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恢复能力国家标准等级介绍

合集下载

灾难恢复能力国家标准等级介绍

灾难恢复能力国家标准等级介绍

灾难恢复能力国家标准等级介绍1 概念和术语灾难: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造成信息系统严重故障或瘫痪,使信息系统支持的业务功能停顿或服务水平不可接受、达到特定的时间的突发性事件。

灾难恢复:为了将信息系统从灾难造成的故障或瘫痪状态恢复到可正常运行状态、并将其支持的与功能从灾难造成的不正常状态恢复到可接受状态,而设计的活动和流程。

灾难备份中心:用于灾难发生后接替主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支持关键业务功能运作的场所。

恢复时间目标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灾难发生后,信息系统或业务功能从停顿到必须恢复的时间要求。

恢复点目标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灾难发生后,系统和数据必须恢复到的时间点要求。

2 灾难恢复能力等级划分标准2.1 第一级介质存储:为各种磁介质、光介质和纸介质提供存储服务。

具有高标准的介质存储环境和设施;机房环境:根据客户的要求,灾备中心为客户准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房环境。

数据备份: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周一次。

满足国标《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灾难恢复等级第1级要求;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周一次;备份介质场外存放;有介质存取、验证和转储管理制度;按介质特性对备份数据进行定期的有效性验证;在灾难恢复时,可享有规范运行的数据中心环境和7 x 24小时专业技术支持。

2.2 第二级:介质存储:为各种磁介质、光介质和纸介质提供存储服务。

具有高标准的介质存储环境和设施;具有7 x 24小时门禁、视像监控和保安管理;提供7 x 24小时响应的媒体存放及获取服务。

机房环境:根据客户的要求,灾备中心为客户准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房环境,包含符合灾难备份原则的机房选址、具备高抗震指标、高承重提升地板的物理建筑,具备多路专线供电线路、长延时冗余UPS系统、备用发电机组、专业精密空调系统以及气体灭火系统等各种基础设施,具备7 x 24小时的严格出入授权控制和7 x 24小时的监控录像措施和严格的管理规范,以满足客户对灾难演练和灾难恢复期间的机房环境要求。

地震应急等级

地震应急等级

地震应急等级地震应急等级划分与措施摘要:地震是自然灾害中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灾害,为了提高社会抗震防灾能力,地方政府通常采用地震应急等级划分制度。

本文将介绍地震应急等级的划分标准以及各级别应急措施,以期在地震发生后,能够有序、迅速、科学地进行应对。

关键词:地震,应急等级,防灾减灾,紧急措施引言:地震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提高社会抗震防灾水平,各地政府通常制定地震应急等级划分,以便在地震发生后迅速、有效地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本文将探讨地震应急等级划分的标准以及各级别的应急措施。

地震应急等级划分:地震应急等级通常根据地震的震级、地震造成的损失程度以及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等因素进行划分。

一般而言,地震应急等级可分为四个级别:一级应急、二级应急、三级应急和四级应急。

一级应急:需要立即启动地方政府的最高领导机构,形成地方政府一级应急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应急工作。

同时,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投入到地震救援和抢险工作中。

二级应急:需要加强地震灾害信息的搜集、发布和传播工作,协助相关部门对受灾地区进行科学合理的疏散和转移,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三级应急:要求各级政府强化对受灾地区的物资保障,迅速组织医疗救援力量,加强灾后心理疏导工作,帮助灾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四级应急:为灾后重建和长期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支持,促进受灾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恢复。

各级别应急措施:一级应急:立即启动地方政府最高领导机构。

组成地方政府一级应急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应急工作。

启动地方灾害应急预案。

二级应急:强化灾害信息的搜集、发布和传播工作。

协助相关部门对受灾地区进行科学合理的疏散和转移。

加强灾后救援力量的组织和调度。

三级应急:强化对受灾地区的物资保障。

迅速组织医疗救援力量。

加强灾后心理疏导工作。

四级应急:为灾后重建提供支持。

促进受灾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恢复。

加强长期防灾减灾工作。

结论:地震应急等级划分与相应的应急措施,对于有效应对地震灾害、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灾难恢复能力国家标准等级介绍

灾难恢复能力国家标准等级介绍

灾难恢复能力国家标准等级介绍1 概念和术语灾难: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造成信息系统严重故障或瘫痪,使信息系统支持的业务功能停顿或服务水平不可接受、达到特定的时间的突发性事件。

灾难恢复:为了将信息系统从灾难造成的故障或瘫痪状态恢复到可正常运行状态、并将其支持的与功能从灾难造成的不正常状态恢复到可接受状态,而设计的活动和流程。

灾难备份中心:用于灾难发生后接替主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支持关键业务功能运作的场所。

恢复时间目标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灾难发生后,信息系统或业务功能从停顿到必须恢复的时间要求。

恢复点目标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灾难发生后,系统和数据必须恢复到的时间点要求。

2 灾难恢复能力等级划分标准2.1 第一级介质存储:为各种磁介质、光介质和纸介质提供存储服务。

具有高标准的介质存储环境和设施;机房环境:根据客户的要求,灾备中心为客户准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房环境。

数据备份: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周一次。

满足国标《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灾难恢复等级第1级要求;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周一次;备份介质场外存放;有介质存取、验证和转储管理制度;按介质特性对备份数据进行定期的有效性验证;在灾难恢复时,可享有规范运行的数据中心环境和7 x 24小时专业技术支持。

2.2 第二级:介质存储:为各种磁介质、光介质和纸介质提供存储服务。

具有高标准的介质存储环境和设施;具有7 x 24小时门禁、视像监控和保安管理;提供7 x 24小时响应的媒体存放及获取服务。

机房环境:根据客户的要求,灾备中心为客户准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房环境,包含符合灾难备份原则的机房选址、具备高抗震指标、高承重提升地板的物理建筑,具备多路专线供电线路、长延时冗余UPS系统、备用发电机组、专业精密空调系统以及气体灭火系统等各种基础设施,具备7 x 24小时的严格出入授权控制和7 x 24小时的监控录像措施和严格的管理规范,以满足客户对灾难演练和灾难恢复期间的机房环境要求。

5、灾备达到等级和指标

5、灾备达到等级和指标

5、灾备达到等级和指标
(1)灾难恢复等级
根据国家标准,期货经纪公司共享灾备中心能够达到5级灾难恢复标准。

第五级灾难恢复应具有技术和管理支持如下表所示:
(2)系统性能指标
①容量
接入的用户数最大为:200家实时采集的用户
同时灾备恢复的用户数为:40家
②安全性
■和期货经纪公司通讯有备份线路;
■灾备中心管理人员无法读取期货经纪公司业务数据;
■数据加密存放,没有密码无法打开;
■期货经纪公司无法取得其他期货公司的数据;
■在期货经纪公司未授权的情况下,灾备中心无法进行该期货经纪公司的灾备切换;
■用户如果自行进行切换操作,一般要求灾备中心确认,除非用户和灾备中心协定了使用全自动切换方式。

■统一完善的监控系统,出现故障马上告警
③可用性
期货公司采集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实现自动运行。

如果柜台环境数据等发生变化,期货经纪公司可以方便地生成、发送环境文件。

④可靠性
提供测试功能,帮助管理人员验证灾备中心是否能正常切换。

能够监控灾备恢复运行状态。

期货经纪公司正常采集线路出现故障情况下,能够通过备份采集线路实现数据采集。

⑤重要指标
■采集延迟时间最长为:3秒(峰值流水不高于30笔/秒,连接灾备中心DDN带宽不小于64K)
■灾备恢复时间最长为:3分钟(当天该用户已有交易流水不大于1万笔)
■已经报入交易所主机系统的交易数据基本实现不丢失。

■灾备切换以后,可以保证网上交易和期货经纪公司营业部的交易系统接入。

(期货经纪公司总部可以视同营业部方式。

)。

灾备六等级解析

灾备六等级解析

测试和演 场地制度;

相关协议。
第3级 电
子传输和 部分设备
同第2级
支持
A)完全数据备 份每天一次; B)备份介质场 外存放; C)每天多次定 时批量传送。
配备部分数据 处理设备
配备部分通 讯线路和网 络设备
专职机房运行 管理人员
经过完整 测试和演 练
机房、硬件维护、 系统运行、介质、 备份数据的管理 制度

几月)。
2024/8/22
7
各等级可防范的主要风险及恢复能力
等级划分
可防范的风险类型
数据可恢复度RPO
业务可恢复度RTO
人员集结、启动备用系统、
第4级 电子传输及完整 设备支持
1.业务数据损坏 2.业务处理场地不可用 3.全部备用设备/网络故障
最后一次成功复制的数据 复制带宽有关)
(与
验证/补录数据、切换网 络、恢复业务运行的时间
2024/8/22
5
灾难备份等级(1-6个灾难恢复等级)
等级划分
备用基础设施
数据备份系统
备用数据处理系 统
备用网络 系统
技术支持
灾难恢复预 案
运行维护支持
第4级 电子 A)介质存放场地 传输及完整 B)恢复备用场地 同第3级 设备支持 C)7×24小时
全部设备, 可用状态 ﹙冷站﹚
机房、硬件维护、
技术支持
灾难恢复 预案
运行维护支持
第1级 基 本支持
有符合介质 存放条件的 场地
A)完全数据备 份每周一次; B)备份介质场 外存放。



A)介质管理制
经过完整 度;
测试和演 B)备份数据定

灾难恢复规范标准

灾难恢复规范标准

对灾难恢复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发现不足 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灾 难恢复流程。
流程检查与改进
1
对灾难恢复流程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其 有效性、合规性和符合业务需求。
2
根据检查结果,及时发现并修正不符合要求的 地方,不断优化和完善灾难恢复流程。
3
建立反馈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持续提高灾难恢复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05
灾难恢复技术
存储和备份技术
存储技术
包括存储区域网络(SAN)、网络附加存储(NAS)、磁带库等,用于存储 大量数据和文件。
备份技术
包括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异备份等,用于在灾难发生时恢复数据。
数据复制和同步技术
数据复制技术
包括基于主机的复制、基于存储设备的复制、基于网络的复制等,用于在灾难发 生时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灾难恢复规范标准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灾难恢复计划 • 灾难恢复策略 • 灾难恢复组织 • 灾难恢复流程 • 灾难恢复技术 • 灾难恢复标准和合规性
01
灾难恢复计划
定义和目标
定义
灾难恢复计划是一种针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的 预防和应对策略,旨在确保组织的业务连续性和员工的安全 。
目标
协调层
负责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 作,确保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技术支持层
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解决恢 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执行层
负责具体执行恢复计划,包括备份 恢复、系统重启、数据传输等。
职责与任务
制定灾难恢复 计划
根据业务需求和风险分 析,制定符合实际情况 的灾难恢复计划。
定期审查与更 新
数据迁移策略

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级别划分

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级别划分

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级别划分国家防汛应急响应级别,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和国务院“三定方案”的规定,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国务院领导下,负责领导组织全国防汛工作的应急响应机制。

国家防汛应急响应级别共分为四级,即I级、II级、III级、IV四级,其中I 级为最高级别。

对应应急响应级别,分别采取I级、II级、III 级、IV四级响应行动。

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防总抗旱应急响应机制共分为四级,最高级别为一级,最低级别为四级。

具体如下:Ⅰ级应急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一级响应:1.某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2.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3.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4.重要大型水库发生垮坝;5.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发生特大干旱;6.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时发生极度干旱。

Ⅱ级应急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二级响应:1.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发生严重洪涝灾害;2.一个流域发生大洪水;3.大江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4.一般大型及重点中型水库发生垮坝;5.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发生严重干旱;6.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时发生严重干旱;7.一座大型以上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Ⅲ级应急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三级响应:1.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发生洪涝灾害;2.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较大洪水;3.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出现重大险情;4.大中型水库出现严重险情;5.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发生干旱灾害;6.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时发生中度干旱;7.一座大型城市发生严重干旱。

Ⅲ级响应行动1.国家防总秘书长主持会商,作出相应工作安排,密切监视汛情、旱情发展变化,加强防汛抗旱工作的指导,并将情况上报国务院并通报国家防总成员单位。

国家防总办公室派出工作组、专家组,指导地方防汛抗旱。

2.相关流域防汛指挥机构加强汛(旱)情监视,加强洪水预测预报,做好相关工程调度,派出工作组、专家组到一线协助防汛抗旱。

国家容灾等级划分

国家容灾等级划分

国家容灾等级划分
国家容灾等级划分是指根据国家对于信息系统容灾能力的要求,将信息系统的容灾能力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这些等级通常用于评估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恢复性等方面的能力。

我国的国家标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将信息系统的容灾能力划分为 6 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
1. 第 1 级:基本支持
2. 第 2 级:备用场地支持
3. 第 3 级:电子传输和部分设备支持
4. 第 4 级:电子传输及完整设备支持
5. 第 5 级:实时数据传输及完整设备支持
6. 第 6 级:数据零丢失和远程集群支持
不同等级的容灾能力要求不同,等级越高,要求越严格。

例如,第 6 级要求在灾难发生时,信息系统能够在远程集群支持下实现数据零丢失,并在规定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业务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容灾等级进行建设和管理。

1。

灾难恢复能力国家标准等级介绍

灾难恢复能力国家标准等级介绍

灾难恢复能力国家标准等级介绍1 概念和术语灾难: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造成信息系统严重故障或瘫痪,使信息系统支持的业务功能停顿或服务水平不可接受、达到特定的时间的突发性事件。

灾难恢复:为了将信息系统从灾难造成的故障或瘫痪状态恢复到可正常运行状态、并将其支持的与功能从灾难造成的不正常状态恢复到可接受状态,而设计的活动和流程。

灾难备份中心:用于灾难发生后接替主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支持关键业务功能运作的场所。

恢复时间目标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灾难发生后,信息系统或业务功能从停顿到必须恢复的时间要求。

恢复点目标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灾难发生后,系统和数据必须恢复到的时间点要求。

2 灾难恢复能力等级划分标准2.1 第一级介质存储:为各种磁介质、光介质和纸介质提供存储服务。

具有高标准的介质存储环境和设施;机房环境:根据客户的要求,灾备中心为客户准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房环境。

数据备份: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周一次。

满足国标《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灾难恢复等级第1级要求;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周一次;备份介质场外存放;有介质存取、验证和转储管理制度;按介质特性对备份数据进行定期的有效性验证;在灾难恢复时,可享有规范运行的数据中心环境和7 x 24小时专业技术支持。

2.2 第二级:介质存储:为各种磁介质、光介质和纸介质提供存储服务。

具有高标准的介质存储环境和设施;具有7 x 24小时门禁、视像监控和保安管理;提供7 x 24小时响应的媒体存放及获取服务。

机房环境:根据客户的要求,灾备中心为客户准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房环境,包含符合灾难备份原则的机房选址、具备高抗震指标、高承重提升地板的物理建筑,具备多路专线供电线路、长延时冗余UPS系统、备用发电机组、专业精密空调系统以及气体灭火系统等各种基础设施,具备7 x 24小时的严格出入授权控制和7 x 24小时的监控录像措施和严格的管理规范,以满足客户对灾难演练和灾难恢复期间的机房环境要求。

紧急响应与灾难恢复制度

紧急响应与灾难恢复制度

紧急响应与灾难恢复制度一、背景与目的在当前多而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突发的紧急情况和灾难事件可能对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员工的安全造成严重威逼。

为了保障企业的可连续发展和员工的生命安全,订立本《紧急响应与灾难恢复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引导公司在紧急情况和灾难事件发生时采取恰当的紧急响应措施,并认真规定了灾难恢复的工作流程,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保护员工的安全,并快速恢复正常业务。

二、灾难分类与级别依据可能发生的不同灾难类型及其对企业的威逼程度,我们将灾难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一级灾难:对企业生产、资产安全和员工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逼的灾难,如地震、火灾等;2.二级灾难:对企业正常运营和员工安全造成肯定威逼的灾难,如洪水、停电等;3.三级灾难:对企业日常运营和员工工作造成肯定影响的灾难,如电脑系统故障、网络停止等。

三、紧急响应程序3.1 紧急情况报告与评估当发生紧急情况或接收紧急情况报告时,相关员工应立刻上报情况至上级主管部门。

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快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紧急情况评估,并依照灾难级别的规定进行分类确认。

3.2 紧急响应构成员召集与任务调配1.一级灾难:主管部门负责紧急响应小构成员的召集与任务调配;2.二级灾难:主管部门负责内部通知相关部门并组织专业人员紧急响应;3.三级灾难:主管部门负责内部通知相关部门并指派专业人员进行响应。

3.3 通知与宣传主管部门应依照不同级别的紧急情况,把相关通知和宣传工作做到位,确保员工充分了解紧急情况和响应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本领。

3.4 紧急响应措施与工作流程依据不同级别的紧急情况,紧急响应小组应立刻采取相应的措施,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项:1.人员安全: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引导员工有序疏散,并进行必需的急救和伤员救治;2.资产保护:采取措施确保企业紧要设备、物资和文件的安全,防范火灾、偷窃等风险;3.业务恢复:依据灾难情况,订立相应的业务恢复计划,包含备用设备调配、备份数据恢复等;4.公共关系管理:及时向相关政府部门、客户、供应商、媒体等进行情况通报,并乐观应对外部关系影响。

地震应急响应等级划分标准

地震应急响应等级划分标准

地震应急响应等级划分标准
地震应急响应等级划分标准通常根据地震的强度、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确定。

一般而言,地震应急响应等级划分为四个级别: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1. Ⅰ级:适用于地震强度较小、危害程度较轻、影响范围较小的情况下。

此级别下,应急响应主要是进行地震情况的初步调查,协调救援力量和资源的动员。

2. Ⅱ级:适用于地震强度较为明显、危害程度较大、影响范围中等的情况下。

此级别下,应急响应需要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援行动,开展伤员救治和生命线工程的修复。

3. Ⅲ级:适用于地震强度较强、危害程度较严重、影响范围较大的情况下。

此级别下,应急响应需要全面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大规模的灾害救援行动,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多项任务的完成。

4. Ⅳ级:适用于地震强度极强、危害程度极大、影响范围极广的情况下。

此级别下,应急响应需要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国家级的灾害救援行动,协调多个救援力量,同时优先考虑生命救援和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

需要注意的是,地震应急响应等级的具体划分标准可能因地区、国家和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政府和相关部门会根据地震的具体情况和紧急程度,灵活确定和调整地震应急响应等级划分标准。

灾难恢复能力等级标准

灾难恢复能力等级标准

灾难恢复能力等级标准嘿,你知道吗?在这充满未知风险的世界里,就像超级英雄要有强大的装备才能对抗邪恶势力一样,企业和组织也需要有自己的“超级护盾”——灾难恢复能力等级标准。

要是没有它,一旦遭遇灾难,那可就像在狂风巨浪中没有舵的船,只能随波逐流,损失惨重!**“等级一:初出茅庐的小盾牌”**在灾难恢复的江湖中,等级一是那个初出茅庐的小盾牌。

“等级一虽然弱小,但也是希望的火苗!” 这个等级意味着企业在灾难发生后,数据备份主要依靠手工操作,恢复时间可能较长。

就好比你要从一堆杂乱无章的仓库里靠双手找出重要的东西,那得多费劲呀!比如一些小型的创业公司,可能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只能做到基本的数据备份,恢复起来就像蜗牛爬山,慢慢悠悠。

**“等级二:略有成长的青铜盾”**等级二则像是略有成长的青铜盾。

“青铜盾开始发力,让恢复多了一丝曙光!” 这时候,有了部分自动化的备份流程,恢复时间缩短了一些。

可以想象成从纯手工变成了有简单工具辅助,好比从走路变成骑上了自行车,但速度还是有限。

一些中等规模的企业可能处于这个阶段,有了一定的技术投入,但还需要不断提升。

**“等级三:坚固有力的白银盾”**等级三就是那坚固有力的白银盾啦!“白银盾威武,快速恢复不是梦!” 此时,具备了较为完善的自动化备份和恢复系统,恢复时间大幅缩短。

这就好像从自行车升级到了小汽车,速度杠杠的。

不少大型企业会努力达到这个等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灾难情况。

**“等级四:光芒闪耀的黄金盾”**等级四堪称光芒闪耀的黄金盾。

“黄金盾出场,灾难也得退让!” 这个等级下,不仅备份和恢复高度自动化,还能实现实时数据备份和快速切换。

就如同拥有了瞬间移动的超能力,无论灾难何时来袭,都能迅速应对,将损失降到最低。

一些行业巨头和对数据极其敏感的组织会追求达到这样的高标准。

**“等级五:无敌神盾的巅峰”**而等级五,那就是无敌神盾的巅峰存在!“等级五无敌,任何灾难都不怕!” 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策略,几乎可以做到零数据丢失和瞬间恢复。

地震救援应急响应等级的划分与实施

地震救援应急响应等级的划分与实施

地震救援应急响应等级的划分与实施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提高地震救援行动的效率和减少损失,国家制定了地震救援应急响应等级,并相应地实施相关措施。

本文将介绍地震救援应急响应等级的划分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地震救援应急响应等级的划分地震救援应急响应等级划分的目的是根据地震的危害程度和需要救援的紧急程度,将救援行动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一般来说,地震救援应急响应等级分为四个级别: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和四级响应。

各个等级的划分如下:1. 一级响应:适用于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基础设施破坏的情况。

此时,国家将启动最高级别的救援行动,全面组织各方力量进行紧急救援。

2. 二级响应:适用于地震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基础设施破坏的情况。

此时,国家将组织各级政府和救援机构参与救援行动,以减轻灾情的影响。

3. 三级响应:适用于地震造成一定程度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基础设施破坏的情况。

此时,国家将根据实际情况,派遣救援队伍和物资支援受灾地区。

4. 四级响应:适用于地震造成较轻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基础设施破坏的情况。

此时,国家将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估和监测,提供必要的支援和指导。

二、地震救援应急响应等级的实施地震救援应急响应等级的实施是为了有效地组织和协调救援行动,减少灾情的扩大和人员伤亡的发生。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地震灾情的实际情况,及时确定响应等级。

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地震情况,并根据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基础设施破坏的情况,迅速决定响应等级。

2. 各级政府和救援机构应密切配合,共同参与救援行动。

在响应等级划分后,各级政府和救援机构应及时组织人员和物资,向受灾地区派遣救援队伍和提供紧急救援所需的资源。

3. 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

各地区应建立起健全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及时将灾情报告上报给有关部门,并与其他地区和救援机构保持紧密联系,以便协调救援行动。

灾害四级响应

灾害四级响应

灾害四级响应
灾害四级响应是指在发生灾害时,按照一定的等级划分和规定,对灾害进行相应的应对和处置措施。

灾害四级响应通常包括以下四个等级:
1. 一级响应:一级响应是指对灾害的初步应对措施。

一般在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会启动一级响应,采取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如组织救援队伍,开展紧急救援行动,组织抢险抢救,疏散危险区域等。

2. 二级响应:二级响应是指对灾害的深入应对措施。

当灾害形势进一步恶化或扩大范围时,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会提升响应级别,进一步加强救援和处置工作。

二级响应可能涉及到扩大救援力量,调集更多的救援资源,加强灾后救助和恢复工作等。

3. 三级响应:三级响应是指对灾害的全面应对措施。

当灾害情况严重,处置难度较大,需要全面组织、统一指挥和综合施策时,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将启动三级响应,采取更加严密和全面的措施,如建立指挥部,调动各方资源,加强救援和救灾工作,组织灾后恢复重建等。

4. 四级响应:四级响应是指对特大灾害的最高级应对措施。

当灾害规模巨大,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项救援和处置工作遇到巨大困难时,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将启动四级响应,全面动员社会力量和资源,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进行抢险救援和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级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级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级1. 引言自然灾害是指由于地球自然界的活动而引起的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面对自然灾害的发生,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都需要制定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便在发生灾害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救援和救助工作。

本文将介绍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等级划分和内容要点。

2.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等级划分为了有效管理和应对不同级别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一般会根据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等级划分。

目前,常见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级划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等级:2.1 一级应急预案一级应急预案适用于严重灾害发生时,对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情况。

一级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全国性的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协调合作。

一级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要点: - 灾情评估和监测机制:明确监测和评估灾情的指标和方法,确保及时获取灾情信息。

- 紧急救援措施:制定紧急撤离和救援的方案,保障被困人员的安全。

- 协调合作机制:明确各级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职责和协作方式,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提高救援效率。

- 物资调配:确保各种救援物资(如食品、药品、帐篷等)及时调配到灾区,满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2.2 二级应急预案二级应急预案适用于重大灾害发生时,对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威胁的情况。

二级应急预案在一级应急预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

二级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要点: - 灾情扩散预警:建立灾情扩散的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受灾群众进行疏散和避险。

- 灾后清理和重建:制定灾后清理和重建工作方案,确保灾后秩序和基础设施的恢复。

- 心理援助:建立心理援助体系,为灾后受创心理的人们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 国际援助: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建立合作机制,接受和调动国际援助,弥补国内资源不足。

2.3 三级应急预案三级应急预案适用于较小灾害发生时,对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的情况。

【VIP专享】灾难恢复能力等级划分标准及相应做法、要求

【VIP专享】灾难恢复能力等级划分标准及相应做法、要求

灾难恢复能力等级划分标准及相应做法、要求根据上述七个要素所要达到的程度,按照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对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等级进行如下分类:1、第一级(备用场地支持)介质存储:为各种磁介质、光介质和纸介质提供存储服务。

具有高标准的介质存储环境和设施;机房环境:根据客户的要求,灾备中心为客户准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房环境。

数据备份: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周一次。

⏹满足国标《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灾难恢复等级第1 级要求;⏹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周一次;⏹备份介质场外存放;⏹有介质存取、验证和转储管理制度;⏹按介质特性对备份数据进行定期的有效性验证;⏹在灾难恢复时,可享有规范运行的数据中心环境和 7 x 24 小时专业技术支持。

介质存储:为各种磁介质、光介质和纸介质提供存储服务。

具有高标准的介质存储环境和设施;具有 7 x 24 小时门禁、视像监控和保安管理;提供 7 x 24 小时响应的媒体存放及获取服务。

机房环境:根据客户的要求,灾备中心为客户准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房环境,包含符合灾难备份原则的机房选址、具备高抗震指标、高承重提升地板的物理建筑,具备多路专线供电线路、长延时冗余 UPS 系统、备用发电机组、专业精密空调系统以及气体灭火系统等各种基础设施,具备 7 x 24 小时的严格出入授权控制和 7 x 24 小时的监控录像措施和严格的管理规范,以满足客户对灾难演练和灾难恢复期间的机房环境要求。

网络备份:根据客户的要求,灾备中心可为客户预留所需的通信接入端口,以满足客户在灾难演练和灾难恢复期间对通信线路的要求。

灾难恢复:一旦灾难发生,灾备中心可在约定的时间内提供灾难备份中心中所需的机房场地,客户能在此环境中,快速安装设备系统,利用备份磁带尽快恢复信息系统的运行。

技术支持和业务恢复环境:灾备中心还可为客户提供所需 IT 系统的技术支持服务、符合条件的介质存储场地及业务恢复运作的工作环境及各类办公后勤环境。

灾备恢复标准解读

灾备恢复标准解读

一、灾备建设国家标准的诞生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Sungard公司在费城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灾备中心。

三十年来,频繁发生的自然灾难和恐怖袭击一次次的提醒人们,作为业务支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灾备系统已经成为数据中心不可或缺的部分,全球的灾难备份行业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

而在国内,最早在2003年,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第一次提到了重要信息系统需要具备灾难恢复能力。

2005年4月,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联合银行、电力、民航、铁路、证券等八大重点行业,制定发布了《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对国内各行业的灾难备份与恢复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指导。

通过两年的试行以及广泛征求意见,《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经修改完善后正式升级成为国家标准GB/T20988-2007《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并于2007年1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这是中国灾难备份与恢复行业的第一个国家标准,是各行业进行灾备建设的重要参考性文件,具有重大意义。

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解读1.核心内容《规范》规定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应遵循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的规划、审批、实施和运维。

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灾难恢复行业相应的术语和定义;2)灾难恢复概述(包括灾难恢复的工作范围、灾难恢复的组织机构、灾难恢复规划的管理、灾难恢复的外部协作、灾难恢复的审计和备案);3)灾难恢复需求的确定(包括风险分析、业务影响分析、确定灾难恢复目标);4)灾难恢复策略的制定(包括灾难恢复策略制定的要素、灾难恢复资源的获取方式、灾难恢复资源的要求);5)灾难恢复策略的实现(包括灾难备份系统技术方案的实现、灾难备份中心的选择和建设、专业技术支持能力的实现、运行维护管理能力的实现、灾难恢复预案的实现)。

由此可见,《规范》对灾难恢复建设的全流程实现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意见,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

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预警、响应、事故等级分级标准

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预警、响应、事故等级分级标准

附件一: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预警、响应、事故等级分级标准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预警级别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级四级,预警级别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一、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预警分级标准1、Ⅰ级预警:造成或可能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造成或可能造成100人以上重伤(中毒);造成或可能造成30人以上受困、下落不明;需要疏散、撤离5000人以上或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造成或者可能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灾难。

2、Ⅱ级预警:造成或可能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造成或者可能造成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中毒);可能需要疏散、撤离1000以上、5000人以下;造成或可能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受困、下落不明。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3、Ⅲ级预警:①造成或者可能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造成或者可能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中毒);造成或者可能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受困、下落不明;可能需要疏散、撤离100人以上、1000人以下;造成或者可能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②超出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③发生跨县(区)级行政区安全生产事故灾难.④市委、市政府认为有必要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4、Ⅳ级预警:造成或者可能造成3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10人以下重伤(中毒);可能需要疏散、撤离100人以下;造成或者可能造成3人以下受困、下落不明。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安全生产生产事故灾难响应分级标准1、Ⅳ级响应:当事故级别为一般(Ⅳ)级,或事故预警级别为较重(Ⅲ)级以下情形的响应。

2、Ⅲ级响应:当事故级别为较大(Ⅲ)级,或事故级别为一般(Ⅳ)级,但预警级别为较重(Ⅲ)级情形的响应.3、Ⅱ级响应:当事故级别为重大(Ⅱ)级,或事故级别为较大(Ⅲ)级,但预警级别为严重(Ⅱ)级情形的响应.4、Ⅰ级响应:当事故级别为特别重大(Ⅰ)级,或事故级别为重大(Ⅱ)级,但预警级别为特别严重(Ⅰ)级情形的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灾难恢复能力国家标准等级– 概念和术语灾难: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造成信息系统严重故障或瘫痪,使信息系统支持的业务功能停顿或服务水平不可接受、达到特定的时间的突发性事件。

灾难恢复:为了将信息系统从灾难造成的故障或瘫痪状态恢复到可正常运行状态、并将其支持的与功能从灾难造成的不正常状态恢复到可接受状态,而设计的活动和流程。

灾难备份中心:用于灾难发生后接替主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支持关键业务功能运作的场所。

恢复时间目标RTO(RecoveryTime Objective):灾难发生后,信息系统或业务恢复时长。

2具体划分标准2.1 第一级介质存储:为各种磁介质、光介质和纸介质提供存储服务。

具有高标准的介质存储环境和设施;机房环境:根据客户的要求,灾备中心为客户准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房环境。

数据备份: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周一次。

满足国标《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灾难恢复等级第1级要求;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周一次;备份介质场外存放;有介质存取、验证和转储管理制度;按介质特性对备份数据进行定期的有效性验证;在灾难恢复时,可享有规范运行的数据中心环境和7 x 24小时专业技术支持。

2.2 第二级介质存储:为各种磁介质、光介质和纸介质提供存储服务。

具有高标准的介质存储环境和设施;具有7 x 24小时门禁、视像监控和保安管理;提供7 x 24小时响应的媒体存放及获取服务。

机房环境:根据客户的要求,灾备中心为客户准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房环境,包含符合灾难备份原则的机房选址、具备高抗震指标、高承重提升地板的物理建筑,具备多路专线供电线路、长延时冗余UPS系统、备用发电机组、专业精密空调系统以及气体灭火系统等各种基础设施,具备7 x24小时的严格出入授权控制和7 x 24小时的监控录像措施和严格的管理规范,以满足客户对灾难演练和灾难恢复期间的机房环境要求。

网络备份:根据客户的要求,灾备中心可为客户预留所需的通信接入端口,以满足客户在灾难演练和灾难恢复期间对通信线路的要求。

灾难恢复:一旦灾难发生,灾备中心可在约定的时间内提供灾难备份中心中所需的机房场地,客户能在此环境中,快速安装设备系统,利用备份磁带尽快恢复信息系统的运行。

技术支持和业务恢复环境:灾备中心还可为客户提供所需IT系统的技术支持服务、符合条件的介质存储场地及业务恢复运作的工作环境及各类办公后勤环境。

满足国标《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灾难恢复等级第2级要求;可为客户的媒体数据提供保护;客户节省了对机房建设及机房配套设施的大量投资和长时间的建设周期,直接获得了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房环境和严格规范的机房管理服务;提供必要的网络接入端口,大大减少客户临时申请线路的长时间周期;用户可尽快完成有关设备系统的置备和安装,迅速恢复业务;在灾难恢复时,可享有规范运行的数据中心环境和7 x 24小时专业技术支持。

2.3 第三级介质存储:为各种磁介质、光介质和纸介质提供存储服务。

具有高标准的介质存储环境和设施;具有7 x 24小时门禁、视像监控和保安管理;提供7 x 24小时响应的介质存放及获取服务。

机房环境:为客户准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房环境,以满足客户对灾难演练和灾难恢复期间的机房环境要求。

主机备份:根据客户IT系统平台,灾备中心为客户准备符合客户要求的备份主机及外围设备,并在指定时间内确保这些设备处于硬件就绪状态,以满足客户灾难演练和灾难恢复所需的数据处理能力需求。

网络备份:根据客户分支机构或服务渠道的通信网络需求,灾备中心可为客户配备必要的备份通信线路及网络设备,以满足客户在灾难演练和灾难恢复期间所需的通信网络要求。

灾难恢复:一旦灾难发生,灾备中心可在约定的时间内提供灾难备份中心中所需的机房场地,并提供备用主机和外围设备,使客户能够利用备份磁带尽快恢复客户信息系统的运行;同时还为客户提供必要的通信线路和网络设备,以便客户建立所需的通信网络,尽快恢复业务。

技术支持和业务恢复环境:灾备中心还可为客户提供所需IT系统的技术支持服务、符合条件的介质存储场地及业务恢复运作的工作环境及各类办公后勤环境。

满足国标《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灾难恢复等级第2级要求;可为客户的媒体数据提供保护;可以使客户在24-48小时内恢复业务的运作;节省客户在备份机房建设和备份主机设备等方面的大量投资;提供备份网络接入设备和网络接口,可以帮助客户迅速恢复服务渠道和分支机构的业务运作;在灾难恢复时,可享有规范运行的数据中心环境和7 x 24小时专业技术支持。

2.4 第四级数据备份:灾备中心可根据客户信息系统特点,采用业界先进的在线数据备份技术,建立面向客户的数据备份系统,每天定时或批量传送备份数据,为客户实现重要业务数据的远程备份及其运行管理服务;可支持S/390、Tandem、AS/400、RS/6000、HP、SUN、PC Server等各类IT系统平台。

机房环境:为客户准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房环境,以满足客户对灾难演练和灾难恢复期间的机房环境要求。

主机备份:根据客户IT系统平台及数据备份要求,灾备中心为客户配备符合客户要求的备份主机及外围系统,并对处于运行状态下的主机及外围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在满足了客户对灾难演练和灾难恢复所需的数据处理能力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了客户对业务恢复时间的要求。

网络备份:根据客户分支机构或服务渠道的通信网络需求,灾备中心可为客户配备必要的备份通信线路及网络设备,以满足客户在灾难演练和灾难恢复期间的通信网络要求。

灾难恢复:一旦灾难发生,灾备中心已保留有客户生产系统在线备份的最新业务数据,客户可在此备份数据的基础上,使用灾备中心的机房场地、备用主机及外围系统,迅速恢复信息系统的运行;各服务渠道及各分支机构可在建立与备份中心的网络连接后立即恢复业务运作,进一步提高了客户业务恢复的速度。

技术支持和业务恢复环境:灾备中心还可为客户提供所需IT系统的技术支持服务、符合条件的介质存储场地及业务恢复运作的工作环境及各类办公后勤环境。

满足国标《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灾难恢复等级第3、4级要求;节省客户在备份机房建设和备份主机设备等方面的大量投资;享有7 x 24小时备份中心的专业技术支持和专业规范长期运营队伍支持;客户数据得到在线电子传输方式的备份,可使客户数据的丢失范围控制在24小时之内;在备份中心为客户建立了备份的主机系统及网络系统,并有快速恢复措施,业务恢复时间可控制在8~24小时之内。

2.5 第五级数据备份:灾备中心可根据客户信息系统特点,采用业界先进的远程数据备份技术,建立与生产中心宽带通讯线路,采用同步或异步方式实时在线备份数据,并可以通过两阶段提交等先进技术手段来进一步保证交易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为客户实现重要业务数据的远程实时备份和客户的业务连续性提供强有力的保护,并为数据备份系统提供运行管理服务;可支持S/390、Tandem、AS/400、RS/6000、HP、SUN等多种IT系统平台。

主机备份:根据客户IT系统平台及数据备份要求,灾备中心为客户配备符合客户要求的备份主机及外围系统,并对处于运行状态下的主机和外围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在满足了客户对灾难演练和灾难恢复所需的数据处理能力要求的基础上,使客户业务恢复时间进一步的缩短。

网络备份:根据客户分支机构或服务渠道的通信网络需求,灾备中心可为客户配备必要的备份通信线路及网络设备,并可按不同服务渠道建立备份通信网络系统,以满足客户在灾难演练和灾难恢复期间的通信网络要求。

灾难恢复:一旦灾难发生,灾备中心已保留有客户生产系统实时备份的最新业务数据,客户可在此备份数据的基础上,使用灾备中心的机房场地、备用主机及外围系统,立即恢复信息系统运行;各服务渠道及各分支机构也可快速切换到备份中心的通信网络系统,迅速恢复业务运作,大大缩短了客户业务全面恢复的时间。

技术支持和业务恢复环境:灾备中心还可为客户提供所需IT系统的技术支持服务、符合条件的介质存储场地及业务恢复运作的工作环境及各类办公后勤环境。

满足国标《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灾难恢复等级第5级要求;节省客户在备份机房建设和备份主机设备等方面的大量投资;享有7 x 2 4小时备份中心的专业技术支持和专业规范长期运营队伍支持;客户数据得到在线实时传输备份,可使客户数据的丢失范围控制在秒级到几小时之内;备份中心主机与备份网络均实时运行和处于随时就绪状态,业务恢复时间可控制在宣告灾难后几十分钟至几小时之内。

2.6 第六级数据备份:灾备中心可根据客户信息系统特点和需要,采用业界先进的远程数据备份技术和集群技术,建立与生产中心宽带通讯线路,通过先进的集群技术和远程数据备份技术,实现备份中心与生产中心的系统负载均衡和数据实时同步更新,以实现远程集群高可用性服务和自动灾难切换,为客户实现重要业务最高等级的业务连续性服务,并为备份系统提供运行管理服务;可支持S/390、UNIX等系统平台。

主机备份:根据客户IT系统平台及数据备份要求,灾备中心为客户配备符合客户要求的备份主机及外围系统,并对处于运行状态下的主机和外围系统进行日常维护,满足客户对灾难演练和灾难恢复所需的数据处理能力的高标准要求。

网络备份:根据客户分支机构或服务渠道的通信网络需求,灾备中心可为客户配备实时连通的备份通信线路及网络系统,并可提供多家电信运营商的备份通信线路,以满足客户在灾难演练和灾难恢复期间对通信网络的高可靠性要求。

灾难恢复:一旦灾难发生,灾备中心的远程集群系统将利用实时最新业务数据自动进行系统切换,客户的分支机构及服务渠道也可自动切换到备份中心的网络系统,在短时间内恢复客户信息系统的运作,避免了客户业务及对外服务出现停顿。

技术支持和业务恢复环境:灾备中心还可为客户提供所需IT系统的技术支持服务、符合条件的介质存储场地及业务恢复运作的工作环境及各类办公后勤环境。

满足国标《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灾难恢复等级第6级要求;节省客户在备份机房建设等方面的大量投资;享有7 x 24小时备份中心的专业技术支持和专业规范长期运营队伍支持;客户数据得到实时同步更新,保证业务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备份中心的远程集群系统及网络系统可自动进行负载均衡和系统切换,业务恢复时间可控制在分钟级。

在容灾备份系统中,广道容灾备份系统已达到“国标GB/T 20988-2007规定的灾难恢复能力等级指标”第六级(金融机构等重要信息系统要求5级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