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锐建筑师——五十岚淳
结构鬼才佐藤淳:结构师是把天马行空思想落地
结构鬼才佐藤淳:结构师是把天马行空思想落地
们的计算和实验,让传统工艺重新绽放光辉,也让现代技术不断推进发展。
在堪称百花齐放的日本当代建筑界,叫得上名号的结构建筑师却屈指可数,佐藤淳无疑是个中翘楚。
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系,师从木村俊彦,多次与隈研吾、藤本壮介、石上纯也等知名建筑师合作,2010年又凭借建筑如空气捧回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现年45岁的佐藤淳已经有着颇为亮眼的履历。
这位日本的结构鬼才有着日本传统中对于设计者和手工劳动者的尊重和谦逊,亦保持着一个优秀结构工程师不断突破不可能的自信与坚定。
1995至1999年,佐藤淳就职于木村俊彦的工作室,提及这位当代许多新锐结构师的导师,佐藤淳坦言他从木村老师那里学会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与建筑师进行协同。
从石上纯也到藤本壮介,佐藤淳合作过的建筑师都是极具个性,在设计时放任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些甚至违背力学的基本原理的。
但我是一个不说不可能主义者。
佐藤淳笑道,建筑师关注的不是部件,而是空间,而结构工程师首先就要对建筑师的空间想象力给予尊重和理解,这是我们最基本的素质。
在此基础上,结构工程师运用自己知识体系中最适合的形态去接近建筑师的想象,反复磨合融通最终提出一个大家都较能认同的方案。
了解了这11位设计大师,你就了解了日本设计(建议收藏!)
了解了这11位设计大师,你就了解了日本设计(建议收藏!)分析日本的设计风格,从大了说可以从民族主义说起。
曾有人分析,日本大和民族是一个忧患意识深重的民族,所以从日本的设计作品中总可以体会出宁静、虚无、空灵的境界。
不知道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但设计癖觉得,日本的设计极具现实主义精神,其理念是回归到了产品设计本身,从人的需求出发,所以西方人会觉得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风格总是简朴、抽象甚至怪诞,但不得不承认,这才是工业设计的极致追求。
1.坪井浩尚35 岁的坪井浩尚是日本的新锐设计师,他最大的特点是常将缺点转化为优点,他总是用佛教的思维思考事物,他希望他的100% 工作室可以设计出令人窒息的作品。
Omega椅子一款坪井浩尚的经典作品。
这款看起来很普通的椅子其实做工十分精细,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从扶手到椅背再到椅腿,都是由厚度为 2mm 的层压板制成,造型流畅,体验舒适,Omega 堪称完美。
樱花水痕杯设计癖最为敬佩坪井浩尚的细节处理。
杯子的设计总是局限在造型上,这款樱花水痕杯不同,坪井浩尚注意到由于杯内和杯外的温差缘故,水杯总会在桌面上留下难看的水痕,于是干脆设计一款樱花水痕杯,即使在桌面上留下水痕也是美美的。
2.柳宗理柳宗理是日本老牌设计师,他在世时,里给人们许多绝美的设计。
他注重美学和日本伦理学的结合,并重视创造与时尚,欣赏柳宗理的作品就以一种美的体验。
蝴蝶凳这是一款为柳宗理赢得世界声誉的作品,他在1957年设计了这款凳子,竟成为了经典。
两片弯曲定型的纤维板通过一个轴心连接,座位下用螺丝和铜棒固定,像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取名蝴蝶凳。
片手锅这个片手锅的知名恐怕就要体现在现代人的餐桌上,这是一款实用经典,直到现在,也有许多人选择使用这款片手锅。
通常的锅在需要通风时都要打开锅盖,这款片手锅只需要转动锅盖就可以既保证食物被煮熟,也保证了通风。
3.喜多俊之喜多俊之是「IDK设计研究所」株式会社社长,他崇尚「没什么比生活本身更重要」,不得不否认,会享受生活的人,才会享受生命。
五十岚太郎 - 原理与现象
17日本新锐建筑师/EMERGING JAPANESE ARCHITECTS何谓曾经的Unit派?本专辑集中介绍的日本建筑师主要出生于1970年代(以下简称为70后)。
在定位这群新一代新锐建筑师的问题上,若与其上一代的、被称作“Unit派”的建筑师们进行对比研究,可能会显得较为合理。
1960年代出生的犬吠工作室(Atelier Bow-Wow)[1]、橘子组(Mikangumi)[2]、克莱恩・戴瑟姆建筑事务所(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3]等建筑师组合第一次被集中介绍是在《SD》杂志1998年4月号中,在其篇首语中笔者有如下阐述:“他们没有明确的反抗目标,不论是‘体制’还是‘权利’……所以一切从切身的日常开始做起,在不合理的日常的裂缝中找寻到了现实性。
他们的出发点除此无他。
”犬吠工作室首先是以轻松乐观的态度登场的。
他们的做法是积极地解读通常被认为是环境糟糕的日本都市圈或高密度居住区。
橘子组则通过与业主的认真对话,让设计尽可能地达到满足最多限制条件的饱和状态,同时,他们提倡的非标签式设计也成为了话题。
他们没有将建筑进行特权化,而是将建筑同家具、汽车等一起放在了同一层面上进行考虑。
他们将战后大量产生的居住区视为既成的风景,不仅没有将其视为批判对象,反而为了保留这些住宅出版了改造方案集[4]。
评论家饭岛洋一认为,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带给了Unit派建筑师们强烈的精神冲击,使其失去了坚定的理念,放弃了表现欲望,并批判了他们在平面化的社会中只会拘泥于细微的差异而游戏建筑的姿态。
但是,笔者无法认同这一观点。
60后日本新锐建筑师们采取了与纪念性建筑设计不同的方式介入了城市活动,并试图从细微处着手企图引起革新。
在日本,诸如奥运会、世博会等建筑师肩负国家建筑的时代,已于丹下健三活跃的1960年代结束,而各地方的公共设施也于一片繁荣的1980年代得以完备。
Unit派显然是在后泡沫经济的网络社会中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形成的组织。
日本建筑“抽象性”从筱原一男到石上纯也的继承与发展
DC STUDIES日本建筑“抽象性”从筱原一男到石上纯也的继承与发展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Abstraction in Japan from Shinohara to Ishigami 文/张宁 ZHANG Ning张宁/墨尔本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摘要:本文以日本现代建筑师系谱为切入点,分析了系谱中筱原一男、伊东丰雄、SANAA、及石上纯也之间的师承关系。
同时本文通过讨论不同时期建筑师的建筑理念、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经济社会条件等外部因素,研究了建筑“抽象性”在筱原一男到石上纯也这一系谱中的传承及发展。
关键词:住区、日本现代建筑、师承关系、筱原一男、伊东丰雄、SANAA、石上纯也、建筑抽象性Abstract: Based on the genealogy of modern Japanese ar-chitec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n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hinohara, Ito, SANAA, and Ishigami in the geneal-ogy. By analyzing their architectural concep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working experience, economic and social conditions and other external factor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abstraction” in the gene-alogy from Shinohara to Ishigami.Keywords: community design, modern Japanese architec-ture, mentoring relationship, Shinohara, Ito, SAN AA, Ishi-gami, architectural abstraction一、背景1960年出现的“新陈代谢”主义可视为日本当代建筑的一个重要参考点。
浅析石上纯也建筑策略之“消隐”的建筑——从建筑均质化角度阐释
建材发展导向2018年第15期40水平,因此必须引起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 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 朱琦.中西建筑设计机构方案设计过程的比较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3:147-148.[2] 张承.面向建筑设计过程的能耗模拟分析——采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程序的开发[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199-200.日本作为一个自然气候恶劣灾难频发的岛屿国家,其建筑中并没有持久、永恒、坚固的观念,而与之对应的是脆弱性、临时性和短暂性。
而石上纯也作为“白派”新的代表人物,师承妹岛和世,沿袭了白派建筑的“轻、薄、透”理念,将建筑的脆弱、短暂、暧昧通过“消隐”的建筑策略发挥到极致。
1 信息时代建筑特征当今信息社会依托互联网技术使得网络中每一个节点都是平等的,有了去中心化,消除等级等特质,这使均质、模糊、不确定性成为了信息时代的关键词。
石上纯也通过对信息时代的认识说道:“与其原封不动地实现显示器中的世界,还不如去消除现实空间的等级,我感兴趣的是消解了真实空间的等级之后会出现怎样一个空间,从中体现出的一种‘抽象性’究竟是什么。
”正是石上纯也深刻地认识到了信息时代的去中心化、均质性,使其作品极力展现出了平等、均匀的去等级化和均质化,所有的建筑构成要素都被均匀的并置。
2 “消隐”建筑策略之均质化作为日本白派建筑师代表,石上纯也师承妹岛和世,妹岛和世又师承伊东丰雄,他们的作品中都可以寻找出柯布西耶与密斯两位现代主义大师的影子。
伊东丰雄最早针对信息时代提出了建筑中存在的流动感,而流动所要达到的终极结果就是表现为均质化,这承袭了20世纪密斯的“通用空间”的理论即均质化平面。
柯布西耶在1927年提出的多米诺体系就是流动空间解放的原型,在白派建筑师这里被提炼为板和柱两种元素,强调空间边界的模糊化,弱化内外环境的边界感,达到内外空间的均质化。
对于均质化妹岛和世曾说:“应把焦点集中在一个可以胜任多种功能的均匀同质空间上,如果我们在自己的建筑中注重强调奇异的或是例外的元素,则自相矛盾了”。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
SANAA呈现出一种新的建筑风格。
除了对结构和设计的关注,他们开始把目光周围生活群落,环境和客户的个人需要:细致的研究,直觉的感受构成SANAA的建筑设计,例如,他们设计的私人住宅就摆脱了传统的惯有模式。
更准确地说,他们打开了建筑的设计程序,为各种不同情况的需求提供了实际的,灵活多变的设计。
非坚实的物质――比如玻璃,就是他们经常采用的材料。
他们运用透明的物质构成交错的空间,把人们从对建筑空间的惯有体验和透视观感中解放出来。
这些SANAA的基本理念对年轻一代建筑师产生了巨大影响。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各自独立,又共同组建了SANAA,2004年第九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他们的方案金泽21世纪当代美术馆(twenty-first centur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获金狮奖最佳方案奖。
稍后在瑞士Lausanne联邦工科大学(EPEL)学生中心国际指名竞赛中击败了让.努维尔,赫尔佐格和德穆隆,库哈斯,扎哈.哈迪德等获胜,更加引人注目,除了先前完成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外,同时进行的大项目还有西班牙的瓦伦西亚近代美术馆扩建项目,这在妹岛和西泽的建筑生涯中也是难得工程,妹岛和世的美学在建筑界视野中日渐浮上。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美学最重要的地方是他们多次试图将普通的公共建筑营造出供认冥想的空间,这也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那种文化精髓流淌在妹岛的血液之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把那种白色,轻盈,透明,超薄等各种手法理解为创造暝想空间的手段。
先谈谈西泽西泽作品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地方在于建筑师对待空间的态度和考察空间的方式。
日本建筑评论家五十岚太郎说,西泽考察空间的方式是很具独创性,他仿佛站在一架变焦相机的背后,不断调整变焦,不断改变放大缩小的倍数,从而观察到别样的,丰富多彩的空间状态。
西泽说虽然建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空间以外可能还有更多的东西,但空间对他来说非常重要,这是很明确的。
西泽喜欢的空间是一种开放的,有公共性的空间,与许多人进进出出,有公共性的,交流的空间,比如咖啡馆,露天茶室,人们可以自由的进出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同时,又有私密性的一面,人们聚在一起,同时也在做自己的事情。
石上纯也
我所知道的石上纯也》——五十岚太郎摘自《建筑新尺度》1.最短时间内获得了最高建筑奖2009年,石上纯也所设计的神奈川工业技术大学队仃工坊获得了第61届日本建筑学会奖(建筑设计类)。
这是从未有人获得过的奖项,是日本建筑界的最高荣誉。
而同时,这个奖项获得者又是如此年轻性于1974年),这比他获得的殊荣更让人惊讶和好奇。
当然,在此之前也有过其他年轻的建筑师获得过奖项,比如生于1928年的桢文彦,他在1962年以名古屋大学的丰田礼堂获奖,之后在1963年,另有一名生于1928年的菊竹清训(以出云大会堂获奖(出云神社的行政楼),矶崎新(生于1931年)以大分县图书馆于1966年获奖。
这三位建筑师如今都己十分著名,而且获奖时都己年过35。
自从他们中有人获奖开始,到现在己经过去40多年了。
虽然最近在1998年,西泽立卫(生于1966年)与妹岛和世共同联名SANAA获得此奖项,但对石上来说,像他这般年轻的获奖人员,显然也是非常少见的。
石上己经参加过第十一届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览,并且在米兰家具展赢得了国际建筑界和美术界的喝彩,他所展出的作品是限定时间展览的,并不是常设建筑。
2008年他为山本耀司在纽约Gansevoort大街所设计的商店,是一次创新的尝试。
石上在日本只设计过一栋新建筑,所以很难想象还有谁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赢得日本建筑的最高奖项。
在五年以前,也就是2004年,他离开妹岛和世建筑事务所并开创了自己的公司。
鉴于他当时的发展,于2008年担任国际建筑展日本馆,即威尼斯国际建筑展会的主设计师,可以说石上在35岁左右就获得了日本建筑业的所有最高荣誉。
神奈川工业技术大学KAIT工坊的设计毫无疑问是顶尖的,其支柱皆为横断面形式随意点缀在整个空间里,营造出森林一般的效果,越发显示了设计师的独具匠心。
他的作品获得日本建筑学会奖的原因是:“我们所看到的作品,是一次十分令人惊奇的尝试,它完全融入了现有空间的基本元素和骨架结构,同时又通过…密度‟展示了整个建筑空间,这是从未见过的。
日本建筑师谱系
(
Ill
II
仿制U : 臼 跑 回 回
‘-
9
/ 20 . . .
;_菌
1950一一- 1960
".‘
3
”"
[概况]:以 朝鲜战争爆发为契机,日本经济的恢复带来了建设的活跃。 现代主义建筑仍居主导地位。丹下健三继承柯布与前川 国男并成为建筑界 的领军人物。 [代表作品 ]: 广岛和平纪念馆( 1955 ,丹下健三) 广岛和平纪念圣堂( 1955 ,村野藤吾)
京〉成立
1920年,
“分离派建 筑会”(东 京)成立
……………..... ...............................‘ ·................................................................................
康德尔
辰野金吾 等
辰野’金吾等
日本第一代 建筑师活跃 期
1914年, “日本建筑 士会” (东
表现派运动 向风格派过 渡
京)成立
1920年,
“分离派建 筑会”〈东 京〉成立
雷蒙德
(柯布四耶)
……………··咽 ……·........................ ,............... 咽 ………………………………………………………·
3
”"
[概况]:战后国内经济极其困难,建设量与建设水平均低于战前。
[代表作品 ]:.
一一- 1940一一- 1950一一- 1960一一- 1970一一- 1980一一- 1990一一一
表现派运动
向风格派过 渡
;
:
经济低靡,
极少主义建筑
极少主义建筑编辑极少主义又称ABC艺术或硬边艺术,是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术流派。
源于抽象表现主义,一般按照杜尚的“减少、减少、再减少”的原则以画面进行处理,造型语言简练,色彩单纯,空间被压缩到最低限度的平面,并力图采用纯客观的态度,排除创造者的任何感情表现。
”目录1简介2密斯3发展史4典型极少主义倾向特征的建筑实例2瑞士建筑师雅克·赫佐格和皮埃尔·德穆隆3瑞士建筑师彼特·卒姆托(Peter Zumthor)4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5表现力1简介在建筑上,他们以减少、否定、净化来摈弃琐碎,去繁从简,以获得建筑最本质元素的再生,获得简洁明快的空间,在简洁的表面下往往隐藏着复杂精巧的结构。
追求的是空间的质量,材料的体现。
在这之中会有一种抑制不了的激情,在你一失神间,他会喷发而出,然后他又会慢慢分解,直至融入他的氛围。
“激情分解了,分解成了虚无缥缈却又无孔不入的东西,这种分解后的激情似乎有一种特殊的能量,穿透了几何抽象和极少形式的冰冷幕墙而渗入到了造型元素的内层空间,从而使几何抽象和极少主义艺术发生了质变。
”2密斯密斯就创造了这种激情,他“利用有限的信息传达耐人寻味的意味,可以于纷乱之中保持清晰的脉络,更能在观者的记忆里提供精炼的索引信号,给人留下深刻整体印象。
”自从他提出“少就是多”以来,建筑朝单纯、逻辑的选择发展,有了创作中的平凡,阳春白雪中也有了下里巴人的影子。
当密斯做出范思袄思住宅时,一个时代来临了,也正因为这个建筑密斯遭到了客户质凝,可是具有戏剧性的是,当范思袄思最后迫不得已要把它卖掉时,她这样写道:“那玻璃盒子轻得像漂浮在空中或水中,被缚在柱子上,围成那神秘的空间--今天我所感到的陌生感有它的由头,在那葱郁的河边,再也见不到苍鹭,它们飞走了,到上游去寻找它们失去的天堂了。
”3发展史从19世纪末欧洲的新建筑探索,到20世纪20~30年代的现代主义运动,直到目前各种所谓晚期现代主义或新现代主义,整个现代建筑的发展多少就带有一些趋向简洁的倾向。
当今日本建筑不可或缺的微波涟漪日本70后建筑师作品及思想观察
70后建筑师作品
70后建筑师作品
70后日本建筑师的作品丰富多样,以下选取其中七位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师进 行介绍。
70后建筑师作品
1、青木淳(Aoki Jun)青木淳是日本著名建筑师,以其创新的设计理念和 精湛的建筑技艺而备受赞誉。他的作品“轻井泽千一夜物语”展示了微波涟漪般 的设计元素,通过曲线形态的运用,赋予了建筑物独特的艺术美感。
当今日本建筑不可或缺的微波 涟漪——日本70后建筑师作品
及思想观察
目录
01 70后建筑师作品
02 思想观察
内容摘要
日本建筑界一直以来都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理念影 响了世界各地的建筑师。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建筑界也不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 建筑师,其中70后建筑师群体逐渐成为了日本建筑界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作品和 思想对于当代日本建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演示将探讨当今日本建 筑不可或缺的微波涟漪——日本70后建筑师作品及思想观察。
70后建筑师作品
6、植大幅提升(Uchino Kazutaka) Uchino Kazutaka是日本建筑师中为 数不多的专注于使用新材料进行创新的代表人物。他的“Wave House”项目运用 了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实现了波浪形状的住宅设计。这样的创新尝试为日本 建筑界带来了新的活力。
70后建筑师作品
70后建筑师作品
4、末研和(Wakai Kazuyuki)末研和是日本知名建筑师,他的设计理念空 间与人的互动。在“岐阜县现代美术馆”项目中,末研和运用流线型的设计和波 浪纹理,打造了一个充满动感的艺术空间。
70后建筑师作品
5、迫庆一郎(Sako Keiichiro)迫庆一郎是日本建筑界的新锐人物,他的 作品以功能性和美观性并重而闻名。在“日本国道高速公路长野内房物设施”项 目中,迫庆一郎运用了优雅的波浪形状和完美的流线,使建筑物吾(Kuma Kengo)隈研吾是日本著名建筑师,他的设计风格注重与 自然和谐共处。在“水滴神社”项目中,隈研吾巧妙地将建筑物与自然景观融为 一体,运用波状结构,使建筑仿佛与大自然中的水滴相拥。
五十岚威畅
作品特点
《 日 本 鹿 岛 建 设 企 业 150 周 年 纪 念 册 》 封 面 设 计
日本CS设计奖
三得利标志
德国占德士造纸公司设计的广告年历
巧妙地运用文字倾斜、翻转、倒置等方式,强化了文化的体块和空间感。
镜面字体雕塑一
镜面字体雕塑二
由上到下分别是:通过点的汇集 构成面的设计,突出字体轮廓线 的设计;由线到结构、由面到体 的设计。体现出点、线、面作为 最基本的构成元素所发挥的作用。
神 奈 川 艺 术 节 海 报
通过线、面的叠加,以及整个 形体上铆钉点的重复应用,还 有设计本身金属材质的保留, 充分体现出了一种理性严谨的 机械美感。
1987年五十岚威畅受邀在澳大利亚讲座的宣传海报
1984~1993年间为纽约现代 艺术博物馆设计的一系列广 告年历中
暑期爵士海报
IDEA海报
五十岚威畅是日本最杰出的,原创的、多 产的设计师。他的许多出版物,主要的雕 塑,平面设计项目为世界各地的客户已经 使他最明显的图形设计师在国际舞台上。 他最出名的是他的三维的字形、海报、日 历和雕塑。今天,他工作和生活在洛杉矶, 在那里他集中注意力在大型建筑和雕刻项 目,使用更多的自然材料,如木头、石头、 陶瓷、为最近的抽象雕塑。
→ 绣 球 花 风 的 力 量 偶 尔 旋 转 动 态 雕 刻
← 彩 云 不 锈 钢
金属
生 活 用 具
腕上的时钟
星时钟 札幌站的大钟
酱油壶 玻璃
晚餐衫
照明器具
玻璃、手工抄制纸
总结 在设计上他极力追求国际风格,他以自己独到的视角, 巧妙地运用西方的各种最新设计手法,武装自己的设 计,从而创造出独具个性的“建筑体字母”这种视觉 样式。 所以,我们在做设计的前期可以模仿好的、优秀的设 计,在吸收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东西,最后创造出 具有自己特色的设计。
原研哉
设计风格及文化理念
无印良品“的设计带有典型日本美学气质。其设计 的卓越在于追求精准。 “无印良品(MUJI)”创始于日本,其本意是“没有 商标与优质”。 无印良品的理念是删繁就简、去除浮 华、直逼本质、以人为本。是个提倡简单生活理念的品 牌,所有的产品追求返璞归真的设计,连品牌的标识都 省略了。
无印良品不讲究外包装,强调以商品本色示人,不做过分 的包装修饰,做到价廉物美﹑简洁环保﹑品质至上。虽然极力 淡化品牌意识,但它遵循统一设计理念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无不 诠释着“无印良品”的品牌形象,它所倡导的自然、简约、质 朴的生活方式也大受品位人士推崇。做到了古人所说的“大音 希声,大象无形”无牌胜有牌的境界。无印良品已经被认为是 日本当代最有代表性的“禅的美学”。无印良品的设计师说: “我们设计目标只有一个:符合生活的需要。很简单,可是非 计师不代表是一个很会设计 的人,而是一个抱持设计概念来过生活的人、活下去的人。就似是一个园子 里收拾整理的园丁一样, 我每天都在设计园子里做设计的果实,所以不论 是设计一件好的产品、或是整理设计的概念、思考设计的本质、抑或以写作 去传播设计理论,都是一个设计师必须要 做的工作。 我们在强调团队的使命及共性的时候,团队个体的使命及思考应该得到 充分的尊重和鼓励。 做设计不应该只看短期反应,而着眼于长远的教育性理想:若每一个设 计师都有这一种追求,市场的品味、对设计的感受性就会不断地提升,社会 了解设计意义的所在,设计师才会有更大的发挥。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良性 循环。 世界化的设计,在原研哉心目中,是不存在的、是不合逻辑的:“日本 的设计就永远是日本的设计。就以MUJI为例,永远都不会由一个日本品牌变 成世界品牌。 总共6000多个项目的MUJI,都是由当地拥有共通语言的设计 师,以当地人的生活模式及习惯为基础而完成的设计。作为一个有悠久设计 历史的国家,我们并不热衷于成为全球化的一分子,过分单纯化的普及是我 们必须努力避免的。
日本优良设计
1号机组
瞳萨戈
图形设计事务所
A - 1中可穿戴式产品和伴奏| A - 2中健康, 个人护理,生活援助产品| A - 3级体育用品 | A - 4的爱好和个人利益的产品
智子Azumi将军
需要评估设计工作 室
2号机组 澄川真一
B - 1的杂货和家用商品 | B - 3的餐具和厨具| B - 4中家电
肯尼亚原
1955年出生于东京 1979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 副主席 学设计专业 大沽佐藤 1981年又从该校研究生毕 (平面设计师) 业,先就职于股份公司电 佐藤图形设计事务所 通 1984年成立佐藤设计事务 所。
NIKKA・纯麦芽威士忌 乐天・口香糖系列 明治美味牛奶 “BS朝日”、金泽21世纪 美术馆 UI设计
人体
生活
工作
优秀设计奖BEST15 优秀设计奖BEST15
“
协会
网络
优秀设计奖最佳15”指的是优秀设计 大奖的候选人和优秀设计金奖得主。 当收件人优秀设计大奖11月11日决定, 其余14个最佳15候选人将被指定为优 秀设计金奖得主。
主席特别奖
Good Design Long Life Design Award
特别奖获奖者是从优秀设计奖winners.Other比这些 选择了,可能有时会得到新的奖项时,发现了新 的设计领域。
优秀设计大奖
在所有的获奖作品最出色的条目
优秀设计金奖
在所有的获奖作品,特别优秀作品
可持续发展设计优秀设计奖
以期实现优秀作品,特别是对全球环境问题在所有的 获奖作品的基础上的实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1986 / 9 / 1
Good Design Frontier Design Award
日本年轻建筑师的现状_1960年代的这一群
是他对战时家乡大分市遭空袭后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在 要特征是透视感的弱化、取景架构或构图概念的暧昧与
书中矶崎新将这种废墟景象称作为“精神创伤”。据凯希· 模糊性。图面很难说是由同一视线所构成的。整个图面
卡勒斯(Cathy Caruth)所著《创伤:记忆中的探索》 是没有中心的,各个角色如同活在各自的异质空间当中,
沙林毒气事件。如此重大的从物质到精神的“崩溃”事 的关系,不再区分与强调建筑中的主与次,而将其等同
件,于1930年代出生的矶崎新们是空袭之后的废墟体 排列后重新定位考虑。
验;于1940年代出生的“野武士”们是1960年代的安
反观矶崎新的《废墟论》时,我们能体味到其核心
保斗争和学生运动带来的震荡;而对于1960年代出生的 是一种“非-”或“反-”的姿态,也就是必须要在任
(Trauma: Explorations in Memory)一书所称,某一 被分散地设计布置于一张画面之上。而作为漫画的读者,
体验并非在事发当时发生,而是在事后潜伏于人的身心 也并不在意作者构图设计有哪些章法,而只关注作者为
之中,经过一定时期,在别的场景和别的时间重新回归 作品编造出的各个精彩的角色,也更关注漫画册子自身
或许这一批年轻建筑师的名字我们听起来还比较陌 生,而且从微观的角度看每个建筑师个人创作活动的时 候,呈现的可能是各个互不相关的表象,但在面对一个 建筑师群体时,他们会不会呈现出某些明显的趋同或相 对比较集中的现象呢?这很值得去探究。
二.Unit群体的集体无意识 1.Unit现象 Unit现象是指由几个成员组合成一个集体来从事建 筑设计创作的状况,这是当今这批1960年代日本建筑师 的特征之一。在日本较早的建筑设计集体,有著名的象 设计集团和以吉阪隆正为核心的U研究室等元老级的设 计组合。现在的这部分年轻建筑们通过各种组合方式所 呈现的Unit现象,自然存在着与从前不同的社会背景。
创意创造市场——访日本罗兰株式会社董事长五十岚正
I ’ e a 【 m n
.
—
一 ,
■ lRol 曼— and@ ■ ■ —
记者:在 日本,有很 多喷 墨打 印供应商 ,竞争比
较激烈 。 日本喷墨打 印市场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五十岚正:全球金融危机之后 ,日本广 告业开始 走 向成熟。但在这样 的市场环境下 ,广告从业 者的困
, 口
r
很大的市场有待去开发。
“ 创意工夫是道 ”,五十岚正董事长与中国朋友共勉
记 者 :2 0— 财年 , 罗兰公 司超 过 6 % 销 售 92 1 0 00 2的
额来 自欧 关市场 。您对最能体现全球喷墨打 印市场的
欧 美 市场 如 何 看 ?
价值 的重要保证 。 “ R 3 ”是罗兰公司技术与服务连接 的重要渠道 。 “R 3 ”已经在 中国开展 ,最近罗兰公司分别在重 庆 、福州 、成都 、昆明创建 了罗兰创意 中心 ,今后将
罔
总第3O 0 期
创意创造市场
访 日本罗兰株式会社董事长五十岚正
本 刊 记者 杨 勇 飞
日本罗兰株 式会社 ( o a d D )于18 年5 R l n G 9 1 月在
日。在 这 3年 里 , 罗 兰公 司 在喷 墨打 印 市场 取 得 了很 0
日本大 阪成立 ,主要产品有宽幅喷墨打 印机 、喷切一
记 者 :首 先 ,祝 贺 罗 兰公 司 即将 迎 来 3周 年 纪 念 0
之前增加的一个词—— “ m g t ” ( i a ii e 想象 )。让罗
兰 公 司 所 有 的 员 工 去 想 象 ,每 个 员 工 的 想 象 都 不 一
样 ,都可 以找到最核心的价值。同时,也请罗兰公司 的用户发挥想象力 ,利用我们的产品去创造新 的商业
他来自北海道
五十岚淳(tun igarashi),1970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
1990年毕业于北海道中央工学院专门学校。
1991年到1995年工作于ben建筑设计事务所。
1997年,五十岚淳成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设计的作品多为住宅建筑。
同时,五十岚淳也是东北大学、名古屋工业大学和北海道工业大学的讲师。
在网上搜索他的资料,可以看到他设计的shonan house、house o、rectangde oflight等被各大网站争相转载,有不少条目会显示这样的字眼――“日本实验建筑工作室tunigarashi archltects”,而他断然否定自己的设计带有实验性质,强调它们都是实实在在地扎根于本身所存在的环境中,与实际的生活紧密相连。
这是他一贯遵循的理念。
2011年5月13日至7月9日,五十岚淳在东京totogallery?ma举办了自己的首个个人建筑展“状态的构筑(the construction 0f a state)”。
因为地震的原因,这次展览推迟到了五月才举行。
展览展出了五十岚淳从业十多年来的18个重要作品,均以1/10比例的木制模型呈现,为观者全方位展现了五十岚淳从过去到现在的创作轨迹。
五十岚淳借助这个展览描述了他从业多年的经历,他说,当我刚开始从事建筑设计时,我感觉自己像是一直在设计的门外徘徊,周围全是混沌的黑暗,一眼望去,我找不到任何方向。
虽然我已经在学校专门学习过两年建筑学,并且在建筑设计公司工作过五年,但我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有关建筑思想与理论这方面的东西。
在黑暗之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点可以指引自己向哪个方向前进以及如何前进,这样一种状态着实让人非常沮丧。
在这种心态之下,我决定要像一个真正的建筑师那样工作。
五十岚淳十分重视自己本土化的定位与意义,他认为东京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城市,但北海道对他的设计之路有着巨大的影响,他的设计深深植根于此,也更适合于这一块他所生活的土地。
当下,五十岚淳的关注重点在于节能建筑的设计,研究如何通过材料的利用与结构的设计有效节约能源。
日本新锐建筑师五十岚淳
·Part1
建筑作品个展——“状态之构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art2
内向的“北海道风味”
·Part3 “Buffer Zone”(缓冲区)——水平&垂直
建筑作品个展“状态之构筑”
·Part1
建筑作品个展——“状态之构筑”
·Part2
内向的“北海道风味”
·Part3 “Buffer Zone”(缓冲区)——水平&垂直
五十岚淳
(生于1970,日本北海道)
Jun Igarashi
Born on Hokkaido, 1970
Set up own practice Jun Igarashi Architects Inc., 1997 Instructor of Nagoy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三层蝉翼般的半透明窗帘,
俨然是“雾中漫游”的诗意 幻境了。
Buffer Zone”(缓冲区)——M住宅, 旭川,北海道 , 曰本,2009
考虑到地块的周边城市环境包括气候条件都是相对比较恶劣的, 因此设计了缓冲区域 , 由此创造
出安静私密的内部居住空间
挑高的天花和顶部采光,这种由于距离感而带 给人们“场所感”和“空灵感”的中性空间就 成为居室内部的缓冲空间。
“建筑立于大地,植物亦是根植于泥土,并且花草会随着泥土和气候的变化而 发育成长。我心目中的理想建筑也是像花草一样、能与泥土和环境融为一体的 建筑。” ——五十岚淳
·Part1
建筑作品个展——“状态之构筑”
·Part2
内向的“北海道风味”
·Part3 “Buffer Zone”(缓冲区)——水平&垂直
层高
每个方盒子的高度由各自功能决定,这种错落的高度变化创造了适宜的空间感和亲密 感。作为中心的起居室高度最高,其它方盒子则比起居室稍矮,错落的布置在周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寒地区住宅多较封闭。在其室内设置 具有室外感的过渡空间,将居室与此空间 建立视觉关联,这可以给住户一种内外连 续的感受。住宅中的封闭感因此被降低
愿景
立足本土、展望中国建筑界的 “百家争鸣” 谢谢!
三层蝉翼般的半透明窗帘,
俨然是“雾中漫游”的诗意 幻境了。
Buffer Zone”(缓冲区)——M住宅, 旭川,北海道 , 曰本,2009
考虑到地块的周边城市环境包括气候条件都是相对比较恶劣的, 因此设计了缓冲区域 , 由此创造
出安静私密的内部居住空间
挑高的天花和顶部采光,这种由于距离感而带 给人们“场所感”和“空灵感”的中性空间就 成为居室内部的缓冲空间。
内向的“北海道风味”—— O 住宅
结构: 层数: 基地面积: 建筑面积:
木建筑 单层 1483.65 m2 112.15 m2
这块基地十分开阔,建筑师希望利用这个广阔的基地,在这
种没有限制的条件下探索一种全新的住宅空间布局方式 。
起居室
作为最公共的空间被放置在中 央位置,并设计了一个巨大的 南向落地窗,以获取充足的自 然光线。
五十岚淳
(生于1970,日本北海道)
Jun Igarashi
Born on Hokk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do, 1970
Set up own practice Jun Igarashi Architects Inc., 1997 Instructor of Nagoy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art1
建筑作品个展——“状态之构筑”
·Part2
内向的“北海道风味”
·Part3 “Buffer Zone”(缓冲区)——水平&垂直
建筑作品个展“状态之构筑”
·Part1
建筑作品个展——“状态之构筑”
·Part2
内向的“北海道风味”
·Part3 “Buffer Zone”(缓冲区)——水平&垂直
气候适应性
由于北海道冬季气候寒冷,根据室外景观,合理选择开窗位置及大小以降低能耗。
·Part1 建筑作品个展——“状态之构筑”
·Part2 内向的“北海道风味”
·Part3 “Buffer Zone”(缓冲区)——水平&垂直
Buffer Zone”(缓冲区)——“Layeredhouse”(间之门) 住宅
层高
每个方盒子的高度由各自功能决定,这种错落的高度变化创造了适宜的空间感和亲密 感。作为中心的起居室高度最高,其它方盒子则比起居室稍矮,错落的布置在周围。
气候适应性
由于方盒子的位置是根据日照、通风等自然条件而定,所以整体形态看上去自然而无序,充 满动感。
气候适应性
凹凸处理可在冬季防风,多房间联通中心庭院利于通风
实现室内和室外之间更好的过渡和隔离: 不仅是温度的缓冲、视觉的缓冲,也是从闹市区走入属 于住户的j静谧私人领域时作为空间体验 (心灵上的) 的缓冲。
门廊、玄关、进深
这个长方形的前端,以35厘
米的台阶落差一层层向内推
进,先是日光室,后是一个 学习区域,最后才是起居室 等主要空间。
门廊、玄关、进深
不论冬寒夏热,外界的极端 温度一层层向内递减; 而由内向外到达屋外花园的 过程,业主赞之为“森林的 入口”,加上建筑师装上了
“建筑立于大地,植物亦是根植于泥土,并且花草会随着泥土和气候的变化而 发育成长。我心目中的理想建筑也是像花草一样、能与泥土和环境融为一体的 建筑。” ——五十岚淳
·Part1
建筑作品个展——“状态之构筑”
·Part2
内向的“北海道风味”
·Part3 “Buffer Zone”(缓冲区)——水平&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