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实用文本)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理念:让学生需要我,让学生可以离开我。
二、教学目标:1.诵读一首词:了解“词”这一文学样式,按节奏韵律诵读。
2.想象一幅画:结合词意,展开想象,丰富意境。
3.走近一个人:尝试评注,拓展阅读,了解词人,体悟情感。
三、教学年级:六年级四、教学活动:(一)初知为基,正确诵读1.师生对话,随机渗透“词”的相关讯息。
2.质疑解惑,初知此词大意。
3.练习诵读这首词。
(二)想象画面,感悟意境1.选择一个角度,想象画面。
2.分享交流各自的想象。
3.感悟意境,再次诵读。
(三)尝试评注,体悟情感1.引导学生尝试评注。
2.拓展阅读学者的评注。
3.交流评注:(1)说说自己与学者英雄所见略同之处。
(2)说说学者没有关注的,而你有感觉的地方。
(3)说说你没有想到的,而学者关注到的地方。
4.结合评注,引导学生关注“醉”这个字,结合词人经历深入理解这个“醉”沼懈星樗卸痢(四)回望课堂,延展课外让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下作业。
《清平乐・村居》生活清寒贫苦,贫穷而廉洁守节村居教学设计一等奖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方志敏一直过着洁白朴素的生活,但是精神却是"富有"的村居公开课教学设计清苦贫穷但是内心平静部编版四语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及反思教学内容:教科书P2~3内容第一课教学目标:1、了解诗和词的区别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诵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3、体会古诗词中表达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了解古诗词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词人笔下的“醉”和“喜”,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1、同学们,开始上课了,前面我们运用了抓关键词的方法学习了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和《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那么,今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一首词。
这首词可是最会打仗的秀才将军辛弃疾写的哦!二、了解作者(观看短片)为什么辛弃疾会被称为最会打仗的秀才将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视频介绍。
五年级《清平乐·村居》教案5篇
五年级《清平乐·村居》教案5篇五年级《清平乐·村居》教案1一、古诗导入,试想画面。
1、课件出示古诗《村居》,指名读,让学生说说诗句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让远离农村的学生对农村景色有个初步的印象。
)2、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学习的这首词也和农村有关,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师介绍作者辛弃疾)3、其实“村居”就是指“农村人家”的意思。
读了这首词的词牌名和题目,想到农村,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二、疏通文本,自主解疑。
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你们的描述让老师陶醉,大词人的笔下又会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怎样的风景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生自由练读,教师检查初读情况。
指准“翁媪”(wēng’ǎo)和剥(bāo)。
(2)优秀的词,不仅内容引人入胜,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悦耳动听。
老师有个建议,你们看,这首词描绘的乡村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得轻柔、舒缓一点。
生再次按要求练读,师提醒学生注意词尾“小、草、好、媪”“东、笼、蓬”的押韵。
2、默读全文,自主释疑。
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首词读正确了,真好!学贵有疑,大家再默读这首词,把不明白的地方找出来。
(1)词句和插图结合,理解“翁媪”,并知道“相媚好”所表现的就是这对老夫妻感情的浓厚与缠绵!(2)老师记得生活中“无赖”的意思是“赖皮”啊!在词中怎么是顽皮、天真呢?我不理解。
谁能告诉我?学生讨论理解“无赖”。
(3)师介绍“吴音”的意思。
(4)通过组词的方法理解“醉”。
我们已经大致理解了这首词的意思,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词,把你的理解读进去。
三、品评诗句,生成画面。
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用寥寥的四十六个字就将一幅安宁祥和的乡村生活图景展现在我们眼前。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词,说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生边读边想象,教师指导学生用语言生动具体地描述:(根据学生的叙述,用课件相机展示画面。
)1、风景图看到画面了吗?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扩充画面:你看到的溪水是什么样儿的?水面上还长着什么?水面下还有什么……)2、相媚图猜猜看,如此恩爱的老夫妻,他们可能在亲热地说些什么呢?3、大儿锄豆图,二儿织笼图。
清平乐村居优秀教案
清平乐村居优秀教案篇一: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清平乐村居》优秀教学设计《清平乐村居》【目标预设】1、认识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感知宋词。
1、请学生背诵描写农村生活的古诗。
2、屏幕出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3、师小结:这些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诗句。
古往今来,许多的文人墨客留恋于农村,寄情于田园,各自用诗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词,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
4、板书:清平乐村居。
“乐”这个字读yuè,齐读课题。
5、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
出示小资料:清平乐,词牌名。
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而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
6、提问:那么“村居”呢?——是这首词的题目。
我们在书写课题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
再次齐读课题。
二、自主朗读,感受词韵。
1、过渡: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拿起课文,自由读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指名读。
比比看谁读得又好又准?(相机正音)预设: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中,有一个多音字——剥bāo、bō(板书)这里的“剥”是指把东西的外壳或皮去掉。
词中是小儿把莲蓬的皮去掉叫——。
一起再读这个句子。
注意:“莲蓬”的“莲”的读音与字形。
相机教学:“翁媪”的“翁”的读音与书写;“锄豆”的“锄”的读音与结构。
《清平乐村居》 教案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案教学设计《清平乐村居》教案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课文,它通过对农村特有的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
但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
因此,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关注更多学生知识的接受力和情感的感悟力,学生在兴致盎然中融入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3个生字,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声、色的动态效果,创设诗意氛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四、媒体设计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教学为宗旨,设计了课程资源网页。
该网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分为赏韵读文、课文动画、词义点拨、旧词新唱、诗情画意、宋词简介、田园诗句等部分,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整个媒体设计具有可选性、实效性、可操作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走近村居”1、音画共赏,情境导入教学伊始,运用课件出示课文的插图,伴着悠扬的古琴曲,学生置身于恬静的田园氛围,从而创设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揭示课题。
2、美文诵读,整体感知指导学生进入“赏韵读文”下的“美文诵读”,边听课文范读边借助拼音,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这首词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感知词的内容。
(二)“走入村居”1、多方互动,自主探索指导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合作探究,借助“词义点拨”,弄清重点词语的意思:如“茅檐”、“吴音”、“相媚好”、“翁媪”、“亡赖”,为感悟全词扫清障碍。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1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也是本册的最后一篇课文。
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恬淡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正确认读“翁媪”、“卧剥”、“莲蓬”等三个词语。
2、能根据课本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翁媪”、“无赖”、“相媚好”的意思。
借助课本插图,把握词的大体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想象词描写的田园风光的情境,感受乡村生活的静谧美好。
体会词人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1、有感情诵读诗文,读出诗的韵味。
2、词画结合,通过想象等策略,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四)、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等词语的意思,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二、设计理念1、诵读古诗词,让学生从中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
2、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实施多元评价,学生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
三、教学过程:(一)、了解词人板书:辛弃疾。
了解辛弃疾吗?(小结学生回答并适度补充:辛弃疾不仅是位著名的词人,他还是位勇敢的将军。
在辛弃疾生活的年代,金兵占领了国家的北方,辛弃疾参加了抵抗金兵的军队。
但后来,他被投降派陷害,下放到南方的上饶农村,在这期间,他写了好几首描写农村风光的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在那个时候。
)(设计理念:课堂是向两头开放的,学生带着问题或者带着信息走进课堂,这既可以检测学生的预习,又可以为全词的教学提供必要的背景介绍。
五年级下册语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2篇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朗读并背诵课文。
2、在感知、体验、表达的阅读对话中,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重点:在多层次的阅读对话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2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下册语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朗读并背诵课文。
2、在感知、体验、表达的阅读对话中,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重点:在多层次的阅读对话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过程:出示音乐。
师:你听到了什么?学生汇报。
师:谁来把课文读一读。
生读:“bao”、“bo”。
师:带着这个字音再读一读。
师:这个剥在这里应该读“bao”。
(指导学生朗读,学生把“剥”读错,老师纠正。
)教师指导“莲蓬”读音。
师:“读诗要慢一点”。
师:这首词有上下两段,中间停顿要长一点。
同学们读得时候要注意每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学生读)师:这首诗,说说哪些句子你自己就能读懂。
生:我能读懂“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小儿子不能做,但是也不偷懒,用手轻轻把莲叶放在地上,用手剥着莲子,那样子可爱极了。
师:“无赖”这个词听说过吗?生:我妈妈的单位上有个阿姨的孩子,回来不写作业,那个阿姨就说他的孩子有点“无赖”。
师:有点不听话的意思。
生:可以体会到小孩的天真快活。
师:就指的是小儿子天真活泼的样子。
师: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卧”字可以看出来,小孩是趴在小溪边的。
师:这个“卧”是趴在溪边的"意思。
还可以是什么意思?生:还可以是“躺在”溪边。
师:一会趴着一会躺着,很悠闲。
生:小儿子腿晃着,说明他很放松。
生:腿在打着节拍,晃来晃去。
师:小儿子真够自在的。
要是我的话,我还会在草地上打个滚。
我们看到小儿子顽皮可爱的样子。
师:还有哪里可以看出来?生:可以从“大儿锄豆溪东”。
最新《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最新《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最新《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7篇)《清平乐·村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教案吧。
最新《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篇1【教材简析】:《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
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
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接着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
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准字音,了解词意;抓关键词,发挥想象,感受词中意境。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结合材料,知人论世,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体悟他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之感;了解辛弃疾在词坛上的成就与地位,激起对辛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想象感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
每首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段绵长不绝的情,一曲委婉动听的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的词,并通过他的词去探寻这位伟大词人的内心世界。
(出示:走近辛弃疾)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们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你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2022-12-15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2、正确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感受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课文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词图对照,感受意境美1、(ppt出示课文插图)瞧,这就是作者笔下的村居风景。
结合插图,联系生活,想一想你能读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了呢?2、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点拨,总结学法:看来结合课文插图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是我们理解古代作品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3、还有哪些字、词、句不明白的吗?(无赖相媚好两个词语的教学)(1)、无赖:借助生活经验来解决:无赖是什么意思呢?(不讲道理,不听话......有贬义之意)那一个无赖的孩子怎么会说最喜呢这不是很矛盾吗?那你觉得在这里无赖是什么意思呢?(顽皮,调皮)在生活中其实我们的父母也经常会用这样看似批评的话表达对我们的疼爱之情,你能想起来吗?(读出无赖)(2)、相媚好:由媚字展开教学,媚字左边是一和女右边是一个眉,好象是说年轻女子的眉毛,美吗,好吗?那课文中谁会说谁好呢?(翁说媪)是吗?引出相--互相?指名解释:互相夸奖对方的好。
他们会怎样夸奖对方呢?(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在一个低小的茅屋前有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正亲热的坐在一起,正说着些什么?你听......(学生先自己互相说,教师点拨后指名说)4、多么恩爱的老两口,多么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啊!同学们,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一起去描绘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小画面写下来?(学生写后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评价:多么好的环境、多么朴素的一家人)5、再读全文,整体感受。
二、咬文嚼字,体会情感美1、你能用一个字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吗?引出醉a、醉字好啊,沉醉不知归路,那咱们就不回去了,咱们一起去和这家的公公、婆婆、还有三个孩子聊天吧。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精选11篇)最新《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1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韵味。
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居”,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2、有了房子,有了家,心里才安稳,才能安居乐业。
二、认识词牌名词是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课件出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词中“破阵子”是词牌名,想一想该如何读好这个词牌名?1、教师范读词牌名后,让学生跟读2、词牌名有时表示一种节奏,一种情境。
师放音乐(一段描绘古战场厮杀的音乐)。
从音乐中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感受到了什么?再读词牌名——“破阵子”下面我们再听一首乐曲(一段舒缓,轻柔的乐曲)。
谈谈你的感受。
这可能是那一种词牌名?(“清平乐”)指导学生读好这个词牌名。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音乐的欣赏对比,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了词牌名的作用,它表现了整首词的意境。
)三、初读词,体会韵味1、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诗,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谁给我们背背这首诗?(学生背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孩子们天真无邪放风筝的情景,那么辛弃疾给我们带来的《村居》这首词描绘的又是一番什么情景呢?2、出示课件清平乐村居。
教师讲述:词一般分上阕和下阕两部分,我们有时候也叫上片、下片。
上阕和下阕之间,老师以空行为标志,这就相当于我们平时文章中段与段之间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一样,读的时候要稍微停顿一下。
(设计意图: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词的教学以前很少接触,这里一方面介绍了词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对下面的指导朗读做了铺垫。
)3、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师对重点字句作相应指导。
理解“吴音”、“翁媪”;读好“媪”、“剥”1、指导朗读。
(古人吟诗,往往加上动作,上阕拍手读,下阕踏足读,师范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双人齐读)(设计意图:采取形式活泼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出词的节奏,体会词的韵味。
五年级语文《清平乐村居》教案
清平乐村居-教案【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作品。
2.理解并背诵课文中的几个诗句。
3.学会用自己的话描写自己心目中的乡村生活。
4.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写作。
【教学重点】1.学习《清平乐村居》的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背诵课文中的几个诗句。
【教学难点】1.用自己的话描写自己心目中的乡村生活。
2.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五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放一段描写乡村的音乐,营造乡村的氛围。
2.教师出示陶渊明的图片,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陶渊明是谁。
3.提问: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有哪些?二、呈现与讲解(20分钟)1.让学生开动脑筋,猜一猜本课的课文是关于什么的。
2.呈现课文《清平乐村居》,并进行朗读。
教师对关键词汇和诗句进行解释。
3.解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的意思。
三、理解与记忆(15分钟)1.进行课文的听写,让学生掌握课文的词汇和句子。
2.带领学生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和诗句。
3.分组合作,让学生进行课文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脉络。
四、延伸拓展(15分钟)1.与学生一起探讨陶渊明为什么喜欢乡村生活?学生可以根据课文中的描述进行分析。
2.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写自己心目中的乡村生活,可以参考课文中的内容和所学的词语。
3.每组选出一名代表,上台进行表演,让全班学生进行点评和评比。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请几名学生上台背诵课文中的几个诗句。
2.进行总结,学生回答问题:“你们通过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中的几个诗句。
2.写一篇短文,描写自己心目中的乡村生活,不少于150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陶渊明的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领会到他对于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赞扬。
小学语文《清平乐村居》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清平乐村居》教案范文教案标题:感知人间美好,小学语文《清平乐村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清平乐·村居》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描绘;(2)学习并掌握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对家乡乡土的热爱,感悟家乡的美好。
2.过程与方法:(1)情感与意识:通过观看图片、朗读、鉴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体味;(2)启发思维: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促进相互交流与合作,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爱与热情,认识家乡的美好;(2)培养学生对农村乡土生活的热爱与敬仰;(3)激发学生对美的认知与赏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提取出诗人对乡土生活的描绘;(2)学习诗词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认识家乡的美好。
2.教学难点:(1)准确理解诗词的意思,掌握鉴赏方法;(2)培养学生对乡土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1)通过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思考和回忆;(2)通过提问:“你们家乡的农田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家乡的农民是怎样工作的?”等,激发学生对乡土生活的关注。
2.学习课文(20分钟)(1)诗词朗读:老师带领学生朗读《清平乐·村居》,感受诗的韵律和美感;(2)诗词理解:学生跟读课文,并依据课文的描述,想象出乡村的场景,理解诗人对乡村生活的赞美;(3)诗词鉴赏:教师根据课文的意境和表达手法,指导学生鉴赏诗词,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能力。
3.创作活动(30分钟)(1)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诗句,要求学生发挥创意,编写续写乡村场景的段落;(2)展示与分享: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和交流。
古诗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清平乐·村居》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古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首诗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品味。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句,了解诗中描绘的乡村场景和人物活动,以及这些描绘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
-诗句中隐含的情感和深层意义的把握,如何引导学生透过字面意思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分析,特别是如何将这些手法与诗人的情感表达联系起来。
-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感的把握,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音韵美。
举例解释:
-在讲解“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时,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这里的对比不仅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场景,也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和谐、生活有序的向往。
古诗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诗三首》中的《清平乐·村居》。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熟读并背诵《清平乐·村居》。
2.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3.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乡村生活场景。
4.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5.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探究欲望,形成持续的学习动力。
6.结合古代村居生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清平乐·村居》全文,掌握诗句的含义和诗中的关键词汇。
-识别并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中的意象和“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中的对比手法。
《清平乐村居》教案
《清平乐村居》教案教案:清平乐村居一、教学目标:1.理解鲁迅的短篇小说《清平乐·村居》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理解鲁迅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故事背景与主题介绍2.人物形象揭示3.情节分析与主题阐述4.文学创作与写作激发三、教学步骤:第一步:故事背景与主题介绍(20分钟)1.老师向学生介绍《清平乐·村居》的作者鲁迅以及该作品的背景。
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清平乐·村居》的主题是什么?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步:人物形象揭示(30分钟)1.老师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问,小说中有哪些形象是鲁迅运用了夸张和讽刺手法描绘出来的?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呈现出他们的发现。
3.学生各自从小说中选择一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分析其形象揭示的社会现象。
4.学生向全班介绍他们分析的人物形象。
第三步:情节分析与主题阐述(40分钟)1.老师根据故事情节,向学生提问,小说中的情节有哪些?这些情节是如何表达鲁迅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的?2.学生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见解。
3.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出小说中的主题,并归纳出支持该主题的情节。
4.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
第四步:文学创作与写作激发(30分钟)1.老师让学生根据《清平乐·村居》的主题,进行文学创作,可以是一段续写、一幅漫画、一篇文章等等。
2.学生完成文学创作,并进行展示。
3.学生就自己的文学创作进行写作激发,让他们思考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反馈与评价:1.教师收集学生的文学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学习收获和体会。
3.教师对学生的参与、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前期准备:1.阅读鲁迅的短篇小说《清平乐·村居》,做好故事背景和主题的理解。
2.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教案、习题等。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6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6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1如何在教学中挖掘弥漫在古诗词中浓郁的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笔者作了以下尝试:一、注重情景的创设,培植审美心境设计好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导语,是培植审美心境的第一步。
而导语的情绪色彩应和诗词的情感色彩声气暗通。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告别了都市的高楼大厦、喧嚣与繁华,今天我们将一同去感受美好的乡间生活。
紧接着,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宁静、闲适的乡村风景图,图上雅致、清新的田园生活,一下子深深吸引了学生。
学生屏息凝视,从那专注的眼神看出他们已经沉浸在画面所描绘的情景之中。
静观片刻,我对大家说:来到乡村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我感到乡村非常安静,静得能听见小溪轻轻流淌的声音。
乡村非常闲适,没有都市的喧嚣、紧张。
乡村生活非常静谧,人们无忧无虑地生活。
不难看出,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诗词所描写的意境。
古诗词的教学由于作者写作时间的特殊性,教者在教学中。
首先应根据诗词所表达的不同意境来设计不同的导语或情境,使学生很快与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产生一种和谐的心向。
二、多样解词方法,体会词义的朦胧美古诗词语言精炼含蓄,能以有尽之言,传无尽之意,同时古诗词非常形象,意与境和谐统一。
可是,在古诗词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定要对每一个词语都作确切的解释,这样做破坏了诗词所描绘的意境,连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也被破坏了。
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学生不理解相媚好的意思,我就启发学生看图,并说:老两口在干什么?学生回答:老两口非常亲热,头靠着头,在说悄悄话呢!老两口面色红润,老婆婆还有些害羞呢,他们亲热地头靠着头,在说悄悄话呢!我接着说:是啊,三个字表达了这么丰富的内容,特别是一个媚字,把老两口的神态表情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给人美好的感受。
《清平乐村居》优质课教案 3篇
《清平乐村居》优质课教案 3篇1.从儿童出发,在文化的视野下,引导儿童漫步诗词王国,“让学”于生,以生为本,顺学而导,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意、得言、得法。
2.诗词是一种艺术,一种语言的抒情艺术,品读诗词应从形象入手,从意境入手,所谓“情缘景发”“意与境会”“思与境偕”,把握诗词韵感,体会诗词美感,领会诗人情感。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初步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词的意境,初步体会词人的情感。
4.初步感受品读诗歌,体会古诗词“炼字”的妙处,学习遣词造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文字、图片、音乐)学生准备:了解辛弃疾的有关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诗词激趣,初读感知。
1.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诗是我国文学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特殊的诗歌(出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谈谈“村居”。
注意书写:“清、村”左窄右宽,“平、乐”注意左右对称,“居”把“古”向外写写,字成梯形)。
重点引导读好“村居”,说说“村居”在你头脑中的印象。
3. 初读正音。
4. 体会节奏。
5. 比较诗词特点。
二、诗、画结合,理解意境。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请你结合书中的插图,边默读边想象,你读懂了什么?2.其中,哪一幅画面留给你深刻的印象?(1)童趣图“卧”:写出了小儿的天真、活泼、可爱,可以和“躺、坐、趴”等字比较。
引导读出小儿的天真、活泼、可爱。
无赖:可爱、顽皮的意思,对小儿的爱称(古今词义的差别)指名读(板书:趣)(2)乐趣图大儿、中儿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这两位儿子的?(勤劳、孝顺、能干)(3)情趣图主人公是:翁媪(书写:翁,引导从偏旁理解翁媪)吴音:是指中国吴地的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文中指江西上饶地区吴方言。
讲解“媚”:眉——媚——相媚好——亲热地交谈什么?引导想象老爷爷和老婆婆会说些什么,聊些什么?指名读(这对老夫妻多会享受生活的情调啊,板书:情)(4)清趣图低小:体会生活不富裕。
《清平乐.村居》说课稿(通用5篇)
《清平乐.村居》说课稿〔通用5篇〕《清平乐.村居》说课稿〔通用5篇〕《清平乐.村居》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p 与处理《清平乐·村居》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它通过“茅檐低小,坡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西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些农村特有的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欢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开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认识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才能目的:利用网络展示文、声、色的动态效果,创设诗意气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情趣。
二、媒体设计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体通常以单机操作、单线型课件形式表现老师的教学设计,但是,这种课件有局限性,往往一位老师用了,其他老师就无法使用,使用不当甚至会造成一种新的满堂灌──“电灌”。
新时期,新课程,新方式,对教学资的运用提出了新课题。
本着以学生开展为本,以效劳教学为宗旨,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以网络为平台,设计了课程资网页。
该网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分为美文诵读、词义点拨、课文动画、宋词简介、田园佳句等局部,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
整个媒体设计具有可选性、实效性、多层性、可操作性、可再生性。
三、教法学法1、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开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教学法”。
2、学法: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作为老师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与学是不可截然分开的,老师的教法实际上是对学生学法的浸透与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五年级语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实用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五年级语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实
用文本)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词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
4、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
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词的意思,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揭题简介。
1、出示:课文插图,播放音乐。
提问: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发现?你能不能给这幅画起一个名字概括?
2、教师:这幅图就是根据这首词所作。
(板书:清平乐村居)
提问:谁能把它的题目读一读?(“乐”读“yuè”;“清平乐”词牌;“村居”题目)
村居:乡村闲居
同学们,你们曾经学过村居的诗歌吗?
(高鼎《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 (小知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歌有什么不同:
题目:词牌名+题目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结构:分上下两片或上阙和下阙
又叫长短句
它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起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
二、疏通文本,自主解疑。
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农村的生活令人陶醉,大词人的笔下又会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怎样的风景画呢?让我们共同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生自由练读,教师检查初读情况。
(要求读准)
指导读准“翁媪”(wēng’ǎo)和剥(bāo)。
(2)优秀的词,不仅内容引人入胜,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悦耳动听。
老师有个建议,你们看,这首词描绘的乡村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得轻柔、舒缓一点,富有节奏。
(要求有韵味)
出示节奏图
生再次按要求练读,师提醒学生注意词尾“小、草、好、媪”“东、笼、蓬”的押韵。
学生表演读
2、默读全文,自主释疑。
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首词读正确了,真好!学贵有疑,大家再默读这首词,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同位可讨论。
把不明白的地方找出来。
懂了的打“√”,不懂的打“?”
(1)词句和插图结合,理解“翁媪”,并知道“相媚好”所表现的就是这对老夫妻感情的浓厚与缠绵!
(2)老师记得生活中“无赖”的意思是“赖皮”啊!在词中怎么是顽皮、天真呢?我不理解。
谁能告诉我?(从词中哪个字可以看出)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理解
学生讨论理解“无赖”。
教师出示画面:(教你一招)
如何理解词语:
(练习理解无赖的意思)
1.过去的王小明是个无赖,大家都不喜欢他。
2.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3)师介绍“吴音”的意思。
(4)通过组词的方法理解“醉”。
我们已经大致理解了这首词的意思,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词,把你的理解读进去。
(理解地读)
三、品评诗句,生成画面。
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用寥寥的四十六个字就将一幅安宁祥和的乡村生活图景展现在我们眼前。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词,说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
生边读边想象,教师指导学生用语言生动具体地描述:(根据学生的叙述,用课件相机展示画面。
)
1、风景图(口语)
看到画面了吗?你看到了什么?
农家篱笆小院,低矮的茅檐,老树著新花。
清澈的溪流,茂盛的野草,碧绿的豆角,飘香的莲蓬,盛开的荷花,这是一幅清丽的乡村自然风光。
(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扩充画面:你看到的溪水是什么样儿的?水面上还长着什么?水面下还有什么……)
荷花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相媚图(表演)
猜猜看,如此恩爱的老夫妻,他们可能在亲热地说些什么呢?
(聊风景、农活、儿子、夫妻恩爱、过去美好的回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出示: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起来。
老爷爷望着老伴笑着说:“……”
“……”
“……”
3、锄豆图(对话)
观察画面,戴着斗笠,天气很热,汗流浃背,你想到了什么诗?
想象大儿子,心中会想些什么?
老公公和老婆婆看到大儿子,会说些什么呢?
4. 织笼图(对话)
想象二儿子,心中会想些什么?
看到儿子劳动的场面,老夫妻俩会怎么说?(体会大儿、二儿的勤劳)
5、卧剥图(写作)
(1)引导学生抓住“卧”,理解小儿的天真、淘气,以及自由自在的快活之情。
(2)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小儿是非常的顽皮,拿起笔,写一写你想象中的小儿剥莲蓬的样子!(注意观察小儿的动作、神态、语言)
四、体会意蕴,定格画面。
1、你们看,这里有如画的风景,有劳动的快乐,有晚情的温馨……谁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你现在的感受。
(整体画面出示:他们的生活条件好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他们过得幸福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你在家准备做哪个儿子呢?
大儿子的勤劳
二儿子的懂事
小儿子的可爱
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守纪文明,和我们的家人共同创造幸福的生活!
幸福的生活“优美的环境,需要我们保护;辛勤的劳动,平和的心态!
(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让我们真心地祝福他们)
(背景音乐:我祝愿……我希望……)
2、现在你觉得“醉”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陶醉、沉醉、迷醉!
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作家卡片,介绍写作背景(多媒体出现)(引导:词人厌恶官场的黑暗,向往田园生活)让我们再一次把这首词读一读,能背的背一背,读出我们对乡村生活的陶醉、沉醉、迷醉!
(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农村生活的安宁、详和,更深切地懂得词人对这种美好生活的渴望。
)
其实,在我国古代,还有许多描写乡村风景的诗句
(多媒体出示,学生朗读)选择一条记下来
(教师要求大家课外做有心人,多积累)
五、升华意境,创作作品。
1. 师:很多书法爱好者都喜欢将诗词作品作为书写内容,不仅语言文字美,诗词意境美,而且扇形、圆形的各种纸型也增添了作品的形式美。
(出示)这就是我们学校几位老师书写的《清平乐村居》作品,感觉怎样? 生1:十分漂亮,很雅致。
生2:很有古典韵味。
师:同学们愿意也来写一写吗? (发钢笔字专用书签,生书写作品) 教师范写三个生字:“锄”结构要紧凑
“莲”是上下结构
“翁”两个习右边的要大些
(背景音乐师生共同书写)
2.作品展示
3.布置作业:想象情境。
并写下来,回家说给家长听
教案文本 | Chinese Lesson Plans
语文教案附: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景美
人和田园生活
情真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