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教案定稿

合集下载

鲁迅专题初中教案

鲁迅专题初中教案

鲁迅专题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鲁迅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提升文学素养。

2. 分析鲁迅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培养批判性思维。

3. 学会欣赏鲁迅先生的幽默与讽刺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激发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兴趣,培养热爱文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1. 鲁迅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分析。

2. 鲁迅作品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鉴赏。

教学难点:1. 鲁迅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和复杂情感理解。

2. 鲁迅作品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性思考。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鲁迅作品的相关资料,包括鲁迅的生平和作品简介。

2. 学生预习鲁迅作品,了解作品背景和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和作品,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的历史背景。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鲁迅作品的初步认识和感受。

二、作品分析(3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鲁迅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通过举例阐述鲁迅作品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鲁迅作品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分享自己的见解。

三、深入探讨(20分钟)1. 教师提出探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鲁迅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和复杂情感。

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教师给予指导和点拨。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鲁迅作品的教学内容,强调鲁迅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2. 学生提出自己对鲁迅作品的疑问或建议,教师给予解答和鼓励。

3. 教师推荐鲁迅其他作品,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魅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通过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评价中,关注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对鲁迅先生文学精神的认同和尊重。

《鲁迅》(传记)教案

《鲁迅》(传记)教案

《鲁迅》(传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掌握传记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鲁迅生平简介:出生背景、成长经历、学术成就等。

2. 鲁迅主要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彷徨》等。

3. 传记写作特点:真实性、客观性、生动性、条理性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鲁迅的兴趣。

2. 阅读:让学生阅读鲁迅的生平介绍和代表作品,理解鲁迅的人生经历及作品主题。

3. 讨论:分组讨论鲁迅作品的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鲁迅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看法,了解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鲁迅传记及相关作品选集。

2. 辅助材料:鲁迅生平图片、视频资料、相关研究文章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步骤1. 课程导入:通过展示鲁迅的生平照片和简介,引发学生对鲁迅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理解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批判。

3. 作品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狂人日记》的写作技巧和深刻内涵,讨论鲁迅通过作品传达的思想。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鲁迅的其他作品,如《阿Q正传》和《呐喊》,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鲁迅作品的主题和文学价值,反思鲁迅作品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鲁迅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地位,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2. 互动式阅读:学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深化对鲁迅作品的理解。

4.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鲁迅》(传记)教案

《鲁迅》(传记)教案

《鲁迅》(传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理解鲁迅的思想和文学成就。

2. 通过阅读鲁迅的传记,培养学生对文学家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传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二、教学内容1. 鲁迅的生平介绍:出生背景、成长经历、学术成就、文学贡献等。

2. 鲁迅的主要作品介绍:《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彷徨》等。

3. 鲁迅的思想特点:启蒙思想、批判精神、人文关怀等。

三、教学重点1. 鲁迅的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

2. 鲁迅的思想特点和文学成就。

四、教学难点1. 理解鲁迅的思想特点和文学成就。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传记,理解鲁迅的人生经历和作品。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鲁迅的生平、作品和思想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和理解鲁迅。

2. 阅读法:学生阅读鲁迅的传记,通过阅读了解鲁迅的生平事迹和作品。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鲁迅的作品和思想,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鲁迅传》等相关传记材料。

2. 参考资料:鲁迅作品集、鲁迅研究文献、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PPT。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鲁迅的肖像和简介,引发学生对鲁迅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生平介绍:讲解鲁迅的生平背景,重要事件和学术成就,让学生对鲁迅有基本的了解。

3. 作品解析:选取鲁迅的代表作品,进行分析解读,让学生体会鲁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4. 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思考鲁迅思想的特点,如启蒙、批判、人文关怀等,并展开讨论。

5. 总结提升:对鲁迅的生平和作品进行总结,强调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鲁迅传记的阅读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思考深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思考深度和对鲁迅思想的理解程度。

《鲁迅》教案

《鲁迅》教案

《鲁迅》教案鲁迅教案简介本教案以中国著名作家鲁迅为主题,旨在通过讲解鲁迅的生平和作品,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他的文学成就,以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影响。

教学目标1. 了解鲁迅的生平和背景。

2. 分析鲁迅的主要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3. 掌握鲁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4. 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爱。

5.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鲁迅的生平和背景- 鲁迅的出生和成长环境。

- 鲁迅的研究经历和成就。

- 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2. 鲁迅的主要作品- 《狂人日记》:通过一个疯子的视角,反映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

- 《阿Q正传》:通过贱民阿Q的形象,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 其他代表性作品:《呐喊》、《野草》等。

3. 鲁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鲁迅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技巧。

- 鲁迅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批判。

- 鲁迅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观念。

4. 学生活动和讨论- 学生阅读鲁迅的短篇小说或散文,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 学生分组展示鲁迅的作品和相关研究成果。

- 学生以鲁迅为榜样,撰写一篇个人感悟或小作文。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介绍鲁迅的生平、作品和思想。

2.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和分享中,促进思想交流和互相启发。

3. 分组活动: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共同研究鲁迅的作品,并展示研究成果。

4. 读书活动:要求学生阅读鲁迅的短篇小说或散文,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鲁迅的作品。

教学评价1.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对鲁迅的生平、作品和思想有全面的了解。

3.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 学生通过研究鲁迅的作品,增强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爱。

结束语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更好地了解和欣赏鲁迅的文学成就,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会对中国现代文学有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本教案能够帮助学生从鲁迅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成为有思想的文学创作者。

故乡鲁迅教案5篇

故乡鲁迅教案5篇

故乡鲁迅教案5篇故乡鲁迅教案篇1 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词语2、把握闰土、杨二嫂人物形象能力目标1、掌握从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并由此推知文章主题的鉴赏方法。

2、理解小说运用对比来刻画人物性格,突出主题的写法。

3、能多角度的理解主题德育目标1、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是造成农村和乡镇经济衰败、农民破产、人民生活艰辛的根源,而封建等级观念酿就的人与人之间感情上的隔膜,更加重了这种痛苦和悲哀。

2、理解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决心变革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认识造成农村经济衰败和人与人之间隔膜的根源。

教学方法:讲析、讨论、朗读教学用具:课件、投影仪、计算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课文。

理清文章情节结构,谈谈对小说人物的印象。

第二课时一、导语设计:好的文章总是有很强的感染力的,它会让你或欢喜或悲哀,或豪情万丈,或悒郁满怀。

《故乡》是一篇很好的小说,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被多个国家收入教科书中。

上一节课,我们读了一节课的课文,那么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怎样的心情?二、研读,分析人物1、在课文结尾这样写到:故乡的山水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使我非常的气闷……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悲哀)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

为什么二十年后的一次故乡之行却给我留下了如此悲哀的心情?请大家看课文,找一找故乡使我悲哀的理由。

学生读课文思考回答,(故乡的景、故乡的人。

)2、提问:故乡的景色怎样?这一段描写写出了故乡怎样的特点?哪几个词语能集中表现出来?学生思考回答:天气阴晦、冷风呜呜、苍黄的天、横着萧索的村庄——没有一些活气。

齐读来感受一下这种悲凉。

(插播幻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应不断发展变化进步,可为什么故乡会越变越糟了呢?联系课文背景思考。

时代背景:1921年,辛亥革命,赶跑了一个皇帝,却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境况日益恶化,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了在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的人和事,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鲁迅自传教案教学设计「篇一」宋丽梅教学目的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传承鲁迅精神。

2、了解“小传”的文体特征,学写“小传”。

教学要点1.了解文中记录的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

2.解读鲁迅精神。

3.了解“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

4.体会本文简明平实而又不乏含蓄幽默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1.重读适讲,学练结合。

2、设疑激起,自读求解,讨论总结。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肯定知道我国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文坛巨匠是谁吧?对,是鲁迅先生。

看来,同学们都和我一样喜爱鲁迅,崇拜鲁迅!想不想更好地了解鲁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拜读《鲁迅自传》这篇文章,去追寻鲁迅先生闪光的人生足迹。

(这样既可唤起学生对鲁迅的敬慕之情,激发阅读兴趣,又提示了学习重点。

)二、解题要说自传,该从传记说起。

传记是写人物生平经历的文体。

传记文要求写真人真事,可以写他人.也可以写自己,写自己的叫“自传”。

自传的篇幅可长可短;篇幅短小,扼要地记敕人物生平事迹的叫“小传”。

小传一般在千字上下。

《鲁迅自传》便是写自己的小传。

(自传文常识是一个新知识点,需要讲解。

将“小传”“自传”传记”等相关概念一块儿介绍,可以形成一个小体系,让学生多增加点语文知识储备。

“题解”中不简介作者,一是因为以前教学中已多次涉及鲁迅的作品;二是因为这篇课文本方就是介绍鲁迅的。

背景材料对本文教学很重要,但也未列入“题解”。

这是因为本文涉及的背景材料点多面广,集中介绍难度太大,且显得知赞,并不好,会使语文课走味变形,变得像历史课。

拟在研习课文的过程中酌情穿插一些背景简介。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l)初读课文(读全篇)。

①要求:借助工具书,清除字词障碍;标出文中直接或间接表明时间的词句。

②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段的依据是什么?试概括各段大意。

明确: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依据内容上的重大变化分段落。

第1段主要写家庭情况;第2段写外出求学;第3段写工作经历;4段写著述概况。

鲁迅教案模板范文

鲁迅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鲁迅作品的研读,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思想和文学成就。

2. 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 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崇高品质的敬佩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阅读鲁迅作品,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 分析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难点:1. 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把握其作品的现实意义。

2. 学会运用鲁迅的写作手法,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鲁迅先生的图片和生平简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他有哪些著名的作品?(二)作品阅读与讲解1. 《狂人日记》- 阅读课文,分析主人公“狂人”的形象特点,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 讨论鲁迅先生运用象征、讽刺等手法,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愚昧。

2. 《阿Q正传》- 阅读课文,分析阿Q的形象特点,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 讨论鲁迅先生运用讽刺、夸张等手法,批判国民的劣根性和封建思想的毒害。

3. 《祝福》- 阅读课文,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点,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 讨论鲁迅先生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揭示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悲剧。

(三)课堂讨论1. 结合作品,讨论鲁迅先生的思想特点。

2. 分析鲁迅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的贡献。

3. 谈谈鲁迅先生的作品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启示。

(四)写作练习1. 以“我心目中的鲁迅”为题,写一篇作文。

2. 选择鲁迅先生的一篇作品,仿写一篇现代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写作练习,了解学生的写作能力。

3.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课后思考,撰写心得体会。

五、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鲁迅纪念馆,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 邀请专家学者开展讲座,深入探讨鲁迅先生的思想和作品。

3. 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分享阅读鲁迅作品的心得体会。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10篇】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10篇】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10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记忆本课中出现的新的生字、生词,了解萧红其人及与鲁迅的关系。

(2)能够有感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清文章中的主要事件并进行概括。

(4)学习选择生活中的点滴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自读,梳理事件。

(2)小组探究,分析人物特点。

(3)品悟白描的描写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温和平易的性格和细腻的精神世界。

(2)感受鲁迅克己爱人、奋斗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新课教师谈话导入: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去世。

伟人的去世令许多人悲伤不已,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女性作家,她曾经得到过鲁迅的帮助和扶持,在万分悲痛中,她用清新、冷静的笔触勾勒了一位普通却又绝不普通的亦师亦友的鲁迅先生。

引入课文。

预习准备:自读课文,学习课内生字词;查找资料,了解萧红其人及其作品,了解萧红与鲁迅的交往。

课堂交流:教师检查预习,学生汇报学习所得。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师友互助教师提出合作要求:1、文章形式上以空行分段,文章讲到了哪些事,试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出来。

2、的选材有什么特别之处?在我们的印象中,鲁迅先生是那个带着伟大光环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而在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了他的更多的身份,这篇文章中的鲁迅都有哪些身份?哪一个事件中的鲁迅是你喜欢的,说说自己的理解。

3、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章却大量地、细致地记述他生活中的琐事,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学生分小组按要求进行探究学习。

汇报、交流。

参考小标题:笑,走路,谈穿着,公园的印象,看电影,纸烟,休息,工作,踢鬼,吃鱼丸,病中,海婴的自豪,明朝会,病好了,木刻画,若没有我呢,病“好了”,鲁迅休息了。

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捕捉选材的能力。

3、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小结:1、全文写了这么多事件,是否杂乱?2、若要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你会仿照本文选一些小事例吗?学生自由发言。

七年级语文《鲁迅先生》公开精选教案模板

七年级语文《鲁迅先生》公开精选教案模板

七年级语文《鲁迅先生》公开精选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批判性思考,对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进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感受作者的敬仰之情。

2. 教学难点:(1)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成就,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拓展:(1)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鲁迅先生故事,加深对鲁迅先生的认识。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5. 总结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收获,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精神品质的感悟文章。

3. 推荐一本鲁迅先生的作品,下节课分享阅读体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鲁迅先生形象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鲁迅先生精神品质的理解程度。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5. 学生对文学作品阅读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方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鲁迅》教学设计

《鲁迅》教学设计

《鲁迅》教学设计鲁迅教学设计介绍本教学设计以鲁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研究和分析鲁迅的作品,深入了解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影响。

通过探索鲁迅的思想和艺术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目标- 了解鲁迅的生平和背景,包括他的教育经历和对社会变迁的观察。

- 分析鲁迅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探讨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精神。

- 阅读和解读鲁迅的代表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探索其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表达个人观点和批判性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鲁迅生平与背景- 介绍鲁迅的出生背景,家庭状况和教育经历。

- 探究鲁迅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的原因和影响。

- 分析鲁迅作品中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如对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批评等。

第二课:鲁迅的思想与艺术手法- 探讨鲁迅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如对社会不公和道德沦丧的揭示。

- 研究鲁迅的艺术手法,如讽刺、夸张和比喻的运用,以及对形象、人物和情节的塑造。

第三课:《狂人日记》的主题与象征意义- 分析《狂人日记》中的主要主题,如对教育制度和道德观念的批判。

- 探索《狂人日记》中的象征意义,如狂人形象和日记形式的象征。

第四课:《阿Q正传》的揭示与启示- 分析《阿Q正传》中对民族性格和社会现实的揭示。

- 探讨《阿Q正传》对个人奋斗和社会命运的启示。

第五课:学生作品展示和讨论- 鼓励学生根据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和思考,进行写作或创作。

- 学生作品展示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评估- 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作品评估:评估学生的写作或创作作品,包括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考。

参考资源- 鲁迅作品集: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 鲁迅研究相关书籍和文章。

【鲁迅先生教案】

【鲁迅先生教案】

【鲁迅先生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以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和思想为核心,通过五个章节的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创作背景、文学作品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理解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从中汲取启示。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文学创作背景。

2. 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 深入理解鲁迅先生作品中的思想内涵。

4. 学会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鲁迅先生生平简介1.1 鲁迅先生的家世及成长经历1.2 鲁迅先生的留学经历及思想觉醒1.3 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及活动经历第二章: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背景2.1 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2.2 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动机及目的2.3 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方法及其影响第三章:鲁迅先生的小说创作3.1 《狂人日记》的创作背景及意义3.2 《阿Q正传》的人物形象及思想内涵3.3 《呐喊》《彷徨》中的其他短篇小说简介第四章:鲁迅先生的散文创作4.1 《朝花夕拾》中的散文作品简介4.2 《野草》中的散文诗作品简介4.3 鲁迅先生其他散文作品简介第五章:鲁迅先生的诗歌、杂文及其他创作5.1 鲁迅先生的诗歌作品简介5.2 鲁迅先生的杂文作品简介5.3 鲁迅先生其他作品简介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创作背景及其文学作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鲁迅先生生平、创作背景、文学作品及其思想内涵的掌握程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

六、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与社会影响6.1 鲁迅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6.2 鲁迅先生作品对后世的影响6.3 鲁迅先生对现代汉语文学的贡献七、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主题与风格7.1 鲁迅先生作品的主题思想7.2 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特点7.3 鲁迅先生的文学创新与探索八、鲁迅先生的小说艺术8.1 鲁迅先生小说的叙述技巧8.2 鲁迅先生小说的人物塑造8.3 鲁迅先生小说的象征手法与意义九、鲁迅先生的散文美学9.1 鲁迅先生散文的语言特色9.2 鲁迅先生散文的情感表达9.3 鲁迅先生散文的审美价值十、鲁迅先生的思想与时代精神10.1 鲁迅先生的启蒙思想10.2 鲁迅先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10.3 鲁迅先生与时代精神的关联与影响十一、鲁迅先生的文学批评与研究11.1 鲁迅先生的文学批评理念11.2 鲁迅先生对其他作家的评价11.3 鲁迅先生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十二、鲁迅先生的翻译成就12.1 鲁迅先生的翻译理念与方法12.2 鲁迅先生翻译的作品简介12.3 鲁迅先生翻译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十三、鲁迅先生的教育思想13.1 鲁迅先生的教育观念13.2 鲁迅先生对教育的影响与贡献13.3 鲁迅先生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十四、鲁迅先生与代作家比较14.1 鲁迅先生与茅盾、郭沫若等作家的比较14.2 鲁迅先生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关系14.3 鲁迅先生与其他文学流派的关联十五、课程总结与反思15.1 课程学习内容的总结15.2 学生对鲁迅先生作品的感悟与思考15.3 对鲁迅先生研究的展望与建议十一、鲁迅先生的文学批评与研究11.1 鲁迅先生的文学批评理念分析鲁迅先生如何通过文学批评推动文学改良和社会进步。

《鲁迅先生》教案

《鲁迅先生》教案

《鲁迅先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作品及文学地位;(2)学会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掌握鲁迅先生常用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鲁迅先生的作品;(2)学会批判性思考,对鲁迅先生的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3)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品质;(2)学习鲁迅先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精神;(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出生背景、成长经历、主要事迹等;2. 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概述: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等;3. 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对后世作家的影响等;4. 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讽刺、幽默、象征、对比等;5. 鲁迅先生的信仰和品质: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坚定的信念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作品;(2)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和影响;(3)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鲁迅先生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风格;(2)对鲁迅先生作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了解其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解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鲁迅先生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4. 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点评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鲁迅先生的写作特点和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的积极性;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鲁迅先生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鲁迅先生生平、作品和文学地位的掌握程度;4. 课程报告:评估学生对鲁迅先生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的研究成果。

《鲁迅先生》教学教案范文

《鲁迅先生》教学教案范文

《鲁迅先生》教学教案范文第一章:鲁迅先生的生平介绍1.1 鲁迅先生的出生背景1.2 鲁迅先生的家庭教育1.3 鲁迅先生的留学经历1.4 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生涯1.5 鲁迅先生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第二章: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概述2.1 鲁迅先生的小说创作2.2 鲁迅先生的散文创作2.3 鲁迅先生的诗歌创作2.4 鲁迅先生的杂文创作2.5 鲁迅先生的文学思想第三章: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3.1 鲁迅先生的小说成就3.2 鲁迅先生的散文成就3.3 鲁迅先生的诗歌成就3.4 鲁迅先生的杂文成就3.5 鲁迅先生的文学贡献第四章:鲁迅先生的思想观点4.1 鲁迅先生的文学思想4.2 鲁迅先生的人文思想4.3 鲁迅先生的社会思想4.4 鲁迅先生的文化思想4.5 鲁迅先生的教育思想第五章:鲁迅先生的教育实践与影响5.1 鲁迅先生的教育理念5.2 鲁迅先生的教育实践5.3 鲁迅先生的教育贡献5.4 鲁迅先生的教育影响5.5 鲁迅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第六章:鲁迅先生的文化遗产与当代价值6.1 鲁迅先生的文化遗产6.2 鲁迅先生的作品在当代的价值6.3 鲁迅先生的思想对当代的影响6.4 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6.5 鲁迅先生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第七章: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技巧7.1 鲁迅先生的小说创作技巧7.2 鲁迅先生的散文创作技巧7.3 鲁迅先生的诗歌创作技巧7.4 鲁迅先生的杂文创作技巧7.5 鲁迅先生的创作技巧对当代文学的影响第八章:鲁迅先生的文学批评与研究8.1 鲁迅先生的文学批评理念8.2 鲁迅先生对当代文学的批评8.3 鲁迅先生的文学研究方法8.4 鲁迅先生的研究贡献8.5 鲁迅先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九章:鲁迅先生的教育理念在当代的实践9.1 鲁迅先生的教育公平观念9.2 鲁迅先生的人文教育理念9.3 鲁迅先生的创新教育观念9.4 鲁迅先生的素质教育理念9.5 鲁迅先生的教育理念在当代实践的案例分析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鲁迅先生教育思想的总结10.2 鲁迅先生教育思想的影响与启示10.3 鲁迅先生教育思想的挑战与展望10.4 鲁迅先生教育思想的未来发展10.5 鲁迅先生教育思想的实践与创新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鲁迅先生的生平介绍难点解析: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生涯是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涵盖了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转变,以及他在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等多个领域的探索和成就。

【鲁迅先生教案】

【鲁迅先生教案】

【鲁迅先生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以鲁迅先生的生平、作品和思想为核心,通过五个章节的内容,使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社会影响,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把握其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事件。

2.深入解读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领会其文学特点和艺术魅力。

3.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观念,学习其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鲁迅先生生平简介1.1 鲁迅先生的家世与早年经历1.2 鲁迅先生的留学经历1.3 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生涯第二章: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2.1 小说创作:以《狂人日记》为例2.2 散文创作:以《朝花夕拾》为例2.3 诗歌创作:以《呐喊》为例第三章:鲁迅先生的思想观念3.1 进化论与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3.2 鲁迅先生的人文主义思想3.3 鲁迅先生的社会批判精神第四章:鲁迅先生的社会影响4.1 鲁迅先生的文学贡献4.2 鲁迅先生对后世作家的影响4.3 鲁迅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启示第五章:鲁迅先生的作品精选解析5.1 《狂人日记》的深度解读5.2 《阿Q正传》的人物塑造与情节安排5.3 《呐喊》中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作品和思想。

2.案例分析法:深入解析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鲁迅先生的思想对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和理解。

2.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读后感写作,检验其对鲁迅先生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思考深度。

3.知识测试:通过试卷测试,检查学生对鲁迅先生生平、作品和思想的掌握程度。

六、鲁迅先生的文学探索与创新6.1 鲁迅先生与新文化运动的联系6.2 鲁迅先生的文学创新实践6.3 鲁迅先生对传统文学的批判与继承七、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与艺术特色7.1 鲁迅先生小说的独特风格7.2 鲁迅先生散文的诗性表达7.3 鲁迅先生诗歌的文学价值八、鲁迅先生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8.1 鲁迅先生对人性的深刻洞察8.2 鲁迅先生对社会问题的批判精神8.3 鲁迅先生的人文关怀与现实意义九、鲁迅先生的作品在当代的影响与传承9.1 鲁迅先生作品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9.2 当代作家对鲁迅先生的传承与创新9.3 鲁迅先生作品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10.1 回顾鲁迅先生的生平与成就10.2 学生对鲁迅先生的认识与感悟10.3 鲁迅先生对个人成长与未来规划的启示六至十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鲁迅先生的文学探索与创新、文学风格与艺术特色、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作品在当代的影响与传承等方面展开。

【鲁迅先生教案】

【鲁迅先生教案】

【鲁迅先生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和生平,使学生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和思想精神,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掌握其代表作品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鲁迅先生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内容1. 鲁迅先生的生平介绍:出生背景、成长经历、文学道路等。

2.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解析:《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彷徨》等。

3. 鲁迅先生的思想精神:批判现实、关注民生、倡导变革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作品背景。

2.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鲁迅先生的作品和思想进行讨论。

3. 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对鲁迅先生代表作品的阅读理解和思考深度。

3. 读后感写作:评估学生对鲁迅先生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以及表达能力。

【鲁迅先生教案】六、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地位。

2. 第二课时:解析《狂人日记》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第三课时:分析《阿Q正传》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人性探讨。

4. 第四课时:阅读《呐喊》和《彷徨》,理解其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5. 第五课时:探讨鲁迅先生的思想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七、教学资源1. 鲁迅先生的作品集:《呐喊》、《彷徨》、《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2. 鲁迅先生年谱和相关传记: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3. 学术评论和研究文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作品和思想。

4. 互联网资源:查阅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引导学生关注鲁迅先生作品的社会背景,理解其作品的历史意义。

(完整版)学习鲁迅教案

(完整版)学习鲁迅教案

(完整版)学习鲁迅教案研究鲁迅教案简介本教案拟针对学生研究鲁迅及其作品进行教学指导,通过深入了解鲁迅的思想和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高中语文教学,课时为两节课。

教学目标- 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理解鲁迅的思想和文学风格- 掌握鲁迅作品的分析方法和写作技巧-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教学内容1. 鲁迅简介- 生平背景- 主要成就和影响- 代表作品介绍2. 鲁迅的思想与文学风格- 白话文运动及其影响- 反对封建思想和旧文化的力量- 着力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性的矛盾3. 鲁迅的作品分析- 选择代表性作品进行深入解读-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 探讨作品的写作技巧和意义4. 学生讨论和思考-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见解- 引导学生思考鲁迅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鲁迅的生平和作品,引发学生对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分组讨论鲁迅的思想和文学风格,分享彼此的观点。

3.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鲁迅的作品,提供相关的文本和资料。

4. 学生完成个人或小组作业,写一篇观后感或分析鲁迅作品的文章。

5. 学生就鲁迅的思想与现实社会问题展开讨论,发表个人见解。

教学评估1. 学生分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

2. 学生完成的作业,包括观后感和作品分析文章。

3. 学生的个人表现和思考能力。

4. 教师对学生讨论和观点的评价。

教学资源1. 鲁迅的主要作品文本和相关资料。

2. 鲁迅的影视作品或纪录片等。

3. 互联网资源和图书馆资料。

扩展活动1. 安排学生参观鲁迅故居或相关文化展览。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文学比赛或作品创作活动。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现代文学作家的作品,扩大文学视野。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鲁迅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能力。

《鲁迅先生》教案

《鲁迅先生》教案

《鲁迅先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感受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2. 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敢于批判现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出生背景、成长经历、学术成就等。

2.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3. 鲁迅先生的思想观点:民主、自由、平等、批判现实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

2. 教学难点:鲁迅先生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和批判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揭示作品中的深刻内涵。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

3. 分析:分析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的批判精神。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阅读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批判精神。

3. 调查身边的人对鲁迅先生的了解程度,了解社会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检查对鲁迅先生作品的理解和批判精神的感悟。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鲁迅先生纪念馆,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作品。

2. 邀请文学家、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

3. 开展鲁迅先生作品朗诵活动,提高学生对鲁迅先生作品的鉴赏能力。

八、教学资源1. 鲁迅先生作品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呐喊鲁迅教案设计

呐喊鲁迅教案设计

呐喊鲁迅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呐喊》这部作品的背景及意义掌握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1.2 教学内容鲁迅生平简介《呐喊》的作品背景《呐喊》的主要内容概述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鲁迅生平及其作品学生阅读《呐喊》相关章节,了解作品背景和内容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第二章:小说《狂人日记》2.1 教学目标理解《狂人日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意味探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2.2 教学内容《狂人日记》的情节梳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象征手法和讽刺意味的探讨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狂人日记》学生分析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探讨小说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意味第三章:小说《孔乙己》3.1 教学目标理解《孔乙己》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命运探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3.2 教学内容《孔乙己》的情节梳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社会背景和人物命运的探讨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孔乙己》学生分析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探讨小说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命运第四章:小说《药》4.1 教学目标理解《药》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关系探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4.2 教学内容《药》的情节梳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象征手法和人物关系的探讨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药》学生分析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探讨小说的象征手法和人物关系第五章:小说《阿Q正传》5.1 教学目标理解《阿Q正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社会背景探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5.2 教学内容《阿Q正传》的情节梳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讽刺手法和社会背景的探讨5.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阿Q正传》学生分析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探讨小说的讽刺手法和社会背景第六章:小说《明天》6.1 教学目标理解《明天》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命运探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6.2 教学内容《明天》的情节梳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社会背景和人物命运的探讨6.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明天》学生分析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探讨小说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命运第七章:小说《一件小事》7.1 教学目标理解《一件小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意味探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7.2 教学内容《一件小事》的情节梳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象征手法和讽刺意味的探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一件小事》学生分析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探讨小说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意味第八章:小说《头发的故事》8.1 教学目标理解《头发的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命运探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8.2 教学内容《头发的故事》的情节梳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社会背景和人物命运的探讨8.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头发的故事》学生分析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探讨小说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命运第九章:小说《风波》9.1 教学目标理解《风波》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社会背景探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风波》的情节梳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讽刺手法和社会背景的探讨9.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风波》学生分析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探讨小说的讽刺手法和社会背景第十章:课程总结10.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呐喊》这部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总结课程所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10.2 教学内容回顾《呐喊》的主要作品和主题分析鲁迅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10.3 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程所学内容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教师进行课程总结,强调鲁迅文学的价值和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1.1 教学内容中的《呐喊》的主要内容概述:这是课程的导入部分,对于鲁迅和他的作品《呐喊》的介绍,可能会比较泛泛,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难以让学生抓住作品的精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教案定稿《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传记的一种——“回忆录”这种文体的特点,品味这篇回忆录的艺术特色。

2、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的奉献精神。

3、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多种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性格特色。

2、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教学难点]1、对“斗士、勇士、先驱、导师、革命家”的鲁迅到“平易温和”的鲁迅的认识转变。

2、由对鲁迅的新认识而思考怎样看待鲁迅的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回忆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2用简洁的语言谈谈对鲁迅的印象。

(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冷峻等)3教师引导:在中小学,普遍存在着老师怕教、学生怕学鲁迅课文的现象,“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

”这则由来已久、流传甚广的校园民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对鲁迅课文的头痛。

一提起鲁迅,大家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这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鲁迅曾尽其所能地帮助和教导过他们,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萧红来到上海,曾和鲁迅有过一段很深的师生情谊,得到过鲁迅直接的关怀和提携。

所以在1939年鲁迅逝世3周年之际,萧红满怀深情地写下了题为《回忆鲁迅先生》。

本文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读过此文才感到:原来,深刻的社会批判者鲁迅,他的另一面是这样的平和。

这也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二、介绍鲁迅生平鲁迅(1881 —1936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 年9 月25 日诞生。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 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 —1907 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 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 年 5 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 年到1926 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 年12 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6 年8 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1927 年 1 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

1927 年10 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

1929 年,儿子周海婴出世。

1930 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 。

1936 年10 月19 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1956 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小说《祝福》、《阿Q 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 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三、介绍回忆录的有关知识:这是一篇“回忆录”,它是传记的另外一种形式。

顾名思义,回忆录主要就是回忆的整理和记录,和一般传记相比,不见得很连贯和完整,但作者常常带着某些感情来叙述,对某些事件或者生活细节的呈现可能更加生动、亲切。

但凡回忆录有两种形式:一种主要记录个人所经历的生活或熟悉的历史事件,一种主要记述自己所交往过的他人的事迹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即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学完之后,要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篇传记属于上述中的哪一种。

四、作者简介:萧红,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萧红和萧军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另为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

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五、整体阅读(培养阅读的速度和归纳的能力)。

1、全文以空行为标志,共有39节,为了学习上的方便,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这39节课文全部标上序号。

阅读提示①注意这篇回忆录中所写的鲜活的鲁迅,并与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做比较。

②这篇回忆录中哪些精彩的描写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③这篇回忆录是怎样捕捉和描写鲁迅的生活细节,表现鲁迅什么样的个性?④阅读课文后,除了作家的印象,你觉得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具体事例加以体会。

2、这篇文章主要从哪些方面记述鲁迅的,请举印象深刻的一二例谈谈。

明确:可以概括为家庭生活、交友会客、个性习惯这三个方面家庭生活:解释海婴为何亲近萧红、尝鱼丸、与保姆相处、房间布置、病中家事(许先生的忧虑、忙碌,海婴的玩耍、问候)交友会客:让晚走的客人坐小汽车并付车钱、和萧红开玩笑、特殊客人、看青年人的信、谈电影、谈公园、盛待客人、陪客人到深夜、谈踢鬼、病中请客个性习惯:笑声明朗、走路轻捷、品评衣着、喜欢吃北方的饭、包饺子、外出装束、不随便放东西、不在意自己的手稿、吃茶习惯、瞪摩登女郎、包书、带病工作、枕边的木刻3、举例教师可参考如下事件或角度表现的性格、品质写作方法第⑴节鲁迅的“笑”明朗、爽快、不掩饰真情略写、细节描写第⑵节鲁迅的步伐轻捷略写、动作、细节第⑶节品评衣着善解人意、知识丰富正侧面结合、详写第⑷节夜谈和待人吃饭友善、慷慨大方、尊重妻子详写、细节描写第⑸节招呼来客爱开玩笑略写、语言及细节第⑹节久雨偶晴的造访和蔼可亲略写、语言及细节第⑺节和海婴嬉戏善解人意、童心依在语言描写、对比第⑻节冯雪峰来访好客、真心待友场面描写、语言描写第⑼节对青年来信的态度关心、宽容青年语言和对比描写第⑽⑾节指导青年看电影善用革命和科学精神指导青年语言(直引和间引)第⑿节不游公园却勤出门热爱、指导青年对比、语言及细节描写第⒀节不请男佣却热待客节俭、好客对比、细节描写第⒁节不吝校样纸及坐车礼让别人、宁亏自己语言、动作、对比描写第⒂⒃节喝茶和抽烟礼让别人、宁亏自己(节俭)对比、细节描写第⒄⒅节昼陪客人夜加班惜时、勤奋环境烘托、细节描写第⒆节对“时髦”的厌恶朴素、不张扬、爱憎分明环境、衣着、眼神描写第⒇节对鬼神的不相信富有科学精神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第(21)节品尝海婴的鱼丸不轻易否定、有家庭民主思想动作语言、对比第(22)节包书也要亲自动手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比、细节第(23)节简陋的居住环境俭朴、勤劳、待人真诚环境、细节第(24)节书房就是卧室勤俭节约、爱书如命、惜时环境、细节第(25) (26)节整个三层楼的寂静喜静、勤奋工作对比烘托第(27)节鲁迅先生病了坦然面对疾病对比、神情、语言第(28)节病中鲁迅的休息态度惜时、忘我工作心理、细节第(29)节病中鲁迅的待客之道好客、平易近人、忘我工作语言、神情第(30)节先生体质大不如前一讲话就精神神情、对比第(31)节妻子许先生的担当工作如山、不得休息间接描写第(32)节病中先生的饮食别人重视、自己不以为然环境、语言、间接第(33)节病情不断恶化仍不忘工作(问刊物)、坚强神情、细节、间接第(34)节病中的困顿俭省、坚定神情、间接、环境、细节第(35)节海婴的药瓶“玩具”爱孩子、坚强间接、语言、细节第(36)节病稍好转就会客坚强、关心别人、乐观、平和语言、细节描写第(37)节时刻伴随的小画推崇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细节、语言第(38)(39)节最后的时刻勤奋不息细节、避讳六、扩展阅读:请同学们利用三、四天的课外时间,搜集下列作品阅读,加深对鲁迅平易温和性格的理解。

唐弢《琐忆》阿累《一面》林语堂《悼鲁迅》周作人《关于鲁迅》郑振铎《永在的温情》孙伏园《忆鲁迅先生》许寿裳《鲁迅的游戏文章》施蛰存《关于鲁迅的一些回忆》藤野严九郎《谨记周树人君》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七十年来,崇拜鲁迅的人说他是位斗士、勇士、先驱、导师、革命家,说他是愤怒激烈、疾恶如仇、“没有半点媚骨的人”;厌恶鲁迅的人,则说他心胸狭窄、不知宽容、睚眦必报、有失温柔敦厚的人。

总之,这些正反两面的印象与评价,都仿佛鲁迅是个很凶、很严厉、不通人情的人。

那么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据鲁迅的孙子周令飞回忆,鲁迅应该是个非常有趣的人。

“在厦门大学教书的时候,鲁迅对我祖母深怀思念。

不料,却有头猪当着他的面啃相思树叶。

鲁迅一时气极,就和那头猪展开了一场搏斗。

”而周令飞还曾听父亲说起,鲁迅50 多岁定居上海的时候,曾经一路转着圈踏着华尔兹的舞步入座吃饭,逗引得满桌哈哈大笑。

“夏日的深夜,他喜欢开着窗子伏案写作。

有时候,看到有人溜到自己楼下的墙角里来尿尿,他就会用橡皮筋和纸团做成弹弓,弹在那人的屁股上。

”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走近一个不一样的鲁迅,去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二、研读课文1萧红笔下的鲁迅是怎样的形象?从家庭生活、交友会客、个性习惯三方面分三组讨论交流试加以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