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氯气》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氯气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氯气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氯气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步骤;2.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氯气的检验方法;3.学习氯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4.学习氯气对人类生态环境和生命健康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操作的能力和实验守则意识;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和理解实验结果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团队精神。

(三)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氯气对人类环境和生命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2.通过探索氯气在民生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向往科学技术,关注科学创新。

二、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氯气的制备方法。

2.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氯气的检验方法。

4.氯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5.氯气对人类生态环境和生命健康的影响。

三、具体设计1.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自然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夏季游泳池水会变清澈?(2)讲授氯气的制备方法通过实际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氯气的制备方法。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介绍氢氯酸的性质,让学生理解结论,通过实验制备氯气。

实验操作步骤:将5g 氯化钙置于小烧杯中,再加入10mL浓盐酸,然后扣上反应瓶,把另一端的导管插入烧杯中,另一端通至水中,缓缓加热氯化钙和盐酸,在反应瓶内即会发生气体的产生,收集气体。

(3)授读本课重点内容1.氯气的物理性质,如氯气的颜色、气味、密度等。

2.氯气的化学性质,如氯气的化学反应、氯气氧化性、氯气还原性。

(4)讲授氯气的检验方法氯气的检验方法有红磷检验法、劳斯酸检验法、液态硫黄酸检验法。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方法,现场演示劳斯酸检验法。

劳斯酸检验法操作步骤:① 取一点容器,里面放少量氯气。

② 在另一个含有劳斯酸的容器中加一滴氯苯酚试液。

③ 两种物质混合后,如果出现浓密的白色烟雾,则说明氯气存在。

(5)氯气的应用实践教师介绍氯气的应用实践,如:消毒杀菌、制造有机化合物、漂白剂、工业氯化、防腐剂、木材处理等。

高中新版化学氯气教案

高中新版化学氯气教案

高中新版化学氯气教案
主题:氯气
教学目标:
1. 了解氯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 理解氯气与水的反应;
3. 掌握氯气的危害性以及安全防护知识。

教学重点:
1. 氯气的性质和应用;
2. 氯气与水的反应机制。

教学难点:
1. 氯气对人体的危害;
2. 安全防护知识的传达。

教学准备:
1. 教材:化学课本;
2. 实验器材:试管、氯气生成装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氯气的概念(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氯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引起学生兴趣和好奇。

二、氯气的制备实验(15分钟)
1. 将氯化钠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观察氯气的生成过程;
2. 观察氯气的性状和气味。

三、氯气与水的反应(10分钟)
1. 将氯气通入水中,观察氯气与水的反应;
2. 解释氯气与水的反应机理。

四、氯气的危害性及安全防护知识(10分钟)
1. 讲解氯气对人体的危害性;
2. 传达氯气实验操作时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

五、小结与反馈(5分钟)
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向学生提问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

教学延伸:
可以邀请专业人员讲解氯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安全管理措施,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评价方法:
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
2. 回答问题的准确与否;
3. 总结学生对氯气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备注: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与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氯气》的说课稿3篇

《氯气》的说课稿3篇

《氯气》的说课稿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氯气》的说课稿3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氯气》的说课稿3篇(氯气第一课时说课稿获奖),以供参阅。

氯气教案精品

氯气教案精品

氯气教案精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以氯原子的结构特点作为切入点,通过氯气与多种物质的反应来认识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强氧化性。

3.通过氯气的化学性质来认识其用途。

4.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6.进一步了解广义燃烧的概念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的探索兴趣。

尊重科学,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科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

其中突出的特点是实验多,因此做好演示实验是完成本节教学的重要环节。

新教材中对于氯气的性质部分删掉了红磷和氯气反应的实验,把这一部分内容放在新教材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氮和磷一节中,不再安排演示实验。

目的是为了分散难点,教学中可以根据情况取舍。

详见教法建议部分。

关于钠和氯气的反应新教材中未安排演示实验,对于这个反应可以以复习的形式出现,从氯原子的结构入手。

此外新教材把氯离子的检验的内容放在氯气这一节,使得知识更具系统性。

氯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因此对于氯气的性质、用途、制法等进行比较全面的学习,为后面进一步研究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打下基础。

此部分知识还和氧化还原反应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注意前后知识的连接。

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建议1.本节课的引入可以结合碱金属,学生对于在原子结构和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金属元素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这一章将学习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族。

卤素包括氟、氯、溴、碘、砹等五种元素,逐一学习既繁琐也没有必要,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主要是研究典型物质,然后从个别到一般,结合结构,得出一族元素的性质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可以简单介绍氯气的发现,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化学史。

2.氯气的物理性质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氯气的颜色和状态,通过观看实物或图片,认识到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

氯气的教学设计方案

氯气的教学设计方案

1. 知识目标:(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氯气的制取方法、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3)了解氯气的应用领域。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氯气的制取方法、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

2. 教学难点:(1)氯气的制取实验操作;(2)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氯气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用途?(2)教师讲解:氯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制药、消毒等领域。

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教师讲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大于空气、溶于水等;(2)教师讲解氯气的化学性质:与金属反应、与水反应、与碱反应等。

3. 制取方法(1)教师讲解氯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利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1)教师演示氯气的制取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5. 应用领域(1)教师讲解氯气的应用领域:水处理、制药、消毒等;(2)学生讨论氯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氯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合作精神等;2. 实验报告: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了解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中高一化学教案范文:氯气5篇

高中高一化学教案范文:氯气5篇

高中高一化学教案范文:氯气高中高一化学教案范文:氯气精选5篇(一)教案内容:氯气教学目标:1. 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氯气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氯气的制备方法。

2. 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 氯气的制备和应用。

2. 氯气的毒性和危害。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氯化钠、浓硫酸、漏液瓶、氯气收集装置等。

2. 教学资料:氯气的物化性质介绍、氯气的制备方法与应用介绍。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问答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和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开展讨论:什么是氧化剂?什么是还原剂?氯气是氧化剂还是还原剂?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讲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点燃肉眼可见的物质。

2. 讲解氯气的制备方法,如氯气可以通过氯化钠和浓硫酸的反应制备。

3. 讲解氯气的应用,如氯气可以用于消毒、漂白剂制备和有机合成等方面。

三、实验演示(20分钟)进行氯气的制备实验,演示制备氯气的实验过程并收集氯气。

四、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并进行报告。

五、问题解答(10分钟)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总结和拓展(10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出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七、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延伸:1. 学生可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 可开展有关氯气的实验,如氯气的鉴别实验、氯气的危害实验等,加深学生对氯气的认识和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氯气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如氯气在消毒和净化水源中的作用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 学生能准确描述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氯气相关的问题。

氯气的教案

氯气的教案

氯气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解、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通过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创新设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氯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通过对氯气的讨论,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氯气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讲述氯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引出氯气的话题。

(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氯气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以及氯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教师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讲解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氯气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

氯气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

氯气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教学设计:氯气的教学思路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气的基本属性,并能描述氯气的分子式;(2)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3)了解氯气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2)采用示范教学和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二、教学内容1. 氯气的基本属性及分子式;2. 氯气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3. 氯气的化学性质,如与金属及非金属反应等;4. 氯气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 激发兴趣通过问题导入,例如:“你们了解氯气吗?它有什么样的性质?它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2. 知识传授(1)介绍氯气的基本属性及分子式,帮助学生了解氯气的组成和结构。

(2)介绍氯气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并展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氯气的特征。

(3)介绍氯气的化学性质,如与金属(如钠)及非金属(如碘)反应,通过演示实验或实物模型等方法,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和记录反应过程。

(4)介绍氯气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如制备漂白剂、杀菌剂等,帮助学生认识到氯气在工业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实践活动(1)进行氯气的实验制备:例如使用亚硫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气,然后通过升华的方法收集氯气。

(2)进行氯气的性质实验:例如观察氯气的颜色、气味,测试氯气的溶解性、密度等。

(3)进行氯气的反应实验:例如将氯气通入浓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反应产物,再与金属或非金属进行反应观察。

(4)进行氯气的应用实验:例如使用氯气进行漂白实验,观察漂白剂的效果等。

4. 讲解和总结在实践活动中,对实验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氯气的性质及应用,并与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

5. 拓展与展示给予学生进一步拓展氯气知识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可以引导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四、教学评估1. 实践活动中的观察记录和实验报告:通过学生对氯气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评估学生对氯气性质及反应的理解和实验技能。

《氯气》教学设计

《氯气》教学设计

《氯气》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与目标本教学设计涵盖了氯气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方面的知识,旨在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氯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实验技能,并熟悉氯气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对氯气的性质和制法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2.学生情况分析考虑到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尚不够扎实,本教学设计将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结合生活实例和实验演示进行讲解。

二、教学设计思路1.教学方法与手段为提高教学效果,本教学设计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1)通过实验演示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氯气的性质和制法,加深理解。

(2)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氯气的各种用途和实验室制备氯气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2.教学流程设计(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氯气的发现史和生活中的氯气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进入氯气的学习。

(2)讲解氯气的性质:通过实验演示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实验室制备氯气: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实验技能。

(4)氯气的用途: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氯气的各种用途。

(5)总结与回顾: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6)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实验技能和理解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为理解氯气与水的反应以及次氯酸的漂白性。

2.解决方法为解决以上难点,本教学设计将采取以下措施:(1)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氯气与水的反应以及次氯酸的漂白性。

(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3)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具准备与教学环境布置1.教具准备:实验演示装置、多媒体设备、教学PPT等。

认识氯气(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认识氯气(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认识氯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强调“以同学的进展为本”,注意同学的可持续进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应当被看成是对于老师授予学问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学问和阅历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同学的学习过程应当是同学对学问的主动探究、主动发觉和对所学学问意义的主动建构。

“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心理学的讨论也表明,发觉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

基于建构留意理论的指导,本设计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式教学为主,帮助以试验、幻灯片、争论、归纳等手段,引领同学发觉问题,在合作、沟通中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深化,将所得学问进行应用,同学在体验到不断解决问题的胜利感的同时,逐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自己的创新力量。

二、教学背景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氯元素是一种典型的化学性质活波的主族元素,也是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化工生产中很重要的元素,了解氯元素的性质有助于同学进一步探讨卤族元素的性质,从而与其他系列元素性质比较来归纳元素周期律,关于氯气的性质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三部分:1、氯气的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 氯气与非金属(氢气)、金属(钠、铁、铜)、水、碱的反应和氯气和溴离子、碘离子在溶液中的置换 ],3、氯离子的检验。

在氯气的化学性质中,重点争论了氯气与水的反应以及氯气与碱的反应,同时重点探究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以及次氯酸的漂白作用。

同学状况分析:同学在学校阶段对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了解不多,只学习了氧元素的性质,而在高一前一段内容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和一种非金属-硅的性质,基本可以运用原子结构的基本理论分析浅层的元素性质的内容,基于此状况猜测,同学可以依据氯元素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可以推想出氯元素是一种活波的非金属元素,最常见的化合价是-1价。

设计合适的情境和问题,同学就可以分析、归纳出氯气的各种性质。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以氯气泄漏并科学处理大事作为引入情境,将与此事故联系紧密的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与水和碱液的反应作为第一课时内容,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1、通过图片得到什么信息?(氯气可溶于水)2、氯气溶于水和水反应吗?3、可能生成什么呢?如何验证呢?4、猜测在石蕊试液中加氯水的量对颜色有什么影响呢?5、试验结果与猜测不符说明什么?6、如何验证你的想法?7、事故处理时采纳烧碱来处理液氯罐内的残氯说明什么呢?引导同学推想试验结果,然后动手试验探究、分析、归纳,让同学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不断的感受解决问题的胜利感,并通过铺设新问题,引出次氯酸的漂白性。

关于氯气的化学教案

关于氯气的化学教案

关于氯气的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氯气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 掌握氯气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主要物理性质。

3. 了解氯气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4. 培养学生对氯气实验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氯气的基本性质氯气的化学式:Cl2分子结构:Cl-Cl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2. 氯气的制备方法实验室制备氯气:通过盐酸与锰(IV)氧化物反应工业制备氯气:电解食盐水法3. 氯气的应用领域漂白剂:制造漂白粉、漂白液农药:制造杀虫剂、杀菌剂化工原料:制造氯化石蜡、氯乙烷等医疗:用于消毒、气疗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氯气的图片和描述其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氯气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3. 实验:演示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实验操作,并解释反应原理。

4.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组讨论氯气的应用场景。

5. 总结:强调氯气的重要性和实验安全、环保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书写氯气的化学式和描述其分子结构。

2. 学生能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制备方法。

3. 学生了解氯气的应用领域,并能举例说明。

4.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能遵守安全规程,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氯气的图片、化学式、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的相关内容。

2. 实验器材:盐酸、锰(IV)氧化物、食盐水、电解装置等。

3. 安全防护用品:防护眼镜、手套、口罩等。

4. 参考资料:氯气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的相关论文和书籍。

六、教学活动1. 实验演示:教师在实验室进行氯气制备的演示实验,讲解实验步骤、原理及安全注意事项。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氯气的制备方法,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氯气制备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护。

4.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氯气教学设计

氯气教学设计

氯气教学设计引言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织,是构建学生知识体系和培养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氯气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探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掌握氯气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理解氯气的制备方法、检验方法及其危害性。

2. 能力目标:(1) 具备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2)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加强对氯气危害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氯气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 氯气的化学式、分子式和分子量。

(2) 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氯气的常见用途和应用领域。

2. 氯气的制备方法:(1) 氯化钠与过氧化锰的反应制备方法。

(2) 氯化铁与盐酸的反应制备方法。

3. 氯气的检验方法:(1) 使用苯酚红溶液检验氯气。

(2) 使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氯气。

4. 氯气的危害性:(1) 氯气对人体的伤害。

(2) 氯气对环境的损害。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情境的设置,让学生感受到氯气的作用和危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教学法:设计适当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氯气的制备和检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有关知识的测试:通过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形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理解程度进行评价。

2. 实验报告评价: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数据记录、结果分析和实验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3. 合作学习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结语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将对氯气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全面的了解。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合作学习,学生将培养实验技能、科学思维和合作与沟通能力。

氯气的教学设计

氯气的教学设计

氯气的教学设计平凉二中薛德兴一、教学设计思想:(一)、教学目标的确定:知识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化合物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能力培养目标:观察能力及抽象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⑴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激发学生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的探索兴趣。

尊重科学,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科学。

⑵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二)重点、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教学方法: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四)教学用具实验仪器:集气瓶(Cl2)、有色纸条、试管(×6)、试管架、试管刷、胶头滴管。

实验药品:氯气、氯水、AgNO3溶液、镁条、蒸馏水、稀HNO3、紫色石蕊试液。

(五)教材分析:氯是比较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及氯的化和物在日常生活、工农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对氯气性质、用途和制法的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

由于高中阶段对氯气的性质、用途等介绍、应用较多,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形成正确观点、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等有重要作用。

在内容安排上,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和用途尽可能结合起来讲,使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更为紧密。

第二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可以把以前所学的知识在此更好地应用,并得到巩固。

最好采用边讲边实验,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发展。

(六)学法分析本节内容多、实验多采用边讲边实验,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基础差别大,不易过多拓宽氯气化学性质的知识。

应从实验多这一特点出发,强化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方面的发展。

二、教学设计过程:多媒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雷战役中使用了用氯气制造的毒气弹(180吨液态氯气)。

一阵黄绿色的云雾飘过后,英法联军人人感到胸闷气短,40分钟后约有1.5万人中毒,5000多人死亡。

氯气的教案导入

氯气的教案导入

氯气的教案导入【篇一:氯气的教案】氯气的教案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3)掌握使用氯气消毒的原理,日常生活中怎么利用氯气的漂白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观察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体验化学学习的科学分析方法。

(2)通过科学推测、引导发现、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强化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完本节内容,知道氯气的用途,能够辩证的看待物质,使物有所用;(2)树立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合理使用化学物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氯气的氧化性、漂白性难点:氯气的氧化性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讲授法四、教学用具:ppt、12板书一、氯气的物理性质二、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与钠的反应 2na+cl2=2nacl 氯气与铁的反应 cu+cl2=cucl2氯气与铜的反应 2fe+3cl2=2fecl33【篇二:氯气教案】【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氯气的性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教学重点与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2、教学方式和模式:讲解与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相结合,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卡片式五环节教学模式。

教学重点、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气与水反应、氯气与naoh 溶液反应,氯水的成分。

3、教学过程:见左边。

(附卡片如下)【预习卡片】一、归纳并记忆氯气的物理性质,画出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能默写出)ppt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查阅资料,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并记忆) 1.cl2 与金属的反应(氯气是剂)⑴ na + cl2 = (钠燃烧,烟 ) ⑵ cu + cl2 = (铜燃烧,烟 )⑶fe + cl2 = (铁燃烧,烟 )2.cl2 与非金属的反应(氯气是剂)(1) h2 + cl2 =(燃烧,色火焰,瓶口有)(2) p + cl2 (少)=, p + cl2(过量)=( 烟雾) 3.cl2 跟水的反应:cl2 + h2o,离子方程式:次氯酸(1)一元弱酸,电离方程式:,酸性比h2co3__(强或弱)(2)不稳定,见光分解方程式:(3)强氧化性,可,故氯气常用于自来水消毒。

氯气教案[新]

氯气教案[新]

氯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氯气的性质、用途和危害。

2.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氯气的性质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如金属、非金属、有机物等。

氯气密度大于空气,易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

2. 氯气的用途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制造氯化物、氯化烃、氯化丙烯等化学品。

此外,氯气还用于消毒、漂白、水处理等领域。

3. 氯气的危害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对人体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危害。

吸入氯气会引起呼吸道刺激、咳嗽、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肺水肿、窒息等。

接触氯气会引起皮肤、眼睛等部位的刺激和灼伤。

此外,氯气还具有爆炸性,应注意防火防爆。

4. 氯气的制备方法氯气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盐酸和漂白粉的反应制备氯气。

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漂白粉(NaClO)和盐酸(HCl),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

2.将两个烧杯放在烧杯架上,用橡皮管将两个烧杯连接起来。

3.在橡皮管中央加入一根玻璃棒,用于搅拌反应液。

4.加热盐酸烧杯中的溶液,使其沸腾。

5.用玻璃棒搅拌漂白粉烧杯中的溶液,使其与盐酸反应。

6.观察氯气的产生情况,收集氯气。

5. 实验操作技能1.熟练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如烧杯、橡皮管、玻璃棒等。

2.注意实验安全,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护用品。

3.熟悉氯气的性质和危害,注意防范风险。

4.熟练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氯气的性质、用途和危害,让学生了解氯气的基本知识。

2.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让学生亲身体验氯气的制备过程。

3.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氯气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2.实验操作: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氯气的制备实验。

氯气教学设计

氯气教学设计

氯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如与金属、非金属、水、碱的反应。

理解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对氯气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化学物质可能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通过对氯气性质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包括与金属、非金属、水、碱的反应。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2、教学难点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次氯酸的性质。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中装置的选择和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等基础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氯气的性质,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氯气的化学变化。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氯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及危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和次氯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氯气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如氯气泄漏事故、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氯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吗?它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从而导入新课。

展示一瓶氯气,让学生观察氯气的颜色、状态。

请学生闻氯气的气味(强调闻气体的正确方法),并描述氯气的气味。

讲解氯气的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3、讲解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与金属的反应演示氯气与钠、铁、铜等金属的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反应的特点。

氯气与非金属的反应演示氯气与氢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反应的特点。

氯气教学设计范文

氯气教学设计范文

氯气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理解氯气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术。

3.了解氯气的应用领域和相关安全知识。

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教案、实验器材和实验化学品。

2.学生:学习笔记、实验指导书、安全眼镜、实验器材和实验化学品。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教师向学生介绍氯气的常见用途,指出其在消毒和漂白、制造氢氯酸、制造塑料等方面的重要性,并与学生展开讨论。

理论讲解:2.教师利用PPT或黑板,给学生讲解氯气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包括其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重等)和化学性质(与很多元素反应、易溶于水形成盐酸等)。

制备实验:3.教师向学生介绍氯气的制备方法:通过加热氯化钠和浓硫酸反应,得到氯气的氯化反应。

教师提醒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穿戴实验服,佩戴安全眼镜等。

4.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指导学生进行氯气的制备实验。

分发实验指导书,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进行操作。

实验操作:5.学生首先将一定量的氯化钠固体加入到干净的试管中,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

学生应注意,将试管倾斜放置在架子上进行加热,以避免试管破裂。

6.当试管中的混合物开始发生气体释放时,学生需小心地将气体通过导管引入带有水的试管中,同时注意观察水的变化。

7.学生应观察到氯气通过水后,水变绿,同时伴有明显的氯气刺激性气味,有轻微的白烟产生。

讨论总结:8.教师和学生一起观察实验现象,讨论氯气的制备过程和特点,引导学生复习和总结所学的氯气知识。

拓展活动:9.教师向学生介绍氯气的其他应用领域,如漂白剂、消毒剂、塑料的制造等,并可以分享有关氯气的实际案例。

安全提醒:10.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氯气的直接接触和吸入,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实验室环境。

作业布置:11.教师布置学生回家后完成的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关于氯气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观察结果和感想等内容。

评估反馈:12.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来评估学生对于氯气实验的理解和实验操作技术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批改和评分。

初识氯气教学设计

初识氯气教学设计

初识氯气教学设计教材以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海水作为研究对象,明确指出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氯元素,并以氯化钠、氯化镁为主要存在形式。

教材正文介绍了氯气的发现、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工业制法的原理。

以“学科提炼”的形式强调了电解法的重要用途。

指出人们从海水中获得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过程,体现了化学科学在利用自然资源创造新物质中的独特作用。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氯气的结构、推测氯气的化学性质。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分析氯气的实验室制备原理,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

4、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认识到海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培养学生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1.了解氯元素的存在、初识氯气。

2.学会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

课件、相关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引入新课:老师提问:有一种物质我们每天都要吃,它在调节人体体液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家知道这种物质是什么?同学回答:食盐、盐、氯化钠等。

老师讲述:同学们说对了,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的食盐是重要的调味剂,为我们人体补充钠元素和氯元素。

同学们知道氯化钠在什么地方蕴藏量最大么?PPT展示:大海思考:大海中氯元素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为什么?学生活动:写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PPT展示:氯原子、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讲解: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元素,以氯离子的形式存在。

内陆盐湖和地下盐矿蕴含大量的氯化钠。

学生活动:结合氯原子的结构思考一下问题1、游离态的氯是以氯原子还是氯分子的形式存在?试从原子的结构分析。

2、根据氯原子的结构,思考为什么课本上说氯气是活泼的气体?讲述:根据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发现氯气性质活泼,自然界没有氯气。

同学们想知道谁是第一个发现氯气的人么?学生活动:阅读P82 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与确认PPT展示: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氯气氯气的制备原理:MnO2+4HCl2+2H2O+Cl2↑学生活动:请同学们书写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赵浩然书写老师点评说明:1、二氧化硅与浓盐酸反应必须加热,不加热不反应。

氯气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氯气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氯气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一、主题内涵新课标中要求:"要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这一评价体系使得"培养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与"培养高考成功者"的目标分开。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

二、案例叙述《氯气》是人教版化学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个教材中氯气与水的反应,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因此如何用探究的形式来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也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价值所在。

我做了三次教学尝试,理念不同,方法不同,效果各异。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认识方法认识事物,一分为二的看待氯气,引起学生对氯气的好奇,激发对新知识的兴趣。

(导入)生活中我们常常听见这样的两个信息——氯气中毒,氯气杀菌消毒,那么氯气到底就是怎样的一种气体呢?使它具备这种矛盾的特性呢?它就是不利还是有毒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这种物质的性质去化解我们的疑点。

板书: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第一种教法:1、请设计实验来对这点性质进行探究:氯气能否溶于水?溶于水的部分有无与水发生反应?2、因为问题较含糊,学生较难著手探讨。

对于氯气的水溶性,学生并作如下实验设计。

方法一:将水滴进装有氯气的试管内,看看颜色有没有变浅;方法二:将一支布满氯气的试管好像放在水槽中,看一看试管中液面有没有下降。

3、对于溶于水的部分有无与水发生反应,因为学生对这个反应还没有什么概念,因此无从下手,讨论很难展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认识氯气(第一课时)
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刘文芳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

基于建构注意理论的指导,本设计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式教学为主,辅助以实验、幻灯片、讨论、归纳等手段,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深化,将所得知识进行应用,学生在体验到不断解决问题的成功感的同时,逐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氯元素是一种典型的化学性质活波的主族元素,也是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化工生产中很重要的元素,了解氯元素的性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探讨卤族元素的性质,从而与其他系列元素性质比较来归纳元素周期律,关于氯气的性质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三部分:1、氯气的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 氯气与非金属(氢气)、金属(钠、铁、铜)、水、碱的反应和氯气和溴离子、碘离子在溶液中的置换 ],3、氯离子的检验。

在氯气的化学性质中,重点讨论了氯气与水的反应以及氯气与碱的反应,同时重点探究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以及次氯酸的漂白作用。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对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了解不多,只学习了氧元素的性质,而在高一前一段内容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和一种非金属-硅的性质,基本
可以运用原子结构的基本理论分析浅层的元素性质的内容,基于此情况预测,学生可以依据氯元素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可以推测出氯元素是一种活波的非金属元素,最常见的化合价是-1价。

设计合适的情境和问题,学生就可以分析、归纳出氯气的各种性质。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以氯气泄漏并科学处理事件作为引入情境,将与此事故联系紧密的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与水和碱液的反应作为第一课时内容,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1、通过图片得到什么信息?(氯气可溶于水)2、氯气溶于水和水反应吗?3、可能生成什么呢?如何验证呢?4、预测在石蕊试液中加氯水的量对颜色有什么影响呢?5、实验结果与预测不符说明什么?6、如何验证你的想法?7、事故处理时采用烧碱来处理液氯罐内的残氯说明什么呢?引导学生推测实验结
果,然后动手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让学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不断的感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并通过铺设新问题,引出次氯酸的漂白性。

而氯气与非金属(氢气)、金属(钠、铁、铜)反应及氯气和溴离子、碘离子在溶液中的置换产物均有氯化物,如何验证产物与氯离子的检验密切相关,故将氯气与非金属(氢气)、金属(钠、铁、铜)反应和氯离子的检验作为第二课时内容。

技术准备:多媒体设备,相关实验条件
前期准备:完成下列问题,并参照导学提纲预习本节内容。

1.实验室闻气体的气味,如何正确操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

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必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如何判断?
在反应 H2 + CuO = Cu + H2O 中,氧化剂,还原
剂。

4.画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画出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画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思考:Cl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常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推测、实验探究、归纳出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与水、碱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次氯酸有漂白性,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分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科学推测、引导发现、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强化合作能力。

3.情感与态度
在层层递进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归纳结论,新实验探究,归纳新结论,学生体会科学探究艰辛和喜悦的过程中,树立不畏艰难的科学探究精神,并同时加强环保意识,强化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
贮存液氯的钢瓶发生了泄漏,旁边的工人首先看到一股浓浓的黄绿色气体
逸出,接着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然后被毒倒了。

观看图片
归纳: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液化。

消防官兵得到信息后,迅速将中毒人员转
移至地势较高处等待救护车,同时将周围的群众往高处疏散。

归纳:
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然后在周围50米处筑起了“水墙”以降低空气中氯气的浓度。

归纳:
氯气能溶于水。

并将液氯钢瓶扔进了投放了大量烧碱的水坑内。

归纳:
氯气在碱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
溶解度。

请同学们在导纲上将氯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归纳,并与大家交流[归纳并交流]: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
有毒、密度比空气
大、易液化、能溶于
水和碱液的气体。

(并将归纳结果填
写在导学提纲上)
通过学生
的归纳与
交流,增
强学生分
析获取信
息的能
力。

[展示幻灯片]:
氯气物理性质归纳内容将归纳内容与幻灯片进行对比整理。

展示一瓶新制备的氯水并提出问题:从老师展示的瓶装氯水,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归纳并交流]:
氯水呈现浅黄绿色,
说明氯水中存在氯
分子。

学生体
验自己观
察、分析、
归纳的过
程。

[探究实验2]:
向新制的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归纳]: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大量的氯离子。

[提出问题]:
从上述探究实验中,你得到什么结论?[归纳]:
氯气与水反应,生产的产物之一为氯化氢。

[提出问题]:
氯气和水反应,除生成氯化氢外,还有另外的产物吗?你如何判断?把你的想法与大家交流。

[铺垫问题]:若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氯化氢,有化合价变化吗?[归纳]:
Cl2 HCl ,氯
元素化合价降低的产物为HCl,
由反应物的组成元素和氧化还
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的
规则,可知另一产物符合:含
有氧元素、含有化合价升高的
元素。

启发学生
联想推测,
加强逻辑
思维的训
练。

[讲述]:
这种含有氧元素、含有化合价升高的元素的产物对我们来说是个新朋友,名称为次氯酸,化学式为:HClO 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2 + H2O = HCl + HClO
(并将归纳结果填写在导学提纲上)
[提出问题]:
氯气和水反应后所得产物都是酸,若向石蕊试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和较大量氯水比较,现象会有什么区别?[分析交流]:
氯气和水反应后所得产物是酸,若向石蕊试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和较大量氯水比较,加入量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石蕊试液的颜色应该越红。

[实验探究3]:[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归纳]: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生学习评价设计:
教师自身教学评价:
六.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本次教学设计设置了层出不穷的问题,来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活状态,在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给了学生更宽阔的思维空间。

并且随着学生从初中升至高中的逐步成熟过程,通过体验“问题预测,科学验证,提出新问题,新科学验证”的经历,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实验不是盲目进行的,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逐步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模式。

针对中学学生的特点,设计知识的构
建跨度不能太高,采用了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来铺设台阶,使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有所获。

与以往的教学设计出发点一般为:引导学生从实验入手,然后再用来获取知识不同。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掌握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氯气与水、碱液的反应,了解了次氯酸的漂白性,通过分析、推测、实验、归纳的体验,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和实验验证,逐步地体会到了科学是严谨的,不畏艰难的探索过程。

但在课后调查中发现,对于这种研究性的学习,知识基础较好,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升的速度较快,开放性还可以再有所提升,而基础较差的部分学生暂时尚不适应,感到茫然没有思路,但在适当的铺垫问题引导下,就可以收到应有的收获。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让思维活跃的学生来做问题铺设,使学生能够更开放一些。

另外,课上的开放程度应该可以再放开一些,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更多的问题提出,自己分析、自己归纳,并动手实践,作为一名教师,由于受旧观念的束缚,不由自主地担心学生能推测正确吗?能找到更好的验证方法吗?能归纳完整所收获的知识吗?而导致仍然会出现教师说的多,即铺垫过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在理念上还需进一步调整,努力缩短自己与新课程的距离。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