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ALS动物模型是研究ALS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的基础。选择大鼠的原因是其与人类基因DNA序列相似。动物模型系统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动物模型。前者如SOD1基因突变(G93A)模型,用于研究发病机制和临床前的治疗;后者基因尚不清楚但表现为ALS,用于神经元变性机制的研究。
2.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
二、临床常见类型
1.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2.原发性侧索硬化症
3.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4. 进行性延髓麻痹
分遗传性与获得性两类。
遗传性:
1、Ⅰ型:急性婴儿型脊肌萎缩症(Werdnig-Hoffmann病)
2、Ⅱ型:儿童型脊肌萎缩症(Kugelberg-Welander 综合征)
3、Ⅲ型:成人型脊肌萎缩症
4.进行性延髓麻痹
5.慢性近端脊肌萎缩症AD遗传,2/3有阳性家族史,男性稍多见,且病情较女性为重。偶有散发病例和X-性连隐性遗传。病程长,多数患者存活30年以上。
婴儿型2岁前起病,占36%,
青少年型3-18岁起病,占48.8%,
成人型18岁后起病,最大年龄达63岁。占15.25%。
6.婴儿型脊肌萎缩症
7.X-性连延髓脊髓运动神经元病
8.远端型脊肌萎缩症
9.肩腓型脊肌萎缩症
●Ⅰ型:
●Ⅱ型:
●肩腓型脊肌萎缩症伴感觉神经病变
●肩腓型脊肌萎缩症伴心肌病
10.其他类型脊肌萎缩症
慢性不对称性脊肌萎缩症病变仅累及一个肢体,出现无力和下运动神经元性肌萎缩,数年或10年后才完全累及这一肢体的全部肌群,也可在某一时间内停止发展而不累及这一肢体的其他部分。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感觉正常。不累及延髓和身体其他部分。肌电图检查受累肌肉呈失神经改变。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面肩肱型脊肌萎缩症AD遗传,面、肩带、肱肌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肌无力和肌萎缩,肌电图呈失神经改变。
单上肢脊肌萎缩症见于日本和亚洲报告,多发于10-20岁青年人,一侧上肢肌无力、肌萎缩、肌电图呈失神经改变。病情在1-2年内缓慢发展,以后即停止发展。
节段性脊肌萎缩症Segmental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1978年Sobue报告运动障碍仅限于C8-T1神经节段支配的肌肉,肌电图呈失神经改变。
获得性
1、灰质炎后综合征
2、CJ 病
3、淋巴瘤伴前角细胞病变
三、诊断方面
(一)运动神经元疾病的诊断标准(1998年Ross等提出的新标准)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诊断标准
诊断ALS需以下条件
1、至少有两个肢体的LMN体征
2、至少有一个部位(延髓、颈或腰骶)的UMN受损体征
3、症状进行性加重,包括旧病灶及新部位受损的症状和体征
诊断ALS必须确定无下列表现
1、感觉受损征(老年性改变除外)
2、神经原性括约肌功能障碍
3、进展性中枢神经疾病(如PD、痴呆)除ALS外
4、ALS样综合征
5、结构性脊髓病包括脊椎病性脊髓病
6、MMN
7、甲状腺和甲旁腺功能亢进
8、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伴恶性血液病(淋巴瘤、骨髓瘤等)
9、铅中毒
10、脑或脊髓放射病
11、氨基己糖苷酯酶-A缺乏病(<30岁的患者)
(二)ALS的电生理诊断技术
(三)影像学进展
(四)认知功能
(五)基因诊断技术
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基因突变率,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13.4 kDa蛋白),血管生长因子(VGF,4.8 kDa)的水解片段和6.7 kDa蛋白(性质未明)。
四.治疗
1.基因治疗:
美国Salk生物研究学院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用基因疗法治疗ALS获满意效果。ALS模型为超氧化物岐化酶1(SOD1)突变型小鼠。将携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腺病毒伴随病毒(AA V)载体直接注入小鼠的四肢肌肉内,结果发现其有效地延缓了疾病的进展,显著延长了生存期,即使在已出现明显ALS样症状的小鼠中也是如此。
该研究的关键在于采用了AA V载体,该载体具有从肌肉至脊髓运动神经元的“逆向转运”功能,可绕过BBB,直接将IGF-1传递至受累神经元。
2.兴奋性氨基酸及受体拮抗剂
力如太(rilutex)或利鲁唑(riluzole)是第一个获FDA批准能延长ALS患者生命的治疗药物,口服能通过血脑屏障。
C NQX(一种AMPA/Kainate受体拮抗剂)可有效抑制Glu再摄取障碍(即增加Glu的摄取)。对ALS患者的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加巴喷丁(Gabapentin)、拉莫三嗪(Lamotrigine)、利必通
3.神经营养因子
IGF-I
CNTF
BDNF
GDNF
4.抗氧化剂
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均可选用。
神经细胞营养剂如ATP、胞二磷胆碱、辅酶A等能促进神经元的修复,增加神经细胞的营养,因而对运动神经元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目前应用的瑞安吉(1,6二磷酸果糖)、CTP(二磷酸腺苷)、肌苷均可选用。
补充维生素E可预防ALS 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Ascherio等报告了一项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即补充维生素E可预防ALS。与未补充维生素E者比较,短期(<10年)规律补充维生素E者和长期规律补充维生素E者的ALS死亡危险分别降低41%和62%,而补充维生素C或多种维生素者死亡率则不出现明显变化。作者认为,氧化应激和其他机制可能在ALS 的运动神经元退行性变过程中起到了协同致病作用,而维生素E可通过降低氧化应激而影响ALS死亡危险。可试!!
哈佛公共健康大学一项逾95万人的前期研究表明,与不服用维生素E者相比,长期服用维生素E者死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危险性降低近50%。(2005)
叶酸治疗美国Iskandar等(Ann Neurol 04;56:221)进行的动物实验表明,补充叶酸可显著提高成年动物CNS轴索的再生能力。该研究证实了叶酸在CNS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对脊髓损伤、其他CNS创伤、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治疗中,补充叶酸是一种有前途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