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材分析
初中地理_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①、我能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判别大洲、大陆、岛屿、半岛及大洋、海和海峡。
②、我能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知道其名称、位置、轮廓及分布;找出并记住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③、我能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养成正确的地理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记七大洲难点:识记、观察七大洲四大洋的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上课前请同学们观看一个动画片段。
师:通过动画同学们发现了哪些地理问题?生:通过松鼠踩动地核,地球表面海陆发生了变化,师:海陆的在动,那我们生存的地球上究竟有多少海洋有多少陆地?我们现今的海陆又是如何分布的?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师:首先,我们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大声齐读。
(生读目标)师:目标明确后请同学们打开导学案看到自主练习,预习课本28-30页的内容,完成活动一、活动二。
(生预习)活动一:(生答)师:展示不同半球视角下的海陆,学生观察。
(生回答,生总结:不论哪个半球都是海洋更具优势)活动二:(生答)师:展示七大洲、四大洋轮廓,生识记。
抢答环节师归纳: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合作探究:找一找】合作探究一:小组合作完成学生交流,教师补充合作探究二:同桌之间交流学生交流,教师补充合作探究三:学生自己做,教师展示。
学生识记。
拓展:学生自己找、学生交流、师订正。
生回顾本节课知识,学生展示本节所学,完成当堂检测。
生答,师答疑。
小组统计得分,教师点评,学生自评。
板书设计:世界的海陆分布1.海陆占比(海洋更有优势)2.七大洲、四大洋轮廓、位置、名称、特点学情分析世界的海陆分布是七年级学生认识世界重要的一个媒介,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海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积极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考虑到学生们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谈感兴趣的现象,老师有意识的让学生们从自己所谈的现象中总结规律。
初中地理_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1.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通过海洋的诉说这一环节,提高学生爱护海洋、爱护地球的意识。
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屏幕播放《冰河世纪》预告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从视频中你能找出哪些有用的地理信息?视频中的松鼠用一颗松子砸出了陆地和海洋,那世界上陆地和海洋是如何分布的?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认真观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利用视频动画的形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海陆分布的特点1.看整体,通过饼状图世界海陆分布所占的比例图总1.通过老师引导,从饼状通过饼状图、结出海陆分布的特点。
2.看半球图,请同学们观察这四幅半球图,你能得出哪些共同的结论呢?3.通过以上学习,你能总结出来海陆分布的特点吗?图中总结出来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共同结论:无论怎样划分两个人半球,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3.自主学习:完成学案中自主学习一海陆分布的特点。
半球图等图使学生能够从图中的数据中分析出答案。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七大洲和四大洋七大洲1、辨别概念大陆、岛屿、半岛、洋、海峡、海2.提出问题你能辨认出开头短片中所出现的大洲吗?(前后呼应)3.观看微视频《巧记七大洲》思考:七大洲的形状是什么样的?面积由大到小如何排列的?在世界海陆分布图中是如何分布的?(多媒体设施应用于教学,具有高效、直观、形象等特点)1、根据课本材料和老师引导辨别出大陆、岛屿、半岛、洋、海、海峡。
并完成学案的自主学习2、学生观看微视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3、小组合作“我是大洲代言人”思考黑板上的问题,并推选代表上台发言。
一方面能够结合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洲分界线3.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七大洲,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小组合作“我是大洲代言人”四大洋1.我的周围被哪些柔情似水的姐妹包围着?这些柔情似水的姐妹指的是?下面请同学们完成学案表格:姐姐妹妹排排坐1、学生完成学案中的表格四大洋部分,并举手上台指出四大洋的海陆位置2、同学们观察地图回答问题。
初中地理_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本节课对于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很容易掌握,读图、识图就有难度。
在大脑中形成空间概念就有困难。
二、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包括海洋与陆地、七大洲、四大洋三部分内容。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进入世界地理学习的起点。
它既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2、理解岛屿、大洲、大洋等概念。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大小、位置及重要的大洲分界线。
4、掌握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的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等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能力和填图技能。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四、重难点分析:(一)教学重点1.海陆分布情况。
2.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识记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
(二)教学难点1.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
2.学生空间感的建立。
五、教学方法自主互助探究型学习方法七、教学过程:用温故知新导入新课,预习课本12分钟预习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海洋与陆地:P221、世界的海陆分布比例是多少?课件展示2、读图2—18、2—19分析从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及水半球陆半球,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课件展示3、为什么人们当初给地球起名字时叫“地球”而不是“水球”?提示:人们生活在哪里?人们当时是否知道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二)七大洲:P22—241、找出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课件展示2、在地图册P1—2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七大洲;课件展示3、课件展示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哪些?赤道穿过的大陆有哪些?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哪些?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哪些?4、读P23图2—20,看一看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怎样的?课件展示巧计七大洲面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5、课件展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亚非两洲的分界线:南北美洲的分界线: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是:6、(1)读P22图2—18图2—19,课件展示找出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洲和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洲;跨南北两半球的大洲有洲、洲、洲、洲。
初中地理_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海陆面积所占的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运用图示得出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
3、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知道其分布并准确填注其名称。
教学重难点重点: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拼图归纳海陆分布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前播放一段音乐,大屏幕上展示转动的地球,一幅世界海陆分布图作为背景。
上课开始播放视频:播放杨利伟在宇宙中看到的地球视频。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能看到的地球景观,把地球的神秘展现在眼前,引发学生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欲望,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创设良好的兴趣氛围,为下面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疑问探究【教师活动】通过观看视频,引发问题:宇宙中看地球美吗?地球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有人说我们的地球应该叫做“水球”?【学生活动】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利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牵引学生的思想,推动学生进入积极思维。
【教师活动】结合地球仪和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如果我们能将地球任意切割成两半,海洋和陆地谁的面积大?可以指导学生用细线尝试分割地球仪。
【学生活动】用细线,任意切割地球仪成两半球,并归纳总结:无论怎样切割,任何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提问,将学生推向思维的顶峰,由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探究,然后结合演示动画,引导学生主动实践。
【教师活动】提供地球海陆面积比例图思考:几分陆地,几分海洋?【学生活动】学生抢答。
【设计意图】展示饼形图,将探究上升到理论,回归到生活。
(三)走近地球【教师活动】动态展示地球平铺地图,尝试让学生找一找大陆、岛屿、大洲等,并分析地球上到底有几个大洲。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教师讲述的基本概念,自主寻找判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细微处入手,将概念讲解清楚,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活动】利用课件播放多媒体动画“七大洲的自白”,首先听完亚洲和欧洲的自白,并提问亚洲和欧洲的形状像什么,有多大,它们的分界线在哪里?【学生活动】学生边听边观察边记忆,并在学案指定位置填写亚洲、欧洲以及亚欧的分界线。
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说课稿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说课稿:《世界的海陆分布》大家好!今天,我要与大家一起探讨的课题是《世界的海陆分布》。
欢迎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对我的说课稿提出宝贵意见。
一、教材分析《世界的海陆分布》是七年级(湘教版)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世界的海洋与陆地的概况。
是学生在学习了《认识地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世界海陆的分布和七大洲、四大洋分布。
解释诸种地理现象分布的关键知识的准备阶段,是世界地理知识系统的重要板块和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
学好本节有助于学生学习七年级上册其它章节和七年级下册的世界分区地理。
对本节内容掌握程度、理解程度、应用程度,将直接影响世界人口、气候、国家等有关内容的学习和运用。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平均年龄14岁,对什么事情都很好奇,爱置疑、表现,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
但好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听课效率不高,喜欢接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喜欢死记硬背枯燥的知识。
由于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来自农村,基础较差,空间能力不强。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正确引导学生思维,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三、教学目标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并能在世界海陆分布图上准确规范地填出它们的名称。
2、初步形成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空间分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针对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安排学生观看“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通过神舟五号拍摄到地球的录像”,让学生认真观看录像,从而引发对世界海陆分布的思考,最后让画面定格,通过画面展示美丽的、呈蔚蓝色的地球全景,进而提问学生画面中蓝色代表什么?设置疑问启发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引入课题——世界的海陆分布。
初中地理_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地理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新开设的课程,学生年龄较小,认知基础和空间位置识别能力薄弱,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读图、析图能力更有待于提高。
课堂上要运用直观性较强的教具,注重感性认知方面的教学。
效果分析本节课运用了希沃5、授课助手、课堂优化大师、手机、智慧教育平台等多种授课方式,设计了不同层面的问题和大量的学生活动,给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课堂上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高,使课堂成为民主开放的课堂,成为体验、参与、思考、探究、合作的活动场所。
本节课课堂活跃,学生爱学乐学,能大胆展示参与探讨,能走上讲台展示自我,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活动,把难学的知识点变得通俗易懂,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当堂掌握了知识重难点。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安排了海洋与陆地、七大洲、四大洋三部分内容。
知识结构如下:海陆比例海洋与陆地海陆分布大陆岛屿大洲等概念世界的海陆分布七大洲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大洲间的分界线洋、海、海峡等概念四大洋四大洋的名称、分布“海洋与陆地”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地图和数据输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从地球卫星图片可以看出,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绝大多数,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
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的地球面貌的基本特征,并且控制着地球表面其他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的分布格局。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数据说出海陆所占比例。
“七大洲”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
首先要求能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包括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大小,其中轮廓和大小的要求是粗线条儿的,只要求了解大致轮廓特征,七大洲面积,大小次序(面积数据,不要求记忆)然后要求能说出七大洲的分布特点,相对位置,相邻分界线等。
“四大洋”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世界地图说出四大洋的分布。
可分解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大洋的概念,二是识别四大洋,三是说出四大洋分布特征。
教材最后设计了学会绘制海陆轮廓略图,这一活动目的有三个,一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巩固本节所学知识,达到标准对课程的对教学的要求,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和运用世界出七大洲的分布。
(完整版)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材分析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接触过世界地理知识,对本节内容已有一定了解,但学生在学习方法、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
基于此,这堂课的设计打破常识科“看书背题”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问题—活动—探究”的课堂模式,利用网络资料、多媒体课件,通过跳伞游戏、探寻大洲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读图中学习,从析图中总结,使学生对‘地理、地图’形成初步认识,培养学生用地理方法记忆地理事物的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本节课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及概况。
七大洲是人类的居住地,人地关系的研究又是地理研究的重点,该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世界地理学习的基础。
【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课件,创设地理情境。
2.运用“问题--活动--探究--应用”教学模式,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3.设计“跳伞游戏、争做宇航员、探寻大洲、挑战老师”四个探究模块,采用递进式教学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照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分布特征。
3.初步养成利用网络资源和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能力。
(二)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1.准备地球仪、张贴世界地图。
2.搜索下载“太空看地球”网络视频、图片(见附件),制作课件。
3.合理划分活动小组,布置课前预习,查找有关海陆分布的资料。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世界的海陆分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球的基本面貌、地形地貌等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还相对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掌握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能够阅读和理解世界地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阅读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世界地理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全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
2.难点: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2.演示法: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和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于世界的海陆分布的理解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世界地图和相关资料,以便进行演示和讲解。
2.准备投影仪或者白板,以便展示地图和资料。
3.准备学习资料,以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海陆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世界地图,讲解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于世界的海陆分布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认识世界的海陆面貌,了解海陆分布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世界的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等内容奠定基础。
同时,本节课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全球观念。
(二)教材内容结构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海洋与陆地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海陆分布的特点。
七大洲七大洲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大小。
洲际分界线。
四大洋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大小。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经对地球的形状和表面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并且对海洋和陆地也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通过电视、书籍、网络等渠道接触到了一些关于世界地理的知识。
(二)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探索新事物。
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直观的图像、模型等教学手段来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
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究。
(三)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对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学生可能难以准确记忆。
理解洲际分界线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等地理要素的影响时,学生的思维可能不够深入。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掌握海陆分布的特点。
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大小。
理解洲际分界线的划分依据。
能够运用地图和地球仪,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和地球仪,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海陆分布的特点和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规律。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世界的海陆分布》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海陆分布的特点,以及海洋和陆地的划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等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海陆分布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还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掌握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2.难点:对于海陆分布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以及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球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课堂讲解:(1)讲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海陆分布情况。
(2)分析一些具体的地理实例,如沿海地区的气候、海洋资源的利用等,引导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探讨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初中地理_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海陆分布》教学设计点: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顺利进入下一教学环节观察总结过渡:想象一下我们用一把大刀将地球拦腰砍断,会分成哪两个半球?1.(课件展示南北半球)提问:观察北半球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南半球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对比南北半球相比较,海洋集中在哪个半球?陆地集中在哪个半球?过渡:在想象一下,我们纵向切一刀会分成哪两个半球?2.(再展示:“东西半球”图)观察东半球的陆地多还是海洋多?西半球的陆地多还是海洋多?东西半球相比较陆地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集中在哪个半球?小结: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印证,无论怎样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多媒体设施应用于教学,具有高效、直观、形象等特点)学生回答:南北半球学生回答:1.海洋多2.海洋多3.海洋集中在南半球,陆地集中在北半球学生回答:东西半球学生回答1.海洋多2.海洋多3.海洋集中在西半球,陆地集中在东半球通过课件和地球仪展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一方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让他们学会观察地图,从中提取相关信息。
设问答疑设疑:那么观察东西半球,地球表面陆地是集中还是分离的?这些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很多块,有的面积大,叫做?有的面积小,叫做?(出示地球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图片)学生回答:1.分离2.大陆3.岛屿通过以上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使学生锻炼读图能力和观察能力读图观察讨论交流问题总结1.教师进行课件展示:大陆、半岛、岛屿、海洋的景观图2.利用我们的手掌与手指的关系,形象的理解大陆与半岛和海峡的概念。
手掌就像大陆,一根手指就像半岛,两根手指之间就像海峡2.(1)说出大陆、岛屿、半岛和大洲区别。
(2)说出大洋、海和海峡的区别。
3.课件出示概念的表格4.引出七大洲、四大洋5.出示东西半球图,让学生1分钟观察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位置及相对位置。
6.练一练出示三组图片让学生填入七大洲、四大洋7.(出示七大洲轮廓和面积大小图)记住七大洲面积大小排序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8.精彩展示(小组讨论)学生开始分组讨论各大洲位置界限3.课件依问题讨论来出示世界地图中各大洲的界限1.学生先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有关大陆、大洲、岛屿、大洋、海以及海峡的有关概念。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doc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世界的海陆分布》是七年级(湖南版)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世界的海洋与陆地的概况。
是学生在学习了《认识地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世界海陆的分布和七大洲、四大洋分布。
是前一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同时也是以后世界地理等有关章节,解释诸种地理现象分布的关键知识的准备阶段,是世界地理知识系统的重要板块和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
它既是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世界地理所必需具备的知识。
学好本节有助于学生学习七年级上册其它章节和七年级下册的世界分区地理。
对本节内容掌握程度、理解程度、应用程度,将直接影响世界人口、气候、国家等有关内容的学习和运用。
所以这一节的内容显得十分重要。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并能在世界海陆分布图上准确规范地填出它们的名称。
(3)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能力和填图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形成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游戏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研究的结果。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教学重难点及确定的依据根据以上教学目标以及地理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材分析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通过绘制、拼接大洲的简单几何图形,了解大洲的基本轮廓和相互位置关系。
4.利用地图,学会用大洲位置来描述大洋的位置。
5.在地图上能够辨别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地理事物。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海洋与陆地、七大洲、四大洋等三部分内容。
“海洋与陆地”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从地球卫星照片可以明显看出,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绝大多数。
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
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面貌的基本特征,并且控制着地球表面其他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的分布格局。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数据说出海陆所占比例,而不要求了解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数据。
比例不同的海洋与陆地不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虽然分布比较杂乱、不规则,但是还是有规律可循。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根据地图或地球仪描述海洋与陆地的分布特点。
描述海陆分布特征就要有描述方法,因此从另一侧面来看,本条“标准”间接要求学生了解海陆分布特点应该如何描述。
海陆分布的特点一般从以下几点描述:第一,海陆所占比例;第二,海洋和陆地的完整性;第三,从不同角度看,海洋和陆地相对集中在什么部位。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地图和数据用自己的话描述以上分布特点。
按照“标准”设计思路,教材通过“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和“宇航员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分呈蔚蓝色”两个案例简洁地说明了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强调了“我们生活的陆地周围是广阔的海洋”和地球是“水的行星”。
教材利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和“东、西半球海陆分布”两幅地图,形象直观地展示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第一,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第二,陆地北半球比南半球多,东半球比西半球多,海洋南半球比北半球多;西半球比东半球多;第三,无论怎样划分出的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海洋和陆地的划分及地球上的重要海洋和大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认识地球上的重要海洋和大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海洋和陆地的认知较为直观,但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认识地球上的重要海洋和大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地球上的重要海洋和大陆。
2.教学难点: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世界的海陆分布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教具,生动形象地展示世界的海陆分布,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激发学生对海陆分布的好奇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地球上的重要海洋和大陆。
3.课堂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世界的海陆分布规律,引导学生认识海洋和陆地的划分。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世界的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我国的海陆分布特点,使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世界海陆分布的认识。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主要介绍了世界的海陆分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掌握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培养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掌握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能够用地图表示地球的海陆分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用地图表示地球的海陆分布。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海陆分布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但对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和地图表示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
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适合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海洋和陆地的思考。
-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海洋和陆地吗?它们分布在哪些地方?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教师可以指出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大陆上,而海洋则占据了大部分的地球表面。
-教师可以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各大洲的位置和海洋的分布。
2. 讲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规律,包括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的比例,陆地的分布特点等。
-教师可以介绍地球的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30%,而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0%。
-教师可以指出陆地的分布不均匀,有的地区陆地较多,有的地区则相对较少。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1.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地图册或互联网查找该国家或地区的海陆分布情况,并用地图表示出来。
初中地理_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第1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辨别大陆、岛屿、大洲。
3、初步形成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并准确填写七大洲4、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培养观察、想象、动手能力、填图技能。
学习重难点:七大洲的轮廓特征、空间分布,大洲的分界线。
学习方法: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是地球,但是有人却说是水球,他们谁说得对?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说法呢?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如何?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海洋与陆地1、自主学习:读“海洋与陆地”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世界上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②读图2-18,看一看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③读图2-19,分析东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3、合作探究:如果让你重新为地球命名,地球应该被称为“水球”还是“地球”?说出你的理由。
教师精讲点拨两种叫法都可以,只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由于人们居住在陆地上最先认识陆地,所以叫地球,是长期形成的习惯。
由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叫水球。
(注: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二)七大洲1、自主学习:读课本22页最后一段及29页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什么叫大陆?什么叫岛屿?什么叫大洲?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到主要的大陆、岛屿、大洲。
思考大陆和岛屿有什么区别。
③读图2-20,认识七大洲的轮廓特征,并按面积大小顺序记住七大洲。
2、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①读图2-18,说出南北半球的大洲。
找出北冰洋周围的大洲。
②读图2-19,北美洲和南美洲位于哪个半球?亚洲、欧洲和非洲位于哪个半球?赤道横穿那几个大洲的大陆?教师精讲点拨①题要学会看南北半球图,北半球图的中心位置是北极,南半球的中心位置是南极,两图中的大圆是赤道。
初中地理_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念:本节是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到世界地理的内容,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主要是在读图、绘图、空间位置的判断等方面加以引导,使学生对运用地图形成初步的认识。
为了使学生主动而有兴致地学习,可利用七年级学生喜爱游戏且好胜心强的特点,精心设计学生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一些海陆地貌的概念以及全球海陆分布比例。
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自制的大洲彩色轮廓图等形式进行直观教学,加强学生对地图的感性认识,充分体现地理课的教学特色。
在学法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看、想、猜、拼、画”了解地图和熟悉大洲的名称、特点及空间分布;并通过轮廓模型辨认七大洲,亲自动手绘制简单的七大洲分布图,记住七大洲特征和位置。
通过总结七大洲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课后按照学习大洲的方法和步骤自学四大洋,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真正达到“授之以渔”。
教学目标:(1)运用半球图和饼状图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能分清大陆、岛屿和大洲,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的概括和地理分布。
(3)能看懂简单的地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
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4)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运用不同方法辨认七大洲。
(5)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中必须具有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方法。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的重点部分。
认识地球,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是学好地理的基础。
本节教材包括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等三部分内容。
教材首先从半球图和饼图说明了世界的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把地球称为“水球”的依据;然后从大陆、岛屿、大洲等基本概念入手,具体引出全球六块大陆以及七个大洲的名称、位置、面积大小。
教材通过东西半球并采用读图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各大洲的位置及相对关系;通过简单的地理统计图,使学生了解七大洲的面积大小及排序;最后,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初步学会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的基本方法,为学习“认识大洲”一节打下基础。
世界的海陆分布课文解析.doc
课文解析:世界的海陆分布一、教学目标(一)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二)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三)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
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四)能简单地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等三部分内容。
海陆分布及其特点。
教材从文字和图像两方面说明了世界的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同学们了解把地球称为“水的行星”或“水球”的依据。
当然,自古以来人们就居住在陆地上,将人类的家园称为“地球”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七大洲。
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等基本概念入手,然后具体地引出全球六块大陆以及七个大洲的名称、位置、面积大小和重要分界线等。
教材通过东西半球图并采用读图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各大洲的位置及相对关系;通过简单的地理统计图,使学生了解七大洲的面积大小及其排序;通过直观的两组地图和照片,展示亚洲、欧洲、非洲以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并用归纳、总结和填表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对大洲界线的认识。
最后,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学会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的基本方法,为学习“认识大洲”一节打下基础。
四大洋。
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彼此相通,连为一体,而大洋和海的划分主要是根据它们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面积、水深等方面的差别。
然后简略介绍四大洋的位置及基本概况,同时通过地理统计图说明四大洋的面积。
最后介绍海峡及其作用。
三、教学建议本节是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世界地理内容,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是在读图、绘图、地名记忆等方面加以引导,使学生对运用地图形成初步的认识,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挂图、板图等形式进行直观教学,加强学生对地图的感性认识,充分体现地理课的教学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接触过世界地理知识,对本节内容已有一定了解,但学生在学习方法、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
基于此,这堂课的设计打破常识科“看书背题”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问题—活动—探究”的课堂模式,利用网络资料、多媒体课件,通过跳伞游戏、探寻大洲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读图中学习,从析图中总结,使学生对‘地理、地图’形成初步认识,培养学生用地理方法记忆地理事物的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本节课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及概况。
七大洲是人类的居住地,人地关系的研究又是地理研究的重点,该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世界地理学习的基础。
【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课件,创设地理情境。
2.运用“问题--活动--探究--应用”教学模式,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3.设计“跳伞游戏、争做宇航员、探寻大洲、挑战老师”四个探究模块,采用递进式教学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照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分布特征。
3.初步养成利用网络资源和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能力。
(二)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1.准备地球仪、张贴世界地图。
2.搜索下载“太空看地球”网络视频、图片(见附件),制作课件。
3.合理划分活动小组,布置课前预习,查找有关海陆分布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