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广州市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实证研究(作者张乖利、扶涛、颜军)

合集下载

广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原因分析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广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原因分析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2001-2011年广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原因分析广州市作为中国重要的门户城市, 在2001年-2011年间, 在一系列政策规划的推动下, 以及借助承办亚运会的机遇, 广州城市发展进入加速期, 城市用地不断扩展。

因此, 研究这个时段内广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以及原因对于今后广州市城市用地合理科学有序扩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2001年-2011年间广州年鉴、广州土地利用现状图、广州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等资料作基础, 通过计算城市用地扩展速度、城市用地扩展强度系数、信息熵等相关指数, 分析广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驱动力, 得出如下结论:(1)广州市城市用地扩展速度高, 2002年-2005年间是城市用地扩展顶峰阶段, 但研究期内速度呈现减缓趋势。

(2)城市用地扩展强度不断上升, 上升幅度较为平稳。

(3)城市用地扩展新增土地效益一直维持高位水平, 于2010达到最大值后有所回落, 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说明新增城市用地得到有效利用, 城市用地的扩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4) 城市用地扩展结构有序度偏低, 但整体结构渐趋均衡, 居住用地面积偏小, 用地结构仍有待完善, 但总体已达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标准线。

(5)人口弹性指数偏高, 城市人口增长低于城市用地扩展速度, 但整体呈下行趋势, 城市扩展渐趋合理。

(6)确定了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政策利好、人口增长、交通系统的完善以及亚运会的承办, 为这段时期广州城市用地扩展的原因。

关键字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原因广州市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orces of Urban Land Expansion in Guangzhouin 2001 – 2011Z()Abstract:Guangzho.a.a.importan.gatewa.citie.i.China.200..2011.drive.b..serie.o.polic.pl .Games.Guangzho.urba.develop nd.There fore.t.stu n.expansio.i.thi.perio.a.wel.a.th.drivin.f orc.i.meaningfu.t.Guangzho.fo.th.orderl.expansio.i.th.future..map.Guangzho.C n.expansio.characteristic.an.th.dr n.expansio.strengt.c rmatio.entrop.index.Th.mai.researc.conclusion.ar.a.follows.(1.Gu nd.Th.spee.o.expansio.reache.it.pea.i.2002.followe.n.are.i.increasing.an.th.overal.present atio.o.th.stabl.an.health.developmen.trend.(2)n.Expansio.intensit.risin.an.t h.increas.i.relativel.stable.(n.efficienn.expansio.ha.maintaine..hi g.level.fel.bac.i.201.afte.reachin.th.maximum.bu.th.overal.upwar.trend.Thi.show.t ha.th.nn.expansio.an.economi.developm en.ar.mutuall.reinforcing.(4)n.Expansio.Structu r.i.low.bu.th.overal.structur nd-us.structur.ha.ye.t.b.perfec ted.Bu.i.genera.ha.reache.th.standar.lin.o.China'n.structure.(5) n.expansio.mode.Th.urba.populatio.expansio.inde.i.hig.tha.th.growt.o nd.However.th.overal.down war.trend.urba.expansio.ha.becom.mor.rational.(6)in.qualitativ.an.quantitativ. .t.th.geographica.location.economi.development.an.favo rabl.p . n.Expansio.o.th.period.Key Words : Guangzhou Urban land Extended feature Driving force目录1 引言 (1)2 研究区域、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2.1研究区域 (2)2.2研究方法 (1)2.2.1城市用地扩展速度 (2)2.2.2城市用地扩展强度指数 (2)2.2.3城市用地扩展经济弹性指数 (2)2.2.4城市用地扩展人口弹性指数 (2)2.2.5信息熵 (3)2.2.6城市土地利用均衡度和优势度 (3)2.3数据来源 (4)3城市用地扩展特征 (4)3.1城市用地扩展速度特征 (4)3.2 城市用地扩展强度特征 (6)3.3 城市用地扩展结构特征 (7)3.4城市用地扩展人口弹性特征 (10)3.5 城市用地扩展新增土地效益特征 (11)4 城市用地扩展原因分析 (12)4.1 地理位置因素 (12)4.2 经济增长因素 (12)4.3 人口因素 (14)4.4 规划政策因素 (15)4.5交通因素 (16)4.6 亚运会因素 (17)5 结语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 (21)1.引言随着城市化加速期的到来, 城市建成区的急剧扩张成为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特征。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证调查——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证调查——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

限与 不足 , 突出表现在 近 年来 围绕农村 土 地流转 而产生 的 系列问题 : 这 比如 流转 效率 偏低 , 流转 中存在 着过 多的行政 干预 等等。本文认为为了保障农民权益和发展农村经济, 通过完善机制来实现农地价值, 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 农村 土地 承 包经营权 土 地流转 农 民利益 规模 经营 文 章编 号:0 909(0 00.0.2 10 -522 1)8280
时较 为随 心所 欲 , 生纠纷 时不懂 得通过 法律 途径解 决 。 产 除此之
江 高镇小唐 村被 征用农 地较 多 , 存农地 较 少且分 散。 大 外 , 果可 以为农 民提供代 购代销服 务, 民就 能安心 管好生 产, 现 绝 如 农 多数 中年 农 民 自己有 能力耕 作 , 都不会 流转 土地 。 且耕种 并 不是 提 高产量 。 家庭 收入 的主要 来源 , 民种植 蔬菜 多用于 家庭食 用 。 然 该村 农 虽
书面 合 同, 只有 口头 协议 。
钟落 潭镇农 地 的流转方 式 以租赁 为主 , 转包 为辅 。 大罗村 每 改变 其原 有的规 模 。 在这 种“ 农一小 农” 小 的模 式 下 , 没有 产生 实 户流 转 的土地面 积偏 小 : 在乌溪 村 , 而 多为 8 l 。 众不 同的 质 的效益 。 民 自己根据 市场 的供求 关系 随意流 转, - 0亩 与 农 加上 农 民流 是, 该镇 的经 济社 会把 发包后 剩余 的土地 对外 出租 , 收益 为 社员 转土 地规模 经营 的意 识不 强, 这就与 国家“ 促进 流转 ” 策所希 望 政
潭 镇 , 于城郊 农村 。各镇 因地 理环境 和征 收情 况的不 同, 属 流转 大 部分农 民进 行土地 流转 时 没有 签订 书面合 同, 只是 口头协 议 ,

广州市政府城市土地经营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广州市政府城市土地经营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出让 金等 。从 表 2可 以看 出广 州市 土地 出让 金 在 政府 收 入 中

由区位优势或由于国家 、 政府追加投资带来 的级差地租 以及
垄断地 租 组成 , 具体 表现 为 以政 府征 收的 土地 出让 金 、 地使 土 用 税 以及 在房 地 产企业 营 业税 基础 上 征收 的 附加税— — 城 建 税 与教育 附加 税 组成 , 政 府对 土 地拥 有 所有 权 的 收益 ; 土 是 在
分析。
市场平分秋色。
襄 1 l9 —19 年 广 州市土 地收 益状 况 9 2 99 土 地

单位 { 亿元 ) 土地使 营业 税 城 建税 契税 台 计 加 费 让金
1 9 o 9 l . ∞ l 】 0 3 O侧 92 8 O 7 I 8 35 0 0 l 1 .I 1 6 4 2 c】 4
1 年广州市政府土地收益占了政府收入的 3%, 0C 6
/ 成为政府进行城市经营的重要要素, 城市各级 政府为了能够最有效地利用土地资谅, 十分注重通过对城市 建设的投入来提高土地价值 , 这有效地促进了政府 土地 收益 的提高 , 并成为政府再投入的重要资金来豫 , 以实现城市的可 持续发展 目标。
3 l凹 l 穗 . 穗 2
因此 , 从政府收取的税费来看, 政府土地收益可 以分为两
个 层次 : 土 地 一级市 场 中 , 在 由土 地所 有 权 带来 的绝 对地 租 和
政府收入包括预算内收入 和预算外收入两个部分 , 预算 内收入包括税收、 规证费和基金收入等, 预算外收入包括土地
直占比较稳定的 比重 , 维持在 1 %一1 %之间, 6 8 但土地收益
占政府收入的 比例有不断上升 的趋 势, 19 从 92年 占 2 .5 36 %

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研究及其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问题。

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城市环境,我们需要研究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以及其应用。

一、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的研究1.城市土地承载力的基本概念城市土地承载力是指城市土地在一定时间内,经受人口、经济、生态等压力的能力。

作为城市土地资源的重要指标之一,城市土地承载力的研究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的分类根据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的不同建模方法,可将其分为定量模型和定性模型两类。

其中,定量模型采用一定的数学手段,通过计算出城市土地承载力的具体数值来评估城市土地承载力;而定性模型则依赖于专家经验,通过专家判断和主观评估来评估城市土地承载力。

3.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的应用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例如,在城市规划、城市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政策制定等领域,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都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的应用1.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城市规划是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应用的一大领域。

利用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可以对城市发展的潜力进行评估和预测,为城市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例如,通过对城市土地承载力的评估,可以预测未来城市的人口增长和用地需求,并根据这一预测制定城市规划。

2.城市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城市环境保护也是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可以评估城市环境的容量,提供重要的保护措施。

例如,通过对城市土地承载力的评估,可以确定城市的污染物承载量,为制定环保政策提供有力依据。

3.土地利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土地利用政策是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可以评估城市土地的利用潜力,为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保障。

例如,通过对土地承载力的评估,可以确定合理的建设密度和建设用地比例,为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城市土地承载力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科毕业论文范本:广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其障碍因素分析【格式可参】

本科毕业论文范本:广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其障碍因素分析【格式可参】

本科毕业论文广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其障碍因素分析黄**200830250***指导教师王枫讲师学院名称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名称土地资源管理论文提交日期2012年5月论文答辩日期2012年5月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广州城市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期间,广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在取得经济建设与城市建设的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制约着广州的社会经济发展。

土地是广州目前最为稀缺和珍贵的资源之一。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存发展需求的同时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成为社会以及学术界研究讨论的热点问题。

因此,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对促进广州缓和人地矛盾,保持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尤为重要。

本文在探讨土地可持续利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化的背景,对广州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

首先简要分析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理论以及广州的地理经济概况;然后根据一定的原则,从资源环境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三方面建立广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广州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接着,根据评价结果对评价指标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得出阻碍广州土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这些因素以及上述分析结果对广州市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可持续利用障碍因素广州市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Land Use of Guangzhou and itsObstaclesHuang Yingxin(College of Public Managemen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China in 1978, Guangzhou have experienced the golden era of urban development . Guangzhou confirmed with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in this period, also facing the enormous pressure and challenges at the same time. Th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of the economic and urban construction were accompanied by serious damage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ncreasingly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land.Moreover,This problem will be restricting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uangzhou for the long term. Since the land is one of the most scarce and precious resources in Guangzhou,how to meet the increasing needs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while achieving the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social as well as academic studies. Therefore, the study of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Guangzhou to eas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and mainta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prosperit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basic theories of land sustainable use, evaluating the sustainable land use of Guangzhou on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Firstly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Guangzhou geo-economic profiles and the basic theories of land sustainable use. Secondly, according to certain principles,this paper establishs the sustainable land use evaluation system of Guangzhou based on three aspects of the rationality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economic viability and social acceptability respectively.Thirdly,by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this paper carries out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Guangzhou sustainable land use level.Fourthly,obstacle analysis is conducted under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sustainable land use to reveal the main obstacles of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Guangzhou.Finally,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roblems of land use during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Guangzhou and makes relevant suggestions.Key words: sustainable land use obstacle Guangzhou目录1 引言 (1)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1 研究背景 (1)1.1.2 研究意义 (1)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2.1 研究内容 (1)1.2.2 研究方法 (1)2 理论分析 (2)2.1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定义及内涵 (2)2.2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理论 (2)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2 人地协调理论 (3)2.2.3 生态经济理论 (3)3 实证分析 (3)3.1 研究区域概况 (3)3.2 广州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4)3.2.1 建立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4)3.2.1.1 可持续性土地利用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3.2.1.2 评价指标的构建 (4)3.2.2 评价模型的构建 (5)3.2.2.1 指标权重的确定 (5)3.2.2.2 指标的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收集 (7)3.2.2.3 指标数据赋值与量化 (8)3.2.2.4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10)3.2.3 评价结果分析 (11)3.2.4 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趋势分析 (12)3.2.4.1 资源环境合理性指标变化趋势分析 (12)3.2.4.2 经济可行性指标变化趋势分析 (13)3.2.4.3 社会可接受性指标变化趋势分析 (13)3.2.4.4 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水平变化趋势分析 (13)3.2.4.5 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发展不同步性分析 (13)3.3 广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分析 (13)3.3.1 障碍度的计算及排序 (13)3.3.2 障碍因素分析 (16)4 广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17)4.1 加强耕地保护,实现土地的持续利用 (17)4.2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缩小城乡差距 (17)4.3 防治酸雨污染,改善人居环境 (18)5 结语 (19)5.1 主要结论 (19)5.2 有待解决的问题 (19)5.2.1 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 (19)5.2.2 评价指标权重问题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1)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 (22)1 引言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1.1 研究背景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也是一切社会生产活动存在的物质基础[1]。

广州市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空间分析

广州市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空间分析

大 量转 为建 设 用 地 , 建设 用地 面积 的 大幅 增 长 : 究 区域 土地 利 用 建 设和 城 市 开发 有 分 散 的 趋 势 , 研 老城 区 的 土地 开发 利 用的 形 态最 为 紧凑 , 都 次 之 , 花 南沙 番 禺地 区 最低 , 态相 对 最 不 紧 凑 ; 个 区域 的 熵 值都 比较 高 , 明 土地 利 用 开发 处 于 比较 分散 和 平 均 的 状 态 , 形 三 说 而 其 中又 以南 沙番 禺地 区的 熵值 增加 最 快 , 表 明 了这 一地 区的 土地 开 发 利 用 有 分散 的 趋 势 。 也
关 键 词 :土 地 利 用 结 构 ; 间 分 析 ; 州 市 空 广
S to e po a na y i fm a n u b n La d-u e pa t r n an z u pa i -t m r la l sso i r a n s te nsi Gu g ho
LIYig e l( c o l fG o rp ia ce c s G a gh uUnv ri , a gh u 5 0 0 n t a S h o e ga hc l in e , u n z o iest Gu n zo , 1 0 6) o S y
Ab t a t Ba e n t e if r t n o n - s swhc a c i v d b h ael e rmoe s n i g T i g 9 n 0 6 t i p p r sr c : s d o h n o ma i fl d u e i h w s a h e e y te s tl t e t e sn M ma e i 1 0 a d 2 0 , h s a e o a i n 9 to h i r a r a o a g h u a t d r a t n l z t t cu e a d d n mi s o a d s h n e , s we s t e s a a - o k t e man u b n ae fGu n z o s a s y a e o a ay e i s u t r n y a c fl n —u e c a g s a l a h p t l u s r l i tmp rlv n f n o e l n - s y d n mi e r e o a d u e a d u e c mp st i d x a d te c mp cn s fc n t c o a d i e o a a a o ft a d u e b y a c d g e fl n - s ,ln — s o o i n e , n o a t e so o s u t n ln n i h e h r i l e w t h a g o n o y h e ut h we h t 1n u e c mp s e i d x s o h i r a r a i a g h u wee i l i i t e Ch n f e  ̄ p .T e r s l s o d t a a d— s o o i n e e f te man u b n a e n Gu n z o r n al n h s t ic e s d te d a t ua l n c n t c o a d- s .A lr e n mb r o a ml n , o ln ,g r e s a d wae s t r e n o c n tu t n n r a e r n ,p r c lry i o sr t n ln u e a g u e ff r a d wo da d ad n n tr u n d i t o sr c o i ui i ln u e ,s o sr ci n ln u e a e s ma e a sg i c n r w h ;r go a a d u e a d u b n d v l p n a d- s s o c n tu t a d- s r a d in f a tg o t . e in l ln s n r a e eo me t ̄e d r c t r d l o i n s a e s at e ,od e a e ' d v lp n n t ia in i h s c mp c F , ol w d b a u P n u a d Na s a a e r mi m, h h p s mo t o r as e eo me ta d ui z t st e mo t o a t o i fl e y Hu d , a y n n h r a a e mi mu te s a e i l o f n o sn t c mp c e aie y h e e in a e h g e n o y t s o e h td s r t n o a d u e a d d v lp n s mo e s a tr d a d t e o a tr l t l ;t re r go s h v ih r e  ̄ p ,i h w d t a e c i i f ln s n e eo me ti r c t e n h v po e a e a e s t , a y n n h r a h s t e fse tg o i g a e f n o y a n h h e , lo s o s t a h ra o n e e o me t v r g t e P n u a d Na s a a e a h a ts r w n r a o  ̄ p mo g t e t r e a s h w h t e ae fl d d v l p n a s e t a a d u i z t n h s a dsrb t d te d n t ia o a it u e r n . l i i Ke r s a d u e sr cu e s aila ay i; u n z o t y wo d :ln — s tu t r ; p t n lss G a g h u Ci a y

关于广州市政府土地收益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广州市政府土地收益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广州市政府土地收益状况的分析与思考广州市城市规划局李红卫【提要】土地收益是城市土地经营的实现形式,是政府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政府土地收益的概念入手,在对广州市的政府土地收益状况进行剖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土地收益构成要素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指出了影响广州市政府土地收益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广州市的实际情况,对完善广州市政府土地收益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

【关键词】土地收益土地储备年地租土地的有偿使用,使以土地出让金为主的土地收益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香港在1981年和1982年财政赢余的年份,政府卖地收入占政府财政收入的35%和28%,1999年广州的政府土地收益占了政府收入的36%。

政府土地收益已成为政府进行城市经营的重要要素,城市各级政府为了能够最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十分注重通过对城市的经营,特别是城市建设的投入来提高土地价值,城市建设的投入有效地促进了政府土地收益的提高,并成为政府再投入的重要资金来源。

因此如何经营城市土地资源,如何合理利用好城市每寸土地,提高土地效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级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

1.政府土地收益的的构成我国城市土地为国家所有,由于实施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城市政府以土地为对象获得的收益可以分为二个部分,一是土地税收,即政府依据国家给予的权限,从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手中无偿地、强制地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一种税收;二是政府依据经济的原则向土地使用者收取地租,这是政府代表国家对城市土地拥有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体现。

因此,从政府收取的税费来看,政府土地收益可以分为二个层次:在土地一级市场中,由土地所有权带来的绝对地租和由区位优势或由于国家、政府追加投资带来的级差地租以及垄断地租组成,具体表现为以政府征收的土地出让金、土地使用税以及在房地产企业营业税基础上征收的附加税——城建税与教育附加税组成,是政府对土地拥有所有权的收益;在土地二级市场中,土地收益指的是土地经营者以土地作为生产要素投入而生产的产品中属于土地收益的部分。

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理论与评价方法_徐琳瑜

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理论与评价方法_徐琳瑜

第25卷第4期2005年4月生 态 学 报ACT A ECOLOGICA SINICA V ol.25,N o.4A pr.,2005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理论与评价方法徐琳瑜,杨志峰*,李 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 100875)基金项目: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资助项目(2002);北京师范大学创新研究群体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4)收稿日期:2004-07-29;修订日期:2004-12-29作者简介:徐琳瑜(1976~),女,辽宁抚顺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城市生态规划研究。

E -m ail:xly@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z fyang@bn Foundation item :the T eaching and Research Aw ard Program for Outstanding You ng T each ers in Higher Edu cation Institutions of M OE.P.R.C(No.2002);Inn ovative Research Team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 sity(No.2004)Received date :2004-07-29;Accepted date :2004-12-29Biography :XU L in-Yu,Ph.D.,main ly engaged in urban eco-planning.E-mail:xly@mail.bn 摘要: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其承载力的意义与生态学中的种群承载力意义有了很大差别。

定义了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强调其对维系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能动性特征,并在比较生物免疫力与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的相似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免疫学模型”作为其理论模型。

广州市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

广州市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

20 0 8年广州 国内生产 总值 ( D )8 1.2亿元 ,常住 G P 2 58 人 口 1 1.0万 ,市 区 人 口密 度 达 到 23 0 82 7 8人/ 方 公 里 ;加 平 上 登 记 在册 的流 动人 口 46 9万 ,市 区人 口密 度 高达 3 9 6. 9 4人 / 平方公里。其 中,主城 区越秀区 ,海珠 区,荔 湾区 ,天河区 人 口密 度均 超 过 100人 / 方 公 里 , 尚不 包 括 大 量 未 登 记 的 00 平 流 动 人 口。人 口的增 长 ,城市 化 发 展 ,使 得 广 州 市 城 市 问题 , 如环境 污染 ,城 市贫 困 ,住宅 紧 张,交 通拥 挤 ,社会 犯罪 , 资源匮乏等愈加 突显。根据 《 州 市城市总 体规划 (0 1 广 2 0 — 2 1 ) ,2 1 广 州 市 G P将 达 到 90 0 0 》 00年 D 50亿 ,城 市 常 住 人 口 19 0 0万人 ,22 00年 规 划 人 口 10 2 0万 ,人 口资 源 环 境 压 力 将进 一 步 加 大 ,城 市综 合 承 载 力 和持 续 发 展 面临严 峻挑 战 。 本 文对 广 州 市城 市综 合 承 载 力 进 行 评 价 ,全 文 分 四个 部 分 。其 中,第一部分为城 市综 合承载力研究 述评 ,第 二部分 是广州城市综合承载力模 型及指标体 系,第 三部 分是对广州 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评价及原因分析 ,最后是结论 。
关研 究 主 要 集 中于 城 市 容 量 、城 市 规 模 的 研 究 ,如 乔 建 平 、吴文恒 、李王呜 等。文献上包括对城市 生态 系 统承载力 、城市环境 承载力等方 面的研究 ,如许新宜 川 、唐 5年 1 月建设部下达 《 于加 强城市 关 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 工作 的通 知》 ,文件 明确提 出城市综合 承载力概念。由于国内城 市综 合承载力概念 出现 较新 ,学 者 们对其定义与 内涵 的理解 尚存 在 一定 的分 歧 ( 亚蒙 、 吕 罗 斌 、叶 裕 民 、陈淮 、葛 剑 雄 ) 。对 整 个 城 市 系 统 承 载 能 力 的定量研究 比较鲜见 ,换言之 ,国内外对城市综 合承载力研 究 大 多 处 于定 性 描 述 ,鲜有 对 城 市综 合 承 载 力 定量 研 究 。 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 ,本 文将城市综合承载力定 义为城 市 的 资 源禀 赋 、生 态 环 境 、基 础 设 施 能 够 承 载 的人 [数 量 及 2 1 相应 的经 济 社 会 总 量 的 能力 。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与环境承载力研究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与环境承载力研究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与环境承载力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繁华的城市群之一,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为代表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并迅速发展壮大。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很多问题也开始逐渐凸显出来,其中就包括环境承载力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议题。

一、城市化和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扩大、城市连接不断完善的过程。

它是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但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个区域所能够承载的生态、环境压力的上限。

它是一个基于地理空间和自然生态条件的综合概念,是表征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随着城市化不断的推进,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

1.空气质量减差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汽车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但是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车流量很大,而不断上升的车辆排放量不断在增加。

一些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下降,变得污浊不堪,极大地威胁到了人们的健康。

2.水质和水资源受到威胁城市化带来了更多的工厂、居民区和城市基础设施,也带来了更多的污水排放。

这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水体与水资源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其中,珠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河流,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河道枯水期增长,水体质量下降,对下游生态环境影响极大。

3.生态平衡扰动城市化也带来了生态平衡的扰动。

生态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城市化过程中,破坏了许多珍贵的自然生态资源,导致很多野生动植物面临着生存危机。

三、实施城市化与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发展在城市化和环境问题之间,深入研究和探讨,寻找协调发展的方法,并将其落实在具体的城市发展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

1.加强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对于城市化和环境问题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需要制定城市规划,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减少一般性城市用地占有,保护农村和城市的生态环境。

2.完善环保体系完善环保体系可以为城市化留出更多的发展空间,同时又保证环境质量不受太大影响。

城市化进程中郊区农民迁移意愿模型——对广州的实证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郊区农民迁移意愿模型——对广州的实证研究

收稿日期:2008-03-14;修订日期:2008-06-12作者简介:王 华(1978-),男,湖南郴州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可持续发展与旅游地理。

E -m ail:l wanghua78613@126.co m.城市化进程中郊区农民迁移意愿模型对广州的实证研究王 华1,彭 华2(1.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州510632;2.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510275)摘要:基于行为地理学和经济学相关理论,依据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定量方法,对影响郊区农民迁移意愿的外在环境因素和内在自身因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城市化进程中郊区农民的迁移意愿模型。

模型表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民的迁移行为选择是理性的,农民是否迁移取决于能否获得预期迁移收益的最大化,而农民的最大化收益又取决于其所处的外在环境因素和内在自身因素的综合作用。

关 键 词:农民迁移意愿模型;郊区;城市化;广州市中图分类号:F 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09)01-0050-06引 言在中国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无论是政府还是学界都较多的从宏观层面、自上而下的视角研究城市化问题,而往往忽视了城市化的微观行为主体农民的意愿研究[1]。

近年来,中国的一些特大城市向外扩张过程中,相继实施了类似 撤县(市)设区 、 卫星城 、 中心镇 的城市化战略,藉此吸引郊区星罗棋布的农村聚落人口迁移进城,加快城市化步伐。

然而在市场化条件下,城市化行为主体 农民 是否愿意沿着人为指定或政府计划的路径迁往城市,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因此,需要从微观层面、自下而上的视角,研究农民的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这对揭示中国城市化的微观基础,确定城市的具体道路和途径以至推进城市化进程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西方,已有不少文献对农民迁移决策行为进行了研究,主要有以 推-拉 模型为代表的定性分析,如早期西方学者博格[2]、李[2]等;以计量经济模型为代表的定量分析如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3,4]、托达罗模型[5]、乡城迁移决策的 投资-收益 理论[6]、比耶利模式[7]等。

广州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研究

广州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研究

操 作 性 、避 免 重 复 性 ”的 原 则 ,对 指 标 体 系 进 行 精 简 优 化 ,有 效
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实用性,为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提供
技术支撑。
关键词: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国土空间规划
中图分类号:P96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optimizing the index system of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能够科学评估自然资源和生 态环境的现状保护利用水平,通过把握资源环境承载 容量以及最大承载极限,找出资源环境承载的突出短 板,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是自然资源 统一高效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的基础前提。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规程中,评价指标复杂繁多,操作难度大,给资源环境 承载能力评价工作的开展带来许多阻碍 [1]。本研究基 于文献综述,明确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定义和内 涵;通过梳理现有研究和规程中涉及到的要素指标,构 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 量化评价要素的权重,根据权数大小,筛选出关键要 素;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评价指标的数据获取难易情 况,遵循“体现综合性、凸显重要性、强调可操作性、避 免重复性”的原则,对指标体系进行精简优化,有效提 升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可操作性。 1 研究现状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in Guangzhou
DENG Mu-lin et al (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uangdong Guangzhou 510060, China ) Abstrac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can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the condition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t finds out the limits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urban development, which becomes the premise for spatial planning. In the published regulation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the indicators are complex and numerous, which makes obstacle to the evaluation. This paperconstructs the combinedindexsystem in Guangzhou through the previous studies. And then, use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select the key elements. After that, take thedata accessibility into account an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Reflecting the comprehensiveness,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emphasizing the operability and avoiding the repetition" to simplify the index system, which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practicability andprovides a technical support tospatial planning. Key words: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广东省土地利用效率及其与经济发展的空间一致性研究

广东省土地利用效率及其与经济发展的空间一致性研究

作者简介:梁宇哲(1977-).男,广东省土地调查规划院,高级工程师; 张顺瑶(1996-),女,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 生。
广东省土地利用效率及其与经济发 展的空间一致性研究
Research on Land Use Efficiency and its Spatial Consistency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uangdong Province
广东省土地利用效率及其与经济发展的空间一致性研究I梁宇哲张顺瑶
文章编号:1009-6000(2019)06-0031-08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009-6000.2019.06.005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珠三角三生’空间格局及其与经济发展的耦合 研究"(201810564041);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科技项目"广东省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建库规 范及应用示范"(GDZRZYKJ2019004);广东省科技厅协同创新项目"广东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与实施监管信息化技术研究"(2019B020208002)。
较小,球三角变化显著;(2) 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发展的配置一致性低,超过一半城市集中 于高效率一^^经济水平;(3)两系统均衡点的移动范围及速度不一致,形成了均衡发展的势能差, 放缓的速度使均衡格局渐稳定;(4)两者偏移一致年份达62.5%,其均衡发展方向一致性较高。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经济发展;一致性;非期望产岀SBM ;重心
梁宇哲张顺瑶
LIANG Yuzhe ZHANG Shunyao
摘要: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环境承载力研究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环境承载力研究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环境承载力研究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区,由珠海、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中山、江门、肇庆、惠州、清远十座城市组成,这些城市总面积约为6.67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超过6千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这些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遭受了很大的压力,环境承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区域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或经济活动规模的极限。

它不仅与自然资源有关,也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环境承载力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资源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但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水资源却十分紧张。

一方面是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水需求量的增加,另一方面是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

其中,深圳去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震惊了全国。

解决水资源问题,除了增加水资源供应,更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空气质量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尤其在冬季,大气污染十分严重,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生态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多年来,政府和企业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要彻底改善空气质量,仍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探索。

土地利用土地是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之一。

但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土地资源缺乏,土地利用方式也存在问题。

先前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比如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生态系统失衡等。

联系现实,我们可以在佛山高尔夫球场拎出一个蛋,以及在某佛山热带风景区拎出一片蛋。

虽然情况比多年前好了一些,但要经过更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才能还原土地的本来面貌。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平衡和健康的标志。

而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经日益严重。

这是由于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环境,使得物种数量和种群数量的下降,地球所要承受的自然灾害也因此增大。

为了保护物种和生态系统平衡,我们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土地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_以广州市为例

土地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_以广州市为例
2011年 3 月 总第 488 期 第 03 期
经济论坛 Economic Forum
Feb. 2011 Gen.488 No.03
土地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 —以广州市为例
文/曾少华
【摘 要】本文截取广州市2000至2009年连续10年的数据资料,定量地分析了广州市土地供给与经济增长 的相关性和土地供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当前的要素发展模式为 “以建设用地供给投入为主,以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就业人口投入为辅”的均衡型模式,其土地供给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可分为 “直接贡献”和 “间接贡献”。 【关 键 词】土地供给;经济增长;广州市 【作者简介】曾少华,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经济学。
·88·
“创新引领未来”的发展战略,实现了 “广州模式” 的跨越式发展。广州市经济的超常发展,与其劳动 人口的增加、投入资本的增长、城镇建设用地的扩 大、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管理制度的完善等因素 是密切相关的。在众多的投入要素中,建设用地供 给的日益增加对广州市的经济增长起到了比较突出 的贡献作用。根据 《2008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广州市2008年每1平方公里 建设用地GDP达到5.06亿元,仅次于深圳的8.49亿 元和上海的5.4亿元,位居全国第三。图2为2000~ 2009年广州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图。
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地利用的节约性和可持续性变
化,其计算公式为:
土地利用弹性系数=
土地供给年增长率 经济总量年增长率
5.贡献率的计算。 在计算某一要素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时,通常以某一要素的贡献率占总贡献率的
比重来衡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贡献率=
要素产出弹性×要素平均增长率 经济平均增长率

土地要素与土地出让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r——以广州市为例

土地要素与土地出让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r——以广州市为例

土地要素与土地出让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r——以广州市为例张钧【摘要】土地资源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对于经济增长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以广州市为例,通过构建引入土地要素变量的生产研究模型和数据的定量分析,探讨了土地要素与土地出让金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调整生产要素投入结构比例、加强土地出让金管理使用等对策建议.【期刊名称】《经济研究导刊》【年(卷),期】2017(000)014【总页数】4页(P62-65)【关键词】土地要素;土地出让金;经济增长;广州【作者】张钧【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州 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活动的载体,是制约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

土地出让金制度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就之一,它是通过无偿划拨获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转变为必须通过缴纳土地出让金才能获得土地使用权,来实现土地资源向土地资产的转化。

这种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交易,使地方政府扩展了收入来源,也获得了大量收益。

据统计,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金已达到29 397亿元,同比增长106.2%,而2010年的财政收入为8.31万亿元,土地出让金占35%。

有些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占到了财政收入的一半,有的作为预算外收入甚至超过了财政收入。

我国各个城市和地区的实践表明,土地出让金对于城市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1]。

贾奇峰等(2006)认为,土地出让金调动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积极性,激发了地方政府的趋利行为。

汪利娜(2009)指出,针对土地出让金建立收支专户,并将土地出让金全额纳入地方预算,从而实现透明化管理。

辛波等(2010)在探讨土地财政与GDP增长的相关性研究中,将土地出让金作为土地财政的一部分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土地财政对经济有较强的影响,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土地财政。

土地要素一直被认为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可持续视角下的城市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以广东省为例

可持续视角下的城市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以广东省为例
( 6) 医疗教育。城市人口可以共同使用公共设 施,降低人均使用成本,这是城市存在的重要基础,也 是人口规模效益与人口密度效益的重要体现。紧凑 型城市的倡导者认为城市完全有潜力使城市功能最 大化,城市可以在相对狭小的区域内尽可能多的提供 服务与设施来确保居民可以在最近的范围内享受到 这种便利。医院分布密度大小与人口密度大小呈现 一定的正向关系。一般来说,较大的人口密度伴随着 较大的医院分布密度。
引言
中国人口 众 多,但 土 地 资 源 相 对 稀 缺,作 为 最 具 活力的国家之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大量的城 乡移民增加了城市土地需求。近 10 年来,新增建成区
作者简介: 卢晨,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 2012-05-21
面积有 80% 来自于农用耕地,而与此同时,我国人均 耕地面积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优质耕地只占 全部耕地的 1 /3。因此政府为了保护耕地严格控制农 用地向城市建设用地的转换,这更加剧了日益增长的 城市土地需求与耕地保护间的矛盾,而紧凑型土地利 用政策恰恰可以用来化解这种矛盾。
( 4) 土地政策。Vernon 等认为城市形态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干预与政策的实施[4]。在中国,与 所有城市人口密度有关的政策中,保护和合理利用农 用地,严格控制耕地流失,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严 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承担重要角色。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强调各级层面的政府必须保证耕地面积动态平 衡,有效控制农用地向城市建设用地的转变。这意味 着拥有少量耕地的地区必须采取集约紧凑型土地利 用发展模式。
( 2)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 城市人口密度。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村地区往往拥 有较低的人口密度。城市中的二、三产业都需要多于 农业人口几倍的就业人口。第二与第三产业在相对 紧凑的地区范围内创造更多的产值。人跟着产业走, 所以人口分布会因产业聚集而自然呈现出区域集中 化的特点。从理论上讲,人口空间结构的优化其实就 是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人口对产业结构是有依 赖 性的。

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的广东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研究

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的广东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研究

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的广东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研究李明月;张梦婕【摘要】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2000—2016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从全局和局部两个维度,分析广东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演变特征与差异.研究表明:研究期间广东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区域层面,集约水平平均值:珠三角>粤东>粤北>粤西,珠三角地区集约水平一直高于全省平均值,并拉大与其他3个地区的差距;市域层面,珠三角城市集约水平变化不尽相同,粤东粤西部分城市长期处于低集约水平.从全局看,大多数年份具有全局空间集聚现象,集聚性趋于增强;从局部看,局部空间集聚性和异质性并存,HH型城市分布在珠三角地区,由珠江口西岸转移到东岸;LL型城市分布在广东东部和西部,并且有扩散的趋势.HL型城市布局分散,LH型城市围绕珠三角高集约水平城市分布,两种类型的城市都有减少趋势.【期刊名称】《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年(卷),期】2019(036)001【总页数】14页(P34-47)【关键词】集约利用;GPCA;ESDA;广东省【作者】李明月;张梦婕【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41;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02;F301.2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各种生产要素从生产率低的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人口越来越集中在非农业部门。

但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城市无序蔓延,用地效率低的状况仍存在[1],发展模式粗放,土地集约具有紧迫性。

由此,土地集约利用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2013年起,连续多个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涉及集约利用;2014年的《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到,土地节约集约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当下是建设生态文明重要时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作为重要目标①,需要依靠控制城市空间规模,推进土地节约集约来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实证研究1张乖利,扶涛,颜军(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东广州 510970)摘要:在分析广州市1999—2015年土地利用率、经济和人口增长的的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评估、预测了未来十年广州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土地供需矛盾加剧的前景。

研究发现,广州市土地已超出了自身城市承载力的范围,形势相对严峻。

应对和促进广州经济的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1)发掘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潜力,促进土地集约利用;(2)合理开发潜在的土地资源,有效实施旧城改造;(3)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与环境的关系,控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

关键词:土地人口承载力;评价;预测;广州中图分类号:F062.1;F0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995(2017)04-0000-00广州作为广东省省会以及我国的经济大市,2015年全市GDP已超越香港和新加坡,但在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人口迅猛增长、土地供需矛盾等问题凸显。

广州如今不仅土地、人口承载压力大,而且未来经济增长动力强劲,人口持续大幅度增长的惯性大,土地与人口、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将会愈发突出。

因此,需客观分析广州土地人口资源承载状况,科学评估和预测其未来十年土地、人口与产业发展的供需矛盾,提出有利于提高土地人口承载效率的方法和策略,有效地推进广州经济可持续发展。

1 广州城市土地人口资源承载状况分析20世纪中期,人们开始对土地、人口等关系进行研究,重点是土地承载力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所下的定义是:“在一定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但传统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把土地生产力局限于土地中耕地的粮食产量、局限于人均粮食消费水平,其所研究的承载力必然小于实际的承载力。

通过对广州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数量、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数量1收稿日期:2016-11-26;修回日期:2016-12-02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培养计划项目“人力资本空间效应、影响与珠三角产业转型研究”。

作者简介:张乖利(1973-),女,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人,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副教授,高级经济师,暨南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两岸经济合作、金融创新及银行转型、珠三角产业集群及区域经济发展。

及其结构、资源环境等进行分析,发现广州市经济状况稳步向上,态势良好,农业生产稳定,工业生产平稳,服务业发展继续保持领先,广州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趋稳;另外,广州市人口不断膨胀,非户籍常住人口已超过户籍人口,广州也将加强入户制度的监管,但由于政策进一步开放,本地户籍人口有可能迅速上升;而广州土地的存量与增量拓展空间有限,耕地数量减少,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建筑面积逐年上升,矛盾已逐渐突显。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土地供需矛盾还会持续加剧。

这明显已不能满足广州未来经济的发展和产业适度多元化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膨胀的人口将得不到更好的承载,房价将继续飙升,人们难以负担。

为了使土地得到更好的利用,广州市现今试图通过城乡增减挂钩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并增加城镇建设用地。

广州市水资源方面尚算丰富,但矿产资源零星分布,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2 未来十年广州土地、人口与产业发展的评价与预测随着广州市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城市建成区面积也在逐年扩张,矛盾已逐渐突出。

严峻的形势下,为研究广州市的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本文对未来十年广州的土地、人口、GDP、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进行回归分析2。

表1 广州1999—2015年土地、人口、总产值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发展变化一览表年份 S建成区面积(km2)X1本地生产总值(亿元)X2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亿元)X3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亿元)X4人口数量(万人)1999 285 92.9 931.1 1115.3 750.42000 431 94.4 1021.6 1376.7 800.62001 526 97.3 1112.3 1632.1 842.5... ... ... ... ... ...2013 1023.63 228.5 5270.1 9998.7 1292.682014 1035.01 218.7 5590.9 10897.2 1308.052015 1237.55 228.09 5786.21 12086.11 1667.3以广州1999年—2015年的历史数据作为样本(表1),对其人口、产业、生产总值以及广州的土地进行回归分析:2数据来源于《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年鉴(1999—2015)》《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9—2015)》以及《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06—2014)》。

log(S)=10.92-13.23log(X1(-1))+5.46log(X2(-1))+7.89log(X3(-1))+0.59log(X4) se=(1.62) (1.85) (0.72) (1.21) (0.17) R²=98%t=(6.76) (-7.14) (7.55) (7.03) (3.48) (1)其中:S为建成区土地规模,X1为广州本地生产总值,X2为第二产业产值,X3为第三产业产值,X4为总人口数量。

表2 log(X1)、log(X2)、log(X3)、log(X4)与T(时间)回归结果Variable Coefficientlog(X1) log(X2) log(X3) log(X4)C 7.56 6.7139 6.94 6.6T 0.13 0.12 0.15 0.04 通过历史数据进行模型平稳性检验,发现X1、X2、X3符合一阶差分平稳,而X4数据较平稳,不需要一阶差分形式。

其中,S之所以采用历年广州市建成区的土地面积,是因为广州的总面积基本无大变化,再加上本文研究的是广州市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国家在统计建成区面积时尽可能与人口统计的地域范围相一致,因此建成区面积更具说服力。

此外一阶差分自变量对土地模型的影响理论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进一步说明一阶差分平稳的特性。

相关数据经测算表明,所有系数均在5%的置信水平下拒绝系数为0的假设,且R2达98%,模拟程度良好。

表2是广州GDP、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和人口规模与时间的回归结果,各系数均在0.05%的置信水平下拒绝系数为0的假设,模拟结果良好。

广州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未来经济适度多元化的发展又往往需要新的土地资源作为物质载体,土地需求迫切。

表3 广州未来土地、人口、总产值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产总值预测(2016—2025年)年份S建成区面积(km2)X1本地生产总值(亿元)X2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亿元)X3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亿元)X4人口数量(万人)2016 1265.79 23459.79 7810.03 15539.51 1552.61 2017 1338.65 26954.47 8846.99 18065.35 1618.42 2018 1415.66 30969.74 10021.61 21001.75 1687.03 2019 1496.91 35583.14 11352.20 24415.45 1758.54 2020 1583.02 40883.77 12859.45 28384.02 1833.08 2021 1674.09 46974.01 14566.83 32997.65 1910.792022 1770.40 53971.48 16500.89 38361.20 1991.79 2023 1872.26 62011.33 18691.74 44596.56 2076.22 2024 1979.97 71248.84 21173.48 51845.43 2164.23 2025 2093.88 81862.41 23984.71 60272.56 2255.97 如上所述,在广州未来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假设前提下,以式(1)和表2的方程作为模拟式,代入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得出从2016年始未来10年广州土地、人口、本地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产值的模拟数值(表3)。

由表3可知,到2025年,广州人口数量将达2255.97万人,本地生产总值为81862.41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为23984.71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为60272.56亿元,从而估算出在2025年对广州建成区面积总量的需求为2093.88km2(表4),是2016年的1.65倍。

在预测未来十年土地、人口等数据基础上,本文对广州人均建设用地进行预测计算(表4)。

表4 广州2016—2025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预测结果年份建成区面积(m2)人口数量(人)人均建设用地(m2)2016 1265790000 15526055.37 81.53 2017 1338652000 16184206.66 82.71 2018 1415662000 16870257.06 83.91 2019 1496913000 17585389.22 85.12 2020 1583015000 18330835.91 86.36 2021 1674092000 19107882.18 87.61 2022 1770400000 19917867.52 88.89 2023 1872258000 20762188.24 90.18 2024 1979966000 21642299.81 91.49 2025 2093881000 22559719.42 92.82 土地及人口作为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参考“城市中满足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的土地需求的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并将预测后的广州市实际土地承载人口数量与之对比,进而评测土地承载力。

目前国际标准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40~200 m2,国内标准为105~120 m2。

从表4可见,广州的建设区面积在持续增长,预测2016年至2025年,人均建设用地呈现上升趋势,但一直未超出国内外标准。

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放开,预计人口数量会有新的增长趋势,人均建设用地占有率可能不会因为建设区面积变大而增加,广州市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已经凸显。

根据模型回归及其预测结果可知,2016年起,广州已严重超载,人均建设用地已达不到国内外人均建设用地水平标准。

虽然广州已尽可能在放缓开发建设用地的前提下为人们创造更舒适的环境,但其土地人口承载力呈近直线的斜向上升趋势,土地承载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已经超载。

因此,对拓展广州土地需求空间,提高广州城市土地人口承载效率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 对策建议对广州市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十年的发展预测结果表明:广州市土地已超出了自身承载力范围,形势相对严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