠A=60°,BD、CE 分别是 AC、AB 上的高
A Q
B
P
C
A
A
B
C
B
C
备用图
备用图
(2)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5 (如下图),点 P 、 Q 分别在直线 CB 、 DC 上(点 P 不与点 C 、点
B 重合),且保持 APQ 90 .当 CQ 1时,求出线段 BP 的长.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归纳(全)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归纳(全)

《相似三角形》—中考考点归纳与典型例题知识点1 有关相似形的概念(1)形状相同的图形叫相似图形,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是相似三角形.(2)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 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长度的比叫做相似比(相似系数).知识点2 比例线段的相关概念、比例的性质(1)定义:在四条线段d c b a ,,,中,如果b a 和的比等于d c 和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d c b a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注:①比例线段是有顺序的,如果说a 是d c b ,,的第四比例项,那么应得比例式为:ad c b =. ②()()()a bc d a c d c b d b ad bc a ⎧=⎪⎪⎪=⇔=⎨⎪⎪=⎪⎩,交换内项,交换外项.同时交换内外项 核心内容:bc ad = (2)黄金分割: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BC AC BC AC >,且使AC 是BC AB 和的比例中项,即2AC AB BC =⋅,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B AC 215-=≈0.618AB.即12AC BC AB AC ==简记为:长短=全长 注:①黄金三角形:顶角是360的等腰三角形②黄金矩形:宽与长的比等于黄金数的矩形 (3)合、分比性质:a c abcd b d b d±±=⇔=.注:实际上,比例的合比性质可扩展为:比例式中等号左右两个比的前项,后项之间发生同样和差变化比例仍成立.如:⎪⎪⎩⎪⎪⎨⎧+-=+--=-⇒=d c d c b a b a ccd a a b d c b a 等等.(4)等比性质:如果)0(≠++++====n f d b nmf e d c b a那么ban f d b m e c a =++++++++ .知识点3 比例线段的有关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已知AD ∥BE ∥CF,可得AB DE AB DE BC EF BC EF AB BCBC EF AC DF AB DE AC DF DE =====或或或或等. 特别在三角形中: 由DE ∥BC 可得:ACAEAB AD EA EC AD BD EC AE DB AD ===或或知识点4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1)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注:①对应性:即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 ②顺序性: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有顺序的.③两个三角形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定一样. ④全等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2)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平行法:(图上)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2、判定定理1: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A3、判定定理2: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4、判定定理3: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5、判定定理4:直角三角形中,“HL ” 全等与相似的比较: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两角夹一边对应相等(ASA) 两角一对边对应相等(AAS) 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SAS) 三边对应相等(SSS)、(HL )两角对应相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HL ”如图,Rt △ABC 中,∠BAC=90°,AD 是斜边BC 上的高,则∽==>AD 2=BD ·DC ,∽==>AB 2=BD ·BC ,∽==>AC 2=CD ·BC .知识点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E BD DB C(3)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知识点6 相似三角形的几种基本图形:(1) 如图:称为“平行线型”的相似三角形(有“A 型”与“X 型”图)(2) 如图:其中∠1=∠2,则△ADE ∽△ABC 称为“斜交型”的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经典题型

相似三角形经典题型

相似三角形经典题型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相关题型1. 题目已知在△ABC和△A'B'C'中,∠A = 50°,AB = 3cm,AC = 4cm,∠A'= 50°,A'B'= 6cm,A'C' = 8cm。

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解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在△ABC和△A'B'C'中,(AB)/(A'B')=(3)/(6)=(1)/(2),(AC)/(A'C')=(4)/(8)=(1)/(2),且∠A = ∠A' = 50°。

所以△ABC∽△A'B'C'。

2. 题目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 = ∠ACD,AB = 6,BC = 4,AC = 5,CD=(7)/(2),求AD的长。

解析因为∠B = ∠ACD,且(AB)/(AC)=(6)/(5),(BC)/(CD)=(4)/(frac{7){2}}=(8)/(7),(AC)/(AD)未知。

又因为(AB)/(AC)=(6)/(5),(BC)/(CD)=(4)/(frac{7){2}}=(8)/(7),不满足三边对应成比例。

但是由∠B = ∠ACD,(AB)/(AC)=(6)/(5),(BC)/(CD)=(4)/(frac{7){2}}=(8)/(7),可以尝试证明△ABC和△ACD相似。

因为∠B = ∠ACD,(AB)/(AC)=(6)/(5),(BC)/(CD)=(4)/(frac{7){2}}=(8)/(7),这里我们重新计算(BC)/(CD)=(4)/(frac{7){2}}=(8)/(7)是错误的,应该是(BC)/(CD)=(4)/(frac{7){2}}=(8)/(7),(AB)/(AC)=(6)/(5),(BC)/(CD)=(4)/(frac{7){2}}=(8)/(7)(AB)/(AC)=(6)/(5),(BC)/(CD)=(4)/(frac{7){2}}=(8)/(7)(AB)/(AC)=(BC)/(CD)所以△ABC∽△DCA。

相似三角形题型归纳总结非常全面

相似三角形题型归纳总结非常全面

相似三角形题型归纳一、比例的性质: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1.比例的项:在比例式::a b c d =(即a cb d =)中,a ,d 称为比例外项,b ,c 称为比例内项.特别地,在比例式::a b b c =(即a bb c=)中,b 称为a ,c 的比例中项,满足b ac 2=.2.成比例线段: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和b 的比等于c 和d 的比,即a cb d=,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3.黄金分割:如图,若线段AB 上一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AC BC >),且使AC 是AB 和BC 的比例中项(即AC AB BC 2=⋅),则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C AB AB =≈0618,BC AB =.AB ≈0382,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注意:对于线段AB 而言,黄金分割点有两个.)^A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简称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如图:如果123////l l l ,则AB DE BC EF =,AB DE AC DF =,BC EFAC DF=.AD BE CF1l 2l 3lA D BE CF 1l 2l 3l【小结】若将所截出的小线段位置靠上的(如AB )称为上,位置靠下的称为下,两条线段合成的线段称为全,则可以形象的表示为=上上下下,=上上全全,=下下全全.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如果EFAE AF EB FC =AE AF AB AC =BE CFAB AC=A B C EF FECBAAE AF EB FC =AE AFAB AC=BE CFAB AC='//EF BC 'F 'F …△ABC '''△A B C '''△∽△ABC A B C ∽∽B A'A C'B 'C∽△△ABC A B C '''A A '∠=∠,B BC C ''∠=∠∠=∠,∽△△ABC A B C '''AB BC ACk A B B C A C ===''''''k △ABC △A B C '''AM AH 、AD △ABCBC A M ''A H ''A D ''△A B C '''B C ''AB BC AC AM AHADk A B B C A C A M A H A D ======''''''''''''【△ABC △A B C '''AB BC AC AB BC ACk A B B C A C A B B C A C ++====''''''''''''++△ABC△A B C'''△△ABCA B CBC AHS BC AHkS B C A HB C A H2'''1⋅⋅2==⋅=1''''''''⋅⋅2>'A A∠=∠'B B∠=∠△∽△ABC A B C'''AB BC ACA B B C A C==''''''△∽△ABC A B C'''AB ACA B A C='''''A A∠=∠△∽△ABC A B C'''\BAD EC∥△∽△AD AE DEDE BC ADE ABCAB AC BC⇔⇔==AD CBO∥△∽△AB OA OBAB CD AOB CODCD OC OD⇔⇔== .△ABC△∽△ADG ABCDG ANBC AM=BAC∠=90︒△∽△∽△∽△ADG EBD FGC ABC NMGFEDCBAGFEDCBAG EDCBAGFEDC BA G FEDCB ADEFCBA GAH DFBECAGDF BEC]::::x y z =135x y z x y z +3--3+x y z 234==x y z x y-+3=3-a b c2=3=4abc ≠0a bc b+-2x k =y k =3z k=5x y z k k k x y z k k k +3-+9-55==--3+-9-53113-2:2:3x y =53x y y +=13y x y -=123x y =1314x y +=+23a c e b d f ===a c b d ++2323a c e b d f -+-+b c a c a b a b c a b c +-+-+-==()()()a b b c a c abc+++11x y ≠23a cb d +=+232233a c e b d f -+=-+0a b c ++≠()()()b c a c a b a b c b c a c a b a b c a b c a b c+-+-+-+-++-++-====1++2,2,2b c a a c b a b c +=+=+=()()()a b b c a c abc +++=80a b c ++=()()()()()()a b b c a c c a b abc abc +++-⋅-⋅-==-11-∥∥l l l 123AB DE BC EF=∥∥AD BE CF AB =4AC =10DE =5DF =∥∥l l l 123AB =3BC =5DF =12_______DE =______EF = AD BE CF l 12l 3l A D B E C FAD BE CF l 12l l 3△△ABE CBES AB BC S =∴∥AD BE∵∥BE CF △△ABE DEB S S =∴△△CBE FEB S S =△△△△ABE EDB CBE EFB S S AB DE BC S S EF ===∴25292152∥∥l l l 123.cm AG =06.cm BG =12.cm CD =15CH =△ABCAD BD 2=3AE =3AC =AC =3BD =3CD =2CE =A CH GDBl 1l 2l 3B ADEA B C152∠ADC =90︒∥AD BC ∠∠DFC AEB =△∽△ADF CAE AD =8DC =6∥AD BC∠∠DAF ACE =∠∠DFC AEB =DFA AEC ∠=∠△∽△ADF CAE AD =8DC =6AC =10AF =5△∽△ADF CAEAD AF CA CE =CE 85=10CE 25=4BC 25=2125123⎛⎫=⨯+8⨯6= ⎪222⎝⎭△ABC △DEF 90A ∠=︒90F ∠=︒5AC =13BC =10DF =26EF =85C ∠=︒85E ∠=︒AC DEBC DF=1AB = 1.5AC =2BC =8EF =10DE =16FD =46A ∠=︒80B ∠=︒45E ∠=︒80F ∠=︒△ABC AD AC =DE BC ⊥△∽△ABC FCD △ABC BD CE BC 21⋅=2△∽△ACE DBAAEF DAD B CE AD AC =∵FDC ACB ∠=∠∴DE ∵EB EC =∴ABC FCD ∠=∠△∽△ABC FCD ∴(3)由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BC =条件变为BD CE AB AB AC 2221⋅=⋅2==2,条件变为比例形式:BD BAAC CE=,由于DBA ACE ∠=180︒-45︒=∠,∴△∽△ACE DBA . A D BECF l 12l 3l F EDCB A题型一 &题型二“A ”字和“8”字模型例题1 (1)如图4-1,已知□ABCD 中,过点B 的直线顺次与AC 、AD 及CD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F 、G ,若BE =5,EF =2,则FG 的长为____________.(2)如图4-2,已知在□ABCD 中,M 、N 为AB 的三等分点,DM 、DN 分别交AC 于P 、Q 两点,则AP:PQ:QC =____________.G BAF DC EC AD M N PQ图4-1 图4-2解析:(1)∵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D BC ∴△∽△AEF CEB ,△∽△GFD GBC ,∴AF EF CB EB 2==5,∴DF AD AF CB CB -3==5∴FG DF BG CB 3==5,即FG FG 3=+75.得.FG =105. (2)!(3)由DC ∥AB ,得AP AM PC AB 1==3,AP AC 1=4,同理AQ AC 2=5,PQ AC 2=51-4AC =AC 320,QC =AC 35,故1::::::4AP PQ QC 33==5312205.巩固1: (1)如图4-1,在ABC △中,M 、E 把AC 边三等分,MN//EF//BC ,MN 、EF 把ABC △分成三部分,则自上而下部分的面积比为 . (2)如图4-2,AB 、CD 、EF 都与BD 垂直,垂足分别是B 、D 、F ,且1AB =,3CD =,则:EF CD 的值为__________.(3)如图4-3,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M 为AB 的中点,DM ,DB 分别交AC 于P ,Q 两点,则::AP PQ QC =___________.NM FE C BAACEF DA CBQPD图4-1 图4-2 图4-3~解析:(1)1:3:5;(2)14;(3)AQ CQ AC 1==2∵,又AP AM PC CD 1==2,AP AC 1=3∴ PQ AC AC 111⎛⎫=1--= ⎪236⎝⎭∴,::::AP PQ QC =213∴.题型三 与内接矩形有关的相似问题例题2 (1)如图5-1,△ABC 中,正方形EFGH 的两个顶点E 、F 在BC 上,另两个顶点G 、H 分别在AC 、AB 上,BC =15,BC 边上的高AD =10,求正方形EFGH S .(2)如图5-2,已知△ABC 中,四边形DEGF 为正方形,D ,E 在线段AC ,BC 上,F ,G 在AB 上,如果ADF CDE S S ∆∆==1,BEG S ∆=3,求△ABC 的面积.HAB C D E FGACDEGB图5-1 图5-2;解析:(1)设正方形EFGH 的边长为x ,AD 、HG 的交点为M , 则有AM HG AD BC =,即x x10-=1015,解得,x =6,故EFGH S 2=6=36正方形(2)设正方形边长为x ,则AF x 2=,CI x 2=,BG x6=. 由△∽△CDE CAB ,得CI DE CH AB =,∴xxx x x x2=28++,解得x =2, ?∴AB =6,CH =3,∴ABC S AB CH ∆1=⋅=92巩固2: 如图,已知ABC △中,AC =3,BC =4,C ∠=90︒,四边形DEGF 为正方形,其中D 、E 在边AC 、BC 上,F 、G 在AB 上,求正方形的边长.GF EDC B A H IDC EGF AB解析:法一: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B =5,由AB CH AC BC ⋅=⋅可得.CH =24. 由CDE CAB △∽△可得DE CI AB CH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则..x x 24-=524,解得x 60=37. 法二:设CE k =4,则DE k =5,∴GE k =5,BE k 25=3. ∴CE BE +=4,即k k 254+=43,解得k 12=37,∴DE k 60=5=37.题型四 {题型五“A 字和“8”字模型的构造例题3 如图,ABC △中,D 为BC 边的中点,延长AD 至E ,延长AB 交CE 的延长线于P .若AD DE =2,求证:3AP AB =.解析:如图,过点D 作PC 的平行线,交AB 于点H . ∵HD PC ∥,GFED CBA H MACDEG BIHABDECHP ED CBAAH ADAD DE AH PH PH DE=2⇒==2⇒=2, HD PC ∥,BH BDBD CD BH PH PH CD=⇒==1⇒=, ∴AP AH PH PH =+=3,AH BH AB PH BH =+=2=2, -∴AB BH PH ==,∴AP PH AB =3=3. 还可用如下辅助线来证此题:A BCD EKPABCDEK P PKED CBA巩固3: 如图,已知线段AB ∥CD ,AD 与BC 相交于点K ,E 是线段AD 上一动点. (1)若BK KC 5=2,求CDAB的值; (2)连接BE ,若BE 平分∠ABC ,则当AE AD 1=2时,猜想线段AB 、BC 、CD 三者之间有怎样等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结论并予以证明.再探究:当AE AD n1=()n >2,而其余条件不变时,线段AB 、BC 、CD 三者之间又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证明.解析:(1)∵BK KC 5=2,∴CK BK 2=5,又∵CD ∥AB , :∴KCD KBA △∽△,∴CD CK AB BK 2==5(2)当BE 平分ABC ∠,AE AD 1=2时,AB BC CD =+;证明:取BD 的中点为F ,连接EF 交BC 于G 点,由中位线定理,得EF//AB//CD , ∴G 为BC 的中点,GEB EBA ∠=∠,又∵EBA GBE ∠=∠,∴GEB GBE ∠=∠,∴EG BG BC 1==2, 而GF CD 1=2,EF AB 1=2,EF EG GF =+,即:AB BC CD 111=+222;AB BC CD ∴=+;当AE AD n1=(n >2)时,(1)BC CD n AB +=-. 题型六 斜“A ”和斜“8”模型例题4 ?例题5 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D ,CE AB ⊥于E ,ABC △的面积是BDE △面积的4倍,6AC =,求DE 的长.解析:∵AD BC ⊥,CE AB ⊥,ABD CBE ∠=∠, ∴ABD CBE △∽△, ∴BE BCBD AB=,∵EBD CBA ∠=∠,∴BED BCA △∽△,C DEKBA ED CAB∴11322DEDE AC AC===⇒==.巩固4: (1)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E 分别在BC ,AC 上,且BD CE =,AD 与BE 相交于点F .求证:①BD AD DF 2=⋅;②AF AD AE AC ⋅=⋅;③BF BE BD BC ⋅=⋅. (2)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AF AD ⊥交BD 于E ,交BC 于F .求证:AD DE DB 21=⋅2.%FECDBAA BDEF C解析:(1)∵等边ABC △,∴AB BC =,ABC ACB BAC ∠=∠=∠=60︒ ∵BD CE = ∴ABD BCE △≌△.∴BAD CBE ∠=∠,∴BFD BAD ABE CBE ABE ABC ∠=∠+∠=∠+∠=∠ ∴ABD BFD △∽△ ∴BD DFAD BD=,∴BD AD DF 2=⋅. ②证明AFE ACD △∽△即可. ③证明BFD BCE △∽△即可.(2)方法一:取DE 中点M ,连接AM , 】∵AF AD ⊥,M 为DE 中点 ∴MA MD DE 1==2,∴∠1=∠2,又∵AB AC =,∴∠2=∠3,∴∠1=∠3,∴DAM DBA △∽△,∴DA DM DB 2=⋅,∴AD DE DB 21=⋅2. 方法二:取BD 中点N ,连接AN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N BD ⊥, 又∵EAD ∠=90︒,∴AND EAD △∽△,∴AD DN DE 2=⋅, 又∵DN BD 1=2,∴AD DE BD 21=⋅2. 总结:考查斜“A ”和斜“8”常见结论,看到比例乘积想到斜“A ”和斜“8”,也要会找-巩固5: 在等边ABC △中,点D 为AC 上一点,连结BD ,直线l 与AB ,BD ,BC 分别相交于点E 、P 、F ,且BPF ∠=60︒.(1)如图8-1,写出图中所有与BPF △相似的三角形,并选择其中一对给予证明. (2)若直线l 向右平移到图8-2、图8-3的位置时(其它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来(不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探究:如图8-1,当BD 满足什么条件时(其它条件不变),PF PE 1=2请写出探究结果,并说明理由.(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ADEF CM123图3图2图1lP FEDC B AFP EDCB AlFPEDCBA 图3图2l P F E D CB A l FPEDC B A 图3lPFEDC B A图8-1 图8-2 图8-3解析:(1)BPF EBF △∽△与BPF BCD △∽△,以BPF EBF △∽△为例,证明如下:?∵BPF EBF ∠=∠=60,BFP BFE ∠=∠,∴BPF EBF △∽△. (2)均成立,均为BPF EBF △∽△,BPF BCD △∽△.(3)BD 平分ABC ∠时,PF PE 1=2.证明:∵BD 平分ABC ∠,∴ABP PBF ∠=∠=30∵BPF ∠=60,∴BFP ∠=90,∴PF PB 1=2,又BEF ABP ∠=60-30=30=∠,∴BP EP =,∴PF PE 1=2.题型七 射影定理例题6 如图,已知AD 、CF 是ABC △的两条高,EF AC ⊥与E ,交CB 延长线于G ,交AD 于H ,求证:EF EH EG 2=⋅. ~解析:∵CF AB ⊥,EF AC ⊥,∴EF AE CE 2=⋅, 又由AD BC ⊥可知,AEH CEG ∠=∠=90︒,EAH EGC ∠=∠,∴AEH GEC △∽△,∴EH EAEC EG=, ∴EH EG EA EC ⋅=⋅,∴EF EH EG 2=⋅.巩固6: (1)如图9-1,在ABC △中,CD AB ⊥于D ,DE AC ⊥于E ,DF BC ⊥于F .求证:CEF CBA △∽△./(2)如图9-2,在Rt ABC △中,AD 是斜边BC 上的高,DE AC ⊥于E ,DF AB ⊥于F ,求证:AB FB FD AC EC ED44⋅=⋅.C AEFDBBAEDC F图9-1 图9-2解析:(1)分别在ADC △与CDB △中由射影定理得到:2CD CE CA =⋅,2CD CF CB =⋅, CE CA CF CB ⋅=⋅∴,即CE CFCB CA=,ECF BCA ∠=∠∵,ECF BCA ∴△∽△. GHFED CB A(2)由射影定理可以依次得到422422AB BD BC BF ABAC DC BC EC AC⋅⋅==⋅⋅, 于是仅需证明AB FDAC ED=, 由于BDA ADC △∽△,DF DE 、分别是AB 与AC 上的高,所以有AB DFAC DE=,得证. 题型八 ?题型九三垂直模型例题7 如图,M 为线段AB 的中点,AE 与BD 交于点C ,DME A B α∠=∠=∠=,且DM 交AC 于F ,ME 交BC 于G . (1)求证:AMF BGM △∽△.(2)连接FG ,如果45α=︒,42AB =,3AF =,求FG 的长.解析:(1)由题意得,DME A B α∠=∠=∠=, ∴180AMF BMG α∠+∠=︒-,180AMF AFM α∠+∠=︒-,∴BMG AFM ∠=∠, 又E A B α∠=∠=∠=,∴△AMF ∽△BGM .¥(2)∵AMF BGM △∽△,∴AM AF BG BM =∴,∵M 为AB 的中点,∴12AM BM AB ==∴, ∵42AB =,3AF =,∴83BG =∴, ∵45α=︒∵,∴90ACB ∠=︒∴,4AC BC ==,∴1CF AC AF =-=∴,43CG BC BG =-=, ∴2253FG CF CG =+=.巩固7: (1)如图10-1,矩形ABCD 中,由8个面积均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L 型模板如图放置,则矩形ABCD 的周长为____________.(2)如图10-2,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O 的边OA 在x 轴上,边OC 在y 轴上,点B 的坐标为(1,3),将矩形沿对角线AC 翻折,使得B 点落在D 点的位置,且AD 交y 轴于点E ,则D 点坐标为___________.GFE DCB ABy D E OAxC图10-1 图10-2%解析:(1)ABE ECF FDG △∽△∽△,2AB AEFD FG==,∴2AB DF =,∴2AB CF =,1AB AE BEEC EF CF===, ∴AB CE =,BE CF =,∴2CE CF =, 又∵4EF =,∴855CE =,455CF =1255BC ,855AB , ∴矩形ABCD 的周长为5EDCG FBM A(2)过D 点做DF x ⊥轴于F 点,BC 与FD 的延长线交于G 点 则CGD DFA △∽△,∴13CG GD CD DF AF AD ===, 设CG x =,则3DF x =,1AF x =+,33GD x =-,:由于3AF GD =,列得方程:()1333x x +=-, 解得45x =,故45CG =,125DF =, 求得D 点坐标为41255⎛⎫- ⎪⎝⎭,.巩固8: 如图11-1,ABC △和DEF △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C EDF ∠=∠=︒,DEF △的顶点E 与ABC △的斜边BC 的中点重合.将DEF △绕点E 旋转到如图11-2,线段DE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P ,线段EF 与线段CA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 . (1)求证:BPE CEQ △∽△.(2)已知BP a =,92CQ a =,求P 、Q 两点间的距离(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B DFA PQECBDFAP Q图11-1 图11-2,解析:(1)∵ABC △和DEF △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45B C DEF ∠=∠=∠=︒, ∴135BEP CEQ ∠+∠=︒,135CQE CEQ ∠+∠=︒,∴BEP CQE ∠=∠, 又∵45B C ∠=∠=︒,∴BPE CEQ △∽△. (2)连接PQ ,∵BPE CEQ △∽△,∴BP BECE CQ=, ∵BP a =,92CQ a =,BE CE =,∴BE CE ==,∴BC =,∴3AB AC a ==,∴32AQ a =,2PA a =,在Rt APQ △中,52PQ a =.题型十 三平行模型例题8 (例题9 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CD ,M 是AB 的中点,分别连接AC 、BD 、MD 、MC ,且AC 与MD 交于点E ,DB 与MC 交于F . (1)求证:EF//CD ;(2)若AB a =,CD b =,求EF 的长.解析:(1)∵AB CD ∥,∴ME AM ED CD =,MF BMFC CD=, ∵AM BM =,∴AM BM CD CD =(中间过渡量),∴ME MF EF CD ED FC=⇒∥. (2)∵AM EF CD ∥∥,∴111EF AM CD =+,∴2abEF a b=+.DFAPQFEMDCBA巩固9: 如图所示,在ABC △中,120BAC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求证:111AD AB AC=+.ABDABCEF.解析:分别过B 、C 两点做AD 的平行线,分别交CA 、BA 的延长线于E 、F 两点. 由于EB//AD//FC ,有111AD BE FC=+;由于60EBA BAD ∠=∠=︒,18060EAB BAC ∠=︒-∠=︒所以EAB △为正三角形,同理FAC △亦为正三角形.BE AB =∴,FC AC =.故111AD AB AC=+. 题型十一角平分线定理例题10 在ABC △中,B ∠的平分线交AC 于D ,C ∠的平分线交AB 于E ,且BE CD =.求证:AB AC =.解析:由角平分线定理得到AB AD BC DC =,AC AEBC BE=, ∵BE CD =∵,∴AD DC BE AE AB BC BC AC===∴ 即AD AEAB AC=,∴AD AC CD =-∴,AE AB BE =- &∴()()AC AC CD AB AB CD -=-,整理得到()()0AC AB AC AB CD -+-= 明显0AC AB CD +-≠,故AC AB =.巩固10:(1)如图13-1,在ABC △中,C ∠=90︒,CA =3,CB =4,且CD 是C ∠的平分线.则AD 的长为__________.(2)如图13-2,I 是ABC △内角平分线的交点,AI 交对应边于D 点,求证:AI AB ACID BC+=.CADBIAD B C图13-1 图13-2解析:(1)由角平分线定理34AD AC DBBC ==,由于5AB =,31577AD AB ==∴ 》(2)由角平分线定理得到AI AB AC ID BD CD ==,由等比性质得到:AI AB AC AB AC ID BD CD BC++==+. 巩固11:若AP PB =,2APB ACB ∠=∠,AC 与PB 相交于点D ,且4PB =,3PD =.求AD DC ⋅的值.B CAEDP DCBAEA BCDP解析:过P 点做APB ∠的角平分线PE ,交AD 于E 点.∵EPD APE C ∠=∠=∠∵,且PDE CDB ∠=∠,∴PDE CDB ∴△∽△,∴3ED DC PD DB ⋅=⋅=∴, 又由于PE 是角平分线,∴PA AE PD ED =∴,∵4PA PB ==∵,∴43AE ED =∴,∴73AD ED =∴, 773AD DC ED DC ⋅=⋅=∴. 题型十二 线束模型例题11 、例题12 如图,M 、N 为ABC △边BC 上的两点,且满足BM MN NC ==,一条平行于AC 的直线分别交AB 、AM 和AN 的延长线于点D 、E 和F .求证:3EF DE =. 法一:如下左图,过D 作DG BC ∥交AC 于G ,交AM 、AN 于P 、Q , 由线束定理可知DP PQ QG ==,∵DF AC ∥,∴DE DP AG PG 1==2,DF DQ AG QG ==2, ∴DE DF 1=4,∴EF DE =3.过E 点或F 点作BC 的平行线也可得到类似的证法. 法二:如下右图,过M 作PQ DF ∥,交AB 于P , 交AF 延长线于Q ,则有AC DF PQ ∥∥, ∴PM BM AC BC 1==3,QM MNAC NC==1, ∴PM QM 1=3,由线束定理可知DE PM EF QM 1==3, (即EF DE =3.过B 点或N 点作DF 的平行线也可得到类似的证法.QPABCMN D EFQP GABCMN DEF巩固12: (1)如图15-1,AB ∥CD ,AD 与BC 交于点P ,过P 点的直线与AB 、CD 分别交于E ,F .求证:AE DFBE CF=. (2)如图15-2,AB ∥CD ,AD 与BC 交于点P ,连接CA 、DB 并延长相交于O ,连接OP 并延长交CD 于M ,求证:点M 为CD 的中点.FED NMCBA(3)如图15-3,在图15-2中,若点G 从D 点向左移动(不与C 点重合),AG 与BC 交于点P ,连OP 并延长交CD 于M ,直接写出MC 、MG 、MD 之间的关系式.AC FDE B POABCM D POAB CM D P G图15-1 图15-2 图15-3"解析:(1)证明:如图1,∵AB //CD ,AD 与BC 交于点P , ∴AEP DFP △∽△,BFP CFP △∽△, ∴AE EP DF FP =,BE EP CF FP =,∴AE BE DF CF =,∴AE DFBE CF=; (2)证明:如图2,设OM 交AB 于点N .∵AB //CD ,∴AON COM △∽△,BON DOM △∽△,AOB COD △∽△, ∴OA AN OC CM =,OB BN OD DM =,OA OB OC OD =,∴AN BNCM DM=①, ∵ANP DMP △∽△,BNP CMP △∽△,APB DPC △∽△, ∴AN AP DM DP =,DN BP CM CP =,AP BP DP CP =,∴AN BNDM CM=②, ①÷②,DM CMCM DM=,∴CM =DM ,即点M 为CD 的中点; (3)解:MC 2=MG •MD ,理由如下:如图3,设OM 交AB 于点N . ∵AB //CD ,∴MCP NBP △∽△,NAP MGP △∽△,∴MC MP NB NP =①,NA NPMG MP=②, ①×②,得MC NA MP NP NB MG NP MP ⨯=⨯=1,∴MC NB MG NA=. ∵AON COM △∽△,BON DOM △∽△,∴NA ON MC OM =,NB ONMD OM=, ∴NA NB MC MD =,∴MD NB MC NA =,∴MC MDMG MC=,∴MC MG MD 2=⋅. 题型十三相似综合例题13 如图,点A 的坐标为(2,2),点C 是线段OA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O 、A 两点重合),过点C 作CDx 轴,垂足为D ,以CD 为边在右侧作正方形CDEF .连接AF 并延长交x 轴的正半轴于点B ,连接OF .若以B 、E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FE △相似,则点B 的坐标是 .解析:要使BEF △与OFE △相似, ∵FEO FEB ∠=∠=90︒ ∴只要OE EF EB EF =或OE EF EF EB =,即BE t =2或EB t 1=2. ② 当BE t =2时,BO t =4, ∴t t t2=42-,∴t =0(舍去)或t 3=2,∴(,)B 60.②当EB t 1=2时,(i )当B 在E 的左侧时,OB OE EB t 3=-=2,∴ttt23=2-2,∴t=0(舍去)或t2=3,∴(,)B10.(ii)当B在E的右侧时,OB OE EB t5=+=2,∴ttt25=2-2,∴t=0(舍去)或t6=5,∴(,)B30.巩固13:如图,Rt ABC△中,ACB∠=90︒,CD AB⊥于D,过点D作DE BC⊥,BDE△边DE上的中线BF延长线交AC于点G.(1)求证:AD BD CE CB⋅=⋅;(2)若AG FG=,求:BF GF;(3)在(2)的条件下,若BC=62BD的长度.AFECDGAFECDG P解析:(1)证明:∵CD AB⊥,∴BCD△是直角三角形.∵DE BC⊥,∴CD CE CB2=⋅.∵ABC△是直角三角形,CD AB⊥,∴CD AD BD2=⋅,∴AD BD CE CB⋅=⋅;(2)解:过G作GP DF⊥交DF于P,连结DG,∵AC BC⊥,DE BC⊥,GF DE⊥,∴四边形CEPG是矩形,∴CG EP=在Rt ADC△中,∵G是边AC中点,∴AG DG CG==.又∵AG FG=,∴DG FG=,∴GFD△是等腰三角形.∴GP是FD的中线,DP FP=,即FP DF EF1=1=22.∵CG EP=,FP EF=12,∴::PF CG=13,∴::PF FG=13.∵PFG EFB CGB△△△∽∽,∴::::CG BG EF BF PF GF===13,∴::FG BG=13,::BF GF=21;(3)解:∵BC=62:::CE BE GF BF==12,∴CE=22,BE=42.∵::EF BF=13,设EF x=,则BF x=3,∴()x x222+2=9,解得x=2,∴BF=6,GF=3,AC=6,∴()AB AC BC2222+6+6263BD=43。

(完整word版)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及习题

(完整word版)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及习题

相似三角形要点一、本章的两套定理第一套(比例的有关性质): b a n d b m c a n d b n m d c b a =++++++⇒≠+++=== :)0(等比性质 涉及概念:①第四比例项②比例中项③比的前项、后项,比的内项、外项④黄金分割等。

二、有关知识点:1.相似三角形定义: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

3.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截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5.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与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联系列表如下:类型斜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SASSSS AAS (ASA ) HL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两边对应成比例夹角相等 三边对应成比例 两角对应相等一条直角边与斜边对应成比例 从表中可以看出只要将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中的“对应边相等”的条件改为“对应边成比例”就可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用类比的方法,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找出新知识并从中探究新知识掌握的方法。

6.直角三角形相似:(1)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5)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8.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 如果△ABC ∽△A 1B 1C 1,△A 1B 1C 1∽△A 2B 2C 2,那么△ABC ∽A 2B 2C 2三、注意1、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它是相似三角形的一个判定定理,也是后面学习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基础,这个定理确定了相似三角形的两个基本图形“A ”型和“ X ”型。

三角形相似题型大全

三角形相似题型大全

三角形相似题型大全
三角形相似是数学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的题型非常多样。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三角形相似题型:
1. 平行线型: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线段所截,所形成的三角形是相似的。

这是三角形相似的一个基本题型。

2. 角相等型:当两个三角形中有两个对应的角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这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题型。

3. 边长比例型:当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长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时,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这种题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出现。

4. 综合型:结合以上几种情况,可能需要在多个条件下判断三角形是否相似。

这种题型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在解决三角形相似问题时,需要灵活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同时结合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推理和计算。

此外,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题型,可能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如代数法、几何法等。

希望这些题型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相似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三角形题型归纳

相似三角形题型归纳

相似三角形题型归纳1. 什么是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是指具有相似形状的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在解决相似三角形问题时,常用比例关系来推导解题思路。

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性质:2.1 角对应相等性质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2 边对应成比例性质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边分别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3 AA相似性质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 相似三角形的题型分类相似三角形题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3.1 判断相似这类题目给出了两个或多个三角形,要求判断它们是否相似。

解决这类题目时,可以通过比较角度或边长的比例来进行判断。

3.2 求比例这类题目已知两个或多个相似三角形的某几条边的长度,要求求出其余边的长度比。

3.3 计算面积这类题目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边长比例,要求计算它们的面积比。

3.4 整体应用这类题目将相似三角形与其它几何概念结合起来,要求多层次的计算与推理。

4. 相似三角形题型解法示例4.1 判断相似问题:已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的两个内角分别相等,是否可以得出它们相似?解答:根据相似三角形的角对应相等性质,当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相等时,可以得出它们相似。

4.2 求比例问题:已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且AB:DE =3:2,AC:DF = 5:4,求BC:EF的比例。

解答:根据相似三角形的边对应成比例性质,可以得到AC:DF = BC:EF。

又已知AC:DF = 5:4,代入BC:EF,得到BC:EF = 5:4。

4.3 计算面积问题:已知三角形ABC的面积为6平方单位,三角形DEF与三角形ABC相似,且AB:DE = 2:1,AC:DF = 3:2,求三角形DEF的面积。

解答:根据相似三角形的边对应成比例性质,可以得到AB2:DE2 = AC2:DF2。

又已知AB:DE = 2:1,代入AC:DF = 3:2,得到AB2:DE2 = 4:1,即AB:DE = 2:1。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归纳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记作△ABC∽△DEF。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1)AA相似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2)SAS相似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两边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3)SSS相似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三条边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对应边成比例:在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边的长度之比相等。

即AB/DE=BC/EF=AC/DF。

(2)对应角相等:在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角的度数相等。

即∠A=∠D,∠B=∠E,∠C=∠F。

(3) 对应角的正弦值成比例:在相似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和其对边的正弦值成比例,则另一个角和其对边的正弦值也成比例。

即sin∠A/sin∠D = sin∠B/sin∠E = sin∠C/sin∠F。

(4)图形相似:除了三角形外,相似三角形所在的图形也是相似的。

4.角平分线的性质:(1)在相似三角形中,角平分线之间的关系相等。

即角平分线所分的两个角对应的另外两个角也是相等的。

(2)在相似三角形中,角平分线和对应边长成比例。

即角平分线与对应边所分出的线段之比相等。

5.高度的性质:(1)在相似三角形中,高度之间的关系成比例。

即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高度之比等于对应边长之比。

(2)在相似三角形中,高度与底边成比例。

即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高度和底边之比等于对应边长之比。

6.面积的性质:(1)在相似三角形中,面积之间的关系成比例。

即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长之比的平方。

(2)在相似三角形中,面积与任意一边平方成比例。

即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和任意一边的平方之比等于对应边长之比。

7.相似三角形的应用:(1)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通过测量一个三角形和两条边的比例,计算出另一个三角形的边长和面积。

(2)在地图上,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测量无法直接测量的远距离。

相似三角形题型归纳总结非常全面

相似三角形题型归纳总结非常全面

相似三角形题型归纳一、比例的性质: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1.比例的项:在比例式cr.b = c:d(即纟=上)中,a, d称为比例外项,b, c称为比例内项.特别地,h d在比例式a\b = b.c(即上=?)中,b称为a, c的比例中项,满足b2=ac・b c2.成比例线段:四条线段6 b, G d中,如果Q和b的比等于C和d的比,即- = 那么这四条线b d段a, b, c, 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3.黄金分割:如图,若线段M上一点C,把线段朋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 (AC >BC),且使AC是和BC的比例中项(即AC2 =AB BC),则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线段&8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C = ^1AB^Q.61SAB , = Q0.382AB, AC AB2 2的比叫做黄金比.(注意:对于线段A3而言,黄金分割点有两个.)•••A C B4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简称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立【小结】若将所截出的小线段位置靠上的(如&B )称为上,位置靠下的称为下,两条线段合成的线段称为全,则可以形象的表示为二=二,空=刍 r r 全全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AE AF AE EF --- = ---- ----△ABCsMBC ZB = ZB', ZC = ZC rZA = ZA\AB _ BC _ AC A^ = WC = A^CAB DEBC EF如AF BEAC ABAE _AF AE _AF EB^FC AB^AC—=SL EFT/BC & FAA'EB FC ABAABC △A'B'C' AM、AH AD AABC BC A!M f A!H rA!D9AA0C B f C AB _ BC _ AC AM _ AH _ AD 7^ = ^C = A^C= =A^r = A7T=WD;AABC /\A!B f C AB BC AC AB + BC + AC ;而一而一而一A® + B'C' + AC 一△ △>△ = Z4‘ ZZ? = ZZT AABC s MBC砂B'C' A'C'SC S MBCAB ACA® AC ZA_ZA△ABCs/WBC4DE // BC oHADE sAABC o A° - AE - DE AB AC BCA BA AB 〃CD o'AOB s HCOD O 竺=竺=竺CD OC ODDG _ AN△ABC AADG S^ABC BC ZBAC = 90° /\ADGsHEBDs&GCsMBCE MF CAE4A A A A3/AABD ^ACADZB = ZCADZC = ZBADAB 2 =AD 2+BD 2 AC 2 = AD 2 + CD 2 BC 2 ==AB 2 + AC 2C CE//AD BAE CE//AD Z1 = Z£ Z2 = Z3 AD ZBAC Z1 =Z2AE = ACCE 〃AD^ =竺竺=竺AE CD AC CDAB1.BDAABC S MDEAB DE = BC CDED 丄 BD AC 丄 ECBDAABC s*DE s AACEZABC = ZCDE = ZACE Z^ABC sMDE AB DE = BC CDAB BC AC CD^^DE^CE CBDAABC s*DE s AACEAD ACMBCMCDE & =忑 C BD BJCDAB ACZABC = ZACEAABC ZA4CAB BD AC = CDEAB BCAD C3/A F;VEAw/nBMCBMCEN BM .EN BM EF // BCEF // BC 一NF MC NF MCAABC ABACAB BD AC = CD条件变为比例形式: 走気,由于妙心180。

相似三角形中考考点归纳与典型例题

相似三角形中考考点归纳与典型例题

相似三角形中考考点归纳与典型例题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常出现的重要概念,它是几何学中研究两个三角形之间形状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基础。

相似三角形的重要性质:1. 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则它们是相似三角形。

记作ΔABC ~ ΔDEF。

其中A、B、C是ΔABC的顶点,D、E、F是ΔDEF的顶点。

2. 判定定理:(1) AA相似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相等,则它们是相似的。

(2) AAA相似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对应角相等,则它们是相似的。

3. 边比例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即对于ΔABC ~ΔDEF,有AB/DE = BC/EF = AC/DF。

4. 高比例关系:相似三角形的高线成比例。

即对于ΔABC ~ΔDEF,有h1/h2 = AB/DE = BC/EF = AC/DF。

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 对应角相等,即∠A = ∠D,∠B = ∠E,∠C = ∠F。

(2) 对应边成比例,即AB/DE = BC/EF = AC/DF。

(3) 相似三角形的顶角相等,边比例相等,它们的面积比例也相等。

(4) 相似三角形的高线间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的典型例题:例题1: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 = 90°,BM是AC的中线,求比值AB/BC。

解:由与直角三角形的垂直关系可知∠A = ∠CBM,∠C = ∠ABM。

所以∠ABC ~ ∠CBM。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BC = CB/BM = 2/1,即AB/BC = 2。

例题2:如图,上底AE = 4cm,下底BC = 8cm,连结CD,且CD = AE,点F是AE的中点,连接BF,求比值∠AFB/∠ACD。

解:由AE = CD可得∠A = ∠C。

又由BF = FE可得∠B = ∠AFE。

所以∠AFB ~ ∠ACD。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FB/∠ACD = AB/AD= BC/CD = 2。

九年级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例题讲解

九年级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例题讲解

相似三角形基本知识知识点一:放缩与相似1.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称为图形的放缩运动。

2.把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说成是相似的图形,或者就说是相似性。

注意:⑴相似图形强调图形形状相同,与它们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

⑵相似图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相似的情况。

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相似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是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⑷若两个图形形状与大小都相同,这时是相似图形的一种特例一一全等形.3.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多边形是相似形,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长度成比例。

注意:X两个相似的女边形是全等形时,他们的对应边的长度的比值是1.知识点二:比例线段有关概念及性质(1)有关概念1、比: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

a、b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8 :b=m:na _ m(或厂T)2、比的前项,比的后项:两条线段的比a: b中。

a叫做比的前项,b叫做比的后项。

说明:求两条线段的比时,对这两条线段要用同一单位长度。

3、比例: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厂7Λ _ C4、比例外项:在比例厂7 (或a:b=c: d)中a、d叫做比例外项。

« _ C5、比例内项:在比例厂7(或8:b=C: d)中b、C叫做比例内项。

α _ c6、第四比例项:在比例丁万(或a: b二c:d)中,d叫a、b、C的第四比例项。

d _b7、比例中项:如果比例中两个比例内项相等,即比例为厂万(或a:b=b:C时,我们把b叫做a和d的比例中项。

8、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或a: b=c: d),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注总:在求线段比时,线段单位b d 要统一,单位不统一应先化成同一单位)(2)比例性质1.基本性质:— = — <=> Cld = beb d(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积)a Cb dFd GC (把比的前项、后项交换)2.反比性质:3•更比性质(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交换内项)C a(交换外项)b d b a侗时交换内外项)C a4.合比性质:?=匚=P =仝L(分子加(减)分母,分母不变)b d b d■注意:实际上,比例的合比性质可扩展为:比例式中等号左右两个比的前项.后项之间b _ a _ d _ C发生同样和差变化比例仍成立.⅛∣:- = -^ " C .b d a_b _c_d.a + b c + d5•等比性质:(分子分母分别相加,比值不变•)a Ce m Zt f G …a+ c + e + ・・• + 〃】a如果—=—=—= ・・・ =—(b + d + / +・-• + n ≠ 0),那么---------------------- =—.b Clf n/? + 〃 + /+ ・• + 〃/?注意:⑴此性质的证明运用r “设£法”,这种方法是有关比例汁算,变形中一种常用方法.(2)应用等比性质时.要考虑到分母是否为零・(3)可利用分式性质将连等式的每一个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一个数,再利用等比性质也成立. 知识点三:黄金分割Λ C RCD定义:在线段AB上,点C把线段/1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 (AC> BC),如果—=—•即AC⅛A AB AC BxBC,那么称线段AB彼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SB的黄金分割点,SC与AB的比叫做黄金√5-1比。

第27章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典型题目精选全文完整版

第27章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典型题目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1. 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b、d叫后项,d叫第四比例项,如果b=c,那么b叫做a、d的比例中项。

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使AC2=AB·BC,叫做把线段AB黄金分割,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2. 比例性质: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①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l1∥l2∥l3。

②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③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①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③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④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形相似⑤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⑥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①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②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③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④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⑤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数中,成比例的是( )A .-7,-5,14,5B .-6,-8,3,4C .3,5,9,12D .2,3,6,122、如果x:(x+y)=3:5,那么x:y =( )A. B. C. D. 3、如图,F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BD 上的点,BF ∶FD=1∶3,则BE ∶EC=( ) A 、21 B 、31 C 、32 D 、41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形 (B )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 (C )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 (D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5、如图,RtΔABC 中,∠C=90°,D 是AC 边上一点,AB =5,AC =4,若ΔABC∽ΔBDC,则CD = . A .2 B .32 C .43 D .94二、填空题6、已知a =4,b =9,c 是a b 、的比例中项,则c = .7、如图,要使ΔABC∽ΔACD,需补充的条件是 .(只要写出一种)8、如图,小东设计两个直角,来测量河宽DE ,他量得AD =2m ,BD =3m ,CE =9m ,则河宽DE 为ABCD(第7题)238332589、一公园占地面积约为8000002m ,若按比例尺1∶2000缩小后,其面积约为 2m .10、如图,点P 是R tΔABC 斜边AB 上的任意一点(A 、B 两点除外)过点P 作一条直线,使截得的三角形与RtΔABC 相似,这样的直线可以作 条. 三、解答题11、如图18—95,AB 是斜靠在墙壁上的长梯,梯脚B 距墙80cm ,梯上点D 距墙70cm ,BD 长55cm .求梯子的长.12、如图,已知AC⊥AB,BD⊥AB,AO =78cm ,BO =42cm ,CD =159cm ,求CO 和DO .13、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有111C B A ∆∽222A C B ∆,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如果相似,求出222111A C B A C B ∆∆和的面积比.CBAP(第10题)14、已知:如图,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在AC 、AB 、BC 边上,且四边形CDEF 是正方形,AC =3,BC =2,求△ADE、△EFB、△ACB 的周长之比和面积之比.15、如图所示,梯形ABCD 中,AD∥BC,∠A=90°,AB=7,AD=2,BC=3,试在腰AB 上确定点P 的位置,使得以P,A,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B,C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16、如图,□ABCD 中,:2:3AE EB =,DE 交AC 于F . (1)求AEF ∆与CDF ∆周长之比;(2)如果CDF ∆的面积为220cm ,求AEF ∆的面积.PAB DCABECDF。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推荐文档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推荐文档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例题知识点归纳: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平行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3)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4)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5)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6)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方法:①以上各种判定均适用。

②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 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③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

每一条直角边是这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如图,Rt△ ABC 中,/ BAC=90 , AD是斜边BC上的高,则有射影定理如下:(1)( AD) 2=BD- DC ( 2)( AB) 2=BD • BC ,22(3)( AC) =CD・ BC。

注:由上述射影定理还可以证明勾股定理。

即 2 2(AB) + ( AC) = ( BC)2典型例题:例1 如图,已知等腰 △ABC 中,AB = AC , AD 丄BC 于D , CG II AB , BG 分别交AD , AC 于E 、F ,求证:BE 2=EF EG证明:如图,连结 EC ,v AB = AC , AD 丄BC ,•••/ ABC = Z ACB , AD 垂直平分 BC••• BE = EC ,/ 1 =Z 2,•/ ABC- / 1 =Z ACB- / 2 ,即/ 3 = Z 4,又 CG // AB ,•/ G = Z 3,•/ 4 = Z GCE EF又•••/ CEG = Z CEF , CEF GEC , • EG = CE • EC 2= EG- EF ,故 EB 2=EF -EG【解题技巧点拨】 本题必须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来得到证明•而 其中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 BE=EC ,把原来处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BE , EF , EC 转换到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中是证明本题的关键。

相似三角形基本知识点+经典例题(完美打印版)

相似三角形基本知识点+经典例题(完美打印版)

相似三角形基本知识点+经典例题(完美打印版)相似三角形基本知识点+经典例题一、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相似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但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它们的对应角度相等,对应边长成比例。

以下是相似三角形的基本知识点和性质: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对应角相等,且对应边成比例,则它们是相似三角形。

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a. 对应角相等: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是相等的。

b. 对应边成比例: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值相等。

3.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a. AA判定: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对对应角相等,则它们是相似三角形。

b. AAA判定: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则它们是相似三角形。

二、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长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如果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则对应边的比值相等。

以∆ABC∼∆DEF为例,A与D为对应顶角,AB与DE、BC与EF、AC与DF分别为对应边长。

则有以下比例关系:AB/DE = BC/EF = AC/DF三、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相似三角形在几何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通过一些经典例题来进一步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例题一:已知∆ABC与∆DBC是相似三角形,AB = 3cm, BC = 4cm, AC = 5cm, DB = 2cm,求DC的长度。

解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以下比例关系:AB/DB = AC/DC3/2 = 5/DCDC = 10/5 = 2cm因此,DC的长度为2cm。

例题二: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的度数是∠D的度数的2倍。

若AB= 10cm,BC = 15cm,求AD的长度。

解析:由于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B = ∠D。

根据题目条件可得:∠B = 2∠D∠B + ∠D = 180°(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为180°)将∠B代入上式得:2∠D + ∠D = 180°3∠D = 180°∠D = 60°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AD = BC/CD,代入已知值可得:10/AD = 15/CD将CD表示为AD的式子,并代入已知条件可得:10/AD = 15/(2AD)10AD = 30AD = 3cm因此,AD的长度为3cm。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模型分析大全(非常全面-经典)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模型分析大全(非常全面-经典)

相似三角形模型分析大全1、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本模型认识(一)A字型、反A字型(斜A字型)B(平行)B(不平行)(二)8字型、反8字型BCBC(蝴蝶型)(平行)(不平行)(三)母子型B(四)一线三等角型:三等角型相似三角形是以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或者等边三角形为背景(五)一线三直角型:(6)双垂型:2、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变化模型旋转型:由A 字型旋转得到。

8字型拓展B一线三等角的变形一线三直角的变形第二部分 相似三角形典型例题讲解母子型相似三角形例1: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BE ∥CD 交CA 延长线于E .求证:.OE OA OC ⋅=2例2:已知:如图,△ABC 中,点E 在中线AD 上, .ABC DEB ∠=∠求证:(1); (2).DA DE DB ⋅=2DAC DCE ∠=∠ACDEB例3:已知:如图,等腰△ABC 中,AB =AC ,AD ⊥BC 于D ,CG ∥AB ,BG 分别交AD 、AC 于E 、F .求证:.EG EF BE ⋅=2相关练习:1、如图,已知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EF 为AD 的垂直平分线.求证:.FC FB FD ⋅=22、已知:AD 是Rt△ABC 中∠A 的平分线,∠C=90°,EF 是AD 的垂直平分线交AD 于M ,EF 、BC 的延长线交于一点N 。

求证:(1)△AME∽△NMD; (2)ND =NC·NB23、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D,E是AC上一点,CF⊥BE于F。

求证:EB·DF=AE·DB⊥,垂足为F,延长AD到G,使DG=EF,M是AH的中点。

4.在∆ABC中,AB=AC,高AD与BE交于H,EF BCGBM90求证:∠=︒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3)小题满分各5分)已知:如图,在Rt△ABC 中,∠C =90°,BC =2,AC =4,P 是斜边AB 上的一个动点,PD ⊥AB ,交边AC于点D (点D 与点A 、C 都不重合),E 是射线DC 上一点,且∠EPD =∠A .设A 、P 两点的距离为x ,△BEP 的面积为y .(1)求证:AE =2PE ;(2)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3)当△BEP 与△ABC 相似时,求△BEP 的面积.双垂型1、如图,在△ABC 中,∠A=60°,BD 、CE 分别是AC 、AB 上的高A(第25题图)求证:(1)△ABD∽△ACE;(2)△ADE∽△ABC;(3)BC=2ED2、如图,已知锐角△ABC ,AD 、CE 分别是BC 、AB 边上的高,△ABC 和△BDE 的面积分别是27和3,DE=6,求:点B 到直线AC 的距离。

相似三角形题型总结

相似三角形题型总结

一.解答题(共21小题)1.如图,正方形ABCD中,F为AB上一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且AF=EC,连接EF,DE,DF,M是FE 中点,连接MC,设FE与DC相交于点N.(1)在以下结论①∠FDB=∠FEB;②MC垂直平分BD;③△DFN∽△EBD中正确的有_________,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正确的结论进行证明.(2)若MC=,求BF的长.2.(2011•聊城)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cm,BC=8cm.点E、F、G分别从点A、B、C三点同时出发,沿矩形的边按逆时针方向移动.点E、G的速度均为2cm/s,点F的速度为4cm/s,当点F追上点G(即点F与点G 重合)时,三个点随之停止移动.设移动开始后第t秒时,△EFG的面积为S(cm2)(1)当t=1秒时,S的值是多少?(2)写出S和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若点F在矩形的边BC上移动,当t为何值时,以点E、B、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F、C、G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请说明理由.3.(2010•崇川区模拟)用一副三角板拼成如图①所示的四边形ABCD,其中∠ADC=∠ACB=90°,∠B=60°,AD=DC=cm.若把△ADC的顶点C沿CB所在射线滑动,顶点A始终不离开AC,如图②所示,当点D运动到与C点重合时,即停止运动,如图③所示.(1)如图②所示,C′D与AC交于点M,求证:△CC′M∽△A′DM;(2)运动结束时(如图③)的顶点A沿AC下滑了多少?(3)△ADC在滑动过程中,△CC′M与△A′DM能否全等?如果能,求此时AA′的长;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4)△ADC在滑动过程中,A′C′与AB能否平行?如果能,求此时AA′的长;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4.如图,在正三角形ABC中,D,E分别在AC,AB上,且,AE=EB.求证:△AED∽△CBD.5.(2014•义乌市)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6,在AC,BC边上各取一点E,F,连接AF,BE相交于点P.(1)若AE=CF;①求证:AF=BE,并求∠APB的度数;②若AE=2,试求AP•AF的值;(2)若AF=BE,当点E从点A运动到点C时,试求点P经过的路径长.6.(2014•南平)如图,已知△ABC中,点D在AC上且∠ABD=∠C,求证:AB2=AD•AC.7.(2014•铜仁)如图所示,AD,BE是钝角△ABC的边BC,AC上的高,求证:=.8.(2014•上海)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DC,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F,点E是边BC延长线上一点,且∠CDE=∠ABD.(1)求证: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2)连接AE,交BD于点G,求证:=.9.(2014•青浦区一模)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D=9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E,且AC⊥BD.(1)求证:CD2=BC•AD;(2)点F是边BC上一点,联结AF,与BD相交于点G,如果∠BAF=∠DBF,求证:.10.(2013•崇明县一模)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且AD•ED=BD•CD.(1)求证:△ABD∽△CED;(2)若AB=6,AD=2CD,求BE的长.11.(2013•徐汇区二模)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在边AB的延长线上截取BE=AB,点F在AE的延长线上,CE和DF交于点M,BC和DF交于点N.(1)求证:四边形DBEC是平行四边形;(2)如果AD2=AB•AF,求证:CM•AB=DM•CN.12.(2013•静安区二模)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分别在边AC、AB上,DA=DB,BD与CE 相交于点F,∠AFD=∠BEC.求证:(1)AF=CE;(2)BF2=EF•AF.13.(2013•奉贤区一模)如图,已知在Rt△ABC中,∠ACB=90°,CD⊥AB于D,E是AC的中点,DE的延长线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F.(1)求证:△FDC∽△FBD;(2)求证:.14.(2013•道外区一模)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点P为BC边上一点,作∠APE=45°,交CD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AC交PE于F.(1)求证:PE=PA;(2)点G在AF边上,且∠PGE=135°,连接DG交PE于N,若PB=3,CF=4,求线段NG的长.15.(2013•徐汇区一模)如图,在△ABC中,BE平分∠ABC交AC于点E,过点E作ED∥BC交AB于点D.(1)求证:AE•BC=BD•AC;(2)如果S△ADE=3,S△BDE=2,DE=6,求BC的长.16.(2012•邢台二模)如图,△ABC∽△DEC,CA=CB,且点E在AB的延长线上.求证:(1)AE=BD;(2)△BOE∽△COD.17.(2012•淮北模拟)已知:如图,等腰△ABC中,AB=AC,AD⊥BC于D,CG∥AB,BG分别交AD、AC于E、F.求证:BE2=EF•EG.18.(2012•徐汇区一模)如图,梯形ABCD中,AB∥CD,AD=BC,点E在边AD上,BE与AC相交于点O,且∠ABE=∠BCA.求证:(1)△BAE∽△BOA;(2)BO•BE=BC•AE.19.(2014•眉山)如图,在Rt△ABC中,∠C=90°,Rt△BAP中,∠BAP=90°,已知∠CBO=∠ABP,BP交AC于点O,E为AC上一点,且AE=OC.(1)求证:AP=AO;(2)求证:PE⊥AO;(3)当AE=AC,AB=10时,求线段BO的长度.20.(2012•嘉定区一模)如图,己知△ABC中,BC=60,BC边上的高AH=40;矩形DEFG的顶点D、E在边BC 上,顶点G、F分别在边AB、AC上,设EF的长为x,矩形DEFG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21.有一块三角形铁片ABC,BC=12cm,高AH=8cm,按下面一、二两种设计方案把它加工成一块矩形铁片DEFG,且要求矩形的长是宽的2倍,为了减少浪费,加工成的矩形铁片的面积应尽量大些.请你通过计算判断一、二两种设计方案哪个更好?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21小题)1.如图,正方形ABCD中,F为AB上一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且AF=EC,连接EF,DE,DF,M是FE 中点,连接MC,设FE与DC相交于点N.(1)在以下结论①∠FDB=∠FEB;②MC垂直平分BD;③△DFN∽△EBD中正确的有①②③,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正确的结论进行证明.(2)若MC=,求BF的长.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分析:(1)①②③,选择②进行证明.连接BM、DM.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M=EF=MD.运用“SSS”证明△BCM≌△DCM,得∠BCM=∠DCM;最后由正方形的性质推知MC垂直平分BD;(2)过点M作MQ⊥BC于点,构建直角三角形BEF的中位线MQ;根据正方形对角线的性质推知∠MCQ=45°;然后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求得MQ=1;最后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得BF的长.解答:解:(1)①②③.②MC垂直平分BD,证明如下:连接BM、DM.∵ABCD是正方形,∴∠A=∠DCE=90°,AD=CD;又∵AF=EC(已知),∴△AFD≌△CED.(SAS)∴∠FDA=∠EDC,DF=DE.∴∠FDE=∠ADC=90°.∵M是EF的中点,∴MD=EF;∵BM=EF,∴MD=MB=PC.又DC=BC,MC是公共边,∴△DCM≌△BCM,(SSS)∴∠BCM=∠DCM,∴CM在正方形ABCD的角平分线AC上,∴MC垂直平分BD;(2)过点M作MQ⊥BC于点Q.由(1)知,CM即BD的中垂线,∴∠MCQ=45°;又∵点M是EF的中点,∴MQ是直角三角形EFB的中位线,∴MQ=BF;又∵MC=∴MQ=1,∴BF=2MQ=2.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相关性质,三角形的全等,线段中垂线的判定.特殊的四边形一直是中考的热点,所以想设计一题此类的综合压轴题,能适当结合证明与计算,并且能让学生有回旋余地,故设计了第(1)小题的开放题,当然这三个结论在证明的难易程度中我认为是不相上下的,任何一个结论的得到都需要一定的思维量,因为考查的知识点都很丰富.当然若是选择第二个结论的证明,将对第(2)小题有铺垫作用,难易程度﹣﹣难.2.(2011•聊城)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cm,BC=8cm.点E、F、G分别从点A、B、C三点同时出发,沿矩形的边按逆时针方向移动.点E、G的速度均为2cm/s,点F的速度为4cm/s,当点F追上点G(即点F与点G 重合)时,三个点随之停止移动.设移动开始后第t秒时,△EFG的面积为S(cm2)(1)当t=1秒时,S的值是多少?(2)写出S和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若点F在矩形的边BC上移动,当t为何值时,以点E、B、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F、C、G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请说明理由.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次函数的应用;三角形的面积;矩形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1)当t=1时,根据点E、G的速度均为2cm/s,点F的速度为4cm/s,可求出S和t的关系.(2)根据点E、G的速度均为2cm/s,点F的速度为4cm/s,当点F追上点G(即点F与点G重合)时,三个点随之停止移动.设移动开始后第t秒时,△EFG的面积为S,求出S和t的关系式.(3)两边对应成比例夹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可求出解.解答:解:(1)如图1,当t=1秒时,AE=2,EB=10,BF=4,FC=4,CG=2﹣﹣﹣﹣﹣﹣﹣﹣﹣﹣(1分)由S=S梯形GCBE﹣S△EBF﹣S△FCG﹣﹣﹣﹣﹣﹣﹣﹣﹣﹣(2分)=×﹣=×(10+2)×8﹣×10×4﹣=24(cm2)﹣﹣﹣﹣﹣﹣﹣﹣﹣﹣(3分)(2)①如图1,当0≤t≤2时,点E、F、G分别在边AB、BC、CD上移动,此时AE=2t,EB=12﹣2t,BF=4t,FC=8﹣4t,CG=2tS=S梯形GCBE﹣S△EBF﹣S△FCG=×(EB+CG)•BC﹣EB•BF ﹣FC•CG=×8×(12﹣2t+2t)﹣×4t(12﹣2t)﹣×2t(8﹣4t)=8t2﹣32t+48.﹣﹣﹣﹣﹣﹣﹣﹣﹣﹣(4分)②如图2,当点F追上点G时,4t=2t+8,解得t=4﹣﹣﹣﹣﹣﹣﹣﹣﹣﹣(5分)当2<t<4时,点E在边AB上移动,点F、G 都在边CD上移动,此时CF=4t ﹣8,CG=2t FG=CG﹣CF=2t ﹣(4t﹣8)=8﹣2tS=FG•BC=(8﹣2t)•8=﹣8t+32.即S=﹣8t+32﹣﹣﹣﹣﹣﹣﹣﹣﹣﹣(6分)(3)如图1,当点F在矩形的边BC上的边移动时,0≤t≤2在△EBF和△FCG中,∠B=∠C=90°1若=,即=,解得t=.又t=满足0≤t≤2,所以当t=时,△EBF∽△FCG﹣﹣﹣﹣﹣﹣﹣﹣﹣﹣(7分)2若=即=,解得t=.又t=满足0≤t≤2,所以当t=时,△EBF∽△GCF﹣﹣﹣﹣﹣﹣﹣﹣﹣﹣(8分)综上所述,当t=或t=时,以点E、B、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F、C、G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一次函数的应用和三角形的面积以及矩形的性质等知识点.3.(2010•崇川区模拟)用一副三角板拼成如图①所示的四边形ABCD,其中∠ADC=∠ACB=90°,∠B=60°,AD=DC=cm.若把△ADC的顶点C沿CB所在射线滑动,顶点A始终不离开AC,如图②所示,当点D运动到与C点重合时,即停止运动,如图③所示.(1)如图②所示,C′D与AC交于点M,求证:△CC′M∽△A′DM;(2)运动结束时(如图③)的顶点A沿AC下滑了多少?(3)△ADC在滑动过程中,△CC′M与△A′DM能否全等?如果能,求此时AA′的长;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4)△ADC在滑动过程中,A′C′与AB能否平行?如果能,求此时AA′的长;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探究型.分析:(1)所求的两个三角形中,已知对顶角∠C′MC=∠A′MD,一组直角∠C=∠D=90°,即可证得所求的结论.(2)在Rt△ADC中,易求得斜边AC的长,那么AC、AD的差即为A点下滑的距离.(3)若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C′M=A′M,此时∠MC′A′=∠MA′C′,即∠MA′C′=45°,显然∠MA′C′<45°,因此两个三角形不可能全等.(4)当∠MC′C=∠DA′M=15°时,∠A′C′D=60°,∠C′A′C=30°,此时A′C′∥AB;在Rt△A′C′C中,根据∠A′C′C的度数及A′C′(即AC)的长,可求得A′C的值,进而可由AA′=AC﹣A′C得解.解答:解:(1)如图②,∵∠C=∠D=90°,∠CMC′=∠DMA′,∴△CC′M∽△A′DM.(2分)(2)如图①,在Rt△ACD中,∠D=90°,AD=DC=cm,∴AC=8cm;(4分)如图③,AA′=AC﹣A′D=(8﹣)cm.(5分)(3)不可能全等.(6分)理由如下:根据对应关系可知,如果全等必为△CC′M≌△A′DM,即C′M=A′M,则∠C′A′M=∠A′C′M=45°;∵∠MA′C′<45°,∴不可能全等.(8分)(4)A′C′与AB能平行.(9分)∵AC′∥AB,∴∠A′C′M=∠B=60°,则A′C=cm;∴AA′=AC﹣A′C=(8﹣)cm.(12分)点评:此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难度适中.4.如图,在正三角形ABC中,D,E分别在AC,AB上,且,AE=EB.求证:△AED∽△CBD.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60°,BC=AB,由AE=BE可得到CB=2AE,再由得到CD=2AD,则=,然后根据两边及其夹角法可得到结论.解答:证明:∵△ABC为正三角形,∴∠A=∠C=60°,BC=AB,∵AE=BE,∴CB=2AE,∵,∴CD=2AD,∴==,而∠A=∠C,∴△AED∽△CBD.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也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5.(2014•义乌市)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6,在AC,BC边上各取一点E,F,连接AF,BE相交于点P.(1)若AE=CF;①求证:AF=BE,并求∠APB的度数;②若AE=2,试求AP•AF的值;(2)若AF=BE,当点E从点A运动到点C时,试求点P经过的路径长.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动点型.分析:(1)①证明△ABE≌△CAF,借用外角即可以得到答案;②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F的长度,再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或者三角形相似定理求得的比值,即可以得到答案.(2)当点F靠近点C的时候点P的路径是一段弧,由题目不难看出当E为AC的中点的时候,点P经过弧AB的中点,此时△ABP为等腰三角形,继而求得半径和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求得答案.点F靠近点B时,点P的路径就是过点B向AC做的垂线段的长度;解答:(1)①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AB=AC,∠C=∠CAB=60°,又∵AE=CF,在△ABE和△CAF中,,∴△ABE≌△CAF(SAS),∴AF=BE,∠ABE=∠CAF.又∵∠APE=∠BPF=∠ABP+∠BAP,∴∠APE=∠BAP+∠CAF=60°.∴∠APB=180°﹣∠APE=120°.②∵∠C=∠APE=60°,∠PAE=∠CAF,∴△APE∽△ACF,∴,即,所以AP•AF=12(2)若AF=BE,有AE=BF或AE=CF两种情况.①当AE=CF 时,点P的路径是一段弧,由题目不难看出当E 为AC的中点的时候,点P经过弧AB的中点,此时△ABP为等腰三角形,且∠ABP=∠BAP =30°,∴∠AOB=120°,又∵AB=6,∴OA=,点P的路径是.②当AE=BF 时,点P的路径就是过点B向AC做的垂线段的长度;因为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6,所以点P的路径的长度为:.所以,点P经过的路径长为或3.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性质的综合应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转化思想的运用.6.(2014•南平)如图,已知△ABC中,点D在AC上且∠ABD=∠C,求证:AB2=AD•AC.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利用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证得△ABD∽△ACB,进一步得出,整理得出答案即可.解答:证明:∵∠ABD=∠C,∠A是公共角,∴△ABD∽△ACB,∴,∴AB2=AD•AC.点评:此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①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②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③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④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另两边或另两边的延长线所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⑤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7.(2014•铜仁)如图所示,AD,BE是钝角△ABC的边BC,AC上的高,求证:=.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由AD,BE是钝角△ABC的边BC,AC上的高,可得∠D=∠E=90°,又由∠ACD=∠BCE,即可证得△ACD∽△BCE,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证得△ABC的边BC,AC上的高,∴∠D=∠E=90°,∵∠ACD=∠BCE,∴△ACD∽△BCE,∴=.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8.(2014•上海)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DC,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F,点E是边BC延长线上一点,且∠CDE=∠ABD.(1)求证: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2)连接AE,交BD于点G,求证:=.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1)证△△BAD≌△CDA,推出∠ABD=∠ACD=∠CDE,推出AC∥DE即可;(2)根据平行得出比例式,再根据比例式的性质进行变形,AD∥BC,AB=CD,∴∠BAD=∠C DA,在△BAD和△CDA中∴△BAD≌△C DA(SAS),∴∠ABD=∠A CD,∵∠CDE=∠A BD,∴∠ACD=∠C DE,∴AC∥DE,∵AD∥CE,∴四边形ACED 是平行四边形;(2)∵AD∥BC,∴=,=,∴=,∵平行四边形ACED,AD=CE,∴=,∴=,∴=,∴=.点评:本题考查了比例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平行线的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定理进行推理的能力,题目比较好,难度适中.9.(2014•青浦区一模)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D=9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E,且AC⊥BD.(1)求证:CD2=BC•AD;(2)点F是边BC上一点,联结AF,与BD相交于点G,如果∠BAF=∠DBF,求证:.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首先根据已知得出∠ACD=∠CBD,以及∠ADC=∠BCD=90°,进而求出△ACD∽△DBC,即可得出答案;(2)首先证明△ABG∽△DBA,进而得出=,再利用△ABG∽△DBA,得出=,则AB2=BG•BD,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证明:(1)∵AD∥BC,∠BCD=90°,∴∠ADC=∠BCD=90°,又∵AC⊥BD,∴∠ACD+∠ACB=∠CBD+∠ACB=90°,∴∠ACD=∠CBD,∴△ACD∽△DBC,∴=,即CD2=BC×AD;(2)方法一:∵AD∥BC,∴∠ADB=∠DBF,∵∠BAF=∠DBF,∴∠ADB=∠BAF,∵∠ABG=∠DBA,∴△ABG∽△DBA,∴=,∴=,又∵△ABG∽△DBA,∴=,∴AB2=BG•BD,∴===,方法二:∵AD∥BC,∴∠ADB=∠DBF,∵∠BAF=∠DBF,∴∠ADB=∠BAF,∵∠ABG=∠DBA,∴△ABG∽△DBA,∴=()2=,而=,∴=.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已知得出△ABG∽△DBA是解题关键.10.(2013•崇明县一模)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且AD•ED=BD•CD.(1)求证:△ABD∽△CED;(2)若AB=6,AD=2CD,求BE的长.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1)由AD•ED=BD•CD可知=,再根据∠ADB=∠CDE即可得出结论;(2)过点D作DF⊥AB于点F,由(1)知△ABD∽△CED,再根据AB=6,AD=2CD可得出DE:BD=1:2,再根据△ABC是等边三角形可求出AD的长∠A的度数,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F及AF的长,进而可得出BF的长,在Rt△ADF中,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BD的长,设DE=x,则BD=2x,可求出x的长,进而得出结论.解答:(1)证明:∵AD•ED=BD•CD,∴=,∵∠ADB=∠CDE,∴△ABD∽△CED;(2)解:过点D作DF⊥AB于点F,∵△ABC是等边三角形,△ABD∽△CED,AB=6,AD=2CD,∴==,∴AD=×6=4,CD=2,∠A=60°,∴DF=AD•sinA=4×=2,AF=AD•cosA=4×=2,∴BF=AB﹣AF=6﹣2=4,在Rt△ADF中,∵BF=4,DF=2,∴BD===2,∵==,∴设DE=x,则BD=2x,∴2x=2,解得x=,∴BE=BD+DE=2x+x=3x=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涉及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相关知识,难度适中.11.(2013•徐汇区二模)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在边AB的延长线上截取BE=AB,点F在AE的延长线上,CE和DF交于点M,BC和DF交于点N.(1)求证:四边形DBEC是平行四边形;(2)如果AD2=AB•AF,求证:CM•AB=DM•CN.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根据“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得结论;(2)通过相似三角形△ADB∽△AFD的对应角相等知∠ADB=∠DFA,然后由▱ABCD、▱DBEC的性质以及等量代换证得△CMN∽△CMD,则该对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又因为DC=AB,所以,即CM•AB=DM•CN.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C∥AB,DC=AB.∵BE=AB,∴DC=BE.又∵DC∥BE,∴四边形DBEC是平行四边形;(2)∵AD2=AB•AF,∴,又∵∠A=∠A,∴△ADB∽△AFD,∴∠ADB=∠DFA.∵DC∥AB,∴∠CDF=∠DFA.∵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AD,∴∠ADB=∠DBC.∵四边形DBEC是平行四边形,∴CE∥DB,∴∠MCN=∠DBC,∴∠MCN=∠CDF.又∵∠CMN=∠DMC,∴△CMN∽△CMD,∴,∵DC=AB,∴,∴CM•AB=DM•CN.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一直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应注意利用图形中已有的公共角、公共边等隐含条件,以充分发挥基本图形的作用.12.(2013•静安区二模)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分别在边AC、AB上,DA=DB,BD与CE 相交于点F,∠AFD=∠BEC.求证:(1)AF=CE;(2)BF2=EF•AF.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出△BFA≌△AEC(AAS),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EAF=∠ECA,∠FEA=∠AEC,得出△EFA∽△EAC,进而求出,即可得出BF2=EF•AF.解答:(1)证明:∵DA=DB,∴∠FBA=∠EAC,∵∠AFD=∠BEC,∴180°﹣∠AFD=180°﹣∠BEC,即∠BFA=∠AEC.∵在△BFA和△AEC中,∴△BFA≌△AEC(AAS).∴AF=CE.(2)解:∵△BFA≌△AEC,∴BF=AE.∵∠EAF=∠ECA,∠FEA=∠AEC,∴△EFA∽△EAC.∴.∴EA2=EF•CE.∵EA=BF,CE=AF,∴BF2=EF•AF.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根据已知得出∠BFA=∠AEC是解题关键.13.(2013•奉贤区一模)如图,已知在Rt△ABC中,∠ACB=90°,CD⊥AB于D,E是AC的中点,DE的延长线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F.(1)求证:△FDC∽△FBD;(2)求证:.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求出DE=EC,推出∠EDC=∠ECD,求出∠FDC=∠B,根据∠F=∠F证△FBD∽△FDC,即可;(2)由(1)可知FBD∽△FDC,所以,由已知条件可证明△BDC∽△BCA所以即.解答:(1)证明:∵CD⊥AB,∴∠ADC=90°,∵E是AC的中点,∴DE=EC,∴∠EDC=∠ECD,∵∠ACB=90°,∠BDC=90°∴∠ECD+∠DCB=90°,∠DCB+∠B=90°,∴∠ECD=∠B,∴∠FDC=∠B,∵∠F=∠F,∴△FBD∽△FDC;(2)∵△FBD∽△FDC,∴,∵△BDC∽△BCA,∴,∴.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题的关键是由相似得到比例式.14.(2013•道外区一模)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点P为BC边上一点,作∠APE=45°,交CD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AC交PE于F.(1)求证:PE=PA;(2)点G在AF边上,且∠PGE=135°,连接DG交PE于N,若PB=3,CF=4,求线段NG的长.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分析:(1)连结AE,由条件可以得出△AFP∽△EFC,就有,就有,再通过证明△AFE∽△PFC而得出结论;(2)由(1)的结论可以求出△ABP≌△ADE而得出AP=AE.再由条件得出∴△APC∽△EFC,就有.设BC=CD=x,则CP=x﹣3,AC=x,CE=x+3,可以求出x的值而得出CP=6,CE=12.再由条件dechu△PCG∽△GCE,就可以得出CG的值,作GK⊥EC于K,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GD的值,通过证明四边形GPCK是矩形和△PNG∽△END的性质就可以求出结论.解答:解:(1)连结A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D=∠DAB=45°∵∠APE=45°,∴∠APE=∠ACD.∵∠AFP=∠EFC,∴△AFP∽△EFC,∴,∴.∵∠AFE=∠PF C,∴△AFE∽△P FC,∴∠AEF=∠FC P=45°∴△AP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E=AP.(2)∵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D=∠A CB=45°,∠B=∠ADE=∠BAD=∠BCD=9 0°,AB=BC=CD=A D.∵△AP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P=AE.在Rt△ABP和Rt△ADE中,,∴Rt△ABP≌Rt △ADE(HL),∴BP=DE.∵∠APE=45°,∴∠APE=∠AC D.∵∠AFP=∠EF C,∴∠PAC=∠CE F∴△APC∽△E FC,∴.设BC=CD=x,则CP=x﹣3,AC=x,CE=x+3,∴,解得:x1=9,x2=﹣1(舍去)∴CB=CD=9,∴CP=6,CE=12.∵∠PCG=45°,∴∠PGC+∠GP C=135°∵∠PGE=135°,即∠PGC+∠CGE =135°,∴∠GPC=∠C GE,∵∠PCG=∠C GE,∴△PCG∽△G CE,∴CG2=CP•CE,∴CG=6.作GK⊥EC于K,∴∠GKC=∠G KE=90°.∵∠GCK=45°,∴∠CGK=45°,∴CK=KG.在Rt△CGK中,由勾股定理,得GK=CG=6,∴DK=3.在Rt△GKD,由勾股定理,得GD=3.∵GK=PC=6,且GK∥BC∴四边形GPCK 是平行四边形,∵∠PCK=90°,∴四边形GPCK 是矩形,∴PG=CK=6,PG∥ED,∴∠GPE=∠DE P.∵∠PNG=∠E ND,∴△PNG∽△END,∴.∴GN=2ND,∵GN+ND=GD=3∴3ND=3,∴ND=∴GN=2.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的运用,矩形的判定即性质的运用,勾股定理的运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即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解答本题时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2013•徐汇区一模)如图,在△ABC中,BE平分∠ABC交AC于点E,过点E作ED∥BC交AB于点D.(1)求证:AE•BC=BD•AC;(2)如果S△ADE=3,S△BDE=2,DE=6,求BC的长.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由BE平分∠ABC交AC于点E,ED∥BC,可证得BD=DE,△ADE∽△ABC,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证得AE•BC=BD•AC;(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与S△ADE=3,S△BDE=2,可得AD:BD=3:2,然后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求得BC的长.解答:(1)证明:∵BE平分∠ABC,∴∠ABE=∠CBE.…(1分)∵DE∥BC,∴∠DEB=∠CBE…(1分)∴∠ABE=∠DEB.∴BD=DE,…(1分)∵DE∥BC,∴△ADE∽△ABC,∴…(1分)∴,∴AE•BC=BD•AC;…(1分)(2)解:设△ABE中边AB上的高为h.∴,…(2分)∵DE∥BC,∴.…(1分)∴,∴BC=10.…(2分)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6.(2012•邢台二模)如图,△ABC∽△DEC,CA=CB,且点E在AB的延长线上.求证:(1)AE=BD;(2)△BOE∽△COD.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的比值相等可证明CE=CD,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证明△ACE≌△CBD,进而证明AE=BD;(2)利用有两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即可证明:△BOE∽△COD.解答:证明(1)∵△ABC∽△DEC,∴,∠ACB=∠DCE,∵CA=CB,∴CE=CD,∵∠ACE=∠ACB+∠BCE,∠BCD=∠DCE+∠BCE,∴∠ACE=∠BCD,在△ACE和△CBD中,∵,∴△ACE≌△CBD.∴AE=BD;(2)∵∠DCE=∠DBE,∠DOC=∠BOE,∴△BOE∽△C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证明时注意图形中隐藏条件的挖掘如:公共角和对顶角.17.(2012•淮北模拟)已知:如图,等腰△ABC中,AB=AC,AD⊥BC于D,CG∥AB,BG分别交AD、AC于E、F.求证:BE2=EF•EG.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先连接CE,由于AB=AC,AD⊥BC,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可得BE=CE,再利用等边对等角可知∠EBC=∠ECB,易证∠ABE=∠ACE,结合CG∥AB,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证∠CGF=∠FCE,再加上一组公共角,可证△CEF∽△GEC,于是CE2=EF•EG,从BE2=EF•EG.解答:证明:连接CE,如右图所示,∵AB=AC,AD⊥BC,∴AD是∠BAC的角平分线,∴BE=CE,∴∠EBC=∠ECB,又∵∠ABC=∠ACB,∴∠ABC﹣∠EBC=∠ACB﹣∠ECB,即∠ABE=∠ACE,又∵CG∥AB,∴∠ABE=∠CGF,∴∠CGF=∠FCE,又∠FEC=∠CEG,∴△CEF∽△GEC,∴CE:EF=EG:CE,即CE2=EF•EG,又CE=BE,∴BE2=EF•EG.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判定和性质.关键是能根据所证连接CE.18.(2012•徐汇区一模)如图,梯形ABCD中,AB∥CD,AD=BC,点E在边AD上,BE与AC相交于点O,且∠ABE=∠BCA.求证:(1)△BAE∽△BOA;(2)BO•BE=BC•AE.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梯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1)利用梯形的性质得到∠EAB=∠CBA,从而证得△EBA∽△ACB,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B=∠BAC,从而证明△BAE∽△BOA;(2)根据上题证得的△BAE∽△BOA得到,然后再利用∠BAC=∠OAB、∠EBA=∠BCA证得△OAB∽△BAC,从而得到,再根据得到BE•BO=AE•BC即可.形ABCD中,∵AB∥CD,AD=BC,∴∠EAB=∠CBA∵∠EBA=∠BCA,∴△EBA∽△ACB∴∠AEB=∠BAC∵∠ABE=∠OBA∴△BAE∽△BOA(2)∵△BAE∽△BOA,∴∵∠BAC=∠OAB,∠EBA=∠BCA∴△OAB∽△BAC∴∴∴BE•BO=AE•BC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等腰梯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对应角相等,从而得到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9.(2014•眉山)如图,在Rt△ABC中,∠C=90°,Rt△BAP中,∠BAP=90°,已知∠CBO=∠ABP,BP交AC于点O,E为AC上一点,且AE=OC.(1)求证:AP=AO;(2)求证:PE⊥AO;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几何综合题.分析:(1)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证明即可;(2)过点O作OD⊥AB于D,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CO=DO,利用“SAS”证明△APE和△OAD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EP=∠ADO=90°,从而得证;(3)设C0=3k,AC=8k,表示出AE=CO=3k,AO=AP=5k,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PE=4k,BC=BD=10﹣4k,再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出k=1然后在Rt△BDO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解即可.∠BAP=90°∴∠CBO+∠B OC=90°,∠ABP+∠APB =90°,又∵∠CBO=∠A BP,∴∠BOC=∠A PB,∵∠BOC=∠A OP,∴∠AOP=∠AP B,∴AP=AO;(2)证明:如图,过点O作OD⊥AB于D,∵∠CBO=∠A BP,∴CO=DO,∵AE=OC,∴AE=OD,∵∠AOD+∠O AD=90°,∠PAE+∠OAD =90°,∴∠AOD=∠P AE,在△AOD和△PAE中,,∴△AOD≌△P AE(SAS),∴∠AEP=∠A DO=90°∴PE⊥AO;(3)解:设AE=OC=3k,∵AE=AC,∴AC=8k,∴OA=OE+AE=5k.由(1)可知,AP=AO=5k.如图,过点O作OD⊥AB于点D,∵∠CBO=∠ABP,∴OD=OC=3k.在Rt△AOD中,AD===4k.∴BD=AB﹣AD=10﹣4k.∵OD∥AP,∴,即解得k=1,∵AB=10,PE=AD,∴PE=AD=4K,BD=AB﹣AD=10﹣4k=6,OD=3在Rt△BDO中,由勾股定理得:BO===3.点评:本题考查了全定与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作辅助线构造出过渡线段DO并得到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3)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出k=1是解题的关键.20.(2012•嘉定区一模)如图,己知△ABC中,BC=60,BC边上的高AH=40;矩形DEFG的顶点D、E在边BC 上,顶点G、F分别在边AB、AC上,设EF的长为x,矩形DEFG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专题:探究型.分析:先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GF∽△ABC,那么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高的比相等,可据此求出AM的表达式,进而可求出GF的长,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即可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得到y、x的函数关系式.解答:解:∵EF=x,AH=40,∴AM=40﹣x,的顶点D、E在边BC上,顶点G、F分别在边AB、AC上,∴GF∥BC,∴△AGF∽△ABC,∴=,即=,∴GF=60﹣x,∴y=EF•GF=x(60﹣x),即y=﹣x2+60x(0<x<4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矩形的面积,熟知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1.有一块三角形铁片ABC,BC=12cm,高AH=8cm,按下面一、二两种设计方案把它加工成一块矩形铁片DEFG,且要求矩形的长是宽的2倍,为了减少浪费,加工成的矩形铁片的面积应尽量大些.请你通过计算判断一、二两种设计方案哪个更好?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分析:先根据题意得出△ADG∽△ABC,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似三角形题型归纳一、比例的性质: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1.比例的项:在比例式::a b c d =(即a cb d =)中,a ,d 称为比例外项,b ,c 称为比例内项.特别地,在比例式::a b b c =(即a bb c=)中,b 称为a ,c 的比例中项,满足b ac 2=.2.成比例线段: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和b 的比等于c 和d 的比,即a cb d=,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3.黄金分割:如图,若线段AB 上一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AC BC >),且使AC 是AB 和BC 的比例中项(即AC AB BC 2=⋅),则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C AB AB ≈0618,BC AB =.AB ≈0382,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注意:对于线段AB 而言,黄金分割点有两个.)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A两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简称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如图:如果123////l l l ,则AB DE BC EF =,AB DE AC DF =,BC EFAC DF=.AD BE CF1l 2l 3lA D BE CF 1l 2l 3l【小结】若将所截出的小线段位置靠上的(如AB )称为上,位置靠下的称为下,两条线段合成的线段称为全,则可以形象的表示为=上上下下,=上上全全,=下下全全.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如果EF//BC ,则AE AF EB FC =,AE AF AB AC =,BE CFAB AC=. ABC E FFEC BA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的逆定理 若AE AF EB FC =或AE AF AB AC =或BE CF AB AC=,则有EF//BC . 【注意】对于一般形式的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逆定理不成立,反例:任意四边形中一对对边的中点的连线与剩下两条边,这三条直线满足分线段成比例,但是它们并不平行.【小结】推论也简称“A ”和“8”,逆定理的证明可以通过同一法,做'//EF BC 交AC 于'F 点,再证明'F 与F 重合即可.四、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1.相似图形①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对应边的比例叫做相似比.相似图形是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相似图形间的互相变换称为相似变换.②性质:两个相似图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的定义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①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如图,∽△△ABC A B C ''',则有 A A '∠=∠,B B C C ''∠=∠∠=∠,.②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如图,∽△△ABC A B C ''',则有AB BC ACk A B B C A C ===''''''(k 为相似比). ③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高线和对应角的平分线成比例,都等于相似比.如图,△ABC ∽△A B C ''',AM AH 、和AD 是△ABC 中BC 边上的中线、高线和角平分线,A M ''、A H ''和A D ''是△ABC '''中B C ''边上的中线、高线和角平分线,则有AB BC AC AM AH ADk A B B C A C A M A H A D ======''''''''''''④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如图,△ABC ∽△A B C ''',则有AB BC AC AB BC ACk A B B C A C A B B C A C ++====''''''''''''++. ⑤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如图,△ABC ∽△A B C ''',则有 △△ABC A B C BC AHS BC AH k S B C A H B C A H 2'''1⋅⋅2==⋅=1''''''''⋅⋅2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判定定理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图,如果'A A ∠=∠,'B B ∠=∠,则△∽△ABC A B C '''.判定定理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如图,如果AB BC ACA B B C A C =='''''',则 △∽△ABC A B C '''.判定定理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成比例,并且对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如图,如果AB ACA B A C ='''','A A ∠=∠,则△∽△ABC A B C '''.五、“A ”字和“8”字模型六、与内接矩形的有关的相似问题如图,已知四边形DEFG 是△ABC 的内接矩形,E 、F 在BC 边上,D 、G 分别在AB 、AC 边上,则有:△∽△ADG ABC ,DG ANBC AM=. 特别地,当BAC ∠=90︒时,有△∽△∽△∽△ADG EBD FGC ABC .NM GFE DCB AGFEDCBA七、“A ”字和“8”字模型的构造“A ”字和“8”字模型的构造常常作平行线,常见的作平行线的方法:G EDCAGFEDCBA G FE DC B ADEFCBAGA HDFBECAGDF BEC八、斜“8”模型九、斜“A”模型十、射影定理十一、三平行模型十一二、三垂直模型十三、角平分线定理十四、线束模型题型一 比例的性质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例题1 (1)已知::::x y z =135,则x y zx y z+3--3+的值是_______.(2)若x y z 234==.则x y z x y-+3=3-_______. (3)若a b c 2=3=4,且abc ≠0,则a bc b+-2的值是_______. 解析(1)设x k =,y k =3,z k =5.∴x y z k k k x y z k k k +3-+9-55==--3+-9-53;(2)113;(3)-2 巩固1: (1)如果:2:3x y =,则下列各式不成立的是( ) A .53x y y += B .13y x y -= C .123x y = D .1314x y +=+ (2)已知:23a c e b d f ===,求值:①a cb d++;②2323a c e b d f -+-+. (3)已知b c a c a b a b c a b c +-+-+-==,求()()()a b b c a c abc+++的值. 解析:(1)A 为合比性质,B 为分比性质,C 显然正确,D 错误,由于11x y ≠,不能用等比定理.故答案为D .(2)由等比性质直接可以得到23a c b d +=+;232233a c eb d f -+=-+. (3)当0a bc ++≠时,()()()b c a c a b a b c b c a c a b a b c a b c a b c+-+-+-+-++-++-====1++ 于是:2,2,2b c a a c b a b c +=+=+=,()()()a b b c a c abc+++=8.当0a b c ++=时,()()()()()()a b b c a c c a b abc abc+++-⋅-⋅-==-1.本题答案为1-或8.题型二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例题2(1)如图2-1,已知∥∥l l l 123,用面积法证明:AB DEBC EF=. (2)如图2-2,∥∥AD BE CF ,若AB =4,AC =10,DE =5,则DF =______. (3)如图2-3,∥∥l l l 123,AB =3,BC =5,DF =12,则_______DE =,______EF =.A D BECF l 12l 3lAD B ECFA DBECF l 12l l 3图2-1 图2-2 图2-3(1)如图所示,连接AE ,BD ,BF ,CE .△△ABECBES AB BC S =∴. ∥AD BE ∵,∥BE CF ,△△ABE DEB S S =∴,△△CBE FEB S S =.△△△△ABE EDB CBE EFB S S AB DEBC S S EF===∴. (2)252; (3)92,152. 巩固2: (1)如图2-1,直线∥∥l l l 123,已知.cm AG =06,.cm BG =12,.cm CD =15,CH =_____.(2)如图2-2,在△ABC 中,D 、E 分别为AB 、AC 边上的点,若AD BD 2=3,AE =3,则AC =______(3)如图2-3,AB ∥DE ,AE 与DB 交于C ,AC =3,BD =3,CD =2,则CE =______A CH GDBl 1l 2l 3B ADEABC图2-1 图2-2 图2-3解析:(1)0.5cm ;(2)152;(3)6 题型三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例题3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ADC =90︒,∥AD BC ,点E 在BC 上,点F 在AC上,∠∠DFC AEB =.(1)求证:△∽△ADF CAE .(2)当AD =8,DC =6,点E 、F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时,求直角梯形ABCD 的面积.解析:(1)∵∥AD BC ,∴∠∠DAF ACE =,∵∠∠DFC AEB =,∴DFA AEC ∠=∠,∴△∽△ADF CAE(2)∵AD =8,DC =6,∴AC =10,又∵F 是AC 的中点,∴AF =5 ∵△∽△ADF CAE ,∴AD AF CA CE =,∴CE 85=10,∴CE 25=4,∵E 是BC 的中点, ∴BC 25=2,∴直角梯形ABCD 的面积125123⎛⎫=⨯+8⨯6= ⎪222⎝⎭A D BECF l 12l 3l F EDCBA巩固3: (1)下列所给条件中,可以判断△ABC 与△DEF 相似的是( ) A .90A ∠=︒,90F ∠=︒,5AC =,13BC =,10DF =,26EF = B .85C ∠=︒,85E ∠=︒,AC DEBC DF=C .1AB =, 1.5AC =,2BC =,8EF =,10DE =,16FD = D .46A ∠=︒,80B ∠=︒,45E ∠=︒,80F ∠=︒(2)如图1,在△ABC 中,点D 是BC 边上的中点,且AD AC =,DE BC ⊥,交BA 于点E ,EC 与AD 相交于点F .求证:△∽△ABC FCD .(3)如图2,△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 CE BC 21⋅=2,求证:△∽△ACE DBA .AEF DADB CE图1 图2解析:(1)D ; (2)AD AC =∵,FDC ACB ∠=∠∴;DE ∵垂直平分BC ,EB EC =∴, ∴ABC FCD ∠=∠,△∽△ABC FCD ∴.(3)由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BC =条件变为BD CE AB AB AC 2221⋅=⋅2==2,条件变为比例形式:BD BAAC CE=,由于DBA ACE ∠=180︒-45︒=∠,∴△∽△ACE DBA .题型四 “A ”字和“8”字模型例题4 (1)如图4-1,已知□ABCD 中,过点B 的直线顺次与AC 、AD 及CD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F 、G ,若BE =5,EF =2,则FG 的长为____________.(2)如图4-2,已知在□ABCD 中,M 、N 为AB 的三等分点,DM 、DN 分别交AC 于P 、Q 两点,则AP:PQ:QC =____________.G BAF DC EC AD M N PQ图4-1 图4-2解析:(1)∵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D BC ∴△∽△AEF CEB ,△∽△GFD GBC ,∴AF EF CB EB 2==5,∴DF AD AF CB CB -3==5∴FG DF BG CB 3==5,即FG FG 3=+75.得.FG =105. (2)由DC ∥AB ,得AP AM PC AB 1==3,AP AC 1=4,同理AQ AC 2=5,PQ AC 2=51-4AC =AC 320,QC =AC 35,故1::::::4AP PQ QC 33==5312205.巩固4: (1)如图4-1,在ABC △中,M 、E 把AC 边三等分,MN//EF//BC ,MN 、EF 把ABC △分成三部分,则自上而下部分的面积比为 .(2)如图4-2,AB 、CD 、EF 都与BD 垂直,垂足分别是B 、D 、F ,且1AB =,3CD =,则:EF CD 的值为__________.(3)如图4-3,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M 为AB 的中点,DM ,DB 分别交AC 于P ,Q 两点,则::AP PQ QC =___________.NM FE C BAAB CEF DA CBQPD图4-1 图4-2 图4-3解析:(1)1:3:5;(2)14;(3)AQ CQ AC 1==2∵,又AP AM PC CD 1==2,AP AC 1=3∴ PQ AC AC 111⎛⎫=1--= ⎪236⎝⎭∴,::::AP PQ QC =213∴.题型五 与内接矩形有关的相似问题 例题5(1)如图5-1,△ABC 中,正方形EFGH 的两个顶点E 、F 在BC 上,另两个顶点G 、H 分别在AC 、AB 上,BC =15,BC 边上的高AD =10,求正方形EFGH S .(2)如图5-2,已知△ABC 中,四边形DEGF 为正方形,D ,E 在线段AC ,BC 上,F ,G 在AB 上,如果ADF CDE S S ∆∆==1,BEG S ∆=3,求△ABC 的面积.HAB C D E FGACDEGB图5-1 图5-2解析:(1)设正方形EFGH 的边长为x ,AD 、HG 的交点为M , 则有AM HG AD BC =,即x x10-=1015,解得,x =6,故EFGH S 2=6=36正方形(2)设正方形边长为x ,则AF x 2=,CI x 2=,BG x6=. 由△∽△CDE CAB ,得CI DE CH AB =,∴xxx x x x2=28++,解得x =2, ∴AB =6,CH =3,∴ABC S AB CH ∆1=⋅=92巩固5: 如图,已知ABC △中,AC =3,BC =4,C ∠=90︒,四边形DEGF 为正方形,其中D 、E 在边AC 、BC 上,F 、G 在AB 上,求正方形的边长.GF EDC B A H IDC EGF ABGFED CBA H MACDEG BIHHPED CB A解析:法一: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B =5,由AB CH AC BC ⋅=⋅可得.CH =24. 由CDE CAB △∽△可得DE CI AB CH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则..x x 24-=524,解得x 60=37. 法二:设CE k =4,则DE k =5,∴GE k =5,BE k 25=3. ∴CE BE +=4,即k k 254+=43,解得k 12=37,∴DE k 60=5=37.题型六 “A 字和“8”字模型的构造 例题6如图,ABC △中,D 为BC 边的中点,延长AD 至E ,延长AB 交CE 的延长线于P .若AD DE =2,求证:3AP AB =.解析:如图,过点D 作PC 的平行线,交AB 于点H . ∵HD PC ∥,AH ADAD DE AH PH PH DE=2⇒==2⇒=2, HD PC ∥,BH BDBD CD BH PH PH CD=⇒==1⇒=, ∴AP AH PH PH =+=3,AH BH AB PH BH =+=2=2, ∴AB BH PH ==,∴AP PH AB =3=3. 还可用如下辅助线来证此题:A BCD EKPABCDEK P PKED CBA巩固6: 如图,已知线段AB ∥CD ,AD 与BC 相交于点K ,E 是线段AD 上一动点. (1)若BK KC 5=2,求CDAB的值; (2)连接BE ,若BE 平分∠ABC ,则当AE AD 1=2时,猜想线段AB 、BC 、CD 三者之间有怎样等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结论并予以证明.再探究:当AE AD n1=()n >2,而其余条件不变时,线段AB 、BC 、CD 三者之间又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证明.解析:(1)∵BK KC 5=2,∴CK BK 2=5,又∵CD ∥AB ,∴KCD KBA △∽△,∴CD CK AB BK 2==5(2)当BE 平分ABC ∠,AE AD 1=2时,AB BC CD =+;证明:取BD 的中点为F ,连接EF 交BC 于G 点,由中位线定理,得EF//AB//CD ,∴G 为BC 的中点,GEB EBA ∠=∠,又∵EBA GBE ∠=∠,∴GEB GBE ∠=∠,∴EG BG BC 1==2,ABDECC DEKBA而GF CD 1=2,EF AB 1=2,EF EG GF =+,即:AB BC CD 111=+222;AB BC CD ∴=+;当AE AD n1=(n >2)时,(1)BC CD n AB +=-. 题型七 斜“A ”和斜“8”模型 例题7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D ,CE AB ⊥于E ,ABC △的面积是BDE △面积的4倍,6AC =,求DE 的长.解析:∵AD BC ⊥,CE AB ⊥,ABD CBE ∠=∠, ∴ABD CBE △∽△, ∴BE BCBD AB =,∵EBD CBA ∠=∠,∴BED BCA △∽△,∴11322DEDE AC AC===⇒==.巩固7: (1)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E 分别在BC ,AC 上,且BD CE =,AD 与BE 相交于点F .求证:①BD AD DF 2=⋅;②AF AD AE AC ⋅=⋅;③BF BE BD BC ⋅=⋅. (2)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AF AD ⊥交BD 于E ,交BC 于F .求证:AD DE DB 21=⋅2.FECDBAA DEF C解析:(1)∵等边ABC △,∴AB BC =,ABC ACB BAC ∠=∠=∠=60︒ ∵BD CE = ∴ABD BCE △≌△.∴BAD CBE ∠=∠,∴BFD BAD ABE CBE ABE ABC ∠=∠+∠=∠+∠=∠ ∴ABD BFD △∽△ ∴BD DFAD BD=,∴BD AD DF 2=⋅. ②证明AFE ACD △∽△即可. ③证明BFD BCE △∽△即可.(2)方法一:取DE 中点M ,连接AM , ∵AF AD ⊥,M 为DE 中点∴MA MD DE 1==2,∴∠1=∠2,又∵AB AC =,∴∠2=∠3,∴∠1=∠3,∴DAM DBA △∽△,∴DA DM DB 2=⋅,∴AD DE DB 21=⋅2. 方法二:取BD 中点N ,连接AN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N BD ⊥, 又∵EAD ∠=90︒,∴AND EAD △∽△,∴AD DN DE 2=⋅, 又∵DN BD 1=2,∴AD DE BD 21=⋅2. 总结:考查斜“A ”和斜“8”常见结论,看到比例乘积想到斜“A ”和斜“8”,也要会找ADEF CM123ED CAB巩固8: 在等边ABC △中,点D 为AC 上一点,连结BD ,直线l 与AB ,BD ,BC 分别相交于点E 、P 、F ,且BPF ∠=60︒.(1)如图8-1,写出图中所有与BPF △相似的三角形,并选择其中一对给予证明. (2)若直线l 向右平移到图8-2、图8-3的位置时(其它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来(不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探究:如图8-1,当BD 满足什么条件时(其它条件不变),PF PE 1=2?请写出探究结果,并说明理由.(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图3图2图1lP FEDCB AFP EDC BAlFPEDCBA 图3图2l P F E D CB A l FPEDC BA图3lPFED CB A 图8-1 图8-2 图8-3 解析:(1)BPF EBF △∽△与BPF BCD △∽△,以BPF EBF △∽△为例,证明如下: ∵BPF EBF ∠=∠=60,BFP BFE ∠=∠,∴BPF EBF △∽△. (2)均成立,均为BPF EBF △∽△,BPF BCD △∽△.(3)BD 平分ABC ∠时,PF PE 1=2.证明:∵BD 平分ABC ∠,∴ABP PBF ∠=∠=30∵BPF ∠=60,∴BFP ∠=90,∴PF PB 1=2,又BEF ABP ∠=60-30=30=∠,∴BP EP =,∴PF PE 1=2.题型八 射影定理 例题8如图,已知AD 、CF 是ABC △的两条高,EF AC ⊥与E ,交CB 延长线于G ,交AD 于H ,求证:EF EH EG 2=⋅.解析:∵CF AB ⊥,EF AC ⊥,∴EF AE CE 2=⋅, 又由AD BC ⊥可知,AEH CEG ∠=∠=90︒,EAH EGC ∠=∠,∴AEH GEC △∽△,∴EH EAEC EG=, ∴EH EG EA EC ⋅=⋅,∴EF EH EG 2=⋅.巩固9: (1)如图9-1,在ABC △中,CD AB ⊥于D ,DE AC ⊥于E ,DF BC ⊥于F .求证:CEF CBA △∽△.(2)如图9-2,在Rt ABC △中,AD 是斜边BC 上的高,DE AC ⊥于E ,DF AB ⊥于F ,求证:AB FB FD AC EC ED44⋅=⋅. GHFED CB ACAEFDBBAEDC F图9-1 图9-2解析:(1)分别在ADC △与CDB △中由射影定理得到:2CD CE CA =⋅,2CD CF CB =⋅, CE CA CF CB ⋅=⋅∴,即CE CFCB CA=,ECF BCA ∠=∠∵,ECF BCA ∴△∽△. (2)由射影定理可以依次得到422422AB BD BC BF ABAC DC BC EC AC⋅⋅==⋅⋅, 于是仅需证明AB FDAC ED=, 由于BDA ADC △∽△,DF DE 、分别是AB 与AC 上的高,所以有AB DFAC DE=,得证. 题型九 三垂直模型 例题9如图,M 为线段AB 的中点,AE 与BD 交于点C ,DME A B α∠=∠=∠=,且DM交AC 于F ,ME 交BC 于G . (1)求证:AMF BGM △∽△.(2)连接FG ,如果45α=︒,42AB =,3AF =,求FG 的长.解析:(1)由题意得,DME A B α∠=∠=∠=, ∴180AMF BMG α∠+∠=︒-,180AMF AFM α∠+∠=︒-,∴BMG AFM ∠=∠, 又E A B α∠=∠=∠=,∴△AMF ∽△BGM .(2)∵AMF BGM △∽△,∴AM AF BG BM =∴,∵M 为AB 的中点,∴12AM BM AB ==∴, ∵42AB =,3AF =,∴83BG =∴, ∵45α=︒∵,∴90ACB ∠=︒∴,4AC BC ==,∴1CF AC AF =-=∴,43CG BC BG =-=, ∴2253FG CF CG =+=.巩固10: (1)如图10-1,矩形ABCD 中,由8个面积均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L 型模板如图放置,则矩形ABCD 的周长为____________.(2)如图10-2,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O 的边OA 在x 轴上,边OC 在y 轴上,点B 的坐标为(1,3),将矩形沿对角线AC 翻折,使得B 点落在D 点的位置,且AD 交y 轴于点E ,则D 点坐标为___________.GFE DCB AByD E OAxC图10-1 图10-2EDCG FBM A解析:(1)ABE ECF FDG △∽△∽△,2AB AEFD FG==, ∴2AB DF =,∴2AB CF =,1AB AE BEEC EF CF===, ∴AB CE =,BE CF =,∴2CE CF =, 又∵4EF =,∴CE =,CF =BC,AB , ∴矩形ABCD的周长为(2)过D 点做DF x ⊥轴于F 点,BC 与FD 的延长线交于G 点 则CGD DFA △∽△,∴13CG GD CD DF AF AD ===, 设CG x =,则3DF x =,1AF x =+,33GD x =-, 由于3AF GD =,列得方程:()1333x x +=-, 解得45x =,故45CG =,125DF =,求得D 点坐标为41255⎛⎫- ⎪⎝⎭,.巩固11: 如图11-1,ABC △和DEF △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C EDF ∠=∠=︒,DEF △的顶点E 与ABC △的斜边BC 的中点重合.将DEF △绕点E 旋转到如图11-2,线段DE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P ,线段EF 与线段CA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 . (1)求证:BPE CEQ △∽△.(2)已知BP a =,92CQ a =,求P 、Q 两点间的距离(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B DFA PQECBDFAP Q图11-1 图11-2解析:(1)∵ABC △和DEF △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45B C DEF ∠=∠=∠=︒, ∴135BEP CEQ ∠+∠=︒,135CQE CEQ ∠+∠=︒,∴BEP CQE ∠=∠, 又∵45B C ∠=∠=︒,∴BPE CEQ △∽△. (2)连接PQ ,∵BPE CEQ △∽△,∴BP BECE CQ=, ∵BP a =,92CQ a =,BE CE =,∴BE CE ==,∴BC =,∴3AB AC a ==,∴32AQ a =,2PAa =,在Rt APQ △中,52PQ a =.题型十 三平行模型例题10 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CD ,M 是AB 的中点,分别连接AC 、BD 、MD 、MC ,且AC 与MD 交于点E ,DB 与MC 交于F . (1)求证:EF//CD ;(2)若AB a =,CD b =,求EF 的长.DFAPQFEMDCBA解析:(1)∵AB CD ∥,∴ME AM ED CD =,MF BMFC CD=, ∵AM BM =,∴AM BM CD CD =(中间过渡量),∴ME MF EF CD ED FC=⇒∥. (2)∵AM EF CD ∥∥,∴111EF AM CD =+,∴2abEF a b=+. 巩固12: 如图所示,在ABC △中,120BAC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求证:111AD AB AC=+.ABDABCEF解析:分别过B 、C 两点做AD 的平行线,分别交CA 、BA 的延长线于E 、F 两点. 由于EB//AD//FC ,有111AD BE FC=+;由于60EBA BAD ∠=∠=︒,18060EAB BAC ∠=︒-∠=︒所以EAB △为正三角形,同理FAC △亦为正三角形.BE AB =∴,FC AC =.故111AD AB AC=+. 题型十一角平分线定理例题11 在ABC △中,B ∠的平分线交AC 于D ,C ∠的平分线交AB 于E ,且BE CD =.求证:AB AC =.解析:由角平分线定理得到AB AD BC DC =,AC AEBC BE=, ∵BE CD =∵,∴AD DC BE AE AB BC BC AC===∴ 即AD AEAB AC=,∴AD AC CD =-∴,AE AB BE =- ∴()()AC AC CD AB AB CD -=-,整理得到()()0AC AB AC AB CD -+-= 明显0AC AB CD +-≠,故AC AB =.巩固13: (1)如图13-1,在ABC △中,C ∠=90︒,CA =3,CB =4,且CD 是C ∠的平分线.则AD 的长为__________.(2)如图13-2,I 是ABC △内角平分线的交点,AI 交对应边于D 点,求证:AI AB ACID BC+=.CADBIAD B C图13-1 图13-2解析:(1)由角平分线定理34AD ACDB BC ==,由于5AB ==,31577AD AB ==∴ B AED(2)由角平分线定理得到AI AB AC ID BD CD ==,由等比性质得到:AI AB AC AB AC ID BD CD BC++==+. 巩固14: 若AP PB =,2APB ACB ∠=∠,AC 与PB 相交于点D ,且4PB =,3PD =.求AD DC ⋅的值.P DCBAEA BCDP解析:过P 点做APB ∠的角平分线PE ,交AD 于E 点.∵EPD APE C ∠=∠=∠∵,且PDE CDB ∠=∠,∴PDE CDB ∴△∽△,∴3ED DC PD DB ⋅=⋅=∴, 又由于PE 是角平分线,∴PA AE PD ED =∴,∵4PA PB ==∵,∴43AE ED =∴,∴73AD ED =∴, 773AD DC ED DC ⋅=⋅=∴. 题型十二 线束模型例题12 如图,M 、N 为ABC △边BC 上的两点,且满足BM MN NC ==,一条平行于AC 的直线分别交AB 、AM 和AN 的延长线于点D 、E 和F .求证:3EF DE =. 法一:如下左图,过D 作DG BC ∥交AC 于G ,交AM 、AN 于P 、Q , 由线束定理可知DP PQ QG ==,∵DF AC ∥,∴DE DP AG PG 1==2,DF DQ AG QG ==2, ∴DE DF 1=4,∴EF DE =3.过E 点或F 点作BC 的平行线也可得到类似的证法. 法二:如下右图,过M 作PQ DF ∥,交AB 于P , 交AF 延长线于Q ,则有AC DF PQ ∥∥, ∴PM BM AC BC 1==3,QM MNAC NC==1, ∴PM QM 1=3,由线束定理可知DE PM EF QM 1==3, 即EF DE =3.过B 点或N 点作DF 的平行线也可得到类似的证法.QPABCMN DEFQP GABCMNDEF巩固15: (1)如图15-1,AB ∥CD ,AD 与BC 交于点P ,过P 点的直线与AB 、CD 分别交于E ,F .求证:AE DFBE CF=. FED NMCBA(2)如图15-2,AB ∥CD ,AD 与BC 交于点P ,连接CA 、DB 并延长相交于O ,连接OP 并延长交CD 于M ,求证:点M 为CD 的中点.(3)如图15-3,在图15-2中,若点G 从D 点向左移动(不与C 点重合),AG 与BC 交于点P ,连OP 并延长交CD 于M ,直接写出MC 、MG 、MD 之间的关系式.AC FDE B POABCM D POAB CM D P G图15-1 图15-2 图15-3解析:(1)证明:如图1,∵AB //CD ,AD 与BC 交于点P , ∴AEP DFP △∽△,BFP CFP △∽△, ∴AE EP DF FP =,BE EP CF FP =,∴AE BE DF CF =,∴AE DFBE CF=; (2)证明:如图2,设OM 交AB 于点N .∵AB //CD ,∴AON COM △∽△,BON DOM △∽△,AOB COD △∽△, ∴OA AN OC CM =,OB BN OD DM =,OA OB OC OD =,∴AN BNCM DM=①, ∵ANP DMP △∽△,BNP CMP △∽△,APB DPC △∽△, ∴AN AP DM DP =,DN BP CM CP =,AP BP DP CP =,∴AN BNDM CM=②, ①÷②,DM CMCM DM=,∴CM =DM ,即点M 为CD 的中点; (3)解:MC 2=MG •MD ,理由如下:如图3,设OM 交AB 于点N . ∵AB //CD ,∴MCP NBP △∽△,NAP MGP △∽△,∴MC MP NB NP =①,NA NPMG MP=②, ①×②,得MC NA MP NP NB MG NP MP ⨯=⨯=1,∴MC NB MG NA=. ∵AON COM △∽△,BON DOM △∽△,∴NA ON MC OM =,NB ONMD OM=, ∴NA NB MC MD =,∴MD NB MC NA =,∴MC MDMG MC=,∴MC MG MD 2=⋅. 题型十三相似综合例题13 如图,点A 的坐标为(2,2),点C 是线段OA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O 、A 两点重合),过点C 作CDx 轴,垂足为D ,以CD 为边在右侧作正方形CDEF .连接AF 并延长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B ,连接OF .若以B 、E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FE △相似,则点B 的坐标是 .解析:要使BEF △与OFE △相似, ∵FEO FEB ∠=∠=90︒ ∴只要OE EF EB EF =或OE EF EF EB =,即BE t =2或EB t 1=2. ② 当BE t =2时,BO t =4, ∴t t t 2=42-,∴t =0(舍去)或t 3=2,∴(,)B 60. ②当EB t 1=2时,(i )当B 在E 的左侧时,OB OE EB t 3=-=2,∴tt t23=2-2,∴t=0(舍去)或t2=3,∴(,)B10.(ii)当B在E的右侧时,OB OE EB t5=+=2,∴ttt25=2-2,∴t=0(舍去)或t6=5,∴(,)B30.巩固16:如图,Rt ABC△中,ACB∠=90︒,CD AB⊥于D,过点D作DE BC⊥,BDE△边DE上的中线BF延长线交AC于点G.(1)求证:AD BD CE CB⋅=⋅;(2)若AG FG=,求:BF GF;(3)在(2)的条件下,若BC=62BD的长度.AFECDGAFECDG P解析:(1)证明:∵CD AB⊥,∴BCD△是直角三角形.∵DE BC⊥,∴CD CE CB2=⋅.∵ABC△是直角三角形,CD AB⊥,∴CD AD BD2=⋅,∴AD BD CE CB⋅=⋅;(2)解:过G作GP DF⊥交DF于P,连结DG,∵AC BC⊥,DE BC⊥,GF DE⊥,∴四边形CEPG是矩形,∴CG EP=在Rt ADC△中,∵G是边AC中点,∴AG DG CG==.又∵AG FG=,∴DG FG=,∴GFD△是等腰三角形.∴GP是FD的中线,DP FP=,即FP DF EF1=1=22.∵CG EP=,FP EF=12,∴::PF CG=13,∴::PF FG=13.∵PFG EFB CGB△△△∽∽,∴::::CG BG EF BF PF GF===13,∴::FG BG=13,::BF GF=21;(3)解:∵BC=62:::CE BE GF BF==12,∴CE=22,BE=42∵::EF BF=13,设EF x=,则BF x=3,∴()x x222+2=9,解得x=2,∴BF=6,GF=3,AC=6,∴()AB AC BC2222+6+6263BD=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