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大气环境(3)

合集下载

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

地面增温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长波辐射
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选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思考:为什么苏轼会 发出“高处不胜寒” 的 感慨
白天太阳照射地球,使得地球温度不断升 高。到了晚上,没有太阳光的照射,但我 们依旧感觉温暖。特别是夏季,白天气温 最高可达三四十度,到了半夜,温度仍然 超过二三十度。
思考:为什么没了太 阳的照射,地球温度 不会迅速降低
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纬度因素: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太 阳辐射强度也不同——由低纬向两极 递减。 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的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 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 天气状况:晴朗天气,云层少,则到达地面的太 阳辐射量较大。 阴雨天气,云层厚,则到达地面的太 阳辐射量较小。
2、有若干电离层(80-500千米)能反射无线电波
补充知识:逆温现象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 加而下降,每上升100米,温度降低0.6℃ 左右。 但如果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的现象,则称为逆温。
逆温现象的危害:
通常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下热上冷,容易产生 对流运动,可将近地面层的污染物向高空乃至 远方输散,从而使城市上空污染程度减轻。
三、垂直方向上形成强烈对流(“对流层”因 此 而得名)
四、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平流层的特点:
1、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热源来自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2、空气水平运动占显著优势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节大气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节大气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节大气环境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图表示我国某地域14日6时的气压情势,L为高压。

图中天气系统以200 km/天的速度东移。

读以下图,完成以下各题。

1.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 偏西风B. 偏南风C. 西南风D. 西北风2.该地域及图示气压情势出现的月份能够为( )A. 华北平原,3、4月份B. 四川盆地,1、2月份C. 黄土高原,10、11月份D. 西北丘陵,4、5月份读锋面气旋表示图,完成以下各题。

3.该锋面系统( )A. 位于北半球中纬度B. 位于南半球中纬度C. 中心区域盛行下沉气流D. 中心区域盛行上升气流4.图中四点属于暖气团控制下的是( )①a ②b ③c ④d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5.«齐民要术»有一段描画:〝凡五果,花盛时遭霜,那么无子。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

〞以下图各条曲线中,能正确反映〝天雨新晴,北风寒彻〞天气的气压变化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回答以下各题。

6.地球上气压带散布的规律是〔〕A. 冷的中央为高压,热的中央为高压B. 高纬为高压,低纬为高压C. 冷的中央为高压.热的中央为高压D. 高压和高压相间散布7.图中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8.图中d风带为〔〕A. 极地西风带B. 西风带C. 西南信风带D. 西北信风带如图为亚洲局部地域不同时辰海平面等压线散布图(单位:hPa)。

读图,完成以下各题:9.图中(a)时辰,台北的风向是( )A. 西北风B. 西南风C. 西南风D. 西北风10.图中(b)时辰,北京的天气状况是( )A. 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B. 阴沉天气,气温日较差小C. 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大D. 阴沉天气,气温日较差大11.从图中(a)时辰到图中(b)时辰( )A. 台北风力变大B. 上海气压降低C. 北京风向不变D. 平壤气温降低读某区域2014年12月7日14时近空中等压线〔hPa〕图〔图甲〕和8日8时近空中等压线〔hPa〕图〔图乙〕,回答下题。

2.3第三节大气环境

2.3第三节大气环境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4
等压面
3
2 1
B

A

C
若地面受热均匀时,即A、B、C三地气温相等, 则等压面平行于地面。



(高) 冷 B 却
受热 (低)

A

(高) 冷 C却
当A地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形成 低 气压,其高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 高 气压。同 时B、C两地受热较小,空气冷却下降,在高空 形成 低 气压,在近地面形成 高 气压。等压面 出现 弯曲 。
1000
2 地转偏向力
背风而立,左低压, 右高压。
背风而立,左前低 压,右后高压。
活学活用 一、等压面及其判读
3.为什么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没有月球大?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 纬度越低,年均正午太阳度角 越 ,太阳辐射越强, 则地面辐射 越强 ;反之亦然。大 2.下垫面因素 下垫面反射率越强,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 越弱 , 地面辐射就 越弱 ;反之亦然。 3.气象因素 晴天太阳辐射强,则地面辐射 强 ;反之亦然。 4.海拔因素 海拔越高,太阳辐射 越强 ,则地面辐射 越强 ;反 之亦然。
何为气压?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 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 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单位Pa.
影响气压 的因素 1.海拔高度(气压垂直递减) 2.大气密度(密度越大,气压越大) 3.大气温度(热低压、冷高压)
等压线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数值相 等压线与 等的点连成的 线 ;等压面是在垂直 等压面 方向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成的 面 。 等压线反映的是气压的水平 变化, 等压面反映的是气压的 垂直 变化。
第三节 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气候

大气环境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气候

第三节大气环境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气候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气压带形成原因---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移动的原因二气候类型世界气候类型特点、成因、分布气候类型的分析判断: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降水这两个主导要素进行,先根据气温、再根据降水的步骤来分析,简便易行。

一、判断方法和步骤第一步: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某气候所在的半球,如果7、8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如果1、2月份气温最高,为南半球。

第二步:根据气温曲线中最冷月的气温值,判断气候类型的范围。

热带型:最冷月>15℃,终年高温。

亚热带型:最冷月在0℃以上,冬温夏热。

温带型:最冷月0℃以下(温带海洋气候除外,在0℃以上),冬冷夏热。

寒带型:最热月0℃以上——苔原气候,最热月0℃以下——冰原气候;第三步:在第二步基础上根据降水特点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年雨型——终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下);热带季风气候(>15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上);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冬雨型——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少雨型——终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略集中在夏季):亚寒带与极地气候。

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判定半球气温6、7、8三个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型) 北半球12、1、2三个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型) 南半球判定所属温度带最低月气温与最高月气温最冷月气温15℃热带气候最冷月0—15℃最热月均温大于25℃亚热带气候最热月均温10—20℃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0℃以下最热月均温20℃以上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气候最热月均温10—2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最热月均温0—10℃苔原气候寒带(极地)最热月均温0℃以下冰原气候确定气候类型降水季节分配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夏雨型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热带草原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说明:根据气温与降水的数据判定气候类型时,数据并不是绝对的,各本书的划分也会有一些差异,因此对于一些难于判定的气候类型应综合气温、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情况综合考虑。

第三节 大气环境-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第三节 大气环境-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60N
大 西 洋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亚欧大陆
副 亚洲(印度)低压 带 热 带 高 气 压


夏威夷 高压
30°N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1.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明显改变的 现象。
2.主要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典型:东亚季风
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原前缘的偏北风;
7月份,北半球大陆增温比海洋增温快,形成的一 个热低压把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切断。 最为突出的为亚洲低压,相对应的太平洋上出 现太平洋高压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 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高、低气压中心
冰岛 低压
阿留申 低压
一月
副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带 极 地 低 气 压
低温干燥、风力强劲
夏季: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 高温、湿润、多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冬季, 东亚盛行来 自内蒙古- 西伯利亚高 压前缘的偏 北风; (2)冬季风 低温干燥, 风力强劲。
(1)夏季, 东亚盛行来 自太平洋副 热带高压西 北部的偏南 风。(2) 夏季风高温、 湿润和多雨。
由于我国广大地区盛行季风气候,因此,从太平 洋带来的暖湿气流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沛,形成了 森林、草原景观,农业生产也生机勃勃。例如,长江 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富,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 观,一年四季,大地呈现出一派绿色,水网密布;而 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 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 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大小和雨期长短存在明 显差异,呈现出由东南部向北、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 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例如,在长江中下 游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 一年2~3熟。我国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 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使 谷子、高粱、玉米、大豆、土豆等。

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表格式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表格式教案设计

固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

(1)据热力环流原理,在图2.4中画出白天和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并说出一天之内海岸边何时吹海风,何时吹陆风?
(2)完成教材P48活动。

检查学生答题情况。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阅读教材插图:找出水平气压梯度及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概念。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水平气压梯度。

只要在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会产生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

现实中大气的运动并非只受一个力的影响,当物体运动时,马上要受到地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
动呢?引导学生分析受两个力作用时,大气的水平运动方向。

如下图
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力为零,达到平衡,空气运动不再偏转而做惯性运动,形成了平行于等压线的稳定的风。

这种风在高空平直等压线的状况下是实际存在的
近地面的风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外,摩擦力的影响,其风向还能与高空大气的风向相同吗?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北半球风向示意图。

导学生探究分析)
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时,风向斜穿等压线。

摩。

《热力环流 》说课稿

《热力环流 》说课稿

《热力环流》说课稿《热力环流》说课稿1第一部分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是“第三节大气环境”中的第三课时,在介绍了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后引入了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状态与原理,但却是理解本章“大气环流”和“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和移动以及锋面系统的理论基础”的重要基础。

可以说如果不能理解热力环流,第二单元的学习将面临巨大的困难。

同时它也是高中地理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历年高考中多有考查,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它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目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即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了解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城市热岛效应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亲身经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通过对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等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三、说教材重点、难点重点:地表冷热不均造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难点:运用热力环流理论解释城市风、山谷风和海陆风。

四、学情分析课前学生已有必备的相关知识技能基础,如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等,而且对有关的天气、气候事例比较感兴趣,参与、表现欲望较强,但已有的知识水平较低、甚至还有错误的认识。

但由于高中阶段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不清晰,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

五、说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并联系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并借助于实验演示和现代化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把抽象的大气运动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认识发展过程的实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平流逆温:由暖空气平流到冷地面上,贴近地面的空气 层受冷地面的冷却作用,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 成。 下沉逆温:常发生在山地,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 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 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 形成的,所以又被称为地形逆温。
逆温的影响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 不易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⑵该层水汽含量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有利于 高空飞行
三、高层大气
1、厚度:自平流层顶部向上到大气上界 2、随高度增加气温先降温再升温 先降温的原因是因为这部分的热量来自于地面辐射,距离地面 越远,温度越低,到了一定高度后,地面辐射几乎为零,剩下 部分的高层大气此时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距离太阳越近,温度 也就越高。 3、先进行对流运动,再进行平流运动
吸收 地面长波辐射,并使大
a
B
气的 逆辐射作用增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所以地面 温度比晴天时 高 。
读图题2:
1、读“各种辐射的波长范围”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A为 紫外线 光区,B为
可见光区,C为 红外线光区,
太阳辐射能集中在 可见 光区。
⑵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
氧化碳主要吸收 C ,平流 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 A ,
接照射也是明亮的
D.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2、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辐射形式是……( A )
A.大气逆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太阳辐射
选择题2
3、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B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地面反射 D.大气逆辐射
4、下列辐射按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正确的 是…………………………………………( D ) A.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B.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太阳辐射 C.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大气辐射 D.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第三节 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三节 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湘教版必修一 )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大气环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 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运动,培养学生对地理 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形成唯物主义 的世界观,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1.大气的热力作用,减少了气温日较差 2.大气的温室效应,形成了适宜生命的温度条件 3.地球上的昼夜温差远不如月球表面大。
大气 上界
月球
地球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意义(1) 1.为判断天气状况提供了依据。 例子:深秋和寒冬早晨较冷的天一般为晴天。 2.为指导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例子:人造烟幕防御霜冻;交通信号灯的设置。 3.为解释许多自然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例子:(1)太阳照射不到的地方有时还自然明亮 (散射);(2)碧空如洗(雨过天晴,大气中不具 有选择作用的尘埃散射基本消除;以散射蓝、紫色光 为主的空气分子的散射表现明显。); (3)朝霞晚霞呈红色(散射); (4)温室效应(大气的保温作用)等
课堂作业
2.为什么在夏季白天多云,气温不会太高?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云层越厚,云 量越多,反射越多。在夏季白天多云,气 温不会太高,就是因为云的反射减少了到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3.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为什么阳光 未直接进教室,教室却是明亮的?
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 光最容易被空气分子所散射,所以晴朗的 天空呈现蔚蓝色。

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选择性 臭氧、二氧化碳和水汽 反射作用:云、尘埃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第三节大气环境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教学设计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第三节大气环境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采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锋面天气系统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实际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锋面天气系统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利用GIS软件,组织学生进行锋面天气系统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能力。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天气现象,如寒潮、台风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介绍锋面的基本概念、分类(冷锋、暖锋、静止锋)及特点,结合课本插图,让学生对锋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讲解锋面过境时天气的变化规律,以实际案例为例,分析不同类型锋面过境时的天气特点。
3.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能力,学会运用GIS软件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实际锋面天气系统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锋面天气系统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对比不同类型的锋面,归纳总结其共性和特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观察并记录近一周内本地区的天气变化,分析可能受到的锋面天气系统影响,完成一份天气分析报告。
要求:报告需包括天气现象、锋面类型、影响范围及应对措施等内容,字数不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案例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合作的能力。

《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传统教学教案

《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传统教学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学校:年级及班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第十一周星期三第9节上课题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 必修湖南教育出版社20XX年5月第2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P4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以及每个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2)知道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能用图示说明大气受热过程;(4)知道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2)探究法分析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大气对整个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2)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而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关系【教学难点】1、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关系2、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课型】综合课【教学方法】讲述法、讲练法、讨论法。

【教具】小黑板【教学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引入新课(2分钟)情境导入:[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讲述新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刚刚过去的军训中,大家都非常辛苦。

那在军训的过程当中,同学们是比较喜欢阴天呢?还是晴天呢?[学生回答] 阴天![教师讲述] 为什么是阴天?[学生回答] 因为阴天比较凉快![教师讲述] 是的,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阴天的时候比较凉快呢?我们这节课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新的内容。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43页,浏览课本43页的内容,同时观察图2-23,找出大气分为哪三个层,每个层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
(赤道地区空气对流旺盛,多云雨,云量多,大气的 反射作用强的原故)
四、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吸收
大 气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大 气 吸 收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射向地面 地面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地球是通过什么方式释放热量的?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什么是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波长有什
小结: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保温效应
吸收作用 反射作用
削弱作用
散射作用
保温效应
直接
太阳辐射 热源 地面 大气逆辐射 大气
宇 宙 空
直接 间
地面辐射
热源
二.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①大气的热力作用,减少了气温日较差 ②大气的保温室效应,形成了适宜生命的温度条件
么特点?为什么说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影响 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地面辐射——地球表面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又以电磁波 的形式向地表之外释放能量的方式,称为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大气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大气之外释放能量的方 式,称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有2个方向,人们将指向地面的这 部分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由于地面和大气的平均温 度远比太阳要低,所以其辐射中最强的部分是红外线,可认 为是长波辐射。大气(主要是二氧化碳、水汽)能强烈吸收 长波辐射,所以说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是大气 的根本热源。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1.纬度因素(太阳 高度的纬度分布不均)2.下垫面因素:3.其他因素:气象因素
是 很好的例证; 2、近百年来深圳市的日照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

教学设计——热力环流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内容是高一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三课时,从整个第三节来看,大气环境是高中地理中最难部分,因为大气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一个要素,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而且本节涉及的知识内容很多,大气运动规律性强,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热力环流)是继(大气的受热过程)的进一步深入,也是对接下来学习(风的形成)和(天气系统)打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热力环流)在生活中有很多实际案例,故而本节课也是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地理思维,感受地理与生活联系的好机会。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内容是‘热力环流’,学生已经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具备了本节课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

但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难点,同时又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去讲解和必要的难点突破,才能引导学生掌握热力环流规律。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气压的概念和影响气压的因素。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3、掌握热力环流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

方法与过程1、通过联系分析对比,掌握气压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通过动画演示和版画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通过生活中案例讨论,掌握热力环流的实际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联系生活、比较分析的地理学习习惯。

2、提高画图,逻辑推理,知识总结的能力。

3、通过对实际的案列分析,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激发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这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同时热力环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难点:画出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的热力环流图。

由于白天和夜晚温度的变化,热力环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地理常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要结合实际分析,所以这是本节课学习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综合以上分析,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提问、实验现象观察、举例分析、联系生活、版图、小组探究、多媒体展示、等教学方法实行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面受热不均,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单 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同一水平面上气压 梯度的存在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2)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百帕)
等压线
1000 1005 1010
(3)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百帕) 1000
1005
1010
气压梯度力
1015
1020
风向
北半球
地转偏向力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11
5.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受3个力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 (1)受力情况: 共同作用。 (2)风向: 最终与等压线斜交(三个力的合力为0)
(百帕) 1000
1005
1010
4.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1)假设地面受热均匀:
等压面
B A (2)地面受热不均匀:
低压 高压
C
低压
若地面受热均匀,A、B、C三 处温度相等,离地面任意相同 水平高度处空气密度相等,因 而气压也相等,等压面都与地 面平行,水平方向空气不会流 动,不能形成热力环流。 ①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②空气上升处近地面形成低压, 高空形成高压;空气下沉处近地 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③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④等压面发生弯曲,高压处向 上凸,低压处向下凹。
洞口九中
1 2 3 4 5
谭东
大气的物质组成和垂直分层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的天气系统
三、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1.热力环流概念: 因地表冷热不均导致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热力环流根本原因:地表受热不均匀 3.关于气压及影响气压大小的因素: 气压是大气压强的简称,由于大气重量而在任意表面 (1)气压: 上所受的压强,其大小为从单位面积向上,一直到大 气外界的垂直气柱内空气的重量。 (2)影响气压大小的因素: ①空气密度:空气密度越大,气压越大。 ②海拔高度:海拔越高,气压越小。 ③气温大小:气温越高,气压越小。 ④空气运动: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 气流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高空气压降低。
(3)山谷风
谷风
山 山 山
山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谷风: 白天,山顶升温快,山 谷升温慢,山顶温度高 于山谷。
山风: 晚上,山顶降温快,山 谷降温慢,山顶温度低 于山谷。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大 气 运 动 大气的垂直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
又称为

1.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原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概念:
③ ④
7、图中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回 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近地面何处是高压区?________; C 何处是低压区?________ 。 A (2)在图中画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3)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B点吹________风。 西北 (4)A、B、C三点都位于北半球同一条纬线,此时若地球位于远 陆地 日点,则A点处在_________(陆地或海洋)。
B 风
D 大气环流
4.比较A、B、C、D四地气压值的高低
垂直风向:A、B > C、D 水平方向:B > A
C
D
A
B
C > D
B > A > C >D
5.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理想等压线图,图中的 风向箭头代号正确的是( A )
6.①②③④中代表风向的是( ② )
(百帕)

1000

1005 1010
气压梯度力
1015
1020 地面摩擦力 气压梯度力
风向
北半球
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 地面摩擦力 风向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受力情况 高空风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当二力平衡时,风 向平行于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当三力平衡时,风 向与等压线斜交 地转偏向力 (30°-- 45°) 地面摩擦力
1005 1010
地转偏向力
(3)由低纬向高纬增大; 只影响风向, 不影响风速。
(北半球)
3.地面摩擦力:
(1)与空气运动方向相反 (2)影响风向和减小风速 水平气压梯度力
(百帕) 1000
风向
1005
1010 (北半球)
地面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4.高空的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1)受力情况:受2个力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 最终与等压线平行(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平衡) (2)风向: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 气压梯度力越大。
A
B
试比较A和B处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A > B
思考:大气水平运动除了受到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外,还可能受其他力的影响吗?(结合我们以前 学过的内容) 2.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 梯度力 (1)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百帕) (2)垂直于风向; 1000



★想一想: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的 空气质量起到什么作用? 在“热岛效应”的影响下,城市 上空的云、雾会增加,使有害气 体、烟尘在市区上空累积,形成 严重的大气污染 。
(2)海陆风
海风
热 陆地 冷 海洋 冷 陆地
陆风
热 海洋
海风: 白天,陆地升温快,海 洋升温慢,陆地温度高 于海洋。
陆风: 晚上,陆地降温快,海 洋降温慢,陆地温度低 于海洋。
高压
低压
高压
B冷
A热
C冷
总结:
太阳辐 射差异 地表温 度差异 水平气 压差异
大 气 运 动
4.热力环流案例延伸(理论联系实际): (1)城市风(热岛效应)
★思考:城市气温为何比郊区高? 城市与郊区地表面性质不同,热 力性质差异较大; 城区排放的人为热量比郊区大; 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大,在一定 程度上起了保温作用; 通风不畅;
近地面风
课堂练习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D A 气压差异 B 太阳风的驱动作用 C 地面高度不同 D 地面冷热不均 2.产生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原动力: A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地转偏向力 C 地面摩擦力 D 前三个力的合力 3.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是:
C
A 气旋和反气旋
C 热力环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