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报告(施工单位版)

合集下载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山西昔阳阳煤职工住宅小区1#住宅楼昔阳县鑫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二〇一九年一月四日目录1、工程概况2、观测依据3、观测设备及仪器4、观测时间与次数5、建筑物施工阶段沉降观测人员6、结论与建议7、建筑物沉降观测原始记录8、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表9、建筑物时间--沉降量曲线图10、沉降展开图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报告1、工程概况受甲方委托,我公司对山西昔阳阳煤职工住宅小区1#住宅楼进行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

2、建筑物沉降观测依据2.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 G J8-2016)2.2沉降观测方案3、观测设备及仪器观测仪器精度是满足沉降观测成果的重要条件,为了保证沉降观测成果,必须使用符合精度要求的仪器。

本次观测采用D S Z2精密自动安平水准仪、F S1光学平板测微器、N3铟刚水准标尺,精度要求可以达到0.1m m/k m。

4、观测时间与次数观测时间和次数,根据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地基土质情况及基础荷重情况等决定,“规范”规定如下:4.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一般建筑物可在±0.00完成2~3天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完成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

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于加荷情况而定,普通宿舍楼每层观测一次,民用高层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4.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

一般情况下,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一次,直至稳定为止。

观测期限一般不少于如下规定:砂土地基2年,膨胀土地基3年,粘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

建筑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 m/d 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能确定。

沉降观测报告(施工单位版)

沉降观测报告(施工单位版)

河北衡水建设工程沉降观测报告中建五局建设有限公司1、工程概况河北衡水建设工程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月照乡。

本次沉降观测建筑为生活工艺用房,层高为9层。

按有关规范规定,建筑物施工期间应进行沉降观测,观测等级为二级.此次观测建筑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工作自2016年3月23日开始观测,目前主体工程已竣工,累计观测10次。

应委托方要求,提供沉降观测竣工报告.2、沉降观测目的及要求建筑物沉降是建筑整体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建筑沉降观测能测定建筑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率,并根据需要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等数据。

3、沉降观测依据本次测量主要依据以下规范及设计要求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JG32/J 18-20065、《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16—20054、观测点布置4。

1、基准点布置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本控制点,所埋基准点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中的规定进行建立。

本建筑共埋设3个基准点,高程系统采用假定高程BM1=1962。

6m,并定期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

至提交报告时基准点稳定可靠,符合规范要求。

4。

2、沉降观测点布置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中的规定,沉降观测点的布置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物结构特点进行,变形观测点均设在建筑主要受力位置.点位埋设的高度应有利于观测,且不影响施工的原则,并有利于长期保存。

针对本工程,共布置观测点8个,变形观测点均设在建筑主要受力点上。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1. 引言在土木工程领域中,沉降观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对土地、建筑物等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可以有效评估工程质量以及土地的稳定性。

本报告将对我在沉降观测实习中的所学所悟进行详细阐述。

2. 实习目的本次沉降观测实习的目的旨在让我了解并熟悉沉降观测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观察,提高我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

3. 实习内容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项正在进行中的建筑施工项目的沉降观测工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仪器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先是学习了常用的沉降观测仪器的种类、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熟悉了GNSS测量仪、水准仪和测斜仪等仪器的操作流程,并参与了仪器的校准和调试。

3.2 观测点设置观测点的设置是沉降观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根据项目的要求和实际情况,我参与了观测点的选取和测量。

通过测量地面标志物的坐标,确定了每个观测点的空间位置,并进行了标注。

3.3 数据采集在观测点设置完成后,我进行了实际的数据采集工作。

根据实习导师的指导,我使用GNSS测量仪进行了每个观测点的位置测量,并记录了相应的坐标数据。

同时,还使用水准仪和测斜仪对部分观测点进行了高程和倾角的测量。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是沉降观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我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通过对比每次测量的数据,计算出了各个观测点的沉降量和变形情况,并绘制了相应的图表和曲线。

4. 实习收获通过这次沉降观测实习,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4.1 熟练掌握了沉降观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4.2 学会了使用不同的仪器进行沉降观测和测量工作,并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4.3 掌握了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能够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绘图。

4.4 加深了对土木工程中沉降问题的认识,了解了沉降对工程质量和土地稳定性的影响。

4.5 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报告编号:【编号】报告日期:【日期】施工单位:【单位名称】工程名称:【工程名称】观测点编号:【观测点编号】一、观测目的本次沉降观测旨在对施工现场周边地基沉降变形进行监测,确保施工过程中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及时发现和解决地基沉降问题。

二、观测点选择本次观测共选择了【观测点数量】个观测点,观测点的选择考虑了施工现场周边土质条件、建筑物结构特点以及与工程施工相关的影响因素。

三、观测仪器与方法1.观测仪器本次观测采用了高精度电子水准仪和自动沉降仪作为观测仪器,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观测方法(1)电子水准仪观测:采用水准测量法对各观测点的高程变化进行观测。

观测周期为【观测周期】,观测时间为每天上午【观测时间】,共观测【观测次数】次。

(2)自动沉降仪观测:安装自动沉降仪在各观测点上,并定时触发观测,实时监测地基沉降变形。

观测频率为每隔【观测周期】触发一次,观测时间为【观测时间段】,共观测【观测次数】次。

四、观测结果与分析经过连续观测和测量,得到各观测点的沉降数据如下:观测点编号观测时间沉降量(mm)【观测点1】【观测时间1】【沉降量1】【观测点2】【观测时间2】【沉降量2】【观测点3】【观测时间3】【沉降量3】【观测点4】【观测时间4】【沉降量4】【观测点5】【观测时间5】【沉降量5】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观测周期内,各观测点的沉降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其中,观测点【观测点编号】的沉降量最大,达到了【沉降量最大值】mm,需进一步关注其沉降变形情况。

2.尽管部分观测点存在沉降现象,但目前还未出现明显的沉降异常情况。

建议继续进行沉降观测,以及持续监测施工现场的地基状况。

五、建议与措施根据观测结果和分析结论,提出以下建议与措施:1.加强对观测点【观测点编号】的沉降变形情况的监测,及时跟踪其沉降趋势,并定期评估其对施工安全性的影响。

2.继续进行沉降观测,增加观测频率,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现场的地基沉降问题。

沉降观测报告样本

沉降观测报告样本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星河城南区6#楼沉降观测报告一、工程概况星河城南区6#楼位于国粮街以南,建筑面积11906.74平米,地下一层,地上九层,剪力墙结构。

本工程由运城市星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运城市博博设计院设计,山西万瑞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承担监理任务,河津市小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施工。

为保证该工程的正常施工和安全,对该工程进行沉降观测。

二、观测目的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建筑物在施工期间以及后续各个阶段的沉降状态和工作情况,并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建筑物动态沉降数据,以便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使各方能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三、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在沉降观测的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下列规范执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施工图纸四、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4.1、基准点的布设基准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为保证观测值的高可靠性,在施工区附近(变形区外)共埋设沉降观测使用的2个水准基点,编号分别为BM1,BM2。

其中BM1高程值为甲方提供的绝对高程,BM2高程值是以BM1为基准,用水准仪引测计算而来。

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点根据设计院的图纸要求及建筑物主要受力位置,沉降观测点布设于地上首层位置,共布设8个观测点。

各点位置详见观测点平面图。

五、沉降观测5.1、仪器与观测仪器采用DS-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配合2m条码水准尺,同时配合水准测量专用的钢尺施测。

基点与工作点按照观测周期进行检验。

现场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最大限度减少误差。

5.2、观测级别及精度观测过程中定期对基准点进行检测,基准点满足精度要求。

每测站观测中误差最大0.32mm,小于《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观测精度指标即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0mm。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山西昔阳阳煤职工住宅小区1#住宅楼昔阳县鑫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〇一九年一月四日目录1、工程概况2、观测依据3、观测设备及仪器4、观测时间与次数5、建筑物施工阶段沉降观测人员6、结论与建议7、建筑物沉降观测原始记录8、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表9、建筑物时间-- 沉降量曲线图10、沉降展开图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报告1 、工程概况受甲方委托,我公司对山西昔阳阳煤职工住宅小区1#住宅楼进行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

2 、建筑物沉降观测依据2. 1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 GJ 8 - 2 0 16 )2. 2 沉降观测方案3 、观测设备及仪器观测仪器精度是满足沉降观测成果的重要条件,为了保证沉降观测成果,必须使用符合精度要求的仪器。

本次观测采用DSZ 2 精密自动安平水准仪、FS1 光学平板测微器、N3 铟刚水准标尺,精度要求可以达到0. 1mm/ k m。

4 、观测时间与次数观测时间和次数,根据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地基土质情况及基础荷重情况等决定,“ 规范” 规定如下:4. 1 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一般建筑物可在± 0. 0 0 完成 2 ~ 3 天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完成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

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于加荷情况而定,普通宿舍楼每层观测一次,民用高层建筑可每加高1 ~5 层观测一次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4.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

一般情况下可在第一年观测3~4 次,第二年观测2~3 次,第三年后每年一次,直至稳定为止。

观测期限一般不少于如下规定:砂土地基 2 年,膨胀土地基 3 年,粘土地基 5 年,软土地基 1 0 年。

建筑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当最后10 0 d 的沉降速率小于0. 01~0. 0 4mm/ d 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次数
19
最大值
4mm
最小值
3mm
平均沉降量
3.5mm
沉降速率
0.02mm/d
最大倾斜率
0.05‰
判别依据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使用的仪器设备
水准仪DSZ2
仪器编号:224837
标定情况
建筑物四角各设置一个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结论:
4个沉降观测点测量结果显示沉降量分别为4、4、3、4mm,最大差异沉降为1mm,间距为20m,局部倾斜率为0.05‰。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中规定: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故换流变安装厂房未发生不均匀沉降,且最后的沉降速率显示其沉降已进入稳定状态。
沉降观测报告
工程名称
云广直流输电工程穗东换流变土建工程第4标主控制楼
结构类型
框架
层数
地上2层,
地下1层
面积
1281.7m2
沉降观测起止时间从2008年06月02日至2008年11月30日
沉降观测次数
20
最大值
5mm
最小值
2mm
平均沉降量
3.5mm
沉降速率
0.02mm/d
最大倾斜率
0.06‰
判别依据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沉降观测次数
18
最大值
4mm
最小值
4mm
平均沉降量
4mm
沉降速率
0.02mm/d
最大倾斜率
0‰
判别依据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使用的仪器设备
水准仪DSZ2
仪器编号:224837

沉降观测报告样本---精品模板

沉降观测报告样本---精品模板

目录文字部分一、概述 (1)二、观测目的 (1)三、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1)四、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1)4.1、基准点的布设 (1)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2)五、沉降观测 (2)5.1、仪器与观测 (2)5。

2、观测级别及精度 (2)5。

3、水准线路的观测限差 (3)5。

4、观测时间 (3)六、沉降数据统计分析 (3)6。

1、沉降量及倾斜度分析 (3)6.2、时间—荷载—沉降关系分析 (4)七、沉降数据评价 (4)八、结束语 (5)图表部分一、概述受委托,我公司对位于榆林市高新产业园区高新第六小学一号楼进行了沉降监测工作,该楼长73.8m宽17.6m,地上十层,地下一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片筏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二、观测目的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建筑物在施工期间以及后续各个阶段的沉降状态和工作情况,并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建筑物动态沉降数据,以便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使各方能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三、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在沉降观测的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下列规范执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四、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4.1、基准点的布设基准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为保证观测值的高可靠性,在施工区附近(变形区外)共埋设沉降观测使用的2个水准基点,编号分别为GX1,GX2。

详见附录2(基准点及观测点示意图) 。

其高程系统为独立高程,其中GX1高程值为甲方提供的绝对高程,GX1高程值是以GX2为基准,用高精度水准仪引测计算而来。

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点根据设计院的图纸要求,布设于地上首层位置,共布设8个观测点,其编号为1、2、3、4、5、6、7、8、详见附录2(基准点及观测点示意图).五、沉降观测5。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

实用文档沉降观测报告目录1.概述 (2)1.1工程概况 (2)2.技术要求和观测方法 (3)2.1技术要求 (3)2.2观测方法和要求 (3)2.3精度指标 (4)3.观测过程和结果 (4)3.1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布设 (4)3.2观测周期和完成工作量 (4)3.3成果汇总 (5)4分析结论 (5)5图表部分见附件附件1.沉降观测成果表附件2.沉降观测点P~t~S沉降曲线图1.概述1.1工程概况1.1.1建筑物基本概况受XXXX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其在XX地块项目建筑工程进行沉降观测。

本测量报告监测范围为在建的XX楼栋。

1.1.2工程地点:拟建项目位于XXX东北侧,西侧为XXX,南侧为XXX,北侧为XX,东侧为XXX。

1.1.3参加建设的相关单位建设单位:XXXX有限公司施工单位:XXXXX有限公司监测单位:XXXXX有限公司1.2观测目的①获取各房地基的总沉降量及各阶段的沉降速率。

②掌握建筑物地基的沉降变化情况,预测沉降发展趋势,当出现总沉降或沉降速率超过各建筑物相关的地基变形允许值时,及时预警,确保建筑物的安全;③为浇筑后浇带提供依据;④作为建筑物主体结构和竣工验收的依据之一。

1.3施测、分析依据①《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②《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③《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④《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J10771-2006)⑤设计单位提供的有关沉降观测要求和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2.技术要求和观测方法2.1技术要求2.1.1变形测量等级:二级。

2.1.2预警值①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的沉降速率超过1mm/d;②竣工验收最后一次观测的平均沉降速率大于0.1mm/d,且最大沉降速率(2处)大于0.12mm/d时;③地基的变形值接近地基变形允许值。

2.1.3稳定标准3.1.3.1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平均沉降速率≤0.06 mm/d,最大沉降速率≤0.08 mm/d(2处),且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逐步收敛、曲线的斜率应逐步减少或趋于零。

沉降观测检测报告

沉降观测检测报告

沉降观测检测报告简介本报告是根据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检测的结果总结。

沉降观测是一种常用的地质灾害监测手段,用于检测土地沉降情况以及可能引发的地质风险。

本报告将从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数据收集沉降观测数据的收集是本次检测的第一步。

我们在待检测区域选择了若干固定点位,并使用高精度测量设备,如全站仪或GPS仪器,对这些点位进行多次测量。

每次测量包括测量时间、测量位置和地面高程等信息。

通过多次测量,我们可以获取时间序列的高程数据,以便后续分析。

数据处理收集到的沉降观测数据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以消除误差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数据处理的步骤如下:1.数据清洗:将数据进行筛选和清理,排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保留高质量的观测数据。

2.数据对齐:将不同时间点的观测数据对齐,以确保时间序列的一致性。

这可以通过时间戳或其他标识来实现。

3.数据平滑:对观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以消除噪声和随机波动。

常用的平滑方法包括移动平均和滤波器等。

4.数据插值:对于缺失或不完整的观测数据,可以使用插值方法填充,以获得完整的时间序列。

结果分析在数据处理完成后,我们可以进行沉降观测结果的分析。

根据处理后的时间序列数据,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沉降趋势:通过绘制时间-高程曲线图,我们可以观察到土地沉降的趋势。

如果曲线呈现下降趋势,则表示该地区存在沉降问题。

2.沉降速率:通过计算时间序列的斜率,我们可以得到沉降的速率。

这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沉降的严重程度和发展速度。

3.沉降分布:通过将观测点位在地图上标注,并绘制等值线图,我们可以得到沉降的空间分布情况。

这有助于确定可能的沉降区域和风险区域。

结论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在待检测区域存在土地沉降问题,沉降趋势明显。

2.沉降速率较快,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缓沉降过程。

3.沉降主要集中在某些特定区域,该区域可能存在较高的地质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本报告仅基于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具体的地质风险评估需要结合更多的综合信息和专业知识。

沉降观测检验报告范本

沉降观测检验报告范本

沉降观测检验报告范本XX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程住院楼沉降观测报告LJ00000-0000-CJ00000001检测:审核:技术负责:XX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目录一、工程概况及基本情况二、观测依据、评定标准及仪器设备三、观测结果四、观测结果分析及建议五、沉降观测结果表一、工程概况及基本情况XX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程住院楼工程,由XX县人民医院投资建设,XX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施工,房屋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XX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受XX县人民医院委托,于2018年8月2日到2018年11月20日对该建筑进行了沉降观测。

该房屋在我公司进行第一次观察时结构已经施工至三层,最后一次结构封顶。

我公司于2018年8月2日至2018年11月20日共对该建筑进行了4次沉降观测。

二、观测依据、评定标准及仪器设备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3、水准仪AT-G2三、观测结果四、观测结果分析及建议1、见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表;2、建筑物沉降观测结果:本建筑共设埋点8个,至今共观测4次,第二次观测时最大沉降速率为0.001529mm/d,本次最大沉降量为0.05mm,最小沉降量为0.01mm,差异沉降为0.04mm;第三次沉降观测时,本次最大沉降速率为0.010512 mm/d,最大沉降量为0.41 mm,最小沉降量为0.02 mm,差异沉降为0.39 mm;第四次沉降观测时,本次最大沉降速率为0.014444 mm/d,最大沉降最为0.52 mm,最小沉降量为0.22 mm,差异沉降为0.3 mm。

经过四次对该建筑的沉降观测,共累计最大沉降量为0.73mm,最小沉降最为0.40mm,累计最大沉降差异为0.33 mm。

3、2018年11月20日最后一次观测时的最大沉降速率为0.014444 mm/d,在规范规定的稳定标准内,表明此建筑物沉降较均匀,在观测期内地基已呈趋于稳定状态。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一、引言。

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们了解地基土的变形情况,从而评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报告旨在对某工程项目的沉降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二、观测方法。

本次沉降观测采用了测量点法和GPS监测法相结合的方式。

在工程施工前,我们在工程周边设置了一定数量的测量点,并利用GPS监测系统对这些点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地基土的变形情况。

三、观测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我们得到了如下的观测结果,在观测点A、B、C等位置,地基土的沉降情况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其中,A点的沉降速度较快,B点的沉降速度较慢,C点的沉降速度相对稳定。

通过对比不同监测点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基土的变形情况,为工程安全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分析与讨论。

根据观测结果,我们可以初步推断,A点周围的地基土可能存在较大的变形和沉降风险,需要加强监测和处理。

而B点的沉降速度较慢,可能是由于地基土的特性较为稳定,但仍需要继续监测。

C点的沉降速度相对稳定,表明该处的地基土变形情况较为平稳,对工程影响较小。

五、结论。

通过本次沉降观测,我们得到了有关地基土变形情况的重要数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

我们将根据观测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对监测数据进行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地基土的变形问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六、致谢。

在此,我们要感谢所有参与本次沉降观测工作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以及对本次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各方单位和个人。

正是有了你们的辛勤工作和支持,我们才能顺利完成本次观测工作,并得到了有意义的观测结果。

感谢你们的付出和支持!七、参考文献。

[1] XXX. 土木工程沉降观测技术及应用[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 XXX. GPS监测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J]. 工程勘察,2015(3): 56-60.以上就是本次沉降观测报告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工程设计和施工有所帮助。

沉降观测报告样本

沉降观测报告样本

星河城南区6#楼沉降观测报告一、工程概况星河城南区6#楼位于国粮街以南,建筑面积11906.74平米,地下一层,地上九层,剪力墙结构。

本工程由运城市星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运城市博博设计院设计,山西万瑞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承担监理任务,河津市小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施工。

为保证该工程的正常施工和安全,对该工程进行沉降观测。

二、观测目的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建筑物在施工期间以及后续各个阶段的沉降状态和工作情况,并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建筑物动态沉降数据,以便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使各方能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三、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在沉降观测的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下列规范执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施工图纸四、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4.1、基准点的布设基准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为保证观测值的高可靠性,在施工区附近(变形区外)共埋设沉降观测使用的2个水准基点,编号分别为BM1,BM2。

其中BM1高程值为甲方提供的绝对高程,BM2高程值是以BM1为基准,用水准仪引测计算而来。

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点根据设计院的图纸要求及建筑物主要受力位置,沉降观测点布设于地上首层位置,共布设8个观测点。

各点位置详见观测点平面图。

五、沉降观测5.1、仪器与观测仪器采用DS-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配合2m条码水准尺,同时配合水准测量专用的钢尺施测。

基点与工作点按照观测周期进行检验。

现场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最大限度减少误差。

5.2、观测级别及精度观测过程中定期对基准点进行检测,基准点满足精度要求。

每测站观测中误差最大0.32mm,小于《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观测精度指标即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衡水建设工程






中建五局建设有限公司
1、工程概况
河北衡水建设工程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月照乡。

本次沉降观测建筑为生活工艺用房,层高为9层。

按有关规范规定,建筑物施工期间应进行沉降观测,观测等级为二级。

此次观测建筑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工作自2016年3月23日开始观测,目前主体工程已竣工,累计观测10次。

应委托方要求,提供沉降观测竣工报告。

2、沉降观测目的及要求
建筑物沉降是建筑整体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建筑沉降观测能测定建筑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率,并根据需要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等数据。

3、沉降观测依据
本次测量主要依据以下规范及设计要求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JG32/J 18-2006
5、《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16-2005
4、观测点布置
4.1、基准点布置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本控制点,所埋基准点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中的规定进行建立。

本建筑共埋设3个基准点,高程系统采用假定高程BM1=1962.6m,并定期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

至提交报告时基准点稳定可靠,符合规范要求。

4.2、沉降观测点布置
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中的规定,沉降观测点的布置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物结构特点进行,变形观测点均设在建筑主要受力位置。

点位埋设的高度应有利于观测,且不影响施工的原则,并有利于长期保存。

针对本工程,共布置观测点8个,变形观测点均设在建筑主要受
力点上。

各点位置详见观测点平面图(见附件)。

5、观测方法
在该测量工作中我们采用固定仪器、固定人员的观测方法,选用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配合2M条码水准尺,按几何法观测。

基点与工作点按观测周期进行检验。

观测点采用单程双测站的观测方法。

观测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要求进行。

6、质量和精度评述
观测过程中定期对基准点进行检测,基准点满足精度要求。

每测站观测中误差最大为0.32mm,小于《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2007和《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JG32/J 18-2006中规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小于±0.5mm的要求。

观测误差数据成正态分布,观测成果可作为分析沉降结论的依据。

7、沉降观测数据整理及分析
8、结论
根据该楼沉降观测成果表综合分析:
1、本观测阶段内最大累计沉降量为4mm,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3.4条中高层建筑基础沉降量小于200mm的要求。

建筑任意两点间最大差异沉降量为1,两点间距为6.7m,建筑倾斜0.00012;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3.4条中高层建筑整体倾斜小于0.003的要求。

2、根据以上数据综合分析,该楼累积沉降量、建筑倾斜率皆满足规范要求。

附件:
1、沉降成果表
2、监测点布置平面图
项目经理:
中建五局建设有限公司
2016年月日
监理单位意见:
总/专业监理工程师:
监理单位(签章):
2016年月日
目次
监测点布置平面图
页脚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