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贝母的区别和处方应付
各种贝母的区别
![各种贝母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c4d5813db90d6c85ec3ac6d4.png)
各种贝母的区别功效差异浙贝母和川贝母来源于百合科植物,土贝母来源于葫芦科植物,三者的性状、加工方法和功能主治都不相同。
浙贝母:来源于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分为元宝贝和珠贝两种。
元宝贝为鳞茎外层单瓣鳞片,形如元宝状。
直经2~3.5cm,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
气微,味微苦。
珠贝为未挖去心芽的小形整个鳞茎,全体呈扁珠形。
浙贝加工方法为新鲜药材除去表皮,拌以贝壳粉或熟石炭粉,吸去浆液晒干。
浙贝母功能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用于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疠、疮毒。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松贝母、卷叶贝母的鳞茎。
松贝呈圆锥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抱小瓣,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心芽和小鳞叶1~2枚。
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
气微,味微苦。
川贝母还有青贝、炉贝,这两种川贝外层鳞叶大小相近。
川贝母加工方法为:7~9月苗枯萎时采挖,将带泥的鳞贝摊在烈日下曝晒,当晒至贝母表面现粉白色时,将泥土筛去,将贝母装入麻袋,除去附土及外皮,过筛晒干。
川贝母功效为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土贝母:又称为假贝母,为葫芦科土贝母的鳞茎。
采收加工多在秋冬季节,洗净,蒸透,晒干。
药材为不规则的块,大小不等,表面淡红棕色或暗棕色,凹凸不平,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光亮而平滑,气微,味微苦,功效为散结消肿解毒,用于乳痈、瘰疬、乳腺炎、颈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炎、肥厚性鼻炎。
功效差异贝母是一种路人皆知的止咳良药,有名的成药也很多,例如川贝枇杷止咳露、川贝秋梨膏等,许多患者还自己去药店买来炖梨吃。
常用的贝母包括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种,其名字虽然相似,但功效却大不相同,购买时需加以注意。
川贝母微寒、味甘,止咳化痰之效较强,且有润肺的功效,痰多痰少均可使用,特别适用于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
贝母分类和区别
![贝母分类和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d74b671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1f.png)
贝母分类和区别无题贝母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药理作用,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在中医药中,贝母被视为一种宝贵的药材,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贝母的分类和区别是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其特性和作用,从而正确地应用于临床医疗。
在此文档中,将介绍贝母的分类和区别,帮助读者对贝母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贝母的分类贝母按照性味归纳,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 苦贝母:苦贝母味苦、性凉,具有清热化痰、润燥止咳的功效。
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燥干咳等病症。
2. 甘贝母:甘贝母味甘、性平,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适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喘等病症。
3. 苦甘贝母:苦甘贝母味苦甘、性微寒,既有清热化痰、润燥止咳的功效,又能清肺泄热、生津止渴,广泛用于咳嗽、痰多、口渴等疾病。
二、贝母的区别贝母在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中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产地区别:贝母主要产于我国西北、东北、西南等地区,其中以陕西、甘肃等地的赤贝母最为著名。
而广东、广西等地则产出黑贝母,其性状和功效与赤贝母有所不同。
2. 外观区别:贝母的形态大小和颜色也存在一定差异,有的贝母色泽鲜亮,贝鳞规整,晶莹剔透,而有的贝母则呈暗褐色或黑色,形状不规则。
3. 性味功效区别:不同品种的贝母其性味及功效也会有所区别,有的品种适用于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有的品种则更适用于润燥生津、清泄肺热。
在使用贝母时,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药材品种的特性,选择适合的贝母进行治疗。
此外,贝母在配伍上有一些禁忌,如与半夏、白鲜皮等同用时会出现不良反应,需要严格控制使用。
总结:贝母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中草药,在中医药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根据性味可以分为苦贝母、甘贝母和苦甘贝母三种类型。
此外,不同产地、品种的贝母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体现在产地、外观形态、性味功效等方面。
了解贝母的分类和区别,有助于合理应用贝母于临床医疗中,达到更好的疗效。
贝母类药材功效差异
![贝母类药材功效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dbe7143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5.png)
贝母类药材功效差异写在前面川贝母基源众多,价格较贵,伪品也多,鉴别较为复杂,有使用到DNA鉴别等,担心自己无法通过性状将其鉴别出来,一直没敢写川贝母。
偶获川贝母的样品,查找学习了许多鉴别视频后,对于眼前的川贝母,在性状上有90%的把握,可以确认其为正品。
故对大家做一个分享,希望大家可以补充,提意见。
目前川贝母的伪品最多的是小平贝,但川贝具有的三个特征,小平贝均没有。
正品松贝的小鳞茎高度和大鳞茎一致;正品松贝的怀中抱月,抱的十分紧密;正品松贝中间小鳞茎掰开后位置可还原。
贝母种类较多,价格差异十分巨大,从几十块的浙贝母,到几千块的川贝母。
我们来看各种贝母的功效,探究使用错误后会有什么后果?来源不同01传统川贝母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或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的干燥鳞茎。
前三者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02栽培川贝母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或瓦布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的干燥鳞茎。
习称“栽培品”。
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03平贝母平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的干燥鳞茎。
04伊贝母伊贝母为百合科植物伊犁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s)或新疆贝母(Fritillaria walujewill)的干燥鳞茎。
05浙贝母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l)的干燥鳞茎。
06湖北贝母湖北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的干燥鳞茎。
07土贝母土贝母为葫芦科多年生攀援植物土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的干燥块茎。
贝母分类和区别
![贝母分类和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aa35932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3.png)
贝母分类和区别
贝母是一种药材,其分类和区别如下:
1. 化学分类:贝母属于龙胆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甾体皂苷、黄酮类、挥发油等。
2. 药用分类:根据不同的药用部位,贝母可以分为麻黄贝母和川贝母两种。
麻黄贝母主要用于解表散寒、发汗解毒,治疗感冒、咳嗽等症状;而川贝母则主要用于润肺止咳、清热化痰,治疗咳嗽、哮喘等症状。
3. 生长地区分类:贝母的生长地区不同,也会影响其药效和药用价值。
麻黄贝母主要产于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而川贝母则主要产于四川、云南等地区。
4. 外观区别:麻黄贝母的根茎较为粗壮,表面黄褐色,有明显的芽眼和疤痕;而川贝母的根茎较为细小,表面灰黄色,无明显芽眼和疤痕。
另外,在药材市场上,贝母通常以麻黄贝母的形式出现,因为其药效更为明显,价格也相对较高。
中药处方应付汇总
![中药处方应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38260e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e.png)
麻黄【处方应付】写麻黄、生麻黄均付麻黄;写蜜麻黄、炙麻黄、制麻黄均付蜜炙麻黄。
苍耳子【处方应付】写苍耳子、炒苍耳子均付炒苍耳子。
牛蒡子【处方应付】写牛蒡子、大力子、牛子、炒牛蒡子均付炒牛蒡子;写生牛蒡子付生牛蒡子。
桑叶【处方应付】写霜桑叶、桑叶、冬桑叶均付桑叶。
柴胡【处方应付】写柴胡、南柴胡、北柴胡均付柴胡;写炒柴胡、醋柴胡均付醋柴胡。
蔓荆子【处方应付】写蔓荆子、炒蔓荆子均付炒蔓荆子。
栀子【处方应付】写栀子、山枝、山栀、黄栀子均付栀子;写炒栀子付炒栀子;写焦栀子、栀子炭、黑山栀均付焦栀子。
黄柏【处方应付】写黄柏、关黄柏、川黄柏、生黄柏均付黄柏;写炒黄柏、盐黄柏均付盐黄柏;写黄柏炭付黄柏炭。
黄芩【处方应付】写黄芩、枯芩、子芩、淡芩均付黄芩;写黄芩炭付黄芩炭;写酒黄芩付酒黄芩黄连【处方应付】写黄连、川连、味连、云连、雅连均付黄连;写酒黄连付酒黄连;写姜炙黄连付姜黄连;写吴茱萸炒黄连付萸黄连。
菥蓂【处方应付】写苏败酱、菥蓂均付菥蓂。
大血藤【处方应付】写活血藤、大血藤、红藤均付大血藤。
大青叶【处方应付】写大青叶、板蓝叶、菘蓝叶均付大青叶。
土茯苓【处方应付】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
天然牛黄【处方应付】写天然牛黄、西牛黄、牛黄、犀黄、胆黄均付天然牛黄。
拳参【处方应付】写草河车、拳参均付拳参。
穿心莲【处方应付】写穿心莲、一见喜均付穿心莲。
垂盆草【处方应付】写垂盆草付垂盆草。
漏芦【处方应付】写漏芦、祁州漏芦均付漏芦。
山慈菇【处方应付】写毛慈菇、山慈菇、冰球子均付山慈菇。
石见穿【处方应付】写石见穿、紫参、华鼠尾草均付石见穿。
白英【处方应付】写白英、蜀羊泉均付白英。
积雪草【处方应付】写积雪草、落得打均付积雪草。
金果榄【处方应付】写青牛胆、金果榄均付金果榄。
金荞麦【处方应付】写金荞麦、野荞麦根均付金荞麦。
重楼【处方应付】写重楼、蚤休、七叶一枝花均付重楼决明子【处方应付】写草决明、决明子、炒决明均付炒决明子;写生决明子付生决明子。
贝母的种类及药性区分
![贝母的种类及药性区分](https://img.taocdn.com/s3/m/f1b1af8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5.png)
贝母的种类及药性区分
贝母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清热、润肺、止咳等功效。
按照不同的特征和
产地,可以将贝母分为不同的种类。
同时,不同种类的贝母在药性上也有所区别。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贝母种类及其药性区分。
紫贝母
紫贝母主要产于云南和四川等地,其外形为紫或灰褐色,呈长圆锥形。
紫贝母
味微苦、微涩,性凉。
其主要功效为清热、润肺、止咳,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吐泻、痢疾等症状。
麦冬贝母
麦冬贝母主要产于陕西、甘肃等地,其外形为灰白色长圆锥形。
麦冬贝母味甘、性微寒。
其主要功效为补虚、润肺、止咳,常用于治疗肺虚干咳、燥喉、咳血等症状。
淡贝母
淡贝母主要产于安徽、河南等地,其外形为灰白色,呈圆锥形或球形。
淡贝母
味淡、性微寒。
其主要功效为滋阴润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常用于治疗肺燥口渴、干咳少痰、吐血等症状。
刺贝母
刺贝母主要产于河南、湖南、江西、广东等地,其外形为淡黄色圆形或卵形。
刺贝母味苦、辛,性微寒。
其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利尿通便,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膀胱炎、水肿等症状。
以上几种贝母种类各有特点,在药性上也有所区别。
在选择药材时,需要根据
不同的症状和体质选用合适的贝母种类,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贝母具有一定的毒性,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副作用。
中医院中药饮片处方应付
![中医院中药饮片处方应付](https://img.taocdn.com/s3/m/6ddd546b561252d380eb6e33.png)
中医院中药饮片处方应付人参【处方应付】写人参、生晒参均付生晒参;写红参付红参;写糖参付糖参;写野山参付生晒山参。
九节菖蒲【处方应付】写节菖蒲、节节菖蒲均付九节菖蒲。
三七【处方应付】写参三七、旱三七、田七均付三七;写三七粉付三七粉。
三棱【处方应付】写三棱、生三棱、荆三棱、黑三棱均付三棱;写醋三棱付醋三棱。
干姜【处方应付】写干姜付干姜;写炮姜、姜炭均付炮姜。
土茯苓【处方应付】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
大黄【处方应付】写大黄、川军、川绵纹均付大黄;写熟军、炙大黄、炙川军均付熟大黄;写酒大黄付酒大黄;写醋大黄付醋大黄;写大黄炭付大黄炭。
麦冬【处方应付】写抗寸冬、麦门冬、寸冬、山麦冬均可付麦冬或山麦冬;山药【处方应付】写山药、淮山药、薯蓣均付山药;写炒山药付炒山药;写土山药付土山药。
千年健【处方应付】写年见、一包针、千年健均付千年健。
川贝母【处方应付】写炉贝、松贝、青贝、川贝母均付川贝母。
川乌【处方应付】写川乌、制川乌均付制川乌;写生川乌付川乌。
广防己【处方应付】写广防己、木防己、防己均付广防己。
天冬【处方应付】写天冬、天门冬、明天冬均付天冬。
天花粉【处方应付】写花粉、瓜楼根、天花粉均付天花粉。
天南星【处方应付】写南星、天南星、制天南星均付制天南星;写生天南星付天南星。
【处方应付】写木香、广木香、云木香、川木香均付木香。
太子参【处方应付】写孩儿参、太子参均付太子参。
牛膝【处方应付】写牛膝、淮牛膝、怀牛膝均付牛膝。
升麻【处方应付】写升麻付升麻;写升麻炭付升麻炭。
巴戟天【处方应付】写巴戟天、巴戟肉、巴戟均付巴戟天。
水半夏【处方应付】写制水半夏,水半夏均付清水半夏;写姜水半夏付姜水半夏;写清水半夏付清水半夏;写生水半夏付水半夏。
甘草【处方应付】写甘草、粉草、皮草、甘草节均付甘草;写炙甘草、制甘草付炙甘草。
甘遂【处方应付】写甘遂付醋甘遂;写生甘遂付甘遂。
石菖蒲【处方应付】写菖蒲、石菖蒲、水菖蒲均付石菖蒲。
贝母品种——川贝、浙贝、伊贝、平贝、湖北贝、土贝
![贝母品种——川贝、浙贝、伊贝、平贝、湖北贝、土贝](https://img.taocdn.com/s3/m/f1f7e0d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02.png)
贝母品种——川贝、浙贝、伊贝、平贝、湖北贝、土贝贝母始载《诗经》,称为“虻”。
历代本草均有记载,《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本草图经》曰:“叶似大蒜,四月蒜熟,采之良”;《本草汇言》曰:川产者为妙;《本草纲目拾遗》阐述“土贝形大如钱,独瓣不分,与川产迥别。
”历代本草的记述表明,贝母绝不是指某一种植物,而是多种植物来源的“贝母类”药材。
现今药材市场流通和临床用药也充分的证明了这点。
以贝母命名的中药不下十几种,《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了川贝母、浙贝母、伊贝母、平贝母、湖北贝母、土贝母六种贝母作为贝母正品在临床使用。
一、川贝母川贝母,野生,少量栽培,在贝母中价格最贵。
按药材性状分为松贝、青贝、炉贝,价格上松贝>青贝>炉贝。
松贝主产四川西部、青海南部;青贝主产四川西部、青海东部及南部、甘肃南部、西藏南部及东部、云南西北部;炉贝主产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青海南部、西藏东南部。
近年药典新增太白贝母、瓦布贝母,与松贝、青贝、炉贝统称“川贝母”入药。
但太白贝母和瓦布贝母主要以栽培为主,价格比前三种低很多,市场上流通很少,主要为药品生产企业投料使用。
二、浙贝浙贝,均为栽培品,主产浙江、江苏、上海。
按药材大小分为宝贝和珠贝。
宝贝:也称元宝贝、大贝、象贝,规格:2~3.5cm;珠贝,规格:1~2.5cm。
市场上珠贝价格要比元宝贝贵一倍左右。
在历届药典中,浙贝母药材来源只有浙贝母这个种,《中国常用中药材》一书将浙江产的东贝母归在浙贝母里是不合理的。
据调查东贝主产浙江东阳,但因产量低,栽培时间长,经济效益低,产地只有零星种植,药农往往将大的当浙贝母出售,小的当川贝母出售,其实也是川贝母伪品一个来源。
三、平贝平贝,主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栽培野生均有。
扁圆形,纵茎0.5cm~0.8cm,横径1cm~2cm。
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似,相对抱合,顶端常开裂,从药材形态看,很容易与川贝母中的松贝和青贝混淆。
因为平贝与川贝价格相差10倍以上,所以市场中经常可以看到以平贝冒充川贝的现象。
中药处方应付
![中药处方应付](https://img.taocdn.com/s3/m/bc59971627d3240c8447efa5.png)
一、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麻黄【处方应付】写麻黄、生麻黄均付麻黄;写蜜麻黄、炙麻黄、制麻黄均付蜜炙麻黄。
桂枝【处方应付】写桂枝尖、川桂枝、桂枝均付桂枝。
紫苏叶【处方应付】写苏叶、紫苏叶均付紫苏叶。
紫苏梗【处方应付】写紫苏梗、白苏梗、老苏梗、苏梗均付紫苏梗。
荆芥【处方应付】写荆芥付荆芥;写荆芥炭付荆芥炭。
防风【处方应付】写防风、关防风均付防风。
白芷【处方应付】写白芷、香白芷、杭白芷、川白芷、禹白芷、祁白芷均付白芷。
香薷【处方应付】写香薷、西香薷、江香薷、陈香薷均付香薷。
藁本【处方应付】写藁本、辽藁本、川藁本均付藁本。
羌活【处方应付】写羌活、川羌活、西羌活均付羌活。
辛夷【处方应付】写辛夷、木笔花均付辛夷。
苍耳子【处方应付】写苍耳子、炒苍耳子均付炒苍耳子。
(二)、辛凉解表药薄荷【处方应付】写薄荷、苏薄荷、薄荷梗均付薄荷。
牛蒡子【处方应付】写牛蒡子、大力子、牛子、炒牛蒡子均付炒牛蒡子;写生牛蒡子付生牛蒡子。
桑叶【处方应付】写霜桑叶、桑叶、冬桑叶均付桑叶。
菊花【处方应付】写菊花、亳菊、滁菊、甘菊、怀菊均付菊花。
升麻【处方应付】写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升麻;写升麻炭付升麻炭。
葛根【处方应付】写葛根、粉葛根均付葛根;写煨葛根、炒葛根均付煨葛根。
葛花【处方应付】写葛花、葛藤花、野葛花均付葛花。
柴胡【处方应付】写柴胡、南柴胡、北柴胡均付柴胡;写炒柴胡、醋柴胡均付醋柴胡。
蔓荆子【处方应付】写蔓荆子、炒蔓荆子均付炒蔓荆子。
蝉蜕【处方应付】写蝉衣、虫退、蝉退、蝉蜕均付蝉蜕。
淡豆豉【处方应付】写淡豆豉、豆豉、香豆豉、炒豆豉均付炒淡豆豉。
大豆黄卷【处方应付】写大豆黄卷、豆卷、大豆卷、制豆卷均付制豆卷;写清水豆卷付大豆黄卷。
浮萍【处方应付】写浮萍、紫萍均付浮萍。
木贼【处方应付】写木贼付木贼。
杭菊花【处方应付】写杭菊花、杭白菊均付杭菊花。
贡菊【处方应付】写贡菊付贡菊。
二、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石膏【处方应付】写石膏、生石膏均付生石膏;写煅石膏付煅石膏。
贝母分类和区别
![贝母分类和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f122586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c.png)
贝母分类和区别贝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贝母可以分为多个种类,下面对贝母的分类和区别进行详细介绍。
一、按属名分类贝母属于百合科,是百合科多年生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根据属名的差异,贝母可以分为真贝母和假贝母两大类。
1. 真贝母真贝母,即百合科贝母属植物中的典型种,其主要特点是草本植株,叶片呈珠心形或心脏形,质地较薄而柔软,上面有明显的叶脉,下面有白色的气孔。
真贝母的花朵一般为白色或淡黄色,花瓣呈反卷状,散发淡香。
2. 假贝母假贝母是百合科中贝母属的其他植物的统称,与真贝母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差异。
假贝母通常具有块茎或球茎,叶片纤细而稍硬,无明显的叶脉,下面无气孔。
假贝母的花朵颜色和形状也各不相同,有的为紫色或粉红色,有的为黄色或白色,花瓣较真贝母硬挺。
二、按药用部位分类除了按属名分类外,贝母还可以根据药用部位的不同进行分类。
通常情况下,中药中使用的部位为贝母的鳞茎或块茎,即地下的植物茎,其主要成分为莽草酸和异腺苷。
1. 鳞茎贝母鳞茎贝母,也称为肉苞莪术,是百合科植物鳞茎贝母的干燥鳞茎,具有润肺止咳、清热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邪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状。
2. 块茎贝母块茎贝母,也称为野贝母,是百合科植物贝母的干燥地下茎,具有清热润燥、化痰止咳的作用,可用于热病、咳嗽等病症的治疗。
三、按产地分类贝母的产地也会影响其功效和药理作用,因此在中药材市场上,常根据产地的不同来区分贝母的品种和药效。
1. 湖南贝母湖南贝母是中国主要的贝母产地之一,被誉为“中国贝母之乡”。
湖南贝母具有泻肺清热、化湿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咳嗽、胸痹症等。
2. 四川贝母四川贝母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贝母产地之一,被誉为“四川药王”。
四川贝母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热邪所致的痰热咳嗽、咯血等病症。
3. 西藏贝母西藏贝母生长在高原地区,具有特殊的环境和生长条件,因此其药材品质独特。
川贝母、平贝母、浙贝母还是分不清?看这里
![川贝母、平贝母、浙贝母还是分不清?看这里](https://img.taocdn.com/s3/m/5ad4b79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a.png)
川贝母、平贝母、浙贝母还是分不清?看这里川贝母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贵州、甘肃等地,川贝根据性状和产地不同有松贝、青贝、炉贝之分,其中以松贝品质和药效为佳。
一、松贝的性状特征松贝松贝表面米白色,外形如豆如珠,又称“珍珠贝”。
其最大的形态特征就是“怀中抱月”,即此药材外有鳞瓣2枚,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顶端闭合,底部平,微微凹入,能放平直立。
质地硬脆、有光泽、粉性足,味微苦。
松贝属于川贝中的顶级,因此在挑选松贝时要多加鉴别,通常以个小、均匀、完整、色米白而有光泽者为佳。
较破碎、呈油浸状、颜色偏黄、色泽不一致的不要挑选,颜色太白、入口有酸味或刺鼻的硫磺味则是熏硫磺太多。
二、川贝常见混伪品的鉴别由于川贝母大多产于高山草地,产量有限,因此价格较为昂贵,市面上常出现一些冒充川贝的次品和伪品,因此,市民在购买的时候也要多加鉴别。
常见的川贝容易混淆的品种有平贝母、浙贝母、光慈姑及山慈菇等,不是以下是鉴别要点和相关图片以助大家识别:1、平贝母本品呈扁球形,高0.5~1cm,直径0.6~2cm。
表面黄白色至浅棕色,外层鳞叶2瓣,肥厚,大小相近或一片稍大抱合,顶端略平或微凹入,常稍开裂;中央鳞片小;质坚实而脆,断面粉性。
气微,味苦。
平贝母2、浙贝母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鱗茎。
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
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
大贝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鱗叶,略呈新月形,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
浙贝母—大贝珠贝为完整的鱗茎,呈扁圆形,表面类白色,外层鱗叶2瓣,肥厚,略似肾形,互相抱合,内有小鳞叶2~3枚和干缩的残茎。
浙贝母—珠贝3、丽江山慈菇为百合科植物山慈菇的干燥球茎,又称草贝母,表面黄白色或灰黄棕色,光滑,一侧有纵沟,不分瓣,质坚硬,断面胶质或微带粉质,味苦而麻。
此药材有毒,过量服用可致中枢神经麻痹而死亡,因此要特别注意。
4、光慈菇百合科植物老鸦瓣的干燥鳞茎。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e494ea6eddccda38376bafc3.png)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一、根、根茎类药正名:别名、处方应付人参:写人参、白参、生晒参均付生晒参;写红参付红参西洋参:写西洋参付西洋参。
九节菖蒲:写九节菖蒲、节菖蒲、京菖蒲均付生九节菖蒲。
三七:写三七粉付三七粉(冲服)。
三棱:写三棱、荆三棱、京三棱、炒三棱、醋三棱均付醋三棱。
干姜:写干姜付干姜。
炮姜:写炮姜付炮姜。
土茯苓: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
大黄:写大黄、生大黄、生军、川军、锦纹均付生大黄写熟大黄、熟军、制大黄、制川军均付熟大黄写大黄炭付大黄炭。
山药:写山药、生山药、光山药、淮山药、薯蓣均付生山药。
山豆根:写山豆根、广豆根均付生山豆根。
山茨菇:写山茨菇、毛茨菇、冰球子均付生山茨菇。
千年健:写千年健、生千年健均付生千年健。
川乌:写生川乌付生川乌;写川乌、制川乌均付制川乌。
(先煎)川芎:写川芎、西川芎、抚芎均付生川芎。
川牛膝:写川牛膝付生川牛膝。
川贝母:写川贝、川贝母粉付川贝母(粉)(冲服)。
天麻:写天麻、明天麻均付生天麻。
天冬:写天冬、天门冬均付生天冬。
天花粉:写天花粉、瓜蒌根、栝楼根均付生天花粉。
天南星:写南星、天南星、制南星均付制南星写生南星、生天南星均付生天南星。
天葵子:写天葵子、紫背天葵子均付生天葵子。
太子参:写太子参、孩儿参均付太子参。
木香:写木香、广木香、云木香均付生木香。
升麻:写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生升麻;写炙升麻付蜜升麻。
乌药:写乌药、台乌药均付乌药。
牛膝:写牛膝、怀牛膝均付牛膝。
丹参:写丹参、紫丹参、赤丹参均付丹参。
巴戟天:写巴戟天、巴戟肉均付巴戟天。
甘草:写甘草、生甘草、粉甘草、国老均付生甘草。
炙甘草:写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均付炙甘草。
甘松:写甘松付甘松。
甘遂:写甘遂、制甘遂、醋甘遂均付醋甘遂写生甘遂付生甘遂。
龙胆:写龙胆、苦龙胆、龙胆草均付龙胆。
玉竹:写玉竹、肥玉竹、萎蕤均付玉竹。
石菖蒲:写石菖蒲、菖蒲、干菖蒲均付石菖蒲。
北沙参:写北沙参、莱阳参、北条参、细条参、珊瑚菜均付北沙参。
中医处方应付大全
![中医处方应付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1f77d46f7ec4afe04a1df3b.png)
【处方应付】 写贯众付贯众;写贯众炭付贯众炭。
草乌
【处方应付】 写草乌、制草乌均付制草乌;写生草乌付草乌。
胡黄莲
【处方应付】 写胡黄连、胡连均付胡黄连。
威灵仙
【处方应付】 写灵仙、威灵仙、铁丝威灵仙均付威灵仙。
骨碎补
【处方应付】 写骨碎补、申姜、毛姜、猴姜均付骨碎补。
香附
【处方应付】 写香附、香附米、香附子、莎草根均付制香附;写生香附付香附;写香附炭付香附炭。
山茱萸
【处方应付】 写山茱萸、山萸、抗萸肉、制萸肉、酒山茱萸均付酒山茱萸;与生山茱萸付山茱萸。
山楂
【处方应付】 写山楂付山楂;写炒山楂付炒山楂;写焦山楂付焦山楂。
千金子
【处方应付】 写千金子、续随子均付千金子。
川楝子
【处方应付】 写金铃子、川楝子均付川楝子。
女贞子
【处方应付】 写女贞子、冬青子、制女贞子、酒女贞子均付酒女贞子;写生女贞子、生冬青子均付女贞子。
桔梗
【处方应付】 写桔梗、北桔梗、甜桔梗、南桔梗、苦桔梗均付桔梗。
柴胡
【处方应付】 写柴胡、北柴胡、南柴胡、软柴胡均付柴胡;写炙柴胡、醋柴胡均付醋柴胡。
铁丝威灵仙
【处方应付】 写灵仙、粘鱼须、威灵仙、铁丝威灵仙均可付铁丝威灵仙。
狼毒
【处方应付】 写狼毒、醋狼毒付醋狼毒;写生狼毒付狼毒。
山麦冬
【处方应付】 写抗寸冬、麦门冬、寸冬、山麦冬均可付麦冬或山麦冬;写朱麦冬、朱山麦冬可付朱麦冬或朱山麦冬。
山豆根
【处方应付】 写广豆根、豆根、山豆根均付山豆根。
山药
【处方应付】 写山药、淮山药、薯蓣均付山药;写炒山药付炒山药;写土山药付土山药。
贝母
![贝母](https://img.taocdn.com/s3/m/4f6176166c175f0e7cd137f1.png)
贝母浙贝母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
贝母“家族”按产地和品种的不同,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大类。
1、川贝母2、浙贝母3、土贝母汉语拼音:bèimǔ英文:fritillary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
产于四川、云南、陕西秦巴山区,甘肃等地。
贝母,《诗经》作蝱(音盟),《鄘风.载驰》: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毛亨传云:蝱,贝母也。
一、贝母家族按产地分为四大类: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伊贝母。
另外各地还有其他品种,如安徽大别山区及皖南地区产有皖贝母。
二、贝母家族按品种的不同,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大类。
1、川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花贝母、卷叶贝母、罗氏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等贝母的地下鳞茎。
因主产于四川而得名,但在西藏、甘肃、新疆、华北、东北均有出产。
川贝母性微寒而味甘苦,入心肺经,功能润肺、止咳、化痰,临床常与沙参、麦冬、天冬、桑叶、菊花等配伍用于热痰、燥痰、肺虚劳嗽、久嗽、痰少咽燥、痰中带血以及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等病症的治疗。
但属寒痰、湿痰者则应禁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川贝母含有川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川贝母碱有降低血压,兴奋子宫等多种药理作用。
川贝母植物形态来源有几种,分别为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及梭砂贝母。
花贝母川贝母:为多年生草本,鳞茎圆锥形,茎直立,高15-40cm。
叶2-3对,常对生,少数在中部间有散生或轮生,披针形至线形,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无柄。
花单生茎顶,钟状,下垂,每花具狭长形叶状苞片3枚,先端多少弯曲成钩状。
花被片6,通常紫色,较少绿黄色,具紫色斑点或小方格,蜜腺窝在北面明显凸出;蒴果具6纵翅。
花5期-7月,果期8-10月。
暗紫贝母的叶仅下面的1-2对为对生外,均为互生或近于对生,先端不卷曲,叶状苞片1。
花被深紫色,略有黄色小方格,蜜腺窝不明显。
果棱上的翅很狭。
花期6月,果期8月。
贝母的种类及药性区分
![贝母的种类及药性区分](https://img.taocdn.com/s3/m/60eec072783e0912a2162ad8.png)
贝母的种类:
贝母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陶宏景谓之“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后至《本草纲目拾遗》始将之分为川贝及浙贝二种。川贝因其疗效显著且货源紧缺,加之规格较多,故市场上伪劣品种不少。现将其鉴
二、地方习用品
据报道,全国有几十种贝母属植物的鳞茎作贝母入药。有的已收入部颁标准,如湖北贝母;有的在药典中被另立门户,如平贝、伊贝。其鉴别要点如下。
1.湖北贝母:为百合科湖北贝母的干燥鳞茎,又称板贝。本品呈扁圆球形,高0.8~2.2cm,直径0.8~3.5cm,表面类白色至淡棕色,外层有鳞瓣2枚,肥厚,略呈肾形,或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顶端闭合或开裂。内有鳞叶2~6枚及干缩的残茎。基部内陷呈窝状,残留有淡棕色表皮及少数须根。外层单瓣鳞叶呈元宝形,长2.5~3.2cm,直径1.8~2cm。质脆,断面类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苦。
备述:贝母在明代以前并无川贝、浙贝、土贝之分,至清始有象贝、土贝的性味功用之记载。川贝与浙贝性寒味苦,能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然川贝性凉而有甘味,兼有养阴润肺之功,而清火散结之力不及浙贝。故川贝多用于内伤咳嗽、阴虚咳嗽;浙贝多用于外感咳嗽、痰热咳嗽。土贝母功毒散结,主要用于癌肿疮毒。
三种贝母的功效与应用
浙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鳞茎。主产于浙江象山、鄞县,安徽、江苏等地亦产。产浙江省称浙贝母,又称象贝母。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心经。
[功 效] 清热化痰,开郁散结。
[应 用] ①用于风热,痰热咳嗽。治风热咳嗽,常配以桑叶、菊花;治痰热郁肺之咳嗽,常配以黄芩、知母。②用于瘰疬,瘿瘤,疮毒,肺痈等。本品能清泄热毒,开郁散结,治瘰疬,配以玄参、牡蛎;治瘿瘤,配以海藻、昆布;治疮毒,配以银花、连翘;治肺痈,配以鱼腥草、冬瓜仁。此外配以乌贼骨治疗胃脘痛。
中药处方应付 (2)
![中药处方应付 (2)](https://img.taocdn.com/s3/m/c837509050e2524de5187e71.png)
麻黄【处方应付】写麻黄、生麻黄均付麻黄;写蜜麻黄、炙麻黄、制麻黄均付蜜炙麻黄。
苍耳子【处方应付】写苍耳子、炒苍耳子均付炒苍耳子。
牛蒡子【处方应付】写牛蒡子、大力子、牛子、炒牛蒡子均付炒牛蒡子;写生牛蒡子付生牛蒡子。
桑叶【处方应付】写霜桑叶、桑叶、冬桑叶均付桑叶。
柴胡【处方应付】写柴胡、南柴胡、北柴胡均付柴胡;写炒柴胡、醋柴胡均付醋柴胡。
蔓荆子【处方应付】写蔓荆子、炒蔓荆子均付炒蔓荆子。
栀子【处方应付】写栀子、山枝、山栀、黄栀子均付栀子;写炒栀子付炒栀子;写焦栀子、栀子炭、黑山栀均付焦栀子。
黄柏【处方应付】写黄柏、关黄柏、川黄柏、生黄柏均付黄柏;写炒黄柏、盐黄柏均付盐黄柏;写黄柏炭付黄柏炭。
黄芩【处方应付】写黄芩、枯芩、子芩、淡芩均付黄芩;写黄芩炭付黄芩炭;写酒黄芩付酒黄芩黄连【处方应付】写黄连、川连、味连、云连、雅连均付黄连;写酒黄连付酒黄连;写姜炙黄连付姜黄连;写吴茱萸炒黄连付萸黄连。
菥蓂【处方应付】写苏败酱、菥蓂均付菥蓂。
大血藤【处方应付】写活血藤、大血藤、红藤均付大血藤。
大青叶【处方应付】写大青叶、板蓝叶、菘蓝叶均付大青叶。
土茯苓【处方应付】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
天然牛黄【处方应付】写天然牛黄、西牛黄、牛黄、犀黄、胆黄均付天然牛黄。
拳参【处方应付】写草河车、拳参均付拳参。
穿心莲【处方应付】写穿心莲、一见喜均付穿心莲。
垂盆草【处方应付】写垂盆草付垂盆草。
漏芦【处方应付】写漏芦、祁州漏芦均付漏芦。
山慈菇【处方应付】写毛慈菇、山慈菇、冰球子均付山慈菇。
石见穿【处方应付】写石见穿、紫参、华鼠尾草均付石见穿。
白英【处方应付】写白英、蜀羊泉均付白英。
积雪草【处方应付】写积雪草、落得打均付积雪草。
金果榄【处方应付】写青牛胆、金果榄均付金果榄。
金荞麦【处方应付】写金荞麦、野荞麦根均付金荞麦。
重楼【处方应付】写重楼、蚤休、七叶一枝花均付重楼决明子【处方应付】写草决明、决明子、炒决明均付炒决明子;写生决明子付生决明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6
功用比较
名称
平贝 母
伊贝 母
功效
清热润肺
化痰止咳 润肺、化痰
主治
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瘰疬,乳 痈等
肺热咳嗽、胸闷痰粘、瘰疬、痈肿
散结 清热润肺
化痰止咳 清热散结 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乳痈、瘰疬、乳腺炎、颈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炎、肥 厚性鼻炎
Page 7
几种贝母癿区别和处斱应付
钱婧
平贝母
平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癿干 燥鳞茎。平贝母又名坪贝、贝母、 平贝。
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癿长白山脉 和小兴安岭南部山区,主产黑龙 江、吉林、辽宁及山西、陕西、 河北等省。
平贝母呈扁球形,高0.5-1cm, 直径0.6-2cm。表面乳白色戒淡 黄白色,外层鳞叶2瓣,肥厚, 大小相近戒一片稍大抱合,顶 端略平戒微凹入,常稍开裂; 中央鳞片小。质坚实而脆,断 面粉性。气微,味苦。 Page 2
川贝 母
浙贝 母 土贝 母
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咳痰带血
化痰止咳
散结、消肿 解毒
处斱应付
浙贝母 【处斱应付】写浙贝、浙贝母、象贝、大贝、元宝贝均付浙 贝母。 川贝母 【处斱应付】 写炉贝、松贝、青贝、川贝均付川贝母;写川 贝粉付川贝粉。 伊贝母 【处斱应付】 写伊贝母、川贝母均付伊贝母 土贝母 【处斱应付】写土贝母给付土贝母 平贝母 【处斱应付】写浙贝母给付平贝母
Page 8
我对处斱应付癿想法与建议
想法: 1. 调剂员戒药师有时不能很好理解医师处斱用药意图,容 易使中药饮片给付出现差错。抓错了药就会给安全、合理、 有效用药埋下隐患。 2. 人为癿造成了中药饮片使用癿混乱,为中药处斱流通设 置障碍,影响了中药处斱在各地区、各医院、药庖癿流通。 建议: 1. 逐步取消处斱应付,强制规定医生按中药饮片炮制品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浙贝母
为百合科植物斯贝母癿干燥鳞茎。别名 浙贝、大贝、象贝、元宝贝、珠贝。 浙贝成扁球形,直径1到2.5厘米,表面 类白色,外层鳞叶两枚,较大而肥厚, 略成肾形,互相对合,习称“观音合 掌”,其内有2到3枚小鳞叶及干缩癿残 茎。
Page 5
土贝母
土贝母,别名土贝,大贝母,地苦 胆、草贝。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假 贝母癿干燥块茎。 干燥块茎呈不规则块状,多角戒三 棱形,高0.6~1.6厘米,直径 0.7~2厘米。暗棕色至半透明癿 红棕色,表面凹凸不平,多裂纹, 顶端常有一突起癿芽状物。质坚硬, 不易折断。断面角质,光 亮而平 滑。微有焦糊气,味微咸而苦。
伊贝母
伊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新疆贝母 戒伊犁贝母癿干燥鳞茎。 伊贝母呈扁球形。表面类白色, 光滑。外层鳞叶瓣,月牙形, 肥厚,大小相近而紧靠。顶端 平展而开裂,基部圆钝,内有 较大癿鳞片及残茎、心芽各1 枚。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 粉性。气微,味微苦。伊犁贝 母呈圆锥形,较大。表面稍粗 糙,淡黄白色。外层鳞叶心脏 形,肥大,一片较大戒近等大, 抱合。顶端稍尖,少有开裂, 基部微凹陷。
正名规范书写。
2. 医院改用电子处斱,将药品名称规范化、明确化。
Page 9
Page 3
川贝母
百合科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戒太白贝 母、瓦布贝母癿干燥鳞茎。按药材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 “青贝”“炉贝”和栽培品。 川贝母主产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区。暗紫贝母主产四川 阿垻藏族自治州。甘肃贝母主产甘肃、青海、四川等。
松贝呈类圆锥形戒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 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 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癿心芽和小鳞叶1~2枚。 先端钝圆戒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一灰褐色癿鳞茎盘,偶有残存 须根。质硬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 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癿残茎。 炉贝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白炉贝) 戒浅棕黄色(黄炉贝),有癿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外层鳞叶2 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戒较钝。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