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13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穷人》的这篇课文记叙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下面是牛牛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3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
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自言自语着。
睡觉还早。
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
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
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
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
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
“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
她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猛地推开门。
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和第13课《穷人》教案设计合集
沙哑地( ) 痛苦地( )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山洪________ 着,像一群________ 的野马,从山谷里________ ,________ 。
2.老汉________ 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________ 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3.村庄惊醒了。人们________ ,却一脚踩进________ 。是谁________ 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________ 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________ 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从这句话中的“蹿、舔”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这种感受还可以从文中的___一句中体会出来。
2.文中两次写到老汉“吼道”,请你仔细读读相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老汉当时的心理活动。
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课件5】(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 shēn yín liú tǎnɡ shā yǎ
( ) ( ) ( ) ( )
二、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 )的野马 ( )地喊
点拨语(可随机改变):
(1)第一句:像泼,像倒,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2)第二句:把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读出来。
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
交流句子带给学生害怕的感受,能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洪水中人们的心情,从而体会老党支部书的伟大。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
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自言自语着。
睡觉还早。
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
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
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
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
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
“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
她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猛地推开门。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
首先投人眼帘的是对着门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
她一动不动。
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
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13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语文S版
1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的不同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体会巴迪面对母亲爱的赞扬和父亲严厉的指正的情感变化。
2、难点:联系生活经历,初步认识父母不同评价。
【教学过程】一、抓住两个关键词,导入课文题目导入:1、同学们,请抬头看黑板,这里有两个短语。
(出示“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我们知道词语本身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谁能带着你的理解你的感情试着读一读这两个短语呢?生读2、这两个评价是完全相反的,可同时用在一个人、一件事上,那会表达着怎样的一种情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九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加“和”字,齐读课题)3、我们来看题目,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眼睛可以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仔细看课题,你有什么发现?我发现题目中的两句评价是完全相反的,可以说是极端的,一句是表扬,一句是批评。
这两句话是别人说的话。
是对别人的批评和表扬。
4、老师最喜欢发表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这是别人说的话,所以你看课题用了什么符号啊?前引号和后引号。
5、引用别人说的话时,我们要加引号。
看来大家都预习了,初步了解了课文,这节我们深入学习课文,大家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课文,要求大家独立解决文中的生字新词,同时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自由读文)1、检查生字词2、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我”八岁时写了一首诗,妈妈鼓励我,爸爸却说“糟糕透了”。
在这两个不同的评价下,“我”成了有名的作家。
3、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然后告诉老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默读、浏览、自由读、找同学对读都可以,听明白了吗?)[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学生发言:……母亲:精彩极了;父亲:糟糕透了4、过渡:面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做为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否理解呢?他有什么表现?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提示再读课文1至14自然段。
【部编版】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桥
【部编版】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12课《桥》。
全文描述了一座充满故事的老桥,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详细内容包括:1. 章节内容:第12课《桥》。
2. 课文内容:通过对老桥的描述,引出桥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桥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了解桥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桥的描述,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对桥的感受。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座古老的桥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桥的了解和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1)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桥的了解。
(2)引导学生关注桥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生词和短语。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词和短语。
3.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1)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复述课文。
(2)每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全班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桥2. 重点词语:沧桑、历史、文化、连接、见证3. 重点句子:这座桥见证了家乡的变迁,承载了无数人的回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一座你熟悉的桥。
(2)谈谈你对桥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认识。
2. 答案:(1)示例:我熟悉的桥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它横跨在河面上,连接着两岸的村庄。
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精华版教案13
13桥1.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会认并会写“咆、哮、废”等8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课时PPT课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桥》(板书课题:桥)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关于桥的课文?师:看到课题会让你产生怎样的思考呢?二、初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向伙伴学习请教,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
(1)检查字音、字形咆哮狂奔狞笑放肆势不可当拥戴清瘦沙哑豹子胸膛乱哄哄跌跌撞撞(2)纠正字音:势不可当的“当”读dāng,不读dǎng,提醒学生“势不可当”与“势不可挡”意思相同,“挡”读dǎng,和“当”都是“阻挡”的意思。
(3)仔细观察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组是描写洪水的,第二组是描写老汉的,第三组是描写村民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板书。
(4)学生提出难理解的词语,共同帮助解决。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黎明,当洪水袭来时,党支部书记——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指挥一百多号乱哄哄的村民有秩序地过桥,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师小结:我们平时在读文章时,要养成一个习惯,看见题目后先想一想这篇文章可能会写些什么,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么写,如果能坚持这样做,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会提高得很快。
2.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文章的脉络。
(突遇山洪1~6;疏导撤离7~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四、精读课文,感受险情。
过渡: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走进那个可怕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山洪暴发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2课桥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老汉的神态、语言、动作,联系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深入老汉的内心世界感悟老汉的形象。
3、理解题目蕴含的深刻含义。
4、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1、感悟老汉无私无畏、心系群众、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
2、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蕴含的深刻含义。
【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谈话:北京奥运会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桥。
这里的桥指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桥》。
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呢?板书课题。
2、复习课文,闭眼你能想起课文的那些场景?师出示课文情节。
山洪咆哮显狰狞,村民慌乱向桥拥。
老汉如山很镇定,果决指挥有序行。
群众利益最重要,揪出小伙怒如豹。
村民全部都脱险,老汉小伙被祭奠。
二、感受洪水的无情和人们的慌乱。
1、学生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指导朗读。
2、学生找出村民慌乱的句子,指导朗读。
三、感悟老汉形象。
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课文7—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句子。
做上批注(你从中感受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2、小组内交流,有感情的读读。
3、全班交流,师随机指导。
4、小结。
四、体会桥的含义。
课文主要写了老汉,为什么题目是桥?这个桥难道就是那个窄窄的木桥吗?(学生讨论交流)五、讨论文章的表达方法。
六、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师出示感悟山洪无情人有情,老汉一心系群众。
危难关头不徇情,爷俩全部献生命。
党群关系最重要,群众利益是法宝。
发扬支书好作风,和谐共圆中国梦。
七、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教育专用】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卧看牵牛织女星》公开课教案
卧看牵牛织女星三维目标1、学习本说明文中神话传说的作用,本文中数字的准确性。
2、培养学生对科普作品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一些说明文的知识。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宇宙空间奥秘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认识到今天努力学习明天才能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说明文知识的讲解及文中数字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对文章中隐含的人生哲理的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在秋日的夜晚,秋高气爽。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在幽深的天幕上群星闪烁,引起我们多少的好奇与兴奋,这时最吸引我们目光的就是那长长的银河,看到银河,牛郎织女的传说便会映入我们的脑海里。
那么有关这两颗星的天文方面的知识如何呢?它还有一些什么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叶至善写的《卧看牵牛织女星》,从中我们便可以知道了。
(二)阅读课文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完成下列思考题:1.查字典,了解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的词义。
神妙:非常高明、巧妙。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怠惰:(dàiduò):懒惰。
描摹(mó):用语言文字表现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特性等。
孤寂(jì):孤独寂寞。
崩毁:崩裂销毁。
藐小(miǎo):微小。
白蒙蒙(mēng):形容(烟、雾、蒸气等)白茫茫一片,模糊不清。
俯首帖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含贬义)。
凝神静听:聚精会神地听。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离愁别苦:离别时愁苦的心情。
少见多怪:很少见到而觉得奇怪。
不计其数(shù)数目极多,无法计算。
2.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有关的天文数据,想一想这些数据对本文所起的作用。
3.在文中用波浪线划出神话传说中的关键词句,准备复述故事。
4.理清本文的结构。
(三)归纳本文的结构第一部分(开头——可是其他的星全比不上它)由神话传说故事引出织女星和牵牛星,介绍两颗星在银河中的位置。
写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第二部分(若是我们一连几晚一一他又离我们渐渐地远了)以多组数据来介绍牵牛织女星的天文知识。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3课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一: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教学理念】1、对故事主题的探寻。
扣住“追求幸福”这一主题,以爱情为切入点,从相爱的原因、受到的阻挠、对爱的坚守等方面梳理出问题,层层深入,带领学生从整体上观照课文。
话题比较有冲击力,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2、对表达方法的探究。
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结合具体的文本向学生介绍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学知识,学生的感性经验借助专门的名词术语,形成了理性知识。
给学生新的知识点,高于学生目前知识水平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是个提升。
3、穿插人物形象的品评。
感受牛郎织女身上的真善美;理清老牛是促成者,王母是破坏者;分析民间故事中老牛和喜鹊意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目标1.理清人物关系,学会概括故事主要内容2.梳理故事情节,体会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3.学习语言,体会人物的特点4.学习有条理、有重点、会想象地复述课文5.读懂文中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对幸福的不懈追求。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学习课文第一段,感受牛郎和老牛的亲密无间、相互依靠。
一、导入新课1.出示古诗《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说的是谁呀?2.这是距今两千多年的诗句,讲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故事。
千百年来,我们在歌曲中、戏剧里,电影电视中,甚至许多诗篇中都能读到他们。
今天,我们再次聚焦这个民间故事。
(板书:民间故事)3.(出示银河图片),每当夏日的夜晚,我们仰望星空,在银河的两边,我们发现两颗最两的星星,一颗叫牵牛星,一课叫织女星。
千百年来,人们“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多少个夜晚,多少人,“卧看牵牛织女星”。
看啊,想啊,把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种种情感都寄托到了牵牛织女星上,于是,就有了流传千年的民间故事——板书(牛郎织女)出示“民间故事”的介绍。
语文S版六年级上:第12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12.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抓住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①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②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及“我”对母亲的一片真情。
4、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内心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烧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师:母亲是那么亲切的字眼儿,提起母亲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
谁愿意说说你的母亲?(生各抒己见)老师从你们的话语中,体会到了妈妈对你们的爱,同时也感受到了你们对妈妈的一片深情。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再次来感受博大的母爱吧!师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看到文章的题目,同学们想知道什么?生可能说出的问题: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2、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3、他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二、初度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
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自渎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2、激发情感:在自读的基础上,指明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配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朗读,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欲望。
通过读课文你感受到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关心体贴儿子、坚强乐观,非常爱我)三、自由研读,真情感知。
1、找一找这篇文章老师读后深受感动,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划出来,并于小组讨论为什么受感动。
2、说一说(1)、师:我看有些同学已经划好了,谁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生: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得地方偷偷的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他又悄悄的进来,眼圈红红得看着我。
”从这些句子中我体会到母亲对我的宽容和关怀。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桥》教案含反思
第13课《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学生能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理解“桥”的象征意义。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课文,增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桥”的象征意义,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难点: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自己对“桥”的看法和认识。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身边的桥,激发他们对桥的兴趣和认识,为后续课文的讲解做好铺垫。
2. 呈现:通过PPT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同时,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扫清阅读障碍。
3. 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对“桥”的象征意义的阐述,让学生理解“桥”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连接过去和未来的象征。
同时,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性光辉。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谈一谈对“桥”的看法和认识。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归纳: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进行归纳总结,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讲授法、互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2. 使用PPT展示课文内容、相关图片和时代背景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3. 配合板书,将讲解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针对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造句、连线等练习,巩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思考题,如“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撰写小论文或进行口头演讲。
3.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小论文或口头演讲的质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2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2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溅、熄”等16个生字,正确认读“搁板、魁梧、勉强、蜷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梳理文章记叙顺序,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
(板书:穷人)这篇小说是世界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
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它的介绍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接下来咱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1.出示初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好每一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反馈初读情况。
2.检查朗读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点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1.谈话启发:这个故事,篇幅比较长,但思路比较清晰,你们能不能事情的发展变化,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请默读梳理,形成文字。
2.学生自学:(1)教师巡视,排疑解难,提示方法:先将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
(2)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
3.班级交流:根据需要,指名2--3人交流,适度点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桥》是一篇微型小说,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在党性面前,他一视同仁,要求同是党员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在人性面前,他又推着儿子先走,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他用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一个父亲的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
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够深入,也理解不了“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沉着冷静、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3.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4.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1.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方法与策略】本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用通读、默读、精读、写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品读课文。
围绕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设计导学单,让学生自行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导学单中的每一个环节,结合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环境描写的衬托感受人物形象。
最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即借助高大的人物形象,升华到党员的大爱之美,父爱的无疆之美,老支书用生命搭建的生命桥的壮美,深入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1、预习提纲(1)收集汶川地震中共产党员英勇抗震救灾的例子,整理好后和同学交流感受。
(2)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本课的故事情节,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教案设计.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执教人:凌征财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相关语句,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
2、通过各种方式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原因。
3、体会课文语言严谨用词准确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联系实际思考总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她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可爱的地球2、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全班交流)3、揭题。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出示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球?2、画出课文中能概括介绍地球特点的句子。
三、精读感悟,品赏悟情(一)、研读地球的可爱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宇航员会有如此感叹?2、交流点拨,读中感悟: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找出文中相关句子。
3、学习第一段(课件)(1)读第一句话。
并交流读完第一句的感受。
(2)体会打比方的作用。
(3)齐读第二句。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地球比作什么?(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4)小结4、体会地球的渺小。
5、过渡: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难道仅仅就因为她外表美丽吗?(1)理解“无私慷慨”。
(2)举例说有哪些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3)、小结(二)研读“地球容易破碎”1、教学第3自然段。
(1)第三段告诉我们,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是什么态度?体会不加节制(2)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2、第4自然段。
(1)人类又是如何对待可再生资源的呢?抽生读。
(2)“本来”是什么意思?“本来”这个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你知道人类的这些破坏行为,造成了哪些生态灾难吗?生交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精美教案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小说是虚构的” 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桥》、《穷人》两篇精读课文和《在柏林》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桥》描写了老支书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人过桥撤离,舍己为人的故事;《穷人》记叙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桑娜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十分贫穷的情况下,收养了邻居家的两个孤儿。
课文赞美了穷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在柏林》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令人凄楚的故事:一位后备役老兵已经在战争中失去了三个儿子,但还是被迫把妻子送进疯人院后再去参战。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根据已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虚构的故事。
《语文园地》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和情节描写刻画人物,通过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了解情节描写的作用,了解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尝试写出人物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2.单元重点:(1)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想象来虚构出动人故事的,并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另外,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与文本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
学习老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桑娜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可怜老兵的悲惨命运,愤恨可恶的战争。
(2)习作时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在学习这三篇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去想象,从而达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要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要善于观察,从生活中提起素材,再加以想象,从而成为创编生活故事的基础。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找词找句,圈圈点点划划,读读体会的感悟方法。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13课教案
第12课《把耳朵叫醒》教案教学目标1.借助词典和课文内容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米老鼠”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沃尔特·迪斯尼的创业故事。
学生:搜集米老鼠的各种动画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展示课题1.出示迪斯尼公司创作的“米老鼠”动画图片,谈话引入。
这是谁?是哪部动画片中的?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知道它是怎样诞生的吗?2.答案全都藏在《把耳朵叫醒》里。
请读课题。
3.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你觉得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同桌相互说说,相互交流补充。
(1)说说课文大意。
(2)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三、检查自读情况,集体汇报交流1.全班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
2.用心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概括沃尔特·迪斯尼创作“米老鼠”的艰难过程的词语。
(学生默读、勾画、同桌交流)3.集体讨论,汇报自己找到的词语。
(1)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并引导学生集体讨论,互相补充,从学生的发言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及时给予肯定。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贫困潦倒——相依为命——举步维艰——灵光乍现——蜚声世界。
(3)读一读这些词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根本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仔细体会,并留下学习的足迹(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一写体会)。
4.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交流体会。
(1)“虽然报酬很低,但他仍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似的,全力以赴,不敢懈怠。
”面对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全力以赴,可见他工作非常努力,但是仅有努力就能成功吗?(2)“他熄了灯,陷入空虚与无望的黑暗中,周围静得可怕,又似乎吵闹不休。
”“静得可怕”与“吵闹不休”看似矛盾,实际正是作者狂躁与绝望情绪的生动写照。
(3)“他拉开灯赶走那只讨厌的家伙,但疲倦的身心让他干什么都没劲,只好听之任之。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2课桥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2、抓住文中的词句细细品味,当肆虐洪水来临的危机关头,作为村支书的老汉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将乡亲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感悟老汉的镇定自若、不徇私情、舍己为人金子般美好的心灵。
3、品味老汉的两次“怒吼”“揪”“推”等字词,体会老汉的父爱如山及不徇私情。
4、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1.抓住老汉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的语句,体会他镇定自若,先人后己、不徇私情的崇高品格。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流程:一、走近老汉,感悟他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惧、不徇私情、不怕困难的崇高品格。
(一)1、教师谈话过度:俗话说:“水火无情”。
当洪水漫天卷地般地涌来,乡亲们扶老携幼,发疯似的狂奔着,呼喊着,在拼命地逃命,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大家求生欲望多么强烈!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生命通道是什么?谁来拯救他们呢?(学生回答)2、这是一座怎样的木桥?(窄窄的木桥)没有人指挥过桥,将会怎样?3、因此,面对人群混乱的场面。
作为村支书的老汉表现怎样?(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4、老汉伫立在木桥边,如一尊古希腊雕塑,与乱哄哄的人们形成鲜明的对比。
你从“盯”字体会到什么?5、为什么说他像一座山?(体现老汉镇定自若,威严冷静,临危不惧,所以说他像一座山,同时他也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6、老汉是怎样指挥乡亲们过桥的?(让学生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质疑:为何老汉的喊话一连用三个感叹号?(当时情况危急,容不得他多说。
他说话简洁急促,干脆洪亮。
)(二)、感悟老汉的言行,体会他不徇私情及父爱如山(1)品味老汉的语言,我们在文末得知:老汉与小伙子是父子关系。
老汉的两次”怒吼”是在什么情境下产生的?学生结合课文汇报自主学习情况:1、当洪水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在生与死的关键时刻,老汉发现身为党员小伙子插队时,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12《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鳌、銮、蟠、磬、鎏、”等13个生字,读准“紫禁城、额枋、迥然不同、藻井”等6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
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3.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2.难点: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故宫的记忆》音频、微课《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故宫的记忆》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故宫吗?(生自由回答)去过的人,都赞叹它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都能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吧!生齐读课题:《故宫博物院》,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根据不同的任务,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1)重点指导:紫禁城(jīn)鳌头(áo) 金銮殿(lu án) 额枋(fāng) 蟠龙(pán) 攒(cuán) 磬(qìng) 鎏(liú) 迥然不同(jiǒng) 中轴线(zhóu) 藻井(zǎo)(2)指名读,正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把耳朵叫醒》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词典和课文内容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米老鼠”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沃尔特·迪斯尼的创业故事。
学生:搜集米老鼠的各种动画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展示课题
1.出示迪斯尼公司创作的“米老鼠”动画图片,谈话引入。
这是谁?是哪部动画片中的?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知道它是怎样诞生的吗?
2.答案全都藏在《把耳朵叫醒》里。
请读课题。
3.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你觉得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同桌相互说说,相互交流补充。
(1)说说课文大意。
(2)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三、检查自读情况,集体汇报交流
1.全班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
2.用心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概括沃尔特·迪斯尼创作“米老鼠”的艰难过程的词语。
(学生默读、勾画、同桌交流)
3.集体讨论,汇报自己找到的词语。
(1)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并引导学生集体讨论,互相补充,从学生的发言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及时给予肯定。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贫困潦倒——相依为命——举步维艰——灵光乍现——蜚声世界。
(3)读一读这些词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根本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仔细体会,并留下学习的足迹(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一写体会)。
4.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交流体会。
(1)“虽然报酬很低,但他仍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似的,全力以赴,不敢懈怠。
”
面对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全力以赴,可见他工作非常努力,但是仅有努力就能成功吗?
(2)“他熄了灯,陷入空虚与无望的黑暗中,周围静得可怕,又似乎吵闹不休。
”
“静得可怕”与“吵闹不休”看似矛盾,实际正是作者狂躁与绝望情绪的生动写照。
(3)“他拉开灯赶走那只讨厌的家伙,但疲倦的身心让他干什么都没
劲,只好听之任之。
反正是失眠,他就去听老鼠的叫声,他甚至听到它在自己床边的跳跃声。
”
“听之任之”“反正”这些词语说明画家最初是在无奈之下听老鼠发出的声音的。
(4)“渐渐地,他听到了一种美妙的音乐,如一个精灵在这个寂寞的午夜与自己相伴。
”
从“美妙的音乐”、“精灵”、“相伴”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在倾听中对老鼠的态度和情感有了很大转变,他在倾听中发现了美,获得了艺术的享受。
(5)“小老鼠使他的工作室有了生机,它成了他的朋友,他则成了它的观众,彼此相依为命。
”
瞧!倾听让年轻画家在普通老鼠身上找到了爱。
(6)“那一刻,灵光乍现,他拉开灯,支起画架,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
”
伟大的创作过程似乎仅在一瞬间,但联系上下文,我们就知道,创作的过程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倾听,经历了那么多的“举步维艰”,才有了这一刻的“灵光乍现”,又怎能说是“一瞬间”呢?
(7)读课文最后两段,理解“原来,灵感只青睐那些愿意倾听的耳朵”,“把耳朵叫醒,然后倾听世界。
相信总有一个声音属于成功”这两句话的意思。
灵感的获得需要我们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这样才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爱与美。
(8)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试着给课文另外取个题目,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四、课外结合,交流拓展
1.你觉得沃尔特·迪斯尼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生活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你还了解沃尔特·迪斯尼的哪些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3.课后写一写读后感。
五、总结全文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常有不如意的时候,如何把握机会走出困境,勇气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有时光凭奋斗是不够的。
还需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发现在平凡甚至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取成功。
第13课《卧看牵牛织女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能工整美观地写好这些字。
2.能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天文知识。
对自然界中的天文现象产生兴趣。
3.进一步了解列数字和作比较这两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1.能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天文知识。
2.掌握列数字和作比较这两种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1.了解关于星座的常识。
2.观察星空,找到牵牛星和织女星。
教学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茫茫宇宙,无边无涯,在浩瀚的星际,除了我们人类已知的星球外,还有些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吧。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介绍天文知识的文章——《卧看牵牛织女星》(板书)二、课题入手,引入新课
1.看题目,你知道些什么?有些什么问题?
2.你怎么理解“卧看”?
三、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己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银河和其他一些星星的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对牛郎星和织女星的介绍;其他天文知识的介绍。
)
2.抽生回答,师相机指导。
四、细读分享,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一、二段
1.生读课文一、二段,想想这段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天文知识。
(这是介绍织女星的位置,天琴座的形状及名称来历。
)
2.理解“神妙”、“陶醉”两个词的意思。
3.介绍了外国有关天平座的名称及故事传说。
4.请发挥你的想象,用几句简单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还介绍了什么内容?(牛郎织女的故事。
)6.简单补充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学习第三段
1.抽生朗读课文,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牛郎星)
2.“越过”这个词说明了什么?(织女星和牛郎星的确是在银河的两边。
)
3.教师指导学生用画简笔画的方法理解“挑担星”、“牛郎星”、“牵牛星”的位置。
4.适当补充“挑担星”、“牛郎星”、“牵牛星”涉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情节。
(三)学习第四段
1.默读课文第四段,想想你了解到了哪些天文知识。
(牵牛星和织女星都是恒星。
)
2.理解“恒星”。
3.除此之外,还介绍了什么?(亮度和距离。
)
4.这里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列数字和作比较。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这一段中提到的哪一点天文知识与前面传说中的不一致?(这两颗星永远也不会相遇。
)
(四)学生应用所学方法自学第五段:
1.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分小组讨论交流:
(1)本段主要讲了哪两方面的天文知识?
(2)这一段中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作比较和举例子。
)分别用“——”和“”勾画出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理解“惊异”、“崩毁”、“浩瀚”的意思。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生联系前面的叙述和数字,结合这部分内容,提出问题,共同探讨。
五、深入学习,体会写作方法
再读课文,了解文中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六、课堂小结
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宇宙的认识也是无穷无尽的。
人类正在一次次地探索它们,一天天地接近它们,一步步地认识它们,让我们
努力学习,共同去探索美丽神奇的星空吧!
七、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星星的哪些传说?讲给同学听一听。
2.用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完成选作题,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不强求一致。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