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总结笔记-学霸笔记-必过知识讲解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国家概况1. 国家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2. 首都:北京3.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4. 国旗:红色底上镶5颗黄色5角星5. 国庆节:10月1日6. 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7. 人口数量:约14亿8. 宪法序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家公民在宪法赋予的权利和自由中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家园。
9. 政治体系:社会主义制度二、行政区划1. 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2. 省级行政区:共31个省级行政区,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3.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三、中国历史1. 夏、商、周三代: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256年2. 秦朝:统一中国、建都咸阳3. 汉朝:开国君主刘邦,建都长安4. 三国时期:魏、蜀、吴5. 隋朝:统一南北6. 唐朝:开国君主李渊,建都长安7. 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南唐、南汉、吴越、南吴、闽、楚、前蜀、后蜀、北汉、荆南8. 宋朝:开国君主赵匡胤,建都开封9. 元朝:建都大都(今北京)10. 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建都南京,后迁北京11. 清朝:建都北京12. 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辛亥年间,辛亥革命成功,宣告了封建帝制的结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标志13.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4. 中国革命战争:1927年至1949年,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政府及其他反动派的战争四、中国政治1. 直接民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 间接民主: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机关与地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3. 政府机构:国务院4. 职能部门:国务院组成部门(外交部、教育部等)五、中国经济1. 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 三大产业: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3. 国际经济合作:世界贸易组织(WTO),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六、中国文化1. 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红楼梦,西游记等2. 经典:四书五经,古代经典3. 书法:中国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草书等4. 绘画:国画5. 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6. 习俗:红包、敬酒、拜年、祭祖等7. 服饰:旗袍、长袍、褂子七、社会保障1. 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2. 社会救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救助管理八、法律法规1. 刑法:刑法分为一般性原则、侵权性罪行、危害国家安全罪行、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行等2. 民法:民法是用以协调和规范人民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证人民社会主义实践中依法生活开展的基本法规3. 行政法:行政法是规范行政行为和解决行政争端的法律规范4.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上就是行测中常识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内容大致包括国家概况、行政区划、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等内容。
行测知识点总结笔记

行测知识点总结笔记1. 行测概述行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一部分,是测量公务员工作能力的考试内容。
行测的主要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四个部分。
在备考行测时,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下面将对其进行总结。
2.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考试的重要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理解主旨大意、抓重点细节、掌握文章结构、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义等。
- 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重中之重,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数量关系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百分数、比例、平均数、容积重量等基本运算。
-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数量关系中的逻辑推理是考生需要特别重视的部分,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4. 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中的必考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逻辑判断的基本规律:包括命题、命题的关系、逻辑联结词、逻辑关系等基本规律。
- 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中的难点,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判断推理能力。
5.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分析技巧:包括统计图表的解读、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比较和推理等基本方法和技巧。
- 提高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分析是行测考试中的难点,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
6. 解题技巧在备考行测时,除了掌握上述知识点之外,考生还需要注意以下解题技巧:- 题目攻略:在考试中,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内容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和策略,以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
(完整word版)公务员考试行测笔记

行测笔记一、资料分析 (一)基本知识1、增长量、增加值、增加额、增长额 ✧ 增长量、增加值=终值 — 初值✧ 现值为B ,增长率为r,则增长量= B - B / (1+r )✧柱形图中两个柱长短的差值所代表的统计数值,若具体指标数值的曲线成线性,则在相邻时间段内,增加量相等,但增长率不同,即便是该曲线的斜率逐段增加也不能够判断增长率增加了,因为这跟基值大小有关。
【此时可能能用到直尺,量“柱”的长短和“点”的高低】 ✧若表示某一数值的实际指标(一定是数值,不能是百分比之类的)呈线性增长,那么相同时间段的增长量相同,但在曲线上升时它的增长率降低了,在曲线下降时它的增长率的绝对值增大了================================================================================================= 2、增长率、增长了多少(用%表示) ✧ 增长率终值/初值 — 1 ……………………终值大于初值<问增长了百分之多少>1 — 初值/终值 ……………………终值小于初值<问降低了百分之多少>✧ 两年混合增长率:如果第二期与第三期的增长率分别为r1,r2,那么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为 r1 + r2 + r1 * r2 ✧平均增长率:如果n 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r1,r2,r3……rn,则平均增长率≈ A (1+r|)n = B ,中的r 就是n 的平均增长率,r= 1-,累计增长率在数值上等于平均增长率。
当n<0.05即5%时,(1+r|)n ≈1+nx 。
✧ “从2004年到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一般不包括2004年的,即共有3年 “2004、2005、2006、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包括2004年的,即共有4年✧等速率增长:中间一项的平方等于两边项的乘积;如果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量分别为a,b,c ,第二年、第三年的增长率都为r ,则:2bc a=✧ 同增同减或者同减同增,最后降低✧ 前后两期对比时,前一期叫“基期”,后一期叫“现期”这两期的量作对比后得到的“变化率”是属于“现期”的。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1.常识判断常识判断是行测考试的一种重要题型,涉及到科学、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在准备常识判断时,需要了解一定的基础知识,包括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国家政策法规、科技进步、文化传统等内容。
在考试中,考生需要具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只有在掌握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
2.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考试要点,包括阅读理解、词语填空、改错、短文改错、标点符号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以顺利完成考试中的各项任务。
在这一部分的准备过程中,考生需要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增加词汇量,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3.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考试中的一种重要题型,主要包括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才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
在准备这一部分内容时,考生需要熟练掌握数学基本运算、逻辑推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4.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准备这一部分内容时,考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学会分析和解读各种数据资料,提高自己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5.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题型,包括相关判断、逻辑推理、推理判断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一定的推理技巧和方法,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在准备这一部分内容时,考生需要多做相关题目,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6.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是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需要考生综合运用上述各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准备这一部分内容时,考生需要综合各种知识,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以上是行测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针对以上各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取得好成绩。
2022国考省考行测-图形推理高分学霸笔记-位置规律(含练习题类型和答案解析)

国考/省考行测——图形推理之位置规律(第一部分)提醒:上方栏目——章节——章节导航——点击左方第一个图标——可看目录一,元素组成相同——位置规律(平移+旋转、翻转)应用情况:框架不变,元素数量不变(一两个数量变化是重叠),元素位置变化(一)平移应用情况:框架一样,元素(如黑白块)位置不同,数量相同1. 移动方向:直线(上下、左右、斜对角线),绕圈(顺时针、逆时针)2. 常见步数∶恒定、递增(等差递增较多),周期3.特殊情况(宫格型)(1)个别黑块重合(破题:第一副图一般是最多的)(2)黑块走到头:要么循环(从头开始),要么折返(直接弹回)(3)多个黑块如何分辨移动?——就近原则(4)16宫格图形多个黑块平移——横行黑块数量相同,左右走;竖行黑块数量相同,上下走(5)绕圈走:中间颜色数量相同,优先考虑内外圈分开看;一般内圈较为简单,常顺时针或逆时针走易错思路:小圆圈逆时针两个格很容易发现,但线有长有短,倾斜方向也没有规律,实在不知道如何选,就选了个长的,因为前三个两长一短,根据规律也应该塞一个长的(自己之前经常这样做图形题,寻求和前方的一致性,却经常错误)解析:遇到十六宫格,且内外圈的图形不一样,一定考虑内外圈外圈小圆圈逆时针旋转两个格,线段端点顺时针旋转一个格(二)旋转、翻转(旋转和翻转常结合考查)——下面的基本框架不变,上面的线条,字母,图形旋转,整体翻转第一部分:旋转1.方向∶ 顺时针、逆时针2.常见角度∶ 45°、60°、90°、120°、180°3.常见形状一:圆,正方形,八角形为外形,以中心为基点,延伸出两天线一般都是旋转答案为B,顺时针旋转180度,增加一条线答案为C解析:突破点1:就近原则;突破点2:一条逆时针旋转45度,一条逆时针旋转90度4.常见形状二:两部分图形叠加第二部分:翻转1.左右翻转:两图沿竖轴对称2.上下翻转∶两图沿横轴对称3.常出现元素:数字,字母,斜线等4.常和旋转结合:先旋转,再翻转(逆时针旋转90度,左右翻转)解析:顺时针旋转180度,左右翻转解析:逆时针旋转90度,左右翻转。
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一、政治常识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重要会议及其决议- 党的重要理论和政策2. 国家机构和法律体系- 国家机构的组织结构- 宪法和主要法律的基本原则3. 时事政治- 国内外重要政治事件- 国家政策的变动和解读二、经济常识1. 基本经济概念-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 经济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2. 中国经济概况-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主要经济政策和发展规划3. 国际贸易与金融- 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和组织- 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三、历史常识1. 中国历史- 各个朝代的更迭和重要事件- 历史人物和文化遗产2.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的重要时期和事件- 国际关系的发展四、地理常识1. 中国地理- 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和人口分布2. 世界地理-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 - 重要的地理现象和环境保护五、科技常识1. 科学技术发展史- 历史上的重大科技发明- 当代科技的发展趋势2. 基础科学知识- 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科学概念 - 科学实验和研究方法3. 高新技术及其应用- 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 - 科技伦理和科技政策六、社会文化常识1. 中国文化- 传统文学艺术- 传统节日和习俗2. 世界文化-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点- 世界文化遗产3. 社会问题- 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社会治理和公共政策七、法律常识1. 宪法和行政法- 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行政法规和行政诉讼法2. 刑法和民法- 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常见罪名- 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合同法3. 其他法律知识- 经济法、劳动法、环保法等- 法律援助和维权途径八、行测考试技巧1. 时间管理- 如何合理安排考试时间- 快速阅读和答题技巧2. 答题策略- 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判断题和简答题的答题技巧3. 心理准备- 考试焦虑的应对策略- 保持良好心态的方法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应根据最新的考试大纲和时事政治进行更新和调整。
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摘要:一、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概述二、增长量知识点1.已知现期量和基期量求增长量2.已知增长量和基期量求增长率3.已知现期量和增长率求增长量三、增长率知识点1.已知增长量和基期量求增长率2.已知现期量和基期量求增长率四、现期量知识点1.已知基期量和增长量求现期量2.已知基期量和增长率求现期量五、基期量知识点1.已知现期量和增长量求基期量2.已知现期量和增长率求基期量3.已知增长率和增长量求基期量六、比重知识点1.现期比重部分量整体量2.提问形式:过去的比重为多少?3.提问形式:现在的比重比上年上升或下降几个百分点?七、平均量知识点1.现期平均量总量总份数2.总量平均量总份数3.总份数总量平均量4.提问形式:过去的平均量为多少?5.提问形式:现在比过去的平均量多多少?6.提问形式:现在的平均量比过去变化了百分之几?八、倍数知识点1.a 是b 的几倍:ab2.a 比b 多几倍正文:一、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概述行测考试是公务员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测试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在行测考试中,常识知识点汇总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它涉及到增长量、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比重、平均量和倍数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率。
二、增长量知识点增长量是指现期量与基期量之间的差值。
在行测考试中,增长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已知现期量和基期量求增长量:增长量=现期量- 基期量。
2.已知增长量和基期量求增长率: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
3.已知现期量和增长率求增长量:增长量=现期量×增长率。
三、增长率知识点增长率是指增长量与基期量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在行测考试中,增长率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已知增长量和基期量求增长率: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
2.已知现期量和基期量求增长率:增长率=(现期量- 基期量)/基期量。
四、现期量知识点现期量是指目前某个量的值。
(完整word版)最详细行测笔记总结

判断推理一、逻辑判断做题顺序:看提问,结合题干--确定题型:翻译推理、排列组合、逻辑论证、原因解释、日常结论。
(一)翻译推理1、识别方法(1)题干、选项出现逻辑关联词;(2)问题:由此可以推出/不能推出?2、解题思路先翻译再推理.3、知识点(1)逻辑关联词①如果……那么……,翻译:前→后等价关联词:只要……就……;若……则……;所有(凡是、任何)……都……;为了……一定(必须)……;……是……的充分条件;﹡没有关联词一般都属于如果……那么…….②只有……才……,翻译:后→前等价关联词:不……不……(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扑鼻香→必经一番寒彻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人→犯我);除非……否则不……(除非还钱,否则打你:不打你→还钱);﹡[……是……的基础/假设/前提/关键;……是……的必要(先决)条件;……是……的必不可少条件;]﹡出现这些关联词时,可不看句子,直接看谁是基础、前提等,谁就放在箭头后。
这和①中的为了……一定(必须)有异曲同工之妙,谁必须谁放箭头后;“除非”相当于“只有”.③或、且且:两个同时成立;等价关联词:和、也、但是或:至少有一个;“或”关系为真,否定一项,可以得到肯定的另一项。
(否1→1);不是……就是……也是或命题。
(2)定理①逆否命题推理A→B等价于—B→-A。
口诀: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
②摩根定律推理(拆括号定理)ⅰ)—(A且B)=—A或—B;ⅱ)-(A或B)=-A且-B;ⅲ)—(-A且-B)=A或B;ⅳ)—(-A或-B)=A且B。
(3)推理方式问法:以下哪项推理的方式/形式/结构与题干相同?思路:推理方式一致:肯前肯后、否后否前、否一推一等;范围一致:部分推整体,整体推部分等.凡是谚语,都是部分推整体。
﹡要充分分析题干的推理方式。
4、补充内容(1)提问中出现: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即选择一定错误的选项,一定正确、可能正确的选项都不选。
国家公务员-行测汇总笔记

3. ⽅方程法第⼆二节六⼤大题型1. ⼯工程问题2. ⾏行行程问题3. 经济利利润4. 最值问题5. 容斥原理理6. 排列列组合与概率第⼀一章⾔言语理理解与表达第⼀一节⽚片段填空先读问题--带着问题读⽂文段--选项1. 中⼼心理理解题提问⽅方式:这段⽂文字主要/旨在/想要说明……解题思路路:寻找中⼼心句句(有中⼼心句句--同义替换;⽆无中⼼心句句--全⾯面概括)解题技巧:重点词+⾏行行⽂文脉络(三词两句句)(1)重点词①关联词(转折/因果/必要条件/并列列)转折之前是铺垫,转折之后是重点;因果关系中结论是重点;必要条件关系中对策是重点;并列列需要全⾯面概括,不不偏颇。
对策标志词:应当/必须;通过/采取……⼿手段,才能;呼吁/提倡/建议当⽂文段中只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部分时,“解决问题”通常会作为正确答案出现在选项⾥里里。
反⾯面论证:如果……,不不好的结果。
具体应⽤用:把前⾯面的做法反过来,即为正确答案。
⽂文段最后出现:换⾔言之/简⽽而⾔言之等标志词,标志词之后是对前⽂文的总结概括②主题词:⽂文段围绕其展开;⼀一般⾼高频出现;多为名词;有引⼊入或解释说明③程度词:程度词加重的句句⼦子是重点(2)⾏行行⽂文脉络-总--分;分--总;总--分--总;分--总--分;分--分-中⼼心句句特征:观点(对策、结论、评价)-分述句句特征:下定义;举例例⼦子;原因解释;调查报告、数据资料料;正反论证;原因解释;并列列分述TIPS:1.从读题的⻆角度:分述句句部分可快速阅读,分述句句⾥里里的任何关联词都不不重要。
2.从选项排除的⻆角度:围绕分述句句的选项是⼲干扰项,要排除。
3.做题⼀一定要有圈画思维。
把重点内容画出来,重点内容重点看,⾮非重点⽤用括号画出来,可以略略读。
错误选项特征:1. 转折前的内容2. 例例⼦子、原因、背景:⽐比如/例例如;因为;近年年来/随着3. ⽆无中⽣生有4. 绝对表述5. 与⽂文意相悖代词巧解⽚片段阅读题位置:尾句句出现代词,总结前⽂文标志词:这、从这个意义上、从这个⻆角度来说、有鉴于此、对此答题要点:代词之后引出重点2. 细节判断题(2-4题,⽐比较费时间,需要细⼼心)错误选项特征:1. ⽆无中⽣生有2. 偷换概念(替换、混搭)3. 偷换时态将来时(将要、⽴立刻、趋势、以后)完成时(已经、了了、完成)进⾏行行时(正在、在……中、着)4. 偷换语⽓气(太过绝对)第⼆二节语句句表达1. 语句句排序题(2-3题)第⼀一步:根据选项提示,对⽐比确定⾸首句句,先看形式再看内容1. 下定义:……就是/是指2. 提出观点:有⼈人说/⼈人们普遍认为3. 背景引⼊入:随着/近年年来4. ⾮非⾸首句句特征a. 关联词后半部分b. 指代词:他/她/它;这/那正确答案:A第⼆二步:同时进⾏行行,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1. 确定捆绑集团----紧紧绑在⼀一起,中间不不允许有其他介⼊入a. 指代词捆绑:代词单独出现,⼀一般不不做⾸首句句;根据指代词寻找捆绑句句这、那、他b. 关联词:配套出现;单独⼀一个(但、同时分析句句⼦子意思)2. 确定顺序----只分先后a. 时间顺序:年年代、朝代、时间提示词(过去、现在、未来)b. 逻辑顺序观点+解释说明A和B:先说A再说B3. 确定尾句句----对⽐比确定结论、对策:因此、这、应该、于是第三步:验证(只验证你基本锁定的答案)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行测必背知识点

行测必背知识点行测是公务员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考生来说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点非常关键。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行测必背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常识类知识点1.国家概况:掌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家制度、人口、地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
3.法律法规:熟悉我国的基本法律法规,特别是与行政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4.经济知识: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指标、经济政策以及相关的经济理论知识。
二、数学类知识点1.基本运算: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以及应用。
2.文字题计算:能够快速解决涉及加减乘除的文字题。
3.纵横题计算:能够通过纵横表格中的信息进行运算。
4.比例问题:理解比例关系,掌握比例计算方法。
5.排列组合:了解排列组合的基本原理,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三、推理类知识点1.逻辑关系题:能够理解并分析逻辑关系,推理出正确的结论。
2.类比推理题:掌握类比推理的基本规律,准确进行类比推理。
3.空间关系题:具备良好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能够解决涉及空间关系的问题。
4.数量关系题:理解数量关系,能够通过数量关系进行推理。
四、言语理解和表达类知识点1.阅读理解: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抓住关键信息。
2.资料分析:具备分析图表、数据资料的能力,做到准确把握资料中的信息。
3.词语理解:理解词语的义项和词语之间的关系,遇到生僻词汇也能够猜测大致含义。
以上是一些行测必背的知识点,可以帮助考生在备考中更好地准备行测科目。
当然,除了这些知识点,考生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模拟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祝愿大家都能顺利通过行测考试,实现自己的梦想!。
行测知识点总结背诵

一、常识判断1. 中国的节气中国农历中共有24个节气,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6个节气。
2. 世界各国的首都和货币掌握世界各国的首都和货币是常识判断题中的基本知识点。
3. 中国的省会城市和简称掌握中国各省的省会城市和简称也是常识判断题的重要知识点。
4. 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掌握各国之间的相对位置,对于解答常识判断题有很大的帮助。
5. 中国的各个省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了解中国各个省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对于解答常识判断题也有一定的帮助。
6. 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和国家了解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和包括在大洲内的国家对于解答常识判断题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判断推理1. 推理判断推理判断题目一般包括判断推理、演绎推理等,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 统计推理统计推理题目一般包括找规律、计算比例、推理预测、判断评价等,主要考察考生的数量关系、图形关系、规律推理、逻辑推理等能力。
三、数量关系1. 数学运算数学运算是数量关系题目的基础,包括加减乘除、百分数、整数等。
2. 数列数列是数量关系题目的常见考点,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1. 词语解释词语解释是考察考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包括同义、反义、近义词辨析。
2. 短语搭配短语搭配是考察考生对熟语、成语、惯用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包括短语辨析、熟语应用等。
3. 段落衔接段落衔接是考察考生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包括总分关系、演绎关系、因果关系等。
4. 短文内容短文内容是考察考生对文章主旨、细节、观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归纳总结、推理判断等。
五、资料分析1. 表格分析表格分析是考察考生对数据分析和图表综合能力的题目,包括表格筛选、数据计算、图表解释等。
2. 图形解释图形解释是考察考生对图形认知和数据分析能力的题目,包括图形推测、图形运算、图形逻辑等。
3. 数据综合数据综合是考察考生对综合数据的分析和利用能力的题目,包括数据对比、数据关联、数据推测等。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常识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党的组织体系和党的作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特点;4.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政策;5.国家的根本任务、基本制度和根本制度;6.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7.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8.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二、经济常识1.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规律;2.经济体制的;3.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4.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运行机制;5.人民币的基本知识;6.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合作;7.设计和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方法和手段;8.发展规划和政策。
三、法律常识1.法律的任务和作用;2.宪法的主要内容;3.刑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4.民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5.行政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6.宪法、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基本知识和常识;7.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特点。
四、科学文化常识1.科学的定义、特点和方法;2.科学发展观;3.自然科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基本规律;4.文化的基本概念、内容和作用;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精神;6.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交流、合作;7.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和科技文化创新。
五、社会常识1.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和原则;5.公民权益保护;6.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7.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六、地理常识1.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3.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草原和沙漠;4.世界的主要大陆、洋和海峡;5.世界著名的山脉、河流和湖泊;6.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点。
七、历史常识1.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2.中国古代的主要王朝和历史;3.近代以来中国的近代史;4.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主要历史事件;5.世界近代史的发展;6.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
八、环境保护与安全常识1.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2.环境污染的主要形式和治理;3.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4.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5.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行测总结笔记学霸笔记必过

行测总结笔记学霸笔记必过行测,这门让无数考公人又爱又恨的科目,就像一座神秘的城堡,充满了挑战和未知。
为了攻克这座城堡,我可是下了一番苦功夫,总结出了一份独家的行测笔记,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还记得刚开始准备行测的时候,我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
那些密密麻麻的知识点,各种各样的题型,让我眼花缭乱。
尤其是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一堆数字和公式,看得我脑袋都大了。
就说数量关系吧,什么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每个问题都有独特的解法和思路。
一开始,我总是搞混,做题的时候完全没有头绪。
有一次做一道工程问题的题目,我愣是在那苦思冥想了半个多小时,草稿纸用了好几张,可还是没算出来。
当时那个着急啊,心里就像有一万只蚂蚁在爬。
后来我发现,不能这样盲目地做题,得总结方法。
于是我开始把每一种题型的特点、解题步骤都详细地记录下来。
比如行程问题,我会把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分别整理,画出示意图,标注出关键的条件和数据。
还会找一些典型的题目,把它们的解法一步一步地写清楚,反复去看,去琢磨。
资料分析也是个大难题。
那些数据又多又复杂,计算起来特别麻烦。
一开始,我总是被那些百分数、小数点搞得晕头转向,计算速度慢得像蜗牛。
有一次做一套模拟题,光是资料分析这部分就用了将近一个小时,结果还错了一大半。
为了提高速度和准确率,我专门找了一些快速计算的技巧,像尾数法、首数法、估算法等等。
然后每天都会做一些练习,强迫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做完之后,认真分析错题,总结原因。
慢慢地,我的计算速度越来越快,准确率也提高了不少。
除了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判断推理也是行测中的一个重点。
图形推理题总是让我摸不着头脑,那些奇怪的图形变化规律,我怎么都看不出来。
逻辑判断题更是复杂,什么加强削弱、翻译推理,每一个都需要仔细思考。
不过,经过不断地练习和总结,我也找到了一些窍门。
对于图形推理,我把常见的规律都整理出来,比如位置规律、样式规律、属性规律等等。
每次做题的时候,就按照这些规律一个一个地去尝试。
行测每日必考知识点总结

行测每日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公共基础知识1.1 政治经济常识政治经济常识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内容,其在考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政治经济常识包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常识。
首先,国家政治常识。
要了解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架构和运行机制,掌握国家政治体系、国家机构、国家权力机构、国家行政机构、国家司法机构等各方面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对于中国的国家政治体系,要了解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府机构制度、政协制度、民主集中制等方面的基本特点。
其次,国家经济常识。
了解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掌握国家的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国民经济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国有资产、国际投资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对于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再次,国家文化常识。
了解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制度,包括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间文化、现代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要对国家的文化政策和文化产业有所了解,同时了解国家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发展情况。
最后,社会常识。
掌握国家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包括国家的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就业情况、教育状况、医疗卫生状况、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情况,要了解国家的社会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对于近年来国家社会问题的主要情况和解决途径,也要有所了解。
1.2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内容,其在考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法定决定和地方性法规等各种规章制度。
在行测考试中,重点考查的是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土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等方面的基本常识。
首先,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国家政治和法律的总纲,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对于行测考试来说,是必考的基本要求。
其次,刑法。
刑法是规定刑事犯罪和刑事责任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刑事犯罪的构成要件、刑事责任的适用原则、刑罚的种类和适用原则等各方面的内容。
行测全部知识点梳理

行测全部知识点梳理一、资料分析1. 基期计算:r<5%时,划除为乘,基期=现期*(1-r);间隔基期=现期/(1+r间);2. 现期计算:基期+增长量;3. 增长量计算:现期-基期;现期/(1+增长率)*增长率4. 增长率计算:5. 间隔增长率:间隔2年,r间隔增长率=r1+r2+r1*r2;6. 混合增长率:混合和整体的关系,偏向基数大的那一边;即整体增长率一定是居于部分增长率之间,且偏向基期量较大的;7. 现期比重、基期比重;8. 基期倍数、基期比重、基期平均数:A/B*(1+b)/(1+a);9. 两期比重差、两期平均数:A/B*(a-b)/(1+a);10. 直接计算:尾数法、直除法、截位法易错点:注意增长了多少和增长多少倍的区别;选项差距大截2位直除,差距小截3位直除;时间的坑(去年、前年、上半年下半年)、单位的坑(百分号、千分号、亿、万)二、图形推理1. 对称性:对称与非对称、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对称轴条数、对称轴数量、2. 一笔画:日字变形,田字变形,多端点3. 线属性:直线数、曲线数、曲直交点数4. 面属性:数窟窿数,注意是否是曲直相交5. 加减同异、叠加运算:九宫格6. 空间重构:找相对面排除法7. 功能元素:位置、走向、大小边、角、是否公共面积、两元素连线的关系8. 位置规律:先旋转再翻转9. 立体图三、定义判断1. 找到关键词2. 关系词,原因、条件、结果、方式(利用.....的方法)、目的3. 一一对应,不可自己无中生有四、类比推理1. 先判断题干中词语关系2. 并列关系、对应关系、种属关系、组成关系、主要功能次要功能3. 三词用造句法五、逻辑判断1. 找到论点、论据2. 加强题-加强论点、论据、论证3. 削弱题-削弱论点、论据、论证4. 选几个人的题型,肯前推肯后,否后推否前;六、言语理解1. 逻辑填空题:断词,造句2. 中心理解题3. 语句排序:首句为概括句或者概念句七、数量关系1. 工程效率题:赋总量、赋效率,列方程;2. 经济利润题:3. 行程问题;追及相遇题4. 排列组合与概率;5. 溶液问题: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浓度;6. 容斥原理:两集合:A+B-A且B=总数-都不;三集合:(1)标准公式:A+B+C-A且B-A且C-B且C-A且B且C=总数-都不;(2)非标准公式:A+B+C-满足3项-2*满足2项=总数-都不;(3)常识公式:满足1项+满足2项+满足3项=总数-都不;(3)其余题型画圈圈标数据,注意去重;7. 最大值最小值:找到最不利的情况,在最不利的情况加1;8. 几何问题;9. 年龄问题:代入排除法;10. 周期问题11. 钟表问题。
公务员考试行测申论笔记整理

实词虚词1.从语意轻重的不同来辨析。
有的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虽相同,但在表现的程度上有着语意轻重的不同。
2.从适用范围的大小来辨析。
有的近义词所指的虽然是同一事物,但是其中有的适用范围大些,有的适用范围小些。
3.从感情色彩的不同来辨析。
有的近义词基本意义是相同的,但是感情上褒贬色彩不相同。
4.从语体风格的不同来辨析。
有的近义词基本意义相同,但是它们中有的适宜做书面语,有的则适用于口语5.从搭配对象的不同来辨析。
有的近义词基本意义相同,但是由于人们的使用习惯,有的经常与某些词语配合使用,有的则不能与某些词语配合使用,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格式。
关联词1.转折关联词:不但……而且……;不但不……反而…;…尚且……何况;不仅……也;虽然……但是;非但不……却……;别说……;不但没……偏偏;不但不……相反;尽管……但……2.表选择关系关联词:或者……或者……;要么……要么……;要不……要不……;不是……就是……;与其……不如……;与其……毋宁……与其……还不如……;3.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就…… ;要是……就…… ;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也……;哪怕……也……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 …也(仍然、还是) ……4.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还;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尤其;甚至;不但(不仅、不光、不过、不只)……而且(并且、并、也、还);5.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因为……,所以……” “可见”、“总之”、“言而总之”、“之所以……,是因为……”、“由于……,因此/因而……”、“综上所述”、“概而言之”等。
6.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要……就;只要……就;凡是……都;不管……总;只有……才;除非……才;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7.并列关系的关联词:①一般表示相关的几种情况并存。
单用的“也、又、还、同样、同时”等,这些词语多用在后续分句中。
行测常识必背知识点2024

行测常识必背知识点2024一、政治常识。
1. 时政热点。
- 关注近一年来国内外的重大政治事件,如重要的国际会议(G20峰会等)、国内的重大政策发布(如乡村振兴的新举措等)。
可以通过阅读官方新闻网站(如新华网、人民网)来获取这些信息。
- 对于党的重要会议内容要重点掌握,例如会议主题、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等。
如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系列发展目标,包括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等。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如对立统一规律。
要知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在分析问题时能够运用这些原理。
- 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价值、剩余价值等概念的含义及其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体现。
二、经济常识。
1. 宏观经济。
- 了解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知道政府常用的宏观调控手段,如财政政策(税收、政府支出等)和货币政策(利率、货币供应量等)的运用及其影响。
- 经济增长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局限性。
2. 微观经济。
- 基本的市场类型,如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
例如,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产品是同质的等特点。
- 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包括影响需求(如消费者收入、偏好等因素)和供给(如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因素,以及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移动规律。
三、法律常识。
1. 宪法。
- 我国的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等基本内容。
-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言论自由的界限等。
2. 民法。
- 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相关规定。
例如,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标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
-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等。
行测知识点汇总

行测知识点汇总一、数量关系1. 数学运算- 基础运算:加、减、乘、除- 百分比计算- 比例与比例推理- 代数式的基本运算2. 数列问题-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数列求和- 数列的应用题3. 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不等式及其解集4. 几何问题- 平面几何:三角形、四边形、圆- 空间几何:长方体、立方体、圆柱、圆锥 - 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几何图形的切、割、拼接问题二、判断推理1. 图形推理- 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 - 图形的对称性- 图形的组合与拆分- 图形序列的规律2. 逻辑判断- 命题逻辑:充分必要条件 -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3. 定义判断- 概念的定义与分类- 概念间的关系- 根据定义进行判断三、资料分析1. 文字资料- 信息提取- 信息比较- 趋势分析- 综合判断2. 图表资料- 表格数据的阅读与分析 - 图形数据的阅读与分析 - 数据的转换与计算- 数据的比较与推理3. 混合型资料- 文字与图表的结合分析 - 数据的综合处理- 多维度信息的整合四、常识判断1. 政治常识- 国家政策- 法律法规- 时事政治2. 经济常识- 基本经济概念- 经济现象- 经济政策3. 历史常识-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历史事件与人物4. 科技常识- 基础科学知识- 科技新动态- 科技与生活5. 文化常识- 文学艺术- 传统文化- 世界文化遗产五、言语理解与表达1. 阅读理解- 文章主旨- 段落大意- 细节理解- 推理判断2. 语句表达- 语句连贯性- 语句完整性- 语句表达准确性- 语句表达逻辑性3. 逻辑填空- 词语搭配- 语境分析- 词语辨析- 句子成分分析六、综合分析1. 问题解决- 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 策略选择与应用- 综合判断与决策2. 综合知识应用- 跨学科知识的整合- 知识的实际运用- 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七、备考策略1. 时间管理- 制定学习计划- 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 模拟考试练习2. 心理调适- 考试焦虑的应对- 保持积极心态- 增强自信心3. 复习策略- 重点知识回顾- 弱点强化训练- 模拟题与真题练习八、考试技巧1. 快速阅读- 跳读与扫读技巧- 关键词定位- 信息筛选2. 答题技巧- 选择题策略- 判断题技巧- 应用题解题方法3. 检查与修正- 答题后的复查- 常见错误类型- 修正策略以上是行测知识点的汇总,涵盖了行测考试的主要领域和备考策略。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1.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2.庐剧为安徽省著名地方剧种,它是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民歌、门歌、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称“庐剧”,已有近200年历史。
3.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立法主体共有四类: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4.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实施行政许可的结果是,相对人获得了从事特定活动的权利或者资格。
5.《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6.《行政诉讼法》第19条规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7.我国民法通则将法人分为两类:一是企业法人;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
这是根据法人设立的宗旨和所从事的活动的性质所进行的分类。
社会团体法人是指由自然人或法人自愿组成,从事社会公益、文学艺术、学术研究、宗教等活动的各类法人。
社会团体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
如人民群众团体、社会公益团体、学术研究团体、文学艺术团体、宗教团体等。
8.行政监察是国家行政系统内部由专门监察机关实施的,对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以及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廉政、勤政和执法状况进行监督检查的一种职能活动。
纪检委是负责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0.恩格尔系数是反映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都是股票价格指数11.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总结笔记-学霸笔记-必过现在开始资料分析之所以把资料分析放在第一,是因为本人以前最怕资料分析不难但由于位于最后,时间紧加上数字繁琐,得分率一直很低。
而各大论坛上的普遍说法是资料分析分值较高,不可小觑。
有一次去面试,有个行测考90分的牛人说他拿到试卷先做资料分析,我也试过,发觉效果并不好,细想来经验因人而议,私以为资料分析还是应该放在最后,只是需要保证平均5分钟一篇的时间余量,胆大心细。
一、基本概念和公式1、同比增长速度(即同比增长率)=(本期数-去年同期数)/去年同期数x100%=本期数/去年同期数-1显然后一种快得多环比增长速度(即环比增长率)=(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本期数/上期数-12、百分数、百分比(略)3、比重(略)4、倍数和翻番翻番是指数量的加倍,翻番的数量以2^n次变化5、平均数(略)6、年均增长率如果第一年的数据为A,第1年为B二、下面重点讲一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1、÷(1)≈b×(1)结果会比正确答案略小,记住是略小,如果看到有个选项比你用这种方法算出来的结果略大,那么就可以选;比它小的结果不管多接近一律排除;x越小越精确÷(1)≈(1)结果会比正确答案略小,x越小越精确特别注意:⑴当选项差距比较大时,推荐使用该方法,当差距比较小时,需验证⑵增长率或者负增长率大于10%,不适用此方法2、分子分母比较法⑴分子大分母小的分数大于分子小分母大的分数⑵差分法★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大于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且大一点点时,差分法非常适用。
例:2008年产猪6584头,2009年产猪8613头,2010年产猪10624头,问2009与2010哪一年的增长率高答:2009增长率8613/6584-1 ,2010增长率10624/8613-1,-1不用看,利用差分法(10624-8613)/(8613-6584)=2047/2029显然<8613/6584 所以10624/8613<8613/6584我们把分子、分母都比较小叫做小分数,分子、分母都比较大的叫做大分数,(大分子-小分子)/(大分母-小分母)所得的分数叫做差分数。
差分法的原理:我们假设小分数代表一种某浓度的溶液A,差分数代表另一种浓度的溶液B,大分数代表A和B的混合溶液,若差分数小于小分数,即B的浓度小于A,那么混合后所得的溶液浓度必然小于A,即大分数小于小分数。
反之亦然。
结论差分数实际上是在代替大分数跟小分数比较⑴若差分数大于小分数,则大分数大于小分数⑵若差分数等于小分数,则大分数等于小分数⑶若差分数小于小分数,则大分数小于小分数3.年均增长率的简化算法X≈(1)是基数表示经过n年注意正确答案略小于(1)4估值计算▲尾数法应用条件:当题目所给的选项尾数不同时,可用于排除干扰项▲首数法应用条件:当题目所给的选项前几个数位不同时,可用于排除干扰项▲取整法当计算中遇到带有多位有效数字的数据时,我们可以将其个位、十位或者百位以下的数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舍位应用条件:取整法主要用于乘除计算,数据取整后计算所产生的误差应远小于选项间的差距。
◆误差估值:当除法分母扩大或者缩小且分子大于1时,我们可以用分子乘以扩大或者缩小的值与原来的数的差距来估计误差◆范围限定法:根据题干所列出的式子,将其进行放缩举例:1439996可以缩放为1440000注意:务必在适当的范围里放缩,切忌放缩范围过大,导致错误5、数字特性法(1)分母小于10的一些基本分数1/2=0.5 1/3≈0.333 2/3≈0.667 1/4=0.25 3/4=0.75 1/5=0.2 2/5=0.4 3/5=0.64/5=0.8 1/6≈0.167 1/7≈0.143 1/8=0.1253/8=0.375 5/8=0.625 7/8=0.8751/9≈0.111 2/9≈0.222 4/9≈0.444 5/9≈0.556 7/9≈0.778 8/9≈0.889(2)5的奇数数 5=10/2 15=30/2 35=70/2 175=700/4 225=900/4(3) 25的奇倍数 25=100/4 75=300/3 175=700/4225=900/4(4) 125的奇倍数 125=1000/8 375=3000/8 625=5000/8 875=7000/8具体运用方法,举个列子,225x17=900x17/4=38257、运算拆分法将一个拆分成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容易计算的数的和或者差的形式三、个人在做题过程中的一些经验积累●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选项,一般算出前两位答案就可以选了●做题先看题目再看资料,带着题目找资料信息,闷头看资料就是浪费时间●特别注意百分点和百分比的区别,多(少)5个百分点跟多5%不是一个概念●定期做一定数量的资料分析,熟能生巧,熟练和直觉很重要●对于文字过多,要算的数值过多的综合类题目可以适当放弃数字推理一、基本类型1、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主要考查三级等差数列及其变式)2、等比数列及其变式3、和数量及其变式4、积数列及其变式(出现频率相对不高)5、多次方数列及其变式(弱项,特别需要重视)(1)以题干中的多次方数或者多次方数附近的数为突破口,这是解决平方数列变式、立方数列变式、多次方数列的关键(2)当题干数字出现0或者1的时候,数字推理规律与多次方相关的可能性较大6、分式数列(必考题型,难度较大)(1)首先采用作差、作积、作商等方式快速处理题干数字,观察是否存在基本数列或者基本数列变式(2)在考虑分子、分母分别综合变化时,多数情况下需要对某些项进行改下,有意识地构造基本数列,猜证结合。
7、组合数列8、图形形式数字推理★奇数法则(1)如果一个圆圈中有奇数个奇数,那么这道题通常无法仅仅通过“加减”来完成,一般优先考虑乘除(2)如果每个圆圈中有偶数个奇数,一般从简单的加减入手(3)中心数字不易分解,应当优先考虑“先乘除后加减”9、其他数列,如根号数列、阶乘数列、质合数列及其变式等二、做好数字推理必备的基本功1、多次方表(滚瓜烂熟)注意红色的数字,因为不唯一,很容易考到特别注意的一类问题:1^2+2^2=5 3^2+4^2=25 5^2+6^2=61 7^2+8^2=113 9^2+10^2=181其他还有很多形式,比如多次方和质数、合数的组合,和自然数的组合等等2、常考数拆分表红色字体的不容易看出来3阶乘4、质数和合数质数列:2,3, 5,7, 11, 13, 17, 19, 23, 29,31…特征(1)相邻两项相乘得到:6,15,35,77,143…(2)相邻两项作差得:1,2,2,4,2,4,2,4,6,2…(3)作差后大小相差在6以内,也就是说拿到一个数列作差在6以内,无其他明显特征,就可以考虑质数列合数列:4,6, 8, 9,10, 12, 14, 15, 16, 18,20…特征(1)相邻两项相乘得:24,48,72,90,120,168…(2)相邻两项作差得:2,2,1,1,2,2,1,1,2,2,2,2…(3)作差后相差在2以内,比较相近质数和合数组合:相加:6,9,13,16,21,25,31…相乘:8,18,40,63,110,156…5、构造法设分别代表数列中连续四项,n为常数或者项数(1)加减结构形式, ()±等(2)除结构形式 ()/2, 2, ()/3等(3)乘结构形式±常数,, 2,, 2(), () 2b±n等(4)多次方结构形式 ()^2, ^2, ^2±n, ^2+2a, ()^2三、个人对数字推理的一点心得体会●数字推理归纳得再多对实际做题也无太大裨益,关键在于一个练字,多练把不会的题目摘下来,过段时间拿出来做一下,反复多次就可以提高●考场上要沉着冷静,拿到题目,先作常规处理,猜证结合●实在没有思路的题目,可以根据趋势判断,共同性寻找等方法猜出答案数学运算一、数的整除性质1. 整除的性质(1)如果a和b都能被c整除,那么与能被c整除,如3,6能被3整除,那么他们的和9,差3也能被3整除(2)如果a同时被b与c整除,c是任意整数,那么积也能被b整除(3)如果a能被b整除,并且b与互质,那么a一定能被积整除,反过来,如果a能被整除,则a能同时被b与c整除整除实战注意事项(1)运算中涉及人、物、产品的数量,这个数肯定是整数,因为人、物、产品不可能出现一半或者几分之几(2)任意连续三个自然数之和或者积能被3整除(3)一个数如果不能被3.7.11整除,则商是无穷小数一些常用数字的整除2秒杀实战(1)百分比类题秒杀◆百分比类题秒杀利用的就是题中涉及人、物、产品等的数量都是整个的情况。
通过已知题目信息,能够得出所求的答案应该被某个数整除,列如,该产品比上年减少40%,求今年该产品有多少?设去年为x,那么今年应该有(1-40%)603/5x,即答案肯定是能被3整除,若题目求去年x, 那么x一定能被5整除例题1:某高校2009年度毕业生7650名,比上年增长了2%,其中本科毕业生比上年度减少2%,而研究生比上年度增加了10%,这所高校今年毕业的本科生有()人A3920 B4410 C4900 D5490秒杀实战:设去年研究生为A,本科生为B,那么今年的研究生为1.1A, 本科生为0.98B1.1A 里含有11的因子,0.98B里面含有98的因子,所以研究生应该是11的整数倍,本科生应该是98的整数倍,所以答案是C,可以进一步验证研究生人数为7650-4900=2750,是11的倍数。
(2)分数类题秒杀实战方法◆分数类题当中会带有分数,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答案与分数的关系,如产品a占产品总数的1/3,求产品的总数一定能被3整除A是b的1/2,说明b能被2整除,的和是3的倍数A是b的1/3,说明b能被3整除,的和是4的倍数A是b的1/4,说明b能被4整除,的和是5的倍数(均为人、物、产品等的数量,由于此类物质具有不可分割性,故数量一定是整数)例题2甲乙两人的月收入都是四位数,大于等于1000元,小于10000元,已知甲月收入的2/5和乙月收入的1/4正好相等,甲、乙两人的月收入最大相差是多少元?()A3216 B3665 C3720 D3747秒杀实战:2/5、 1/4通分后为8/20,5/20.两者相减:8/20-5/20=3/20,所以两者相差的收入含有3因子,即答案能被3整除,题中求的是最大相差,只需从最大的数开始验证是否被3整除,3747=3+7+4+7=21,21能被3整除,答案D(3)倍数相关类题秒杀◆如果通过已知信息得到答案应是某个数的倍数,选项中仅有某一选项含有该数因子,则该选项就是答案,如果有两个选项都含有该数的因子,则要通过代入进行排除例题3在自然数1至50中,将所有不能被3除尽的数相加,所得的和是()A865 B866 C867 D868秒杀实战方法根据整除性质:如果a与b都能被c整除,那么与也能被c整除,自然数1至50的和为(a12)/2=50x(1+50)=50x51/2,51能被3整除,说明是能被3整除的,所以当1至50的和减去所有能被3整除的数的和,其结果能被3整除,只有C符合(4)余数类题秒杀◆对于同一个除数m,两个数和的余数和余数的和同余,两个数差的余数和余数的差同余,两个数积得余数与余数的积同余。