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必修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相对原子质量:16 C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题号 1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O2B.Na2O C.NaClO D.FeSO42.根据我省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A.Cl2→Cl-B.Zn→Zn2+C.H2→H2O D.CuO→CuCl2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6.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A.K+、MnO4-、Na+、Cl-B.K+、Na+、NO3-、CO32-C.Na+、H+、NO3-、SO42-D.Fe3+、Na+、Cl-、SO42-7.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是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③C.①②D.③④8.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CaCO3+2HCl=CaCl2+CO2↑+H2OB.CaO+H2O=CaOH2C.2H2O22H2O+O2↑D.CaCO3CaO+CO2↑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B.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42-=BaSO4↓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10.下列物质属于钠盐的是A.Na2O B.CH3COONa C.NaHSO4D.Na2O211.在下列反应中,HCl作氧化剂的是A.NaOH+HCl=NaCl+H2OB.Zn+2HCl=ZnCl2+H2↑C.MnO2+4HCl浓MnCl2+2H2O+Cl2↑D.CuO+2HCl=CuCl2+H2O12、2013·试题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态HCl、固体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NaCl均不是电解质B.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C.蔗糖、酒精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不是电解质D.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13、2013·经典习题选萃下图是某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图表文字Ⅰ为碘的元素符号配料表氯化钠NaCl≥%以NaCl计碘酸钾KIO335±15mg·kg-1以Ⅰ计由此我得到的信息和作出的推测是A.此食盐是纯净物B.“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单质C.1kg此食盐中含碘酸钾35±15mgD.“菜未烧熟不宜加入加碘盐”的原因可能是碘酸钾受热不稳定14、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那么,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是A.胶体的电泳B.血液的氧化还原反应C.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D.胶体的聚沉15.工业上冶炼锡的第一步反应原理为2SnO2+3C===2Sn+a M↑+CO2↑,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反应中SnO2被还原B.a的值为3C.反应后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的物质有两种D.每生成1molCO2转移电子8mol16.某溶液中只含有K+、Fe3+、NO,已知K+、Fe3+的个数分别为3a和a,则溶液中K+与NO的个数比为A.1:2B.1:4C.3:4 D.3:217.亚硝酸盐中毒,又名乌鸦病、紫绀病、肠源性青紫病;亚硝酸盐可将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由二价变为三价,失去携氧能力,使组织出现缺氧现象;美蓝是亚硝酸盐中毒的有效解毒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中毒过程中血红蛋白被氧化B.中毒时亚硝酸盐发生氧化反应C.药品美蓝应具有还原性D.解毒时血红蛋白被还原二、填空题:18.2013·试题调研如图为一“铁链”图案,小明在图案上分别写了H2、CO2、Na2O、NaCl、FeCl3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依据代号;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将分类依据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两种物质都不是电解质两种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两种物质都是盐2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饱和的图中某种物质M的溶液加热至呈红褐色;①物质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证明有红褐色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在Fe3O4+4CO3Fe+4CO2的的中,是氧化剂,是还原剂,元素被氧化,元素被还原;20、胃液中含有盐酸,胃酸过多的人常有胃疼烧心的感觉,易吐酸水,服用适量的小苏打NaHCO3,能治疗胃酸过多,请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果病人同时患胃溃疡,为防胃壁穿孔,不能服用小苏打,原因是:;此时最好用含氢氧化稆的胃药如胃舒平离子方程式:;21.2013·经典习题选萃9分铁在人体中的含量只有%,微乎其微,但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成员;正二价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含Fe2+的亚铁盐,如硫酸亚铁,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还原成Fe2+,有利于人体吸收;1在人体中进行Fe2+Fe3+的转化时,①中的Fe2+作_______剂,②中的Fe3+作________剂;2“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还原成Fe2+”这句话指出,维生素C在这一反应中作________剂,具有________性;3市场出售的某种麦片中含有微量的颗粒细小的还原铁粉,这些铁粉在人体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的作用下转化成亚铁盐;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22.1从下列各组反应对比中,判断哪种粒子的氧化性最强,哪种粒子还原性最强;①铁钉浸入CuSO4溶液后,表面会附有红色物质;铜丝浸入AgNO3溶液后,表面会附有银白色物质;则在Cu、Fe、Ag中,________的还原性最强;在Cu2+、Fe2+、Ag+中,________的氧化性最强;②铁钉在氯气中被锈蚀为棕褐色物质FeCl3,而在盐酸中生成淡绿色溶液FeCl2;则在氯气分子Cl2、氯离子、氢离子中,_______具有氧化性,_____的氧化性最强;2为防治碘缺乏病,通常在食盐中添加少量的碘酸钾KIO3;碘酸钾和碘化钾在溶液中能发生下列反应:KIO3+5KI+3H2SO4===3I2+3K2SO4+3H2O①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_;②当有3molI2生成时,有________mol还原剂被氧化;23.2013·试题调研8分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其中可能含有NaCl、BaNO32、Cu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以下实验:①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溶液呈无色;②向①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完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④另取①中过滤后的溶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试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1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一定不含的物质是__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以上各种物质均写化学式2写出下列步骤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实验题:如图所示,在一烧杯中盛有H2SO4溶液,同时有一表面光滑的塑料小球悬浮于溶液中央,向该烧杯中缓缓注入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设H2SO4和BaOH2溶液密度相同;试回答⑴此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①,②;⑵写出实验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参考答案1516--1718.1A C B D2①FeCl3②用一束光照射烧杯中的物质,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证明生成了FeOH3胶体20.1溶液里有白色沉淀产生;2小球下沉到烧杯底;3Ba2++2OH-+2H++SO42-=BaSO4↓+4H2O;21.K2CO3、CuSO4可对换,Cu2++CO32-=CuCO3↓21、1还原氧化2还原还原3Fe+2H+===Fe2++H2↑22、答案1①Fe Ag+②Cl2、H+Cl22①KIO3I2②523、答案1BaNO32、Na2CO3CuSO4NaCl2Ba2++CO===BaCO3↓BaCO3+2H+===Ba2++CO2↑+H2OSO+Ba2+===BaSO4↓。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1)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众多的环境污染中,废旧电池的污染可谓让人触目惊心,废电池中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A .镉B .锌C .石墨D .二氧化锰2.有如下两个反应:①2HCl=====高温H 2↑+Cl 2↑ ②2HCl=====电解H 2↑+Cl 2↑ 关于这两个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两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 .①②两反应中的能量转换方式都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C .①反应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D .②反应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3.面粉厂必须严禁烟火的主要原因是( ) A .防止火灾发生 B .防止污染面粉 C .吸烟有害健康D .防止面粉爆炸4.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 ) A .化合价的升降 B .电子的转移 C .氧化还原反应D .电能的储存5.某同学做完铜、锌原电池的实验后得到了下列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 B .由铜、锌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铜是正极C .电子沿导线由锌流向铜,在铜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而放出氢气D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锌溶解,所以才产生电子6.锌电池可代替铅蓄电池,它的构成材料是锌、空气、某种电解质溶液,发生的总反应是2Zn +O 2===2ZnO 。

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锌为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 .电池工作时,氧气与锌直接化合,生成氧化锌C .正极发生的反应是:12O 2+2e -+2H +===H 2OD .负极发生的反应是:Zn -2e -+H 2O===ZnO +2H +7.“西气东输”工程中,需要地下埋入铸铁管道。

在下列情况下,铸铁管道被腐蚀速率最慢的是( )A .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B .在潮湿疏松的碱性土壤中C .在干燥致密的不透气的土壤中D .在含碳粒较多,潮湿透气的中性土壤中8.“嫦娥一号”发射所用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中装的液氢和四氧化二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火箭中装入的液氢和四氧化二氮都是燃料B .火箭中装入的液氢和四氧化二氮形成原电池,即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使火箭上天C .液氢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及机械能使火箭上天D .液氢气化,转化为动能,从而使火箭上天9.分析下面表格中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判断下列分子中受热时最不稳定的是( )化学键 H -H H -F H -Br H -I 键能(kJ/mol)436 565368297 A.氢气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 .氢氧化钾与硝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 .燃料有足够的空气就能充分燃烧D .化学反应的过程,都可以看成是“贮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等被释放出来的过程11.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H 2(g)+I 2(g)2HI(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C .反应速率v (H 2)=12v (HI)D .c (H 2)∶c (I 2)∶c (HI)=1∶1∶2 12.新的替代能源主要包括( )①核能 ②柴草 ③煤炭 ④太阳能 ⑤氢气 ⑥液化石油气 ⑦水煤气 ⑧天然气 A .②③⑥⑦ B .①④⑤ C .③⑥⑦⑧D .①②④13.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两烧杯中溶液的c(H+)均减小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14.在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能量日益增多的今天,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对合理利用常规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释放能量D.若新化学键形成时释放的能量小于旧化学键被破坏时吸收的能量,则反应吸收能量15.一种新型燃料电池,用两根金属作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向两极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其电极反应为X极:CH4+10OH--8e-===CO2-3+7H2O;Y极:4H2O+2O2+8e-===8OH-。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2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2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必修2第二章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班别座号姓名评分_____ ___相对原子质量:N 23 A 27 F 56 64 H 1 O 16 12 S 16 35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0*2=20分)1.下列能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又廉价方便的是()A.石油 B.天然气.氢气 D.太阳能2.下面的能中属于二次能的是()A.电能、蒸汽B.电能、风能.蒸汽、风能D.煤、石油3下列反应中属吸热反应的是()A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B氢氧钠与盐酸的反应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DB(OH)2•8H2O与NH4反应4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和自燃的共同点是()A都需要达到着火点 B都产生热量都要点燃 D都属于氧反应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反应只生成新物质,没有能量的变6.已知反应+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7、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反应物的浓度B、反应温度、使用催剂 D、反应物的性质8.现在电池的种类非常多,且由电池造成的污染越越严重,下列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锂电池B.锌锰电池.氢氧燃料电池D.镍镉电池9.下列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量越多越好B.应通入适量空气C.固体燃料燃烧前要粉碎D.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以雾状喷出10、下列各装置中,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电解质都为稀硫酸)()A 、 B、、 D、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10=30分)11.火力发电是通过石燃料燃烧,使石燃料中能转为电能,其能量转方式正确的是(FFFF)A.能→电能B.能→机械能→电能.能→热能→电能D.能→热能→机械能→电能12.下列有关石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燃料是可再生的,因此地球上的蕴藏量也是无限的B石燃料虽然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有限,但形成石燃料的速率相当快,所以石燃料相当于是无限的.石燃料的形成非常复杂,需时间较长,但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无限的D.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而且又都是非再生能13、20L 05/L的盐酸与一块大石反应,下列措施不能提高反应速率的是 ( )A、加入10L 1/L的盐酸B、加入30L 10/L的盐酸、所用的大石研磨成粉末 D、加入10L H2O14、已知反应A + 3B = 2 + D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表示的反应速率为1·L -1·-1,则此段时间内以的浓度变表示的反应速率为()A、05·L-1·-1B、1 ·L-1·-1、2 ·L-1·-1 D、3 ·L-1·-115、铜片和铁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铁片是()A阴极 B正极阳极 D负极16、下列装置中,电流计G中有电流通过的是()17、合成氨的反应为:3H2+ N22NH3,其反应的速率可分别表示为v(H2)、v(N2)、v(NH3)(单位为·L-1·-1),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v(H2)=v(N2)= v(NH3) B、v(H2)=3 v(N2) 、v(N2)=2 v(NH3) D、v(NH3)=3/2v(H2)18.下列反应既是氧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硫酸反应 B.B(OH)2·8H2O与NH4的反应.灼热的炭与O2反应 D.甲烷在O2中燃烧反应19、可逆反应H2(g) +I2(g) 2HI(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H2、I2、HI的浓度相等 B、H2、I2、HI的浓度保持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20.下列选项中说明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③氢气是一种再生能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A、①②③B、①②④、①③④ D、②③④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21.从能量的角度看,断开键要,形成键要。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解析、答案)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解析、答案)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列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氢气B.煤C.石油D.自然气2.干脆供应电能的反响一般是放热反响,下列反响中能供应电能的是( )A.Ba(OH)2·8H2O与NH4Cl反响B.酸碱中和反响C.灼热的炭与CO2反响D.H2与Cl2燃烧反响3.(2012·温州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锌锰干电池是二次电池B.铜片、锌片、导线和高橙组成的水果电池,负极是铜片C.铅蓄电池的放电过程,从能量转换形式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负极4.在不同条件下进展合成氨的反响(N2+3H22NH3),依据下列在一样时间内测定的正反响速率推断,生成NH3的速率最快的是( )A.v(H2)=0.3 mol·L-1·min-1B.v(N2)=0.2 mol·L-1·min-1C.v(NH3)=0.3 mol·L-1·min-1D.v(H2)=0.005 mol·L-1·s-15.已知2SO2+O22SO3为放热反响,对该反响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的能量肯定高于SO2的能量B.SO2和O2的总能量肯定高于SO3的总能量C.SO2的能量肯定高于SO3的能量D.因该反响为放热反响,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6.(2012·南阳高一检测)为了说明影响化学反响快慢的因素,甲、乙、丙、丁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4个试验,你认为结论不正确的是( )A.将形态、大小均一样的镁条和铝条与一样浓度的盐酸反响时,两者反响速率一样大B.在一样条件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末与一样浓度的盐酸反响,大理石粉末反响快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照耀下,会发觉光照可以加快浓硝酸的分解D.两支试管中分别参加一样质量的氯酸钾,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参加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7.有关零排放车载燃料电池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通入H2,发生复原反响B.负极通入H2,发生复原反响C.导电离子为质子,且在电池内部由正极定向移向负极D.总反响式为:2H2+O2====2H2O8.(2012·温州高一检测)已知可逆反响:N2(g)+3H2(g)2NH3(g)ΔH=-92 kJ·mol-1,下列关于此反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加压可使该反响的反响速率加快B.上升温度,该反响的反响速率加快C.将1 mol N2和3 mol H2混合进展反响,反响完成时放出的热量为92 kJD.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N2,同时消耗3 mol H2,说明该反响到达平衡状态9.探讨物质变更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相识物质变更时所引起的化学键及能量变更。

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

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

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5分)(2016•晋江市校级模拟)下列变化中,一定不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的是()A.干冰气化 B.金属冶炼 C.炸药爆炸 D.食物腐败2.(5分)(2016•金山区一模)类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CO2与SiO2化学式相似,故CO2与SiO2的晶体结构也相似B.晶体中有阴离子,必有阳离子,则晶体中有阳离子,也必有阴离子C.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原子可以先加氢氧化钠水溶液再加热,充分反应后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观察是否有淡黄色沉淀,则检验四氯化碳中的氯原子也可以用该方法,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D.向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会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则向饱和碳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铵也会有碳酸氢钾晶体析出3.(5分)(2016•淮安校级模拟)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属于放热反应B.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C.形成化学键时吸收能量D.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4.(5分)(2016•石景山区一模)下列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其它不同的是()A.铝热反应B.燃料燃烧C.酸碱中和反应D.Ba(OH)2•8H2O与NH4Cl固体混合A.A B.B C.C D.D5.(5分)(2016•新干县模拟)未来清洁能源﹣﹣纳米金属.如纳米铁可作为发动机的燃料,那时我们将迎来一个新的“铁器时代”.有一些专家也曾经指出,如果利用太阳能使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重新组合的构想能够实现(如图),那么,不仅可以消除大气的污染,还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A.化学能B.热能 C.生物能D.电能6.(5分)(2016•巴中校级模拟)2015年8月12日23时,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造成人民群众的公安消防战士的重大伤亡.据悉,瑞海公司在前期出口量比较大的危险品主要有硫化钠、硫氢化钠、氯酸钠、钙、镁、钠、硝化纤维素、硝酸钙、硝酸钾、硝酸铵、氰化钠等.你认为现场不宜采用的灭火措施是()A.喷水冷却燃烧物,冷却灭火 B.沙土覆盖燃烧物,窒息灭火C.移开易燃易爆物,隔离灭火 D.喷入化学灭火剂,抑制灭火7.(5分)(2016•万载县校级三模)有下列物质:①NaOH固体:②浓硫酸;③NH4N03晶体;④CaO固体.现将它们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发现U形管内滴有红墨水的水血.呈形如图所示状态,判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8.(5分)(2016•杨浦区二模)既发生了化学反应,又有电解质的溶解过程,且这两个过程都吸热的是()A.冰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B.KNO3加入水中C.NH4NO3加入水中D.CaO加入水中9.(5分)(2016•浦东新区二模)由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过渡态的能量B.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C.N2O(g)+NO(g)→N2(g)+NO2(g)+139kJD.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10.(5分)(2016•宜春校级一模)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变C.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D.升高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11.(5分)(2016•余干县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CaCO3(s)═CaO(s)+CO2(g)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B.0.lmol•L一1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的值减小C.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增加,正极质量减少D.锅炉中沉积的CaSO4和BaSO4都可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再将不溶物用稀盐酸溶解除去12.(5分)(2016•顺义区一模)N2和H2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微观历程及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如下,用、、分别表示N2、H2、N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催化剂,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B.在该过程中,N2、H2断键形成N原子和H原子C.在该过程中,N原子和H原子形成了含有非极性键的NH3D.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大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13.(5分)(2016•南京校级三模)3Fe+4H2O Fe3O4+4H2△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H的单质存在H2、D2、T2三种同素异形体B.在该反应条件下,H2的还原性强于Fe的还原性C.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可以用如图表示D.1molFe与水蒸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6.02×102314.(5分)(2016•芦溪县三模)已知H++OH﹣═H2O生成1mol H2O放出57.3kJ热量,下列过程中放出热量为57.3kJ的是()A.1mol H2SO4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B.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1mol H2OC.稀盐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1mol H2OD.稀NaOH与98%浓硫酸反应生成1mol H2O15.(5分)(2016•温州模拟)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装置甲中铜片表面产生气泡B.装置甲溶液中SO42ˉ向铜片做定向移动C.装置乙中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D.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2H++2eˉ═H2↑16.(5分)(2016•广安模拟)酒后驾车人员体内酒精含量的检测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检测装置实现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且单位时间内通过电量越大,酒精含量越高B.电极A的反应:H2O+C2H5OH﹣4e﹣=CH3COOH+4H+C.电极B是正极,且反应后该电极区pH值减小D.电池反应:O2+C2H5OH=CH3COOH+H2O17.(5分)(2016•乌鲁木齐校级二模)甲醇燃料电池(DMFC)可用于汽车、遥感通讯设备等,它的一极通入甲醇,一极通入氧气;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电池工作时,甲醇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负极的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B.氧气在电极上的反应是O2+4H++4e﹣═2H2OC.电池工作时,H+由正极移向负极D.电池工作时,电子从通入甲醇的一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通入氧气的一极18.(5分)(2016•茂名二模)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叙述Ⅱ选项叙述Ⅰ叙述ⅡA 1﹣已醇的沸点比已烷的沸点高89℃1﹣已醇和已烷可通过蒸馏初步分离B 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需外接电源才能工作C H2SO4是离子化合物硫酸溶液可导电D 乙二酸可与KMnO4溶液发生反应乙二酸具有酸性A.A B.B C.C D.D19.(5分)(2016春•桐乡市校级期中)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酒精燃烧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20.(5分)(2016春•乐清市校级期中)已知充分燃烧a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C2H2(g)+5O2(g)═4CO2(g)+2H2O(l)△H=﹣2bkJ/molB.C2H2(g)+O2(g)═2CO2(g)+H2O(l)△H=+2bkJ/molC.2C2H2(g)+5O2(g)═4CO2(g)+2H2O(l)△H=﹣4bkJ/molD.2C2H2(g)+5O2(g)═4CO2(g)+2H2O(l)△H=+bkJ/mol二.填空题(共2小题)(主观题不能在线作答,请下载完成)21.(2016•宜春校级三模)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通常用kJ•mol﹣1表示.请认真观察下图,然后回答问题.(1)图中所示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2)已知拆开1mol H﹣H键、1mol I﹣I、1mol 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J、299kJ.则由1mol氢气和1mol碘反应生成HI会(填“放出”或“吸收”)kJ的热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将转化为.(3)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物质燃烧②炸药爆炸③酸碱中和反应④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⑤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⑥铁粉与稀盐酸反应.22.(2015•房山区一模)已知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①量取50mL 0.25mol/L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量温度;②量取50mL 0.55mol/L NaOH溶液,测量温度;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混合均匀后测量混合液温度.请回答:(1)NaOH溶液稍过量的原因.(2)加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填字母).A.沿玻璃棒缓慢加入B.一次迅速加入C.分三次加入(3)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温度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温度差平均值(t2﹣t1)/℃H2SO4NaOH 平均值1 25.0 25.2 25.1 28.5 3.42 24.9 25.1 25.0 28.3 3.33 25.6 25.4 25.5 29.0 3.5(4)设溶液的密度均为1g•cm﹣3,中和后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请根据实验数据求出中和热为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5)若将含0.5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填“小于”、“等于”或“大于”)57.3kJ,原因是.三.解答题(共1小题)(主观题不能在线作答,请下载完成)23.(2016•安徽模拟)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1)汽车尾气中的NO(g)和CO(g)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可净化.①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如下分子式/结构式NO/N≡O CO/C≡O CO2/O=C=O N2/N≡N化学键N≡O C≡O C=O N≡N键能(KJ/mol)632 1072 750 946请完成汽车尾气净化中NO(g)和CO(g)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NO(g)+2CO(g)⇌N2(g)+2CO2(9)△H=kJ/mol②若上述反应在恒温、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并在t.时刻达到平衡状态,则下列示意图不符合题意的是(填选项序号).(下图中V正、K、n、P总分别表示正反应速率、平衡常数、物质的量和总压强)(2)在t1℃下,向体积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人NO和CO,测得了不同时间时NO和CO的物质的量如表:时间/s 0 1 2 3 4 5n(NO)/×10﹣2mol 10.0 4.50 2.50 1.50 1.00 1.00n(CO)/×10﹣1mol 3.60 3.05 2.85 2.75 2.70 2.70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既能增大反应速率又能使平衡正向移动的措施是.(写出一种即可)(3)如图l所示,以N2O4为原料采用电解法可制备新型绿色硝化剂(一种氮氧化物)写出生成这种硝化剂的阳极电极反应式.(4)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在氨气足量的情况下,不同c(NO2)/C(NO)、不同温度对脱氮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已知氨气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请回答温度对脱氮率的影响,给出合理的解释:.化学训练23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5分)(2016•晋江市校级模拟)下列变化中,一定不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的是()A.干冰气化 B.金属冶炼 C.炸药爆炸 D.食物腐败【解答】解:A、干冰气化只有热量变化,无化学能的变化,故A符合;B、金属冶炼是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C、炸药爆炸过程中有化学反应发生,有化学能和热能变化,故C不符合;D、食物腐败是被氧化的结构,过程中有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故D不符合;故选A.2.(5分)(2016•金山区一模)类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CO2与SiO2化学式相似,故CO2与SiO2的晶体结构也相似B.晶体中有阴离子,必有阳离子,则晶体中有阳离子,也必有阴离子C.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原子可以先加氢氧化钠水溶液再加热,充分反应后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观察是否有淡黄色沉淀,则检验四氯化碳中的氯原子也可以用该方法,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D.向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会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则向饱和碳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铵也会有碳酸氢钾晶体析出【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分子晶体,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晶体结构不同,故A错误;B.晶体中有阳离子,未必一定有阴离子,如:在金属晶体中,存在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移动的电子,故B错误;C.四氯化碳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无白色沉淀,故C错误;D.碳酸氢钠与碳酸氢钾性质相似,可析出碳酸氢钾晶体,故D正确.故选D.3.(5分)(2016•淮安校级模拟)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属于放热反应B.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C.形成化学键时吸收能量D.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解答】解:A.燃烧是可燃物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B.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C.形成新的化学键过程中需要放出能量,故C错误;D.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不相等,故D 错误;故选A.4.(5分)(2016•石景山区一模)下列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其它不同的是()A.铝热反应B.燃料燃烧C.酸碱中和反应D.Ba(OH)2•8H2O与NH4Cl固体混合A.A B.B C.C D.D【解答】解:A.铝粉与氧化铁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燃料燃烧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C.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D.氯化铵晶体与Ba(OH)2•8H2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D.5.(5分)(2016•新干县模拟)未来清洁能源﹣﹣纳米金属.如纳米铁可作为发动机的燃料,那时我们将迎来一个新的“铁器时代”.有一些专家也曾经指出,如果利用太阳能使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重新组合的构想能够实现(如图),那么,不仅可以消除大气的污染,还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A.化学能B.热能 C.生物能D.电能【解答】解: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将CO2、H2O、N2等气体重新组合成燃料,此过程为太阳能→化学能;燃料燃烧,化学能→热能,故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热能,故选B.6.(5分)(2016•巴中校级模拟)2015年8月12日23时,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造成人民群众的公安消防战士的重大伤亡.据悉,瑞海公司在前期出口量比较大的危险品主要有硫化钠、硫氢化钠、氯酸钠、钙、镁、钠、硝化纤维素、硝酸钙、硝酸钾、硝酸铵、氰化钠等.你认为现场不宜采用的灭火措施是()A.喷水冷却燃烧物,冷却灭火 B.沙土覆盖燃烧物,窒息灭火C.移开易燃易爆物,隔离灭火 D.喷入化学灭火剂,抑制灭火【解答】解:钙、钠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水灭火,可用沙土覆盖燃烧物、移开易燃易爆物、喷入化学灭火剂等方法.故选A.7.(5分)(2016•万载县校级三模)有下列物质:①NaOH固体:②浓硫酸;③NH4N03晶体;④CaO固体.现将它们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发现U形管内滴有红墨水的水血.呈形如图所示状态,判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解答】解:因氢氧化固体,浓硫酸、生石灰加入水中都会放出大量的热而使温度升高,使得瓶内气体压强增大,U形管右侧液面升高,故选:B.8.(5分)(2016•杨浦区二模)既发生了化学反应,又有电解质的溶解过程,且这两个过程都吸热的是()A.冰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B.KNO3加入水中C.NH4NO3加入水中D.CaO加入水中【解答】解:A、冰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为酸碱中和,而酸碱中和为放热反应,故A 错误;B、由于硝酸钾为强酸强碱盐,不能水解,故硝酸钾加入水中没有化学反应发生,故不符合题干的要求,故B错误;C、硝酸铵加入水中后,先溶于水,而铵盐溶于水为吸热的物理过程;然后发生盐类的水解,由于盐类的水解为酸碱中和的逆反应,故盐类水解吸热,故C正确;D、氧化钙放入水中后和水发生化合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C.9.(5分)(2016•浦东新区二模)由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过渡态的能量B.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C.N2O(g)+NO(g)→N2(g)+NO2(g)+139kJD.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解答】解:A.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降低过渡态的能量,故A正确;B.根据图象可知,此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B正确;C.根据图象可知,此反应放热139KJ,故热化学方程式为:N2(g)+NO2(g)=N2O(g)+NO(g)+139kJ•mol﹣1,故C正确;D.△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N2(g)+NO2(g)=N2O(g)+NO(g)△H=﹣139kJ•mol﹣1,故D错误.故选D.10.(5分)(2016•宜春校级一模)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变C.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D.升高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解答】解:根据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可知反应吸热,A、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B、催化剂只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与反应热大小无关,故B正确;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故C错误;D、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几率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则可增大正反应速率,也增大逆反应速率,故D错误;故选B.11.(5分)(2016•余干县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CaCO3(s)═CaO(s)+CO2(g)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B.0.lmol•L一1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的值减小C.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增加,正极质量减少D.锅炉中沉积的CaSO4和BaSO4都可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再将不溶物用稀盐酸溶解除去【解答】解:A.反应CaCO3(s)═CO2(s)+CaO(g)在常温下不能发生,而△S>0,则△H ﹣T•△S>0,所以△H>0,故A错误;B.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CH3COOH的物质的量减少,CH3COO﹣的物质的量增加,所以溶液中的值增大,故C错误;C.铅蓄电池工作时,负极是金属铅失电子,正极上是二氧化铅得电子,都是生成硫酸铅,硫酸铅难溶于水,所以两个电极的质量都增大,故C错误;D.CaCO3的溶解度小于CaSO4,故CaSO4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可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aCO3,然后再用稀盐酸溶解除去,故D正确.故选D.12.(5分)(2016•顺义区一模)N2和H2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微观历程及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如下,用、、分别表示N2、H2、N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催化剂,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B.在该过程中,N2、H2断键形成N原子和H原子C.在该过程中,N原子和H原子形成了含有非极性键的NH3D.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大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解答】解:A、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的热效应,即使用催化剂,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会变化,故A错误;B、由图中可知,每3个氢分子和1个氮气分子断键得到原子,然后生成2个氨分子,生成氨分子之前是氢原子和氮原子,故B正确;C、氨气是含有氮氢极性键构成的分子,在该过程中,N原子和H原子形成了含有极性键的NH3,故C错误;D、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小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故D 错误.故选B.13.(5分)(2016•南京校级三模)3Fe+4H2O Fe3O4+4H2△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H的单质存在H2、D2、T2三种同素异形体B.在该反应条件下,H2的还原性强于Fe的还原性C.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可以用如图表示D.1molFe与水蒸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6.02×1023【解答】解:A.H2、D2、T2三种均为氢气,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B.铁的还原性强于氢气,故B错误;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故C正确;D.3Fe+4H2O Fe3O4+4H2,有3mol铁反应时转移8mol电子,则1mol铁反应则转移电子2mol,故D错误.故选:C.14.(5分)(2016•芦溪县三模)已知H++OH﹣═H2O生成1mol H2O放出57.3kJ热量,下列过程中放出热量为57.3kJ的是()A.1mol H2SO4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B.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1mol H2OC.稀盐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1mol H2OD.稀NaOH与98%浓硫酸反应生成1mol H2O【解答】解:A、1mol H2SO4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会生成2mol的水,生成的热量是114.6kJ,故A错误;B、氨水是弱电解质,电离过程需要吸热,放出热量小于57.3kJ,故B错误;C、稀盐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1mol H2O所产生的热量为57.3kJ,故C正确;D、98%浓硫酸的稀释过程是放热的,放出的热量会大于57.3kJ,故D错误.故选:C.15.(5分)(2016•温州模拟)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装置甲中铜片表面产生气泡B.装置甲溶液中SO42ˉ向铜片做定向移动C.装置乙中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D.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2H++2eˉ═H2↑【解答】解:A.甲没有形成原电池,铜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H元素之后的金属,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甲烧杯中铜片表面没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B.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B错误;C.锌为负极,电子从锌经导线流向铜,故C错误;D.透过为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氢气,故D正确.故选D.16.(5分)(2016•广安模拟)酒后驾车人员体内酒精含量的检测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检测装置实现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且单位时间内通过电量越大,酒精含量越高B.电极A的反应:H2O+C2H5OH﹣4e﹣=CH3COOH+4H+C.电极B是正极,且反应后该电极区pH值减小D.电池反应:O2+C2H5OH=CH3COOH+H2O【解答】解:A、该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属于原电池,原电池放电时,单位时间内通过电量越大,需要的燃料越多,则酒精含量越高,故A正确;B、该原电池中,投放酒精的电极是负极,负极上乙醇失电子和水反应生成乙酸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H2O+C2H5OH﹣4e﹣=CH3COOH+4H+,故B正确;C、原电池投放氧化剂的电极是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pH增大,故C错误;D、该原电池的反应是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酸和水,电池反应式为O2+C2H5OH=CH3COOH+H2O,故D正确.故选C.17.(5分)(2016•乌鲁木齐校级二模)甲醇燃料电池(DMFC)可用于汽车、遥感通讯设备等,它的一极通入甲醇,一极通入氧气;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电池工作时,甲醇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负极的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B.氧气在电极上的反应是O2+4H++4e﹣═2H2OC.电池工作时,H+由正极移向负极D.电池工作时,电子从通入甲醇的一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通入氧气的一极【解答】解:A.负极上甲醇失电子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离子,电极方程式为CH3OH+H2O﹣6e﹣═CO2↑+6H+,故A正确;B.甲醇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正极上氧气得电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电极反应式O2+4H++4e﹣═2H2O,故B正确;C.该原电池放电时,氢离子由负极向正极移动,故C错误;D.通入甲醇的一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故D正确.故选C.18.(5分)(2016•茂名二模)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叙述Ⅱ选项叙述Ⅰ叙述ⅡA 1﹣已醇的沸点比已烷的沸点高89℃1﹣已醇和已烷可通过蒸馏初步分离B 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需外接电源才能工作C H2SO4是离子化合物硫酸溶液可导电D 乙二酸可与KMnO4溶液发生反应乙二酸具有酸性A.A B.B C.C D.D【解答】解:A.1﹣已醇和已烷沸点相差较大,可蒸馏分离,故A正确;B.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需要外接电源,故B错误;C.硫酸为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D.乙二酸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表现还原性,故D错误.故选A.19.(5分)(2016春•桐乡市校级期中)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酒精燃烧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解答】解:A、碳酸钙受热分解是一个吸热反应,故A正确;B、酒精的燃烧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B错误;C、酸碱中和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C错误;D、氧化钙溶于水是一个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A.20.(5分)(2016春•乐清市校级期中)已知充分燃烧a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C2H2(g)+5O2(g)═4CO2(g)+2H2O(l)△H=﹣2bkJ/molB.C2H2(g)+O2(g)═2CO2(g)+H2O(l)△H=+2bkJ/molC.2C2H2(g)+5O2(g)═4CO2(g)+2H2O(l)△H=﹣4bkJ/molD.2C2H2(g)+5O2(g)═4CO2(g)+2H2O(l)△H=+bkJ/mol【解答】解:充分燃烧a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由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可知:生成4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为:bkJ×=4b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2(g)+5O2(g)→4CO2(g)+2H2O(l)△H=﹣4bkJ/mol,故选C.二.填空题(共2小题)(主观题不能在线作答,请下载完成)21.(2016•宜春校级三模)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通常用kJ•mol﹣1表示.请认真观察下图,然后回答问题.(1)图中所示反应是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2)已知拆开1mol H﹣H键、1mol I﹣I、1mol 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J、299kJ.则由1mol氢气和1mol碘反应生成HI会放出(填“放出”或“吸收”)11kJ 的热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3)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②③⑥,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④⑤.①物质燃烧②炸药爆炸③酸碱中和反应④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⑤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⑥铁粉与稀盐酸反应.【解答】解:(1)依据图象分析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反应放热,故答案为:放热;。

最新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附答案)

最新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化学【1】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一、选择题1.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下列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反应引起的是()A .天然气燃烧B .中和反应C .冰的熔化D .Ba(OH)2·8H 2O 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2.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 .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C .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氧化反应均为吸热反应4.下列关于反应速率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反应速率用于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B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0C .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D .增大反应物浓度,提高反应温度都能增大反应速率 5.2SO 2(g)+O 2(g)2SO 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催化剂V 2O 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B .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C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D .在t 1、t 2时刻,SO 3(g)的浓度分别是c 1、c 2,则时间间隔t 1~t 2内,SO 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v =c 2-c 1t 2-t 17.在一定条件下,N 2和H 2在密闭容器内反应合成NH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B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C .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D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9.为了说明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分别设计了如下A ~D 四个实验,你认为结论不正确的是()A .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与相同的盐 △ V 2O 5酸反应,大理石粉反应快B.将相同大小、形状的镁条和铝条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两者速率一样大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照射下,会发现光照可以加快浓硝酸的分解D.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双氧水,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几滴氯化铁溶液,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14.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3X(g)+Y(g)2Z(g)达到限度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X,同时消耗n mol YB.X的生成速率与Z的生成速率相等C.X、Y、Z的浓度相等D.X、Y、Z的分子数之比为3∶1∶2二、非选择题19.(12分)Ⅰ.在恒温条件下将一定量X和Y的混合气体通入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X和Y两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图。

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的焓变习题(含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的焓变习题(含答案)

物质贮藏的能量 化学反应的焓变班级 姓名 学号【A 组】1.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A .分子个数B .原子个数C .物质的质量D .物质的量2.下列过程中△H 小于零的是A.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B. 氯化铵加热制备氨气C. 氢气还原氧化铜D. 实验室制备氢气3.下列各项与反应热的大小无关..的是 A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B .反应物量的多少 C .反应物的性质 D. 反应热的单位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够发生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差决定了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5.分析右图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2A+B==2C ;△H<OB .2C==2A+B ;△H<0C .2A(g)+B(g)==2C(g);△H>0D .2A(g)+B(g)==2C(g);△H<06.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物质分别与H 2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H 2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A.氯气B.溴C.碘D.硫7.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8.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s)+O 2(g)===CO 2(g);△H 1 C(s)+1/2O 2(g)===CO(g);△H 2②S(s)+O 2(g)===SO 2(g);△H 3 S(g)+O 2(g)===SO 2(g);△H 4③H 2(g)+1/2O 2(g)===H 2O(l);△H 5 2H 2(g)+O 2(g)===2H 2O(l);△H 6④CaCO 3(s)===CaO(s)+CO 2(g);△H 7 CaO(s)+H 2O(l)===Ca(OH)2(s);△H 8A .①B .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9.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 热量,△H 0;反之,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 热量,△H 0。

(完整版)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

(完整版)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

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一.选择题(共20 小题)1.( 5 分)( 2016?晋江市校级模拟)以下变化中,必然不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变的是()A .干冰气化B .金属冶炼C .炸药爆炸D .食品腐败2.( 5 分)( 2016?金山区一模)类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A . CO2与 SiO 2化学式相似,故CO2与 SiO2的晶体结构也相似B.晶体中有阴离子,必有阳离子,则晶体中有阳离子,也必有阴离子C.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原子能够先加氢氧化钠水溶液再加热,充足反应后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观察可否有淡黄色积淀,则检验四氯化碳中的氯原子也能够用该方法,观察可否产生白色积淀D.向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会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则向饱和碳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铵也会有碳酸氢钾晶体析出3.( 5 分)( 2016?淮安校级模拟)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燃烧属于放热反应B.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C.形成化学键时吸取能量D.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必然相等4.( 5 分)( 2016?石景山区一模)以下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其余不同样的是()A .铝热反应B .燃料燃烧C.酸碱中和反应D.Ba( OH)2?8H2O与 NH 4Cl 固体混杂A . A B.B C.C D. D5.(5 分)(2016?新干县模拟)未来干净能源﹣﹣纳米金属.如纳米铁可作为发动机的燃料,那时我们将迎来一个新的“铁器时代”.有一些专家也从前指出,若是利用太阳能使燃烧产物如 CO2、 H2O、N 2等重新组合的构想能够实现(如图),那么,不但能够除掉大气的污染,还可以够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后转变成()A .化学能B .热能C .生物能D.电能6.(5 分)( 2016?巴中校级模拟) 2015 年 8 月 12 日 23 时,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库房发生火灾爆炸,造成人民公众的公安消防战士的重要伤亡.据悉,瑞海公司在先期出口量比较大的危险品主要有硫化钠、硫氢化钠、氯酸钠、钙、镁、钠、硝化纤维素、硝酸钙、硝酸钾、硝酸铵、氰化钠等.你认为现场不宜采用的灭火措施是()A .喷水冷却燃烧物,冷却灭火B .沙土覆盖燃烧物,窒息灭火C .移开易燃易爆物,隔断灭火D .喷入化学灭火剂,控制灭火7.( 5 分)( 2016?万载县校级三模)有以下物质: ① NaOH 固体: ② 浓硫酸; ③ NH 4N0 3 晶体; ④ CaO 固体.现将它们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马上塞紧带 U 形管的塞子,发现U 形管内滴有红墨水的水血.呈形以下列图状态,判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④C .②③④D . ①②③8.( 5 分)( 2016?杨浦区二模)既发生了化学反应,又有电解质的溶解过程,且这两个过程 都吸热的是()A .冰醋酸与 NaOH 溶液反应B . KNO 3 加入水中C . NH 4NO 3加入水中 D .CaO 加入水中9.( 5 分)( 2016?浦东新区二模) 由 N 2O 和 NO 反应生成 N 2 和 NO 2 的能量变化以下列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 .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过渡态的能量B .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C . N 2O (g ) +NO (g ) →N 2( g ) +NO 2( g ) +139kJ D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10.( 5 分)( 2016?宜春校级一模)参照反应 Br+H 2→HBr+H 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表示图,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变C .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D .高升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11.(5 分)( 2016?余干县模拟)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反应 CaCO 3(s ) ═ CaO ( s )+CO 2( g )在常温下不能够自觉进行,则该反应的 △ H < 0一1 的值减小B . 0. lmol ?L CH 3COOH 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 .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增加,正极质量减少D .锅炉中聚积的 CaSO 4 和 BaSO 4 都可用饱和 Na 2CO 3 溶液浸泡, 再将不溶物用稀盐酸溶解 除掉12.( 5 分)( 2016?顺义区一模) N 2 和 H 2 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微观历程及能量变化的示妄图以下,用、 、 分别表示 N 2、 H 2、 NH 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使用催化剂,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B .在该过程中, N 2、H 2 断键形成 N 原子和 H 原子C .在该过程中, N 原子和 H 原子形成了含有非极性键的NH 3D .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取能量大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13.( 5 分)( 2016?南京校级三模)3Fe+4H 2OFe 3O 4+4H 2△H >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 H 的单质存在 H 2、D 2、 T 2 三种同素异形体B .在该反应条件下, H 2 的还原性强于 Fe 的还原性C .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能够用如图表示D . 1molFe 与水蒸气完满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6.02×102314.( 5 分)( 2016?芦溪县三模)已知 H ++OH ﹣═ H 2O 生成 1mol H 2O 放出 57.3kJ 热量,下 列过程中放出热量为 57.3kJ 的是( )A . 1mol H 2SO 4 与足量的 NaOH 溶液反应B .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 1mol H 2OC .稀盐酸与 Ba ( OH ) 2溶液反应生成 1mol H O2D .稀 NaOH 与 98% 浓硫酸反应生成1mol H 2O 15.( 5 分)( 2016?温州模拟)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第 3页(共 18页)A .装置甲中铜片表面产生气泡2B .装置甲溶液中 SO 4 ˉ向铜片做定向搬动C .装置乙中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D .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2H +2e ˉ═H 2↑16.( 5 分)( 2016?广安模拟)酒后驾车人员体内酒精含量的检测装置以下列图,以下说法 不正确的选项是( )A .该检测装置实现了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且单位时间内经过电量越大,酒精含量越高B .电极 A 的反应: 2 2 5﹣3 COOH+4H +H O+C H OH ﹣ 4e =CHC .电极 B 是正极,且反应后该电极区 pH 值减小D .电池反应: O +C H OH=CH3 COOH+H 2O2 2 517.( 5 分)( 2016?乌鲁木齐校级二模)甲醇燃料电池( DMFC )可用于汽车、遥感通讯设 备等,它的一极通入甲醇,一极通入氧气;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电池工作时,甲醇被氧化 为二氧化碳和水.以下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负极的反应式为32﹣2+CHOH+H O ﹣ 6e ═ CO↑+6HB .氧气在电极上的反应是+﹣O 2+4H +4e═ 2H 2OC .电池工作时, H +由正极移向负极D .电池工作时,电子从通入甲醇的一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通入氧气的一极18.( 5 分)( 2016?茂名二模)以下表达 Ⅰ 和 Ⅱ 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表达 Ⅱ选项 表达 Ⅰ表达 ⅡA1﹣已醇的沸点比已烷的沸点高1﹣已醇和已烷可经过蒸馏初89℃步分别B 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原电池需外接电源才能工作C H 2SO 4是离子化合物硫酸溶液可导电 D乙二酸可与 KMnO 4 溶液发生反 乙二酸拥有酸性应A . AB . BC . CD . D19.( 5 分)( 2016 春?桐乡市校级期中)以下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 .碳酸钙受热分解B .酒精燃烧C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 .氧化钙溶于水20.( 5 分)( 2016 春?乐清市校级期中)已知充足燃烧 ag 乙炔气体时生成 1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 b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 ) A . 2C 2H 2( g ) +5O 2( g ) ═ 4CO 2( g )+2H 2O ( l ) △ H= ﹣ 2bkJ/molB .C 2H 2(g ) + O 2( g ) ═ 2CO 2(g ) +H 2O ( l ) △H=+2bkJ/molC . 2C 2H 2(g ) +5O 2( g )═ 4CO 2( g )+2H 2O ( l ) △ H= ﹣ 4bkJ/mol D . 2C 2H 2( g ) +5O 2( g ) ═ 4CO 2( g )+2H 2O ( l ) △ H=+bkJ/mol二.填空题(共 2 小题)(主观题不能够在线作答,请下载完成)21.( 2016?宜春校级三模) 在化学反应中, 只有极少许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 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 使一般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供应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 其单位平时用 kJ?mol ﹣1 表示. 请认真观察以下列图, 尔后回 答问题.(1)图中所示反应是(填 “吸热 ”或 “放热 ”)反应.(2)已知翻开 1mol H ﹣H 键、1mol I ﹣ I 、1mol H ﹣ I 键分别需要吸取的能量为 436kJ 、151kJ 、299kJ .则由 1mol 氢气和 1mol 碘反应生成 HI 会(填 “放出 ”或 “吸取 ”)kJ 的热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将 转变成.(3)以下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 物质燃烧② 炸药爆炸③ 酸碱中和反应④ 二氧化碳经过分热的碳⑤ Ba ( OH )2?8H O 与 NHCl 反应⑥ 铁粉与稀盐酸反应.2422.( 2015?房山区一模)已知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以下: ① 量取 50mL 0.25mol/L 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量温度;② 量取 50mL 0.55mol/L NaOH溶液,测量温度;③ 将 NaOH 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混杂平均后测量混杂液温度.请回答:(1) NaOH 溶液稍过分的原因.(2)加入 NaOH 溶液的正确操作是(填字母).A .沿玻璃棒缓慢加入B .一次迅速加入C .分三次加入(3)使硫酸与 NaOH 溶液混杂平均的正确操作是.温度 初步温度 t 1/℃ 停止温度 温度差平均值实验次数 H 2SO 4 t 2/℃ ( t 2﹣ t 1) /℃ NaOH 平均值 1 25.0 25.2 25.1 28.5 3.4 2 24.9 25.1 25.0 28.3 3.3 325.625.425.529.03.5(4)设溶液的密度均为 1g?cm ﹣3,中和后溶液的比热容 c=4.18J?(g?℃ ) ﹣ 1,请依照实验 数据求出中和热为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5)若将含 0.5mol H 2SO 4 的浓硫酸与含 1mol NaOH 的溶液混杂,放出的热量 (填 “小于 ”、 “等于 ”或 “大于 ”) 57.3kJ ,原因是 .三.解答题(共 1 小题)(主观题不能够在线作答,请下载完成)23.(2016?安徽模拟)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的源泉多种多样,比方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燃烧,甚至火山喷发等.(1)汽车尾气中的NO ( g)和 CO( g)在必然温度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可净化.① 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以下分子式 /结构式NO/N ≡O CO/C≡O CO2/O=C=O N2/N≡N化学键N≡O C≡O C=O N≡N键能( KJ/mol )6321072750946请完成汽车尾气净化中NO ( g)和 CO( g)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NO ( g) +2CO( g)? N2( g)+2CO 2( 9)△ H=kJ/mol②若上述反应在恒温、恒容的密闭系统中进行,并在t.时辰达到平衡状态,则以下表示图不吻合题意的是(填选项序号).(以下列图中V 正、 K 、 n、P 总分别表示正反应速率、平衡常数、物质的量和总压强)(2)在 t1℃下,向体积为 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人NO 和 CO,测得了不同样时间时 NO和 CO 的物质的量如表:时间 /s012345n( NO ) /×10﹣210.0 4.50 2.50 1.50 1.00 1.00mol﹣13.60 3.05 2.85 2.75 2.70 2.70n( CO) /×10mol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既能增大反应速率又能使平衡正向搬动的措施是.(写出一种即可)(3)如图 l 所示,以 N2O4为原料采用电解法可制备新式绿色硝化剂(一种氮氧化物)写出生成这种硝化剂的阳极电极反应式.(4) NH 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在氨气足量的情况下,不同样c( NO2) /C( NO)、不同样温度对脱氮率的影响如图 2 所示(已知氨气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请回答温度对脱氮率的影响,给出合理的讲解:.化学训练 23 题参照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 小题)1.( 5 分)( 2016?晋江市校级模拟)以下变化中,必然不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变的是()A .干冰气化B .金属冶炼C .炸药爆炸D .食品腐败【解答】解: A 、干冰气化只有热量变化,无化学能的变化,故 A 吻合;B、金属冶炼是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故 B 不吻合;C、炸药爆炸过程中有化学反应发生,有化学能和热能变化,故 C 不吻合;D、食品腐败是被氧化的结构,过程中有化学反应陪同能量变化,故 D 不吻合;应选 A .2.( 5 分)( 2016?金山区一模)类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A . CO2与 SiO 2化学式相似,故 CO2与 SiO2的晶体结构也相似B.晶体中有阴离子,必有阳离子,则晶体中有阳离子,也必有阴离子C.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原子能够先加氢氧化钠水溶液再加热,充足反应后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观察可否有淡黄色积淀,则检验四氯化碳中的氯原子也能够用该方法,观察可否产生白色积淀D.向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会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则向饱和碳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铵也会有碳酸氢钾晶体析出【解答】解: A .二氧化碳是分子晶体,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晶体结构不同样,故 A 错误;B.晶体中有阳离子,未必必然有阴离子,如:在金属晶体中,存在金属阳离子和自由搬动的电子,故 B 错误;C.四氯化碳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无白色积淀,故 C 错误;D.碳酸氢钠与碳酸氢钾性质相似,可析出碳酸氢钾晶体,故 D 正确.应选 D .3.( 5 分)( 2016?淮安校级模拟)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燃烧属于放热反应B.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C.形成化学键时吸取能量D.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必然相等【解答】解: A .燃烧是可燃物发生的激烈的发光放热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A 正确;B.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B 错误;C.形成新的化学键过程中需要放出能量,故 C 错误;D.化学反应过程中必然陪同能量的变化,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必然不相等,故D 错误;应选 A .4.( 5 分)( 2016?石景山区一模)以下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其余不同样的是()B .燃料燃烧 C.酸碱中和反应 D.Ba( OH)2?8H2O 与 NH 4Cl 固体混杂A . A B.B C.C D. D【解答】解: A .铝粉与氧化铁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A 错误;B.燃料燃烧是放热反应,故 B 错误;C.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C 错误;D.氯化铵晶体与Ba ( OH)2?8H2O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 D 正确.应选 D .5.(5 分)( 2016?新干县模拟)未来干净能源﹣﹣纳米金属.如纳米铁可作为发动机的燃料,那时我们将迎来一个新的“铁器时代”.有一些专家也从前指出,若是利用太阳能使燃烧产物如CO2、 H2O、N 2等重新组合的构想能够实现(如图),那么,不但能够除掉大气的污染,还可以够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后转变成()A .化学能B .热能C .生物能 D.电能【解答】解: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将此过程为太阳能→化学能;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应选 B .CO2、 H2O、 N2等气体重新组合成燃料,→热能,故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后6.(5 分)( 2016?巴中校级模拟) 2015 年 8 月 12 日 23 时,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库房发生火灾爆炸,造成人民公众的公安消防战士的重要伤亡.据悉,瑞海公司在先期出口量比较大的危险品主要有硫化钠、硫氢化钠、氯酸钠、钙、镁、钠、硝化纤维素、硝酸钙、硝酸钾、硝酸铵、氰化钠等.你认为现场不宜采用的灭火措施是()A .喷水冷却燃烧物,冷却灭火B .沙土覆盖燃烧物,窒息灭火C.移开易燃易爆物,隔断灭火 D .喷入化学灭火剂,控制灭火【解答】解:钙、钠能与水反应,不能够用水灭火,可用沙土覆盖燃烧物、移开易燃易爆物、喷入化学灭火剂等方法.应选 A .7.( 5 分)( 2016?万载县校级三模)有以下物质:① NaOH 固体:②浓硫酸;③ NH N034晶体;④ CaO 固体.现将它们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马上塞紧带U 形管的塞子,发现U 形管内滴有红墨水的水血.呈形以下列图状态,判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 .①②③④B.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解答】解:因氢氧化固体,浓硫酸、生石灰加入水中都会放出大量的热而使温度高升,使得瓶内气体压强增大, U 形管右侧液面高升,应选: B.8.( 5 分)( 2016?杨浦区二模)既发生了化学反应,又有电解质的溶解过程,且这两个过程都吸热的是()A .冰醋酸与 NaOH 溶液反应B . KNO 3加入水中C. NH NO3加入水中 D .CaO 加入水中4【解答】解: A 、冰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为酸碱中和,而酸碱中和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由于硝酸钾为强酸强碱盐,不能够水解,故硝酸钾加入水中没有化学反应发生,故不吻合题干的要求,故 B 错误;C、硝酸铵加入水中后,先溶于水,而铵盐溶于水为吸热的物理过程;尔后发生盐类的水解,由于盐类的水解为酸碱中和的逆反应,故盐类水解吸热,故 C 正确;D、氧化钙放入水中后和水发生化合反应,为放热反应,故 D 错误.应选 C.9.( 5 分)( 2016?浦东新区二模)由 N2O 和 NO 反应生成 N 2和 NO2的能量变化以下列图.下列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过渡态的能量B.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C. N2O(g) +NO (g)→N 2( g) +NO 2( g) +139kJD.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解答】解: A .催化剂能够降低活化能,降低过渡态的能量,故 A 正确;B.依照图象可知,此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 B 正确;C.依照图象可知,此反应放热139KJ,故热化学方程式为:N2(g)+NO 2(g)=N 2O(g) +NO (g)+139kJ?mol ﹣1,故 C 正确;D.△H=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N2(g)+NO2( g) 2 (g)+NO( g)△H=﹣=N O﹣1,故 D 错误.139kJ?mol应选 D .10.( 5 分)( 2016?宜春校级一模)参照反应Br+H 2→HBr+H 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表示图,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变C.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D.高升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解答】解:依照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可知反应吸热,A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 A 错误;B、催化剂只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与反应热大小没关,故 B 正确;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故 C 错误;D、高升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几率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则可增大正反应速率,也增大逆反应速率,故 D 错误;应选 B .11.(5 分)( 2016?余干县模拟)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反应 CaCO3(s)═ CaO( s)+CO 2( g)在常温下不能够自觉进行,则该反应的△ H< 0一1的值减小B. 0. lmol ?L CH3COOH 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增加,正极质量减少D.锅炉中聚积的 CaSO和 BaSO 都可用饱和 Na CO溶液浸泡,再将不溶物用稀盐酸溶解4423除掉【解答】解:A .反应 CaCO3(s)═ CO2(s) +CaO( g)在常温下不能够发生,而△ S> 0 ,则△ H ﹣T?△ S> 0,所以△ H> 0,故 A 错误;B.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搬动,溶液中CH COOH 的物质的量减3少, CH3COO﹣的物质的量增加,所以溶液中的值增大,故 C 错误;C.铅蓄电池工作时,负极是金属铅失电子,正极上是二氧化铅得电子,都是生成硫酸铅,硫酸铅难溶于水,所以两个电极的质量都增大,故 C 错误;D.CaCO的溶解度小于CaSO ,故 CaSO用饱和 Na CO3溶液浸泡可转变成溶解度更小的3442CaCO3,尔后再用稀盐酸溶清除掉,故 D 正确.应选 D .12.( 5 分)( 2016?顺义区一模)N2和 H2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微观历程及能量变化的示妄图以下,用、、分别表示N2、 H2、 NH 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使用催化剂,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B.在该过程中,N 2、H 2断键形成N 原子和 H 原子C.在该过程中,N 原子和 H 原子形成了含有非极性键的NH 3D.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取能量大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解答】解: A 、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的热效应,即使用催化剂,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会变化,故 A 错误;B、由图中可知,每 3 个氢分子和 1 个氮气分子断键获取原子,尔后生成 2 个氨分子,生成氨分子从前是氢原子和氮原子,故 B 正确;C、氨气是含有氮氢极性键构成的分子,在该过程中,N 原子和 H 原子形成了含有极性键的NH 3,故 C 错误;D、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断键吸取能量小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故D错误.应选 B .13.( 5 分)( 2016?南京校级三模)3Fe+4H 2O F e3O4+4H 2△H >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元素 H 的单质存在H 2、D 2、 T2三种同素异形体B.在该反应条件下,H2的还原性强于Fe 的还原性C.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能够用如图表示D. 1molFe 与水蒸气完满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6.02×1023【解答】解: A .H 2、 D2、T 2三种均为氢气,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 A 错误;B.铁的还原性强于氢气,故 B 错误;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故 C 正确;D.3Fe+4H O Fe O +4H2,有 3mol 铁反应时转移 8mol 电子,则 1mol 铁反应则转移234电子 2mol,故 D 错误.应选: C.14.( 5 分)( 2016?芦溪县三模)已知+﹣═ H2O 生成 1mol H 2O 放出 57.3kJ 热量,下H+OH列过程中放出热量为57.3kJ 的是()A . 1mol H 2SO4与足量的 NaOH 溶液反应B.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1mol H 2OC.稀盐酸与Ba( OH)2溶液反应生成1mol H 2OD.稀 NaOH 与 98% 浓硫酸反应生成 1mol H 2 O【解答】解: A 、1mol H 2SO4与足量的 NaOH 溶液反应会生成2mol 的水,生成的热量是114.6kJ,故 A 错误;B、氨水是弱电解质,电离过程需要吸热,放出热量小于57.3kJ,故 B 错误;C、稀盐酸与Ba( OH)2溶液反应生成1mol H 2O 所产生的热量为57.3kJ ,故 C 正确;D、 98%浓硫酸的稀释过程是放热的,放出的热量会大于57.3kJ,故 D 错误.应选: C.15.( 5 分)( 2016?温州模拟)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装置甲中铜片表面产生气泡2ˉ向铜片做定向搬动B.装置甲溶液中 SO4C.装置乙中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D.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2H ++2eˉ═H 2↑【解答】解: A .甲没有形成原电池,铜为金属活动性序次表H 元素此后的金属,不能够与稀硫酸反应,甲烧杯中铜片表面没有气泡产生,故 A 错误;B.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搬动,故 B 错误;C.锌为负极,电子从锌经导线流向铜,故 C 错误;D.透过为正极,正极上氢离子获取电子被还原生成氢气,故 D 正确.应选 D .16.( 5 分)( 2016?广安模拟)酒后驾车人员体内酒精含量的检测装置以下列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该检测装置实现了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且单位时间内经过电量越大,酒精含量越高2 2 5﹣3COOH+4H+B.电极 A 的反应: H O+C H OH﹣ 4e =CHC.电极 B 是正极,且反应后该电极区pH 值减小D.电池反应: O +C H OH=CH COOH+H O第12页(共 18页)【解答】 解: A 、该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属于原电池,原电池放电时,单位 时间内经过电量越大,需要的燃料越多,则酒精含量越高,故A 正确;B 、该原电池中,投放酒精的电极是负极,负极上乙醇失电子和水反应生成乙酸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 H 2O+C 2H 5OH ﹣ 4e ﹣ =CH 3COOH+4H +,故 B 正确;C 、原电池投放氧化剂的电极是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 pH 增大,故 C 错误;D 、该原电池的反应是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酸和水,电池反应式为 O 2+C 2H 5OH=CH 3COOH+H 2O ,故 D 正确. 应选 C .17.( 5 分)( 2016?乌鲁木齐校级二模)甲醇燃料电池( DMFC )可用于汽车、遥感通讯设 备等,它的一极通入甲醇,一极通入氧气;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电池工作时,甲醇被氧化 为二氧化碳和水.以下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3 2﹣ 2+A .负极的反应式为 CHOH+H O ﹣ 6e ═ CO ↑+6HB .氧气在电极上的反应是 +﹣═ 2H 2OO 2+4H +4eC .电池工作时, H +由正极移向负极D .电池工作时,电子从通入甲醇的一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通入氧气的一极【解答】 解: A .负极上甲醇失电子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离子,电极方程式为CH 3OH+H 2O ﹣ 6e ﹣ ═CO 2↑+6H +,故 A 正确;B .甲醇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正极上氧气得电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电极反应式 O 2+4H ++4e ﹣═ 2H 2O ,故 B 正确; C .该原电池放电时,氢离子由负极向正极搬动,故 C 错误; D .通入甲醇的一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故 D 正确. 应选 C .18.( 5 分)( 2016?茂名二模)以下表达 Ⅰ 和 Ⅱ 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表达 Ⅱ选项 表达 Ⅰ表达 ⅡA1﹣已醇的沸点比已烷的沸点高 1﹣已醇和已烷可经过蒸馏初89℃步分别B 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原电池需外接电源才能工作C H 2SO 4 是离子化合物硫酸溶液可导电 D乙二酸可与 KMnO 4 溶液发生反 乙二酸拥有酸性应A . AB . BC . CD . D【解答】 解: A.1 ﹣已醇和已烷沸点相差较大,可蒸馏分别,故A 正确;B .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不需要外接电源,故 B 错误;C .硫酸为共价化合物,故 C 错误;D .乙二酸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表现还原性,故 D 错误.应选 A .19.( 5 分)( 2016 春?桐乡市校级期中)以下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 .碳酸钙受热分解B .酒精燃烧C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 .氧化钙溶于水【解答】 解: A 、碳酸钙受热分解是一个吸热反应,故 A 正确;B 、酒精的燃烧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 B 错误;C 、酸碱中和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 C 错误;D 、氧化钙溶于水是一个放热反应,故 D 错误.应选 A .20.( 5 分)( 2016 春?乐清市校级期中)已知充足燃烧 ag 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 二氧化碳气 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 )A . 2C H ( g ) +5O2( g ) ═ 4CO ( g )+2H O ( l ) △ H= ﹣ 2bkJ/mol2 2 22 B . C H (g ) + O ( g ) ═ 2CO 2 (g ) +H O ( l ) △H=+2bkJ/mol2 222C . 2C 2H 2(g ) +5O 2( g )═ 4CO 2( g )+2H 2O ( l ) △ H= ﹣ 4bkJ/molD . 2C H ( g ) +5O2( g ) ═ 4CO ( g )+2H O ( l ) △ H=+bkJ/mol2 2 2 2【解答】 解:充足燃烧 ag 乙炔气体时生成 1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 bkJ ,由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可知:生成 4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为: bkJ ×=4b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 2H 2( g )+5O 2( g )→4CO 2( g )+2H 2O ( l )△H= ﹣4bkJ/mol ,应选 C .二.填空题(共2 小题)(主观题不能够在线作答,请下载完成)21.( 2016?宜春校级三模) 在化学反应中, 只有极少许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 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 使一般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 供应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平时用 kJ?mol ﹣1 表示. 请认真观察以下列图, 尔后回答问题.(1)图中所示反应是 放热 (填 “吸热 ”或 “放热 ”)反应.(2)已知翻开 1mol H ﹣H 键、1mol I ﹣ I 、1mol H ﹣ I 键分别需要吸取的能量为 436kJ 、151kJ 、299kJ .则由 1mol 氢气和 1mol 碘反应生成 HI 会 放出 (填 “放出 ”或 “吸取 ”) 11 kJ 的热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将 化学能 转变成 热能 .(3)以下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②③⑥,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④⑤.① 物质燃烧② 炸药爆炸 ③ 酸碱中和反应④ 二氧化碳经过分热的碳⑤ Ba ( OH )2?8H 2O 与 NH 4Cl 反应⑥ 铁粉与稀盐酸反应.【解答】 解:( 1)依照图象解析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反应放热,故答案为:放热;。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选择题1.2.氢气是未来的理想能源,理由是( )①热值高②燃烧时不污染环境③用于制取H2的水资源丰富④密度小,便于运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4.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B.灼热的木炭与CO2的反应C.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D.Ba(OH)2• 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5.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 3 000 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①温室效应②SO2的排放③白色污染④臭氧空洞 ( )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②③④6.7.8.废电池的污染引起人们广泛注意,废电池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 A.锌 B.汞C.石墨D.二氧化锰9.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 )锌片:Zn+2OH--2e-=ZnO+H2O石墨:O2+2H2O+4e-=4OH-根据此判断,锌片是:A.负极,并被氧化B.负极,并被还原C .正极,并被氧化D .正极,并被还原 10.11.12.在反应:C +CO 22CO 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①增大压强 ②升高温度 ③通入CO 2 ④增加碳的量 ⑤降低压强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②③D .②③④ 13.镍氢电池的总反应式是H 2+2NiO(OH) 2Ni(OH)2,根据此反应式判断,此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 .NiO(OH)B .Ni(OH)2C .H 2D .H 2和NiO(OH)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用完的电池不可以随意地丢弃B .增加炼铁高炉的高度不可以降低尾气中CO 的含量C .无论加入正催化剂还是加入负催化剂都能大大提高化学反应速率D .把煤粉碎后再燃烧可以提高煤的燃烧效率15.下列实验中,反应速率加快是由催化剂引起的是( )A .在炭粉中加入KClO 3,点燃时燃烧更为剧烈B .锌与稀硫酸反应中加入少量CuSO 4溶液而使反应放出H 2的速率加快C .固态FeCl 3和固体NaOH 混合后,加入水能迅速产生沉淀D .双氧水中加入少量MnO 2,即可迅速放出气体16.已知:①能量越低的物质就越稳定,②白磷转化成红磷是放热反应。

人教版必修2高一化学课后习题第二章检测(含解析)(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高一化学课后习题第二章检测(含解析)(含解析)

第二章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Fe56Cu64Zn65Ag108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近年来,科学家正在探索利用铝粉作燃料的可能性,以期望铝能成为一种石油的替代物。

假如铝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关于其有利因素的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A.铝的密度小,便于运输、贮存,且安全B.铝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大,且燃烧后新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容易得到有效控制C.在地球上,铝矿资源丰富D.现代电冶铝的工业技术已为铝作为新能源奠定了重要基础,燃烧时放热多,是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矿资源丰富,这些都是用铝作新型燃料的有利条件。

但是电冶铝本身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从这一点考虑,如果没有开发出新的冶炼金属铝的技术,则用铝作新能源的做法是不划算的。

2工业生产硫酸时,其中一步反应是2SO2+O22S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增大氧气的浓度可提高反应速率B.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速率C.使用催化剂能显著增大反应速率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为零,达到平衡时v(正)=v(逆)≠0。

3下列电池工作时,O2在正极放电的是()O2参与正极反应并放电。

4如右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同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浓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铁丝反应及两边浮力的变化)()A.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高B端低B.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低B端高C.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低B端高;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D.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高B端低;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若杠杆为绝缘体,滴入CuSO4溶液后,Cu在铁球表面析出,铁球质量增大,B端下沉;若杠杆为导体,滴入CuSO4溶液后,形成原电池,Cu在铜球表面析出,Fe部分溶解,A端下沉。

最新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附答案)

最新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一、选择题1.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下列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反应引起的是( )A.天然气燃烧B.中和反应C.冰的熔化D.Ba(OH) 2·8H2O 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2.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C.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氧化反应均为吸热反应4.下列关于反应速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速率用于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B.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0 C.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D.增大反应物浓度,提高反应温度都能增大反应速率V 2O55.2SO2(g)+O2(g) 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剂V2O5 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D.在t1、t2 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c2-c1t1~t2 内,SO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v=t2-t17.在一定条件下,N2 和H2 在密闭容器内反应合成NH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9.为了说明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分别设计了如下A~D 四个实验,你认为结论不正确的是( )1A.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与相同的盐酸反应,大理石粉反应快B.将相同大小、形状的镁条和铝条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两者速率一样大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照射下,会发现光照可以加快浓硝酸的分解D.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双氧水,其中同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几滴氯化铁溶液,产生氧气的快慢不14.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3X(g)+Y(g) 2Z(g)达到限度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X ,同时消耗n mol YB.X 的生成速率与Z 的生成速率相等C.X、Y、Z 的浓度相等D.X、Y、Z 的分子数之比为3∶1∶ 2题择二、非选19.(12 分)Ⅰ.在恒温条件下将一定量X 和Y 的混合气体通化2 L 的密闭容器中,X 和Y 两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入一容积为情况如下图。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2章 第1节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2章 第1节

第二章第一节一、选择题1.(2015·河北邢台一中高一3月月考)“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四组能源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A.煤炭、石油、潮汐能B.水能、生成物、天然气C.太阳能、风能、沼气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解析】阴影部分三者共有,即使来自太阳的能源又属于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A.煤炭、石油不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错误;B.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不属于可再生能源、新能源,错误;C.太阳能、风能、沼气符合三者条件,正确;D.核能不是来自太阳的能源,错误。

【答案】 C2.(2015·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②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③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④Ba(OH)2·8H2O固体与NH4Cl固体反应⑤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A.②④B.①⑤C.①③④⑤D.①④⑤【解析】①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吸热反应;②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是放热反应;③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是放热反应;④Ba(OH)2·8H2O固体与NH4Cl固体反应是吸热反应;⑤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吸热反应,答案选D。

【答案】 D3.(2015·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一下学期期中)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C.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氧化反应均为吸热反应【解析】A.放热反应是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化学反应,正确;B.化学键断开时需要吸收能量,错误;C.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常温下加快进行,是吸热反应,错误;D.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如燃料的燃烧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是放热反应,错误,答案选A。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第二章 本章复习课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第二章 本章复习课含答案

本章复习课一、选择题1.下列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H2―→2HB.2H2+O2===2H2OC.CaO+H2O===Ca(OH)2D.2Cl―→Cl2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反应放热和吸热无关C.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相等D.化学反应中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3.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一定不必加热就可以发生4.某原电池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Zn+Cu2+===Zn2++Cu则该原电池的正确组成可以是下列的( )5.化学反应限度的调控在工业生产和环保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果设法提高化学反应的限度,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能够节约原料和能源B.能够提高产品的产量C.能够提高经济效益D.能够提高化学反应速率6.氢氧燃料电池可以使用在航天飞机上,其反应原理示意图如下图。

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该电池中电极a是正极C.外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通过导线流向电极aD.该电池的总反应:2H2+O2===2H2O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7.一定温度下在某定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g)+3B(g)===2C(g),开始时,A的浓度为2 mol·L-1,B的浓度为4 mol·L-1,2 min后,A的浓度减少0.8 mol·L-1,则(1)v(B)=________________,v(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2 min末,C的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B的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氢能源是21世纪极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之一,它既是绿色能源,又可循环使用。

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

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

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班别姓名学号测试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2.下列各组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A.铜片、石墨棒,稀硫酸 B.铜片、石墨棒,硝酸银溶液C.锌片、铜片,稀盐酸 D.铜片、银片,FeCl3溶液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B.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成或消耗某物质的质量的多少来表示C.在同一个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比D.化学反应速率的常用单位有mol·L-1·S-1和mol/(L·min)4.已知反应X+Y= 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和碱性锌锰干电池都是二次电池B.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但是会污染环境的新型电池C.化学电池的反应基础是氧化还原反应D.铅蓄电池放电的时候正极是Pb负极是PbO2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N2和H2,它们的起始浓度分别是1.8 mol·L-1和5.4 mol·L-1,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反应生成NH3,10min后测得N2的浓度是0.8 mol·L-1,则在这10min 内NH3的平均反应速率是()A.0.1 mol·L-1·min-1 B.0.3 mol·L-1·min-1C.0.2 mol·L-1·min-1 D.0.6 mol·L-1·min-17.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B.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C.锌与稀硫酸的反应D.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反应8.镍氢电池的总反应式是H2+2NiO(OH) 2Ni(OH) 2,根据此反应式判断此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A.NiO(OH) B.Ni(OH) 2 C.H2 D.H2和NiO(OH) 9.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 B.催化剂C.温度、压强以及反应物的接触面 D.反应物的浓度10.A、B、C都是金属,把A浸入C的硝酸盐溶液中,A的表面有C析出,A与B和酸溶液组成原电池时,B为电池的负极。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教育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卷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教育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卷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 2 第二章测试题班别姓名学号测试时间: 40 分钟,总分 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40 分)。

1.列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往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响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由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响必定是吸热反响D.反响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响是放出能量仍是汲取能量2.以下各组的电极资料和电解液,不可以构成原电池的是()A.铜片、石墨棒,稀硫酸B.铜片、石墨棒,硝酸银溶液C.锌片、铜片,稀盐酸D.铜片、银片, FeCl3溶液3.以下对于化学反响速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化学反响速率是权衡化学反响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B.化学反响速率往常用单位时间内生成或耗费某物质的质量的多少来表示C.在同一个反响中,各物质的反响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比-1-1)4.已知反响 X+Y= M+N为吸热反响,对这个反响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X 的能量必定低于 M的, Y 的能量必定低于 N 的B.因为该反响为吸热反响,故必定要加热反响才能进行C.损坏反响物中的化学键所汲取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X 和 Y 的总能量必定低于 M和 N的总能量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和碱性锌锰干电池都是二次电池B.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可是会污染环境的新式电池C.化学电池的反响基础是氧化复原反响D.铅蓄电池放电的时候正极是Pb 负极是 PbO2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 N2和 H2,它们的开端浓度分别是mol ·L-1和 mol ·L-1,在必定的条件下它们反响生成NH3, 10min 后测得 N2的浓度是 mol · L-1,则在这10min 内 NH3的均匀反响速率是()A. mol ·L-1·min-1B. mol ·L-1· min-1C. mol ·L-1·min-1D. mol ·L-1· min-17.以下反响属于吸热反响的是()A.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响B.氢气复原氧化铜的反响C.锌与稀硫酸的反响D.生石灰变为熟石灰的反响放电充电8.镍氢电池的总反响式是H2 +2NiO(OH)2Ni(OH) 2 ,依据此反响式判断,此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响的物质是(A.NiO(OH)B.Ni(OH)2)C.H2D.H2和NiO(OH)9.决定化学反响速率的主要要素是()A.参加反响的物质自己的性质B.催化剂C.温度、压强以及反响物的接触面D.反响物的浓度10.A、B、C都是金属,把 A 浸入 C的硝酸盐溶液中, A 的表面有 C 析出, A 与 B 和酸溶液构成原电池时, B 为电池的负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下列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反应引起的是()A、天然气燃烧B、中和反应C、冰的熔化D、Ba(OH)28H2O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2、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C、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氧化反应均为吸热反应3、电子计算机所用纽扣电池的两极材料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电极反应式:Zn+2OH--2e-===ZnO+H2O Ag2O+H2O+2e-===2Ag+2O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锌为正极,Ag2O为负极B、锌为负极,Ag2O为正极C、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pH减小D、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区溶液pH增大4、下列关于反应速率的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速率用于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B、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0C、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D、增大反应物浓度,提高反应温度都能增大反应速率5、2SO2(g)+O2(g)△V2O5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催化剂V2O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D、在t1、t2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t1~t2内,SO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v=6、在铜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当导线中有1 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①锌片溶解32、5 g ②锌片增重32、5 g ③铜片上析出1 g H2 ④铜片上析出1 mol H2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在一定条件下,N2和H2在密闭容器内反应合成NH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8、实验室中制取氢气,最好的方法是()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D、粗锌(含铜、银)与稀硫酸反应9、为了说明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分别设计了如下A~D四个实验,你认为结论不正确的是( )A、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与相同的盐酸反应,大理石粉反应快B、将相同大小、形状的镁条和铝条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两者速率一样大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照射下,会发现光照可以加快浓硝酸的分解D、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双氧水,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几滴氯化铁溶液,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10、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a(HSO4)2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每转移0、1 mol电子,消耗1、12 L的H2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11、对于敞口容器中的化学反应:Zn(s)+H2SO4(aq)===ZnSO4(aq)+H2(g),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Zn和H2SO4的总能量大于ZnSO4和H2的总能量B、反应过程中能量关系可用上图表示C、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Zn为负极D、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当有32、5g锌溶解时正极放出11、2 L气体12、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和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a 中同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下列图中表示其产生H2的总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13、把A、B、C、D4块金属片浸泡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连接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

A、B连接时,A为负极;C、D连接时,电流由D到C;A、C连接时,C极产生大量气泡;B、D连接时,B极上产生大量气泡。

则这4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A、A>B>C>DB、A>C>D>BC、C>A>B>DD、B>D>C>A14、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3X(g)+Y(g)2Z(g)达到限度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X,同时消耗n mol YB、X的生成速率与Z的生成速率相等C、X、Y、Z的浓度相等D、X、Y、Z的分子数之比为3∶1∶215、如右图所示,烧杯中盛的是水,铁圈和银圈直接相连,在接头处用一根绝缘细丝吊住,并使之平衡。

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A、两圈仍保持平衡B、有气泡产生,两圈摇摆不定C、铁圈向下倾斜D、银圈向下倾斜二、非选择题16、(10分)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NaOH+HCl===NaCl+H2O(B)2FeCl3+Cu===2FeCl2+CuCl2 (1)根据两反应本质,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填“能”或“不能”)(A)________(B)________;(2)如果(A或B)不能,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A或B)可以,则在下面方框中画出装置图并写出正、负极材料及电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6分)铅蓄电池是常用的化学电源,其电极材料是Pb和PbO2,电解液为稀硫酸。

工作时该电池总反应式为PbO2+Pb+2H2SO4===2PbSO4+2H2O,据此判断:(1)铅蓄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

(2)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酸性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向________极。

(4)电流方向从________极流向________极。

19、(12分)Ⅰ、在恒温条件下将一定量X和Y的混合气体通入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X和Y两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图。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物或生成物用符号X、Y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______。

Ⅱ、下图是可逆反应X2+3Y22Z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A、t1时,只有正方向反应B、t2时,反应达到限度C、t2~t3,反应不再发生D、t2~t3,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参考答案1、C [冰的熔化是物理变化,答案为C项。

]2、A [断开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B项不正确;有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进行,C项不正确;大多数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放热反应,D项不正确。

]3、A [根据反应式,锌发生氧化反应,Ag2O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锌为负极,Ag2O为正极,A项不正确。

]4、B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均不为0,B项错误。

]5、D [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速率,A项不正确;增大反应体系压强的方法有许多种,当向反应体系中充入无关气体时,压强增大,但反应速率不变,B项不正确;降低温度减慢反应速率,达到平衡的时间增长,C项不正确;反应速率就是用某一时间段内浓度的变化值除以反应时间,v(SO3)==,D项正确,故答案为D项。

]6、A [该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当有1 mol电子通过时,锌片溶解0、5 mol,即32、5 g,①正确,②不正确;正极反应式为2H++2e-===H2↑,当有1 mol电子通过时,铜片上析出0、5 mol H2,即1 g,③正确,④不正确,故答案为A项。

]7、B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达平衡时,二者相等但均不为零,B项不正确。

]8、D [粗锌中的锌与铜或银在稀硫酸中可形成原电池,从而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速率。

]9、B [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B中反应物不同,反应速率不同,错误;固体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A项正确;光照可加快浓硝酸的分解,C正确;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项正确。

]10、D [首先明确a为负极,这样电子应该是通过外电路由a 极流向b极,A错;B选项反应应为O2+4e-+4H+===2H2O;C 没有注明是标准状况。

]11、D [金属与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是因为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项正确;B项中的图示正确的表示了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正确;该反应中锌被氧化,若设计为原电池其为负极,正确;D项中有32、5 g锌溶解时,正极放出0、5 mol氢气,因为未指明是否为标准状况,氢气的体积不一定是11、2 L,D项错误。

]12、D [由题意知,锌的质量决定H2的产量,在a中加入CuSO4,发生反应Cu2++Zn===Zn2++Cu,可形成Cu-Zn原电池,加快了Zn的反应速率,但消耗了一部分锌,符合题意的图像是D项。

]13、B [由原电池原理可知,作为负极的金属活动性比正极金属活动性强。

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因此可作出如下判断:在题述原电池中,AD原电池中,C为负极,金属活动性C>D;AD原电池中,D为负极,金属活动性D>B。

]14、A [化学平衡状态的实质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标志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故A项正确,B项错误;C、D中所描述的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子数之间的量化关系取决于起始投料情况,与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无关。

]15、D [因为铁圈可以与CuS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CuSO4===FeSO4+Cu,铁圈和银圈直接相连,电子可以顺利传递,所以可以构成原电池。

其电极反应方程式为:负极:Fe-2e-===Fe2+正极:Cu2++2e-===Cu铁溶解,铁圈减轻;生成的Cu 沉积在银圈上,银圈增重。

]16(1)不能能(2)(A)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3)装置图如右图所示铜Cu-2e -===Cu2+碳棒2Fe3++2e-===2Fe2+解析原电池反应的实质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即只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才可以设计为原电池,而反应(A)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不能设计为原电池,反应(B)为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为原电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