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陈徇为宁都严氏作二修族谱序》

合集下载

陈氏字辈整理(较为完整的字派)

陈氏字辈整理(较为完整的字派)

陈氏字辈整理(较为完整的字派)安徽怀宁清光绪二十七年陈旭修《义门陈氏宗谱》陈氏:根深枝自茂,本立福攸绵,廉孝辉先烈,诗书启后贤,雅儒崇善庆,俊秀守纯全,盛业传家裕,隆思待诏宣。

'安徽合肥清光绪十六年陈宗浩等重修《陈氏世谱》陈氏:义信复象假类,传宗惟孝友,华国在文章。

安徽灵璧:明昌兴龙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安徽当涂县:福禄寿永肇祚延长祖源省上行表言坊克遵懿范能叙纲常修齐有本相得益彰典谟训诰先后辉煌经纶化育迪吉尔康孝友为政郅治祯祥匡辅翼安定明良《濡须陈氏宗谱》6卷清光绪4年大邱堂6册派语:祖居绍兴祥,世代傅贤良,德业原来茂,豫知庆泽长。

新派:书田耕有祿,义利积盈仓,孝友家能正,宽仁国以昌。

福建陈氏辈数歌:尧舜禹汤文,景思起泰君,季愠宗德永,元荣福时存,上和日基泰,兴朝茂盛彰,君恩成宠锡,咨汝益颐昌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港边村:仁义长发祥忠和永垂芳福建南安:朝廷崇宏道家国尚材良,公卿维忠孝孙胤世昭扬('公'字以'光'代),圣贤重礼让师儒教文章,高曾垂规矩奕业继馨香。

讳行:诒谋安建所士以望学育,品得成珪璋时犹殷诵读(陈忠生)广东大溪陈氏辈数歌:德光华绍有尔,振渑自世绪雄图,常传海国流芳远,声去南天达上都。

广东大埔莒村岭下追报堂:宗之乐而奶,尚志式成书。

根深源远,桂馥蘭芳,国家祯幹,奕世荣昌。

广东大埔义门:大学公的10至38世辈序:大伯尔宗,资岳而仍,尚志式成,根深源远,桂馥蘭香,竹苞松茂,奕世荣昌。

广东大埔桃源奉先堂辈序:以和为贵,惟孝克友,尚志立名,谦光显扬,勉学进修,守典尊贤,敦本重裕,启瑞育英,成德达材,欲庆济昌。

广东大埔西门墩陈氏辈序:天地元黄,宇宙洪荒,日月加大,以汝学章,克承祖传,允又乃武,兰桂联芳,朝廷国典,志应君贤。

广东大埔雍睦堂陈氏辈序:宛丘开基远,户牖世泽昌,山阳武功盛,颍川德誉暘,长城悦秀丽,龙兴发其祥,金陵继正统,玉葉布万方,宜都肇封建,仪代育贤良,仙游仁者寿,匡庐隐士康,九江长乐里,义门千载芳,两唐宋嘉祐,三朝聚同堂,钦命启家业,得居汀宁庄,石壁衍宗派,广福庆流光。

陈氏大成宗谱序

陈氏大成宗谱序

陈氏大成宗谱序明王守仁(1472--1528)自五宗九族之礼行于天下,后世凡通都大邑之间,号称巨族而能仅谱其家者,不多得矣!若进而谱其族者,则尤鲜焉!况推及天下同源异流者哉!能推及天下同源异流,必其心之仁、志之远、力之健,而学问之充博也。

今祁门庠生陈君璧,一旦思欲矫世俗之弊,溯本穷源,合陈姓而一之,其故大有功于陈氏矣!然使千万世之下,步尘蹈迹,伦理得以不灭,昭穆得以常明,维持名教于诚心真切之地,又谁之功耶?此余喜得于俄观创见,而不容以辞其请也。

按陈氏之先本妫姓,出于胡公满,受武王之封于陈,世主虞祀,传至闵公越,为楚所并,子孙因以国为氏。

赢秦之际,有曰平者,即越之十世孙也,家住阳武户牖,与张子房同为高帝谋臣封侯拜相,光显天下。

元帝时,有讳汤者,又平之六代孙,拜西域副校尉,奉使方外,斩郅支单于及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余级,功上,赐爵关内侯,于平有光。

汤之后移家颍川,七传而生文范先生实,以节义风四方。

厥子六皆贤,而元方、季方为最,世称难兄难弟,殆本诸此,自是颍川之陈氏益著。

二方之子孙益盛,显于魏而著于晋,大行于宋、齐、梁间。

如大司空群,尚书仆射泰,至讳逵而迁长城者,皆元方之后也。

高原太守闫魏、主簿谭至、为福建节度使曰:迈而迁莆田者,皆季方之后也。

季方之后居莆为多,福泉建安次之。

宋元间,鲜有会者,故其派无稽焉。

长城自逵之后,十一世生武帝霸先,传五君历三十二年,故当时膏腴之地,多为陈氏所居。

有曰新安者,则伯固之受封。

而其后移家绩溪,若旌德昌溪、霞溪、陈村、古山径之云苓,昌化义千,类皆绩溪之分派也。

有曰宜都者,则叔明之受封,而其后移家德安。

若高安、椒坊、善富、赤土、安陂、征溪、秋塘、宏石泉、富广城、新昌、天宝、新建、赤冈、紫塘、建昌、石塘、万福、永兴、果石、宁州、武宁、兴国、义安、上饶、南昌、庆安、封城、瑞昌,类皆德安之分派也。

有曰湘东者,则叔平之受封,而其后移家歙之黄墩,若乐平、临怀、定海、永嘉、昆山、金华、灵壁,类皆黄墩之分派也。

《明史·陈循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明史·陈循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英宗复位,于谦、王文死,杖循百,戍铁岭卫。
循在宣德时,御史张楷献诗忤旨。循曰“彼亦忠爱也”,遂得释。御史陈祚上疏,触帝怒,循婉为解,得不死。景帝朝,尝集古帝王行事,名《勤政要典》,上之。河南江北大雪,麦苗死,请发帑市麦种给贫民。因事进言,多足采者。
亨等既败,循自贬所上书自讼,言:天位陛下所 固有 当 天 与人 归 之 时群臣备 法 驾 大乐 恭 诣 南内 奏 请 临朝 非 特 宫禁 不 惊 抑亦 可 示 天下万世。而亨等侥幸一时,计不出此,卒皆自取祸败。臣服事累叶,曾著微劳,实为所挤,惟陛下怜察。”诏释为民,一年卒。成化中,于谦事雪,循子引例请恤,乃复官赐祭。
6. D(陈循被释放成为平民是在于谦昭雪之前的事)
7.(1)也先侵犯京城,请求朝廷下令各边关的精良骑兵进京护卫,用快马传递檄文给敌人来(故意)迷惑敌人。(“犯”“敕”“驰檄”各1分,大意2分)
(2)陈循的儿子陈英和王文的儿子王伦参加顺天府的乡试被除名,(因为)一齐拉拢(勾结)考官刘俨、黄谏(违法乱纪),被给事中张宁等人弹劾。(“黜”“构”“为……所”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陈循,字德遵,泰和人。永乐十三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官翰林修撰。他很熟悉朝廷的典章旧例。皇帝驾临北京,命令他拿出国家书库的书籍到皇帝临时驻地,于是留用侍臣。
洪熙元年,晋升为侍讲。宣德初年,接受命令值班南宫,白天担任顾问。皇帝赐给他住宅在玉河桥西,巡游的时候没有不跟从的。晋升为侍讲学士。正统元年,兼任御前讲席。过了很久,晋升为翰林院学士。正统九年,进入文渊阁,主管机要事务。
(《明史?陈循列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

《严氏家谱》艺文录注释

《严氏家谱》艺文录注释

《严氏家谱》艺文录注释1. 严光治诗三首锦屏山①胜地古来称阆苑,萍踪何幸此登临。

屏开野色山如锦,石转江声水自吟。

效死桓侯千古义②,长吟水部十年心。

③英雄慷慨俱陈迹,樽酒赓歌共赏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注释】①锦屏山:锦屏山在四川省阆中市城南,古称阆山,有“天下第一江山”之誉。

因“花木错杂似锦,两峰连列如屏”,故称锦屏山。

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即以锦屏山为轴心,杜甫诗句“阆中盛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即指此。

②桓侯:古谥法中,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动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意指最擅开疆拓土、威震敌国之人,始能以“桓”为谥。

这里暗指四川巡按使杨瞻。

杨瞻(1491—1555),明代宰相杨博之父,山西蒲坂人,字叔后,号舜原。

明正德十四年举人。

授河南扶沟知县,复除授陕西扶风县知县,拜贵州道监察御史,改大理寺评事,升右寺副四川按察司佥事。

以子博贵,封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五赠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祀乡贤。

明嘉靖二十二年,任四川按察司佥事,分巡川北道,常驻顺庆、保宁二府。

修举废坠,整饬文学。

重建新建锦屏山、大佛寺、将相堂、三陈书院、玉台观、云台观、灵山寺、观音寺、怀陈馆等。

编修嘉靖《保宁府志》。

保宁府,治所在阆中,其辖境相当今四川阆中、苍溪、南部三县地。

清时,阆中一度成为四川临时省会达十九年。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阆中一直是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③长吟水部:《全唐诗话》:“朱庆余遇水部郎中张籍知音,索庆余新旧篇,择留二十六章而推赞之。

时人以籍重名,皆缮录讽咏,遂登科”。

【评点】本诗出自四川《保宁府志》,原著说作者系“顺庆府推官”。

该诗现被杨林由先生《阆中历代诗词选》一书收录。

本诗有深寓感激舜原杨瞻推举之意。

石桥①冒雨披山蹬,梯云到石桥。

水声鸣不尽,人迹去还遥。

状元谢元龙为江西宁都宋氏作

状元谢元龙为江西宁都宋氏作

状元谢元龙为江西宁都宋氏作《京兆宋氏族谱二修原序》谢宋平江西宁都湛溪宋氏是最早开发宁都的客家民系之一。

湛溪(今湛田)宋氏于大唐玄宗天宝元年,宋璟四子宋浑之子宋瞻(虔州知州),宋瞻之子宋谕,宋谕生子三:一评事、二评事、三评事。

三评事因祭扫祖坟,遂定居于虔化(今宁都)。

三评事,讳节,字梅衡。

三评事,传十世至文英公,科甲蝉联,出现了一门五进士的殊荣。

宋瑗、宋梦日、宋大猷等于北宋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己卯年进行湛溪宋氏的第一修族谱。

到了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丁丑年,三评事第十五世孙宋汝能(景定间推为总辖)、宋汝能子:高甫、成甫进行了湛溪宋氏的第二次续修族谱。

而且请到了状元及第、任修职郎、隆兴府教授、湖北运干权留守司公事,年世家教弟谢元龙作序。

谢元龙是宁都第二位状元及第之人,但留存于世的实物资料不多,笔者有幸得见湛溪宋氏族谱,于是就全文笔抄并打印出来,曾经送过意粉资料给宁都谢氏客家研究会。

为了让更多的文史研究者看到,现将《京兆宋氏族谱二修原序》全文附载于后(注:标点为笔者所加):京兆宋氏族谱二修原序谱牒之作何为也?《礼·大传》曰: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

尊祖故敬宗,敬宗故睦族。

睦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

重社稷故爱百姓。

圣王治天下必自亲亲,始者,盖由此道也!后世公卿大夫士庶之家皆有谱系,历千百年传世不绝,亦缘此而为之。

使无谱系,则亲亲尊尊长幼疏戚男女婚姻亦从而不紊?谱之所系诚重矣哉!虽然固重于创始尤重继修,创而不修大失前人之初志,而非继述之善矣。

余邑右族数大家若湛溪宋氏其一焉。

宋自微子启国封于宋以承殷祀;启传位兴衍,为诸侯;历世三十又二至偃而国亡;偃又传十七世至瞻,唐时任虔州知州;瞻子谕;谕第三子三评事以祖至虔化巡民瘼卒于官,葬邑北郊之小溪尾,公同两兄一评事二评事俱卜筑于祖父坟山太子庙前居焉。

既而,三评事又定居钦仁里湛溪开支蕃茂,方十余世而科第蝉联,成进士者五人。

期间,抱湖海之慨与夫坚箕颖之操者,笔不胜数。

姚鼐《陈谨斋家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姚鼐《陈谨斋家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姚鼐《陈谨斋家传》原文及译文赏析陈谨斋家传姚鼐陈谨斋讳志鋐,字纯候。

休宁有陈村,在县治西南山谷之间,俗尚淳朴,陈氏世居之。

谨斋之曾祖仁琦,以孝悌称,为乡饮宾①。

其子耀然、孙世墱,皆敦厚不欺为长者。

世墱又为乡饮宾,仅一子志鋐,守其家法尤谨,故自号曰谨斋也。

谨斋以行贾往来江上,或居吴,或居六合、江浦。

所居货尝大利矣,而辄舍去之,既去而守其货者,果失利,其明智绝人如此。

而内事亲孝,养寡姊甚厚。

姊亡,尽力上请获旌其节。

在里则岁以米平,建陈氏宗祠,置祀田②,设为条制甚备;倡修邑乡贤祠③。

其村南有巨溪,越溪道达婺源,而溪涨则阻为人患。

谨斋为造舟设义渡,置田以供其费。

在六合、江浦,遇公事所能为者,必以身先,如其在休宁焉。

其自奉甚简陋,而济人则无所惜。

人或欺许之,夷然未尝较也。

人或频以事求索之,辄应,未尝厌也。

暇则以忠谨之道,训其家人,而未尝言人之过。

少时,遇一术者为言:君某岁当少裕,某岁大裕,及他事成毁,后皆奇验。

又言君当五十三岁死矣!故谨斋至五十,即归卧陈村不出以待终。

然寿七十八乃没,人谓其修善延也。

既没,而其家不失长者风,谨斋之教也。

谨斋子四人:有灏、文龙、有泗,皆笃谨为善人,皆先人卒;惟幼子有涵送其终,时年五十矣,而以尽礼致毁有称。

有涵之子兆麒,从姚鼐学为文,尝为鼐述谨斋之行。

姚鼐曰:谨斋生平皆庸行,无奇诡足骇人者;然至今人我称之者,以其诚也。

夫使乡里常多善人,则天下之治,无可优矣。

如谨斋者,曷可少哉!曷可少哉!(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有删改)[注]①乡饮宾:乡饮酒礼的宾介。

按周制,乡饮酒礼举乡里处士之贤者为“宾”,次为“介”。

其后历代相沿,名称不尽相同。

②祀田:以田租收入供祭祀用的田。

③贤祠:供奉先贤的祠堂。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明智绝人如此绝:超过B.尽力主请获旌其节旌:表彰C.设为条制甚备备:完备D.及他事成毁毁:诽谤【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全祖望《万贞文先生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全祖望《万贞文先生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全祖望《万贞文先生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全祖望《万贞文先生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万贞文先生传[清]全祖望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

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

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

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

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

”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因杂出经又目试之,汗浸千言,俄顷而就。

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

”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

”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

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

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

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成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暑衔,不受俸,总裁许之。

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

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

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忧,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固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

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闲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

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师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

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矜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

严氏宗祠序言定稿

严氏宗祠序言定稿

重建严氏宗祠序①关键字:严氏;宗祠;序巨木自根,涓泉汇江。

乾坤一体,日月同光。

国立史馆,家延宗堂。

人子所事,理所应当。

中华严氏,源远流长。

轩皇发脉,颛顼隆昌②。

六百帝业,毁于纣王。

商终周兴,武王怀良③。

庄严同祖,春秋争强。

郢楚封諡,得姓名庄④。

郡望天水,穆穆帝乡。

固避汉讳,以严易庄⑥。

爰暨魏晋,或复姓庄,或留姓严,庄严分航。

斗转星移,贰千年长。

子陵後裔,遍布四方。

唐代天民,离吴别乡。

洛口宁域,风土飘香。

二世节卿,东韶卜房。

艰苦创业,苗衍赣江。

元时文质,奉母终养。

徙居宁都,身显名扬。

筑祠衙背,丰奠祀享。

国朝伊始,卫局占疆(6)。

文革浩劫,毁吾址场。

命途多舛,族人惆怅。

今逢盛世,金瓯允匡。

睿智贤能,倡建祠堂。

聚商族众,群情激昂。

显达贤良,慷慨解囊。

举贤理事,事议题纲。

目营心匠,仿古式样。

王都堂中,净土寺旁,金盆堆果,择地立桩。

际松族长,择日聘匠;筹资督造,昼夜繁忙。

癸巳奠基,瑞气满场。

甲午告竣,族众欢畅。

新建祠堂,坐北朝阳。

阔五丈五,进深八丈。

东临梅江,鹰翔碧浪。

西倚学堂,大任天降。

北枕翠微,虎卧龙藏⑦。

南通赣航,攘来熙往。

门前双狮,威武雄壮。

飞檐翘角,璃瓦流光。

拔柱合抱,井得天祥。

楹联字画,相得益彰。

祠堂前庭,宽敞明亮。

後堂祖龛,昭穆朗朗。

群山侍卫,众水朝堂。

钟灵毓秀,龙凤呈祥。

徜徉其中,吾心激昂。

我辈严氏,光复典常。

天地有序,江水流长。

佑我後昆,世代荣昌。

承族之托,为序不让。

严际昌(字高生)敬撰岁在甲午(2014)杏月注解:①重建文质公祠,位於江西省甯都县梅江镇反围剿纪念馆旁。

②按家世:严姓出自轩辕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有熊国君)之子,其子曰昌意,生颛顼,代少昊(黄帝次子)金天立命。

③入春秋时武王益强大,传文王及成王,历穆王至庄王霸诸候。

④其後世子孙以庄为姓。

⑤因避汉明帝刘庄之名讳,改庄为严。

⑥卫局指卫生局。

⑦翠微峰是当地很有名的高山,电影《翠岗红旗》就是反映该地革命事蹟的影片。

陈氏族谱原序

陈氏族谱原序

陈氏族谱原序
余陈氏源自江西分析以来,或居于茶居于安居于湘者,今三邑浸匕乎泛溢焉,余不可知已遂书之告吾子弟曰笋越墙即为异出非敦本之说也,汝曹记之陈之族居吾湘者三分之一也,今子孙繁衍地远不属音语、不谐道途、不相识吊丧、不相闻即卒,然偶合不过茶之人湘之人安之人而已,岂忆曰陈之人也。

否则茶之陈、湘之陈、安之陈之人而已,岂忆曰吾兄弟也,呜呼,彼何以故而至此意者画地自圉祖宗之过与而非然也,今夫水之源决于昆仑溢于河汉朝宗于海盈乌有不流者要溯之而知其无异焉。

故从其放而言之则气自不胜连形自不胜分究其始无过一形一气一分一连而已西铭云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况一字氏乎又况母兄弟之不迁者乎,今我陈氏弦诵缙绅之徒与丝榖技能之类,富贵贫贱纷然杂处为三邑望各不相下者何遽分别若此凡人之情大抵聚于一散于三合于聚,离于散,勤于閒约怠于繁缛文久而澌灭族久而阔绝势,故至此一何怪其然哉然则族广人剧境隔情封贤否不一,何以为之是责在乎同不在乎异,在乎明不在乎昧,在乎士大夫之身不在乎齐民,予自备员以来王事靡监官瘁用老霜露兴怀未常不怛然我祖宗兄弟及枝叶之不相联而抚憾胸臆间者昔范文正公为宰相时置义田给族人窃自讼之弗逮也况我。

皇上致治仁孝正本澄源之旨笃命臣邻振铎海内岂庸自违而令吾
族人谓吾本之不克敦也用是告吾家人者端告吾族人并邮而告吾茶之族安之族之人以为能知一本则三邑一陈可也不能则三陈一邑又何裨焉要皆不忍夫根本之说自吾而无据也嗟乎子孙不亿非尽贤亦非尽不肖水源木本独一人乎予豫言之卽用以恐惧之予恐惧之卽用以兴作之夫作之而予不敢知也予固不能嘿嘿也,
雍正癸卯年七月望日书于淮安署中总河部院
嗣孙鹏年北溟氏谨撰榖旦
中华人民共和国辛卯年(公元2011年)仲夏月榖旦重刊。

阅读题答案解析

阅读题答案解析

阅读题答案解析阅读题答案解析陈矩,安肃人。

万历中,为司礼秉笔太监。

二十六年提督东厂。

为人平恕识大体。

尝奉诏收书籍,中有侍郎吕坤所著《闺范图说》,帝以赐郑贵妃,妃自为序,锓诸木。

时国本未定,或作《闺范图说》跋,名曰《忧危竑议》,大指言贵妃欲夺储位,坤阴助之,并及张养蒙、魏允贞等九人,语极妄诞。

逾三年,皇太子立。

至三十一年十一月甲子昧爽,自朝房至勋戚大臣门,各有匿名书一帙,名曰《续忧危竑议》,言贵妃与大学士朱赓,戎政尚书王世扬,三边总督李汶,保定巡抚孙玮,少卿张养志,锦衣都督王之桢,千户王名世、王承恩等相结,谋易太子,其言益妄诞不经。

矩获之以闻,大学士赓奏亦入。

帝大怒,敕矩及锦衣卫大索,必得造妖书者。

时大狱猝发,缉校交错都下,以风影捕系,所株连甚众。

之桢欲陷锦衣指挥周嘉庆,首辅沈一贯欲陷次辅沈鲤、侍郎郭正域,俱使人属矩。

矩正色拒之。

已而百户蒋臣捕皦生光至。

生光者,京师无赖人也,尝伪作富商包继志诗,有“郑主乘黄屋”之句,以胁继志金,故人疑而捕之。

酷讯不承,妻妾子弟皆掠无完肤。

矩心念生光即冤,然前罪已当死,且狱无主名,上必怒甚,恐辗转攀累无已。

礼部侍郎李廷机亦以生光前诗与妖书词合。

乃具狱,生光坐凌迟死。

三十三年掌司礼监,督厂如故。

帝欲杖建言参政姜士昌,以矩谏而止。

云南民杀税监杨荣,帝欲尽捕乱者,亦以矩言获免。

明年奉诏虑囚,御史曹学程以阻日本酋关白事,系狱且十年,法司请于矩求出,矩谢不敢。

已而密白之,竟得释,余亦多所平反。

又明年卒,赐祠额曰清忠。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三》,有删改)16.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言益妄诞不经益:越发、更加B.矩获之以闻闻:听说C.以风影捕系系:拘捕D.俱使人属矩属:委托17.下列能够说明陈矩“为人平恕识大体”的一项是(3分)①矩获之以闻,大学士赓奏亦入②敕矩及锦衣卫大索③以风影捕系,所株连甚众④俱使人属矩。

矩正色拒之⑤矩心念生光即冤,然前罪已当死⑥已而密白之,竟得释A.①②④B.①③⑥C.③④⑤D.④⑤⑥18.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矩,安肃人,明神宗时先后人司礼秉笔太监和东厂提督,他为人公正宽容,能识大体,被皇帝看中并被重用。

《陈书·谢贞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陈书·谢贞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陈书·谢贞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陈书·谢贞传》原文及翻译译文《陈书·谢贞传》原文及翻译陈书原文: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

贞幼聪敏,有至性。

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

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

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矣。

”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

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

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仍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

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

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

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

”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

顷之,敕起还府。

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

”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

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

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

”是夜卒。

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

”即有敕长给衣粮。

阳新县严氏宗谱序文篇浅注

阳新县严氏宗谱序文篇浅注

阳新县黄颡口镇严氏源流总系汝官公派下细湖塘庄世系《严氏宗谱》序文注疏〖校注本〗1.寻源老谱序【大明洪武三年序】按世家:严姓出自轩辕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有熊国君。

〗之子,其子曰昌意,生颛顼,代少昊〖黄帝次子。

〗金天立命,其子祝融为夏官,弟吴回复居其职。

吴回二世有季连得芈姓,季连之后有鬻熊,事周文至成王,封其子熊绎于丹阳。

至夷王时,楚王熊渠僭称王十一世入春秋,时有曰:武王益强大,传文王及成王,历穆王,至庄王霸诸侯,其后世子孙遂为姓。

后西汉时,有庄忌生庄助后,避明帝讳改姓为严,故曰严助。

汉武时以贤良对策擢为中大夫。

是时,上亲任虽有司马相如、东方朔、吾邱、寿王朱买臣、枚皋终军等,而助先进,每令助等与大臣辨论中外应以义礼之文。

后因侍宴从容,乞为会稽太守,上与之,数年上赐书曰: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之事,出为郡史,间阔良久,不闻助上书,谢留为侍中。

助之时,严安于元朔元年,与徐乐皆上书谏伐匈奴云:陛下何威而不成?何征而不服?书奏武帝,召见曰:公等皆在,安何见之晚也!拜为郎中。

安之后,有严遵,字君平,卜筮成都市,日阅数人,每依卦辞教人忠孝。

日称之曰:其风足以激贪励俗,亦近古之逸民也。

蜀人罗冲为具车马衣粮劝之仕,君平曰:我有余,君不足,何以不足奉有余。

冲曰:吾家万金,子无担石之储,何谓有余?君平曰:吾尝宿子家,见子书夜汲汲未尝有足,今我卖卜不下床而钱自至,尚余数百。

尘埃厚寸不知所用,我有余而子不足也!益州牧李强召为从事不就,年九十以其业终。

平之后,有严彭祖与颜安乐俱事陆孟,孟弟子百余人中惟二能质问疑义,孟曰:春秋之义在二子矣。

由是公羊春秋传有严颜二子之学,汉宣帝时为博士。

祖之后有万石严媪,生严延年兄弟五人,皆位显耀东汉,人号曰:万石严媪。

王莽纂汉时,有光字子陵,小字狂奴,与光武微时同学。

后光武欲诛王莽而复帝业,乃迎子陵,光武曰:高皇创业逢韩信,汉世中兴仗子陵。

于是同上钓台,以观星象,见帝星出现,子陵用计掩没帝星。

一十五年后,人有诗云:七里青滩映石层,九天星象感严陵,钓台之上无丝竹,不是高人谁解登?迨光武将有天下之时,子陵送年号以为建武元年,光武曰:昨宵忽有灯花爆,今日果然故人来。

严氏族谱资料

严氏族谱资料

严氏族谱第一世代:严氏创始人传说在古代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姓严的贤明之士,他善于治理家族事务,受到村民的尊敬和爱戴。

据说严氏创始人一生勤俭朴实,为家族树立了优良的家风。

他以诚信和勤劳为宗旨,使得严氏家族逐渐兴盛起来。

第二世代:严氏家族的兴起继严氏创始人之后,严氏家族的第二代开始积极拓展家族事业。

他们在商业和农业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得严氏家族声名远扬。

严氏家族逐渐壮大,成为当地有名的大家族之一。

第三世代:严氏家族的辉煌时期严氏家族的第三代凭借着先辈们的努力和积累,将家族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他们在政治、商业、文化等领域都有所涉足,为严氏家族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荣耀。

严家人以家族荣誉为重,严谨的待人接物让严氏家族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第四世代:严家家风的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严氏家族的第四代开始着手传承家族的文化和价值观。

他们注重家族成员间的团结和互助,强调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

严家家风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严氏家族的独特标志。

第五世代:严氏家族的未来如今,严氏家族的第五代正在继承和发展家族事业。

他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但始终秉承着严家人的传统美德和家族精神。

未来的道路充满未知,但严氏家族的每一代人都将以乐观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前行,继续书写严氏家族的辉煌历史。

结语严氏族谱是严氏家族的根基和灵魂,承载着严氏人的家族情感和家族传承。

严氏家族代代相传,弘扬着家族的荣耀和传统美德,铭记着家族的兴衰荣辱。

愿严氏家族的后人永远秉承着先辈们的遗志,传承家族文化,发扬家族精神,共同书写严氏家族的辉煌未来。

《谢绶为宁都严氏作三修族谱序》辨析

《谢绶为宁都严氏作三修族谱序》辨析

《谢绶为宁都严氏作三修族谱序》辨析宁都谢宋平笔者近日因严姓朋友之邀有幸得见其家珍藏——《宁都严氏十三修族谱》。

宁都严氏由来已久:为东汉名流严子陵先生之后;始祖是唐金紫光禄大夫、判外台司天大监严天明。

严天民(838—912),浙江桐庐人。

名陶,字从善,又字天民。

排行十三。

中唐咸通年间(860—873)进士,精于地理风水,曾敕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判外台司天大监。

唐末乾符年间,黄巢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北民纷纷南迁。

至乾符六年己亥(879),严天民与杨筠松等僚友一起逃离长安,南迁居于虔州(即今赣州)赣县水墨洞。

乾宁乙卯年(896),严天民再迁虔化县太平乡兴教里(今属江西宁都洛口镇、东韶乡一带)密石磜严坊(即今宁都洛口严坊)栗树下开基繁衍。

经查阅,宁都严氏族谱始修于宁都严氏族谱始修于南宋宁宗赵扩庆元四年(1198年)戊午岁。

纂修为四世孙师文、五世孙九郎、常善、严封等人。

笔者在阅读《宁都严氏十三修族谱·序文》部分时发现三修族谱的谱序作者居然是明朝二品大臣、本省乐安县的谢绶。

谱序现经笔者整理、标点,内容如下:《宁都严氏三修谱序》予承乏巡抚湖湘,以亚司寇命诏归京师,便道省家。

一日,賓退之暇,适宁都故友严君梦礼求谒。

寒暄语毕,出草谱一帧进曰:“先之先世自祖子陵公显于汉,厥后代有闻人。

受氏既久,生齿益蕃,而各处深懼(jǖ)愈远愈疏。

苟无谱牒以联属之,其不为秦越肥瘠之相视者几希?因合赣宁吉丰三族之同志者修之。

稿既成,未有缙绅大笔发扬。

懼不足以永其传。

兹恃布衣,雅以叙为请,俾归而繍诸梓,昭示吾后人,则有光兹谱多矣!”辞,弗可!按:谱自子陵以下历二十传,有名陶者,仕唐懿、僖朝赠金紫光禄大夫、掌外台。

黄巢乱,肇家避于虔州。

昭宗乾宁元年复徙虔化县之太平乡,即今赣州宁都县是也。

由乾宁甲寅上溯汉建武己丑凡八百六十五年,而其世次、名字、官爵井井可稽,朝廷诏命焕呼夺目,何其明且备欤!号天明,夫人瞿氏,生子四,是为宁都之始祖。

开江讲治陈氏谱原

开江讲治陈氏谱原

开江讲治陈氏谱原开江讲治陈氏谱原——开江陈氏史料(六)(清咸丰)郑良璪撰谱原戊午(1858)冬,璪与诸同人,读书于会友堂之别墅。

近邻有乡先生陈鲁山夫子者【1】,昔曾受业于先大父之门,璪又属夫子之门下士,故嘗徒步来馆谈叙心期。

一日者,夫子慨然叹曰:“吾陈氏宗支,于今八世,所见某叔伯尚存,而今已往矣。

所见某昆季犹在,而今已亡矣。

其揖拜谈笑于前者,非子侄即孙曾也。

况余年七十有奇,下已目及五代,谱不作,于今后将益无所考。

顷者,已嘱汝师杨山长直方序矣。

汝盍更为吾谱其原。

”璪皇然谢曰:“夫子之序家谱,重典也,亦家事也,其根原非璪所知,即知之,亦非璪之所能言。

”夫子莞尔而示曰:“吾非欲汝之谱吾族也,欲汝之代谱吾言耳。

吾祖自楚来新【2】,即下业于浆池坝之北极庵。

昔之北极庵,即今之玉皇阁,不知初下业于此者,前此尚有人否,后世子孙,但知其自端公始。

且其先,并始祖端公亦不知也。

乾隆五十八年(1793),族中人有憩于玉皇阁者,见一人担囊而来,殷然问曰:'此地有陈端坝【3】,汝知之未?’,族人曰:'无之’,其人默然,若有所思。

族人因转问曰:'先生何许人?’,对曰:'吾姓陈,系庶吉士陈于畴之后。

’【4】。

复问其地,则曰垫江是吾桑梓也,匆匆通数语而去。

盖此时尚未知始祖端公之名,故族人未暇一一跟究。

迨嘉庆丙子(1816),重修四世祖联应、永应及永祖妣胡之坟垣,邻人有越占者,控县勘界,族中人毕集于玉皇阁之古刹,见庙中有断钟【5】,字形模糊,以手试之,上有端公名,系二世祖文元公所铸。

族人欣然曰:'今乃知吾始祖端公其人。

’旋又于古墓前掘岀石碑一块,榜曰'陈端坝’。

然后知今之玉皇阁,又即昔之陈端坝也,而垫邑行人之言不诬矣。

迄今历考世系,于三世祖洪念、洪祯、洪德,四世祖奇应、在应、宗应、寿应,不知所往。

以意揣之,必有分支别派,托处于垫邑中者,不然,垫人之问,胡为乎来哉!故今日之事,当以端公为不祧之祖,而其颠末,不可不垂诸枣梨,以示后人。

家谱“攀附”、“杜撰”现象探析与辨伪

家谱“攀附”、“杜撰”现象探析与辨伪

家谱“攀附”、“杜撰”现象探析与辨伪笔者在相继参与《中国家谱总目》、《浙江家谱总目提要》的编目过程中,对那些曾经秘不示人且散藏在民间的家谱得睹真容。

毋庸讳言,一些家谱中攀附、杜撰的现象较为突出,因而被指称为“天下最不可信之文藉” ,为后世研究者所诟病。

一般而言,各宗族修谱的原始动因虽有差异,但是由于家谱功能取向的一致性,兼寓激劝教化之义,家谱纂修通常“称美不称恶”。

如一些家谱中的始祖与始迁祖多为帝王列侯或名贤显贵,这在一定程度上其实都是家族选择的结果;而“攀附”与“杜撰”现象,既是家谱体例服从其“尊祖敬宗收族”功能的畸形产物,也是植根于中国宗法社会的迎合家族光宗耀祖和风化宣教的心理使然,皆有其历史根源。

民间家谱中也不乏治谱严谨者,清代王棻续修的《柔桥王氏宗谱》即是一例。

因其博览群书,讲明谱学,古能自成体例。

更为可贵的是对本族老谱世系人物的考辨,能“详其居址,核其自出”而正其舛误,克服了家谱中常见的“攀古人之显者而祖之,系无所承,即向壁虚造不可知之人” 的弊端,亦为谱学研究提供了“辨伪”范例。

一、家谱纂修的特点与历史回顾1.民间家谱纂修将始祖追溯至黄帝的发轫司马迁《史记》中的《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和《三代世表》等篇目,较为详细地记录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的世系和夏、商、周三代王室自始祖以下的历代世系。

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说:“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在司马迁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他记载夏、商、周三代世系是以当时的“谱牒旧闻”为依据的。

从《史记》中世系追溯的最早人物来看,《五帝本纪》起自黄帝,《夏本纪》的前溯也至黄帝止,这与司马迁所说的“黄帝以来皆有年数”相符,表明司马迁所依据的谱牒资料的终极追溯人物应该就是黄帝。

不能否认,家谱除了具备对血缘关系的认定这一最基本的功能以外,另一个意义还在于家谱具有沟通个人及家族与汉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文明历史的功能,有利于增加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柳溪陈氏宗谱序之二

柳溪陈氏宗谱序之二

柳溪陈氏宗谱序之二秘书公行状柳宗元五代祖叔明陈宜都王曾祖定皇会稽郡司马祖球皇晋陵郡司功参军父兼皇右补阙翰林学士赠秘书少监唐秘书少监公京公姓陈,自颖川来隶京兆,万年胄贵。

里讳京。

既冠,字曰庆复。

举进士,为太子正字、咸阳尉、太常博士、左补阙尚书膳部考功员外郎、司封郎中给事中、秘书少监。

自考功以来,凡肆命为集贤学士。

德宗登遐公病痼,与曳就位,备哀敬之节,由是滋甚,遂以所居官致仕。

贞元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终於安邑里。

妻党之室无子,以仲兄大理评事苌次子褒为后。

伯兄御史当撮公文行诞告,所尝吏於公者,使辞而陈之。

大历中公始来京师。

中常书舍人衮、杨舍人炎读其文,惊以相视,曰:“子云之徒也!”常以兄之子妻公,由是名闻。

游太原,太原尹喜曰:“重客至矣!”授馆,致饩厚,以泉布献焉。

公曰:“非是为也!”某尝为“北都赋”,未就,愿即而就焉。

其宫室城郭之大,河山之富,关干之壮,与其土疆之所出,风谷之所安,王业之所由兴,苟得闻而睹之足矣。

若曰受大利,是以利来盖异前也。

吾不能敢辞!遂逆大河,逾北山,仿徉而归,赋成,果传天下。

为咸阳尉留府廷,主文章,决大事,得其道为博士,举疵礼,志修附典,合於大中者众焉。

泾人作难,公徒行以出奔,问官守段忠烈之死,上议罢朝七日,宰相曰:“不可!方居行宫,无以安天下”。

公进曰:“是非宰相之言,天子褒大节,哀大臣,天下所以安也,况其特异者乎?”上用之。

其劳勤侍从谋议可否?时之所赖者,大巡狩告至上行罪已之道焉。

曰:“凡我执事之臣,无所任罪。

予惟不谨於理而有是也。

将复前之为相者”。

公曰:“天子加惠群臣,而引惹焉,德至厚也。

而为相者复,是无以大警於后,且示天下,率其党争之上变於色,在列者咸凶而退”。

公大呼曰:“赵需等勿退”。

遂进,而尽其辞焉。

不果,复上迎访太后。

间数岁,外颇怠其礼,公密疏发之,天子感悦焉。

初礼部试士有与亲戚者,则附於考功,莫不阴受其旨意而为进退者。

及公则否,卓然有有司之道,不可犯也。

太庙阙东向之礼且久矣,公自为博士补阙尚书郎给事中,凡二十年,勤以为请殷,祭之不附,系公之忠恳是赖。

义门重修族谱原序

义门重修族谱原序

義門重修族谱原序義門重修族谱原序己丑之秋九月,載荚弟伯善,适青林书舍。

退然言,若不胜起而礼之。

△帙披阅,始知义门家谱,吾堂兄德菴之重修,命厚校正,序以乘后。

予性最愚且鲁,不学无术,惟是学业文字只为科举所鼓动,得窥一斑。

抑以气质所拘,论至卑弱无甚驚。

若夫词章诗赋,不得其门而入。

况谱之为序,录以乘世,必得大家作方可。

虽然祖宗源流世系之所在,尤厚之所当究心者也。

奚容于嘿盖常闻之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傳。

稽之于谱,我陈氏之先,以国为氏。

逮东汉始祖太邱长,讳实,自亳迁居九江庐山麓。

至唐開元,三十一世祖讳旺,自江州徏德安敷浅源之胜。

△△渡,四十六世祖彬,随父任岳州潞判。

居今饶溪之东山焉,溯流而源,世非一数。

其餘官誥仕宦之繁,甲弟缙绅后先相望,悉详于谱,歴有可覌。

如宋司马胡公旦,有以纪其端。

翰林李孟達,有以序其后。

與直世代名儒,争慕忻言筆力鋒鋭,△△朱殷序歟、誌歟、詩歟、跋歟,體無不備,備無不藇。

俾義門之風揄揭昭著灼人耳目,是谱之作,其来固远,先人用心亦己至矣!今自岳陽祖彬而下,至厚已十六世,厚之下,又三世矣。

族盛人众,分居散处雲仍愈貌△智不同,苟不修譜系,以明親疎、长幼之序,△何以纪其世数遠近者哉。

德菴兄弟,自幼颖敏,习尚诗书,素履堅貞。

正德中,受知於郡,太守李公,敦念耆德,致書請欵,虚席以之,堅卧不起。

吾先子泉峰,體認家譜纂集未幾,先生則晨昏持谱,從詩講究得以倾畧受慕深切,因悲△△之。

故家鉅族,誰無本源,歴世既遠,支派愈分,盛衰存殁不齐,婚丧不知。

慶弔患難,不相護恤甚至强凌衆暴,尊卑蕩然,相視秦越,皆由譜学不明之故耳。

可勝嘆哉!自是德菴△△積嵗手不釋卷,取集族人字、行、殁、葬,△△姪氏出立继嗣攟摭靡遗,迺能系之於谱。

祖彬而下,一十九世,立例有法,列圖有序,世系明,昭穆定。

第長幼,殺親踈,美善懲惡,簡而不遗,詳而不畧,誠得修譜之家法。

尊尊親親之心,油然興起。

敦義之风,不亦彰△△。

噫,先人植德固厚,先生今日復培之,△△△勢利本源之忘者,萬萬不侔直可以見孝子仁人之用心,而一時名教,卓然無愧焉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陈徇为宁都严氏作二修族谱序》
宁都谢宋平
明宣德元年(1426),岁次丙午,月在仲冬,宁都厚田严氏宗祠张灯结彩,鼓乐喧天,其二修族谱编撰告竣!
江西宁都,地处赣南之北,民风淳朴,物产丰饶,为有名的客家县,曾被誉为“客家的摇篮”。

全县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居民都是客家人。

客家,源自中原,秉承中原汉文化。

客家人勤劳节约,克讲理让,聪明智慧。

他们不弃根,不忘本,能慎终追远,建祠以崇祖,修谱以睦族。

宁都严氏可以说就是该县众多客家姓氏的代表之一。

宁都严氏为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后裔,尊唐金紫光禄大夫、判外台司天大监严天明为始迁祖。

严天明(838—912),名陶,字从善,又字天民。

是镇极之子,量政之孙,严绶(仲举)之曾孙。

浙江严州桐庐人,曾被敕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判外台司天大监。

唐末乾符年间,黄巢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北民纷纷南迁。

唐乾符六年己亥(879年),严天民与杨筠松等僚友一起逃离长安,南迁居于虔州(即今赣州)赣县水墨洞。

乾宁乙卯年(896年),严天民又迁居虔化县太平乡兴教里(今属宁都县洛口镇、东韶乡一带)密石磜严坊(即今宁都洛口严坊)栗树下开族繁衍。

宁都严氏还是该县历史上较早撰修家谱的姓氏之一。

据《宁都厚田严氏十三修大成族谱》载云:宁都严氏族谱始修于南宋宁宗赵扩庆元四年(1198年)戊午岁。

纂修为四世孙师文、五世孙九郎、常善、严封等人。

参修子姓为严天明四个儿子的后裔。

严天民娶妻瞿氏,生五子,即节庸、节信、节评、节卿、节泰。

节庸居宁都县洛口厚田;节信徙居永丰县;节评徙居广昌县燕石;节卿居宁都县东韶乡;五子节泰外出,不详。

公元1426年,即明宣德元年,宁都严氏第二次纂修族谱。

喜庆之余,他们还请到了本省泰和县的殿试状元陈徇作序。

说到江西泰和,我们马上想到的是誉满海内的泰和乌鸡。

其实江西泰和在中国科举史上,那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光有明一朝泰和历史上就出过三位状元:陈循,永乐十三年(1415年)状元;曾鹤龄,永乐十九年(1421年) 状元;曾彦,成化十四年(1478年) 状元。

陈徇是明代第十二名状元,也是在永乐皇帝定都北京后录取的第一名状元!
陈循(1385—1464),字德遵,江西泰和人。

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

少时家庭坎坷,五岁丧母,十岁丧父,仲兄早卒,独与比他大十岁的长兄陈德逊相依,生活十分清贫。

好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以聪慧闻名乡里,据《南寮陈氏宗谱》载云:“初入乡塾读书,不三数过辄背诵,老成咸异之。

叔父陈一敬罢官归,从受业,大有造诣。


陈循十七岁考入邑庠,文学出其辈类,屡试而在高等,名声鹤起。

永乐甲午年(1414年),江西乡试中式第一(解元)。

永乐十三年(1415年),礼部会试春闱第二。

按会试考官拆卷得第一名(会元)为陈循,因主考官梁潜也是江西泰和人,同乡不得已而避嫌,遂改洪英为第一。

最后殿试时,陈循终于凭借实力获得状元及第。

陈徇中进士第一名后,先授修撰,进侍讲。

宣德初,值南宫,进侍讲学士,后进翰林院学士。

正统九年(1444)入文渊阁典机务。

第二年进户部右侍郎兼学士。

正统十四年(1449)发生“土木堡之变”,英宗皇帝被蒙古族瓦剌部俘虏,当时朝中人心恐惧,对立帝之事争论不休。

一些朝臣拥立后来的景帝即位,而陈循采取中间立场,得到景帝器重,进户部尚书,继尔进少保兼文渊阁学士,不久加太子太傅,进华盖殿大学士仍兼文渊阁。

陈徇为正统十四年八月至天顺元年正月(1449—1457)的当朝首
辅。

英宗皇帝复位后,由于石亨等诬陷大臣于谦谋逆。

最后于谦、王文等以谋逆罪被杀,陈循也受到牵连,被刑杖一百,充军铁岭卫。

直到五年后才获释为民,回老家不久后就去世。

于谦昭雪之后,陈循亦获平反,诏以原职赐祭。

著作有《芳洲集》十卷、《东行百韵集句》九卷和《芳洲年谱》一卷,此外有与人合撰的《寰宇通志》一百一十九卷。

明宣德元年(1426年),宁都严氏二修族谱时,陈徇四十有一。

按其官谱:他先值南宫,后进侍讲学士。

《明史·卷一百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六》有载:“洪熙元年,进侍讲。

宣德初,受命直南宫,日承顾问。

赐第玉河桥西,巡幸未尝不从。

进侍讲学士。

”“侍讲学士”,该官职主要配置于内阁或翰林院,辖下有典簿,待诏等。

是古代中央政府官职之一,官阶明为从五品,清为从四品。

再看宁都严氏二修谱序中末尾的署名是“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侍讲学士泰和陈循书”。

通过二者对比发现,谱序署名符合当时陈徇任官的实际情况。

所以,笔者认为《宁都严氏二修谱序》应该是陈徇真迹。

该谱序现经笔者亲自整理、标点,内容如下:
《严氏二修族谱序》
士大夫家以世族相尚者必有谱焉!续其世系,统其族属。

世系不续固无以明其所自出,族属无统则尊卑长幼远近亲疏又可得而辨乎?将至如郭崇韬诲拜汾阳之墓,狄武襄远引梁公之后。

此谱之所以不容不作也!
宁都严氏自子陵拜官不受,钓隐富春,之后至唐懿宗朝有讳陶号天明者,位至金紫光禄大夫、判司天大监。

避黄巢乱,徙居虔州虔化县太平乡厚田居焉。

生子四:机、权、衡、衍。

机为讳仍居厚田;权徙吉丰之湖泉;衡徙广昌燕子石;衍分居东
韶,传至□今十有八世。

期间以科策显名宋元殆难枚举。

位高者至于参赞枢密,位卑者至于郡邑僚佐。

其风声政绩皆炳烺有闻,固非近世巨族比也。

且今后裔济济,皆王国珪璋器,将来显盛駸駸(qin)未量。

诚为于前者美而彰,为于后者盛而传。

聊按:其谱牒自南唐保大间业已纂录,迄今数百十年。

其族彦鼎成、居荣辈拉同三族重修谱牒,言于予以叙其首。

予方思以风维世教,矧鼎成号渔隐子,于予有莫逆交谊,弗容辞。

然予以姓氏之学不明于世久矣。

古之王者因生赐姓,胙土命氏。

宦有世禄,士有世守,而文立为大宗,小之法以维持之,此姓氏所以不紊而三代之化行俗美也。

后世官失其守,宗法不讲,本支涣散,弗复可收不有谱以为之防范,不几于苏氏所谓至于忽忘者乎?严氏子姓知作谱意而祗聿前修。

仕则措道于用,使膏泽治于民;居则善其道于躬,使德义熏于乡。

斯为金紫光禄大夫之贤子孙矣!严氏之盛,岂止今日,将百世无疆也!巳因书以竣。


皇明宣德元年丙午岁仲冬月之吉
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侍讲学士泰和陈循书谱序中一开头,陈徇就开宗明义阐述修谱意义十分重大:“士大夫家以世族相尚者必有谱焉!”。

一是可以“续其世系,统其族属”;二是“明其所自出”和“尊卑长幼远近亲疏又可得而辨”。

在这里作者是理论联系了实际,举了正反两面的典故来证明之。

即“郭崇韬诲拜汾阳之墓,狄武襄远引梁公之后”。

这两个典故说的事后唐郭祟韬与北宋犾青的故事。

郭崇韬祭拜汾阳王墓,纲纪讥讽他乱了宗族;狄青辞谢梁公之形,当时的人称他有自知之明。

先讲一下“郭崇韬拜墓”的故事。

郭崇韬,后唐名将、谋臣。

自称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第四代孙,而这其实又没有根据。

郭崇韬带领大军西征蜀地时,还特地走了
些弯路,来到兴平(今陕西兴平市)汾阳王郭子仪陵墓,以祭拜先祖之礼,祭奠郭子仪,拜后还洒泪号哭而去。

如同演戏一样,这番煞有其事的举动让跟随他多年的属下也觉得滑稽,背后耻笑不已。

再来说说“狄青辞谢梁公之形”的典故。

狄仁杰是唐朝名相,因为他后来被封为“梁国公”,所以常见称呼有“狄梁公”。

狄青是宋代名将,出身贫贱,曾有谄谀附阿之徒附会说他是唐朝名臣狄仁杰之后,狄青并不为此改换门庭而冒认祖宗,他说:一时遭际,安敢自比梁公。

由此两个典故,陈徇作结:“此谱之所以不容不作也!”
谱序第二部分,陈徇先是叙述了宁都严氏的源流。

宁都严氏为“子陵”之后;始迁祖是“唐懿宗朝位至金紫光禄大夫、判司天大监讳陶号天明者”。

接下来陈公就说出了严氏徙居宁都的缘由——“避黄巢乱,徙居虔州虔化县太平乡厚田居焉。

”然后,陈徇又谈到了严氏徙居宁都后开族繁衍的情况,同时还赞扬严氏是科甲蝉联,官宦迭出的大家,严氏子孙个个是“王国珪璋器”,“将来显盛駸駸(qin)未量”。

在谱序的第三部分,陈公按宁都严氏所开的陈条来阐述撰写宁都严氏谱序的渊源。

严氏谱牒早修于“南唐保大间”(934年—957年)。

保大,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的年号,共用15年。

而今到了现在(即明宣德元年),宁都严氏子孙慎终追远,又续修了族谱,而且族谱主修严鼎成与陈徇本人“有莫逆交谊,”所以“弗容辞”。

这就解开了宁都严氏修谱为何能请到远隔千里的泰和状元公陈徇作序的谜底。

紧接着陈徇就十分谦虚地说自己“不懂”姓氏之学,但从他阐述的内容,即姓氏、修谱、宗法和官德四者关系来看,认识还是很深刻的!在最后谱序的后文部分,作者大力赞扬严氏子孙慎终追远续修家谱做法,同时还预祝严氏后裔能兴旺发达,“百世无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